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礼仪概述

2024-10-12

幼儿教师礼仪概述(通用8篇)

1.幼儿教师礼仪概述 篇一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长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民族正是因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

简言之,“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式。

一、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礼仪名目众多,细则纷繁,讲究商务礼仪尤其还应掌握世界各国的礼仪习俗。我们认为,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具体遵行商务礼仪时,应遵行以下基本原则,包括言行文雅、尊重他人,态度恭敬、平等待人,并且表里一致。

1.“尊敬”原则

有人曾把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充分的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是一中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礼”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继续。当然,礼貌待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娇人。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2.“真诚”原则

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所以礼仪对于商务活动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义,还代表组织的形象,同时从事商务,讲究礼仪,越来越注重其长远利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

3.“谦和”原则

“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谦和既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谦和,在社交上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但应当认识到过分的谦虚其实是社交的障碍,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务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现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能力。

4.“宽容”原则

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

5.“适度”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理,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总之,掌握并遵行礼仪原则,在人际交往、商务活动中,就有可能成为待人诚恳、彬彬有礼之人,并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尊重。

二、礼仪的特点

1.规范性

礼仪是一种规范,是对人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礼仪关系的概括和反映。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式,任何人要想在交际场合表现得合乎礼仪,彬彬有礼,都必须对礼仪这种规范无条件地加以遵守。

2.多样性

礼仪广泛地涉及不同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礼仪的内容、形式都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在人们常见的国际交往礼仪中,仅见面礼就有握手礼、鞠躬礼、脱帽礼、合十礼、亲吻礼、点头礼、拱手礼、鼓掌礼、招手礼、注目礼等,甚至在新西兰,当地主要土著毛利人接待客人的最高礼仪是碰鼻礼,可谓多种多样。

3.地域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同一国家不同民族和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也有不同的礼仪。

4.时代性

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礼仪。

如:我国古时见面时行抱拳礼,现在已经变为握手礼。日本人传统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但在现代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

5.差异性

同一礼仪形式常常会因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而使其意义出现差异。

6.继承性

每一个民族的礼仪文化,都是在本民族固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礼仪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7.变动性

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以及由此引起的众多社交活动的新特点、新问题的出现,又要求礼仪有所变化,这就是礼仪的变动性。

如:中国传统婚礼多用红色,表示喜庆。西方新娘穿白色礼服,表示纯洁,而当代中国新娘穿白色婚纱结婚也比比皆是。

8.相融性

鸣放礼炮来源于英国。当时英国军舰在驶入别国海域之前或遇到别国军队时,为了表示

对对方友好、没有敌意,便把军舰上炮弹发射一空。以后鸣放礼炮便成为国际上相互表示敬意的隆重礼节。

三、礼仪的基本功能

1.提高自身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还反映着一个人的风度气质、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

2.完善个人形象

礼仪还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人们的印象形成于一定的仪表、服饰、言谈、举止等因素。整洁大方的个人仪表,得体的言谈,高雅的举止,良好的风度,会给对方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从而建立友谊和信任。

3.改善人际关系

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人际关系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表现为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例如当你走路妨碍了对方,你表示歉意后,对方还你以友好的微笑;当你遭天灾人祸,朋友会伸出友谊之手援助你。人与人之间的互谅互让、相亲相爱等,都是这种互动行为产生的效应,而这些互动行为往往以礼仪为手段去完成行为的过程。

4.塑造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常常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并塑造出来的,如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统一的企业服装,彬彬有礼的员工等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组织形象的塑造处

处都需要礼仪,礼仪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基础。组织通过各种礼仪培训,对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对外可以提升组织的形象。

5.建设精神文明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商务礼仪中的“三T”

1.机智(Tact)

机智代表“愉快”——在商务行为中是使人感到愉快之意。在待人接物时尽量欣赏、赞美别人的优点,在如此愉快的环境中,生意自然会好做得多。

机智代表“灵敏”——在商务活动中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谈话、接待、服务时,如不够机敏,不懂察言观色,往往会得罪他人。

机智代表“迅速”——经济社会中追求效率,所以迅速也是礼仪的重要表现。现代商场制胜原则有二:“说话抓重点,行动快而敏捷。”否则,将会在商场上错失良机。

2.时机(Timing)

这里的时机有三种意思:时间、场合的选择和角色扮演。在工作场合中,应根据地点、身份的需要恰当发言,并做到多思慎言。如不到上司要我们发表意见时就不要抢着表现,也不宜抢在上司之前和贵宾交换名片。这些细节稍不注意都可能出现失礼行为。

3.宽恕(To1erance)

这里指宽恕、包容别人,这是礼仪守则中最难做到的一点。在商务活动中要做到“将心比心”,多想别人的优点。有人说:“有问题的客人,才是好客人。”客人越挑剔,我们就应越耐心。我们的宽容会增强对方对我们的信任度,也更能提高商务活动的品质。

2.幼儿教师礼仪概述 篇二

一、文献来源

单纯以“农村英语教师发展或专业发展”为篇名的文献太少。本文以篇名是“英语教师”并且包含“农村”为检索条件, 再以“农村英语教师”为主题展开补充检索, 在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整理到11种期刊31篇关于农村英语发展的研究文章。由于文献量少, 笔者又将检索范围拓展到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学位论文, 可惜博士学位论文中尚无人问津该主题, 硕士学位论文共有36篇, 分布在13家大学。因为有些文献未被收录或者检索时间未必适宜, 本文整理的数据可能不够准确, 但是仍能反映出基本的研究概貌。文献历年分布情况下表所示。

相关的核心期刊主要为《继续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中国成人教育》、《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学术月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现代教育科学》等, 都有2篇以上的文献。硕士学位论文单位主要是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 都有3篇以上论文。

二、研究现状

(一) 基本态势

从时间分布看, 2003年才开始有学者关注农村英语教师问题, 一篇期刊论文讨论农村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 一篇硕士论文则是关于农村英语教师的培养措施。2006年以后研究者稍微增加。从期刊分布看, 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类刊物, 《继续教育研究》文献最多, 因为学者多从“继续教育”的视角关心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硕士学位论文单位看, 师范类院校居研究优势, 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都达6篇论文。从文献作者所做的调查研究的区域来看, 已经波及安徽、黑龙江、河北、吉林、河南、四川、江苏、湖北、山东、福建、辽宁、甘肃、江西、重庆、内蒙古等15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

