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简介

2024-09-19

陈式太极拳简介(精选12篇)

1.陈式太极拳简介 篇一

早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有一些人练太级拳,它对于人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但对于太级的招式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就目前而言,24式太极拳是爱好者最多、实践的人也最多的一种太极拳。陈式养生24式太极拳是24式太极拳中的一种,简单易学又益于养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来学学看这套拳法吧。

练习步骤

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熟练套路其实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你能够保持每天练习十遍以上的状态,那么最多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了。熟练套路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具体动作要求了,应该从头至尾放慢速度演练与思考,然后才能纠正动作中的错误。这一段的练习同样需要坚持每天十遍,看到效果后才嫩刚进行下一段学习。

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的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其实在上一个环节的结尾时候,如果你对太极拳的掌握达到了标准,应该就能够感知到身体中的内气流动。不过这个气可能若隐若现,有时可以感知有时不行,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这就是因为体内经络不通畅,导致内气难以流动的缘故。因此达到引动内气阶段的练习后必须注意意念的作用,用大脑对内气运行进行指挥,不通之处则自行对身法进行调整,以得劲为准。

另外,这个阶段的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同时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形气结合、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于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 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反应出来。因此,凡是调整局部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从而达到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为: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沉之感。

周身相随、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通的整体表现。

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矛盾,可以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功效。“缠丝系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华。

达到这个阶段之后,就能够考虑同时进行推手的练习了,因为此时你的太极拳已经基本掌握熟练,能够自如运用了。另外,每天还可以每天练习一会炮捶和器械,来增加你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运用,最终达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

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路。继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奥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2.陈式太极拳简介 篇二

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 它是一门既能强身健体又可防暴自卫的拳术, 目前在世界各地已广泛普及发展。陈式太极拳是我国文化之精华, 具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点, 是世界武林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陈式太极拳第一路拳动作比较缓慢, 拳架分高、中、低, 运动量可以调节, 因此适宜身体较好的人来增强体质, 也适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疗病保健。第二路 (炮捶) 动作比较复杂, 要求急速、紧凑, 刚多柔少, 这路拳速度快, 爆发力强, 比较适于青壮年或体力较好的人练习。

二、陈式太极拳的功法特点

1. 松散通空。

有的老师讲松散“就像十三层塔层层叠叠”, 有的老师比喻松散“像烟灰一样松散”, 而陈式太极拳老架的习练秘法就是练“三道气圈”———这是直接练习松散通空的保密之法。如何进行三道气圈的训练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个三道气圈的形象来———等练得有了基础, 自然就会有感觉, 到最后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弥漫圈。

2. 内外相合。

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 “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 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 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 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 十字交叉处在圆心, 好比是自己的中心点。胸椎前侧的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 这是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内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内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3. 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 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 有左就得有右, 不能只想到一个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第一, 身如钟鼎。第二, 内外相合。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 把肘和膝连上, 把手和脚连上。意念这样一连, 百会再一提, 感觉就不一样了。第三, 千身备五弓。“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 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 下面弓梢是尾闾, 弓背是脊中到阳关;上肢一张弓, 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 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 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 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 而是展开的。

三、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呼唤太极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越来越低, 如果不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 除了高血压、肥胖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外, 还有一种肌肉萎缩, 心脏衰退的“文明病”, 将要降落在我们的身上, 正象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的那样:“最易于使人衰竭, 最易于损害一个人的, 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活动。”

1. 坚持练太极拳, 能健康长寿。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 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 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 不断地改善身体各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 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有利于健康长寿。

2. 不受场地、时间限制, 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 动作柔和, 男女老幼皆宜, 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 单人练习也可, 集体练更好。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防治疾病。不仅我国人民爱练, 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美国政府拨款支持关于太极拳可防止跌胶现象的科研项目。

3. 太极掌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体育遗产之一。我国人民长期锻炼中的实践证明:它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 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

4. 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 简述如下:锻炼神经系统, 提高器官功能;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增强呼吸机能, 扩大肺活量;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畅通经络。

5. 太极拳的调息和调心功能:为迎合人们的心理, 种种保健营养品、保健药物、保健器材, 以及某些可以不费力而得到“健康”的种种功法纷纷上市。但经过实验之后, 却往往令人失望。特别是那些中青年人, 对它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便显现出它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了。

四、小结

“艺术之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 尤其见于知所舍”。陈氏太极拳法, 行云流水, 一切都自然而然, 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意”。“得意而忘象, 得象而忘意”。几百年来的陈氏太极拳学, 追求的就是阴阳合德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苍健劲直是形的静的物理, 超拔清逸则是神的动的神情。静的高举远慕是形的本体, 动的万有流变是神的礼赞, 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充分的交融汇合。陈氏太极拳学, 不仅在武术的领域里独领风骚, 更将在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的领域里开辟新的天地, 开创一代新风。

摘要:陈氏太极拳学追求的是阴阳合德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苍健劲直、超拔清逸, 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充分的交融汇合。陈氏太极拳学, 不仅在武术的领域里独领风骚, 更将在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的领域里开辟新的天地, 开创一代新风。

关键词:陈氏太极拳,健身作用,内外相合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对太极拳抗衰老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 (2) .

[2]黎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 4) .

