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共8篇)
1.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篇一
在现代学徒制下,“英才计划”实施过程及“英才计划”所体现出优势。
学徒培训又称“艺徒培训”,是指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传统的学徒制主要是建立在手工业者为了学习生产技能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都建立起了比较大的联盟——行会,在行会的发展当中,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学徒制。行会对于师徒制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并且逐渐在所有行业里都得到了推广。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机器大量代替了工人,对手工从业者的需求量减少,对学徒制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逐渐走向衰退,需通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同传统学徒制的标志性区别是职业院校是主体,企业是载体,共同培养技能性人才。以对学生的培养为核心,同时通过课程为纽带,将学校、企业组合到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来。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及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育当中理论同实践相脱节的局面,而是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统一在一起,它实际工作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场所。在工业革命后学徒制出现了衰落,但是随着当前现代学徒制的重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广泛,产业化结构和职业结构日新月异,现代学徒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普遍实施交替培训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进行理论学习,而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在国外学徒制的学生甚至享有学徒工资。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密切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的关系,发展了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同时更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由于市场的发展方向对学徒制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现代学徒制更是以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成为当前较为成功的一种职业教育方式。
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于2011年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仟吉“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工业协会于2009年启动人才培养训练机制,主要以“2+1”模式培养,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合理设计学习课程,精心编写系列培训教材,有完善管理制度,使参训学员成为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一年内过12岗(清洁、训练、现烤、装饰、收货验货、理货、打包、开店营业、打样、设备维护、导购、收银),6级,特定工艺生产线(面包、糕点、裱花),所有岗位测评,做到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能训练。力争一年后能升迁为店长,三年后升迁为合格经理人。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使协会、学校我、企业互相促进,合作共赢,为企业培养优秀英才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体支持单位为行业知名企业,如北京好利来、中山采蝶轩、福建复茂、武汉仟吉。
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高档烘焙食品(面包、蛋糕、西点、干点、月饼)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采用自产自销自营连锁店的商业模式,在武汉、郑州、长沙、合肥拥有近百家“仟吉西饼”连锁店。如今我院同武汉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仟吉“英才计划”已经四年了,毕业三期学生累计76人,培训学生90%以上能为企业员工,现有11人为店长,2人为片区经理。我院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过程是:首先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包含有制度保障措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力和义务;然后专业教师同企业培训师、师傅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面试合格后入仟吉“英才计划”班学习。
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两年,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以学徒身份带薪学习一年,薪金起点为1700元/月。学徒制学习一年后,考核合格可留企业工作,也可选择其他企业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大
一、大二;学习主要课程有食品加工机械,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食品安全与控制,食品感官分析,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包装与贮藏,企业实践2个月。在校学习接受学校考核标准考核。大三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师傅带徒弟制学习一年,这一年分两个阶段;在前6个月时间要通过员工12个岗位培训和考核,后6个月完成见习领班学习内容和其他(蛋糕、面包、裱花)生产过程学习,按企业测评标准进行测评,见习领班要通过一、二级测评。此时完成了学徒制学习一年后,经学校、企业双方共同考评,合格后方可毕业。在此一年学习期间,学院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并指定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和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动态及安全情况。
下面是员工岗位培训流程,看师傅如何带学生(徒弟)。学生要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师傅介绍岗位→师傅并做示范和实操→师傅指导学生实操,学生再次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同师傅讨论实操情况→写好实操报告和心德体会。师傅再给以指导→学生再次实操→闭卷做练习→实操→师傅指导→总结,依此循环直到熟练,最后考核,合格后进入员工下一岗位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它构建的是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现代学徒制下仟吉“英才计划”体现出以下优势。
一、体现出学校与企业在办学上的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教师、师傅联合培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以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替代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最佳结合点。学徒制的实施,这种特殊教育教学是学校为企业,企业也为学校培养了社会所需高技能复合人才,同时企业获得了员工,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和技能,也获得了工资,同时也就业了。对社会、学校、企业、学生是四方受益和形成了四赢局面。
二、完善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施仟吉“英才计划”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实行两种考核评价方法。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制定考核标准依据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转为正式员工形成无缝对接。
三、有利于对企业文化了解,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情
通过师傅带徒弟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烘焙加工工艺和门店管理艺术。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员工的路径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师傅们有多年从业经验和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入,会在学徒中潜移默化中传承,形成对师傅的认同,对企业的认同,感受着来自师傅师德师艺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接受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感情。
四、降低学校办学成本
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企业进行学徒式学习,因企业提供工作餐,吃在企业,企业有职工宿舍,住在企业,企业提供培训教材,实习实训耗材也是企业承担,带训师傅的工资也是由企业承担,企业购买学生保险,这些培养成本全都由企业承担了,为此学校最后一年收取学生学费用在办学上大大减少了,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学生的宿舍也空出了,这种宿舍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了。
五、有利于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不仅仅接受在校教育,同时也要到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也必须到企业参加学生学徒制实践中去学习和指导。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当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双师”的比例要在50%以上才达到合格的要求。而各学校达到这个比例不多,具备这种“双师型”能力教师则更少,严重制约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则更需要教师熟悉企业情况,同学生一起同岗实习煅炼,亲自体验和感受企业的实践操作对学生技能能力培养到底有没有帮助,有哪些方面的帮助,还需要做哪些方面改进。教师到企业还可以同带学生的师傅进行沟通,讨论双方教学计划是否合适,也可向师傅取经学艺,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转为正式员工,在工作中学生将所学之知识用在生产中,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益。如在生日蛋糕裱花工艺上,学生的绘画创意、立体雕塑、颜色调配等技能上远远超过师傅,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产的生日蛋糕供不应求,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这种学徒制给企业输送了新鲜血液,提升了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做到了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壮大。
