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生寻找一个支点

2024-06-21

为人生寻找一个支点(精选10篇)

1.为人生寻找一个支点 篇一

原点支点——人生境界提升之一

寻找人生的原点和支点

一、时刻提醒自己让身心保持快乐。

观察周围的所有人,所有事,你将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都不会按照每个人自己的意愿而随意改变,更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变成希望中的样子和结果。这说明,每件事物都有他们自身的规律,以及前因后果,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本无关联,如果因此将身心投入,而产生种种喜怒哀乐的情绪,那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有智慧的人,应当冷静仔细观察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白了这个道理,在任何时候就都应该保持内心的清净、快乐与平和,遇事冷静、处变不惊,这应当是我们应对周遭一切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二、幸福本非身外物,想要得到,当下即可拥有。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很忙碌,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理想、目标以及追求。儿时会因为得到一颗糖或一句长辈的赞许而开心,长大了会因为实现了某个理想和目标而欢喜雀跃,然而人生的终极目标,不同行业究其所以,求财的人生意再成功也就是资产超过比尔盖茨做世界首富;做官的人,官做的再大也就是做到过去的皇帝、现在的总统;科学工作者,科研再成功也就是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第二个居里夫人......但是在达到这些目的的同时,人生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吗?就能达到每个人人生的快乐、幸福了吗?恐怕没有。我们完成学业掌握某些专业技能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去挣钱,而赚钱养家只是为了能够满足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然而,生存的快乐与幸福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的东西虽然在某些时候因满足了我们的某种需要而给我们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是十分短暂的,甚至转瞬即逝,不能长久。因为人的欲望使得我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所以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永远不会因此而幸福。况且,依据第一条,所有外面的人和事都有其自身规律和前因后果,不会随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意志去改变。所以其实幸福不可能在外面找到,她只可能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去获取。

明白了以上两点,你就会知道,假如你现在欢喜或不欢喜、愤怒或不愤怒、快乐或不快乐、哀伤或不哀伤,其本质只是拿周遭的人和事在为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你的自我和本性在周遭的环境和自己失控的情绪的宣泄中迷失了。所以此时,你应当止住自己的情绪,把业已投入到周遭某个特定对象(不管他是你的父母孩子爱人或仇人)的心收回来,去冷静审视你当下的人生和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从开始到现在,你的心既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除了记忆),我们在身心之外执取的所有人和事不但不能令我们幸福满足,而且终究成空(恍如一梦)。内心里生起的智慧令我们警醒,把飘荡在自己身心之外的心收回来,放下周遭的一切,回归本性之中——我还是我,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既然内心没有得到什么更没有失去什么,却用自己的心在身心之外肆意追逐,喜怒哀乐起伏跌宕,弄得自己疲惫不堪、苍白憔悴不已,这是何苦?明了这一切,回归内心深处,自然可以放下,并在放下后释然,当下即可回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在感和幸福感。

原支成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南京)

原点支点——人生境界提升之一

三、寻找人生的支点和原点。

华夏文明五千年,对真理的探求与思考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其精髓,儒释道各有阐述。在道家讲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儒家讲孝悌忠信、君子务本;在佛家讲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就是追求真理的人要找到自己的支点和原点,然后身体力行的去做,只是认知和行持的角度和层面不同而已。人生的本质其实不过是历事炼心,练到前面两点纯熟,自心如如不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任何境界干扰。

人生的原点和支点是做人和做事,而做事究其本质也是做人。儒释道中,儒家属入世之学。孝悌忠信是中国古代教育从童蒙教育(如《弟子规》)开始就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核心内容,明白其道理,做到孝悌忠信,人生的幸福和成功才有坚实的基础。孝悌忠信核心还是个“孝”字,做到了“孝”,再把“孝”推演到周边的人和事,就有了悌、忠、信。“孝”可以说是开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如何理解“孝”?我们经由母亲十月怀胎呱呱坠地,从连自己父母都不认识,开始呀呀学语,然后学会走路说话,喊爸爸妈妈,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老去。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父母之爱也是最无私、最没有条件、最纯净的。这样的爱和付出,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报答的。如果一个人连父母这样无私和凝重的爱都不能报答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样的恩情能令他去报答呢?

仔细观察这个“孝”字,它是老字头,子字底——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兄弟姐妹的立体生活空间。意思是我们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上有父母老人,随人生推移,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和后代。在我们一生的人际关系中,父母子女是最近和最亲密的关系,因为彼此血脉相连。处理好这个人生基本关系就是做到了“孝”字。做不好那就是不孝,不孝的人悌、忠、信也自然就谈不上了,离人生的幸福美满也自然会越来越远。其理可以说不言自明。做人当然不能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懂得“孝”的含义其实是让我们理解父母博大无私的爱与付出,进而生起感恩的心,再把这感恩的心推演到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学师长,推及到所有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的人生也就可以自此而开解。“孝”从自身做起,其实首先还包括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从这个意义上说,“孝”正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支点和原点。

把“孝”字在每个人自己的家庭里落实,再以此为原点同样立体化拓展到公司、单位、机关、学校、组织,乃至全社会„„形成的更多支点将开启每个人不同的智慧人生,我们的幸福人生将就此打开。有了这样的原点和更多的支点,越来越多的人形成的团队力量势必形成杠杆效应(阿基米德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将不断放大我们的人生和事业,进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幸福人生时代!

