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2024-07-27

转型发展模式研究(共8篇)

1.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篇一

3.1加强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是人类自主对于自然资源产生保护意识,并通过合理手段使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以及利用,从而有效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如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应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以此创造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生活环境,保证人们身体健康。而保护环境则主要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将环境发展与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使两者处于协调状态,以此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树护绿、抵制污染和防治生产。而环境污染则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人们日常中使用有毒化学产品、生活中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人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人们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因此,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中,人们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地位,应积极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发展生产力。

3.2推动煤炭资源清洁技术

煤炭企业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能够为我国煤炭行业提供全新发展路径。煤炭企业在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的水平。煤炭企业大力开展节能能源改造,对供电方式、运输方式、通风状态以及排水体系等系统进行结构改造,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从而加快生产效率,还应在开采方式上采用专业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以此来提升现代化生产水平,并达到节约资源生产要求。煤炭企业在开采方式上也应进行改变,有效节约煤炭资源,减少废气排放,并制定严格煤炭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在煤炭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制定标准,以此提升矿区环境水平,从而提升矿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煤炭企业要提高煤炭的选用率,对稀缺、难选、细粒的煤炭进行高效率分选,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炼焦煤的质量,加大对精煤回收利用,提升精煤回收率,并不断提高动力煤的入选率和分效率。煤炭企业要发展煤炭清洁技术,应重点推进煤炭资源利用,并通过煤炭分级转型技术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清洁化利用水平。

3.3发展绿色开采技术

传统煤炭行业在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矿区地表塌陷、渗水漏水以及煤炭化石堆积等问题,对于矿井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以上发展情况,我国煤炭行业应创新煤炭生产方式,运用新型开采技术。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煤炭生产技术提高我国煤炭回采率,以此来促进煤炭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煤炭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从源头上解决煤炭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矿区造林绿化力度,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煤炭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矿区地形地貌符合绿色煤炭企业转型。由于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因此应加强培养煤炭新型绿色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能够加强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基礎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绿色转型考核和激励机制。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管理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煤炭企业发展进行转型,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停留在理论经验总结上。想要实现转型可持续发展,就要创新煤炭清洁生产技术,引进精益化管理,实现煤炭企业绿色转型。

4结束语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现代煤炭成本管理的发展,导致我国煤炭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煤炭企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在煤炭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针对以上问题,煤炭企业应另辟蹊径,将传统管理和现代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我国煤炭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以此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我国发展煤炭经济做出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杰芳,田淑英.绿色发展下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产量优化研究——基于生态效率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32(5):165-171.

[2]张建勇,赵艳玲,付亚洁,等.基于能值-成本的资源型省域绿色GDP核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矿业,,26(9):104-110.

[3]张雁峰.绿色会计视角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49-50.

[4]马金山.河南省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规划及实施保障[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2):165-169.

2.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篇二

机场作为专供航空器抵达、始发和进行表面活动的区域, 在航空货运中扮演着连接陆地与天空的重要作用, 所有航空货物都必须通过机场的中转才能到达目的地, 机场的货运状况就是整个航空货运状况的一个缩影。那么现行机场的货运流程是怎样的呢?

典型的机场货运站由空侧停机坪、集装货区、货库区 (包括散货区和办公区) 、陆侧停机区 (分为国内收发区和国际收发区) 等组成, 如图1。

这样的机场货运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病。

(1) 业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装卸、收发货物上, 也就是说仅仅是个货站, 而不是物流中心, 使机场的利润来源只能靠货物提供, 机场的利润源就是争取运价获得运费差额, 争取货运量取得代理费, 那么它就只能靠外来输血维持生存, 并不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

(2) 机场处理的货物是多种多样的, 有特殊货物物流, 出口制造物流, 进口销售物流等多种综合物流。由于货站运营模式的单一无法提供多样货物的包装, 特殊仓储, 配送, 货品检验, 订单处理等多种要求。

(3) 由于货站处理的业务相对简单, 所以导致机场货物的信息处理系统发展缓慢, 而事实是要有一套完善且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 为机场处理多样物流的多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 机场货运向综合物流模式的发展

目前而言,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货运市场, 无论是货运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无论是综合物流市场还是机场综合物流, 无一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潜力。因此机场货运向综合物流模式发展才是解决当今机场货运问题的正确途径。

