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之我见

2024-06-25

“教师专业化”之我见(通用11篇)

1.“教师专业化”之我见 篇一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我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那么小学教师则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师,他们对孩子们的行为举止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有人言:“要给孩子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的确不假,但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是否教师有了一桶水,自己就能高高在上了呢?在此,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浅谈一下我的心中之所想.首先,小学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感化孩子们天真的童心

小学生们都有着一颗天真的童心,他们天真活泼,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之心。他们大多是来自农村或小城镇,对外界的事物了解不多,因此,他们非常的喜欢去打听外面的世界,此时,老师们便应该为他们讲解更多外面的故事。有时候,他们也许会犯很多的小错误,比如衣服又弄脏了,鞋带又掉了等些许小事,我们不应该大声去斥责他们,嘲笑他们,而我们更应该教他们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或者从一些方面去教育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错了并知道怎样去改正,那么,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才能将我们的爱心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其次,小学教师必须拥有一颗恒心,才能让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看过了教师专业标准检视,才真正懂得了教师的专业标准的真正定位,才明白了要想做一名专业的小学教师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小学教师大多有着许多的心里矛盾,比如环境不好啊,待遇差等些因素,但我认为,小学教师必须得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一个目标,并且必须让这个目标尽快完成,整天不能在其位不谋其职,那么这样只能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

再次,小学教师必须有一颗信心,才能让工作更加出色

俗话说:“干事没信心,爬到山腰也会摔下来。”的确,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奠基石。没有信心,百事具费。有信心,万事皆易。教书,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你不用其心,三天打鱼,两天赛网,那么这就是一件难事了。在我们班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调皮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我们不对他们实施一些方法,对他们不管不问,对他们失去了信心,最后的结局也许就是你对教书这项崇高的事业失去了信心。相反,你对他们认真负责,那么就是对你的工作负责,你的工作将会是更加出色。

最后,小学教师必须有一颗平凡的心,才能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教师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是并不是教师你就整天高高在上,抬着一双眼睛瞧不起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作为教师,我认为,虽然你的事业很高尚,但是我们教育孩子不能让他们做事很高调,我们更不能认为自己真的非常伟大,而相反的我们更应该平易近人,与人和睦相处,笑脸相迎,时时拥有一颗平凡而又高尚的心。

总之,教师从事着的是一项灵魂工程,时时应注意灵魂内心深处的变化,处处应注重自己的点点滴滴,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警惕,力争做到一名真正合格的专业小学教师。

2.“教师专业化”之我见 篇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近日, 笔者调查了我区十所中职学校数控专业100名教师的情况。结果显示师范类毕业的教师有28人, 其余为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 笔者十分关注这些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的发展情况。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了解职校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这类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大多是自来职业院校学生, 他们更了解中职生的想法, 所以站在中职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这对他们的教学很有帮助。了解学生的想法及需要,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 从学生实际出发,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 他们既是授业者也是管理者, 以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们是教改课改的实践者, 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 应用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使教学过程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而是重视知识的联系性及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实践。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容易改变,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技能大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作为一名中职老师, 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及过硬的教育教学技术, 是不能满足本职工作的要求的, 也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 便是这个道理。

从2004年开始, 全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职业技能大赛, 这是年青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通过参加竞赛使年青教师的文化知识更丰富、专业理论更系统、专业技能更全面、视野更开阔。另外, 技能竞赛是一个良好的交流的平台, 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博采众长, 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及教学能力。

另外, 经常参加企业研修、学习, 自觉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 是年青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之路。在实践中学, 在学中实践, 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技能型教师;使自己站在讲台上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教师, 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在生产一线是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工人, 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三、教育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课题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 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搭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课题研究要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碰到的现象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题发现———资料查阅———形成方案———根据方案去实施———总结与反思”的基本流程, 围绕专题多次反复研究, 找寻对策, 逐一解决问题, 以提高教师实践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其优势表现为:一是研究的教学问题来源于教师本人及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浓厚的兴趣, 热情高, 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对教学技巧的掌握, 加强了教育研究的水平及能力。二是克服了对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将零散的研究对象整合在一起, 将培训、教研、教改三者合一, 以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形成良好的专业团队。三是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究, 交流与分享, 共同分享成功与困惑, 教研过程是课题组成员互助学习, 共同进步的过程。

