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物资管理制度

2024-10-20

中石化物资管理制度(精选8篇)

1.中石化物资管理制度 篇一

中国石化物资储备管理视频会议在京召开5月23日,中国石化物资储备管理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全面提升物资储备管理水平。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蔡希有出席会议并讲话。近年来,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总部集中储备工作初见成效,库存资金占用责任主体基本调整到位,储备管理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物资库存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层面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储备管理体制,开创了物资储备管理新局面。

针对下一步工作,蔡希有要求强化物资储备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降本增效。一是要站在集团公司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储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要加快集中储备体系建设步伐。积极试点建立区域供应储备中心,大力推进总部集中储备和区域联合储备。三是从源头上严防新增积压物资。不断提高需求管理水平,减少库存储备的盲目性。四是从考核入手严格落实责任。切实落实库存管理责任主体,严肃追究物资积压责任,将内部改代利用作为处置积压物资的主要手段,积极推进企业间强制减值调度调剂。五是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快需求标准化进程,实现内部主要物资品种的需求标准化。加快设备材料制造标准的统一,提高设备材料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为降低库存、减少积压创造条件。

蔡希有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力支持国产化工作,进一步增强资源掌控力,提高保供能力。

物资装备部负责人作专项通报。会议表彰了2011集团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红旗单位、红星单位及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优胜企业。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事业单位代表、物资供应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工程、设备、技术、物资供应相关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记者 李鑫轶 实习记者 孙南)

中国石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成果交流会召开

5月24日至25日,中国石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肯定了地面工程技术取得的成果,明确了“十二五”地面系统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提出以促进新区发展、老区降本降耗、实现安全绿色生产为主攻方向,科学组织,强化管理,突出效益,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大力推进地面工程技术发展,为“打造上游长板,建设世界一流”作出新贡献。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一五”以来,地面工程技术发展成果突出。酸性气集输与处理技术应用、超临界注汽锅炉和大型燃煤锅炉技术、三次采油产出液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力促进了油气上产;形成了油气集输、污水处理、注水地面配套、供配电、综合防腐、海工及集输处理等六大技术系列;老化油处理、小型高效天然气脱硫工艺、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井下节流及地面流程简化工艺、低矿化度污水脱硫后用于配聚、磁分离新型污水处理等六项技术攻关试验取得进展,形成新的技术储备,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做好总体规划,攻克关键技术,为实现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再翻番和非常规油气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王志刚对下一步做好地面工程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地面工程工作;二要加强地面工程方案和设计优化,方案和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和安全绿色理念;三要强力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工作,五大增储上产会战地区要率先推行;四要突出重点,统筹抓好地面技术攻关、集成和推广;五要加强地面系统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素质高、乐于奉献、廉洁自律的一流队伍。总部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石勘院相关负责人、各油田企业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记者 李冰)

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零售信息系统通过验收

5月3日,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零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系统立足加油站日常管理,涵盖零售日常业务、基础管理、经营分析等内容,在销售企业3万多座加油站实施推广,搭建了总部、省市、地市、片区、加油站5个管理层级的一体化监督管理平台。该系统2008年开始建设,2011年底实现基层管理单位和总部的系统上线。系统上线以来,受到加油站员工和机关管理人员的欢迎。一是降低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加油站平均做账时间从原来的两小时缩短到30分钟;二是减少了机关管理部门统计数据的时间,从两小时缩短到20分钟;三是大幅减少了手工报表的数量,加油站手工台账从42种减少到目前的6种,降低了印刷成本;四是统一了数据源,收到数据一次采集、多系统共享的效果,提高了应用效率;五是实现了管理部门对加油站经营管理的监控,提高了管理效率。(宋春林)

2.中石化物资管理制度 篇二

1 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石化企业的物资采购所涉及到的金额与数量都是较大的, 大都是通过市场调查之后进行供货商的选择,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大大地降低采购的效率, 并且对于企业的生产与成本问题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采购质量不合格

这种现象的出现从其它层面来讲反映的是一种采购能力较差的表现, 并且与采购中的各个环节都是有较大的影响的。采购前的市场调查、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验收中科学性、采购过程的合理性都是影响较大的。但是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每一个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把控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需要对于每个环节予以应有的重视和做好相应的监督与管理。

1.2 采购成本高

由于部分石化企业没有建立较为稳定的材料的供应商, 因此在实际采购中没有做到对各个阶段所需物资进行季度化的采购, 选择的是分次、分类的分散性的采购方式, 这无论是从人手上还是从时间上都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相关的采购人员自身没有充分发挥出当期的信息化采购技术的指导, 致使在所需物资的运输上也耗费较大, 这种方法上的缺失也是其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采购效率差

制约采购效率的因素也是比较多的, 采购之前需要经过的内部审批程序比较繁琐, 并且对于库存物品的管理也存在较大的不足, 这反映出的也是一种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象, 这对于企业资金的循环使用也是有较大的影响的。与此同时, 物资运输的有效性及库存分析的准确性也是有较大影响的。

1.4 采购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

没有从意识上认识到采购工作对于石化企业的影响, 因而对于采购前的市场调查没有极度的重视, 这样就会导致采购中的问题频频出现, 这种采购目标及标准的不明确对于采购工作的有效性影响较大。在这种采购金额较大的情况下, 相关监督管理制度的健全显得十分的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 部分石化企业因为这种频繁的采购所以逐渐的放松了采购监督的意识, 从而无法避免出现采购价格过高, 影响企业的效益。

