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共9篇)
1.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一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危害,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岱山县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岱政办[2004180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及卫生系统实际,特制定岱山县卫生系统来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化学毒物污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灾害事故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如暴雨、洪水、台风、潮汛、干旱、风暴、地质灾害、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与火灾、爆炸、毒气泄漏、触电、坍塌、道路交通、海难等各类事故。
防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卫生系统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群防群控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防控与处置机制。
一、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1.为强化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时,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决定是否向县政府提请启动有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指挥调动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开展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与救治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在全县卫生系统内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负责向县政府请求各方面的支持,负责同县内各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的协调工作,并在本县医疗救护、调查控制技术力量不足时,向市卫生局请求支援。
(5)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依法对有关重点区域或者传染病疫区实行紧急措施或者封锁。
(6)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7)对本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2、县卫生局分别设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综合协调工作小组、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和主要职责,一旦启动本预案,立即在县卫生局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1)综合协调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信息收集和通报,联络和协调各单位应急处理工作,协助做好物资准备、调配与后勤保障等工作。
(2)预防控制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导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和实施应急控制措施、进行现场勘验、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作出评价报告;负责灾害事故后有关预防与
控制工作;协助进行现场救治。
(3)医疗救治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级医院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挥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协助进行突发事件的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3、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均要成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小组,并明确职责;县第一人民医院应成立医疗专家会诊小组。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乡镇卫生院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负总责、负全
责。各工作小组名单报县卫生局备案。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1,县卫生局按有关规定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根据情况制定卫生系统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或传染病疫情的专项应急处理预案。吝医疗卫生单位要相应制定本单位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
所还要根据职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报县卫生局备案。
2、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现场处置、监督检查、检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救治药品和医疗
器械、技术与人才等资源储备,保障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级医院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并根据需要组建若干梯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疗急救、现场调查与控制应急处理工作包,明确人员联系电话。具体负责相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临床医疗救治等专业人员组成.
4、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所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达到实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应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掌握现场应急处理基本技能经常组织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应积极对乡镇、村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5.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护、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及基本技术的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向全社会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促进公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维持家庭及社区环境卫生。
6、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为我县本岛和衡山岛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定点急救医院和相关传染病定点诊治医院,应合理设置急救通道、传染病门诊、隔离观察室和病房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其他外岛乡镇,由当地乡镇卫生院先组成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县第一人民医院随后组成医疗救护组给予援助。其他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各自情况,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提高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监测与报告 ,县卫生局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由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组成。
2、本县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人。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本县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有关信息和其他信息;负责突发事件、疫情信息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突发事件报告和信息管理工作进行
技术指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设立立24iJ}时值班电话,随时接受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时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疫情信息。
4.其他各医疗卫生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报告任务,建立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以及门诊工作日志制度;明确值班电话;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工作;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5)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
6,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初次报告,必须包括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类型、特征、时间、地点、范围、受害或伤亡人数、主要病(伤)情、事件的地区分布、已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投入的医疗资源等内容,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和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作出进程报告。
7、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法律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禁止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县卫生局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规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授权,向社会发布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 的信息。
四、应急处理
县卫生局接到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报告后,应迅速了解情况,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特点,组织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应急工作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开展现场医疗救治、调查与预防控制工作,必要时请求县政府和市卫生局给予支持。
