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2024-09-28

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精选8篇)

1.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篇一

2011——2012学年《提高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学科教

学中的绩效》开题报告与实施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会看到地理老师挂地图,摆各种模型利用简单的粉笔构绘出各种简化地理模式。有了多媒体了,又开始看到很多老师又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地理情景和原理,出现多媒体大容量的满堂灌。显然二者都存在利弊,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提出如何更好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最优绩效。为此,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具体如下: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 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六、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过程

(一)、构建体系、实施方案、随时调控

1、宣传发动所有地理教师都参与课题组,并积极与电教中心相互协作配合。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设施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设了校园网络中心。本课题组可以随时优先使用以上各种资源。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5、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组织全体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挖掘教学潜力,要求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基于信息技术、适合学生的新课型。经过学习、讨论、观摩等,我们在课上创设情境、提供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信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课题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注意日常研究中的记录、收集和材料整理,撰写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购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VCD和课改资料,组织学习,启发思维,激发灵感。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较好地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与“实践研究法”相结合。

“实验研究法”: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随机抽样办法,提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重点实验对象。进行重点实验时,对共变量实行有效控制,实验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围绕实验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调查、测试等方法积累相关资料,作为实验结果分析的辅助材料,以提高实验效率。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上迈出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

1、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业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师队伍。

2、学生信息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开发、建设了地理教学资源库。

(三)实验效果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识记、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参见表1)

表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年级调查人数感兴趣不感兴趣无所谓

2010级高一25178.49%13.15%8.37%

2011级高一25474.41%15.75%9.84%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动手操作,勤于实践,自主、创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表2)。(表中四个班是高一年级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班在传统教室上课,实验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它课堂效果检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表2:地理《洋流的分布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堂效果检测比较班级均分标准差r值显著性水平

高一(4)(5)对比班81.7011.602.370p<0.0

1高一(6)(7)实验班89.108.58

(四)理论认识

1、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品质创造了条件。

(1)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

(2)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造了情境化学习环境。

(2)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了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学习能力。

(4)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存在方式和具体形态。

(五)教师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均能随时将实验体会、感想和收获,撰写成教育论文,在课题实验进行期间,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了校、区、市现代信息技术论文征集,且多次担任校、区及全市公开教学观摩课任务。

四、课题成效

1、形成一批研究的物化成果。(1)内容较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库(2)多媒体课件、素材(3)教师论文(4)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2、汇总实验材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成果资料;

3、课题组结题报告、验收;资料归档、成果申报。

4、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课题论文、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可操作程序、软硬件资源、文本及音视资料。

2.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篇二

一、简述关联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 课题背景的全面把握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地理教学在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资源共享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尤其是加强思维训练、开启智慧的必由之路。地理教学活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 多媒体教学、发散思维教学等呈现出活泼氛围, 尤其是教学理念、课堂实践彰显出不同的策略, 具有更深远的探索意义。

2. 思维训练的实际意义

呆板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尤其是思维拓展训练、实践训练更是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的良好手段, 在地理教学中以学生的智力挖掘、思维训练为出发点, 把思维培养作为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好地开拓地理学习中的思维训练, 把握教学侧重点和支撑点, 把握思维训练方向。

二、探讨关联性教学对初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拓展

1. 认识兴趣的启智训练

通过地理教学,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激发内心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事物奥秘。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教学, 展现地理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 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 譬如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运用艺术语言、课前讲地理、演讲辩论、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1]。把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放在重要位置,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通过课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启发学生去想象、去体验, 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思维, 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 不仅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还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并弄清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 帮助学生抽象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2. 设疑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思维的开启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 可以说, 疑是学习过程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巧妙设疑, 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强烈的求知欲,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 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地理教学中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 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 留出课堂“空白”, 让学生去质疑、解疑[2]。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 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 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在分析了长江洪水灾害日益频繁之后, 留给学生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洪水灾害日益频繁?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3. 实践思维的具体运用

动手操作能力是地理学习的思维发动机, 许多思维的开启都是从劳动与实际操作中发展而来的。在地理学习中, 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 做到教、学、做合一。譬如, 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 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让学生围绕轮廓、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火山、地震, 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等多方面进行讨论,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网上、生活中找到“证据”。同时还可以通过活动实践课,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 包括天文、气象、地震、环保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 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扩大视野、启迪思维。

由此可见, 对学生进行关联性思维的训练, 可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富有责任感、自信、勇于探索、兴趣广泛、独立性强的人格品质, 实现地理教学的素质教学模式, 培养综合型的社会人才。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不单纯是地理知识的传授与积累, 还可以适当地融入思维的培养、知识的迁移等一些手段, 通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新理念, 采取知识关联性的分析手法, 全面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形成全方位的知识系统, 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旨在剖析关联性教学手段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探索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来完善知识的关联教学, 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关键词:关联性教学,初中,地理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卿敏.中学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的探讨[J].吉林教育, 2011 ( 2 ) .

