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

2024-07-06

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共8篇)

1.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 篇一

浅谈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鲤鱼江中学――曹刚明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在体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着新课标与大纲进行对比,剖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手段、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学法等诸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这些要求进行阐述,能指导体育教师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文章就此浅谈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师;新要求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1.1 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一致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1.2 新课标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方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汇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学了些什么?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拾遗补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未来。

1.3 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2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2.1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人们体力活动大大减少,各种“文明病”迅速蔓延,从而使国民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于是,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2 要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

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本人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2.3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2.4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基层体育工作者带来了工作上的新要求,每位体育教师既是<<新课标>>的执行者,又是不断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的创造者。现代生活方式要求体育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实现

体育的生活化,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引路人。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精深的业务素养,始终处于体育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提高驾驭教研的整体能力,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成为课程改革前沿探索先锋。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王俭:<<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

4.毛振明主编<<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5.周西宽等<<运动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

6.卢婵。成就动机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报。2000

年第01期88-91页。

2.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 篇二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

体育课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提升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中学体育课的开设提升了学生的体质, 促进了他们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使中学学校体育教学顺应时代发展, 做到与时俱进, 体育教学在我国中学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改革, 提出实施新课标。然而, 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结合个人所学和个人实践经验, 对目前中学学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

一、目前我国中学学校教师在体育新课标教学实施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

当前, 我国新课标体育课程已经在各普通中学开始实施,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统一的规定, 将实践教学也列入了教学部分, 并且标明的实践教学的方式。然而, 在各中学学校的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按规定进行, 在实践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也多由老师个人决定, 教学内容也停留在了老师的自发性, 随意性层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 学生个人实践由老师布置, 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的实施, 而是通过网络拷贝应付作业。结果导致这样的实践教学开展没有了任何意义, 使得学生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了将体育课当做“休息”可的层面, 无法达到体育实用性与实践性的学习效果。

(二) 学校体育课程设施不完善, 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 体育课程教学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设施完善, 而设施的完善需要有经费的保障, 聘请实践教学人员也需要大量资金, 没有经费保障, 体育课新课标教学课程就无法正常开展。当前, 我国中学学校体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没有足够的经费, 因此阻碍了中学学校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实施实效性的提高和发展。另外, 我国中学学校目前存在实践课程设施不完善问题, 这使得学校体育教师要想开展新课标改革就必须改变实践方式, 这便导致了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无法落到实处, 导致中学学校体育的新课标实施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和目的。

二、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改革实施程度提高的措施

(一) 以学习者为中心, 突出实践的学习理念

纵观教学制度的发展, 不难发现,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如今不断创新发展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而且在体育教学各方面内容都要首先分析社会使用者的需求。在中学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 学习资源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它面对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使用者,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审美需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有适合所有人的体育学习资源。因此, 在中学新课标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同时也就要求中学体育课程的学习要坚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原则, 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发展特征, 满足学生不同的审美需求。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坚持创新

体育课程的学习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强, 实用性强的知识学科在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同时, 也给学习者的的教授者造成了障碍。因此, 在体育课程新课标的改革过程中要想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必须做到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然而, 要使得体育课程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就需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程度, 以现有的实践课程为支撑, 使学生可以将体育课的理论课程与现有的实践课程相结合, 可以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学习。这样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进行全面学习, 进而提高学习的实用效果。其次, 要想将体育课程知识真正运用到学习与生活实践中, 还需要利用新出现的新媒体, 打造全媒体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体系。利用产学研三合一的背景, 对中学新课标体育课程进行推动发展, 推动中学新课标体育真正发展。

(三) 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 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与能力

在中学新课标体育的教学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接。要实现这一对接, 强有力师资队伍对此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展不了解, 那么在给学生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就更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自然也就无法提高新课程实施的程度。因此, 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对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 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推动新课程实施, 就必须完善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 安排学生的课程实践, 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学习, 推动提高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

