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案英文版(共8篇)
1.英语教学案英文版 篇一
19、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文中词语。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字词学习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走进作者:
明确记录本次大典的不只一人。
三、预习检测: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填空:
开国大典于 ________ 年________ 月 ________ 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注意这个“典”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师:我在前面再加上一个“开国”呢?大家来一起读下这四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给合预习说说从课文题目你能知道什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举行的典礼)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这些场面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五、合作探究:
(一)、学习1——4自然段
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写起来可不容易了,就通过第一大段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场面描写。
1、请同学们自读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除了场面描写之外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2、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 学生汇报:
1、说说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群众入场)
2、还介绍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会场布置等)
3、你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⑴、开国大典非常隆重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于 ________ 年________ 月 ________ 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4、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通过朗读,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急切„„)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而且还通过学习第一部分对场面描写有了初步的了解。余下的部分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速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了?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
1、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通过掌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理解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重点指导:(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只画人民群众的句子)理解“一 2 齐”的作用。(2)、第7自然段。
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回读第六自然段的三四两句,更深理解这声宣告的意义。
(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4)、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同学们,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吧!
(三)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小组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欢喜、激动、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独立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六、精读品析:
1、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2、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说些什么?
2.英语教学案英文版 篇二
一、学案设计呈现
《金色花》学案
重庆68中学文明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2) 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走近课文了解作者】
泰戈尔, () (国家) 诗人、作家, 1913年获 () , 他的著名散文诗集有 () 、 () 、 () 、 () 。
【搞定字词扫清障碍】
(1) 注音
嗅 () 匿 () 笑祷 () 告沐 () 浴 () 罗摩衍 () 那
(2) 解释
匿笑:__________________。
祷告: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认为, 这是一篇写的文章?你可以试着填一个四字短语或者一个短句。
【锦上添花伴乐朗读】
你知道吗?朗读的时候如果选择一首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 就可以让我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进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哦!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 听听这一段乐曲适不适合用来配合本文的朗读?
【品品句子谈谈理由】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想, 课文里一定有你最喜欢的句子, 而你, 也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由!请找出来, 把你的理由讲给大家听听!
【轻松想想认真答答】
问题1:孩子变成金色花做了些什么?
问题2:孩子为什么一而再, 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自己是金色花呢?
问题3:妈妈 () 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孩子 () 说:“我不告诉你, 妈妈。”
(你认为妈妈和孩子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展开想象开怀畅写】
(如果你能选择更美好的假设对象, 用更富有诗意的语言那就更棒了!!!)
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案设计反思
初读这一学案,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篇教案,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案。
教案和学案有着本质地区别。教案和学案的最大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教案是我们教师教学的设计和上课的依据, 教案往往是从课文文本出发, 融入了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自身认识体验。教案关注的是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 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 它是给学生阅读和使用的“教案”, 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 学案强调学生的“学”。当然学案不应该是简简单单地“教辅型练习册”, 不是纯粹的知识强化与反馈的过程体现。教案和学案不同的出发点导致了两者不同的落脚点。不同的落脚点也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来编写的, 是为教学流程服务的, 因而教案关注的是“预设”知识点的传授和“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案就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表演的“脚本”。学案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编写的, 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 根据班情和学情设计的。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人翁的学习意识, 关注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和自我反思精神的培养。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目标完成效果的理想与否。
