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

2024-08-02

某村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共7篇)

1.某村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 篇一

2006-2010年亢村镇党委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以来,亢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发展主题,抢抓发展机遇,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下面,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向大家作以报告:

一、强力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工业化进程持续发展

1、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强镇的主要抓手,先后多次赴广东、北京、深圳、山西、郑州等地洽谈项目。2006年以来,全镇新上、扩建2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18个,其中工业项目64个、农业项目28个、服务业项目3个、基础设施项目23个,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引进县外资金3.7亿元。2010年投资15亿元的国红风力发电项目落户亢村,彻底改变了亢村无重大项目的历史,5家企业实现了出口创汇。宏达数控、新封热力、谢人实业、豫通环保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曙光冶金、勤富木业、新乡风机、珑燕阀门等几个成长型企业成为民营企业的后起之秀,全镇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经济运行持续良好。截止2010年底,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17.4亿元、16.8亿元、2.7亿元,较2005年均番了三翻;亢村产业集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17亿元、16.2亿元、2.16亿元;限额企业由5家增至13家,工业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

2011年3月15日

15.8亿元、14.9亿元、2.04亿元;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人均现金收入5266元,较2006年人均增收1962元;财政收入427万元,较2006年增长了33%,通过增收节支,职工工资按时发放。

3、亢村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效推进。亢村产业集聚区2005年底经市政府确立,2006年以来,镇党委先后成立了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招商办、规划建设办、企业服务办。总体发展规划由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2009年7月份完成规划设计,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详规已由中国城市设计研究院2010年4月份完成,总规正在评审。依托亢村产业基础,确立了机械精密加工、新能源装备的主导产业定位。投资平台,获嘉县亢村产业集聚区伟业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于2010年2月份完成注册的全部手续,注册资本500万元。五年来,依据“五纵七横”路网规划格局,先后投资1650万元竣工了“四路三桥”工程,投资3500万元的11万伏变电站项目及投资500万元的集聚区专用高压线路配套设备建设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新入驻园区千万元以上企业、项目12个,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的总体建设初具规模。

二、完善基础,加大投入,副中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镇党委、政府依托亢村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

1、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有力。根据亢村镇2009---2020年总体规划,我镇23个行政村共整合为亢村社区、王官营社区、郭堤社区、夹河社区4个社区,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亢村和王官营两个社区。亢村社区以薄口公路为主轴,建设西区和东区,西区规划面积308亩,住宅448户,截止2010年底,总投资完成5000

余万元,共启动住宅140户,已建成住宅90户,入住15户,完善了社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完成了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程序。东区规划面积317亩,积极引进了新乡市福禄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福禄锦绣新城多层住宅项目,总投资2亿元,规划用地246亩,目前土地征用已完成,标准化小学和幼儿园及卫生医疗站项目正在洽谈中。2010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乡镇,亢村社区被纳入市级示范性社区。王官营社区,属拆旧建新型社区,已建成并入住224户,正在积极申报市级旧村改造示范社区,完善和提升社区整体规划,加大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

2、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一是路网基础设施逐步加强,投资310万元的迎宾大道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拆除违规建筑10处;投资110万元的亢村社区中央大道,完成了道路硬化、人行道面包砖铺设及亮化工程;投资170万元完成了吉庆路东段和西段工程,投资40万元完成了西段人行道彩砖铺设和路灯安装;投资200万元的北环路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已就绪,3家养殖场已拆迁到位,道路基础正在施工。二是全市乡镇第一、也是唯一的联通公司投资180余万元全长1278米的弱电入地项目已基本完工;投资200万元完成了8个村35公里的通讯光缆入地埋设工程。三是投资470万元完成镇区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5万人的饮水问题。四是各村先后投资900余万元修建道路,基本实现了镇村通、村村通、路路通。五是全镇投资300余万元扩建校舍,采取BOT模式积极引进湖南长沙机电商会投资1000万元开发建设寄宿制学校餐厅和公寓楼项目,教育资源整合迈出了新步伐。卫生院先后投资800万元修建了病房楼、住院部,购臵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文教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3、强化措施,严格管理,城镇基础承载能力有效提升。一是以镇区南北、东西大街为重点,以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为切入点,狠抓镇区形象转变。共拆除违章建筑10处,取缔镇区沙石场3家、洗车点9家,对沿街200余家商户统一了广告牌规格。二是镇政府、镇一中及卫生院等20多家镇直部门共投资近120余万元对标志性建筑物和重点场所进行了美化、亮化;获嘉二中西院墙以及原砂石场旧址规划建设两道高标准的的党建、廉政文化墙。三是严格加强镇区建房管理。出台了《亢村镇人民政府关于制止违法建设的若干规定》,经镇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禁止在镇区和被整合村庄新建、翻建房屋,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巡查,劝阻和制止违规建房、旧房翻新18起,有效的维护了城镇规划的权威性。

