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总结

2024-10-19

全员育人总结(精选8篇)

1.全员育人总结 篇一

小学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先进理念,开展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一些德才兼备的老师担当德育导师。自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各科任教老师能自觉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给予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具体做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为了使教师们理解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多次召开全校教师会议,让教师们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讨论,明确如何根据本校实际开展本项工作,我们对本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做了如下的认识上的界定:

1、学校教职工应明确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个体化教育的新举措,其实质是学校教职工人人承担起对学生个体进行德育引导的职责,与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结成对子,根据该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特点、知识能力进行经常性的长期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学生德育的导师。

2、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我校德育导师工作受导对象主要在以下的学生范围中考虑:经常违纪、学习有困难、有心理障碍、单亲家庭或家庭破裂缺乏家庭教育的或家庭特困的学生。

3、导师所应承担的职责。导师除了对受导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如:掌握不良行为学生的思想和表现,针对性地教育引导,督促鼓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其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辅导;对缺乏家庭教育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生活上、经济上必要的帮助。

(二)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班主任责任,做好“搭桥”工作

1、在班主任会议上,使班主任明确本校实试导师制工作,并不因此而淡化班主任工作,而是为了加强班主任工作。我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应该成为我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让班主任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2、要让班主任明确我校的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班主任了解、确定,由班主任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其他课任教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三)建立导师工作的评价考核制度

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的一项育人新举措,一方面教师的理解、探索、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较大的偏差,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来明确导师的职责、义务、工作目标、任务来规范导师的行为,否则导师制工作会盲目无序或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制定了本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办法,对导师的职责、工作要求进行了规定,对导师的工作过程和效绩制定了评价、考核、奖励制度。

二、取得的效果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往往比一般任课老师有高得多的权威,学生(尤其是自律性较差的)对班主任有一种敬畏感,他们不太愿意在班主任面前表露真实的心理。推行了导师制,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关系比较随和,双方交往一多,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而导师也大多是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有针对性地对受导学生进行帮助、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分担了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力量。

3、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以往的德育实践中,“全员育人”还是比较虚化的,许多教师在思想上明白自己有德育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中也能渗透一些德育说教,但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具体的德育工作上那就往班主任和德育处身上一推,免遭麻烦。推行导师制后,明确了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使教师的育人职能显性化、育人对象的具体化,从而促进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4、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育人先育己。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导师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导师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自身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认真做好。但导师工作又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面的,班主任应按照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指导学生。同时,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导师的工作,主要是对指导对象思想、学习、心理上给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全面性,导师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2、处理好学科辅导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关系。

作为任课老师的导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必然会对自己任教学科给予较多的指导,但作为导师仅仅是自己任教学科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心理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3、处理好对学生的特色辅导与学校的统一要求的关系。

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学校的一些规定、要求,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允许的。但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较多地显示自己的特点,而忽略了学校的统一要求,这既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导师要在学校统一要求指导下,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四、今后的打算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行、主动性和实效行,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不断总结经验,向兄弟学校学习,以便更好,更全面地构建 “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系统。

2.全员育人总结 篇二

全员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创新内容,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在专门的思想政治课, 同时渗透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 节奏慢, 功能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以90后为主体新一代大学生, 思维跳跃, 对于激励和挫折的反应强烈, 所以, 将高效的全员育人模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队伍建设, 形成专与兼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党委为主导地位, 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政工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力军, 以思想政治课作为主渠道。但就现今情况来分析, 辅导员的主要精力被事务性工作所以占用, 影响了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职能的发挥, 致使辅导员较少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较少的时间去围绕学生思想状态开展工作, 造成了本末倒置的情况。

针对此类问题, 需要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一方面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意见, 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辅导员工作中心, 将管理体制和职责分配做出科学化改进, 保证辅导员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全员育人优势, 加大全员育人的宣传力度,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意识。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工作, 制定正规化, 合理化, 系统化的工作准则。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要摒弃辅导员“一家包揽”的状态,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形成以辅导员为主, 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教职工为辅的教育模式, 形成全校参与, 形成合力的教育局面, 例如新生入学阶段需要对新生进校安全教育工作,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则制度和管理制度;又如对新生的专业介绍, 让他们了解学生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前景, 这两项工作可以通过学校保卫部门和专业教师来开展, 既增强会议的专业性, 又拉近了学生和部门的距离。

