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指导

2024-10-22

中学生写作指导(共10篇)

1.中学生写作指导 篇一

日记的形式很方便,最容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但是如果天天写,学生就会厌烦。因此,可以把写作形式改一改:

随文练笔--每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动笔写写学后的感受与心得,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当然不能要求太高,几十字、一两百字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写完之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

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练笔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写写,把这看作是一次倾诉的机会。

轮流日记--将班上学生分组,每组四人,其中写作能力强一些的担任组长。组员轮流写日记,每天一人写,写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再修改、写建议,星期五交到教师处进行审核。每周写作内容由组员共同研究,自己去拟定题目写作。这个日记本就是全组的“共有财产”,小组成员都很珍惜,写作时都很用心。特别是写作差一点的组员写好之后,经过大家评议要是觉得不好,往往还会自觉地重新写,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小组合作写日记,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活动还可以家校互动,请家长参与其中,对孩子既是鼓舞,又是激励。

此外,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扩大课外阅读量也做了具体规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可通过报纸、书刊、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课本所未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恰好满足了学生好奇、求知的需求。因此,结合这类阅读,可鼓励学生续写、写小评论、编写科幻故事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中一些童话、科幻作品及名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力量,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具体情景,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针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补写,如《小珊迪》一课,补写“小珊迪被马车撞了回到家的情景”;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续写“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也可以根据古诗意境扩写,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让学生扩写。

创造潜力,人人都有,关键看教师如何认识、发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现状、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表达”和“表现”。切忌把创新思维定位太高,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能逐步把“再现型”水平提高到“表现型”水平,把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可以了。所以,应根据不同的习作确立相关的创新思维训练目标,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发现,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为习作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现状、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表达”和“表现”。

2.中学生写作指导 篇二

一、改进作文的命题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问题。学生为什么厌写、怕写呢?这主要与命题有关。老师命题学生写, 学生胸中不一定有这方面的积蓄。胸中没有这方面的积蓄怎么办?只好搜索枯肠, 硬着头皮写几句交差。因此, 作文的命题很重要, 我们应该设定让学生能说好写的题目, 使学生一接触到这个题目, 就能产生灵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推进, 新课改的春风吹醒了农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农村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 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 教师感到教学任务“轻松”, 无啥可教, “学习”成为管理、惩罚学生的手段。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推进, 新课改的煦暖春风, 吹醒了农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农村教育从此彻底改变了“子曰:‘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的“先生”教育模式, “一言堂”教育逐渐告别农村教育。近几年, 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家逐渐提高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 教育政策也逐步向农村倾斜, 使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农村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全新的教育信息和现代教育理念, 如春雨般地滋润着农村这块贫瘠的土地, 农村教育开始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 在

感, 激发起他的写作欲望。如果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就写不出具有个性的作文。叶老在《对于小学生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作。唯初学作文意在练习, 不得已而采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 勉强成篇, 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因此, 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开拓思路, 出一些有话可说的题目,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作文教学中, 从班级出发, 在每次写作前都事先拟好几个题目, 供学生选择。如, 从下面一组记事文题中任选一题, 反复考虑如何写好这件事:《我的试验成功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教训》《过生日》《动脑筋给我的乐趣》《意想不到的一件事》《老师, 告诉您一个秘密》《家庭趣事》《我尝到了甜头》《这件事我做的对吗》。如此一来, 学生就各取所需, 任意选择, 结果学生兴趣盎然、豁然开朗, 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自然就能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 这样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二、捕捉情感体验, 引发个人写作兴趣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 提供给学生充分学习体验和交流的空间, 使学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要写好作文, 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生活体验是促进写作的最佳途径。在实际教学中, 我没有把眼光仅停留在课堂里、校园中, 而是让学生走出学校, 尽可能地接近各种生活环境, 让学生亲身体验、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如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我事先选好景点, 把学生带出课堂, 到实地游览, 要求学生各自将观察到的景点进行描绘, 在学生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之后, 我便抓住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参观游览, 你觉得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为深刻?当你参观时你的心情怎样?回来后心情如何?别人又有什么感触?你眼中美丽的风景与别人有没有不一样呢?为什么?你打算写什么?结果学生能争先恐后发言, 各抒己见, 把活动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很自然, 每个人的体会和感觉不尽相同。有一次, 我指导学生写一件节俭的事, 我便组织同学先后到学校食堂和饭店参观, 采访其工作人员, 实地调查之后, 返回班级再进行情况交流, 让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与感受的能力, 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 从而引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三、要减少统一, 鼓励求异

在作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习惯于用统一的方式设计命题。这样

●张仰荣

农村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 还存在着我们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笔者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 就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议如下, 与同行共酌!

