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2024-07-24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精选8篇)

1.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篇一

上海已进入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如何养老成了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老

年人目前生活的状况,了解他们对于养老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特此开展此次调查活动。

1、您的年龄属于:()

A、60—69周岁B、70—79周岁C、80—89周岁D、90周岁以上

2、您目前的居住情况是:()

A、独居B、和配偶一起居住C、与子女同住D、其他

3、您喜欢哪种居住模式:()

A、独居B、和配偶一起居住C、与子女同住D、其他

4、您的健康状况属于:()

A、良好,没有疾病B、一般,有慢性病C、不好,有重病

5、您的生活自理情况:()

A、完全自理B、基本自理C、不能自理

6、您是否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A、比较了解B、不太了解C、从未听说过

7、您对目前生活感到:()

A、十分幸福B、比较幸福C、不太幸福

8、根据您的生活现状,您最迫切的要求是:()

A、改善医疗条件B、改善居家养老条件C、增设老年人活动场所

D、改善住房E、教育子女孝顺老人F、其他

9、您认为自己或周围的老年人最大的困惑和困难是什么?

上宝中学预初一班 天火小队2011、8

2.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篇二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

《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3) 深入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健康状况。护理人员是老年护理的设计者、指挥者和提供者,要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依赖于老年护理知识的普及。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可通过举办专题专场讲座、随机性教育或示范性教育等形式,让老年人学会一些简单正确的自我保健知识。

综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需要必要的养老机构及大量的护理人才。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因此,加强养老卫生机构的设置,加大老年护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老年及中医护理课程,将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要举措。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与老年中医护理现状, 为护理人才的培养及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走访相关单位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安顺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迫切。而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 (包括老年护理、中医康复护理的机构及人才) 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及打造长寿之都的需求。结论 边远地区的老年中医护理工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启示加快老年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模式。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老年中医护理,调查,分析,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彭炜.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材[M].广州:广东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02.

[2]杨玉水.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对策[J].贵州文史从刊, 2004 (4) :86.

3.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简易营养评价法老年护理医院营养不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0-0033-02

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市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6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的22.5%,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影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是1996年Guigoz等[1]首次提出的老年人营养评价方法,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利用MNA营养评价法评估老年护理病房住院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2011年1月至2月,在上海市某老年护理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共55例,其中男18例(32.7%),女37例(67.3%);年龄(84.15±7.8)岁,其中年龄<80岁14人,占25.5%,≥80岁41人,占74.5%;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人,占10.9%,高中及以下49人,占89.1%;对55例患者入院时罹患疾病数进行统计,只患一种疾病者仅12人(21.8%),罹患2种及以上疾病有43人,占78.2%。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调查

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含:一般情况(病例号、床号、性别、出生年月、入院时间)、文化程度、入院诊断、目前诊断等基本资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1.2.2MNA测量

简易营养评价法(MNA):MNA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Guigoz等提出,旨在完善老年人营养评价方法,涉及的指标多达18项,内容涵盖生活方式,医疗,活动能力,自我与他人评估等。各项评分相加即得MNA总分。评分标准:MNA≥24为营养良好,17≤MNA<24为潜在营养不良,MNA<17为营养不良。将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包括营养良好和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两类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1.2.3影响因素调查

自制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饮食情况、牙齿脱落情况、消化道功能(持续两周)、疾患状况、血生化指标,包括血色素、总蛋白、白蛋白、血脂、肾功能、淋巴细胞总数等方面。日常生活自理程度采用日本厚生省1991年颁布的《残疾老人日常生活自理程度判定标准》[2]对患者进行分组:虽有残疾,但日常生活一般能自理,并能自行外出为1级;室内生活一般能自理,但无人扶持则不能外出为2级;室内生活需人扶持,床上生活为主为3级;全天床上生活为4级。

1.3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统一整理后由专人录入,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管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不良检出率

55例患者的MNA评分平均为12.55,营养不良(MNA<17)47例,占85.5%,营养正常(MNA≥17)8例,占14.5%。

2.2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食物选择方式、牙齿脱落数量、消化功能(持续两周)、伴有疾病种类及数量、1月内有无感染、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肌酐、淋巴细胞总数等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日常生活能力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患营养不良的比例就越高,ADL4级与ADL2级营养不良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该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85.5%,这比文献报导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患率26.0%~78.0%[3]高出很多,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堪忧。这与该老年护理病房入住的患者以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占74.5%)居多,且多数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等原因有关。高龄老人已进入人生的晚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出现退变;且老年人饮食摄入量减少,性激素水平下降,可加剧白蛋白水平的下降[4],这些均可导致高龄老人营养水平下降。由于该护理院面向全市收住患者,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患者普遍的营养现状,而且需要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更差,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本调查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与营养状况相关。由于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患者长期卧床,使得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退,营养素吸收不足,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良。在临床上,我们应当多鼓励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下床运动。

