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轻干部谈成长

2024-10-26

与年轻干部谈成长(共7篇)

1.与年轻干部谈成长 篇一

从无意识差错谈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原创: 组织人事部 常州经开区

机关里的年轻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进而成长、成才呢?最近在微博上看到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张建同志,结合多年的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让我反思了这10余年的工作经历,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一、机关常见无意识差错

1.“没有没有”

先说一个年轻干部容易犯的错误,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例如,如果领导就某文件征求意见,我们往往会顾虑到自己考虑不全面或者会不会说错等各方面的原因,选择一个最稳妥的回答方式,那就是“没有没有”.机关有机关的要求,如果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就不能说“没有没有”.在领导征求你的意见的时候,以为“没有没有”是谦恭的表现,恐怕是理解错了。如果确实没有意见,这时候你可以说“没有”,还需要说明一下,不是“没有没有”.一般情况下,有看法想法是正常的,而“没有没有”通常是表示不想说不敢说。除非你真的没有,如果你有看法的时候,即便领导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也要想些办法向领导表达出你的意见,这就叫主观能动性,就是给自己多创造一些条件,正面简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可能再加上自己深入思考的东西,看能不能给领导多一些东西,因为你总有一些想法是你的上级所没有的或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和共享何乐不为呢。重要的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2.事毕不回复

再说一个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的另一种情况,领导交代办一件小事,比如送一份材料,送完之后,经办人往往觉得这种小事办完就好了,不用再特别向领导汇报了,于是忽略了向领导反馈事情的完成情况,这个套用一个流行的词汇叫“管理环节不闭合”.机关里经常有一些应急的工作,如果你是受命外出执行公务,那么及时地汇报就特别重要。一方面要让领导和家里人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如果不及时汇报,就会让领导不放心甚或有靠不住的感觉。有人说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就是这1%没落实,结果就算没完成,甚至会影响和贻误了大事,不得不重视。那么这个度又怎么把握呢,客观的标准有一条,就是只要领导催问你,说明你就没有及时回复。即使领导没有追问,办事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回复。不回复的小事儿隐藏着却是靠不住的大问题。再比如,现在的微信和QQ等消息都很多,发不发是一回事,回不回又是另一回事,你可以不发,但对专门发给你的却不能不回,除非你故意不回,这是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基本品德。

3.拖拉误事

第三种情况也可以用一句流行语来概括,那就是“拖延症”,人人都有拖延症,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拖延症正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东西,一件事情,能完成的要尽快完成,不能完成的要第一时间向布置工作的领导说明不能完成的情况。但我们往往由于顾虑领导会不会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没能分配好工作时间等种种原因没有完成也没有说明,或者往往踩点完成各项工作。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孰轻孰重应该有一个权衡,有一个安排。领导交办的事,并不一定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比如突发的一些事件,比如家里的大事难事,还有急事都需要安排调整。但领导交办的事,不能不放在心上,虽然领导没有强调快办,那是需要你自己斟酌掂量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只要是领导交代的事,除了说明“不急”或“缓办”的事,其实都是需要立即就办的事。即使不是领导交办的事,是他人委托、同事间协作,也要尽快完成给予回复。更重要的是,通过办好他人交办的事,不拖拉延误,养成良好的办事习惯,树立良好的品格形象,这和是不是领导交办的没什么关系。

4.会前不到位

“会前不到位”,也是是机关里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经常参加一些上级或平级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协调会、座谈会为多。如果就在一个办公楼里,一般大家会提前10分钟到会议室,但有时还看不见会议主办方的人,我们就有一种受到冷落的感觉。有的只剩三五分钟了,才见到主办方匆忙到场,好像没什么准备似的,一些与会者应该知道的会议议程和参会人员情况也不专门提供,会议显得松松垮垮。这种情形下,参会人的情绪很受影响,所以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一般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是主办方的领导“掐着点”到会,还可以勉强被接受的话,那么承办会议的工作人员会前不到位,实在有点讲不过去。如果参会人员都是在同一个办公楼里,工作人员至少应该提前15分钟到场,因为有种种原因,外部门参会人员很可能提前10分钟、20分钟到会。如果有邀请外单位代表参会,只要使用了交通工具的,很可能就有提前半小时到场的,客到主不见,实在不礼貌,给参会者留下的,只是冷淡应付的印象,往重里说,就是不尊重参会者。如果只讲准时准点,不讲待人之道,恐怕只是捡了一些皮毛,丢掉了一些根本。丢掉的是一些什么东西呢,丢掉了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就是在待客方面的真诚、热情,宁可自己辛苦一点、稍微付出一些,尽地主之谊,尽主办方之情。况且早一些到会场,接待提前到达的客人,还可以加强沟通,尽可能发现和解决会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这是开好会、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机关工作大量的是办文办会办事,即所谓的“三办”,再加上一个“做人”.这“三办一做”做好了,机关工作也就做好了。

二、无意识差错的原因分析

1缺乏自信

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害怕表现,害怕言行不得体、不合规,反而影响在领导和众人心目中的形象,遇到事情畏手畏脚,不敢为人先。

