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26

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7篇)

1.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内控监督

推动我行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2006年总行党风廉政建设及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省纪委八次全会和分行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行2005年纪检监察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分行党委及分行纪委报告工作。

一、2005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去年,我行的纪检监察工作在分行党委的领导下,辖内两级纪委,认真贯彻总行2005年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和新疆分行长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组织实施经营性分支机构进行业务大检查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入开展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辖内两级纪委积极协助党委,认真扎实地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阶段工作,联系我行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把学习的收获和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广大党员的思想动力,推动我行股改和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发展。在全体员工中,以总行编发的《警钟长鸣》和重大典型案例通报为主要教材,结合《员工行为守则》、《岗位合规手册》、《员工违规处罚办法》的学习,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警示教育,依法合规经营、遵章守纪教育。

(二)两级纪委积极协助党委,继续落实六项基本制度

1、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自律教育。协助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及总行党委对高管人员提出的“五项规定、六个不准”,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抓好两个《纲要》的学习,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分行54名中层干部参加了两《纲要》的知识竞答。各二级行纪委也组织了两《纲要》知识竞答活动。围绕廉洁从业、诚信经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教育,举办《实施纲要》图片宣传栏,在全行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3、继续落实六项基本制度,完善廉洁自律长效机制。分行纪委协助分行党委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对所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监督指导,认真落实谈话制度,全辖诫勉谈话20人、廉政谈话65人。各行纪委书记坚持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积极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全辖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述职述廉108人次。分行纪委对4个二级分行杜绝和预防“节日病”,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各项工作进行现场督查,推动全辖廉洁自律工作。

(三)加强内控管理,强化防查案件工作

1、认真落实两个《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业务大检查工作。按照总行关于对全行经营性分支机构进行业务大检查的两个《通知》要求,分行监察稽核部牵头重点检查了**、**两个二级分行本部和***、****两个县级支行,并认真组织全辖179个经营性机构和分行本部实施业务大检查工作。在大检查中,严格规范检查的内容、程序和要求,认真填写26种业务检查工作底稿,及时分析汇总通报大部分基层营业网点违规操作的十五大类主要问题和五大原因,明确了三项整改要求,较好地完成了第一轮重点检查工作。

2、积极组织“回头看”,认真落实整改问题。根据总行对业务大检查“回头看”的工作部署,各分(支)行派出工作组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了重点的检查和抽查,并结合全年的44次常规稽核、72次专项稽核,督促整改问题,分行通过非现场审查,以及对4个分行、2个支行的现场检查,业务大检查“回头看”进行了后评价工作。

3、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堵塞漏洞。分行和各二级行成立了案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适时召开防案座谈会,整改存在的问题。对全辖459个网点机构负责人连续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82人进行了轮岗,对481人的重要岗位人员进行了调整,对246人进行了强制休假突击检查。制定了《关于加强员工“八小时以外”行为的了解和考察的要求》,补充完善各类制度办法75项,从制度上堵塞了漏洞。

4、查处违规违纪案件,严肃问责。在业务大检查和案件专项治理中,查处了分行营业部、***支行和***支行共3起违规违纪案件,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1件。上述涉案资金已全部追回。此外,对分行营业部柜员***,在反洗钱工作中泄露秘密的违规问题进行了查处。在去年业务大检查以及后续的整改工作中,我行深入落实整改措施,严肃问责,其中:开除3人、解除劳动合同10人、给予政纪处分以及经济处罚或通报批评44人。

(四)加强领导,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去年,分行党委认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建立责任制,全辖24个分支行和18个部门的负责人向分行党委递交了廉政防案“责任承诺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大治本力度,狠抓源头治理。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招标采购评审工作派员参加现场监督15次;派员参加股改资产处置工作会议6次,监督处理呆帐核销16笔;对分行机构改革工作中**名总经理、**名副总经理、**名主管的竞聘上岗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对分行*个部门的**位领导同志的业务工作交接进行了现场监交。

3、认真落实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实行信访工作目标管理。2005年,分行纪委共受理9起信访举报件,件件落实重证据、讲事实、守原则,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均得到妥善处理。

(五)适应改革需要,努力提高监督工作质量

为了适应总行整合监察稽核资源改革的要求,对监察稽核机构进行了整合,相互协调建立新的监督工作思路。监察稽核部制定了《***分行***支行纪检监察工作管理办法》、《防范案件教育学习登记簿》,组织调研组深入城区支行进行调研,召开了13次座谈会,共听取了70余名各个层面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梳理了城区支行经营管理中较为突出的七个方面的问题,为分行研究构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材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问题。一是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经营性分支机构的违规问题普遍,案件防范不力。二是纪检监察人员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机构和流程整合后的职位要求,缺乏创新意识,对城区支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措施尚待完善。三是纪检监察工作执行力还不够强,检查督促处置不及时。四是纪检监察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有待通过教育培训得到加强。

