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十九大后感想

2024-08-17

收看十九大后感想(共9篇)

1.收看十九大后感想 篇一

凤凰村党委 徐志伟

今天,10月18日,十九大在北京顺利召开,普天同庆!会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十九大的会议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报告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一、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村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征地社保、城乡医疗、大学生创业扶持、灵活就业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村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整治责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的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整治生态总体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必须坚

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善于选用干部和从严管理干部,把思想和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管党治党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引向深入,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是深化党的制度改革,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继续好转。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是党和国家政治中的一件大事,对国家今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开展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1、抓好两委班子自身建设。一年来,村认真抓好党支部、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好党日活动,规范党建工作,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注重党员日常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积极开展活动,增强党员凝聚力。开展“献爱心”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平时对生活困难和年老及体弱多病的党员进行了慰问,春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上门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切实送去党组织的关怀。

3、注重培养和发展新党员。村党委党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认真做好了培养、发展、纳新工作,今年接受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13份,有1名同志被吸纳为预备党员,有1名预备党员转正,增强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

4、抓好干部强队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严肃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纪律、规范了党内生活的规章制度,目的是加强干部作风转变,强化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搭建了进干部成长的重要平台,也充分说明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干部队伍在新时期、新阶段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和需求。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2012年至今本村因成都国际生物产业城、仁宝电力通道、尖黄、雨尖、中电熊猫输电线、剑南大道、深圳路、迎宾大道、永安湖一期景观打造等项目建设拆迁农户828户,2700余人。2012年的拆迁户,预计年底入住凤凰家园一期安置房,全村老旧院落及土坯房基本改造完成。2012年至今征地拆迁后,全村共有1152人领取退休人员资金,2080人购买了征地社保,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解决了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生产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2、积极鼓励失地群众外出务工及创业,增加家庭收入,目前全村就近和外出务工人员1200余人,每年创收达321万元。3、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560元。2017年预计可达25800元。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村为此专门设立了城乡环境保护维护小组,以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带领全组成员每天对辖区内企业、养殖户、排口、铁路等区域进行巡查,为村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携手奋斗创佳绩。近年来,党的执政地位在基层得到不断的巩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明显转变、能力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为保持全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势头,喜迎党的即将召开,全国上下全体党员干部要争做先锋,积极带领人民群众打好组合拳,全力做好保稳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2.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直播观后感 篇二

收看了十九大报告后,作为当代青年的我感触颇深。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大会上,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主题,科学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的报告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想深刻,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会讲述了我们国家在经济、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成果,更是全党全国个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习近平主席也指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严峻;民生领域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人为本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关于国家的发展,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不懈的努力。我作为当代新青年一员,也会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迎难而上,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祖国的建设发展、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收看人:景卓栋

3.学习十九大感想 篇三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当天,我们在卫国民书记的领导下,通过视频,聆听了习近平主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整整一个上午的的报告内容,无不振奋人心。此次大会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会议中,我注意到习主席提到: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确实,在去年支教的实践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农村的教育明显加强了。就拿我所支教的阳新黄颡口小学来说来吧,我亲眼看到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教师师资力量及物资的投入,聘用薪级制教师,引进新生教育力量,落实课间餐免费,利用城市支教教师,减小了城乡差别,使农村教育大大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学习十九大报告,我感到必须做到“四个必要条件”,即一要有理想信念、二要有道德情操、三要有扎实学识、四要有仁爱之心。事实上,总书记的“三个牢固树立”的殷切希望,和做好一名教师的“四个必要条件”正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新要求。

我们要把总书记的这些讲话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渗透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切切实实地做到用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4.学习十九大感想 篇四

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是新时期以来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深刻影响着未来我们的国计民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作为一名基层基层工作教育者,同时也是一名基层党员,在第一时间仔细地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感觉到无比振奋人心,心潮澎湃,自有千言万语,在此结合个人工作方面,写一写自我的一些心得与认识。

优先发展教育,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鲜明论述。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一个具有先进文化的国家,必须由夯实的基础教育和优质的高等教育作为支撑。优先发展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一系列表述,给出了未来五年乃至第二个一百年关键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给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路线图。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发展教育的相关表述,增强了教师行业的荣誉感,提升了作为一线教师的自信心。让教师看到了新希望,拥有了新期待。未来五年,必将是基础教育设施大力投入的五年,我们将拥有更多新校舍,更现代化的教具,更新颖的教学理念,更加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未来五年,教师行业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广泛的社会理解,更普遍的社会尊重。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与时俱进,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本人的发展规划。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巾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教师看齐。

2、继续体育专业理沦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深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训每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并有所突破。

3、坚持每天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列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白身理论研究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重点提及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这是新时代、新矛盾下的重要历史任务。唯金牌论的时代已经悄然走远,发展全民健身,让体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体育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标签。未来五年,必将是体育基础建设大力实施的五年,我期待:更多项目类型的体育场馆,更多校园体育馆对外开发,公园里、小区里出现更多健身器材;青少年爱上运动,至少发展一项体育特长,更愿意从事体育事业,好的青训苗子越来越多;以足球为首的弱势项目迅速崛起,国内联赛具有国际水平,太极拳、武术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中西文化完美交融。体育兴国,加强群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提高群众的体育知识素养,提高国民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建设顶尖的奥林匹克运动队伍,我们体育人责无旁贷!

