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2024-07-31

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精选8篇)

1.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篇一

云南移动基站代维工作管理办法

为适应基站代维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站代维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营成本结构,特制定我公司移动通信网络基站代维工作指导原则,以指导并规范我公司基站代维工作的开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基站代维管理,保证基站代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代维基站的运行维护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云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对基站代维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 本管理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云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章

基站代维综述

第一条 基站代维的宗旨是为有效解决维护人员严重不足和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矛盾,推进低端设备维护工作社会化,将现有维护力量集中到高层次的网络维护管理和优化调整等工作上来,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条 基站代维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设备例行维护,故障抢修,应急供电,工程配合、优化配合及其它配合性工作。

第三条 各地分公司不应为社会化而社会化,要结合当地网络设备状况、网络结构特点及人力、物力等条件来开展。在做好代维工作的同时,各地分公司要保证自有维护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并保持应有的技术、技能水平。

第四条 对代维工作及代维队伍要实施严格、规范、精细的管理,通过电子化、自动化等手段对代维工作的效果、费用进行细致分析及有效控制,提高代维工作效率,保证代维工作的质量。

第五条 代维队伍是我公司开展基站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资源,各地分公司要重视和加强代维队伍建设工作,提高代维公司和人员的维护技能。

第三章

基站代维管理的相关职责

基站代维管理采取集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的原则,即在省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由各分公司对代维公司的工作进行具体操作、监督和考核。第二条 省公司

1.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取得基站代维资格的代维公司,并签订基站代维框架协议。

2.负责全省基站的代维管理工作,明确维护管理各方的职责。3.负责审批各分公司的基站代维公司及相应的费用标准。4.负责对代维公司的资质和资源投入情况进行审查。5.负责对各市分公司的基站代维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6.负责制定全省基站代维工作的维护标准,并负责维护标准的推广工作。7.负责每季度对全省代维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比并全省通报。8.对各市分公司基站设备代维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9.每年组织两次基站代维人员上岗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基站维护上岗证,连续两次考试不合格者,吊销其上岗证。

10.不定期对代维基站进行现场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对代维公司的月度考核成绩。11.根据上岗考试、现场检查等的综合考核成绩,对代维公司的基站代维规模和代维资格进行调整。

12.每月对各地的基站代维工作报告进行审核,督促各地不断提高基站代维管理水平。

13.负责云南移动基站代维管理平台的推广工作和资源管理平台无线部分数据的管理工作。第二条 各地分公司

1.负责进行本地基站代维管理工作。

2.各地分公司对代维工作进行管理的归口部门为网络部,各地网络部要设专人对代维工作进行管理。

3.负责根据省公司制定的基站代维管理办法制定本地基站代维管理实施细则。4.负责组织代维合同招标、评标、签订工作。

5.负责将本地基站分为自维和代维两部分,每月具体自维基站的数量不能低于当地基站总数的15%。

6.负责定期组织对基站代维工作进行总结,对代维工作效果进行分析,编制分析报告。7.负责对代维费用进行严格管理,要对代维费用使用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做到有效控制、合理使用。

 负责制定合理的费用预算及执行计划。

 每月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统计,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 年末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汇总,编制分析报告。

 根据每月的考评成绩按照合同要求支付当月代维费用,在支付费用时必须满足SOX法案相关控制点的要求

8.每月向省公司上报代维工作情况,包括考核表及工作总结月报,考核表评分表。对代维公司的评分要求客观、公平、公正,基站代维月报内容要求数据详实、分析到位。此部分报表将作为省公司对各地分公司代维工作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上报要求:

 每月对代维公司考核表和月报,在下月10日前上报。

 每季度代维工作总结报告,在每季度结束后第一个月10日前上报。 代维工作总结报告,在次年1月15日前上报(第四季度代维工作总结报告可与代维工作报告同时上报)。

9.督促基站代维公司做好基站代维合同中要求的具体工作。10.每月对代维公司的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11.每月根据代维公司提供的详细的工作月报和工作检查情况对代维公司进行月度考评。

12.协助省公司做好代维公司具体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考核工作。

13.督促代维公司建立完整、详实、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基站数据库,并检查代维公司的落实情况。

14.在基站管理方面,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对代维公司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基站维护标准。

15.与代维公司保持24小时联系,组织指挥代维公司进行基站设备障碍抢修。

第二条 代维公司

1.负责合同范围内基站代维的具体实施工作,严格按照基站框架协议和基站代维合同的要求实施具体的维护工作。2.组织编制基站代维的月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计划,并及时上报各地分公司审核。

3.按移动公司审定的维护作业计划开展基站维护工作。

4.按月总结月度基站维护工作完成情况,并上报移动公司。

5.与移动公司保持24小时的沟通联系,组织人员迅速查修代维线路设备的障碍。

6.不断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加移动公司组织的培训和考核。7.严格遵守移动公司的机房管理规定,确保基站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第四章 基站代维范围和工作要求

第一条

基站代维内容

基站代维服务为综合性代维,主要包括下列工作。详细的基站维护工作要求见附件一《云南移动基站代维工作要求》。

1、确保基站主设备及移动基站所包括的一切通信设施的正常运行;

2、负责机房安全,对基站周边环境与机房内照明进行维护;

3、负责基站交流引入(含高低压、变压器、电力线)、开关电源、蓄电池、空调、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传感器的维护。

4、负责天馈线、室外走线梯及铁塔、地线的维护

5、负责基站接入层传输设备(包括微波)的维护

6、负责基站的日常巡检维护、故障抢修、应急发电、以及巡检测试工作。

7、负责维护各地分公司自维基站以外的基站维护。

8、负责统计和代交基站房屋租赁费、基站水电费用。

9、对于首次开展代维的地市,必须对代维基站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整治。

第二条 基站代维的范围

1、全省每地市基站分为自维和代维两部分,自维基站的比例不低于该地所有基站的15%,具体自维基站的数量由各地分公司确定。

2、每月实际代维的基站数量由各地分公司与代维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进行具体确认。第三条 各地州分公司在开展代维工作的同时,必须保持应有的维护技术、技能水平,自有维护人员必须自主维护一定数量已开展代维工作的设备(包括主设备及配套设备)。各地州分公司在基站主设备及配套设备的自维中,必须包括网络上运行的各种硬件设备类型的基站,每种类型基站自维数量不少于2个。第五章 基站代维合同的签订