2.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篇二
一、认知学徒制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学徒制主要是基于改造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优化传统的“学徒制”, 将中职学校教育与核心技术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可以培养中职学生自身的认知技能及创新的思维能力, 即让中职学生站在“教师专家”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1], 分析问题, 以及处理《电子线路》课程中较复杂的任务。认知学徒制在《电子线路》课程中的运用, 可以为中职学生主动参与《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 为此课程的学习创造一定的外界环境。首先, 认知学徒制鼓励中职学生站在“教师专家”的角度上思考和完成任务, 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其次, 认知学徒制运用到《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 可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合理评价;最后, 认知学徒制给予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的平台, 通过建立《电子线路》课程的认知模型, 鼓励学生运用高层次的推理过程探索新发现, 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职教人才。
认知学徒制在《电子线路》课程中的运用, 主体对象是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主导”作用[2]。教师通过典型示范操作步骤, 再让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在旁边实时指导。在此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模仿“教师专家”的实践操作细节, 彼此沟通与交流, 建立解决基本问题方法的模型, 逐步具备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学徒制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最高效的思维能力方式应当融合到《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活动中, 完成《电子线路》课程学习内容的教学,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电子线路》课程中“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测试实验为例[3], 来说明认知学徒制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培养职教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
(一) 教学案例背景
《电子线路》课程作为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电子线路》课程基础是否扎实, 对《电热电动器具》、《小家电原理与维修》等课程的理解有着关联性作用。
(二) 教学内容
《电子线路》课程中“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内容, 主要是学习二极管的内部结构和独特的“单向导电”特征。虽然中职学生在进行电路学习时, 对二极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二极管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处于“陌生”状态, 当教师给予学生这个新任务的时候, 多数学生表现出茫然, 无从下手。因此,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现场操作示范, 依照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给学生观摩。
1. 教学案例示范
教师通过播放“微课”视频来让同学们对《电子线路》中“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进行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同学们掌握二极管的内部结构, 教师在通过“微课”展示二极管特性的过程中, 要着重强调重难点内容, 不断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留意电路板中常见的二极管, 让学生们学会识别二极管,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起到的作用。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们注意思考在识别与分析二极管过程中的合理性, 培养学生们运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思维过程。
2. 创设情景
在学生们进行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实验测试时,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解决情景, 提供“线索”,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近“教师专家”思维角度来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任务。例如, 教师首先根据“点亮灯泡”电路模型, 通过电源——电阻——灯泡——开关串联, 实现开关控制灯泡点亮功能。以此为基础, 创设出“若再串联一个二极管在电路中, 则电灯泡是否还可以点亮呢?”问题情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启示“作为一名专家, 该如何操作本次实验?”, 由教师模拟专家所用的方法, 将二极管正接和反接, 开关闭合后, 观察电灯泡是否能够点亮, 对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进行进一步解释, 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本次实验任务, 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可以口述学生们遇到的常见疑问, 提供必须注意的“线索”,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3. 合理指导
教师在学生完成“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测试实验任务的过程中, 合理地对其进行指导, 是认知学徒制中的“搭建桥”过程。教师要对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细节性操作或容易出现明显操作失误环节进行合理指导, 随着学生们慢慢对本节知识的熟练, 教师要逐步移走“桥”, 削弱学生们对“桥”的依赖程度, 将本节课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移到学生自身。
4. 多元评价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测试实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质疑, 不能直接将实验结论告知学生, 而是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快乐, 提高学生学习《电子线路》课程兴趣。学生在完成“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实验任务中学会了反思, 不断地与“教师专家”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 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 来挖掘创新性思想和布置创新性作业,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5. 独立探究
独立探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微课”学习, 按照教师的操作演示, 尝试性地完成实验任务, 再次进行强化性训练及反思过程后, 对“教师专家”认知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逐步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探究, 真正实现中职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担任“主角”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师在解决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淡出”, 增强中职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他们的思维技能。
三、结语
以“教学案例示范——创设情景——合理指导——多元评价——独立探究”五步骤, 将认知学徒制运用到《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 可以帮助中职生理解《电子线路》课程中的知识点, 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还可以提高中职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 培养出创新型中职生, 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逐步形成“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新局面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
摘要:“认知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符合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本文分析认知学徒制的概念与特征, 将认知学徒制融入到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担任“专家”角色, 为学生提供《电子线路》课程基础知识的专家系统, 探讨认知学徒制在《电子线路》课程中实施的步骤, 引导同学们站在“专家”思维角度考虑问题,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给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指导, 为学生们形成独立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电子线路,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亚楠.认知学徒制在中职3ds Max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14) .