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所学和个人实践经验, 对目前中学学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目前我国中学学校教师在体育新课标教学实施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分别是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学校体育课程设施不完善, 经费投入不足。得出教师要提高新课程实施的程度, 不仅需要改变教学理念, 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然而, 个人认识有限, 无法对此问题的分析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此文章可以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3.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精品展示课;团结协作;培养性格;故事情节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75-04

一、前言

当今《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是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的。与原课程标准相比,修订后的课标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新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过去那种单一死板的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的网络时代,已不适应当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势,已被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远远甩在了后面,也很难实现这一新的课程目标。因此,在精品展示课上,我们大胆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就像大型活动的开幕式、闭幕式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运动,再整齐的队形、水平再高,也给人一种呆板、乏味的感觉,这就是没有打破传统的束缚。如果在运动的同时展现故事情节、展现文化内涵,这将使这项活动在效果上大幅提升。这种新的思路为什么不能在中学《体育与健康》的精品展示课中展现呢?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中学《体育与健康》精品展示课的新模式。

二、精品展示课的几种类型

体育教学的评优课是以展示课题组织、学习效果及老师基本功等多项指标为主的综合性教学评价活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发展,要将一节精品的《体育与健康》评优课展示在观众、评委的面前,除了基本技能、身体素质的练习外,还应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娱乐活动和包含一定文化内涵的内容融入其中,以此来提高课的观赏性。基于这样的标准,《体育与健康》的精品展示课所联系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就应该是已经学过的技术内容,通过这样的展示课,以达到巩固、熟练、提高的目的,从而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的表现上,使他们体会到通过身体的技术动作,来表达一种行为、一种思想、一种情节。这样的展示课可以通过四种模式来完成。

第一种:教师引导模式

即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手势、哨声或音乐的指挥下完成。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每一组同学的人数、性别可根据具体项目来定,每一组同学的服装可依据展示的情节而不同,每一组同学的运动形式、运动节奏、运动中的各种变化是由老师的手势、哨声或音乐来控制的。形散而神不散。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事的运动项目可以是健美操、田径的基本技术练习、篮排球项目、借助器械的跑跳转化练习等等,展示的情节可以是数学图形的变换、语文课本中的小故事、历史事件、自然灾害的逃生、团队的协作等等。这种模式要求老师和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多次的练习,使学生的注意力由在动作上过渡到表演上,进行中可有2~3次暂停,每次1~3分钟的简单描述,依据老师控制的节奏而变化。

第二种:共同参与模式

即老师作为全班成员之一,一起与学生完成整节课的内容。具体动作可以与同学们相同、也可以与同学们不同,老师的着装也是如此。老师在学生中间与同学们同时运动,达到引导指挥、组织、调动全班学生队伍的目的。如有复杂动作要提前练习好,达到熟练的程度,简单动作也可以现场变换,老师起到示范的作用,整个课堂的指挥可通过老师的口令,也可通过辅助人员的哨声、音乐等方式来完成,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和展示的情节与第一种模式大体相同。

第三种:图形变换模式

即在上课前由老师在上课的场地上画好图形,这种图形是一种队形变换图形,学生在图形中要知道自己的运动线路,在线路的每个点上要知道自己的动作内容和整体的运动节奏,为了达到比较好的展示效果,学生手中可以拿着不同的、用于展示情节的道具,整个形式与小型团体操类似,所从事的项目主要是以提高学生腿部肌肉力量、弹跳和身体协调为主的项目,这种模式的展示需要提前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熟悉场地及动作的内容。

第四种:音乐控制模式

即整节课在音乐节奏的变换下完成,上课即开启音乐,下课即音乐结束,整节课音乐的播放是连续性的,老师可起到指挥引导的作用,音乐内容的选择可依据动作内容、展示情节的内容而定,情节的低潮和高潮通过音乐的变化表达出来。比如展示战争情节,用战场通用的音乐;展示地震火灾逃生的演练,可加入相应的警报声,可通过跳远、跳高、跨栏跑、相互背抬的腿部负重练习,来展示学生在战争中、在逃生中越过障碍物的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达到实际演练逃生的目的。