首先,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 重点要体现“基础”这一特征。可是, 新旧教育变革初始阶段, 部分教师感到新教材教学“轻松”, 课堂无啥可教。小学语文教育最根本任务是:教师在全面创设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 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居基础地位及在实施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为,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而小学语文教育则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种发展既包括学生个体基本知识技能的发展, 又包括品德、思维、心理素质、个性等全方位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全面实施,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教师带来惊喜的同时, 很多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由于年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等方面的限制, 他们认为, 新教材教学任务“不明确”, 教师

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 其实质是牺牲了个性, 牺牲了创造, 牺牲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端。我主张作文教学的命题, 不必强求一致, 而要鼓励求异, 让学生心里有话能表达出来, 让学生有自由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 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

平时, 我常鼓励学生写放胆文,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培养写作兴趣, 而且可以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是半命题作文, 如《XX, 我想对你说》《我发现了……》《我爱……》《未来的……》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 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材来写, 然后根据作文内容, 自己撰写题目。也可以是不出题目, 自由写。我是这样交代的:写前, 想好最想告诉别人一些什么, 想好写的顺序, 写的时候, 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写清楚, 写好以后加个题目, 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这样, 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驰骋想象, 丰富联想, 拓展思路, 启发灵感, 自然就能沿着自己的思路, 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来。

四、改进作文的评价方式

小学生年龄小, 接受能力受到限制。哈尔拉莫夫在《教育学教程》中作了精辟的论述:“学生的年龄条件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也有影响。不管社会怎样关心成长中的一代, 要他们加强学习和提高他们的教养水平, 还是不得不考虑到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是有一定限度的, 只能在他们可以接受的限度内向他们传授知识。”因此, 在作文教学评估时, 务必考虑到学生年龄因素和接受能力进行务实的、针对性的教学。有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习惯于写上“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感情真挚”“书写工整”之类的标签式语句的排列组合, 没有在个性化的语言上下工夫, 把活生生的作文个体模式化了。这样的批语缺乏针对性, 对学生的帮助可谓杯水车薪。在评价作文时, 教师应采用巧妙的措辞, 重视剖析学生作文的个性差异, 切中要害, 善于把每个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调动起来。平时教学时, 多留心学生的作文, 把能体现不同个性和特色的作文及时记录下来。在评价其作文时, 给予大力宣传, 并鼓励中、差生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自己作文成功的点滴, 与大家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这极大地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3.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篇三

[关键词]写作;兴趣;阅读;实践;思考

关于写作《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里充分强调了写作在语文中的作用,地位及对写作在教学中的要求。

但作文教学至今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常常是费力不讨好,教师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未见提高。下面结合新课标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一、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这其实就是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一旦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对写作由“怕写”到“乐写”就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文教学应从题目上入手,就是作文的题目不必定死。可以让学生依据以往的学习要求,自拟题目,这样能触发他们的生活感受,往往能达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就是要放手让学生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内容。要有意放宽选材范围,降低选材难度,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作文教学应从平时写作入手。平时写作并不是选拔性考试,是为考试作准备,是为了学会写作,所以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要目的,作文题目可以不必定死,喜欢写人,我们可以把题目定为《我喜欢的一个人》。而不必定为《我的同桌》,《我的姐姐》,《我的叔叔》…。可能学生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或者有但这时对学生的感触并不是很大,没有触动情感,没有调动写作兴趣,结果可想而知。有时为了写一篇作文,只有胡编乱造,说假话写假事,有事情的堆砌,而无情感的流露,很难想象可以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久而久之,也造成了写作文不动脑筋的坏毛病。

二、注重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要求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常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阅读量多少决定了其写作的宽度,学生的阅读的质的区别决定了其写作的厚度,在阅读中也可以借鉴他人的写作成果,免去自己的摸索过程,所以,要指导学生写作必先指导学生阅读。要充分重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1.阅读应有针对性