[2]Elizabeth K.Tompkins.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odel (CA) to library instruction[J].College&Undergraduate Libraries, 2016, Vol.23 (1) , pp.1-15.
3.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篇三
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分为课程体系的建立与施行两个阶段,其核心思想是打破传统学校教育以严密的学科体系逻辑顺序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范式,代之以工作过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工学跨界融合。
当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开发流程构建完毕后,如何卓有成效地施行一体化教学,形成科学的教学实施模式,就值得深入探究。笔者在研读学习理论时,发现认知学徒制适合应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认知学徒制概述
1.认知学徒制的涵义
认知学徒制是建构主义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既吸取了古典学徒制的长处,又没有放弃现代学校制教育的规模化和高效性。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一元情境到多元情境,先全局再局部的顺序,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环境。学生相当于学徒,与周围的师傅(老师)及程度不同的其他学徒(同学)构成了实践共同体。个体成员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在与同伴们的交流中,做好师傅精心准备的实践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2.认知学徒制的演进
古典学徒制,是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一起做事,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学徒观察、模仿师傅的工作,而师傅在生活和工作场景中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徒习得工作能力。因其按工作需要来安排学徒的工作任务,系统性不强,低效费时,适合动作技能技艺的传授,能满足农业手工业时代的需要。
进入大工业时代后,传统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满足不了大工业对劳动者大规模的需求,于是现代学校教育出现了。然而学校教育逐步走向另一个极端,知识被按学科逻辑进行分解碎片化,脱离知识本来的应用情境,造成知与行的分离,学到的知识难以迁移,成为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惰性知识。
教育学者柯林斯和布朗发现学校教育把知识从其应用情境中剥离出来,而传统学徒制的学习却恰恰与知识应用的情境紧密相联。于是,他们思考把学徒制的长处与学校教育相联结,通过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观察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动作演示,接受指导和启发,并在实践共同体成员的社会互动帮助下完成工作任务,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教育理论或教学模式,强调认知,可以单独发生在学校情境中,也可以发生在工作场所中。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育体制,以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为特点。
二、认知学徒制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确定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教学内容强调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一体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一致。一体化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建构知识,生成能力。因而一体化教学完全可以借鉴认知学徒制。
2.学习环境的创设——实践共同体
一体化教学场所不同于传统教室,其中包含实训区、教学区等,可以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按照工作过程把理论与实践学习融为一体。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从实际工作中提取出来的经典的工作任务,破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默会能力,共同构成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这个概念来源于莱夫与温格的理论,其中的成员有着相同的愿景、一致的环境,进行着一样的或相关联的实践活动。师生间、学生间可以互动,小共同体之间、个人与其他共同体之间也可以互动。当生手进入共同体,从介入周边次要性的工作开始,逐步提高技能,渐渐变成熟手甚至专家,从共同体的边缘移动到中心。
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其重视实操能力的训练。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建立实践共同体,把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别。每个组别由五名学生组成,组别之间的总体水平应该相当。每个组里安排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再加上两三个中等程度的学生和一两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实践共同体。每个组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交流。教师给出的工作任务以中等难度为主,配上个别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执行工作任务。组长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指导帮助本组成员完成任务,指导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组员间也可以互相沟通和帮助。教师则在讲解示范完毕后,在各小组外围巡视指导。小组是小实践共同体,教师与各小组合起来的整体是一个大的实践共同体,目标就是提高共同体整体的知识技能水平,并促进认知学徒个体知识的成长。
3.教学方法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运用讲授、阅读、视听、演示、讨论组、动手做、学后立刻去教别人这些教学方法二十四个小时后,对材料的回忆保持率依次增加。因此,动手做以及教别人是十分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承袭了古典学徒制情境化教学的合理内核,即示范、指导、搭建和拆除脚手架。此外还有认知学徒制中特有的三种教学方法:第一,清晰表达;第二,反思;第三,探究。
第一步,示范(或建模)。示范就是教师讲解、阐述或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展示工作任务的执行过程及发生的原因。认知学徒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构建工作过程的概念模型,并被引导进入工作状态。对简单任务教师只要演示就可以,对复杂任务不仅要演示,而且要用语言进行讲解。例如在技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软件操作和硬件组装维护都需要教师大量的示范。
首先,示范的技术准备。计算机教室中应当安装教学网络管理软件,教师机可以操控学生机,把教师机的桌面投射到学生机的屏幕上。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在机房内安装投影仪,但没有前者的教学效果好。
其次,示范的设计。在软件操作教学中,教师一次示范不要持续太久的时间,学习内容要典型和适量,不能太多。如果软件操作的工作任务较复杂,可以把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示范一个小任务,学生操作一个小任务,示范和操作穿插进行。在硬件安装维护的教学中,可采取播放视频示范和教师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播放相关视频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轮廓,而教师亲自动手进行示范,是为了让学生对工作细节了解得更清楚。
第二步,指导。指导就是当学徒进入工作状态后,教师观察、支持、引导、提醒、监督学生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当学生自己在实训时,老师可在每个小组周围进行巡察,实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有四种形式,即脚手架、反馈、提示、暗示,每种都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好的指导应具有建设性。教师给出的反馈意见应是具体的,在提批评意见之前要先指出好的方面。在学习之初,教师要给予的指导较多,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教师的指导可以逐步淡出,学徒之间的相互指导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第三步,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当学习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路线、循循善诱的态度、启发性的指导方式,搭建脚手架,给予学生支持,扶持学徒从生手一步步地变成熟手,形成自身能力。而当师傅认为学徒的工作能力已基本形成时,应逐步拆除脚手架,及时退出,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不是要教师把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尽可能地启示和暗示,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第四步,清晰表达。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清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脑科学实验已证明,把自己学的东西教给别人,记忆的保持率为90%。学生在清楚描述自己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和思维,详细分析、探究和检讨所采取的行动,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个环节,即让学生描述自己对某一任务的操作过程,或者让学生来辅导其他学生。这对于学生自己加强理解,对其他学生得到提高都有好处,使实践共同体的集体知识得到快速增长。
第五步,反思。反思是指学生将自己做的工作与教师或其他学生做的进行比较,总结自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感悟自己的收获。反思的形式可以采用写反思笔记、小组讨论等。当一体化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可在各小组工作任务完成后,再对各组的工作成果点评,比较各组学生作品,让学生反思陈述,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比如各组计算机组装情况比较,PPT作品制作情况比较等。
第六步,探究。探究是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程学习层面上,还要探索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课题供学生探究。