原支成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南京)

2.为人生寻找一个支点 篇二

上次听柳老师的讲座,是在育英小学,那时听时,很有收获,这次再一次聆听了柳老师的报告,心底更明朗,正如一位研修班同学所说,以前听时是整体,现在贯穿到局部,渗透到每个细节。

柳涟老师老师《低段阅读教学特点和教学策略》讲座,娓娓道来,开篇就直言:“语文,可以研究的话题很多,但是有一个话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它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前提。”

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语文教师可真难做,难在哪儿?别的学科,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摆着,教师重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而语文呢,特别是低段阅读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是识字为重,还是阅读为重,总是云里雾里。

柳老师在讲座上提到我们的教学缺乏融合:识字与阅读两张皮,扫除拦路虎,图个清爽,有时想突出读写结合,单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个句式,马上训练,从满堂“问”到整篇“悟”,慢慢地,我们动车上的疑惑也豁然开朗,的确我们有时候为造句而造句,为语言实践而语言实践,我们有时太急功近利了,过程不充分,站在语文学习上而言,不够语文,没有深度。在《画家和牧童》中的第一段教学片段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第一版本:

师:他画技高超?从哪儿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

【出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位老师看到“一……就……”就很高兴,认为有个可抓点,就简单地让孩子语言训练:

生1:我一回家就写作业。

生2:妈妈一回家就煮饭。

生3:爸爸一下班就回家。

这样把孩子从文本带到了生活中去,又回到文本,学生进进出出,思路没打开,无语文内涵,怎么利用这个语言特色,从理解到积累到运用呢?

第二版本:

师:他画技高超?从哪儿看出?根据学生回答,

【出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从“一……就……”这里体会出什么?

师:哪里感到是绝妙之作?

师:难怪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能不能用这个“一……就……”来夸赞这个画家的画技高超。

生1:他的画一挂出来,人们就点头称赞。

生2:他的画一挂出来,人们就争着买。

生3:他的画一挂出来,围观的人就过来欣赏。

随后进行课堂练习:

我会写

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就……” 。

有困难的同学可请教学习伙伴。

戴嵩的画一挂出来, 。

人们一听到牧童的话,就 。

此片段既用上了“一……就……”进行语言实践,又促进文本的学习,一举两得。

从语言入手,体味人文内涵,然后再回归语言,是一种不断互逆的双向运动,让学生在语言人文的互逆中对话,立足语言本位,学习规范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低年级好比是空口袋,慢慢丰满起来,想表达,但不知怎么表达,找不到合适的词和句子,需要老师抓住文本进行引领。如果都能这样持之以恒,我们学生下次就不会再出现那么多的“妹妹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这样的句式了,相信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语言的表达也会丰富多彩。

3.寻找最强有力的营销支点 篇三

热水器业发展到今天,正处在一个优胜劣汰的关口,如何度过这一个关口,而且不断地发展成为市场的强者,是许多经营者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世界企业发展的长卷,有这样一组数据不觉让人眼前一亮:130年历史,300个研发工程师,8个销售人员……这样的事实比例着实有些不可思议。这些数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将要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角逐市场需要什么

据调查,中国热水器的普及率只有60%左右。目前46.6%的居民家庭表示要在未来5年中购买或更换热水器。未来5年内我国城市热水器需求量将平稳增长,达到4660万台。毫无疑问,热水器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前景一片光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营销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是不言自明的。尤其对于正在市场中奋战的企业而言,营销作为一种快速占领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捷径自然成为他们“成功”的利器。一时间,各种理念层出不穷,价格战此起彼伏,商家可谓使尽浑身解数,十八般武器一齐用上,“营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炒得热火朝天,沸沸扬扬。

与此同时,美国的“AO.史密斯”、“浦兰”、欧洲的“欧胜”、“博世”、日本的“林内”、“松下”、“能率”等国际顶尖热水器产品都相继来到中国,并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追捧,这与现如今有些国内热水器厂商“赔本赚吆喝”还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形成了鲜明对比。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在惊叹“狼来了”的同时,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最强有力的营销支点?

百年启示说明什么

再回到那组惊奇的数据,这个奇迹正是属于目前全球热水器行业的巨头―――美国AO.SM ITH公司。从1936年进入热水器生产领域以来,已经积累了68年生产经验。

在20世纪代早期,AO.史密斯公司拥有300名工程师和8名销售员。工程师和一般雇员之间的这种比例,确实与众不同。正是AO.史密斯公司这种对技术和技术人员的重视,使最新、最尖端的产品技术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激励着AO.史密斯130年来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帮助AO.史密斯公司度过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考验。AO.史密斯聚集着能聘请到的最天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专注可以说是其最大的法宝。因此它一直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并实施更好的工序去制造这些产品。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一直关注新产品和新工序的开发并致力于各项业务都保持优势。此外它还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市场潜力,而每一个业务部门都支持着部门内所进行的产品技术开发。正是如此专注于长期的经验积累与技术研发使AO.史密斯成为热水器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

