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角教案

2024-11-07

旋转与角教案(10篇)

1.旋转与角教案 篇一

《旋转与角》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

课堂设计说明:

让学生用学具旋转依次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使学生体会到在这里所有角的形成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并且把以前学习的角和新认识的角结合起来复习了一遍,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系统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平角、周角的.特征,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会在画出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 通过实践操作,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辨认平角和周角,并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与周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活动角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角”,问: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图形吗?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你们以前认识过哪几种角?

3、你能用活动角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动手操作。

师: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旋转与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前面引出了角,紧接着复习角的定义和学过的几种角,过渡自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非常有效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角

1、出示导学提纲1:

(1)转一转: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旋转出一个比钝角大的角。

(2) 想一想:当你把角的两条边旋转到形成一条直线时,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形成了什么角?

(3)议一议:在小组内讨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

(1)指名演示角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通过旋转,角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时,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4)指导学生画平角,注意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的画法。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摆学过的锐角入手,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平角,但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这样的角是平角,而是鼓励学生去怀疑“它是角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已有经验去判断和讨论,最后肯定它是角,这样就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平角,理解了平角的特征)

(二)认识周角

1、出示导学提纲2:

(1)转一转: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旋转出一个比平角大的角。

(2)想一想:当你把角的两条边旋转到完全重合时,此时是不是角?叫什么角?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3)议一议:在小组内讨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

(1)指名演示角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通过旋转,角的两边完全重合时,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4)指导学生画周角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

(设计意图:周角的认识是由教师演示得到的,所以这里安排了让学生旋转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得到周角,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周角是怎样形成的)

三、动手操作,探究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拿出圆形纸片,对折2次,你发现了什么?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一个平角里面有几个直角?(师板书: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到原来的样子,你又发现什么?一个周角里面有几个平角?有几个直角?(生答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索进而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折出一个直角,把你折的直角与同桌折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师再进行总结。

3、折出一个钝角,把你折的钝角与同桌折的钝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师再进行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23页练一练第2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书23页练一练第3、5题

2.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篇二

2012-03-13 备课指导思想:

首先,我要把教材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因此,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活动角,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旋转的过程中角的变化,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已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直角。

整个教学设计我是按照以下三点要求来写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两次,一次是讨论平角是不是角。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旋转与角 P24~25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五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知道五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活动角、一副三角尺、钟面、折扇、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活中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图形,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同学们猜猜看它是谁?师板书引出课题——《旋转与角》。

(二)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摆出一个锐角。生操作,师展示学生成果并板书:锐角

②用同样的方法摆出一个直角。追问:直角、锐角谁大?

③师:你能摆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总结并板书:钝角

(三)教授新课

1、认识平角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转动另一边,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这种形状是不是角?(同位学生讨论)

②师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板书:平角

③请学生上台用教具展示平角形成的过程。

④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问:平角像什么?总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

⑤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先画一点,再从点分别引出两条射线。)

⑥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两臂侧平举、折扇、钟面等)

师:打开书,翻到P24。请同学们找出平角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吗?

2、认识周角

①师:请同学们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大家发现角的两边会怎样?

生操作、师总结: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形成的角叫周角。

②找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周角。

③互相说一说周角的特征。(问:周角像什么?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

④知道学生画周角。

⑤找一找生活中的周角。

(四)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P25练一练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指名说。想一想:时针和分针能组成周角吗?

(五)探索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1、师:请同位同学合作,一人摆出平角,一人摆出直角。讨论:1平角=()直角

2、用同样的方法,一人摆出周角,一人摆出直角。讨论:1周角=()平角

3、用同样的方法,一人摆出周角,一人摆出直角,讨论:1周角=()直角

(六)课堂活动

1、跟我做。运用身体部位来表示角。

2、把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3、小结。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1平角=()直角 1周角=()平角 1周角=()直角

课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以学生喜爱的小猴子演节目创设情境,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选择了突出概念本质的学具(活动角),设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同时也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兴趣、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通过动手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掌握新知。这节课我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内化。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效沟通,使生活世界成为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 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和实物,认识平角和周角,掌握平角、周 角的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3、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角和周角。

4、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活动角、折扇。角的卡片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一个自治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重温角的有关知识。

(一)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它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让我们观察小朋友荡秋千的过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师出示电脑课件,小朋友荡秋千的过程)

(1)学生复习、发现了锐角、直角、钝角。

(2)学生动手操作,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形成过程。

(3)多媒体出示角的形成过程: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转一转,说一说

教师:你能用活动角旋转,得到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活动)

教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认识平角

(1)学生演示教具发现新知,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各角,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2)让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角的变化情况,(3)通过旋转,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2)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3)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平角。

(4)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过程,不要将平角画成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点上一点。

(5)说出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角。学生交流(如,两臂侧平举、向后传、倒立等)

2、认识周角

(1)学生在认识平角的基础上接着演示教具。(2)学生讨论,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知的滋生点)将角的一边固定,旋转另一边得到周角。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

(2)周角与0度的角有什么区别。(看它们的形成过程)

(3)教师总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是周角。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周角。相互说一说周角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画周角。

(2)认识生活中的周角。师出示钟表,折扇等

三、发现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一)、摆一摆、说一说

1、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吗?