2 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方法

2.1 重视采购方法的改良

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来进行, 它可以极大地保障既定条件下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它可以通过对所需物资数量、价格、质量的全方面的了解从而有计划性的去开展。通过有效的招标与投标的方式来进行, 然后与性价比较高的供货企业进行洽谈, 并且建立较好的供货关系, 在采购合同中对于采购的质量、规格等做出明确的界定, 就双方的责任承担问题进行具体化, 这样即使采购物资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2.2 加强对于采购工作的检查力度与管理意识

正是由于石化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需要从意识上进行加强, 这样才能发挥出物资采购工作意识的指导作用, 我们的管理人员需要以身作则, 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营造严谨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不能仅凭一面之词,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的进行生产车间的考察。对于已经签订供货协议的商家的物资也要进行随机抽查, 这样才是实现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在长期的供货问题中逐渐的建立稳定的长期供货关系, 也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必然途径。

2.3 重视监管制度的健全

基于物资采购对于石化企业的重要作用, 且涉及到生产质量与企业效益的提升, 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及相关制度的健全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明确的责任监管制度进行采购工作的规范化, 这也是落实责任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后期出现质量问题或其他不利的现象出现也可以通过专门负责人进行处理。在部分设备的安装或售后问题的处理时, 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配套的奖惩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旦发现较为严重的损害企业效益的问题必须进行严厉的惩处, 以便于在企业的内部形成较好的工作作风,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内部环境。

2.4 抓好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根据石化企业采购物资性质, 按照对生产装置的影响程度, 对采购物资质量进行分类控制, 将用于生产主流程、出现质量问题对安全生产、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物资划归为A类物资, 必须实施驻厂监造, 控制加工制造过程的质量;将出现质量问题, 对安全生产、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物资划归B类, 生产制造过程中实施关键点访问监造, 控制关键点的质量;其他物资划归为C类, 实行入厂检验控制质量。

2.5 培育复合型采购团队, 为控制采购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复合型采购人才的不足, 已经成为制约提升采购管理水平、提升采购物资质量的瓶颈。石化企业应重视物资采购工作, 把物资采购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门, 加大对复合型采购人才的培养, 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措施, 尽快造就一支过硬的采购团队, 为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

3 总结

采购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对于提高石化企业的管理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全体的采购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同时也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采购工作的监督意识有所提高。在企业的日常采购中适当的进行新方法与与新技术的学习, 通过集中采购合理分配的方式实现效率的提升, 对于库存的定期盘点工作也要有计划的进行, 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对于石化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有效管理。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的今天, 人们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这就给我们的相关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进行石化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对于部分物资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 因此其自身效益的提升与成本的控制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地突出, 并且在实际的物资的采购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以下本文就石化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石化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贾长健.石油化工企业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 2013 (35) .

3.中石化物资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石化企业;物资;仓储;管理;规范化

1 概述

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其中物资仓储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连接着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还对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和设备维修有直接关系,因此,物质仓储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生产运行意义重大。近年来,化工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员工物质生活改善的需求同时作用于石化企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仓储管理运行占据企业大量流动资产,加强物资仓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石化企业物资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业务管理不规范 我国石化企业物资管理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精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部分企业加大了物资仓储管理的重视力度,开始建立两级管理架构,使业务管理与业务操作实现了初步分离,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各环节的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致使用工量大大超过了同行业水平,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石化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各子系统之间没有完全实现共享性,且物资编码、账龄、账别等信息不规范,无法实现批次管理,造成重复采购的事件时有发生;仓储操作过程中作业质量欠规范,超载装车、物资验收不及时、物资管养不及时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2 库存资金占用额度超标 库存物资分为储备物资、周转物资和积压物资三类,以甘肃某石化企业为例,其物资库存情况可见表1。

由表1和图1数据可知,该石化企业库存物资结构不合理,储备物资占总额的57.47%,说明该企业的储备定额设定值过高,超储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周转物资比例仅为15.23%,比例偏低,说明应作为短期周转的物资被列入储备物资项中;积压物资占总额的27.29%,说明物资周转速度慢,利用率低,这不仅会占据大量的库存空间,还会占据大量的资金成本。

2.3 库房建设不规范 我国石化企业库房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影响了物资储存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产成品库房能力不足,堵库问题、倒库问题严重;库房设施配置与该库房的用途、功能不相适应;库房配套设施存在老化现象,其防火、防盗功能无法满足产品保存需求;危险品原料库房建设不达标,安全隐患较多。

3 石化企业物资仓储规范化管理实施

物资仓储管理是石化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以“控制物资规模、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库存结构、加速物资周转”为原则,逐步构建物资仓储规范化管理模式。

3.1 规范仓储作业方式 建立规范的仓储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保管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手段,实现仓储的快进、快出,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首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仓库内部各类物品设备归类有序,做好账物相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物资管理保养制度、物资进出库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巡回检查制度等。其次,规范操作流程,对入库、储存、出库、库存盘点进行有效管理。以产品入库管理为例,仓储管理人员应与货物供应厂家共同完成对产品的计量验收工作,认真检查、核对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确保《产成品入库单》的准确、齐全。