2没有思考

因为缺乏思考,只求完成工作任务,没有自己的想法,害怕创新,不敢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没有思考更反映出平时的学习积累不够,没有积累,没有沉淀,更没有思考。

3惰性严重

因为机关的工作比较单调,大多数人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内容,未免产生得过且过、浑水摸鱼的想法。领导交办的事情一般掐着点完成,以求少打回票,缺乏积极向上的干劲。

4急功近利

“焦虑”是现在年轻干部的共有心态,普遍感觉对现状不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凡事不讲付出,只看回报。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内容,畏难情绪严重。

三、当前年轻干部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

1勤学习

年轻干部要保持不断的成长进步,必须真正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年轻干部虽然都是大学生,学历高、基础好、起点高,但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更新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学则愚,慢学则钝,尤其我们经发部门,涉及的条线多,业务多,只有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提升对事物的洞察力,对形势发展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2善思考

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加强思考,要勤思、常思、善思,学习知识可能不难做到,但是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思考很难,在被日常工作充斥的时间中认真思考更难。思考要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困惑,继而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多动手

这里讲多动手,不仅是指多动手写一些文章,做一些表格,完成一些公文和台帐,更指多参与一些单位中涉及的会议准备、活动组织、调研走访等工作,在多参与、多经办的情况下,日益扩展我们的眼界、延伸多维的触角,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难题就不慌不乱、心中有底。

4重沟通

重沟通有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不要怕和领导见面、交谈甚至争执,意见交流的过程,是教学相长、是非明辨的过程,是展现自己、表达自我的机会;

二是与周围部门的沟通,平时的工作交流可以不局限在本部门,抓住机会增进与其他部门及其他县区的沟通,变单线程的思维为广角度、多线程;

三是注重与企业和基层的沟通交流,走进企业、走近基层,倾听他们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思考和指导做好自身的工作。

作为年轻干部的一员,我也经常审视自身,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时当局者迷,看不清问题。现有机关前辈的金玉良言可以当镜子,审慎对照自身,仍有很多不足,仅以此文与大家共勉,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杜绝无意识差错,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力,真正在实际工作中成长、成才,为更好的经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与年轻干部谈成长 篇二

当前, 一些年轻干部受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存在党性锻炼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漂浮等问题。要使年轻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进一步成熟起来, 就必须加强教育培训, 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理论素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 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加强党性党风教育。要切实抓好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 使他们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 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 在事关方向、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 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旗帜鲜明, 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业务知识教育。对干部的知识教育、领导能力教育不能放松。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有针对性地对年轻干部开展培训, 帮助年轻干部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帮助他们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二、强化实践锻炼, 搭建舞台, 提高年轻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要强化年轻干部实践锻炼, 需要采取不同的培养锻炼方法, 使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长才干, 尽快成熟起来。

坚持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主要阵地。要大力选派年轻干部到矛盾困难突出的地方接受锻炼, 鼓励他们在基层沉下身心, 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加深对国情的了解, 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增长领导才干, 积累领导经验。

坚持在艰苦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基层的条件差, 尤其是许多农村、边远地区, 生活、工作环境仍然艰苦。要促使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增长才干, 切实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

坚持在关键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担任信访督查专员、办信员, 促使他们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协调利益关系、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正职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上级党政机关挂职锻炼, 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 选派年轻党员干部到基层任职, 使他们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在多岗锻炼中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加大选拔力度, 完善机制, 促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近年, 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 一些破格提拔的年轻干部走入公众的视野, 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选拔好年轻干部, 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命题和政治任务。

严格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 应当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好年轻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条件: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忠诚、纯洁、有担当。二是科学文化水平高。有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领导、管理知识, 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组织领导能力强。有与所担任职务相适应的宏观决策能力、统揽全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实绩突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五是群众公认。有宗旨意识, 密切联系群众, 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树好导向。进一步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 坚持干部在基层培养、干部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一方面, 要畅通向基层和生产一线输送优秀人才的渠道;另一方面, 要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 真正形成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的良性循环机制, 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

创新方式。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要完善差额选拔年轻干部方式。二要推进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突出岗位需要, 注重工作能力, 强化实绩导向, 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三要探索建立破格提拔年轻干部制度。认真研究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规律,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 为优秀年轻干部铺好台阶、搭好梯子, 开辟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抓好后备。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工作。认真落实《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严格选拔、注重培养、加强管理、备用结合, 既满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现实需要, 又着眼未来提供领导班子建设的战略储备。

四、严格监督管理, 管帮结合, 激发年轻干部成长动力

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各级党组织对年轻干部既要关心爱护, 又要严格要求, 加强管理监督, 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关心爱护。一要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事部门要加强与年轻干部的联系, 经常与所管理的年轻干部谈心, 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二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定期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和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查摆问题、提出对策。三要建立培养责任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 实行年轻干部“联系人”“导师”制度等, 搞好年轻干部的“传帮带”。

