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生轨道交通的自我鉴定

2024-09-24

职业学生轨道交通的自我鉴定(共4篇)

1.职业学生轨道交通的自我鉴定 篇一

职业规划

一.前言

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了能够对中国地铁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在当前职专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学生,我们将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所以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现在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职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自我分析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进行职业规划首先要“知己”,即全面、深入、客观的分析和了解自己。我来自首钢迁安矿区,哪里有淳朴耐劳的矿山工人,赋予了我坚强的意志、勇敢的心和随和的性格。纯朴善良的父母教会了我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我待人真诚,总是把欢乐传递到周围。我也是一个感性的人,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喜欢一切美的事物。我也喜欢热烈,喜欢安静。但是我的电工基础比较差,但是我有信心努力的学好它。

2、关于我的价值观,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中庸的人,或者是说与世无争。既不低调,也不张扬,不尖锐,也不圆滑。我很看重和谐,我追求物质与精神同步的丰富。我希望以后我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充满朝气的环境,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而非永无止境的竞争。

二、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

我的家庭很和睦,我的家人对我的期望不算太高,只希望我能独立处理事情,他们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当然在我的决定不太好时他们会提出来让我思考,他们让我学会独立,也学会了成长。

2、学校环境;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果显著,职教特色突出,以优良的校风,上乘的教学质量,独特的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以及半军事化的管理而享誉铁路行业。师资雄厚,教师队伍由本科毕业生和具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学校管理严格,教风严谨,学风浓厚,又是铁道部“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经委“先进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重庆市社会与劳动保障局“技工教育先进学校”、重庆市教委“招生工作先进学校”。

3、一般社会环境

现在地铁是就业很不错的选择,所以选择这方面的人比较多,压力也随之比较大。可是现在,北京的轻轨和地铁越来越多。我们的机遇也开始多了起来,就业情况还比较乐观,当然目前人才济济,我们需要更加的努力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三、职业目标的确定

1、目标职业名称

我很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所以更要努力的付出,努力的去学习,不断提高一个人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2、目标职业知识、技能、态度品德要求

在学好本专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对旅客做到三要,四心,五主动。要对旅客热心,解答要耐心。要使用普通话,语言要规范,要用文明用语。着装要整齐。

四、(1)我的目标、职业生涯计划图

北京地铁有四个运营分公司可能分配到乃个就不知道了但我有我自己的升职记划。

2015年至2016年线路上实习争取留在线上。

2016年至2020年从站务员升成客运值班员。

2020年至2025年从客运值班员生成值班站长。

2025年至2030年从值班站长升为站长。

五、职业发展阶段的前景

中国地铁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很多二线城市都在修建,如大连、重庆等,会很不错。

六、阶段发展措施

1、我的优势分析:

(1)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

(2)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

(3)与人交往时比较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

(4)口才比较好,因为比较喜欢看新闻,所以爱和朋友谈天说地,知识面比较广。

(5)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

2、自我劣势缺点;

(1)信心不足,特别是交往方面。

(2)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不过当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会努力克制自己,在公众场合不太敢展现自己。

(3)作事情太过武断,总是不经过思考就做一些很冲动的事情。

七、结束语

超越梦想一起飞······让生命回味着一刻。人生就像一次没有回头路的旅程,前方也许是鲜花盛开花园,也许是充满泥泞的沼泽,但是不管怎样的未来,我能做的不过是给自己一个规划并且实施,今天的生活是我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的行动将决定我今后四年的生活。

2.职业学生轨道交通的自我鉴定 篇二

1.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高职外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作为轨道交通的行业特点, 要求员工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 保证行车高效、安全、有序, 为城市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同时,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为城市服务的特点, 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满足各类乘客的服务要求, 提高为城市服务的质量。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发展迅速, 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员工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 结合外文资料, 及时更新知识。面对城市日益增加的国外游客, 要求员工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为国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行业特殊性, 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对人才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这些英语课程, 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 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度不大, 教学效果, 与城市轨道交通岗位要求相距甚远。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为区域经济服务, 为行业服务的办学目标, 应该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要, 提高外语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适应行业发展, 满足行业需求。

1.2 高职外语教学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 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保证行车安全, 提高运营效率。据统计,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80%以上的员工来自于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岗位知识更新非常快, 对员工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 利用英语能力, 学习新技术, 完成知识自我更新, 促进岗位技能的提升。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就业后在行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过程中, 发挥专业知识和外语优势。建设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都是大中城市, 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 拥有大量的国外游客,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在企业员工提高对国外游客服务质量, 展示员工风采, 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宣传城市的文明度方面, 具有优势。