分析文明老师的《金色花》的学案设计, 我们很容易将此学案当做是一个教案来看待。但是说是当教案看待, 实际上还不是安全意义上的教案。参照以上对学案和教案的分析, 我觉得文明老师的《金色花》学案设计有这样几个优点和不足。
第一:针对《金色花》而言, 文老师设计的重难点目标是很恰当的。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读文句”和“悟真情”就是本文的关键之处, 学案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案的引导, 养成朗读的基本能力和培养对于亲情的感悟。因而, 我觉得【锦上添花伴乐朗读】和【展开想象开怀畅写】这两个环节就设计地比较好。这两个环节就紧扣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抓住“读”和“悟”这两个关键词, 而且这两个环节也充分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迫使”学生“主动”起来, 张开自己的嘴巴, 用自己的朗读来感受文字的美和情感的美, 放开自己的手, 用自己的手来抒写和赞美人间最真的母爱亲情。根据这样的学案上课, 我们就能充分地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学生在这样的学案设计中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学生完成《金色花》的这两个目标, 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顺利的达成了。因而, 学案设计要有明确的并且是准确的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学案目标。
第二:针对《金色花》而言, 文老师设计的有些环节是不必要的。如:【品品句子谈谈理由】这个环节就可以省去。为什么呢?首先, 我认为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章, 我们不可能像讲读文章那样在设计学案时要多角度考虑, 我们只要侧重于一个或者两个关键的目标即可, 自读文章也不需要面面俱到的涉及。其次, 我认为文辞优美并非本文的一大特点, 比起前面所学的《紫藤萝瀑布》《蝉》《贝壳》《风筝》等文章而言, 本文的文辞要逊色一些。所以我认为学案设计要从整套教材的文章编排考虑, 合理地安排学生训练的目标。学案设计要体现教师训练安排的系统性, 不可随意安排学案目标。由此,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设计学案其实比设计教案难度要大。教案设计时的思维方向比较单一, 就是从教师而学生 (施教和接受) 的单一顺序, 而学案则是要求教师站在文本和学生双重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师成了课堂“生成”的调控者和导航员, 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很可能在课堂上失去话语权。其实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量是不对称的, 教师占有的信息不一定会多于学生, 学生占有的信息未必就比教师少。这样的状况下, 教师就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施教者”。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考虑到将课堂作为学生充分参与和活动的舞台。
比如, 我在设计《皇帝的新装》的第一课时的学案时, 我抓了“读”和“写”这两个关键词。我的学案设计是:通读《皇帝的新装》,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 字数要求200字左右。并且参照下面的标准, 给自己的概括文字打分, 总分为7分。
【评分标准】
《皇帝的新装》的第一课时, 我的学案设计中就以以上的“概括”目标为主。“概括”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概括”需要学生能够完整地、具体、通顺地串联故事情节。这是一项基本能力, 也是我们阅读“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教学重点。通过以上的训练, 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概括”能力的具体要求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在顺利达标后大家的脸上都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 每一个学案的设计要从学情入手,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对于学案目标要删繁就简, 切忌面面俱到。
第三:针对《金色花》而言, 我觉得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感。就是说学案除了关键的目标要设计之外, 还要注意梯度。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案教学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将《金色花》的学案目标和环节调整一下。如:
《金色花》学案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人间至爱亲情。
【学习重点】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感悟诗歌的能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积累知识走近课文】
(1) 文常填空。
泰戈尔, () (国家) 诗人、作家, 1913年获 () , 他的著名散文诗集有 () 、 () 、 () 、 () 。
(2) 注音解释。
嗅 () 匿 () 笑祷 () 告沐 () 浴 () 罗摩衍 () 那
匿笑:__________________。
祷告:__________________。
(3) 主题概括。
我认为, 这是一篇写的文章?你可以试着填一个四字短语或者一个短句。
【至爱亲情伴乐朗读】
你知道吗?朗读的时候如果选择一首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 就可以让我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进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哦!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 听听这一段乐曲适不适合用来配合本文的朗读?
【展开想象开怀畅写】
(如果你能选择更美好的假设对象, 用更富有诗意的语言那就更棒了!!!)
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
3.初中英语教学案 篇三
【关键词】主动性;积极性;探索;追求;实施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言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如果想要做到事半功倍,那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得法的英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英语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地照用传统教学模式,机械地讲解,把学生当作纯粹的知识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在英语学习上也谈不上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来培养兴趣呢?首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不从单方面去评论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而学生就要尊重、信任,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这样做到融洽的师生互动配合,才会有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热情,从而兴趣盎然地学习。其次,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A good beginning ishalf done”,课前老师的一个简短易懂的英语话,一则谚语,一首英语歌的预热活动,就是一堂成功英语课的开端,是这堂课成功的一半。总之,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然后,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要用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叫学生: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事,改变人称,让学生勇敢口头叙述等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厚,用心机会多,效果必然好。最后,课内外相结合,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要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如在有组织有纪律的前提下,有目的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词默写比赛、作文、听力比赛等等,这样既活跃了学生课外生活,又巩固了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学习气氛,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那把它运用到具体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各方面的能力也会提升很快。
中学生现阶段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呢?