3.陈式太极拳散手技法 篇三

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这一式主要是象形取意。在陈鑫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这样解释:何谓金刚捣碓?金刚,神名。钢如精金百炼,坚而又坚,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捣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捣之。右手将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既取其坚刚沉重,又取两手收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

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是在少林拳金刚捣碓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完善而来的一招攻防兼备、刚柔劲力各半,融踢、打、摔、拿为一体的陈式太极拳独特的招法。陈式太极拳之所以将其作为第一式出场亮相,陈鑫有专门论述,“是因太极拳自始至终,独此一势是正身法,端而肃,实而虚,柔而刚,上下四旁,任人所撼,皆足以应之,此所以领袖群着而为之首”。从中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并非软绵绵摸鱼之态,而是刚柔相济的内家拳正宗,此招可让不知深浅的挑衅者知难而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效果。

[实战技击]散手实战运用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1.遇见拳友一般性切磋交流时

拳友用右拳向我头或胸部击来,我左脚上步同时,左手向外掤开来拳(图1),右脚快速跟步的同时,右手下勾拳击打拳友下巴或胸部(图2)。如拳友头、胸部防守严密右拳击打不能达到效果时,我则在左手向外掤开来拳时提右膝顶击拳友胸腹部(图3);拳友若后退避开我顶膝,我则就势右腿前蹬将其逼出圈外(图4)。

2.遇见协调性较好.拳脚能同时进攻的拳友时

拳友左右直(摆)拳向我头部进攻,被我左拍右闪防守后又紧接右(左)鞭腿踢我躯干部位,我左(右)小臂外拥拳友脚踝部位,手下捋抓拿(图5),同时右(左)小臂掤劲上挑拳友腿弯将其制住(图6)。如拳友意图挣脱或用拳击打,我则右(左)上步于拳友支撑腿后,管住其脚,用肩靠、手挤之劲将其震出(图7)。

3.以上两法是拳友交流切磋之用.若遇歹徒用法又不一样

歹徒正面冲来欲对我不利,我暗暗蓄劲于一脚,待歹徒冲近猛抬腿以脚跟部蹬踏歹徒膝关节内侧(图8)。人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是软脆骨组成,遭遇外力击打极易粉碎,会给人造成终身残废。若歹徒突然用双手抓我肩膀,我两手外掤歹徒双臂吸引其用更大力抓我同时,突然提膝顶歹徒裆部(图9);歹徒受痛欲发狂时,我猛力向下震脚,用脚跟跺歹徒脚趾(图10)。此招作为女子防身最为合适。女子力量相对较小,加上慌乱中用不上全力,歹徒被女子用膝顶一下大都能挺得住,但要再被跺了脚趾还能挺得住的恐怕就不多了。如果歹徒还能挺得住的话,我们不妨把金刚捣碓这招用完:当歹徒被膝顶或被跺了脚趾,其本能反应就会弯下腰来,这时我们可以左手抓按其头或肩,右肘(拳)猛力下砸歹徒后脑或背肋处。

[注意事项]在使用金刚捣碓动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技术上不可一味追求先掤开对手再出拳脚,要知道散手格斗不同于推手,格斗中双方瞬息万变,拳来脚往中谁会把拳腿停在那等着被你掤一下后再出下一着?孙子兵法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散手格斗也要因对手变化而变化。

2.在战术上,金刚捣碓可以运用为指上打下或瞒天过海战术。如你想蹬出一腿,最好要在上面击出两拳的同时蹬出,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陈式太极拳简介 篇四

教学口令:

第一式起势

1.并脚站立 2.开步(提-开-落)3.两臂前掤

4.屈膝按掌 第二式金刚捣碓 1.右转松沉2.左转前掤3.右转平捋4.提膝出步推掌 5.马步下捋6.弓步分手 7.虚步前合-起-落8.提膝举拳 9震脚砸拳; 第三式懒扎衣

1.旋腰十字2.提膝按掌3.出步切掌4.右转茶壶 第四式六封四闭 1.缠腰搭腕2.下捋左转上棚3.右转按掌收脚

第五式单鞭 1.缠手抽丝2.提膝出步3.转体击肘4.回转搭腕5,弓步分手 第六式白鹅亮翅 1.左转交掌2.上步插掌3.跟步分掌

第七式斜形 1.左转砍掌2.右转提膝3.出步推掌

4、马步合掌5.弓步搂推6.右转开掌7.松合转正

第八式搂膝1.松沉前合2.收脚提掌

第九式拗步 1.推掌下捋提膝2.上一步3.上二步 上三步交掌 第十式掩手肱拳 1.左移开掌 2.右移蓄拳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 第十一式 高探马 1.旋腰下合分掌 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

第十二式 左蹬一跟 1.收脚交掌 2.开脚开掌 3.提收脚交拳4.蹬脚开崩拳 第十三式 玉女穿梭 1.合分掌右转虚步 2.手脚提震 3.收脚交掌 4.蹬脚开崩掌

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

第十四式 云手 1.掤掌出脚 2.叉步左云-出步右云3.叉步左云-出步右云4.叉步左云

第十五式 转身摆莲脚1.转体提膝 2.出步推掌 3.弓步下捋 4.旋腰摆莲 第十六式 当头炮 1.撤步前棚2.右转后捋蓄拳3.左转发拳

第十七式 金刚捣锥 1.右转后捋 2.左转马步下捋3.弓步分手 4.虚步前合-起-落5.提膝举拳 6震脚砸拳;