(一)预防控制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对
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确定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与个人应积极配合县疾病预
[1][2]下一页
2.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二
1 临床资料
35例突发性传染病病人中, 男22例, 女13例;年龄19岁~24岁, 平均21岁;均为某高校学生, 临床症状有发热 (38.5 ℃~39.8 ℃) 、畏寒、乏力、食欲缺乏、腹泻、头痛、咳嗽, 经血培养检查均证实为甲型副伤寒。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给予隔离消毒、心理疏导、合理饮食及积极地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住院9 d~30 d, 平均18 d,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交叉感染, 全部治愈出院。
2 应急处理
2.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由科主任、护士长统一指挥, 合理调配工作人员, 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安排化验室、感染控制办公室、药房、保卫科等相关科室协助工作。
2.2 合理安置病人, 保持病室安静
大量的病人及家属涌入病房, 在接诊的过程中应保持冷静, 做到忙而不乱, 及时疏导安置家属, 保持病室的安静, 有利于治疗。
2.3 心理疏导
由于病人全为突发性传染病, 心理上毫无准备, 也无相关医学知识, 多人同时入院, 均表现为恐惧、烦躁、焦虑。护士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 不断对病人进行安抚, 如握住病人的手, 为病人盖好被子等, 语言温和明确, 动作熟练准确, 可使病人得到很大的心理安慰, 有助于缓解恐慌心理, 使病人情绪慢慢趋于稳定,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4 正确隔离消毒
指导病人及家属将碗筷、饮水杯等煮沸消毒或用微波炉消毒;床单元及地面每日用2 000 mg/L有效氯擦拭消毒;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相互间交换食物和书籍,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交叉感染。
2.5 积极对症治疗, 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特别是体温波动情况, 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对于高热病人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单, 避免着凉。观察大便颜色、量及性状, 倾听病人主述,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大便培养标本并及时送检, 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及时反馈给病人。
2.6 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多饮水, 以补充丧失的水分, 进食清淡、营养丰富的无渣或少渣流质、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避免进食粗糙、辛辣刺激、难消化的食物。病人缺乏相关医学常识, 对于这次集体发病表现为恐惧, 在治疗过程中又担心治疗费用及耽误的功课。针对以上情况, 召开了关于疾病的健康讲座, 并将疾病相关知识粘贴在健康宣传栏内, 告知病人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及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消除他们的顾虑, 积极地配合治疗。
3 小结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 水和食物污染是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1]。本组病例就是因为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感染伤寒后污染了食物而引起的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对于发生于同一时段的多例突发性传染病例, 处置的关键是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采取正确的隔离消毒措施,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合理的饮食, 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 35例病人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交叉感染, 全部治愈出院,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3.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三
关键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瓮安事件;领导者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18-01
一、案例回顾
“瓮安事件”源起于贵州省瓮安县的一个初中女生,于2008年6月21日跳河自杀,尸体于次日凌晨被打捞上来。而女生的家人因不满当地政府做出的对女生自杀溺水的死亡原因认定,于是当年6月28日,女生家属以及一些围观群众在当地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的鼓动下,对县公安局进行了打、砸、烧,并危及到了附近的县政府、县财政局以及县委办公楼,造成了多名群众及公安干警受伤,公共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的恶劣后果。
二、事件产生原因分析
“瓮安事件”看似是一个群体性冲突事件,但实际上是长时间未得到妥善处理的群众性矛盾被激化的必然结果。“瓮安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一)瓮安县政府有关部门未对溺水女生进行积极的处理与安置,对其家属未进行适当的安抚与善后处理。(二)瓮安县地方恶势力与政府个别官员有利益上的往来,导致瓮安县的许多恶性事件通过对政府官员的寻租就能够轻易得到解决,从而积累了社会矛盾。(三)地方政府行政人员在日常执行公务的时候未能发现社会中已经存在的潜在矛盾,同时行政人员的行政态度差,民众也不善于进行沟通和利益诉求地表达,双方形成了沟通的障碍,无法就矛盾进行协商和解决。(四)当突发公共危机安全事件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者并未对已经激化的矛盾无法合理地控制与分流;地方政府负责人在请示上级的过程中由于沟通层级过多、沟通路径不畅通耽误了解决事件的黄金时间。
三、针对本案例公共危机事件解决方案
(一)危机发生前。这一时期是社会矛盾的积累期,针对本案例来说,危机发生前的时期是瓮安县初中女生跳河自杀前的时间段,作为政府部门的领导者或行政人员,在公共危机事件爆发之前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政府领导者及行政人员要及时与民众沟通,发现潜藏的社会矛盾。由于民众利益诉求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现象的多元性,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在本案例中,政府部门领导者欠缺主动与民众沟通的意识,在瓮安县中,所有的行政人员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后,他们采取了回避问题的态度,从而导致矛盾的一步步积累与深化。2.用健全的制度保证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保持行政领导者行政伦理道德的高尚,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制度是对权力最有效的约束,也是社会秩序建立的基本保障。在本案例中,作为政府领导者,首先应该保持自身行政伦理道德的高尚,并且深入群众当中不断了解群众所想所求;其次,对于不完善的制度,应该结合实际进行改进,通过不同主体对制度加以修缮,而不是在原有的漏洞中谋求有利可图之处;第三,作为政府领导者,其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应为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建立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而不是助纣为虐,更不能成为地方恶势力的“保护伞”。
(二)危机爆发中。危机爆发的过程也是所有社会矛盾激化和群众不满情绪集中宣泄的过程。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者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领导力,在危机中冷静的判断力以及对现场复杂情况的控制力。因此,针对本案例,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到以下幾个方面:1.县委书记、县长——事件的直接基层领导,事件危及的直接相关者,应该稳定民众情绪,将矛盾引入积极的解决方向。在公共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基层领导者应该保持冷静的思维,稳定民众的情绪,找到危机发生的主要矛盾;并且在第一时间以最有效的方式将现场所有情况和事件走向报告上级领导者,尽快做出决策。2.县公安局长——掌握公共安全事件的主要武装保护力量,应该集中力量对激愤的人群进行控制与疏散,将恶意煽动情绪者依法进行处理,同时保持人群的秩序。作为地方性的主要武装力量,在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应该主要保护无辜群众不受到伤害,避免发生二次冲突。同时作为领导者的县公安局长,更应该在事件爆发的时候首先与县委领导安抚群众情绪,保证人群秩序,积极进行矛盾疏导。3.黔南州的州领导——事件的高级指挥层,应该第一时间对下属机构进行任务的传达,尽快地介入事件中帮助冷静群众情绪。作为高级领导层,在公共危机事件爆发的时候,应第一时间调动相关部门进行紧急沟通协调,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调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处理危机事件。最高领导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指挥调度各部门做出最快最恰当的反映。
(三)事后处理阶段。在这一阶段,危机已经基本上过去,但要避免群众情绪再度被挑起而造成的二次危机。在事后阶段领导者应该及时将事件始末、细节、处理方案、结果公之于众,这是稳定群众情绪的最好的办法。事件过后,领导者应该尽快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事件与经验教训的及时总结,找到事件解决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妥当安抚受到伤害的群众,尽量减小事件的恶劣影响。
四、案例总结
“瓮安事件”反映了我国政府行政领导者在日常处理政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和暴力形式的表达,暴露了领导者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不成熟做法。一个危机事件的爆发必然是由于多种原因促成的,只有在日常公务处理中防微杜渐,在事件爆发中冷静处置,在危机结束后及时反思,才能真正避免下一次类似事件的爆发,也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民主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苏保忠.领导科学与艺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朱立言.行政领导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于建嵘.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4]钱真. 一起刑事案件如何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探寻暴力之源[J]. 中国新闻周刊. 2008.