严格考核。一要注重平时考核。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跟踪了解, 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二要注重年度考核。全面掌握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 以及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重点考核年轻干部的“德”。三要注重专项考核。准确评价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事件以及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的表现等, 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3.为年轻干部成长引航 篇三

集团党委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氛围,在集团确保首都供水安全的工作中见到了成效。近年来,培养选拔的年轻干部在集团供水能力建设、供水调度运行、供水管网管理、供水水质安全、供水营销服务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团竣工投产了郭公庄等新水厂,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成功应对了市区不断刷新的高日水量,保障了首都供水安全;提高管网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了管网漏损和运行成本;加强水质工艺全过程管理,确保水质安全放心;深化金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了水费回收率和客户服务水平。集团供水主业竞争力的增强,综合实力的提升得益于一批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起来,在供水战线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营造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氛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重视。思想上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集团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集团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团后备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相当于科级领导人员后备人选应以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主体。特别是近年来,集团先后多次在工作会上提出进一步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在领导班子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力争每一个班子都配备上35岁左右年轻干部的发展目标,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领导班子配备和领导人员调整工作中,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一批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他们陆续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基层锻炼。相对而言,年轻干部是富有生机和充满活力的群体,但是相对缺乏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基层岗位上加以培养和锻炼,不断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帮助年轻干部积累实践经验。集团各级党组织注重选拔年轻干部承担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工作任务,把年轻干部放到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岗位上进行培养锻炼,有意识地让年轻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多承担急难险重任务,通过早选苗子、早压担子,帮助年轻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和实践锻炼中加快成长。近年来,集团先后在郭公庄等新水厂建设、接纳南水水源、管网漏损控制、阶梯水价调整、自备井置换改造、重大会议和活动供水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干部,为集团储备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教育培训。集团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道德修养培训,加强廉洁自律教育,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集团党委定期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系统安排政治理论、思想教育、专业知识、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帮助年轻干部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业务能力、提升管理素养。集团鼓励年轻干部结合岗位需要坚持自学,并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在职硕士进修班,积极为年轻干部学习深造创造条件。集团各级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教育和引导年轻干部,努力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不断进取,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求,为推进集团供水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胆使用。集团党委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和“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予以任用,对年轻干部既严格要求,又不求全责备,为年轻干部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提供舞台,集团近年来培养的一批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起来,陆续走上集团中层领导岗位,承担起重要的工作职责。其中部分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35岁左右开始担任集团中层正职领导职务,主持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全面工作。工作实践证明,年轻干部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积极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要不唯资历,不唯年龄,大胆使用,让年轻干部在重要岗位上成长,在工作历练中提高,才能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数量充足的人才储备。

在今后的工作中,集团党委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并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任用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年轻干部人才队伍,为集团实现“供水保障可靠、水质优良安全、管网运行平稳、社会服务文明、供水技术先进、管理基础扎实、运营效率高效、企业职工和谐”,具有“首都标准、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供水企业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4.年轻干部成长 篇四

探寻优秀干部的成长规律可以发现,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多层次、多岗位的实践锻炼,以增长领导才干,积累领导经验;需要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炼和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以锤炼意志品格,培养良好政风;需要与工农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以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进对群众的感情。(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年轻干部的成长,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年轻干部这一群体,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梁滨作为河北组织部长,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到来之际,以“三个需要”谆谆教诲年轻干部,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切莫找捷径、走邪路。理解“三个需要”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求年轻干部做到“三不三要”:

不摆架子,要低调做人。越是成熟的谷穗,头低的越低。年轻干部最忌招摇。个别年轻干部上过几年班之后,觉得有了些资历,觉得具备了跟组织“议价”的能力,在干部交流时“挑肥拣瘦”,不服从组织分配;生活和工作中,则是对内呼三喝四,对外夸夸其谈。这与 “三个需要”的成长规律背道而驰。年轻干部要经过多层次、多岗位锻炼,才能积累领导经验,就像谷穗一样,需要经过风吹日晒、雨打雾浸的考验,才能真正成熟起来。“为官之道在于低”,先低调做人,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才能伏下身子踏实做事。

不耍花腔,要踏实做事。党和国家需要一门心思抓发展、脚踏实地务政事的干部。时下,个别年轻干部热衷于“政绩”,纸上、嘴上天花乱坠,实际却一无是处。这类“跑皮儿型”干部就是“老鼠屎”,他们的最大本事就是“耍花腔”。耍花腔的干部不愿意到艰苦复杂环境下去磨练自己,也不愿意接受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或许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春风得意”,但露出本来面目后,就会闹出“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的笑话。优秀的年轻干部,做事认真负责、不打折扣,意志坚定、品格高尚,而这种风格就是在长期磨练中形成的。

不忘职责,要清白做官。年轻干部要选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遇事之后自然胸襟开阔、志向高远,不会绕着自己兜圈子。任何情况下,年轻干部都要牢记工作职责,像李林森那样,“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始终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一切群众”。只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才能走进群众、走进基层,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筑起拒腐防变“防火墙”。

