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制论文

2024-08-13

民主法制论文(精选8篇)

1.民主法制论文 篇一

专题

二、中外民主法制建设

(一)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和法律

1.法治思想:①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治国“以法为本”,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这种思想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有积极意义。②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2.中国古代的法律文件

①秦始皇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②明太祖制定了《大明律》,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民主政治的追求

1.农民阶级:洪仁玕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

2.对君主立宪的追求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倡导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他们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由于顽固势力的阻挠和镇压,变法最终失败,君主立宪制没有建立。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 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1)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议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结果宋教仁被刺杀。

(3)“宋案”发生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先后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革命运动,但均遭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派提倡民主与科学,对封建思想进行猛烈批判。

(三)中国共产党为追求民主政治进行的努力

1.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指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

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割据”,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宪法大纲。

4.抗战时期,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5.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6.抗战胜利后,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后通过军事斗争,推翻了蒋介石独裁政权。

7.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同民主党派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

8.1954年,(四)中国近代史上实现民主政治的三次机遇

④《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蒋介石制定,它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⑤《宪法大纲》: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的? ①召开新政协会议,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③在工矿企业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④召开

实施,且缺乏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导致辛亥革命不可能取得完全胜利。

历史结论: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使中国人民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 的努力及失误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的努力(本专题

2.民主法制论文 篇二

圆通制工作标准, 不是舶来品, 是来自我们的原创成果。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已经为我们总结的非常精辟, 并广为流传, 如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瓜田李下:君子防未然, 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等等, 简洁而精辟, 约定俗成, 都是指导人们行为规范的优秀标准, 只是没有使用西方法律条文方式表述而已。事实上, 法律条文不可能将我们日常行为个个都进行明确规范。

由于西方缺乏对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的研究, 因此他们历经“泰勒制”物质生产标准化一百多年的普遍推行, 不仅生产效率得到几何倍数提高, 而且也形成了西方式思维模式和西方式民主。而我国在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过程中, 他们基于物质生产模式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一项统计资料表明, 在全国开展I S O国际认证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 西式标准化除了在生产线上运用自如外, 在机关管理中几乎大多瘫痪, 难以持久。而要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建立有序化工作模式, 也同样是管理者最感到头痛的事, 因此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的圆通制更适应中国人的大脑生产线, 应用圆通制更便于从细微之处建立系统规范的适应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标准, 这也是我们中国民主与法制最为缺乏的基础工作。

我们就如何正确完成现金收款工作这一个非常简单的命题进行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做过收款或付款的事, 对这个事项的内容都能理解。我们的调查实验对象包括中高级财会人员、政府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者等近百人。如果以十分评判的话, 令人惊讶的是, 所有被调查者描述的内容都不能合格。面对此种结果, 我们是否可以做如此假设:对于现金收付款工作本身理解的混乱与模糊, 也许就是导致目前社会上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比比皆是的罪魁祸首?换句话说, 是现金收付款工作标准的缺失,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上种种腐败现象的滋生?就如同薄熙来能简单突破中国会计制度约束, 将500万保密工程结余款转到自己名下, 也埋葬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3.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新书简介 篇三

《法制参考》 内容为每月从全国报刊中采撷最重要、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法制信息,全部文章均经过加工整理,篇幅小,容量大,涵盖广。能让您在繁忙的工作中不错过有价值的法制、经济信息;能使您始终站在法学领域的最前沿;能对您的专业素养和所从事的工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帮助。该书为16开本,每月出版一次,全年12本,定价:180元(不再另收邮寄费)。主要内容有:【法制动态】【法制观察】【新法月刊】【热点事件追踪】【经济了望】【法制日记】【法学前沿】【案件与判例】等。

注:《法律工作手册》、《法制参考》常年征订,错过征订期的,届时将全年补齐。

《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读本》 本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第一部人大代表培训教材。全书的具体内容是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提出的“依法阐述、表达准确、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的要求,根据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国家预算、审议法律草案、审议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提出及处理、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等专题,分章进行了阐述。为了便于代表了解掌握相关情况,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地方人大公文写作》 为切实促进地方人大公文撰写规范化,有效提高办文质量,我社特约请有关专家,在总结地方人大公文处理经验,分析地方人大公文处理流程,剖析地方人大公文得失的基础上编写出本书。全书共分七编:

第一编 地方人大公文概述。包括公文种类、格式、处理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第二编 地方人大通用正式公文文种例析。包括公告、决议、决定、请示、报告、批复、意见、通知、通报、函、会议纪要等文种的撰写。

第三编 地方性法规公文例析。

第四编 地方人大专用公文。包括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会议议程和日程等文种的撰写。

第五编 地方人大日常事务公文。包括计划、传达和宣传提纲、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情况报告、说明、讲话稿、主持人用语、办法、制度、简报、会议须知等文种的撰写。

第六编 地方人大公文的写作艺术。

第七编 地方人大公文写作探讨与展望。

全书在分析各类公文的性质、特点和撰写要领的同时,探讨了撰写技巧和处理程式,是目前我国各级人大机关第一部公文写作指导用书,获全国公文写作研究一等奖。

4.民主与法制建设 2 篇四

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政权建设是社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建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人民的迫切要求。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前期新文化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二)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建设 1.实行立宪的努力

(1)民族资产阶级的争取: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外国,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但是,不仅百日维新期间没有颁布开国会、定宪法的措施,而且其他新法令也被废除。

(2)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1905~1911年间,清政府实行所谓的“预备立宪”。这是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但结果失败了。2.民主共和的历程

(1)建立民主共和的斗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用资产阶级共和制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共和制度。(2)维护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①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制度不断遭到践踏。② 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思想,推出民主与科学,极力推进民主政治;特别是后期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预示着民主主义新时期的到来。③ 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但国民党右派建立起***的独裁统治,民主制度遭到践踏,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破产。④ 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治的目标。⑤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为争取民主和平参加了重庆谈判,未能成功,此后通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初始: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成立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中央人民政府,真正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2)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成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3)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曲折: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我们党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错误,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5)重建和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重新落实统一战线政策,进一步提出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6)现行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4.认识

(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2)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代表着广大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在中国大地生根并初步显示出优越性。

(4)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认识国情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三)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与法制建设

实行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建设一直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

1.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运动的压力下,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从制定该宪法的目的与内容看,它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欺骗与麻痹人民群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应该看到它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宪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宪法,使鸦片战争以来人们为民主奋斗了70多年的成果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将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推向了一个依照宪法实施民主共和的新阶段,应该说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这部宪法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确认了封建军阀专制,从而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做了舆论准备并铺平了道路。这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作为一部临时宪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得到有力地贯彻与实施,在建国初期的国家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加强了我国的法制建设。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法制现代化的道路上地位举足轻重,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及其道路和目标,它以人民民主原则作为指导,确立了适合国情的国体与政体,并且完整地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54年宪法在国家生活中起了显著作用,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事业的发展。

6.新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任务。82年《宪法》、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义务教育法》、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出台,反映出我国法制奸商取得显著成就。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近现代世界的政治文明进程

1.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世界观)。

2.欧洲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一整套政治构想。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立法规范。(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2)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制定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的《民法典》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3)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发表了《独立宣言》,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

4.19世纪中后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俄、日等许多国家通过改革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2)美国内战中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5、20世纪30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

6.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1)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二战后,欧亚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7.二战后,德日两国接受改造,进一步实现民主化。

1、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人类

2、民主法制的改革过程包括:民主思想的形成与传播;民主制度的形成;社会制度的形成。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出现了“日胜俄败”的结局,使中国的仁人志士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加剧了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A.实行民主政治B.收回铁路、矿山等利权 C.废除科举取士制度D.仿照西法练兵

2.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D.设置制度局主持新政

3.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总统B.议会C.内阁D.国民全体 4.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内容涉及国家政治建设,其要点不包括()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B.国民党结束“训政” C.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D.改组国民政府

5.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D.成立全国政协 6.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B.都体现了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据此回答7~9题。7.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 B.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