整体而言, 数十篇有限的文献表明, 我国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2001-201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中, 篇名为“教师发展”或“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达1504条、篇名为“英语教师发展”或“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也有62条;相比之下, 关于农村英语教师的研究文献比较少。研究力量也尚显薄弱, 可以发现两点遗憾:一是外语类的核心期刊罕见相关研究论文刊出, 反映较高研究水平的大学学报仅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一家;二是博士学位论文代表着较高领域的研究动向, 也未见学者涉猎该主题。可见, 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急需引起更多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盼望他们走出象牙塔, 深入农村进行“田野”观察、“扎根”研究, 因为诸多的“英语 (外语) 教师发展”研究成果、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关键在于落实到每一位农村教师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去。而且, 到目前为止, 我国整个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聋哑英语”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在农村, 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农村教师。

(二) 研究特色

我国学者一般将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分为实证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两大类。从研究方法看, 以“调查”为篇名的实证研究多达19篇, 非材料性研究的文章较多, 主要是相关理论探讨和观点陈述。令人欣喜并值得肯定的是: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得到尝试, 学者也能够进行城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比研究, 或者深入课堂进行观察并与教师研讨。这一情况说明, 学者们不再满足于理论的说教与思辨, 而是着力于身体力行收集第一手资料展开研究, 甚至跟研究对象展开对话或行为观察等措施增加研究的实践价值。

从研究者关注的教师对象来看, 以“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有15篇, 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有5篇, 研究“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文章分别达4篇、15篇、18篇。相对说来, 研究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较多, 研究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较少。这跟我国普及小学英语教学较晚有关, 但也不容忽视。在构筑我国大中学“一条龙”英语教学体系中, 小学英语教师, 特别是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着英语教学这座“大厦”的奠基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作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奠基工程来对待。从教师性别来看, 仅有1篇关注农村女性英语教师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从研究视角看, 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或专业发展、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研究成果较多, 各占统计文献的31.34%和22.88%。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和自身素质也成为大家研究教师发展的切入点, 各占13.43%和5.97%。反思性教学作为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学观念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也引起学者的注意, 教师生存现状、走教现象 (即一名专职教师流动跨两个以上学校任教同一门课) 、教师集体备课和职业倦怠等情况受到关注。

三、主要成果

我国农村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虽然只有短短几年, 但是从现状问题到应对措施、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操作已经探索出一定的成果, 而且研究者的触角已经遍及大半个中国。现将文献成果整理分析如下:

(一) 发展的窘境

农村英语教师数量不足, 小学英语教师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 农村英语教师的基本状况制约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年龄性别方面, 农村英语教师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结构不合理而且有断层现象,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在学历职称上, 农村英语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 第一学历偏低, 以英语专业取得学历的人数较少;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专业职称偏低, 职岗不一现象突出。在教学科研方面, 教育理念仍未实现切实转变, 教学方法落后, 较少关注学生个体;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能力有限,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不够;学习科研意识淡薄, 科研能力和教研成果都十分有限。在工作生活方面, 农村英语教师由于师资不足而工作量偏大, 心理压力普遍存在;报酬和福利较低, 生活水平和工作满意度低, 社会地位也不高, 使教师心理失衡, 普遍缺乏职业幸福感。对于西部地区, 农村教师最不满意的就是工资待遇。再加上经费投入和教育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 农村英语教师职业意识淡薄, 专业发展动力不强。而且, 农村条件越是艰苦, 繁华的城市越具吸引力, 教师的流动性越大, 成熟一批走一批, 骨干教师“城里飞”。

相对来说, 农村英语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 性别搭配不合理, 对生存和工作状况满意度低, 心理压力普遍偏大, 骨干教师易于流失, 学习机会少且培训效果不明显, 科研动力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也极为有限。

(二) 发展的对策

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需要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首先, 要依赖教师自身的努力, 强化师德意识,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关注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建构长期的教师自我教育体系;其次, 需要建立健全教育体制, 通过在职培训或者教师互助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促进专业发展。

在农村英语教师发展对策研究中, 学者们能够从教师发展的自身内部因素、教育行政保障层面和学校管理层面的外部因素入手。内部因素表现为择业动机、性格特征、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及反思性思维能力。教师本人需要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反思, 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智慧、行动研究、情感因素得到研究者关注。积极向上的内因可以转化个体的内化机制, 完善主体的人格魅力, 激发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并实现可持续意义上的自主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观念更新、自主学习、课堂观察、教学日记、反思性实践与研究等有效途径实现自主发展, 反思性教学成为关键。

与同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师培训等外部因素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学校, 领导者需要改变“权威+命令”式的管理理念和行径, 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意识, 构建平等和谐、“去行政化”的合作文化,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小组, 积极推行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 保障教师教学和学习的信息化资源, 为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服务。对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需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保障制度, 特别是生活医疗保障, 为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服务;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足够经费, 完善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培训制度、培训模式, 为新英语教师、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及职后教师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服务, 增强培训内容的效度与质量。有学者提出创建教师学习—发展网络共同体[1], 或者由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农村教师进修学校与农村中学共同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

(三) 培训之道

在上述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探讨中, “教育与培训”成为关键字眼, 更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在职教师的教育与培训上。各地主要以县级 (区级) 为单位在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但是,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育体系的布局和层次结构仍不尽科学合理, 继续教育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培训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机构条件较差等问题。参训教师积极性不高, 出勤率偏低。学者们研究指出, 继续教育也应该展开需求分析, 强化考核评价, 完善培训体系, 按照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进行全方位构思、组织和评价。培训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实用”, 着眼于“实效”, 着力提高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满足专业发展需要。农村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素养、口语水平、语言学与教的理论素养、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方法等都应纳入培训的课程设计。

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方面, 学者们基于农村英语教师教育发展的特殊环境, 提出了选点式、互动式、问题式、分层次、跟踪式, 以及建立资源中心、开展校本教研和校际研讨、鼓励自主发展等方式。与培训模式配套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地方师范院校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可以合作构建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 实施远程培训和资源共享;学校自己可以建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平台。

四、小结与建议

Freeman教授曾言, 语言教学是一个“建筑于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基础上的作出决定的过程”[3]。农村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外语教育专业知识, 认识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方式、个性差异等相关背景信息;创造真实性语境, 学会需求分析, 具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处理教材、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端正态度, 理解和执行“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 清楚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师生互动中发现并调整最佳方案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有效地学习;更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循环式反思和对教学反馈进行评价、修正、作出决定,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确实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通过行动研究等手段促进自身发展与超越。整体看来, 上述统计的研究文献倡导走“专业知识领先, 理论科研跟上, 培训方式多样, 终身学习不断”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道路, 特别强调自我反思、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笔者由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 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