二、明确职责范围, 提升全员育人的水平和质量

(一)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教育的有序开展

全员教育的开展需要文化氛围作为基础, 大学校园大环境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道德品质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天的耳濡目染相比传统式教学具有更加稳定的感化和教育功能, 所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包括学生生活方式、物质资源、制度体系、价值观念、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内容, 是价值、精神和人格的总和。打造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 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与新时代俱进, 通过创新机制, 创造和谐有序、安定团结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创建中, 特别要加强新生入学阶段的习惯养成, 新生教育有助于逐步淘汰落后的习惯, 形成崭新的并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氛围。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从中学到大学的跨度大、差别大, 适应性教育必然存在。高校应该通过构思和建立分层级的校园学生活动体制, 让学生从根本上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活动中, 从活动中体会学校文化氛围, 减轻对学业的倦怠感。同时完善学生活动的评价机制, 提升实用价值, 在学生活动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不遗余力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 构建职责框架体系, 加强分工协作效率

首先, 建立短期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提升全面育人的针对性。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目标之一。素质的高低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的习惯中以体现, 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的教育决不可完全拘泥在单方面教育教导。全员育人模式需要和目标体系相结合, 完善管理机制, 处理好教师和政工干部, 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需要从习惯养成角度培养高素质学生。提升素质教育水平要建立一套过程教育模式, 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有目标才能使参加全员育人工作有的放矢, 提高参加育人工作的教职工的工作效率, 形成真正全员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面。

其次, 发挥专业教师课堂育人的作用, 强化全面育人的可行性。全员育人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 要真正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 需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可行性操作。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 受众面和扩展面都较大。在确立全员教育的总体目标后, 需要验证各项工作的可行性。

再次, 深入强化管理机制, 各部门共同组成思想政治工作组, 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案, 做到有规可依, 依规行事, 加强合作效果。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有针对性、前瞻性和互动性, 形成全员教育的较大覆盖面, 善用巧用教育方式, 成长常态化管理的新模式, 准确定位全员教育模式。

(三) 探索基层党组织引导,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群体动力学创始人乐温认为:个体的行动由个体特征和场相互作用而成, 在群体中, 一个人的思想与他单独时不同, 因为受到了其它人的影响。在基层党支部中, 党员间信息交流频繁, 党员的主体地位有了有效的体现, 所以更应该发挥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基层党支部的交流作用。党组织生活过程可以看作全员育人的又一重要阵地, 学生基层党支部一般由辅导员或学生为支部书记, 各年级的大学生党员为成员组成, 支部内党员间的信息交换频繁, 所以重视基层学生党支部内党员的榜样力量, 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组织内多数党员, 从而形成基层党组织高昂的聚合效应, 增强组织内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学习动力。鉴于此, 需要教工党员积极参与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实践活动, 在组织活动中与学生接触和交流, 潜移默化的达到育人效果。在实际育人过程中, 利用学生善于应用的网络、手机平台等社交手段, 积极营造诸如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 丰富育人模式, 创新育人载体。同时党务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党的理论知识水平, 高效参与组织生活。

三、强化育人本领, 调适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的

(一) 提高个人素质, 加强专业技能

高校教师处在大学生教育的第一线, 直接面对广大学生, 工作时间长、强度较大, 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投入较大精力, 并且心理准备要充分。高校教师要始终面对心态年轻, 个性独立的青年学生, 这需要广大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顺应时代浪潮, 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不断提高是非的理智判断能力。加强知识储备, 特别是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 提高教学本领和授课技能, 从而促进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合理划分工作模块, 弄清楚各项学习内容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 充分把握学校制定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 这样既有益于全员教育的科学化整体推进, 又可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脉络有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清晰的科研学习结构可以为全员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所以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是全员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较好的个人调适是全员教育的重点

所谓全员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主动投入到教育工作的践行和奉献中。全员教育需要教师群体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 是一件辛苦而光荣的任务, 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 同时也要涉及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 全面的知识储备之后, 就是心理调适的阶段。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需要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和控制, 这样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教学潜力, 维持自身的教学心态。通常个人心理调适方法分为行为认知和精神分析两种, 通过自己对自身的各类约束和判断, 将最好的状态用在执行教育计划上, 完成全员的教育目标。

全员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 而要让全员教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始终贯彻全员教育的理念, 梳理清晰全员教育的脉络, 从而真正发挥全员教育的功能。

摘要:新时期“全员育人”是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高校教学、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调配各类教育资源积极的参与育人工作中。要达到全员教育力量的整合, 应将加强队伍建设, 形成专与兼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明确职责范围, 提升全员育人的水平和质量;强化育人本领, 调适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的高效的全员育人模式引入全员育人教育中, 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创新构建育人保障机制, 实现全员育人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全员育人,实践机制,构建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翟晓璞.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保障机制的实践研究[J].学理论, 2013 (10)

[2]张金明, 张斌.和谐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全过程塑造[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2)

[3]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构建[J].教学与研究, 2005 (2)