展示课的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是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发,在练习中展现一些情节,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达到精品展示课的标准。

以上这些模式的评优展示课,虽然提高了观赏性和娱乐性,但同时也给老师和上课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体育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课堂能力、情节编导与展示能力、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还要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只要教会学生动作就可以了,而上精品评优课,还要在此基础上,再熟练,以达到将注意力放在表演上的目的,这也是我们东方人所欠缺的能力之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上好精品展示课。

三、精品展示课的理论基础

(一)提出《体育与健康》精品展示课的理论依据

上文所描述的精品展示课源于日常的体育教学,依托于常规的体育教材和教学目标,同时又高于一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不仅包含体育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同时还将音乐、娱乐、情节等内容融入其中,提高课的观赏性。这种模式的课,由于内容安排复杂,展示的内涵深厚,由一名体育老师单独设计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它需要由体育老师确定练习的项目,音乐老师选配合适的音乐,语文老师设定要展示的情节,场地器材老师做好充分的保障,并组织上课的学生反复练习,熟悉整个课程的思路,才有可能上好一堂精品展示课。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和其他人员的协助支持,这样的精品展示课,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要组织一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体育与健康》精品展示课活动,因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做出这样的精品课是完全可行的。其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多年来,在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下,日常的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与健康》评优课的评课模式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师的口令、动作的规范、学生队伍的整齐。课后,从效果方面分析,老师和学生收益不是很多的,只是心理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因为他们认为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上述的《体育与健康》的精品展示课,却打破了这种多年的固定模式,课前准备时的学生队伍可以是多样化的,同学们忙而不乱的运动可以在手势的指挥下,可以在哨声的指挥下,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也可以在场地复杂图形的变化规律下完成。这样一节课的设想,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展示给大家,才能是一节精品的《体育与健康》展示课。第二,我们跳出体育教学的框框,来欣赏展示给大家的作品。一部好的影视剧、一次精彩的团体操表演、一场大型活动的开幕式,人们对它评价好坏的标准不是其整齐划一的形式,而是其展示的内涵。每一次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作品,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否则,将失去它的活力和展现力。中小学课本中,故事情节较多的科目应该是语文、历史、小学的自然常识等等课程,这里面的一个小故事、一个简单的情节、一场简单的模拟战争,在45分钟的《体育与健康》精品展示课上,完全可以展示出来。从效果看,既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又进一步熟练了文化课的情节。同样的道理,在火警警笛声的伴随下,同学们利用自己强健的体魄,相互背抬着、搀扶着,来演练逃生的正确方法,更是有必要的,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展示情节给《体育与健康》精品展示课带来的魅力。无论是从形式上、运动上、观赏效果上,还是在学生本身收益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精品展示课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娱乐健身运动能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这在实践中已得到证明。这也证实了体育运动在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他是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现自己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勇敢的第一次展示,完全是在外因的作用下完成的,可能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可能是不愿意脱离这个集体的活动,可能是满带笑容的同学的美好表现对他的吸引,等等。无论什么原因,他参与了第一次,也就有第二次,也就有更多次,在多次参与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开始转变其内向的性格、不健康的心理。《体育与健康》的精品展示课就是通过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的完美展示,达到整节课的完美展示。

展示课活动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在这个集体中,仅仅依靠个人的完美展示是不够的,还需要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帮助他人、肯于服务的精神,这在展示课情节内容的自然灾害逃生、自然灾害后的营救中是必不可少的。

从这几种形式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展示情节是在基本的身体运动的基础上完成的,无论是用健美操的形式展示自己,还是以田径、球类项目的形式展示自己,都是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一致的。团结协作、帮助弱势群体的情节,也是在游戏之中的身体负重协调的运动,也有相当大的运动负荷。从另一层意义上讲,现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家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性格孤僻、缺乏团队意识,这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潮中,是极不适应的,因此,更显示出提高这种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全面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这种模式下的精品展示课,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相应地提升了体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使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容小觑。首先,一节完美的精品课,应该是以体育教师的思路为主线,在其它科目老师的协调辅助下完成的,突出了体育教师在这项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其次,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了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以往体育教学只按体育教师自己的计划进行,除因为个别学生与班主任交流外,基本上很少与其他学科教师探讨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得不到完美全面的教育。这种新模式的实施,将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因此,《体育与健康》精品展示课的推出,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同时增加了娱乐健身、心理健康、气氛活泼的教育内容,也将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增强了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之间的协调沟通。从《体育与健康》这五个字上理解,我们的工作重心将由“体育”向“健康”方向转化。