2、在摆的过程中谁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桌交流。

3、学生自主填卡,1平角=()直角、1周角=()平角、1周角=()直角 ?

三、课堂活动

1、跟我做。运用你的身体来表示所出示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用手关或脚来表示)

2、看谁帮我排好队,(将锐角、直角、平角、钝角、周角,按一定顺序排好,从大到小或从小到

3、课本25页练一练1、2两题

4、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师生看课件体会生活中现象经过旋转形成的角。四,阅读:你知道吗?

(在生活中,除了钟表外,还有很多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指针的旋转也会构成不同的角度。在组织学生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旋转的中心,并说说指针在不同位置与在零点时所形成的不同角的名称。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答)师:有关角的学问多着呢,如果有兴趣,课下继续讨论交流,也可以上网调查收集资料。

(课尾环节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感受到学无止境。)

小学数学四年级旋转与角教案 来自费尔教育。点这里回到顶部 小学数学四年级旋转与角教案来自费尔教育。点这里回到顶部 上一篇: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用辨认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认识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课前准备:活动角

一、动手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师: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2、认识平角和周角(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课后反思:《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教学中缺乏动态生成资源的处理技巧,如何合理准确利用生成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在以后教学中应加强。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在旋转与角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认识角,边在生活中寻找角,边做一些认识角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理解。效果很好。判断中,学生明白了锐角有很多个,只要小于90°的角都是锐角等,比如1°、89°。为下一节角的度量和画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量角、画角的时候,经常把钝角量成了或画了锐角,把锐角量成了或画成了钝角。这除了与量角器的不会使用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脑中根本就没有锐角、钝角应该分别是什么样的,或说印象不深。上述教学中的一临时做法,恰恰可以弥补这点缺陷。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带学生复习了什么是角及学过哪些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然后出示课件:小猴子在单杠上旋转,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各种角,并发现、提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在学生找到了锐角、直角、钝角后,启发学生找出平角和周角,讨论什么叫平角,什么叫周角。得出结论: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好多种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角的认识,体会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因为学生有了锐角、直角、钝角的知识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在没有学习过角的度量时,稍加提示就能做出一些比较难的求角度的习题,课堂效果良好。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宋玉梅)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全课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简单的学具——活动角,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旋转的过程中角的变化,然后认识平角和周角。整个教学设计体现的是: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 “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两次,一次是讨论直线(射线)是不是平角(周角)。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困惑:

1、复习直角、锐角、钝角这些已学过的角时是否也应让学生先直观操作,再抽象概括,能否直接运用复习?

北师大版四年上《旋转与角》教学片断与研讨[ 作者:张红 文章来源:新世纪小学数学网 点击数:1184 更新时间:2007-10-8 21:25:27| 收藏本文 ] 【在线投稿】【信箱投稿(qqs18@163.com)】 【背景:

字号:大 中 小】教学片断:

师:拿出硬纸条和图钉,先把纸条重叠,把图钉钉入一头,制作成一个可以活动角。请你们先玩一玩,看看你能怎么玩? 学生的活动(学生开始动起来,大多数学生是旋转角的边来玩)

师:现在带着问题再玩一玩:

出示问题:①角有大小之分吗?

②如果有,角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与他们交流。

现在请自由发言:

生1:角有大小。他先摆一个角,再从同学处取来活动角,摆出一个更大的角)

师:你们同意吗?

生2:你是怎么证明这个角比那个角大的?

生1:第一个角可以放在第二个角的里面。说的同时并一边操作。

同意他的说法吗?(看来,角确实是有大小的)

师:角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呢?

生3:角的大小由角的两边位置的情况来决定

生4:角的大小由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来决定

师:你来摆一摆。

生4:摆出大的角,小的角。

师:还有补充吗?