3.全员育人总结 篇三

关键词:职责 育人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05-02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职责所在,也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培育人才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切实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同自己的工作岗位相结合,形成全员育人的主流意识和区域化育人的整体环境。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工作大格局。

一、更新育人工作观念

更新狭义育人观,构建广义育人观是全员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提到学生德育工作,一般来说人们考虑最多的是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即纪律、思想政治教育、考勤等等,学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种学生工作观念我们可称之为狭义学生工作观。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国际化轨道,人才培养规格也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迫切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全面创新。因此,应提倡广义学生工作观,意指在学生工作中,要把工作的范围从常规管理方面拓展到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把学生工作实质理解为不仅仅是某一部门、某一些人的事情,而是所有部门、所有教师与学校工作者

全员参与的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育人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市场规律、市场法则对高等院校的冲击,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而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素质的形成。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往往通过不同的工作部门和教育途径进行各有侧重的实施。这种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格局显然不适应德育工作系统性的要求,必须从决策层面的高度通过组织和制度手段进行协调和沟通,做到全盘规划,统一实施,避免重复运作,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涉及到校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各系部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氛围,建构全员育人工作框架体系。

(一)专职政工干部是骨干。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实现的核心力量,专职政工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工作最直接,没有这支队伍是难以想像的。在复杂的经济、社会、信息环境中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有智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来保证。一是高扬“争做学习型人才、打造专家型队伍”的旗帜,大力提高学生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积极倡导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之风,引导学生工作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主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善与创新。二是组织学生政工人员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热点、疑点和切入点问题,争取对重点课题进行立项,加大投入,力争取得理论和实践成果,以提高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并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工作实践,搭建一个有利于专职政工干部发展和研究的平台。

(二)教师是关键。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高校教师多年以来的优良传统,视讲台为舞台,把教学当生活,舍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不仅有教育学生掌握做事的能力和功能,而且有教育学生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良知做人的责任。从学校的实践看来,教师的这种作用非常突出,非常关键。教师的教诲和点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突出的,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道德水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格魅力是学生精神追求的价值所在。所以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工作,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及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在一线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要取决于队伍建设如何。认真贯彻执行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改变班主任、辅导员等岗位多是兼职的现状,尽快使辅导员成为专门职业,要求从业人员既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理论修养,又有做好管理教育的专业知识,有善于同学生沟通交流的本领,有高学历的专业背景,而且为这样的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有了专职的班主任、辅导员,才谈得上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问来研究。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在于既要熟悉一般规律,又要重视特殊规律;既要有广泛号召的气氛,又要有一人一事具体分析的细致入微;既要有入脑入心的说服教育,又要有言传身教的示范行动。与一些毕业大学生交谈,他们对母校老师的印象,除了一些学生干部,多数人心目中班主任的分量不重。这种反映是真实的,这与班主任在学生身上花工夫不多、无暇关心他们所喜所忧不无关系。这种反映,已经从一个侧面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妙之处,虽非深不可测,却是永无止境。其效果,与教师是不是爱学生、真正了解学生、自觉地把育人作为毕生的追求密切相关。

这几个方面各自的职责、功能不同,但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覆盖的队伍构架。要通过这几支队伍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全员育人的大格局下凸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三、拓展有效育人途徑

一是党建育人。学生党员是在学生中更为自觉的群体,他们在引导、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塑造上具

有特殊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部门和人员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搞好学生党建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从高校育人的大局出发指导和引导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支部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及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着重解决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问题。深入开展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科技文化为重点、以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全面启动高品位的育人环境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工程,加强文化点缀,扬长避短,精心打造一个优美、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让校园内每一个视点都发挥育人功能,创设“墙壁能说话,花木会做诗”的情境。突出体现“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的特色,实现以育人为主的多方位优化布局,开辟一条德育新途径,有效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此外,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也极其重要。高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他们思想成长、素质提高、能力锻炼的重要阵地。与班级群体相比,公寓群体成员活动的时间接近性、亲密性更强,他们极易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另外,公寓群体内聚力形成较快,建设过程也较短。加强公寓管理部门的建设和规范,使思想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群体,也就是要有的放矢、分层次进行。

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前各个学校广泛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推进的过程。实践证明,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确保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设计尊重主体个性和发展需求,把个人对职业前途的追求与小康社会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不但使德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职业生涯设计还能为多种活动搭建平台,使德育工作能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进。此外,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入学当年的学生对“职业”概念似懂非懂,这一阶段需要形成职业意识,培养行为规范,增强纪律法制观念,团队集体观念;中间年级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健康人格、创新意识等的关键阶段;毕业当年是毕业离校前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准备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职业竞争意识强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现代质量意识很强,对岗位群发展趋势有较深了解,生涯设计较科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用工能辩证看待,有一定主见,诚信有一定信誉,自身形象良好。