书籍之多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所读之书未必及九牛之一毛,要学会浏览和略读,还要有选择地读,有针对性地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特征进行定位挑选自己的专题。

2.阅读应系统全面。围绕一个主题应该广泛搜集相应资料,专项知识完整,视野开阔,这样能供写作的专项知识,选择空间大,有利于发现新角度,也有利于积累素材。如果光是蜻蜓点水式的浏览与泛读,占有材料少而简,写作则是少有创见,落入一般。

3.阅读应熟练。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咏诗也会咏。可见熟读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要对阅读作品的结构形式特征和内在精神特征等烂熟于心,要在这种浸染熏陶,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贴近专题,那么在写作中自然就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质,这样就立意新颖,选材准确,行文流畅而又有特色。

三、加强实践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提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

加强实践就是鼓励多动笔,经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不少学生怕写作文是怕在不会写,与无东西可写——病根是写不出,而非写不好,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多写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应鼓励学生多写,写作是面对全体学生,目前学生的现状是:除了少数几个学生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外,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写作文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而多写是消除这一心理的好方法。多写是教他们如何把作文写长,写得多,哪怕是一些废话,这也是根据学生实际而放宽标准的,试想学生连废话都不会写的时候,却提出遣词造句,层次过渡,结构安排等高要求,教他写精品佳作,其道理如同小孩学走路,在小孩连走都不会走的时候,就让他学跑,结果肯定是摔跟头,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作文,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加剧学生对作文的畏难乃至厌恶之情。

四、善于思考

作文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而且要遵循认识规律,正确处理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实践、认识的飞跃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精心安排一系列练习,巧妙促进“物——意——文”间的转化,使指导内容真正发挥作用。

第一层次的练习是温故知新。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实例,教师点拨,同时随着讨论的深入渐补充,完善提示规律的板书,让学生 从知识的来龙支脉和产生过程,使感性认识升华,实现读写知识的沟通和转化。

第二层次的训练是凭借范例,如上面的例子,先让学生观察鸟,通过拟文题,找重点为联想定向,再启发学生 按板书所示规律拓宽思路,用愉悦、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 脑子中的有关知识和表象,学生浮想联翩,跃跃欲试。

第三层次的练习是深化反馈,勾勒作文轮廓。即放手让学生 按习作要求独立构思,根据自选的材料自拟文题,编拟重点部分内容提纲,教师选择实例组织导评,启发学生 再次高速自己的构想。

总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文又是一种综合性特别强的习作练习,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学生在写作中所存在的困难,找出相应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还应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博采众长,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人教版)[M].

[2]中学语文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赵中建.教育的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中学生写作规律和指导 篇四

[内容]

写作教学的规律是什么?我们认为,要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首先就得研究写作教学的对象——青少年写作发展的规律。总的来说,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具体说来分为下列几项。

口头——书面——口头

凡教过中小学语文的教师,也许都有这样一点体会:就是小学生作文是从口头说话课开始的。小学生的连词、造句、填空答问是口头的作文训练,发展到比较完整的说话、写话乃至书面作文。到了初中学段,则按课本上的作文序列(统编课本为文体型,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为生活型——能力型的一种)进行书面写作训练,从而构成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学生从口述为主转化到笔述为主之后,如果再要他们象笔述那样,把文章的内容、结构,有条理的用口头讲出来,学生就感到十分为难,往往有许多会写的中学生,却不会讲,从明于心到名于笔固然有一定难度,再从名于笔到名于口就更加困难了。所以,讲故事、演讲、即席作报告乃至口头作文等形式,又成了青少年写作发展的高级阶段。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是能说会写的综合反映。因此,语文写作能力的全面形成,则是按从口头到书面,再由书面到口头的发展规律日臻完美的。

这一规律又受儿童——少年——青年的年龄递增以及心理因素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成熟等多方面的制约,所以好多学生在小学里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初级阶段);上了中学就变成只习惯于书面作文,讲演起来则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甚至东拉西扯,语无伦次。到了高中,则无心作文,更缺乏口头发表能力,写几句书面文章还可以,讲述起来不是乱杂无章,就是干脆哑口无言。这说明口头作文比书面作文的立意、构思、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懂得了这一规律,坚持训练,手口并用,出口成章的高级阶段也是可以水到渠成的。所以,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理解这一点,并按照它的规律用作文的序列训练这一手段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培养出动笔能文,出口成章的开放型、竞争型、实用型人才。

