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

2024-08-03

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精选7篇)

1.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 篇一

中国印刷行业高级人才需求情况

工作2009-04-23 16:36阅读18评论0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作为规模庞大的生产服务型行业,印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包括一般操作工人、高级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对于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需求尤其迫切。目前,我国印刷教育已基本上形成了“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学位教育”的教学体系,印刷院校也从 1980 年的 19 所发展到了现在的 100 多所。各类印刷专业在校生总数估计不会少于5000 人。应该说我国印刷教育已经形成了规模,已经为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印刷行业一方面正面临最大的机遇。据了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印刷业产值占到 GDP 的 3%-4%,而我国的印刷业产值大约只占到 GDP 的 2%;在人均用纸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大约是 30kg,我国则大约是 5kg。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加入 WTO 后国外包装印刷大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印刷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再加上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较低,不足以满足印刷包装行业的需求。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下,我国印刷行业人才资源表现出欠缺之势。

专业人才的紧缺已经是制约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且,加上高职和高校教育的滞后以及生源的缺失,致使印刷、包装人才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印刷业工程师、中层管理、技术和研发设计人才,更是在目前成为了非常紧缺的人才群体,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掌握较高专业技能的生产第一线人才也成为了整个行业内的“抢手货”。另外,企业中具备丰富操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大多学历比较低,他们大都从事着多年的同一岗位的工作,完全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实际经验。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局限,当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出现时,他们不能很快的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方面的缺点逐渐就会暴露出来。虽然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印刷专业学科,每年印刷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但很多毕业生由于所学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所以不能适应印刷企业相关工作需求。这样也导致了一个看似矛盾的奇怪现象出现,每年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能够找到的合适人才却越来越少,而每年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随之越来越严峻。在数字化浪潮中,印刷行业也被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而现在正是需求大量高级人才的时候。所以创办一所专业设置齐全,专业性强,培养一流的印刷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已势在必行。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开设印刷、包装相关课程和专业的高职、高校要针对当前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书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要两手同时抓起来。

尽管近几年我国高等印刷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步伐较快,学科门类逐步走向完整、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就业方向和渠道更贴近社会需求,但总体上存在着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特征。从培养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教育理念还扎根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把学生视为单一的教育“产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落实,偏重了共性培养,忽视了个性发展,偏重了可塑性的培养,忽视了主动性的有效激发。二是在课程结构上,重专业、轻交叉,重技术、轻管理,重知识、轻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培养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渠道过窄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

我们就拿印刷工程专业来举例说明一下。

印刷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为了使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成为新型的劳动力资源,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而且也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虽然目前已经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的印刷岗位职业技术鉴定,不少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拥有一纸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技能证书”证书。但是,社会和行业对这些技能证书的认可度并不高,无法达到有关部门开展技能鉴定的初衷。为此,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职业技能鉴定重要性的认识,从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入手,实现职业技术鉴定工作的新突破。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审慎地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引进高校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中,让技能鉴定证书和学历证书一起真实地检阅学生的文化专业素质与职业技术水准,从而使培养高等印刷工程人才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改变现在社会对印刷行业固有的偏见,纠正对行业的误解,引导学生热爱印刷这一职业,建立印刷从业的自豪感,这一点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选择跟印刷、包装有关的专业,往往都是因为会不自觉地把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工作跟“脏”、“累”、“没前途”联系起来。再加上社会的虚浮之风和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很多学生都闻“印刷、包装”而色变。这样,学校的生源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它使人类首次运用科学技术来传播思想和文化,通过印刷媒介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只有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让他们体会祖先的智慧与创造,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肩负传承文明的使命,由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印刷人才。

2.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 篇二

很多人认为,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匮乏的原因是近几年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所导致。其实不然,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更多的则是行业历史原因所造成。2003年7月,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发布《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这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该报告还指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调查来看,国内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具体体现在: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工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工人技术水平偏低;接受专业培训人员比例偏低;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偏低等。因此,维修行业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具有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从而导致行业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以及事故率高等不良现象。

2.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匮乏的解决途径

2003年12月3日,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列为紧缺人才的领域之一。至此,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才真正被行业所认识。