四是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们教育对象的主体,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由于学习、情绪、适应、人际关系、恋爱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心理疾患的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实施全方位育人。发挥心理咨询这个“调节器”的作用,通过咨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学习,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根据“木桶原理”,对于学校来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所有领域。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等院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中心课题。学校的所有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承担起育人的使命和任务,只有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高度重视,统筹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朝红,王彬.国家与教师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踐,2004,(3)

4.全员育人工作总结(第八稿) 篇四

——政府管理学院2009—2010年全员育人工作自评报告

两年来,政府管理学院坚持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认真探索,积极实践,营造全院教职员工人人参与、全院学生人人受益的育人格局和氛围。在育人工作中,合力打造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专业水平、过硬的职业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四维一体”人才,着力构建全员化多渠道、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多合作的“三全三多”育人模式,依托未来公务员之家和红叶社“两大平台”优势,实现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公共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公共管理人才的“一个中心”的育人目标。全员育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院理念,合力打造“四维一体”人才

坚定以学生为本的办院理念,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推进全院建设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和指导下,学院根据社会需求、用人单位要求和专业发展要求,鲜明提出学生的培养就是打造“四维一体”人才。两年来,学院围绕打造“四维一体”人才合力开展育人工作。

1.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打造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勇担社会责任的公共管理人才。一是通过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两年来学院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20余次。2009年以“爱国爱校”为主题,举办了“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唱红歌忆峥嵘岁月,看今朝感华夏风采”红歌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用青春的声音诠释自己的爱国情怀;2010年以“人文、科技、绿色”为主题,举办了“探寻古都风韵,聆听时代脉搏”旅游路线设计大赛、首都建设方案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创造中认识自己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角色。二是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团建”,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红色1+1”共建活动、“创先争优”系列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两年来,学院递交入党申请书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超95%,“红色1+1”共建活动2项获得校级三等奖、1项经学校推荐至北京市示范活动,通过党建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2.夯实学生专业水平,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质和理论修养。一是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学风。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双周学术论坛等保障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评教成绩在85分以上的占学院全体教师的98%以上。通过读书会、学习互助小组、学长助推计划等营造乐学氛围,两年来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率高,本科生挂科率大大降低,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二等、三等分别为16人、28人、38人,6名毕业研究生获得了2009年校级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奖。二是打造科研创新氛围。学院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题的申报,并为各类申报配备2-3名指导老师,两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6项,市级科研立项1项,校级科研立项8项。

3.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一是全院老师参与对学生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开展“与成功有约”系列活动,针对非毕业生组织生涯规划教育、模拟招聘等活动,针对毕业生开展了简历制作、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二是发动全院老师和校友等途径,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先后组织了70多个学生在崇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西门子、华夏银行等单位实习见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2009年就业率97.01%,2010年就业率100%,在全校居于前列。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在学院设立各类学生工作岗,引导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两年来,学生参与学生工作岗位率达60%以上,非毕业生参与各类活动率达90%以上,在校内外各部门工作和活动中表现突出,潘雪静、杨柳、陈意、胡新、李学谦等学生干部受到了校领导高度赞扬,用人部门和就业单位纷纷表示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好、用起来放心。

二、创新育人工作方法,着力构建“三全三多”育人模式

1.构建全员化多渠道的育人队伍,实现人人参与育人工作

两年来,坚持人本管理,建立了以辅导员、班主任、成长导师、学生班级工作助理为主体、教学教辅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工作网络。全院教职工在不同的岗位关心学生,截止目前,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成长导师、学生班级工作助理分别是3位行政人员、12位专业教师、26位专业教师和12位高年级优秀学生,各教职员工结合自身优势分别担任了读书会、学术讲座、职业设计讲座、学习方法交流会、各类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等活动指导老师,促进学生多维能力的拓展。全院形成了人人是育人之人、人人乐于育人的氛围,正是如此,一旦学生遇到困惑或问题时,学院就能多渠道帮助解决,例如,一个患精神疾病的大四学生多年无法正常毕业转入我院,学院没有另眼相看,而是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工作助理、行政人员以及家长从不同方面给予学生引导、辅导和疏导,最后学生顺利毕业,并被证券公司正式录用。

同时,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开展党支部与团支部、党员与团员、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互学互助活动。通过校友辅导员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聘任优秀校友担任校外辅导员,不定期与家长联系,共同实现育人。

