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通用8篇)
1.施工工艺 篇一
双钢筋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424-1996)
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多层及高层多种民用建筑叠合楼板或屋面板的安装。对条件适合的工业建筑亦可采用。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双钢筋叠合板:板厚分为50mm和63mm两种系列。平面尺寸以三模为基准,50mm系列,长4.2m~6.3m,宽l.5m~3.9m.共72种;63mm系列,长4.2m~7.2m,宽1.5m~3.9m,共99种。预制叠合板的叠合面应有凹凸差不小于4mm的人工粗糙面,表面不得有疏松层和浮浆。双钢筋叠合板要有出厂合格证。
2.1.2 支座硬架支模及支板缝的木板、木方或定型支柱等应按施工方案配制。
2.1.3 机具;垂直运输机械、钢卷尺、撬棍等。
2.2 作业条件:
2.2.1 依据图纸、规范、叠合板图集以及洽商的要求,绘制叠合板安装图。其中应表示出叠合板的平面位置、型号、板缝尺寸、支座搁置长度、支座硬架支模位置、临时支撑位置,以便叠合板安装。
2.2.2 检查叠合板的质量:详细检查有无裂缝、缺损,检查叠合板的表面质量。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并按安装图核对叠合板的型号和规格。
2.2.3 检查墙体或梁的标高及轴线。梁和圈梁的钢筋及模板办完隐、预检。
2.2.4 叠合板的堆放及场地要求:
2.2.4.1 场地应事先抄平、整实,并筑3∶7灰土两步。
2.2.4.2 堆放的支点位置同吊点。每块叠合板下沿叠合板长向紧靠吊环应放通长垫木,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垫实。不同板号应分别码放,不允许不同板号重叠堆放。堆放高度宜不大于6层。条件允许时应随到随上楼。
2.2.5 墙四周硬架支模及拼板缝处硬架支撑和板的临时支撑,按施工方案安装完毕,并做完预检。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标高
→
画叠合板位置线
→
吊装叠合板
→
调整支座处叠合板搁置长度
→
整理叠合板甩出钢筋
3.2 因叠合板在支座上搁置长度较小(或板未进支座),故一般情况下墙四周宜采用硬架支模,一般为单排支柱与墙体锁固,间距60~100cm。墙或梁顶标高应下降l~3cm。板的拼缝处亦设硬架支撑,一般为双排支柱,间距为60~100cm。安装叠合板前应认真检查硬架支模的支撑系统,检查墙或梁的标高、轴线,以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并校正。
3.3 画叠合板位置线:在墙、梁或硬架横楞上的侧面,按安装图画出板缝位置线,并标出板号。拼板之间的板缝一般为100mm、如排板需要时,可在80mm~170mm之间变动。但大于100mm的拼缝应置于接近板连续边的一侧。见图4-39。
图4-39 板缝留置示意图
3.4 叠合板吊装就位:若叠合板有预留孔洞时,吊装前先查清其位置,明确板的就让方向。同时检查、排除钢筋等就位的障碍。吊装时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取八个吊环同步起吊的方式。就但时,应使叠合板对准所划定的叠合板位置线,按设计支座搁置慢降到位,稳定落实。
3.5 调整叠合板支座处的搁置长度:
3.5.1 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的搁置长度,轻轻调整。必要时要借助吊车绷紧钩绳(但板不离支座),辅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搁置长度。
3.5.2 图纸对支座搁置长度无要求时,板搁置在混凝土构件上时,一般为+20mm(即伸入支座20mm)。若排板需要,亦可在+30mm~-50mm之间变动。但若墙厚≤160mm时,筒支边的搁置长度应>0。若必须小于-50mm,应按设计要求加大甩筋长度。搁置长度的状态见图4-40。
3.5.3 在砖混结构中,板伸入支座的长度一般宜大于50mm。
3.6 按设计规定,整理叠合板四周甩出的钢筋,不得弯90°,亦不得将其压于板下。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构件吊运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构件出厂证明和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报告。
4.1.2 叠合板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养护充分,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和检查标准养护龄期28d试块抗压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
4.1.3 叠合板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已无变形损坏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和检查吊装记录。
4.2 基本项目:
叠合板的标高、坐浆、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足量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7。
表4-37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位移
尺量检查
层 高
±1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板搁置长度
±10
尺量检查
抹 灰 5
不抹灰 3
成品保护
5.1 叠合板的堆放及堆放场地的要求应严格按2.2.4条执行。
5.2 现浇墙、梁安装叠合板时,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4MPa时方准施工。
5.3 叠合板上的甩筋(锚固筋)在堆放、运输、吊装过程中要妥为保护,不得反复弯曲和折断。
5.4 吊装叠合板,不得采用“兜底”、多块吊运。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用八个点同步单块起吊的方式。吊运中不得冲撞叠合板。
5.5 硬架支模支架系统板的临时支撑应在吊装就位前完成。每块板沿长向在板宽取中加设通长木楞作为临时支撑。所有支柱均应在下端铺垫通长脚手板,且脚手板下为基土时,要整平、夯实。
5.6 不得在板上任意凿洞,板上如需要打洞,应用机械钻孔,并按设计和图集要求做相应的加固处理。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如下质量记录:
6.1 混凝土构件出厂合格证。
6.2 结构吊装记录。
6.3 预制构件吊装工程预检。
6.4 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6.5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2.施工工艺 篇二
所谓灌浆是指将浆液通过专门的管道输送到建筑物或自然地质的裂缝中从而对建筑物或自然地质进行连接加固。通过灌浆可以提高建筑物或被灌地质的整体抗震性和抗渗性,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灌浆是水库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施工工艺, 通过关键可以使得水库具有更好的抗渗性和抗压性。