1.对于听力而言,从学生讲
1.1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听英语时,不能将其习惯上的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而要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将英语语言信息转化为语言情景,这样有利于提高听力理解的速度和效果。
1.2养成积极进行逻辑思维的习惯,在平时训练中,让学生善于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快速判断和猜测,在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根据上下文语法结构,进行积极的逻辑思维,同时学生养成边听边记重点等信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1.3养成好的心理素质,在听力的过程中不要因为一点没有听到的内容而变得焦急、紧张,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疏导学生,帮助学习稳定情绪,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听力中的困难和挫折。
1.4置身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不应轻信自己的预测,要从整体下、语境上理解。
1.5听后检查,万无一失,从老师讲:①创造培养兴趣的环境。②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③选好听力题材,提高学生听的效果。④设置适应的听力题型,分层训练。⑤注重对学生听力的方法指导。
2.从说和读方面讲
学生:①要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这样才有说得流利,读得流畅的才华。②平时学生应多积累除课本以外的生词、短语、好的句子,才不会出现知识贫乏的症状。③上课上多融入课堂进行练习。④课后多与同学、老师在英语方面相互沟通,以达到熟练的效果。
3.至于写作方面
3.1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
3.2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教学生做Warm-up活动,引出话题,提出观点;然后学生Pre-reading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主题,完成写作,老师根据文章提供写作标准,学生自改,通过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中语言的准确性和自己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SHARE THE WRITING”有利于相互借鉴和指导。
3.3写作之中应注意:①开门开山,紧扣主题;②语言正确,规范地道;③重短轻长,就易避难;④过渡自然,表达流畅;⑤结尾精当,适当评论,发表己见,通过这些方法,相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最后,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下,英语教学也要相当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英语素质教学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新形势下,作为老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让他们德、智、体、美都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4.英语教学案英文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读书能说出百合花开放前后的种种经历。过程与方法:
1、能抓住重点词、句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我要开花„„我都要开花!”这段话的理解与感受。
2、学后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百合花的经历感悟百合的品质,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能结合课文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四十年前,一位少年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挨饿,辛苦地劳作。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超越凡人的梦。他想当作家。听了他的想法,父亲感到很好笑,告诉他不要做梦了。而他坚持信念,从17岁起便发表作品。20岁时便推出自己的第一本书《莲花开落》。在30岁以前已得遍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当年的这位少年就是林清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百合花开》。一株小小的百合,演绎出怎样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呢,一起来深入学习。
二、走进作者
茹志鹃于1958年3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淮海战役为背景,通过一位通讯员的工作和战斗生活,真实再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1985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茹志鹃的小说集《百合花》。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包扎()落下()点缀()木讷()忸怩()发髻()绷脸()挂匾()
2、解释下列词语 讷讷: 忸怩: 踌躇: 讪讪: 虔诚:
3、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百合开花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2、板书(杂草——花苞——百合花开——百合谷地)过渡语:通过这个成长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一株什么样的百合?再来读书。
五、合作探究:
1、默读,百合从长得和杂草一样到它盛开,是怎样做的?画下有关句子。(评价,关注全体。)
出示: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2、自己小声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什么了?(评价)
3、从它的每一次努力中我们能体会出这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再回到课文,请大家细细品读,做简单批注。
六、精读评析: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1)百合是怎样做的,读一读这句话。理解深深地,直直地。
(2)这种努力容易做到吗?(结合生长环境谈一谈,偏僻遥远的山谷、数千尺高的断崖,预示了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但它仍然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再读。)
(3)这样不容易做到,百合为什么仍然去努力做?读读这个念头。(为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读出百合地坚强。)
(4)读到这里,你体会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呀?
