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2024-10-17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精选13篇)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一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看法

山七镇人民政府 施华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作为一名基层的组工干部,深深地认识到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得重要性,农村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完成,因此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抓得紧而又紧。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最关键的是要在基层牢固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要坚持把农村村级和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使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真正成为老百姓信得过的依靠和主心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仅是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工作,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抓好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因此,建设一个“政治坚定、思想

解放、工作得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领导集体十分重要。只有把人选准、把班子配强,才能突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关键是班子,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要通过培训、交流、激励、参与等多种途径形成一支好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各条战线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排头兵。四是要抓好村村务监督委员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应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好经验,探索新方法,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一)选好村级党组织书记,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以基层党支部书记为班长的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来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抓住了这个“龙头”,才能带动“全身”。要按照“四强一公认”(宗旨意识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能力强、群众公认)标准,通过“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举、党内选举)的方式切实选好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做到“选好一个带头人,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同时,要大力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制度,鼓励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我们山七镇就有9个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这些村工作完成的很好。

(二)二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首先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强烈为民服务意愿、办事公道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或致富能人作为重点对象列入到村委后

备干部中,使每村都保持有3名以上的村级后备干部。其次要结合大学生任“村官”工程,采取从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中分配安置、招聘、“三支一扶”、开办村干部知识提高班等形式,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或拥有高中以上或同等学历的村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高素质、数量足的农村干部后备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断层或后继乏人问题,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旺盛的生命力。

(三)三是充分发挥各条战线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排头兵。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创造力,也是生产力。只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出战斗力、出效益、出政绩。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干部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和外出工作经商人士在新农村明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积极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让团结和谐成为推动发展的助推器。

(四)是要抓好村务监督委员建设

村监委会成员既要敢于更要善于监督,既要事后更要事前监督,既要监督更要发挥优势拓展功能。村监委会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协助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向群众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规定;就村“两委”开展的重要工作的进程、效果及时向群众说明、解释;听取收集并及时向村“两委”反馈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积极帮助村“两委”化解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主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督促村“两委”完成重要工作计划和兑现向群众的承诺;拿我们山七镇为例,我镇16个村的监委会主任是镇党委、政府特聘的党风、政风和机关效能建设特邀监督员,他们能当好“传声筒”,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映群众的心声。村监委会成员要切实做到“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监督不出位”,当好“五大员”,充分发挥监督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督办员的作用,真

正为履行监督职能、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山七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要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农村党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农村、管理农村和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骨干力量。要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是严把党员“入口”关。要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全面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各层面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尤其是妇女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改变发展党员中“单性”倾向问题。二是深化党员“五带头”活动机制,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并争。

明确要求党员要带头学政策学科技、带头执行支部和村委会决定、带头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头参加村的公益事业、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带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党员带头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要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继续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计划,以

市委党校、县委党校为主体,确保每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训农村党员群众,树立一批农民科技致富带头典型,不但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科技素质,使他们掌握了1—2门的致富技术,并且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协调发展态势。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网络。结合当前以现代远程教育张终端平台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的优势,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使“农民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推动农村党员群众思想观念的解放、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三)建立相互交流学习机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别组织相对落后村的党员干部到本市或外地的先进村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让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领导班子学有榜样、干有希望。去年9月,我镇组织了5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到江苏省华西村参观学习。通过7天的参观交流,进一步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思路,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此外,也可通过上挂锻炼方式,定期选调部分村“两委”成员到镇党委和政府相关股室或有关单位部门进行跟班学习,增长村级领导班子才干,提高工作水平。

三、要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活力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建立健全激励、关怀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机制放在干部管理的首要位置,做到既要保持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要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热情,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做到收入有保障。建立相对稳定的收入保障制度,既是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增强岗位吸引力和保证村级班子稳

定性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中央要求、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具体体现。要适当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并且实行定期发放。对有经济条件的要适当提高村支部书记、主任津贴或对其享受镇级公务员待遇。对受到地级市以上表彰奖励的村“两委”班子成员,除享受规定的奖励外,还可发放奖励工资,进一步调动村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做到干好有希望。一是全面推行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公务员或聘用镇级工作人员制度,对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招录为镇领导干部和镇级公务员。对政治素质、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合法程序,积极推荐他们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去年7月,我县有3名优秀村干部通过了公开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和招录乡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乡镇领导班子及乡镇公务员队伍,极大地鼓舞了全县村干部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留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对群众拥护、实绩明显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形成全社会都关心爱护村干部的良好氛围,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我镇在今年七一期间就进行了此类表彰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做到退有所养。要建立退休干部、农村特困党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让党员干部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关怀无处不在。一是认真落实村干部的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解决村级干部离任后的后顾之忧。此项活动在我县已经开展,今后要继续加大保障的力度。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建立关爱党员机制,营造了关心农村党员、困难党员的氛围,不但增强了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感染力,从而凝聚了党心和民心,促进了党内团结与和谐。

2.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二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基层干部的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 占干部总数的87 %;男女占比分别为61%和39%, 比例较为合理;学历主要以高中和大专为主, 占80%; 按35 岁以下、35~45 岁、45 岁以上划分, 年龄结构上基层干部以45 岁以上人员为主, 占干部总数的55%, 队伍年龄结构偏大, 青年干部比较缺乏, 25 岁以下占2%, 25~35 岁占15%, 35~45 岁占28%, 45~55 岁占44%, 55~60 岁占11%;从干部任职类别来看, 以村两委委员为主, 占干部总数的97%。