生5:这和剪刀差不多。

„„

分析:

1、在学习比较角的大小时,很多老师认为这部分内容必须由教师讲授,要不然,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出现混乱,而这节课教师却讲得比较少,学生认识比较到位,你对此怎么看? ——教师选择了突出概念本质的学具,设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中间出现的差错或疑惑,教师不包办,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纠正和解释清楚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会了判断角的大小,同时也经历了探索摆角,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2、有的教师为帮助学生澄清角的大小和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组织了很多数学活动,这节课教师却没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教师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判断角是否有大小的探究过程,就是帮助学生体会和了解角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突出问题的实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所画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问题上,才容易使学生思维混乱,也不利于学生正确建立角的概念。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旋转与角课件

3.旋转与角教案 篇三

一、在问题情境中感觉数学的趣味美

我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旋转就产生角,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我们老师给予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他们就能以数学意识,主动地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角”也不再是书本上一个“有棱有角”的生硬面孔,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通过旋转活动角与课件展示,学生对于这些平常见过而又没仔细去思考、观察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我们身边也有这么多学问,感受数学之趣味美。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觉数学的线条美

学生通过活动角操作感受周角、平角的形成,进而领悟它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身体摆角,进一步感受角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探究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新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自己操控,自主探索旋转中形成的各类角的特征,体验周角与平角的形成过程,用巧妙的疏导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情感共鸣,学生体验角是由线通过旋转形成的,同时,感受我们的身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角,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中的线条美。

三、在体验新知中感觉数学的应用美

4.旋转与角教案 篇四

第四单元线与角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本节节次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以及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和画线段。

2会数线段、直线和射线。

3认识“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4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测量角的大小。

5角的分类、画指定度数的角。

6角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以及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和画线段。

2会数线段、直线和射线。

3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测量角的大小。

4角的分类、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1会数线段、直线和射线。

2角的分类、画指定度数的角。

3角的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从图中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一、线

1、认识线

2、画线

①画线段

测量

②画射线

③画直线

3数线

①数线段

②数射线

二、角

1、角的定义

2、角的命名

3、比较角的大小

4、角的分类

5、画角

(1)

三角板画

(2)

量角器画

6、角度计算

7、奥数--数角

图中都有哪些线?直的线都有哪些?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射线: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长。

直线:无端点,两端无限延长。

直线:两头无限延长的金箍棒

让学生距离生活中的线

射线:手电筒射出的光

线段:人行横道线

总结三者区别与联系

图形

端点数

可否测量

延伸情况

相同点

直的线段

可以

两端

射线

不可以

一端

直线

0

不可以

不能延伸

不指定长度

知道什么是线段,找同学上黑板画,指定长度:两厘米长

线段

读作:线段AB

2cm

记作:AB=2cm

读作:射线BA

读作:射线AB

读作:直线AB

线段AB有多长?(测量)

AB=4cm

AB=()cm

思考: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

(无数)

(一条)

图中哪条是线段?①和

②是线段吗?如果从甲

地走到乙地哪条线路最近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四点、五点有几条线段?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两点

2×2=4条

同画线段:过一点,过两点,过三点……

1)

2+1

3+2+1

4+3+2+1

线段总数=(点数-1)+(点数-2)+(点数-3)+……+1

2)

3)

1)

射线总数=点数×2

2)

分别计算

思考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什么图形?

角有千千万,怎么区分它们,数学家给他们起了名字

A

B

C

读作:角1

读作:角ABC或角B

记作:∠1

记作:∠ABC或∠B

角的两边延长后,大小变了吗?

∠1

和∠2谁大?

练习:放大10°角后,大小怎么变?

∠3

和∠4谁大?

∠3

和∠5谁大?

给学生展示量角器,并说明用法

量角器测量角时,1,点对点(中心点2对角的顶点)

2,线对边(零刻度线对角的一边)

3,看开口方向

4,读数

练习:练习册

测量特殊角工具:三角板1,2,在角的家族里也有三六九等

角度范围

大于0°小90°

等于90°

大于90°小180°

等于180°

等于360°

角的类型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角的画法

让学生把他们从小到大排序并探索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1周角=2平角=4直角

知道怎么测量角,那么给你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你能不能画出来呢?

45°

30°

60°

90°

怎么画?(用三角板)

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种角?

50°

三角板能画出来吗?怎么办?(用量角器)

画法:1.先画一条射线

50°

2.中心点与射线端点重合,零刻度

线与射线重合3.看角度画角的另一条边

1),?

30°

25°

20°

135°

15°

2),3),钟表一圈=360°

从12点到1点时针走()°

分针走()°

练习:1,3点时,时针与分针夹角是多少度?4点时呢?

2,分针走36度,时针走多少度?

4),①∠1

=∠2=∠3=20°求所有角的度数

②若所有角的度数和是150°,∠1

=∠2=∠3,求

∠1的值

2+1

3+2+1

方法:同

数线

4+3+2+1

判断:

1直线比射线长()

2射线长5厘米()

3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4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画线段方法:

1先点一个点

2一次为端点

画指定长度的线

3在终点处点另一个端点

4分字母和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总结:

线段数=(点数-1)+(点数-2)+(点数-3)+……+1

角: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符号“∠”

问学生怎么读

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比较角的大小

1、目测如:⑶

2、重叠如⑵⑶

3、量角器测量如⑷:两角相差甚微

5.旋转与平移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70页和议一议,第71页课堂活动1、2、第72页练习十六的1、2、3、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能正确地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2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现象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旋转现象与平移现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与情境图 学生准备:一根细线和一颗纽扣。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来做游戏。请大家站起来,跟着我的口令做运动(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一步,向右走一步)