就理论基础而言, 这些文献讨论研究的主题是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 多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支撑, 终身教育理论、行动研究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需要理论、教师增权赋能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等跨学科的理论都得以借鉴。但是, 语言学、外语或英语教学方面的理论运用较少, 典型的一篇是运用学习策略理论、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阐述在岗教师培训策略。语言教师的发展研究是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 语言教学还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专业知识的引领导航。笔者相信, 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能被更多地运用到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中, 外语界专家学者主动参与其中, 增加研究成果的指导价值和理论建树。

(二) 重视教师自主发展研究

从这些文献的作者身份看, 基本没有农村一线教师。科研能力可以反映出自主学习状况。教师发展理论认为, 作为一名成年学习者和反思实践者, 教师借助内在的缄默性知识, 能够反思评价自己的价值以及与他人的协调实践关系。每一位教师都是自己的主人, 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应该突出教师自身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自我反思是专业发展中“自我”角色确立的前提、自我激励的动力, 学者们认可反思教学和自主发展这样的路径。对于农村英语教师而言, 的确需要突破语音关、具备系统而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发展意识、积累丰富的实践性话语。但是过多的文献过于强调匠人学艺模式、科学应用模式的“培训教育”, 视教师为灌输的“容器”、管教的对象、形塑的“模坯”, 注重教师的“他我”角色, 追求教师外在的社会工具价值和“他律”的需求, 轻视了教师内在的“自我”主体价值和“自律”的反思性强化。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贵在自主发展。我们可以争做Kumaravadivelu教授笔下的“后方法教师”——策略型教学研究者、实践者、理论建构者。是否可以说, 不断地自我关注与自我更新才是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在远离喧嚣的农村, 课堂的“守望者”如何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超越自上而下的教育培训, 从“合格教师”成长为教学上的“骨干、能手、名师”, 发展为“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 以及达到语言人文性育人魅力的崇高追求——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

(三) 立足实践创设共同体

教学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发展离不开教学实践。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富有生命内涵的主体, 教学相长中共同发展。20世纪70年代, 富尔先生的报告就指出, 在教师这个职业中, 教育与激励学生的工作正在稳定地取代单纯的讲课;师资训练应该使教师们成为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变成传递预先规定课程的专家[4]。如果说, 教师的生命因学生成长而永恒, 那么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就不能把学生抛在一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切实通过自己具有专业性的教学行为或教育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和目标, 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在师生共同的生活过程中[5]。可是, 统计的文献中仅有1篇把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仅有1篇深入课堂, 研究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本职, 教师是农村课堂的坚守者, 自主发展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反思, 专业发展为的是有效率有效果、充满人文关怀的英语课堂。研究教师应该更多地深入课堂并了解学生, 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需要基于教学实践的自主反思, 创建师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专业共同体已经被关注。但是在检索的文章中, 对这两个共同体的研究还不够。

(四) 拓展更多研究空间

英语课程的实施在于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这些要素在教育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理论指导下彼此融合、相互影响, 共同指向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可以看出, 已有的文献多是聚焦于教师的“能教与会教”等技术理性的说教, 置身于现实组织、社会、文化中的教师与其他三个要素之间的张力还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而且, 一般性的共性描述较多, 深度挖掘不够, 经验性色彩较浓, 学术理论性欠佳, 系统性、专业性的理论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样本采集的范围、问卷的效度信度离成果推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现象学、释义学、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等理论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已有的研究方法, 我们希望量与质的研究能够更多地运用到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研究中去。另外, 当我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效果式微的在职培训时, 可以研究和构建“职前有基础、在职有教育、深造有机会”的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体系和教育政策。硕博招生和出国访学也应该垂青那些扎根农村辛勤耕耘的园丁们。

五、结束语

这些有限的文献对十年来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生态进行了思考, 虽然在量和质的方面、深度和广度方面暂时还难以满足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但是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管是实然之惑, 还是应然之道, 其意义都在于:可以唤起政府及教育管理者的有意注意, 可以激发更多研究者的学术责任感。当农村朗朗的读书声渐行渐远, 当我们逃离农村成为城市里的无根生物, 我们心中挂念的不只是坚守农村的英语教师, 还有成千上万的农村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因为, 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更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周艳.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张西玲.农村中学在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高美玲.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259.

3.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教师礼仪;行为;修养

幼儿期是终生教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孩子懵懂天真、心灵纯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就要要求幼儿教师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儿,做学礼、明礼、修礼、行礼的典范。清新、端庄、美丽、大方的仪表,真诚、和蔼、可亲的仪容,得体、文明、规范的仪态,都能使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利于幼儿模仿、生成文明的礼仪行为。

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口号,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落实。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素养。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人尚知内省,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内在美的基础。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承担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年龄小,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熏陶、感染着幼儿,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事业心,才能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平凡的幼教事业有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此,事业心是幼儿教师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当中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有踏踏实实、严格求实的精神。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各有相同。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方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可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幼儿教师,是不容易的。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得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之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灵活、宽容,能勇敢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善于化解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努力改善日常生活的氛围,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心境,使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给幼儿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健康的个性品格、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积极乐观的态度、幽默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奋。

四.衣着打扮符合幼儿教师的特点。

1、着装:衣着活波大方,大小得体,便于活动,颜色鲜艳,不同场合穿不同服饰,给孩子以美的熏陶,细则:日常着装柔和、大方、电雅,以色彩柔和淡素职业装为佳;上岗时穿轻便、色彩艳丽休闲装或娃娃服;并配以不同的鞋子;上班时间不穿拖鞋,赤脚;当班时间穿平底鞋。

2、仪容(化妆):精神饱满,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细则:日常生活化妆要求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衣服相匹配;杜绝浓妆艳抹,使用有刺激性味道的化妆品;工作时间将长发束起,不披头散发;额前头发不可过长,挡住视线。

3、体态(站姿、走姿、做姿等手势):姿态端庄、大方、自然、规范、细则:体态挺拔,站立自然,挺胸收腹,头微上仰,两手自然下垂,面带微笑;走姿稳健,头正胸挺,双肩放平,两臂自然摆动,双目平视,不左顾右盼,随时问候家长、同事和幼儿;手势自然、适度,曲线柔美,动作缓慢,力度适中,左右摆动,不宜过宽;交谈姿态以站姿为主,自然亲切,对幼儿可采取对坐、蹲下、搂抱,尽量与交谈方保持相应的高度。

4、语言:语速适中,态度温和,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

时刻保持微笑。

笑是最美好的形象,它是眼、眉、嘴和颜面的动作集合。微笑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的氛围。微笑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它同眼神一样是无声的语言,也是人们表达愉快感情的心灵的外露,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象征。一种有分寸的微笑,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我们把笑容比作师生间交往的润滑剂。在师生交往中,保持微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微笑更是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倍感愉快和温暖。真正的微笑应发发自内心,参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包装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视作沟通的“增效剂”。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更要具有爱幼儿、爱幼教事业的事业心,还要具有观察、阅读幼儿,与幼儿、家长顺畅沟通的能力等。这是幼儿教师综合职业素养的体现,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幼儿教师是孩子接受集体教育的启蒙之师。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是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只有礼仪之师才能造就礼仪孩童。让我们一起走进礼仪之门,明礼、修礼、行礼,用礼仪教育开启自己的幸福职业人生吧!