四、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针

任何一个教师, 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决策和教学效果, 能有效地纠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偏差, 在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方面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这样方能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及教学监控能力。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在上完课后, 要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并做出评价, 肯定优点, 找出问题, 做原因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这就是教后记。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的作用有:取舍或补充教材内容的, 安排课时计划, 确立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策略,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组织教学内容, 编排教学程序, 选择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媒体, 分析教学现象, 探讨典型问题, 设计学生学习, 思考学生反映, 检评教学效果等。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 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学校根据自身情况, 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教师不在于他 (她) 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 (她) 是否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结束语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精神追求, 增强职业道德, 掌握教育规律, 拓展学科知识, 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 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 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精神追求, 增强职业道德, 掌握教育规律, 拓展学科知识, 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摘要:职业教师的“大门”已面向社会敞开。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5期:30-33

[2]钱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发展

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近日,笔者调查了我区十所中职学校数控专业100名教师的情况。结果显示师范类毕业的教师有28人,其余为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笔者十分关注这些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的发展情况。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了解职校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这类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大多是自来职业院校学生,他们更了解中职生的想法,所以站在中职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这对他们的教学很有帮助。了解学生的想法及需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他们既是授业者也是管理者,以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们是教改课改的实践者,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使教学过程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重视知识的联系性及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实践。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容易改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技能大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作为一名中职老师,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及过硬的教育教学技术,是不能满足本职工作的要求的,也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便是这个道理。

从2004年开始,全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职业技能大赛,这是年青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通过参加竞赛使年青教师的文化知识更丰富、专业理论更系统、专业技能更全面、视野更开阔。另外,技能竞赛是一个良好的交流的平台,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及教学能力。

另外,经常参加企业研修、学习,自觉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是年青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之路。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技能型教师;使自己站在讲台上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在生产一线是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工人,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三、教育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课题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搭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课题研究要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碰到的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发现——资料查阅——形成方案——根据方案去实施——总结与反思”的基本流程,围绕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找寻对策,逐一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师实践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其优势表现为:一是研究的教学问题来源于教师本人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浓厚的兴趣,热情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对教学技巧的掌握,加强了教育研究的水平及能力。二是克服了对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将零散的研究对象整合在一起,将培训、教研、教改三者合一,以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专业团队。三是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究,交流与分享,共同分享成功与困惑,教研过程是课题组成员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四、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针

任何一个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决策和教学效果,能有效地纠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偏差,在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方面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这样方能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及教学监控能力。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在上完课后,要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找出问题,做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这就是教后记。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的作用有:取舍或补充教材内容的,安排课时计划,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组织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分析教学现象,探讨典型问题,设计学生学习,思考学生反映,检评教学效果等。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教师不在于他(她)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她)是否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结束语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期:30-33

[2]钱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教师专业化”之我见 篇四

崔 霞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正呼唤着具有综合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教师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运用扬长教育、张扬学生个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句话说得没错。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具有追求教育成功的事业心,具有为社会和学生负责的责任感,有忘我工作、甘当铺路石的奉献精神。作为培养为四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的教师来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以适应改革新形式下的教育事业。那么,作为现代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呢?

一、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教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每一位教师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学习科学,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自觉性;加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育价值观,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创造先进生产力的人才为己任;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水平;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未来,直接关系到亿万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只有教师的全面素质提高了,才能为祖国培养有用之才。

二、角色转变,平等对待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如何转变呢?一是由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变;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不断超越,不当教书匠,“匠”是没有灵魂的,要当教育家。二是由本体型向指导型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师生团体“平等中的首席”。三是再现型向研究型转变;研究和反思是教师成长和成熟的捷径,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四是由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现代教师不光会教语文或者数学,知识要全面,各个学科都能教才行。

三、专业发展,不会下岗

现代教师不学习,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会被淘汰,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以学习者为主体、重创新、重实践与时俱进等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新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包括:

一、有广阔的相关学科知识:处理知识的渗透,对现代新学科的了解,文字和美学的修养;

二、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懂专业理论基础,坚实的专业发展史知识,专业研究方法论;

三、有必要的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包括:

一、有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5.​教师师德修养之我见 篇五

教师师德修养之我见

师德修养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作为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的无私奉献,表现在工作上应该是认真不怕苦,教师的言行要起到表率的作用.一、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各界人士、家长及学生的共同要求,也是任何人对自己的工作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不好这项工作,更谈不上在这项工作中有好的成绩.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苏老师的话道出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和重视.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去分解难点,突出重点,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导作用.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对学生的任何事情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把精力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对学生的爱不等于严厉批评,不是脸上整天没有一丝笑容,犯错误了就罚他们跑十圈、二十圈,而是要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去感染他们、融化他们,他们才能和你成为好朋友,没有逆反心理.三、要为人师表,不断进取