二、200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6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国银行党委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具体意见》,在总、分党委的领导下,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为保证我行2006年主要经营目标的实现,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一)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中国银行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明确了全行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相配套的内控措施和管理制度。各行党委、纪委必须高度重视,制定措施,明确目标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使教育、制度、监督整体推进,进一步形成全辖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局面。

1、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分行纪委协助党委抓紧制定分行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具体意见的实施细则,尽快把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限和要求。各二级分(支)行也要根据分行的实施细则,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全辖各行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纪委书记具体抓、班子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纪委组织协调、牵头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建立由牵头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督促工作落实。

2、领导带头落实,切实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反腐倡廉工作和内控建设各项工作,要抓住不放,一件一件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特别是对于基层机构规章制度落实难、难落实的老问题,各级领导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抓治理、抓整改,切实解决问题。

3、部门履行职责,发挥整体合力。分行在对全辖的管理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各部门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全辖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分行各部门要增强抓落实的意识和责任,各项工作要有部署、有检查、有反馈、有结果,扎实推进。要牢固树立管理意识,不仅要制定政策、规划、规章制度等,还要对这些政策、规划、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

(二)抓好党章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1、认真学习讲话,抓好党章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章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行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校培训、党课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进一步增强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意识和自觉性。

2、加强党章教育,促进廉洁从业。结合学习贯彻党章,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中,要继续深入开展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教育。各级纪委要协助党委组织好学习总行编印的廉洁自律从业规定手册,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和职业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规范操守,廉洁从业。

3、大力推进合规企业文化建设。各级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要以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组织反腐倡廉和依法合规宣传教育活动。以《**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岗位合规手册》、《员工守则》、《员工违规处理办法》等重要内控制度为教材,在全行员工中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学习培训,增强全员合规意识,培育良好合规文化,养成良好合规习惯。

(三)突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监督

今年,总行巡视组将对一级分行进行巡视,对主要领导及其班子成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及落实总行发展战略、重大经营决策、选拔任用干部、廉洁从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任前廉洁从业谈话、诫勉谈话、函询、重大事项报告、离任稽核等监督制度,突出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的监督。要加大检查力度,对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从业各项规定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2、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全辖党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各项规定,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人员、管好分管的机构和部门,自觉接受监督,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继续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参加赌博等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按要求还要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不正当交易行为。

3、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监督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各级机构要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身上,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建立起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责任制度。要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各级抓落实的能力和效率,加强监督检查,年内进行检查考核。

(四)以经营性分支机构为重点,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切实防范各类违规风险

总行已经出台了《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经营性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基层营业网点管理办法》、《基层经营性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点控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涵盖政策指引、业务操作、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还将不断整合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总行的要求和**分行的实际情况尽快拿出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明确办法。

1、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的管理和建设。各级机构要全面落实基层机构负责人强制休假和代职制度,落实基层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交流轮岗制度。积极推进事后监督中心、票据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和营业网点业务流程改造,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日常操作环节的监控,严格各项检查和违规行为的问责,全方位治理基层机构管理松懈、内控薄弱问题。围绕《基层网点管理办法》,结合改革后的各项业务流程整合,加强对基层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八小时以内”的管理,认真落实加强对员工在岗经营活动的监管措施。加强重点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员工思想分析和行为排查,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员工“八小时以外”行为的了解和考察的要求》,延伸管理工作的深度,使案件防范工作延伸到员工的“生活圈”“社交圈”,及时掌握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分行拟在6月份对落实《关于加强员工“八小时以外”行为的了解和考察的要求》、《基层网点管理办法》情况召开座谈会,进行研究,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的落实。

2、加强业务大检查和稽核检查工作。为切实加强对基层经营性分支机构的控制力,促进全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2006年对全辖经营性分支机构检查及稽核覆盖面要达到100%。分行监察、稽核部门要充分利用检查资源,注意经营性分支机构业务检查与稽核检查的协调与统筹。经营性分支机构的检查重点要特别突出柜员管理、尾(库)箱管理和上年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等三项内容。稽核检查结合辖内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和近两年稽核检查掌握的有关情况,通过参照稽核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稽核的重点机构和重点内容。及时关注流程整合及应用系统转换中的风险性。深入开展授信资产贷后管理、反洗钱、贸易融资等专项稽核,特别是要加强对分行本部产品线和管理线的专项稽核,防止出现“灯下黑”。同时,监察、稽核工作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监察稽核工作机制,加强稽核工作与监察工作的衔接与配合,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监督实效,防范各种舞弊行为。

3、加强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与内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类明确或完善二级分行营业部、城区支行、县级支行营业部、分理处和储蓄所等各级机构内控建设及内控相关的制度和办法,对其内控建设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风险隐患较多的机构负责人要实施问责,限期整改。二级分行监察保卫部门要根据现行内控建设及内控相关的制度和办法,全面履行本级及辖内基层机构内控措施落实和监督检查职能,重点加强辖内机构网点及重要岗位人员落实规章制度情况的检查,严格执行营业网点录像查看制度,促进内控措施落实。省分行监察稽、核部门要加强对二级分行监察保卫部门履行内控监督职能情况的检查与指导,同时加强对**城区支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实施《**城区支行纪检监察工作管理办法》、《防范案件教育学习登记簿》,通过现场会推动辖内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网点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