从调查的情况分析, 绝大多数村干部的出任动机比较纯粹, 在“出任目的”选项中, 选择“可以为建设农村做贡献”的占68%;“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才华”的占29%, 由此可见, 为民谋利、为集体发展出力是他们的第一出发点。

2.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待遇较低,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经济待遇差。目前, 村两委干部年收入集中在3 万~5 万元左右, 扣除基本养老保险后, 实际可支配收入每月不到两千。二是政治前途不明。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人员, 其编制既不能进事业单位, 也进不了公务员队伍, 总体感觉政治前途“只能下, 不能上”。三是养老保障缺乏。由于镇政府财力有限, 无力保障村干部待遇, 给村委会成员每人每年补贴900元, 两委委员自己承担“五险”和个人缴费。

(2) 工作压力较大, 部分村干部有焦虑情绪。一是权力小, 责任重。44% 的被调查者表示,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使村干部穷于应付”。二是经济发展有压力。目前, 大渡口区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 经济困难的村集体经济实力非常薄弱, 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 年, 连村委会的正常开支资金都紧缺。

(3) 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调查情况来看, 村干部普遍反映培训次数有限, 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比较单一, 内容以时事政策宣讲为主;而致富能力和实际工作的指导培训几乎没有, 所学非真正所需, 培训效果不太理想。应能多安排外出参观考察的机会, 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另外, 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与对干部的考核和选拨任用工作联系不紧密, 以致对干部的培训约束乏力。

3.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个人待遇, 健全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提高政治待遇。要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为镇 (街道)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 拓宽农村基层干部参政议政的渠道。二是提高工资待遇。要落实干部工资待遇, 建立村干部工资财政保障机制和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 切实把村干部工作补贴和村级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保障预算, 并按时足额发放, 确保村干部劳有所得, 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同时, 适当提高离职基层干部的生活补助。三是建立退休养老机制。要建立农村基层干部退休养老机制, 对全区村两委干部实行社保全覆盖。

(2) 减轻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 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一是遵循市场规律, 多引导, 少教导, 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行政干预。二是强化法律手段, 重教育, 严处理。三是加大扶持力度, 明职责, 减压力。布置任务须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 要制定村组干部管理规定, 将村里各项工作分解到具体责任人, 规范工作程序。

(3) 强化教育培训,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一是创新培训观念, 整合培训资源, 树立“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意识。二是创新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式, 多采取一些为农村基层干部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 创新多样化、开放式、高效率的培训模式、培训方式。三是创新培训制度, 完善培训机制, 强化教育培训的监督管理。

摘要:农村基层干部是与人民群众走得最近的管理服务群体之一, 起着承上启下、沟通联系的重大作用, 其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本文深入研究了大渡口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黄迎春.培养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与技术, 2014, (7) .

3.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

一、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带领和推动,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新时期,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其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确保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冲击着农村,农村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的东西必然会滋生蔓延。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引领者,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文化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和水平,决定着一个村风气的好坏。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可以提升其参与和领导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繁荣农村社会文化建设。

(三)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党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同农民群众的关系,最广泛、最直接地体现在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上。农村基层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凝聚力,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密切联系群众,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现状与问题

客观上,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道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淡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同程度的产生了理想平庸、信仰危机的现象。比如,有的基层干部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发展意识与发展思路;有的基层干部核心价值观发生扭曲,价值取向物化;有的基层干部角色意识颠倒,宗旨观念淡化,党员意识弱化。

(二)道德意识有待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更加注重农村基层干部的带头致富能力,而忽视了农村基层干部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因为长期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平时缺少学习总结,对自身道德认识及定位比较模糊,认为干好工作就行,经济发展就行,道德提高可有可无,道德要求的标准无形中有所下降。

(三)道德行为有待约束。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最终体现。当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忽视农民的利益,对农民的困难漠不关心;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喜欢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处理事情,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从文化程度来看,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情况普遍偏低,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而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却并不多。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直接影响思想觉的提高,导致他们私心较重,民主意识淡薄,容易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在工作中执行不到位,方式简单粗暴。(2)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少数基层干部由于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政治的思想,理论学习存在应付现象,理论体系掌握不够。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健全。在干部考核中,“德”作为软指标,一直是基层组织部门考察中的弱点和难点,有时甚至是处于盲区,考核目标仍然侧重于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内容和形式也没有突出对干部“德”的要求,考核主体和评价结果之间缺乏有效的定性指标,使“德”的考核呈现程式化、简单化和模糊化倾向。

三、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道德素质下降虽然发生在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身上,但其危害很大,必须高度重视,但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教育。第一,规划道德教育内容。要根据农村基层干部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合理确定知识结构,突出道德培训重点,逐步健全由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构成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第二,拓宽道德教育渠道。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涉及多个层面和部门,新形势下,要拓宽道德教育的渠道,需要县和乡镇两级密切配合,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其他基层干部培训机构,特别是县级党校的独特优势,突出县级党校在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地位。第三,创新道德教育形式。从农村基层干部的角度出发,通过集中培训、座谈、开展活动等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教育富有成效。