第一条 代维合同由各地州分公司与代维公司签订,原则上要求每年招标,合

同期为一年。各地州公司要有计划地开展代维工作,当年第四季度开始制定第二年代维工作计划,着手签订代维合同。代维合同期限可以不足一年,但不应超过一年。

第二条 各地与代维公司签订的代维合同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第三条 各地与代维公司签订代维合同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不能低于省公司制定的《云南移动基站代维合同范本》的标准。

第四条 为便于对代维费用进行管理和分析,在签订代维合同时,要清晰体现各项代维费用的构成及标准。对于临时性配合工作,通过分别签订合同或补充合同、协议的形式对各项工作的费用独立体现,费用的具体构成及标准成要明确列出。

第五条 各地分公司提供给代维公司使用的仪器、仪表,要与代维公司签订租用协议,有偿使用;对造成我方仪器、仪表及设备损坏的,应明确赔偿条款。

第六章 基站代维考核与费用支付

第一条 省公司对各地州分公司进行宏观指导,各地州分公司根据相关原则开展对本地代维公司的考评管理工作。

第二条 各地州分公司必须按代维合同对代维公司进行严格考核及管理,做到精心制定检查条款,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并通过“云南移动基站代维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对代维公司的管理,做到“有任务、有派单、有考核、有分析、有总结”,对过程实行精细化管理。

第三条 各地州分公司应通过对代维公司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等方式,检查代维公司对代维合同的执行情况,包括代维工作内容、代维工作效果、代维资源的投入等情况,确保代维公司切实履行好代维合同。对于发现代维公司弄虚作假,不能履行好代维合同要求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终止合同,并报省公司。第四条 在日常代维管理工作中,市公司要与代维公司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代维工作质量。

第五条 对于代维工作服务质量好,积极主动,技术水平高,并为我公司网络质量的提高切实做出贡献的代维公司,市公司可进行适当的奖励加分。

第六条 对于素质低、服务差的代维公司,应根据合同要求及时终止合约,上报省公司,由省公司通报各市公司,列入黑名单,并取消该代维公司两年内(由合同终止日起)在本地市公司承担代维工作的资格。若代维公司被两个市公司因服务差,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而终止合同的,将取消该公司在下一全省范围内承担我公司代维工作的资格。

第七条 各地州分公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代维公司人员进行培训,使代维人员明确理解我公司对网络维护工作的要求及相关规范,以提高代维公司在代维工作中的规范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及技术水平,确保代维工作规范、安全、有效地进行。

第八条 各地州分公司必须明确对代维公司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在签订代维合同时要求代维公司按国家相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代维公司人员按照安全生产规范相关的要求开展日常代维工作。各市公司通过加强日常监督及管理工作,杜绝安全生产隐患,共同保证代维人员人身财产安全。

第九条 各市公司要对代维公司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好代维人员在开展代维工作中的日常行为规范,树立并维护我公司良好的形象。

第十条 各地州分公司根据每月的考评成绩按照合同要求支付当月代维费用,在支付费用时必须满足SOX法案相关控制点的要求。

 签订合同时需要提出基站代维申请,经基站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按照涉及金额的不同提交财务部门负责人和公司管理层审批。

 每月根据执行中的代维合同和经双方签字的代维记录编制本月代维费用计算表,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 保证付款申请与支持性文件一致,原始单据符合财务报销的要求。

第十一条 省公司会不定期对各市分公司的基站代维管理和考核工作进行检查。

第七章 基站代维资格管理

第一条

代维公司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商局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合法成立并存在的企业。

第二条 代维公司必须是在云南省内的工商局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

第三条

代维公司在各地分公司的资源配置要求详见附件二:《代维公司资源投入要求》。

第八章

其它

第一条 各地州分公司在首次开展代维工作时,可酌情委托代维公司对代维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整治。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未尽之处,各地州分公司可依据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一:云南移动基站代维工作要求 附件二:代维公司资源投入要求 附件三:云南移动基站代维合同范本

2.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化,移动互联网应用,WAP

当今,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项业务, 移动互联网作为二者融合的产物, 它能让用户在移动中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Internet, 获取信息, 进行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活动。移动互联网应用就是把传统互联网的应用转移架设到移动终端上使用。学生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学生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移动互联网应用是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它为开拓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新途径。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0次互联网报告显示, 在2012年上半年, 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人, 而通过台式电脑接入的为3.80亿人, 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最重要的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 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 他们也是受到移动互联网影响最大的群体。

(1) 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可移动性, 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优越条件。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移动数据业务的覆盖和普及, 现今大学生只要通过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即可实现随时随地上网。

(2)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 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获取动态信息的平台。目前, 大学生信息的获取方式已从传统的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传统互联网等逐步向移动互联网延伸, 信息的表达方式已从传统的单面性向多视角转变, 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在由静态向多元和动态转变。因此,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习惯, 自主选择信息获取来源, 并能够快捷获取动态即时信息。

(3) 移动设备的隐私性与安全性, 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广交天下的平台。移动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要求远高于电脑用户的要求, 高隐私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 数据共享时既保障了认证客户的有效性, 同时也保证了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在开放与虚拟的空间里, 大学生通过MSN、QQ空间、博客和微博等表达自己情感、展示自我, 同时, 无界限的交流平台使大学生的交流范围更加广阔。

2 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高地

(1)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拓宽了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以往高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都是以传统互联网为基础建立的, 伴随学生手机用户的日益普及, 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移动互联网应用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新途径。

(2) 通过移动互联网有利于拉近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保证师生之间交流隐蔽性的前提下与学生平等交流, 增强了师生双方的信任程度,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需要,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 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移动互联网应用打破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可移动性, 大大增强了学生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送递的及时性, 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