参考文献:

[1]沈淑明.丁仁福.《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美)吉诺特 著.张雪兰 译《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京华出版社,2010

4.社交礼仪概述作业答案. 篇四

作业1

一、填空题

1、要合乎常规;要入乡随俗。

2、介绍他人

3、姿势;时间。

4、社交式名片;公务式名片。

5、语速适度;内容简明;慎用外语。

二、名词解释

1、自我介绍。指在必要的社交场合,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达到使对方认识自己的目的。

2、集体介绍。系他人介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介绍者在为他人介绍时,被介绍者其中一方或者双方不止一人,甚至是许多人。

3、握手礼。简称握手,是目前全球最通用的一种会面礼节,以示尊重、友好、关心与敬意。

4、交谈。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得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称呼的主要禁忌。

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称呼时,一定要规避下列几种错误的做法:错误性称呼;过时性称呼;不通行的称呼;不恰当的行业称呼;庸俗低级的称呼;绰号类的称呼。

2、如何把握自我介绍的分寸?

自我介绍之时,必须从下述几方面把握分寸:

1)时间。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关注时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力求简洁,并尽可能地节省时间;第二,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2)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时,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随和。

3)真实。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

3、简述名片的主要用途。

在人际交往中,名片的用途通常有如下十种:自我介绍;结交朋友;维持联系;业务介绍;通知变更;拜会他人;简短留言;用作短信。

四、论述题

1、试述如何选择适宜的交谈话题?

在交谈之中,以下五类具体的话题都是适宜选择的:

(1)既定的主题。即交谈双方业已约定,或者其中某一方先期准备好的主题。选择此类主题,最好双方商定,即使尚未商定,至少也要得到对方的认可。它通常适用于各种比较正式的交谈。

(2)高雅的主题。即内容文明、优雅或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它适用于各类一般性交谈,但要求面对知音,忌讳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3)轻松的主题。即谈论起来令人轻松愉快、身心放松、饶有情趣、不觉劳累厌烦得话题。它适用于非正式交谈,允许各抒己见、任意发挥。

(4)时尚的主题。即以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此类话题适合于各种交谈,但其变化较快,所以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5)擅长的主题。它是指交谈双方,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有可谈之处的主题。话题选择之道,在于以交谈对象为中心。它适用于各种交谈,但忌讳以己之长对人之短。

2、怎样确定介绍他人时的顺序? 介绍的顺序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法则”。其含义是:在为他人作介绍前,首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为卑者,后介绍位尊者。这样可以使位尊者优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以便见机行事,在交际应酬中掌握主动权。应确保位尊之人拥有“优先知情权”。这一法则又称“后来居上法则”,即后被介绍者,应较之先被介绍者地位为上。根据以上法则,为他人作介绍时的顺序大致有如下几种:

(1)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3)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7)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8)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9)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10)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认识时,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者,后介绍职位、身份高者。

作业2

一、填空题

1、实现准备;适可而止。

2、独善其身;言语有度。

3、收信人的称谓;发信人的落款。

4、完整;美观。

5、双手捧接;表示欣赏。

二、名词解释

1、“通话三分钟法则”:在打电话时,发语人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的长度限定在3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这一限定。

2、“五C法则”:在写信时,写信人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要尽可能地使书信礼貌、完整、清楚、正确、简洁。因以上这五个单词在英文里均以字母“C”开头,故而它们又被叫做写信的“五C法则”。

3、赠言:是指为了惜别留念或者相互勉励,而为别人所题写下来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适用于私人交往的场合,尤其多见于相互关系较为密切的亲朋好友之间。

4、花语:指借用花卉来表达的人类某种情感、愿望或象征的语言,简称,借花所传之意,以花类比之情。

三、简答题

1、如何维护自己的“电话形象”?

维护自身的电话形象,就必须在打电话、接电话以及使用移动电话时,自觉自愿地知礼、受礼、待人以礼。(1)拨打电话

时间适宜、内容简练、表现文明。(2)接听电话

本人受话时,接听及时、应对谦和主次分明;

代接电话时,礼尚往来、尊重隐私、记忆准确、传达及时; 录音电话时,制作留言、处理来电(3)移动电话 使用规则方面令其安守本分、方便他人为先、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安全; 置放到位,既要方便使用,又要合乎礼仪,有常规位置和暂放位置的区分。

2、简述上网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使用网络时,应当遵守以下基本规范:(1)公司分明 公司、企业与政府机关的电脑是办公的工具,因此人们在因公使用网络时必须明确自己的上网目的,做到公私分明,不可利用工作之便为个人私利服务。基本要求是:必须遵守“公款公用”和“因公上网”等两项基本原则。(2)控制时间

人们在利用网络执行公务或进行私人活动时,有必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努力做到择时上网、适度上网。

(3)确保安全

因工作需要,人们往往掌握一定的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因此在使用网络这种极易广泛、迅速传递消息的交际工具时,必须谨慎言行,切不可掉以轻心、泄露机密。包括严守秘密和防范“黑客”。

3、怎样确定赠言的内容? 确定其具体内容时,务必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尤其要着重考虑拟赠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爱好、阅历以及本人与对方之间关系的现状。赠言的内容必须合乎下列三点要求:品味高雅,思想健康,言之有物。

四、论述题

1、如何选择送花的时机?