5.年轻干部成长座谈稿 篇五

首先感谢区委领导让我们大家能再次聚首,一起交流学习。领导的笑容依旧亲切,充满着对我们的关怀之情;同学的笑容依然热情,充满着对彼此的真挚之爱。片刻,党校生活的一幕幕充盈了我的记忆。

党校的学习一结束,我以全新的精神面貌重新投入到单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积压下来的工作整理完成。恰逢我区的考学活动,我将参加考学的同事组织起来,把自己在党校的学习资源共享,带领大家一起复习备考,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考学。以前总觉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优秀就是最好的,理论学习都是泛泛之谈,得过且过,只能理解表面,没能将精神融会贯通,总觉得这些是办公室文员的事情,学习锻炼后,我彻底改变了自己错误的观点,认真对待机关的每次理论学习,意识到只有将自己的精神武装起来,才有力量去战胜业务难题。

我分管农业产业化,主要工作是监测我区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统计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发展壮大我区的龙头企业规模、数量和辐射力,为我区的龙头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政策帮扶;组织优秀企业参加农博会,提升我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目前我区共有市级龙头企业18家,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今年新申报4家,今年我们的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目标是100个亿,这个目标在我们的县域经济考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前我总觉得,只有企业愿意申报龙头企业我们就帮他们做,我完成工作、企业得到称号;学习后,我领会每一个和我的工作相关的政策,我们发展龙头企业,不仅要帮扶企业获得税收的减免和贷款的信用额,更要帮助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的增收,带动我们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例如:我们的市级龙头企业仙居茶,茶叶是一个附加值高的产品,但是它的生产受季节的影响,我们帮助他规划了一个观光采茶的方案,通过生态旅游这个平台,实现茶叶的采摘和销售,为了壮大企业品牌,我们还帮他申请了有机茶称号,截至9月份,该企业的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4%。

在对我区“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深入学习后,我明白了高新企业对我们区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企业将会为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主动地为企业服务,首要条件是要熟悉我区的发展战略,企业能否顺利进驻,更需要我们办事人员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目前我们正在为“九丹炉”项目的入驻做场地平整工作,我负重项目进展的联络,每天将项目进度跟李书记汇报,企业合计投资20个亿,一期投入5个亿,企业进驻后,将为我区增加近60个亿的加工产值。

6.年轻干部成长问题讲稿 篇六

2007-08-29 17:44:43| 分类: 学而知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各位同学:

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天那些深奥的大道理就不讲了,我结合个人多年的体会,和大家探讨交流一下年轻干部的成长问题,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进步、个人成长有所帮助。

一、要认真学习

有句话叫“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多总结一些历史英雄人物的成功经验、避免重蹈一些悲剧人物的覆辙,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今天我们就总结总结历史上一些大腕级的超重量人物,看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先说开国领袖毛主席,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可以说是攻必克、战必胜。但是他毕业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从头到尾一天军校也没上过,为什么能把读过军校、留过洋的蒋介石一直打到台湾去呢?很多史学家总结过,我也分析过,归根到底就是不断学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反过来用学到的知识指挥战争,从而不断走向胜利。我们年轻干部学历高、知识多,这是优势,但是千万不能因此放松了学习。现在,大家已经有了这样一种共识,文凭不能完全等同于水平,学历不能完全等同于能力。如果毛主席当年满足于既有文凭,不学习不进步,恐怕中国只会多一位教书先生,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则无从谈起。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进步。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培养,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个人努力程度、学习能力的高低。毛主席讲的“本领恐慌”(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目前在我们许多年轻干部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比如,有的同志学习不刻苦、不钻研、不扎实,“读书看皮,看报看题,文件报告看大意,看后丢在柜子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漂学”现象;有的同志认为自己已是专科、本科,知识够用了,甚至用不完了,有一种学不学无所谓的“懒学”现象;有的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或一个副科级干部了,天天业务工作都忙不过来,学习是虚东西,还是务实点好,不想学、不愿学,还有的一提到学习头就痛、心就烦的“厌学”现象;有的是为了摆摆样子,装装门面,学两句理论或者专业术语,在写文章或讲话时用几句,把学习视为取悦上级、提拔升迁的“敲门砖”,不是把学习作为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的“假学”现象;有的抓不住学习重点,不注重学习方法,理论和实际脱节,学一套用一套,有的把一些“官场权术”、“庸俗”的顺口溜等低级趣味、乱七八糟的俗笑话当精华百学不厌。有的干部的的确确忙,忙开会、忙应酬、忙吃喝、忙玩乐,唯独没有时间忙学习。在他们看来,做今天的官,能要多大的能耐?不会说真话、实话,还不会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官话、虚话吗?不能以实绩服人,还不能以关系联系人、感情联络人吗?等等不一而足,这必然会影响干部的成长进步。现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逐步深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将更为明显体现,我们每一位干部面对残酷的进与退、去与留。在此背景下,我们有许多同志可能真正要“恐慌”起来,到时可能为时已晚。从这个方面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学习不能死记硬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训,“木桶理论”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管理学理论,我个人认为,关于学习与思考也有“木桶理论”:学习不论是通过读书、看报纸、看杂志、上网或其它获取知识的方式,都是将知识像水一样,用木桶将其盛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脑袋里已经装满了很多桶“水”,但这些“水”彼此是隔离的,都是盛在各自的桶里。学的作用是不断地将“水”盛到大脑里的空“木桶”中,思的作用是将大脑中每一个“木桶”里的“水”激活,让激活的“水”不断地撞击“木桶”,不断地洗刷“木桶”。如果不断地坚持思考,那么“木桶”就会变薄,每一个“木桶”中的“水”,就会渗漏出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涓涓细流。对于大学者,不断思考的结果是“木桶”中的“水”不仅仅是渗漏出来,而是完全冲破“木桶”,形成奔腾不息的大河,达到了所谓的融合贯通境界。只学不思,那么所学到的知识就会被局限于“木桶”中,只思不学,那么大脑中那么多空“木桶”将空空于也。