2.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情境图(大屏)

(1)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想一想行驶中汽车的车轮是怎样运动的?车厢是怎样运动的?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汽车车轮在转动,车厢是沿直线运动的。

3揭示课题。

通常,我们把行驶中汽车车轮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车厢这样的运动叫做平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平移现象。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旋转现象。1.教学课本69页例1.(1)教师出示例1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的大风车,和同学说说它的叶片是怎么运动的?可以边说边模仿它的动作。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风车的叶片在转动(请同学们用手模仿出叶片转动的过程。)

(3)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像风车的叶片一样运动?先自己说一说,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要求边说边模仿这些物体的运动。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要求大家一边汇报,一边用手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

预设学生整理出以下信息:

开水龙头时,水龙头开关在转动;吹风时,大风车的叶片在转动;

小朋友踩滚筒时,滚筒在转动;直升飞机飞行时,它的螺旋桨在转动;开小汽车时,汽车的方向盘在转动;小朋友乘坐转椅时,转椅在不停地转动。

(4)想一想这些物体转动时,分别绕哪里转动?看谁最先发现(抽学生回答)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

开水龙头时,水龙头开关绕中间的一个点在转动;大风车的叶片也是绕中间的一个点在转动;小朋友踩的滚筒绕着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直升飞机飞行时,它的螺旋桨也是绕中心的一根轴在转动;汽车的方向盘同样是绕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小朋友奔跑时,小风车的叶片还是绕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小朋友们乘坐的转椅也都是绕中间的轴不停地转动。

(5)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运动的方向有没有变化,路线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运动时,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路线是圆形的。

(6)教师小结:滚筒、风车、转椅、水龙头等等在运动时,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这种现象是旋转现象。

2.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1)教师举例介绍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

我们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第一幅图中,抽奖的转盘绕中

间的一个点转动,这是旋转现象;第二幅图中,转门绕中间的一根轴转动,这也是旋转现象;第三幅图中,水龙头绕中间的一个点转动,还是旋转现象。

(2)现在请同学们举例来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我们分成四个组,看哪一个组的同学说得最多,那个组就算获胜。)

组织学生汇报,边说边模仿物体的运动。

(二)认识平移现象。1.教学课本第70页例2。(1)教师出示例2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找出图中运动的物体。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整理出运动的物体:从滑竿上滑下的小猴、被主人拉动的小鸭、玩滑梯的小朋友、被推动的积木~~~~(3).分别说说这些物体时怎样运动的?

同学们想一想,说给同桌听,可以边说边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组织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发现,同样是边说边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其他的同学一起模仿。

(4)你能说说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方向和路线怎样?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运动的方向不变,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直的运动,也可以说沿直线运动。

(5)教师小结:像玩滑梯,爬杆,推积木时物体移动的路线都是直直的,这种现象叫平移现象。

2.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1)教师举例介绍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课件出示图片)我们打开和关上电脑主机里放光盘的盒子时,盒子的移动就是平移现象;我们打开和关上教室的窗户时,玻璃的移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抽屉和关闭抽屉时抽屉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2)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呢?先想一想,再组织全班同学汇报,汇报时边说边模仿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三)课堂活动,加深理解。

1.做几个旋转与平移的动作,并和同桌交流。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观察,比一比谁做的动作多,做得更好。

2.做一做

在教师的指导下,取一根线,一端拴住一颗纽扣,用手拿着另一端甩起来做旋转运动。

请同学们边做边思考:是谁在旋转,它绕哪里旋转? 组织汇报。三.练习应用。

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的练习,集体订正。

四、反思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

1、欣赏生活中旋转的美。

2、了解平移创造奇迹。

同学们看到了,平移能为国家创造奇迹,希望你们长大了也能运用今天学的知识为国家创造奇迹。

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

绕点(或轴)

转动

平移

沿直线

6.旋转木马教案 篇六

1:观察木马的颜色、标号及木马和每个小动物的对应关系。2:学习二次对应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活动准备:

1:蓝色小熊、红色小兔、黄色小鸡图卡各一个。2:红、黄、蓝糖果若干。3:数字1-10卡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让幼儿复习1-10的数字。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全体幼儿边开火车边进行问答。

教师:火车火车几点开?(问完拿出数字卡片给幼儿看,数字出现次序要递进)幼儿:2点开。(根据教师拿出的数字卡片回答)二:通过情境“分糖果”,让幼儿认识对象和数字间的关系。

第一次请1个小朋友为小熊、小兔、小鸡分糖果,不作任何提示。第二次再请1个小朋友分糖果,这次请他按照和小动物身上一样的颜色来分。分好后请幼儿说一说:蓝色的小熊有几颗蓝色的糖果?红色的小兔有几颗红色的糖果?黄色的小鸡有几颗黄色的糖果?