四、结论

1.精品展示课主要体现在新授教材结束后的复习课上,在学生练习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同时,与音乐结合、与情节结合,提升整节课的观赏性,增强学生参与的娱乐性,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2.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达到体育运动与学生思想与情感教育的结合,从而转变学生内向、孤僻的性格,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

4.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 篇四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立足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必要性和体育教师教学及培训现状分析,剖析了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体育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培训形式和培训的重点内容与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给中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理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下的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特别是随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实施,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对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意味着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新理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改革。为适应新体育课程的改革,就要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不单单是专业知识丰富,还应该有边缘学科的必备知识。体育与健康的新标准给体育教学及其改革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

一、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和厌倦情绪的境况,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显然,目前的体育教师素质状况难以满足这些新要求。

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在新形势下具有全新的意义。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既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在师德、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合理利用体育的校本资源,同时,通过培训还有利于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能否得到顺利贯彻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培训,使中学体育教师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后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达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及培训现状分析

(一)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尝试并认同,在新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技术教学时学生能主动听、主动练,且乐此不疲。同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调动。但同时体育教师存在问题也多有凸显:

一是教师角色彰显与职责的缺位。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还没有对新课程改革从内容到形式彻底吃透,教师职责出现缺位和“四多四少”现象,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社会责任多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少;强调教师地位多忽视师生合作少;强调教师教学能力多忽视育人的职业责任少;强调劳动的传递性多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少。

二是对新课改存有疑虑与片面认识。部分体育教师片面认识新课改精神,认为课程改革只是课堂活跃、完善教学内容的“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法的变化而已,对新课改的理念与价值认识模糊,对新课改的效果持有怀疑态度,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方面修正教学方法,忽视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是轻理论修养重技能演示。一些体育教师只满足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演示,忽略理论的学习与提高,不愿意参加课改培训,只停顿在现有的水平,自诩“一刀鲜吃遍天”, 不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用自己早年的 “一技之长”多年不变,难以与新课改的精神相匹配,甚至与“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想脱离,无法满足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四是自卑与忽略自己的价值存在。有些体育教师总感觉在学校的“底气”不足,“地位”不高,把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定位于学生在中考或高考过关或合格,没有从健康第一、培养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角度定位自己的职责。

(二)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根据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培训保障有力,不同程度构建了培训组织体系,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精心挑选有较强针对性地培训内容。二是培训师资强干,有的地方选配的讲课教师包括邀请国家课标核心组的成员、省以及大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中学一线的高级以上教师、以及高校的教授、博士等。三是形式多样,培训方式的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和研究性。但同时发现目前体育教师的培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校本培训问题更加突出,难以收到培训实效。具体表现在: 一是可操作性较差。不管是“内培”还是“外培”,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新课改理论和理念的学习与提高,缺乏针对“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操作性强的实践环节的传授,受培教师培训结束仍感到一头雾水,难以收到培训效果。

二是培训形式单调。大多数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主要采取试用期培训、职务培训、基本功培训、骨干培训四种培训形式。第一种培训主要在本校内或校外进修模式进行,后三种培训主要靠本省或市内的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或地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过程更多是在教室里传授理论专业知识。单调的培训形式无法达到学习知识与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是培训管理薄弱。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难以形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没有有的放矢的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往往只注重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报名,并没有参加培训听课,照样拿到培训结业证。有的通过发放信函邀请教师自愿参加培训活动,有的培训活动其实就是为了赚钱。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是在“走过场”,对培训没有做到有效的管理。