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是保障一切的基础,但这无论是对于AO.SM ITH还是其他厂商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而言,不仅要能生产好产品,还要懂得如何卖好产品。AO.史密斯在实践中发现,良好的声誉能够直接支持企业有强劲的财务表现,令人满意的股东收益及员工薪酬激励机制,良好的企业声誉还能使企业在面临危机时快速反应,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AO.史密斯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非常注重从细节方面满足客户需求,树立起良好的声誉。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能不断做大、做强的技术型企业,AO.史密斯产品与服务的优秀品质来自于科学而严谨的管理。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热水器制造基地,AO.史密斯中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管理程序和制造程序,围绕产品质量、工艺制造、生产效率强化管理,采用精益生产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冲压成型、防腐处理、产品装配到质量检测,各条生产线都建立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在生产车间数十道工序、数十个流程、数百个动作都经过精确计算,在关系到产品内在质量的冲压成型工段、“金圭”涂层防腐工段、装配生产线和质量检测线“四大”关键生产工段上,更建立了数十个质量控制点。这些措施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使AO.史密斯品牌的热水器从原辅材料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都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控制之下。

这就是为什么AO.史密斯没有采用不少厂家通常采用的高广告宣传投入的营销手段,而是把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采用整体营销战术赢得消费者,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许多用户变成AO.史密斯产品的积极推销者。

透过硝烟准备什么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营销就好比他区别于其他人的外在特征,而技术则是支撑这一切的内在筋骨。一旦脱离了这个谈营销,结果自然可想而知。AO.史密斯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需求引发应用,应用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技术,而技术最终要靠品牌来体现,靠管理来维持。这些才是推动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展示实力最大化的展现,更是一切营销最强有力的支点。

4.寻找教育的新支点读后感 篇四

所以说,分数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就拿兴趣和个性来说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那么时间一久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然而,如果我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做,那么不管时间多长都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会像红酒越放越香一样变得越来越感兴趣,这点很重要,特别是对我们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心理学上我们都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就算集中了时间也不会长久,最多坚持十五至二十分钟,但是他们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那么这个时间的持久性就很难估计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孩子在自顾自的玩耍,他的玩具很简单就是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对我们大人来说这些东西没有办法玩的起来,可是他就“坚持”了很久,远远超过了理论上的时间,我想这就是兴趣的力量,感兴趣了他才会去做,所以说兴趣的激发更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

再说说个性,我们教师培养的不是统一规格的“零部件”,我们培养的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祖国花朵,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变成“乖乖儿”,我们要使他们在共性中体现出个性,很多事实证明,个性张扬怪异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蠢材,他们也可能是天才,在鸡窝里孵蛋的爱迪生、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只是在看待问题的视角上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所以碰到这类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心一定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弄不好就是未来的爱迪生亦或是爱因斯坦。

5.人生支点美文 篇五

人之所以能活着,是因为有许多支撑点,就像那火车之所以能在铁轨上前进,是因为有许多根枕木支撑着一样。

只有一根枕木的铁路是没有的,只有一个支撑点的人生也是没有的。

人生可以有很多支撑点,事业、升官、发财、爱情都可以成为人生某一个时期的支撑点,让你有滋有味地活下去,觉得天很蓝,草很绿,每个人的笑容都很美好。

但我要告诉你,任何一个支撑点都不可能是永恒的,事业无穷尽,官做大了做久了也很乏味,钱挣得太多也是个累赘,山盟海誓的情人也终会有一天离你而去。

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泛点论。简而言之,即让你的人生多一些支撑点,其中的某一些点坍塌了,会有另一些支撑点支撑着你的人生构筑,让你在漫漫人生路上走下去。

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水路不通走旱路。

谁也不可能把你的人生隧道构筑得那么牢固,因为这不单是你个人的问题,有些情况你不可能把握,你想得到的不一定都能得到,你期望得到的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好些事和大环境有关,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更和一种叫作“数”的东西有关。“前数分已定,浮生空白忙”,“自古成败原关数,天下英雄大可知”。这反映了古人对“数”的消极思想。人应该挑战命运,而有的时候你也得认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所谓“数”,就是机遇,你的命再好,碰不上一个好的流年,也是白好。辛勤耕耘,丰收在望,一场洪水或一场冰雹就击碎了你的丰收梦。我欣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生不打拼不可能成功,但你打足了七分,那三分老天不给你,你仍然不能得到一个完美的人生。

炒股者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筐里。甲筐让一个骑自行车的撞了,乙筐被冰雹砸了,丙筐还可以保住三分之一。再广而言之,甲筐里放草莓,乙筐里放枇杷,丙筐里放荔枝,则不管行情如何变化,你至少扳个平手,而不至于赔得吐血跳楼。

人生亦如此。

6.人生的支点作文 篇六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减少遗憾。给幸福一个支点,给自己一个幸福的支点,阅读和写字,做攻略和计划,逛有趣的网站,学习新的知识,了解陌生的领域。

“当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也许我们会为浪费时间而懊恼不已,会为生活的糟糕而觉得不如意,但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当你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时候,所有的不快都会烟消云散。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位50多岁的阿姨,独自搭车辗转到西藏看那里的蓝天。因为家人不肯陪同,只好独自搭车,不敢坐火车,但她还是启程了。她说:“有时候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真的白过了。就想到外头看看,可是没什么钱,能去的地方也不多,我看电视上说西藏的天特别蓝,我就来想来看一看。”给幸福一个支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勇敢去尝试,没有钱可以赞,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计划可以定制,却不能没有一颗勇于尝试的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踏出一步,才发觉之前的所有顾虑都是多余。可见如欧文所说的“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在大地回春的日子里,看满园春色;在骄阳似火里,听蝉虫鸣叫;在秋高气爽里,看秋风落叶;在寒冬腊月里,看傲雪腊梅。幸福,在心中,支点,在幸福的另一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给幸福一个支点,让幸福得以在你的身边。