3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策略

(1) 广泛运用网络新媒体, 构建多元化多维度的立体信息沟通网络。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的媒体。新媒体凭借其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等优势, 对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 微博现已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手机微博用户的增长, 一方面得益于微博自身的即时性和自媒体优势;另一方面, 手机微博客户端功能不断增强也提升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和使用体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学生工作官方微博, 应用生动的语言, 贴近学生;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实现政务微博作用;与学生、部门、兄弟院校“互动互粉”, 增强微博黏性, 真正体现“微时代”的“微”信力。

(2) 基于WAP构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学生工作移动互联网应用阵地。WAP是Wir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 的简称, 它起着连接移动网络与Internet的桥梁作用, 用户通过支持WAP的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访问Internet上的最新信息。基于WAP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数据服务和无线网络完成使用, 高校学生工作者和大学生只需要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学生管理系统应用即可使用。构建基于WAP的学生管理系统, 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 建立完整的学生信息资源库;二是合理设计应用模块, 开发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应用功能, 实现信息管理的一体化。

(3)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改进思维方式, 创新工作途径。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 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正确把握时代发展方向, 了解和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与学生的移动设备“亲密接触”;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应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的作用, 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移动网络资源;同时学生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主动学习, 掌握教育主体的性格特征及其兴趣内容, 提升工作水平, 收获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龙海军.浅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8) .

[2]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0 (8) .

3.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党建 创新措施

高校党建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与经济形势快速发展变化的网络时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对传统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移动“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1 移动“网络时代”的特征

1.1 灵活性。在移动“网络时代”,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载体已经非常普及,其不但体积小巧、易于携带,而且媒介方式多种多样,如QQ、微博和微信等,使用时不受空间、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相对于传统媒介灵活性大大增强。

1.2 时效性。新闻传播强调信息的真实和快速分享,让大众在第一时间获取资讯。在移动“网络时代”环境下,通过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各种社交媒体,大众可以及时了解事件缘由及始末,并发表自己对事件的个人观点,新闻时效性显著提高。

1.3 开放性。在移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参与讨论的人群及范围也不再受到地域空间限制,大众可以借助各种社交平台添加好友,实现一对多的互动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效率,使网络环境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2 移动“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点

2.1 党员的思想教育。在移动“网络时代”环境中,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鱼目混杂,并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与渗透,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观在开放和虚拟的平台进行交流和交锋,而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散布腐朽言论,企图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颠覆“。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着重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保持思想活动的选择性与独立性。

2.2 基层组织的建设。在移动“网络时代”,人们工作、交友、通信和娱乐等活动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正确认识到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利用网络开展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加大基层组织的宣传力度,吸收和培养优秀的高校师生加入到党组织,以信息网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平台,拓宽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渠道。

2.3 校园稳定的维护。在移动“网络时代”,高校师生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着。很多社会矛盾在经过网络放大进入校园后,容易引起高校师生情绪上的波动,进而影响校园的稳定。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避免网络谣言和反动言论混淆视听,帮助高校师生坚定信念,为高校营造和谐环境。

3 移动“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措施

3.1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一方面,高校党建组织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将网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平台,掌握网络的话语权和舆论的主导权,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保持高校党建工作始終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另一方面,高校党建组织需要将网络作为开展工作的新领域,扩大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网络环境的作用及影响力,努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并将其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

3.2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网络平台。首先,高校纪检、宣传与组织等不同党务部门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对党建工作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领导机构与党建网站,各党务部门明确职责,及时在党建网站发布与更新工作信息,扩大党建组织在高校网络的影响力。其次,高校党建组织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注重党建网站的品牌建设,立足于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充分发掘贴近高校师生生活实际、时代感强的题材,凸显党建网站的主题与特色,从而吸引高校师生的注意力,揭开党建工作的新篇章。最后,高校党建组织需要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既要借助网络平台宣传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法律法规,又要及时展示高校发展建设的成果,激发高校师生的荣誉感,增强高校师生的凝聚力。例如高校党建网站可以开办革命影片展播、红色旅游信息发布、先进事迹报告和校园热点观察等栏目,增加高校党建网络平台的实用性与感染力,为高校师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从而增加党建网站平台的点击率,在潜移默化中向高校师生渗透思想教育。

3.3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工作机制。为了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高校党建组织需要从如下方面创新工作机制:①注重网络互动。高校党建组织可以借助高校网络的BBS和留言板等,实现与高校师生的互动交流,认真倾听高校师生对党建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主动参与高校师生的网络讨论,在高校党建组织与高校师生间建立“思想交流、发展党建”的纽带。②加强网络监督。高校党建网站需要建立党务平台,将发展党员和选拔用人等党建工作进行公示,确保党务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接受党员的监督。同时,高校党建网站需要开通举报渠道,鼓励高校师生举报违规违纪和贪污腐败等问题,在经过查证属实后,及时将处理结果进行公示,取得高校师生对党建工作的信任与支持。③做好信息监控。高校党建组织在公布党建工作信息时,严格遵守党政纪律,确保党建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与政治性,时刻关注网上舆论的政治动向,限制网上谣言和反动言论的信息来源,对不良言论的外部链接进行仔细的检查与过滤,确保高校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4 结束语

总之,在移动“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党建组织只有正确认识到网络的作用,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网络的建设,做好党员思想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和校园稳定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营造和谐团结的高校党建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宇. 移动“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 轻工科技,2015,05:122-123.

[2]封国强. 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1,01:38-40+46.