三:操作幼儿用书。

7.旋转教案 篇七

魏海燕

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发展空间观念。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创造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探索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揭示课题。

老师手里旋转一根绳子,问:老师在用绳子干什么?(生:转圈)老师:嗯,不错!好玩!出示课件

老师:玩过吗?好玩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这样运动? 出示课件

老师:摩天轮和电风扇是怎样运动?(生:绕旋转点运动)

旋转木马和旋转门厅又是怎么样运动的?(生:绕旋转轴运动)老师: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老师:生活中这些旋转的现象太多了,想不想了解旋转中的数学知识呢?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旋转!出示课件,板书课题:旋转。(设计意图,轻松导课,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一)做游戏学习新知。

老师:物体除了绕旋转点旋转,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转的方向不一样)

老师:旋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出示课件 老师:的确旋转的方向不一样。旋转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老师:我们用手指头来转圈吧!顺时针转一圈,逆时针转一圈。老师:我们还可以用手臂来旋转,顺时针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再逆时针旋转90度。老师:摸摸刚才的旋转点。(生:摸)

老师:以自己的身体为旋转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逆时针旋转90度,最后顺时针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通过眼睛,手指,手臂和身体来感知旋转方向,让学生对新知掌握更好。)

(二)合作探究新知旋转三要素。

老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要旋转正确,你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旋转?(生: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老师:对,旋转的三要素是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我们在描述旋转时,就需要准确的说出旋转的特征。同学们愿意来尝试吗?课件出示钟面

老师:钟上的时针有旋转现象吗?绕哪里转?旋转点就是点O,旋转方向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度数呢?时针旋转一圈是多少度?(360度)钟面一共有12个数字,把360度的钟面分成了多少个间隔?(12个间隔)那么,时针每经过一个间隔就旋转了多少度?(计算好了,把答案分享给同桌,再举手汇报!)经过一个间隔就旋转了30度,经过3个间隔旋转90度。真好!

出示课件 老师:读: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度,这句话里面,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你是什么?指针从“12”会到那里呢?用手指旋转一下,同学们,老师:从“1”到“3”,我们的指针怎样旋转呢?用手指转一下举手回答,请按照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的顺序来说。

老师:从“3”到“6”,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 多少度呢?同学交流后汇报。为什么是90度?能给个理由吗?(一个间隔30度,3个间隔90度)

老师:从“3”到“6”,指针只能通过顺时针旋转到达吗?逆时针旋转到“6”要旋转多少度呢?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举手汇报,给个理由

老师:从“6”到“12”,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才能到达?还有没有其他的旋转方式也可以到达“6”?(生: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

小结,老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旋转能准确说出旋转的三要素,真棒!可是。出示课件

(三)动手操作,探究旋转性质。

老师:光头强有问题了。同学们会自己旋转吗?(生:会)

老师:两个人一组旋转好了,就举手背伸直。我们要请同学们来旋转哦!

抽生展示台展示。出示课件:(旋转后,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刚才有可能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忘记观察了,大家一起来观察吧!出示课件

老师: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生:旋转后的三角板,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老师:那么谁的位置在整个旋转的过程中都没有变?

小结:旋转物体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利用旋转的这个特点我们设计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出示课件

三 轻松练一练

课本做一做和练习题。四 师生小结

8.旋转卡教案 篇八

2008-07-04 14:42:59| 分类: 2008年下半学期备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5课 旋转卡

教 材 分 析

本课利用视觉瞬间感受,让学生在厚纸片的两面画或贴出两个相关联的画面,并穿上绳子制成旋转卡,在拧转绳圈再使之快速旋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卡片两面的图案融合成了一个画面。这是一节将画、做、玩集于一体,把美术与自然学科相联系的综合课。

制作旋转卡首先要设计卡片的外形。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可接受性,教材中介绍了几种基本的卡片外形,可概括为方形和圆形。除了在学生作业中出现这两种外形的卡片外,还重点展现了以太阳形象为题材的异型卡片,提示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使之能大胆、自由地去表现心中的设想。此外,教材中还介绍了对卡片四角进行简单修剪的装饰方法。其实,太阳外形的异型卡片也是从圆形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在具体操作中可视学生的不同素质等情况而选择。

同一张卡片的正、反两面的图案内容是相关联的。而且两边的图案相互倒置,这样在旋转过程中两个画面才能顺利融合。教材中通过一面镜子观察到太阳外形的卡片的两面图案的正、倒顺序安排。

卡片的图案设计、描绘或制作是否新颖、美观,两个画面的连接是否巧妙、有趣是旋转卡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设计时图案内容的题材力求涉及广泛,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静物等。对于相关联画面的设计,教材中主要呈现了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把某一事物分解成两个画面,如:树和树上的果实,水和在水中的鱼。另一种是表现某一事物的动态变化,如:日与夜、脸部的表情变化。