7.演讲-人生的支点——勤与廉 篇七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翻阅历史的画卷,我们敬仰于谦“两袖清风”的人格精神;我们推崇包拯“铁面无私”的职业情怀;我们颂扬海瑞“刚正不阿”的铁骨铮铮。而环顾四周,我们可以发现,在国税系统,有很多奋战在基层第一线的税务干部,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们心系税收事业,情系国计民生,他们将最美好的岁月、最坦荡的热情、最执着的信念奉献给了他们所钟爱的国税事业。

我们三分局,就有这样一位视税收事业也为己任的普通干部,他谦和的个人修养、勤勉的工作态度、执着的学习劲头还有知足常乐的乐观豁达,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绚丽的人生篇章,谱写着无悔的青春之歌。他,就是综合股股长冯永新,是我工作中的直接上司,也是我工作征途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更是我潜心学习、努力追赶的模范先锋。

冯永新股长注重学习思考,常有独到见解。他在一片文章中曾写道:一撇一捺是为人,人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站稳,就要找准平衡人生的两个支点。而我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这两个支点也必为勤与廉了。二十多年的税务生涯,与他相识的每一个人都会看到,纳税人碰到疑问寻求帮助时,谦虚解惑,热情周到的是他;下一线纳税评估时,严谨细致,雷利风行的是他;开展业务学习时,不甘落后,认真钻研的也是他。他就像充满力量的“战士”,更像高速运转的“机器”,时刻投入在紧张的学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炎炎夏日,他奔走在辖区的乡间地头,只为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获得第一手的生产经营资料;夜深人静,他敲击键盘、整理资料、研究指标,完成一篇篇有价值的评估分析报告;清漏管、录数据、搞公关、抓申报,他马不停蹄、任劳任怨,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而这一切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工作本分,只不过是干一行,爱一行。

在与众多的纳税人打交道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他也面对了各种诱惑。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依法办税。一位纳税人曾说:别看我们冯股长工作时是一副笑面孔、热心肠,要是想请他吃个饭、送个礼,他可马上翻脸不认人了。但冯股长笑着说:我有三颗心,所以什么招式也打动不了我。一是感恩的心,我在生活、工作中取得的成就都是在国税事业的推进之下、国家发展的支持之下取得的,因此常怀感激之情;二十坚定的心,我也是凡人,面对诸多的诱惑只有自省其身,保持清醒;三是知足的心,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才能心里坦然,脚下踏实。

8.给自己一个自信的支点 篇八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如今,我却要说:“给我自信,我就可以撑起未来一个美好的人生。”

人生在世,能力是杠杆,自信是支点。没有了自信,杠杆再有力也无法托起一粒沙;有了自信,杠杆再短再细,也能为人生托起一轮红日,照亮整个生命,使生活充溢绚丽的色彩。支点虽小,作用却极大。纵观古今,有多少有识之士因为有了自信做支点而成就一番事业的?

如果当年平原君求贤士去楚国时,毛遂不自荐怎可能为赵国求得救兵?后世怎可能流传“毛遂自荐”的千古佳话?如果当年毛主席没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又怎可能成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如果当年比尔·盖茨没有自信把自己的程序拿去推荐,又怎可能会有今天的世界首富?

由此可见,自信在人生的旅途中,作用是多么的大啊!

自信能助你攀过人生的高峰,也能让你走过生活的低谷。

有人问张海迪,截肢后是怎么熬过来的。张海迪笑着说:“我总是对自己说,我能行!”看,就这么一个支点,却支起了轮椅上整个生命与灵魂。

谁看到一朵花因畏惧风雨而放弃盛开;谁目睹一只雄鹰因闪电霹雳的怒吼而拒绝飞翔。不要担心时光的尘埃会埋没一颗珍珠,要相信沙粒也正是经历无数艰辛磨难后才拥有足够的力量来走向光明。给自己一点自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面对诸多抉择,每一次抉择都必然面临风险,都是对自身勇气的考验,而我们的勇气恰恰来源于自信。与自信为伍,让理想不再是梦;与自信为伴,让求知之路不再寂寞;与自信为友,让自卑的杂草不再丛生;与自信为盟,让生命之树结出甘美的硕果。我们一定要在内心种一棵自信之树,让生命有所期盼,让事业有所收获,去成就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抚平微风荡漾的涟漪。你会发现,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的前方。笑对人生,以自信来面对我们可能遭遇的挫折与痛苦。

9.给梦想一个支点演讲稿 篇九

今天,我决心开始新的生活。

今天,我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尘土。

今天,我翻出黑暗的围墙。

今天,我张开了臂膀拥抱。

拥抱太阳,拥抱天空,拥抱希望,拥抱未来。

当你拥有了梦想,你发现自己魅力四射,你发现自己傲然天下,你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你发现自己非比寻常,终于你自由自在,终于你畅然释怀,你依旧是你,那个执着努力,奋勇拼搏,披荆斩棘的你!今天你决心胜利,今天你成为赢家。当人生最美的果实被你采摘的时候。你骄傲的歌唱,因为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把你击垮。

今天,我的老茧化为尘埃。我在人群中昂首阔步,不会有人认出我来,因为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已拥有新的生命。

在梦想面前,我郑重地发誓,绝不让任何事情妨碍我新生命的成长。在读书学习的时候,我绝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返,失去的日子是无法弥补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对于未来你努力了些什么?

