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设计现状(共8篇)
1.多媒体课件设计现状 篇一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性地开发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功能以及发挥网络教学把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已成为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这些年来随着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转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态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1.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前景
多媒体应用数学教学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借助网络资源技术优势搭建数学教学平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对瞬变做定格分析,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难点顺利突破。
1.1多媒体在目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时至今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学校中的课程和教学至今还没有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产生根本的变革。
1.2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多媒体能把声音、图像、音响、动画等集于一体,并赋予教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尤其是用于辅助教学,可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
2.依托优质的教学平台,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效率最大化
2.1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传统教学依托的“一快黑板+一根粉笔+一本课本”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经历和阅历限制,对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无法想象和理解,从而制约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快速提高。化抽象为形象:几何案例一教材分析。《投影与视图》这一章节要求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通过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经历画图、识图等过程,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实际操作:对于“投影”,同学们就在熟悉不过了,所谓“投影”指的是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面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形成一个物体的影子的因素除这个物体外,还需要有照射光线和形成影子的地方,这就是投影线和投影面。太阳光的照射以及灯光的照射形象的对投影进行了分类,利用计算机演示教学,演示太阳光对古代计时器日冕照射的运动轨迹,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平行投影,而且也让学生增长了关于科普常识方面的知识,一举两得。对于“视图”,以往传统教学的借助黑板与模型显然无法模拟出几何体的立体图形与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便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工具模拟出图形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以及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抽象的空间图形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化繁杂为简单:代数案例二—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用计算机能制作电子表格(spreadsheet),利用电子表格可以进行数据计算。例如,计算当X=163,Y=235时,求式子的值,我们可以在电子表格中,分别在单元格A1和B1中输入163和235(即X和Y的值),然后在C1中输入“=A1^2*2+B1*3”(“^”表示乘方,“*”表示乘号),计算机就会算出的值,并自动填入C1。
2.2提供了优质丰富的练习资源,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得效益最优化。化静态为动态:案例三—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计算机制图软件利用“描点”的方法画图不但能画出精确度很高的图像,而且画图的速度也非常快,并能帮助我们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进一步画出较复杂的反比例函数图像。
3.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易犯的错误
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只有我们为教学提供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导向,教学才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3.1盲目追求课件的表现形式,设计不当造成刺激干扰。在这个信息时代,上课时只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但要是一味追求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将多媒体运用不当,效果会全然相反。例如有的课件背景过于复杂,过多的使用动画、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扰;有些课件,忽略了字体的大小、颜色与背景之间的反差,使得在电脑上能看清楚的内容在屏幕上模糊不清,影响其教学效果。
3.2按照自己的预想过分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多媒体课件是制作成PPT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掌握键盘上的方向键就可以翻页,点鼠标就可以进行超链接,完全可以按照预想较快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需要时间来思考、记笔记。如果在播放课件时未掌握好节奏,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多媒体工具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的需求,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4结论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小学现代教育工程在各地的实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多媒体课件设计现状 篇二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的强势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强了以计算机为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在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充分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理论内容生动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笔者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诗词赏析教学进行融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 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不同的是,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将内容与创意相结合的开发设计方式。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开发工具事关重要,它不仅影响到开发作品的效率,也影响作品形成的最终效果和质量。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有很多,如:Authorware、Powerpoint、VB、FLASH、几何画板等等。其中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是一种动画创作与应用程序开发于一身的创作软件,可以利用脚本语言制作出非常好的动画效果和交互效果。由于FLASH具有动画容量小,便于网络共享,支持流式播放,交互性强等特点,笔者主要是利用FLASH工具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