经过百合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结合这一次努力,谈一谈你的体会。
(1)百合是怎样做的,(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2)在什么情况下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他们怎么说的)。
师过渡: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但是,野草们在私下嘲笑它:指读;在公开场合,则讥讽它:指读;偶尔有蜂蝶鸟雀飞过也会鄙夷劝阻:指读。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百合说:(齐读)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师: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运用排比表达了百合心中什么念头?(我要开花)此时,心中的念头已变成它努力追求的信念。
(3)百合怎样越来越强烈的表达出“我要开花”这个信念的?再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来体会。
指读,指导,评价。(学生结合上下文、重点词理解到百合自信、有责任感、执著、拥有强烈自尊)
(4)这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此时,你们就是这株这样的百合,让我们一起来回应野草的讥讽嘲笑与蜂蝶的鄙夷劝阻。齐读:野草们在私下嘲笑„„百合说;在公开场合则讥讽„„百合说;偶尔有蜂蝶鸟雀飞过也会鄙夷劝阻:百合说。
(5)面对野草蜂蝶的嘲讽讥笑,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就让我们记住百合的这段话。填空,自己试一试。齐读。
过渡语:在恶劣的环境面前,为了心中那个纯洁的念头,百合努力着;在野草和蜂蝶的 鄙夷下,为了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百合继续努力着;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图片演示)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这美丽多么来之不易,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百合停止它的努力了吗?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让学生自己读,百合又在努力做什么,体会出这又是什么样的百合?指名读。
齐读:年年春天,百合努力的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师接读:(配乐)
七、拓展延伸:
过渡语: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嗅着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此时,你置身于这百合谷地,你看到什么样的百合,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对百合说什么?训练说话。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出示:学生齐读——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全文,感悟哲理)
总结:
(出示三句话回放)通过百合的这个历程,我们真切感受到无论是开花还是做人,在追求梦想的时候,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能开出美丽的花,就是属于自己的成功。这是百合花开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正是作者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尽心就是完美”。
结束语: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美丽的百合花盛开。【板书设计】
百合谷地
百合花开
信
花苞
念
杂草 【教学反思】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能说出百合花开放前后的种种经历。并让他们抓住重点词、句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我要开花„„我都要开花!”这段话的理解与感受。使他们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反馈检测】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当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创作的《百合花》,这篇小说构思巧妙以_____________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_______________,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抒写了军民鱼水情。按故事情节的一般规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参考答案:
茹志鹃
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
人物的美好心灵
5.英语教学案英文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过程与方法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
二、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三、简介写作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四、诵读古诗,畅谈体会:
(一)诵读(节奏
情感
意境)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朗读。
(二)谈体会
指名学生谈
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朗读,来谈谈对本词的初步体会。
五、再读古诗,独立思考:
1、朗读词的上阕,说说词中所写的塞下那些秋景,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2、朗读词的下阕,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合作探究:
1、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渔家傲 秋思》中的哪一个句子?
2、说说诗中也写到了哪些塞外景象?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边塞题材的诗词呢?
七、当堂完成:
背诵《渔家傲》
1、自由背
2、同桌互背
3、竞赛背诵
板书设计:
渔家傲
雁
边声
景
千嶂
长烟
景交融
落日
孤城
思家忧国、壮志难酬之情
荒凉、萧瑟的西北边塞之景
6.英语教学案英文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要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2、结合其他关于爱国主义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大陆与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学会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领会书信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听听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2、在《乡愁》这首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3、盼望着能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同胞们都日思夜想回到祖国,虽是一浅浅海峡却阻隔着多少血浓于水的亲情!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的一天,每一个正直的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1982年7月24日一直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盈着民族大义,感人肺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封信。
二、走进作者:
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
三、预习检测: 听写课后词语。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简要介绍
廖承志
蒋经国其人。
2、听录音朗读。注意生字词。文中的难懂的文言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五、合作探究:
1、请学生翻译书信第一段,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这段中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感情?(对蒋经国的挂念之情)。文中还提起了当年的往事和点明大家都已年过七旬,作者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含意呢?(学生可自由说,言之有理则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段。
2、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1(2)、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A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的。(这是从正面来说理)
B作者还从反面来说理,那就是用了假设,他说“假如你不这样的话„„”请同学们找找文中从反面来论述的内容。
(4)提问:作者为何特意举出蒋介石的骨灰迁址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含意?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六、精读品析: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书信中的感情。
