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发展现状

2024-10-12

农村医疗发展现状(精选8篇)

1.农村医疗发展现状 篇一

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

阳光下,江西都昌村民黄世辉眼里噙着泪搂紧孙儿说:“这孩子不知道能不能留得住”。小孙儿患的是先天性血小板缺乏综合症,为给这孩子看病,家里已经欠下了七万多元的债,而以后每年还需要定期治疗,医药费每年都要几万元,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钱,一家人急得年都没好好过。像黄世辉家遇到的情况在农村不在少数,小病经常不看,大病看不起,一旦出现大病,则整个家庭陷入经济

优生优育难推广

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蔡医生这样对记者谈道,“农民的医疗问题是一个恶性循环,不知道这个源头在哪里。”比如,在农村许多人的病都是先天不足和儿童发育期营养不良造成的。虽然乡卫生院经常宣传优生优育,可是这么多年来,一点作用都没有,有许多妇女生孩子还是在自己家里生,妇女常常留下产后妇科病,有许多农村妇女在怀孕期间仍然要参加重体力劳动,更无法保证孕期起码的营养。同样,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成为普遍现象,现在许多父母把几个月大的孩子放在家里给老人代管而自己外出打工,根本谈不上优育。

医保缺乏带来重大疾病隐患

记者从一些农村县级医院了解到,许多农民的重大疾病是由于对一些“小毛病”不重视积累而成,使得一些重大疾病在初期难于被发现,而且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病期严重。一位主任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农村一些偶发性疾病成为普遍的常见病,比如肺癌、肝癌、食道癌等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他说,这些疾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控制的,而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都是易发现易检查的,而往往他们都把它当作小毛病忽视了,因为基本的医疗都难以保障,根本不可能想到要做检查。

一项问卷结果显示,许多农民在遇到生病时,最多只会到村医那去买药,还有一些农民认为自己能扛过去,不用花钱去治,几乎没有人会到乡镇卫生院或县里去看这些“小病”。“有些得慢性病的,只要稍控制住病情,就不吃药了”。

另外,记者了解到,“见效快”且价格合理的药,在许多农民眼里就是好药,毒副作用不在他们考虑之列。一些药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利用这一特点,常常把一些毒副作用强而短期疗效比较明显的、在城市已

[1][2][3]

2.农村医疗发展现状 篇二

1 江苏新农合取得的成效

1.1 参合率不断上升,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全省参合率近年来不断上升,2005~2008年分别为88.02%、90.50%、 95.01% 和98.90%。截止2008年底,全省开展新农合的县 (市、区)为96个,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省参加新农合总人数为4405.89 万人,各地参合率均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具体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新农合办公室资料及相关报表,下同。

1.2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全省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近年来不断提高,2005~2008年分别为22.16%、25.23%、31.18%和39.26%,年均增幅为21.11%。2008年全省13个地区中,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超过40%的有4个(苏州市、宿迁市、南京市和连云港市),在35%~40%之间的有7个(无锡市、盐城市、淮安市、南通市、徐州市、泰州市和常州市),在35%以下的有2个(镇江市和扬州市)。全省各地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

1.3 补偿模式基本统一,参合农民受益面明显扩大

目前,全省已全面推行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补偿模式,有效扩大了以前只保大病的局限范围,实现了大病、小病全保障的综合模式,从而使参合农民的受益面明显扩大。从全省参合农民受益率(受益率=受益人次总数÷参合总人数×100%)来看, 2005~2008年分别为94.5%、100.9%、120.0%和157.4%,2008年与2005年相比受益率增加了将近63个百分点, 参合农民受益面明显扩大,对新农合满意率也超过了90%。

2 江苏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部分地方筹资水平较低

2008年,全省新农合人均筹资123.99元,高于东部地区(115.05元)和全国水平(96.25元)。但是,不同县(市、区)筹资水平差异较大。在开展新农合的96个县(市、区)中有14个县(市、区)的人均筹资水平已超过200元,其中以无锡新区最高,已达355元;而筹资水平较低的县(市、区)有43个(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人均筹资仅为100元。筹资水平较低主要与当地经济负担能力有关。