2.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育人机制,实现育人工作精致化

育人工作坚持精致化,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分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保证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大一年级侧重开展大学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意识教育,大二年级侧重专业学习指导和学术科研指导,大三年级侧重分需求开展就业、出国、考研指导,大四年级侧重就业服务和毕业生教育,形成有坡度的、系统化的育人机制。研究生重点开展诚信学术、诚信做人和就业指导,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在全过程育人工作下,学院建立了学生成绩预警机制、经济困难援助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育人工作系统化。针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不同原因,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计划;开展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实践计划,使“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针对需要心理干预的学生实施过程可追溯的措施。

3.构建全方位多合作的育人体系,实现两个课堂紧密结合

重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第一课堂,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根据学生需要创新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开设了诸如“公务员考试专题课”、“行政公文写作”等课程,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读书会、社会实践、学术科研、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两年来, 100%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85%以上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敬老院志愿者服务、国粹苑志愿服务等活动800余人次,三、依托两大育人平台优势,打造学院育人特色

1.结合专业特色,2009年建立“未来公务员之家”教学基地,并于2010年3月正式获得批准成为学校德育示范基地之一。基地依托学院的师资力量和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学院与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业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打造以大学生为主体、政府官员、公共管理专家和有志之士广泛参与的交流平台,为我校立志从事政府工作的学生服务。“未来公务员论坛”和“国家公务员招录应试辅导班”是基地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2010年3月-6月,“未来公务员论坛”活动共吸引全校12个学院的学生参与其中,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管理问题。活动结束后,史建平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胡乃武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并建议将其推广至全国高校。2010年9月—11月,学院以基地为依托,联合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共同举办了国家公务员招录应试辅导班,共邀请7位教师和10位面试专家,授课15讲,内容涉及逻辑、数学、申论,组织两次仿真测试,一次模拟面试,共培训我校学生1800余人次,为我校立志于从事公务员以及相关行业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辅导,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继承和发扬红叶社的传统平台优势,着力打造模拟联合国和外交礼仪大赛两个品牌活动。两个品牌活动以国际政治专业学生为基础,开放吸收全校各专业学生参加,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增强国际交往能力。两年来,组织学生参加了由北大、北外、外经贸、首经贸等组织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并创立了我校的模联活动。活动参与水平逐年提高,2009年分别有2名同学获得最佳代表奖和优秀提名奖,2010年,我校有3个同学获得最佳代表称号。2010年10月,由红叶社选拔组成的代表队参加由外交部和外交学院组织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外事外交礼仪大赛”,在国内众多一流大学参赛的、强手如林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喜获亚军。

5.全员育人总结 篇五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1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我们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一种新事物,仍需进一步的加强科学论证和实践探索。下面是我全员育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通过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教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当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有些素质低的家长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不情愿配合教师的工作。并且教师也多数不住本地,造成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困难。将要进一步研究方法,讲求策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温情的滋润,端正态度,积极学习,品德优秀;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长足发展。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2

我县教育局提出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了上级相关精神,成立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印制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记录。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安排,全面实施

学校按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然后学校结合双向选择,初步列出导师名单,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带徒计划更好地完成。

二、明确职责,全员参与

我校把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抓手。以班主任为主导,任课老师分包班内学生,既要覆盖全体学生,又要突出重点对象,即每位教师有学生可包,每位学生有教师可保。

职责上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着力关注家庭贫困、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环境不良、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实行结对包保、跟踪包保。重点做好“四项工作”,即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定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做到“四个必谈”,即包保对象成绩进步时必谈、成绩退步时必谈、行为有问题时必谈、思想出现问题时必谈,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及时排忧解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严抓过程,精细管理

在活动中,做到每项活动有记录,建立健全导师工作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录教师包保工作和学生成长过程。学校把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实情况纳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体系,对老师的量化考核包括班主任评价、学校领导小组评价、受导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等内容。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3

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从导学走向既导学又导行,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导师,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构建起教职工人人成为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的良好机制。以下是本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总结情况:

一、用“关心”和“理解”走进学生的心里

我面对的是初中生,他们大部分都处在第二次青春发育期及心理叛逆期,他们虽然人是长大了,但心却更细了,更为敏感了。所以我们的一种关爱的眼光,一种关切的询问,一种关怀的手势,一个关心的行动,总之,哪怕是小之又小得充满关爱的神态或行为,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苦恼,畅谈未来。

在关心学生方面,我觉得最好是从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来就谈学习,学生很容易烦恼,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上他们如果能有正确的观点,崇高的理想,那么就能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每次的谈话中,我都从生活中的话题谈起,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忘记我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谈话中他们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例如:对人、对事的看法,哪些科目进度快,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等。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我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协调师生关系,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总之,多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理解万岁”一直是学生的口号。的确,我们在做每一项工作时应该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所以,当学生暴露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上来就狂风暴雨般的狠批一顿,而首先应表示同情和理解,让他不要从心里上立即把你列为敌人,而是视为知己,可以倾诉的人。在他从心理上接纳你之后,你再稍加引导,可能效果会好一些,所以,理解的力量很不一般。