三、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措施 1.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

一是系统性培训要求。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应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与其他专科的业务培训一视同仁,建立健全机构、设施。二是时代性与开放性的培训要求。在培训中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倡导新理念,传授新知识,介绍新经验。三是因地制宜的培训要求。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来进行,增强有效性。四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培训要求。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既要坚持理论学习,又要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培训教材的编写要有科学性、前瞻性,要实用、高效的提高体育教师基本素养和教研能力。

2.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形式

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可采用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现代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来进行。考虑到具体情况,本人认为最好以校本培训为重点,现代远程培训为基础,集中培训为辅助,三种培训形式合理搭配,做到科学协调。每种培训形式都要明确培训目标、内容、任务及方法等,注重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为培训重点,以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培训目的,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3.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重点与措施

体育教师的培训重点应该围绕满足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各种能力培训来展开,具体包括:(1)体育教师的设计能力培训。体育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提高体育教师的设计能力培训成了整个培训工作的重点环节。该环节的培训工作包括: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分析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育经验、心理状况和体育学习态度,便于强化针对性、个性化教学;二是对教材的研究定位能力,教师能够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依据各部分体育教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分析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任务,确定学生应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动作和相关技能; 三是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撰写能力,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做出系统化的构想与谋划,对教学内容作出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练习方式的选择,最终形成教学计划。

(2)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培训。研究能力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因素。该环节的培训工作包括:一是信息处理能力,教师要搜集教学过程中“一手”资料和通过网络、图书、学术期刊等搜集“二手”参考资料,提高吸收前沿研究成果,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二是科学研究能力,在资料搜集基础上要不断开展教学课题研究,撰写有关教学论文、调查及研究报告等教学研究活动,提高独立进行体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三是联系实际能力,要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研究运用能力,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3)体育教师的指导能力培训。教师的指导能力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环节。该环节的培训工作包括:一是运动技能规律的认知能力,体育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了关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体育知识学习与运动认知、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体验运动乐趣等教学规律的掌握,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奠定基础;二是运动技能规律的运用能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来源于教师在动机、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积极引导,要把培训中掌握的体育运动规律运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环境,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等方面上来;三是教学实践过程的掌控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核问题,并给与及时纠正,要具备掌控预防与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等方面的能力。

(4)体育教师的反思能力培训。体育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总结教学工作,发现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的培训包括:一是提高感知觉能力,提高教师的感知觉能力,主要从视觉、听觉、触摸觉、味觉、嗅觉、语言听觉和语言动觉、空间与时间知觉和机体觉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日记、录像和交流等途径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转向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提高自我分析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反思,找出经验和不足,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仪表教态、教学讲解、动作示范、组织练习等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针对学生和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方式反思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体育教师的评价能力培训。体育教师的评价能力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圆满完成,对师生双向检测、教学质量验收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培训主要包括: 一是教师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的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学质量判断的基础,是新课程评价的关键。二是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剖析、分辨、单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能力。教师要有独到的成就和见解,要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变成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演化成学生的具体活动内容。三是教师的评价运用能力,教师能运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评价方法,按照不同的评价目的、主体,能够做到对体育课密度、运动负荷、学生体育知识、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等做出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4.

[2]夏峰.要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6(7):8-10.

5.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 篇五

体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期间广大体育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体育学习方式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体育学习方式逐渐被广大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所认识与接纳。与此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新型学习方式,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一、新型体育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二)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始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组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2]

(三)探究学习的内涵。

探究学习简单解释为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3]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现代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强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个人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研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具有价值性、兴趣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二、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新型体育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相对于过去“灌输式”提出来的,不仅仅有三种。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提出新型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过去的学习方式,新型学习方式只不过是对过去“灌输式”的有力补充。由于现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学习,因此,要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里强调一点,新课程强调新型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否认和抛弃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同样存在,而且在某些时候是无法替代的。传统的体育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式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是否掌握、身体素质是否提高、体育成绩是否进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仅仅是要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传统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是远远达不到的。因此我们对待传统学习方式采取的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在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包括:已有运动基础、爱好何种体育项目、性格特点,等等;鼓励学生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并且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于自己、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分组活动,需要有共同的目标,每个学生须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担相应责任,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探究学习的关键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