2.2 部分地方补偿比例偏低

虽然全省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近年来在不断提高,2008年已达39.26%,但与参合农民的期望补偿比还有较大差距。另外,2008年在开展新农合的96个县(市、区)中有9个(沛县、高邮市、泰兴市、亭湖区、丹阳市、江都市、宝应县、镇江市区、丹徒区)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低于35%。补偿比例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筹资水平低;目录外费用高,可报销费用比例偏低;基金分配不合理,门诊统筹资金分配过多;当年基金使用率过低等。

2.3 部分地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2008年全省参合农民的次均住院费用为4139元,略低于东部地区(4225元),但远高于全国水平(2799元)。另外,在开展新农合的96个县(市、区)中有13个县(市、区)的次均住院费用超过6000元,有7个县(市、区)次均住院费用较上年增长30%以上,有8个县(市、区)次均住院费用较上年增长20%~30%。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城市的参合患者过多流向大中型医院;部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不规范,监管乏力。

2.4 部分地方基金使用额度不合理

2008年全省新农合基金平均使用率为93.34%,当年平均结余率为6.66%,基本符合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然而,有部分地方基金使用额度不合理,其中有16个县(市、区) 当年基金使用超支,需动用往年结余或风险基金弥补。另外有10个县(市、区)当年基金使用过少,当年基金使用率低于80%。当年基金超支的主要原因是:补偿标准提高,而筹资标准没有相应增加;基金累计结余较多,为减少结余,提高补偿标准(或二次补偿),使当年超支。当年基金使用过少的主要原因是:补偿方案设计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测算。

2.5 部分地方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不高

全省有部分地方,尤其是苏北的部分乡镇,由于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 尤其是高水平医疗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影响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据省卫生厅统计,在全省的6.5万余名乡村医生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9.4%,初中及以下的占44.4%,学历层次明显偏低[1]。乡村卫生机构缺少高水平医疗技术人员,使得参合农民对它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存在疑虑,就诊意愿明显较低。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本文以目标规范化管理为基本思路,建立关键性管理目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稳定的筹资与增长机制

适度提高筹资水平,建议将筹资水平的近期目标制定为:到2010年苏北地区人均筹资在150 元以上,苏中地区在180元以上,苏南地区在200元以上。筹资水平的长期目标应该与当地的财政收入增长、参合农民的个人收入增长紧密结合,因此,筹资长期目标建议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与增长机制,例如,筹资水平可按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左右筹集,其中,政府各级财政需负担3/4左右的缴费责任,而个人承担1/4左右的缴费责任为宜。

3.2 适度提高补偿水平

适度提高补偿水平,尤其是要提高住院费用的补偿水平。建议将补偿水平的近期目标制定为:到2010年苏北所有县(市、区)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40%以上,苏中达到45%以上,苏南达到50%左右。补偿水平的长期目标可参考国际上职工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将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制定为70%~80%较为合理。制定的目标可通过提高筹资水平、提高基金使用率、降低目录外医疗费用比例、制定合理的门诊统筹和住院统筹资金的分配比例等办法来实现。

3.3 加强医疗费用监控力度

为了切实减轻参合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必须要加强医疗费用,尤其是大病住院医疗费用的监控力度。建议将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保持在5%以内,作为医疗费用上涨的近期和长期监控目标。为实现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针对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设计不同的补偿比例,层次越低,参合农民就医时所获补偿比越高,从而引导患者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②落实和完善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规范,促进医生合理用药、合理诊疗;③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准入、退出制度,并形成上级监督、合约监督、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

3.4 保持合理的基金使用率

为能使参合农民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待遇,同时又不致使新农合财务上出现危机,全省制定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原则,既“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一般认为基金结余率应控制在5%~10%较为合适[2]。因此,建议将当年基金使用率保持在90%~95%(或当年基金结余率保持在5%~10%)、基金累计结余率保持在20%左右,作为合理使用新农合基金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实现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基金结余过多的地区可考虑适度提高补偿水平,或对大病、重病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实行二次补偿;对于当年基金使用超支、累计结余过少的地区,需仔细查找原因,重新设计合理的方案。

3.5 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高水平卫生人才缺乏是制约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参合农民到乡村卫生机构就医,必须要加快乡村卫生人才培养。在具体培养目标上,江苏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有关部门将为农村基层培训4000名管理人员、1万名技术骨干和5万名具有全科医学知识的乡村卫生技术人员[3]。对全省新农合制度来说,要设计出有利于乡村卫生机构发展的方案,在政策上和基金补偿上向乡村卫生机构倾斜,积极支持全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莉,李淑萍.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3):5-9.