3.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物;地理学科;德育;渗透

一、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前,初中生物和地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不仅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整天处于学习压力的氛围中,缺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初中生今后发展极其不利。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例如,在进行生物课教学时,因为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教学或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还让学生感觉到浓厚的科学氛围,体会到科学的谨慎性和严谨性,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多了一些严谨,少了一些粗心。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产生高度的感慨与崇拜,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更加的热爱。其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就是德育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德育渗透,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总结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盲目性与分散性的问题,缺乏教学中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导致当完成教学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老师应该把有关德育方面的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然后再把德育融入课程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和教学中所有有关德育的知识放在一起讲。

例如,老师在讲“初中一年级地理”课时,先把本书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总结,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中一年级地理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讲一些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要想在世界上很好地生存,就必须有保护好周边的环境的良好意识。

通过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地理学科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更加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环境、自然、人文特征,还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使命感,进而衍生出热爱祖国、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隐藏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然后在授课时,在适当的讲课内容中渗透一些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观察動物细胞”时,其中有些科学家需要老师去介绍,譬如: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发现细胞学说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做实验的以及做实验的次数,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科学家产生了仰慕和崇拜之情,并且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从而更加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使学生的个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

3.联系实际渗透法

在现今的初中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科学的认知、思想的觉悟、个人修养、实际生活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的渗透。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主要讲完善运输业,怎样去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现在发展如何以及分布情况。知道主要讲的内容后,老师根据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去让学生观察了解现在的运输状况、农业发展状况等。通过了解,学生感觉到了当前生活与发展的状况并不理想,从而让学生生成想改变自己的家乡,甚至改变国家发展进程的想法,使学生热爱国家的心情进一步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的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马芳.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1(10).

[2]李世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3]张秀丽.中职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4.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篇四

临晋中学 师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的趋于成熟并迅速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更是首当其冲。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为广大教师所利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优缺点,人们褒贬不一。本文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研究在自然科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将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好生物学基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现实:对于大多数的落后地区或边远山区的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基础知识差、学习不理想,大多数毕业后不能升学。因此,他们基本上对书本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之所以来上学,完全是因为要完成九年制的义务教育的要求,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带来的好处。毕业后,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要回到农村,继续进行着父辈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事着农业生产生活,也就是说:回家务农。那么,在这部分学生中,他们将进行的是种植或养殖的生产活动,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物技能用于生产的问题。很显然,中学生生物技能教育应该且必须得到重视,这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既是人类认识过程和教学认识过程特点的反映,又有生物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学生年龄特征决定的自身特点。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我们的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在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上,生命无所不在,人们的生活与生物休戚相关,大多数的人都喜爱小动物并对许多动物产生着兴趣,特别是中小学生。因此,生物学科完全有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观察、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实验科学,其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及实践中的应用。再者,中学生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的特点,是学习间接经验,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必须以观察、实验等直观形式为基础。

加强观察和实验等直观教学,首先,应充分利用直接直观手段,使学生直接接触活的、真实的生物。因为生物学研究的是有生命的生物,生物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不同的生物,其生活周期有长有短,要真正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就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中学生而言,不但漫长,而且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周学时普遍较少的教学模式下,若没有 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单凭学生的即有经验、理解、想像以及书本描述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进而达到理性的认识,似乎很难。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人对多媒体手段引入中学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抱有积极态度。

二、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优缺点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并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为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刺激,可促使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共同参与,使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步骤、指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既能学习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 做到省时、高效。并且,如果课件做的好,教师上课讲得吸引,内容足够广博。那么,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资料以充实自我的动力将大大增加。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画、电影等,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不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也远比老师单纯讲解说教多得多。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此外,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用手操作、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抽象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学生利用其交互功能积极参与,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与普通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③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④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⑤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⑥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⑦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缺点