灌浆从不同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浆液的不同可以分为粘土灌浆、水泥灌浆、水泥粘土灌浆等;按照灌浆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岩石固结灌浆、防渗帷幕灌浆、混凝土坝体接缝灌浆、填充混凝土建筑物或土堤、土坝裂缝或空洞的补强灌浆、填充隧洞混凝土衬砌层与岩石之间空隙的回填灌浆等;按被灌地层的构成划分为岩溶灌浆、岩石灌浆、粉细砂层灌浆和砂砾石层灌浆等。
二、施工组织和布置
为了保证水库灌浆的进度和质量, 一般采用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两个施工队同时作业。其中固结灌浆的队伍主要负责固结灌浆、回填灌浆、接缝灌浆等工作, 帷幕灌浆的队伍主要负责帷幕灌浆、排水孔及深孔固结灌浆等工作。由于是两个施工队同时作业, 所以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在人员和设备的安排上尽可能合理, 做好计划和调度, 确保工程有序的进行。
三、灌浆施工工艺
1、布置灌孔
布置灌孔时应尽可能地均匀地排列拱顶处需沿灌浆轴线每隔1米或者2米依次排开;拱洞的固结灌浆孔则呈环状分布, 每环之间的间距为1-2米, 每环有4孔到13孔不等;坝基和坝肩固结灌浆孔则需要布置成梅花形其中孔距2米, 排距1米;帷幕灌浆孔则由单排孔和双排孔组合而成均为梅花形布置。其中单排孔的排距2米, 孔距2米, 而双排孔的排距为1米, 孔距为2米。
2、施工工艺
不同的灌浆类型有着不同的灌浆工艺。比如回填灌浆便是打孔、灌浆、封孔、检查孔四步工艺。而固结灌浆则增添了洗孔这一环节变成打孔、洗孔、灌浆、封孔和检查孔五步工艺。而接触缝的灌浆流程则更加细致、复杂首先需要放置灌浆管、填混凝土、检查通水、灌浆、检查孔, 然后需要防线、布孔、交替进行灌浆和钻孔, 然后洗孔, 最后是灌浆、分控和检查孔。
3、施工设备
钻孔和灌浆使用的主要机具有:凿岩机, 钻孔孔径为32~65mm, 在岩石中钻深小于15m;岩心钻机, 钻孔孔径为56~110mm, 在岩石中钻深大于15m;灌浆泵, 按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分为往复式泵、隔膜泵和螺旋泵等, 主要根据灌浆要求的压力和流量选用;浆液搅拌机, 分为旋流式、叶桨式和喷射式, 搅拌机要保证机内浆液不沉淀和施工不间断;灌浆塞, 用橡胶制成, 紧套在灌浆管上, 外径略小于钻孔直径, 加压后, 外径增大可严密封堵灌浆段上部或下部。
四、灌浆施工
1、灌浆次序
不同位置的灌浆次序并不相同。灌浆洞灌浆时按照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排水孔的次序;坝基和坝肩灌浆时则按照固结灌浆和排水孔的次序;抗滑洞灌浆时按照回填灌浆、深孔固结灌浆和排水孔的次序;抗滑键灌浆则按照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在回填灌浆的次序;抗滑井灌浆则按照固结灌浆、接缝灌浆的次序等等。
2、灌浆方法
灌浆方法可以分为全孔一次灌浆法、分段灌浆法和综合灌浆法, 其中分段灌浆法又可具体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不同顺序的分段灌浆。在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中一般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 并采用纯压式的灌浆方式从而使得灌浆气泡更少, 连接更紧。而在帷幕灌浆中则采用分段式灌浆方法, 先封闭孔口然后采用自下而上循环式的灌浆方式。而帷幕检查孔灌浆时同样采用循环式的自下而上的分段式灌浆方法, 使得气泡更少, 连接更紧密能够有效防止渗水。
3、灌浆材料
不同的地质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灌浆材料, 在断层带的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可以采用超细水泥与R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而其他地方的灌浆可以采用R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提高灌浆的效率, 灌浆时采用制浆站集中制浆, 再由输浆管将浆液送到各搅拌桶进行灌浆。
4、灌浆压力
不同的灌浆方法需要采用不同的灌浆压力, 其中回填灌浆压力0.3兆帕斯卡;固结灌浆压力0.3-0.6兆帕斯卡;帷幕灌浆压力各个部位均不相同, 为1.5-3.0兆帕斯卡;二期回填灌浆压力0.3兆帕斯卡;抗滑键 (井) 接缝灌浆压力0.3兆帕斯卡;坝体中缝接缝灌浆压力0.6兆帕斯卡;冷却管灌浆压力0.3兆帕斯卡。
5、水灰比控制及变换
不同的灌浆方法同样需要不同的水灰比例。回填灌浆起灌水灰比0.5∶1, 水灰砂比例为1∶1∶1.25;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接触灌浆均采用5∶1、3∶1、2∶1、1∶1、0.8∶1、0.5∶1六个比级, 开灌水灰比为5∶1;坝体中缝接缝灌浆采用3∶1、2∶1、1∶1、0.5∶1四个比级, 开灌水灰比为3∶1或2∶1;冷却管灌浆起灌水灰比0.5∶1。灌浆浆液应当遵循由稀到浓, 逐级变换的变换原则;当吸浆量较大或遇特殊情况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按规范变换浆液浓度。
6、灌浆结束标准
不同的灌浆方法的技术标准同样不同:回填灌浆结束标准是在规定压力下, 灌浆孔停止吸浆, 延续灌注5分钟即可结束;固结灌浆结束标准是在规定压力下, 当注入率不大于0.4升/分钟时, 延续灌注30分钟, 即可结束灌浆;帷幕灌浆结束标准应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后, 方可结束:一是在设计压力下, 注入率不大于1升/分钟, 延续灌注时间不少于90分钟, 二是灌浆全过程中, 在设计压力下的灌浆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注入率不大于0.4升/分钟时, 延续灌注30分钟, 即可结束灌浆;接触灌浆结束标准是在规定压力下, 当注入率不大于0.4升/分钟时, 延续灌注30分钟, 即可结束灌浆;坝体中逢接逢灌浆结束标准是在规定压力下, 当注入率不大于0.4升/分钟时, 延续灌注20分钟, 即可结束灌浆;冷却管灌浆结束标准:在规定压力下, 进回浆管浆液比重一致时, 即可结束灌浆。
摘要:灌浆是水库施工中的重要工艺, 通过灌浆可以提高水库的抗压性和抗渗性从而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本文将对水库施工中的灌浆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水库,施工,灌浆
参考文献
[1]白永年:《中国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年。
3.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工艺 篇三
关键词:建筑施工 桩基础 施工工艺
良好的桩基施工工艺是保证桩基施工质量和整个建筑质量的重要前提,桩基施工工艺必须要解决非常复杂的地质、水文环境,在桩基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避免工程工期出现延误的必要条件,因此就要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需要全面、认真进行,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盘考虑,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建筑质量。为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各项标准的要求,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工艺加以分析,就显得尤为关键。
1、桩基施工工艺
