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总动员 教案

2024-10-13

感官总动员 教案(精选5篇)

1.感官总动员 教案 篇一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感官总动员》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尝试利用人的感官进行感知,对感知到的信息细心体会,认识人体的各种感官,并了解眼、耳、鼻、舌、手的用途,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感官总动员》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各种感官,并了解眼、耳、鼻、舌、手的用途。

2.能尝试利用人的感官进行感知,对感知到的信息细心体会。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材料:

各种质地不同的球、酱油、醋、香油、盐、糖、三种不同音乐的乐器。

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通过图片让幼儿找自己的各种感官,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五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呢?(出示图片),看,这就是老师今天请来的好朋友,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猜猜它们能干什么?请你试着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它们。

2.尝试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体会感知到的信息。

(1)出示三个不同的球,请小朋友用你眼睛看一看,这三个球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

(2)出示三种乐器,让幼儿听每一种乐器的声音,然后闭上眼睛再听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出示酱油、香油、米醋、请幼儿用鼻子轻轻闻一下,辨别一下它们的气味,它们分别是什么气味的?

(4)出示糖、盐,请幼儿想一想怎么区分它们?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呢?

(5)展示各种质地不同的球,请幼儿用小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球光滑,有的球粗糙等)

3.通过小结,让幼儿感受到感官的重要性。

人体感官对我们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有的小朋友却不知道怎样保护它们,以致让它们受到伤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小朋友一定要牢记,保护好自己的感官。

本文扩展阅读: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

2.宝宝聪明离不开感官总动员 篇二

文文是一个长得很漂亮也非常乖的男孩子。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上班时间由爷爷奶奶在家照顾文文。爷爷有哮喘病,奶奶既要照顾老伴,还要照顾孙子,比较忙碌,但是她把孙子照顾得完美无缺,以致于3岁之前从来没有生过病,没有吃过一粒药,没有打过针,从来没有摔过一跤。文文性情温和,很少哭闹,所以天天在家里呆着,几乎很少出门。晚上爸爸妈妈下班后,他也不粘父母,自己乖乖地、安静地玩。总之,文文从小就一直是一个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很省心的宝宝。

可就是这样一个完美养育、乖顺省心的宝宝,3岁之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妈妈开车送他上幼儿园,坐很短的路程,他都会晕车,吐出来,后来只好骑车送他。老师讲课的时候,他缓慢地、不停地重复三个动作,左手拇指依次摸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右手拇指依次摸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然后用下巴蹭左边的肩膀,老师说他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换一个动作进行重复、缓慢地操作。文文从来不发脾气,但是非常胆小,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坐着看老师做、看小朋友做,自己迟迟不敢动手尝试。

爸爸妈妈已经发现文文的任何发展都落后于其他孩子,他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孩子生下来智力正常,家长对他的养育非常精心,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也非常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孩子会不会长大后就自然好了呢?

都是感觉统合失调惹的祸

文文的问题出在感觉统合失调上,他不能有效地统筹、整合各个感觉器官所接收的各种信息,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适当的反应,因此他显得行动笨拙、反应呆板、发展迟缓。0~3岁是孩子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大脑各个区域与身体各种感官迅速建立信息输入与输出联系的时期。

我们每天完成吃饭、睡觉、游戏、运动、学习等基本的日常活动,都不是单纯地依靠某一个器官完成的,而是收集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和平衡觉等各个感觉器官发来的信息,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判断、整理,然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决策和指令,最后再统合、协调各个感觉器官完成相应的动作或任务。其中任何一个感觉器官出了问题,或者虽然各个感觉器官正常,但是大脑对身体各部分器官不能有效地统合,就无法正常完成任务。例如,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塑料做成的仿真面包、三明治等玩具,三岁左右的宝宝玩着玩着禁不住去咬一口,主要原因不是他饿了,而是他的感觉统合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对于一个发育成熟的人来说,这个仿真面包能不能吃,我们不是单纯地依靠眼睛看着像面包,大脑就发出吃的信息,而是还要摸摸软不软,闻闻有没有面包味,大脑把视觉、触觉和嗅觉发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再发出能不能吃的指令。

文文出生的时候是正常的,妈妈发现问题后到医院做过检查,结果也是正常的,这说明他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生理结构是正常的,但是感官协调活动的功能出现了问题。例如晕车是由于前庭器官的平衡功能发育不完善,上课时不知不觉出现的小动作是大脑不能有效统合老师讲课、小朋友活动等周围环境发来的信息,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无意识动作之中,胆小怕事属于触觉防御过度导致。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