该工程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发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探索新的培养培训模式、优化教学与训练过程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解决汽车维修行业专业人才匮乏的主要途径来自于职教院校。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学历教育及培训教育准入制度

组织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办条件以及开展汽车维修等技术培训的准入条件,规范专业设置和技术培训市场。教育部门在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对于职教院校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各类各级培训基地,在实训场地、设备工具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2)完善从业人员资格制度

加强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制度,即持证上岗,这是全面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基本条件,也是提升整个维修行业发展水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考核范围不仅仅限于维修技术岗位,还包括汽车运用技术、汽车销售业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旧车评估技术、汽车保险业务管理、汽车检测技术以及事故鉴定与理赔等门类。

(3)充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总体来说,就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以就业为核心,结合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培养计划;教学过程采用分段培养模式,增强学生适应岗位能力;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提高教学效率。教育部和原交通部还制定了《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以保障 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师资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在每年的暑期举办汽车维修领域和汽车营销领域的双师认证培训班,面向全国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引导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学校的师资培训当中,或者直接从维修企业引入一线技术人员。

从2007年开始,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赛学生”的同时,也是“赛教师”。专业教师在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也是自我培训的过程。事实证明,5年的全国职教大赛办下来,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普遍性的提升。

(5)开展“订单式”培养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必须采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维修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合作的企业,依托职业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并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自“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启动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数据统计,2005至2010年,全国高职、中职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共建成325所,仅这一项中央财政投入共4.09亿元。而对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以及从社会聘请“精尖”人才进入职业院校,中央财政的投入也已经超过1亿元。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职业教育赞助和免学费资金总额已达700亿元。此外,教育部先后与丰田、上海通用、博世、PPG以及奔腾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形式从赞助设备到以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和提供实习岗位为主,形成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岗位实习——技能大赛——更新课程等一条龙服务。这为国内职教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参考。

3.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2002~2010年,全国机动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从2407人增加到2607人左

右,而2005年b20 70年,全国中、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人数为53.57万人。中、高职毕业生中,除去一部分流失到汽车后市场相关行业或者直接转入非汽车行业,其他大部分都进入汽车维修行业,对行业的用人形成了有效的补充和置换,大大提升了行业生产效率和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然而,2002至201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9170万辆增加到2.4亿辆,增长1.5倍,而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数量仅增长8.3%。虽然由于维修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维修设备工具的改善,维修效率大大增加,但是远远不能解决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对维修行业人员需求方面的压力。

此外,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剧增,事故多发而导致的车身修复业务量的增加,以及新车销量增加而导致汽车美容与装潢业务的增加,都对相关业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这2方面传统业务一直依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新人,效率极低,而且大多数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2010年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种类来看,车身修复和汽车美容与装潢的毕业生分别为432人和798人,这些毕业生对于这2个细分行业人员需求的补充和置换只是杯水车薪。

3.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 篇三

我们一直秉着“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致力于为混凝土领域企业和个人搭建人才交流的互动平台。自2004年创办至今走过了7个年头.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优秀、最专业的混凝土人力资源提供商。产品包括网络招聘、猎头等。其客户产品遍布的领域包括:

混凝土材料、混凝土设备、混凝土生产、混凝土销售、混凝土制品、混凝土外加剂..资源优势:

1、超过80000个人会员、高质量人才库、优良的招聘效果

2、超过1800家企业用户的第一选择

3、网站每天吸引10000名以上的专业人士浏览

4、超过1200个合作伙伴,招聘信息发布范围更广

5、为全国各地区提供招聘与求职服务

高质量的人才库:

工作经验:65%以上拥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

学历结构:75%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岗位类别:技术(50%)、管理(19%)、市

场和销售类人才是主体(21%),并包括其他各类人才(10%)年龄结构:25—45岁个人会员占72%

高级人才:占总人才库的25%以上

混凝土英才网在提供混凝土人力资源服务的同时,一直积极的寻求同行合作伙伴,混凝土招聘频道已集成到众多的混凝土行业资讯、商务网站中,我们力求把混凝土人才求职招聘的信息覆盖到混凝土行业服务网站的各个领域,让企业的招聘效果更佳。我们以做中国最优秀的混凝土人力资源网站为目标,并最终成为混凝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网站使命:为中国混凝土行业人才提供专业、高效的职业生涯舞台;为混凝土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经济的招贤平台!