4.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四
为切实维护学校的治安秩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维护广大师生的权益,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的精神,经研究并制定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XXX、XXX、XXX、XXX、二、机构及职责:
成立学校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主要职责是在上级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有效预防我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在遇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事态,防止事态扩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主要职责:
1、及时迅速地向当地政府、镇教育部门汇报事故的基本情况。
2、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迅速开展受伤人员的抢救、现场的安全保卫、事故区域警戒和治安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和社会治安。
3、做好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工作,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事故现场。
4、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的教育程序。
5、配合有关部门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6.、配合上级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安抚工作。
8、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使之更符合教育的实际情况。
三、工作原则:
1、避免伤亡事件原则:事件处置过程中应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2、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原则: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为主处理事件,其它在岗人员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3、快速反应原则:相关人员在事件过程中必须做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果断处理。
4、疏导性原则:坚持疏导为主,防止激化矛盾,严格区别对待一般学生、群众和不法分子。
5、尽可能减少损失原则。
6、各方无条件配合原则:一切听从领导小组指挥,服从大局,绝不允许出现互相推诿、拖拉、扯皮现象。
四、预防方案的实施:
1、要高度重视,把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尽早制定本学校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确保校园平安。
2、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开展形势政策和法制教育,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
3、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加强校园网监控,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并认真核实排查。要特别注意网络论坛形成发起的串联活动,严防校外人员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一旦发现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尤其是发现策划、煽动大规模聚集活动的预警性、内幕性信息要迅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将事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4、要加强值班制度。在特殊敏感时期,严格执行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并保证手机畅通。值班室要坚持一天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严守纪律,忠于职守,坚守岗位,及时传递信息,妥善处理有关事务。
五、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事故的情况分别报告镇教育行政部门和安监部门。
2、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告上述部门。
3、事故报告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类别、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六、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的对策和措施:
1、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启动实施事故的应急预案,并随时将抢险救援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请当地有关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尽快恢复被损坏的有关设施,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3、请公安、交警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好现场。
4、请卫生部门第一时间派出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并做好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5、事故发生后,学校领导要亲自挂帅组织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做好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投入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去。
5.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五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县教委、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学校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食堂、校园环境、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2、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3、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及请假制度、学校传染病期间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4、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菜。
6、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教育管理中心和上级组织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留样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常对学校食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对患有“五类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照规定验收,严禁向学生出售变质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存必须生熟分开;餐具必须采用高温消毒或药物消毒,并采取严格的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厕所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和办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防治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的各类食品。
(4)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和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检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每天班主任统计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并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跟踪观察,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爆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管理中心报告,并同时向镇防疫站报告,根据授权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高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丰都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或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6)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县教委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物供应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管理中心并向县教委、卫生局、县防疫站、镇政府报告。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协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样品。
5、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局、教委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治疗。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后勤处具体牵头负责日常防控工作,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校医,分管校长、总务处,相关人员要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
6.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等一些新的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不断发生,对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存在重大的潜在威胁!这些疾病目前虽在我中心没有发生,但一些传染病疫情暴发(如水痘、手足口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时有发生。目前又正值虹口区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对精神病人的防护工作也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确保一方平安,提高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已刻不容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决定举办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演练目的和原则
1、演练目的:
检验中心的应急组织、指挥协调能力。
检验中心社区科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
检验中心公卫医生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重点在应急响应能力、流调、个人防护三个方面。
2、演练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参演人员 社区科全体公卫医生
四、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 3月24日中午12:30-13:30。地点:胡家木桥路41号6楼会议室;
五、演练模拟内容
(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演练(桌面推演)
(二)模拟居委干部致电中心社区科精防值班医生,有一名线索调查阳性人员发生肇事肇祸倾向,值班医生了解情况后各项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后的响应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危险性评估分级;现场情况调查;后期处置报告共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分成四组:现场穿脱隔离衣,并由评委进行打分。
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科 2015/3/22
精防场景及涉及问题:辖区内岳州居委报告岳州路72号有一例线索调查阳性对象出现肇事肇祸倾向。
1、接报后值班人员该如何应对?