是沉迷于百无聊赖的网络游戏,还是趴在寝室的床上怨天尤人,是沉醉在仰望成功人士的艳羡目光里,还是麻痹在面对自己时的鄙夷眼神中。在最美丽的时光,在最年少的岁月,在激昂飞扬的青春美好时代里,你都看见了什么?是否看见雄心勃勃的人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是否看见乘风破浪的水手正挂起梦想的风帆穿梭在机遇的风暴里。你那颗悸动的心是否也火红的跳动着,燃烧着? 生命只有一次,当生命中的时光白白流逝,你的生命之花也就失去光泽,慢慢枯萎、凋零。时间如此不可捕捉,不可存储。在时光的长河中成就了多少人,又流逝了多少人。人生不过是时间的积累。太阳不会西升东落,时光不会倒流,你还在等待什么。等待救世主对你那一瞥的眷顾?你还在抱怨什么?抱怨世俗的不公,没有成就出非凡的你?珍惜生命,请不要把我们引以为傲的生命,把我们创造出千百万次奇迹的生命荒废在等待和抱怨之中。朋友,不要再犹豫了!难道迷惘的昨天,还要搭上一个彷徨的今天和嗟叹的明天么?

也许探寻梦想,追逐成功的道路只是一条难以通过的羊肠小路,重重关卡,各种障碍让你迷惘失望,让你手足无措。

但是请不要畏惧挫折,不要躲闪失败。正因为失败才磨砺出不一样的你,正因为失败才打造出了全新的你。因为失败,你化茧成蝶,飞出泥泞。因为失败。你脱颖而出,走出荒凉。在梦想面前失败是如此的衰颓,如此的不堪一击。面对强大的你,面对拥有梦想的你,失败注定要被埋葬,要被摧毁。他匍匐在你的身旁,也注定跪倒在你的脚下。

梦想会使失败变得如春雨般温和,孤独时,给你支持;绝望时,使你振作;

10.为人生寻找一个支点 篇十

编者按 财政部近日开始统一组织全国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继中央部委集中公布“三公经费”后,公车改革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近20个年头。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公车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公车改革怎样再出发?在改革的深水区怎样取得新的突破?基层公车改革如何协同推进?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深入广东、浙江、江苏、贵州等地公车改革的基层一线采访调研,寻找答案。

看现状:公车改革探路难

公车改革已走过近20个年头,各地相继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有什么样的特点,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难点?

地方公车改革进行时

8年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在贵州的市、县(区)中率先实行公车改革,曾一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汇川区财政局监督科科长胡元梅是一名股级干部。2010年,她买了一台13万元的车,现在上下班或者去市财政局办事等都是自己开车。按照区里车改政策,胡元梅每月有720元的交通补贴,因为买车预支了4年的交通补贴的50%,所以现在每月实际能领360元。

此外,她还得到了5000元的购车奖励。胡元梅告诉记者:“以前我这个级别的公务员,很难有公车用,去市里办事要搭别人的车,很不方便,现在自己开车方便多了。”

2004年,汇川区实施区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核心举措是取消个人公务用车,按级别和是否购车发放个人公务交通补贴;组建区车管中心,将原有公车集中起来有偿使用。汇川区车改对象为区财政全额保障的区直机关在职公务员,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和公、检、法部门暂缓车改,即只对正科级及其以下干部发放相应标准的公务用车补贴,但愿意参加车改的四大班子领导干部也可参加。

由于鼓励公职人员购买私家车,记者近日在汇川区政府大楼的地下车库看到,车库中停满了带有住宅小区出入证的私家车,由于车太多,来晚的车只能停在路边,大家上下班和出门办事都是开私家车。

8年过去了,在贵州,汇川车改依然是“独唱”。

记者调查发现,在货币化改革方向上更加彻底、目标更加明确的可能还是杭州和温州等地的公车改革。

杭州市自2009年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到2011年7月宣告“收官”。除杭州市级四套班子,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均在本次车改之内。

杭州市也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车改的副省级城市,所有局级(副厅级)领导用车都需要自行解决。第三批车改结束后,杭州市公车数量将从车改前约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杭州市推行了向公务员发放车补的政策。根据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级别,车补从300元到2600元分为9档,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的市民卡,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是不能取现,并且建立了公共交通专项经费,用于满足接待宾客等特殊需要。

今年4月,温州开始推行的车改力度更大,除省管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以外,所有1400多辆公车全部拍卖处置,并提出了“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两步走的规划。为确保效果,温州市还规定了公车改革“四不准”:不准借用或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不准接受企业捐赠车辆等,以杜绝“补贴照拿、公车照坐”。

