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教学计划

2024-10-18

中学体育课教学计划(精选9篇)

1.中学体育课教学计划 篇一

中学体育课教学反思和感想

古城中学吴莉

体育课上通过游戏可以达到很多效果,我觉得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那些初中生,正处在对一切束缚都感觉反感的的年龄,而且上体育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在外面耍。但是这样肯定不行,所以要想办法将他们聚在一起,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比赛在中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中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

入群体。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学体育课教学计划 篇二

一是中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他们的身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进入运动状态,他们的机能运动能力总是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步提高到较高水平,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慢慢出现疲劳状态,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也就是说,经历了上升———稳定———下降三个阶段。体育教学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合理安排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强度)。一节课中,练习时间太短,次数过少,运动量太小,平均心率还达不到110次 / 分,对身体素质锻炼作用不大;运动量过大,比如有的生理测定平均心率超过180次 / 分,密度80%以上,运动指数超过2,心率曲线高峰又出现在课的前半部分。这种课不仅使学生疲劳,而且有损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学中要严格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安排好练习和休息的时间以及适当的运动量。但可悲的是,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尤其是初三年级的体育课成为一种摆设,表现为一是上得很少,二是训练强度不够,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是中学生动作技能技巧形成过程的规律。体育动作技能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动作要领,并给学生做示范。在这个阶段,学生只能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但很难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所以他们的训练有时虽然很认真,但很难规范到位。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因而动作逐渐变为协调、连贯和准确,但还不熟练,不能运用自如。动作的巩固、提高阶段。大脑皮层已经形成巩固的动作定型,因而能够高度准确地练习和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掌握和遵循以上两条基本规律,就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效率,从而避免无效劳动。

其实,不仅是中学体育课,就是别的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同样有规律可循。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经过长期摸索总结, 已经初步揭示出识字教学的规律,并形成了一定的“序”。传统识字教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生死记硬背一节课学三、五个字, 两年内学生只能识一千字左右,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差。而现在,无论采用集中识字、分散识字,还是发展识字法,两年内学生均可识二千五百个左右的字。学生在掌握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构字率强的独体字以及最基本的构字方法基础上,借助拼音,就能够较快地运用构字零件和部件分析字形,整体认读,音、形、义结合,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字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所以如此,其基本原因是,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既力求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律,又力求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言的规律。体育教学同样如此,虽然教师教学风格不同,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只要掌握程序的变化规律,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中学体育课教学心得 篇三

一、明确教学目标,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运动的兴趣,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教学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二、做好学情了解,做到“对症下药”,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趋于成人。在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角度进行考虑。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多注重“技”的练习,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能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同时教授常见运动项目的规则和目前主流体育比赛相关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学会欣赏比赛,开拓眼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每所学校有不同的情况,教师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展教学实践。例如,我校学生大都喜好篮球运动,因此在教学中可多开展球类相关的教学项目及活动项目。如进行篮球场折返跑练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完整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个动作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教师应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四、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相互合作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教师在教完某组动作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看哪个动作比较难学,各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是什么。最后教师再进行统一指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找准切入点,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把兴趣作为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出发点,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成为他们学习、锻炼和创新的動力。

六、善于沟通,走进学生心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心智更加趋于成熟化。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里所想,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教学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实践。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新课程标准所列的选项教学,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需要。

4.浅谈中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 篇四

商丹高新学校――梁建立

摘要:体育实践课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心理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在对相关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尝试在中学体育课堂上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即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而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同时也探寻中学体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体育课 学生

针对当前中学学生体质强弱差距悬殊的实际状况,体育课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原则在体育课程中具体有效的体现也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措施,所问之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体质,兴趣,运动技能的不同分为若干个组,然后针对各个小组的特点进行练习指导。经过常时间反复的实践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群体运动兴趣加浓,体质普遍增强,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运动技能较好的骨干学生。以下就是我对分层次教学的几个问题谈几点体会。一.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承认学生个体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际,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最佳的发展,而决不是针对少数差生的一种无奈选择。