(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环境。第一,夯实坚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有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于广大农村来讲,优化经济环境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抓住改革的机遇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多元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大趋势,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可能在纯粹“理想国”中。因此,要通过各种措施扼制庸俗、低劣文化的蔓延,在全社會树立良好风气,净化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文化环境。第三,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安定团结才能激发出凝聚力,培养出崇德向善的农村基层干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面临的阻力也在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社会改革,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而带来的振荡,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构建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构建和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必须不断完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机制。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激发各方面监督的积极性。第二,构建和完善考评机制。在干部考核体系中,将“德”的考核放在首位,确立干部考核导向。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特点和考核效果,科学设置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做到定期考核和常态考核相结合。同时将考核结果合理运用,对经科学评价后的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行为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戒。对道德品行优秀的干部进行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与提拔重用、晋升工资、优先录用等挂钩。对道德失范的干部进行处罚,如批评教育,记过、降职等措施。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多措并举,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入手、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构建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娟:《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福州党校学报》,2004年第8期。

4.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四

柞水县红十字会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路子,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必将对基层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县红十字会坚持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创新,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针对新特点、新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为单位带来了新气象,增添了新动力,在群众中树立起了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的良好形象,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提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经常抓、长期抓,使全局干警始终保持着勤奋学习、精神振奋、风正劲足的良好风气。由于我会成立时间不长,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了我会队伍,新成员都有着干好本职工作、争创工作业绩的强烈愿望,但一些新进成员受工作经历的限制,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显得理论知识不够、政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为此,会党组从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驾驭

实际工作的能力入手,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学习。一是改进中心组理论学习。每位成员交流心得、撰写体会,有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二是认真落实培训制度。对新进队伍的成员,进行了培训,在突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邀请工作成绩突出、工作思路好的同志现身说法,使新进队伍的成员深受教育,启发很大,迅速进入了新的工作状态。三是实行干部学习制度。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制度,促进了干部的自身学习。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全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二)强化民主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班子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各展其长、团结共事。对此,会党组坚持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一是开展经常性的民主集中制教育。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在班子内部坚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思想上相互帮助、工作上相互配合、困难面前相互支持,原则问题不让步、非原则问题不争论,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结合开展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了党组织议事规则,规范完善了决策程序。凡是需集体研究作出具体决定的,始终坚持事先进行沟通,以便于提前统一认识,提高会议质量;凡事关全局的发展规划、重大经济等问

题,都坚持广泛听取全体干部的意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三)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在全局深入开展了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和大力倡导胡锦涛同志关于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干部队伍工作作风,重新研究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要求干警每年帮助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局按上级要求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强化团结意识,提高队伍凝聚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是一个队伍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也是一个地方的福祉。会党组一班人十分珍惜团结,全体干部十分重视团结,会党组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过程中,全力保证各班子成员独立行使职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全体干部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五

——观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会有感

现在我们党尤其是我们基础农村党组织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党性修养不够,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是关系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大问题,如果不积极发展农村年轻有文化的党员,通过党员宣传党的主张和各项方针政策,用正确思想占领农村阵地,战斗力就会削弱,基础就不牢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重视选拔。要坚持“政治素质好,综合素质高”的标准,打破旧有的思想观念,扩大选人视野,注重靠得住、能带富,从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两新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中,选拔发展思路清、富民举措多、和谐意识强、愿意献身集体事业,有较高群众威信和致富经验,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的人为后备干部。

6.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六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

7.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七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

国民党号称是一个代表全民利益的政党, 所以对于申请入党者基本是来者不拒, 甚至是没有采纳苏联的预备党员制。入党的一般程序是:基层党部吸收;突击入党。这就造成了土豪劣绅、地皮讼棍和不良分子大量混入党内, 这为国民党后期失去群众基础失去党组织纯洁性埋下了隐患。当然在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为了扩大自身的群众基础, 也存在有“拉夫”入党的情况, 党中央发现情况后就迅速对支部的组织形式、党支部的领导成分进行了改造, 把审查党支部和农村的事务联系起来。

基层党组织建制方面, 抗日战争前的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十分脆弱, 无法满足国民党在基层政治活动的需求。战时国民党基层组织的涣散主要表现为“下层虚弱”,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权力组织机构, 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为:中央党部、省 (特别市) 党部、县 ( 市 ) 党部、区党部、区分部和党团组织。这个时期“以党治国”依然是国民党处理党权与政权关系的基本原则, 这也成为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理论依据。王奇生认为训政前期国民党地方党政关系为三个形态:“机构分开, 职能分开, 人事分开”。但是在实际运作中, 这种模式背离了初衷, 党政相争, 互相推诿扯皮, 行政效率极其低下。国民党权力下放将地方的行政权力交给地方政府, 地方党组织权力旁落, 事实上削弱了国民党的党治基础及其执政能力, “新县制”实行后更是使得国民党在党基层组织弱化的道路越走越远, 地方党部成为政府和军队的附庸。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的无疑是成功而又出色的。在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了党、政、民三位一体的政治格局, 党支部是共产党最基层的组织, 也最贴近民众, 因而能够把共产党的各级决议、政策、主张有效地传达到群众。共产党所组织的群众运动就是围绕各个党支部来进行的。“支部不但要再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和堡垒的姿势, 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作用”。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采取自上而下的建立党组织的方式, 在救国会农会等群众组织中, 发现抗日积极分子, 通过党的培养选拔提高其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 从中发展成为党的干部, 再将“火种”派回原地开展工作, 这样能够以最为有效迅速地方式为党培养骨干力量, 并以星火燎原之势, 使得各地党组织迅速发展, 党员队伍得到扩展。