2.1 机场综合物流简介

就机场综合物流的实质而言, 机场综合物流就是要以航空货运为中心, 向物流供应链上游、下游拓展业务, 实现第三方物流管理功能和配送功能。机场综合物流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航空货运, 也不是一般人简单理解的传统航空货运服务的延伸, 它是现代信息时代的新兴行业, 其运营模式也不仅仅是“飞机+卡车”的简单加法, 而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结合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配合生产厂商设计出以“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为客户企业提供原料和产品的供应、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结合成有机整体的优质高效的个性化综合物流服务。

2.2 综合物流模式发展战略

机场应该发展自营物流模式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模式。即以自身航空货运发展为中心, 积极拓展供应链上、下方及第三方企业的合作, 实现物流从发货人到收货人完整的流通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入多方投资者共同投资物流设施。目前我国机场物流设施较为落后, 功能不完善, 因此要增加仓库容量, 完善地面物流设施的功能, 增加牵引车、集装设备等, 提高装卸、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应该多方面筹措, 除了机场外, 可以考虑地方政府, 大型企业融资性租赁, 特别是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的投入。 (2) 引入适当数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进行有序竞争, 提供高效服务。同时实行合理的货运代理企业准入政策。这样既避免了民间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的无序竞争, 避免垄断的低效率, 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3) 有效协调海关、“三检”各部门的工作, 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加强与海关和口岸联检部门的合作, 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 简化通关手续, 提高通关效率。同时可以考虑在条件具备的机场设立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 为航空物流提供便利。 (4) 建立与铁路、港口、公路等其他物流枢纽的衔接。 (5) 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 提供有效的服务, 高效的信息流是物流的必要支持。机场要实现综合物流模式, 最终是要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为广大物流企业和客户服务的高效信息系统。

2.3 机场向综合物流模式发展的战略步骤

我国现行大多数机场的现状与市场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现有资源和市场环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以实现发展现代综合物流的战略目标。

2.3.1 构建综合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的建立对于降低商品总价值中的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机场物流园区可以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 既可以引入多方投资者共同投资物流设施, 又能引入适当数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进行有序竞争, 提供高效服务, 促进地区乃至全国的物流产业发展, 加速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还可促进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2.3.2 内部运作一体化

我国的机场已经积累了从事合同运输、仓储、配送的经验, 如果机场综合物流中心投入运营, 将提高服务质量, 获得良好信誉, 赢得客户的信任, 激发客户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这样就初步具备向内部运作一体化发展[1]的条件。内部运作一体化最终要达到服务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物流集成化。

2.3.3 物流运作外部一体化

随着内部一体化运作, 客户对机场综合物流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为了将满意度提升为忠诚度, 和重要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发展战略合作伙伴, 形成运作外部一体化, 还需要: (1) 通过客户盈利分析, 制定和实施提高客户忠诚度策略。 (2) 确立和重要客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信息共享机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并实现核战略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 (3) 建立和完善对外资源协调。 (4) 开展并通过服务质量认证, 向国际惯例靠拢, 向国外先进机场学习综合物流经验。

3 结语

3.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篇三

【摘要】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市场对实用能力强的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随着学习英语的目的从日常交流能力逐渐向专业领域延伸,英语的教学模式也从通用英语教学逐渐向专业性较强的专门用途英语转变。然而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转变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

【关键词】专业技能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领域相关的英语,是基于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所开设的英语课程。例如商务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科技英语等,旨在使学生能够达到在特定工作中使用英语顺利开展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专门用途英语(ESP)可以分解成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二则是与之相适应的英语知识和能力。

二、ESP教学的现状

1.教师课堂讲授方法有待改进。在很多高校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和部分材料的翻译对比。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仍然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和片面的理解,不能形成整体的印象。与此同时,作为以实用为目的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应更加注重实用技巧性的内容的教学。

2.学生实践机会偏少。目前国内的很多ESP课堂,依然采用教师主讲的方式授课,而学生也仍然停留在“听课”的模式里。而这种教学模式,一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精力无法集中,因而渐渐无法跟上教师思路,而导致厌学情绪;二则无法让学生体会真正的就业岗位中对专门用途英语的使用的惯用形式和现场体验。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机会不足,对日后工作的顺利展开也无法起到积极作用。

3.由通用英语教学到ESP教学的过渡问题。通用英语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五项外语技能(听、说、读、写、译)为目的,教学内容也较为宽泛,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ESP教学专业性很强,其中也包括了很多专业词汇和该专业惯用的一些词语搭配、缩写或语法等。这两者之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结束通用英语课程而开始ESP课程时,都需要一个模式和思维的转换。然而在很多高校,在通用英语教学课堂学习完了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后便马上开始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思维模式的转换,并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记忆很多相关的英语知识。据调查,很多学生对这种方式表现出很难适应的状态,并非常希望能有一种作为过渡的课程,让学生们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专业英语技能。