在运用这六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声思维是很重要的,即要说出来,使思维可视化,把隐性的知识和思考向外展示出来,使思维更明晰,印象更深刻。
4.顺序
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安排的顺序。其一,按照复杂性进行递增,即学习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其二,按照多样性进行递增。当学生的某种技能已经很熟练时,引入多种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
三、在一体化教学中借鉴认知学徒制的意义
认知学徒制在许多方面与一体化教学有相近之处,所以在一体化教学中借鉴认知学徒制的一些观点、方法可以丰富和充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认知学徒制的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重视默会知识的习得,即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第二,促进师生转变角色。它与一体化教学都是把学生作为中心。认知学徒制要求教师不仅是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的专家,还要是教学专家;不仅能传播所拥有的知识,还能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已有的文化根基上自主建立生长出新的认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新的转变,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学生在其中获得知识技能的增长。第三,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技能以及语言能力。认知学徒制教学方法中的清晰表达、反思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共同体的创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因此,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吸取认知学徒制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长处并应用到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对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成效具有积极作用。
4.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篇四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国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100所高职试点院校之一。
酒店管理专业是面向长三角区域的旅游酒店、旅游餐饮企业,培养德技双馨、具备星级酒店、品牌餐饮企业一线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与世界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经过项目的实施力求探索“大集团、高星级”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更切合企业的需要;力争把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基本覆盖国际品牌酒店服务领域核心岗位、办学特色鲜明、校企共育英才的典范,在省内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酒店职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在总结校企共育职业人才的实践探索基础上,按照“通知”精神,结合我国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创新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为主体、学生积极参加的现代学徒制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联合招生招工为突破口,以建立稳定的“双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技能为关键,以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为基础,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重点,以提高专业与行业契合度,以及学生就业岗位与企业需求岗位适应性为核心,推进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产教结合、校企融合、双师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学徒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等改革与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
2.建设目标
我校同合作企业在相关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就是探索通过学校、企业的联合招生,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的教学形式,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适应零售终端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学习借鉴国内实践经验和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我国商科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构建我国商科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
三、构建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23446”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采取“23446”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元育人,建立三个主体,实现四个融合,做好四个落实,开展六共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根据“通知”要求,按时保质完成教育部委托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项目。
1.校企双元育人
学校通过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机制,学生的理论知识部分由学院教师完成教授,学生的职业岗位实践操作知识和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的完全融合。其中由学院教师完成的理论知识教学由学院组织考核,由企业完成的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则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考核细则,并由企业师傅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从而实现人才教育与考核的“双重管理”模式。
2.建立三个主体
探索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由学院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再由企业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签署相应的培养协议,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在校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三方主体的参与都基于自愿原则,三方主体的利益追求是一致的,即学院和企业都希望能培养出,而学生则希望能成长为符合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合格人才。
3.实现四个融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室与店堂、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室与店堂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部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以店堂为课堂的教学中获得,同时,学校师资与企业师傅的分工与合作是现代学徒制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双师”传授)。
4.做好四个落实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企业将落实其工龄计算、奖学金(创业)基金,到岗后补发工龄工资,以及缴纳三年的社保费用。现代学徒制的这种学生在校学习即到企业入职模式,对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一方面学生如果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来就解决了三年后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如果到合作企业入职则其在校学习的整个三年期间还能计算工龄,补发工资,补缴社保费用,就相当于企业为其支付了三年的部分学习费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因此做好四个落实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证。
5.建立六共同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选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做好六共同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成功建立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措施,在六共同中要特别注意企业文化的体现,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评选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三方的利益。
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1.凸显“双主体”作用,校企共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5年5月洲际酒店集团与我校签约成立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并计划在2016年7月双方联合招生,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酒店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三线并进”,校企共推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其既体现了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又为学生提供了准员工的福利待遇和毕业后稳定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学校招生、企业招工、学生就业的目标。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英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所允许的招生录取模式范围内,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以我校招生生源和招生类型为依据,以学徒、企业和学校的合法利益为根本来保证录取工作的规范实施。