二、要善于抓住关键时期开展工作

开展工作,需要踏踏实实,一如既往,尤其是在关键时期,绝不能放松,否则会前功尽弃。在导师制工作过程中我觉得不在于每一星期要去和他们谈多少次,不是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抓住关键的时期及时开展工作,深入了解,教育学生,效果会很不错。

第一个关键时期:刚入学的前两个星期。这是学生思想不太安定,精力不集中,纪律等各方面最差的时候,应增加工作的次数和力度。就在我接手的第二天,我就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做好英语教学的调整工作

第二个关键时期:考试前后一周。这段时间学生思想波动很大。考试前,学生焦虑,要给以学习指导,心理辅导。考试后,不乏大喜大悲者,要给以安抚和关注。这个学期,我期末考试后挨个安慰学生,给他们加油、鼓劲。

第三个关键时期:放假前一周。这段日子学生是最容易彻底放松的时刻,学习效率不高,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和必要的学法指导。这个学期放假前一周,我及时帮助他们调整状态,放假前一天又去和他们道别,布置作业,同时我也获得了假期的祝福。

我想在这些特殊的关键时期,我们若能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派遣学生的烦恼,调整他们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三、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怎么都不可能好到那里去,他们的困难可能就来自错误的学习方法。而作为老师,对于某些学习方法的掌握会优于学生,所以强调、监督性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时时指导会促进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因为经常失败,而自卑、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让学困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是促进学困生进步的关键。教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我能做到的”并要正确看待竞争和考试,同时向古今中外战胜自卑走向成功的榜样学习,不断取得小的进步,逐渐克服自卑心理。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但仍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上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没有目的,没有动机。我则通过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困难,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成绩,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我定时与家长沟通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思想动向;同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总之,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做好导师制的工作,为我的每一位学生点亮那一盏“引路灯”!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4

一、制定措施,全面实施

1、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的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制定了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和方法途径等详细内容,让教师有明确的育人工作思路。同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大场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及考核办法》,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

2、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⑴学校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⑵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⑶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⑷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带徒计划的完成。

3、教导处牵头设计了《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学生成长记录》《周六日家访记录》《学生谈话记录》等相关工作表格,让教师在具体育导工作中记录建档,使学生的成长进步有案可查。

二、明确职责全员参与

⑴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导师全面了解所帮学生的情况(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生活及学习习惯等),学期初对承包学生当课题去研究,写出学生情况简介。

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制定长期与近期的学习成长目标。对每一个承包的学生建立《xx学生成长记录》,逐一制定教育计划、措施。

⑶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对承包的学生每月至少谈话一次,每学期不少于三次;谈话后学生写出感想。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受导学生情况。

⑷做好学生周六日节假日自主学习指导工作。教师对指导学生活动有记录,记录附在《xx学生成长记录》后面。

⑸采用家访、家长来访、电话互访、函件交流等形式,跟家长有效协调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导师对所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并有有文字记录,记录附在《xx学生成长记录》后面。

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三、健全制度全心落实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对每位被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导师根据被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行为缺陷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对每月的表现和每次调研进行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受导学生每周一次以反思收获的形式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健全学情会商机制。班主任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班教导会,与班内所有学生的成长导师一起分析本班学生在品德、心理、学习、纪律、活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本班需特别关注的学生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详细的转化对策并积极落实。级部每三周组织班主任、导师对需特别关注的学生逐班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并抓好落实,切实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4、建立学生积极参与制度。学校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尊敬成长导师,与成长导师坦诚交往、互相信任;经常主动要求成长导师帮助分析自身状况,指导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认真听取并虚心接受成长导师的合理化建议。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

自学校就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教育理念,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特别注重德育与智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实行导师制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德育与智育联动,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从20xx年以来,我就担任四年级张宇、张慧瑶、朱永翠、张素娇、王桂霞、张永娟、张俊雪、朱婷婷、朱洪剑、张晓磊、李辛杰这11位学生的导师。现将这一年的导师工作总结如下: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学校和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即使这个孩子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学校和老师也不能轻易放弃他。学生是人,问题学生也是人,教育好了照样是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连垃圾都不能随意丢弃,何况是人!一个学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或许只是1/50;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或许只是1/5000;但对于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100%。

教育学生绝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学校积极推行的导师制,就是要让教师人人做学生的成长导师,让学生人人受到应有的关爱。在全员育人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思想引导: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精神、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服务社会。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及时纠偏,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从而建立学生生命成长的新起点。

二、心理疏导: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心理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不但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学生的耐挫折教育,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人生愿望,激励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心理困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环境适应力,增强学生对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搞好心理疏导,关键