触觉统合失调

孩子的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者过分迟钝。孩子不喜欢与人近距离接触,讨厌被触摸,非常厌恶理发、洗澡、刷牙,对小朋友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强烈,对轻微碰撞或者创伤带来的疼痛感觉无法忍受。这样的孩子容易发脾气,怕黑、怕生、胆小、黏人、爱哭、孤僻、固执、挑食、咬人、吃手、咬指甲、爱玩弄生殖器等。

视听觉统合失调

经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注意力不集中,爱东张西望,记忆力差,经常忘记家长和老师所说的话或者布置的任务。语迟、发音不清、吐字不明。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颠倒出格越行等。

平衡觉统合失调

对旋转过敏,晕车晕船,或者过度喜欢旋转而且不晕。平常笨手笨脚、站无站相、坐无坐相、东倒西歪、身体形象差。动作不灵活、容易跌倒、走路撞墙、拿东西不稳。模仿困难、无故弄坏东西、左右脑协调差。情绪上心烦气躁、好动不安。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喜欢捉弄人、不喜欢与人分享,遇到挫折容易恐惧或伤心。

本体觉统合失调

本体觉是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主要表现为各种协调性。方向感差,容易迷路走失,闭上眼睛容易摔倒。动作缓慢,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有的不能玩捉迷藏、不敢登高、不敢荡秋千,有些到五六岁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粗心大意、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没有上进心。

调动宝宝感官总动员的方法

早观察、早发现、早干预

调查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较高,而家长对之了解和重视程度较低。因为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在3岁以后才会表现出来,而且有的孩子在某方面还比较聪明,所以家长不易发现孩子存在这个问题。3岁之前大部分小朋友都还没有感觉统合,但是有的小朋友属于健康状态,有的小朋友属于不健康状态,这就意味着前者3岁之后自然就感觉统合了,后者却不能如此,需要专门训练才能促进感觉统合,3~13岁是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时期,而且越早越好。文文的父母讳疾忌医,没有对孩子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错过了感觉统合训练的最佳时期,结果入小学之后一个月便被劝退。

提供“自然养育”环境

过多的人为因素隔离宝宝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孩子被笼罩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真空地带,对外来刺激和潜在危险缺乏体验、预测和应对经历。家长精心的照顾使宝宝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动环境中,剥夺了他主动表达需求、自己动作操作和探索的机会;这样他的感知觉、动作与思维没有充分的激活和锻炼空间,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家长要走出“完美养育”的误区,为宝宝提供“自然养育”环境,让他有机会爬行、走路、上下楼,不怕摔跤;让他自己吃饭、喝水,不怕弄脏衣服;让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不要立即把宝宝需要的东西送到手里;让他与同伴游戏,不要怕孩子之间有冲突;能用水杯就不用奶嘴,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经常带孩子出门活动,锻炼他对自然变化的适应力和抵抗力……使孩子在自然的生活环境发展完善的心智功能。

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整个家庭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养育宝宝的要求和期望比较高,如果是爷爷奶奶和阿姨保姆照顾孩子,更觉得“责任重大”。过度的责任感让家长变得保守,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和做法,老人和保姆觉得只要不饿着、冻着、磕着、碰着宝宝就行了,所以他们限制、减少孩子的活动机会与出门机会,把孩子培养成为温室里的漂亮花

朵,却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发育。因此,父母不要给老人和保姆太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养育宝宝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不要过分责备,并且多从正面提醒他们既要安全养育。还要放手锻炼,共同提高教养宝宝的科学观念与方法。

参加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只要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的启蒙教育,普通儿童都能自然进入感觉统合状态,而感统失调的孩子则需要加强特殊训练,教师需要通过沟通引起家长的重视。目前,儿童感觉统合问题已经得到专业机构的广泛关注,专业人员已经研发出效果较好的系列培训课程。他们根据孩子感统失调的具体症状不同,每星期设计一次、两次或者三次活动,使用专业器械对孩子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大部分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活动,而是采取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调动孩子的活动兴趣,促使孩子在玩中坚持练习。

日常生活处下练习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训练虽然很专业,但并不神秘。日常生活环境处处都有感统练习机会,关键是家长要放手锻炼孩子。只要家长顺从孩子的自然发展需要,有充分的摸、爬、滚、打、蹦、跳等经验,经常玩土、玩沙、玩水、玩积木,对孩子减少包办代替,增加他们动手锻炼的机会,都有益于孩子感觉统合发展。