2016年7月我院与合作的洲际酒店管理集团联合招收酒店管理专业40名学生并将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
3.引进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课程
(1)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引进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重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开展酒店行业和洲际酒店管理集团需求调研,明确酒店行业通用岗位和洲际集团岗位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作为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切入点,分析行业通用的岗位基础职业能力和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通过对具体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内容,对每项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排序、归纳和合并,提炼出岗位(群)的通用基础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
(2)酒店管理专业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设置,由学校教师进行的理论课程教学已完成14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制订。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进行的理实课程教学,以及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完成的学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知识和技能课程将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或分别制订教学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教学与考核,确保培养出的现代学徒制学生符合企业的入职或上岗要求。
4.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校企共管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
(1)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洲际酒店集团方主管、企业专家讲师团队与学校方主管领导、专业教师团队深入研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学制期间,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教学模式,分段安排为:第一、第二学年安排在校内集中授课,第三学年安排在洲际旗下的酒店顶岗实习。
(2)校企共管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在工学交替分段培养过程中,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和校方均设置了管理机构,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管理。
5.加强互兼互聘的双导师队伍建设,校企共组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
(1)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可以由校方专业教师和企业方的专家联合授课,双方共同建立课程组,适时沟通研讨,共同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形式多样化,授课地点可以依据授课内容适时选择在学校实训室或企业工作实境。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增加企业专家考核的权数,保障课程授课的协作性,考核的科学性,融入更多洲际酒店集团的品牌企业文化和操作标准。
(2)建立校企导师“双聘双挂”制度。学校将安排学校导师从课堂走向酒店,了解岗位工作实际,学习实战技能,以“师傅”的要求培养其岗位素养与操作技能,提升其技能教学水平。学校派送教师到洲际集团挂职学习,教师挂职目标明确、效果明显,在个人能力提升、课程建设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洲际酒店集团旗下酒店接收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为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持。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已有梅玲玲、齐琳、周桂兰、张新峰等4名教师在无锡君来洲际酒店脱产挂职锻炼,挂职部门涉及酒店前厅部、销售部、餐饮部、客房部、康乐部等。老师们在行业一线的挂职经历进一步提升了个人的专业素养,为专业课程建设课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专业教师在酒店脱产挂职期间,一方面能通过行业一线的经历提升自我,另一方面老师们的扎实专业素养及独到的视角能为酒店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参考。学校计划每年选派1-2名专业教师赴洲际酒店参加挂职锻炼。同时,安排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巧;企业聘任学校专业教师担任顾问、参与创新研究,定期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项目研讨和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学校将建立“名师工作室”,为本专业带头人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研究经费;企业将建立“技师工作室”,用于企业专家带学生(学徒),促进了学生(学徒)成长和学校教育“接地气”。
6.强化标准建设和制度规范,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标准和制度
酒店管理专业将在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将制订现代学徒制班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旅游管理学院将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为酒店管理专业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并建立学校、企业、学校导师、企业专家等多方参与的学徒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参与学徒培训的学生,学校将与企业共同建立定期检查、抽查、座谈会、学校导师与企业专家双向沟通等多形式、多通路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旅游管理学院将组织酒店管理专业联合洲际酒店人事、培训部门讨论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将根据教学需要,要求合作企业科学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组织学徒培训教学,并保证学徒合理报酬。同时,洲际酒店集团将全面落实学徒的人身意外责任保险,学校导师将与企业师傅一起确保学生学徒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7.探索企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校企共探技术技能积累制度
根据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的现代学徒制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需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或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酒店英语等级证书,以及酒店所需的与未来职业方向相关的证书,如前厅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洲际集团平台课程向学生开放,需完成一定课程及课时的线上学习及相应考核。
8.试点“四个衔接”的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校企共塑学生职业精神与素养
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与校方共同探索角色、制度、管理、文化四个衔接的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我校将根据“现代学徒制”特点,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企业化学生管理方案》,从而加强学徒对“学生+员工”双重角色的认同,帮助学生适应“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学生管理模式,把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移植到班级管理中,逐步探索出企业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五、结语
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深度合作,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师徒结对工作,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师徒深度融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洲际酒店集团的良好合作为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学校与洲际酒店集团下属的酒店一起构建了由主要行政主管领导、hr总监、培训主管、专业教师团队、班主任辅导员等组成的完善的组织机构,相关组织管理制度及经费投入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晓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3)