“分层次教学”与传统的蜻蜓点水式教学不同,它不要求学生掌握十八般武艺,它只要求学生掌握一至几项有肋于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如何在适当的教学条件下提供健康、和谐、和让不同的学生感到兴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我们首要解的问题。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在体育课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同质、异质集团的互教、互学、互争而优化学生个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解决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这个矛盾问题。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素质状况,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情况下,按学生的共性进行分类,分类可以安上课的目标要求不同进行,不同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分类,这样更利于进行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2.分层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并确定出各层次、各起点学生的实际发展目标。备课目标可以分三类:一是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层次学生的共性目标;二是发展目标,意在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拓宽和加深;三是提高目标,意在发挥学生的运动特长和兴趣。层次目标的制定,既应该考虑到学生处于不同起点的层次性,也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作到明白各起点、各层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目标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中。此外,可以将一个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几个小目标,(这里注意目标的层次和梯度,)以利于学生能够有机会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练习;备课中还应该充分预设随后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进行目标层次调整。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采取“班级学,自学,小组互帮互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以“跨越式”跳高为例,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为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了其相应的学习目标。首先是基础性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备课基础要求(在练习中跳过一定的高度,高度可以降低一点男从事1.1M女从1.0M开始跳起,动作不一定要很标准),目的是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其次是发展目标:在有一定的技术动作基础的前提下,鼓励大多数学生转入到其他目标上来,如:增加高度,提高难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是综合性目标:设计一定高度要有挑战性的内容对技术和技能再提高,以培养学生坚毅、乐观、勇于挑战优良品质。对该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好的学生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技术技能的能力,也可以安排增加难度,激发学生的斗志。对于运动项目技能一般的,则实行精讲精练,着重在基本技术技能上下功夫。对于该运动项目技能较差的学生则降低要求,只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和基本技能。授课注重层次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又如:在篮球运动教学中学习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三层,(A组)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能力;(B组)基本掌握的学生可以进行“三步上篮”投篮计分赛,通过练习,提高行进间投篮能力,培养观察、理解和动脑、动手能力;(C组)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步骤,逐渐达到目标。4.分层辅导

学生练习时,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要随时掌握各层次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时可以故意将问题留给自己去解决,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基础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上,根据目标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练习的信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对练习的学生学习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练习的要求,以适应学生练习时的实际状况。5.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只重视共性评价,忽视个性差异评价。这种绝对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因此,必须结合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分层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将评价对象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既能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又会激发内在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心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使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中等生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增强进一步努力的信心;优等生知道学无止境,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考核与评价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是否积极、锻炼是否认真刻苦等方面为主,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考查和测验,并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价的意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三.分层次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1.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分组不能固定化

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分析学生学情。由于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均有所不同,更由于教学组织工作是动态的,组织形式的运用与教学内容、课的类型、场地器材、学生情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随着其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层次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宜,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2.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来合理分组

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同一教材也有不同的教学分组形式,同一教材新授课和复习课也是不同的,一节课中一个教材与两个教材也是不相同的。可先根据上学年体育成绩大致分层,然后将本期的各项测验成绩与上学年成绩比较,初步认定学生的层次,再根据平时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考察摸底,进行综合能力评判,最后以动态的视角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3.对侍分层次教学要有恒心

分层次教学是个慢长的过程,时间长了才能出效果,我们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应很好地利用上课的时间与空间,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好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要对学生多鼓励,多帮助,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到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既能满足体质好的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体质好的特点,发展他们的特长,又能充分调动体质差的同学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身心都得到发展。这样的教法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全体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欢乐愉快地学习、锻炼,课也上得有趣生动。

参考文献

[1]王彪.分层教学.海西教育网

5.中学体育课教学计划 篇五

系详

称 电

话 地

张文彬

中学体育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

湖南省桃源县车湖垸中学

2009-5-20

浅谈中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湖南省桃源县车湖垸中学; 张文彬; ***)

要: 本文以体育教学系统的理论,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目标、场地和器材、以及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关 键 词: 中学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系统;

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包含多个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目标及方法、场地器材和教学评价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教师作为各要素之首,它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

1. 体育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智慧、知识、经验世代相传的“中介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才素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才已不仅仅是知识数量的拥有者,更是知识、能力与创新的综合体。这种变化对体育教学系统诸要素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体育教师应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1.1体育教师充当体育文化的传授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领路人