4.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条 为加强计算机及其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数据的安全,根据《保密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局机关和各乡镇所。

第三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及存储介质安全管理。

(一)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

(二)本单位所有涉密存档资料,未按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严禁对外传递或复制拷贝。

(三)属于本局内部掌握的政策、规定、涉密资料,任何人不得外泄。

(四)严禁将涉密和内部文件资料汇编按一般资料发放或出售。

(五)违反上述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条 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上处理和发布有关国家秘密信息和内部工作信息。

(一)存有地籍调查、测绘成果等重要数据资料的计算机,如与互联网连接造成泄密或因网络病毒导致数据损坏、丢失的,将追究科室责任人和当事人责任。

(二)严禁利用电子邮件等网络介质存储、处理、传递涉密信息和数据资料,如造成泄密的,追究科室负责人和当事人责任。

第五条 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一)信息中心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确保使用记录登记的真实、及时、完整。

(二)未经领导批准、无审批记录,严禁外出携带保密资料及涉密存储介质。

(三)未经领导批准、无审批记录,严禁个人私自销毁涉密资料及载体。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持有的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准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五)非本单位统一购置的移动存储介质一律不得在局办公场所使用。

(六)违反上述规定,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及当事人的责任。

第六条 便携式计算机的日常管理

(一)便携式计算机使用科室为直接责任科室,使用人为直接责任人。

(二)便携式计算机在使用时,须做到专机专用、专人负责。

(三)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设备和接口的便携式计算机,严禁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或内部工作信息。

(四)接入国际互联网的便携式计算机,必须与涉密计算机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并要做到专机专用,不得处理或存储任何涉密信息,不得连接任何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接入涉密信息网。

(五)因工作需要携带便携式涉密计算机外出,应填报《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携带外出审批表》,必须经领导审批后方可带出。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后2日内由所在科室计算机负责人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登记。

(六)因工作需要必须携带便携式计算机出国(境)(含港、澳、台地区)的,应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5.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篇五

一、创新工作室宗旨:

围绕工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开展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达到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优化流程、解决问题、降本增效,促进公司发展。

二、创新工作室职责:

(一)围绕工作目标,明确和提出创新课题。

(二)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前瞻性、新理念、新办法、新经验等信息,及时收集各专业工作中的需求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需要创新或微创新的课题,提出建议、推介好做法。

(三)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集中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创新活动、研究课题,对“QC”成果、群众性创新、专业技术、教育培训等确定的创新课题进行推进,做好过程中问题的反馈、研究、解决。

(四)围绕研究项目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集思广益,培育集体凝聚力,发挥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

三、创新工作室活动办法

(一)坚持开展创新活动。工作室按创新项目计划开展活动,平时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需要,不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交流研讨。

(二)坚持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室全体人员会议,对创新课题进展情况通报。

(三)实行集中与分组相结合,各小组围绕工作室目标,自行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革新和技能培训等活动。

(四)及时记录活动台账,保持活动资料完整。

(五)工作室要经常开展团队学习活动,积极引导青年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培养技术骨干,促进成员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每季度对工作室创新项目进行一次总结分析,对下季度工作进行计划安排,并组织技术骨干经验交流。

(七)年终对工作室活动内容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下一年工作计划。

四、创新工作室工作制度

为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在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团队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劳模创新工作室高效运转、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室坚持创新创效为指导方针,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条不紊的发挥劳模、技能人才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促进创新发展。

(二)工作室定期召开会议,谋划布置阶段性的创新工作,研究解决生产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为成员提供自由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三)工作室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活动,并做好相关的准备、汇报和反馈。

(四)工作室每位成员必须按时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阶段性的创新项目及总结和汇报工作。

(五)建立项目日常管理档案,有较详实的台账。工作室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活动记录。对于各种技术资料,必须按要求严格存档。

五、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机电仪水技能队伍建设,提高技能人员素质,增强员工整体技术水平,规范名师带徒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师带徒”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名师带徒培训工作原则

1、坚持工种对口原则。

2、坚持分层次培训原则。

3、坚持培养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

(二)工作室内所有技师必须带徒,中级技师不得少于两人,初级技师不得少于一人,并签定师徒合同。

(三)名师带徒中师徒合同期满要进行理论与实际考试,考试不合格要进行处罚,师傅罚款100元,徒弟罚款200元。

(四)师傅每月要对徒弟进行理论与实际培训,理论不得少于10小时,实际操作培训不得少于15小时。

(五)名师带徒中师徒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对师傅奖励300元,徒弟奖励100元。

(六)学徒期满未出师的职工,延长学徒期,延长期过后仍不能出师者,将对其工种进行调整。

(七)名师带徒合同期满,徒弟出师后要重新带徒,由工作室指定徒弟并与之签定合同。

(八)名师带徒过程中必须完成单位交办的其他临时任务。

六、激励制度

为了营造参与管理、持续改进、积极创新、带徒传技的氛围,激发员工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能,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培育、总结、提升和推广,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创新定义:

创新主要指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效益,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工作内容上的创新、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创新分为合理化建议、创新成果两类。

(二)创新激励主要遵循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相结合原则:对员工的创新奖励不只用物质奖励,将适度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激励手段的协同作用。

(三)奖励内容分类

对于给公司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品牌效益的如下行为给予奖励:

1、管理方法创新:实施后在行业内被评为先进的管理方法。

2、工作流程创新:建立或调整优化工作流程、工时缩短、成本节约。

3、工艺创新:优化工艺、改进指标、提高劳效。

4、技术改造创新:设备改进后性能可靠、操作简便。

(四)奖励流程

1、工作室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工作室各项管理制度,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室各项计划。

2、工作室成员提议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改项目及合理化建议在付诸实施后,经考评、验证取得明显效果,已达到预期目标。

3、“ 五小”成果获得工作室肯定的,每项次给予50元奖励。

4、“从无到有”或“从有到优”的创造创新行为,根据所评定的产生效益的大小,给予100-2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并进行通报表扬。

七、经费管理制度

为规范和有效地使用创新经费,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经费是为实现创新计划和目标等工作的投入,主要用于:

1、创新工作计划实施期间费用;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进过程产生的费用;

3、新产品的试验费用;

4、成果申报、评审、鉴定、技术交流、技术咨询费用;

5、购买科普刊物费用;