一堂成功的课堂,来源于在教学中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然而教师们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不同,制作课件的水平不一,必 然会导致许多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有的课件,仅仅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文字总结代替板书,使用幻灯播放图片代替挂图。这样简单的课件,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课件对多媒体过度依赖,造成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优点也存在着缺点。因此,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手段要注意结合教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合理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四、多媒体手段引入生物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生物学科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多方位的提高学习效果;在生物技能教学中能克服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便于在短时间内复习大量内容。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局限性,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其作用一定会更大,其局限性也将逐步减少。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媒体制作要简洁、及时得体,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此外课件的使用最好还要体现个性化教学的要求,课件中要包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内容。②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并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控制课堂。③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④多媒体的运用要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实验性学科的生物学,要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总量,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学生才有发现的舞台,学生的认识也才能深入发展。

5.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精) 篇五

高锦棠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明显。

所谓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正文、图像、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再和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多媒体计算机集电视、录像、光盘储存、电子印刷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一体,它大大拓展了计算机应用领域,它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一、地理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地理知识涉及面广,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抽象性知识也不少,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制作地理教学软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学生不必十分精通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即可获取大量地理知识,这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课中一些难点,如地震的产生、地震波的传播;地壳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不同等等,内容较抽象,即使有模型也难理解。但学生通过看电脑模拟过程,则直观地反映这些地理现象,那么难关就可以攻下。同样道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可运用电脑软件,突出重点的知识,便于把握重点知识。也可通过练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的容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到当地亲身体验。因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还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晕头转向,从而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因而,同一堂课,容纳的知识内容多了,并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地理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反复练习。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有相关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知识。

五、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教学特点。

许多地理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反映各地地理情况(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经济等),启发学生思维,归纳、推理出地理规律。学生在听课或自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取有关动态地理知识,促使学生地理学习从被动听讲转变成主动参与。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势必越来越广范。多媒体技术进入地理课堂,使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更生动、更丰富、更具有时代特色。

高锦棠

市桥中学

6.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篇六

贵州省绥阳县枧坝中学

欧玉龙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当前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让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常感到茫然和无助,而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了教师极大的教学发挥空间,它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促进真实对话和动态生成,作为教学的辅助媒体,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本文以地理学科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日本》课堂实践为例,对比多媒体教学现状,分别从情境设置、整体切入、活动实践、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展示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具有种种功能,为教学提供了最优的互动平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白板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运用

1、情境设置

本节课讲授《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怎么才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呢?我陷入思考,突然想起近段时间我国和日本发生的钓鱼岛事件,于是我提出问题:钓鱼岛在什么地方的呢?它究竟属于哪国的领土范围,你能在图中找到它吗?利用白板展示,让学生利用白板的电子笔对图中的位置突出标注,来自学生亲身体验使坐在课堂里的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再进一步利用聚光灯功能作指引,引导学生学习日本,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2、切入重点

相对地理学科来说,地图是这个学科的精髓,目前教学中通常所使用的单一的PPT课件在课前做好以后在课上不能随意改变,改变起来也比较麻烦,但是使用白板就可以将地图大小和颜色的任意改变,并且轻而易举,优化课堂效果!

本节课的重点是日本的领土和发达的工业、交通运输业,明确教学重点在新课导入之后直入主题——提出问题日本领土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师使用白板的拖图功能,把已准备好的四大岛地图拖出来,可以放大到任意大小,便于学生观察地图从而提高学生从地图上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可运用截图功能,将某一部分进行截取后分别学习。而对于日本的经济,充分利用电子笔的绘画功能,将日本进口能源和矿产的线路让学生通过学习后上台在图中画出来,并标注出著名的海港,为后面的发达的交通运输业的学习作好铺垫。

3、活动实践

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活动练习,提出相应的问题,也可制成表格形式,由学生分小组活动来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小组讨论后的答案由学生写到白板上,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学生了,也真正实现了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气氛。而更重要的是白板可以记录下学生写的答案,学生讨论结束后对照白板上学生写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解答并且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注,白板系统会将白板上的学生的答案和老师的批注都记录下来并存放到资源库里,可以随时找出你所想要的任何一张页面,把教学情境完全记录下来,为后面的小结作好准备,4、结课堂小结

一节课的新课内容讲授结束后通常要进行课堂小结,白板的板书回放功能可以将课上教师所写的板书按先后顺序放映,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想回顾几遍都可以,教学重难点通过不同颜色的字迹来体现,一目了然!知识回顾以后要通过习题来加强巩固,同样学生将习题答案写在白板上并通过白板记录下来,可以有针对性地集中点评,并记录下来做为以后的教学资源!