三、实施新型体育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新型学习方式,明白新型学习方式对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如在课堂准备部分,打破体育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游戏进行热身,而是要让学生自由分组,之后每个学生负责组织一个热身的游戏,这不仅体现出了合作学习,而且体现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体育教师的确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自己创设各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

(二)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育教师如何教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如何学习。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等的不同而具体采用。学习方式应该是每一位学生特有的,而不是全班都是统一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没有必要把学习方式僵化。体育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而不能仅仅单一地进行接受—灌输式学习。因此,即便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每位同学的表现各有不同。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新型的体育学习方式,而将所谓的新型学习方式模式化、标准化或者形式化,要求所有同学整齐划一。否则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套上传统的接受—灌输式学习方式的枷锁。

参考文献:

6.新课程实施与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篇六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思想品质、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个性品质甚至成长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而富于艺术性,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教学方法来实现,所以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势在必行.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方式多样化 1.1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材料,通过图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这是讲解与示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预先录好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后脑、肩、背臀依次触垫——抱小腿蹲撑起立的文字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的需要重复播放画面,讲解动作。加上师生的不同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就更简单、更积极主动。掌握理解动作要领就更快、更直观。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的心理特征。

1.2 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探究知识,发展创新能力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对学龄初期儿童教学时,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情景教学,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儿歌、游戏和趣味活动;练习场地则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情景,如夺红旗、找伙伴、消灭害虫等方式进行。如在教学《持轻物掷准》一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不同距离的各种害虫,让学生据自己能力的大小选择消灭害虫的距离,教师根据消灭距离的长短及时给予学生物质与精神奖励,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上课会兴趣盎然。2 构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合作学习时首先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而且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靠小组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必须同心协力,个人不能游离于小组之外。使学生逐渐懂得怎样合作,然后逐步提高合作技能。在教学中注意教会学生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以3-5人为宜。小组长轮流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合作者。案例一:我曾在八年级上了一堂体育课《“小马”过河》,我就采用了自主合作练习的方法。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二人(或多人)的、互助合作、实践尝试,创造出了搭桥过河、踏石过河、开船过河、飞马过河等方法,而在搭桥过河的方法里,又有各种各样的桥。这么多方法,都是回答教师“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小问题的答案;这么多方法,都是学生们自主合作的实践成果;这么多方法,都是学生们创造的结晶。2.1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2.2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景中游戏玩耍。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课的导人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2.3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确实,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整堂课,我都让学生先自主尝试,再进行展示,最后集体比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课余、准备活动阶段创编一些生活小游戏,然后让他们在课中轮流带领同学们做。在本课中,我就让学生自主创编准备活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体育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而且也使他们的创新精神一点一滴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3.构建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 3.1 教学方式的创新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

主题式教学方式:主题式教学方式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和相关的活动内容,围绕创设的一个教学主题,把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通过游戏为主的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过程是:引导学生进入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以主题情境逐渐进入各小标题情境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思维技能训练;小组合作探讨和实践完成教学目标,让评价渗透到每一个情境教学中。例如:《植树节》导入情境:植树节,老师带学生去公园,(模仿各种行人的走路);初入情境:公园里同学们来植树让我们比一比,看哪组植的又快又好(往返跑);深入情境:若我们要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就必须认真锻炼(拍皮球),比一比哪能组同学皮球拍得既快又不会碰到小树苗;延伸情境:看着这么美好的公园和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