即使孩子参加感觉统合训练,在家庭中做相应的配合练习也很重要,例如让孩子趴在床上,为孩子做背部按摩;或者仰卧在床上,把一个棉垫放在孩子的肚子上,轻重适度地按压棉垫;还可以在床上把孩子的手脚放平,用一条长浴巾把孩子的手脚裹起来,家长像滚轮胎一样帮助孩子在床上打滚;孩子洗澡的时候,家长用稍微粗糙但又不伤害皮肤的毛巾为孩子搓澡。

亲子沟通与亲子游戏不可少

3.教案(多感官) 篇三

课题:复习课(图形配对游戏箱)场地:多感官训练室 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同学们对不同形状图形的认知,相对应的音乐给予反馈训练听觉能力;提高同学们手、视、听觉综合协调能力,提升图形认知能力。教学过程:

1.让同学们依次排好队,老师逐一对学生进行训练。2.步骤:

(1)打开红色电源开关,通电时内置红色指示灯变亮,开机提示音,完成开机。

(2)开机后,使用过程中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组件放在相对应的槽里,会发出相应的音乐。

(3)可通过面板上“模式”键切换不同的模式,模式不同音乐风格不同。

(4)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产品附带的USB音乐下载线通过“音乐下载”接口更换产品音乐。

4.托班感官《棕色梯》教案 篇四

棕色梯

教育目的:

1. 通过视觉辨别,感知长方体在高和宽上的差异,培养辨别粗细(高低、厚薄、宽窄)的视觉能力。

2. 发展用视觉及肌肉感觉别人二度空间差异的`能力。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取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工作:

(1) 从细到粗取棕色梯,散放在工作毯上。

(2) 教师从粗到细排列,用手触摸棕色梯的面。

(3) 用最细的一根做比对。

(4) 小铃铛的游戏:把铃铛放在最粗的地方,松手让铃铛滚下来。

3. 请幼儿尝试操作。

4.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1. 自由造型。2. 哪个不见了。

3. 比一比。

错误控制:

1. 最细的一个长方体是十个长方体的等差。

2. 逐步学会自我识别错误。

兴趣点:

1. 粗细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搭建成棕色梯。

2. 重量适当的长方体供幼儿搬运满足幼儿大肌肉发展的需求。

注意事项:

1. 当幼儿自由搭建时,注意不要搭得太高。

5.汽车总动员教案 篇五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掌握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特征以及用途。

2、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知道”红灯停、绿灯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激发起幼儿喜欢观察周围车辆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不同的汽车图片、交通信号灯图片、自制方向盘、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幼儿站成一排,听音乐和老师一起进行简单律动热身。

(二)导入:

提问:(1)请问今天早上小朋友们是怎么来幼儿园的呢?(步行、乘车)

(2)那你们是坐的什么车来的幼儿园呢?(公交车、小轿车等)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了很多汽车朋友来我们班作客,他们都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汽车朋友吧!

(三)活动过程

1、认识汽车老师出示不同的汽车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观察不同车子的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车,使幼儿掌握不同车子的名称、用途。

例如:公交车师:小朋友们注意看,什么车开来啦?

生:公交车。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看,公交车应该怎么乘呢?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公交车应该排队等候乘车。

(1)活动一:猜猜我是谁?

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多汽车你们都认识了,现在你们的汽车好朋友想考考你们,等一下,老师会说出汽车宝宝们的特征,请我们的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老师说的是哪一种汽车。好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一二三,排队等,投币才能坐上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公交车)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2)活动二:听听我是谁?

刚才小朋友们猜对了,那这次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能不能根据汽车宝宝发出的声音知道它们是谁?准备好了吗?

教师播放警车和救护车的声音,让幼儿根据声音猜猜分别是什么车来了。

2、认识交通信号灯教师出示红灯、绿灯,引导幼儿掌握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并能让幼儿知道过马路时应遵守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3、游戏活动:红灯停、绿灯行今天老师当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小朋友当司机,老师举起绿灯,小朋友们就可以四散跑开,老师举起红灯,小朋友就立刻原地停止。

活动结束好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游戏就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回家可以把我们今天都认识了什么车告诉爸爸妈妈,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好吗,再见吧!

活动反思:

上一篇:校园相声剧本下一篇:任务型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