5.学习陈式太极拳需要懂得九条理论 篇五

①上节(头→颈)

头是人的司令部,控制着全身的一举一动。在太极拳中,头部要保持自然直立,不可歪斜。颈部肌肉要保持松弛、下垂的状态。都不要刻意的拉直,避免僵硬。

②(胸→髋)

胸部要放松,微微自然的向內收。背部肌肉腰舒展、放鬆,脊椎上下豎直,不能僵硬。脊柱上下有微微上下對拉的感觉。腰部,这是太极拳长个套路的发动机,是身体转动的的枢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求是肌肉放松下坠、灵活转动,要富有弹性。腹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丹田是内气的归宿。臀部的要求是要“翻起”,就是屁股略微向后翻,但不能撅屁股,只是自然的向后翘一点。裆內部呈弧形,不能形成夾角。

③下节(胯→踝)

胯根部要求撑圆,这样能有助于腰部的转动。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弯曲,但不能超过脚尖。身体的重量是由膝的调节来完成的。踝是重心之根基,对保证步法的灵活稳健有重要作用,不能乱动。

二,浑圆桩

太极拳十分注重浑圆桩,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练气、练静和加强腿部支撑力的训练。现在很多人对太极拳练气不理解,甚至觉得是迷信!所谓的气,不过就是指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的,这不可能有什么虚幻!太极拳的呼吸是逆腹式呼吸,就是指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胀。千万不要刻意的想着呼吸,首先一定要自然!

浑圆桩的练法:两脚开立,脚与肩同宽,脚尖的方向是在正前方。膝盖往前屈,绝对不得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呈120°→90°。胯部撑圆,身体自然、放松的直立起来,不能僵硬。双手合抱于胸前,十指相对,肘部放松下坠,像是胸前抱着个球。颈椎竖直,头部自然领起,像是有根绳子悬挂着一样。耳朵和肩膀相对照,肩膀和髋关节呈一条直线。嘴巴闭上,牙齿微合,舌尖轻轻抵住上腭。身体上、精神上要高度放松。在刚开始练的时候,能坚持5分钟就够了,不可勉强,等到腿部的支撑力增强,自然可以加长练习的时间。

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松”,松是太极拳的至高境界,高度的放松可以让肌肤处于极其敏感的状态,还可以使在实战中准确的判断对方力量的来源,做出相应的对策。不只是身体放松,精神也一定要放松!忘掉一切事情,抛下所有烦闷的、伤心的、愤怒的……事情。把心思全都放在练习中。

三、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精髓!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一种劲,是一种由四肢、躯干做螺旋、缠绕、旋转的一种劲。它不是单纯的画圈,而是全身关节、肌肉、骨骼、脉络……都要跟着一起动!这在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一定要自己在练习中体会!缠丝劲分顺缠和逆缠,顺缠是手指到肘部再到腰依次序由内而外旋转,逆缠则相反。

健身方面,缠丝劲起到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缠丝劲通过内气的流动,贯通全身,可是全身各部位的血管、肌肤甚至汗毛都得到舒张!总之,它有很多的的作用。实战上,当受到外来侵扰,以太极拳实战“舍己从人”的规矩配合上螺旋缠绕的缠丝劲,使得对方力量扑空而摔倒。

其实陈式太极拳套路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缠丝劲组合成的!所以也说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纲领!切记手、身、脚腰配合上,不能单个的运动。初学时转动幅度要大,这是为了能让身体能够松开、灵活,不带僵硬、死板的动作。练得久了,幅度要逐渐减小,从开始的大圈到小圈再到无圈,所谓“无圈”是指从外形上看不出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有圈的感觉,没有圈的形式。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缠丝劲很无聊,其实,这是因为不知道缠丝劲是练什么的!不知道其根本的东西,完全就只是看见外形动作,不知道太极拳练的是内气!缠丝劲也是练内气流通的,气到身体里,要通过手指→肘→肩→腰→再到丹田。而气从体内出来,则是从丹田开始通过腰→背→肩→肘→到达手指。

四、腰的重要性

对太极拳来说,腰部是最重要的!现在80%的练太极的人,包括那些晨练的老年人,估计对太极拳腰部的重要性是全然不知,只知道一味的松、柔、慢,这不行!太极拳有刚猛的时候,尤其是陈氏太极拳。练过太极拳,哪怕只是稍微了解太极拳的,都知道太极拳是个刚柔并济的拳术。这里的刚猛,是以腰带动四肢突然弹抖而爆发出的全身整体的力量。

腰部是人体左右转动的枢纽,在太极拳中,腰部对转换重心、身体转动、爆发力以及周身协调一致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腰部转动,四肢百骸都要跟着转动。套路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靠腰部的灵活转动来完成。

我再次声明,太极拳的慢不是根本,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全身放松和思想清静,还有为了使得弄懂如何发力和腰部旋转的感觉。如果一开始就特别快了,思想不能清静、身体不能放松、心里不能平衡而且没有以腰带动四肢的感觉……而且练得慢了,也能知道自己练拳的姿势错了没有,但是,太极拳不是在什么时候都慢。

我多个网友说了,太极拳那么慢,别人出手快一点点就over了……太极拳算个什么?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就可以KO了……!我说,太极拳不会怕快的人,不会怕厉害的人,只要是个活人,太极拳都可以对付的!一般的练武术的都是肌肉用力,实战中,擅长攻击远距离,而太极拳则是腰部带动四肢突然快速用力,实战中,擅长攻击近距离。先慢而后突然爆发的力量永远大于其他拳术的力量!

