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扩写

2024-08-22

游山西村扩写(精选11篇)

1.游山西村扩写 篇一

陆游罢官后,心里一直闷闷不乐,闷得快生病了,他的朋友告诉他,到山西村去散散心吧,那里的景色可美了!

陆游来到了山西村,走着走着,感到累了,就走进一户人家家去歇歇脚。

主人看到了来者竟是大名鼎鼎的`陆游,非常惊喜,就用去年腊月酿的酒还有鸡肉、猪肉招待他。主人一边不断地给陆游挟菜倒酒一边还不时地说:“农家没有东西招待,千万别笑话我们的酒很浑。”陆游忙不叠地说:“哪里哪里,你们的酒太好喝了。”陆游吃饱喝足后,就起身向主人拱手告别。可主人再三挽留不肯让陆游走。陆游只好说还有事。主人一直目送陆游到没人影为止。

陆游走过一座座山,淌过一道道水。路越来越窄,陆游以为没路了,就爬到一高处观察探路,没想到,意外发现了一棵棵柳树、一簇簇鲜花。他再仔细一看,原来又是一座村子。陆游禁不住一阵狂喜,突然感悟到:只要心中不服输,黑暗将会过去,光明就会到来。他一扫忧郁飞快回到家,一口气就写下了《游山西村》这首诗,其中最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成了千古名句呢。

2.游山西村扩写 篇二

一、在反复诵读中, 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

古代诗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声调的平仄、停顿的节奏、音节的押韵上,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感受其音乐美。

1.《游山西村》的平仄如下 (“|”表示“平”, “—”表示“仄”) :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声调分析, 品味诗歌中的平仄交替、相对的艺术特征。不过, 教师不必对平仄讲得过深, 只要让学生明白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足矣。另外, 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字的声调, 古今存在着差异。

2.《游山西村》的诵读节奏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学生诵读的停顿, 有时可以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变化。如, “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腊酒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近”以及“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古风存”, 可采用逻辑停顿来划分诵读的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游山西村》中的押韵的字有“浑”、“豚”、“村”、“存”、“门”。其韵母为“un”或与“un”相近。学生可以运用汉语拼音知识找出押韵的字, 但很有可能忘掉第一句末尾的“浑”, 错加一个“近”, 在此, 教师有必要提一下“律诗”押韵的格式:首句可以押韵, 也可以不押韵, 偶句末尾的字一定要押韵, 且要是平声字。

二、启发学生再造想象, 体会古代诗词的图画美

古代诗词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很注重形象的描绘, 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这诗中之画, 是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要使今天的初中生, 体会其中的图画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文字描绘, 发挥再造想象, 将文字描绘的图画, 变为自己所想象的图画。《游山西村》中陆游用文字描绘画面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陆游的文字描绘, 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 构想并画出再造想象的简笔画。

三、在咀嚼揣摩中, 领会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古代诗词很讲究炼字, 体现在《游山西村》中的炼字就是“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叩”字, 用得生动形象。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妙处, 可采用替换“推”、“敲”、“击”等字进行替换比较, 分析其表达效果上的异同。不用“推”、“敲”, 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不是仄声字, 不用“击”, 主要是因为不是表达作者随意赴农家作客的悠闲, 不能表达与民共乐的融洽关系。

古代诗词的语言美, 还体现在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对语言进行装饰, 展现文采。《游山西村》属于七律, 七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严格的对仗, 不仅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以外, 还要求仄起平落, 平仄相对,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咀嚼揣摩, 体会对仗的修辞效果, 领会古代诗词凝练的语言美。

四、换位思考, 体验古代诗词浓郁的情感美

诗词, 是感情的艺术。古代诗词具有浓郁的情感。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时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抒胸臆, 二是含蓄抒发。《游山西村》的感情抒发就属于第二种表达方式, 作者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背景, 融进作者所写的情境,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游山西村》写的就是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诗,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实入虚, 首联写丰年景象和村民的殷情好客, 颔联描写自己在深山幽谷中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跋山涉水的情景, 在疑惑困顿中, 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红花绿柳的小山村, 颈联写乡土习俗, 描写了村民欢欢喜喜迎接一年一度的春社祭日的情景, 以上都写实, 只有尾联虚写想象未来, 悠闲地随时在月夜之下游访农家朋友。