整个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就是桩基,桩基的组成主要是基桩与桩顶2部分。其中,桩基主要有地承台桩基和高承台桩基2种不同的形式。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地承台桩基的上部分和下部分都需要进行地下掩埋施工;高承台桩基的施工是需要在地面上放置桩身的上部分,在地下埋入下部分。
当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桩基的施工工艺主要有灌注桩桩基施工工艺与预制桩桩基施工工艺2种。灌注桩桩基的施工工艺相对复杂,首先需要再施工区域开展钻孔施工,然后在钻好的孔中放置做好的钢筋笼,同时用混凝土将钻孔浇筑牢固,浇筑完混凝土后,必须对对钻孔等开展认真的维护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桩基能够具有良好的质量。与灌注桩桩基的施工工艺相比,预制桩桩基具备了相对简单的施工工艺优势,采取的主要施工形式是振动棒振动夯实和打击的形式,把桩基深深的打入到地下。
桩基施工工艺能够把建筑物整体重量所带来的垂直方向上的荷载让桩基周围的土层所承受,如果遇到地震或其他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时,在桩基的作用下,建筑物的抵抗能力会较大的增加,此刻,桩基就是建筑物很好的保护,能够避免建筑物在外力的情况下不变形,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许多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都需要广泛的应用桩基施工工艺,特别是在处理软体地基的过程中,在桩基的保护下,地基质量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还能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桩基施工工艺的准备工作
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必须在桩基施工之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全面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全面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状况,施工区域的原材料管理情况等,准备完成后,要科学的进行规划,做好施工方案,要准确测算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需求,合理安排进场的机械设备数量,确保施工能够按方案有序进行,进而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的施工质量。
2.1 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勘察
施工区域内的水文条件和地质状况的认真勘测,可以确保为桩基安全施工提供科学全面的资料,进而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桩基施工工艺,进一步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在勘测施工现场时,为保证勘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选择精准的勘测仪器,全面了解地下的水文条件和地质状况。要全面掌握施工区域的现场情况,了解土层的特点和施工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不受影响。同时,要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地下水状况,确保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开展排水工作。有许多建筑工程都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建设,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全面了解施工的技术指标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2 认真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
勘察完成施工现场后,一定要科学、客观、全面的制定桩基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确定,主要的依据是相关的勘察结果,然后确定科学的桩基施工工艺类型,确定施工现场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案的内容还必须包括科学管理进场材料、合理保护施工现场的管线。施工方案中还要包括如何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如何合理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期按要求完成,同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在施工方案内,要科学选择施工机械设备,要依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各种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在科学的配备下,高效完成施工任务,同时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进而确保施工质量。
3 桩基施工工艺研究
3.1 预制桩施工工艺研究
预制桩施工工艺的重点是制作预制桩,其中,要按照打桩的顺序将朝向确定下来,浇筑的顺序是从桩顶到桩尖,浇筑的过程要保持持续进行,通常将保护层设计为25米。沉桩方式通常采取的是击打、静压、振动、水射等方式,在施工区域打入桩基。其中水射方式的适用范围是砂土层,而击打、静压、振动等方式在沉桩过程中会导致挤土问题产生,所以要结合桩基的数量、距离及施工范围对桩基的施工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也要采取科学措施减少产生挤土的问题。
3.2 灌注桩施工工艺研究
在灌注桩施工工艺中,成孔的方式主要有冲击成孔、泥浆护壁成孔、沉管成孔和干作业成孔4种主要方式。当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土质是粘性土、粉土、淤泥土、碎石土或砂土时,普遍采用方式是冲击成孔,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的问题,也会有噪音产生,施工过程需要保护环境;当建筑工程所在区域土质为粉土、粘性土、普通砂性土时,采用成孔方式是泥浆护壁,但必须对孔壁实施防护,防止护壁倒塌;干作业成孔有人工挖孔和机械钻孔两类,前者适用于土质松散的建筑区域,后者适用于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土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桩体强度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桩基的质量。