(五)继续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加大案件防范和查办力度

1、加强对案件防范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案件防范工作是确保我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内容,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工作。有了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才能有分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认真落实案件防范责任制,加强对案件防范工作的研究,定期召开案件防范分析会,研究、查找管理风险,学习案例、总结经验、引以为戒,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防患未然。对任职满年限的各级机构负责人要按规定进行轮岗、补充。在新机制运行的初期,要特别加强对网点操作风险的控制,细化操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同时要注意观察和研究业务运行中新的风险苗头和倾向,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二是要积极营造合规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赋予他们任务,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宣传合规文化,切实将合规文化教育活动抓实,抓出成效,通过 开展《员工守则》、《员工违规处理办法》教育活动,帮助全体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抵制社会上一些不正确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引导和教育员工树立关注风险就是关注自己,防范风险就是保护自己的风险理念,筑牢全行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思想基础。三是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屡查屡犯、查而不改,不落实内控要求事项的行为,要按照《员工违规处罚办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能等有了风险再去追究。要认真落实内控合规员制度,把对员工的信任建立在严格的制度约束之下,强化制度执行和约束的严肃性,把制度执行的刚性原则作为评价管理者的重要标准。通过案件的专项治理,认真吸取教训,找出内控薄弱环节,不断建立案件防范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大要案的发生。

2、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今年查办案件的重点依然是贪污、挪用、贿赂、违规经营案件和领导干部严重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案件,以及内外勾结和诈骗案件。要认真落实领导办案责任制,发生大要案,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指导案件查办工作。要建立案件紧急处置预案,完善案件查办的内、外部协调机制,形成办案合力,提高办案效率。要加大对作案人的追逃、追赃力度,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加强对已发未结案件的查办力度,尽快查清结案。要加强案件管理,发生案件要及时报告,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或措施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从严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严格依纪依法办案。要认真落实中纪委《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严格履行办案程序,按照法定权限使用办案手段和措施,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文明办案,提高办案质量。

4、加强信访工作。要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督促二级行纪委关注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完善员工举报违规违纪问题奖励制度。进一步规范信访受理、核查程序和管理方式,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的鉴别分析,对反映问题具体、线索清楚的信访举报,要组织专人,及时核查。对经核实后反映问题失实,甚至诬告、打击报复的,要予以澄清。提倡署实名举报。要积极预防和妥善解决集体上访问题。加强信访信息分析研究,对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防患于未然。

5、严肃处理责任人。认真落实银监会关于案件责任追究的规定,凡发生案件的机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又要追究机构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严格执行《员工违规处理办法》,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对违法违规经营的,或工作中发生重大过失的,严格问责,管理者予以免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予以辞退。不仅对违规违纪违法者及其上级管理者要问责,还要追究前任之责、检查者之责和用人者之责。

(六)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加强纪检监察部门自身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担负维护党的纪律、实行党内监督重任的专门机关。”党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专门规定了关于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内容,这是纪委全面履行职能的根本依据。

1、整体把握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认真完成三项主要任务、抓好五项经常性工作。三项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五项经常性工作是: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严肃查办违反党纪的案件;重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权利。

2、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为银行内设监督部门在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过程中,要紧密结合银行的特点和股份制改革的实际,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风险管理、内控建设和业务发展过程的始终,与业务经营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围绕强化内控建设、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要求,开展对各级机构贯彻落实总行、分行发展战略、落实内控措施的监督检查。各级纪委要继续加大对大宗物品采购、基建(装修)项目招标、资产处置、清收不良等项工作的监督力度,防止出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要认真研究落实《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体工作的规定(试行)》,积极协助党委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制。

3、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部门自身建设。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是广大纪检干部的政治责任。我们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各级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带头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研究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创造性。要培养良好的作风。要严于律己,秉公办事,树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今年分行将举办一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在新机制情况下认真履行职能的水平。

同志们,今年工作任务繁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大家肩负的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分行党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为全行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2.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下面, 根据会议的主题, 我就云南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引领协调服务行业科学发展的情况, 向各位作一个简要的交流汇报, 不妥之处, 请予指正。

1 云南建材工业2014年1~8月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 云南建材协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建材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机遇,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 加强全局谋划、突出技术指导, 促进全省建材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新增产能有所遏制, 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1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水泥:累计生产水泥6 261.53万t, 同比增长6.3%, 高于全国2.77个百分点。熟料产量4 338.91万t, 同比增长4.2%;其中, 预分解窑水泥熟料为3 592.45万t, 占熟料总量的82.8%。

水泥制品:商品混凝土1 414.22万m3, 同比增长10.9%;水泥排水管242.82km, 同比降低4.6%;水泥压力管50.65km, 同比增长48.8%;水泥预制管桩3 850.62km, 同比增长7.3%。