学生通过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 利用工具书翻译诗句所写的内容后, 不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字面上写景, 实际上写自己面对国家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残酷现实, 感到困惑时, 突然见到了希望, 心情格外惊喜。颈联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山河在”的悲叹中, 看到民间古风尚存之时, 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村民的热爱之情。

五、分析景、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领悟古代诗词和谐的意境美

3.《游山西村》的千古误解 篇三

内容摘要:人们对于《游山西村》的诗句和结构存有千古误解。“又”表示转折,与“疑”组成“疑……又……”句式,“又一村”即山西村。首联是山西村民热情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语序被变换,原本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意谓诗人进村后循箫鼓之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结构上以倒叙手法调整了四联的顺序,诗人的游踪按先后顺序依次是:颔联写初见到村,颈联写初进入村,首联写村民劝吃,尾联写临别预约。

关键词:《游山西村》 误解 “又一村” “追随箫鼓近春社” 语序变换 倒叙

陆游的七律《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至今几近千年。此诗因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此诗的结构和诗句如“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首联、尾联存有误解,真可谓是千古误解。“又”不是“再”的意思,而是与“疑”组成“疑……又……”句式,表示转折。“又一村”即山西村。首联是山西村民热情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语序被变换,原本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意谓诗人进村后循箫鼓之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四联的顺序也被调整,结构上运用了倒叙手法,按诗人游踪的顺序,四联的先后依次是:颔联写初见到村,颈联写初进入村,首联写村民劝吃,尾联写临别预约。下面试分析之。

一.“疑……又……”句式与“又一村”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叙诗人游山玩水时意外发现一村之事,描山峦重叠、水道曲折、杨柳深绿、红花明艳、小村掩映之景,抒始而疑惑、焦虑,继而惊奇、欣喜之情,含绝境逢生、好事多磨、遇难不退遇挫不弃坚持就是胜利、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之理,情、景、事、理融为一体,意境优美,音韵谐和,对偶工整,诗意如流水般自然连贯,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陈衍《剑南摘句图》将其列为陆游“七言律断句,美不胜收”[1]的佳句之一。此联十四个字均为常见字,意思也不难懂,但汉字的多义特征,造成了对“又一村”的误解。

“又”的最常用义项是“再,更,表示重复或继续”[2],以此义理解“又一村”,有的说诗人以前来过多次,那么此次是再一次游山西村;有的说是诗人在游了山西村后再游了山西村旁边的另一个村庄。或解为游村的次数之多,或解为所游的村数之多。这两种说法都是误解。

品味全诗后可知:诗人游历的村庄只有一个,即山西村,并没有游历另外的村庄,否则就文不对题了,而且诗人游历山西村是第一次,而不是重新游历,否则就与颔联意外发现山西村的惊喜语气不合,也与尾联之中诗人希望村民允许自己随时乘月拜访的恳求语气不合。“又”在诗中之意不是“再”,而是“表示轻微转折,相当于‘却”[3]。“又”与“疑”字进行呼应,组成“疑……又……”的句式,诗人因所见所闻而不免心生疑虑,怀疑会出现什么情况,但事实却又与诗人的怀疑相矛盾,否定了诗人先前的疑虑,简而言之,即:疑是A,却是B。古代诗歌中,“疑……又……”这样搭配的诗句可谓常见,如:“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唐·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唐·孙氏《闻琴》)、“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唐·罗隐《咏白菊》)、“初疑邻女施朱染,又似宫嫔剪彩成”(宋·刘克庄《莺粟》)、“初疑倒巫峡,又似翻潇湘”(宋·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疑浅笑,又轻颦”(宋·王炎《鹧鸪天·梅》),陆游其他的诗中也不乏这样“疑”“又”组合的句式:“颇疑地撼轴,又恐河决防”(《十月暄甚人多疾十六日风雨作寒气候方少正作短歌以记之》)、“疑是羲黄上古民,又恐种桃来避秦”(《西村》)等。宋代无名氏《奉谢徐献子》中“九关云锁疑无地,数步天开又一峰”也是以“疑无……又一……”搭配来表示转折。如此,颔联的诗意就不会出错:陆游在游山的路上,发现山峦重重叠叠,溪水曲折回转,几乎怀疑前面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掩映在密柳鲜花之中的小村庄,即诗题中的“山西村”。事实与诗人之“疑”相反,不仅有路,而且有村有人。诗人犹如发现了世外桃源一般,心情由疑惑、焦虑转为惊奇、喜悦。山西村景色美,人情美,风俗美,也的确近乎世外桃源。