6、科普工作:包括资料、培训、摄影、音像、复制等费用。

(二)经费的申报和审批

1、经费由工作室成员申请,申请经费必须具体说明经费使用计划,并在当月会议上报工作室负责人。

2、经工作室会议审核后,由工作室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的可行性论证。

3、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新颖性或实用性,并经充分调查研究,必要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考察、论证。

4、凡未经工作室审查调研的申请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

5、申请使用的经费由工作室组织审查后,负责人审核批准,由财务下发经费。

6.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篇六

2009年音乐业务营销指导意见

2009年音乐营销将以“夯实基础、提升用户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思路,通过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权益经营、渠道拓展、加强音乐沟通与培训等基础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让用户真正认同音乐业务;同时通过新人新歌营销、品牌联合营销等工作,突出音乐号召力,提升中国移动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整合总部、省公司的营销资源开展音乐业务精确营销,总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2009年音乐营销工作思路:

一、在客户需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客户的品牌特征,以“M-STAR”新歌计划和新人计划为工作主线,以“咪咕”为核心形象,整合音乐价值链各方优质资源开展联合营销和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权益经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业务,提高无线音乐的影响力,实现音乐业务营销的“品牌化”;

二、以活动营销为点、以常态营销为线,加强音乐业务常态化营销手段,并以营销渠道作为重点突破点,全网与各省联动,实现“无所不在的音乐”,落实音乐营销的“一体化”、“信息化”;

三、以音乐营销团队常态化交流机制为基础,以全网无线音乐营销论坛和支撑系统为手段,完善音乐业务营销交流机制,及时推广优秀营销经验,实现音乐营销的“扁平化”。

(二)音乐业务主要营销目标及重点营销的业务:

一、主要营销目标:(截至2009年12月31日)

一)无线音乐俱乐部功能费收入及中央音乐平台歌曲下载结算后收入不低于21.3亿元;全曲下载月均活跃计费用户不低于192万用户。具体请见附件1;

二)无线音乐俱乐部高级会员不低于6500万,各省无线音乐俱乐部高级会员占比不低于本省彩铃用户的18%;各省高级会员月均活跃度不低于20%;

三)全网铃音盒用户不低于2000万,各省全网铃音盒用户占比不低于本省彩铃用户的5%;

二、重点营销业务:

无线音乐俱乐部高级会员、全网铃音盒、全曲、彩铃、音乐搜索、音乐随身听。

(三)音乐业务全网营销工作安排:

2009年音乐业务全网营销安排总体概括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两个基本点(无线音乐俱乐部经营、新人新歌工作),组织三次全网营销活动,加强音乐与三个客户品牌的结合,拓展多种渠道,扩大音乐联合营销合作,加深音乐与各自有业务的结合,完善音乐营销交流机制和系统。

一、深化两个基本点:无线音乐俱乐部经营工作、新人新歌营销工作。

一)深化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权益经营工作,以丰富的权益提升会员的满意度和业务吸引力。

1、按季度形成无线音乐俱乐部经营创新报告,建立会员权益创新机制。2009年无线音乐俱乐部经营工作将紧密围绕会员需求展开,按季度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会员消费行为分析等方式掌握会员对无线音乐俱乐部权益和业务的需求,并充分结合省公司的意见,按季度形成创新报告。在无线音乐俱乐部经营创新报告的基础上建立会员权益创新机制,认真落实会员、省公司以及地市公司提出的各项权益建议。同时鼓励省公司创新会员权益,建立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权益创新评比机制。

2、扎实做好现有权益的管理、分发、反馈等工作。2009年将继续由音乐基地统一提供包含5000首免费内容的会员专属免费音乐库、200场会员专属歌友会、1100万份会员专属礼品、会员杂志等现有权益。音乐基地将建立全网会员权益管理平台,对专属活动、礼品、杂志的发放、使用等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各项权益的日常经营工作将充分征询消费者的需求和

省公司以及地市公司的意见,各项权宜的评审工作将邀请音乐营销团队的成员省公司参加。

二)加大新歌营销力度,启动新人营销工作,全面整合自有产品、销售渠道、传播等资源,打造音乐综合营销平台,推动中国移动音乐业务由“音乐销售渠道”向“音乐媒体平台”转变。

1、加大新歌营销力度。总部将联合省公司、音乐基地根据唱片公司提供的艺人星光度、歌曲质量、合作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甄选出符合分层分级合作原则的优质资源,组织全网营销资源与唱片公司联合开展独家首发新歌的营销工作,新歌营销分为深度新歌营销、重点新歌营销、普通新歌营销三种营销模式。

1)深度新歌营销主要是指中国移动与唱片公司共同对双方选定的新歌进行营销,唱片公司主要负责将国内外一线大牌艺人最新专辑,至少在发布前两周,独家提供给中国移动,同时提供不少于若干场歌友会(超一线大牌艺人提供歌友会活动不少于2场;普通一线艺人提供歌友会活动不少于6场),1万张新专辑CD,负责新歌传统推广方式,并组织艺人配合中国移动开展音乐营销等工作。对于深度新歌营销工作,总部将按季度组织开展,每季推广2张一线明星最新专辑,每张专辑计划下载收入(包括彩铃、振铃、全曲,结算后收入)为500万元,对于唱片公司承诺不再发行实体CD,新专辑只通过中国移动以全曲、彩铃、振铃等业务形式开展数字发行的方式,将给予重点支持。

2)重点新歌营销主要是指中国移动至少提前两周独家销售唱片公司提供的国内外一、二线艺人最新专辑,唱片公司负责专辑的传统推广,并组织艺人配合中国移动的音乐营销工作。重点新歌营销工作计划每月组织1次,每次推广1张最新专辑。

3)普通新歌营销主要是指中国移动对最新专辑开展的日常营销工作,其营销按照现有新歌首发推广规则开展,唱片公司所提供的最新专辑如未能入选“深度新歌营销”和“重点新歌营销”,将纳入“普通新歌营销”工作。