平板玻璃和技术玻璃:平板玻璃732.8万重量箱, 同比增长3.4%;技术玻璃116.89万m2, 其中钢化玻璃较去年同期增长23.0%, 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分别下降9.3%, 10.6%。

墙体材料:累计生产标砖13.8亿块, 同比增长40.7%;石膏板2 985.38万m2, 同比增长21.3%。

建筑卫生陶瓷:瓷质砖1 657.31万m2, 同比增长112.9%;细炻砖852.99万m2, 同比下降19.3%;陶质砖293.32万m2, 同比增长64.7%。卫生陶瓷制品21.91万件, 同比增长29%。

石材制品:大理石板材492.42万m2, 同比增长30.4%。

1.2 主要产品价格有所下降

1~8月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为297.83元/t (含税, 下同) , 比去年同期下跌5.17元/t。其中, 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出厂价格为312.4元/t, 同比下跌25.6元/t;普通硅酸盐52.5级水泥为421.88元/t, 同比下跌44.86元;复合硅酸盐32.5级水泥为282.36元/t, 同比下跌15.5元;矿渣硅酸盐32.5水泥为256.68元/t, 同比下跌6.31元。

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为77.58元/重量箱, 较去年同期下跌1.15个百分点。

1.3 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较好

1~8月全省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7.4亿元, 同比增长7.8%。主营业务利润36.5亿元, 同比增长10.6%, 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23.51亿元, 同比增长9.8%。1-8月全省建材行业亏损企业127户, 同比增长5%, 亏损面37.13% (较7月份有所减少) , 其中有74户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亏损面占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的50.3%。

截至8月, 全省建材工业累计投资完成额137.42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6.02%。其中, 水泥制造业投资完成29.82亿元, 同比下降17.4%。水泥制品制造业投资完成23.79亿元, 同比增长101.4%。平板玻璃制造业投资完成1.18亿元, 同比增长11.82%。

1.4 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能过剩影响运行质量。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在云南投资水泥的热情一直高涨, 近几年云南各地有数十条新建水泥生产线相继投产, 新增产能集中释放, 使区域性水泥产能过剩矛盾日渐突出。市场无序竞争不断加剧, 企业间竞相降低产品出厂价格, 高产低价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区的企业由于市场需求有限, 新增产能释放后, 不得不超出水泥的合理运输半径, 进行较大范围的跨地区销售, 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 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 多地水泥平均出厂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2) 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由于水泥行业新的能耗及环保标准的修订出台, 加大了全行业节能减排的压力。我省水泥企业仅“脱硝”一项减排措施就使生产运行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吨至少增加5元。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 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挑战。

(3)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云南建材工业行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亏损额等指标看, 水泥制造业在云南建材工业行业中都稳居榜首、“一业独大”。与此同时, 水泥、玻璃、陶瓷、建筑砌块等传统建材市场趋于饱和;新型建材市场前景广阔, 但普遍经济规模偏小, 新兴产业、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附加值高的产品和制品发展依然缓慢。

(4) 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薄弱。总体看来, 云南建材行业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 大多数是围绕相同产品、相同技术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依靠技术创新、优化品牌、节能降耗、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仍然十分薄弱。

1.5 全年行业经济运行走势预测

今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预计全年云南建材投资建设项目和投资金额将明显减少, 全年水泥产品产量将突破1亿吨大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建材产品产量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2 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1 引领协调服务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作为省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云南建材协会认真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产业政策,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用能和节能作出努力。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政府《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 立足行业基础统计工作, 认真研究, 细化任务, 强化落实, 加大了对水泥和平板玻璃产业的动态监测分析, 深入分析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 积极配合省级其他有关部门, 认真做好信息研判和预警有关工作, 切实加强事中和事后纵横协管。积极协助云南省相关部门编制出台《云南省水泥产业2013~2017年结构调整方案》, 把化解水泥产业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和投资者转变发展观念, 把发展重点放在优化存量和技术升级改造上来, 重点支持优势骨干水泥企业在云南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增强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和自律能力。

加强行业质量管理,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坚持以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换 (发) 证考评、水泥包装袋定点生产企业认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等为抓手, 继续深化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监督检查, 提供咨询服务, 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严把产品质量关等方面的工作, 切实促进行业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积极培育名优品牌, 促进优质建材产品外销产量的提升。

继续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充分运用产业政策、标准和技术手段, 促进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利用窑炉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水泥窑系统脱硝技术改造项目和其他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参与并继续做好云南建材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及安全生产评价等工作。继续推广高效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 鼓励有条件的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淤泥、特殊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等, 鼓励有条件的其他建材企业开发利用工业废弃物为原料, 减少对天然矿物质的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切实促进技术进步,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的学会社团平台作用, 组织全行业在原燃料替代、新产品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在线监测技术和装备开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 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活动, 为做好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及推广做准备。着力推进淘汰落后工作, 2014年将淘汰270.3万t水泥落后产能, 促进企业技术升级。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行业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 组织开展职工技能竞赛, 提高建材职工素质。