企业宗旨--------让您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钱找到最适合您的人才

4.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 篇四

正交旋转回归试验优化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

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里氏木霉WX-112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两个重要因素:微晶纤维素粉(Avicel)和麸皮对滤纸酶活的影响,并拟合出回归方程.经回归分析表明,培养基中Avicel、麸皮的含量及其配比对滤纸酶活有显著影响.通过岭脊分析寻优得出:Avicel最佳浓度为1.34 g/dL、麸皮最佳浓度为3.35 g/dL,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活可达6.51 U/mL.用30 L发酵罐进行放大试验,滤纸酶活可达10.84 U/mL,CMCase达到449.57 U/mL.

作 者:郝学财 缪静 余晓斌 周洪 汤蕾 HAO Xue-cai MIAO Jing YU Xiao-bin ZHOU Hong TANG Lei  作者单位:郝学财,余晓斌,周洪,汤蕾,HAO Xue-cai,YU Xiao-bin,ZHOU Hong,TANG Lei(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036;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

缪静,MIAO Jing(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刊 名: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年,卷(期): 25(4) 分类号:Q815 关键词:纤维素酶   里氏木霉   岭脊分析   培养基优化  

5.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 篇五

海洋低温BS070623菌株选育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Ⅰ)

以大连渤海湾分离260余株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双层平板筛选方法选出2株低温蛋白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BS070623)蛋白酶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BS070623菌株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糖0.8%,豆饼粉1.4%,磷酸氢二钾1.0%,磷酸二氢钾0.7%.上述条件下该突变株低温蛋白酶产量为913.2 U/mg.

作 者:王晓辉 窦少华 迟乃玉 张庆芳 WANG Xiao-hui DOU Shao-hua CHI Nai-yu ZHANG Qing-fang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刊 名: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0(2) 分类号:Q815 关键词:低温蛋白酶   选育   优化  

6.中国发酵行业人才培养 篇六

在对红豆杉内生真菌(Ozonium sp.)适生碳源、氮源和生长情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其发酵培养基和原生质体制备的酶系统;用L9(34)安排了四因素三水平并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果糖1%、蔗糖1%、蛋白胨0.2%、酵母粉0.5%、KH2PO4 0.5%、MgSO4・7H2O 0.3%、VB10.001%;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优酶系统为1.5%溶壁酶+0.5%蜗牛酶+1.5%纤维素酶+1.0%溶菌酶;用此酶系统在30℃条件下酶解3 h,原生质体的产量达6.55×107个/mL酶液;经荧光素二醋酸酯(FDA)染色评估原生质体活力,表明该条件下分离的原生质体活力较高,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2.56%.该研究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紫杉醇生产菌奠定了基础.图6表4参32

作 者:周选围 王子楠 魏雅敏 蒋科技 林娟 孙小芬 谈锋 苗志奇 唐克轩 ZHOU Xuanwei WANG Zinan WEI Yamin JIANG Keji LIN Juan SUN Xiaofen TAN Feng MIAO Zhiqi TANG Kexuan 作者单位:周选围,苗志奇,ZHOU Xuanwei,MIAO Zhiqi(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30)

王子楠,魏雅敏,蒋科技,林娟,孙小芬,WANG Zinan,WEI Yamin,JIANG Keji,LIN Juan,SUN Xiaofen(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33)

谈锋,TAN Feng(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生物医药研究所,重庆,400715)

唐克轩,TANG Kexuan(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0030;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7.灵芝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篇七

灵芝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对灵芝真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选取了7种培养基成分进行研究,通过L18(37)正交试验确定出灵芝真菌的最佳发酵培养组(g/L)合为:葡萄糖30,玉米粉50,黄豆粉10,酵母膏1,KH2PO4 0.7,MgSO4・7H2O0.1,VB10.02,pH 6.0.

作 者:孙金旭 朱会霞 王敏 魏淑珍 王倩 SUN Jin-xu ZHU Hui-xia WANG Min WEI Shu-zhen WANG-qian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刊 名:现代食品科技 ISTIC英文刊名: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3(12)分类号:Q93关键词:灵芝真菌 胞外多糖 培养基 优化

上一篇:创新的优秀作文下一篇: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