二、农村基层政权制度建设

第二次国共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中国出现了国民党政权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并存的现状, 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两者的基层政权建制各自沿着自己的轨道进行建设发展, 使得二者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国民党一直以来依靠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 忽视广大农村地区, 但抗战爆发后的国内形势的变化, 迫使国民党调整政策, 以适应战时需要。一方面由于日军侵略大片国土沦陷, 国民党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需要广大农村的支持;另一方面, 共产党赢得广大农民拥护的情况使国民党感到威胁, 需要加强对农村及农民的控制, 与共产党争夺农村。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 国民党通过“新县制”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 包括地方自治制度、乡及乡公所制度、保甲制度。“新县制”的推行反映了一些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的趋势, 在抗战时期取得一定成效, 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阶级局限性和反共反人民的倾向, 国民党基层组织并未深入群众, 其独裁统治反而疏离了群众, 导致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削弱。

中国共产党历来将农村和农民置于重要地位, 第一次国共破裂后, 毛泽东便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认识到广大农民的斗争力量。抗战爆发后, 共产党开辟了抗日敌后根据地, 以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打击日军, 随着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 根据地基层政权的建设对抗战胜利起着关键作用。毛泽东总结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 发表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文章, 成为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国共合作期间,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抗日根据地在坚持自力更生原则下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 进行经济建设, 建立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达成的共识并致力于民族解放中的伟大事业, 国共两党都高度重视基层政权建设, 无论从人事结构, 选拔录用, 组织原则, 内聚能力来看都具有现代民主的因素。只是国民党的地方基层政权无论是从农村的控制力上还是行政效率上都是远远弱于共产党的, 中共组织在基层民众中实行民主选举, 更为真实, 更能吸引民众的热情和信心, 这种政党基层建制方式在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云久.第二次国共合作[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

[2]王功安等.国共两党关系概论.[M].湖北:武汉出版社, 1996年.

8.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八

一、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

1、村支书是百姓的最直接需要。村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村支书是百姓的最直接需要,而这需要就是服务。

2、服务是百姓的最现实需要。村干部就生活在百姓中,村干部最能了解百姓的需求,是百姓眼中最现实的官。

3、服务百姓是村干部自身“坐稳凳子,做长位子”的需要。只有这样服务群众,才能凝心聚力,群众才会拥护你,否则有你没你都行,你的存在就是多余的,你就失去了群众的拥护。

要想做到强化服务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理解群众就是干部要正视群众的素质,理解群众的难处。要承认群众与干部的差距。二是尊重群众就是要求干部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三是依靠群众就是让群众明白党是群众的工具,而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从执政上,群众是依靠。

二、丰富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

(一)亲情工作法

村这一级组织是全村百姓烟火相连、鸡犬相闻、祖辈关联的熟人社会。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村书记这一基层组织就是对这一都是亲人、都是熟人的一两千人、两三千人实施管理。

既然都是亲人、熟人,就要饱含亲情,为百姓喜而喜、为百姓忧而忧,情系群众,在群众的急难险重之时都有你的身影。但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在事上有亲疏之别,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二)零距离工作法

周恩来是群众路线的实践模范。在1958年7月1日-7日,周恩来冒着酷暑高温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到哪里就嘱咐地方负责人“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它的核心要义是组织渗透零距离,党组织和群众党员沟通无距离。用群众认同的态度放下架子、倾听诉求,与群众的沟通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决策让百姓知道、事情让百姓清楚,可采取走访、谈心,可深入到田间地头、棚室、养殖场。对政策、集体决策的事项要公开反复宣传。

(三)换位思考法

换位思考法的核心就是要理解群众的想法、要求、诉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怀有诚心。说他爱听的话,说到他的心里,达到心灵的碰撞,就从感情上亲近你,心理上相信你,这样就能达到帮助、转化的目的。

(四)分类工作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的村干部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全村百姓几千人,看起来比较复杂,把村民大致归类如下:多数人分这样几类1、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讲目标;2、关心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 3、望子成龙----关心子女; 4、勤劳肯干----发展经济 ;5、通情达理,主张正义---公平公正; 6、追求精神生活----文化广场、运用网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少数人分这样几类:1、贫困户----关心扶持; 2、土地遗留问题-----尽量予以解决; 3、“军师”正负能量都能充分发挥-----给以尊重的基础上统一思想。

三、确保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从政

(一)谨言慎行,把握好经济“三关”。

一切与经济有关的活动最容易引发矛盾,最容易滋生腐败。

1自身的“廉政务实关”。

(1)反思查找当村书记以来的行为:有没有贪占现象?一件事的条子报了几回,一笔款的利息下了几次帐;有没有非法侵占村集体财产行为,自己的亲戚有没有侵占村集体财产行为。如果存在这样的现象,要自查自纠,立行立改,不要等群众举报你时查出问题,最后导致你下台。

(2)反思查找是否为民服务、作风朴实,工作是否务实,精神动力是否不强,要深刻反思,想干就改,想往好干就必须立行立改,不改就干不了干不长。

2把好“村财务关”