[2]李洁,王永辉.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问题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45-49.

3.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 篇三

关键词:农村;医疗条件;设施落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05-1

1 研究背景

如今,我国正在忙碌地进行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地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医疗条件照比以前而言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有不少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比如:农村医疗资源缺乏、专业技术医务人员匮乏、总体医疗水平偏低等,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能否得到本质的改善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医疗需求方面如何做到按照居民的实际健康需要进行分配,而不是取决于居民的地位和收入,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如何做到公平客观地为居民提供他们所应该得到的卫生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重要改革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2 地区调查

通过相关资料的统计调查,对我国农村医疗条件和基础设施现状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随机调查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在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城市中共选取40个村作为调查地点,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完成收回378份,边走边访边记录,获取了大量关于各个村落的概况等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表:

通过走访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可知,在全部调查的40个样本村中,仅有5个样本村设有卫生所。样本村各村平均人口大约为2000人,但各村平均拥有医务所仅为两间,医护人员3位,病床5张,这无疑反映出农村医疗条件的简陋和匮乏。

3 解决对策

加大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有些简陋的农村医院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至今还设在危房里,如果有了充足的资金,就能为医院盖起新楼,就能使农村医疗条件发生质的飞跃。因此,为了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培养医疗工作人员学习最新技术,加快医疗检查设备及时更新,拓宽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医疗服务技能,为广大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使所有病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即使相关部门答应给农村医院进行拨款,很多专项资金的下拨也同样存在着层层审批、手续复杂、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的通病,当资金真正到达基层医院时,已经大大削减了其功效,给基层医院的工作实施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在鼓励政府加大对农村医疗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大幅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简化和缩短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得以及时利用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健全农村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首先,农村医院的医疗技术人员数量较少,有的医院通常是三五年也来不了一个医生,新能量的注入数量少、频率低,全院上下总共只有五六个医生,加上护理管事人员也不到10人;其次,还存在著医生学历低经验少的问题。乡村医生长时间呆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接触不到外界先进的技术,又没有新的知识资源及时流入,医生很难积累到相关方面的高端经验,这就会在主观上严重阻碍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此,农村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医院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医生接受学历教育,继续深造;自行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应重点考核医生所在岗位的相关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等,以随时检验医生水平;降低医院录取门槛,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凡是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者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均可直接纳入到农村医院组织里;广收药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特殊急需专业的技术人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扩大医院服务范围;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后备人员中优先聘用医院所在地的当地村民,并定期带医院工作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学习与经验交流,不断推进镇村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4.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四

2008-09-03 14:56:28|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引言

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农村人口7.93亿,约占总人口的63%。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过着贫穷、愚

昧的生活。本文在此前提下就农村的医疗现状作一探索,谈谈农村的医疗现状。

二:农村医疗现状

我国的农村医疗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到底怎样?其症结又出在哪儿?笔者拟以安徽省庐江县县医院、和

县中医院、庐江县柯毯镇卫生院及柯坦镇葛庙乡卫生院为例,阐述本人观点:

在这些医院走访调查中发现城镇医院的差距,庐江县医院及和县中医院的设备基本达到了专业水平,卫生条件基本符合要求,但服务态度较正规医院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此就不赘述了,下面重点谈谈农

村医院的调查结果。

笔者在对葛庙乡卫生院的详细调查和走访群众后发现,该院的运营机制存在严重问题。该院员工的工资不是由政府直接发放的,由医院“自给自足的”、“多劳多得”,即该院每年营利除上缴一部分给政府,其余“分红”。这样的运营方式导致怎样的后果?为调查实情,我体验了病人的感受,我说感冒了也没什么就掉葡萄糖。在问当地的群众时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在农村感冒求医是奢求,他们宁愿苦挨过去要么去私人诊所,他们决不可能为了感冒去花一两百块的。然而在这些小诊所却乏善可陈,医疗水平不怎么高而且往往一人操刀,数职惧兼,又是护士又是全科医生甚至是手术者!曾经报道河南一产妇在村里小诊所生产时难产,该大夫决定给其做剖腹产手术,没有消毒设备,没有手术室,没有手术器械,该大夫竟然用菜刀给其做手术,结果产妇当场死亡。当然在这些大夫中也不乏有多年经验而且丰富实践的,然而在各项设备不齐全而有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保证不出错?医生的职业不同其他职业,失误了可以补偿,可医生不能!