二.“追随箫鼓近春社”与诗歌语序的变换

颈联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是这首诗中最不好理解的诗句,以致原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在选这首诗时只选取了前半首,甚至有的专著只评析其他三联,独独对此联避而不谈。理解这一句诗的分歧在于:“箫鼓”是名词还是动词?“追随”的主语是“箫鼓”、是村民还是其他?“箫鼓”如何“追随”?有的说“箫鼓”是动词,意即吹箫击鼓,有的说“箫鼓”是名词,或指箫鼓乐器,或指箫鼓之声。“追随”的主语或指箫鼓声,或指村民的吹奏,或指村民的行走。关于“箫鼓”“追随”之意,或指箫声和鼓声此起彼落,或指村民在箫鼓声中来来往往或阵来阵往,或指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等等。对“春社近”的理解基本相同:春社日将近,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将到来。这些观点都是误解。

其实,“箫鼓追随春社近”紧扣诗题中的“游”着笔,它指出诗人初次进村后的游历方向。品味其诗意,诗句的语序是经过变换的。王力《诗词格律》说:“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愿意的原则下,诗人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4]王瑛《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对古典诗词中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等语序的错综现象进行了论述,其中被引以为例的陆游诗句有:“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空自许塞上长城”,“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昼卧》)——“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避湿升我堂,垂翅闵老鸡”(《朝雨》)——“闵垂翅老鸡避湿升我堂”,“去蠹区区惭啄木,附高烨烨鄙凌霄”(《自咏》)——“惭啄木区区去蠹,鄙凌霄烨烨附高”[5],这几句语序错综分别是宾语前置、状语挪后、兼语式部分谓语挪前。既然陆游诗句有类似的语序错综,那么,“箫鼓追随春社近”的语序变换就好理解了,它的语序变换类型是宾语前置,原本的语序是“追随箫鼓近春社”。只因七律的颈联必须对仗,《游山西村》颈联出句的平仄必须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追随箫鼓近春社”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平仄”,故诗人将此句语序变换,变换后无论对偶还是平仄都合乎格律了,“箫”是平声,不过是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因为“一三五不论”[4]。

还原了“箫鼓追随春社近”的语序后,诗句的意思就非常清楚。“追随箫鼓”是说诗人进村后,听到了村里传来的箫鼓之声,因而循声而去。“近春社”是说诗人靠近春社。“社”除了可以指土地神、祭祀社神之日,还可指祭祀社神之地,因而“春社”除了可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还可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的地方。“追随箫鼓近春社”是说诗人初次进山西村后,听闻箫鼓之声喧天,以为村里有什么大的活动,故而循声找去,走着走着,慢慢就靠近了春社之地。社日当天,村民聚在一起,祭拜土地神,祈求土地神保佑,让田地肥沃,今年农业丰收,还要举行迎神赛会,表演吹箫、击鼓等节目。诗人就是循着这箫鼓之声才找到社里。“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不仅仅是泛指山西村衣冠简朴,民风古朴,还明显含有村民社日祭祀活动存有古风、异于时俗之意。