5.十九大的感想 篇五

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重要媒体就已抢先预测;进行中,中国全媒体出动报道;大会落幕后,解读评测更是铺天盖地。我自央视报道以来,就十分关注十九大进程,对于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等展望欣喜非常。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将我国2020年到2050年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这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庆幸的是,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已成为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略。

根据人民网统计,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且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目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表明在过去几年以来,生态文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面共识。

十九大强调并突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个阶段安排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是顺应民情,更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先富起来的人,还是尚在穷困山区的群众,都从以前地“求生存”“盼温饱”,过渡到“求生态”“盼健康”,希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总结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我认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针对解决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思想和制度上统筹可持续发展。五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阐述充分展示我们党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

从世界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塞罕坝;五年累计造林数量超过前20年的平潭;到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的绿色蜕变之路的右玉县;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宿迁;再到没有立项审批一家水电站,没有落户一家“三高”企业的陇南;拒绝总投资100多亿的项目的大亚湾石化区;痛改当初修复生态的祁连山„„希望武汉能尽早加入到在长长的名单中,更多的绿色,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关于十九大的感想

近期,全国人民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结束了。身为全国人民中的一份子,此次大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是“砥砺奋进的5年”,这短短的七个字,已经深入了我的内心。“其中多砥砺”。砥砺就是磨石,精为砥,粗为砺。”这是《山海经·西山经》中的一句话。讲的是人生经过砥砺,就会意志坚定,心胸开阔,成就非凡。这句话现在同样可以运用到如今正在一步步崛起的中国上。党和国家经过砥砺,就会更加强大,更有担当,更为自信。经过“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远的将来,中国必将以一个王者的姿态重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二是“很不平凡的5年”,又是短短的七个字,却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总书记曾如是说到。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是以往的我们曾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们却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跨越过难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了我们思维定势的大事。正是因为“砥砺前行”,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才能“很不平凡”。这五年间,我们跨过了一个接着一个的艰难坎坷,迈过了无数个激流险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从定性来看的话,这是“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用7个“坚定不移”、1个“全面加强”、1个“加强”,概括5年来中国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而从定量来看的话,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16年底的4.5%。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一大批重大改革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共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依法治国方面,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0件,修改法律101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决定36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国务院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3部,以“一揽子”方式修订行政法规125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5年来,中央巡视共开展12轮,对277个单位的党组织进行全面“政治体检”,对4个中央单位进行“机动式”巡视,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

6.十九大从严治党学习感想 篇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忧患感,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动员令,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一、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是英明抉择

(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建设好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只有坚持人民立场,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经历革命性锻造。全面从严治党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过去一个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交换原则渗入党内政治生活,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突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已经发展到了再不解决就可能江山变色,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丧失,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重蹈苏东覆辙的地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责任担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坚决整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长期执政威胁最大的问题,清除党和国家重大政治隐患,使我们党经受深刻洗礼而再铸辉煌,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每到党执政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先生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就成为全党聚焦、高度关切的问题。党中央着眼于破解这一历史性命题,坚持党内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把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和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政治偏差,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探索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依然任重道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上,“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始终考校着我们党,解决党自身存在的沉疴顽疾仅仅开了个头,反腐败压倒性态势虽已形成,但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总开关”尚未拧紧,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状况没有彻底扭转,政治生态“污染源”还未根除,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只能进攻向前、决不能停顿松懈,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

二、准确把握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导。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在新的发展进程中管党兴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第一条和第十四条,阐释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引领和保证作用。建设好伟大工程必须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根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紧紧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执政能力建设前增加“长期”二字,更加凸显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要经受的重大考验,凸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执政的考验将更加艰巨复杂,警示我们必须不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形势,时刻防止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倾向,时刻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的侵蚀,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针对近年来管党治党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这个总根源,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党建总体布局。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这一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为其他各项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推进、形成合力,不断提高质量和实效。