2.1 动画设计
动画是产生运动图像的过程,而事实上运动的图形并不是真正的运动,而是由很多静止的画面组成的。静止的画面如何产生动的效果,是由人眼的“视觉残留”现象决定的。在FLASH中,默认的情况下为24帧/秒,指的是每秒钟有24帧画面显示,以这个速率,通常不会产生抖动感。
FLASH动画设计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包括:绘图和编辑图形、补间动画和遮罩动画。编辑和绘图是FLASH创作的基础,影响着多媒体创作的质量。FLASH的补间动画类型有两种,分别为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补间动画在FLASH的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FLASH动画设计的灵魂,遮罩动画和引导层动画也是在以补间动画的基础上才得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常见的动画类型有帧帧动画(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遮罩层动画。
2.2 关键帧技术
包括动作的开始、结束、动作展开过程中的明确动态。这些画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动画中被称为是关键帧。不过只有关键帧还不能构成动画,为了实现动作完整和流畅,需要将两个关键帧之间的动作补充完整,这些画面被称为是普通帧。
2.3 交互技术
多媒体交互式课件的优势便在于它的交互性,而选取FLASH软件进行设计的主要原因是相比其他软件,它的交互性和稳定性更强。FLASH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事件和动作三个方面。
3《雨巷》诗词赏析教学多媒体交互课件设计与制作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它是一首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诗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基于FLASH、Photoshop这两大软件来完成这首诗教学设计,其中包含声音、背景图片、文字动画等,各界面通过按钮来实现链接,以加深同学们对这首诗歌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学内容分为教学目的、作者简介、诗歌朗读、诗歌讲解、课后思考、课外拓展、片尾七大部分。
3.1“片头”和“朗读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课件《雨巷》的“片头”和“朗读欣赏”部分,主要制作方法包括:对时间轴的操作如:play(),stop()等,运用影片剪辑方便对动作的控制。在“朗读欣赏”的制作中,使用了相框作为遮罩层,这样使得在播放的时候有一种立体的感觉,像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在诗歌朗读的时候,充分运用声音的链接,并把声音改为数据流,这样可以使诗歌和声音同步。诗句的出现用的是元件的补间动画,这样看起来有一种动态的感觉。
3.2“作者简介”和“课外拓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简介”和“课外拓展”这两个部分的制作,制作方法包括:play(),stop()等;运用影片剪辑方便对动作的控制。在“作者简介”中对图片和文字进行编辑,看充分展示动态的效果。在“课外拓展”的制作中,将文字作为影片剪辑,设计不透明度,以逐渐出现的效果展现出来。在课外拓展中,选用的是戴望舒的作品《狱中题壁》。这首诗设计中用了分栏的格式,让学习者看起来很有条理。并且让它动态的展示在观赏者面前。
3.3“课文讲解”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课文讲解主要是展示《雨巷》这首诗歌,这首诗总共有七小段,通过Flash软件的处理,对它的每一个文字添加动画,使它每一段文字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每一段带有相应的解析,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技术方面,主要是对帧的逐帧操作,从而实现文字出现的动画效果,使这首诗的寓意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此之外,通过按钮之间相互连接,利用PS处理图片,实现图片切换,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枯燥。这样,便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这首诗的理解。
3.4“课后思考”和“片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课后思考”和“片尾”这两个部分的制作,FLASH设计主要是课后思考中对文字进行了动态效果的处理以及课后习题的交互设计,使答案慢于题目一段时间出现,便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课后思考栏目的动画设计用书卷展示的动画效果展现。
在课后思考的制作中,设计了选择题和思考题题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片尾的制作过程中,用补间动画对文字进行了处理,让“雨巷”有逐渐远去的效果,而“制作人”则是慢慢地呈现在观看者面前。
4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诗词教学融合的体会[6]
4.1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了教与学的兴趣
诗歌赏析教学中需要图文并茂的展示大量信息,需要将当时的活动展现在特定的环境中。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及表现力,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动态和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
4.2 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直观、形象地接触很多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优化教学内容,特别是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4.3 教学方式新颖灵活,利用超链接方式使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联
3.多媒体课件设计现状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 学习模式 系统科学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教学技术从传统的“黑板板书”发展到多媒体投影教学、计算机程序辅助教学,到当前最有前景的网络远程教学系统。据国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课件是“实现和支持特定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配套的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在特定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体现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2012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多媒体课件以其携带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形式生动直观、人机互动性强等优势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一、近年来高校多媒体课件发展现状概述
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高校)大赛近几年的统计结果,2010年参赛作品1344件,入围决赛作品490件;2011年参赛作品1666件,入围决赛作品633件;2012年参赛作品1800多件,入围决赛作品632件。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多媒体课件的数量和整体质量逐年大幅提升,参赛的院校数目也在逐年增加。通过欣赏这些代表国内多媒体课件最高创作水平的作品,可以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1.对课件设计新理念(以B-Learning混合式学习法为代表,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及课件设计新方法(“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以课件方式演示和呈现教学内容,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起到教师“主导”教的作用;在课外以基于网络的讨论区在线交流、点评作业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的作用。
2.对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进行有效整合。使课程内容在现实职业需求上的具体转换有一个形象而直观的体现,做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
3.结合学科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等媒体资源。课件内容涉及到的动画、图片、图表、声音和视频等资源在保证准确性、科学性和政治性的前提下,还能满足形象、生动和丰富等特性需求。