五年来,全镇新开商业门面100家,不断优化商品结构,进一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现已基本形成覆盖周边乡镇的商贸中心。医疗、教育、餐饮、休闲、娱乐、电力、供排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整个镇区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周边群众纷纷聚集迁住,城镇化发展趋势良好。

三、夯实基础,突显特色,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发展

1、稳定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工作稳步推进。五年来,我镇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5.4万亩,优质水稻达4.2万亩。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乡镇。一是全镇农业合作社达17家,新乡市天行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北京林科院引进优质果树品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350亩。二是以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疑难解答等形式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95次,受训群众1.5万人次,科学规划万亩高产示范方5个,推广新农药面积2.2万亩,测土配方肥面积4.3万亩,光灿有限公司培育的水稻新品

种“光灿1号”获得省审定通过。三是新上规模养殖场48个,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镇春、秋季畜禽防疫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四是充分发挥科技能手和植树大户在土地流转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镇土地流转工作有序管理,流转面积4600亩。2007年被表彰为省级科普工作示范乡镇,2008年,荣获河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

2、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重点,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连续3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900万元硬化河道、修桥打井,清淤排河,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防汛抗旱工作有序进行,植树造林50余万株,林权制度改革和农用水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规范,通过水利协会与引黄部门的沟通协调,灌区3.3万亩水稻用水得到保证。

四、强化基础,完善措施,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 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健康、稳定的良性轨道,基本完成了人口计划和五项工作指标。为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投资90余万元新建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位居省市前列,满足了技术服务需求。争取国债资金39万元新建了计生乡所,并先后投入50万元对全镇村室进行整治,新建高标准村室10个,完成文化大院建设4个,该项工作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认可,全县村室建设现场会在亢村召开。五年来,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计生工作在全县明显晋位。

五、强根固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通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讲、树、促”、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到教育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公仆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经济意识得到明显提

高。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的标准要求,亢西村、东刘村、夹河等7个村先后投资50多万元整修村室建设,亢南村3名非公企业主党员自发组织成立了“子亢”教育基金协会,全镇已有6个村先后成立了党员活动基金会,由党员捐资,用睦救助贫困人员和弱势群体。2008年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使一批思想好、素质高、懂经济、会管理,愿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中青年人走上领导岗位。三是强化党委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管理。坚持中心组周一集中学习和机关干部周五集中学习制度,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楼村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县纪委、县检察院领导和先进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代表等典型人物来我镇作专题报告等形式,激励党员干部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爱岗敬业的工作激情。全镇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依法办事能力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

六、维护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始终坚持定期排查问题和突发性问题及时汇报解决制度,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全镇大局稳定,经济发展环境和谐。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四无”乡镇。二是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有效。设臵的8个服务窗口和29个便民服务分站,受到了群众的好评,2007-2009年连续3年被市政府授予“先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三是加强低保优抚工作,投资40万元新建亢村敬老院,在全镇实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养。23个村的农民最低生活保证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逐年全部发放到位。2008年全镇向汶川灾区捐款达42万元,位于全县第一。四是 “两免一补”工作全部发放到位;亢村镇一中升学率

连续10年位列全县第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乡镇”;合作医疗全镇参合率年年达到99.9%以上,位居全县前列。五是民族综教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连续6年荣获市级“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乡镇”,2008年被省民族宗教局授予“四争创活动先进乡镇”。六是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镇没有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发生。七是大力弘扬社会美德,全镇民风淳朴,乡风和谐,亢西村投资70余万元新建的老年人俱乐部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亢南村投资30万元的镇文化中心站已开工建设,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分别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和文体娱乐活动,2009年60周年国庆之际,镇里组织了大型的文艺汇演,观众达2000余人,受到了群众好评。八是刘伶墓、飞龙寺、夏言渡河词碑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九是武装、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工作在全县保持先进,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亢村镇连年被县委授予“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和“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镇呈现出和谐发展,全民参与、共谋共建亢村的良好发展态势。

总之,五年来,我们沿着既定的目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有力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但工作中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镇财政形势十分严峻,保工资、保运转、谋发展,需要在增收节支上进一步加强。二是党员干部的思想需要进一步统一,干大事创大业意识需要增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三是亢村的整体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解决。