选择适当的时机送花,更容易大见成效。(1)例行的时机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习惯于在以下场合以花赠人。

喜礼。碰上亲朋好友结婚、生子、做寿、乔迁、升学、晋职、出国等诸般喜事,自可赠送鲜花作为喜礼,去恭喜对方。

贺礼。参与某些应表祝贺之意的活动,可赠送鲜花作为贺礼。节庆礼。逢年过节,均可向亲友赠送鲜花。

嘉奖礼。对先进、模范、英雄、义士以及在各类比赛中的获胜者,或者为国家、为单位赢得荣誉者,可赠送鲜花表示嘉奖鼓励。

慰问礼。当亲友、邻里、同事、同学、同乡或其家人碰到不幸、挫折时,或是遭到其他一些天灾人祸时,应前去慰问,并赠以鲜花。

丧葬礼。当关系密切者,或者其家人亲属举办丧事、葬仪时,可送以鲜花,以寄哀思。祭奠礼。当自己为他人祭祀、扫墓时,可以花为礼,追思、缅怀故人,或表示自己的一番敬意。

(2)巧用的时机

在如下一些情况下,用鲜花赠送于人,不仅独出心裁、富有创意,可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往往还会有助于赠送者与受赠者双方之间关系的发展或改善。做客。前往他人居所做客时,此时若以鲜花为礼,既脱俗,又不至于让对方为难或产生猜忌。迎送。当关系密切者即将远行,或者远道归来之际,向其赠送一束鲜花,可巧妙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而又不会令其无所适从。

纪念。每逢至亲至爱重要的私人纪念日,送花给对方,可略表寸心,显示自己“我心依旧”地珍爱对方,并一如既往。示爱。向自己的意中人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意,对不少人都是一桩“心思好动口难开”的难事。此时,不妨以花为媒,借花开道,通过向对方鲜花来袒露自己的心扉。

回绝。拒绝别人,往往也是一大难题。此类情况,可以试一试采用约定俗成的、对方所知晓的送花方式回绝对方。

致歉。需要道歉的时候,赠送鲜花给对方,以花致歉。必要时,还可附以道歉卡。

2、试述选择最佳礼品的标准?

依照社交礼仪的规范,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的礼物,通常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具体标准:(1)适应性。送予他人的礼品,首先应符合对方的某种实际需要,或是有助于对方的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可以满足对方的兴趣、爱好。通俗地讲,就是所赠礼品应投其所好。若反其道而行之,使礼品“找错对象”,就很难使其适得其所。

(2)纪念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普通关系者之间,赠送的礼品务必要着重突出其纪念意义,而无须过分强调其价值、价格。不提倡动辄以大额的现金、高档的商品、名贵的珠宝赠送于人。那样做的话,不但会使受赠者处于受之不当、却之不恭的两难境地,而且还会给人以庸俗之感。

(3)独创性。送人礼品,与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是非常忌讳“千人一面”的。选择礼品时,应精心构思,力争使之新、奇、特。

(4)时尚性。是指送入的礼品一定要注意符合时尚,不可过时或落伍。否则等于说明自己“落伍”,而且还有对受赠者轻视或应付之嫌。作业3

一、填空题

1、着装。

2、上门有礼;为客有方。

3、交错;依例。

4、环境幽雅;交通方便。

5、衣着考究;积极交际。

6、上茶的规矩。

二、名词解释

1、集会:所谓集会,通常指的是人们集合在一起,有议题、有组织、有步骤、有领导地研究、讨论、商议有关问题。

2、赛会:指的是为举办体育竞赛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专门性的聚会。

3、宴会:通常指的是出于一定的目的,由机关、团体、组织或个人出面组织的,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聚会。

4、酒会:便宴的一种,兴起于西方,现在国内也极其多见。实际上是一种形式比较简单的,略备酒水、点心款待来宾的招待会。

三、简答题

1、准备发言时,发言人在内容上务必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在集会上发言时,发言人是在阐明个人见解,因此其发言的内容才是听众所关注的重点。准备发言时,发言人务必要做好以下几点,以力求自己的发言内容周全,并令人欢迎。区分对象;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语言生动;感情真实;结构合理;进行预演。

2、待客时应如何迎送客人?

客人抵达之后,主人所需要做的,就是要向对方表示热烈欢迎。当客人告辞时,亦须热情相送。

(1)迎候

对重要的客人与初次来访的客人,主人在必要时要亲自或派人前去迎候。

迎候远道来访的客人,可恭候于其抵达本地的机场、港口、车站,或其下榻之处,并事先告知对方。

迎送本地的客人,宜在大门口、楼下、办公室或居所的门外,以及双方事先所约定之处。对常来常往的客人,虽不必事先恭候于室外,但一旦得知对方抵达,即应立即起身,相迎于室外。(2)致意

与来客相见之初,均应面含微笑,与对方热情握手,同时,还应对对方真诚地表示欢迎,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假如客人到来时,自己这里尚有亲属、同事或其他客人在场,则主人有义务为其进行介绍。若任其互不搭理,或自行接触,只能说明主人考虑不周、怠慢客人。(3)让座

客人到来之后,主人应尽快将其让入室内,并安排其就座。一方面要注意把“上座”让给来宾就座。另一方面,在就座之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意,主人应请客人先行入座。(4)均等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内接待多方来访者。遇到此种情况,一是要注意待客有序,二是要注意一视同仁。(5)送别

告辞的要求,应由来客首先提出。届时,主人应认真加以挽留。倘若客人执意要走,主人方可起身送行。

送行的具体地点,对远道而来者,可以是机场、港口、车站或其下榻之处;对本地的客人,则应为大门口、楼下,或是其所乘车辆离去之处。至少,也要将客人送至室外或电梯门口。与客人告别时,要与他握手,并道以再见。就难以谋面的客人,还应请其“多多保重”,并请其代向其家人或同事致以问候。

在一般情况下,当客人离去时,应向其挥手致意。当对方离开之后,主人方可离开。前往机场、港口、车站为来宾送行时,对方所乘的交通工具若尚未开动,主人抢险离去则是不应该的。

3、怎样向他人敬酒?