3.2 库存控制方案 库存控制应以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通过对生产、销售等部门业务的统计与分析,制定合理的订货计划,避免超储或缺货影响企业的运行;提高库存量的管理水平,制定准确、清晰的库存入、出、存信息登记制度,及时了解库存量的动态;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快企业资产和资金的周转。为提高库存管理水平,石化企业可采取ABC库存控制法、定量订购与定期订购相结合法、MRP库存控制法、准时生产库存控制法等,以上方法均有其自身特点,必要时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期达到管理目的。

3.3 库房建设规划方案 企业应加强仓储硬件和软件投入力度,提高库房建设规划水平,解决库房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库房建设规划应以提高资产利用率、货物入出库高效、空间利用率最高等原则为指导,科学规划。首先,企业应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库房各部分的功能和用途,建立危险品库和剧毒品库;其次,建立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库房,按照相关的等级规范对现有库房进行改建、扩建或重建,确保库房硬件配套设施满足物资存储要求;再次,建立专业的配送体系,利用配送中心加快各库存资产的周转效率;最后,建立仓库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仓储与生产、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进而提升仓库整体管理水平和资产周转效率。

4 结语

石化企业物资仓储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还关系到企业资产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物资仓储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提升仓库作业水平,逐步建设规范、安全、高效的石化企业物资存储库房,对于提高石化企业物资利用率和周转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逦.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物资仓储管理规范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李爱香.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3]靳万民.供应链理论在石化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

4.中石化绩效管理 篇四

1.1 规范各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合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HSE绩效指标。

1.2 规范集团公司对各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

1.3 HSE绩效考核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职责

2.1 安全环保局

2.1.1安全环保局负责设定集团公司HSE绩效指标参数;2.1.2制定企业年度HSE绩效考核指标;2.1.3每半年、每年度统计分析各企业HSE绩效数据,组织年度考评。2.2 企业安全环保主管部门

2.2.1企业安全环保主管部门建立事故报告和记录制度,建立事故台帐,按照本规定记录和统计本企业HSE绩效;

2.2.2对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进行绩效考核管理;

2.2.3每半年、每年度按照本规定附件3要求上报HSE绩效数据; 2.3 直属企业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

按本规定附件2要求上报直属企业安全环保主管部门事故快报单,并按各直属企业要求进行事故调查。HSE绩效管理的具体要求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设定直属企业HSE绩效指标、制定与下发HSE考核指标、统计企业HSE绩效数据、进行HSE绩效评估与考核。管理流程如图1。

3.1企业的HSE绩效指标统计与上报

各直属企业应记录HSE绩效,统计企业HSE绩效指标。

HSE绩效指标分为安全绩效指标和环境绩效指标,职业健康绩效指标纳入安全绩效指标。

3.1.1 安全绩效指标

安全绩效指标分为人身伤害或疾病指标、火灾或爆炸指标。3.1.1.1 人身伤害或疾病指标

人身伤害或疾病按照严重性分为死亡、职业病、损失工作日、工作受限、医疗处理和急救。指标主要包括: — 死亡人数

— 新增职业病人数 — 损失工作日事故数 — 损失工作日事故率 — 可记录事件数 — 可记录事件率

定义和术语见附件1。3.1.1.2火灾或爆炸指标

火灾或爆炸按照严重性分为4级: 1级:使用消防车灭火,或直接经济损失大于或等于1000万元的火灾或爆炸; 2级:使用消防车灭火,或直接经济损失100~1000万元的火灾或爆炸; 3级:使用消防车灭火,或直接经济损失10~100万元的火灾或爆炸;

4级:使用灭火器扑救的着火,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的火灾或爆炸。火灾或爆炸指标为各级火灾或爆炸次数。3.1.2 环境绩效指标

环境绩效指标分为环境事件、泄漏、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危险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工业新鲜水取用。

主要指标包括: — 环境事件数 — 泄漏事件数 —

CO2排放量 —

SO2排放量 —

NOx排放量 —

废水排放达标率 —

COD排放量 — 氨氮排放量

— 危险废物妥善处置率 — 工业新鲜水取水量 3.1.3 HSE绩效数据上报

企业安全环保主管部门每年7月20日前上报1-6月HSE绩效数据,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1-11月HSE绩效数据,第二年1月20日前上报1-12月年度HSE绩效数据(报表见附件3)。3.2 HSE绩效考核与考核指标

集团公司对直属企业HSE绩效考核包括HSE结果绩效考核和管理绩效考核。其中,结果绩效考核权重为70%,管理绩效考核权重为30%。见表1。表1 HSE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分类 指标分类 HSE绩效考核指标 HSE绩效 结果绩效 安全健康 死亡、职业病、火灾爆炸

环境 环境事件、泄漏

管理绩效 安全健康管理 见表2

环境管理 见表2 3.2.1 HSE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HSE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安全健康管理考核指标和环境管理考核指标,总分100分,各分项赋值如下:

表2 HSE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序号 内容 分值 安全健康管理(70分)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3 2 3 4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评审 3 企业有关负责人、安全管理干部接受国家有关法规、集团公司要求的教育培训率100%3 5 领导干部承包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到位率达到100%,监督检查履行率达到100% 3 6 新员工教育培训、转岗培训完成率为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定期复培率达到100% 3 7 定期组织风险评价 3 8 作业前进行风险分析;作业许可执行率100% 4 9 总部下达的隐患治理项目按计划进行,完成率100% 3 10 新改扩建设项目HSE“三同时”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100% 3 11 承包商管理符合要求 3 1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新员工培训率100%;职业危害合同告知率和警示标识率100% 3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100%,监测点合格率100% 3 14 职业健康体检率100% 3 15 安全装备与消防器材、器具注册、登记率达100%,定检率达100% 3 16 定期组织HSE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17 安全应急预案合理,应急准备充分,按计划进行应急演练 3 18 深入调查事故事件直接和间接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 19 定期组织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 20 输油气管道施工符合要求,无新增违章占压情况 2 21 HSE台帐信息填写规范 2 22 安保基金上缴按时足额,返回企业使用部分管理规范 2 23 劳动者工伤保险率100%;外派人员保险投保率100% 2 24 安全、健康上报材料(含事故)上报及时、准确 2 25 境外公共安全信息上报及时 2 环境管理(30分)环保人员配备符合规定,培训率100% 2 2 按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3 3 资源综合利用 3 4 环境风险控制措施有效,环境应急响应充分 3 5 环境因素监测率100% 3 6 环保问题闭合整改率100% 3 7 总量控制满足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污染物排放达标,完成污染物排放指标 8 新改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 3 9 污染治理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定期上报 3 10 环保报表按时填报;环境信息公开 2 3.2.2 HSE结果绩效考核指标

HSE结果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安全绩效指标与环境绩效指标。3.2.2.1安全绩效考核指标: — 死亡人数

— 新增职业病人数

— 火灾或爆炸事故次数(不考核4级)3.2.2.2环境绩效考核指标: — 环境污染事件数

— 泄漏事件数(不考核4级)3.2.3 HSE绩效考核

3.2.3.1 安全环保局每年12月份可按照公式(1)(2)分油田、炼化、销售、工程建设、科研对直属企业安全绩效与环境绩效分别考核,按照公式(3)对HSE绩效综合考核。安全绩效:

(1)环保绩效:

(2)HSE绩效:

(3)PS — 安全绩效考核得分 PE — 环境绩效考核得分 PT — HSE绩效考核总得分

SS — 安全事故严重度,每项事故严重度分值见表3事故严重度矩阵 SE — 环境事故严重度

(100-S)— 结果绩效考核得分 S计算公式为:

MS — 安全管理绩效得分 ME — 环境管理绩效得分 表3 事故严重度矩阵 严重度级别 职业健康

与人身伤害 火灾或爆炸 泄漏 环境事件或 社会影响 1级 27分 现场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场外第三方人员死亡。使用消防车灭火,或直接经济损≥1000万元的火灾或爆炸。烃类或化学物质泄漏,可能导致严重的场内或场外伤亡事故,引起大范围人员疏散或油田企业不可控井喷事故。重大及以上环境事件。省级及以上环保部门处罚;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2级

9分 员工新增职业病;

员工或承包商3人及以上急性中毒;

员工或承包商死亡;一次造成3人及以上损失工作日伤害。使用消防车灭火,或直接经济损失100~1000万元的火灾或爆炸。烃类或其他化学物质泄漏≥10吨。较大环境事件。

市级环保部门处罚;市级媒体报道。3级

3分 员工或承包商损失工作日伤害。使用消防车灭火,或直接经济损失10~100万元的火灾或爆炸。烃类或其他化学物质泄漏1~10吨。一般环境事件。县市级环保部门处罚;县市级媒体报道。4级

1分 员工或承包商工作受限伤害,或医疗处理伤害。使用灭火器扑灭的着火或直接经济损失10~100万元的火灾或爆炸。烃类或其他化学物质泄漏100千克~1吨。除重大、较大、一般以外的环境事件。

3.2.3.2 HSE绩效考核结果根据分值分为五级A级(95分以上,含95分)、B级(90—95分)、C级(85—90分)、D级(80-85分)、E级(80分以下,不含80分)。3.2.3.3 直属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直接评为E级: a)油田发生失控井喷事故;

b)发生上报集团公司较大及以上级人身伤害事故、着火或爆炸事故; c)发生上报集团公司重大环境事件,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3.2.3.4 直属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在原评估级别上降一级:

a)建设项目不符合“三同时”管理要求,被省级以上行政管理部门挂牌督办的; b)发生了应上报集团公司的事故而隐瞒不报的。3.2.3.5 直属企业发生1级和2级事故(见表3),取消参加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先进评选资格。监督、检查与考核

4.1 安全环保局每年通过不定期检查对企业上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实。

4.2 企业安全环保主管部门每半年通过检查的方式对下属企业上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

5.中石化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及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直属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岗位安全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

第三条 各直属企业人事、教育部门负责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与本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及进入生产厂区的临时用工、施工实习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参观人员等。

第五条 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任职和作业;本规定所要求的各项安全教育应有记录、有确认、可追溯;涉及对外单位和外来人员的相关要求,应在书面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二章 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第六条 直属企业、二级单位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参加政府和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第七条 企业安全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除参加政府组织的安全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外,还应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石油化工安全专业技术培训。

第八条 直属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组织安全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专业培训。培训由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

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有关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三)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九条 其他管理负责人(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由本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

第十条 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第三章 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

第十一条 班组长的安全教育由本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24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及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

(三)本班组和有关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四)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