历史上大凡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于思考能够打破脑袋里面的木桶的人。比如同样走过一棵苹果树下,“啪”掉下一个红彤彤香喷喷的大红富士苹果,打在了张三的头上,张三疼得又蹦又跳张口骂娘,那他是个直性子、驴脾气;李四走过来,“啪”打到头了,欢天喜地地抱着苹果跑回家去慢慢享用了,一路上还东张西望唯恐看苹果园的发现,那他是个贪吃的家伙;过了一会儿牛顿走过来了,同样“啪”打到头了,这一打不要紧,万有引力定律就此诞生。你看,同样是一个苹果,善于思考和不善于思考差别就这么大。还有我们天天洗澡,就是懒散一点的大热天也得隔几天就洗一次吧,但是同样是洗澡,人和人洗的就不一样,我们是天天洗澡,越洗东西越少--皮屑、脏东西都给洗掉了,有个人洗澡可了不得,身上的东西洗少了,脑袋里的东西却多了起来,人家一洗就洗出了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当然,不能怪大家洗澡洗不出阿张阿李阿赵定律,因为时代不同了,大家大都是洗淋浴,缺乏浴盆这个发现定律的平台了。

思考能够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水平。据个例子来说,你如何看待李鸿章?死背书硬背书的同志可能就“大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铁帽子往上扣,直接把李鸿章当头一棒,打死了事;但是善于思考的同志,总结李鸿章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国际背景,就能够发现他不仅仅是签署了《马关条约》、镇压了太平天国--这都是他作为人臣不得不做的,侧面也反映了他是一位忠臣,他还办民企、兴洋务,支持变法,是那个时代少数能够高瞻远瞩、具有变革精神的能臣之一。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给这位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要是考试出了这道题,显然善于思考的回答得要全面客观得多,水平也高得多。(还有“冒烟的轮船”)

要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如果思维方式不对头,那么你就会成为学习知识的俘虏,学得越多,困得越深。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突破思维定势。其实,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个心理定势,就如同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避免的惰性一样。科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脑最易趋向习惯。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思维世界里存在这个死角,才能逐渐超越旧有思维模式,走出思维惯性,进行创造性思维。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上实验课的时候,教授拿起一个装有排泄物的试管,对学生们说:“大家有没有能够像我这样做的?”只见他把手指在试管里面蘸了蘸,然后放在嘴里吮吸起来。同学们都极为好奇,认为可能不是真的排泄物,争先恐后地蘸了之后放入口中,结果全班同学集体呕吐。教授用遗憾的眼神看着大家,说:“我非常佩服大家的勇气,但是也为大家的观察力感到遗憾--刚才我是用中指蘸的,但是吮吸的却是食指!”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当人们面临问题时,建立在以往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的心理定势往往会产生消极影响,全班同学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教授用中指蘸的就吮吸中指,成为了他们思想行为的障碍。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身经百战,精通兵法,因为深通“兵不厌诈”之道,而不敢带兵进入孔明的空城,从而错过胜机,演绎了一出贻笑大方的“败空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向冲绳岛日军守敌发起总攻的头两天里,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一反战争爆发前无线电联络静默待令的常规,命令所有无线电联络照常进行,结果有效地迷惑了敌人,使日本统帅部对美国的作战意图和行动时间判断完全错误。经验有助于成功,也可能导致失败。过分依赖以往的经验,形成唯经验的思维定势是司马懿和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要转换思维方式,就要避开就事论事的圈子,在想问题时,除了从问题本身考虑外,还会把问题放在问题之外,即将这个问题转化成另一个问题来观察思考。那些能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大多是善于转化问题的人。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小时候爱踢皮球。有一次,有人把皮球踢进一棵大树的窟窿里,洞很深,没法取出来。文彦博就用大脸盆往里灌水。水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他在“文革”时曾在农场劳动改造。领导让他去打猪草,但作为知识分子的他,从来没干过这种活儿,他也根本不知道猪都吃什么草,他当时手上也没有有关喂猪方面的书可供参考。实际上,这项工作是在故意为难他。但他略作思考便有了办法。等他打回猪草,别人都不解,这个读书人怎么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打来猪爱吃的猪草呢?当领导问他时,他说:“这件事并不难,把猪赶出去,猪吃什么,我就打什么。”思维方式的转换正是杨叔子先生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奥秘。(还有“李鸿章修铁路”、“中国人盖房子”)