4、结束语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是最为复杂,但是最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桩基的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选择科学的施工工艺,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桩基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准备,主要是做好全面勘测施工现场,确保桩基施工质量,进而全面确保建筑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国庆,刘明涛.浅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2] 陳志敏,靳宝春.关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4.幕墙施工作法及施工工艺 篇四
本工程玻璃幕墙工程由专业的幕墙公司制作及安装,在此仅介绍一下玻璃幕墙的一般作法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作业条件
1)应编制幕墙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序进行施工。
2)幕墙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开始施工。对于高层建筑的幕墙,实因工期需要,应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可按施工组织设计沿高分段施工。在与上部主体结构进行立体交叉施工幕墙时,结构施工层下方及幕墙施工的上方,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3)幕墙施工时,原主体结构施工搭设的外脚手架宜保留,并根据幕墙施工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拆改(脚手架内层距主体结构不小于300mm)。如采用吊篮安装幕墙时,吊篮必须安全可靠。
4)幕墙施工时,应配备必要的安全可靠的起重吊装工具和设备。
5)当装修分项工程会对幕墙造成污染或损伤时,应将该项工程安排在幕墙施工之前施工,或应对幕墙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6)不应在大风大雨气候下进行幕墙的施工。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玻璃安装,不应在雨天进行密封胶施工。
7)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控制和检查固定幕墙的各层楼(屋)面的标高、边线尺寸和预埋件位置的偏差,并在幕墙施工前应对其 进行检查与测量。当结构边线尺寸偏差过大时,应先对结构进行必要的修正;当预埋件位置偏差过大时,应调整框料的伺距或修改连结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
(2)幕墙安装
1)应采用(激光)经纬仪、水平仪、线锤等仪器工具,在主体结构上逐层投测框料与主体结构连接点的中心位置,X、y和Z轴三个方向位置的允许偏差为±1.0mm。
2)对于元件式幕墙,如玻璃为钢化玻璃、中空玻璃等现场无法裁割的玻璃,应事先检查玻璃的实际尺寸,如与设计尺寸不符,应调整框料与主体结构连接点中心位置。或可按框料的实际安装位置(尺寸)定制玻璃。
3)按测定的连接点中心位置固定连结件,确保牢固。
4)单元式幕墙安装宜由下往上进行。元件式幕墙框料宜由上往下进行安装。
5)当元件式幕墙框料或单元式幕墙各单元与连结件连接后,应对整幅幕墙进行检查和纠偏,然后应将连结件与主体结构(包括用膨胀螺栓锚固)的预埋件焊牢。
6)单元式幕墙的间隙用V和W形或其它型胶条密封,嵌填密实,不得遗漏。
7)元件式幕墙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玻璃安装。玻璃安装就位后,应及时用橡胶条等嵌填材料与边框固定,不得临时固定或明摆浮搁。
8)玻璃周边各侧的橡胶条应各为单根整料,在玻璃角都断开,橡胶条型号应无误,镶嵌平整。
9)橡胶条外涂敷的密封胶,品种应无误(镀膜玻璃的镀镆面严禁采用醋酸型有机硅酮胶),应密实均匀,不得遗漏,外表平整。
10)单元式幕墙各单元的间隙、元件式幕墙的框架料之间的间隙、框架料与玻璃之间的间隙,以及其它所有的间隙,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予以留够。
11)单元式幕墙各单元之间的间隙及隐式幕墙各玻璃之间缝隙,应按设计要求安装,保持均匀一致。
12)镀锌连接件施焊后应去掉药皮,镀锌面受损处焊缝表面应刷两道防锈漆。所有与铝合金型材接触的材料(包括连云港结件)及构造措施,应符合设计图纸,不得发生接触腐蚀,且不得直接与水泥砂浆等材料接触。
13)应按设计图纸规定的节点构造要求,进行幕墙的防雷接地、以及所有构造节点(包括防火节点)和收口节点的安装与施工。
14)清洗幕墙的洗涤剂应经检验,应对铝合金型材镀镆、玻璃及密封胶条无侵蚀作用,并应及时将其冲洗干净。
2、单元式幕墙的安装工艺
单元式幕墙的现场安装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检查预埋T形槽位置→穿入螺钉→固定牛腿→牛腿找正→牛腿精确找正→焊接牛腿→将V形和W形胶带大致挂好→起吊幕墙并垫减震胶垫→紧固螺丝→调整幕墙平直→塞入热压接防风带→安设室内窗台板、内扣板→填塞与梁、柱间的防火保温材料。
3、元件式幕墙的安装工艺
1)明框玻璃幕墙安装工艺
检验、分类堆放幕墙部件→测量放线→主次龙骨装配→楼层紧固件安装→安装主龙骨(坚杆)并抄平、调整→安装次龙骨(横杆)→安装保温镀锌钢板→在镀锌钢板上焊铆螺钉→安装层间保护矿棉→安装楼层封闭镀锌板→安装单层玻璃窗密封条、卡→安装单层玻璃→安装双层中空玻璃密封条、卡→安装双层中空玻璃→安装侧压力板→镶嵌密封条→安装玻璃幕墙铝盖条→清扫→验收、交工。
2)隐框玻璃幕墙安装工艺
测量放线→固定支座的安装→立柱横杆的安装→外围护结构组件的安装→外围护结构组件密封及周边收口处理→防火隔层的处理→清洁及其它
4、无骨架玻璃安装工艺
由于玻璃长、大、体重,施工时一般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即在叉车上安装电动真空吸盘,将玻璃吸附就位,操作人员站在玻璃上端两侧搭设的脚手架上,用夹紧装置将玻璃上端安装固定。每块玻璃之间用硅胶嵌缝。
5、幕墙安装质量要求及验收
1.安装质量要求
(1)幕墙以及铝合金构件要横平竖直,标高正确,表面不允许有机械损伤(如划伤、擦伤、压痕),也不允许有需处理的缺陷(如斑点、污迹、条纹等)。
(1)幕墙以及铝合金构件要横平竖直,标高正确,表面不允许有机械损伤(如划伤、擦伤、压痕),也不允许有需处理的缺陷(如斑点、污迹、条纹等)。
(2)幕墙全部外露金属件(压板),从任何角度看均应外表平整,不允许有任何小的变形、波纹、紧固件的凹进或突出。
(3)牛腿铁件与T形槽固定后应焊接牢固,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接触面的间隙不得大于lmm,并用镀锌钢板塞实。牛腿铁件与幕墙的连接,必须垫好防震胶垫。施工现场焊接的钢件焊缝,应在现场涂二道防锈漆。
(4)在与砌体、抹面或混凝土表面接触的金属表面,必须涂刷沥青漆,厚度大于100um.(5)玻璃安装时,其边缘与尤骨必须保持间隙,使上、下、左、右各边空隙均有保证。同时,要防止污染玻璃,特别是镀膜一侧应尤加注意,以防止镀膜剥落形成花脸。安装好的玻璃表面应乎整,不得出现翘曲等现象。
(6)橡胶条和胶条的嵌塞应密实、全面,两根橡胶条的接口处必须用密封胶填充严实。使用封缝胶密封时,应挤封饱满、均匀一致,外观应平整光滑。
(7)层间防火、保温矿棉材料,要填塞严实,不得遗漏。
2.成品保护
(1)吊篮升降应由专人负责,其里侧要设置弹性软质材料,防止碰坏幕墙和玻璃。收工时,应将吊篮放置在尚未安装幕墙的楼层(或地面上)固定好。
(2)已安装好的幕墙,应设专人看管,其上部应架设挡板遮盖,防止上层施工时,料具坠落损坏幕墙。上层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设置专用的“接火花斗”防止火花飞溅损坏幕墙。靠近幕墙附近施工时,亦应采取遮挡措施,防止污染铝合金材料和破损玻璃。
(3)竣工前应用擦窗机擦洗幕墙。
3.工程验收