4.紧跟信息行业技术发展动向,探索、研发新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有些课件利用无线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体终端,优化课件内容并结合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的沟通、讨论等功能。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由于学校之间重视程度的不同,教师制作课件技术水平的差异,在实际的课件创作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教育思想指导,组织方式呆板僵化。有些课件还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沟通。
2.没有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课件的开发工具使用单一,表现形式过于单调。有些课件仍然只用Powerpoint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对流行的Flash、Authorware、Director等软件使用不熟悉,无法针对不同的课程选用对应的开发工具。
3.用户界面和细节内容设计过于粗糙,影响了课件的整体表现力。有些课件的整体结构设计清晰合理,但是在人机界面和一些细节设计方面欠缺考虑。比如界面布局、字体大小、色彩搭配、音视频处理、交互功能等方面不太理想,导致作品的体验性很差,极大的影响了课件的质量水平。
4.功能设计方面缺少在线互动环节和实时评价体系。在线答疑互动环节是优秀课件应必备的功能,有助于及时检查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评价体系是对课件使用效果的有效反馈,可以帮助开发者及时解决课件所存在的问题,完善课件功能。
5.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缺乏深度认知,导致数据的组织形式比较固定,不方便后期的维护更新。知识结构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普及,合理的数据组织方式会让多媒体课件内容日后的更新和维护变得极为便利。
二、高校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原则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的教育家将系统科学用于解决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从而创立了“教学系统设计”(简称“教学设计”)。在某种教育传播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到桥梁连接的作用,使教育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保证系统“开放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在内容的编排和数据组织方面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比如媒体资源使用外部链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数据库调用的方式,这样便于教师随时补充、修改、整合、充实原有的教学资源。
2.全面体现“非线性”原则:教学系统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等四个组成要素,所以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非线性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非线性关系(“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以“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方法进行课件设计。
2)“师、生与教学课件”的非线性关系(形象化教学工具与认知探究工具)——既起到教师主导“教”的形象化教学工具的作用,又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的认知工具的作用。
3)“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的非线性关系(超链接方式组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数字课件中不应再按线性、顺序方式呈现,而应按非线性的、超链接方式组织,有利于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4)“师、生与教学内容”的非线性关系(瑞奇鲁斯的细化理论和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3.充分运用“协同性”原则:协同性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核心机制。随着Blog(博客)、TAG(标签)、RSS(聚合内容)、Wiki(维基)等SNS(社会性网络服务)软件(最大特点是“可重用的微内容及其聚合”并强调“以人为中心”)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正在向大规模协作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现在的Web2.0已能为大规模的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4.有效实施“涨落性”原则:就认知目标的教学而言,是对某种知识从无知到有知(或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意义建构过程;“涨落”相当于“认知冲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顺利完成意义建构过程。就情感目标的教学而言,是对某种情感、态度从比较缺乏到逐渐形成的心理内化过程;“涨落”相当于“情感冲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逐步完成心理内化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个体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内容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课件是创设学习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 由此可知,多媒体课件在开发中需要考虑三个重要因素:创设学习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或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包括课程中的抽象概念、理论和现象;课件的内容可以重复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青竹,王海波.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资讯. 2009(28)
[2]张玉红. 高校多媒体课件创作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2)
[3]褚梅,史红艳,王丽丽. 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分析[J]. 中国学术研究. 2010(09)
[4]乔维德.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方法研究[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4.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策略 篇四
刘晓蒂1,徐宝库2,荆玉竹3(1、2.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吉林长春 130022; 3.长春供电公司,吉林长春 130022)
摘 要:围绕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节奏设计、表现技巧设计中的构思。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来传播教学内容的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要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安排,教学的节奏如何调控,教学信息如何表达等等。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设计 1.1 教学过程及其设计
教学论指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力、陶冶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从构成要素来看,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诸因素构成(见图1)。
教学过程设计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核心环节,它包括课件的教学顺序、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要根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在精心设计其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顺
序、教学环节,明确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结构,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特长,提高教学效率。