本研究中,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肌酐等与营养状况无明显相关性,与某些文献报道结果不符。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该护理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均较长,平均住院3年,最长已达11年。在住院期间,患者相关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导致这些指标与患者营养状况的不对称,提示这些因素可能是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关于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则有待更多的调查研究。

既往研究发现[5,6],感染,咀嚼障碍,非自主选择食物,厌食,消化功能不良(持续两周)等都是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却未发现这些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这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仅在一家老年护理医院开展,样本量不够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营养不良对疾病的转归及医疗费用的负面影响已被许多研究证实。目前,在老年护理医院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视程度尚不够,在很多老年护理医院尚未开展相关的治疗。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投入,改善护理医院的软硬件建设;对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开展营养不良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营养不良问题的认识,对住院患者在入院初始即进行营养不良的筛查,制订有效的营养支持计划。对护工,患者家属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 Guigoz Y, Vallas BJ, Garry PJ. Assessing the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the mini nutritionalassessment as part of the geriatric evaluation[J]. Nutr Rev,1996,54(10): 59-65.

[2] Powell-Tuck J.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 critical illness[J]. Proc Nutr Soc, 2007, 66(1):16–24.

[3] Azad N, Murph JY, Stephanie SA, et al. Nutrition survey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following admission to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 CMAJ, 1999, 161(5): 511-515.

[4] 尹曙明,郑松柏, 周骅, 等. 健康正常人群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增龄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0(9):1201-1203

[5] 邵春海,冯学山,刘景芳. 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 28(11):2260-2261.

[6] 朱步东, 赵启成, 黄晓蕾, 等.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卫生研究, 2002, 31(6):442-4.

(收稿日期:2012-04-01)

4.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篇四

前言: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时间:2012年1月10日—2012年1月17日 地点:张家口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在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老年问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何更好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 “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我国自1999 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的老年人在全国老年人总数中的比重超过了60%,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好坏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规划和谐社会架构体系时,党和政府将“三农问题” 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对待,与此同时,更多村老年人的现实问题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农村老年人保护问题”、“农村敬老院养老问题”、“农村贫困老年人人养老问题”、“农村特殊老年人养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 心内容都触及到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政策执行; 养老基金; 城乡二元化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发展到不断的完善与改革,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益凸显,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继续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总结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革与完善的突破口,借鉴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完善的成功经验,尝试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策,是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多元,各地进行养老保险的探索方式和具体实施细则也不尽相同,其中张家口市的从村养老保险政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一、张家口市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张家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南北距离300km,东西距离228km。总人口450.54 万人,拥有13 个县,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方面属于相对较完善的中等城市。农村人口比重达,且出外务工者较多,因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较复杂,也更 加敏感。进入90 年代,随着国家从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成功,张家口市的农 村养老保险事业也建立在不断地发展。2008 年,市政府响应党的号召,将三农 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来抓,并与2009 年初进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试点,到2010 年正式开始实施,至此已经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地区养老保险体系。新型从村养老 保险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原则

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 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 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 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 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 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二)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 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 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 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 目前设为每年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5 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 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 人缴费提供资助。

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 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 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 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 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 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 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 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 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距领取年龄不足15 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 年;距 领取年龄超过15 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 年。

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

(八)待遇调整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 低标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

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 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 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新 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 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 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地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 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 众监督。[1]

以上为张家口市新农保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健全。

1992 年1 月,民政部在探索、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方 案》颁布推行后,各地方政府根据《方案》精神,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 机构,组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据统计,到1997 年底,全国己有30 个省(市、自治区),2005 个县,33140 个乡镇开展了这项工作,年末在保人数达74518 万,参保人数占农村人口的9%左右积累保险金约42.2 亿元,基金积累总计达 140 亿元,平均每人积累基金达187 元。同对,全年约有61.4 万老年入领取了 养老金,养老保险金支出3.3 亿元,平均每人约544 元,月平均45 元。[2] 4 可见,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 村人口养老的后顾之忧,但因这项制度自身的缺陷,加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 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起来困难重 重。经过计算,目前通过领取养老金保障晚年生活的老人占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 比例不到1%,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还有许多问题 需要我们解决和处理。

二、张家口市农村养老保险折射出来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

张家口市的农村养老问题形势现在依然严唆,整个国家的农村养老形式现在 都很严峻,主要起因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伴随着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存 在,使广大农村人口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目前,城镇养老保险参保险 种扩展至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退休干部补充养老保险等 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体系。覆盖面由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外 资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社会灵活就业人员。然而,这个社会保障体 系并没有把9 亿农民纳入其中。按常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网,首先就应保 障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农村老年人口既无固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最低的生 活保障,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以及城市化 进程中出现的大量失地农民,农民的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都有远高于城镇老年人 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二元制保障体系呢?