五、掌握好“松”

上面已经说过,“松”是太极的最高境界,若真的掌握好“松”了,那么不管是练拳、推手、实战都能处变不惊,受到强大的力量能迎刃而解。

我初学太极拳时,常听拳师们说到“松”,每次可以说好几百回啊!在网上看到的太极师傅教学,其它的不多讲,也就只是抓着一个“松”,非要把它讲透彻!我而都都快起茧子了,呵呵!“松”说起来容易,真的能做到的绝对没几个!有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恐怕一辈子也不能体会到怎么去“松”了!

陈照丕大师说:“练拳几年,打不了人,或者遇见人就紧张,这就是因为„松‟不了!”真的,我练了几年,发劲发得很干脆,不怕人笑话,能不能防身,我一直不敢真正体验!就是因为我知道我的思想还是有强烈的、本能的紧张!上次和一个朋友较量,我连发一点劲都不敢发!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发劲,发错了还会使他有机可乘……不够“松”,什么都做不好!

太极拳的一切都是要求“松”的!“松”就是抛下一切思想杂念,忘了所有的事情,关节、肌肉、骨骼感受不到丝毫的僵硬。这个说的确实是容易,但是不经过长久练习,绝对做不到。

六、十三势

十三势是太极拳的基本骨架,太极拳就是由这十三个主要的动作结合起来的。十三势,顾名思义,八加五就是十三,太极拳就是由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这八种打法和进、退两种步法还有顾、盼两种眼法以及中定的身法组合成的。

①掤是在受到敌人很大的力量时,用手的各个关节依次而撑起对方的力量,然后将对方力量弹开。

②捋是在受到侵略,用手腕顺着对方的力,通过要的旋转,将力量往自己身体的向后下方猛地一拉。

③挤是压住敌人攻来的力量,使得他力量发不出来,手背通过腰的转动,猛然冲击,将敌人击出。

④按是压住对手打来的力量,并随其动腰部借势回旋,将对方引进自己的范围,然后双手猛然向对方冲打。

⑤採是用来擒拿对方各个关节,一般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同时猛然发力将对方拿住。

⑥挒是用挒就是用大臂接着敌人打来的力,通过腰部旋转使其力转移到自己后背,最后猛然发力。

⑦肘是当敌人向自己逼近时,先一手化解对方的力,再用肘尖迅速击打对方。

⑧靠是自己被压制时,先放松,使对方微失重心,再突然发力。

至于进和退,进是指在对方经受不住自己的击打,想要逃走,自己迅速随着对方前进。退是在自己重心不稳,或者对方向自己步步紧逼时,自己根据对方的来源往后退的办法。

顾和盼没有技击作用,只是眼法,随着敌人的进攻左顾右盼。

中定就是指站着不动!不过要求全身放松、精神放松,以保持充分的敏感度,可准确的判断敌人力量的来源、速度。

七、如何发力

陈式太极的发力叫弹抖力,顾名思义,就是用弹抖的方式发出来的力。在蓄力的时候,气由手到腰再到腿上,发力时,力从脚起,主宰于腰然后达于手。时时刻刻保持全身各个关节都能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发出整体的力。

先天自然形成的力都是靠肌肉发出的,表现为肌肉的收缩和膨胀,这在太极拳中叫拙力。太极拳的练习就是要将这样的拙力彻彻底底的革命!杜绝肌肉用力!但是初学太极拳的99.9%的人都是身体僵硬、死板,思想又高度紧张,所以练太极拳必须要做到思想清净、精神完全放松,然后再根据正确的姿势,循规蹈矩的练习。

刚刚说了,太极拳的力是整体的,就是说发力的时候,浑身各个部位都要用力,一气呵成。而不是单个的、局部的。此外,要注意的是发力之后,一定要自然的还原,就像是弓、箭在分离后,弓弦还原的样子。

八、推手的作用

推手是太极拳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推手是在学精了套路动作的基础上,传授实战方法的过程。学好了推手,将来的实战也就不成问题了!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太极推手的作用,就只是双方的手一味的乱揉,就像是推磨一样!真是侮辱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推手有五种:挽花、定步推、进一退

一、大捋、乱采花。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在推手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上面说的十三势和游、粘、黏、活、连、随、折、空这八种标准方法。

①游。双方搭手时,不能断劲。就是说不能断断续续的。

②粘。顾名思义,就是在搭手时和对方如胶似漆的贴在一块,不能分离。

③黏。在擒住对方时,一定要套牢对方,不能使对方脱逃。

④活。就是说在此过程中,对方进攻自己,要灵活些,随机应变。

⑤连。动作要连贯,不等停留、呆滞。

⑥随。对方攻击自己,不要和对方硬顶,一定要随着对方的力量走,再把他的力量化掉。

⑦折。当对方失败想要撤退,自己随着对方的力再加把劲,使对方失去重心摔倒在地。

⑧空。双方搭手,对方向自己发力,自己突然全身放松,使对方扑空而栽倒。

九、实战

多的人不相信太极实战的存在,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不信太极实战,是因为练过太极拳,更没有经过推手训练,所以不懂,甚至会无知的认为太极拳是体操,不可能实战!其实也情有可原,不说练习,只要感受过一次推手,就会知道,太极拳不是好惹的!太极拳是不打人,而不是不能打,它强调修身养性,但是实战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太极拳的实战方法就四个字:舍己从人。这四个字照字面让去理解就行了!不过做得到的,寥寥无几啊!