(1)幕墙工程验收应在建筑物完工(不包括二次装修)后进行,验收前应将其表面擦洗干净。
(2)幕墙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设计图纸、文件、设计修改和材料代用文件;
2)材料、构件出厂质量证书,型材试验报告、结构硅酮密封胶相容性和粘结力试验报告;
3)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4)施工安装自检记录。
(3)幕墙工程质量应按观感检验和抽样检验进行检验。以一幅幕墙为检验单元,每幅幕墙均应检验。
(4)幕墙工程观感检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明框幕墙框料应竖直横平;单元式幕墙的单元拼缝或隐框幕墙分格玻璃拼缝应坚直横平,缝宽应均匀,并符合设计要求;
2)玻璃的品种、规格与色彩应与设计相符,色泽应基本均匀,铝合金料不应有析碱、发霉和镀膜脱落等现象;
3)玻璃的安装方向应正确;
4)金属材料的色彩应与设计相符,色泽应基本均匀,铝合金料不应有脱膜现象。
5)铝合金装饰压板,表面应平整,不应有肉眼可察觉的变形、疲纹或局部压碾等缺陷;
6)幕墙的上下边及侧边封口、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的处理及防雷体系应符合砖门规定。
7)幕墙隐蔽节点的遮封装修应整齐美观。
5.施工工艺 涂刷乳胶漆工艺流程 篇五
清扫基层→填补腻子,局部刮腻子,磨平→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平→第二遍满刮腻子,磨平→涂刷封固底漆→涂刷第一遍涂料→复补腻子,磨平→涂刷第二遍涂料→磨光交活。
2. 施工要点
基层处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中保证墙体完全干透是最基本条件,一般应放置10天以上。墙面必须平整,最少应满刮两遍腻子,至满足标准要求。
乳胶漆涂刷的施工方法可以采用手刷、滚涂和喷涂。涂刷时应连续迅速操作,一次刷完。
涂刷乳胶漆时应均匀,不能有漏刷、流附等现象。涂刷一遍,打磨一遍。一般应两遍以上。
3. 注意事项
(1)腻子应与涂料性能配套,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裂纹。卫生间等潮湿处使用耐水腻子。
(2)涂液要充分搅匀,粘度太大可适当加不,粘度小可加增稠剂。
6.施工工艺 篇六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雨水管、变形缝制作与安装。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要求:
2.1.1
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和标准详图的要求。
2.1.2
板材及管材:26号镀锌白铁皮、铸铁管、2mm厚薄钢板、3mm×20mm扁铁及φ6圆铁。
2.1.3
其他材料:φ6螺丝、圆钉、焊条、焊锡、稀盐酸、水泥等。
2.2
主要机具;
2.2.1
机械:剪板机、咬口机、无齿锯,电焊机。
2.2.2
用具:电烙铁、硬方木、硬木拍板、木锤、钢錾子、钢针、方钢、螺丝刀、圆钢管、折尺、直尺、划线规。
2.3
作业条件:
2.3.1
屋面找平层施工已完成,经检查验收合格。
2.3.2
建筑物雨水管处装饰工程已完成,具备做雨水管的条件。
2.3.3
为施工安装屋面必须设有防护栏,确保安装水落口等的操作安全。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制作:
→
划线
→
裁剪下料
→
成形
→
刷防锈层
安装:
→
找线定位
→
安装
→
固定
→
刷油漆
3.2
雨水斗制作、安装:
3.2.1
划线:依照图纸尺寸、材料品种、规格进行放样划线,经复核与图纸无误,进行裁剪;为节约材料宜合理进行套裁,先划大料,后划小料,划料形状和尺寸应准确,用料品种、规格无误。
3.2.2
划线后,先裁剪出一套样板,裁剪尺寸准确,裁口垂直平正。
3.2.3
成形:将裁好的块料采用电焊对口焊接,焊接之后经校正符合要求。
3.2.4
刷防锈层:加工制作好的雨水斗(包括铸铁雨水斗)应刷防锈层。
铸铁雨水口应刷防锈漆,先除掉焊缝熔渣,用钢丝刷刷掉锈斑,均匀刷防锈漆一道。
镀锌白铁雨水斗,应涂刷磷化底漆。
3.2.5
找线定安装位置:
3.2.5.1
挑檐板雨水斗,按设计要求,先剔出挑檐板钢筋,找好雨水斗位置,核对标高,装卧雨水斗,用φ6钢筋架固,支好底托模板,用与挑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密实,雨水口上平不能突出找平层面。其构造见图10-15。
3.2.5.2
女儿墙雨水斗口:根据设计位置及要求,在施工结构时,预留出水落口孔洞,水落口的雨水斗安装前应弹出雨水斗的中心线,找好标高,将雨水斗用水泥砂浆卧稳,用细石混凝土嵌固,填塞严密,外侧为砌筑清水墙时,应按砌筑排砖贴砌与外墙缝子一致。其构造见图10-16。
3.2.5.3
内排直式雨水斗口:宜采用铸铁,埋设标高应考虑水落口防水层增加的附加层、柔性密封、保护面层及排水坡度,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见图10-17。
3.2.6
刷油漆:雨水斗安装完毕,随雨水管露明表面刷设计要求的面漆。
3.3
雨水管制作安装:雨水管管材多用镀锌白铁管,铸铁管、硬塑料管。镀锌白铁管一般为施工单位用镀锌白铁制作;铸铁、硬塑料管为购置工业品。
3.3.1
划线:镀锌白铁雨水管,根据设计指定的圆形直径,一般用26号白铁,咬口成形制作,也有方形断面的雨水管,加工方法相同。加工时,用钢针划出标点,大小头周长差5~6mm,根据标点划出裁板线,大小头互为颠倒,依次划线,经校核无误,先裁出样板,成形两节试装。
3.3.2
咬口成形:雨水管(圆形)一般为平咬口,裁好的管材,先将一长进口对齐方钢角,推至先划好的咬口线,用方木向下轻打,形成抗弯咬口,然后将铁皮翻身调头,将另一边的咬口敲出,并将两端正、反抗弯依次敲成90度角,此时将铁皮放在圆管上,用手压成圆弧形,成圆状,使其正反咬口边相交贴,用拍板在圆管上将咬口敲紧,即成圆形雨水管,小头剪成小三角口做标记。
3.3.3
涂刷防锈层:雨水管制成后,应里外涂刷磷化底漆,内外应涂刷均匀。
3.3.4
雨水管安装:安装雨水管随外沿抹灰架子由上往下进行,先在水落口处吊线坠弹出雨水管沿墙的位置线,根据雨水管每节长度,预量出固定卡位置,间距一般为1200mm,设在下面一节管的上端,卧卡子用水泥砂浆固定,不得打入木塞固定和固定在木塞上。雨水管若遇建筑凸凹时,应以钝角折弯连通,并在抗弯处加卡固定。
3.3.5
油漆:雨水管安装后应加强保护,随最后落架子时涂刷面层油漆。
3.4
变形缝钢盖板制作安装:
3.4.1
划线:变形缝盖板用24~26号镀锌铁皮制作,或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其他材料。
先依据设计图,对照实际情况,确定加工的具体尺寸,先做样板,必要时分类做样板,计算好搭接长度,绘制加工具体图纸,按图划线,经核对无误进行成形式焊接。
3.4.2
成形:按图纸进行折弯或压边、焊接,使其符合分段的加工品,出场前应涂刷防锈层。
3.4.3
变形缝罩板安装:变形缝安装前,应检查缝口伸缩片,缝内填充的沥青麻丝、油膏嵌缝等是否已完成,无漏项时,再进行变形缝封面的安装。
3.4.4
油漆:安装经检查合格,涂刷罩面漆。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雨水斗和雨水管的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缝无开焊,咬口无开缝。
4.1.2
雨水斗、雨水管和变形缝的安装必须牢固,固定方法、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排水通畅,不漏水。
4.2
基本项目:
4.2.1
雨水管的连接口应紧密,承插方向、长度、排水口距散水的高度,正、侧面视为顺直,变折角应为钝角,每节雨水管必须有一个管箍固定。变形缝封板上压下,每块封板必须钉固严密。
4.2.2