4)2009年预计选择8张专辑作为深度新歌营销,8张专辑作为重点新歌营销。新歌营销的重点产品为“新歌发源地”专区、“新歌速递”铃音盒。

2、启动新人营销,全面整合自有产品、销售渠道、传播等资源,打造音乐综合营销平台,推动中国移动音乐业务由“音乐销售渠道”向“音乐媒体平台”转变。

1)新人营销的意义:

①以彩铃、全曲、飞信、139邮箱、手机报、12580、手机电视等自有业务为媒体渠道,结合传统传播方式,推出新人,培养客户“找新人到中国移动”的习惯,推动由“音乐销售渠道”向“音乐媒体平台”转变,提高彩铃、振铃、飞信、139邮箱、12580和手机电视等新业务的粘性和活跃度。

②打造无线音乐新人、树立无线音乐品牌、建设第一音乐门户,成为无线音乐新人的风向标和唱片公司推出新人重要渠道。

③整合价值链合作伙伴资源和能力,通过对艺人的推广和掌控,进一步扩大中国移动在音乐行业的影响力。通过对艺人和内容的掌控,树立中国移动音乐营销的核心竞争力。

2)新人营销的内容:

①新星的诞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音乐产业规律,将分为三个阶段:选择新星、打造新星、推广新星。

②通过“咪咕汇” 无线新星选秀活动,选择具备较强市场号召力和销售潜力的歌手。③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培养新人,效仿日韩造星模式,迅速打造知名度,将新人打造成为具备唱功表演及明星潜质的无线歌手。

④联合唱片公司,突出电视媒体的宣传力量,结合巡演活动和持续的培训活动,通过各种无线手段推广新星及歌曲,实现对新星的推广。

二、结合热点事件,整合音乐行业优质资源,开展三次全网音乐主题营销活动,实现音乐营销的规模化。

三、充分利用音乐卡、终端内置、SIM卡、体验营销平台、互联网分销平台等方式、拓展自有营业厅、社会合作渠道、定制终端等销售渠道,打造“无所不在的音乐”。

一)音乐卡:音乐卡通过将音乐业务(彩铃、振铃、全曲)放置在纸质、SD、光盘等多种材质的载体上,有效地实现了音乐业务显性化,便于客户感知,便于自有渠道、社会合作渠道等实体渠道和电子渠道销售。音乐卡的内容可包含中央音乐平台内容和省公司本地音乐内容,并实现明星卡、主题卡、商客卡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营销需求灵活组合。音乐卡包括零售和批发两种销售方式,面向个人客户和商业客户两个市场。音乐卡将重点拓展自有营业厅、合作渠道等实体销售渠道。经过总部和省公司的共同努力,目前音乐卡已经在6个省公司开展了试点工作,总部将在试点结束后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网推广音乐卡。

二)终端内置:终端是新业务的重要载体,对终端的普及及适配是新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曲、振铃、音乐随身听等业务对终端的依赖性较高,总部将建立终端内置营销的常态化流程,实现全曲、振铃、音乐随身听等业务与终端的紧密结合,通过音乐业务丰富终端的内容,通过终端内置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三)SIM卡:SIM卡具有普及率高、门槛低等优点,是2009年音乐营销渠道拓展工作的重点,总部将推出音乐SIM卡,并充分利用OTA技术开展SIM上音乐内容的营销工作。

四)体验营销平台:体验营销平台是自有营业厅等实体渠道营销新业务的有效手段,实现了体验与销售的良好结合。总部将重点利用体验营销平台拓展音乐业务的增长点,通过音乐业务界面体验优化、奖品资源重点倾斜等方式实现体验营销平台音乐销售能力的突破。请省公司利用体验营销平台重点拓展自有营业厅、合作渠道等实体渠道。

五)互联网分销平台:互联网渠道分销平台以按照实际营销效果支付销售酬金的方式,利用社会有线或无线互联网网站、实体网吧等渠道,以“绿色、透明、精准、快捷”等方式分销新业务,吸引社会优质互联网站的客户积极参与中国移动自有商用新业务的体验、使用。2009年将通过互联网分销平台重点推广音乐随身听、全网铃音盒等业务。

四、加强音乐与全球通、动感地带等客户品牌的结合,丰富品牌内涵。

一)音乐与动感地带的结合:重点推广动感地带音乐套餐,结合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权益经营工作,开展音乐套餐权益升级活动,通过丰富的权益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推出针对动感地带用户的全网铃音盒,通过丰富多变的内容,提升音乐用户粘性;结合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专属活动,开展“音乐进校园”活动,组织知名艺人进入高中、初中开展音乐课堂,帮助动感地带拓展初、高中市场,鼓励省公司将音乐课堂固定化,形成拓展初、高中市场的重要方式;结合俱乐部会员专属活动和音乐营销活动,组织针对动感地带用户的音乐歌友会活动,通过与偶像的近距离互动提升用户对业务的使用习惯和活跃度。

二)音乐与全球通的结合:结合全球通用户的音乐需求,发展无线音乐俱乐部高级会员,通过丰富的权益满足全球通音乐用户的需求;推出针对全球通用户的全网铃音盒,降低全球通用户的业务使用门槛,提升客户感知;结合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专属活动,开展全球通音乐会,组织全球通用户喜欢的艺人开展全国歌友会活动,进一步满足全球通用户的音乐需求。

三)音乐与神州行的结合:推出针对神州行用户的全网铃音盒,为神州行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组织神州行用户喜欢的艺人开展全国歌友会活动,进一步满足神州行用户的音乐需求。

五、扩大音乐营销对外合作,与知名品牌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联合营销。与银行联合推出咪咕音乐信用卡,为会员提供显性化的会员身份识别方式,并通过银行的服务体系为会员提供更为的服务和特权;与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开展音乐联合营销,提升无线音乐俱乐部的品牌感知,为会员提供丰富的权益。

六、加深音乐与各自有业务的结合。与飞信、139邮箱、12580、手机电视等各类自有业务

开展多层面的合作,重点在飞信、139邮箱产品中内置音乐播放器,并增加办理音乐业务的功能。并与各自有业务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联合营销,实现营销资源的共享。