2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高职外语教学的适应性分析

2.1 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据统计,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员工数为50~80人。按照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到2015年规划新建2600km计算,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新增员工数为13万~20.8万人, 每年平均新增从业人数为2.2万~3.5万人, 其中运营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1/3, 可确定出全国城市轨道行业运营人员每年需求量约为0.7万~1.2万人。因此, 大量的基层岗位急缺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西安市为例, 按照《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确定, 至2018年, 开通运营线路6条, 总长251.8km, 按此计算, 4年内仅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需员工总数为1.3万人~2万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急需大量人才, 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知识的人才更缺, 人才培养的任务客观的落在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

2.2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内涵建设, 对高职院校人才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 尤其在外语能力培养方面, 与行业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的外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行业需求, 学生的外语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一直作为公共基础课程, 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需要培养, 尤其是不同专业对于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培养。例如,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 技术更新快, 要求学生具有大量的专业词汇, 及时掌握新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对话能力, 能够用英语向国外旅客介绍地铁车站的闸机、自动售票机、屏蔽门的使用方法, 帮助国外旅客购票、乘车。

3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途径研究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四层涵义: (1) 培养目标和规格; (2) 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 为实现教育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 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满足岗位技能要求, 应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改革。

3.1.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人才, 学生应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 一方面应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同时, 应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具备一定职业技能, 又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3.1.2 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 是“课”与“程”的统一体。“课”指教学的内容;“程”指“进程”, 即教学内容的组织、内容实现的进程和期限。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以企业调研为基础, 在课程体系构建及优化过程中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的原则, 按照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趋势, 知识递进关系, 学生认知规律, 合理设计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 满足高职教育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课程结构的变化会带动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 在基础英语课程设置基础上, 加大地铁服务英语的内容学习,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 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学生, 选择Metro Signaling (地铁信号) 等文章, 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专业词汇, 如闭塞区间 (block) 、轨道电路 (track circuit) 、轨道电路保护区 (track circuit overlap) 、列车自动保护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等词汇, 提高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实现知识更新。

3.1.3 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师为辅导, 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形式, 模拟工作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将教与学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例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 专业英语教学可以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 针对自动售票机, 闸机, 屏蔽门, 设计买票情境、进站情境, 锻炼学生运用英语为旅客服务的能力。这种“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职业能力和岗位服务技能。

3.1.4 建立多元立体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职英语教学应建立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机制。在传统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 引入第三方的评价评价体系, 把学生在地铁公司自愿者服务或者顶岗实习期间, 地铁公司对学生英语能力所做出的评价, 引入评价机制,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基于ESP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英语教师专业化, 是高职英 (下转第39页) 语教学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均为英语专业毕业, 这些教师缺乏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了解, 不能胜任ESP (专业英语) 教学, 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既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又懂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 安排英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对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 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备课, 合作编写专业性较强的校本教材, 听专业课程, 学习专业知识, 帮助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 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4 结语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又懂外语知识的人才, 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 是学生就业后岗位工作的需要, 也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英语教育应该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 更好地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深艳.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1 (2) .

[2]陈静.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秘书英语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1 (6) .

[3]崔晗.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辽宁省高校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考试周刊, 2013 (7) .

[4]茅及源.职教教学改革探索:按照职业能力结构设置课程[N].中国教育报, 2007 (10) .

[5]欧昌清.高职EGP与ESP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2) .

[6]石冉.以区域经济为导向培养高职复合型英语人才[J].语文学刊, 2010 (9) .

3.职业学生轨道交通的自我鉴定 篇三

笔者所在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也是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所涉专业群。该专业正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 积极探索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重组, 努力构建平台加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高职公共英语一直是一门孤立的公共基础课, 其所教授的内容未能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有效结合, 很难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需求, 当然也很难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各职业岗位如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客运管理、乘客服务工作等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 若公共英语课仍停留在过去应试或考级的教学状态, 势必会影响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因此,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构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据笔者调查, 许多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为一年, 总学时在120学时左右, 在教学上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特点、评价方式单一等现状。

2.1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了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与本科英语定位不同, 不应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研究, 而是要注重“实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以就业为核心, 立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具体的工作情境密切相关, 不同的岗位, 其职业能力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对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 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如在教学中设计站台服务、司机操作、地铁信号系统维护等岗位中英语的实际运用环节, 就能有效地帮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开发和提高其职业技能。

2.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特点

近几年来,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目前已有《新视野英语》、《希望英语》、《新编实用英语》、《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等多套国家统编教材, 高职英语教学有了很多选择, 但这些教材仍以普通英语为主, 缺乏职业性特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要把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知识有效结合,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 体现职业能力需求, 注重应用文的阅读与模拟写作, 把实用的听说交际水平提高到行业、企业所要求的高度。