体育教师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技术传播者。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要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深刻认识。使自己的专业越来越精深扎实,在教学中充当体育文化的传授者。不仅要把人类优秀的体育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起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观念并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健身的方法,充当健康生活方式的领路人。

1.2体育教师树立良好行为的榜样

体育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每天晨炼、课间操、课余体育活动及全校大型活动都由体育教师承担。体育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面广,往往代表教师形象。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方能充当好榜样的角色。

2 体育教师与学生

2.1

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工作角色

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当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教师要把教学的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使学生既具有“要我学”的责任感,又具有“我要学”的自主意识。第二,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要有好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第三,教师要将教学过程的某些部 分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发挥体育中的特长,引导大家的积极性。

2.2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首先,教师要以诚相待。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接触时不带任何假面具,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内心情感交融,这种交融又会给人一种非常愉快的感觉,并加深相互间真挚的情谊。教师以真我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愿和教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应该将注意点放在其短处上,而应注意发现学生的潜能,教学上才能做到“各因其材”。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压抑因素,让学生把体育课看成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堂,克服并抑制种种可能出现的害羞怕错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2.3体育教师合理利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引导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优美的体态一方面展示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动作的兴趣,激发起练习的动机,对课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 要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教师适时的表情微露将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总之,恰当、适时、合理的体态语言不但能有效地传递各种微妙的内心感受,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运动情绪,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出反应或改变,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达到操纵、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

3.体育教师与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目标

3.1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编选教学内容时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力、自主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的依据,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基准,对那些有良好锻炼效果和有实用价值的基本运动动作,可反复出现,并逐步提高要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使二者完美结合。编选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场地、器材等原因往往不符合学生 的锻炼密度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稍加改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对于每一节课,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安排都要下功夫。3.

2体育教师对教学选修内容的安排与组织

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 自己的运动爱好和特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中学体育课基本上是以运动项目为主线设计单元的,但是,在设计教学单元时,在教材单元 的间隔中,可以设计些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单元,以提高教学效果。

3.3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准确、合理与巧妙的运用

重视教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法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应由量变到质变,多次重复不熟练不协调的动作,改进技术,提高动作质量。教学中应先抓质、后抓量,对某些动作先要求完成动作的质量。开始时可以慢些少些,逐步过渡到能把高质量的动作多次重复。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 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3.4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体育游戏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进行符合实际教学的再改造和组合,形成非文本教材。3.5

体育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三维目标

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师应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要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提高体育卫生文化素养,为独立锻炼身体打好基础,并掌握一般的体育娱乐方法。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培养文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4. 体育教师合理选择与安排场地、器材

6.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计划 篇六

初一武术课数量较多,初二也有一些参差不齐的情况,但基本是最后一个学分选项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学习期间这个项目的连续性。学习时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便于教学的统筹安排,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技术难度和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材和教具的分析:

教材和教具的内容和结构分析:本学期同时采用两个学分,有利于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安排,不需要教基本功。这学期在校本课程《永春百合拳》中安排了两个套路来教,用一套拳法和一套器械结合实用技巧来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和结构的安排是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动作到位,没什么可学的。

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分析:教材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趣味性强,更注重学习过程,方便不同素质的学生学习;重点是武术,武术是这个项目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基本意图,让学生控制自己;难点在于如何掌握套路的实用技巧,提高防身能力。

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度、力量、速度、有氧耐力,培养武术;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和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在经历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当的自信,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乐观的优秀品质;了解现代社会必备的合作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展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项目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对其进行简单评价;加强研究性学习,讨论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永春百合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及多元化、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教学工作计划旨在满足学生的需求,深化学生的体育运动。加强对永春百合拳基本套路的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特别是武术的培养。

具体目标:

a、培养良好的习武锻炼习惯。

b 、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学习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

a、认可武术运动的价值,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

b 、有目的地提高技战术水平,进一步强化技战术应用能力。

c、学习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运动损伤和突发事件的简易处理方法。

四、教学措施:

7.中学生体育课教学之浅见 篇七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 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 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 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 我在这两年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有限的选项的教改实验, 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 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 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 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不同需求等情况,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 并用主动的, 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 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 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 统一的口令, 整齐的动作, 看似组织严密, 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 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 根据学生能力不同, 有的做引体向上, 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 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 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 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 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 兴趣爱好, 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 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 每个组的目标, 要求不同, 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 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确定自己的目标, 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争取胜利地进取动机, 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 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8.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篇八

关键词:团结合作;顽强勇敢;乐学善思

我是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对于我来说,体育课堂是一个别样的天空。在这里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室外,各个方面的潜能充分展示出来,这时对他们施以美德教育,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体育课堂上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来自足球课给我的启示,因为足球运动的特点是集体性强,要求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鼓舞,所以想把一场足球赛踢出最佳水平,队员必须展示团队的合作精神,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是靠每个人的努力的,仅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因此,在讲授足球规则时,我就有针对性地用这种团结合作精神鼓舞教育他们,并告诉他们:如果你能使别人乐意与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你都可以无往而不胜。

二、体育课堂上他们展示了顽强、勇敢

随着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我又结合比赛中出现的种种情况鼓励他们成为一个顽强而勇敢的人。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来自家庭过多的关爱使他们身上缺失了一种坚持的韧性,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累一点就叫苦连天,我利用了足球、篮球等比赛让他们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因为这些比赛时间比一般的活动时间都长。有了合作精神,他们都很“义气”地坚持完成全场比赛,很少有学生要求中场退出,这样在奔跑和跳跃中他们的耐力、灵敏、柔韧等各项素质被充分调动出来。这种来自心灵与灵魂的力量,已离开了赛场,成就了他们身上的一种美德。

三、体育课使他们乐学善思

在很多人眼中,体育课就是玩而已,和学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许多体育项目不单纯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相互合作的精神,相反却是这些体育项目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灵活、判断的准确性,预测事物发展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这些都需体现了学生在赛场上的智慧。长时间坚持下来,我经常看到学生在课下探讨传球的方法,比赛中的失误,进攻的方案……,体育课让让他们充分地理解了乐学善思的重要意义。

初中体育课,充分展示了其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我逐渐从体育课的特点中挖掘出其更精彩的内涵,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努力探索,默默前行。

9.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篇九

前言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互动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学生“身顺而心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许多教师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但又往往矫枉过正,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看,这是怱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它使体育课堂教学要么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抗战和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要么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使得本应深受学生垚爱的体育课变的枯燥无味。就因为这样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更全面的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从而遵循教学规律,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实模式。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一、浅谈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一)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由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学生“身顺而心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许多教师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但又往往是矫枉过正,采取了“放羊式”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它使体育课堂教学要么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要么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使得本应该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人们从这种“以教为中心”中看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和被动性无止境地延伸,又从“以学为中心”中看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冷漠和学生主动性的放任自流。教学中的两个极端,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更全面地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从而遵循教学规律,努力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1、理论依据基本依据:“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是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根本依据:“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练(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

2、特点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的自主学练和独立

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厂由于该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基本原则,所以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该模式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教学目标是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3)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发展;(4)其教学程序和方法是问题情境、自主研究、自主学练、交流反馈、启发导学、强化训练、迁移应用;

(5)其教学要素包括语言、场地器材、价值、人际关系;(6)评价方式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1]。

(三)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课型教学结构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遵循的程序。

1、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建学习情境,整理学练旧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练内容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中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阶梯性。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注意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例如:在初中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假如我们改变双手胸前传球的出手角度,传球的弧度,并且瞄准一个标志会是怎样的呢?此问题的展出,学生会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尝试性学练或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提出疑问这是自主探究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该模式的核心。此环节是对我国传统的“开而俘达”启发学生自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使教师从“演员”、“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导演”、“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找出规律,而不是给真理、给规律,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举措。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学练目标和上一环节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新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主动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此时体脑并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仍以双手胸前投篮为例,把在高弧度传球的基础上,瞄准篮圈的动作展示出来,那么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技术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提出,假如出手角度小,弧度低,单凭手臂用力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从而再提炼出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技术要领。此时,学生也就弄清了类似的传球、投篮课四肢协调用力,正确把握球的出手角度、飞行路线等问题。显然,这比有些教师照课本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3、反馈交流,启发导学,解疑释难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人际互动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小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人际互动过程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际互动是通过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中的交流、反馈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自学练的情况,采取的方法有提问、示范、讨论、点拨导学、检测、信息反馈等多维互动的方式[2]。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讲解示范更有针对性,特别是使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技巧的综合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单个动作后,再让学生进行组合动作的练习,再根据不同方式的组合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创编出多种组合的动作