2、上门该做哪些工作?
3、需发放那些资料?
7.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七
关键词:信息汇集分析,指挥控制,接警处警,现场处置,卫生资源管理,知识库,预案库,事件管理
0 引 言
“非典”疫情暴发后,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成为党和国家着力强调的工作重点之一,并促使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迅速出台。2003年5月9日,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标志着在我国已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次月,国务院又同时发布了4个单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即《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这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发布,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问题分析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状况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危机管理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的综合信息化水平。随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将成为检验中国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舞台;而近年来,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应急事件频繁爆发,也迫使我国空前重视各类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当前,我国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严峻,公共卫生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2003年上半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充分暴露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疫情报告、疾病监测时效性差。
(2) 卫生信息网络覆盖面小。
(3) 医疗救治系统信息不灵。
(4) 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适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
(5) 缺乏国家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差。
仅仅基于目前有限的对于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指挥和处置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案无法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业务管理的需要,所以为适应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卫生健康要求的提升,有必要在既有的业务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高效和适应最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和处置业务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结合现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 事件评估与特征管理;(2) 资源管理与紧急调动;(3) 应急指挥支持;(4) 疫情调查与管理;(5) 数据分析模型库管理;(6) 知识库管理;(7) 预案库管理;(8) 预警预测信息支持;(9) 事件管理。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的构建
2.1 总体架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支撑体系的建设将突出全面规划、全面整合、全面协同、全面展现的特点,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和指挥,汇集所有相关的应用和信息,实现条线管理和块状管理的有机结合。
如上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支撑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信息汇集和分析、指挥和控制。信息汇集和分析是通过对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展现等,为领导指挥和控制提供各类信息依据,指挥控制则是在信息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领导通过指挥控制平台,进行命令的下达和指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控制、战时的会商协同等工作。如图1所示。
通过日常数据采集和监测,为接警和处警提供信息来源和依据,实现对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理。接警和处警的过程,是对事件进行评估和筛选的过程,依赖于后台“事件评估和特征管理”系统,根据事件特征(表现症状、传播方式、危害程度等)的量化和非量化描述,实现对事件的等级评估。
信息汇集和分析中,还包括对资源动态信息的掌握,资源信息包括疫苗和药械、血液、床位、隔离室、医疗队伍和专家、救护车辆以及社会资源等,其中卫生资源信息主要通过区属单位(区血液中心、区120急救、区CDC等)、区属医院等进行报送,日常情况下主要是静态数据的采集,采用定期收集资源信息的策略,战时状态下突出对动态数据的采集,实时收集各类资源信息。
口岸、出入境人员检疫和流动信息来源于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海关、水务、公安等相关单位的信息交换,获得人员出入境的个案信息、检疫信息和宏观统计信息,以及车船航班等班次信息,便于对口岸、流动人员进行疫情控制和追踪处理。
综合分析包括在线信息分析以及数据仓库分析,以方法库、模型库、特征库以及知识库作为支撑,为领导提供全面综合的数据分析以及决策依据,以图表、GIS、大屏幕等方式进行展示,是领导指挥决策的主要平台。
指挥控制包括事件的指挥、应急处置、任务下达、报告反馈、会商协同等一系列工作。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各级职责来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指挥全市范围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区县卫生部门负责区域范围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等,具体包括组织科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的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等工作。
对于突发事件的指挥控制,往往依赖于预案库的知识来进行辅助,预案库是对突发事件各项处理内容的量化和非量化的描述,包括信息报告与指挥、现场处置、控制预防、资源配备、和外部机构协同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
指挥控制平台中,会商协同为领导与外界相关单位的联系和工作协同提供技术支持,会商协同包括电子白板、文件交互、数据交互、短信、BBS和多媒体视频交互等多种方式,多媒体视频在战时可以提供远程专家会诊、抢救监控、门诊监控以及联席会议等,平时可以提供医学课件的教学,日常办公会议等。
总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支撑体系以指挥控制平台为驱动,以信息汇集和分析、指挥和控制为核心,通过信息的全面汇集和展示,通过指挥控制、事件跟踪和报告机制,完成战时状态下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2.2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2.3 功能设计
1) 事件评估与特征管理
任何事件都可以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加以描述,对那些不能用结构化数据进行特征描述的事件,依赖于人工协作决策和知识库,而对那些可以用结构化数据进行特征描述的事件,则按规范的特征匹配对事件进行定性和定级。事件评估与特征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结构和非结构化的特征描述,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在对事件进行报告的同时,需要根据已有的事件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结合当前事件的各种资料数据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划定事件级别,经核实后向相应部门提出预案启动建议,按预先准备的应急方案进行应对。同时,在事件结束后通过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完善和丰富对事件的特征管理,为下一次突发事件的评估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依据。
2) 资源管理与紧急调动(如图3所示)