没练过太极拳,或者没学过武术的,在对方打来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挡着或者躲开,要不就是去硬碰硬。太极拳的方法比这些笨办法高明多了!假设,你出拳打我,不管多大力,不管多快,只想着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把你的力量通过螺旋、缠绕、旋转牵引到我身上来,必定会使你的力量乃至你整个身体都进入我的范围,然后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打你或是摔你!这样的方法比那些用躲闪、挡开、硬顶的办法好上千倍!

6.陈式太极拳简介 篇六

2:单鞭

18:懒扎衣 3:穿心肘

19:劈身捶 4:右野马分鬃 20:护心拳

5:背折靠

21:退步懒扎衣 6:开合穿掌 22:进步肘底捶 7:下掩手肱捶 23:左拍脚 8:前招

24:右拍脚 9:后招

25:白鹤亮翅 10:裹鞭炮

26:拗步缠腕 11:抹眉肱

27:退步懒扎衣 12:拗步反拿 28:缠丝手 13:缠丝手

29:斜行 14:斜行

30:猿猴献果 15:初收

31:双撞捶 16:蹬一跟

32:捣碓收势

动作分解教学

一:金钢起势: 1:屈膝开步 两手上提,2:屈膝按掌,左转棚手,3:右转平捋,4:提膝转体,左脚擦步 二:单鞭 :

1:左脚尖外摆,左手勾手,右脚向正东方向上步,2:右手开掌,沉肩坐腕 面向正北 三:穿心肘:

1:上左步,两手相合,左手抱于右肘外

2:再上右步弓步顶肘(右弓步正东方向)四:右野马分鬃:

1:右手走上弧,左手走下弧,分手,2:正东方向上左脚盖步合掌,左手在外,掌心向下,右手在内,掌心向上,3: 继续正东方向上右脚擦步,弓步挒靠 右手掌心向上,左掌后撑,掌心斜向下 五:背折靠:

1:退右脚,左手变拳,按于腰间。2:右拳上架于头右侧。六:开合穿掌 :

1: 两拳相合,左内右外,2:变掌左上右下分开,3:上右脚,右掌遮耳后落于胸前,右弓步,右掌于左掌下向前穿出,左掌合于右肘内 七:下掩手肱捶 :

1:撤右脚,两掌变拳,左拳下打,右拳上架,重心三七,偏右腿,眼视左下。八:前招 :

1:上左脚,两手向右,右棚左托,2:重心落于左脚,两手向左,左棚右托。九:后招 :

1:两手向右。右棚左手托 十:裹鞭炮 :

1:两手向两侧打开,盖跳步,两臂相合于腹前,两手变拳,左臂在上,右臂在下,2:左脚向东横开,成马步,分拳。两拳心向上。十一:抹眉肱: 1:两拳变掌,左掌向上抬起,右掌收于肩前,2:弓步,推掌—右掌经胸前与左手成对拉之势,向前推出,东偏南方向。左掌收于胸前 十二:拗步反拿: 1:左手按压于右腕,2:上右脚,拗步,反拿-----右掌顺时针旋转,掌心朝上,成定势。拗步-----两腿交叉屈膝 十三:缠丝手:

1:上左步,右掌翻转,手心向上,2:上右步,两手稍向腹前带回,盖步(右脚)上棚,------在上势的基础上,两手不分开。十四:斜行 :

1:退左步,左手走下弧向后打开,再向上 提手同时,右手走下弧,向右后捋出,2:退右步,擦步右捋,弓步搂膝,左手勾手右手开掌。十五:初收 :

1:弓步合掌,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提右膝 十六:蹬一跟 :

1:蹬脚,落步按掌,右弓步。十七:单鞭:

1:身体左转,左手勾手,右手带于腹前,2:提右脚向右擦步,右手横开掌,沉肩坐腕,马步三七开,右七左三成单鞭式。方向:面向正北 十八:懒扎衣:

1:重心左移,身体左转,合手,2:转身旋腕分手,右手向右棚出左手按于腰间,沉肩坐腕,同老架的懒扎衣,身体面向正北。十九:劈身捶:

1:退右步,身体右转,两臂格档。左肘要内收。左拳与额同高,右拳护右肋 方向:正东 二十:护心拳: 1:上右步成马步,这时身体稍向右拧,缠臂,这里是指右臂,架于中肩高度,左拳下落于腹前。

2:向左转腰,拧臂,肘击。左拳在右肘下。方向:正北 二十一:退步懒扎衣:

1:退右步采按。身体面南,左手手心向上,与左肩高,右手按于腰间。方向:正东

二十二:进步肘底捶:

1:上右步成虚步,右手走上弧,立掌,左手变拳收于右肘下。方向:正东 二十三:左拍脚:

1:两手顺势棚加,掌心朝外。重心下降,2:重心移至右脚,提左脚,拍脚。二十四:右拍脚:

1:落左脚,左转,两手上架,2:提右脚拍脚,右脚虚点地。二十五:白鹤亮翅:

1:收右脚,虚步,重心在左脚上,2:两手拦档,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按于胯旁。与老陈白鹤高翅一式刚好方向相反。

二十六:拗步缠腕:左手下落,按于右腕,右手掌心向下。上右步,重心在左腿上,右掌翻掌采按 二十七:退步懒扎衣:

1:撤步右捋,左手顺缠向左上棚出,右手按于腰间。同21式的退步懒扎衣 重心在左腿,此势与老陈懒扎衣方向相反 二十八:缠丝手:

1:右手前伸,左手回收,两手相合于左前,左手按于右腕,此时重心还是左腿上,2:左腿后叉步,两手由左上向右走下弧再向左上棚挤,左手横掌,右手立掌 3:撤右步,两手向右走下弧转腰右捋,右捋时左手后心向上,由左上捋至右下,4:左脚再叉步,两手相合,转腰又成向左棚挤之势

5:撤右步,两手向右走下弧转腰右捋,右捋时左手后心向上,由左上捋至右下 6:左脚再叉步,两手相合,转腰又成向左棚挤之势 此势有三次叉步棚挤的定势 二十九:斜行

1:身体左转,左手向后走下弧打开,右手立掌,眼看左手方向,右脚虚步 2:提右脚擦步,左捋右转,左手遮耳,3:右手勾手,左手横向开掌,沉肩坐腕。重心在右腿,偏马步。此式同老架斜行一势刚好方向相反。三十:猿猴献果 1:重心后移到左腿

2:提右膝,两手握拳,右拳在上与肩同高,左拳护于胸前 三十一:双撞捶 1:重心下落

2;落右脚,左脚跟进,冲拳。重心在右腿 三十二:捣碓收势

1:身体右转,撤右腿,两拳变掌,两臂打开,右臂走上弧,上撑,左手走下弧外撑,左脚尖内扣 重心在右腿上

2: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回收成虚步,右掌上挑,左掌按于右腕内,3:提膝勾拳,震脚砸拳

7.陈式太极拳拳法三字经 篇七

陈太极,理法精,阴阳理,互变中。

法万变,不离宗,唯缠法,基本功。

每一动,螺旋形,其要求,圆而松。

如毛巾,反复拧,练周身,内外同。

经络活,血气通,祛疾病,保康宁。

勿懈怠,持之恒,讲技法,变化灵。

或柔化,或刚攻,因敌变,螺旋中。

【缠法】

论缠法,应过细,内外旋,分顺逆。

顺劲开,逆劲闭,刚与柔,相互济。

【眼法】

意发令,凭眼传,审地势,察敌变,

眼所视,有点面,实点顾,虚而盼。

身步手,随顾盼,盯目标,莫乱转。

【身法】

讲身法,上中下。顶劲领,裆劲塌,

腰如轴,戒凸凹。长强穴,尾骨端,

休里裹,微后翻。气松沉,小腹间,

重心低,动无偏。胯里松,裆开圆,

既灵稳,且自然。两膝盖,与踵齐,

随身转,互落提。杠杆理,支重心,

如磅秤,称粮米,物如重,磅随移。

使重心,得随遇,守中立,莫挪移。

【步法】

步进退,随身转,斜或正,因势变。

论步法,马弓盘,虚与实,互转换。

动如水,流曲弯,静止处,稳如山,

沉着中,有轻便。

【手法】

讲手法,最复杂,顺逆缠,互交叉。

凡顺缠,掌上翻,小指裹,拇上捻;

凡逆缠,掌下翻,拇内裹,小指转。

顺缠时,沉肘腕,带手掌,画弧线;

逆缠时,掌当先,手领肘,肘带肩。

顺逆缠,属自转,自转时,有公转。

公转变,正反旋,正旋圈,顺逆半。

逆上出,顺下还,低平脐,高齐眼。

肘收沉,贴肋边,手开合,胸前变。

反旋转,亦同前,逆下出,顺上还。

肘收还,齐乳前,缠为顺,掌勿偏。

下转肘,贴肋边,手领肘,作逆缠。

缘胯开,再上转,肘松沉,永不变。

公转形,如鸡蛋,大小头,有定限。

正小头,心口前;反小头,齐眼变。

或左右,或后前,左右圈,正或反。

前后圈,多反旋,其缠法,变化繁。

手逆出,后外偏,变顺回,经耳边。

8.回龙社区太极拳舞蹈队简介 篇八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对抗积疾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回龙社区的老人为锻炼身体,丰富老年生活,以徐诗旺为首的太极拳爱好者于2013年2月向社区申请成立回龙社区太极拳队。为倡导村民健身,加强身体锻炼,建设和谐社区,社区积极支持民间的文娱组织活动,帮助成立太极拳队。经过各方人士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回龙社区太极拳队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太极拳队由9人组成,6位男性,3位女性,最小年龄是60岁,最大年龄的是75岁。

随着太极拳颐养性情、强身健体、对抗积疾等多种功能的益处越来越明显,太极拳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喜欢。自队伍成立以后,除刮风下雨之外,老年人每天都坚持去广场打太极。夏天每天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老人们就装着运动服,拿着宝剑踏着晨辉来到滨河广场,伴着音乐的节奏,就打起太极拳来。冬天天气渐冷,老人的健身热情依然不减,下午四点阳光暖和、氧气充足的时候,老人们就来到广场,慢慢地打起太极来,与在路边风驰电掣一闪而过的汽车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心烦气躁的现代人明白慢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张一弛乃是生活的理念。