农村现有的养老模式是长期以来国家有意而为的城乡二元分治模式的一部

分。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新政权是诞生在对旧制度、旧政权彻底否定的基础上 的,因此,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要求一切规划中的社会变迁都必须 体现出新制的优越性,在城乡开展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暗含了这样 的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当时急需解决的便是城市干部、职工和农村无依无靠 的鳏、寡、孤、独、弱、幼、残等人员的生活保障。而绝大多数农民的养老问题 因其相对缓和以及财政困难等原因,政府无瑕顾及。因此,城市干部、职工退休 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相继出台,而绝大多数农民便与社会保障失之交臂。为 了适应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政府通过出台城乡户籍制度、城镇统包统配的就业制 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一系列正式的制度安排,构筑了一道 坚实的城乡壁垒,这道壁垒实际上将农村居民人为地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 范围之外,构成了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格局。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享受社会 保障费的11%,而占全国30%的城镇居民却享用了全部社会保障费的89%,从年 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上看,城镇人均占有455元,农村人均占有仅15元,相差整 整30倍。[3]在这种歧视性制度安排下,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唯一选择只能是依

靠子女实施家养老。尽管个别无几无女而且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其生存 需求能够通过集体提留得到解决,但其范围极其有限。

(二)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过狭窄,难以维持农村老人的原有生活水平。

我国农村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这就决定了现阶段 我国的农保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农保,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 发展正处于上升期,财政资金以用于经济建设为主,投入到社会保障中的资金毕 竟有限,更何况城镇养老保险的实施与完善已经使得我国财政吃紧,因此真正拨 给农保的钱就不会那么充裕了。在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更少得可怜了。

而且根据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农村老人缴纳的那些资金也不可 能得到比例过大的回报。但提高农保的缴费比率又不太现实,因为农民的平均收 入较低,不足以支付更高的费用。这也正是很多惠农措施无法真正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的原因所在。

(三)省级统筹举步维艰

中国地域辽阔,层级间情况复杂。要把中央政策顺利实施下去是一件很困难的 事情。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为何举步维艰,制度变迁的过程实质上是个 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过程也是如 此。各相关利益主体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参加角逐,从而使整个变迁过程深深烙印上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痕迹。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的变迁就充斥着各市县级地方政府和省级政府之间的博弈、各经办机构对于省级 垂直管理的利益冲突,以及在制度运行中相关金融部门、税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固推进省级统筹困难重重。农村作为我国政策实施的最基层,自然是矛盾和利益 纠葛最复杂严重的地方,农保的政策想要实施下来步履蹒跚。

(四)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

我国现行的养老基金监管是以行政监督为核心,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相辅助的 三位一体养老基金监管体系。客观地从养老金基金监管的操作实践来看,我国现 行的养老基金监管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时 期,就决定了养老基金监管制度的发展在短期内仍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较大差 距。这也正是农保监管所让人但有的地方。再加上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城镇居 民偏低,政治敏感性及自我维权意识较差,这些都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监管模式选择问题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养老金基金的限量监管模式,此模式在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投资和支付等环节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但从监管主体的设置来看仍有 以下问题:

第一,行政监管偏好。第二,社会中介机构监管薄弱。社会中介机构缺乏 独立性,而且监管机构执行管的任命不够透明。第三,社会监管有名无实。社 会监督作为一种补充的监管体系,在理论上,本应是作为监管权力制衡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实践中,其重要性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2、投资监管缺位

第一,尚待规范和发展的新兴会融市场。实践证明,养老金基金投资与资本 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不成熟的 中国股票市场。二是,不规范的基金市场。第二,金融投资机构的治理结构有待 完善。一是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二是缺乏相应的金融管理人才。第三,中 介机构尚待发展。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 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以及信息咨询机构等。他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有效的服务 和社会监督,使市场主体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3、法制不健全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经济体制转轨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我国社 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远远落后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4]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执行,有利于农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而综观当前阶段我国农保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立 法不健全有关。因此,国家应在完善的养老保险体制的同时,加强农保法律建设,形成完整的农保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使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 的为社会成员提供保障服务。