三、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面向特定专业的英语工作能力

1.改变讲授方法。在相关专业领域中,英语的使用除了通用英语中所涵盖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领域中特有的语言习惯和搭配用法等。在对这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注意进行整体教学,避免将专业领域中的习惯用法拆分成单个的词汇和孤立的语法现象。这样做一方面能将此惯用法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该语境和用法中再进行词汇和部分语法现象的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对材料的整体性多做分析,并介绍该语言环境下约定俗成的诸多特殊用法,也可以让学生对该专业领域中的英语有一个整体的概念,逐渐建立相关思维模型,有利于学生日后在就业岗位中更加熟练和流畅地运用此类相对特殊的用法。

2.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以往的课堂中,学生一直扮演着“听课者”的角色,一方面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学生也很难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到理想高度。所以,在日常的授课当中,教师即应该将课堂变成“会议室”,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工作场景的相关练习。这样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切身了解日后工作岗位上的一些情况,让学生对相关专业英语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类似于相关专业的商务邮件等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之余,也可以进行书写练习,对工作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均有所涉猎,来为将来能快速融入工作环境打好基础。

3.注意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过渡教学。近年来,很多研究者都进行了学生对专业领域双语教学的适应性的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校的学生对由通用英语课程直接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变有很大的不适应,所以部分学者认为,提高教师对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之间的过渡教学的重视,并切实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在当下的ESP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找出各专业领域共通的内容(例如说明书的写法和用语、商务邮件、企业或产品宣传材料的书写规则和方式等)作为过渡教学的内容,在部分高校的实验性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广泛性,与通用英语教学类似,都是涵盖了很大范围的共通的英语能力,而将这部分能力掌握之后,再逐步提高到某专业领域的ESP教学,无论从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适应能力上来看,均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由于专门用途英语主要是以学生需求,即以在某专业领域利用英语能力顺利开展工作为目标的教学,那么无论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必须采取面向专业的一些转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目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

4.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篇四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在转型期。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正逐渐从EGP(通用英语)向ESP(专门用途英语)转移,不少专家学者 (蔡基刚、秦秀白、陆俭明等) 认为ESP(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是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ESP课程,进行ESP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但是,毕竟,ESP教学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尚未成熟,师资方面还很薄弱,有待加强与完善。

一.ESP教学与ESP教师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即专门用途英语,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根据学科门类可分为科技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金融英语等。ESP 教学有以下特征:1)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2) 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考虑学生实际需要;3) 目标上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用英语在某学科内进行交际的需要。

鉴于ESP教学的特殊性,ESP教师首先应是语言教师,应具备出色的英语语言素质和教学水平;其次应是专业教师,应具备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能用英语熟练地讲述专业知识、解释专业词汇。因此,ESP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转型期的ESP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高素质的ESP教学师资队伍是顺利进行ESP教学的前提。高校ESP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师资做保障。现阶段,我国的ESP教学和研究还不成熟,ESP教师教育还比较滞后,尽管ESP课程的开设日渐增多,但ESP教学的师资力量仍很薄弱,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EGP教师向ESP教师转型、提升ESP 教师整体素质。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及ESP教师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当前的ESP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ESP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较弱。同EGP教学相比,ESP教学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和精力。而现如今,为了职称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很多高校英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同时,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占很大比例,她们在家庭事务中还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知识或钻研ESP教学。再加上学校对ESP教师鼓励措施不到位,一方面,很多英语教师转型至ESP教师的动力不足,意识较薄弱;另一方面,一些正在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对专业发展认识不清,没有清晰的发展计划和目标。

2.ESP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待改善。当前的ESP教师队伍中既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英语教师也有非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课教师。他们都有从事ESP课程教学的专业优势,但也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如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够系统深入,专业课教师在语言技能和语言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学习。弥补自身专业上的不足,探索新兴学科的教学规律,ESP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鉴于ESP教学的特殊性,学校应做好ESP教师的培训并给ESP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但据调查,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ESP教学的专门培训,并且参加相关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同时有些学校也缺少相关的成套措施对ESP教学和ESP教师予以规范和鼓励。

3.ESP教师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ESP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略显陈旧,如有的教师主要是翻译式教学,师生互动较少。有的ESP教师明显感觉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仍有些欠缺。有的ESP教师毅力不够,仅仅教过一学期就放弃了,而这无论对ESP课程团队还是对ESP教师本人都是一种损失。此外,ESP教师在科研方面也较为薄弱。