未来五年,我们要借助平原新区和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大势,强力推进亢村赶超发展,跨越崛起。

整体发展思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获嘉县域副中心城市“一条主线”;突出工业化、城镇化“两项重点”(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工业强镇、商贸富镇、城建靓镇“三大目标”;发扬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创先争优、廉洁高效的“亢村精神”,内提素质,外塑形象,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推动亢村赶超发展,跨越崛起。

整体发展规划:依托紧邻平原新区的发展优势,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两项重点”,规划建设“一城三区”,“一城”即:建设获嘉县域副中心城市,“三区”即:以薄口公路为主轴,吉庆路北部,以亢村社区为切入点建设新镇区,打造呼应平原新区的生活宜居区和短时休闲渡假基地;吉庆路南部至京广铁路线,以开发改造老城区为切入点,打造呼应平原新区的综合功能服务区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京广铁路线南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呼应平原新区的配套产业制造区、仓储物流区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打造南部工业区、中部商贸区、北部生活宜居区,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获嘉县域副中心城市。

整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镇力争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镇区人口膨胀到2.5万人,城镇化率超过50%;镇区建成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副中心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一、建设发展平台,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1、强力推进亢村产业集聚区建设。完成总体发展规划评审和环评编制工作;完成集聚区内基础电网和“五纵七横”基础路网建设;完成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筹建;要围绕新能源装备专业

园、机械精密加工专业园、风机专业园和阀门专业园,谋划一批潜力型的企业项目入驻园区,走出一条集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集群、集约发展之路。

2、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打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在全镇营造尊商、敬商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的让利于商,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借助投资商破解城镇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实现“你发财,我发展”的建设局面。要依托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财政增收储备后劲。

二、推进重点镇建设,倾力提升副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未来五年,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大城镇框架,集聚镇区人口,膨胀镇区规模,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1、要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以BT模式,运用政策融纳资金,围绕“一城、二环、三路、四升级”的路网建设目标,拉大城镇框架。“一城”即倾力打造获嘉县域副中心城市;“二环”即要积极争取省交通厅道路建设资金,完成东环、西环两条道路建设的立项;“三路”即要投资800万元完成北环路、小康路、健康路三条道路的开通建设任务;“四升级”即要投资300万元完成社区中央大道、吉庆路、丰华路、迎宾大道四条道路的绿化、亮化升级等后序工作,为拉大城镇框架、膨胀城镇规模奠定厚重基础。到2015年,镇区规划面积要达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同时要整合全镇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着力改善民生,实现城镇化和民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2、要全力推进新区建设,打造北部生活宜居区。以亢村社区为切入点,推进西区和东区建设,把福禄锦绣新城项目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完成246亩的多层住宅开发,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要研究和探讨同平原新区和大郑州的对接,打造呼

应中原经济区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短时休闲渡假区。

3、稳步探讨老镇区开发,打造中部商贸区。积极推进“城建靓镇”总体目标,在道路、绿化、照明、卫生等主干道整治的基础上,推进旧城改造开发项目的进展。要推进商业街开发,谋划建设大型的商贸中心,实施天燃气进驻亢村工程,把改善居住条件和发展商业贸易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城镇品味和基础功能,构建集服务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贸中心,全力提升城镇基础承载能力。

(三)凝心聚力,共谋共建,推动亢村跨越发展

未来五年,亢村镇党委、政府将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两项重点,依托涉农企业和品牌农业,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要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计划生育、信访稳定、民族宗教工作,保持全镇大局和谐稳定。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凝聚干部力量,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常怀包容之心,树立面对现实不抱怨、自我加压不放弃、埋头苦干不浮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实干创业精神,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凝聚你我力量共谋共建亢村,为全面实现亢村跨越崛起而努力奋斗!

2.村镇防汛工作汇报 篇二

按照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为工作方针,周密部署,严阵以待,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为确保汛期安全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自进入汛期以来,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防汛工作指挥部,下设了“防汛突击队”、“食品储备队”、“物料后勤组”、“宣传发动组”、“督导检查组”等相关组织,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工作预案。学校、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重点的单位及沿河各村还成立了抢险常备队和预备队,制定了详细的防汛抢险工作预案,对防汛组织机构、五保户、孤寡老人结对转移,物资储备、避险措施、转移方案、值班安排等进行了详细部署。

在此基础上,各防汛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了责任制,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党政班子成员全部分工包村、包段,做到人人头上有压力。

镇防汛指挥部重点加强了对沿河各村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包村干部为所包村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防汛工作直接责任人,并将各村河堤的防汛任务分解到每名村干部,划分了责任段、明确了责任目标。