资源日常管理主要是在平时状态下对医疗设施、设备、救治药品、技术人员和专家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以备在战时状态下对应急资源进行紧急调动。从而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和应急能力。
应急资源紧急调动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要投入使用的各类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战时应急资源调配是建立在平时应急资源日常管理和规划的基础上的,因此平时应急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对战时的需求量、响应能力等整个资源的供应链起着主导作用。应急资源调配管理包括对医疗机构的设备和床位、专家和救治队伍、药品器械等医疗资源的调配,还包括对外单位其他资源的调用请求,包括对药品器械等物资的运输和仓储、警力和部队的调动、民政救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海关边防检查、其他行业特殊资源调配等。形成一整套完整全面的资源保障屏障。
资源管理从宏观的角度从属于突发事件指挥控制系统,但资源的日常管理相对比较独立,对资源的日常管理将主要针对疫苗、冷链设备和其他设备的管理。因此,对突发事件指挥控制而言,主要是要处理好和资源日常管理系统的接口以及在应急状态下的资源调动请求。
3) 应急指挥支持
应急指挥是突发事件指挥控制的枢纽,通过应急指挥系统,为现场指挥和控制提供全面的应用支撑。应急指挥包括对各类信息的综合查询和分析,如疫情分布情况、事件报告和状态跟踪、资源调配部署情况、密切接触者等人员分布情况、控制和预防范围等,通过报表、图表、GIS等方式进行展现,为指挥人员提供各种辅助决策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命令发布与现场指挥,如:紧急流调、范围控制和预防、现场救治、资源调配等。
应急指挥还可以通过会商协同平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会商信息交流通过会晤协商的形式,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研讨突发事件的形式和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组织调度分散在各地的应急资源,协同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分析预报和协商决策。通过使用该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与会者的信息交流方式,消除由于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隔离而引起的障碍,节省群组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应急指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如通过视音频多媒体交互协作平台,将各类应急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决策者进行应急对策、应急指挥提供相关信息和决策支持;提供多层次的会商信息服务等。
4) 疫情调查与管理
疫情调查是对疫情的传播、密切接触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采集。疫情调查与管理是对疫情的传播情况(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传播速度等)进行动态信息采集,对与受害人群有过接触的人员基本信息、特征、特点、地域分布、年龄结构、去向等进行信息采集和动态跟踪,为领导决策、指挥控制提供信息支持。
疫情调查与管理可依托疾控以及社区卫生系统,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CDC防保科室等单位共同进行疫情数据的调查和采集。突发公共卫生指挥控制系统应和这些系统进行集成和管理的联动。
5) 数据分析模型库管理
数据分析模型是在基于业务分析和决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多维数据组合、多维数据查询和展示的子系统。数据分析完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来揭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隐藏的问题。
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 趋势分析、 对比分析、 比例分析等。
数据分析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数据分析模型定义 需要根据数据分析的内容来定义分析模型,包括分析内容(字段)、分析方法(对比、趋势、比例等)、分析算法及其他约束条件等,将定义结果保存下来。
· 数据分析模型处理 根据数据分析模型的定义,按照一定的条件,来执行这些算法,并将执行结果保存下来。
· 数据分析结果展现 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展现出来,通常以表格、图形等方式在Web上展现。图形展现主要包括: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
6) 知识库管理
知识库是用于知识信息的存储及其使用管理的系统,内容包括:各监控项目的监控指标及指标体系;评判规则与标准;监测数据误差限值;专业规律指标;专家知识经验;卫生法律、法规,行业规程、规范的有关条款等。知识库将通过专家系统、逻辑推理的参与,对各专业决策提供帮助。
7) 预案库管理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预案),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要有完备的预案,包括技术上、物质上、管理上的准备和储备等,并能够得到演练的检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的预案系统,包括:各种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理程序、影响区域应急处理程序、医疗物资调配应急处理程序等。
应急预案包括对应急预案库的制定和管理,预案库对应急指挥工作有实际意义。通过应急预案库的设置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库的启动是与特定的事件紧密结合起来的,即根据不同的事件性质、事件等级和危害程度会启动不同的应急预案。
不管哪种类型的预案库,它们的内容都应包括信息报告与指挥、现场处置、控制预防、资源配备、和外部机构协同、其他特殊要求等各方面,既有量化的描述,也有非量化的描述。
8) 预警预测信息支持
预警预测信息支持是指对监测数据(传染病个案、传染源、接触者、活动范围、居民健康档案等)、历年传染病、流行病发病情况及社会经济、人口、环境、气候等可能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判断,对易造成疾病爆发、流行或重大危害的分布状态及危险因素进行早期报告。通过预警预测信息支持机制,提高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
9) 事件管理
针对已经处理好的各类事件、各类报告和数据的管理,完成对事件的完整回访,完成各类文件的保存和管理,可以被检索,便于调用。另外在对领导指挥、命令发布的工作中,需要对视频、音频信息能按时间序列进行采集和录制,这有利于事件的回放,突出对事件指挥处理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另外,可以结合对人员的日常培训,该音频、视频的录制功能还能够对PPT等进行播放。
建立“事件管理”模式,将流程化的事件用事件管理模式进行记录,事件相当于一个记录容器,可多级嵌套,每个事件及其子事件都可记录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并可单独设定查看操作权限,每个事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跟踪记录,记录其从发生、发展到处理结束全过程的信息,较好地实现了信息的痕迹管理,方便信息纵向管理。
2.4 典型应用场景描述(症状监测)
如图4所示,症状监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的一项主要工作,症状监测的哨点在医院,主要通过医院门急诊、医院LIS和医院药房。门急诊医师通过病人主诉,对症状特征进行提取,形成症状采集信息并向区CDC进行上报,不断积累症状的统计分析信息,一旦某种疾病的症状在数量上或危害程度上突破警戒的阈值,则立即进入预警和应急处理流程。症状监测另一个信息来源于医院LIS系统,通过对化验报告的监测,提取和疾病相关的一些特征指标,形成区CDC对疾病检验特征值的统计数据,有利于从本质上对疾病进行研究分析,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处置手段。通过对医院药房或社会药房用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从药品适应症的角度分析潜在的疾病以及疾病的蔓延情况,对特征药品的用量进行监控,有利于帮助CDC部门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3 主要特点
1) 提出创建模型库和方法库作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知识库以支持应急指挥系统的预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
2) 采用与知识库集成、事件触发、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描述、规则驱动等技术手段,提出并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应急预案库,建立一套透明和标准化的反应程序,具备系统完整的设计、标准化的文本文件、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活动能按照备战、减灾、应急、恢复等四个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以达到重建社会秩序的目的;