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

从再造性作文到创造性作文

在上述青少年写作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就要遵循这一轨迹,从指导学生再造性作文向创造性作文发展,也就是从叙述到作文的过渡。所谓再造性作文,就是学生在一定材料的帮助下,使用语言文字,合乎要求的表达思想,它是教师“给框架——给支柱——给提示”的训练过程,也就是许多语文教师所提倡的扶着走、牵着走到放手走的教学模式。给框架的类型如缩写、改写、扩写、看图作文、记叙故事等;给支柱的方式如续写,给中心思想、创造性改写等。给提示作文是学生由再造性作文向创造性作文过渡的关键环节,如学习《石壕吏》之后,提示学生改变人称改写成散文,学了《孔乙己》、《范进中举》之后,提示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写一篇《孔乙己中举》的短篇小说,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之后,提示:“××电视台有意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故事情节,改写成保持原意的电视剧本,请你下笔。”这种提示既指出了框架,又给作者以创造性思维的广阔天地,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向创造性作文过渡的桥梁。

所谓创造性作文,是根据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再经过独立思考,表明态度与观点,并培养学生独力取材能力的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主要表现形式是命题作文——包括集体作文和个人创作。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都设计了作文程序,我们可在“程序”的宏观控制下,根据实情,作些微观上的调整,命题的范围要联系课文以及学生实际,方法可由教师命全题或命半题,另半题由学生自己填写,也可以完全由学生命题,还可以先由学生以某人某事为原型进行创作,构思成故事、人物特写、小说、电视剧本等文章后再命题或由集体讨论命题,中学生作文到了这一地步,他们的写作能力就进入了较高的境界。

从记叙、说明到议论

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般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所以中学生的写作也应遵循记叙、说明到议论这一规律进行。我们上面所讲的主要是记叙性文章的写作,它都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设计的,包含一些记叙中的说明、议论和抒情的成分,这是引导学生向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些基础,逐步指导学生写作一些说明性的文章,告诉学生①抓住事物的特征,了解事物的形状、性质、结构、成因、功用……②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方位)逻辑……③使用准确的方法,下定义、作解说、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图表……④掌握说明的类型,建筑、程序、事理、事物(包括科学小品)……等等,同时还指导学生懂得说明性文章中的记叙、描写乃至议论抒情的作用,以及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主次关系、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写些一般应用文以及产品介绍、旅游景点说明乃至广告设计、广告制作等实用性强的专业应用文就得心应手了。这是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都必须教给学生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序,它可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能力,为写作议论文打下基础。

写作的逻辑思维发展,重点体现在议论中,它是中学生写作的高级阶段(相对而言),因为它是初三年级的重要内容,更是高中学段写作训练的主要内容。学生在理论上要掌握立论、驳论的类别,懂得论点提出的形式及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论据,并正确选择论证的方法,包括古文写作中的启、承、转、合等结构,也应有所了解,以便作为写作中的借鉴,如果说写记叙文需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熟悉古今中外的大量资料、范文,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会吟”的话,那么,写议论文则更要掌握并精通历史、地理、生物、数理化、法律、政治乃至哲学等更广泛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作基础,运用论据才能得心应手,取舍自如。因此,我们认为,议论文的写作不仅是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也是中学生各种知识集合的高级阶段。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也有一个从一事一议或夹叙夹议到给材料议论的发展过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评论、立论或驳论的写作训练序列,从引论、本论、结论的模式到比较复杂的立论、推论、结论的写作结构,这些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值得重视的,许多中学生怕写读后感,认为读后难感,虽有一些感,都是一句话,三五句话的事,感不出一篇文章来。针对此问题,我曾设计过一种模式:即摆事实、讲道理、照镜子、作保证等四步曲。摆事实即概括所读内容;讲道理乃读者的体会、认识;照镜子就是结合现实生活,结合自己实际;作保证也就是表态度或决心,这四步的先后次序不必死板,可以随作作的意图而交换,对四步中的每一步也是可以根据情况而取舍。特别是第四步作保证一项用什么形式,或者不用,完全由作者灵活掌握,其中讲道理是文章的主体,学生的难点就在思路窄狭,说不出读后的感想来。我又指导学生①从远处:历史意义;②从宽处:现实意义;③从深处,深远意义(今后影响)等三方面来拓宽思路。当然这三条思路并不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逐条非写不可的,轻重与否,作者据情而定。因为它只是思路,并不是文章。但是,学生有了这些框架之后,确实有“一旦壑然贯通”之感,写起读后感来再也不觉得难于上青天了。中学生写作规律探讨和指导中学生写作规律和指导飞雪