村级财务采取“村财乡管村用”原则。各乡镇已建立了村财乡管办公室,希望大家严格遵守。严禁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村财务要定期向群众民主理财小组公开,向群众公开。如果村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的村,应主动请乡经管站、财政所的同志和县里有关业务同志帮忙建账管理,尽快完善,应入账的入账,做到支出合理,群众民主理财公开。

3村集体资产“处置关”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各村由于自身的发展状况、由于资产形成的原因、数量、干群关系等诸多因素不同,处置的方式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深入调研,应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程序合法、尊重民意。

处置集体资产(村集体土地、村国有资源林地、果树地等的专业发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到依法处置,规范操作。涉及到的具体政策、实施方案等重大事项有没有现行政策和法规作依据?有没有广泛听取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有没有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一定要确保集体资产处置的公正性、合理性、民主性。阳光七步法:一是公示告知村集体的资产情况。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渗透处置动议。 三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 四是申报审核,公开处置信息。 五是处置。六是建立台帐。七是财务收支公开。

(3)公开公平公正

我们要按照“公开操作、广泛参与、充分竞争、有效监督”的原则,把村级资产资源处置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部交给村民。

(二)依法行政,把好选举“三关”

1把好选举的“程序关”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的广泛推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群众对选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所以选举必须按照村民委员会选举法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过程不落,程序不差。

2把好选举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关”

两委同时到届,但先产生村支部,村民委员会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一般由上届村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但我们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由新任支部书记主持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一般都担任选举委员会主任。在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分别向省市有关部门请示是可以的。推选选举委员会有三种方法,一是村民会议,二是村民代表会议,三是村民小组会议。人员要熟悉本村情况,有较强能力,公道正派,主持正义的人。因为选举委员会直接影响选举工作的效果,影响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班子的产生。

3把好“村民代表关”

村民代表会议是今后村依法行政、管理本村事物的最基本途径,村民代表应当遵纪守法、廉洁正派、关心集体、联系群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议事能力,如果村民代表的组成不够优良,让个人私利至上的人进来,将来的的决策就不具备全民性。

9.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九

向伟雄

农村基层干部核心能力是农村基层干部在长期的实践和学习中形成的对“三农”工作的核心胜任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核。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核心能力建设,必须着力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切实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增强理解力,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准确消化理解上级政策精神,确保不出现偏差。要提高执行力,农村基层干部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一件一件办成,一项一项落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发挥创造力,充分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善于把上级决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使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特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身处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务必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要创新服务方式,转变和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要拓宽服务领域,对群众的服务要延伸到经济、文化、公益事业、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不断满足群众的期待和需求。要强化服务绩效,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提高凝聚人心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各方面力量更大限度凝聚起来。要依法行政,切实增强法制观念,时刻以党纪法规严格要求自己。要发扬民主,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尊重群众意愿,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以民为本,切实增强民本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清廉自守,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明晰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保持清正廉洁形象。

10.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十

一、村居干部作风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狠抓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干部作风大为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作风浮漂型。在做农村工作中,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二是方法简单型。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做农村工作,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三是群众观念淡漠型。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不做细致工作,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四是不思进取型。这种类型的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安于现状,消极应对,平庸度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村居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存在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放松了思想教育,致使政治理论素养较低。近年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得到了一定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的问题,有的地方长期不组织开展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致使不少基层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不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道很少,特别是对上级涉及农村的各项政策、规定知之更少,导致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群众感情的事。二是放松了技能培养,致使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少数地方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认识不清,往往习惯于过去惯用的计划指令安排,而放松了对干部必要的技能培养锻炼,导致不少干部在指导农村工作中对农业产业建设是“门外汉”,无法实施有效的指导。

三、加强村居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素质。要以强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学习,提高广大干部综合素质,切实树立广大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意识。要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基层干部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而开展的各类实用技术的培养,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指导农村经济特别是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的能力,拓宽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解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问题。

二是开展“四走进”,架起“连心桥”。深入开展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四走进”活动,建立起“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机制。大力倡导基层干部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三是开展作风整顿,解决突出问题。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针对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干部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放矢的进行整改,真正达到改进作风,促进工作的良好效果。

1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支部班子;强化;制度保障

一、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工作。

党章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团结,是党支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本的组织上的保证。因此,党支部班子成员必须牢固树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良好风气,同时,每个支部委员都要带头坚持原则,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使党支部领导班子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团结一心,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是建设一支团结的的领导班子。”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党章指出的。从我们生活中,处处看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案例。如拔河比赛,两个队较量的是比谁的队伍在此时此刻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熟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均证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新中国的建立、建设的征程中,就是靠一个坚强、团结、务实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只有团结,才能形成共识,才能在各项工作中取得胜利;只有团结,才能一发挥一个班子的集体力量。二是支部书记应做团结的表率。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由于个人的工作经历、学历、性格等存在现实的差异,要求一点矛盾、分歧都没有是不现实的。对于这种现实存在的情况,处于核心地位的,就应该首先自己做出表率,才能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书记在决策中要总览全局,而不是独揽全局。任何一项决策,无论事情大与小,都应该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集体智慧,作为支部书记在各项决策中,要协调、整合处理好各种意见及信息,发挥总览全局的工作能力。同时,支部书记要以支部内一名普通一员参与各项决策,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要充分吸收班子成员的建议与意见,权衡各种利弊,科学分析比较按照先民主后集中地方式,做出科学决策。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要宽容而不是斤斤计较。一个人的胸怀决定一个人的视野,同时,也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团结班子成员一道工作。支部书记不但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一致的同志,也要有气度的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同志,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敢于听不同意见和呼声,工作上讲原则、讲纪律、讲法治,但不能陷入狭隘的境地,对于不影响党支部建设的小事情,不能斤斤计较,让支部成员在宽容、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提高党建建设水平。作为党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用感情、真情维护团结班子成员。在工作中,班子成员中有什么难处,要积极主动的帮助想办法,要真心伸出援助之手;要主动和班子成员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情况,熟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也许一句话能化解他们的不顺心。