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陪伴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为主要形式,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法创设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练,该方式重视学生首次发现,首次示范,将所学知识、技能“外化”,进行自我反馈,以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其过程是: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老师陪伴学生进入学习程序,陪同学生一起练习;发展学生思维技能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利用集体练习情境的创设提供学习帮助;学习效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例如:跳短绳。通过绳操短绳游戏展开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起跳短绳,请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两种跳法的优劣点,同时用不同节奏,不同信号加强对跳绳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想象尝试创设不同的跳绳方法;小组学习和讨论,形成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演进式教学方式:演进式教学以一课一教材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器材、场地、自然条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地改变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锻炼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讨论游戏的规则,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其过程为:引导学生利用器材进行自主锻炼;不断地改变同一器材的条件来吸引学生的锻炼兴趣;在小组合作下创设游戏,延伸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个人、小组进行表演、展示;运用综合性评价。例如:《五彩的圈》。找朋友:如何和圈交朋友?拿同一颜色圈的同学为一组;个性展示:一人一圈,你们怎么玩?激情畅想:二人一圈,你们会怎么活动?奥运小主人:用手中的环,如何拼出五环?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始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昂,始终想像和探索的兴奋状态。他们不断地探索,当条件发生变化后,各种新活动法在不断的尝试、发现中收获着。3.2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3.3 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4 积极改革评价方式

体育教学评价强调统一的考试与测评来衡量学生,这主要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教育观念,把被评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不仅应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并给教师提供评价依据,以便于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学习评价就是体育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它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地发展。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给学生创造的时机,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各种方式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例如:我有两名学生,一名学生平时体育活动能力较强,在平时的考核中,成绩总是优秀。因此,这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骄傲自满,虽然在上个学期末的考核中得到了优秀,但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表扬他;还有一名学生由于体育活动能力较弱,在平时的考核中最多能得到良好,但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认真,虽然在上个学期末的考核中只得到了良好,但我却刻意地点名表扬他。又如:某一学生性格内向,身体素质一般,体育成绩也较差,平时上体育课时,无论是跑、跳、投都不是很好,而且在学动作时也领悟得较慢。因此,这位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有一次,我们学习《仰卧推起成“桥”》这一课时,我发现这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不是做得很好,但他很努力,于是在结束前的小结中,我特意表扬了这位学生,说他上课专心听讲,练习认真,动作也比以往做得好,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这时,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脸上有了笑容„„。5 当然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也应注意存在的问题如: 5.1课堂设计不应流于形式。

教材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课堂上成功体现呢?我在上课时看到,有时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比较透彻,驾驭课堂得心应手,一堂下来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有的教师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听见老师这样的话语:“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练习一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紧接下来又听到“快点,同学们抓紧点”“还没好?”有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下来练习,看别的组的展示”。忽忙之中,这一切成了形式,成了教师的“课堂赶场”。新课程倡导是到自主、合作、探索性地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当老师千方百计地给学生营造交流学习机会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对于讨论交流式的学习比较喜欢,但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太难了。不易于讨论出结论;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时间长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短了又停留于形式。势必对课堂练习密度、运动负荷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任务不能完成。5.2 技能教学过于淡化

体育课主要是通过身体锻练和技能学习为中心来展开,离开了远动技能教学也就失去了学校体育学科存在的意义。有些教师有这样的误解;“技能教育学就是竞技体育。”实质上,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对提高学生身体活动能力更有效,是体育课同其他学课的区别。假如体育课没有了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当前学生体质严重下降,与我们体育教学有直接关系。运动技能的淡化直接倒导致运动负荷过低。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上好体育课以热闹,趣味为追求的目标,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如此的教学致使部分学生把体育课解为“玩的课”,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因此出现了上课前有学生向教师询问:“老师今天体育课我们玩啥?”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唯一出发点,认为学生玩得高兴,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而忽现了体育课的运动量。激发教学兴趣与学好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新颖 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练习,在心情欢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的.5.3 不可过度强调学生主体

传统体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权威”,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操控下按“程序”进行,因而教师感到心里比较踏实。有的教师怕学生不懂,总是讲得过多,改变不了教师把持课堂的局面,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新课程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于是,课堂又会常常出现“无序”的状态,有时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使教师感到不安,甚至焦虑。的确,“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课堂也“乱”起来了,而老师却不敢“过问”和干预,生怕有悖于学生主体的精神。有的教师只求学生动,而忽视技能、体能的教学和学生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培养;只求欢快,而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认为堂上活跃,学生玩得痛快,乐得开心就体现了课改精神,就是成功的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5.4 对待学生不可一味赏识