三.首联是村民宴客时的话语

对于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有的认为是写游村前的思考。这明显是一种误解。难道诗人游山西村是为了喝酒吃肉的吗?显然不是。诗人在山西村既无亲戚,又无朋友,村民能请他吃一顿粗茶淡饭就已经难得了,怎么可能预知村民会这么热情地酒肉款待呢?尾联中诗人希望以后乘月来访,也就是晚饭后步月而来,表明诗人游山西村并不是冲着美味佳肴而去的。可见,首联不是写游村前的思考,而是写进村后的情事。

一般认为首联写诗人受到村民的热情款待。这种理解并不错,但将首联理解为是诗人的自言自语,或是诗人对读者进行解释,就有些牵强,就是误解。因为,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莫笑”一词难以解释。钱钟书《宋诗选注》说:“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6]据此观点,“莫笑”可以理解为:先有人“笑”,然后才有“莫笑”。诗人见识过帝王将相,享受过山珍海味,畅饮过清纯官酒,面对席上的腊酒菜肴,自会等闲视之,心下可能会笑话腊酒浑浊菜肴一般,又觉得场合不对,才心下提醒自己“莫笑”。但是,这明显与情理不合。试想,村民与诗人素不相识,却好心好意地以丰盛的酒菜来款待诗人这个不速之客,诗人怎么可能在心里笑话呢?他没有笑话,又怎么可能提醒自己“莫笑”呢?我们读者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当时的情境,自然也不会笑话。

其实,如果换一种视角,将首联理解为村民在酒席上劝诗人吃肉的话语,那么一切就豁然开朗了,诗意就清楚明白了。诗人是个士大夫文人,喝惯了清纯味浓的官酒,村民觉得自酿的腊酒浑浊味薄,肯定是不合他的口味,但自感菜肴丰盛,足以对得住诗人:“酒不怎么好,您别笑话!多吃点菜!鸡肉猪肉管够!去年大丰收呀!年成不错!来!来!吃肉!吃肉!”首联这样理解,就合情合理了。

村民用来招待的酒菜之所以这么丰盛,不仅是因为去年丰收,更主要是因为村民正在过春社这个节日。村民杀猪宰羊,祭祀土神。社祭所用的酒、肉被称为社酒、社肉,在社祭赛会之后,成为村民聚餐的酒菜。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7]“宰牲牢”别本作“牲醪”。春社这一日,人们结合宗族,在社里聚会,备好祭祀用的牺牲和祭酒,在社树下搭棚屋,先祭祀社神,然后一同享用祭祀用过的酒肉。陆游在山西村参加的酒宴就是社日村民的集体大餐,也难怪村民对菜肴的充足非常自信。

四.尾联不含愤慨之情

有的论者认为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隐含着诗人报国无门却又无可奈何的愤慨之情。这也是一种误解。村民好心好意地款待诗人,诗人怎么可能在临别时心生愤慨呢?它明显与情理不合。

尾联是诗人临别时的告语,抒写诗人对山西村的留恋不舍之感,表示以后会时不时前来拜访。当然,尾联之意并不只如此。一般认为“许”的主语是山西村村民,其实,“许”来自双方,就诗人一方而言,即使诗人自己“许”,朝廷也未必“许”。在作此诗的头一年,即乾道二年(1066),诗人“在隆兴通判任”,但“言官论务观‘力说张浚用兵,免归。”[8]诗人因力主北伐而被免官。朝廷如果让陆游一直罢官在家,就“许”他有很多的“闲”时。若朝廷重新起用他,他将会离乡赴任,就没有“闲”了,就不能步月来访了。诗人是希望自己“闲”还是“忙”呢?他尽管喜欢山西村的纯朴美好,却还是希望自己到年老才有“闲”。诗人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以“塞上长城”自许,以英雄战士自居,不可能43岁出游就需要“拄杖”。“拄杖”一词与“闲”相应,表明了诗人的言外之意:希望现在年轻时忙着恢复大业,以后年老体衰时才“拄杖”乘月出游。可见,尾联没有隐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希望自己的仕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到山西村,虽然经过了“山重水复”,但山西村与诗人的家距离并不遥远。可以在月夜漫步而来,想来相距很近。