七、完善音乐业务交流机制,建设音乐交流系统,建立音乐培训机制,加强音乐营销团队建设。

一)完善音乐营销团队季度交流机制,建立营销需求季度调查机制:在音乐营销虚拟团队季度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建立省公司营销需求季度调查机制,每季度征集省公司对总部和音乐基地的营销需求,并明确时间,逐个落实。

二)建设全网音乐营销交流系统:在现有飞信 “音乐营销”群组(群组号:3100000)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音乐基地建设的音乐支撑交流系统,开辟营销交流论坛并建设成为音乐营销观点交流、信息共享、活动通知、资料备份的重要场所,为音乐营销的沟通交流和经验共享提供强大的系统平台。

三)建立音乐营销季度培训机制。为了让省、地市公司的音乐营销人员成为既懂营销又懂音乐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音乐营销的核心队伍,总部将按季度举办音乐营销培训,请省公司和重点地市的音乐营销人员参加,培训内容将涵盖营销专业知识和音乐专业知识,培训讲师为音乐和营销行业的专家以及知名人士。

(四)、传播工作安排:

2009无线音乐传播工作将重点围绕两个主线开展:深化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权益、新人新歌计划。

一、深化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权益:

一)根据用户日常媒介接触渠道,增加新媒体的使用,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合理分配传播资源。

二)充分利用自有渠道、自有网站、自有杂志以及合作伙伴传播资源,统一内容进行推广;

三)搭载全球通、动感地带客户品牌资源推广,形成传播合力。

二、强势推出新人新歌计划形象传播:

一)建立统一主题,以鲜明的概念切入,明确核心优势,在推广过程中始终保持统一声音,并建立视觉冲击;

二)根据每季度推广的新人新歌的不同,以明星、大碟为焦点,在传播中利用名人影响力,吸引用户关注;

三)传播过程中,建立与受众的互动,扩大体验范围。

三、根据音乐的工作安排,针对具体活动和业务,重点制作物料,提供给省公司用于宣传推广。

7.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篇七

学者们普遍认为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一个源泉。一个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 而且需要管理创新。质检部门在企业之中居于重要地位, 承担着整体质量监督、指导以及跟踪改进的工作职责, 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支撑部门, 如何通过质检部门的管理创新带动整个公司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需要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1]。

1 质检部门的管理模式

管理创新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现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创新的动机都源于对公司现状的不满:或是公司遇到危机, 或是商业环境变化以及新竞争者出现而形成战略型威胁, 或是某些人对操作性问题产生抱怨;第二, 制定创新计划, 进行创新, 即工作人员将各种不满的要素、灵感以及解决方案组合在一起, 组合方式通常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重复、渐进的过程;第三, 总结反馈, 适度推广。吉林移动客服中心质检部2009年之前主要采用传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管理的领域也仅仅局限在员工的工作绩效考核, 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督处理。“亡羊补牢”虽然为时未晚, 但却依然给企业带来了损失。此外, 还存在对员工的管理目标不明确、各部门分散管理、检查结果数据收集不系统和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转变角色”、创新质检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成为提高效率、节省管理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2 查找现存质检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质量检查部门的主要责任是监督整体质量水平, 指导并跟踪改进质量水平。质检结果往往仅局限在员工的工作绩效考核[2], 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督处理, 即通过对员工服务录音的抽查开展服务质量考评, 从抽查中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质检部门这种管理模式与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缺乏预警机制, 以事后监督为主

传统的质检模式缺乏预警机制, 这就决定了只能在问题发生后进行监督、然后予以解决。然而由于差错已经发生, 造成客户的满意度不高已经是既定事实。显然, 这种质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如何从这种事后监督, 查缺补漏, 亡羊补牢的质检模式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质检工作的新课题。

2.2 对员工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理论已经证明, 企业如果没有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 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 则企业规模越大, 人员越多, 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3]。由于缺少明确的目标, 加之吉林移动客服中心员工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 自我约束能力不足, 员工缺乏主动改进意识。同时, 质量监控力度薄弱, 发现问题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挫伤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长期的被动管理, 造成了员工主动改进意识差。所以, 质检部如何以企业愿景作为指导, 为本部门员工设立明确的具体的工作目标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意识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3 质检部尚未充分发挥协调沟通作用

生产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缺少联系的有效桥梁[4], 这通常是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个瓶颈, 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生产部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反映到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这中间的时滞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 必须要创建各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

2.4 检查结果数据收集不系统, 支撑体系不完善

质量检查的结果数据收集不系统, 质检部门缺乏一个完备的数据库, 以此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准确地、标准化地反映, 从而实现对员工管理的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所以, 构建一个员工管理数据库已是迫在眉睫。转变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 加强专项质检的全面性, 从关怀和帮助员工的角度, 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使质量管理工作从传统的“亡羊补牢”提升至 “未雨绸缪”, 是企业质检部门创新管理的重点。

3 质检部门管理创新的对策

3.1 设立预警机制, 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

在部门内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质量检查部以月度或季度为周期在每一个阶段对员工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统计, 针对在前一周期出现的重点服务质量问题, 主要是有下滑趋势的服务环节开展专项的跟踪检查, 并据此总结预测客户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

3.2 创立快速联动质检法, 全面、高效的管理

以质检部门为龙头, 构建一个管理系统, 将各个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联系起来。采用快速联动质检法, 即质检部门通过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迅速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 积极协调和监督各部门解决问题。

通过“一点接入, 全流程质检”的工作规范, 对涉及到服务开展的所有环节逐项进行质量评估, 找出影响服务质量的环节和因素, 通过与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沟通交流, 共同研究和制定解决方案, 保证服务质量问题在根源因素端得以解决。

3.3 建立员工管理数据库, 帮助员工全面成长

建立员工管理数据库, 实行工时定额化、分工合理化、程序标准化、酬金差额化的量化管理措施, 在积累信息的过程中, 对员工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进行量化管理, 加快员工的成长速度。