5.指导学生写作待改进 篇五

我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 小学数学教学十几年 小学语文教学断断续续十几年,近几年主要教小学语文学科。从经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值得语文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1、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懒得写,或者摘抄作文书中的已完成任务的心态做这件事。原因是学生懒得读书,读书不理解,读书不感兴趣,对课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和技巧没有学到,怕写作文。2,写作文时没有内容可写,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意知识积累不爱读课外书,课外知识贫乏,不明白写什么。

3、有材料也不会写作文,不知怎么写。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和技巧还有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技巧不到位,加之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说话语无论次。所以学生不知从何下笔。

我经过网络培训学习,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研究,个人认为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吸引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爱读书,读好书,讲故事,学习他人的文章思路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开阔眼界、充实自己,让学生在写作时肚子里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并要求学生平时多看看与写作相关的书籍,多写些读书心得和笔记,还要注意收集文中的好词好句,学学别人好的写作方法。

三、老师紧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好课文中的习作例文指导好学生的每一次习作,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选材、组材,理清思路怎么写,跟学生一起写作文。

6.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作 篇六

今天,我上了一节《感受自然》的作文指导课。

一开始我用《秋日私语》的乐曲引入,点出本节课的作文题目《感受自然》,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了七上第三单元的有关写景的四篇课文,再就是用“”使我感受到了“”来高度概括自己的感受,特别列举“狂风”来说感受,并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超越自我,接下来是总结要写得生动形象的五点方法,文章应该引用的古诗文,最后是要求写出浓郁感情的三点方法。

可以说,课堂上学生回答非常积极,我的课堂指导也算很到位。

但是,当我们费尽心思进行指导时,我们想过没有,学生在写作前需要多少作文指导?

有时,我们会发现,只要作文的题目命到学生心坎上,简直不需要我们再讲什么,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写出文章来。而我们把一节作文指导课上得天花乱坠,给学生展得非常辽阔,非常厚重,学生需要吗,需要那么多的观点,需要那么多的角度,需要那么多的材料吗?我们会不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学生本来还有的一点写作冲动给搞得荡然无存?

学生作文的障碍究竟在哪里,不同的写作题目不同的写作要求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指导的部位也是不同的,文章最后达到的程度同样也是有差异的。我们的作文指导应该是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来进行的表达与交流。那么学生作文前应做哪些指导?如何指导?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我们知道,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读书,效果大不相同,同样,有目的作文比无目的作文能收到更显著的效果。因此,作文前就应当使学生明确这次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是什么?它在整个作文计划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了这些,就会自觉地为达到训练目的而努力,也就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初一年级训练学生关于写人的记叙文。题目:《我的奶奶》、《我的妈妈》、《我的……》,要求文章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师列举范例,学生明确了这一要求,就会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效果自然显著。

二、写作知识的指导

写作知识的指导,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语言表达、写作技法、各种体裁特点等诸多方面。但每次作文必然有其训练的重点。教师的指导要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例如:我在指导“一事一议”时,由于“一事一议”是学生练习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类文体,因此在指导时,我通过具体范文引导学生比较一般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一事一议”,然后又具体分析写作“一事一议”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一般写作方法……通过具体指导,学生掌握了“一事一议”这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写法,构思文章提笔作文也就容易了。

三、解决学生作文材料来源问题

学生作文最苦的莫过于没有写作素材,一提起写作,就似老虎吃天,无处下爪。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自己的指导艺术,把学生平时自觉、不自觉积累起来的知识储备、材料储备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应当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使学生的思维呈现积极亢奋状态,使其记忆、想象的大门大开,从而使作文材料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为我所用。例如《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题目,我在指导时,结合审题,在考虑题目要求的同时,研究可选材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想到的是熟识的人,比如老师、同学、好友等。这样他们的思路就比较狭窄。有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很熟悉的人。比如不管刮风下雨,为群众送邮件的邮递员、见义勇为的青年售票员,此外运动员、大夫、警察……经过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崩发,作文的材料也就会滚滚而来了。