五.颔颈首尾四联的游村顺序

对于《游山西村》的结构,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评曰:“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9]此段评论常被论者津津乐道地征引,其实却是皮相之论,没有指出此诗结构的特点。此诗以《游山西村》为题目,紧紧抓住“游”字来结构全诗,实是一篇用诗歌形式写成的游记。不过,将此诗的结构理解为前四句是写进村前,后四句是写进村后,这也是一种误解。

如果将全诗诗意品味、梳理一番,就会发现诗人的游踪并非像诗句的排列顺序依次展开,而是被诗人做了调整。如按诗人游踪的顺序,那么四联的先后次序就是颔联、颈联、首联、尾联,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是写进村之前,其余三联则是写进村之后的情事。颔联是写诗人见到村庄之前所见之景,诗人并非特意前往山西村,而是游山时无意之中发现了这座小山村。更不是指诗人进村后再到村子周围游赏风景,否则诗人也不会生“疑”。颈联写诗人进村后的最初见闻和游踪:刚进村即听见箫鼓齐鸣,循声而去,来到春社,只见村民正在举行社祭赛会,吹箫击鼓,节日气氛热闹,民风古朴。首联是村民在酒席上劝诗人吃的话语,表明了村民已发现诗人这个不速之客,又热情款待他,殷勤地劝他吃肉。尾联是诗人临别之言,诗人被村民的淳朴真挚之情感动,希望常来看看。首联、尾联分别是村民的劝语、诗人的别语,好像对话一样。

诗人为何要将四联顺序作如此调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律诗第五句第二字的平仄应跟第四句第二字相一致,四联顺序如果不作调整,那么“笑”和“冠”都应是平声,但“笑”是仄声,这就失粘了,后四句的平仄也不合平起仄收式七律后四句的格律。七律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却没有对偶,因此被诗人调到了首联的位置,这样不仅符合七律中间两联对仗的要求,而且也合乎七律仄起平收式的平仄要求,同时在表达上又使首联有突兀而来之势,在诗意上又突出了农民的淳朴真诚、热情好客。

《游山西村》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题材相同,结构相近,首联都是写诗人到农村游玩,受到热情款待,颔联都是“未至庄而已望见庄外的风景”[10],颈联都是写诗人已到庄里,尾联都是离村时希望以后再次光临的告语。不同的是,《过故人庄》是诗人应邀而去,老马识途,目标明确,因而一路顺叙,毫无起伏,而《游山西村》是诗人不期而至,几乎迷路,游踪不定,又采用倒叙,故有波澜起伏。《过故人庄》首联以“邀我”起,写诗人应邀赴约,颔联、颈联分别承接首联的“田家”、“鸡黍”,写途中所望之景和庄内宴饮,尾联“还来”照应“邀我”,转到预约重访,全诗八句,由“邀”而“至”,由“至”而“望”而“饮”,再由“别”而“约”,按时间先后,顺次写来,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结构完整。《游山西村》先写进村后的宴饮,转而写进村前的途中之景、进村后的游踪见闻,再转回写宴饮后临别的预约,大起大落,语气情调全不似《过故人庄》中那种亲切、淡然、自如,代之以宴饮的客气、途中的疑惑、入村的谨慎、后约的恳求。倒叙的运用加大了此诗理解的难度。一旦按游历的顺序还原四联的先后次序,诗意就一目了然。

综上,人们对于《游山西村》的诗句和结构存有千古误解。“又”不是“再”的意思,而是与“疑”组成“疑……又……”句式,表示转折。“又一村”即山西村。首联是山西村民热情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被诗人变换了语序,原来的语序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是说诗人进村后闻箫鼓之声,循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全诗四联的顺序也被调整,结构上运用了倒叙手法,按诗人游踪的顺序,四联的先后次序应是颔联、颈联、首联、尾联。颔联写初见到村,颈联写初进入村,首联写村民劝吃,尾联写临别预约。

参考文献

[1]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379

[2]王力等.蒋绍愚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69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164