2、小结: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是两岸民众的共识,而和平统一更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要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七、拓展延伸:
写一封信给台湾当局者,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板书:
致蒋经国先生信
慎思
再思
三思 廖承志
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 思念之深
7.精编教学案,打造高效课堂 篇七
教学案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回味已走过和正在走的教学案学习之路, 令人深思。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 教学案给我更大的教学空间, 给予学生更明确的学习导向, 展示出课堂探究学习的清晰脉络。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教学案, 打造高效课堂, 我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平时编制教学案的具体做法, 谈谈一年来对编写教学案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预习习惯, 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前一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是学生自学以后不懂的东西”。这一教学经验正是建立在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基础之上的。在没有教学案之前, 我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是, 现代文要读课文, 查生字词, 然后完成课后作业, 把这些作业完成在作业本上, 成绩好、自觉性高的同学完成的效果比较好, 而一些成绩不太理想、懒散的同学就不尽如人意了, 他们仅仅查了课后的生字, 从参考书中把课后作业答案抄到本子上, 甚至连抄写的“面子”都不给老师, 初读课文更别想在他们身上落实了, 因此, 对于语文学科最重要的预习这一环节, 他们完全处于放羊状态。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 才能成为自然的素养。”教学案就是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 一课一课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我在设计教学案时, 一般从现代文的字词、走近作者、了解背景、体裁介绍等方面加以分析。文言文一般包括作者、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要让学生明白课前了解课文、疏通文义的重要性。学生要按照老师出的题目, 一题一题地完成, 教学案中的预习环节成了学生的“路标”, 有“预习提示”、“读中提示”为学生送“拐杖”, 有“阅读方法和习惯”的知识短文给学生“钥匙”, 是一个提示性很强的助读系统。学生不再做艰苦的搬运工, 花在抄题目、翻本子方面的时间少了, 思考的时间多了, 由于教学案的设置多为A3的纸面, 因此比较方便检查并持之以恒, 直至学生把课前预习变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课前充分预习准备的课堂气氛明显活泼, 师生双方讨论热烈,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目标实现快而有效,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预设公示课堂教学过程, 加大优生的课堂接受深度
教师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 对教师设计的已经融合了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并提前完成部分内容。优生在听课过程中, 针对预习时的困惑, 能对教材进行有深度的思考, 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某些课堂上没有提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 通过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学生在讨论中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要给优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在学习团队中凸显他们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 对于培优辅差有一定的意义。
三、课堂延伸拓展, 合理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 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开阔学生语文学习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日益将拓展作为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以此实现生活中的“大语文”观念。作为课堂学习载体的教学案发挥着这一功能。
缺少拓展性的语文课堂对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而言必然单调, 使学生对新吸纳的知识不能进行有效整合。所以要树立大胆拓展的理念, 把握好拓展的“可信度”。
首先, 要明确拓展的内容, 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甚至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达到爱因斯坦所说的教育效果———“忘记了教师教给的知识后剩余的东西”。
其次, 要做到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始终贯穿于拓展过程之中, 让他们在喜、怒、哀、乐的情感旅行中获得理智的升华。老师要用自己的思维点燃学生的灵感火花, 就要善于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才可能在评论生活时尊重学生情感和认知规律, 让师生达到情绪激动和理智升华的共鸣。
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有深度的拓展应该是服务于课文教学主题,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活动。唯有如此, 拓展才有意义, 才有价值, 才有实施的必要。
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 要求学生课前查找跟毛泽东有关的资料, 记录在教学案上, 并让学生写写有关雪景的描写, 把语文学习落实到语言文字上。同时我还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问题:“雪一直是文人墨客描写歌颂的意象, 我们曾经学过‘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关于描写雪景的句子呢? ”经过这一问,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然后我通过幻灯片补充了一些描写雪景的诗句, 最后阅读了教学案上现代文《别踩疼了雪》。经过这样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这一课的知识和对这一篇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知道动笔描绘一幅幅雪景图, 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跟课文相关的知识。
在教其他课文时, 只要有机会, 我都会在教学案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根据课文进行拓展和延伸。如教《唐雎不辱使命》时, 分析完人物形象后, 我又补充了战国“养士之风”、“战国四君子”、“战国十大名剑”等内容, 让学生对“士”这一特定时代的特定群体有较多的了解, 更清楚地知道《战国策》的写作特色, 同时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这正是拓展延伸要达到的效果。
四、分层教学, 让学生更自信
在教学案的设计中, 有关作业的分层设计, 加****的是需要思考、有点难度的题目, 在布置之前, 交代学生这些属于选做题, 完成的同学可以加分。其实在语文中, 难度是相对而言的, 所以要落实好分层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于一些表述性题目, 做些这样的说明, 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经过一年的磨炼, 绝大多数学生会试着完成, 但效果良莠不齐, 而对于那些成绩中下、但完成得不错的同学, 现场加分给了他们不少激励。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也”。在用教学案的这一年里,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教学案的优势在不断凸显, 但也有困惑存在。
首先, 教学案提高了课堂效率毋庸置疑,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生不可能完全答对所有问题, 因此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 进行有效的订正。对于部分优生来说, 他们能够跟上进度, 笔记工整, 可是现实的问题在于很多中等偏下的学生为了赶记笔记, 往往把字写得非常糟糕, 甚至偷工减料, 错别字连篇。尤其对学困生来说, 进度快了, 上课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了。每每检查起教学案, 老师苦, 学生更苦。
其次, 教学案一般为A3纸质, 学生听课时, 顺便把笔记记到教学案上, 可是对于一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来说, 保管纸质远远不如保管书本可行, 因此, 一学期过去了, 往往出现课本崭新, 教学案满满, 学期末教学案“飞天”的现象, 很显然, 这样的学习是不利于初三年的总复习的。一般来说, 笔记记到书本上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但问题是何时把笔记搬到书上, 这样是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能否让学生直接把笔记记到书上?