敬酒,指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想来宾提议,为了某种事由而一同饮酒。在敬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之言。

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不过,要是正式的祝酒词的话,则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以不影响来宾用餐为首要考虑。通常,致祝酒词最适合在宾主入席后、用餐前开始。有时,也可以在吃过主菜之后,甜品上桌之前进行。

祝酒词内容愈简练愈好,千万不要喋喋不休,让他人等候良久。

四、论述题

1、试述观众在参加晚会时应注意的礼仪

观众在参加晚会时应在以下方面遵守礼仪规范:(1)提前入场

提前进入演出场地,是观众所必须自觉遵守的最重要的礼仪规范之一。

一般情况下,演出正式开演之前的一刻钟左右,观众即应进入演出场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为观众着想,因为提早入场观众便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去回合亲友,领节目单,存放衣貌,稍事休息,找寻座位,并熟悉环境。

其二,为了维护演出秩序,因为如无此要求,在演出开始后,仍有迟到的观众络绎不绝地入场,既会影响其他观众,也是对演员的不尊重。(2)按号入座 凡参加要求凭票入场、对号就座的晚会,观众均应自觉配合组织者的工作,持票排队入场,并凭票入座。

在找寻自己的座位时,如有领位员在场,最好请其带路或予以指点。如没有,则最好从左侧向前行进,逐排寻找。走向自己的座位时,如需要从其他已经落座的人士面前通过,应当先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随后面向对方侧身通过,尽量不要碰撞对方的身体。万一碰撞了对方,立即致歉。若自己的座位上已有他人在座,应出示自己的门票,并说明该座位属于自己,并请对方让开。必要时,可请领位员或工作人员处理此事。

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时,要做到消无声息,坐姿优雅。一旦就座,就不宜再进进出出,乱换、乱占用其他空位。(3)专心观看

观看演出时,观众的最佳表现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既不妨碍演员的表现,也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要点:不交头接耳,不使用手机,不进食吸烟,不心不在焉,不随便走动,不影响他人。(4)支持演员

当演员登台或退场时,观众应热情、友善地对演员鼓掌,以示欢迎或感谢。当演员的表演异彩纷呈,或完成高难度的演出动作,观众可在适当之时,为之热烈欢呼鼓掌,但应以不妨碍或打断演出为宜。

演员表演欠佳或出现失误时,观众应予以谅解。

对于自己喜欢的演员,可以鼓掌要求其加演节目,但应适可而止,切勿因此而累垮演员,或打乱演出。

演出结束,演员登台谢幕时,全体观众应一致起立鼓掌,再次感谢演员的表演。(5)照顾同伴

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同伴,尤其是长辈、女士、客人,需要主动加以照顾。入场之时,最好与自己的同伴一起行动。若自己受人邀请,务必准时到达回合之处。

进场之后,如需要存放衣帽,领取或购买节目单时,应当主动代劳。寻找座位时,如无领位员相助,应主动走在前边,为同伴带路,并请同伴坐在较好的座位上,座位不够的话,则应请同伴优先就座。

若晚会允许带孩子入场,则要对其严加管束,不要任其乱库乱闹、四处乱跑。(6)依次退场

在观看演出期间,一般不允许提前退场。

当演出结束,观众退场时,应依次而行,井然有序。

3、怎样安排宴请的席位?

宴请,往往是一种较大规模的社交聚餐活动。怎样安排宴请的席位,主要分为桌次排列与位次排列两个方面。(1)桌次的排列

排列桌次,大抵会遇到下列两种情况。第一,由两桌所组成的小型宴请。

当两桌横排时,其桌次为:以右为上,面门定位。当两桌竖排时,其桌次为:以远为上。

第二,由三桌或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位上”三条法则之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通常,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称为“主桌定位”。在安排桌次时,所用餐桌的大小应大体相仿,但主桌可略大。(2)位次的排列

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之别。基本法则如下: 一,主人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座。

二,举行多桌宴请时,各桌之上均应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亦称各桌主人。三,各桌上位次的尊卑,应根据其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位上,以远为下。四,各桌上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

此外,每张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数应大体上限于10人之内,并宜为双数。作业4

一、填空题

1、答复问路;复争斗邪。

2、精心维护车辆;取得正式资格。

3、忌动作不雅;忌不顾安全。

4、不碰撞他人;不影响安全。

5、交谈适度。

6、自娱;卫生。

二、名词解释

1、公共礼仪

指的是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个人行为规范。

2、交际距离

当两人相距0.5~1.5米之间时,即为交际距离。此种距离,主要适用于交际应酬之时,它是人们采用最多的人际距离,又称常规距离。

3、礼仪距离

当两人相距1.5~3米之间时,即为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此种距离,主要适用于向交际对象表示特有的敬重。

4、公共距离

当两人相距在3米开外时,即为公共距离,又称“有距离的距离”,主要适用于与自己所不相识的人共处。在公共场所步行时,与陌生人之间应尽量采取此种距离。

三、简答题

1、步行时,要对自己始终自律,严格约束个人行为,应注意哪些规则? 不大吃零食;不“吞云吐雾”;不乱扔废物;不随地吐痰;不过分亲密;不尾随围观;不毁坏公物;不窥视私宅;不违反交规。

2、驾车时如何做到礼让他人?(1)礼让其他机动车

当大家驾驶机动车行驶时,应当具有平等意识。

行驶期间,每一名汽车的驾驶人员都要遵守交通法规。

一旦与其他车辆发生事故,不要与对方吵嘴、打架,更不要制造交通拥堵,应与对方协商处理办法,或听从交通民警的处理意见。(2)礼让非机动车与行人

第一,礼让非机动车。对非机动车,最好避免并行,而应与之错开行驶。第二,礼让行人。第三,礼让外国贵宾。

3、简述在火车上休息的礼仪规范。(1)着装文明 在车上休息,一般不应宽衣解带。(2)姿势优雅

在坐席车上休息,不要东到西环,不要靠在他人身上,或把脚翘到对面的坐席上。在卧铺车上休息,通常应当头朝通道,脚朝窗户。不要与恋人、配偶共用一张铺位,不要注视他人的睡相和睡前的准备。(3)照看孩子

不要让孩子随地大小便,哭闹乱跑,以免影响别人。

四、论述题

1、乘坐飞机时,为约束个人行为,需遵守哪些礼仪规范?