第十二条 所有新员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员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技术岗位的季节性农民外用工等)上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教育时间不少于72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 一级(厂级)安全教育由本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时间不少于24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通用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包括一般机械、电气安全知识、消防知识、安全文化知识和气体防护常识等。

(三)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性质、特点和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

(四)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五项纪律(劳动、操作、工艺、施工和工作纪律。

(五)典型事故案例及其教训,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第十四条 二级(车间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32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作环境及危险有害因素。

(二)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危害和伤亡事故。

(三)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五)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六)本车间安全状况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七)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事项。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五条 三级(班组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16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班组、岗位的安全生产概况,本岗位的生产流程及工作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本岗位的职责范围,应知应会;

(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

(四)本岗位预防事故及灾害的措施。员工厂际调动工作后应重新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单位内工作调动、转岗、下岗再就业、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12个月以上者,应进行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第十六条 凡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专业性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工作,并定期参加复审,成绩记入个人安全教育卡片。

第十七条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十八条 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时,按照《事故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事故责任者和相关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吸取教训,防止发生类似事故。

第四章 日常安全教育

第十九条 基层单位应开展以部门、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班组安全活动应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对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安全部门应有明确规定。单位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并写出评语;安全部门应定期检查。

第二十条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应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部门安全活动每月1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安全活动时间不应挪作它用。第二十一条 班组安全活动是班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认真组织,严格考勤制度,保证出勤率,不得无故缺席,有事须经单位领导批准。

第二十二条 直属企业的领导每季度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二级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每月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领导每月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第二十三条 安全部门应联系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

第二十四条 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一)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和法规。

(二)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

(三)结合事故通报和《班组安全》等安全学习材料,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四)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和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演练。

(五)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组织各种安全技术表演。

(六)检查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查找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

(七)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相。

(八)其它安全活动。

第五章 其他人员及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

第二十五条 临时用工人员、外来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应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实际年龄不得超过60周岁;能按照要求独自完成安全教育答卷、签订《安全承诺书》,并有效识别现场各种警示标识。

第二十六条 临时用工、外来施工和实习人员的厂级安全教育由二级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8学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安全生产基本特点。

(二)进入厂区应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有害因素及HSE注意事项。

(四)事故教训等。

第二十七条 临时用工、外来施工和实习人员的车间级安全教育由基层车间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4学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一)车间危险部位(主要生产系统、关键设备)及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二)车间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各种伤害能量)的性质及防护处理注意事项。

(三)着火爆炸、泄漏中毒、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四)安全作业许可证办理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五)生产装置的安全消防、气防卫生器材及设施的位置、使用程序和使用方法。

(六)作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第二十八条 外来参观人员的安全教育,由企业接待部门负责,内容包括本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参观人员应有专人陪同。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九条 直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教育工作负责。二级单位安全、人事、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作,编制安全教育大纲、教材和班组安全学习材料。

第三十条 安全教育工作应纳入本单位教育培训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应保证所需人员、资金和物资。第三十一条 各级单位均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档案并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单位对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和员工,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未按本规定要求进行安全教育的单位进行处罚,因安全教育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04〕553号)同时废止。

6.中石化安全管理培训教材 篇六

培训内容

HSE管理体系

•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 ISO14000 - 1996年 •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 OSHAS18001 - 1999年 – IL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技术导则-2001年6月 • 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石油化工行业为主

– API——EHSMS – ISO/CD14690 1996年 –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 责任与关怀 responsible care • QSHE一体化管理体系 - 发展趋势

HSE管理体系 建立HSE管理体系     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意义 中石化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建立及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步骤 建立HSE管理体系中 常见的问题

• 与国际接轨

•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 石化企业的特点要求 • 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安全生产法》

石油销售企业的特点

 油料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产生靜电等特性;  作业场所多而分散;

 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参次不齐;  动用设备多;

 经营方式多样化(直属、联营、租赁、加盟);

跑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储输油系统设计失误,安装施工质量低劣; 设备年久失修,维护不当; 油料收发作业违章; 控制失灵; 施工中的破坏。

国外石化重大事故原因统计

国外石油化工企业:

    阀门管线泄漏占比例最大(35%),其次是设备故障; 消防措施不力,100起事故中12起为消防水泵无法启动; 人为因素(操作失误〕占有事故原因的15.6%.中国石油化工:

人为因素占有事故原因的65%,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事故事件发生根源

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

•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提高现有的HSE管理水平• 强调预防、化被动为主动 • 根本性解决问题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 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作 业 风 险 控 制

• 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 • 开停工、检维修作业 • 进行基建 • 变更等活动前

均应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

建立HSE目标

• • • 文件化的目标及指标

在内部每个相关职能部门和层次,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HSE目标.制定目标时应: 考虑风险评价结果 考虑HSE法律和其它要求 技术选择

财务、业务和经营要求 相关方的观点

符合方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制定HSE目标

目标应尽可能(SMART): S 具体的 M 可测量的 A 可实现的 R 合理的、适当的 T 可验证的、有时限的

建立隐患治理管理制度

 隐患评估  隐患治理

 隐患治理项目的验收和考核

– 建立考核制度

– 建立项目竣工验收审计制度

3.4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3.5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应遵循的要求

– ―三同时‖原则;

–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由取得相应资质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作;