最后, 教学案的设置应该因学科而异, 理科需要更多的当堂练习, 加以落实巩固, 因此, 教学案中设置“课内精炼”的环节十分必要。但是, 语文学科一周仅安排5个课时, 每两周还要扣除作文课时间, 每节课再扣除当堂完成的“精讲精练”部分, 那么真正上课的时间是不够的, 所以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已经上完课了, 可是却要另辟时间来校对“精讲精练”, 这个安排是否有些狗尾续貂的意味?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 在教学改革的大道上, 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凸显了一些喜人的优势,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探索的小成果, 也是小成功。
参考文献
[1]邢菊芳.论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学创新的实践环节.科教文汇, 2007.04.
[2]许伟胤.语文教学创新方法初探.科技信息, 2007.33.
8.《彩墨世界》教学案列 篇八
《彩墨世界》一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教学内容,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为1课时,是浙美版七年级上册人与自然中四节“造型﹒表现”课的拓展延伸。
泼墨的世界变化无穷、非常奇妙。“泼墨”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一种墨法,古已有之。泼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画、写意画等不太相同,由于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可复制的特点,从观赏的角度去看一幅泼墨画,我们就会发现泼墨画作品十分引人入胜,是具象表现、意象表现向抽象表现的一种尝试。
《彩墨世界》一课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泼、洒、滴、甩、擦、揉、印等技法,结合水墨在生宣纸上随意渗化的特点,再融合水粉画颜料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了解水墨造型的基本手段,体验和感受不同工具的对点、线、面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化的元素运用彩墨去创作一件极具个性的作品。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并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可能全面,对此,教师采取让七年级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进行疏密、大小、浓淡、干湿等的组合,以此创作出有个人想法和品位的作品。来顺利完成本课,也希望通过体验现代水墨的实践来培养学生创作乐趣和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能力,以此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了解泼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特点,感受墨色变化与泼墨形成的图像魅力,尝试练习泼墨的技法与表现方法。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泼墨体验、技法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用泼墨方法表现彩墨画作品。
3.让学生初步领悟泼墨中点、线、面的运用,并体会泼墨练习中学生对技法的感悟,对生活和作品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进一步理解艺术的个性化表现,抽象语言的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学习泼墨画(泼、洒、滴、甩、擦、揉、印等)基本表现手法,运用点线面能够表现什么样的感受与情绪,并在感受抽象艺术大师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墨色变化的探究。
难点:泼墨技法的运用,点线面构成美感与抽象图像的把握程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夹宣、演示教具、红黄蓝三原色、墨汁、透明水槽(实验槽)、海绵块。
学生准备:毛笔、毛毡、一次性透明水杯、废纸
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
1.模仿秀
(1)不经意地跟老师做动作(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是周几?心情如何?为什么?
如果今天周五,心情会怎样?
生:非常开心!
师:为什么?
生:可以回家了,放假了。
师:老师有着和你们一样的感受:一天里老师要备课、上课、改作业,我们也会很疲惫。这时用动作表示的话,我会(动作展示)……要是一走到教室门口,听到嗡嗡滴声音,我会感到很讨厌,很浮躁,用动作表示的话,我会(动作展示)……但是,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谈心地时候,你们的认真聆听,积极配合,令我又觉得轻松和幸福,我会(动作展示)……同学们,你们想到能和父母亲一起外出游玩,一定会很开心、快乐。这时,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假如现在让你们听一段极具节奏感的摇滚音乐,你们随着音乐节奏嗨起来的话,同学们会用怎样的动作?(跳起来、蹦起来)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带领学生从安静、沉闷的课堂氛围中走出来,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自在,为引导学生进入预设学习情境、也为整个课堂氛围的形成埋下伏笔。
(2)师:如果现在给同学们一个刷子,你会怎样刷?( 大笔刷、蘸颜料刷……)这时,你如果被同学无缘无故的批了一顿,心情大跌,会选择什么颜色?