C.都处死了国王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8.这三次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 B.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

C.英法两国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旧王朝复辟 D.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际上的支援

9.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靠战场上的胜利完成了革命

B.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随即宣告美国独立

C.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历次议会的努力奋争D.都以颁行宪法为革命成功的标志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主进程曾出现几次重要转机。回答10—14题。10.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① 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 其核心主张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 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 ④ 使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C.推动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出现 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1926年的北伐战争基本打倒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民主政治再次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但它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为()

① 中共宣传了民主革命纲领② 中共及时清算了党的“左”倾错误③ 中共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

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成为民主革命指导思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3.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中国时局的关键,主要是因为西安事变()

A.使国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可能

B.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C.粉碎了亲日派妄图扩大内战的阴谋 D.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4.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的政协协议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但民主政治再次可望而不可及,其主要原因是()A.美帝国主义的极力阻挠和破坏 B.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C.中共不愿放弃解放区的政权与军队 D.“军党分立”、“军民分治”无法实施二.非选择题1、18世纪的法国先进思想对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哪几次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受法国先进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出现了哪三大思想解放潮流?)

2、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多伟大啊!他亲自指挥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新手建立了那个国家,亲自参与了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但他只当了一届总统,为以后历届领袖作出了榜样。(只有罗斯福任四届,在特殊的二战期间)

————胡耀邦(《快乐老人报》2013.5.23)材料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堂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的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经济和人口的优势,更拥有道义和价值观

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1933--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它的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华盛顿和林肯的历史贡献。

(2)材料三表明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它 “新”在哪里?“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3)你如何评价材料四中“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

3、法制建设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经济难关,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一典型事例说明?

4、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

5、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 A D D B A6--10D D C C A11--15 ACBB二.非选择题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A、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参与制定了1787年宪法,担任了美国第一届总统。林肯:领导了北方资产阶级取得了美国内战的胜利,解放了黑奴,维护了国家统一。

(3)“新”: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朝代。

5.民主法制村工作总结 篇五

——XX镇XX村

我们XX村位于XX镇东北首,辖区面积6.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59亩。因行政区域调整,于2008年4月与原费家村合并,延用XX村村名。全村15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12户,总人口3212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23元。2010村级可支配资金101万元。(主要来源于企业租赁收入和鱼塘承包收入)。

共有1个专业合作社,设党总支一个,党支部2个,党员98 名,共有村干部6 名,我村2010 年被评为XX镇先进基层党组织,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评为***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

一、抓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我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普法培训。提高了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和村民法制意识。

1、我村组织村干部、党员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同时利用农民学校、共青团校,开展对村民的普法教育,每年请县、镇司法干部到我村作法律知识培训,每年受培训人数达500多人次。

2、为了提高村干部的依法治村水平,镇司法部门,计生科等部门对村两委班子人员进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产法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依法治村的水平。

3、我村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简报、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阵地和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我村的简报经常出一些相关的法律 法规方面的内容引导农民学法懂法知法守法。

二、开展依法治村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我村2004年被县委评定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民主法治村建设,1

规范了村级各项事务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定期公开。

1、今年在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我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照章办事、依法选举,产生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新一届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

2、为提高全体村民素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我村于2005年6月制定了《XX村村民自治章程》章程充分体现了合法性、民主性、平等性的原则

三、抓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2005年换届后我村成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护村小分队、妇女谈心室等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为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村已连续10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至今未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情况,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1、抓好对黄、毒、赌及劳教释放人员的帮教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2、护村队定期开展治安巡查,保一方平安。我村护村队是由村干部、民兵、团员青年组成的,每星期一到二次。对全村进行治安巡逻,配合公安机关,对出租房屋和企业民工宿舍的外来人员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法犯罪可疑人员,进行严厉的打击,振摄了犯罪分子的气焰,为维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贡献。

3、做好调解工作,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我村有三位专职治保调解员,每个自然片一位,他们大都都是退休的老干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对所在的自然片的情况也非常了解,村里有什么纠纷到他们手里都能基本解决,几年来,我村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