杭州市纪委原常委方东晓介绍说,公车改革后公务员公务出行都要自掏腰包。虽然设立了杭州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但借用该中心车辆与打的一样,属于有偿计价使用。在杭州如果公务员购买私车,不享受任何购车补贴。“我们鼓励公务员利用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出行。”他说。

与货币化改革不同的是,江苏省东台市实施了租赁式和包干式的改革,被称为“东台样本”。据了解,东台市各乡镇公车改革的总体思路为“总额限制、费用包干、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公车改革后,当地机关公务活动用车实行市场化运作,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既可以租用原有车辆,也可以租用社会上的车辆,政府不再支出驾驶员工资、车辆燃料和维修等费用。

在拍卖公车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基础上,对公务用车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分档包干”,明确规定各乡镇公务用车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前三年平均额的80%,乡镇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费用包干到人。

同时,各地在公车改革的探索中也根据本地情况采取了一些配套治理措施。例如,在广州,货币化车改与GPS监控并存。广州市天河区21个街道已实施货币化车改,从2011年起广州市又启用“制度+科技”的公务用车使用监督管理系统,在每台公务用车上安装全球卫星定位和身份识别车载终端。加强监督和保障行车安全是这一措施的目的。

从数据看变化

一些地方推出的公车改革效果到底如何?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

“我们有三四个乡镇搞了车改,镇领导每月发1000元至1500元的车补,自己买车或租车,如果配车,养一辆车每年至少需要四五万元,这还不包括司机的工资。我认为车改能省钱。”苏北某县纪委书记告诉记者。

统计数据也显示,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公车改革,一般都会有助于降低财政支出,每年都可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

东台市在公车改革的当年,就实现了全市乡镇公务用车年费用下降的目标,由原来的345.5万元下降到235.6万元,下降了31.8%。广东省纪委提供给记者的数据也显示,广东各车改地区改革前公车费用年均涨幅都在15%以上,改革后财政支出每年都节省20%左右。广州市各单位启用公车管理系统后,每月每车平均行驶里程从原来的1769.97公里下降为1265.24公里,下降了28.5%。

而遵义市汇川区车改办提供的数据让我们能从更微观的角度观察车改的效果。自2004年11月公车改革至今,汇川区公车平均每月支出29.38万元,每年支出352.56万元。而经汇川区测算,若不实行公车改革,维持机关运转需车辆59台,按7.9万元每台计运行费用,包括驾驶员工资3.6万元、燃料费2万元、车辆保险0.5万元、维修费用0.8万元、车辆折旧费1万元,每年经费总共需要466.1万元。公车改革后,汇川区每年能节约财政资金113.54万元。按照这一数据,汇川区在公车改革的8年间,节约财政资金超过了800万元。除了数据透露出的变化,南京一位老党员黄成华表示,公车改革也有利于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以往,干部下基层调研,都坐着自己的专车,感觉高高在上;如今,干部要么自己开车,要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群众的距离自然而然就近了。

汇川区车改办主任罗顺友说,车改前,大多数单位存在“少数人用车,多数人无车可用”“无车下乡、无车办事”的情况。车改后,这一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公车改革尚待推进

地方公车改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不断引发各种质疑。

一些地方在公车改革中取消了大部分公车,取而代之的是每月给公务员发车补,这一举措引发了“发放车补是不是变相给公务员发福利”的质疑。从车改一开始就有人提出,发放车补,好像是把“不名正言顺”的公车消费,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公务员“特殊补贴”。“一个正局级公务员的车贴比普通老百姓的工资还高,怎么说得过去呢?”杭州市民裘冬梅说。也有市民质疑:车补进入个人口袋,会不会影响办理公务的效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李通就不无忧虑,他说:“公务员履行公务很多时候都需要用车,但落进自己口袋的钱舍不舍得再拿出来?会不会因此导致公务懈怠,能不办的就不办?”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社会学家杨建华表示,针对种种质疑,最重要的是设立有效的监督措施,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并且公开在媒体曝光。同时,站在收入分配改革的高度,既要重视车改前后节省财政资金的绝对值,也要考虑公务员车贴发放标准与地方低保标准差距的合理性。

关于车补到底如何拉开差距的问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倪星表示,天天坐办公室的公务员不一定用得上那么多车补,而经常公务出差的基层公务员则需要更多补贴。车补多少不能由官位的大小决定,车补是补贴公务活动用车支出的,补贴的发放必须回到制度设计的原点上。

而同一地区多种车改模式并存、改与不改并存,也造成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失衡,甚至成为公车改革的阻力和隐患。据了解内情的车改专家介绍,在广州市天河区,21个街道取消了公车,改成货币化补贴,而区直单位仍继续使用公车,结果天河区出现了部分已经车改的人觉得补贴少而想恢复使用公车,而一些未车改的区直部门公务员则希望能享受货币化补贴所带来的现实利益的现象。对此,惠州市纪委常委、市车改办主任张以新表示,改革与不改革的单位同城并存,没有改革的单位与改革单位的利益反差就大。为此,需要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加快推进改革。同时从目前已有的各地公车改革实践来看,各地党政机关的公车最受关注,也往往是车改中最先行、改革最充分的领域。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认为,国有企业公车超标准和滥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要在广义上推进公车改革,政府部门要改革,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必须跟进。