二、强化员工队伍建设工作。

基层党组织是一个企业领导的政治核心,同时,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勤于奉献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这就要求每个基层支部班子要强化员工队伍建设工作。只有通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提升素质、转变作风等措施,才能不断强化员工队伍建设。一是以当下的形势任务教育来统一思想,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强化员工队伍建设,首先要让员工知道企业当下的发展重点、难点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等要素,采取新颖实用、灵活有效的形式,向员工宣讲当下形势使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真正清醒的认识到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由于利益结构调整带来的复杂局面,同时,使员工不断增强效益意识、危机意识、大局意识,养成利益思维,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积极理解、支持、参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凝心聚力。二是以继承铁人精神为载体,为企业发展汇聚正能量。“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简单而又实用的精神,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油田。“三老四严”就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四个一样”就是做到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现场和领导在现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从人的工作态度、突出了“爱国、创业、拼搏、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精神,同时,也彰显了一种“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的职业理念。这些工作精神和职业理念也正是我们当代政治思想工作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抓手,,为队伍建设汇集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三是以强化学习为手段,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岗位就意味着责任,没有任何无责任的岗位。要想把工作做好仅有美好的愿望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整个队伍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质量效益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才能真正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求。

三、强化制度保障工作建设。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好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必须有相关制度做保障,靠制度去管理,以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年的党建工作证明,一套好的制度制定和坚持好了,党支部的号召力、感染力、战斗力都得到提升;制定或者坚持不好,就会出现组织涣散、领导软弱、原则不强等被动局面。就是要通过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建设、各项检查约束机制、各项激励目标考核机制、党的联系群众制度、三会一课等学习教育制度等,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保证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

12.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对策

从现状看, 农村基层建构起来的干部队伍, 提升了原有的凝聚力; 区域架构中的干群关系, 也渐渐被改善。然而, 基层范畴中的党员干部, 仍没能提升原有的整体素养。基层组织若没能提升素养, 就很难发挥本源的指引价值。建构起来的队伍, 凸显了年龄偏大的弊病; 后备范畴的力量没能齐备。如上的要素, 制约着长时段的队伍进展。小康社会特有的进展历程, 不能脱离这一侧重点。应当创设最优的对策, 强调细节特性的培训等。

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养的弊病

农村范畴以内的经济进展, 取得了凸显的进步; 整体态势下的农村风貌, 也快速被变更。基层党员促动了农村进展, 做出多层级的凸显贡献。然而, 比对新时段的水准要求, 整体架构下的干部队伍, 仍应提升原有的素养。与新时段的要求相比, 仍旧潜藏着偏多的疑难。具体而言, 干部队伍既有的素养水准, 存在如下层级的弊病:

(一) 专业特性的认知缺失

村干部缺失特有的专业认知, 阻碍到了素养层级的升高。某些村干部既有的文化水准, 没能超出高中水准, 很难接纳涉农范畴中的专业认知。带有科技特性的、管理特性的干部, 占到的比值不大。经验主导架构下的认知组成, 与现今时段的进展没能契合。偏旧的认知构架, 缺失潜藏着的科技指引。这样的态势下, 村内干部没能带领这一区域群众, 主动去明辨市场走向, 去驾驭区域以内的市场。

(二) 作风中的弊病

基层这一层级的村干部, 缺失本源的作风指引; 这造成关联着的工作方式, 带有简单及粗暴的特性。例如: 没能经由细致的思维指引, 来消解潜藏着的矛盾隐患。群众惯常产生偏大的抵触心理, 为长时段的干群进展, 埋下偏多隐患。短期化特性的做法偏多, 单纯注重这一利益, 忽略掉了长久进展。缺失应有的民主认知, 预设的目标任务, 超出真实情形之下的群众能力。法制关联着的认知淡薄, 没能依法去治村, 激发了潜在特性的矛盾。

(三) 实效特性的培训缺失

提升既有的认知及素养, 应当依托拟定好的培训规划。基层农村特有的干部, 接纳了不同层级的平日培训, 能够明辨农业特性的关联科技。但没能注重常规特性的这一机制, 缺失本源的积极性。拟定好的培训内容, 惯常倾向本源的理论认知, 忽视了应用特性的经营规制。选出来的培训途径, 惯常设定成理论传授。干部没能明辨真实态势下的疑难化解。建构起来的培训体系, 也缺失完备性。

(四) 保障特性的条件不佳

基层培育出来的党员, 平日以内的条件艰苦; 若缺失成效特性的激励保证, 很难调动起积极性。例如: 农村范畴中的集体经济, 凸显出薄弱的总倾向; 村干部接纳的平日补贴, 惯常被设定成偏低的水准。若遇到特有的工作疑难, 很难得到体谅, 也没能获取深层级的心态平衡。工作凸显出来的难度偏大, 供应着的社会保障, 却没能达到期待中的水准。经济不佳的村镇, 对退职范畴中的这些干部, 没能供应应有补贴。