范例。这样做,既摸清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情况,又用新创编的动作组合训练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主学练的能力。

4、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应用这是强调该模式的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学练目标,设计一些能兼顾到全体学生学情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在学练过程中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功效。例如,在障碍跑教学过程中,学完了单个跨越障碍的方法后,让每个学练小组利用单个障碍组合,看全班—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排列,然后再全班进行学练实践,哪些组合最合理。

(四)运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把握。总的要求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心为基础,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具体实施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学练要求,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2、该模式是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综合应用。所以,适应于各种课型。

3、实践时对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可作灵活调整。可略去某个程序;可合并相关程序;可调换程序的顺序;可在某堂课中某个或几个程序重复出现。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渗透学法的准备,使教法和学法同步进行。

2、要树立教是为了学和以学定教的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课堂教学要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做到教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法的指导;学法的选择要有利于教法的实现,使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

4、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讲解技术动作时,要注意提醒学法,启发学生科学观察和积极思考。该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是有效实施该模式的重要条件。

二、自主探究学习在体育课中的探究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前提,以主动地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体育教学中的自主探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建立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上的健康教学理念。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看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养成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动手观察中探究,学会自主学习。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

特体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而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缺少不得这种气氛。要获得这种氛围的手段之一,便是在形式上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首先教师打破传统的整队编组,应让学生自由组合,兴趣组合,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从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自主性得以发挥。同时,老师可提供了许多器材,让学生自己去熟悉、研究,并应用,这样可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并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营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空间,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师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群体空间,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3、在思维上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在思维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新课适当导入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练习的方法。这样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区别动作的利弊。最后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个研究探讨的空间,让学生讨论每组的动作,及出现的问题,在本节课的目标下那个动作最佳?此时,把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了更为广阔自由的天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形成“思想风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模式不仅要在形式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还应在思维上给予他们自由想象的权利。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度转化为一个自主探究者。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活动前的策划者,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疑难处的参与者和研究者,要搭建一架无形的“梯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登攀中拾级而上。因此教师在思维上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理解,这样就变“吸收—存储—再现”为“探究—鼓励—创新”。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1、引导发现感悟,注重尝试性。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在课中,做完一个动作后,多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还有新的想法吗?”让学生阐述内心真切的感受。正因为重视了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才会产生标新立异,具有时代气息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尝试、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2、鼓励参与合作,追求探究性。⑴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

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⑵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出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动作;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⑶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安排练习次序,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纠正小组同学的错误,正确示范动作)、“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练习时能否相互提醒、做动作时能否相互帮助)等,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做到组内互助合作,小组间竞争夺标的氛围。⑷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为了减少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梯度,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多的在课外搞好人际关系,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为此要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3、激活变通思维,培养独创性。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练习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注 释注释[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第2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注释[2],王建军,《体育教学》第19页参考文献

1、张武升著的《教学艺术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张涵主编:《美学大观》,河南人民出版社

3、张武升著:《教学艺术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4、方东树:《昭味詹言》

5、《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6、张建祥的《浅谈体育课的兴趣》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

7、《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后 记体育教学需要从社会生活需求中寻找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体育教师在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自主探究学习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运用。重过程而非重结果的目标

定位,需要在评价中予以体现,真正做到“六个重视”,即: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②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③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④重视方法和技能;⑤重视交流与合作;⑥重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仅教师的引导指点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不断的发展。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主动的输入必要的有序的与探究目标直接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运用,就能对探究的目标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感到经过自己探究获取知识的愉快,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次论文写作过程中特别感谢导师教授的指导,同时也感谢微机室主任王继勇等同仁的大力协助。

上一篇:以我的财富作文600字下一篇: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_脱贫攻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