2.3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课程评价体系都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如笔者所在学院, 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比例为5∶5, 即50%是平时成绩, 50%由期末考试来决定。这虽然避免了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英语水平的现象, 但评价方式仍显单一化。笔者认为, 为了完善评价体系, 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改变由教师一个人评估的方式, 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 并且创造条件, 把企业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评估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3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改革

3.1 设置多元化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对于以职场为导向、与专业相融合的英语教学改革, 20世纪60年代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提出的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 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理论。鉴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高职生的生源特殊性这些因素, 学者们普遍认为高职英语教学从新生入校就采用ESP教学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 新的课程体系可分为3大模块:基础英语, 60学时;职场英语, 60学时;行业英语, 60学时。分三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基础英语主要训练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日常英语交际能力, 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职场英语培养学生掌握各行业、企业职场涉外活动中共有的语言交际能力;行业英语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就业岗位群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通过对行业英语的学习, 学生不仅能够对铁路车辆、铁路运输、铁路信号与通信、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术语有系统的了解, 而且在轨道交通行业英文材料的阅读能力和应用文写作水平方面能得到系统的训练;除此之外,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铁路客运英语服务能力, 使学生熟悉问讯处、乘务组等各个列车乘务员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 掌握报站、安全注意事项介绍、发车离站词的英文表达, 达到列车乘务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3.2 重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

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某一两本教材,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整合学习内容, 所选题材要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内容, 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日常口语及听说训练。

职场英语课程内容包括求职面试、公司组织、接听电话、商务会议、出差、接待客人、展览会、商务谈判等教学模块, 涵盖不同职业涉外活动中共有的典型英语交际场景, 并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好基础, 培养在职业岗位中从事简单涉外商务活动的英语交际能力。

行业英语:在对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岗位群工作能力要求做充分调研的前提下,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各岗位服务流程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 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下, 以笔者为代表的公共英语课教师城市轨道专业教师共同探讨, 以实用性为原则, 确定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 把教学内容分成了8大模块:车站设备与站台服务、车票服务、运营管理、客运与货运服务、铁道车辆、铁路电力系统、铁路信号与通信、铁路安全管理。在教学设计中, 以多媒体教室作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各学习情境的主要场所, 保证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一致性;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英语情境模拟, 再现各服务岗位的操作流程;通过顶岗实习, 实现由教学到职场岗位的迁移。

3.3 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突出过程性评价。改变由教师一个人评估的方式, 充分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并且把学生在实训课上或者顶岗实习过程中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让企业专家进行评估, 并且把这种评估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4 结论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长期努力, 不断更新观念, 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行业知识, 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黛琳, 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 2009 (6) .

[2]林荣花.构建立体、多元的政法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1) .

[3]徐伟成, 向前进, 陈孝宗.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能力岗位要求的调查报告[J].教育与职业, 2009 (5) .

[4]吴寒, 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4.职业学生轨道交通的自我鉴定 篇四

近年来,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对相关行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已成为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在近几年设置的轨道交通类专业中, 其人才培养规模无法满足周边相关行业企业现阶段的用工需求。基于此,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联合南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对 “半订单班” 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不仅可灵活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 同时也拓宽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 校企共育, 联合制订及实施“半订单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的轨道交通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而由于各个企业其所处区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不尽相同, 因此各企业对员工所应掌握的具体技能也有所差别。 为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发展, 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聘用员工方面的差异化需求, 我校选派相关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前往订单企业进行深入调研, 邀请行业专家、领域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 结合企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制订出“半订单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实训实习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思路及个性化要求, 并且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 其后, 订单企业指派人员全程参与教学的实施和管理, 专业教学任务及学生技能鉴定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再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2 以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 实行“专业复合、定向就业”办学模式

结合订单企业各个阶段的岗位需求方向及需求量, 实施“专业复合、定向就业”的办学模式。 订单企业在我校二、三年级的非轨道交通类专业中, 经过面试遴选出部分学生组建成“半订单班”, 采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半订单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1~2 个学期的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学习, 修完所规定的课程, 在毕业前参加校企双方共同组织的理论、实训测试及工种技能鉴定, 考核合格后由订单企业为其安排定向就业的岗位。 校方要求学生在转入“半订单班”之前, 必须修完原专业除顶岗实习和技能鉴定外的其他主要课程, 其课程成绩基本达到原专业的毕业标准。 当学生无法完成“半订单班”的学习任务时, 便可通过课程认定的方式, 修满原专业所规定的学分。 学生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后仍可获取原专业的毕业证书, 继而可以在其他企业中择业就业, 由此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3 坚持“以岗导学”,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岗位的课程体系

按照轨道交通类专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 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岗位课程体系。