从珠三角开展过车改的6市来看,车改涉及国企确实较少,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成为车改中的薄弱环节。令人欣喜的是,8月财政部已开始统一组织全国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走出了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第一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张建中说,公车改革贵在坚持和完善,千万不要寄希望于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体系才去实施,在探索中前行才是现实有效的路径选择。如果一受质疑就停下来,那才真正是改革的不幸。

再出发:公车姓公不姓私

公车改革的推动者普遍认为,公车改革不是要取消全部公车,一些工作中必不可缺的公务用车是可以保留的,但是必须划清“公用”和“私用”的界线,克服特权思想。建立在有效监督约束机制基础上的协同推进,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公车问题的根源在于公权力的私用。南京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许益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公车问题不是“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权”的问题。就公车改革而言,要把制度设计的重心放在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上,放在防止公权私用和滥用上。车改专家表示,要想杜绝公车私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公车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如果公众能够很容易识别出公车,就能有效监督公车使用,那么公车滥用、私用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广州市民区少坤在街头义务监督“公车私用”已达6年之久,曾经发现并“解救”百余辆被挪作私用的公车。区少坤坦言,并不是所有的公车,都像警车那么好认。由于很多公车没有明显的标志,外观上与普通私车无异,导致一般市民对公车“监督无门”。区少坤希望,广州市政府能出台一项强制性规定:在公车车牌上统一印上“粤O(公)”字样。可喜的是已有部分实施车改的城市意识到公开公务车身份的必要性,开始采取行动为公务车添加必要的标志。

推动公车使用信息公开并完善问责制度,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广州市纪委为本刊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广州市启用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北斗系统”后,可以较好地掌握被监管公车的使用信息。

曾受邀参观“北斗系统”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告诉记者,这套系统的使用,表明了相关部门对公车改革的决心,但是离公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公车定位监控技术无论多么尖端,仍只是“内部监管”,相关监控信息并不为公众所掌握。

韩志鹏表示,对公务车的监管不应局限于政府内部,相关举措应更透明、更公开,把公务车置于阳光之下,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车改专家们也在呼吁完善公车采购预算公开制度。广东省政协委员廖明光主张,各单位的用车经费应当及时、定期向社会公布;如果经费超支,应当对公众有所交代,不能仅仅公布一个数字了事;如果涉及违法违规行为,更应该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货币化改革中的车补不应该发到人头,而是要发到单位,采取预算制,由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如有公务人员外出开会出差,则必须实报实销。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各地实际明确哪些领导才有配专车的权利,办什么事才能坐公车。

有效的约束机制还应当包括在改革前和改革中广泛征求民意。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倪星认为,有些地方将公车改革“简化”为机关的内部管理问题,改革方案没有经过公共听证和征求民意,搞所谓的“低调”改革。这是不对的,没有民众的参与,公车改革很难得到广泛认可。

在倪星看来,公车改革方案应该有一个公共讨论的过程,给不同的声音提供讨论的舞台,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共识。

协同推进改革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是公车治理的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是公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参公(即参照公务员)”等多种类别,车改专家建议,针对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也应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分门别类,根据其职能和需要,事业单位车改措施可以有所区分。

韩志鹏认为,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和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车改措施,应该参照党政机关的车改办法来实施;而针对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其车辆经费的实际来源采取不同的车改措施。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单位的性质是公有的,只要车不是掏私人腰包买的,那么都需要纳入车改的范围。”韩志鹏说。

倪星表示,事业单位的车改比较复杂,应该与事业单位整体改革协调推进。伴随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以后会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会逐步转为企业,而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则更为复杂些。

按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划,公益类事业单位又被细分。“公益一类”以公共卫生机构和中小学为代表,由各级财政兜底,确保公益性,车改的分类和定性也相对清晰;而大学被划入“公益二类”,财政只给予一部分拨款。这类单位的车改情况更复杂些,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倪星表示,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也应真正回到“公务用车”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只有真正的工作所需,才可以用车,工作之外的用车是绝对不应允许的。

而对于国有企业,有关专家也纷纷指出了车改的迫切性。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主张,要对公车实行全面改革,国有企业也要跟着改,否则,一些公务人员可能会要求企业、基层派车满足他们的用车需求。

几个月前,财政部会同监察部、审计署和国资委联合发布《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非常明确的“禁止性条款”,对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作出严格规范,其中包括不得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以及不得对已配备公务用车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发放用车补贴。之前国务院国资委还制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曾经指出,公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坚持市场化、社会化,采取适度、公平的货币化手段,改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机制和提供方式”。据悉,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全国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意见,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待时机成熟时,将出台具体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方案。

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的公车改革方案值得期待。在方案出台之前,应当鼓励地方按照中央精神和民意期待,在各方的严格监督下进行改革探索。

清华大学廉政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表示,公车改革未来的出路是通过全国统一步伐的改革,实现公车管理模式的根本变革。(《半月谈》2012年第17期,记者 张建华 蔡玉高 商意盈 闫起磊 秦亚洲)

公车改革还需把好三关

公车改革已经探索多年,从各地公布的车改办法来看,思路不可谓不广,模式不可谓不丰,有些地方甚至不惜投巨资研发高科技车管系统以监控公车使用,但似乎仍然不能平息公众对公车的质疑。要改变这一状况,赢得公众支持,公车改革还需把好三关。