[2]邵林涛,瞿立新,顾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3]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5.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篇五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体系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这种体系不但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现代学徒体系;教学管理研究;加强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4.23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学徒制体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教学管理中,不但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保?C人才管理质量。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体系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对一的教学关系。教师的职业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人格素质。现代学徒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体制中,社会中的部分企业也开始在企业中实施学徒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主要包括三个特点:高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和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双方共同制定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中,学生负责学习,在企业中,学生就是企业员工,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有效联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中的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3.1 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实际教学管理中。要想保证现代学徒制在各个高校中稳定发展,需要相关工作部门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需要高校和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注意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各种制度是否适合企业管理体系,保证现代学徒制度能够同时适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中。还有就是高校课程管理的实施性,高校和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学徒制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关制度,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但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还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对师资队伍的重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健全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师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表现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不好的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
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还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由教师和企业共同承担,所以,高校在实施该制度时,相关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让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
3.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体系时,需要企业和各大高校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入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教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建筑高校中的教师在讲解混凝土的课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了解混凝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同学们到企业中去学习和观察混凝土的制作流程。学生通过实地学习,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了解企业文化。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企业文化,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体制,不但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大批优秀人才,还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万珍,高国东.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渐进式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探究――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7(02):125-128+134.[2]李建荣,王庭俊,薛亚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7-38.[3]程一凡,张亮峰,万海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127-128.中国冶金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高职冶金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探索》
课题编号:2016ZYJHKT-C020
6.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篇六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当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切入点,在分析国内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当今世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开始在国内许多职业院校试点。根据欧盟发布的题为《就业及社会状况评论2012》报告,27个欧盟成员国中,在中等教育阶段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现代学徒制。世界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我国十分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学校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化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实质推进的阶段。
1.现代学徒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一直处于不断地增长与创新之中,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与背景下,其实现形式也不同,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纷纷开展了新的学徒制改革,相关的立法、政策和项目层出不穷。根据培养形式和学徒学习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也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国家战略层面具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形成了多元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机制,形成了校企联合为主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具有合法的双重身份,教育培训具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形成了广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教育性质。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共同发展趋势:学徒的对象不断扩大,并从传统行业向广泛的职业领域扩张;学徒制项目层次呈现的阶梯化和模块化;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基础理论与行业通用技能的培养;学徒制与正规教育系统走向融合;出现相对成熟的第三方培训与中介机构。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经历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实现形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过程没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国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现在实行的“现代学徒制”多是对西方“学徒制”的引鉴,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还是停留在学校本位的教育模式上,尽管高职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展顶岗实习、实施订单式培养等,但所有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学校组织,企业参与。这种培 养的人才是否学以致用,是否满足企业需要,是否真正具有岗位职业能力,还值得探讨。
2.构建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依托职教集团,搭建“政校企行”协作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平台。发挥职教集团优势,选择部分知名企业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面对面”、“点对点”,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搭建紧密合作的校企共建、衔接培养平台。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构建由政府引导、行业引领、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2)分段培养、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思路,实行分段式,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于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学期每学期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同时到签约企业见习或实习1-2周进行专业文化或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四学期每学期到企业进行2-4周的专项技能训练;第五学期在签约企业进行主要岗位轮岗实训;第六学期到签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制为三年的专业,学徒总的学习时间(含顶岗实习)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实施企业班组管理模式的班级,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1个师傅可以带2-5个徒弟,分组学习,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要的技能。