(二)解决好转制成本

从国际经验来看,从现收现付模式向完全积累模式过渡,能否顺利的消化隐 性债务是转制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对于完全积累模式而言,我国采取部分积累的 基金管理模式,由于现收现付制一定程度的保留,本身就解决了一部分隐性债务 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新农保顺利运行下去,尽快实现预定的目标,必须不遗余 力尽快尽早有计划地解决好剩下未能解决的隐性债务缺口(这部分隐性债务构成 转制成本)。当然,对我国政府目前的情况而言,填补这一资金缺口是一项艰巨 的任务,国家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大财政支出、开征新税种、变现部分国有 资产、发行特种国债等。

(三)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精算系统

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统账结合 "模式的选择,制度运行中需要更为大量的精算工作。因此,发展农村养老保险 精算科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数据统计与管理的科学程序,做好农村养老保险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财务预测,将缴费和养老金替代率建立在理智的、准确的基础之 上,[5]是“统账结合”模式顺利运行的前提保障。通过完善的精算体系,有利

于将多方筹资与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融资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承 受能力,又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完善的精算系统的建立,还可以为养 老保险制度中可能涉及到的权责划分提供依据。

(四)做好农保的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农村养老保险对他们的

好处,改变他们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想法。提高中国农民的权利意识,增强他们 的维权观念。这样才能调动起最有利的财务监督武器,让养老基金风险降低,让 各项农保政策落到实处。

四、结语

5.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篇五

一、调查背景

为深入实际,探寻患病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况与养老需求,今年暑假我走访了舒城县各大医院,最后在舒城县中医院结识了大量患病老人。调查采取匿名问卷的方式,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了很多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调查内容

1、经济状况:据调查大多老人因患病都无劳动所得收入,其生活来源主要是靠退休金及儿女老伴供给,其中有的老人过得比较宽裕,有的则贫寒一些,但不论哪种情况老人们在经济上都没有太多忧虑,一位奶奶的话恰当地反映出他们的心态:“有就多花些,没有就少花些”。

在经济支出上患病老人的主要支出当然就是看病,不过现在绝大多数老人都参加了医保或新农合,能报销不少费用,个人只需承担一小部分,与过去那种“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相比已有很大提高,但仍有一部分老人对此有所顾虑,若不是家人坚持,他们就会放弃治疗。此外,老年人免

疫能力及康复能力都比较弱,他们的治疗存在着时间长,费用难以预测等问题,尤其是慢性疾病,治疗费用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因而有不少老人中途中止治疗。

在谈及希望政府在未来的民生作为上,老人们纷纷含泪表示在生活中目睹了不少老人因经济困难而无法看病致死,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帮助这部分群体,让他们免费看病。

2、身体状况

可以推算当下的老年人绝大部分都是最操劳的八十年代的劳动者,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物质的贫乏给他们的身体留下了许多后遗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患有慢性疾病。

在患病老人中,按照自理能力来分,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自理能力较好,多半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这些病虽然严重危及生命甚至可能出现猝死,但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这些病的老人个人生活基本还可以完全自理,其中大部分老人还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看孩子。第二种情况,患病老人只有部分自理能力,他们多常年患有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久治不愈,时常饱受病魔的折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而像洗衣服、看病这类有一定难度的事往往就无能为力了。与前两种情况相比,第三种情况显得非常糟糕,这些老人或肌肉萎缩或腰椎间盘严重突出等而卧病在床,成瘫痪状态。日常生活基本上是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全程照顾。

患病老人一般在家人的支持下都愿意接受治疗,由于多是慢性疾病,老人们更多的是选择中医治疗,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止住疼痛无法根治。

3、精神生活状况

虽然现在的社区基本都有专门的老年活动场所,社区居委会也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老年人活动,但患病老人由于受身体条件的限制,业余生活较贫乏,业余兴趣爱好也不多,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与亲戚朋友们聊聊家常就是主要的业余生活了。不过一些视力较好、有一定知识水平的老人还可以选择在平日里看看报纸、电视之类的。

患病老人中很多人常年忍受疾病的折磨,想吃的东西不能吃,想去的地方不能去,这种生活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在等死,由此可见患病老人们的精神状态不容乐观。此外,在与老人们的沟通了解中我明显感觉到尚有一些自理能力的老人其精神要大大好于那些彻底瘫痪在床的老人,在问及是否有孤独感这个问题时,有些自理能力的老人表示没有或极少有这种感觉,而那些瘫痪的老人却感觉非常强烈。在给一位瘫痪的老爷爷做调查时,他含泪告诉我自己终日躺在床上,子女一周才来一次,天天只能见到几个护士,时间长了,他们也不愿意跟他多说,都快成哑巴了。