四、写作前指导详略的选择

写作前的指导在于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掌握基本写作技法,打开写作思路,但在具体指导时必须做到详略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写作。

王世堪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说:“作文前的指导,既不能失之过简,命令式的规定一、二、三条,又不能失之过繁,喋喋不休的要学生怎样怎样。”这只是详略选择的原则。因为详导、略导,乃至不导,各有其宜,不能笼统地认为详导就是“喋喋不休”,略导就是“命令式”。我认为:

(一)不同年级,不同导法。初一年级的写作前指导,以详导为主,初二年级详略换用,到初中毕业前夕,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应该是基本会写了,则可略导或者不导,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运用。

(二)不同程度,不同导法。比如某次作文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导而让他们直接作文,但并不排除在巡视过程中给动笔确有困难的学生略加指导,甚至开小灶详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不同文体,不同导法。比如九年级学生在毕业迎考阶段,对记叙文的写作已不感困难,那就以不导为主;对立论、驳论仍感困难,则以略导为主。

(四)不同班级,不同导法。比如,同一次作文,在写作水平较好的班级可作略导处理,但在写作水平较差的班级却要以略导甚至详导为宜。

总之,学生作文写作前的指导是写作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重视这个环节。同时,在指导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不要有杰出优异文章出现的期待,但要有学生写作过程很愉悦很真实的追求。当我们的学生真正能够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与人交流给人分享,我们的作文指导没有了空话大话套话成人化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作文指导就成功了。

张楠楠

7.分层指导引领学生快乐写作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 都是诗人, 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 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看来, 教师只有采取分层指导, 才能真正打开学生创作的源泉, 促进他们快乐写作。

一.科学分层, 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大量的问卷调查、谈心交流、查阅档案、广泛动员、自愿申报、科学调配的基础上, 我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个写作层。A层是突飞猛进层, 该层的学生一般基础较差, 积累很少, 长期体会不到写作的快乐, 因而他们对写作渐渐失去了信心, 甚至是放弃心理。对该层的学生, 教师应以鼓励和赏识为主, 通过简单易操作的片段训练、仿写训练、赏析范文、面批指导等, 迅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促进他们主动练笔;B层是稳定渐进层, 该层的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基础, 甚至有时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但他们对作文不是太感兴趣, 不主动地写作, 因而他们的整体写作水平虽然可以, 但还不够优秀。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肯定他们的优点, 指出他们的不足, 鼓励他们不能满足现状, 要认真研究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 并通过作文升格的方式, 促进自己稳步前进;C层是独立潮头层。该层的同学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 不满足老师平时的训练, 经常主动找时间练笔, 因此, 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名著, 用心观察生活, 及时写成感悟文字, 并反复修改润色文字, 鼓励他们积极投稿, 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营造竞争氛围, 促进全班同学不断提高

为了营造“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的氛围, 鼓励同学比学赶超, 我经常以小组为单位, 布置三个难度层面的作文题目,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构思、写作、修改, 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 然后师生根据训练目标, 共同评价, 选出优胜小组。如竞写议论文, A层要求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运用典型的事例, 能运用至少2种论证方法即可;B层要求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 不但能运用典型的事例, 而且分析得要有说服力, 语言要活泼生动。C层要精选典型新颖的素材, 巧妙地选择论证角度, 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深入浅出地分析论证, 语言要灵活多变, 富有文采, 给人美的享受。由于现在的中学生谁也不轻易服输, 所以他们便挖掘整合小组力量, 精心去写作, 长期坚持下去, 各个层面的同学都会进步明显。

三.调整层次, 调动写作积极性

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每过一段时间, 我都进行调整层次。如A层的同学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了, 写出的作文进步飞快, 根据自愿审报的情况, 我便给他调整层次, 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反C层同学不达标, 教师要了解情况后, 帮助他分析对策, 鞭策他努力进步, 否则老师只能给他调整层次了, 如果他的压力很大, 确实也不适合在C层, 教师应给他更多的关怀, 适时调整层次, 引导他给自己正确的写作定位。实践证明, 很多同学都愿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争取进自己引以为豪的层次。因此, 教师适当调整写作层次, 调动了学生写的积极性。