雨水斗、雨水管、变形缝应双面涂防锈层,安装后表面涂面漆,涂刷应均匀,不透底、不漏刷;使用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镀锌铁皮制品应涂锌磺类或磷化底漆。
4.2.3
阳台、雨罩出水口长度、排水管直径、构造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上下对准,位置一致,无漏水。
成品保护
5.1
制品搬运应轻拿轻放,堆放应分品种,雨水管存放地面应平整,横、竖分层码放。严禁损坏变形。
5.2
已涂刷的防锈层、油漆层注意保护,防止划掉防锈层,污染油漆面。
5.3
雨水管安装前,对雨水斗应采取措施,不使雨水斗的排水浇墙,造成墙面污染。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雨水管安装不直:安装卡箍时未认真找正。应弹线;侧向应控制距墙的距离,目测顺直。
6.2
雨水斗高于找平层:造成屋面积水,应加强管理;操作应认真,保证防水层按要求的坡度做。
6.3
雨水管、变形缝固定不牢:主要是在基层下木塞用圆钉或木螺丝固定而造成;固定点严禁下木塞,雨水管卡箍采用塞水泥砂浆固定,其他采用射钉或螺栓。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加工品、购置品应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履行签认手续。
7.2
安装后经验收合格的资料。
7.3
7.假山的施工工艺 篇七
1 假山基础施工
1.1 假山基础与结构用材料
1.1.1 石料:
假山基础的用石是承重假山体的负荷结构。一般选用花岗岩毛石或砂岩毛石, 石块大小以人工搬运砌筑方便为宜, 约为40cm×50cm×50cm。
1.1.2 砂:
砂是岩石风化后的产物。按它的来源分, 有砂、河砂, 按颗粒大小分, 平均粉径大于0.5mm的为粗砂;0.35~0.5mm之间为中砂;0.25~0.35mm的细砂。在假山工程中, 中砂为基础抹浆或搅拌混凝土用;细砂用于嵌缝修饰性水泥砂浆的配合。
1.1.3 碎石:
碎石是指破碎后的具有一定颗径的混凝土骨料石。它也分粗、中、细3种: (1) 粗碎石:径约为60mm; (2) 中碎石:颗径约为30mm; (3) 细碎石:又叫瓜片石或叫细石, 颗径为10~15mm, 用细碎石拌成的混凝土叫细石混凝土。碎石在假山工程中2个用途:其一是做混凝土基础用;其二是对假山芯部大孔隙的灌浆填实用。
1.1.4 水泥:
水泥是以含有较多碳酸钙、氧化硅成分的石灰岩、白垩土 (高岭土、瓷土) 以及粘土为原料, 用球磨机封闭研细后, 再经过1300~1450℃的煅烧, 成石膏为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 然后加入2%~5%的生石膏 (CaSO4·2H2O) 或熟石膏 (CaCO3·1/2H2O) , 再磨细, 熟料, 就成为灰色粉末状的材料。水泥浆不仅能在潮湿环境中硬结, 而且还能在水中硬结, 因而便成了现代假山工程中乐于使用的胶结材料了。然而, 也正是由于水泥容易水化硬结, 因此在贮存时要严防受潮, 并不宜久存, 一般以出厂时间不超过3~6个月为好。在使用前再作一次鉴定, 以确保工程质量。
1.2 基础的类型
《园冶》论假山基础谓:“假山之基, 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高大, 才定基之浅深。掇石顶知占天, 围土必然占地, 最忌居中, 更宜散漫”。这说明掇山必先有成局在胸, 才能确定假山基础的位置、外形的深浅。否则待假山基础砌好后, 再想改变假山的总体轮廓 (如增加很多高度或挑出很远) 就因难了, 因为假山的重心不可能超出基础之外。假山除非座落在天然岩基上, 否则都需要做基础。基础的作法有如下几种:
1.2.1 桩基:
多于水中的假山山石驳岸。以柏木桩或杉木桩为主, 木桩顶面的直径约10~15cm, 平面布置按梅花形排列, 故称“梅花桩”。桩边至桩边的距离约为20cm, 其宽度视假山底脚的宽度而定。如做驳岸, 少则3排, 多则5排。桩的类型有2种, 一种是直打到硬层的, 称为“支撑桩”;另一种是用来挤实土壤的, 称为“摩擦桩”。桩长1~2m不等, 视土层厚度酌定, 一般桩顶要露出湖底10~30cm, 其间用块石嵌紧, 再用花岗石压顶。条石上面才是自然形态的山石。条石应置于低水位线以下, 自然山在的下部也在水位线下。
桩基必须因地制宜, 在砂土地除使用木桩外, 还可使用灰桩的瓦砾桩, 其桩直径约20cm, 桩长60~100cm, 桩边距50~70cm, 具体做法是:在木桩顶穿1根铁杆, 打至一定深度后便拔出来, 然后在桩孔中填入生石灰块, 加水捣实, 凝固后便有足够的承压力。这种桩叫做灰桩。如用瓦砾作填实桩孔的材料则为瓦砾桩。在土壤粘性较强的地方, 因土壤本身比较坚实, 以致一般置石或小型假山就用块石尖头打入地下作基础, 这种做法称为“石钉”。
1.2.2 灰土基础:
在北方地下水位低, 雨季集中的地方, 陆地上的假山可采用灰土基础, 灰土凝固后不透水, 可减少土壤冻胀的破坏。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积的宽度宽出约1.5m, 所谓“宽打窄用”。灰槽深度为50~60cm。2m以下的假山一般是打一步素土, 一步灰土;2~4m高的假山用一步素土两步灰土。一步灰土即布灰土30cm, 踩实到25cm, 再夯实到10cm厚度左右。石灰一定要选用新出窑的块灰, 在现场泼水熟化。灰与土的比例为3:7。
1.2.3 混凝土基础:
近代的假山多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基础。这类基础耐压强度大、施工速度快, 地基土坚实的情况下可利用素土槽浇灌。基槽宽度的要求与灰土基相同。混凝土的厚度陆地上为10~20cm, 水中约50cm。高大假山的墙加厚。陆地上选用不低于100号的混凝土, 水泥、砂、卵石的重要配合比为1:2:4~1:2:6。水中假山基采用150号水泥砂浆砌块石, 或200号的素混凝土作基础。
2 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
假山虽有峰、峦、洞、壑等各种变化, 但就山石相互之间的结合而言, 却可以概括为10多种基本形式。北京的“山子张”张蔚庭老师总结过“十字诀”, 即“安、连、接、斗、挎、拼、悬、俞、卡、垂”还有挑、飘等, 江南一带则流传为九字诀, 即“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两相比较, 有些是共有的字, 有些称呼不同内容一样, 可见南北匠师是一脉相承的。
3 假山的分层结构
叠石本无显著的层次区分, 但为了分析的方便, 也为了一定的结构要求, 按其部位来分大致有3层。
3.1 基石
即头层安, 俗称“拉底”。它必须立于基础之上, 有稳固的底层。基石为“叠石之本”, 所有竖向与横向的发挥, 全看基石的安置。
3.1.1用材:多选用巨型或中型之石块。体形不用太美, 但需紧硬、耐压。
3.1.2注意事项:活用———用石必须灵活, 力求不同形体、大小参差混用, 避免大小一样的石连安;找平———将山石的最大而平坦之面朝上, 用眼力找平, 然后在其下面垫石, 使之稳固;错安——安石排列、必犬牙相错, 高低不一, 首尾拼连呈不同形状;朝向———安基必须考虑假山的朝向, 要将每块石的凹凸多变的一朝向游人视线集中的一面 (即主立面) ;断续———基石避免筑成墙基式, 应有断有续, 有整有零;并靠———成组安石, 接口靠紧, 搭接稳固。
3.2 中层
位于基石之上, 为叠山的主要构成部分, 其艺术手法丰富多变, 下面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3.2.1用材———凡石型佳美者多用于此, 但必须注意在特别受力点处一定要用坚实的石块, 以免发生危险。
3.2.2注意事项:平稳———与安基相同, 使石块大面朝上安放平稳;连贯———叠石不论如何错综复杂, 须石连靠相接, 使上下左右连贯成一体;避磋———即避免闪露出狭小石面, 因为它既不能再行叠石, 又非常难看, 俗称为“闪磋露尾”;偏安———每置一石, 必要考虑其继续发展的可能。常用的方法就是“偏安”, 即在下层石面之上, 再行叠石必须放于一侧, 但避免连续同侧而安, 应有错交之势, 以破其平板;避“闸”———所谓“闸”就是用板状石块直立地撑托起搭连作用之条石, 状如闸板或建筑支柱, 造型呆板, 应避免使用;后坚———无论挑、挎、悬、垂等, 凡有前沉现象者必先以数倍之重力稳压其内侧, 将重心回落, 方可再行施工;重心———凡叠石应考虑双垂重力问题:一是山石本身重心, 二是全局重心。无论如何变化, 总重力线决不能超出底面。找出山石的重心, 否则会因立面不稳而倾斜;巧安———叠石要利用石形, 巧妙地搭接叠落, 避免上下左右平垂一致, 而形成规则式的墙面状。因此必须广其思路, 充分了解每块石的形状, 并在下层叠石时就为它创造必要的条件。