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义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他们大多接过父辈的衣钵懂点医学常识后去医院进修的,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这又足见城乡的医疗差距,城里的大学生富余找不着工作又不愿去环境差、待遇低的农村工作。这也导致了人才的闲滞和浪费,农村医疗事业的停滞!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也听到一些悲痛不堪的事情,在农村虽然意外事件不似城里那么多,但农村意外事件的死亡率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农村在小诊所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或遇到紧急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后因路程太远而失去生命。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县拥有急救技术的只有县医院,而各地距县城远需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对危重病人而言,是决定生死的。在我调查的人群里就有因农药中

毒没能及时抢救而死在路上的,有交通事故死在等待救护车的血泊中。

最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的调查发现,在我县的一些偏远地区封建迷信思想和江湖骗子甚为猖獗。在归结了他们的一些想法之后发现倒并不能指责他们,并不是他们的思想有多落后,在谈话中他们也不信鬼神之说,他们是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在了解当时的一户因患小儿肺炎的迷信群众更能体现搞好农村医疗的重要性,该家长因长期在乡卫生院治疗花钱无数且不见起色又找不到病因才迷信的。当然在这些

村民中也有一些江湖骗子靠仙丹救命水过日子,这是钻着医疗水平的空子搜刮老百姓的钱。

三:对策

1:党和政府要把农村医疗事业视作农村扶贫的重要工作,引领亿万农民摆脱治病难求医难的问题。首先,国家眼逐步加大农村医院的经费投入,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其运营机制,由政府统一管理。

2:取缔非法不和格的私人小诊所,对私人诊所的卫生条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医生进行严格的考核

和培训,落实好基层医生的进修制度,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3设立医生的特殊津贴制度,对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或志愿者实施特殊津贴。提高他们的待遇,搞好他们的工作环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愿意来基层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素质又为国家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4:在目前的条件下,乡镇卫生院还无法对严重疾病和突发重伤病人的抢救,为了应付突发情况中的急救,缩短县乡医院的距离,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政府应在各镇的中心医院配备一辆急救车,这样就可

以减少一半的急救时间。

5:对于农村的迷信思想,只有医疗水平提高了自然可以解决,当然目前还会存在,生病不去看医生不打针不吃药的现象还会存在,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哄谣撞骗宣传迷信

思想的不法分子。同时政府应为人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6:针对偏远地区农民治病难的问题,县市级政府组织好本行政区内的医疗巡回检查,深入贫困山区

为他们送药送温暖。

在调查的最后,我特意了解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落实情况,通过了解发现今年的落实情况明显比去年好,这也证实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是目前的一些乡镇医疗机构还不办理,有些地区只能去县医院才可以报

销医疗费用。在群众中有一些错误认识,作为医疗机构应解释清楚。

四: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毫不放大的说,此次医疗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的盛世危机,在调查中笔者的忧虑程度与对该问题的调查深度齐长偕增,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一个将国计民生置于自己理想最高峰的热血青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对策 篇五

一、现状和成效

2003年,我市共有乡镇132个,村(居)委会3914个,常住人口549.07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户数141.7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221元。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2838个,乡村医生3273人。自2003年7月1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占83%,参保村2694个,占69%,参保人数达275.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4%。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03、2004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农~愿,坚持实施原则。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在全面推开的县(市、区)中,参保率均在80%以上,其中镇海、北仑、鄞州、江北等达到了90%以上,大大突破了预期的目标。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22109.3万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个人(包括集体经济扶持)出资8093.0万,乡镇财政资助4910.7万,县(市、区)财政资助5256.5万,市财政已资助3849.1万,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大部分县(市、区)还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