四.分层辅导, 实现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 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 教师要走近学生, 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辅导,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 如我对A层面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经常在班里表扬他们的优点, 让全班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课下多找时间和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写作的现状, 给他们解决写作困惑, 以树立他们写作的信心。而对C层的学生, 我更多的时候和他们交流写作经验, 给他们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让他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8.怎样指导学生英语写作 篇八

关键词:英语写作、语言技能、综合型教学

本人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从中考阅卷及平时教学测验中发现,目前学生英语作文水平堪忧,多数作文千篇一律,只是把简单英语词句罗列,更谈不上奇思妙文。笔者总结认为,影响学生英语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汇的问题。由于英语词汇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得心应手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出现很多的拼写错误。

(二)、语法错误。语法规则和句型是英语写作必备的基本要素。在写作时,由于语法规则掌握不好,致使语法规则应用不规范,句型结构混乱。

(三)、句型单一。我曾对初三某个班的一次英语考试作文作过一项调查,发现英语作文中,简单句占97.5%,并列句占1.4%,复合句占1.1%。这让我感到学生虽然学了几年英语,但绝大部分同学只想到用简单句写作。当然简单句本身没什么错,但当他们在写作时,缺少一些正确的过渡连接语,不能适当地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而对于某些句子来说,这些过渡连接语是必不可少的。

(四)、语篇衔接出现问题。无论文章是长还是短,其语句和语段都必须连贯成一个整体,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然而,很多学生只会机械地堆砌字、词、句,结果使文章条理不清晰,逻辑不严谨,语义不连贯。

(五)、不少学生错误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无非是多写多练。但他们却没有用英语写日记、记笔记的好习惯。写作时不会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文,写作后自己不注意修改,也不关心老师的评注,不能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综合型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

英语课堂,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和读吸取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再通过说和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大量的听说训练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写与听、说、读紧密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才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

1、听与写相结合

如果教师将听力理解与写作技能结合起来,即把写作限制在特定的情景中,可使写作练习成为综合型的交际性语言练习。听与写相结合的练习形式有:在听的基础上设计听写填空、正误判断并纠错、选择、听后笔述句子、根据所听内容概要写作、模仿写作等。听与写相结合的好处是:(1)能在听写填空中暴露出学生拼写及语法问题。(2)既可培养学生听音会意的能力,又可培养其谴词造句的能力。(3)概要写作和模仿写作不仅能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检查其对输入信息的理解,还能检验其能否写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特定情景和文体要求的短文。

2、说与写相结合

布里顿(Britton,1970)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教师应当在教授写作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其口头表达的技能,因为口头形式往往包含了大量近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说与写相结合的策略具体做法是:

通过师生间的交谈、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框架,并丰富写作内容。例如,教学7A unit 3 make a poster showing your favourite festival。写作前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挖掘题材:

a、师生间的交谈

教师可提出诸如which、 how、 why、等形式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帮助其打开头脑中的材料库。如:

a)、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b)、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

c)、Why do you like the festival?

b、小组讨论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c、师生间的交谈

各小组口头表述讨论结果。教师以读者的身份同学生交谈,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读者需要得到的信息。

d、然后确定写作框架,学生根据提纲和框架,进行合乎逻辑的扩展写作。

3、读与写相结合

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一些“Chinglish”(中式英语),而且有些东西也把握不准。所以,老师可以精选各种文体的范文,让学生们背诵模仿,并分析他们的篇章布局和谴词造句,为英语写作树立规范。

二、讲究方法,加强指导

英语中有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写作应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每个单元都有一节Main Task,即写作课。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话题,仿照范文写一篇和本单元内容有关的书面表达。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有目的的让学生积累和本单元话题有关的词汇,句型,以备写作之需。教师对学生习作要精心批改,随时指出错误,进行语法上指导。

中学生英语写作体裁主要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写作体裁的特点,及时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多记一些日常用语、短语、常用连接词,掌握多种写作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克服从母语角度出发来书写英语作文的缺陷。