二、注重宣传引导,提高防汛意识

为增强全镇干部群众防大汛、抗大洪的意识,我镇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通过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专题会议、喇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传达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分析防汛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宣传做好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防汛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防洪的良好形势。

镇防汛指挥部注重防汛培训工作,对抢险队员进行了2次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学习防洪预案,真正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切实达到关键时候拉得出、冲得上,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落实防汛物料,做到物资储备充足

我镇按照“统一调备、定点储备”的原则,按照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积极做好了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做到汛期人、财、物齐备。通过镇财政采购、村集体筹备等途径,目前全镇对重点车辆及物资进行了号备,并签订了号备协议书,积极筹备了编织袋0多条,木桩2900根,铁丝软料550公斤,木板7900平方米,推土机1台,三轮车67辆,铲车2台,手电筒20个,雨靴70双,雨衣30件,口哨2个,防汛物资基本做到了存量足,调的出,用得上。且防汛物资实行了定点储备,专人保管。

四、多措并举,确保汛期安全

进入汛期后,镇防汛指挥部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与单位对重点防汛部位进行了彻底清查。一是对对各村的排水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清理,及时解决11户排水难问题,保障了排水沟道的正常使用。二是由镇民政所牵头,对全镇五保、低保、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度汛情况及全镇危房进行了调查统计,共查出危房6间,需救助五保、低保户45户,全部确定了干部联系户,明确了责任人。三是对全镇学校危房进行了统一整修。四是对全镇供电系统进行了一次统一整修,整修线路1000米,保证了安全输电。五是沿河各村对相关河堤进行了清查整修,共查出危险堤道口21个,危险地段3处,并及时进行了修补。六是镇防汛指挥部组织人员重点检查了河道畅通情况,进行了清障工作,彻底清除了排洪沟道内的柴草,垃圾,确保了排水渠道畅通。

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领导值班带班制度,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无阻、及时传递。

总的来说,我镇防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镇将继续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目标,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本文由应届毕业生网【范文/】栏目小篇为大家编辑参考阅读。

3.创建文明村镇工作汇报材料 篇三

一、创建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我镇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始于1995年,当时全镇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整个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反差很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环境卫生较差、居民文明素质低;乱停乱放、乱搭乱建、骑路逢集、店外营业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投资环境,制约小城镇健康发展。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以文明村镇创建为突破口,开展了长达10余年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我们每年至少召开二次由居民代表、镇村全体干部参加的文明村镇创建动员大会。号召全镇干群向不文明的习惯开战,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增强文明意识,提高创建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镇功能。2000年后,我们不断改进创建方式,创新创建理念,做到经常抓与突击抓相结合,普遍抓与重点抓相结合。每年的春节过后都开展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把创建工作与镇容村貌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结合起来。让群众成为文明村镇创建中的有效载体,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城镇创建中来。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每年都举办文明公民培训讲座,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创建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全镇街道卫生做到全日保洁,街道、广场、滨河绿化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创建过程中做到量化、细化、经常化、法制化,先后出台了《古井镇城镇建设管理若干规定》、《门前三包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将治理和创建向小街背巷延伸,向村镇结合部延伸,向机关、工厂、学校延伸,向农村的村容村貌治理延伸,做到突出主题,抓住核心,提升内涵,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建强化了法规宣传,严格了规划实施,做到以法治建,以法治镇,很好地解决了创建中存在的死角死面、基础设施经常损坏、门前三包扯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创建,私搭乱建、店外营业得到了有效治理,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了城镇功能,现建有玉泉广场、酒文化博物馆、文体馆、古井游园、自来水厂、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农贸综合大市场、美食一条街等公用基础和文化娱乐设施。商场、超市、学校、医院、宾馆、酒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完善。

三、做到文明村镇创建与提高城镇化水平有机结合。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创建中,我们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创建的有效载体,不断强化城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商贸流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全镇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0,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进镇务工、进厂务工、进镇经商的农民已达4000多人,商贸城、美食一条街、服装一条街等商贸区入住商铺160多家,预计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达6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万元,古井镇已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地。

四、把文明村镇创建与加快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经济发展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保证。工业园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井镇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我们按照“建好工业园,拉动新城区”思路,严格规划,提高绿化标准,使园区建设与镇区、景区建设互动发展,营造良好的“三位一体”生态景观。在创建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厂容、厂貌建设,实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目前,古井镇98%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厂房更新,工厂内建有