乘坐飞机期间,一定要注意约束个人行为,在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乘务人员、善待其他乘客等诸方面合乎礼仪规范。(1)严格要求自己

不侵占别人的位置;不贪占小便宜;不乱**摸;不使用违禁物品;不破坏环境卫生。(2)尊重乘务人员

回应乘务人员的问候;感谢乘务人员的管理;体谅乘务人员的难处;减少乘务人员的麻烦。(3)善待其他乘客

不要不受秩序;不要高声谈笑;不要吓唬别人;不要令人不适;不要摇摇晃晃。

2、入住宾馆,享受宾馆为客人提供服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享受宾馆为其客人所提供的常规性服务时,需要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5.教师专业化理论概述 篇五

(一)“专业”(profession)概念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专业”,是个社会学概念,或称“专门职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专业作为社会学概念,既不是教育学学科专业中的“专业涵义”,也不是汉语语义学中的“专业”涵义,而是“profession”,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人类之初,虽有社会分工,但未形成专业,不同职业之间没有严格的技术上划分。现代专业则通过高、中等专门教育而形成。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牧师、医生和律师,它们有一个可追溯到13世纪中世纪欧洲大学孵育而成长的结盟。然而,至少直到18、19世纪,当工业化的职业结构在英国和稍后的美国进一步发展时,一些知识含量较高的职业才开始承载特定的“专业”意蕴,取得了专业称号,如律师、牧师、医师、工程师、化学师、会计师、社会工作者、经理、商务专家等。

(二)专业的标准

任何一种职业要成为一门专业,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这里指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简称专业知能。在现代社会,专业知能往往在高等学校里通过完整的课程得以完成,但事实上,修完这些课程的毕业生,充其量仅仅算是“准专业化”。(2)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这里指服务或奉献的专业道德。专业道德是该职业群体为履行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行为规范,即一套一致认可的伦理标准。这里除了强调自身的职业操守外,更多的强调的是“行为的介入”、“责任”、“义务”和“承诺”。(3)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成熟的专业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有一个养成的过程。(4)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作为专业的职业生涯,在几十年的专业活动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迁,对于专业的挑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所以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进修,才能使专业的知能不断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被发展着的社会所认可。(5)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当一个专业处于相对强盛的地位时,它的专长能满足重要的社会需求,它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高度专门化而十分深奥复杂,以至于外行人员不能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专业自治便成了可能,专业自主的人员可以自己决定进入该职业所需的教育和培训标准,并在帮助国家形成规范这一职业实践的法律上,发挥巨大影响力。(6)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一种工作是否专业,也可从是否形成坚强的专业组织上来看。专业的成员发起组织,诸如学会、协会等设定入会资格的民间组织,形成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自我管理的专业团体并对专业人员的个人成就给予认可。一方面能够保证专业地位的确定,保护和提高他们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则能通过设立章程和伦理法规,促进伦理规范与权利义务的实施,强化个人以及团体的责任感,保障客户和公众的利益。

(三)教师——专业工作者

教学是不是专业?教师是不是专业工作者?这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在我国一直是受人关注且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人类在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把教书视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教师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起初是“养老与育幼相结合,师长合一”的古***

俗,后来是“官师合一”、“僧师合一”的漫长历程,并无专门的机构与特别的制度,教师的养成模式基本上是简单的“艺徒式”。后来随着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才逐渐成为专门的科学的职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运动逐步发展起来。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应该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进一步走向深入,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教师专业化运动开始在世界众多的国家中蓬勃发展起来,教师成为专业工作者的观念广为人们所接受。

我国20世纪30年代就对教师职业展开对讨论,当时有人认为,“时至今日,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并是一种专业,其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相类似”、“教师地位日益提高,师范教育日益重要”。[7]尽管如此,我国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有分歧,不少人认为,在不合格教师仍然存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难以让人认同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师是专业工作者”的声音逐步在我国增强,并且逐步得到法律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经确立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将我国教师的专业权力扩展到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方面。这是对我国教师专业权力和职业性质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劳动性质发生根本意义上的变化,也表明教师的角色开始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工作者。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指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四)“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6.幼儿教师礼仪概述 篇六

1.幼儿教师的仪容规范

精神饱满,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发型要注意美观大方,前不挡眼后不披肩,过肩长发应束起或盘起,不佩戴华丽头饰,避免出现“远看圣诞树,近看杂货铺”的现象。简单得体的妆容是对他人的尊重,在参加面试时可以化淡妆。原则为:自然清新,优雅端庄,终达到淡雅而传神的效果。

2.幼儿教师的仪表规范

教师的仪表需须与其性别、年龄、肤色特点、个性气质等相符合,更要与职业特点相符合。幼儿教师资格日常着装柔和、大方、典雅,美而不俗。服装色彩不要太艳,也不要太暗淡。以色彩柔和淡素职业装为佳。应试者应切忌穿紧身、暴露的衣服。面试时,考生应以平和的目光注视着考官,避免眼神飘忽不定,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沟通方式会让考官觉得你为人自然大方,内心坦荡。过于矜持或夸张的表情,往往会失去其原本真实和自然,既不美也不会感人。阅人无数的考官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考生是在装模作样、矫揉造作,因此考生一定要真诚地展现自我。

二、面试的教姿教态

教师的教姿和体态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姿和体态体现教师的人格修养、气质和整体素质。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有声语言传递外,还要通过教态和体态等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

1.站姿

站姿的基本要求:端正、稳重、亲切、自然。规范站姿: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平肩收腹、双腿并拢、脚尖呈V字型,双手自然下垂或放于腹前。

课堂站姿禁忌:长时间手撑桌面、身体不稳、位置固定不变、侧身而站、忽左忽右、远离讲桌、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后。考生在课堂上常见的不当行为表现:频繁走动,来回穿梭,固守三尺讲台。

2.手势

幼儿教师常用的手势有指势如翘拇指表示肯定和赞扬,还有掌势臂,如抬手、鼓掌等。自然大方:指老师手与臂的运动放松、随意,不拘谨、不僵硬。手位恰切:即手的姿势和行止位置恰当,切合教学需要。表情达意:指老师手上臂的每一个动作都应多少具有一定表达教学信息、情绪和管理意图的价值。

错误的手势有以下几种:“无目的型”,“兰花指型”,“一阳指型”,“南辕北辙型”。教师的手势语不宜使用过多,以免让学生产生轻浮、泛泛的感觉。此外,教师的手势一般都不要高于头、也不要低于胸,否则会产生滑稽可笑的感觉。

3.语言

7.幼儿教师礼仪概述 篇七

一、园内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大氛围

1.创设礼仪宣传栏

宣传栏作为幼儿园对外宣传的窗口, 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它能向家长及时传递最新的幼儿教育思想和理念, 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沟通。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学习了最新的幼儿礼仪教育理论后, 对园内宣传栏的使用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创造性地将幼儿活动的最新动向展示在宣传栏中, 鼓励家长参与交流和互动, 从而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 让文明礼仪宣传栏逐步成为班级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 协助教师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除此之外, 文明礼仪宣传中的文明礼仪形象也引起了家长情感上的共鸣, 许多生动而具体的文明情感, 常常触动家长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 成为他们产生礼仪行为的强大的动力。