(四)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的建设总要求,集中体现了党的基本性质、根本宗旨、鲜明品格和精神风貌。勇于自我革命是核心要义,管党治党最终目的是为了兴党、建设党,使党自身朝气蓬勃,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宗旨是指引共产党人前进的火炬和灯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把好思想“总开关”,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人民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土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只要牢记根本宗旨,永远保持拳拳赤子之心,人民就会始终选择我们、认同我们、拥护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是先进的政治组织,要紧紧抓住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统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进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讲政治贯穿始终,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承担起在各级党委政治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同志关系应当清清爽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把正确政治导向树起来,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领导很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选对人、用好人上。党管干部,就是要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党委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培养锻炼、监督管理干部。“管”要体现在日常,掌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扯扯袖子、批评教育,校正干部成长的方向。要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掌握干部的日常表现,看组织交给每项工作的完成质量、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能否顶得上去,不能等到选任干部时考察一次,也不能到年终考核一回。要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基础上,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让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大熔炉中经受锤炼。

(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性决定党风。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把党的群众路线化作扎扎实实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行动,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为群众所思所盼的奋斗之中。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更好地懂得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决不能让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卷土重来。要以更大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督促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浮躁、不浮夸,追求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以艰苦奋斗、崇尚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勤俭节约、崇尚清廉的家风,带动民风社风向善向上。

(五)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既是党内监督的对象,也是管党治党的主力,不能当老好人,要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拿起党的纪律武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在新的形势下实践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维护好“森林”。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主动性的纪律教育,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7.观十九大开幕式感想 篇七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钱洪锋

党的十九大召开,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和学习十九大开幕式。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做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都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十九大报告后,我深有感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蒙不懈奋斗。作为教师和党员的我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结合师德师范,倡导奉献精神。

结合十九大精神传达的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学习习近平宗师级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创一流业绩,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汇报,结合师德规范,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的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已的生活守则,同时积极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

二、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倡导服务意识。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和谐校园,推到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结合本质工作,倡导责任思想。

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十九大”的要求。作为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体会十九大的精神实质。自觉把十九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实际,争做优秀教师。

8.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感想 篇八

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面的回顾了五年成就,也明确的指出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对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唱响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决胜期冲锋号。报告中,奋斗方向更加明确了,发展规划更加清晰了,方案措施更加扎实了。

总书记的报告求真务实、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明显的感受到了祖国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巨大生活变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深的为祖国感到自豪,同时表示将谨记习总书记的讲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

要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好声音传达到全国各地。总书记的报告鼓舞人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好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并将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件头等大事抓好抓实,要将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好消息传达到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群众,全面掀起十九大精神学习热潮。

总书记报告要求我们要求真务实。在报告中,找准方向干对事,找准方法干实事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紧密联系群众,紧密依靠群众盼望无时不刻不在嘱托,报告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群众,广集群众智慧,广集群众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工作做实做牢。

习总书记的报告体现了发展的决心,坚持党的领导也更加坚决。五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于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于全体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更是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力拥护支持、执行党的决定,全力维护党的领导权威和党的光辉形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代表党的形象,要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将党的光荣传统时时刻刻向广大社会和群众传达,要让每个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9.十九大后教材变动 篇九

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教材表述(第30页)

变动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变动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奋斗目标”已经变化发展、十九大新提法: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建成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材表述(85—87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这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开辟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伟大行动纲领。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但是,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主、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从“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变化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新提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教材表述(90页)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2.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新要求。十九大后《政治生活》变动全解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新提法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教材表述

《政治生活》教材中没有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十九大的创新提法,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我们不妨思考这一历史定位的特征及意义。

2.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更完善 十九大新提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家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教材表述(第5页)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解读:“根本力量”强调了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党的宗旨的深入阐释。

3.关于民族团结的表述更完善 十九大新提法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教材表述(第9页)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解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性工程,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4.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十九大新提法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依照法律服兵役和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教材表述(第9页)

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解读:此举在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同时,能提高全民对军人的认同感可吸引大批优秀青年投身军营。《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5.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随着经济和社会发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

6.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九大后《文化生活》变动全解读

第一部分:根据十九大报告需更新的教材内容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九大新提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教材表述与解读

教材表述(96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读:①教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述需增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文化自信 十九大新提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教材表述(第98页)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试题演练】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实现文化自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新提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教材表述(第105、10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解读:教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需更新(增加“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二部分:对十九大报告重要论述的教材解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十九大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教材知识解读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十九大重要论述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知识解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教材知识解读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4.文化对人的影响

十九大重要论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教材知识解读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十九大重要论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教材知识解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十九大重要论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材知识解读: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迈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7.文化传播的手段创新 十九大重要论述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教材知识解读: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

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十九大重要论述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教材知识解读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9.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十九大重要论述

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教材知识解读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10.社会主义文艺 十九大重要论述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教材知识解读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③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1.精神文明建设 十九大重要论述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教材知识解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2.优先发展教育 十九大重要论述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材知识解读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②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教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十九大后《生活与哲学》变动全解读 1.“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十九大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教材知识解读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2.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重要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教材知识解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典范。

3.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更完善 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教材知识解读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4.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更深刻 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教材知识解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8.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11.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

12.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方案。

上一篇:忘记时光为题诗歌下一篇:初中英语教案(初中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