全面强化信息服务, 引导和促进行业科学发展。认真做好产品产量、质量、价格、效益、能耗、安全等基础统计, 及时掌握全行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能源消耗、技术改造、投资等方面的信息, 并在电子政务网站发布云南建材行业生产经营信息, 为各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为行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继续秉持办刊宗旨, 做好《建材发展导向》编辑出版工作。认真做好行业经济运行定期分析, 适时组织开展工作调研, 掌握行业发展真实状况及企业需求, 积极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及应对当前突出困难和问题的措施建议, 为省领导决策和广大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促进行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工作调研、现场检查、人员培训等为契机, 通过督促检查、制发文件、强化宣传等方式, 积极督促和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落实齐抓共管的责任要求, 强化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定期不定期的组织自检自查、专项检查整治等工作,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防止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近十年来, 全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在继续做好上述有关工作的同时, 第四季度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云南建材持续稳定发展:一是以行业数据统计和调查研究为基础,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 发布预警信息, 与各有关部门共同携手监督控制新增产能, 化解部分产业局部产能过剩;二是准确把握好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 密切关注行业动态, 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三是继续狠抓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新兴产业产品的科研投入, 提升核心竞争力, 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四是继续加强行业自律与协调工作, 引导行业企业树立诚信的理念,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走有序竞争、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2 推动所属企业快速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环境, 坚持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总抓手, 深入调查研究, 督促工作落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企业实际, 强化分类指导, 引导和帮助所属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转变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资源, 开拓国外市场, 破解发展难题;主动为企业协调各单位、部门的关系, 争取政策支持, 推动企业与有关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帮助企业啃下改革的硬骨头、扫除发展的拦路虎。近几年来, 直属各单位实现了快速发展,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为实现云南建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

2.3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 云南建材协会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36家单位中。2013年, 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被评为我省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之一, 受到表彰和肯定。

今年以来,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采取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组织宣讲报告会、参加集中轮训、发放学习资料等多种方式, 把持续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引向深入。二是继续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 坚持“认真”二字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切实兑现整改承诺, 坚决纠正“四风”,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 努力提高工作效能。认真组织开展2013-2014年度群众评议省直机关作风活动, 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以过硬的作风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大局。

2.4 协会机关自身建设情况

突出建章立制,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严肃纪律, 抓好原有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同时, 结合工作实际, 建立完善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随机调研等7项制度, 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工作格局, 营造了尊重制度、服从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环境。

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巩固好市级文明单位成果的同时, 以培育机关文化为核心, 以道德讲堂建设、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为抓手, 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电子政务网站更新和升级工作, 加大信息公开工作力度, 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组织活动激发了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 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3 意见和建议

3.1 关于行业归口管理的建议

由于机构调整、改革、改制等种种原因, 目前云南省的建材行业管理工作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 如: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行业统计等工作在云南建材协会, 水泥生产许可证初步审查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水泥项目核准在云南省发改委、工信委, 墙材行业管理在云南省墙改办, 散装水泥的推广在云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混凝土、预拌砂浆等管理在云南省住建厅等等。这在客观上, 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行业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增加了工作难度, 也使得一些影响云南建材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行业协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人才等方面优势作用的发挥及行业管理经验的发挥都非常有限。

鉴于建材行业协会熟悉产业政策和行业情况、技术力量强、工作内容专业化程度高、联系企业密切的独特优势, 建议中国建材联合会及各省市建材行业协会携手联合呼吁建材行业实行归口管理, 让各级领导重视, 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职能得到加强。

3.2 关于更好地发挥各级建材协会职能作用的建议

3.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实施,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情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启动了我省改革的准备工作,现在改革实施方案顺利获得批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率先在中小学领域开展职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亲切关怀。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他们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中小学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准确理解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2009年,国务院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选择在潍坊、松原、宝鸡三市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拥护。2011年,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各省市在两部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扩大试点工作,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验证了全面推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体现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负责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了大理、玉溪、临沧为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经过3年实践,3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基本入轨。2015年,两厅拟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岗位设置办法、评审条件、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报国家审批。2016年,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除试点地区外,各地接下来将面临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申报推荐、评审聘任等诸多环节,涉及100个县区、46万余名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各县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队伍状况有差异,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改革相关各项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明显成效。

二、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4个方面做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准确理解“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在推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方面的政策杠杆作用。各州市、县市区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要认真梳理,按照对应关系,办理好过渡手续。要以评聘正高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新增副高级教师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尤其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选拔出来。除普通中小学外,要特别关心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学校教师的成长;除基础骨干课程外,要特别注重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第二,宽严适度,突出实绩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我省从符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角度,拟定了细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并在试点地区使用了3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各州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评聘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组织评审过程中,要选好评审专家,规范评审程序,增加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监督。

第三,切实落实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评聘原来就不要求外语成绩,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号文出台后,我省就及时进行了相关政策调整:一是乡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来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提交论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评审条件中,还明确了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申报推荐。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严格落实,除了继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要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村小和教学点的实际,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评审标准,切实落实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政策要求。