随着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我们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看到了教师对学生形式多样的表扬和奖励,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等,数不胜数。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上课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几乎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动作,无论正确,恰当与否,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地表扬道:“你真棒!”“你真聪明”!课堂上掌声响起,课堂气氛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赏识教育吗?我们常说“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我们如果把鼓励性评价一味地表扬对学生错误技术动作、回答问题中的错误和学习中问题不及时指出,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被说“伤害学生自尊”那么,必将致使评价缺乏科学性,亦使学生不知所云。这种做法实际上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长此下去会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式。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广大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上好体育课更加不容易;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还需付出努力,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只有不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才能进一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上好体育课。参考文献:

7.浅析新课程下的中学体育课教学 篇七

一、体育课上的阴、晴转变

情感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就必须和学生多交流, 与学生建立朋友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该严肃时一定要板着脸, 决不含糊 (特别是危险性运动项目如:单、双杠、铅球等) 。但是, 该愉悦时一定要融入其中, 与“民”同乐, 与学生共享体育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种“阴”“晴”转变的“变脸”只要恰当、得体, 就能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有序, 就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二、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

“师生”是相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的, 两者是共存的。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 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为学生服务。教学中特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 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 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融洽, 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也会变得更加显著。

三、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 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 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 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 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体育课要开放, 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 而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 从而全面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四、教师对技术课的教学应做到

(一) 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

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 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

(二) 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

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 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 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

(三) 动作、技术教学应做到:

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 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 应用挂图、影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 讲解要准确而形象

由于体育课的形式比较特殊, 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 讲解要少而精, 同时讲解要抓住时机。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 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源于“袋鼠”起跑时蜷缩身体;“各居各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鸣枪”时像离弦之箭。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 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纠正———巩固———提高动作

此时应根据内容的特点, 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此时教师的示范要少而精, 主要用语言提示学生在动作细节和质量上下功夫, 并不时地纠正、指导学生的动作。

8.浅谈新课程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篇八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社会的进步飞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很多工作都进行了自动化管理。人们有了很多的闲暇时光,生活的方式也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成为了人们谈论越来越多的话题,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健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也要使学生树立参与体育锻炼的精神,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健康的重要。只有身体健康,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才能有依据和资本。利用这一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能锻炼学生的身心出发,让学生通过锻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并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按照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认为只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的考核科目都达标就是完成了教学。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丝毫不感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枯燥烦闷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严重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新课程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教师不再以学生能达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把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创设具有竞赛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竞争中进行体育运动的锻炼,不仅能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步提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被动学习,相应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面对教师的时候不再是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助的关系。教师从生活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关心,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在教师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敢于质疑。师生之间友好的氛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会更快速。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助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对学生放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在学习进行考核的体育项目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自主锻炼,不断促进他们独立完成项目的信心。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学跳绳的任务,比一比谁学得快,让学生自由练习。这样,即使是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长久的兴趣,我还引导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学生跳绳水平很好,花样很多,我就让他们当老师,去教那些跳得不好的学生。当学生有了进步之后,我都会抓住时机进行表扬。这样,在我的激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很大的兴趣,不仅在课间跳,还在家里跳。

(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样的教学模式古板单一,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效率低下。

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形式,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

由于在传统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导致现在体育教师的配备不足,教学能力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学的发展。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激发他们对待本学科的热情,不断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发展方向,促进体育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传统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不受重视,同样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不高。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位。学校要改变以往对待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的观点,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钻研自己教学的积极性。

(三)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上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随着全民健康这个观点深入人心,体育教师也要树立重视体育锻炼的思想。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在对体育教学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

很多学校对学校体育教育不重视,缺少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学校一定要为学生最大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寻求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不断进步。在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教师还要从心理上关心和关爱他们,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上一篇:锅炉维修工基础知识下一篇:微信推广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