3.3 立峰
俗称“收头”, 为叠山的最后一道工序。
3.3.1 用材:选用“纹”、“体”、“面”、“姿”最佳者。
3.3.2不同峰顶及其要求。堆秀峰:其结构特点在于利用丰厚强大的压力、镇压全局。它必须保证山体的重力线垂直底面中心, 并起均衡山势的作用。峰石本身所用单块山石, 也可由高块拼接, 但要注意不能过大而压塌山体。流云峰:此式偏重于挑、飘、环、透的作法。因在中层已大体有了较为稳固的结果关系, 因此在收头时, 只要把环透飞舞的中层收合为一。峰石本身可能完成一个新的环透体, 也可能作为某一挑石的后坚部分。这样既不破坏流云或轻松的感觉, 又能保证叠石的安全。剑立峰, 凡昨用竖向石资纵立于山顶者, 称为剑立峰。安放时最主要的是力求重心均衡, 剑石要充分落实, 并与周围石体靠紧。
4 结论
8.路基加宽拼接施工工艺 篇八
关键词:路基加宽拼接;操作要点;安全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6-0030-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我国的交通流量急速增长。原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在通行能力和使用质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结合当前通行需求,很多国家的主干道都进行了加宽拼接。旧路加宽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路面开裂、路基沉陷等病害问题。所以,新旧路基间的衔接以及新旧路面结构层的不均匀沉降都是路基加宽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同时,安全保通工作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路基加宽拼接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1施工工艺流程图
1.2主要施工操作要点
1.2.1施工前准备
(1)按照规范要求对沿线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和加密。如果是两侧拼接加宽,由于旧路基两侧导线点无法通视,需在旧路基两侧各布设一条附合导线,并且两条附合导线应闭合。
(2)路基开工前每隔20 m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旧路基外边缘点,并在老路基护栏上用喷漆标上桩号。
(3)每隔20m对旧路基和加宽路基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发现和设计图纸不符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加宽路基施工前,对旧路基填料和加宽路基基底土进行相关试验。每千米每侧至少取2个点;土质变化大时,视具体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5)按照规范要求对计划的路基填料进行相关试验,特别是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填料进行相关试验。填料尽量选取和旧路基填料性质相近的材料,避免和减少因新旧路基填料性质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确保新旧路基衔接处的施工质量。
1.2.2原地面清表、回填
(1)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将加宽路基基底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清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加宽路基基底范围内的水井和墓穴用优质填料换填处理。
(2)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清表厚度,对加宽路基范围内原地面表层的腐殖土、草皮、表土等进行清理。
(3)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将加宽路基范围内的边沟、池塘等地段清淤要干净、彻底,然后按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施工。
(4)场地清理的范围为高速公路原路基坡脚至新加宽工程路基坡脚外1m的范围内。
(5)原地面清表的同时,将旧路的边沟和隔离栅等相关设施拆除。
(6)加宽路基基底清表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原地面填前压实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然后回填至原地面。
(7)对于部分基底含水量较高,清表后不易压实的路段,基底可采用翻挖、晾晒或掺灰处理,也可采用换填一定厚度的砂砾处理。
1.2.3台阶开挖
(1)台阶开挖前,先对老路基边坡进行清坡处理,清坡不易一次全部清理完成,应边挖台阶边清坡,以保证旧路基的稳定。
(2)边坡清理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准确放样出每层台阶的开挖线,保证开挖台阶线型直顺、位置准确。
(3)旧路基台阶开挖针对老路不同的路基填料采用不同的台阶尺寸.对于老路基填料为黏土、亚黏土和卵砾石土时,拼接处的台阶高宜为1.0m。宽为1.5m;对于老路基填料为砂土、粉砂土时,拼接处的台阶高宜为0.4 m,宽为0.6 m。
(4)开挖拼接至路床底面的台阶时,根据路基填筑高度确定其台阶高度和位置,台阶面距离路床底面小于130 cm时作为一个台阶开挖,距离路床底面大于130 cm时分成100 cm和>130 cm两个台阶高度开挖。路床部位作为一个台阶开挖,开挖位置为距离旧路硬路肩内侧向外30 cm处,台阶高度为80 cm。
(5)开挖过程中如出现土体较大位移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塌方。
(6)对老路基结构物台背及砂砾石等透水性材料填筑的路基,在开挖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钢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砼护壁支撑、砌砖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1.2.4路基填筑
(1)路堤填料选择。加宽路基填料原则上应与老路基填料保持一致,并尽量采用砂砾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填筑,禁止采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填筑路基。为节约工程造价和保护环境,对于老路基开挖台阶的土方及老路基边坡拆除的圬工和拆除的路面基层、底基层等材料,经改善处理,符合设计要求的也可用于路基填筑,但老路基的清坡土和基底清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为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抵抗路面荷载下产生的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应符合表1要求。