第四,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职称制度与岗位设置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要将职称制度改革放在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去实施,做好与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尤其要做好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聘任制和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不再搞评聘分开,各地也不得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有的县区实行过“评聘分开”政策,可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那些取得任职资格,但未作相应聘任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进行妥善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师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职称晋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协调、相统一。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各州市、县市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第一,要学习到位,深刻领会改革工作的精神实质和政策要求。这次改革,是对实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重要变革和制度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具体操作办法。各州市、县市区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二,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州市、县市区要抓紧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不断完善有利于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教育部门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联系教育教学业务,熟悉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优势,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第三,要落实到位,保证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各州市、县市区要根据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本次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教师队伍状况,认真培训好相关工作人员,层层抓好落实工作,根据改革后新的职称制度体系,做好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组织评审、岗位聘用等一系列环节,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4.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这次会议将对全市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下步工作,金河书记还要作重要的讲话,监察局的几位领导还要分别对有关工作讲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促进机关廉政勤政建设和经济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中央、xx、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做到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务实求新,促进了全市纠风、执法监察工作顺利进行。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开展效能监察、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工程项目检查、经营性土地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行为。为维护党委和政府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促进经济建设和反~斗争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的结果,也是纠风与执法监察第一线的同志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依法治国进程明显加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不断深入,为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履行两项职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是行政监察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行政监察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对于促进廉政勤政建设、确保政令畅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应进一步增强抓好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深化纠风工作,开展执法监察是优化经济建设发展环境的有效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政府部门行政运作的方式、工作效率和作风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总体上人民群众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但是,个别地方和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推诿、效率低下、作风生硬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工作方式和机关作风。现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少了,但“办事难”的问题仍很严重。群众最怕的就是干部用“再等等”、“再看看”、“再了解一下”之类的话应付大家。一些影响以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由于不能及时解决导致群众越级上访,大量可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直至闹到省和中央才得以解决。这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工作,有利于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规违纪行为,保证政令畅通;有利于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与各种不依法行政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深化纠风工作,开展执法监察是实施依法行政的有力保证。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推动政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对传统落后的行政模式进行变革。《行政许可法》按照合理与合法、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统一原则,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一方面,规定了哪一级权力机关有制定什么法规、规定、命令的权力,哪些不属于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规定了哪些事可以管,哪些事不能管。不能管的,管了就是违法,群众就可以进行诉讼。我们要把握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有利时机,认真开展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促使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通过开展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可以督促各级行政机关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纠正和处理在社会服务中暴露出来的不依法行政、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深化纠风工作,开展执法监察是加强廉政勤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虽然有所遏制,但其表现还很严重,有些违纪违法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大案要案不断发生,反~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中央强调必须继续加大反~斗争的力度,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促进政府机关勤政高效,廉政勤政一起抓。通过开展执法监察工作,既能有效地解决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从中发现和挖掘出违纪违法的案件线索,揭露和惩处~分子。同时,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的优势和特点在于不仅可以进行事后的监督和查处,而且能有效地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加强纠风工作就能有效地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的吃、拿、卡、要行为,切实保护群众利益。我们通过纠风与执法监察,可以督促、帮助行政机关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减少甚至在某些领域消除~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土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深化纠风工作,开展执法监察是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开展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的目标,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要通过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认真履行行政监察职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

《行政监察法》规定了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即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们要按照这五个方面的要求,积极开展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纠风与执法监察工作。

5.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今天我们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全国旅游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恩培书记、光荣省长近期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制定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推动云南省旅游业进行“二次创业”。我们有理由相信,云南省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必将取得大发展、大繁荣,也必将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旅游行风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部署今年的行风建设工作。刚才,金平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昨天和今天有16个单位做了经验交流发言,还有48个单位提供了书面经验材料,这些发言和材料讲得都很好,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听了很受启发,对各地的工作都很有借鉴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旅游行风建设工作之中,贯彻于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

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前不久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他再次强调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务院提出的“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要求。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是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旅游行风建设,乃至旅游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

(一)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群众看我们党和政府是否代表他们的利益,关键是看我们党和政府是否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群众判断我们是不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直观的标准是看他们的关切是否得到了足够重视,他们的呼声是否得到了及时回应,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切实解决。坚持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要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尊重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旅游行业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自觉坚持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怀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满怀热情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二)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听取民声,了解民意。当前,一些损害游客利益的问题不断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群众反映还比较强烈。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集中力量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试金石,确保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分享到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三)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加强作风建设。良好的作风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保障。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实实在在干工作,扎扎实实求发展。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行政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努力把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设成为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二、今年行风建设要突出抓好两项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今年旅游行风建设工作总的要求,下面我再重点强调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王岐山副总理指出:“旅游市场秩序长期失范是困扰我们的老问题。要特别加强对法不责众问题成因的调研、分析与思考,从‘疏’、‘堵’两方面辩证地寻找标本兼治之策,在准入与退出、服务与监管上下功夫。”岐山副总理的指示,既指出了旅游市场秩序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指明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方向。旅游行业要贯彻落实岐山副总理的指示,围绕解决“零负团费”、挂靠承包经营和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突出问题,以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员工服务行为为基础,大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力求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力争见到成效。