6.践行“四有”教师之我见 篇六

题目:践行“四有”教师之我见

学 校:天津市河头学校

姓 名:郎客宣

践行“四有”教师之我见

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平上必然应高于社会的人群。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责,其教育学生的手段主要是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其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纯洁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我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这是我加入教学教育工作领域来感触最深的。只有大家相互信任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我感觉要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时常会注意到了学生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探讨,这样可激发学生的一些有见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教学应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阻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弊端。处在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第三,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第四,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方法;第五,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下从我自身的做法谈谈教师的修养培养: ——脾气控制上怎么修养自己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通过学习我更体会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主要就脾气控制上怎么修养自己,谈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 我认为,如果高声训斥,至少有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因此,这时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衡量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 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自己怒从心头起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7.“教师专业化”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伴随课改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这一角色的定位也在不断变革中。通过对厦门市某区全体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殊性、所处学校实际发展水平、管理者治校理念及教师个人自 身因素等方面的困扰,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学科“先天不足”,缺少国家层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周课时数少导致学科教师需求少、总体规模小, 管理者提供的学习观摩和竞赛展示的机会也极少,易被忽视。信息技术学科及任课教师在学校普遍不受学校管理者重视,得到的关注不够,教师工作安排繁杂,总体地位不高。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缺少同伴的互助,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成效。有的教师学习反思意识薄弱,对专业发展缺乏目标和方向,不知如何发展等。为此,需要采取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来帮助信息技术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鼓励自主,保障教师 专业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学校应在小学阶段的三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周任课时数都无法满足工作量要求,学校在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将信息技术教师作为“补缺者”去填其他学科的缺,致使任教学科多、事杂、任务重,从而影响专业性。对此,学校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都应当遵从自主性原则,有意识地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1)培养教师教育自主力。所谓教育自主力,指从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出发,遵循教育普遍原理和学生实际,自主营构教育操作系统,调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姜勇教授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专业核心素养就是教师的自主力,即能否真正做一名自主自由的教师。当前学校在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工作安排过程中难以满足老师们的意愿,“杂事”过多牵扯了信息技术教师太多的精力。学校管理者应当遵从信息技术教师个体的意愿,不强加过多与学科教学无关的事务给他们,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有所选择,从个人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对于不合理安排大胆说“不”。

(2)落实课程实施自主。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双重性,从培养目标上来说要培养学生“双素养”(即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从学科教育价值上来说要实现“双价值”(即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当前学校课程安排不利于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综合实践领域内的工具性作用的发挥。从专业发展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师不应只管传授信息学科知识技能,而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选择,创造课程整合的舞台,让教师进行实践和展示。这种教育自主力的培养,可使信息技术教师专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互助学习助力教师专 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受学科和学校发展水平因素制约,在校内常常处于“形单影只”的状态,不仅专业学习活动是一个人的事,甚至连办公室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群体性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好同伴的作用异常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也非常倡导同伴交流,形成1+1>2的合作共进方式, 因此,互助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共建区域学习共同体。研究表明:群体互动发展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常言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在学校内是单独的个体,难以与本校其他综合组学科教师形成发展团队,但可以通过本学科跨校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如师徒结对、片区研究小组、QQ群、博客圈、工作室等,改变单打独斗的现状。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推进了校际间教师资源的主动交流,给参与教师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引领与互助的学习交流环境。同伴互助,可以帮助教师个体在个人知识、教育信念和教学行为方面发生改变,并在个体的量变到质变过程中同时促进整个团队成员创造、运用和转化新知识,强化团队创新能力。

(2)加强交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效的专业引领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高效解决,而且可以实现引领者和被引领者的共同发展。在合适的时机,由教研员牵头,可以跨区市邀请高级别的学科带头人到本区学校作经验介绍、公开课展示、研讨课点评等活动,促进本区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上级部门“请进来”的同时,教师个体也要有“走出去”的意识。除了争取一切机会外出学习、培训、观摩外, 开放的心态也很重要。在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的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体,秉持开放的心态,多浏览学科相关网站,多参加网络教学技能竞赛。