(3)校企共建,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岗融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学校德育与企业管理为切入点,将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以制图与电气CAD、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为职业基础课程,以电力系统分析、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工厂供配电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等课程为职业能力课程,以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市场营销、电力法规为职业拓展课程,以校企共同开发的专业选修课为职业方向,融合维修电工(高级)、进网作业电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借助国际化平台,引进国际专业认证,专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构建了“课岗融通”为特征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强化专业技能、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以专业认知、电工实训、电子实训、电机与拖动实训等基础能力培养;变电运行仿真实训、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以进网作业电工实训、顶岗实习等全面能力提升的“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面向专业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培养不断线,始终贯穿。
(4)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方式。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全天候开放实验实训室、图书阅览室、自习室、微机房等场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由校企共同参与考评,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访谈了解教师课堂组织的真实情况,将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评价与学生评教意见进行比较分析,尽量做到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通过企业跟踪调查、第三方机构评估等“多元参与”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持续评价。
(5)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搭建一体化教学“云课堂”体系。针对教师、学生、企业人员、社会学习者等四类用户的不同需求,校企共建共享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实现辅教辅学、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融入慕课建设思路,开发在线课程,制作微课资源包、实验实训项目包等,同时要考虑到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的难度,校企共同研发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达到提升技能训练效率,实现真实项目的虚拟化,校企搭建一体化教学“云课堂”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6)实施“双元育人”、“交互训教”机制,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带头人”、“双导师”、“双向挂职”等“双元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双方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导师的岗前培养制度和达标上岗制度,学校和企业导师通过“交互训教”授课的方式培养学徒,实现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双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的企业导师,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由行业专家、教学名师、企业技术大师、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能手等组成的“明师德、会教学、能科研、懂行业、精市场”,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教练型”师资团队。
(7)健全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促进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管理工作,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搭建校办企业和学校组成的联合、一体化育人。制订学徒管理办法,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法权益。完善“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共管。建立“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制度,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等共同负责。建立“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制订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和中介机构评价结合,定期检查、反馈,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媒体等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育人的质量。参考文献:
[1]鲁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Z].2014.[2]曾照香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3).[3]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职业教育,2014(7).[4]赵有升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5]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5).[6]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
7.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篇七
所谓认知学徒制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 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 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该模式中, 学徒们 (学生) 通过对师傅 (教师) 专业工作的观察、模仿、训练等方式, 从边缘参与进入到工作的实践共同体, 在从新手到专家的身份形成过程中获得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认知学徒制是柯林斯等人 (Collins, Brown, and Newman, 1989) 基于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提出的教学模式。它关注的不是概念和事实知识的获得, 而是专家在获取知识或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复杂现实生活任务问题时所关涉的推理过程与认知、元认知策略。以认知学徒制改造现行学校教育,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知行割裂”的弊病, 培养学习者问题求解等方面的高阶思维技能、策略, 促进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云计算的特点
在云计算环境下, 计算、存储和应用都发生在云端, 这使得云计算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1.更强大的功能和更低廉的成本需求
一方面大规模的云端计算能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动态扩展功能, 另一方面专业的云端服务大大降低了用户对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要求。
2.更个性化的服务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跨平台的个性化服务, 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甚至手机登录并使用自己定制的个性化服务。甚至一个用户可以针对不同工作定制多个的服务界面。
3.更便捷的传播和深度协作
云计算依托互联网而生, 从而继承了互联网的网络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丰富。尤其以便捷的传播和深度互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使用。
显然, 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 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
●基于云计算的认知学徒制
一般认为, 认知学徒制包括如下几个教学步骤。
1.建模
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 教师选择典型案例, 对专家的问题求解过程, 如思维方式和应用策略进行建模, 以使学生观察和模仿专家的思维过程。建模的目标是建构专家认知过程的心智模型, 将其内在的认知过程和活动外显出来。
2.情境设计
教师针对学习任务需要, 设计情境化的活动, 并与相关的预期结果关联起来, 以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模拟学习, 发展迁移能力。
3.提供支架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指导, 提供必要的“支架”, 如概念支持、元认知支持、过程支持、策略方法支持等。
4.清晰表达
指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描述他们的思维过程, 即将他们的知识、推理或问题求解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 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
5.反思
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与专家、其他学生和某专业的内在认知模式进行比较, 以修正或启示自己的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过程。
试想将云计算引入认知学徒制, 不仅为认知学徒制教学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给予了一定的强化, 即在云计算环境下, 认知学徒制教学不但可以顺利实现, 还能更加富有成效。例如, 创设真实的或者高度仿真的教学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帮助学习者构建实践共同体, 实现实践共同体内部良好的传播与深度的交互等。
●“DV创作”认知学徒制综合实验
下面以《电视教材编导》课程中“DV创作”实验为例分析云计算环境下认知学徒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DV创作”是教育技术专业《电视教材编导》课程的一个综合实验, 该实验要求学生模拟电视编导的创作流程, 自编自导完成一部DV创作。实验涉及剧本创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演员、剧务、包装等诸多环节, 不仅是对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和电视编辑等影视摄录编知识的综合应用, 还要求学生了解电视节目创作流程,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创作水平。该实验是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实验, 涉及复杂问题求解的高阶思维, 比较适合以认知学徒制开展教学。