9.武当太极养生协会简介 篇九

武当太极养生协会成立于2009年9月9日,是由武当山道教协会高道大德、太极名家和养生行业资深人士共同创办的;由国内、外从事太极、养生、中医药、营养师、健康师、大学学术机构和科研开发单位的专家、学者、及生产经营健康产品的企业家、社会名流等自愿组成的群众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是搭建中国武当太极养生文化的交流、研究挖掘整理的合作平台,具有国际性、全国性、联合性的行业促进、指导性专业管理服务机构;致力于发展武当太极养生事业,弘扬太极养生、传承道家文化,愿天下英豪延年益寿为宗旨,组织和团结太极养生爱好者和研究者,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使积淀几千年的道家养生精华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大力推动养生事业的发展,弘扬传统养生国学文化,为减少人的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准为己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武当太极养生协会通过将武当太极养生道文化推向世界,从而实现让人类共同享受太极养生文化的道修长寿、福寿康宁为生活理念的人生境界.把武当太极养生这一古老运动健身体系结合现代人生活特点,整合出充满活力的太极养生健身保健体系, 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学习习惯,达到下修身、中修性、上修心超然物外的健康长寿境界.同时将推广武当山道家理念,内外兼修、阴阳平衡的和谐思想,。创立国内外太极养生行业的一面旗帜。、良好的政府关系和媒体支持

10.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篇十

摘要:在著名的拳乡河南温县陈家沟子,男女老少都会打拳,他们所练的拳法只有一种,即陈氏世传太极拳,它就是今天各种流派的太极拳之源。太极拳是一种攻防兼备,内外兼修,既对立又统一的拳种。陈式太极拳有着其他太极流派没有的招式套路如跳跃,腾空,震脚等。陈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始祖,经历300流传至今。

关键词:太极拳;陈式太极拳;起源;发展

1、陈式太极拳的起源

1.1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即取义于此。太极拳的渊源,其说法不一,有谓创始于唐代隐士许宣平者,有谓创始于唐代李道子者,有谓始自梁元帝时的程灵先者,也有人谓太极拳是殷利享所传,当时此拳名为“后天拳”,还有人认为是元代辽阳人张三峰所创立[1]。但无论如何,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这一事实则是毋庸置疑的;以陈式太极拳为母体的杨、武、吴、孙等其他太极流派的广泛传播也是从另外的角度印证了陈式太极拳在中华武术的重要地位;当今在众多支持陈王廷创立太极拳的学者则构成了陈式太极拳坚实的发展基础。

陈王廷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清初文、武痒生,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陈王廷天生面部血色就红于常人,再加上他蓄有美髯并且经常以红色的战马作为坐骑,因此讲话中人都称他为“二关公”[2]。陈王廷武艺精湛,箭术也是超群,在崇祯年间的一次应试考武举中,他就以一马三箭、三马九箭的成绩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然而当时的陈王廷却因为小人的从中作梗,因为擂鼓报靶的鼓吏受人贿赂,才使得他与冠军失之交臂,由于不满当时昏暗腐败的考评制度,陈王廷立刻怒发冲冠,驾着骏马挥舞大刀劈死了鼓吏,并逃离了校场[3]。

1.2陈式太极拳理技渊源

1.2.1陈式太极拳理论基础

一、结合阴阳五行思想

关于阴阳,易学认为,凡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务或现象,纯属于阳的范围;凡属于寒冷的、下降的、灰暗的、抑制的、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纯属于阴的范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式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符而生。

二、结合导引、吐纳等理论

陈王廷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技术与导引方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吐,意为呼气;纳,意为吸气。太极拳把权术的形体运动与养生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三、与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

陈王廷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形成了太极拳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陈王廷又将拳术与经络的运输作用相结合,通过经脉运行气血而营养阴阳,以丹田刚中柔表之气,使练习者体格强健,内气充足,同时还使其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盈,以己之静化彼之动,以柔克刚。

1.2.2陈式太极拳技术来源

从技术上来看,陈王廷创立的陈式太极拳堪称是综合了明代武林的拳术百家之长,特别是以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武学成果为基础,从而独树一帜。

陈王廷在创立陈氏太极时是以祖籍山西洪洞旧传拳术作为基础,对各家武术进行博采众长。民间古今有十六家拳法,陈王廷对这些拳艺进行取精去粗,吸取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陈王廷还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式拳经捷要》中精心选取了二十九式,结合陈家祖传拳法等,由此形成了创新的陈式太极拳。

2、陈式太极拳的发展

2.1流派初成阶段

从明末清初的陈王廷至陈长兴,历经五传,完成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演变,在这一阶段,陈式太极拳发展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为:首先推出了在太极拳领域具有百鬼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代表性的有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太极拳十大论》《用武要言》等。

至陈长兴、陈有本一代时,陈王廷时期七个套路中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二至五路,已逐渐被舍弃,很少有人练习,取而代之的是陈式太极拳一路和炮锤(先称之为二路),在一路的基础上又分演出老架、新架。新架扬弃了原有的一些高难动作之后有发展出了赵堡架,代表人物有陈清平等。经过这个时期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陈式太极拳以及赵堡太极拳自身的改造,形成了现代意义上传统太极拳的雏形,并未由此衍生出新的太极拳流派打下基础。