三、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 业发展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科研的过程中接受培训、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学科在教研分组时被划入“综合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由于组内人员构成学科繁杂,组内教研过程往往流于形式,一无所获。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主动改变教研方式,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发展。

(1)校内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师在校内属于单独的个体,承担区市立项课题研究能力不足, 但可以从最低层级的校内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开始。小课题研究不需要上级部门的立项审批,而且选择的点都是发生在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都比较自由, 非常适合信息技术教师在校内开展小课题研究。

(2)校际组建信息技术课题组申请立项课题研究。经历过校内小课题研究的洗礼,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尝试跨校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共同申请更高级别的立项课题开展研究。立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从申请立项开始,到拟定实施方案,再到课题结题活动,每一步都需要参与的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持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及课题研究行为。经历过课题组研究活动的教师,在自我回顾与反省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策略,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和科研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过程。

(3)学校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也是学校发展的目标追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领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作为研究者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探究课程整合的实施,思考和实践信息技术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各种问题,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慢慢提升,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以我为主提升教师专 业发展

调查发现:信息技术教师个体自身也存在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深入反思的意识薄弱的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自身的问题还得从自己入手,增强自我发展意识,以我为主,提升专业发展。

(1)认清自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两大构成群体中,转岗教师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的保障,新手教师没有长时间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不同类型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定下发展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目标导向,学习行为能够更强烈和持久。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教师需要先认清自我, 分析自身条件的优劣,知道哪些因素可以挖掘,如何获取专业信息,什么机会可以争取等,自主合理规划,先从当前最需要的部分做起,通过自我学习来完成短期目标。一般来说,教师的发展都要经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著名教师——专家教师”这一过程,处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措施,才能避免学习的盲目和发展后劲的缺乏,保证自我学习的高效。

(2)自觉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摆脱目前被动的状态,反思不应是学校和管理者的要求,而要内化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解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正方案。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标杆持续地来审视它,勤于动脑动手, 利用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学课例等形式进行研究,将反思作为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

(3)自我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评价是一个难题。鉴于目前信息技术教师所处的学校环境与生存状态,自我评价可以减少外部评价带给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也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原来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强调以我为主,自己发现问题、诊断原因和作出调整,可以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增强内在自觉性,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善于自我批判,保持开放心态,正视自己的缺点,承认问题和不足,找出困难和优势,发现挑战和机遇,通过学习借鉴他人优势来改善自身。自我评价尊重了教师对评价的主动权,强化作为评价主体的合理地位,促进教师吸纳他人的长处和意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自信,让教师专业发展回归自主。

8.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美术教师;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尤其应在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上做功课,借助美术教学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刻领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认为全面地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充电

要适应社会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迎接好新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美术教育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美术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都是某一领域的,并不全面。而人的一生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我们可能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知识,而知识的储备也正是源于兴趣的驱使。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学习,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二、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具备课程开发意识

“敏锐的感知觉,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必需条件,也是艺术家的性格及心智特质。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不但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也是整个教育的目标。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想象力丰富的老师可以随意把一些现有的教材进行加工,利用新的元素改变原来教材的面貌。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不经意地利用不同的事物引领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活动,创意旺盛的老师会时刻构思一些新的教学活动。

创造型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自信心、好奇心,有幽默感,有广泛的兴趣、较高的智力、开放灵活的思路,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具备较强的美术动手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师要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美术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美术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创作能力。

美术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专业创作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艺术气质。只有这样,自己的欣赏品位才能不断地提高。

四、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首先,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宽广的知识。作为美术教师,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应有“精通”和“泛通”之分,要广泛地涉猎各种艺术形式,懂得欣赏和评鉴。

其次,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美术教师一定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通晓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掌握教学规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世纪的美术教师不但要画有所长,而且要教有所长。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其最终目的就是学生健全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五、具备反思、自学及探究钻研的能力

反思的目的是用一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一切看似美好或不对的事情,我们应在进行反思的时候尝试以不同或相反的角度看问题。美术老师具有反思能力才会发现教学问题,才会改进教学手段;懂得自学才能按自己的需求找寻帮助自己成长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探究精神才能促使自身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具备以上能力的人,才不会停滞不前和被时代所淘汰;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自满或盲从附和,以跟风及追赶教学潮流为己任。

各种能力的发展,都要体现一种动态性、自主性、创新性,这样才能以优异的专业素养去主动走进新课程,展示新风采,从而促进学校美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9.教师职业幸福之我见4 篇九