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青霉素的出现,相对论的创立;飞机上天,潜艇如海--无一不是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二、要力戒浮躁

现实生活中,浮躁有多种表现。具体到年轻干部,我看应注意两点:一是追求进步的愿望特别强烈。追求进步是好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愿望迫切的过了头,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没有清醒的认识,这样不仅不会进步,还会跌跟头、吃苦头。二是缺乏到艰苦岗位磨练的吃苦精神,贪图安逸享受,动不动就找组织提要求、讲条件。其实这两点归纳到一起,本质上就是对自己定位不准,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年轻干部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才能量力而行,才根据自己的能力定位比较合理的期望值。举重是壮汉们的运动,能拿个好名次,没有力气不行。但是,经常看举重比赛你会发现,那些大力士们不但力气过人,智慧同样不同凡响。比如,到比赛最后阶段,假如对手之间成绩相差不大,而且都剩最后一举,这就是考验智慧的时候了:看你究竟要求加多少重量。要多了,可能举不起来,前功尽弃;要少了,赶不上人家,还是要位居人后。这个时候,最大的智慧就表现在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估计上了,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重量,赢了当然好,输了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因为自己就这么大的本事。所以,别看那些拿了金牌的人五大三粗的,其实这些人往往是绝顶聪明的人。

正确评价自己就是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估计,到底自己有多大本事,多大能量。说得通俗点儿,就是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我们要量钱吃面啊!但我们发现,好多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事业耽误了,自己的身体也垮了,有时败得一塌糊涂,得不偿失啊。如果本领不大,本身就是个泥菩萨,非得过河不行,肯定自身难保。要是下定决心要过河,也未尝不可,条件是先得把自己在火里面练练,练成个瓷菩萨,再去过河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假如练不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相信此岸的风光同样秀丽,也能让自己安身立命,也能有美好的感觉,即便一生下来就是个泥菩萨,也可以幸福一生。怕就怕有的人永远练不成瓷菩萨,却永远也放不下对彼岸模糊风光的艳羡,昼思夜想,难以释怀,肯定要烦恼五金、痛苦无边了。如果通过搭关系、走门路,靠非法手段铺路搭桥,一定要过河,即便过得去,也得回来,何苦阿!古训云:“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上世纪90年代,有的地方开发区“遍地开花”,连乡村都在搞开发区,牌子挂得都很醒目,叫什么高新技术开发区。你一个小乡村,能引来什么高新技术啊,你到底对高新技术了解多少啊。你有那么大的本事吗 还有,根本不懂大棚技术,号召建大棚,几千块钱建一个,建起来了,还不知种什么,听说人家种芹菜发了财,于是就种了芹菜,结果因不懂技术,菜没长好,第一年连本钱都砸进去了,第二年倒是注意了栽培技术,可菜长出来了,又没有市场,往哪里卖啊!不从实际出发,凭想当然,想法很美好,但不切实际,相对于自身那单薄的体格,未免太沉重了点。

有些人自视甚高,是因为根本没有弄清楚人家创业有多难。“干个科长有什么难的,谁不会啊 ”“他那个一把手我也干得了,当一把手没有什么干不了的。”科长你能干,局长也能驾轻就熟,可你想没想啊,自己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货啊!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恰好说明你是个眼高手低的人。光看人家干得好,没看到人家的付出,光看到人家的不足,没看到人家的能力。这怎么能行呢 比如,你不熟悉农业,没管过工业,没接触过金融,甚至对社会管理知识一窍不通,还想当乡长、县长 当然,给你一段时间,适应适应,悟性高,善于学习,也许能胜任这个职务。但必须认真去实践所担负的每一项工作。古人说得好:“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这是实在话。

大家都想进步,但,在具体奋斗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客观条件、主观能力来确立一个具体的“方案”和“步骤”,这个“方案”、“步骤”既与远大目标联系着,又是对远大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首先需要切记的是,凡事一过头,就得吃苦头、栽跟头。一开始,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太高近乎痴心妄想;目标不妨近一点,努力跳跳还能够得着,这样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年轻干部要有吃苦精神。人的成长进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有些年轻干部就不明白“吃得苦中苦,方的甜中甜”的道理,工作稍微辛苦点儿、职位安排稍微不理想点儿,就闹情绪、使性子,这就是不成熟的典型表现。越王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为能击败吴国尚能卧薪尝胆;比他还惨的还有曹雪芹,他能诗能画,才华出众,还是贵族出身,要是现在考个公务员应该没有问题,但在那个时代对这个才子安排得可谓极不合理,生活极度清贫,全家喝稀饭,即便是要喝壶酒还得按揭贷款,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出传诵千古的《红楼梦》;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一个卖草鞋,一个卖杂粮,还有一个杀猪的,就是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地斗争,最后终于农转非,当上了干部,还封王拜将,三分天下有其一。