二、从教学实践看优势

以上这些环节中借助白板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看新旧媒体的比较

电子白板可以调用地图、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源,比这黑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与普通的多媒体投影相比,它又具有黑板的功能,可以方便教师在白板上书写、勾面,在已编辑好的文字上进行增、删、改、画等。如在学习日本的领土构成时,让学生将各岛屿名称划出来;在讲日本的经济时,在对外贸易图上画出相应线路。因此,电子白板结合了黑板和普通多媒体的优势,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更加有效。

2、看学科特点

地图是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因此,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主要差别。与教学挂图相比,电子白板上不仅可以指读,还能填绘;与板图相比,电子白板可以利用现存的底图,既位置准确,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暗射地图相比,更换地图更加方便;与多媒体中的电子地图相比,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地图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图中填绘,教师不需要面对电脑操控课件,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大大增强。

3、看课堂互动

电子白板可让教师直接在投影屏幕上操控电脑,而不需要面对电脑屏幕,教师可以像使用黑板一样面对学生,将教师、课程资源和学生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非常接近教师的传统教学习惯,支持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行为和方式。电子白板软件还内置了多种类型的资源,能以友好的交互界面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可灵活方便地在白板上书写、标记和计算机操作间随意切换,不必到电脑前就可控制演示材料;可随心所欲地调用多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更灵活。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时,用电子感应笔甚至手指在白板上书写、绘画、标注,其操作透明化、可视化,就像在传统黑板上板书一样,同时还可以对课件进行控制和批注,展开详细地讲解,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理解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手势、目光接触等方式来引导课程的进行,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学习、表现自己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看学习方式

电子白板的浮动面板功能可以让教师在地图、景观图、结构图、模式图或者停止播放的动画、视频上进行勾画、讲解,仿佛在电子白板上加上了一个浮动而透明的面板一样,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也可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操作。由于师生均可以在白板上调用资源、进行勾画、书写,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白板进行合作学习。如让学生进行日本领土的拼图游戏,这种游戏不同于Flash动画等预先设定位置的游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从哪部分开始,自己设定一个顺序进行拼图。也可以让一位学生从资源库中调出各部分的轮廓图,另一位学生将各部分在白板上写出来。这样,让学生在白板上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三、从教学实践看问题

运用电子白板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是笔者所观察到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无法比拟的,但这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无论是电磁感应式、压感式还是红外式电子白板,其书写的感觉都无法与黑板相比,即使有笔锋,在白板上书写也没有在黑板上写的字美观,笔画有时也不连贯。

其次,电子白板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课前准备要求,即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研究白板在课堂中的运用,不能是简单的“放映”,教师要对白板的各个功能要十分熟悉:什么地方会用到聚光灯、什么地方要使用拖移、什么时候要进行截图、使用幕布等等,教师都要了然于心,在课堂中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在某一环节无法掌控时手忙脚乱,甚至打乱课堂原有的各个预设环节。

另外,电子白板虽然可以增加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但很容易让学生重课堂新奇而轻教材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反应非常良好,而在课后对教材内容十分陌生,甚至有部分学生连教材学习到什么地方都不清楚,更别说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时提醒学生,对某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利用教材读、说、写等等,将教材与电子白板紧密联系。

四、针对问题谈注意点

1、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是我们形象比喻的“人灌”,电子白板的应用,直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根本。如果仅仅把白板看成是黑板的替代物,那么这和“电灌”替代“人灌”没什么区别。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要求在教学设计时为课堂动态生成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留下师生、生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注意资源的充分准备

要想使白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收集丰富的资源是实现电子白板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准备充分的资源。无论是软件自带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还是教师自己准备的资源,教师都要对其进行标注、分类,以便于课堂中根据课程需要随时调用。许多情况下教师可以边画边讲。如讲解日本的对外贸易时,教师可以从日本向世界各地边画边讲,也可让学生上台自行勾画,学生觉得更有趣,更容易接受。

3、注意教学设计多面性

在教学设计中师生的互动的同时,教师不再面对电脑屏幕而是面对学生,这样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就多了,对学生的课堂反应也能及时捕捉,并可对教学设计进行现场修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事先对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的地方进行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更仔细,比如教材内容中那些地方可以拓展、学生在什么地方可能出现错误等都要预先考虑到,这样在课堂中就更容易捕捉到可动态生成的资源,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7.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篇七