是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真诚沟通,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生活指导: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由于相当多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比较溺爱,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作为导师,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引导学生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导师要对学生进行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使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安排生活消费,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规划能力,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生活作息习惯。要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体谅父母的艰辛,学会有情有趣地学习、有滋有味地生活。

四、学业辅导:作为导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学会选课,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安排,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导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学有所长。导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强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增强学习信心,形成学习风格,最终使学困生达到“想学、愿学、学会、会学”的目标。这一学年,我给每位学生都制定了日常作业,要求他们积累英语单词和语文字词,帮助他们从高一开始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以研究者的心态从事教学。好的导师也必定是好的教师,因此,我始终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以研究者的心态从事教学。我积极听课,在按时上课之余,学习各类型课堂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新课程教学是让学生行动活跃、思维活跃的教学,更是有效的服务于学生人生的教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造人格,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学科知识专业化、教学专业化、研究能力专业化、评价专业化。课前我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每个教学设计我都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去切入或导入,这样有趣味性或启迪性。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多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设疑布障,边讲边问,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另外,在导师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学生沟通少,没能做到有效辅导,另外跟家长的沟通少,没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需要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强此方面的努力。

6.全员育人导师计划 篇六

为了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新课程要求,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定学生成长导师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在小学阶段是向初中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鼓励和帮助。那么应该注意学生的心里变化、学习方面以及交往方面的改变。学生的心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并产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情绪不稳定: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经常在陌生、严肃、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在教育学生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关,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督促、严格教育,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学生的交往方面: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选择朋友往往是从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不能真正的体会友谊时什么,这时就要求父母多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帮助孩子在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三、导师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主要方法途径

“全员育人导师制” 采取“四导”策略,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导师坚持做到“五必须”,即导师“每天必须有一个微笑,每天必须有一声问候,每周必须有一次谈心,每周必须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必须有一次家长联系”。

(1)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

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受导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并施以纠正。引导受导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业辅导主要是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鼓励质疑问难和乐思妙想,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对不同风格的受导辅学生实施匹配策略,进行多重辅导方式,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3)心理上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和各方面蓬勃向上的愿望。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疏导的核心是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是每个成功疏导者的最主要诀窍。

(4)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等,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和合理消费,帮助受导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学习进步的生活作息制度,指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导师工作总结

刘全玲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自从我们年级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在与各位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我也感觉收获颇多。现在我将本阶段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全员育人开始以后,我给6个学生召开会议,确定小组的组长,给他们提出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要求,并记录他们的生日、家庭住址父母单位和电话以及宿舍号。在第一时间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小组育人活动的展开。

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我对联系的6名学生,分析他们的个性特长,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与他们探讨学习方法,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真正和学生一道负起对学习过程的责任,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能确实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与他们交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每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根据他们的所写所想所感,及时了解每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这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给他们写的批语中为他们出谋划策,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经过沟通后,几个原来认为写成长记录无用的同学也开始认真记录每天的得与失了。

三、与学生共同进餐的过程中,我会点评每一位同学在上周的表现,然后让组内成员互相表扬,比如说一下在上周中你认为那些同学比较努力,他怎样努力了等等。这样有些同学受到了表扬,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而另外的同学也会以这些同学作为榜样,积极上进。

四、在开展小组活动这个项目上,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希望能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向他们学习。

导师工作总结

7.全员育人不应只是一句口号 篇七

一个普普通通的宿舍管理员,帮助一个身染“网瘾”、升学无望的学生改变了人生和命运,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令人赞叹。同时,这也揭示了职员、工人育人的重要作用。

全员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党和国家明确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明确育人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然而,全员育人在许多学校仍是一句口号,并未落到实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观念上,许多任课教师认为是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事,职员、工人认为是教师的事;在制度上,除班主任有明确职责之外,其他人多是有要求、无责任,有说法、无考核,可干可不干,好无奖、差无罚;在实践上,任课教师不想管、不愿管,职员、工人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可认真研究学科德育的教师有多少?因德育目标落实不力而受罚的教职工又有多少?结果,使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职员只管理不育人、工人只服务不育人。学生在班主任的课上一个样,在任课教师的课上另一个样;在课堂上一个样,到宿舍中另一个样;在学校内一个样,到社会上另一个样。学生道德状况受到诟病,学校管理工作受到指责,教育整体形象受到损害。

全员育人能否落实,关键在于是否重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不是喊出来的,不是“秀”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真重视还是假重视,不要看工作中喊什么口号、报告中有什么字样,而要看是否真正地把德育摆在了首位,是否真正地把德育贯穿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学生管理始终和学生服务始终,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有真正明显的提高。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孕育希望的园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责无旁贷。