卡片的制作难度不高,程序简单,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自制玩具这一形式很感兴趣,基本上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旋转卡并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

二、教 学 目 标

*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旋转卡。

*在游戏中感觉视觉暂停现象,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培养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设计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可遵循游戏导入——观察分析——自主表现——游戏活动——交流评析的学习途径。通过一个情境的建立,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主动、迫切地参与学习活动。将制作、装饰表现于游戏活动作为教学主要内容,遵循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自制玩具的独有乐趣。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1通过教师玩、学生看或师生一起玩旋转卡的互动方式创设情境,认识旋转卡,引入剪、贴、画的学习活动。

2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卡片两面的图案是相关联的,并掌握制作相关联画面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3通过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卡片外形的形状变化和大致分类,了解到在简单外形的基础上可修剪出丰富的外形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4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制作步骤,自主制作旋转卡。教师随时观察学情并及时解决问题。

5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可采取自己玩、和同学交换玩的方式,尽情享受自制玩具的乐趣。

6开展赏析评议的教学活动,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也可请刚才一起玩的同学说说玩别人的玩具时的感受,教师最后加以总结。

上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在创设情境时要防止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把在玩中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形式引入学习活动,否则课堂很容易失去控制。在观察和分析环节教师要处理好卡片的外形和图案之间的关系,可先设计外形再设计图案,也可先设计图案再根据图案设计外形。学生自主表现时,教师应尊重其个人选择,让学生自己探索制作的步骤和技能,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制作。游戏活动和交流评析两个环节可以相互交融,在学生一起玩自制玩具时就可渗透学生互评的意识。

作业要求:选择有趣的合适的题材,设计一种简洁的卡片外形,用剪贴或绘制的方法制作一张旋转卡,和同学们一起玩一玩。

四、教 学 建 议

*对于卡片图案的题材选择需要开拓思路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想出的题材最多。比如,鱼和水、哭和笑等。

*卡片钻孔的位置不能太靠边,否则在玩的过程中卡片容易被拉坏。对于在玩时已经损坏了卡片的学生,要用允许犯错的态度对待,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可引导学生在钻孔位置贴上小纸片重新加固和制作。*可以利用视觉暂停现象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课程拓展和开发。比如:团扇结构的装置在双手的快速搓动下,也能产生旋转卡的效果。

第5课 旋转卡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旋转卡。

2、在游戏中感觉视觉暂停现象,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3、养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制作方法,图案两面的内容相互关联。

教学难点:图案大方,钻孔,穿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玩、学生看或师生一起玩旋转卡的互动方式创设情景,认识旋转卡 导入课题:旋转卡

二、观察分析

1、这是怎么制作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1)先剪出卡片的外形

(2)设计图案,分析图案的两边是相互关联的 讨论:掌握制作相关联的画面的几种方法。

如:动态的发展,如:太阳嘴张开,嘴闭上(图案必须一正一反)同一事物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如:楼房,月亮。(3)穿孔,可以用剪刀等钻洞,然后穿细绳

三、小组讨论 看那组

理解卡片两面的图案是相互关联的,掌握制作相关联的画面的几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卡片的外形的形状变化和大致分类,了解到在简单外形的基础上可修剪出丰富的外形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四、自主表现 学生制作 教师巡视

五、游戏活动

9.平移与旋转教案 篇九

学科:数学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三年级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与比较,体会平移与旋转现象。

3、结合操作活动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判断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图形平移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的图形平移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平移与旋转”它隶属于数学四大领域中的“图形与几何”。它虽然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平移与旋转”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运动,请跟随老师看一下这里的物体都做了那些运动?(出示动图,多媒体显示)

师:咱们看一下它们都是如何运动的,我请同学们说一说。(让学生用动作形式做动作表示看到的现象。)

生:我看到方向盘是转的,表针是转的,自动门是直的,升国旗是直的,拉抽屉是直的,电风扇是转的。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现象分分类呢?小组讨论之后向老师汇报。

(教师在学生发言交流基础上揭示平移旋转现象并板书相关内容。)生:我们把方向盘、表针、电风扇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转动的。升国旗、自动门、推拉抽屉都是直着运动的,我们把它们分为一类。

2、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平移旋转的例子,体会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特点。师:我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咱们的平时生活中,你们见到过那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特点。)

生:升降桌椅高度是平移现象,直升机螺旋桨是旋转现象,推拉窗户是平移,转椅是旋转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一看你们就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那你们觉得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呢?

生:运动方式不同,旋转改变方向,平移不改变方向,大小也不改变。师:那好,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看你们是不是能准确判断出哪个是平移现象,哪个是旋转现象。(出示图片)

3、学习在方格纸中平移图形的方法(教学重点)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张方格纸中都出现了什么物体? 生:棋子、铅笔、三角尺

师:我们先看这颗棋子,我想向下移动应该怎样移动?(学生动作指出方向。)向上、向左、向右呢?