3.1 结合企业岗位特点, 优化课程设置

分析订单企业典型岗位的具体任务及工作过程, 明确岗位需具备的核心技能, 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岗位特点的基础上, 将课程按照其性质和地位细化为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普适性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及针对性课程。

(1) 综合素质课程:是面向所有高职学生, 培养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包括 《高职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与健康》等课程。

(2) 专业普适性课程:是面向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学生, 培养其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 包括《电子技术基础》、《城轨概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

(3) 职业岗位课程:以就业为导向, 结合职业岗位特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如《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与检修》、《城轨信号电源设备维护》等课程。 职业岗位课程将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相对接, 并将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4) 针对性课程:依据订单企业的不同需求及岗位的特定属性, 为拓展学生的素质和技能而开设的针对性课程。如根据地铁站务员岗位的服务属性, 开设《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客户投诉处理及沟通技巧训练》等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订单企业的文化理念、运行模式及规章制度, 可开设《企业文化与管理》等课程。

3.2设计系统化的学习情境, 实施项目 (任务) 教学

针对适合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岗位群, 对其工作岗位、工作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合并到职业行动领域, 再将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1]。然后, 按实际工作流程将典型工作任务程序化, 以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 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2], 并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实施项目 (任务) 驱动教学。如在票务管理系统实训项目中, 让学生依次扮演地铁乘客、站务员、票务员等角色, 以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学生在了解某个学习情境或任务的技能要求后, 先在校内的仿真实训基地进行训练, 再安排适当时间到订单企业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 在真实岗位的职场体验中提升自身的实践工作能力。

4 突出“产学结合”, 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

实施课程校企共建的教学改革, 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突出“产学结合”办学特色,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类企业在生产、设备、技术、师资等实践性教学资源上的独特优势。一是顶岗实习, 学生在实际工作现场中进行生产性实训实习, 定期轮换岗位, 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 由企业兼职教师全程讲解和指导, 把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既满足了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又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二是柔性社会实践教学, 在春运、暑运和其他节假日期间, 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假期社会实践, 实施柔性实践教学, 为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 学生在现场工作氛围中可以树立较强的责任心、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更好地适应轨道交通类一线岗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 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稳定的从业心态, 切实感受企业文化,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 并促进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 三是拓展性培训, 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 企业往往要求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行业前沿技术转化能力, 可以在相关领域内进行技术研发及应用。 因此学校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和培训会, 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主讲人, 为学生传授企业发展思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及行业前沿技术趋势等方面的资讯, 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职业素养。 “产学结合”实行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办学模式, 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协议, 顶岗实习结束后, 订单企业录用实习学生并安排就业岗位, 体现了校企共同育人的成果。

5 深化校企合作, 探索 “校中站”、“站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5.1 坚持“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原则, 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鉴于轨道交通行业运营安全性方面的考虑, 诸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和接发列车等某一部分岗位并不适合开展学生现场实训活动。 基于此, 我校建设了由南宁轨道交通1 号线模拟沙盘、控制台、控制软件及高仿真的行车调度信号系统等设备组成的实训室, 配置了能体现列车运行图的编写与操作、闭塞与联锁控制, 演示信号故障、行车故障、线路故障的处理流程以及车站值班员、 行车调度员作业等功能的3D培训软件。 “校中站”通过确保其设备、 技术与企业现场作业的高度一致性和仿真性, 使实训基地能够紧贴城轨运营现场工作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贴近企业真实现场的工作环境, 也要避免过于追求生产性功能而削减了技能培养的教育性功能。 因此, 我校聘请了相关行业学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本校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 在对行业企业典型设备、 主流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本着“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原则, 制定校内实训基地系统化建设及优化方案。 其后与南宁铁路局、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着力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 不仅可满足对学生在专业岗位群进行职业综合技能培养的需求, 还可为行业企业的员工提供岗位练兵、业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等服务。

5.2 围绕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特点,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校依托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教集团, 不断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为适应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建设, 重点与广西沿海铁路股份责任公司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新建了钦州港、北海港港务局实习基地;对南宁城轨实习基地、南宁东站高铁实习基地进行了完善和优化, 为南宁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支持。 努力推行学校企业双主体管理下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 做到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对口接轨, 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实践课程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 并协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站中校”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与企业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 同时,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对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开展培训、鉴定、科研、技术应用等拓展服务。

6 结束语

轨道交通类专业“半订单班”人才培养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确保学生具备较好职业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基础上, 可以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升的同时, 也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摘要: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岗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等五个方面对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半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各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也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半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吕玲, 李永萍, 董自红.解析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几个关键问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8) :13-15.

上一篇:银行实习心得体会全新优选下一篇:客房餐饮实训周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