[4]王力.诗词格律[M].2.北京:中华书局,1977:123.125.34

[5]王瑛.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26.32.33

[6]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

[7][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1:33

[8]于北山.陆游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61:99.100

[9]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460

[10]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M].北京:中华书局,1957:166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教研项目:古诗诗意还原与多媒体课件制作(JH201102)

4.《游山西村》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感受农村的美好风光以及人情风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背诵古诗,感受农村的美好风光以及人情风俗。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三、学会朗读。

(1)老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指名学生读。提示: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3)师生点评。

(4)学生集体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

四、理解诗意, 合作探究

1、理解诗意,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表现农家的淳朴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蕴含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表达了作者留恋之情。

2、合作探究.(1)1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

(2)、《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五、再读诗歌,感悟情感。

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拓展延伸,深刻感受。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七、课外作业,巩固落实。

5.游山西村作文 篇五

离开了家乡,我看着朋友给的地图,便看见几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呈现在我的眼前,直入云天的山峰上一片绿油油的,从远处看就像绿色的大海,山上还时不时出现几个人影,走近一看,原来所谓的“人影”只是几只可爱的松鼠罢了。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于是我决定在这休息一下。我的马在河里欢快的嬉戏,用蹄子踢着水,还把水溅到了我的身上,这只顽皮的马!我们继续赶路,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前面没路了。我感到一点失望,可能是我走太快了,没有看见那条岔路。正当我叹气时,我突然发现在柳条暗淡,花朵明艳之处,有一个路口,于是我走了进去,看见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山西村,“原来这里就是山西村了啊!”。

我向一个路人打听我朋友家的位置,一个村子里的人突然认出了我:“哎,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陆游吗?大伙们,快准备好酒好菜,陆游来了!”全村的人都出动了,有的人去杀猪,有的去杀羊,还有的去杀鸡……我来到一个村民的家,一个人端来了一坛酒,说:“这是我们村腊月酿的酒,虽然很浑浊,却是最纯正,最好喝的酒!”然后,朋友端上一个大蛋糕,唱起了生日歌……

6.游山西村作文 篇六

终于我来到了充满了风土人情的家乡—山西村。我走到亲朋好友的家门前,犹豫极了,迟迟不敢敲门。我心想:我曾答应过父老乡亲,要精忠报国,可如今我已被贬官了,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我转身想长扬而去,可就在这时,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他看到我,不禁心花怒放,大喊起来:“陆游伯伯回来了,陆游伯伯回来了!”乡亲们全部拥了出来,连忙把我请了进去。我看到简朴的屋子里摆着一些小木凳,还有一张极大的桌子,桌上摆着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菜:有香喷喷的红烧猪蹄儿、有让人垂涎三尺的烤鸡烤鸭、有渔民辛苦捕来鱼做成的汤……我心中感到了一丝安慰。我坐到凳子上,不知如何跟乡亲父老说,正当我想开口之时,已达八旬的老母亲却先说了:“陆游,我知道你在外边不顺利,被贬官了。可你千万不要灰心,我相信只要你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就一定能重新做官,报效国家。”我听了之后,顿时热泪盈眶,感动至极。

吃过晚饭之后,我出门前去散步,我走过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我在美丽的月色中漫游之时,正以为无路可走,眼前却又出现一个村庄。这使我惊讶不已。这件事以后,我信心倍增,相信自己还可以重新做官,报效国家。

7.游山西村作文 篇七

?走着走着,竟来到山西村。那里的农民十分热情好客,看到我都远远迎了上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来到老乡家,那户人家的老者搬出腊月里酿的酒,家里的农妇忙里忙外,杀鸡宰猪,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我看他们如此破费,不禁不安地说:“这样不好吧,让你们如此破费。老者说:“今年收成好,家里酒多粮足,你尽管畅饮。来,让我们边喝酒边聊吧。”我欣然同意。虽然腊月酿的酒色浑味淡,我还是忍不住多喝了几杯。在一杯又一杯的好酒中,我微微醉了,心中的忧愁一扫而光。