甘于吃苦,这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讲修养的人都知道,有种境界叫“宠辱不惊”,说的是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要保持平静如水的态度。很多人都以此铭志,但真要做到,并不容易。清朝有个笑话,说有一个老童生,人到中年,屡试不中,混到与儿子同科应考的份上。放榜那天,儿子得讯跑回家,大叫:爸爸,我中了!老童生当时正在屋里洗澡,大声呵斥:不就是考了个秀才吗,这么沉不住气!儿子吓得不敢吭声,小声说:爸爸,你也中了。老童生一听,撞开房门,光着身子冲了出来,大声呵斥:为什么不早说 惊喜之下,裸体示人,大呼小叫,“父道” 之威仪荡然无存,哪还有什么“不惊”可言 所谓“得意忘形”,这应该是一个典型了。还有一种,叫“失意忘形”。有的人,当他什么都顺利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有分寸,待人处事,都能彬彬有礼,进退适当。但碰到困难,就不一样了。比如,人家提拔了,自己还原地不动,怀才不遇的苦楚便有了;人家住上了好房子,开上了私家车,自己却住陋室骑着自行车,“不平不公”的心思也有了……事事不顺,喝水都呛嗓子眼,失意颓唐,种种烦恼都来了。古人说,要“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做起来真难。不论哪种忘形,都源于对逆境的态度。那位老童生之所以忘形狂奔,正是因为坎坷日久,一旦得志,自然难以把持。其实,人生逆境往往多于顺境。人生一世,大大小小都有个目标,不论目标高远低近,都要付出努力才能实现。这像登山,要到达山顶,总体上肯定是一路上坡,都是逆境,偶尔有段下坡路,那也是上坡路的一部分,可以说,你选定了目标,就是选择了逆境。当然你也可以说,我不要什么人生目标,去欲弃志,找个地方蹲下来,养养花草,看看自然风光,足矣,管他什么人生顺逆!想法固然好,但是回顾历史,真能做到的有几人呢 一个人敢这样说而且也能这样做,至少得有几亩薄田,得有人替你耕耘劳作,否则潇洒自任便无从谈起。

三、要搞好团结

团结身边的同志一起工作是大本事。汉高祖刘邦在整个举兵灭秦和楚汉相争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计谋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没有一座城池是他自己攻下来的,也没有一场战争是他亲自指挥的。他唯一的本事,就是问张良、韩信、陈平他们,“为之奈何”?翻译成土话就是“这个事儿咋办阿?”连刘邦自己都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就是因为他有团结身边的同志一起工作的本事,成就了汉王朝422年的霸业。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其个人本事很大,却不会团结人,结果众叛亲离,演出了一幕霸王别姬的悲剧。由此不难看出,团结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出生产力,还能出干部。团结就象左右手,左手发痒了,右手主动去抓一抓;左手提东西累得不行,右手马上帮助左手。

年轻干部讲团结必须有雅量。讲团结就必须心胸宽广,有容人雅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胸有多宽,水平就有多高,事业也就有多大。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除自身才智卓越和执着追求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秉性,就是心胸宽广。他们能以自己开阔的胸襟去对待世间万物,用那颗博大的心去容忍世间的冷嘲热讽。《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信陵君颇喜结交才俊,他听说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侯赢很有才能,于是去请他,侯赢毫不客气,上车后坐在上座,让信陵君驾车。车到闹市,侯赢故意与好友朱亥长时间交谈,将信陵君冷落在一旁。回到公子府后,信陵君大宴宾客,推侯赢坐在上席,并亲自给他敬酒。这则故事描写的虽是日常请人喝酒的小事,但反映了信陵君那种博大心胸。以信陵君堂堂魏国公子的身份给侯赢这个守门人驾驭马车、耐心等待、主动敬酒,这很难做到;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容人的气度,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因为信陵君礼贤下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后侯赢为他献上奇计尽心效力,使窃符救赵取得成功,同时侯赢的好朋友朱亥在窃符救赵中也立下汗马功劳。试想当初信陵君如果顾及公子身份,举止傲慢,那些能人贤士就不可能为之折服,更不会聚之门下建立奇功,那赵国很有可能早就为秦国所吞。唐太宗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善待直谏者魏征,那会是另一副模样。魏征的《十思》、《十渐》等谏书,尖锐批评唐太宗的缺点,皆人所不敢言,而唐太宗却欣然接受。后魏征因病请求辞职,唐太宗说:“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 ”气量狭小之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唐太宗终成为历史上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的治国明君。