1.2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奥。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安排教学顺序要尊重人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跟着教学思路,不断去探求新知识,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教学顺序的基本类型有纵向进展式、横向铺开式、逐层分解式等等。
(1)纵向进展式。这种类型把教学内容按照其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形成一条时间主线。这种顺序遵循了事物发展的本来规律,有着明确清晰的段落层次,也便于视听元素的组合。不过,按照这种顺序组织起来的教学素材相对比较复杂,内容既要深入,又要展开,知识信息纵横交错。
(2)横向铺开式。这种类型适用于展现那些可以分类和构成模块,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属于一种平行的教学顺序。这种顺序陈述的各部分教学内容一般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处理应当恰到好处,否则会给人以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的感觉。
(3)逐层分解式。这种类型适合于表达那些需要由浅入深地去认识其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例如阐述某些原理及定律,进行科学推理等。这种顺序反映出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时间发展上的顺序,而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因及果、由浅及深的关系。
安排教学顺序要考虑到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也要考虑到学生自己能够调整学习顺序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具有非线性、网状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交互性的优势,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组织。在课件使用中,既可以形成以教学为主的顺序,又可以形成以学习为主的顺序。
1.3 周密设计教学环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环节上相近。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当按照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来周密设计教学环节(见图2)。
(1)阐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教学人员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概括性要求。教学目标为每门课、每一单元或每一节课中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之间的相互活动规定了明确的方向,在课件的前导部分,一般最好用简短的文字或解说,阐述本课件的题目和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要学会什么知识和技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个课件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可作为前言安排在最前面阐述,章节的教学目的可在窗口中用简练的文字加以说明。
(2)呈现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依次以设置问题、描述现象、找出规律、总结定理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在呈现教学内容过程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画面设计、色彩运用、亮度调节、音像控制,用新奇而富有变化的视听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呈现教学内容还应掌握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另外要注意信息量的适中。
(3)突出重点难点。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充分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重点应有相应的标识,使学生能够引起重视,并认真理解与掌握;而对教学难点,则应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用视听表现语言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在轻松愉快之中攻破难点。
(4)问答讨论练习。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设置一些典型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通过问答、讨论、练习,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和知识的迁移。回答问题、进行讨论、完成练习可以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来进行。
(5)归纳总结。生动、形象、直观是多媒体课件中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独特优势,而对于一些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概念及原理,则需进一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巩固所学的知识,完善和丰富知识体系。
(6)合理设置反馈。通过设置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刚才的学习情况,判断正确与错误,对错误找出答案,坚定学习信念。反馈的主要内容有问题的正确答案、相关的提示信息,对学生的赞赏、批评、勉励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还应该具有根据反馈信息作出教学决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的能力。1.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似,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始终渗透着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播教学信息所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在多媒体课件中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a)演播法。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素材的播放,用形象化的手段传播教育信息。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理解和记忆。演播要保证效果,如画面清晰,音量适度,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听清。另外,受一些硬件的限制,一般动画、视频素材适时、适量,不易安排太多,以免由于不能流畅播放而影响演播效果。
(b)解说法。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视觉素材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说明是十分重要的。解说要紧密结合画面,抓住课件的重点和学生难以看懂的地方,以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解说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解说的语言要精炼,做到要言不繁,画龙点睛,避免不得要领,口罗里口罗嗦。
(c)讨论法。在充分运用多媒体系统提供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视听素材的同时,适时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对感性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得出结论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要讨论的内容,不必直接解说,在必要时可以给予引导和提示,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联想和推理,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d)模拟法。利用多媒体独有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标准、规范的实验演示及过程模拟,对于学生掌握操作和表演性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运用这种方法,即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表达出用讲解方式难以表述清楚的技能和技巧。2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节奏设计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对视听元素等进行精心构思和编辑处理,可以赋予课件以节奏和韵律,使课件富有条理,充满和谐。这种节奏主要来自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但也与课件设计者的主观因素有关。