3) 采用多准则应急决策技术,实现应急指挥会商协作系统,通过会晤协商的形式,研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式和发展趋势,协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
4) 从公共卫生理论出发,强调对各类数据、各类报告、各项工作内容的疏理,强调疾病预防监测、预防干预和管理三个层面的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并适应“平战结合”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5) 充分借鉴危机管理理论4R模型,以危机管理理论的4R模型(即罗伯特·希斯提出的危机管理4R模型:准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减少Reduction、恢复Recovery)为基础,从日常监测到突发事件指挥,从事件报告及处置到灾后重建,全方位处理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4 实际案例
4.1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信息网
系统建设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为抓手,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区域性HIS、突发事件指挥控制、卫生监督管理、GPS指挥调度、地理信息展示和疾病跟踪等。2005年4月底投入运行,后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实现了各个专业应用系统与应急指挥平台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4.2 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系统建设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为核心,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控制与日常业务系统、信息的紧密结合,突出战时信息的综合展示和领导的指挥作用。涵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管理、健康档案数据挖掘、资源管理、医院信息采集、GIS展示、短信服务、事件报告等具体的应用(如图5所示)。2006年投入运行并通过用户验收。
4.3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也是我国省会以上大型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个项目。是一个面向全市19个区县的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20应急救援、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在内的全市性广域网系统,建成适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的多维度、多领域的综合、联动、协作的信息系统,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管理三大体系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提高上海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系统建设2005年8月启动,先后经历了系统总体设计、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应急指挥平台核心功能的开发,在5.12汶川地震上海医疗救援队开赴灾区过程中,发挥了通信交流、地理信息展示等重要作用。
8.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八
201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保障我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我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黄开忠
副组长:刘世华
张爱国
贺学政
朱艳丽 成员:汪仁华 李先华
黄玉飞
何宏健
李先祥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校教职工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作第一要务,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己的回避逃脱手段。
二、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校内发生火警、漏电、房屋倒塌等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切断各楼层的电源。
2、发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灭;火势蔓延,急打“119”;房屋倒塌且有师生埋入,急打“110”,并有组织地进行抢救。
3、迅速向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职员工组织学生迅速撤至安全地带。
5、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
6、尽可能保护好现场,做好有关证人证事记录。
(二)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1、来人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2、来人已闯入校内,门卫追赶不及,应立即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清逐出校门。
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务的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①迅速报警(110)。②迅速报告学校突发事件领导小组。③对不法分子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④为防止不法分子逃跑,在制止、制服其前应关闭校门。⑤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⑥作好师生的思想工作。
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的凶器,保护好现场。
5、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时,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病症时,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校长或教导处,并及时与该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诊治,一经确认是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学校要采取下列措施:
1、学校要迅速如实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2、对该学生所在班级及任课教师办公室进行布控,对全校公共场所,尤其是布控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
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染病学生来校上课时,必须有收治该学生的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其已康复,并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可来校上课。
4、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指导下,采取必要的防范及保护措施。
(四)学校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学校其他突发事件,值周领导、值周教师、上课教师,要第一时间到位指挥。
2、让学生坐在教室静候,要坚决阻止学生在教室起哄,或走出教室相互追逐,推搡。
3、马上安排过道指挥和其他照明用具。
4、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了解情况。
5、若是校内电路问题,可能的情况下,应及时维修。
6、若遇不能修复,值周领导、值周教师、上课教师要组织学生有秩序地离开教室,要教育学生轻上慢下楼梯。
三、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活动的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位发现者,应以师生利益、学校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报警等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如接警后拖延、推委应视作玩忽职守。对突发事件,全校师生员工实行首见首闻报告制和教职工首见首闻第一时间负责制。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作第一要务,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己的回避逃脱手段。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的部门和有关的责任人员在事发初和应急处理中都要随时向校长或值月领导报告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不得隐瞒。
六、突发事件解决后,相关的部门和有关的责任人员要向校长或值周领导书面报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