三.促进ESP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途径

ESP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ESP 教学的质量和效果。ESP教师的转型和发展既需要教师自身努力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针对ESP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促进ESP 教师的专业发展。

1.个体自主发展

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是最重要的发展途径。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性,清楚了解学生、学校及社会对ESP教学的需求,增强内在的ESP教师转型及发展动力。其次,通过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旁听其它专业课教师授课,或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努力掌握ESP学科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和。此外,ESP教师还应开展行动研究,进行教学反思。

2.团队合作发展

因为ESP教师既是语言教师,又是专业教师,因此有共同志向的专业课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组成一个团队,进行优势互补。专业课教师可以帮助ESP教师清楚所学内容,ESP教师可以帮助专业课教师解决英语语言方面的问题。他们可以同时出现在课堂,共同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状况。他们可以是长期合作,共同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也可以是短期互助。教授同一门ESP课程的教师也应该重视团队的力量,在精神上互相鼓励,在业务上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

3.校本培训

学校也应为ESP教师创造良好外部条件。首先,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对ESP教师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或外校有经验的ESP 教师或专家对ESP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保证其在语言技能上能胜任ESP教学工作,同时帮其掌握ESP课程专业知识结构、ESP教学的特征及方法。其次,学校应鼓励ESP教师参加教育或研究机构举办的ESP培训班。

四.结语

5.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篇五

摘 要:当今时代,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全球化竞争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社会转型的典型时刻,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并获得较好的发展,除了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发展规模,企业的发展更要依赖于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企业管理,本文进行了概念模型的研究。

关键词:社会转型;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随着全球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企业要想促进自己的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就必须依赖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大量实践表明,企业中并不缺乏技术创新,可现实是很多技术创新项目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益。可见企业效益的提高关键不在于技术因素,而更多地源于很多非技术因素,即企业的制度、组织结构、战略、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而究及这些因素深层次的原因,不难发现,其实就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因此企业创新根本上就是管理创新。

企业要实现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接轨,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管理创新,满足企业更好的发展要求。可以说,在当今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战略调整以及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

管理创新即由管理主体对组织系统中的人们施加影响,并使组织系统中的人们能积极协调地工作,以实现组织系统预定的目标。概念模型的研究,是一项科学的管理研究。在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中,选择建立管理创新的概念模型是其基础。在这个研究中,管理创新的基础、手段、任务及目的组成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概念模型。

一、切准基础,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对于各种产品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工作中必须要以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进行管理优化。为了适应人们对产品的这样的需求,企业的产品理念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根据人们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技术服务标准,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扎实的市场基础。这样的创新模式可被称之为模式创新。相应的,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创新还有一个类型:非模式创新,即企业管理组织、企业文化、企业流程以及企业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

在一个企业的经营中,生产、采购、营销、服务以及财务、人力资源等几个环节是其基本职能部门,因此,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应该就这些环节进行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从管理模式创新和非管理模式创新两个方面入手,以双核心理念双管齐下进行创新,满足企业在社会转型期发展的要求。

二、依托社会背景,明确管理创新的任务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体制和社会形态的转型。企业管理创新自然也需要依托社会的这两个方面的转型,结合本企业不同的发展背景,采取相应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实现本企业管理创新的跨越。

我国经济社会正在进行社会体制的转型,这个转型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大企业都承受着一定程度上的压力。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的原则是“落后就要亏损,甚至倒闭”。在社会体制转型的背景下,企业要积极实现管理创新,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对于社会转型而言,社会形态的转变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如今的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在日渐加强和频繁。在这样的“地球村经济”背景下,中国已经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与此相应,我国的人文性质也更加更加开放。在社会形态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创新自然也得主动、积极地去适应这个转变。

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充足的创新知识资源,也需要有效的创新方法。我国企业管理转型中也要求管理创新,而这个创新应该包含多种形态管理思想的并存共荣,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管理客体以及管理环境的需要。因此,在企业管理的创新中,要顺应社会转型以及社会形态转变的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三、创新管理制度,提高创新管理的手段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制度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完善,自然容易导致企业管理混乱。无序管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并发生财产的损失和严重的浪费,进而影响经营效益的提高。所以,在企业管理创新中,要深入认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强化管理制度的创新,要建立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在制度的执行中,要严肃处理那些违反制度的行为。一旦发现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情况,要坚决抵制。要努力形成良好的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实现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四、有扬有弃,实现管理创新的目的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实质上包含了三个问题,即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如果针对管理创新只作经济学的分析,只是把创新作为企业资源的一种新配置方式,就是脱离了具体的时空对创新的空谈。管理创新的概念源于管理的概念,其基础仍然是管理。它是一种现实的管理,是基于时空基础的一种管理。所以,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既要尊重传统的管理,又要做到积极地扬弃,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科学地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