4、养老状况

患病老人独自生活困难,一般不会独居,在养老方式上

基本都选择家庭养老,老伴在的与老伴住,老伴不在的与子女住,而对那些社会养老机构表示反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影响,认为人老了就应该由子女照料,只有不孝的子女才会把老人送到别处。其次,患病的老人有其特殊性,由于身体不便,在情感上更依赖亲人,不愿意离开家人,同样亲人也不放心将患病的老人交给别人照顾。最后一点,一些社会养老机构收费较高,患病老人由于要经常看病一般都有一定经济负担,而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去承担这种养老费用。

三、建议对策

1、当前要着力解决患病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患病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患病老人补贴标准。要加强对患病老人的照料。

6.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上海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60.78万人,占上海总人口的19.28%,到2010年老年人口总量预计达到312万人,老龄工作面临严峻形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人对大华凤凰小区进行了一段时间调查。目的是为了调查目前老年人现在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内容、对象、时间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大华凤凰小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问题

(二)调查对象

大华凤凰居委会干部3人,小区老年人代表50人

(三)调查时间

2010年3月下旬

(四)调查方法

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华凤凰小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华凤凰小区位于丰康路大华凤凰居委,小区内共有住户591户。常住人口168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328人,占总人口的19.5%,在老年人中独居老人有10人,残疾老人有5人,贫困老人有10人,与子女分居的有236人,小区的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

小区周边没有公园,有一所卫生诊所,在小区内设有一家老年学校,在小

区内的空地上物业公司还建成了一些健身设施,为小区居民的健身提供了帮助。

平时小区里的老年人早上起床后有的老年人在小区的健身设施上进行锻炼,有的老年人就到空地上放上音乐开始跳舞、做操、打拳等,锻炼完后就去买菜。吃完午饭有的老年人会睡个午觉,有的老年人会去一些公司办的免费理疗班里做免费理疗。有一部分老人还在发挥余热,参加工作。

(二)、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调查来看,老年人中有90%的人认为老人最终都希望在家中安度晚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望子成龙,养儿防老这一传统的养老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因此,许多老年人视子女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执意要同子女朝夕相处地生活,认为两代甚至四世同堂才是天伦之乐。另有7.5%的老年人以为老年人和年青人在一起生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

调查显示老年人提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和社区锻炼场地,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

1.“生活有人照料”

提到这个问题就会想到“空巢老人”,这是现在社会不可忽略的重要现象,由于现在老人和子女不在一起生活的状况越来越多,而子女因为社会压力很重,如工作压力、子女压力等,不可能经常来看老人,这就形成了虽然有子女但就象没有一样的“空巢老人”现象。

2.“看病就医方便”

老年人对看病是否方便需求很大,由于小区内卫生诊所的医疗设施不是很齐备,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老人一般去看病要走很长一段路,有一些老人由于行走不是很方便,只好等子女休息时再带他们去,这样就会耽误病情。

3.“增加服务社区”

小区内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很少,老人因为年老体衰十分需要人来为他们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幸福。

4.“社区锻炼场地”

老人因为年纪大了想要锻炼一下身体防止生病,小区周围由于没有锻炼场

地,一到早上老人就到小区的空地上开始放音乐锻炼,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其他居民的休息,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如我与一位老人在谈起小区锻炼场地时她告诉我,有一次她在空地上锻炼时因为音乐的声音大了一点与楼上的一位居民发生了口角,这位居民就把一个酒瓶从上面扔了下来差一点砸在她的头上,把她吓的心脏病差点出来。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空巢问题”是小区考虑促进老人和子女“分而不离”

面对日益严重的“空巢问题”,小区的领导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老人与子女“分而不离”的模式,我们应考虑如何创造适宜条件,合理改善空巢家庭居住格局问题。现在有人提出在今后住宅设计上的“老少户”的思路,是一种富有远见的合理的选择方案。建立与完善集中住宅区的社会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在集中住宅区,社区可以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为那些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如协助老人打扫卫生、采购物品、家庭就医等;在社区建立一些老年公寓,优先接纳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床位费每月按照不同的房型收取,价格合理,这样就会受老人们的欢迎。组织社会力量,尝试“主干家庭养老方式”。由于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年轻人的养老包袱越背越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空巢现象不可避免。可以把一些下岗人员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大力加强社区助老服务。社区应建立高龄、空巢老人情况信息库;建立社区对高龄、空巢老人探望制度;根据条件安装应急门铃或应急呼救装置等。还可以象提蓝桥街道提出的老年护理新概念———劳务储蓄,即成立“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会”,将会员的劳务储蓄起来,在老人需要护理时可受到等量的护理服务。

2.对与老人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社区医疗保障体系:

在社区里开设一家社区医疗中心(站),定时请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医疗中心来坐堂门诊,为那些因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还可以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可以和药品经营机构商量为老年人提供打电话购药送上门服务,根据我们调查,希望生大病能住医院的占16%;生小病能找社区医疗点看病的占21%;生病能叫社区医生上门服务的占32%;社区能定时体检身体的占23%;其他方式的占8%。由上述数据来看,老人对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期望值很高,占老人总数的76%。

3.小区为老年人提供多种社区服务:

根据调查,在家看电视的老人占26%;与邻居闲谈的老人占22%;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占15%;睡觉或无事可做的老人占6%;逛街或游公园的老人占16%;一年中有若干次旅游活动的老人占8%;其他方式的老人占7%。与八十年代相比较,有两点最明显的变化:一是有部分老人参加了社区活动;二是无事可做难已打发时间的老人减少了一半多。这与近年来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由调查来看,小区可以为老年人开设各种兴趣活动班如太极拳班、电脑学习班、文化学习班等。可以经常给老年人组织去各地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晚年生活。在小区里建设一个老年活动室,给老年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平时可以在小区里征集一些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理发、量血压、帮助老人做家务、调解纠纷、帮助购物、家庭修缮等,即可以为老人服务也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

4.增加社区体育锻炼场所:

社区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锻炼场所,由于社区条件有限不可能为老人去建造一个锻炼场所,这就需要社区和街道一起与周边的学校、企业商量问他们借一快可以为老人在早上提供健身锻炼的场所。

五、(结论)

7.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 篇七

1 研究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 又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图家之一[2]。研究和关注老年人健身状况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家颁布和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 更加促进了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发展, 由于老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人群, 他们的健身运动有其特殊性, 所以了解老年人健身状况, 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手资料, 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老年人科学合理地进行健身活动。本文主要对老年人健身运动参与率, 运动项目, 运动时间以及不参与健身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通常以常州市区城市社区60~70周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共计1387人 (男622人, 女765人)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查阅、收集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老年人体育健身状况的文献资料和书籍[3,4,5,6], 了解目前国内外有关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而确定了研究方法。

2.2.2 问卷调查法

分别在常州市区的部分社区共抽取1387名60~70周岁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387份, 有效回收率为92.5%。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3 访谈法

发放问卷的同时, 对20位有一定健身史的老年人进行实地访问, 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老年人健身现状。

2.2.4 数理统计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2.5 综合分析法

对所调查和收集的信息和数掘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 并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和对策。

3 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3.1 常州市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身保健也越来越重视, 加之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多, 老年人健身运动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有关老年人健身运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了, 尽管以往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多种生理机能逐渐减退, 但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也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 适宜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够延缓这种减退, 而且还能改善各种生理机能, 从而达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预防老年人好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目的, 使老年人得以益寿延年[2], 健康快乐度过晚年生活, 同时为推动该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掘。

表2可以看出, 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状况不容乐观。其中,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共有460人, 男性有209人, 占33.6%, 女性有251人, 占32.8%, 男性比女性多0.8个百分点, 两者差别并不显著。偶尔参加锻炼的人共435人, 男性209人, 占33.6%, 女性226人, 占29.5%, 男性比女性多4.1个白分点, 男性略高于女性。不参加锻炼的共有492人, 男性204人, 占32.8%, 女性288人, 占37.7%, 女性比男性多4.9个百分点, 女性略高与男性。结果显示, 常州市区老年人男性和女性体育健身活动参与率无显著差异, 男女性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 仅占总人数的33.2%。大部分老年人不参加锻炼或只是偶尔参加锻炼。因此造成他们体质低下, 影响他们晚年生活。

3.2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不参加锻炼的原因 (见表3)

随着改革开放及我国城市体育的崛起, 该市对老年人体育健身重视程度也日益突出, 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作为该市居民生活条件的一部分内容, 是该市文明进步的体现, 也是反映该市老年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窗口[3]。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活动参与率不容乐观, 因此, 了解老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变的尤为重要。

表3可以看出,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中, 排序在前6位的都是客观原因。他们分别是: (1) 家务脱不开身; (2) 缺少场地器材; (3) 自己身体原因; (4) 缺少专业指导人员; (5) 受“静养, 进补”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影响; (6) 活动经费少。而排序在第一的主观原因是:即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运动, 也仅仅为3.7%。由此可以看出,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的不允许, 而不是自己本身不想参加锻炼。如果改善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环境 (体育锻炼环境) , 常州市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3.3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参加锻炼的项目、时间

响应世界卫生组织 (WHO) “健康老龄化”的号召, 坚持做好健身运动是实现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都将发挥重要作用[4,5]。对老年人运动项目和时间的了解更有利于对他们的健身活动进行指导。