首先,要在“疏”上下功夫。所谓“疏”就是抓引导,抓导向。要通过法规政策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管理。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和主动服务上做表率,要依据《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及时做好旅行社设立许可及其分社和服务网点设立备案,按照标准和规范及时受理饭店和游船评定星级、景区评定等级等申请,认真组织好导游、领队考试发证等工作,目的在于畅通旅游经营服务的准入渠道,主动为企业投资、经营、发展和员工劳动就业提供服务,为解决旅行社挂靠承包经营、企业无许可无资质宣传招徕和经营等问题做好基础工作,也为遏制、扭转低价竞争和治理强迫消费或变相强迫消费创造前提条件。要运用标准化手段引导旅游企业提高质量、优质服务。要下功夫抓好旅游标准化工作,通过认真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等工作,以今年发布实行的16项新国标为重点,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执行和落实,切实发挥旅游标准规范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引导作用。要继续组织开展好“品质旅游、伴你远行”的旅游公益宣传活动。各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协会,特别是客源地的城市和地区,在旅游旺季前,应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游客和人民群众宣传旅游知识,提供主要目的地和线路的价格、项目、服务信息,提示游客防范“零负团费”、强迫消费等陷阱,引导广大游客理性消费、文明旅游、健康旅游。

其次,要在“堵”上出效果。所谓“堵”就是强调严格执法,该禁止的必须禁止,该处罚的必须处罚。要突出抓好执法监督和违法查处工作。旅游市场失范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愿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当前,法规不健全的问题确实存在,但现在已有的法律法规必须要严格执行。治理“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包括重点城市的“一日游”,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不但不能袒护违法行为,更要敢于较真碰硬,希望各地对这些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国家旅游局在《关于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重要违法违规案件督办台账,一案一账,跟踪督办,不结案不销账,必要时要派员现场督办;要建立旅游监督与旅游监察互动联动机制,就是要让旅游行政管理及其监督机构认真负责地履行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职责,让旅游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前者“管事”,后者“管人”,主要是政府机关的责任人,旅游部门的责任人。国家旅游局还制定了《2011年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十大重点任务督察工作安排》,已经印发各地,希望引起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视,进一步发挥作用。所有这些部署安排,目的都是要加强执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和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方面的作用。

按照王岐山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旅游市场失范的原因,提出更多“疏”和“堵”的思路和办法,寻找根本解决长期影响旅游市场秩序失范标本兼治之策和促进行风好转的办法,这就需要包括各级旅游纪检监察部门在内的旅游行业全体同志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今年把这项工作提出来,实事求是地讲要准备打持久战,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地推进向好的方面发展,否则广大游客就不满意。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非常迅猛,如果各项管理工作跟不上,市场秩序将来规范起来就更难,所以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去抓这项工作。

(二)探索导游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今年2月20日,王岐山副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导游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导游是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习培训、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加强组织制度

创新,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岐山同志的要求,积极探索导游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导游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导游又是旅游业的形象和窗口,是旅游服务质量和行风优劣的重要体现者。规范导游从业行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既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行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截止去年底,全国考取资格证的导游为78.6万人,领取IC卡导游证的执业导游为60.1万人。目前,我国导游员每天约服务5万个旅游团队、30万至40万名游客。总体看,这是一支充满朝气、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队伍。但同时,导游队伍建设也存在着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结构还不尽合理、激励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导游管理缺位、社会地位和队伍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大部分社会导游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的状况,推动建立更加合理、公开透明的导游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导游的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导游人员的后顾之忧。要探索建立导游人员合理的薪酬制度,研究借鉴目前部分地区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先行先试,创新导游管理体制机制,为在国家层面改革导游管理体制积累经验。

要加强导游资格考试和导游等级考试工作,推动形成与之相衔接的导游晋升机制,并与相关部门协调研究,推动建立健全导游职称体系和职业技术等级制度。要研究并建立导游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与现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相适应的特聘导游制度。要加强导游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加强导游队伍的管理,全面提高导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做好今年行风建设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的行风建设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任务艰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在此,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大执法力度。当前在旅游执法中仍然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这是在某些地方造成法不责众的重要原因之一。《旅行社条例》自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已近两年,有些省区市的旅游监管和执法部门至今没有认真查处一起违规案件,不是没有案件,是有违规案件而没有去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齐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装备,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今年,各地要切实加强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并向社会曝光一批“零负团费”、非法经营、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方面的典型案件。

二要加强行业监管。各级旅游监管和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并及时向社会公告监督检查的情况。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开展对重点部门、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对各旅游企业的监管和服务。要创新完善区域之间的监管、执法等协作机制,提高行业监管效率和行政执法力度。要将违法违规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

记入诚信档案,通过建立 “黑名单”制度,使不良从业者在旅游行业无法立身。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创新市场经营主体自主管理、互相监督、严格自律的方式方法,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社团组织。