总之,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创新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做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一些研究,才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进而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6.公司转型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篇六

转型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实行多元化经营 探寻发展PPP项目

加强软实力建设 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

二○一七年三月十日

尊敬的公司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接到公司通知后,我分公司组织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和骨干,对公司今后发展、转型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就讨论情况做如下工作汇报:

我公司在2001年成立以来,走过十几个年头,过去的几年中,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在山西公路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在省内交通系统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我公司今后的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近两年的复杂环境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不断深入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清理的展开,全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增长减慢,类似于我公司的施工企业都面临着业务量减少,劳动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日渐突出的问题制约着我们公司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2017年,困难与问题同在,改革与机遇并存,我们公司全体职工更应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工程;走出去开拓市场,面向全省工程;推进管理提升,创造效益工程;加强党的建设,创建活力工程;加强软实力建设,做长久可持续工程。

一、加强软实力建设,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随着公司近来年的扩大和发展,职工的技术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在公司的发展贡献道路上显得捉襟见肘,后续无力。公司在近两年中,先后举办了篮球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和知识竞赛及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类的职工文化活动,让我们职工喜悦的看到公司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应该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适当加大、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加强职工自身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素养,因为在实际工作和施工中,技术能力的强弱和职业操守的高低是决定着我们每个工程好于坏的制约因素,只有在现有基础上更加系统的、完善的、专业的加强职工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我们所建的各个工程项目更上一个台阶。

“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工程”,我们应该增强职工从内心深处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职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职工活动,提升职工自信、加强职工交流沟通、关心职工生活工作等方面,使职工和公司紧紧绑在一起,构建职工和公司的生命共同体,让职工深切感受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有把公司当成家、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够真正打造品质工程,打造优质工程。

二、加强科室的监管、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监督考核系统

公司的考核任务已初见成效,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分公司在其基础上讨论提出,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监督力度,这个监管及监督应是各科室的监督(部门~部门)、各科室对各项目的监督(部门~项目)、各分公司对公司各科室(分公司~部门)的监督等不同层次的监督和监管,监理科室对科室、上对下,分公司对科室的考评及考核系统,通过上下、平行之间的考核,听取部室领导、分公司及职工各个不同方面的意见,建立相互考评机制来提升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各部室、各项目、各分公司职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前进方向,来更好的服务公司管理发展。

三、加强优质施工队的培养和建设,提升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 优质的施工离不开优质的管理,同时优质的施工队伍也是其中的关键。我公司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遇的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参差有别,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等问题。但优质的施工队伍在合同签订中单价较高,造成工程项目成本加大。经过多个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及分析,我分公司讨论应该加强优质施工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或形成合作,或组建队伍等不定方式共同来实现从工费支出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情况,形成自给自足,又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又能安排部分困难职工再就业等社会问题,一举多得。

同时,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和细化,在生活、工作上真正实现项目部对农民工的系统化、正规化管理(工作时间的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方法的管理、现场文明的管理等),使项目职工与农民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真正发挥各自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和施工支持。

四、优化生产方式,探索技术创新,加强核心竞争力

在路桥发展的十几年中,生产方式的更新较慢和粗犷式施工方式也制约着公司的发展,随着资源成本的增加,环境意识的增强,我们公司应该紧紧抓住生产方式和工程技术变革,改变和创新等关键环节,努力的由过去较为粗犷式的施工转向系统化、集成化的施工,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和学习,在施工上加强合理化、集成化施工,对工程用工进行系统化、前瞻化、规范化从而减少工程用工;对工程工期进行统筹化、合理安排、加强地方协调和沟通从而缩短施工工期;对工程材料用量进行细化,并上报公司形成公司管理和与各个分公司的资源共享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五、实行各分公司资源共享,加强建设周期的法律援助与咨询 在过去公司的大发展下,公司的固定资产、设备等得到足够的储备,各个分司工程材料或多或少都有富余存留,因各分公司施工项目地处不同,因施工具体情况和施工距离的限制,在资源调配上不能实现真正的节省和资源利用共享,我分公司建议公司应该就此问题专门建立一套管理及资源共享方案,将各分公司所需来回调配及共享的设备、材料等在一段或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整理合一,根据各个工地施工进度和所需共享资源及仓库库房位置进行优化后,选取一条线路、或者同一阶段、或者同种资源、或者双向利用资源等进行统一调配和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对各分公司的限制设备、存留材料及周转材料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又避免高额调遣费导致的共享资源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工程项目在施行过程中,因征地拆迁不到位、建设方安排不科学、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可预见性等原因,造成项目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因工程技术人员对过程中的施工原始记录及记载等不全面、不科学,造成索赔证据、法律资料等收集不全或关注意识淡薄导致项目上资金白白流失或吃哑巴亏问题尤为突出。公司在法律援助及咨询顾问方面应加强培训及跟踪,成立专人负责小组;灌输职工及分公司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加强;针对工程前期进场、中期施工、后期完工等不同阶段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法律跟踪服务和基础资料、索赔证据的有力收集,形成系统的、完善的法律支持,为工程的索赔等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六、优化资产设备,形成以分公司为主导的资产设备输出运营 我分公司在设备经营管理方面通过三年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设备管理方面提出以下意见:

1、做为分公司设备经营管理,因资源有限等问题运营盈利仅单一局限于公司内部,未形成对外经营模式,希望在公司的带领和帮助下,将分公司的设备形成由内到外的运营转变,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运营管理。

2、分公司的资产设备过于老化、陈旧,每年在资产设备的维修方面投入资金较大。加强设备管理的更新和替换,对分公司资产设备的优化管理,来实现运营利润的最大化。

3、加强设备人员的管理工作,对基层一线的机械操作手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一线操作手的各方面待遇等,慢慢培养职工对公司对岗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各方面的手段来实现机械操作手的人员流失问题,侧面也对机械的保养和使用起到一定的良好作用。

七、探寻发展PPP项目,大力发展市政工程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以投资驱动形式高速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项目数量减少,关系式竞争也日渐式微,建筑企业获取项目越来越难,产值、利润全面下滑。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建筑企业都在寻求着转型之路,而国家大力推进的PPP模式则意味着一个新的契机。2017伊始我们公司积极开展PPP项目取得了一点可喜成绩,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PPP项目建设,对资源进行整合,寻求合作,加大市场开拓,以晋中市PPP项目为依托,发展周边县市PPP项目,通过慢慢发展,积累经验与优势,慢慢的将PPP发展至周边地市,同时公司应加大与政府合作力度,尽可能多的参与PPP模式项目,整合主业板块,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在近年来晋中市力挺全省第一方阵的大环境下,我公司应加强沟通,主动出击,开拓市场,大力发展市政工程,努力推动市政工程建设,通过市政工程的建设来提高公司知名度和认知度,从而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社会效应。

八、实行多元化经营,完善转型发展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公司多年的高速建设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使我公司经营模式相对单一,投资力度相对倾斜。我们应实行经营多元化,乘晋中市大力发展春风,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发展市政、房建、园林绿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以此为依托,慢慢实现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升级,从高速公路市场的单条腿走路到慢慢发展成多条腿走路且步步坚实。

同时,更应加强成本管理制度及完善到每个职工的成本控制奖励机制,将每个工程的合同风险、施工风险等控制在可控范畴。加强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克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上至公司下至每个员工的成本观念和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方案和体系,有效的防范和规避风险。

公司的发展壮大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分公司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和骨干,结合自身情况和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各抒己见,经过多次的讨论,整理以上几点意见和观念,仅此做为九分公司全体员工对公司转型发展的一点忠恳建议。望公司在发展之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7.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篇七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轻负高质的出路。

当前,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仍持续难下, 课堂教学的低效是主要原因之一, 课内低效课外补的现象尚未根本革除。

2. 有效教学的深化。

2008年, 我区启动了有效教学行动, 在所属中小学全面实施, 分备课、上课、作业三个专题逐层推进, 但在实施过程中感到难于深化。而只有建设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才能以点带面, 切实深化有效教学行动。

3. 课程理念的落实。

课程改革理念正引领和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但我们调查认为, 许多一线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仍相对脱节, 或貌合神离。只有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模式, 才能引领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真正落实课程理念。

(二) 课题研究意义

1. 促办学提格。

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全面的育人质量, 研究并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高质、课外轻负, 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 促质量提优。

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为抓手, 以学生“乐学、能学、会学、学好”为诉求, 大力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切实促进教学质量转型升级发展。

3. 促教师提能。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研究认为, 区域教育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 需要精英教师的引领, 更需要大众教师及区域常态课堂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 能体现教学规律效能的教学活动规范形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 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以高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简言之, 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最高效果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教学, 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为最高目标。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高效课堂教学总体要素研究。即定性、定量相结合, 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三级要素和相应的量化评价表。

2. 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研究。在总体预设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基础上, 分学科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创建课堂教学高效模式。