2.布置礼仪墙饰

从礼仪教育的本身来看, 它更是一种情感教育, 它与其他教育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使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美感, 使得施教者与受教者有情感上的交融, 从而减少了教育弊端 (强制性与灌输性) , 并激起幼儿对礼仪行为的向往。为此, 我们在一楼至三楼的楼梯走道上及二楼的墙面上布置了“礼仪墙”, 选用了许多图文并茂的图片。同时, 在走廊地面上, 老师也精心设计了一些礼仪标记, 提醒孩子们走路要轻, 行走靠右, 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二、班级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小氛围

环境育人的作用毋庸置疑, 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幼儿文明礼貌素养的发展、文明语言习惯的形成, 具有非常显著的熏染、陶冶和垂范作用。幼儿园一定要做好园内环境的优化工作, 园内环境的优化首先就是做好教室内环境的优化。教师要及时地抓住这个“隐性课程”资源, 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 如在洗手间内创设排队上厕所和排队洗手的图片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在各班级的活动室内, 老师们开辟了礼仪教育的主题墙, “我是礼仪小天使”“礼仪之星”等。根据礼仪课程的进度进行主题墙面的创设, 将礼仪的小儿歌布置到墙面上, 并将礼仪做得比较好的幼儿的照片贴在礼仪主题墙面上, 使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可以看得到, 以此来将这些礼仪知识深入幼儿心中, 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与习惯的养成。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 发挥积极影响。教师要主动加强个人修养, 提高文明礼仪素质, 在实际行动中率先垂范, 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礼仪行为。

三、区角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活动氛围

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比如我们利用废旧物品自制许多幼儿喜欢的小玩意,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了“小医院”“小超市”等活动角, 供他们扮演各种角色、组织游戏, 同时要求幼儿在游戏中做到礼貌地与同伴打招呼, 请别人帮忙时要注意文明礼貌, 给别人添麻烦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努力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掌握良好的文明礼仪。如娃娃家, 让幼儿从实践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从行动上爱自己的父母, 认识并学会进餐的礼仪等。如表演区, 让幼儿自己创设一些关于礼仪的小情境片, 如何排队等候上车、如何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如何注意公德等。在语言区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片, 使幼儿在欣赏书籍的同时, 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在区角游戏过程中, 孩子们在进入各个区角游戏时需使用区角活动标记牌, 以此帮助孩子养成要有秩序地参加游戏的规则意识。

总之, 幼儿的礼仪习惯,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固定不变的, 需要经过多次的“学习—反馈—矫正—再学习”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只要我们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 相信礼仪教育一定会见成效。

摘要:幼儿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阶段, 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适时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此论述了从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出发促进幼儿礼仪意识养成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礼仪,环境

参考文献

[1]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 2003 (1) .

8.谈幼儿礼仪教育 篇八

关键词 幼儿园 礼仪教育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27-02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推进和创新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礼仪氛围。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面临的形势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我国素有知书识礼的传统,书和礼是不可偏废的。幼儿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应当给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经过程。当前,我国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总体形势是向前发展的,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充满着不可忽视的挑战。一方面,随着现代文明深入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标准比以前更高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革故鼎新都对整个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全面、更深入的要求。礼仪是先进文化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赋予了礼仪新的内涵,这是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国人在教育思想上的固执,也就是注重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提高、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导致教育走向了一个误区,这对幼儿园礼仪教育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都对幼儿园利益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沉着应对,积极有为,改进方式,使幼儿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

二、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礼仪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助推器,陶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该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培养幼儿成为现代文明人,将来成为世界的有教养的人才,礼仪教育成为素质高尚人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的主要方法有:

(一) 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

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才能把握重点,增强实效。在实施过程中,要在深入研究幼儿礼仪教材的基础上,把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之中,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向幼儿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礼仪,比如把礼仪教材中的教育内容设计成幼儿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自编及收集以及学生朗诵表演,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是礼仪,礼仪有哪些行为,也让孩子们知道在生活中礼仪有些什么作用,带给人们什么快乐。

(二)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礼仪表现突出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当中,礼仪也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礼仪教育的内容也要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礼仪等。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为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

在礼仪教材中,幼儿学到了系统的礼仪常识,教师要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去践行。例如:手工课、美术课,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如剪刀、胶水、橡皮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时要讲礼貌,态度要和气;借东西用过后,要双手拿着还给别人,并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在制作作品需要别人帮忙时,要说“请帮帮我”。这样,幼儿不但在操作过程中既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再如,父母有事要去办,孩子和爸妈一起出行乘公交车时,在车上不小心碰着别人,孩子和爸、妈就要一起面带笑容、态度和气地说“对不起”;别人让座时,就说“谢谢”;遇到老人乘车时,要让座。办完事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要及时表扬孩子,懂礼貌,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这样,在幼儿园、在家庭、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渗透着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具体、实际,通过这些文明礼貌行为,密切了人际关系,又增加了社会的和谐,并使幼儿时时、事事受到良好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扮演不同角色情景表演,对幼儿进行礼仪规范教育

根据幼儿模仿性的特点,我们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情景表演,这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容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好角色情景表演。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模拟开设了“童装商场”,有的扮演礼仪儿童,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要求礼仪门童在顾客进商场时要面带笑容地说“欢迎关临”,要求营业员面带笑容热情接待顾客,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样的童装” ?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模拟的“家庭”中,开展“做客”情景表演,扮演客人的轻轻拍门,扮演主人的把门打开后,说“请进,请坐,请喝茶”,扮演客人的幼儿要学会说“谢谢”!这种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场进行情景表演的方法,幼儿最喜欢,最乐意参与,其他观摩的幼儿精神也较集中。幼儿表演时老师要按礼仪规范指导,表演时要严格要求,这样演练的方法,增强了幼儿礼仪规范化的效果,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使礼仪教育更具人性化、规范化。

三、家长要紧密配合进行礼仪教育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也与家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园必须紧密配合进行。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会对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巩固,若有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对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或家长本身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则会大大影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的影响尤其重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有其独特性,这就是关系的亲密性,教育的渗透性,影响的深刻性,是幼儿园无法代替的。因为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比在幼儿园的时间多,由于父母与幼儿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采取家园同步的方法,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这样才能使礼仪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应该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要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共同采取应对的有效措施,使幼儿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在家的礼仪教育效果也才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要靠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使礼仪之花在广大孩子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1]冯秋艳.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措施[J].中国教师,2011,(11).

[2]陈俊嬴.家园合作:幼儿礼仪教育的关键因素[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11).

上一篇:2011年职工培训总结下一篇:毕业生推荐就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