师:现在棋子在格内,我们向下移动一个格如何移动?(找学生摆一摆。)

师:现在我们再看,棋子在方格的点上,如果想让棋子向下移动一个点,我们该如何移动?

(找学生摆一摆,大家一起讨论。教师交流探索学习)

师:棋子同学们都平移的非常好,那么咱们再来看看这支铅笔,铅笔在格内如何移动?(向上,向下平移数格要注意统一标准)当铅笔在线上的时候如何移动?(学生摆一摆)师:那最后的三角尺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向左平移2格,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平移的。

生:我用三角尺的左边为标准,向左移动两格。还可以用右边的角为标准向左移动两格。

师:那老师要考一考同学们是否真的学会了,请看书上28页说一说,如何把铅笔和三角尺平移到图三的位置。

4、总结

回顾:通过看图感受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

(看板书:)平移→沿直线运动 不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旋转→绕一个固定点转动 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我们还学习了数学中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把物体通过平移到相应的位置。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观察我们身边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好孩子。

附:板书设计:

平移→沿直线运动 不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例如:升降桌椅;推拉窗„„

旋转→绕一个固定点转动 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10.旋转与角教案 篇十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学过的几何图形。

1、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分类。(参考书90页1题)

2、用集合图表示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看书90页2题。

(1) 从“视角”的角度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如: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一个( )形。

请你再举一例:

(2)从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角度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如:圆柱体圆柱沿着高展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

请你再举一例:

(3)从“截面”的角度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如:圆锥体圆锥的截面是一个( )。

请你再举一例:

活动三:回顾“线与角”的知识。

1、直线、线段和射线。

(1) 画出下面的图形。、

直线:

射线:

线段:

(2) 比较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 你能从图中看出这两个变化的量有什么关系吗?(在组内说出你的方法。)

答:

2、垂直与平行。

(1) 按要求画出图形。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画图时,提醒同学注意:

(2)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存在哪两种关系?

答:

(3)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答:

3、比较角的大小。

(1) 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角的大小与谁有关?与谁无关?

(2) 我们学过哪些角?画出来。

(3) 比较这几种角的大小。

判断:钝角大于90度。()

理由:

4、测量角。

(1) 完成书91页3、4题。

(2) 在组内说一说测量角的方法。

5、请你用三角板画出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你还能画出其他角度的角吗?试一试。

二、检测与反馈。

1、书91页1题。

学生点名提问。

2、书92页2题。(写在书上。)

3、按要求作图。

(1) 画一条长3.5厘米的线段。‘

(2) 分别画出40度,90度,130度的角。

(3) 写在书上。

4、填一填。

(1)经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3)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50度,按角分类这是一个()三角形。

(4)把一个30度的角,用放大镜扩大5倍,这个角是()度。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度,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度。你有什么发现?()

5、判断。

(1)画一条4米长的射线。()

理由:

(2)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理由: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垂直。()

易错点: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易错点: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理解平行、相交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4、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有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先画一画,然后进行交流;也可让学生列表进行比较

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平行?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示范动笔画垂线和平行线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明确各种角度数范围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课题:平面图形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与整理平面图形。

一由线段围成的,从“边”的角度来整理我们学过的图形。

由曲线围成的:

1、从“角”的角度来整理我们学过的图形。

2、从“轴对称”的角度来整理我们学过的图形。

提醒同学注意:

3、举例说明平面图形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完成书94页2题。

(1)请说出这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理由。

答:

(2)请说出另外两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理由。

答:

(3)请你画出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

活动三: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理由:

(2)圆的直径都相等。()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易错点:

(4)圆周率随着圆的变化而改变。()

(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圆的周长公式:c=或c=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d=

已知周长,求直径:d=

已知周长,求半径:r=

二、检测与反馈

1、书93页巩固与应用1题。(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该题用到的知识点:

2、完成书94页3题。

该题用到的知识点:

3、画出书94页4题图。

(1)先分析几个圆的圆心、半径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画图:

(3)你认为,画出这两幅图的关键是什么?