(1)自然节奏。自然节奏蕴涵于事物发展的固有运动规律之中。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必须遵循而不能背离这一规律。因此,在显现教学内容时,其画面形态的动静快慢、音响效果的轻重缓急、结构布局的主次详略,光线色彩明暗浓淡等等,都要在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客观规律,体现自然节奏。例如,在呈现文本时,应与人的阅读速度相适应;在配音解说时,一般应控制在每秒三个字,在展现动画或视频素材时,应保证每秒25~30帧的播放速度;对模拟真实的场景和音效应尽可能做到形象逼真。
(2)心理节奏。当视听元素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注意力随之集中起来,而学生了解了所展示的内容后,其注意力会随之降低;此时再展现新的内容,学生注意力又再次集中,如此循环往复,便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注意时间、反应速度、兴趣程度方法的心理节奏。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光线的忽现、色彩突变、声音的骤起以及事物的大小、动静、虚实、远近等对比
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在课件中适时运用这些规律,使学生时而高度注意,时而认真思考,在学习中形成有序的心理节奏,促进其更好的学习。
(3)表现节奏。多媒体视听元素经过有规律的组接与配合,可以形成各单元以及整个课件的表现节奏。这个节奏应符合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规律。要注意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快慢的衔接和强弱的过渡,做到既突出变化又保持和谐,既注重运动又适当调节,从而使课件从局部到整体都具有流畅而连贯的韵律和节奏。3 多媒体课件的表现技巧设计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想用恰当方式和恰当的媒体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应考虑如何进行人机界面的设计。多媒体课件要通过大量的人机交互操作来实现有效的知识传播,其界面设计是关键因素。这里介绍一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技巧。
(1)目录页的设计。为了能够从整体上反映课件的知识结构,也为了能快速、方便、准确的切入所学单元内容,应该设计课件的目录页。目录页可以设计成文本式、图形式、图文式、表格式等等。一般整个课件主目录不要太详细,只反映课件的章节(甚至只有“章”这一个层次级别的目录即可,而二、三级以下的目录则可以通过子目录页反映,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直观的图形是甚至形象化的图标,这样既可以方便适用,也可以给任意美好的视觉感受。
(2)功能键的设计。给系统每一个功能键设定一个惟一不变的功能,在课件设计中是必要的。功能操作尽可能简单。必要时,可在课件前面对功能键及其主要操作方法作简要介绍。在课件运行中,可通过定义的帮助键提示帮助信息。提示信息的出现尽可能迅速,不应有太长的等待时间。
5.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篇五
作者:戴佳宁
(工作单位: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
邮编:550008)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凭借其生动、形象等传统教学方法所没有的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适应性、交互性和艺术性是设计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教育方法论等多门教育理论学科的知识,以教师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为蓝本,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为一体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中集成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且能满足人机频繁地交互控制,所以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教学设计、美学、计算机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设计出实用性、适应性和艺术性强、交互方便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笔者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实践展开讨论,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各位同行分享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得失,促进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实用性问题
据笔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课件的界面设计得很漂亮,课件包含的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大部分课件都存在脱离课堂教学实际,实用性差和使用时过于复杂等缺陷。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课件的实用性由选题决定,即确定需用课件表现的内容。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现,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通过传统媒体和其它教育形式也能达到同样效果的内容,就没必要用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故设计时,设计者要与授课教师充分交流沟通,根据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确定选题。选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容易创设学习情景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选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要特别注意选择新颖有趣和吸引学生注意的选题,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地位。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兴奋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为枯燥单调的学习内容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充分调动学生脑、眼、耳等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比如笔者针对《广告学》这门课的“广告的起源”这一小节而设计的《广告的起源》的课件,用 flash动画的形式表现了小红和小博士两人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时候探访广告在中国的起源过程。由于课件设立穿越时光隧道这一带有科幻色彩的故事场景,立即满足了中专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小红和小博士的带领下,学生跟随他们一起穿越了时光隧道,也就知道我国广告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选择传统教学形式难以表达或不易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时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这类问题有的是实验中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则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而我们则可利用动画或工具软件来模拟这些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且还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动画的形式来重复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仔细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如笔者就利用市场已有的模拟电子实验室软件来构建了一个电路分析课程中典型的动态电路,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路的动态工作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选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更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或是教师教案的电子化。故课件的设计应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为使用对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那些不适合用文字,图表等表达的内容,但同时要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容量大的特点,补充和扩展课本之外的相关知识。