2. 促进师生共同高效发展。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和思考

(一) 课题研究的成效

1. 建立了高效课堂教学要素体系 (见表1)

表1所列要素体系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引领, 力图体现下列思想:

⑴“三标”要素指向。“三标”即一个坐标, 两类指标, 三维目标。一个坐标:师生共同构成课堂教学坐标系, 教师为横坐标, 学生为纵坐标, 第一象限的无限空间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气场。但是本要素体系侧重考量的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展, 高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教师隐藏在学生后面, 学生的表现与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考量的是学生, 触动的是教师。两类指标:每一个二级要素分别由一对定量和定性指标构成, 可定量观测, 可定性描述。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散表述在三级要素中, “知识和技能”目标定量呈现, 当堂可测;“过程和方法”目标定性呈现, 当堂可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性结合定量, 可测可量。

⑵“三主”高效导向。“三主”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课堂的主线, 学得是评价的主尺。传统的课堂教学, 都是从“教”的角度考虑并实施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 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 并为学生高效的“学”服务。凸显“三主”, 目的是干预传统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师的统治地位。但是我们不矫枉过正, 不放弃教师的主体地位。本要素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课堂的主线, 学得是评价的主尺,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⑶“三力”价值取向。“三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本要素体系强调, 学生的课堂学得应以能力为重, 坚持学习能力为能力之基, 实践能力为能力之本, 创新能力为能力之源。高效课堂教学必须指向“三力”培养。

本要素体系给各学科高效教学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本要素体系理念指引下, 部分学科研制了高效课堂教学量化评分表, 如初中语文凸显了学科本位、“基于学生未知未能”来展开课堂教学等核心理念 (见表2) 。

2. 创建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认为, 学段各有区别, 学科各有特点, 只研究、规定符合教学规律与课程标准的属于高效教学的“质”的理念而不提供总体模式结构, 更能为学科高效教学与区域高效课堂教学提供无限的张力。因此, 在高效课堂要素体系引领下, 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历时两年半, 研制了下面学科教学模式 (见表3) :

我们研究认为, 上表所列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共性的实施策略为:

⑴立足“三基”: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教材解读, 基于学习起点。高效课堂教学是基于高质量预设教学方案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预案, 应是立足“三基”、融通“三基”的预案。立足“三基”, 要求教师整体思考课标、教材、学情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决定, 预设包含课标阐述、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的活动、学的活动、作业设计与布置等要素的教学方案。本策略特别强调“基于学习起点”, 包含师生同步进行的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充分预设学生学的活动和可能出现的疑问疑难;二是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展示已知、已能, 暴露未知、未能的知识与能力。自主学习的环节, 是学生整个学习环节中与教材 (文本) 独立对话的唯一机会。

⑵强调“三重”:重生成, 重活动, 重点拨。高效课堂教学是重视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不是静态教学预案的照搬实施, 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后展示的已知、已能和未知、未能等具体教学情境不断调整和修改预设方案、教学活动并适时、恰当地点拨, 组织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来达成高效教学。“三重”策略要求教师在动态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执教能力和教学智慧, 以保证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的高效的活动、鲜活的经历、全新的体验。

⑶聚焦“三质”:学习方式之质, 内外作业之质, 学力发展之质。高效课堂教学是追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教学。学习方式之质, 摒弃“自主”旗号驱动下表面热闹的课堂, 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合规范性, 教学秩序具有向自主性。课内外作业之质, 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高质量的作业 (练习) 设计与布置之质, 用来证明学生在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意向方面的进步。学力发展之质, 聚焦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方法、途径, 努力达成真正的高效教学结果。

3. 拉动了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校本研训

⑴学校“三层”推动:联盟层面、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在区级层面研究推进的同时, 联盟、学校紧紧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总体要素体系和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如湖州四中教育联盟“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合作项目、湖州十一中教育联盟“关注学生健康,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湖师附小“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八里店小学“交流评价式”教学模式等, 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 湖州十二中“主动快乐”学习模式被列入全省“转换育人模式”典型。近两年, 我区围绕促进质量转型升级发展思想, 细化学科高效教学模式的省、市立项课题23项, 区级立项研究79项。目前,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春潮涌动, 方兴未艾, 广大教师参与高效教学, 思考高效教学, 并享受“高效教学”给我们带来的丰硕成果。