(3)再引导
师:除了刷子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表现?(毛笔、杯子、扫把……)哇噢,要是现在就给每个人一桶颜料,让你们尽情泼洒,那叫一个什么?用一字来形容。
生:爽
2.交流
同学们表现得十分热烈和大胆,彰显了自己的个性与情感。是啊,这就是艺术,真实、自然。音乐是这样,舞蹈是这样,美术也是这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以最真实、自然的心情来玩一把,好吗?(课件播放两个词:真实、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突破学生对传统水墨的思维芥蒂,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一个个问题的抛出,在老师引导与点拨下再一次激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与冲动,把学生的情绪活跃,思维打开,点燃学习欲望。
(二)揭题
(过渡语)好,首先请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是什么?毛笔、杯子……,还有什么?水墨,对,今天我想带大家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墨戏。(板书:彩墨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工具材料的引入,学生反映激烈,从绘画工具上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环境,出示本课课题。
(三)探究
[一]初步感受
1.师示范
(1)怎么开始呢?
刚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表现,让我忍不住想把我这节课的心情、过程和同学们分享。看,(拿出超大毛笔挥、洒下几滴,甚至我还想甩出几笔彩色。就这样吧,好了,怎么样?给点掌声!)爽吧?
(2)昨晚老师因为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特别激动,已经提前玩了一把,来看看我的成果吧!怎么样?给点掌声!(出示老师的范作)
2.学生尝试
很有意思吧,同学们想不想来试试?好,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舞动我们的手,随着音乐,让我们一起嗨起来吧。注意:音乐停,手也停!
体验操作(音乐伴奏)
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感觉怎么样?用一个字、一句话来形容下?
生:爽、酷。
3.技法提炼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作品画面中都有些什么绘画元素?
生:线、点、块面……
师:看(手指作品中的线)这些都是老师用刷子这样、这样、这样(动作示范)刷出来的。
师:还可以怎么刷?
生:扫、拖、竖起来点、擦
师:是啊,再加上水墨特有的韵味,就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效果。其实,就算是同样的画法和工具,在不同的同学手下也能画出不同的效果。
师:那再仔细看看,这是?(语言或是动作提醒)用毛笔?表现的?生:画、刷……(用黑板上板书着的技法来点评)
师:嗯,这里呢?
生:甩出来,色彩鲜艳的,画面效果热烈奔放。
师:这张呢?
生:很大的一块色块,颜色浓重,也很不错。
师:同学们真是不错,一下子就能变换出这么多的操作方法。
(板书:点、线、面,破、洒、甩、滴、扫、擦、揉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主要通过观察、探究及师生问答来突出本课的重点。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小练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比较容易掌握,突破难度,让学生感觉挺简单,挺有新奇感。以此促进学生对表现技法与方法的认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泼墨有一个新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一个环节自己的表现形式更有选择性、独特性。
[二]技法深化
1.点、线、面的重复、对比
(1)现在再来分析和对比:这些作品有哪些地方或者元素是相同的?谁来说说?(提醒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寻找点、线、面)。
(2)也就是说,无论你采用什么技法,采用什么工具,尽管她们看起来是这么的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运用的都是(手指板书)点、线、面,只不过这些点怎么样?有大小,这些线?有曲直,这些水墨有浓淡、干湿,所有的这些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况,那就是“对比”!其次,再看看这些呢,不断地点、点、点,那就是重复。(板书:对比、重复)
2.艺术内涵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说,你们真的很不错!已经透过自己的作品,知道了这么多表现美的语言和元素。不过,老师还想说,万事万物都有其美的意义所在,它不可能也不会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运用这些美术语言。也就是说,共性是这些,个性也在这里。沉静到画面中,我们能透过作品倾听到一种声音,感受到一种渴望,获得一种心灵的交流,这才是艺术的灵魂所在。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灵魂的艺术,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形式美!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掌握技法更简单、更能理解,点、线、面的重复与对比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也让学生感受彩墨艺术其中的形式美感和作品的灵魂所在。
[三]过渡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件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欣赏提升
1.波洛克(课件播放人物头像及名字和背景文字)
(1)观察
师:首先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从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术语言?
生:根据教师手指画面中的点、线进行分析
师:我们再作比较,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疏密、大小的对比。这些线和这些线呢?(根据板书来:大小、疏密、浓淡、重复等等)
师:色彩呢?看,这条线是红色,这里呢?