发布者:宋武申 发布时间: 2013-12-7 9:20:2

4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而课堂就是教师的主战场,那么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上出高质量的每一节课,享受课堂,享受人生,快乐学生。

幸福感来自学生的肯定。你的课堂,学生期待向往,得到学生的认可或肯定,你就是幸福的。课堂出彩,人生精彩;课堂质量高,幸福指数就高。只有懂得享受上课的乐趣,才能使课堂成为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享受着课堂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幸福感来自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只有善待学生,学生才会善待你,这样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有幸福感。不要只顾优秀学生的品学兼优,却遗忘了学困生的唯一亮点,因为他们可能走向社会就是优秀者。

幸福感来自自己的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因为学习和反思,才会不断成长、提高,最终在提高中幸福。作为教师,一定要喜欢且善于读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不但要写一手好字,还要会写出好文章,进而,培养出会写漂亮字和好文章的学生,自然而然就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幸福感来自自我调适的成功。快节奏的时代,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工资不很高,要学会自我调适,有效的办法就是运动,身体好,精神就爽,精神爽,工作效率就高,幸福感就会随之而来。

10.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篇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职业道德倍受关注。

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对此,我有如下认识。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师徳的灵魂,也是师徳素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师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規律、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沒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教师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

因此,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決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1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十一

《纲要》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所以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就最终转化成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纲要》中体现的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则表现在对教师的主体性的肯定和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期望。

如何让教师更好地专业成长呢?

斯腾意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一、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二、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三、在活动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一、加强系统理论学习,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创造优良的环境

1、通过向教师推荐优秀书刊,我园根据老师的需要给老师配备了大量的学习工具书,像《幼儿教师优秀教案》、《园本化课程方案与实施》、《学前教育》、《幼教园地》、《班主任工作管理优秀案例》等书籍。让老师们在工作之余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填充自己的不足之处。组织聆听专家讲座、封闭式培训、轮流外出学习等形式为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条件。而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也是理论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吸收外界不同的信息来源,并不断反思实践检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促使自己的理论得以提高。

2、加强教师之间的理论知识的交流

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间的理论水平差异很大,组织教师间的互动切磋很有必要,使不同专业的老师都做到专业老师幼教化,幼教老师全面化。通过交流教师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加工拉练,教师们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理论经验,使自己的理论水平逐渐加高。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提供更好地帮助。

二、 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

1、分析别人的教案及教育案例

借鉴别人的经验,是我们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技能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看到优秀的教案或案例,就会组织教师观摩教师的教育活动。并不断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探索研究,启发教师回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过同样的情境,对号入座。然后,进行借鉴,反思,加工,创新。

2、教研活动中的相互交流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初是全园大教研,可是这种集体学习讨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渴求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因为大教研时教师太多,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机会相对减少,时间短,发言的教师则不能深入阐述,这样所享受的互动机会也相对减少,因此,园内教研改为级部教研活动,这样人数相对减少,

教师表现的机会增多,并能轮流发言,充分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3、观摩活动后的评价

《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观摩课中以教师的自评为主,主要引导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反应,反思活动设计目标选择内容是否合适,反思每个环节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是否促进了幼儿发展。反思投放的材料是否充足适宜,反思教育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等等。通过分析评价老师们对活动中的很多闪光点,共同借鉴学习,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深入分析,最后有业务能力强,组织水平高的业务院长,将商讨的教育经验进行有效地梳理,提供改进教学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檢验已有的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自我反思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善于进行教育反思,让他们借助自己的活动方案,记录教育笔记,回顾片段等,分析自身的教育的教育行为,逐渐形成自我反思—实践—在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例如: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大谦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大谦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大谦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大谦继续大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我相信大谦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大谦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大谦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大谦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大谦,小朋友们对你真好!”大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2、从幼儿的表现中检验自己的教育行为

《纲要》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特别关注,观察幼儿活动中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调整教育策略,这也是提高教师洞察力的关键。

3、验证同事的教育经验,重构扩展自己的教育经验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倡同事之间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师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个大的智慧库,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把钥匙,随时可以提取精华,并验证是否适合本班幼儿。老师们会经常把这些问题带到教研活动中讨论互相介绍自己的做法,从中借鉴适合本班实际的策略。

上一篇:二年级寒假日记400字:家乡的春节下一篇:2023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