⑵教师“三位”提升:理念站高位, 行为居本位, 反思讲品位。本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突破了以知识为教学思维起点的演绎式教学惯性, 开辟了一条以“自主为主”“能力为重”为核心理念的探究式教学思路。从教学调研与学校反馈考量, 广大教师站在理念高位、教师本位, 拓展了教学思路, 运用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从关注自己的讲解, 转向了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 转向了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调控与帮助扶持, 并在高效要素体系视阈内积极审视自身、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自觉的改进意识, 把反思的收获运用于对日常教学的改进。

⑶学生“三增”发展:兴趣增浓, 学力增强, 发展增速。据课堂观察和学生座谈抽样, 对学习的兴趣浓度,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37.8%增至69.3%,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35.4%增至63.3%;学生被动接受率,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55.6%减至18.9%,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54.4%减至23.7%;学习方法学得率,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34.2%增至63.3%,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35.6%增至61.8%;认为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者,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24.4%增至53.1%,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25.7%增至51.8%。总体研究后认为, 本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自主”的高度体现与“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意志、方法、能力、持续发展后劲等, 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

(二) 课题研究的思考

1. 客观评价。

模式的研究与推广过程, 也是对模式的检验与评价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如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化问题, 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体系、基于学生学情预设方案与课堂生成调整的磨合问题, 学科教学模式限于某一课型的局限性问题和某环节实施的细节性问题等。我们将根据我们的研究能力和现实需要适当选择, 研究解决。

2. 系统研究。

高效课堂除了自身的要素体系、实施策略等, 还需具备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作业策略。在本课题研究的同时, 作为本课题的附带研究成果, 课题组已有意识、富前瞻性地将备课、上课、作业关联起来进行研究, 形成了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备课与备课管理策略、制定了作业以“质”控“量”管理与评价等意见, 但还存在系统不强、关联不深、操作不顺等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建立体系。

下阶段, 我们将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置于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 并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 系统研究高效备课、高效上课、高效作业的基本原则, 并提供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操作的程序与策略, 并由此建立区域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本课题研究以轻负高质的出路、有效教学的深化、课程理念的落实为背景, 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理念, 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质量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 重点建立了高效课堂教学要素体系, 创建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既取得了实际成效, 又发展了教学评价和丰富了教学模式。

8.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创新 篇八

中国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的十字路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中国发展模式创新为主线,将全面贯穿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各主要环节。

形成消费主导格局

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内消费长期低迷。无论从理论还是从中国发展的实际看,中国都到了形成消费主导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出口、投资主导型发展模式而言,消费主导模式是一种更具有持续性的良性发展模式。从国际经验看,实现这一转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市场自身的发展完善,自然实现这一转变;二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主动实现这一转变。从中国实际看,后一种方式应更为有效。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消费主导型新格局的形成,就成为当前政府制定政策的重点。

加速城市化

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在55%~60%。200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但城市化水平只有45.68%。城市化滞后阻碍了农村消费向城市消费的转型升级,城市化率每提高1%,我国将有1300万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居民消费总额将大约增加1200亿元。据此测算,由城市化带来的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至少可以支持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政府应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城乡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

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对转移转让技术持更加谨慎的态度。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趋于削弱,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空间缩小。我国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高强度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应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把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战略重点。

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滞后使资源需求过盛和供给短缺同时存在,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的企业非但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反而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在“十一五”时期,中国虽然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高增长、高碳排、高污染”现象依然相当严重。据测算,在2030年前,中国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碳排放仍将处于上升趋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必須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加快低碳产业链条的形成。

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总体表现为粗放且低度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是促进高加工产业比重提高,通过生产迂回化使新技术部门不断产生和繁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是提升中高端产业竞争力,加快淘汰钢铁、煤炭、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制造服务化、服务知识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催生了以低碳经济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绿色经济和智慧地球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应顺应世界潮流,将新能源、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扶持其发展。

改革收入分配体制

要提升和扩大13亿人的消费需求,形成以内需驱动的内源式增长,需要尽快推动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具体来说,政府应通过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初次分配秩序,扩大中产阶级比重。在调整再分配结构上,政府应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低端劳动者收入;完善财产性收入税收制度,减轻普通群众持有财产的缴税负担。此外,政府要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向政府支付红利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规定。

完善公共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从总体看,私人产品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历史,而随着全社会公共产品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公共产品短缺时期正向我们走来。为此,政府应积极推进民生工程,通过解决广大民众的住房、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来满足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并通过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确保经济增长的收益为广大民众所共享。

在过去30余年的改革进程中,由于主要着眼点在市场化改革上,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内的公共职责分工并未真正理顺。为此,在新一轮发展模式创新中,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中央地方规范的公共职责分工体制,二是按照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三是以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为重点完善公共治理结构。

上一篇:员工离职调研报告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教案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