表4显示常州市区老年人从事最多的体育项目是无资金投入或少资金投入, 一般趋向于竞争性不强、运动量适中、精神愉快且趣味性强的健身项目, 他们所选择的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动作方法简单, 运动强度易于控制, 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有一定健身、防病治病作用[6]。太极拳是老年人普遍喜欢的健身项目, 有33.1%的老年人会选择太极拳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动。在项日选择上还表现出性别特点, 男性老年人对太极拳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而女性老年人对交际舞的喜爱明显高于男性。从原因考虑是由于老年人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外界影响等因素, 他们格外关注自身体质的增强, 并根据自己的体质与疾病情况, 适当地选择体育健身项目, 有利于他们健身、康复等功效, 改善生理功能, 调节自身情感和愉快身心。各种不同运动项目都有不同的锻炼目的, 彼此互补, 锻炼效果更佳, 其他运动项目的选择, 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选择不同运动量与强度, 必须符合老年人生理和身体素质的基本特点, 如果能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健身指导员, 对锻炼者加以指导会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表5说明大部分老年人选择早上或晚上进行锻炼, 早上锻炼的共有584人, 占总人数的42.1%;晚上锻炼的共有403人, 占29.1%。早上和晚上都锻炼的共有283人, 占20.4%。也有8.4%的老年人选择其它时间锻炼或不锻炼。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老年人存选择锻炼时间差异不显著, 选择晨炼和晚炼男性的都略高于女性, 而女性更喜欢早上和晚上都锻炼。我认为不必要早上和晚上都锻炼,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的选择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不是炼的越多越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状况不容乐观,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33.2%。老年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必定使体质下降, 进而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制约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锻炼活动发展的因素, 既有来自老年人自身, 也有来自环境、社会的重视程度、体育场地设施状况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州市区老年人从事最多的体育项目一股是趋向于竞争性不强、运动量适中、精神愉快且趣味性强的健身项目, 其共同特点是动作方法简单, 运动强度易于控制, 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有一定健身、防病治病作用, 选择的时间段大多为早上和晚上。

4.2 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激发体育动机, 培养体育兴趣, 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增强科学健身意识。充分挖掘、整合体育资源, 以缓解体育场地的不足。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保护老年弱势群体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基层和社区的管理体系, 尤其是加强对公共体育场所和设施的管理, 为今后老年人健身锻炼活动的开展提纲保障。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娱乐活动, 定期举办老年人健身辅导讲座等活动, 并指定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及时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武林.老年人健身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论坛, 2011, 21~23.

[2]卢咏梅, 邓树勋.老年人健身运动的研究进展[J].体育与科学, 1999, 20 (120) :9~10.

[3]毕伟华.济南市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报, 2002, 18 (4) :85~88.

[4]黄荣.汉中市汉台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2) :38~39.

[5]张启成.苏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8.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八

一、当代未成年人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1.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72.8%未成年人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87%的青少年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有信心”;当问到“你最想在职业学校里学到什么?”时,46%的同学回答为“过硬的专业知识”,37.7%同学回答为“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当问到“如果你将来赚了一大笔钱或者得到一大笔遗产,该怎么处置?”时,61.6%同学回答是“办一个企业”,这充分说明大多数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和创业意识,有正确的理想信念。

2.价值观念与社会对未成年人要求基本一致

57.6%的同学表示“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会主动退还”;在向社会献爱心活动中,50%的同学表现积极;74.5%同学认为现在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对你怎么看待“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观点时,51.4%同学表示“应该努力做到”;79.4%的同学认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必要的;60%的同学认为思想品德和知识一样重要。

3.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维权意识,敢于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和丑恶现象作斗争

2.4%的同学法律意识很强;当问及“如果在商场中买到了伪劣产品你会怎么处理”时27.3%的同学表示立即拨打12315投诉电话,56%的同学表示会到商场要求退货;72.6%的同学表示外出遇到红灯时能遵守交通法规;当问到“如果有同学或朋友喊你去打架,你会怎么样?”时,50.4%同学表示这是违法的,不去。

4.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3.9%同学认为使用文明用语是对现代人的起码要求;62%的同学表示当看到宿舍水龙头流水或长明灯现象时会主动去关掉;40.6%同学认为“见义勇为而负伤甚至丧命的人”是英雄行为值得学习;47.9%同学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还是讲究诚信的,31.7%同学表示别人诚信与否我管不了,但是我要讲诚信。65.1%同学认为自己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5.热爱祖国,关注社会