全员育人重在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学过程、管理过程、服务过程时刻都存在教育性,这既是教育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除了每周上几节班主任的课之外,更长的时间是在其他教师的课上,是在宿舍、操场、校园中。只有学校领导、教师、职员、工人都成为育人者,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覆盖整个校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育才首先要育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把德育工作切实摆在首要位置,在“软任务”上下“硬功夫”,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探索各个岗位的育人作用,明确各个岗位的育人责任,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研究不同学科的育人功能,探讨学科育人的规律,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结合学科特点优化德育渗透,切实担当起育人责任。职员、工人尤其是生活管理岗位的职员、工人,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但要以身作则,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家庭般的温暖,还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岗位特点和育人作用,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生活状态变化,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8.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篇八

[摘 要]高校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高校要建立学生工作三级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院全员育人意识,加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凝聚力,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74-02

高校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广义上指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当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狭义上指全校一盘棋,学校的党政领导、机关行政人员、科任教师、院系管理和教辅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后勤工作服务人员积极充分调动资源,在自己的岗位上,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和义务。[1]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全员育人”。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主要是指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这三个层面的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相互配合,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在目前大学生本科培养过程中,辅导员统筹安排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奖助贷、综合素质考评、心理辅导、学生党团建设等工作;班主任主要参加班级学生活动、与学生谈心谈话、指导学生学业,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本科生导师由学院选拔优秀、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每一位新生均配备导师,可参加导师的组会,就学业问题和人生问题向导师咨询。

一、辅导员

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

辅导员要每周召开例会,通报工作、学习研讨、交流提高;加强学工队伍日常的管理和考核,明确工作职责,量化考核指标;强化学习意识,开展理论研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关心辅导员自身发展,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性、创新性和服务型的学生工作队伍。建立辅导员周汇报制度,每周汇报辅导员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汇编成册,将碎片化的工作进行整合,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规范有效。

辅导员通过学生干部管理班级和年级事务,每个班级都要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班干部队伍,这些班干部是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辅导员要定期召开学生工作的专题会议并建立院领导联系制度,经常深入班级活动、宿舍、课堂等,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定期开展班会和团日活动,大一主要针对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自主管理和处理好学习、娱乐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二强调各门专业和外语课程学习、学习技巧的提高等方面;大三和大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同时增加考研、择业、就业形势、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每个班级设立专职的心理委员,通过建立班级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安全防线。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班,为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提供经济和政策制度支持。

二、班主任

为使辅导员和班主任成为联系学校、家庭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应当在设立辅导员的同时,在每个班级设立班主任。新生班主任将于培训会后正式上岗,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各项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2]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制度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学校转型升级、完成大学使命、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和培养郑州大学优良学风、校风、教风的重要途径。[3]由于逐年扩招,高校本科生规模已经今非昔比,按照规定辅导员和学生要按照1∶200的比例设置,但现实中有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辅导员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无疑是对辅导员工作很好的补充,他们能为学生的思想、生活、情感、交往等方面提供引导和帮助,促进班级学风的树立,对大学生学业进行指导。班主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和学科情况以及发展方向,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规律和不同时期的教学计划指导大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进程。班主任每月固定时间汇报工作、参加学生活动、与学生谈心谈话、指导学生学业,要提高班主任的班级参与度,提升责任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三、本科生导师

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一直被认为是牛津教育的精髓之一,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1922年皇家委员会更是将导师制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Will G.Moore)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这三个方面。[4]导师对于学生的指导重点在于学术指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每名导师指导2至4名学生,这样的精英化教育能够保证导师与学生的充分沟通与交流。根据国内高校的特点,我们建议根据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律,将本科生导师分为大一学生的励志导师和高年级的专业导师。

(一)大一学生的励志导师

励志导师从专业教师中选拔,由教师个人申请和学科推荐相结合,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经院学院批准予以聘任,聘任期一年,可连聘连任。每位励志导师负责指导3至4名学生,励志导师每学期至少要与学生见面会谈3次以上,认真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科研创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与系学生工作组、辅导员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

(二)高年级专业导师

高年级专业导师制度,即在大学二年级以上,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参与课题研究;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课题研究、专利发明、发表科研论文等提供机会和专业指导,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申请,教师进行监督指导。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大学生积极投身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

励志导师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印象,度过大一的迷茫期;在大二之后,学生渐渐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选择专业导师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大一时给予自己专业指导的励志导师,专业兴趣渐渐建立,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关注,高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等所有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应当参与到全员育人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服务意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做到全体教职工都关心和重视学生,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武玉红,张新颖.论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的困境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154.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3]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亮2014年8月讲话[Z].2014.

[4] 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6):50.

上一篇:夜读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