生:绿色。
师:是的,在色彩上形成了一种强烈地对比。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正如这件作品一样,它就是极具个性,独一无二的。带给我们热烈、奔放、豪爽、无拘无束的感受。
(2)分析作品
师: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1.出示波洛克作品:作者背景介绍,出生于美国,他是世界闻名的十大杰出的抽象派大师。波洛克创造了世界著名的“滴画”。他的滴画成了无拘无束的性格,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个性表现,让它成为了经典。一位见过波洛克的人回忆道:“进入波洛克的画室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艺术家把他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完全展露在他的画室之中。——杰克逊 波洛克
2.出示朱德群作品
它的作品中也是一些点、线、面以及色彩的对比和重复的组合。而它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舒适、朦胧、甜美的感受。这同样是一件富有个性的经典作品。他的作者就是当今著名的海外华人艺术家——朱德群。
3.其他作品欣赏(音乐、课件播放欣赏图片)
其实,像这样富有个性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
看,这件作品,它让我们有梦幻般的感觉;
它充满力量;
它,又是那么揪心;
它,对比明显;
它,线条细密,心情愉悦;
它,让我觉得很沉重;
它,让我有一种冲动;
它,春天般的舒爽;
它,让我好生恐惧。…………(图片欣赏,老师旁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感受作品,学生的思维才能打开。没有欣赏,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局限。给学生一片广阔的空间,学生就能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尽情的发挥
(五)学生创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你们也一定很想来表现一下。好,那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希望你们能够带上你的想法,舞动你的双手,画出一幅极具个性而又富有味道的作品来,好吗?(过渡语)
1.作业要求(课件播放作业要求,循环播放欣赏图片、音乐伴奏)
(1)请每组派员拿礼物,老师给同学准备了各色包包。(看看大家的作品会有什么神奇的效果?)
(2)要求。用泼、洒等技法,将点、线、面进行对比、重复的个性组合,表达自己真实、自然的情感。
生:尝试创作作品(音乐、创作)
师:循环辅导
(六)展评
师:现在请每组的代表登台展示你们的作品。
1.将学生的作品分别粘贴到黑板上进行个别点评
2.把自己还没贴上黑板的作品,利用老师给的小礼物,把作品装饰起来。
引导: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带着装饰好的包包,让我们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包包秀”吧!
让学生亲身感受,把自己作品通过秀给秀出来。
【设计意图】就在学生们惊奇的那一刻,突然整个教室尖叫声起,哗声一片,学生们非常惊讶。所以好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学生们激情飞扬,思维活跃,有感而发也就非常自然的流露出来了。学生们此刻的点评是自然流利的,而且也很到位。一种真切、真实的感情流入学生们的心田。从最开始的不敢去做,到争先恐后的想做、想秀,不自觉的学生们走近了泼墨世界。
(七)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跟抽象画有关的作品,让学生明白一件不起眼的,不是非常昂贵的作品,经过我们的装饰点缀之后,也能变成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奢侈品,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限量版。譬如:可以把一件T血衫变成独一无二的作品。
(八)结束语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把我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艺术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人人都是艺术家。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本课通过泼、洒、滴、甩、擦、揉、印等抽象画的表现手法,突破以往只用笔来表现的方式,再用对比与重复来展现点、线、面所构成的完整作品,同时,本课吸取学习了大师们创作时把思想与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作一幅具有自己想法的作品。
本课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完成了一件有思想、有个性的作品,提升学生视觉审美能力、体验现代水墨带来的乐趣,T恤衫与包包的载体运用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是水墨画课程拓展的一次有效尝试。
通过本课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原来对抽象美感到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表现语言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原创性、即时性、独特性等现代艺术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课是试图运用传统中国水墨画表现语言与现代抽象艺术的有机结合,通过生活化的载体让学生切身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以及个性化、多元化思想情感表达的无穷可能。让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这一理念深入人心。
【英语教学案英文版】推荐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 15《百合花》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07-17
模块6 Unit 4 Task 教学案(译林牛津版高二英语选修六教案教学设计)10-22
2024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10-数词和解读07-09
教学案09-21
圣诞节元旦英语周活动策划案08-11
SectionD教学案08-05
谈骨气教学案09-20
5.1透镜教学案07-13
公输复习教学案08-05
硬件软件教学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