(2)施工放样。在路堤填筑前,测量人员首先应根据加宽路基设计宽度及其边坡坡度放样出加宽路基坡脚线,并用石灰撒出路堤填筑边线。为使路堤边缘压实度也能满足规范要求,路堤填筑边线应比加宽路基坡脚线超宽50 cm。
(3)路基填筑材料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事先根据运输路基填料车辆的运载量,路基试验段得出的填筑材料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路基填筑材料的卸料间距。现场施工人员根据卸料间距在下承层上用白灰标示上土网格,并指挥运输车辆按照上土网格卸料。运至路基上的填筑材料首先由推土机粗平,粗平后应对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测定和调整。
(4)含水量调整。施工中,填筑材料摊铺后,及时安排试验技术人员对填筑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当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2%以内时,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超过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可采用犁靶翻晒等方法降低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降至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以内时,才可以开始下道工序施工。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小于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可采用洒水车洒水的方法增加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升至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时,才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5)精平。路基填筑材料碾压前按照计算的摊铺标高,每隔10 m做出标高台,用平地机进行精平,精平后路基填筑材料应保持整体平整,表面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精平时应使路基横坡向加宽路基外侧倾斜,以利于路基排水。
(6)路基填筑材料的碾压。施工前,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压实设备和合理的碾压方案。施工时严格按照试验段总结的碾压组合顺序和碾压方式进行碾压。
压路机碾压时最大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 km/h;碾压时直线段由加宽路基边缘向老路基拼接处碾压,超高段时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压路机碾压时一般重叠1/2轮;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由慢到快的原则;碾压遍数应不少于路基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严禁在未成型的路段急转弯或调头;碾压时安排专人负责,确保碾压均匀。无漏压、无死角。
新旧路基拼接处,需适当提高压实度,台阶处死角部分采用吨位较大的钢轮配合小型冲击夯密实处理。
1.2.5路基填筑检测
路基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路基填筑。若自检或抽检不合格应及时进行补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1.2.6施工注意事项
(1)如果台阶开挖面土层含水量较大,应对其进行相应处理。
(2)每层台阶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加宽路基填筑,避免边坡开挖面长时间暴露,受到雨水冲刷。特别是雨季施工时,边坡清表不得超过台阶面以上50 cm,以免雨水冲刷影响老路基的稳定。加宽路基填筑完毕后,及时在开挖的旧路基边坡台阶处储备下一层填料,形成反压荷载,并保证旧路基稳定。雨季施工时,要备有足够的防雨布对暴露的地段进行大面积的覆盖。
(3)施工中应重视加宽路基地基的排水压实工作,特别是低填路段及地形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确保地基压实度。
(4)拼接部分的路基填方,需要适当提高压实度,台阶处死角部分采用吨位较大的钢轮配合小型冲击夯密实处理。
(5)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对新老路基的沉降和稳定情况进行严格的全过程观测。
(6)施工期间新建路基的外侧边坡,不得随意堆放老路基开挖的废料及其他垃圾土,按需要对新路基边坡进行清理、修整,特别注意保持已修整好的边坡,不要在后续的施工中随意破坏,确保边坡美观、整齐。
(7)加强旧路基和加宽路基临时排水设施设置:为保证及时将旧路基和加宽路基上的积水排出施工范围以外,施工前在旧路基硬路肩外侧用砖砌筑一条高30 cm的拦水带,同时根据路基的纵坡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临时泄水槽,并在加宽路基顶及其边坡上相对应位置,分别用塑料膜和砂浆修筑临时排水沟和泄水槽,及时将积水排出路基施工范围外。
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安全为中心而制定的保证安全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只有安全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才能真正达到施工安全防护的目的。
2.2安全控制措施
2.2.1路基施工原高速公路上安全维护
(1)路基施工时应在高速公路施工一侧摆放符合保通处要求的锥形标,见图2。
(2)安排穿着反光背心的保通人员在路上沿线巡逻,并在护栏边上连续设置较多的彩旗以提醒过往司机注意,不要太靠近路外缘行驶。
2.2.2路基施工的横向保通
路基施工时,尤其是靠近明涵(明通道)或分离式立交桥施工时,由于盖板涵(通道)和分离式立交桥下涉及当地村民和农用车辆来往,应在交叉道路距盖板涵(通道)或分离式立交桥100 m处竖立友情提示标志牌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2.2.3施工阶段施工便道安全保通措施
(1)项目经理部组织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高速公路路肩上摆放锥形标,在路基填筑施工两侧放置反光标志牌,提醒施工便道上过往车辆注意。
(2)在距离施工现场200 m的南北两侧施工便道上设置“前方施工,减速慢行”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非施工人员、车辆,禁止进入”警示标志。为保证夜间车辆通行安全,所有标志牌必须具备反光功能。
,
(3)施工现场用电、用水必须由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统一安排布置,保证施工现场整洁、安全。
(4)在施工现场和施工便道两侧每10 m布置一面彩旗。在施工现场布置施工机械操作规程和安全提示牌,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注意事项进行公示提醒。
(5)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加强安全保通工作巡视,在进入施工现场的路口设置黄色警示灯。
3.3做好安全防护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