与此相反,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者,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噩运。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心胸狭隘,中了刘邦的离间计,失去了范增这位高参。其实刘邦的离间计非常小儿科,仅仅是在项羽的使者到汉营后,摆上了丰厚的宴席,然后故意再问使者身份,一说是项羽的使者,赶紧说到:“我们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随即撤下宴席,换上了简单的饭菜。不要说是让项羽这样的军事家看,就是让我们看,这个戏演得都很幼稚。但是项羽的使者回去学舌之后,项羽对范增疑忌之心越来越重,言不听、计不从,范增一气之下回了老家,病死在途中,西楚霸王最终自刎乌江。还有袁绍,不能团结好身边的高参,结果许攸、张颌跑到了曹操阵营中去,直接奠定了袁绍官渡之战的败局。所以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位有容人雅量、能够团结协作的人。

要善于团结反对者。团结志同道合的同志不算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团结反对者。在这里得表扬表扬曹操这位同志,这方面曹操做的确实可圈可点。张绣在197年曾经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获得了南征的胜利,不免有些飘飘然,行为也不检点,举措也不推敲。他强纳张绣的婶子为妾,让张绣感到屈辱;拉拢张绣的贴身部将胡车儿,让张绣感到威胁。于是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突然反叛,在曹操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长子曹昂(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侄子曹安民,还有猛将典韦(曹操最贴心的亲兵队长)都在战斗中身亡,曹操也被冷箭所伤。曹操和张绣可谓苦大仇深,但是到了公元199年,张绣迫于形势再次向曹操投降时,曹操并未和这位冤家对头血战到底,而是亲亲热热地拉着他的手,为他设宴洗尘,并立即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封列侯。为了进一步表示团结的诚意,曹操还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为妻,两人成了儿女亲家。从此,张绣成了曹操麾下一员勇猛的战将,而贾诩则成为曹操身边重要的谋臣。类似事例还有很多,陈琳曾帮助袁氏集团起草檄文,对曹操恶毒攻击,但曹操因爱其才,毫不计较,坦然开释;毕湛曾“背信弃义”,只因嘉奖其孝道,既往不咎,信任如故;还有魏种,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张邈反叛时许多人倒戈跟随了张邈,曹操自信地说,只有魏种是绝对不会背叛我的。谁知魏种也跟着张邈跑了,气的曹操咬牙切齿:好你个魏种,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饶不了你!但当魏种果然被俘时,曹操叹了口气说:魏种是个人才阿!又任命他去当河内太守,凡此种种。这些曾和曹操作对的人,后来都成了曹氏集团的重要成员,为魏国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结不等于“拉山头”。有些同志喜欢走极端,上级一提醒要讲团结,他马上就去拉山头、搞派性,倒腾自己的小圈子去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搞好团结绝对不是“拉山头”,讲团结是要五湖四海,而“拉山头”则是用个人的小圈子代替五湖四海的大圈子。搞小圈子是极具危害性的,东汉时有两次党固之祸,唐朝有牛李党争,南宋有伪学逆党,到了万历时代出现了浙党、昆党、宣党、齐党、楚党、秦党之类,虽然出现的时代不同,但是对当时的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各个方面巨大的破坏作用是相同的。其实搞小圈子这个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个人整天在圈内圈外权衡,既费事又劳神,怎么能全副身心地投入工作。划小圈子拉山头的最终结果无非是自己被小圈子圈住。因为被划在圈外的,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被边缘化,如果小圈子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会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一旦进入到圈内,他也许会竭尽全力满足你的目的,但那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绝对不会是为了满足公家的目的。假如他钻不到圈内来,他也不会无声无息地闲置一边,沾不上光,他就会加入到拆你的台的行列里来,慢慢地走到你的对立面来。一般而言,划的圈子越小,那么对立面就越多,人为地造成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和紧张化。所以要团结,但不要划圈子、拉山头,即便有划圈子的嗜好,那么你就尽可能地划地大一些,别人划小圈圈,我们划大圈圈,把大家都划进去,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都是大圈里的人。

7.与年轻干部谈成长 篇七

年轻干部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是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年轻干部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遇到一点挫折就失落气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习近平提出的“大兴学习之风”为年轻干部敲响了警钟。年轻干部阅历较少,各方面的知识经验相对不足。因此,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党的最新大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及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要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增长才干,丰富自己。因此,年轻干部要克服娇气、浮躁的心态,发扬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干出让人信服的成绩。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学懂学通贵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养成习惯,要分类分步、反复品读、细细研究,准确掌握精神要义。

“学新知新”是保持执政党先进性的思想基础。在新生经济大潮面前,年轻的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领导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的艰巨重任。“学新知新”对党的年轻领导干部提升学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项创新事业日新月异,只有善于捕捉新概念、研读新理论、拜会新精英,才能提升学习的含新量,成为新学新知的受益人。“学新知新”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注入了新颖的学习理念。如何在新生经济条件下建立学习政党,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提升主要通过保持思想理论和政治战略的先进性予以保障。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学新知新”的指示,有助于提升全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为“十八大”之后的经济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还要在学习中明确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年轻干部要抢抓改革发展机遇,主动对接改革发展任务,奋勇争先迎难而上。要大胆创新,突破思维定式,在工作理念和方法上求新求变,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上想新招、出良策,努力在不断创新中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

同时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更要坚持学习,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上一篇:上课打牌600字检讨书下一篇:六年级数学教研组听课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