3.6 运行和维修

应建立运行和维修管理程序,以确保HSE 方针、目标的实现

运行与维修的控制内容

应急管理

要求-程序或预案

 识别应急需求,如通过风险评估、HSE检查、法规要求等;

 针对所有生产装置、要害部位、重大危险设施、重大变更项目、重大危险作业和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场所编制应急预案;

 公司应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明确应急组织及职责;  为加强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演习;  在演练之后对原预案进行调整与修订。

检查和监督的内容

 危害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包括:

a.安全方面,如直接作业、安全设施配备、易燃易爆物等;

b.环境保护方面,如―三废‖的处理排放情况、环境质量的监测情况等;

c.健康卫生方面,如防护器具的使用、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等。 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 隐患整改情况;

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情况;  事故事件的预防和整改情况。

3.9 事故处理和预防

• • • 公司应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所制定的管理程序应保证能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未遂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制定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

 发生事故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 并由事故单位责任人进行应急处置。事故调查与分析

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及其上级应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分析调查,查清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事故处理、汇报与复查

 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 按规定以完整的汇报材料对事故进行汇报;  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复查。事故预防

3.10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HSE管理体系理念

• HSE管理是经营过程内的风险管理 • HSE管理是动态的

• 强调预防、化被动为主动 • 持续改进

•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如何体现HSE管理体系理念

• 预防为主:

事故与不安全行为、状态

传统的安全管理与HSE管理体系的区别

建立及实施HSE管理体系

1.状态评估

2.策划、培训

3.HSE工作组

(1)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环境因素识别及环境影响评估小组(2)规识及其他要求别获取小组(3)编写小组

(4)沟通、宣传推广综合小组

培训

- 风险评估及

如何建立HSE管理体系 内容 - 包括: •

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等。

如何针对不可容忍的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HSE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及实施方法。评估包括

1〕装置、设备、设施的风险

2〕生产环节和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 3〕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变更项目的 危 害 及 危 害 识 别

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 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危害识别的方法

 工作危害分析(JHA)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预危险性分析(PHA) 故障假设分析(WI)

 故障假设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WI/SCL)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与公司HSE活动有关的法律及法规要求包括:

国家HSE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

地方法规、规章、标准; 

行业规章、标准; 

相关执法部门的通知、公告等其它要求。

国际公约

HSE目标

制定目标

第 三 阶 段

编 写 文 件 HSE文 件

对组织实施体系非常重要 获取、保持 HSE 知识 支持体系,而非驱使体系

在满足需求基础上,应尽量最小化,高效化,注重可操作性 部分文件是强制性

HSE文 件

• 核心要素及相互关系的描述-HSE管理手册 • 相关文件的查找途径 • 书面或电子形式均可接受 • 确定编写各文件责任、权限

HSE管理体系文件架构

• 如何确保文件的架构与企业的管理架构相适应(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 编写人员是否能胜任?

– 手册 – 程序文件 – 运行控制

• 员工参与

程序文件

运行控制文件(SOP)及作业指导书(WI)运行控制文件(SOP)文件和资料控制

– 文件能定位

– 由授权人进行定期评审、修改和确认其适宜性。

– 所有需要的场所均有现行版本

– 过期文件和资料及时从现场撤走防止误用 – 出于法律和知识需要而留存的文件应明确标识

记录和记录管理

• 识别,保存和处置HSE记录

• 应具有对可识别产品,服务和活动的清晰,可追和可识别性 • 容易得到,妥善保管防止破损 • 规定保存期限

目的: • 用于证实与HSE要求的符合性。

• 应包括培训,审核,报怨,事件,管理评审等

体系运行

现场考察以确认运行控制的适用性及推广 审查和修改有关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内外部沟通、推广、培训 监测、测量、考核 应急预案演练

做好及保存相关记录

员工HSE意识培训

加强 意识和能力培训

第五阶段 HSE管理体系审核及管理审查管理体系审核

一、判断HSE管理体系:

二、HSE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三、管理评审

四、HSE管理体系实施过程常见问题

7.中石化物资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集中采购,问题,整合,分工,优势,改进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物资采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保障生产供应的手段, 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 作为大型的集团化的石油化工企业, 统一归口, 集中采购, 通过整合各分子公司的资源, 扬长避短, 合理配置, 这是大势所趋, 也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一个正确方向。

1所谓集中采购是相对于各分子公司的分散采购而言的, 通过在集团公司总部组建专业的采购部门, 将各分子公司的采购业务统一管理, 统一操作, 其主要具备了以下一些的优势。

1.1 价格优势

价格是采购工作的核心, 而集中采购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 利用“大

市场”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其中, 然后通过询比竞价的方式, 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采购行为更具有针对性, 减少交易次数, 降低交易费用。

1.2 规范采购行为的优势

集中采购将采购业务归口管理, 明确责任及分工, 合理安排各部门接口, 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采购行为, 可以对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有更好的监督和制约, 最大可能的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3 资源整合的优势

集中采购以后, 公司总部可以将分散在各分子公司的采购资源加以整合。一方面可以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统一布局采购策略, 统一进行物资的采购和结算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各分子公司的专业人才, 专业分工, 减少人才浪费, 提高采购效率。

1.4 对供应商的管控优势

资源集中以后, 面对供应商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可以借机建议一系列的供应商管理机

制, 成立专门的供应商评审机构, 严把供应商的入围资格, 从源头上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进一步可以将供应商分为不同的层次, 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1.5 仓储、物流系统的优化