我们知道:建造大楼少不了土木砖石,英语写作一样,少不了单词、词组及固定短语基本素材。有些学生对单词的拼写不重视,结果写作文时就往往会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平时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固定短语和典型句型,一定要多操练,特别是一些重要且学生易错的方面。可以通过翻译句子、句子改错等多种形式反复训练。

每次批改学生作文时要详细做好记录,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讲评。对个别错误较多的同学,最好能做到面批。另外,学生作文的错题库一定要保存好,过一阶段可以从中抽出一部分,以短文或单句改错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去做做。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解决了短文改错选题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印象,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可以将错误较多的学生作文直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或打印到幻灯片上,让学生集体批阅,当场发现并当场解决问题。这既直观有节省时间。另外,教师平时准备一些书面材料备在电脑中,同时附上参考答案以及相应的较详细的评分标准,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将他们调出并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即时作文,当场做,当场讲评,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进行口头作文。

三、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走出英语写作困境

教师应在平时的英语写作训练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例如:书法规范及行文漂亮者优;标点符号正确者优;典型句使用恰当者优等。教师要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自始自终坚持表扬激励原则。要善于发现学生字、词、段、文方面的优秀之处,让学生不断尝试努力的成功,从惧怕写作到乐于写作,直到善于写,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新时期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要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等方面多种技能的强化和训练,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英语作文指导,它对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进美,《初中英语写作大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戴军熔,《中学英语写作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1998年第10期。

9.小学生日记写作指导 篇九

3. 社会多棱镜

“社会”是个广义的概念。对我们初中生来说,也许“社会”二字还显得比较陌生。但是,我们可以将其“具体化”,从下述几个角度去触摸社会、把握其脉动:关注媒体,捕捉国内外时事热点;参加村组社区活动,融入“乡土”,感知“地域文化”;行万里路,到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旅游观光……

4. 虚拟万花筒

日记的选材,除了在上述现实生活圈子里“转悠”之外,亦可以着眼“虚拟生活”,从自己平时阅读、欣赏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的精神生活领域着笔,选间接的生活素材来写。比如,请看下面这则新奇有趣的日记——

×月×日 星期× 阴

玉帝的靠山倒了

今天,我做了一个很有趣的梦。

我梦见我到了天宫。当时,玉帝正闲来无事,便招来千里眼。他抬抬下巴说:“去看看那些凡夫俗子们生活得如何。”千里眼领命出宫。

玉帝见千里眼出去,笑着对众臣道:“不是靠我玉皇大帝,那些凡夫俗子们哪能活得像现在这么自在。要是来个一会儿大旱,一会儿洪水泛滥,准保把他们折腾趴下。”

太上老君插话道:“对呀,几十天前,他们遇上了大旱,土地寸草不生。还不是千烧香,万叩首地请您老帮忙,最后还是您派龙王爷施雨才解除了旱情,不靠您,他们靠谁呀!”

众神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玉皇大帝见此情景,笑着说:“所以,我要他们增加贡品。几个苹果,几个梨子就想打发了我?没门!”

“对,门都没有。”众神狂叫。

“报……,大事不好。”千里眼跌跌撞撞地跑进殿里来。

玉帝的笑容顿时凝固了,他厉声喝道:“怎么了!快说!”

千里眼断断续续地说:“他们竟然……竟然撕毁您的神像,说什么‘不靠天,不靠神,靠自己’的谬论。”说完,他望了望玉帝,等待决断。

玉帝想了想,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他来几回干旱,几场涝灾,看他们还敢不敢……”

千里眼摇摇头,说:“没用啦,他们现在有人工降雨,有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还修建了防洪大堤,全是用来对付您的。”

玉帝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急促地走来走去,当他听到千里眼说到“他们还准备撤销给我们的贡品”时,玉帝急得头上渗出了汗珠,自言自语地说:“我们没有靠山了,今后吃喝可从哪里来呀……”

手下的一个侍卫小声说:“我们也有手,为何靠别人养活……”

玉帝想了想,也只有靠自己了,于是高声对大臣们说:“现在起实行责任制,每个大臣分一亩地……”

这真是荒诞而可笑的一幕。不过梦醒后,我觉得它也值得细细回味。

四、 借助网络媒体,互动式地写

10.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十

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

(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工综合运用。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上一篇:孟家湾乡学校安全制度下一篇:网站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