四、依法治村、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我村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前进,企业投资放心、生产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勤劳致富,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年年有递增,全村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3亿元,到目前为止我村共有工业企业43家,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6元,比去年增长5%以上。

2、实行民主决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我村对重大事项都实行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要求,确定各项实事工程。从2008年起村里先后投资多万元进行道路硬化公里,土地平整、沟渠硬化、水利建设、补助农民、安装数字电视、自来水管道铺设、拓宽道路和建设桥梁等。高家浜、长水溇、大兴溇、苏家浜、梅家浜的块石护岸工程,总长度达4.5公里,为整治河道、美化自然环境打下了基础。目前我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数字电视和改厕率都在95%以上。每年我村都对老党员、孤寡老人、80岁以上老人、困难户都有村出资进行免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全村医保率达到98%以上。

在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富民强村还须依法治村,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挈机,继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沿着法制化轨道,建设一个文明、富裕的XX!

6.民主法制桃宝峪村 篇六

一、民主法制村的建设情况

(一)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对民主法制村工作的领导。

1、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明确村书记作为责任人,推进村民自治。

2、注重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民主法制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摆在重要位置。

(二)以普法宣传先导,加强法制教育,确保民主法制村工作顺利开展

1、对《村民委员组织法》、《信访条例》、《计划生育法》、《村民自治章程》等有关的内容开展宣传。

2、利用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标语、宣传橱窗、横幅等宣传工具。

3、结合工作深入宣传。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全村具有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以“四个民主”为重点,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村的建设

1、开展民主协调,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建设平安桃宝裕。

2、坚持民主决策,为民办好实事。将集体票决制引入村级决策中。

3、落实民主管理,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制定了《桃宝峪村村民自治条例》、《桃宝峪村村规民约》。

4、加强民主监督,增强工作实效。实行事前公示、事中监督、事后公开成立由村老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进行审查。

同时,实施了村干部村民评议制度,通过年终召开村民大会对村干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四)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实行以制治村,推进民主法制村工作不断深化

1、村务大事民决制。通过大事民决制从制度上保障民主决策的落实。

2、村干部述职评议制。把述职评议制度作为村干部改进工作作风,体现民主监督的有力措施落实好。

(五)以综合治理为手段,落实各项措施,巩固民主法治村建设成果

1、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稳定。

7.民主法制论文 篇七

一、切实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 村民自治是在我国农村推行的一种社区制度,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既不是一级政府, 也不是任何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或者是下属机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规定, 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是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然而, 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中却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1.《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立法的前瞻性与农民素质滞后性的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宗旨是实现村民自治, 由村民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村里的具体事务, 促进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内涵无疑是美好的。然而, 要达到这一目的, 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人群来执行。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 法制观念相对淡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他们往往受小农思想的束缚, 难以站在全局的高度, 从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 加之他们祖祖辈辈同居一村, 封建传统遗留下来的宗族观念较强, 致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受阻。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不强, 自治程度不高, 不会、不能、也不善于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 村民自治与党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问题。是否有必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应如何实施?农村党支部是不是基层领导核心且应如何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现阶段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 一些干部和群众认为, 首先, 由于现阶段农民的民主意识较差, 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重视选举的情况, 加上农村中较为浓厚的宗族观念和黑社会势力的影响, 造成难以从村民的民主选举中选出真正合适的村民代表;其次, 村民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村官”的腐败还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第三, 个别地方的村民委员会实际被村党支部取代, 有名无实, 村民委员会的合法地位没有得到保障。对于第二个问题,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有明确规定, 在村民实行自治条件下, 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但仍然有不少村委会委员和一些村民认为, 当前村党支部已经不可能或者不应该成为领导核心。更多的村民则认为村民委员会就应该是村里的核心, 因为村民委员会成员是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围绕村党支部对村委会领导核心作用的实现, 就出现了四种倾向:一是在实际工作中村党支部“越权”而村委会退缩, 即所谓“党”强“村”弱型的相互冲突;二是村委会“越权”而党支部退缩, 即所谓“村”强“党”弱型的相互冲突;三是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强”相争型的相互冲突;四是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弱”相遇型的瘫痪放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事实上, 无论是单方面强调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或只要求村民自治而去否定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都是不对的。因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法规, 就必须贯彻实施, 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容置疑。但关键的问题是, 如何才能使这两者实现协调一致, 在工作实践中找到一条实现村民自治与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 并以此去推进中国基层民主化进程。