试马镇初级中学
9.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九
调研报告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1002 姓名:孙强 学号:100430219 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摘 要 : 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交通公路网正常运作的事件。近年来,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危害性也愈来愈严重。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后果的广泛社会性等特点。我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培训、演练专项经费不足等问题。应急指挥系统应强调全局性和延续性;应急培训、演练应强调前瞻性、科学性和群众性;应急的后处理应强调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看到SARS以来,危机常态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先行理念,转型期的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趋于常态化。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已经不在是危言耸听,建立不断完善的应急机制迫在眉睫,为了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除了在灾难预警、灾难准备、救灾与重建等方面进行改进外,还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应急机制。虽然我国政府从法律上已制定一系列应急法案:2006年1月8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随后21省和各部门都制定发布了各自的应急预案,而浙江省更是早在2004年6月就发布了《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省交通厅在2004年发布了《浙江省交通系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交通系统实施细则》;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应对法》得以通过),并自2007年11月1日1起施行。但并不是说法律的颁布就标志着系统机制的确立和顺利运行。就在《应对法》施行后两个月,我国南方地区就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灾害,给交通系统等有关部门带来了严峻挑战,各级交通部门是否切实依照了《应对法》进行应对?《应对法》是否完善和有效?
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交通大省,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公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公路系统还能保证公路系统的正常,便利和高效运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我省公路系统的应急机制建设情况。而我们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课题就是“浙江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情况调研”,我们这里所说的公路系统突发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交通公路网正常运作的事件。公路系统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后果的广泛社会性等特点。在交通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借助组织管理学的科学理论,吸取前车之鉴,并充分学习国外突发事件处置实践经验,深人思考交通公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浙江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指交通公路系统预防、控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制度保障以及运行程序的总称。具体应包括组织保障、预警、预防和应急准备、信息报告和危机公关、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机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牵涉面广,不明因素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建立健全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低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可能和危害。
随着我国有关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我省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已经编制了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应急预案,建立了交通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这表明了我省各级交通部门对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视及风险意识的增强。但是,从我们调研的结果中来看,就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可以说是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的突发公共应急预案只是几页文件,而且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也很低。其中,仅有对应急救援的有关组织机构与职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一些规定,而应急预案中其他所应包括的核心内容未能给予足够的反映,难以满足目前应急救援工作现状的要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一)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难以积极稳妥地组织各方力量协调配合,统一高效地开展救援行动,使必要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这样,势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浪费宝贵的时间。
(二)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交通公路系统一旦发生重特大突发事故,涉及受害人群多,行政管理部门多。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将无法有效扼制事态的发展,而且我们在金华等地对市民的实际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很多人愿意志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参与救援伤者,疏散群众等,但他们不知道去找谁,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展开工作,我们认为,在今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势必需要的是“三角互动”应对模式,即政府部门、民众、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一致配合、共同参与,因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应该跳出目前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而应将政府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民众危机治理机制、媒体危机信息报道处理机制等一并纳如其中,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转最终都要靠民众的积极参与来实现,社区与民众是配合政府部门完成救灾减灾计划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没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的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的重大危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各级交通部门的预案均未包括此类内容,举例来说,对于台风和汛情多发的浙江省来说,凭借多年的抗灾经验,各级政府部门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基本上已有相应的应急方案。但是很多时候,灾害给我们带来重大损失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没有应急方案,而在于我们是否对刚刚露出苗头的灾害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科学地启动应急方案;在于我们的抗灾、救灾的应急方案是否完善,是否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才强调,宁可十防九空,宁可兴师动众,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可能的灾害。