3.4 实施目标管理, 做到“有的放矢”

质检部门根据具体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对员工进行分层, 根据企业愿景, 对新员工和提优人员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设定长短期目标, 对完成目标的员工给予正向激励, 激发员工积极进取和自我管理的精神, 推动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4 创新的成果

(1) 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员工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水平, 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吉林移动客服中心通过质检创新管理, 使中心新员工服务合格率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2%、提优人员服务差错率由原来的6%下降到4%。中心整体服务质量已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

2009年6月至10月期间, 移动客服中心整体服务质量差错量明显改善, 改善程度达到了47.15%;中心服务技能差错量的改善程度也达到了48.72%。

2009年6月至9月期间, 中心整体一次性解决率从61.47%提升至70.35%, 累计提升比例达到8.88%。

差错率的降低, 一次性解决率的提高, 节省了客户的宝贵时间, 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客户的疑难问题, 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大大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增加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2) 快速联动质检法的创立, 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节省了管理成本。质检部实施快速联动质检法, 将检查工作与服务生产实际充分融合起来, 通过实施“快速联动质检法”, 达到快速反应问题, 生产部门联动解决问题的效果。

(3) 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管理, 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 量化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管理模式, 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促进了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

(4) 可推广性研究。员工管理数据库作为标准化的产品, 是质量检查工作中的数据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以推广到整个行业, 通过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员工的量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远看来, 快速联动和全流程质检有助于将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问题, 加强了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整个行业内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预警机制作为更先进的管理理念, 它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质检工作以事后监督为主的工作模式的弊端, 可以推广到整个行业领域, 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质检部门在整个公司的运行与管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吉林移动客服中心质检部门的管理创新过程, 可以总结提炼三条可供推广的经验, 以期通过质检部门带动全局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一, 建立预警机制, 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第二, 快速联动质检有助于将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第三, 员工管理数据库作为标准化的产品, 可以推广到整个行业, 有利于实现量化管理。

摘要:质检部门承担着整体质量监督、指导以及跟踪改进的工作职责, 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支撑部门。如何通过质检部门带动全局管理提升一直是各公司关注的重点。中国移动吉林公司客服中心质检部, 通过构建员工管理数据库, 建立预警机制, 创立快速联动质检法, 实施目标管理, 提升了整体的管理水平。分析了中国移动吉林公司客服中心质检部的具体操作过程, 总结提炼三项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预警机制,快速联动,员工管理数据库,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慕朝师.提升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良性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 (16)

[2]张明山, 黄胜杰, 桂萍.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1)

[3]白纪栋.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 2009 (02)

8.移动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网络;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35-01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网络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介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建设、文化的传播、教育的开展甚至还会左右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当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务能力强并且传播快,所以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不断更替的时代,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网络却有它独有的便利,例如通过微信微博一些网络载体使我们及时的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以便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同时网络作为一个内容强大的载体其中的内容可以说应有尽有,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让教育工作更加形象更加具有艺术感。许多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有些大学生还建立了个人主页,微博微信的更不必多说了可谓是人手必备。如此可见,网络文化已经极为融洽的侵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网络中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益的,任何事物都要其双面性,网络也不例外,其双面性广泛性摇晃着大学生的思想。在网络当中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但同时它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由于网络在人与人交往上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使得网络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佳的自由,不过有些人们怀着恶意的心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虚拟角色以便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当善良的人们遇到恶人网络成了罪魁祸首这样使得人们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威胁。大学生经常在网上聊天面对着的网友不确定身份使得大学生经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交往,长期的虚拟游览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使自己身在现实心在虚拟逐渐的开始偏离现实世界,当抽身于网络投身于现实就会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如果心理疏导不畅就很容易患上“网络疏离症”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疾病,长期的沉迷于网络不利于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进网络的思考和措施

网络文化是特殊的文化,它具有多变性,每出现的一个关于网络的问题都是多维的、变化的,不能为这些问题立刻做出准确的答案,按常规的方式赋予它定义以及规范在难度来讲实为不小,所以要想加强网络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学校文化出发,由此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的优秀思想,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对于文化的欣赏水平。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面对网络的虚虚假假的诱惑应该教会大学生为什么要抵抗怎么去抵抗。同时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以一种新模式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今青年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一些健康问题,尤其因为网络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这种心理咨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通过及时的疏导使得青年学生回归现实保持正常的心理。建立较完善的网络管理方法,使整个网络活动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对网上有出现的有害信息,坚决予以屏蔽。

许多高校都开展了针对网络的教育工作,如成立思想教育网络工作领导小组,将思想教育纳入到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将校园文化不断丰富使得网络可以积极的融洽的融入其中。学校领导要根据网络的特点以及网络的利弊建立符合本校的教育体系,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辅导员认真负责做到职责明确,齐抓共管。争取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队伍,深刻分析网络的利弊,从网络的意义以及益处出发为大学如何合理的运用网络做出正确的引导。通过这只思想教育队伍来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领导体制,建立一个有特色符合学校标准的校园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网络的益处,以网教网运用网络让大学生看到网络的绿色之处,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大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校领导及辅导员要加大关于网络的宣传力度,普及网络科普知识使得网络不单单在大学生身上只是单单游戏聊天两个功能。师生共同努力一起学习,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网络展开讨论,让网络真正成为学习的工具成为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趣昧性于一体的校园网上文化活动,使得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积极性。在网络中回归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建立讨论区,让大学生对国事家事天下事发表自己的言论。导员还应通过微信等聊天方式与大学生背对背交流,了解学生心中最真实的思想。同时还应该强化网络为学生服务的功能,使得网络成为提供就业信息、勤工助学信息和进行心理咨询等等的良师益友。

三、结论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应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网络的优点出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回归现实,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包志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9.

[2]辛燕.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教育,2010.1.

[3]牛喜贵,张艳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浅谈[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03-04

[4]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综述,《高教理论战线》,2006年09期,朱喜坤.

上一篇: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4月巩固性训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下一篇:八大核心面试问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