二是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于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资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22-25元;平均补偿水平在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卫生部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鄞州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人员网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北仑区、宁海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和探索。

(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余姚、慈溪、镇海、北仑和宁海等地区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也实施一定的补偿。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住院结报75456人次,补偿总额12913.2万元,人均补偿1711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

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五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

6.家乡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1、您所在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情况:在所调查的325人中,有248人选择“已经推广”,占总数的76.31%;有46人选择“没有完全推广”,占总数的14.15%;而选择“没有推广”的有11人,占总数的3.38%;选择“不清楚”的有18人,占总数的5.54%;此外,还有2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0.61%。

2、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医疗相比:

4、您或家人生病时的就诊地点:

选择在“村卫生所”看病,占总数的52%;选择“市里的大医院”,占总数的29.53%;选择“在家用偏方治疗”,占总数的2.15%;选择“其他”,占总数的4%。兼选“村卫生所”和“市里的大医院”,占总数的5.23%;兼选“村卫生所”和“在家用偏方治疗”,占总数的2.77%;兼选“市里的大医院”和“在家用偏方治疗”,占总数的0.31%;兼选“村卫生所”和“其他”,占总数的0.62%;兼选“市里的大医院”和“其他”,占总数的0.31%;兼选“村卫生所”、“市里的大医院”和“在家用偏方治疗”,占总数的1.85%。

7、您所在的村里有几家医务所?有专门的口腔诊所吗?

8、村卫生所有几位医生?什么职称?学历?年龄?男、女?

9、村卫生所每年会接待多少病人?是否有儿科、妇科、外科、内科和B超等设备 当问及“村卫生所每年会接待多少病人时”,有39人回答在1千人以内,占总数的12%;有26人回答在1千—3千人之间,占总数的8%;有18人回答在4千—5千人之间,占总数的5.54%;有142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43.69%;有10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3.08%。此外,有90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27.69%。当问到“是否有儿科、妇科、外科、内科和B超等设备”时,偶216人回答“全没有”,占总数的66.46%;有17人回答有儿科,占总数的5.23%;有6人回答有妇科,占总数的1.85%;有18人回答有外科,占总数的5.54%;有10人回答有内科,占总数的3.08%;有3人回答有B超,占总数的0.92%;有19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5.85%;有23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7.08%。此外,还有43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3.23%。

10、村子里是否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来对农民进行心理咨询?有7人回答“有”,占总数的2.15%;有303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93.23%;有3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0.92%;有1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0.31%。此外,还有11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39%。

11、村里是否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来应对村民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 有34人回答“有”,占总数的10.46%;有262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80.62%;有17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5.23%。此外,还有12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69%。

12、村里是否每年都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或健康咨询?有91人回答“有”,占总数的28%;有212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65.23%;有8人回答“有妇女健康检查”,占总数的2.46%;有4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1.23%。此外,还有10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08%。

13、您对村医务所的服务和收费满意吗? 有84人回答“满意”,占总数的25.85%;有4人回答“比较满意”,占总数的1.23%;有121人回答“一般”,占总数的37.23%;有93人回答“不满意”,占总数的28.61%;有9人回答“不去医务所”,占总数的2.77%。此外,还有14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4.31%。

16、看病后是在地点医院报销还是去其他地方报销?在哪里报销? 有111人回答“去地点医院报销”,占总数的34.15%;有20人回答“其他地方”,占总数的6.15%;有59人回答“没报过销”,占总数的18.15%;有2人回答“没地方报销”,占总数的0.62%;有10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3.08%。此外,还有123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7.85%。

17、地点医院离村子多远?有143人回答在10公里以内,占总数的44%;有81人回答在10—50公里之间,占总数的24.92%;有5人回答在50—100公里之间,占总数的10.54%;有5人回答在100公里以上,占总数的1.54%;有4人回答“无”,占总数的1.23%;有11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3.39%;有47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14.46%。此外,还有29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8.92%。