实施方案如下。
◇教学活动基于云计算平台开展, 主要有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基于Wiki的多人协作在线写作工具;实时交流平台:QQ群组、新浪UT等。
◇教师利用Moodle平台进行课程开发, 上传相关教学内容和资料, 发布教学任务, 并为学生的学习建立支架, 如上传作为范例的剧本、分镜头稿本、DV作品等。
◇学生 (学徒) 以小组为单位构建实践共同体, 每组配指导教师 (专家) 一名;指导教师可以由任课教师或助教担任, 每位专家可以指导多个小组。小组内部可以按照DV创作流程进行策划、编剧、导演、摄像、剪辑、剧务、演员等各职务划分。
◇各实践共同体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交流协作平台, 如基于Wiki的多人协作在线写作平台、QQ群组和新浪UT等。
◇各实践共同体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选定创作题材和类型, 并利用多人协作工具和BBS等进行在线剧本写作和分镜头稿本改编。共同体内其他组员可以按照职责划分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如摄录编设备准备, 拍摄场地选址、演员选择、服装、化妆等筹备工作。
◇剧本完成后, 主创人员以数字故事 (Digital Storytelling) 的形式在实践共同体内进行剧情说明 (说戏) , 一方面帮助主创人员理清思路, 在共同体内统一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更广泛的交流获得更多新的创意和意见。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 共同体内部人员模仿正规影视创作流程, 按照前期职责划分各司其责, 开始前期拍摄。对拍摄素材进行采集、检查和整理, 素材上传至Moodle平台云端。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 开展后期编辑, 进行配音、配乐和包装。
◇各小组完成作品发布至Moodle平台, 并在班级内开展讲评, 小组开展反思。
◇创作期间, 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协作平台向教师请求帮助, 指导教师也可以随时查阅工作进度, 并予以指导。Moodle平台的公告栏可以及时向全班通报各小组最新进度;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亦可以通过Moodle附带的BBS功能在全班发起讨论。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 云计算在认知学徒制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Moodle的课程将教学平台搬上了云端, 为在线协作学习和跨平台个性化教学定制提供了可能;基于Wiki的多人协作在线写作工具、Moodle平台的BBS讨论组、QQ群组和新浪UT等为实践共同体的内部交流协作提供了包括实时语音交互在内的全方位支持, 使共同体内部的交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云端服务器的海量存储可支持大容量的视频资料上传, 为教学示范、教学评价和反思提供了保证;实时在线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8.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 高职实训 考核方式 创新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学校、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培养学生技能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情况下,学校与企业、行业要签订合同,用好资金,解决好实际问题,尤其是人职匹配问题,既能提高应聘者的收入,解决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又能解决企业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劳动者的问题。其本质是以学徒的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媒介,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载体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
一、关于职业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即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形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职业能力测试来体现。进行职业能力测试,能更好地确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并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类型。职业能力测试,又称为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是通过某些测试量表、问卷、实操技术来预测人的职业定位,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职业性格、职业人格等倾向性测试。
二、现代学徒制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
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突出“高”、“职”两个特色。“高”字不是指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全面综合的职业能力”;“职”字是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也就是职业教育的特色。
1.知识经济对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必然要接受知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一点毋庸置疑。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职学生要学会学习;要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也是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内涵所在。
2.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曾指出,职业教育“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因此,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育人,而且在于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多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学科教学模式。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导致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和较低的职业能力。当前的高职教育专业课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离、滞后,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以往的“填鸭式”与“满堂灌”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讲的多,实操训练少,学生无法掌握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后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规避这类问题的发生,同时,可以使得受教育者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能力,才能尽快熟悉和适应本职工作岗位,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实施“校中厂”、“厂中校”的形式,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贯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工作,就是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形式,将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相互融会贯通,企业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提供工作岗位并安排师傅进行“师带徒”的技能培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的关键。因此,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就是行业、企业能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所以教学环境和社会支持是没有问题的。有效的教学环境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2.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英国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只能习得本企业某固定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所培养出的人才是缺乏问题解决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的“机器人”。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则较好地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等团队素养的培养和塑造。综合能力本位思想所强调的“能力”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的整合,是广义的概念。能力必须与一定的职业情境相联系,而且具有复合性、职业性、拓展性、人际协调性等多种特征,包括技术实践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
3.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的“艺徒制”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工艺。在德国的宗教文化传统中,职业是一种“天职”,如今在德国古老的市街巷井中,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技艺。中国古老的“艺徒制”是集技能操作和德育素养于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方式,师傅向学徒传授安身立命的技能和生活方面的知识,虽然中国古代“师徒”文化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但中国古代传统的“艺徒制”深刻地影响了今日中国的两种现代学徒制发展形势,更重要的是其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技艺文化。
综上,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解决当前理论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实现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长效发展机制,全社会,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都要积极支持配合,同时借鉴我国传统“艺徒制”文化的精髓和西方现代学徒制的成功案例,积极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大批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