2.2百家齐放阶段

从杨禄禅陈家沟学拳到孙禄堂晚年定孙式太极拳,使中华太极拳的流派定型期。在太极拳史上,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打破门户之见与小农意识,毅然将陈式太极拳传于河北杨禄禅,他决定了当代四海流传的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定型为目前深入人心的的陈、杨、吴、孙五大流派的太极拳以及数不胜数的的其他衍生派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众多的太极拳大家如陈长兴、杨禄禅、孙禄堂等的武功事迹在中华武林脍炙人口;层出不穷的太极理论成果同样构成了中华武林的一大景观。

2.3广为传播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陈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流派一起,开始了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的广为流传阶段。1956年,国家体委创编了简化太极拳剑,到1979年编制完成了简化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8式太极拳等。为了适应国内、外比赛,创编了陈、杨、吴、武、孙五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总体来看,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各式太极拳虽在风格和特点上有所不同,但从套路结构和拳势名称以及锻炼要领上看,都与陈式太极拳有着明显的技理渊源。

太极拳真正进入鼎盛时期,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加强国际太极拳的交流与发展,太极拳发源地文献从199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各种太极拳交流大赛与太极拳报告会如火如荼的在各地举行。一系列的壮举同样也吸引了众多电视媒体的高度关注。

3、结论

陈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自陈王廷创编以来,首先经陈氏宗族内部之个人不断发扬和改创,如陈长兴在技术上由博归约、精炼归纳以及陈鑫在理论上集历代宗师之长、自身习练之精华;又经陈氏族人和外姓人氏共同将太极拳传出陈家沟,走向外部世界,开枝散叶形成陈、杨、吴、武、孙五派百家争鸣局势;后经各种组织赛事传播,利用组织的影响力和权威使陈式太极拳逐步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逐步进入大众生活并成为世界所瞩目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志龙.浅谈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J].文化体育,2009,38(5):135-136.

[2]张斌,王鑫.陈王廷与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初探[J].档案溯源,2013,(8):115-116.

11.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 篇十一

2008年5月1日,广东省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在市体育中心会议厅隆重舉行。湛江市体育局、民政局领导以及石家庄陈式太极拳学校杨合发校长和陈式太极拳第12代传人吕林红女士出席了会议。来自湛江市各地区、各行各业的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们参加了大会。马虹大师、陈正雷大师以及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石家庄陈氏太极拳学校、广东省武术协会、浙江省武术协会、珠海市太极拳协会,还有茂名、玉林等地太极拳团体纷纷为协会的成立来函祝贺。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大会经100多名会员代表选举产生出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马虹大师、陈正雷大师担任协会顾问,原福全、杨合发、吕林红为名誉会长,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苏道生为会长兼总教练,陈小亮、陈旭峰、刘建文、王宁、唐晓德、凌团结为副会长,王少娟为秘书长。

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是在市体育局领导下,由苏道生老师倡导,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努力筹备成立的,由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们自愿参加、自我管理的民间社团组织,其宗旨是以拳会友、强身健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该协会除开展经常性的太极拳(剑)训练外,还将不定期组织推广太极拳(剑)的学习培训活动,以推动陈式太极拳全民健身活动在湛江地区的不断普及和提高。协会为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必将为一贯以南拳为主体的湛江民间武坛注入新的血液。

12.姚式太极拳简介 篇十二

姚式太极拳为著名武术家姚馥春先生始创,目前有100多年历史,已传四代,姚馥春先生生于1879年,为武一生,力倡国技,精绵掌、太极、形意、八卦。是著名的“中华国技学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任原中央国术馆教员;1929年浙江省游艺大会(中国唯一一次全国武术各门派大比武)任监察委员,以蒋介石、李济深为代表的多名国家政要均练习姚馥春先生所传拳术。后与其师弟姜容樵合著《太极拳讲义》一书,并将自己的招式照片作为书中标准动作,蒋介石为该书作了“自强之道”的题词,张之江、李景林、于右任、李济深、张占魁、黄柏年等党政名流及当时武术顶尖人物均为该书题词作序,该书通俗易懂,学博众家之长,精妙实用,著名太极大师沈寿先生曾评价说:“近似杨氏,又不同于杨氏,自成体系,称姚氏太极,惟鹊雀穿枝更是他派所无。”

姚氏太极拳学其特点主要是撑筋拔骨,大开大展,蕴藏“龙、蛇、鹤、虎、马、鸡、鹰、熊、凤、猴”十大形,并有“披闪担搓歉、粘随拘拿扳,软掤搂摧掩、撮坠续挤摊”20字诀为用(此决为姚式太极拳独有),没有繁文缛节,精练概要,讲究天然之内功,直入无极奔大道,健用一体,训练严格,不摆花架子,不在玄虚上做文章,注重实用效果,强调四忌、八要。该拳集观赏、健身、实用为一体。《太极拳讲义》中姜容樵明确记载:今市井所传之太极拳,其中不无讹错,多有令人不解之语,姚君馥春所得之抄本,其原文较世人所传者多三分之一,皆太极之要诀。

上一篇:赏桃花,挖春笋作文下一篇:教学策略12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