18、您一家看病一年是多少钱?占年收入的多少?有116人回答在500元以内,占总数的35.69%;有25人回答在500—1千元之间,占总数的7.69%;有61人回答在1千—3千元之间,占总数的18.77%;有21人回答在3千—5千元之间,占总数的6.46%;有2人回答在5千—1万元之间,占总数的0.62%;有13人回答“不一定,有多有少”,占总数的4%;有50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15.38%;有7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2.15%。此外,还有27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8.31%,有数据损失1例,占总数的0.31%。当问到“占年收入的多少”时,有114人回答在10%以内,占总数的35.08%;有36人回答在10%—20%之间,占总数的11.08%;有26人回答在20%—50%之间,占总数的8%;有7人回答在50%以上,占总数的2.15%;有17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5.23%。此外,有数据损失1例,占总数的0.31%,有63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9.38%。

调查证明,新农合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服务需求基本适应,在减轻农村医疗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和返贫状况,保障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发现农村的医疗卫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严重不足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的医疗机构少,没有专门的医疗分科。村里只有一家医务所所占比重最大,有超过一半的农村没有儿科、妇科、内科、外科和B超等设备。农村存在医疗隐患,没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没有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制度,这些都需要大力改善。此外,在村子里,高达67%的农村没有专门的口腔诊所。通过调查者反映,我们还了解到,很多农村的诊所几乎没有必要的医疗设备,部分村的诊所只有老三样,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计,一个温度计。就靠这几样给村民们看病。而且,一部分卫生所房屋破旧,一般都是个人开的诊所,因此卫生情况很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到,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员匮乏 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差,因此,很多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都集中在城镇,而村里的医生大都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多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为农民看病,这也在根本上决定了农村医疗水平的低下。很多农村都是三两个乡村医生服务全村好几千农民。这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为可悲的是,多少年来,一直都很少有新的医生到农村来,如此以来,老的医生不下去,是因为没有新的血液,形成了一个青黄不接的局面。

3、农村医疗费用较高,农民满意度差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超过28%的农民对村医务所的服务和收费明确表示不满意。很多村民都反映,村医务所的药品费用高,他们表示有些时候不愿意去村医务所买药,宁可去城镇的大药房去买。这也反映出了城乡药品不同价的现状。也因此,当问及到“ 您认为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问题?”时,有接近60%的人选择“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使城乡药品同价”。

4、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心不足,仍存有疑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得到大力推广,并且很受农民欢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农合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农民认为,家人的医疗问题主要还的靠自己,靠儿女,光靠国家的补贴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很多农民看不到既得利益,其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的农民对政府也缺少自信,有的还认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没有了看病的自由,没有选择权,致使一小部分农民还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国要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结合调查,就抓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就农村医疗卫生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祖国的。面对新的形势,要过内外形势,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政府及部门重要的工作议程上来,根据农村医疗卫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今后的时期内,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持与扶持,要尽快解决农村医务所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做好硬件的工作。

2、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 若要吸引医疗人才到农村年来,改变农村的物质条件是关键。在加快新农村年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制定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此外,还要对农村医务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以提高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 对于农村医务所的服务和收费问题,需要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由于农村的医务所多是个人经营,其本身也承担着一定的负担,比如: 物价部门每年的年检,每年向药监、卫生等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交纳的各种规费等。对此,政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努力减轻农村卫生所的费用负担。

4、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农村医疗发展现状 篇七

1 红星农场新农合实行的必要性

据农场统计, 红星农场已有82%的人员参保了新农合, 有18%的人始终没有参保。可见, 新农合的参保率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 许多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具体实施并不了解, 对定点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 认为报销制度的制定不够合理。开展新农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减轻医疗负担, 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而目前红星农场仍然存在问题, 不能满足农民的健康需要。

2 红星农场开展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2.1 药品种类有限, 存在药价虚报现象

许多农民认为医院供给新农合患者的药品种类有限, 并且治疗的有效性一般, 想要用更好的药品, 却需要全额支付。并且由于定点医院在一定范围内有可调整药价的权力, 一些医生还往往存在为患者开“多余药”的现象, 这就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2.2 报销流程繁琐, 非区内费用不报销