资源整合以后, 传统的仓储、运输过程可以进一步的系统专业化。根据各分子公司需求物资的相同以及差异考虑, 合理的布局仓储的地点, 合理的安排物流的路线, 从而尽可能的实现降本增效。

2 作为大型的石油炼化生产企业, 其采购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实际问题:

比如生产的不确定性、计划的准确性、审批流程的冗繁性等。一味的不切实际的推行集中采购, 不站在生产企业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势必造成事倍功半, 采购效率底下, 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因此, 若要想把集中采购真正落实到位, 真正发挥其优势, 以下几点必须解决到位。

2.1 精简管理部门, 简化审批流程

执行集采以后, 涉及到总公司以及各分子公司的各级计划申报部门、专业技术把关部门、采购部门。采购计划的审批是一个漫长的繁琐的过程, 势必会影响到采购效率。怎样做到既合法合规, 又不冗余繁复, 需要精心的规划。

2.2 集中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

虽然采购业务并对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过高的要求, 但要想保证采购质量, 把握采购流程, 熟悉企业的生产情况, 对企业的工艺流程以及核心设备的组成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执行集中采购以后, 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大, 大部分采购人员的个人素质亟需提高。由于执行集采业务人员对于工厂生产情况的陌生, 对于所采物资的不了解的, 以至于对所做工作轻重缓急的把握太差, 会经常性的出现影响生产的情况。

2.3 合理控制库存

执行集采以后, 由于采购周期的变长以及采购过程的不确定性, 各分子公司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于各种备品备件的采购计划富余量也会增加, 随之而来的库存压力也就越大, 资金的积压以及保管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想解决只能从社会化库存或寄售等方面考虑, 但操作起来难度极大。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企业项目设计建设初期就考虑到设备构成的统一性, 随后在生产运营后再签订大量的框架协议, 这其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2.4 采购物资的质量把控

集中采购远离各分子公司生产现场, 物资的到货验收就存在一定问题。现场生产技术人员受限于对物资的供货商、价格、生产情况等因素的了解程度, 无法做到对供货物资质量的全面把控。而我公司目前的集采工作存在着严重的采购与专业分离现象, 采购人员只知道按程序采购, 对所采物资的了解程度太差, 一味的低价中标的采购模式也极大的增加了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供应商都是为了图利, 在本身没有利润空间的情况下, 势必会从产品的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艺上做文章, 会给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5 技术支持

石油化工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技术含量高, 很多工作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执行集采以后, 办公地点远离, 集采业务人员一方面受限于自身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与各分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沟通的限制, 造成对所采购物资难以把控, 会出现很多由于前期沟通不充分造成的与供应商、使用者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而分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信息不畅, 也难以对采购过程提供过多的技术支持, 使得采购成为空中楼阁。

2.6 采购的时效性

目前来看, 集采的最大问题就是采购程序的合法合规与生产企业生产需要之间的矛盾。

石油炼化企业的生产突发状况有时是不可控的, 不同企业的检修周期也不同, 不同备件的生产周期也相差很远, 一刀切的采购程序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不符。本身各分子公司的计划申报已经是层层审批, 到集采单位后又是一系列的过程, 许多采购计划犹如石沉大海, 让基层计划员头疼不已。而作为实际的生产企业来说, 所需求物资的到货及时率不仅仅影响设备本身的维护与运行, 由此而耽误的时间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造成负担, 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2.7 对采购任务要有分工

采购工作大的方面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常规的、各分子公司通用的、数量较大的长周期采购物资, 对于这种需求物资正是可以最大化的发挥集采优势。通过统一的研究和分析市场, 制定和实施采购计划。另一种是为了完成各分子公司的正常生产需求, 而进行的常规采购操作。对于这种需求物资, 需要扬长避短, 发挥各分子的技术以及效率优势, 给与各分子公司一定的采购权利, 一切以保证生产, 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2.8 集采部门的定位

采购部门的定位必须是服务部门, 是为工厂的生产运营提供服务和保障。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集采部门高高在上, 对企业生产情况漠不关心, 给各分子公司的技术生产人员带来极大困扰。而采购部门的规则制定也是过分强调了采购的行为, 忽略了采购与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间沟通的渠道不是很畅通, 使得一些执行集采策略的初衷不仅没有实现, 反而事与愿违。加强对集采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至关重要。

上述诸多问题都是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切实面对的, 如何一步步的磨合、改进、解决这些问题, 最大化的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 不仅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员本着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共同努力, 更需要决策层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 建立与生产企业相配套的机制体制、建立与生产企业实际需求状况相符合的采购管理策略, 让集采工作良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震宇.集中采购浅述.经营与管理.

[2]叶鹏.石化企业采购中的供应商管理策略.经营与管理.

[3]薄传华.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问题.