4、完成书94页5题。

(1)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你能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4知道三角形的各种分类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等图形拼图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和归纳,复习的角度主要从边、角、折纸角度来进行的。

从轴对称的角度来梳理

(1)没有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普通型)

(2)只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新课标第一网

(3)只有两条对称轴:长方形、菱形

(4)只有3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

(5)只有4条对称轴:正方形

(6)有无数条对称轴:圆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同一圆中(相等的圆中)d=2rr=d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课题:立体图形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立体图形的特征。、

1、长方体的特点。(提示:从点、面、棱等角度刻画。)

易错点:

2、正方体的特点

3、圆柱的特点。(提示:从面和展开图的角度刻画。)

4、圆锥的特点。

5、怎样验证上面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在组内说一说)

活动二: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1、完成书95页2题。

(1)在书上连一连。、

(2)在组内说一说你用怎样的方法找到不同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的。

2、看书97页6题。

(1)在书上画出。

(2)说出你的方法:

活动三: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书96页2题。

(1)哪几幅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2)哪几幅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2(1)哪几幅图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2)哪几幅图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在组内说出你的理由并验证。

答:

二检测与反馈

1书95页巩固与应用1题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完成书96页3题、

在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3书96页4题

(1)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在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4书97页5题

(1)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在组内搭一搭,说说你的方法,然后汇报

5书97页7题

(1)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在组内搭一搭,说说你的方法,然后汇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的侧面展开图

3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顶点 棱 面

长方体 8 相对棱长相等有12条棱 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 8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一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对于特征的验证可以结合知识的梳理过程进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整理复习

三检测与反馈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与测量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

1书98页1题

(1)图中工人们正在工作。你能说一说他们在各项工作之前,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

活动二回顾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书98页2题

(1)测量时,我们用到了哪些单位?

(2)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单位呢?

2学过的度量单位

(1)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2)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3)体积(容积)单位及其进率。

4完成数99页3题。写在书上

你有什么发现?

5借助实例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在组内说一说。

活动三理解周长

1书99页5题。

求出图中的周长

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

圆的周长公式是:

活动四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写出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2在组内说一说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3利用网络图的形式把这些公式进行整理。参考书99页6题

4结合网络图,在组内说一说公式之间的联系。

5用图表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活动五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活动六立体图形的体积

1写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2各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参考书100页。

二检测与反馈

1书100页巩固与应用1题独立完成在书上

2完成书100页巩固与应用题在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3书100页3题

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方法

4书101页4题

写出计算过程

5书101页5题

(1)列式

(2)在组内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6书102页6题

(1)列式解答:

易错点:

(2)列式解答:

易错点:

7书102页7题

列式解答:

易错点:

8书102页8题

列式解答:

易错点:

9书102页96题在组内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列式解答:

易错点:

10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答案写在书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对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能正确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对一些数据作出分析评价。

5、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体会研究长度、周长意义的必要性,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能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检测与反馈

第三课时的重点内容是检测与反馈。时间来不及,可以吧个别题留家庭作业

课堂上重点反馈出现问题较多的题。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与变换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平移、旋转、轴对称。

1看书103页1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答: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答: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

2说一说平移是要注意哪几个因素?旋转呢?

3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活动二巩固与应用

1书103页巩固与应用1题。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书104页巩固与应用2题

写在书上,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看法

3书104页巩固与应用3题

4书105页4题

知识点:

5书105页5题

答:对折一次,得到()个田字,对折两次,得到()个田字,对折三次,得到()个田字,对折n次,得到()个田字。

二检测与反馈

完成书105页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三种变换描述方式要点

折纸与轴对称有密切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针扎出字,展开后,折痕就是一条对称轴。对折一次,可以得到2个“田”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4个“田”字。一般地,对折几次会有2n个“田”字。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佣公式表述规律不要求学生掌握。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为后续初中学生奠定基础。)

1、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旋转的中心、角度和方向。

3、轴对称-对称轴

课题:图形与位置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确定位置

1一支森林考察队在考察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本营相对大鸣山的位置吗?

画出你的方法:(先独立完成,不会的再参考书106页)

(提示:要找准参照点,确定方向和距离)

活动二:巩固与应用

1看书107页巩固与应用1题

(1)(1)淘气从胜利小学的东大门进入校园,走到圆形花坛,再怎么走,才能到达活动场?

(2)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什么方向?羽毛球场、教学楼呢?

2书107页巩固与应用2题

写在书上,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

3书108页3题

答:

4书108页4题。

答:

二检测与反馈

书109页5条

写在书上,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

如图,点M表示小明的座位,点N表示小乐的座位,点F表示小芳的座位。

(1)小明的座位是第5组第3个,表示为M(5,3)。

(2)点C表示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C(,).

(3)小乐的座位在第组第格,表示为N(,)。

(4)小芳东面相邻的座位表示为(,);小芳南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小芳西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小芳北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

帮一帮笑笑

笑笑在经2路与纬2路的交叉口,如果用(2,2)--(2,3)--(2.4)--(3,4)--(4,4)表示笑笑从家到学校的一条路线,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笑笑从家到学校的另一条路线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出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教学注意:

如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如果设大鸣山为(0,0),大本营的位置表示为(4,3),也就是大鸣山向东400米,在向北300米。

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东偏北37度,离大鸣山500米表示大本营的位置。

(学生容易忽略比例尺,教师要给予必要指导)

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三检测与反馈

上一篇:医院退休留用申请书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