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 预设最优的规划

基层党员特有的素养提升, 应首先依凭拟定出来的最佳规划。这种细节特性的根本规划, 带有综合的特性。结合真实态势下的区域实际, 制定各个时段的长久规划。从宏观视点上, 采纳本源的根治措施, 消除潜藏着的多样弊病。系统特性的拟定规划, 应能调和细分出来的关联步骤, 分步去建构及实施。党员班子以内的各类成员, 应能表征着阶梯特性的年龄构架, 显著改善原初的专业认知。

(二) 促动作风的变更

更替旧有的认知, 明辨宏观态势下的市场导向; 带领区域以内的村民, 逐步去致富。先进特性的典型, 应被确认及树立。比对选出来的这些典型, 寻找潜藏着的差距, 以便明辨提升的路径。树立市场架构下的宏观导向, 创设多层级的经营理念。依循科技兴农这一总体路径, 创设产业化特有的集约方式。

平日作风的更替, 应侧重多层级的法制教育。提升原有的法律认知, 明辨权力的本源价值, 真正去服务这一范畴的群众。有着创新特性的领导艺术, 应当侧重平日以内的调研, 注重接纳群众见解。遇到关联的疑难, 应能聚集民智, 审慎听取多层级的村民建议。对带有腐化倾向的、无视法制这样的干部, 予以坚定惩处。

(三) 培训范畴内的对策

基层层级内的党员素养, 密切关联着拟定好的培训规划。变更偏旧的认知, 选出强化特性的细节对策。拟定的培训路径, 应当分出层级, 建构系列特性的奖惩对策。年度以内的查验及考核, 若没能达到预设指标, 则不得评为这一时段的先进组织。对制备好的培训方案, 审慎查验它的实践性, 有序衔接这一村镇特色。培训关涉的内涵, 应侧重调和多重产业, 增添原有的培训实效。

添加本源的财政投入, 变更既有的落后条件。把基层架构中的培训耗费, 划归到乡村特有的年度预算。改善各时段的办学对策, 协同区域以内的党校、关联着的村民技校, 推广并安设配套特性的基础设施。建构起来的师资队伍, 应配有多重学科, 整合兼职及专职。聘请过来的培训师资, 应当累积着足量的科技经验, 能传授实践特性的关联农技。

(四) 保障及激励的融汇

关爱基层范畴内的村干部, 创设健全架构下的激励机制、有着保障特性的关联机制。对在职范畴的这些干部, 应当备有更高层级的待遇。村镇以内的财政, 应侧重建构转移支付这一新路径, 增添既有的监管查验。经过审慎的考量, 设定统一特性的工资水准, 确保各时段的这种工资, 都被妥善发放。条件许可时, 可以预留某一数值的支出, 以便化解平日以内的补助疑难。

为长时段的干部进展, 供应可依托的新平台。有序整合平日以内的绩效考量、细节特性的规制管理。从村干部这一队伍以内, 选出优异特性的新人才, 调至公职特性的岗位。这样做, 能添加村干部特有的岗位吸引。依循预设的选聘流程, 经由公开考量, 选出最优人才。助推平日之内的政务公开, 创设民主互通的新桥梁, 加大既有的普法力度。

三、结束语

农村基层特有的干部队伍, 应当依循科学的规划。接纳典型特性的先进实例, 全面促动素养的提升。基层干部预设的任用机制、对应着的规制机制, 都应被审慎考量。变更偏旧的认知理念, 创设常规化特性的素质培训。完善配套架构下的保障机制、这一范畴的激励等。调动农村范畴中的干部积极性, 维护应有的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胡国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的培训途径选择[J].江南论坛, 2010, (05) .

[2]窦豫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亟待加强和改进[J].学习月刊, 2008, (10) .

1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篇十三

朱文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必须在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从正面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值得肯定:,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良好。各镇(街道)及各行政村都较为重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工作日程。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这一阵地,对镇内的党员进行每年至少两次以上的培训。第二,支部活动较为正常。支部活动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定时开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第三,农村党员先进性发挥的载体设计较为有效。特别是“三先制度”、农村无职党员“两定两评”、党员联户等载体设计较被认可,并在实践中对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反面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党员教育手段相对滞后,支部内的党员老少不一,教育形式又较为单一,难以适应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现实需要。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中,支委会、党员大会能正常开展,但党小组会和党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从教育的效果看,流于形式的较多,一些教育与党员的思想实际脱节,缺少生动性和吸引力,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二是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党员在农村中的影响力在削弱,在群众中的威信在降低,讲话没有份量,作用发挥甚至等同于一般群众,这些既是

许多群众对党员的看法,同时也被大多数党员自己所承认。

二、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来自外部环境和党员干部观念层面的影响,又有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制约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地说,主要有:

1、外部环境的影响。日益开放的环境,对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带来新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客观上把党员置于