8.中石化物资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管理;电力行业;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5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2.074

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企业的各项物资管理,能促进企业商业化、规范化运营。而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它本身就属于一种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特殊行业,供电企业各项管理的顺利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经济利益,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在电力企业所有的生产成本中,电力物资费用占的比重通常都比较大。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电力物资管理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促进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1 电力物资管理的特点

第一,由于电力生产用到的设备材料,大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对一些主要设备来说,其技术含量一般都很高,并且很多配件都不能实现相互通用,很多还是依赖于最初生产技术。

第二,生产电力物资需要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如主变压器、GIS、断路器等,并且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这些设备的生产。

第三,由于电力供应需要是连续、可靠的,这就要求各项物资的供应也必须是及时的,需要有一部分物资是作为储备物资来应急各种突发事故的。

第四,由于在使用电力物资时,各项物资都有很细的专业化分工,这就要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管理物资的使用。为了确保物流的畅通,物资的计划、仓储、领用、配送流程必须良好。

2 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电力企业对自身的物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都在不断想方设法调整与优化管理物资的模式与流程。就目前的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状而言,物资计划与采购的分离、采购与付款的分离、使用与保管的分离在很多企业中都已经实现,各项业务的控制与有效监督制度也在逐步进行着完善。

但由于电力物资管理关系到很多专业与部门,如生产、基建、农电等,具有非常复杂的工作内容,其属于一种综合性管理。就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总体管理情况而言,粗放式管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下列为当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物资管理体系,各管理部门职能分散。对于很多供电企业来说,管理物资的部门很多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功能定位,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职能上存在很大差别,这就造成了各项业务流程的不顺畅,科学、合理的管理物流的平台目前还没有形成。

第二,由于物资管理没有很好的统一性、计划性、协调性,这样极易造成采购物资需很长时间,导致物资不能及时供应,并且库存的物资容易出现挤压现象,这样电力生产中需要的各项物资便很难及时得到满足,并且还容易导致物资的大量浪费,使物资管理的整体效益偏低。

第三,缺乏健全的控制物资采购管理的机制,不能规范地管理供应商,导致采购来的物资成本偏高,并且购入的物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如对于物资的招投标管理、采购合同的管理、采购问价的管理等都缺乏有效、完善的监管机制。

第四,物资供应没有很好的应急保障能力。由于各种物资供应商都有很强的自身专业性,并且各供应商存在分散的地域分布,加之生产电力物资需很长周期,各种备品与备件数目众多且复杂不易储备,这就造成了物资供应通常很难满足一些抢修事故以及工程建设的应急需求,在抢修恢复由于冰雪、地震造成的电力事故时,我们就能感觉到物资供应应急能力不足的现状,这种状况常常会使正常的电力生产受阻,造成了电力抢修作业出现被动的局面。

第五,物资管理人员技能水平偏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技能。当前很多供电企业都存在信息技能水平不高的管理人员,他们通常都不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物资的系统,不了解物资具体程序,没有清楚地掌握物资的具体库存状况,最终影响到企业物资的管理工作。

3 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的精细化

3.1 完善物资管理体系,优化物资管理流程

供电企业的各物资管理机构对自身的职责首先应该明确,要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并且要对配送物资的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强化物资管理各环节的审批制度,使得物资管理的计划性、统一性不断得到增强。物资需求单位需使用物资时,应先把物资需求计划编制出来,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汇总审批,审批通过后,再把物资需求计划提交给物资管理机构,由物资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采购。这样可以促进物资采购与需求的统一,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企业物资成本。

3.2 应建立健全标准化物资需求技术条件书

各专业具体管理技术工作的部门应把本专业需要的物资标准化技术条件书建立完善,对各项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不断进行规范,以便在技术上更好地支持常规物资的采购工作,把各项物资的采购周期最大限度地缩短,促进备品与备件数量的减少,控制储备物资的成本,降低物资的管理难度。对于部分存在特殊技术参数的设备,应把沟通机制健全,以便及时沟通,以更好地满足各项技术需求。

3.3 规范物资采购管理与控制,形成高效的运作机制

应把物资的采购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要按计划进行采购,对物资采购的具体招标范围进行细化与界定,对物资的招投标工作不断进行规范,在签订采购合同前,要进行技术条款的限定,在完成物资采购工作后,要进行相关的事后评价工作,让纪检监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物资采购的全过程真正实现透明化、可视化。

3.4 在物资管理中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促进物资管理的科学化

通过专业化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管理等实现资源共享,对各种物流资源不断进行科学整合,使物流渠道更加畅通,对物资的库存结构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促使配送成本降低,提高设备、材料到位的及时率,以便能有一个坚强的物资支撑来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

3.5 优化供应商管理,构建“大物资”体系,促进应急能力的提高

供电企业物资管理部门不但自身要储备有足够的备品与备件,而且还应对供应商的管理不断进行优化,要把这些供应商构建成一个“大物资”体系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物资供应能力。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这就要求必须要把设备技术部门以及具体使用物资的单位日常的物资使用反馈工作做好,动态监察各物资供应商的实际供应物资质量,并且要对它的具体交货信誉以及服务状况进行全面监察,逐步建立出一种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大量的供应商进行筛选,挑选出几个信誉好的供应商进行重点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还应建立分类储备物资的基地,进而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可靠供应。

4 结语

总之,根据物资管理的特点,找出当前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的不足,对供电企业的物资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但有助于电力生产物资供应应急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与连续性,而且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促進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慧.供电企业实施精细化物资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电力,2004,(5).

[2] 王旭.浅议供电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3] 陈觉非.浅谈我国供电企业物资零库存的可行性分析及管理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12).

[4] 王慧芳.浅谈电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作者简介:田敏(1973-),女,河南沁阳人,供职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研究方向:物资管理。

上一篇:写姐姐的作文二年级的范文下一篇:八大员质量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