74.6%的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必要;65%的同学了解国徽的含义;75.7%同学知道国歌歌名;19.9%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很腐败,75.9%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有些地方有些领域腐败;68%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严重;74.8%同学认为现在的社会风气一般。说明青年学生满怀爱国热情,对社会比较关注,且所关注的问题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6.对自身思想道德培养环境的评价比较客观公正

从未成年人对授课老师师德的总体评价看,25.3%的同学回答是满意的,53.9%的同学回答为比较满意;从未成年人对德育课的评价看,有25.3%的同学对德育课是满意的,48.7%同学表示比较满意;从未成年人对社会环境的评价看,38.7%同学认为铜陵的社会治安比较好;45.5%同学对学校周围的环境秩序比较满意;从未成年人对家庭教育的评价看,47.5%的同学认为父母在自己面前以身作则;52%的同学表示父母能尊重他的隐私;47%的同学认为父母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并给予指导;44.3%的同学表示父母非常关心自己,34%的同学表示父母经常教育自己。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同学不求上进,对参加社会活动不关心:20.5%学生对自己上的专业课满意度无所谓;对学校开展的科技、文体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从不参与的占6%,偶尔参与的占50.8%;对学校、社区开展的公益活动,从不参与的占10.7%,偶尔参与的占44.3%;12.4%同学表示考试从不作弊;23.8%同学表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打游戏;17.2%的同学上网的目的是因为无聊;19.5%的同学认为中专生谈恋爱是因为满足好奇心、10%的同学认为谈恋爱是因为寻求精神动力。

二是一些同学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法律意识淡漠:对“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57.6%的同学认为这一观点也对也不对;“如果有同学或朋友喊你去打架,你会怎么样?”14.5%同学表示要讲义气一定去;“对于家庭方面的困惑与烦恼,你可能采用什么方式解决?”24%的同学回答是不跟任何人提起,39.2%同学表示求助于朋友、亲戚。

三是缺乏自信心,心理压力加大,对个人前途表示担忧:“47.9% 的同学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惘;51.2%的同学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40.8%同学认为自己最大的心理压力是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这充分说明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目的不明,因而学习缺乏动力。

四是少数同学追求金钱和享受,缺乏吃苦精神:32.9%的同学选择职业的标准是经济收入高;29.4%的同学择业标准是工作条件好;对“如果将来赚了一大笔钱或得到一大笔遗产该怎么处置时?25%的同学表示自己享用或者留给子孙”,4.5%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

五是自制力不强,沉湎于网络:15%的同学上网成瘾,平均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以上;个别同学承认自己对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抵制力比较弱。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失衡,重智轻德现象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弱化、软化

当今教育过分强调智育,强调考试的功能,使教育的其他功能不断的淡化、弱化,片面追求分数,致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弱化、软化现象在所难免。调查显示:19.2%同学认为自己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是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24.2%同学认为自己遭受的最大挫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以来,在重智轻德人才观影响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家长等评价学校的主要指标还是智育,还是分数第一,虽然新课改以后有所改善,但智育第一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德育工作并没有放到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导致智育与德育“一手硬一手软”。endprint

2.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简单粗暴

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未成年人思想具有极大的腐蚀。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以粗俗取代文明,将无视道德规范美化为个性解放,将玩世不恭称颂为活得洒脱,充斥着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是贫富差距拉大,使得一些青少年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

3.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是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二是重智轻德。家长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使得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三是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身体力行不够,与孩子沟通不够,影响对子女的教育。

4.主管青少年工作的有关部门配合失调,监管乏力

我国虽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政府主管部门也制定了详细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职责任务分工,但一些部门工作不够扎实,各自为政,协调配合不好,没有形成合力。现在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门有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工商、文化、广电、关工委、文明办等多家部门,但就是没有一家是牵头单位,也没有定期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体制机制。各家开展活动都是想到哪做到哪,零打碎敲,不成体系,不成规模,收效甚微。在活动内容上,缺乏新意,缺少针对性,实践活动缺乏创新,特别是对网络和短信缺乏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未成年人涉足不健康场所和受到有害短信伤害现象屡见不鲜,社会环境整治任重道远。

5.青少年活动场所远远不够,活动单调匮乏

由于在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德育基地维护,特殊未成年人救助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青少年活动场所严重匮乏,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已有的活动场所多数是收费的,物价部门不准许学校收取此类费用,连过去每学期每生五元的电影费也取消了,学生自己又不愿交,于是,这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学校迫于无奈只好取消。在此情况下,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只有到游戏室、网吧等营业性场所去打发时光,因缺乏辨别力、意志力和自制力,不少学生受黄色、暴力影响很大,有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下一篇:提案改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