酒足饭饱后,稍稍休息片刻,我要回家了。乡亲们送我到了村口。我挥别众人,向前赶路。一路层峦叠翠,柳荫森森,曲径幽深,溪水丁丁冬冬,迂回曲折,鲜花争相竞放。我不禁深深陶醉其中。走着走着,小路突然消失了。我正疑惑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抬头一看,一个被柳荫花树笼罩的村庄突然出现在眼前,让我又惊又喜。

8.游山西村教案 篇八

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4、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感知内容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

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

“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

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2、从感情内容环境顺序写法五个方面赏析全诗。

感情:以喜悦之情为基调,重在表达对淳朴自然生活的赞美。

内容:一方面记叙游事,一方面表达对乡情乡景的赞美,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环境:一个动态性环境,由“游”字所致,以山水为背景,以农家茅舍为中心,呈现出一种山村宁静优美的景象。

顺序:“事→景→情”式,即首联叙事,二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写法:借景抒情,一个个景点,纷至沓来,语言清新婉丽,情趣盎然。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陆游

首联叙事

二三联写景对淳朴自然生活的赞美

尾联抒情

检测题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优美景色。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9.游山西村译文 篇九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10.游山西村作文 篇十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中我们不单单能够感受到诗句中美妙的乡村自然风光,更是能领悟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哲理与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在面对重重的困难时,勇敢前进,不畏惧退缩,那么,前方终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道路。用概括的话来说就是前途是曲折的,道路是光明的。

小树苗在经过风雨的洗涤之后,才能够成长为苍天大树;小鹰在经历无数次的摔倒之后,才能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黏土在经过火窑的煅烧之后,才能成为美丽的瓷器......种种实例表明:只有在经历了“山重水复”的考验之后,才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有一次,我跟我的朋友一起去爬山,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有点累了,又有点饿了,想回家,达成统一意见之后,我们准备原路返回了。这时听到人家在讨论说山上有桃花,绽放得好漂亮。我们动心了,又开始往上爬,爬呀爬,爬呀爬,终于爬到山顶上了。可是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大失所望,没有美丽的桃花迎接我们,只有小草与大树。这时不竟有人抱怨:“我快要渴死了,饿死了,我们干嘛上来啊,费劲,没东西......”唉,我们怀着失落的心情往回返回,绕来绕去不知道绕到哪里了,突然有人喊:“看那,桃花。”哇,美丽的桃花,我们终于见到你了,这一刻我们没了任何饿的感觉,只顾着欣赏醉人的桃花,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攀登,才有所收获。

11.游山西村作文 篇十一

走了好久,一座山挡住了去路,陆游无奈了,只好翻过了这座山。又走了好久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陆游只好找桥过河了。一路上又是山,又是水,又没有可以问路,让陆游烦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来到了一颗参天大树旁休息。陆游左看看,右瞧瞧,突然发现在一排柳树旁有一条小路,柳枝把阳光遮住了,只有几束光芒照到了小路上。草丛里长满了野花,芬芳扑鼻,还有许多的蜜蜂在采蜜呢!小路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座村庄。陆游见了情不自禁地骑上了小毛驴,飞奔过去,看见村子的大门上写着三个大字“山西村”,陆游进门后,这里的村民们一看到陆游,就热情地说:“尊敬的客人,欢迎来我们这儿玩,去我家品尝下当地的美食吧!”“不,去我家吧!”“还是去我家吧!”......

来到朋友家的陆游,一进门便闻到了一股腊酒的香味,餐桌上的食物也十分丰盛啊!鸡、鸭、鱼、肉、腊酒都是放在餐桌上,而且色香味俱全,陆游并与那位朋友一碗碗地喝着腊酒,那腊酒虽然浑浊不清,但是十分美味,让陆游喝了心里美滋滋的。陆游和朋友一边喝,一边聊天,讲述着自己一路上的经历,“你们这里可真是鸟语花香,山重水复啊!我都连续好几次迷路在这大山中了,哎!”

上一篇:这个寒假作文600字下一篇: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