4.选题权交给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
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他们应成为课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策划人、使用效果的检验和反馈者。因为专业教师了解教学规律,掌握教学的难点,熟悉了解学生及学生学习的困难,且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念;熟悉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多次实践过教法,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故由他们选题设计的课件实用性强,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能帮助授课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因而,最具实用性和开发价值。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及适应性问题
如何处理既满足界面的美观性又适应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的媒体信息是课件设计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方式。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如果对它们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极易使人们的感官互相冲突,影响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以最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富有吸引力,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思维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同一教学环境下,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下面就多媒体课件中常见的媒体形式分别进行分析和描述。
1.文字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对那些必需的文字材料,可用热字、热区的交互形式呈现,阅读完后可自行消失。文字的属性(如文字的字体、大小和颜色等)要与课件的整体风格一致,如标题和结论性文字的字号要大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庄重的标题用粗体,与历史有关的内容可选隶书,一般的内容用宋体等;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要明显,以突出文字,以学生观看不吃力为基本原则。
2.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量远超过文字且比文字更加形象直观,是课件最常用的媒体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现方式。
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图形、图像要清晰规整;
(2)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的中心位置;(3)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以能够突出主体,利于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为基本原则。
3.视频和动画
视频和动画也是多媒体课件中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但是由于视频和动画文件一般都较大且播放时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比较高,且动画和视频过多,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结合课件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环境等综合考虑,在课件的设计中不应过多地使用视频和动画,而是按需使用。对于动画的设计应力求简洁生动,布局合理,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色调与课件整体风格相符,文字清楚醒目。对于视频的设计原则与动画类似。
总之课件设计者设计使用视频和动画时除了上述原则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认知的能力的高低,来设计针对性强的课件。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专英语教材中的课件就将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拼写填空题设计成为小熊打靶的动画游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好胜心。这样学生通过做游戏,很快就能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4.音频
课件单凭视觉元素传递信息,会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辅助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音频包括解说、背景音乐和音响效果。解说起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力求做到简洁生动、清晰流畅和准确无误。背景音乐是用来深化主题,烘托气氛,增强课件的感染力的。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适当的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曲调、节奏等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且背景音乐不应选取学生过于熟悉的音乐。因过熟悉的音乐易使学习者在感情上形成共鸣,对音乐方面的过度关注,从而影响有效信息的获取;音量的强弱要随解说的有无而变换。音响效果是听觉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声音之一,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所谓交互性,是指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和主动的。比如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向计算机输入命令,而计算机对命令进行相应处理后,向学习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重要的特征,它既要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要利于学生课堂外的自学。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这一特点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设计合理恰当的操作界面和超连接来实现的。
设计时,笔者认为应力求使操作界面简单易操作且菜单的层次也不要过多。另外可使用适当合理的超链接来有效地组织课件信息,体现各知识点内在联系。这是课件优于书本的显著特点。
四、总结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还很多,随着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大量开发和使用,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解决新问题要从设计和使用着手,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出发,设计出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但又给学生留要思考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的余地且可以反复演练的优秀课件。这是我们广大课件设计者和一线教师重要的责任。[参考文献] [1] 陈明编著
6.有效设计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 篇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媒体计算机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图文声像的多种素材集成所架构出的信息表征方式让中小学一线教师欣喜不已.从校本培训到如今的省培、国培,信息技术培训往往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体现出了教育专家及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然而,“压缩饼干式”的集中学习只停留在粗浅的软件应用上,难以提供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机会.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出发点,应用系统的观念与方法,分析本班级学生特定的学习特征,筛选信息素材,设计教学问题与内容方案,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以发现的心态分析特定学习者特征
