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修辞手法举例(共4篇)
1.对偶修辞手法举例 篇一
对偶的好句子
1、如果初始问题是一个最小化问题,那么其对偶问题就是一个最大化问题。
2、修辞有夸张、比喻、对偶、双关等方法。
3、通俗地说,对偶问题就意味着是次要问题或可选问题,而原始问题则意味着主要问题。
4、为了求解对偶积分方程,裂纹面上的位移直接展开成雅可比多项式形式。
5、当你真的有了现实生活的模型的时候,那些被欲望驱使而非什么单一或者对偶理论的人,你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6、本文简要而概括地介绍了“理想元素”和“对偶原理”,表明了作者在高等几何教学方法上的见解。
7、针对未知参数随机系统,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和双准则函数,设计了具有控制和学习作用的对偶控制器。
8、其优点在于对偶问题适用于高维输入空间,而原始问题在N很大时能被更好地解决。
9、摘要推广了对偶的概念与对偶原理的思想,在格论中引入了对偶律,并讨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和性质。
10、该题的第二小道,让学生给“呵护解放碑”活动分别用对偶句、比喻句创作两段主题词。
11、最后将讨论衍生出的原始与对偶公式、主要问题及从相关详细讨论之二次规划模式所产生的议题。
12、另外,利用这些最优性判据建立了一个参数对偶模型。
13、在这个意义上最大化问题会被称为初始问题,最小化问题就称为对偶问题。
14、这些财富,一旦转归各个家庭私有并且迅速增加起来,就给了以对偶婚和母权制氏族为基础的社会一个有力的打击。
15、结果表明这个问题没有对偶的可行方案,不过这是什么意思呢?
16、算法利用螺旋矢量描述空间中的旋转和平移,推导出对偶四元数表示的导航运动学方程,同时对载体的姿态、速度进行更新。
17、对最优化条件、拉格朗日乘子理论以及对偶理论的综合论述,以及在控制,通信,动力系统和资源分配问题上的应用。
18、文中着重介绍了当对偶规划问题数学模型出现重复方程时,可通过重构原规划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的好句子
1、十年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
2、山峻千层雪,江长万里奔。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岭高飞玉瀑,滩险见游人。
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7、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8、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9、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10、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11、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12、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13、诚实守信立根本,尊老爱幼树新风。
14、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15、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16、龙盘九曲岭,长啸傲天博
对偶的好句子
1、少年郎,不懂书贵。白发翁,千金求学。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拧成一股绳,唱响一个调。
4、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5、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
6、努力就有收获,人人都能成功。
7、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8、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9、思想是启明星,思想是航标灯。
10、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1、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12、言必信,行必果。
13、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14、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15、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16、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对偶的好句子
1、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
2、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3、林秀峭峰侧,崖高险谷多。
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5、乘**浪涌,携手灌丰林。
6、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7、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10、岭高飞玉瀑,滩险见游人。
11、冰川融碧水,波浪化银梭。
12、品美文若饮甘露,读雅诗如沐春风。
1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14、天助自助者,能力出天才!
15、岭高飞玉瀑,湖阔望华轮。
16、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偶的好句子
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未必;九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定。
2、不怕别人看不起,只怕自己不争气!
3、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勇敢的面对阳光,阴影自然都在身后。
7、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9、龙盘九曲岭,长啸傲天博。
10、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11、岭高飞玉瀑,湖阔望华轮。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13、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14、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1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谈谈修辞:对偶和对仗 篇二
对偶和对仗,经常有人搞混,有必要放一起说一说。对偶,指的是一个句子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意义相关。这里有几个要点。一是字数相等,这很好理解;二是意义有一定联系,两部分毫无关联的话,那就成了两个句子了,这也不难理解;三是结构基本相同,这一点没理解到位,就容易出错。
我们来看第三点。“结构基本相同”,就是说,不必完全相同。那如何把握呢?我们来看《木兰诗》里的两个例子。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乍看起来,貌似结构基本相同,其实不是。前句是动宾结构,奔赴战场;后句是倒装句,像飞一样度过关山。结构一正一倒,完全不同。因此,这不是对偶句。
2.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乍看起来,似乎不是对偶句,其实是的。前后句都是动宾结构,动作(闻)对象。尽管宾语(对象)一个由偏正短语构成,一个由动宾短语构成,但这是细部,是下一层次的结构不同,不影响整个句子“结构基本相同”。
3.对偶修辞手法举例 篇三
⒈ 托物言志:
特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例如: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⑵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 梅》)分析表达作用:⑴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⑵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⒉
用典:
特征: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⒊
动静结合:
特征: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①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分析表达作用:①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②诗中以声衬静,没有鸟啼、钟声难以反衬出静,更不能反映出诗人羁旅的乡愁。
⒋
虚实结合:
特征: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如: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歌中的“实”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如:②、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诗歌中的“实”就是《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如:③、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诗歌中的“实”就是《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分析表达作用: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⒌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特征: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分析表达作用: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⒍ 正侧描写:
特征: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如: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析表达作用:①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例如:②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⑵
⒎ 借古讽今:
特征: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例如:①《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三乔。”②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表达作用:①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②这首诗寓托幽远,咏史与感发巧妙对接,情韵俱妙。
⒏ 抑扬:
特征: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例如:①“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②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②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⒐ 想象:
特征: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分析表达作用: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⒑ 联想:
特征: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分析表达作用: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3]
⒒ 渲染:
特征: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分析表达作用: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⒓ 象征:
特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例如:①“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②于谦的〈石灰吟〉
分析表达作用: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①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②整首诗作者以石灰为喻,托物言志,表面看句句写石灰,实际是借助石灰象征自己为报效祖国,甘愿经受苦难和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
③ 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⒔ 衬托:
特征: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层层推进,反衬以动衬静,以乐写哀。
例如: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③“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②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③
作者以“人闲”的静谧气氛,来衬托“落花”的飘摇风致,以鸟鸣来衬托夜间春山的空寂。
⒕ 对比 :
特征: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例如:①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②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③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宋•欧阳修《画眉鸟》)
分析表达作用:①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②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③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⒖点面结合:
特征: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表达作用:《江雪》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16.侧面烘托:
特征: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例如:①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③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分析表达作用:①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烘托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②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烘托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③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
17.以小见大:
特征: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特点:一是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联想,东风驰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二是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
例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对偶修辞手法举例 篇四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表 达 方 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表 现 手 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写 作 手 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对偶修辞手法举例】推荐阅读:
修辞手法借代07-20
常见修辞手法教案06-15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06-17
木兰诗修辞手法作用06-18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08-06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09-16
修辞手法练习题选择08-29
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06-16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07-28
句子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