2.明确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功能定位,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从功能角度看, 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 舆论引导, 监督指导。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领导功能。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政治领导功能具体包括: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以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保证国家宪法及其它法律在本地区的实施;领导和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支持和保证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向村委会推荐自己的优秀分子担任领导者, 维护党的利益和威信。

(2) 利益表达功能。村党支部在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土地和山林湖塘承包、公共福利事业建设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村务管理事项方面, 有义务向村委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保证农村利益分配原则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

(3) 监督制约功能。村党支部的监督制约功能主要是对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的行为进行政治监督及法律监督, 并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按照多数村民的意见和要求, 通过支部决议, 对村委会执行村民授权和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行为, 进行必要的监督, 并对村委会出现不当行为时给予指正, 以促使村委会对错误决策能及时纠正。

3.通过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并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1) 分工机制创新。首先, 从工作内容上将二者分开。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工作条例》) , 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及计划生育等工作。村委会分管村民事务。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 村委会的职责有: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它经济, 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它财产,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治安, 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等。其次, 从工作机制上使二者协调。村党支部履行中央工作要求, 发挥其国家政务推行者的角色功能, 而村委会则必须配合村党支部搞好国家政务的完成。在村民事务上, 村党支部则作为监管人的角色, 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制约、帮助。通过二者的分工明确, 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得到了实现。

(2) 监督机制创新。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机制是实现其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当前, 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建立以下五个制度:一是干部述职。由村党支部牵头, 定期主持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 听取村委会成员的述职和述廉报告并认真开展评议。村党支部要将评议的内容、过程、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开。二是公开质询。村党支部可以就村委会的某项具体决策或村民关心的问题召开质询会, 向村委会成员提出质询, 并要求给予答复。三是干部财务审计。由村党支部牵头, 定期对村委会的财务开支、村委会成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 并将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开。四是民主评议。由村党支部召集并主持会议, 对村委会成员进行民主评议。五是启动罢免机制。村党支部可以提出罢免案, 或由村党支部受理村民对村委会的罢免案, 并按法定程序启动。通过监督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使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具体有力的体现。

(3) 指导协调机制创新。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核心作用还应体现在其对村委会工作的指导协调机制上。从实践中群众首创的经验看, 主要有以下机制:一是两委联系会议制度。凡涉及村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村党支部或村委会应提出初步议案, 提交“两委”联席会议讨论, 并拟定初步决策方案;也可在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下, 由“两委”联席会议直接提出初步决策方案。然后将初步决策方案向群众公布,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经党员大会讨论后, 由“两委”联席会议形成决议, 再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经讨论、完善和表决后形成正式决策, 付诸实施。二是审查权制度。村委会的决策形成后要向村党支部汇报, 由党支部进行审查是否违背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党的政策后才可以实施。三是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村委会每月应向村党支部报告一次工作情况, 年中和年底分别作一次半年和年度总结报告。

(4) 舆论引导机制创新。舆论引导是村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其对村委会领导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定期对村两委成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 全面提高民选“村官”的素质。如在依法民主选举中, 有相当一部分民选“村官”从未当过干部, 虽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也想为村民办点实事, 但苦于缺乏工作经验, 往往事与愿违, 出力不讨好, 因而必须加强培训、教育和管理, 特别是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领导经验和领导艺术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二是建立农村干部培训考核评议制度。对两委成员进行培训后, 在选举时负责向村民大会提供参训人员的考核评议结果。三是善于引导村里的舆论。经常性地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 对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领导。