分析学习者特征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最重要准备内容之一.学术论著与专家论文,只能够说明小学生的基本特征,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般特征,却无法指点一线教师所教授班级特定学习者的特征.悉心观察学生,以未知、探求的心态去发现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才有可能超越那些会使我们对孩子身上的天赋视而不见的偏见.千篇一律平平常常,说明了设计者的淡然应付;正是孩子想要的,引发学习兴趣的,证明设计者已深深了解自己的学生,知其心中所欲,以孩子懂得自己的方式懂得他们.但试想,你收到一份“特别的”、你连做梦都没想到的礼物,出乎你的意料令你倍感珍惜,说明有人以你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方式知你.教育者实在是必须学会辨别孩子们微妙的、潜在的天赋特征.关于课堂教学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元的语文综合活动,制作一棵烦恼树,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写在树叶上.以小组为单位,认领烦恼叶,组内具体讨论如何解决这些烦恼,然后分工,每人针对一片烦恼叶,以书信的形式帮助同学解决这个烦恼.小组内交流书信,提出修改意见,评选出写得最好的书信在班上交流.书信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了解了烦恼也就更深入的了解了学生;试图去解决烦恼,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二、依据具体教学情境规划课件的知识结构
如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仅仅是信息的传递与教学内容的呈现及时间安排,那么问题就简单得多了.许多课件设计的说明中都指出“本课件即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学习者的自学”,这种大而化之、普适性的设计理念往往是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很显然的问题是:自学模式显然与含有教师的情境相去甚远.自学模式不能以“个性化”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个别的反馈,因此,设计者要更多的考虑在没有教师指导或引导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如何进行信息的反馈.三、遵循科学性的原则筛选课件素材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必须在预想的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背景中进行,知识的总体结构安排,具体信息的呈现方式都是受具体情境因素制约的.教师首先对于整个课程是胸有成竹的,课堂伊始课件呈现“粽子”、“赛龙舟”、“屈原”的精美图片,同学们已经猜到今天的课程主题了吧――《端午的由来》;应当提出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了,显示一个大大的问号“假如你在曹冲称象的现场,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学生讨论发言的实践;需要同学参与了,找同学来连线,将生字与其正确的读音连起来,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练习任务.课堂教学情境下的课件制作,注重教学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自由联想,但知识结构的安排要以教学活动组织为根本出发点.在脚本设计中,将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具体到每一屏、每一行呈现什么信息,画面如何设计,交互方式怎样控制.多媒体课件的一大优势就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课文的标准朗读是普通话的最佳学习范本;图形、图像、动画配以解说和音响效果,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素材的收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耗时环节,如果手工输入文本、亲手绘制图像、剪辑影音,显然要耗费很多时间.最简便的方式当然是书刊扫描,网络搜索,图片文本素材用Photoshop改进修补,故事片、纪录片用Premier编辑、截取.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图像、视音频素材的清晰度问题.尤其是视频素材,剪辑往往伴随着压缩过程,原本清晰度就差强人意的素材变得更加模模糊糊,这样的视频播放出来,即使再契合教学目标,也不可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不如弃之不用.再有一点就是科学性的问题.网络为课件制作提供了源源不断、丰富多彩的图文素材,然而,其科学性却无从考量,如果不加分析、筛选,往往容易将不完整、不严格、不全面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料呈现给学生.四、结束语
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 篇七
一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择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制作者首先应考虑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所制作的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 并且能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 在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所选内容应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应以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为主要原则, 而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或是“课本拷贝”。因此, 多媒体课件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应以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主要目标, 教师应通过课件的使用, 将教学中的难点或重点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动画等手段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
2. 内容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应将本节课所要实现或完成的案例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教学Flash软件时, 将一些已制作好的漂亮贺卡、短片通过课件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 兴趣倍增, 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
3. 所选内容要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表达, 甚至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与问题。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讲解“相遇行程”等较抽象的问题, 或在生物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讲解细胞的分裂或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 需要通过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 这时, 如果利用计算机的虚拟动画技术将这些现实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 就能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要具有艺术性
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后, 以其特有的声、色、形、动画等效果的综合优势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形成的过程,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教学中教师过度地运用媒体信息, 就会大大降低课件的使用效果。所以, 要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 制作者在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
1. 文字的运用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文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 文字应力求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避免制作出来的课件变为“书本搬家”, 从而使使用者产生厌烦心理。在制作时, 文字可通过热区交互等形式呈现, 当使用者阅读完可自行消失。
2. 图形与图像的使用