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环境中。“窗口打开,苍蝇也会随之而入”。一些与党的基本思想有悖的意识形态,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就会乘虚而入。面对这样的形势,有些党员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思想作风、政治立场、行为方式上发生蜕变。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性认识模糊不清,党员在基层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思想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平等自主,竞争求利的特点,对农村党员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市场经济要求任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性,减少各种制约和运行层次。这对于强化人们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等价自主原则渗入到党员政治生活,就会使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当前,农村党员务工经商已相当普遍,在政治生活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市场经济等价自主的思想照搬过来,只要民主,不要纪律,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党员过组织生活,要误工补贴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同时竞争求利的原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中去,致使有些党员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随俗”、“从众”

心理诱导下,在政治生活、工作交往、人际关系中放弃党性原则。

3、方式方法的单一。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给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内容带来新的课题。农村党员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可以说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从客观上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增多,要召集全体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实际操作上有难度。而且近年来,上级布置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农村集中性教育,主要由镇(街道)一级负责实施,对村党支部往往只有任务要求,缺乏具体操作和目标考核,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而且教育对象一般只抓到村干部为止,普通党员由于量大面广,很难涉及到,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从教育自身来看,对党员的专题教育少,以会代训多;形式多样的学习少,读报、读文件的多。许多农村党员反映,不少教育活动缺少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党员参加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从遵守组织纪律出发,感受不到参加后有明显的收获,在参加了一些教育活动后,思想上原先存在的困惑,特别是一些“疑点”、“疙瘩”,并没有得到解决。

三、对策与措施

1、科学制订教育计划。首先,在制订教育计划前要对党员队伍作一次全面调查,了解党员队伍现状,听取广大党员对教育的要求和意见,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其次,教育计划要按制订,并分解到季度、月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要建立反馈机制,了解受教育党员的满意度和不足之处,不断加以改进,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要围绕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提前考虑,设计每次的教育主题,研究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使整个党员教育纲举目张,方向明确,便于

实施。

2、合理确定教育内容。江**同志曾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实绩的先进分子。”这是新时期党员教育的指导思想。依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当前对农村党员要进行四方面内容的教育:一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学习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三是科技知识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科技和文化知识教育,帮助党员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带领群众搞好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有条件的可在课堂教育的同时,进行实地操作和现场观摩。四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加强理想和宗旨、党性和纪律、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

和义务,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3、积极探索分层教育。按照党员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等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党员实行分类教育。在个体和部分党员教育上,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党员从业特点,努力做到“岗位不同,要求不同”。如对党员干部侧重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廉洁自律教育;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侧重进行党的农村政策、勤劳致富教育;对企业职工党员侧重进行业务知识教育;对个私企业经营者党员侧重党的理想、信念、党员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对外出务工党员侧重进行组织纪律、宗旨观念教育。根据年龄特点,举办农村老党员、离退

休党员读书班、座谈会。根据党龄特点,开办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

训班、新党员党的基本知识讲座。

4、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形式上要实现“扬弃”,即在摒弃形式主义,继承党员教育好的传统形式和方法的同时,注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创造具有当前农村特色的新教育形式和方法,由强调集中统一转为灵活具体安排,由偏重系统灌输转为注重联系实际教育;由单一式教育转为多形式教育。主要可采用四种

方式:

(1)“三会一课”。这既是一种制度也是党员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通过组

织生活和党课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

(2)集中培训。利用基层党校、农函大,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教育,培训时间短则一二天,长则十多天。也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如开办有

线电视党校,开设网上远程教育。

(3)活动教育。通过开展以教育为目的的各种专题教育,使农村党员在活

动中接受教育。

(4)个别教育与自我教育。除常规性、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外,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党员各自不同的情况,对党员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党员明确党员标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党

员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

5、严格落实教育机制。坚持和完善四个“一”制度。即:每月开展一次“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传达上级精神和大政方针,讨论支部重大事项,交纳党费,开展为民服务,外出参观考察等。每次可确定一项或几项内容;每季度一次党课教育,可根据各地实际和当前形势确定教育内容;每半年一次汇报交流,由镇(街道)组织基层支部汇报半年来党员教育情况,收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教育计划;每年一次总结评比,把党员教育列入支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理顺关系,解决党员教育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委各部门都担负着一定的教育职能。一直以来,组织、宣传、纪委三个部门都设有党员教育职能科室,由于没有理顺关系,工作中时常出现各自为阵,各抓各的现象,使基层党组织无所适从,或者只是唱“独脚戏”。把本来紧密联系的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割裂开来,既影响党员教育的效果,也影响了党员管理的效果。因此,要

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教育分工制度。从党员教育这一工作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出发,合理配置党员教育工作的各种力量和资源,由党委统盘规划,三个部门具体落实。组织部门侧重于党员的发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宣传部门侧重进行党的理论、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纪检部门侧重于党风党纪和组织纪律教育;各级党校充分发挥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搞好党员轮训工作,做到有分有统,密切配合,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建立党员教育的效益评价标准,搞好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党员教育的效益评价标准是检验党员教育工作效果的客观尺度,也是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客观依据。当前在把握标准、搞好评价上,应处理好一对关系,明确三项内容,把握四个标准。首先要处理好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把政治效益作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评估的标准。其次要明确三项内容。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从基层党员教育硬件设施,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党员教育实施情况三方面分解细则,进行评估;第三要把握四个标准。一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看党员教育是否促进农村的稳定;三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有利于党员队伍建设;四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要把是否促进农村思想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作为检验教育成效大小的根本前

上一篇:315维权法律案例下一篇:当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