(5) 工作机制创新。要实现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 村党支部就需要转换领导观念,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理论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经济管理素质、创新素质, 通过改进工作方式, 不断提高“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2]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法制,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的现状[3]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我国《选举法》 (修正案草案) 明确规定,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此举意味着我国选举制度将迎来重大改革和完善, 意义重大。这是继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社会和谐。应该说,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能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有利于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 在民主制度改革显著进步的同时, 人大制度在农村基层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

(1) 人大代表与选民缺乏紧密联系。我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然而, 在开始选举前, 候选人既没深入到群众中去, 也没开展竞选演说, 很多选民直到选举时才知道候选人是谁, 选民往往是在根本不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下进行投票。

(2) 各级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程序存在缺陷, 候选人产生过程中往往缺乏透明度。即是说, 在实际操作中, 人大代表候选人基本上都是由组织提名的, 且候选人的酝酿程序缺乏透明, 他们是否符合选民的意愿很难得到保证。这样产生的候选人容易使一些代表认为, 他们的当选是组织的安排而不是选民选举的结果, 从而缺乏对选民负责和加强与选民联系的意识。此外, 我国现行的法律也没有对人大代表竞选做出规定, 因此, 一些农民在自己独立参与人大代表的竞选中常常遭遇到个别领导干部的阻挠。

(3) 乡镇人大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镇人大与乡镇党委的关系不清。有的乡镇人大成了乡镇党委的办事机构, 没有完全行使乡镇人大自己的职权, 致使人大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工作不到位, 法律出台相对滞后。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开展工作时, 往往处于既易失职又易越权的“两难”境地。三是乡镇人大未能真正行使监督权。因此, 乡镇人大的监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2.保障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建议

(1) 不断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依法保障农民参加各级人大选举并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认真审查各选举单位是否按照比例足额选出农民代表, 坚决杜绝少选农民代表的做法, 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宪法》意图。

(2) 继续完善选举程序, 建立适应现阶段农村实际的选举制度。通过加强选举知识的教育, 使选民和代表掌握必要的选举方法、技能, 如选票的填写, 议案、质询案的提交等。这对于新选民、新代表来说是入门教育, 使其很快进入角色, 对老选民、老代表则是继续教育和强化教育。让群众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 以大局为重, 以集体利益为重, 将选票投给真正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都表现不错的人。同时, 应对拉选票的行为、贿选的行为进行公开的谴责、曝光, 并诉诸于纪律乃至法律使其得到制裁。如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 应向全体村民公开村民委员会人选的条件, 由村民酝酿提名候选人, 经村民大会集体讨论酝酿出村民代表后, 再由村党支部委员会研究确定。并应当让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进行对话交流, 让候选人直接向选民介绍自己, 为自己竞选创造条件, 也就是说, 真正把权利交给村民, 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切实把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和进行民主管理的村民选举出来。

(3) 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代表联系选民制度。首先, 村民代表应当定期向村民报告其工作和活动情况, 并将群情民意上报, 同时还应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决定, 从而便于接受村民监督, 而不只是“去开会的”代表。总之, 从候选人的提名到代表的产生、参政议政活动及其罢免等每个环节都要便于选民了解、参与和操作。并将这些要求和程序形成制度。其次, 建立人大代表公示制度, 畅通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 以利于人大代表增强联系选民和执行职务的自觉性。

(4) 强化乡镇人大的职能, 使乡镇人大工作能在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民主法制建设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而乡镇直接联系村社, 即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乡镇人大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所在。因此, 乡镇人大既应切实履行职责, 又要为农民群众的民主诉求提供法律保障、法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第一, 积极发挥乡镇人大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中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普法教育, 在农民和农村干部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培育法治精神和法律素养, 逐步形成崇尚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尚, 进一步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以及依法履行各项义务的自觉性, 进一步提高农民理性合法地表达各种利益诉求的能力, 从而维护农村稳定。