图形与图像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 因此可将一些教学内容通过图形与图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设计时, 教师应尽可能将图片放大在屏幕的中心位置, 这样既可以突出主体, 又利于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但应注意, 此时背景图案要淡雅清新, 以便更好地突出所要呈现的内容。
3. 视频动画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动画是一种常用的媒体信息。在制作时, 动画画面的设计应力求简洁生动、和谐明快、自然流畅。在课件的运用过程中, 并非动画越多越好, 过多的动画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每个动画的设计都要有目的性, 不能只为装饰画面而动。
三注重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当学习者对指定问题作出回答后, 课件能否对回答作出判断和评价, 并提供回馈信息。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实时地相互交换信息, 能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认知, 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但是,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是展评式的, 很少有交互式的, 有的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熟练, 被程序所控, 只会机械地点击鼠标, 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回馈。因此, 课件设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 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 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设计原则的指导。要以教学要求为基础, 课件服务于教学, 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 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
8.多媒体课件设计现状 篇八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内容主要依靠文字描绘和口头讲解,课堂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历史课讲授内容方式提不起兴趣,并对传统教学方式普遍评价不高。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使苍抽白象的历史事实以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画面展现出来,让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再现,历史场面再现,感受历史环境,感受历史的时代氛围,教学手段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设计和使用呢?
一、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对所讲新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哪些是抽象的,哪些需要图片辅助教学,哪些内容需要穿插视频,哪些内容需要插入音乐辅助导入情境,哪些需要插入一些名画进行辅助教学,并初步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方法为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使这节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那么,在确定了方案之后,就是课件素材的查找。
2、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材
课件的总体设计思路一经确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搜集下载的资料要严格考查它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网络资源丰富繁杂,搜集素材一定要浏览正规的、合法的网站,因此必须认真筛选课件制作所需要的资料。在相似资料选择时,最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比较哪个资料更易于理解、更有说服力,哪个更适合表现本课内容,精挑细选才能做出好的课件。
3、课件设计要有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合理
在设计课件时尽量采用深色背景衬浅色字的幻灯片设计,在显示上减少不必要的、过于花哨的动画效果,以简洁、舒服为原则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视力上的疲劳。过多的声音和华丽的色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从而淡化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应按照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来周密设计教学环节,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教学内容过程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给文字设计一些动画效果来体现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
二、多媒体课件在历史课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历史课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地域空间概念性强,学生感到陌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解清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可把教学内容用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全脑记忆。多媒体课件中的结构图表、流程图、模型图片、过程演示、实况录像等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可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提供事实材料、可显示演变过程、可举例验证、可提供示范,亦可设难置疑,这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历史课所学的内容,具有过去性、陌生性、抽象性等特点,是过去人类实践活动的记载,历史课上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无法直接看到,教师也无法使历史重现。而且一切历史都与特定的时间空间相联系,这就使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困难,寻找一种直观的辅助教学方式是老师们一直的追求,多媒体课件的旦生使这一困扰迎刃而解,多媒体课件将丰富的媒体资料如: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帮助学生提高多维思考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某课时,中间可以穿插事件的视频,音频解说,还可以穿插事件及人物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仿佛那些场景就在眼前,仿佛是身在其中,这样就把过去难以讲清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解释清楚。
3、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只有对所学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发挥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学手段,其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从感观和视觉上全方位的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依教学内容插入或悲或喜的音乐,深沉或喜悦的背景图片,活泼动感的板书,用多媒体特有的动画效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标题可以用驶入的效果,正文可以用飞入的效果,图片插入用溶解的效果等等,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多媒体课件设计现状】推荐阅读:
谈多媒体课件设计09-30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复习题06-22
多媒体教学课件段08-26
引言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种类繁多10-01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课程考试大纲10-21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8-05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doc11-15
多媒体设计基础07-25
多媒体设计论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