三要加强重大投诉处理。旅游投诉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改进工作、纠正不正之风、深化行风建设的重要依据。能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稳妥高效的方式处理好游客投诉,是我们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行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新出台的《旅游投诉处理办法》,使投诉处理过程更加透明,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地方保护等现象的发生。对游客的投诉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警惕面对游客诉求的“制度休眠”。对行业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由国家旅游局直接督办,并通过媒体及时或定期公布重大案件办理情况。

四要创新工作手段。在行风建设工作中,要创新工作手段,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赋予行政监察机关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三项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在行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任务。各级旅游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与旅游行业监管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将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与行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要积极主动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坚决纠正发生在旅游监管执法部门不作为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包庇袒护违法违规旅游企业等行为,并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五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行风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旅游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往深处抓,往实处抓,在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上下功夫,不能浮在表面,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我们既要廉政,还要勤政,更要善政。要明确工作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切实做到层层落实。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做敢为,把主要精力用到求深入、求实效上,工作既不要急躁冒进,更不能畏首畏尾,以解决几个重点、难点问题的实际成效推动整个行风建设工作的发展。刚才金平同志讲每年要着重解决一到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我很赞成这个观点。现在要一口气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既不实事求是,也不可能做到。但是我们又必须有所作为,不要怕有难度,每年针对

一、两个问题,把力量集中起来,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每年不断向前推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工作的满意度。

6.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X同志传达了中央纪委全会、省纪委全会和省国资国企系统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X同志通报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情况,两家基层单位与集团党委签订了目标责任状,X同志作了纪检监察工作报告,这个报告经过了集团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X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一批先进典型受到表彰。在此,我代表集团党委、集团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集团纪检监察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过去的一年,集团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工作部署,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构开展监督执纪问责,扎实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

X届省纪委X次全会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扬帆再起航,整装再出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实现新突破,为集团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下面,我以“坚决做到‘四个必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队伍”为题,讲四点意见。

一、强化理论武装,做到信念必须更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是胜利之“钥”、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思想的“总开关”。前不久,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不忘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以上这些,为每一名党员干部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精神坐标。

在座各位都是集团党员干部队伍的“关键少数”,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不仅要做践行者,还要做引导者。

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集团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始终处在市场的最前沿,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如果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就容易迷失方向,错失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看待和解决前进中的矛盾。比如,去年以来,集团把认识和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针对质量效益不高、产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大而不强等深层次矛盾,提出“六个坚持”基本方略,相继出台20余项改革举措,对于高质量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第二,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尤其要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好地将精神转化为物质、将物质转化为精神。今年前两个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实现利润X亿多元,同比增长近X倍,为实现首季“开门红”打下了良好基础,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这就是集团准确把握新思想、新理念的科学内涵,把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充分表现。

第三,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对于集团而言,我们的信念就是要奋力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集团。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前途命运,将集团的事业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增强本领,鼓足干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既定战略、工作部署变为生动现实。

二、勇于担当尽责,做到作风必须更硬

作风体现形象,作风出战斗力。事实证明,哪个单位风气正、人心齐,各项工作也一定搞得好,干部也会得到职工真心拥护。长期以来,集团推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提倡的是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干部作风的主流始终是好的、也是过硬的。但新的一年,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集团发展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离不开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需要大家付出加倍的努力。

上周,集团召开了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勾画了未来一个时期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没有过硬的作风和一流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当年,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实地考察农民运动,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足迹遍及5个县,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种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各级党员干部要善于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到职工中去,全面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

一定要力戒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近日,中央专门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20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各单位、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细照笃行,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尤其要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改进各类检查方式方法,出台文件制度必须坚持务实管用原则,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一定要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有破有立、勇闯新路的过程,无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内部改革,还是做好防风险、保稳定等方面工作,都有一个担当问题。如果没有担当,遇事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应付了事,什么事情都干不好,也干不成。我们要在推进转型发展面前勇挑重担,勇于负责,敢向困难

“动刀”,敢向矛盾“亮剑”,以良好的状态,过硬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突出执纪监督,做到纪律必须更严

习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树牢严的导向,健全严的制度,强化严的纪律,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推动集团上下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越来越浓,着力营造领导有威信、干部有激情、职工有信心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严明政治纪律。

这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时事事把政治纪律挺在前面,责任扛在肩上。讲政治纪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习总书记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也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对于集团既是工作要求,也是政治纪律。集团党委突出强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不打折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作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踏踏实实把份内的事情办好,把集团各项决策落实到位,就是严守政治纪律的最好体现。

二是严明组织纪律。

每个党员干部都是组织的人,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组织纪律,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决不能搞表态式服从、选择式执行、应付式落实。比如,正确对待集团下达的各项指标,有没有完成、完成了多少都要如实报告,不能少报、多报,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请示,由集团协调解决,要建立清清爽爽的工作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7.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上一篇:体育教师申报教学能手工作总结下一篇:农村空巢老人原因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