第二, 积极发挥乡镇人大在农村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中的促进作用。首先, 应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凡是乡镇党委作出的重大决定、决议, 乡镇人大都应认真学习领会, 及时贯彻到人大工作中去。特别是对乡镇党委作出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决策, 以及有关新农村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重大决议, 乡镇人大都应充分运用自身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自觉地把党委的决策和主张转变为群众的意愿,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贯彻执行, 保证乡镇党委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乡镇人代会更好地成为代表履职的平台, 成为民意表达、民情沟通、民主决策的场所。

第三, 积极发挥乡镇人大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监督保障作用。围绕建设新农村主题, 以推动“民主法治村”建设为目的, 开展法律监督, 确保《宪法》以及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一是要做好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监督, 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 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民主意识, 严厉查处侵犯选民民主权利的违法行为, 确保他们真正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二是要监督村级事务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加强对村规民约和与村民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审查, 对一些违法的村规民约要及时指出并建议修改或废止。三是要加强对我国《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 使各项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四是要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 针对政府的重要工作和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通过组织农村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查研究等形式, 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反馈, 跟踪督促整改, 并可将带有共性的问题提交代表大会审议, 增强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促进乡镇政府的依法行政。五是要加快对涉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议案和建议的办理, 健全和完善督办机制, 加大督办力度, 切实解决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4]

参考文献

(1) 林书设, 范功强.加强基层民主法制教育, 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J].中共福建省大田县委政法委, 2006.

(2) 尹中卿.人大研究文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3) 张富良.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农民民主政治权利和权力的实现为视角[J].宁波党校学报, 2004, (04) .

8.民主法制论文 篇八

一、我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

我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特困县。多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经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制观念逐渐深入民心,使民主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提升。但是,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的法制观念依然淡漠,使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社会法制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村级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意识差

我县村干部虽然有了一定的民主治村及依法治村的意识,但是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村支部书记与村支委会主任有争权夺利的行为,不利于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村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

2.个别村干部法律意识不高,民主作风和法制观念不强,因而有村干部侵犯农民利益、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进而影响了依法行政和民主治村工作的开展。

3.某些干部有官僚主义作风与滥用职权的行为,严重败坏了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形象,并有脱离群众、腐败蜕化的趋势。

(二)农民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法律意识薄弱

广大的农民群众受封建奴役思想影响,对所谓的人治、法律权威认识不深,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只是采取“拉关系走后门”的手段,亲近权力执法者,很少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权力对权利的侵犯,破坏法律规范,滋生腐败。

(三)农村的法律服务与支持系统缺乏

我县村民法制观念不强。村级干部不能很好地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法律服务与支持系统严重缺乏,法律宣传不到位。在村级组织中,没有一个负责法律服务的专门机构。同时,法制宣传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因此,依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依法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对我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地处粤北山区,农业人口占74%。作为现时期的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文化开发滞后,传统的历史沉淀厚重。

(一)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我县民主法制滞后的基本原因

我县农村人口多、经济产业少,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民主法制意识属于社会心理和认识层次,它主动或被动地适应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必然影响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影响到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长期的封建社会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讼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封建意识在许多农民心里根深蒂固,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些农民对权利和平等竞争的认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农民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是忍受,其次是考虑以非对非,不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丢弃法制原则,使采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未被人们所接受。

(三)少数基层干部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的法律水平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这使农民产生权大于法的错误认识,使得许多农民不相信政府,不相信法律,使法律在农村不能真正有效的实施。

三、对加强我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要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关键要靠党的领导,主体是农民、法制是准绳,而各级人大和政府则须要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那么,究竟应如何着手农村法制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立法机构和各级人民政府在思想上认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是搞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的根本前提。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农村普法工作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政治”,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实力与民主法制同步发展,而不能有丝毫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

(二)健全和完善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需求的法律制度

各级人大应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立法工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迅速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规范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要把在农村改革和建设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以及成熟的经验上升为法律,使农村生活的各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各种涉农法律真正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

要进一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进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并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使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地、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

(四)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工作的必要措施。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的执法力度,必须确保农村行政、税收、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其次是要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起合理、运行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以保证各种涉农法律的严格执行和涉农法律问题的迅速合理解决。

(五)加快对新型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管理与教育

上一篇:高考政治备考总结下一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