许多农民并不了解新农合的报销起点、报销所需的票据及报销的具体流程。农民普遍认为, 合管办最终审核报销环节所需时间过长, 影响了农民的资金回流;并且需要提交的票据很多, 在医院和合管办之间跑很多次, 才能拿到最终的报销费用。为了更好的治疗, 农户往往会将患者送到区外更好的医院, 而这些医院同样是新农合定点医院, 只是不在本区范围内, 就不能为患者报销费用。非区内的定点医院治疗费用不在保险报销范围内, 使得农户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2.3 贫困农户收入低, 因病致贫仍然存在

根据有关调查, 农民经济收入普遍较低, 30%左右的农民家庭为单位的人均收入3 000元以上。而农民家庭可承担的医疗费用限额, 随着经济收入的升高而升高, 可承担最高限额4 000元以上的占总户数的28%。这说明农民家庭可承担的医疗费用限额比较低, 而且农民普遍反映他们的经济水平达不到他们所想要的保障水平。因此, 因病致贫的农户家庭仍然存在, 新农合报销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3 解决红星农场新农合问题的建议

3.1 设立药品监管机构, 扩充药品种类

在合管办中, 应设立监管办公室, 由专职人员负责农场下卫生院的监督。在定点医院需张贴药品价目表, 并在网上公布, 公开招标的药品名称和单位。适当扩充药品种类, 尤其针对常见疾病, 引用更为有效的药品, 并降低药品价格, 保证患者能够治好病、用得起药。同时, 加大对医生医德的监督, 开通投诉热线, 对乱开药乱下处方的医生给予严肃处理。

3.2 科学设计报销方案, 完善网络化管理

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完善通过政府、集体和个人集资的方式, 使新农合成为每个农场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的医疗保障制度。减少报销流程中的重复环节, 避免农民在报销过程中“往返跑”, 保证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报销费用;完善新农合网络化管理, 将区外就医扩充到新农合报销的范畴中。可以先从报销部分费用开始, 尤其是住院费用、大病救治, 从而实现与全国新农合定点医院的联网, 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合的现实利益, 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大病补偿力度, 提升对贫困农民的保障力度

8.农村医疗发展现状 篇八

摘要:农村医疗保健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本文基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状况进行比较,为改善农村医疗保健环境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健 消费支出 区域

1 各地医疗保健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的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可以将我国的各省份分为不同的层次,高收入地区(4000元以上),中高收入地区(3000-4000元),中低收入地区(2000-3000元)和低收入地区(2000元以下),本文在这种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医疗保健进行分析,选取不同层次地区的农民的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数据做出比较,具体情况见表1、2。

通过表1、2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医疗保健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的农户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占消费支出的10.06%,四川农户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占消费支出的6.69%,而西藏的农户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占消费支出的2.72%。其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上海、北京等14个省(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7个省(市),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的有两个省(市)。整体上与地方农民收入是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也存在个别的省份的例外,如山东省属于高收入地区,但是其农户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占消费支出的7.05%,而属于中高收入地区的黑龙江省,其农户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占消费支出的10.23%。

2 促进农村医疗保健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区域统筹 农村医疗保健地区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我国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加强区域间的医疗统筹,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新型农村医疗体系,保障各区域间的农村医疗保健供给。区域统筹重要的是依据我国各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整体的农民意愿,合理的协调农村医疗保健的区域关系。

2.2 创新资金筹集机制 建立政府、集体、社会和农户的多方筹资制度。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尤其是根据不同收入地区合理规划、科学配置政府财力,保证贫困地区的农村医疗保健的供给。鼓励社会各方资金积极的投入到农村医疗保健中来,特别是要发挥农村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充分的挖掘农民自身的能动性,农民在享受政府的医疗供给的同时,应当发挥自筹资金的力度,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2.3 加强医疗统筹资金的监管 对于农村医疗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管,做到账目明晰、专款专用、专户专存。对医疗资金是否到位、使用效果进行随时跟踪,建立农民反馈参与机制、社会综合评价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医疗资金的监管模式,严格控制各种风险的出现。

2.4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的各区域的农村医疗保健的差异性很大,政府应当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制度规范,对农村医疗的资金来源、筹资方式、建设标准以及各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统一的协调规范,杜绝各种挪用医保资金、账户混乱等违规现象。增强新医改的改革效果,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村医疗规范体系,促进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不想劳作的小牛-小学作文下一篇:春节安全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