(四)尽管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了应急救援预案不等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即使一个非常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在发布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贯彻,不进行预案的宣传,不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不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演练,那么一旦事故发生,应急救援预案能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还是个未知 数。目前各级交通部门的应急救援预案还缺乏有效的实施、维护和更新。主要原因是没有专项的培训,演练经费,虽然各类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要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编制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要求,但由于没有专项演练培训经费,“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等口号只能停留在文件上,在调研中,地方交通部门领导提到交通公路系统不同与其他政府部门,培训,演练的费用惊人,就拿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来说,如果真的要以实战为背景,就算经费上有保证,实施起来也是难度很大的,因为牵涉到高速公路封道、交通管制等诸多问题,所以真正的应急演练几乎没有,对此,他们也表示无可奈何。
(五)有些同志在思想上还是不重视应急机制建设。具体表现在很多交通公路系统部门应急预案都是自下而上的照搬照抄上头的文件,不客气的讲,我们调查发现是,省里的抄国家级的总体应对预案,地方的抄省级的预案,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创新的东西很少,这是导致各类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受到政府高层及媒体的关注,管理者所采取的方法与措施,往往涉及自身形象的建设。我们虽然无法准确预测或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但是良好的职业素质将会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从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负效应,保障交通公路系统的平安和谐。
三、建议。
(一)针对每一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措施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导致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却是大同小异的。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制订出一个基本应急模式,由一个综合的标准化应急体系有效地应对不同类型危险所造成的共性影响。而且各类应急预案应尽可能详尽描述,职责和分工要落实到个人,这方面可以借鉴消防部门的应急预案。分工明确可以避免事到临头还要层层请示批准,贻误时机。从调查结果来看,浙江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预案体系已经建立,知晓率高,分析显示预案制定中的专家参与度、预案与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相协调、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需要这五个因素从小到大对应急反应预案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制定预案只是第一步,还要对预案的可操作性进行测试,目的是发现不足并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演练是发现问题、改进预案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的是每次演练或突发事件实际应用预案之后要进行及时地反馈,及时修 改预案。按照消防部门的预案惯例每年至少要修改一次,一旦发现缺陷则立即修改,此外体制改变、机构设置变动、负责人调整都是预案更新的契机。但是调查中也发现,虽然突发公共事件是具有社会性的事件,解决与应对必然涉及交通、公安、消防等多部门协调与配合,但是当前预案制定过程中跨部门专家、领导参与少。公共政策理论表明,任何政策执行中必须加强政策制定部门与政策执行部门之间、执行机构体系之间、政策执行机构与政策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如果缺乏相关沟通,政策就会失真、走样、扭曲,会导致政策失效。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参与制定少,往往会导致应急预案在跨部门联动中遭到相关部门的心理排斥或抱怨其制订的不合理,影响预案的执行效果。目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规范的演练、评估、修改制度。因此,在以后制定、修改应急预案时就要吸收相关部门专家、一线干部职工、领导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交通部门的预案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预案形成有机的整体,而且可以增强相关部门的心理接受度,提高配合的主动性,便于应急指挥部门的现场指挥与调度。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制定、演练、评估、修改的细则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预案能得到及时地评估和修改,通过提高预案水平来提升交通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三)对于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应该要有专项经费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交通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现在的突发公共事件要么不发生,一发生损失就是以亿万元计,如果我们每年拿出几千万专项经费来保证培训和演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会产生多大的效益啊!一定要让我们的交通干部职工明白,对于交通系统而言: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各级交通公路系统部门应经常性地做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积累应急预案,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案例,也可以采用仿真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一定的模拟,依靠科技减灾,从而提高应对能力,提高公众防灾治灾的意识,提高整个社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具体包括:
一、各级交通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交通干部职工进行应急培训、演练。
二、各级交通应急主责部门应从实战出发培训相应的应急专门队伍。
三、广泛发动群众。在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培训和演练中来,通过培训、演练,可以增加群众的突发公共事件意识,增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6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懂得如何自救和逃生。浙江高速交警每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的模拟演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嘉 《谈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公安学刊》2005年第5期,65-68
2、余潇枫 李佳 《冰冻雨雪灾害折射我国危机管理之痛》 观察与思考,2008.3.1,36-37
3、谢谦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2,41-43
4、丁辉 《论突发事件与应急机制》 安全,2003,11-12
【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推荐阅读: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09-11
施工现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01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09-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处置预案10-06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9-08
公共安全教育总结08-30
公共安全(第九周)10-27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07-08
公共安全管理分析07-11
公共安全调查报告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