公车改革首先要把好采购分配关。

把好采购分配关针对的是公车超标超配的问题。从目前看,公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明确的,公车改革不是取消全部公车,既然保留了必要的公务用车,就必然面临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能使用公车、使用什么样的公车的问题。

对于公车配备,一些地方往往强调工作的需要,导致公车超配超标问题不断出现。在地方车改探索的实践中,各地完全可以从省级层面明确规定公车配备的标准,明确哪些人可以有专车。本着因“公”、为“公”的目的,地方公车改革要让更多的公车因公务需求设车和用车,尤其要克服特权思想。

其次公车改革要把好使用关。

公车私用和滥用是公车腐败的突出表现。近年来,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嫁娶、探亲访友、度假休闲等非公务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公车私用不仅与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相背离,大大增加车辆的运行成本,而且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群干群关系。把好公车使用关就是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能使用公车,建立科学的公车调度和使用规范。必须不断细化管理制度,让公车的标志更明显,更加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责任制,规范车辆使用登记、回单位停放和节假日封存停驶等工作流程,堵塞日常管理漏洞,防范公车私用和滥用的发生。

同时只有不断强化日常监督,建立内外并举的监督机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使公车私用行为无处藏身。最后公车改革还需把好决策关。

民意是改革的基础。有效的公车改革应当避免“闭门决策”的封闭思维,改革方案出炉前应当广泛征求民意。流程的公开化、透明化除了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可以使改革获得更多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民心齐,泰山移。当我们有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思路,有了更大的改革决心,有了更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公车改革必将会获得成功。(文 徐学伟 张建华)

他山之石 芬兰如何管公车

在芬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部门长期严格控制运作经费。尤其是近年来受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振的影响,芬兰政府紧缩财政,政府各部门更是加大了经费控制的力度。作为经费开支的重要部分,芬兰对公车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条例,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减少公车使用,避免公车私用。

措施得力 减少公车使用

在芬兰,政府机构公车数量极少,除总统、议会议长和总理外,只有正部长级以上的官员才能配备专车和司机。其他官员和议员使用公车,必须从政府办公厅行政司的车辆调配中心预定。预定的公车只能进行公务活动,不得私用。

芬兰2006年通过了一份关于内阁成员的工资及补贴的议案,专门规定,部长可以使用公车在国内因公出差,但其无权让包括亲属在内的其他人使用公车。

对于无权使用公车的官员和议员,需要公务外出时,可以使用自己的私车,获得补偿,也可以使用财务部门发放的出租车券搭乘出租车。如使用私车公出,公务员事后需以书面形式向所在财务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领取补贴。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芬兰公车数量,减少了公车使用,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保证了办公效率。

与此同时,公务员上下班的交通费用一律自理。芬兰政府鼓励公务员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既环保又节省开支。据芬兰媒体报道,今年5月,芬兰外交部长、环境部长等人曾表示,愿意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及步行上下班。

记者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采访时,也曾看到时任贸工部长的佩卡里宁以及现任欧洲事务与外贸部长的斯图布等高官,从总统府或内阁大楼出来后,独自步行返回两公里外自己的办公室。有章可循 避免公车私用

2006年通过的关于内阁成员的工资及补贴议案规定,出于安全考虑,部长可以用公车办私事,但只能偶尔使用,并对此设有严格限制。

首先,只有政府部门和机构中的最高官员才有权在特定情况下偶尔使用公车办理私事。其次,公车私用应照章纳税。公车私用(包括上下班)属于额外福利,相当于增加了个人收入,必须按税务局每年制定的额外福利税率,照章纳税。

按规定,在每次使用公车办理私事后,官员必须在汽车的行驶日志上记录公里数。各政府部门每年应向税务局提交官员使用公车办私事公里数的证明,以供报税之用。同时,官员应向税务局如实申报其所得额外用车福利的价值,并按税务局规定的税率纳税。

以部长级官员使用的价格在8.6万欧元左右的奥迪A6为例。按照芬兰税务局提供的方法计算,由国家支付所有使用费用的公车,2010年~2012每月的用车福利价值约为1440欧元。芬兰实行累进制税率,收入越高,税率越高,所得税税率最高可达60%。芬兰的高级官员属于高收入者。

假设一位官员的所得税税率是50%,每月缴纳的用车福利部分的税为720欧元,每年则高达8640欧元。这部分费用完全不低于自己开车或乘坐出租车的费用。由此可见,在芬兰,公车私用基本上无利可图。相关规定有效地杜绝了高官在公车上以权谋私的现象。除此之外,芬兰还有严格的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要遵守的道德和法纪,以及维护清廉形象等行为准则,使公务员不致因公车私用等小事触犯法律。

公开透明 接受舆论监督

公开和透明是芬兰政府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芬兰公务员的工资以及补贴同样公开透明,以保证每位公民的知情权。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议会图书馆等途径,便捷地了解和监督政府的工作。

芬兰媒体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涉及三公消费等敏感问题。例如,2011年7月,芬兰电视四台率先披露了几名议员过度使用出租车的情况。随后,这条消息被芬兰众多媒体转载。此事导致芬兰议会的财务部门不得不考虑对议员搭乘出租车进行限制。

上一篇:大暑经典短信祝福语下一篇:给我一个拥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