一、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 是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让他们保持这一好奇心直至一堂课的结束。例如:我们在讲授某次起义或战争时, 通过计算机让起义、战争的进军路线动起来, 用闪烁的亮点来表示发生重要战役的地方, 并将一些有关的动画和声音显示出来;在巩固复习时, 我们就将习题尽量标准化、分数化, 让学生选出答案, 然后给予赞许或鼓励。这样, 我们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 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就保证了一堂课的顺利、高效。此外,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 让一些学生自行设计习题, 甚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 这样也使我们更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 发展其智力、能力的要求。

二、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有助于加强历史知识的直观化, 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在历史学习活动中, 记忆是学好历史最基本的保证。心理学认为, 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 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列宁也曾说过:人的认识过程, 是一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所以, 我们单靠一张嘴来描绘历史的精彩往往是不够的。那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富于直观、形象、生动、明了呢?如何让学生记忆更为轻松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通过视听两方面将历史展现给学生。例如:我们可以剪辑一些电影、电视的片断, 根据课本上描述的故事, 用Flash等软件将其动态化, 使之声、光、形、色都具备。这样, 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 学生了解了历史的基本知识, 也减少了教师咽喉炎的发作次数。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我们的记忆中, 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牢固的, 甚至对于抽象概念, 也可轻易地牢固地糅在已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历史课的目的任务, 就是通过讲解人类社会历史各阶段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历史知识, 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 逐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并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必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和社会。

传统的教学中, 虽然我们也一直强调双边活动, 但这同样是建立在教师是主体的思想之上的, 因而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我们能设置好进入该课的一些形式, 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水平自主选择。虽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课堂的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 但这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的基础上的, 它能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基础上, 充分地观察, 积极地思考, 从而使学生完成自主教育, 也使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助于创设历史情境, 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实现这一任务有很多种方式, 老教师们也总结出许多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但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这一年龄段所特有的逆反心理, 说教很难让人信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让枯燥的说教变成循循善诱, 变成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思想教育。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教学不应是讲解式的, 而应是假设式的, 让学生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 自己去体验问题整理问题。例如:我们可以联系教材, 选择一些感人的影片、革命的歌曲创设一个历史情境, 让学生回到过去的时代, 感受硝烟弥漫的战场, 领略古代建筑的宏伟, 走进历史名人的生活。这样能使学生在接受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感。

8.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 “四忌”“四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2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众多学科开始大量尝试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地理教师也不例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是规划教学设计、实施课堂引导的主体,但媒体无论如何应用,它只是为提升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若一味凭借多媒体,教师的职能就会发生转变,学生只看课件,没有时间思考与练习。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多媒体运用的奴仆。所以我们必须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 多媒体教学忌繁杂,求简洁

多媒体以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的展示为手段,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引起学生的注意。但若不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原则,无序、随意地滥用多媒体,则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最佳切入点,比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切入;可以在从抽象到直观过渡中导入,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精、简得当。

二、多媒体教学忌“花哨”,求大方

制作课件要忌“花哨”,不论是选取材料的内容、图片,还是配音都要做到服务于主题这一原则,务求做到准确恰当,切不可反宾为主。若课件插入过量亮丽图片、动听音乐,则必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割裂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削弱课堂教学的主题,所以,课件的制作要做到少而精,力求大方。

三、多媒体教学忌量多,求消化

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形象,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学生理解吸收,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初中地理基础薄弱,上课既不感兴趣又不愿意学的现实问题。部分教师就是利用这一优势,盲目求多、求全,把所有能涉及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压缩在一节课内,这样过量的充实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不利于学生消化。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要协调好容量与要求掌握内容的关系,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易理解易消化的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忌抽象,求直观

在教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课时,其中讲到地形与河流,可先用投影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亚洲的山脉、高原和平原,找出其分布的位置,并通过看图分析得出亚洲的地势特点: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低。再引导学生找出亚洲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让学生明白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得出亚洲河流的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伴随着电视屏幕上直观的画面和清晰的伴音解说,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的这两个特点。变抽象为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深了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认识,虽然多媒体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有其独到之处,但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同时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才能相得益彰。必要时也要走到学生中去,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阵地,应与课件做到恰到好处的结合,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才能在现代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为课堂注入活力。

上一篇:7年级英语作文80词下一篇:教学活动设计中班健康《白白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