花园、假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环境优雅宜人。通过创建使企业向花园式工厂迈进,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向文明厂区迈进。创建的深入开展,不仅给企业营造了优美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工业园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城镇建设品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文明创建中,我们重点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筑经济发展新平台。2005年,总投资800万元建设的35KV变电站已投入使用;由香港嘉鑫集团捐资200万元的希望小学已竣工开学;新打通了三条路,新修柏油路面3000多米,园区主干道已形成四纵三横;其他如绿化、排水、路灯、高压线路等投资也都在逐年增加。目前园区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8家,形成了以白酒为主导产业,集食品、加工、饲料等多分支的产业群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4-2005年硬件投入达1500万元,累计镇区基础设施投入达1.5亿元,进一步提升古井镇的聚集力和吸引力。古井镇优势在工业,特色在白酒,活力在环境,面对蓄势待发的工业经济形势,我们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依托古井酒厂和同类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实施集群战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生产规模,形成独具特色的酒业产业集群。并以酒为中心,围绕着食品、饲料、纸箱、彩印等相关产业,全力以赴地引进质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实施主导产业、龙头产业和名优品牌招商,抓好优势产业。通过引进大项目,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规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逐步构成了“小资本大聚集”的区域特色板块经济。2005年预计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可达3亿元,实现企业营销收入8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2680元,镇区人均收入达6200元,全镇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文明创建的雄厚基础,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五、让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进村入户。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我们把计划生育、新村规划、道路建设、殡葬改革、移风易俗、评选文明村文明户等活动融入到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去。推动农村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歌》、《家庭美德歌》打印成宣传品张贴到每个家庭,让“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同时结合“三下乡”、“三反对”、“三改一提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等一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镇正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和谐社会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多年的创建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切体会:

1、加快经济发展是创建文明村镇的基础。中央文明委确定的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和主要内容,始终贯穿着发展这个主题,体现着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文明村镇创建的基础。没有发展就难以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就难以完成各项软硬指标,也就难以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离开发展谈创建就是空中楼阁。在创建中,我们始终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和方向,突出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个作用,立足发展抓创建,立足优化环境深化创建,通过创建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创建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2、创建文明村镇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只有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3、创建文明村镇是改善镇容镇貌的有效途径。文明创建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城镇管理、居民素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投入等层面上的问题。特别是做到长期抓,经常抓,制度化,规范化,就能够提高居民的创建意识、文明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4.某村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 篇四

大家上午好!时值隆冬,特别今天雪雨交加,省城的领导在这恶劣天气里千里迢迢,一路颠簸,来到我们河南最南端一个山区乡镇检查指导工作,对你们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感动,我们是百感交激,万分感谢,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3万多人民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乡的创建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下面,我就**乡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指正。

我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32公里,东南与安徽省接壤,西南与湖北省毗邻,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88个村民组,3.2万人。近年来,在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工作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重点突出,工作扎实,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市级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市级无邪教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级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连续两年荣获市六城联创“红旗单位”和省级卫生乡镇,现将创建工作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党政班子坚强有力,驾驭全局能力不断提高

乡党政班子成员共有9名同志,其中男同志8名,女同志1名,平均年龄37岁,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6名,专科学历2名。一是政治可靠。班子成员十分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用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清工作思路。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重要工作坚持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大家做到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言路、不强制拍板作决定,从未有人搞“一言堂”,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三是身体力行做表率。大家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为全乡人民造福上来,牢固树立“五块牌子一起要”的理念,也就是已经实现了六城联创“红旗单位”两连冠,最终要实现“三连冠”,同时,还要争取扛回“省级卫生乡镇复检过关”牌子、“省级文明村镇”牌子、“市级计生优质服务乡镇”牌子,并最终拿到“撤乡建镇”这块牌子。这五块牌子都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不懈的追求目标。四是遵纪守法树形象。大家始终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从我市开展的“五禁止”、“十不准”活动五年来,没有一人违犯。

二、创新机制夯实基础,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作为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民心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我们认为,如何看待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把它放在什么位置,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文明村镇建设就肯定搞不好。近年来,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乡党委、政府把创建活动当作党政工作的一件大事摆到议事日程上,当作促进本乡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抓,为我乡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决策范围,摆上议事日程,成立了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干事的工作网络。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年初我们专门召开了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通过会议、电视、广播、板报、网络等各种载体,以及先后投入3多万元,树立文明用语宣传牌30多处,大力宣传创建文明村镇的目的、意义、阶段工作重点及要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是责任机制到位。结合《**县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乡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实施意见》,把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各村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基本依据,并与乡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年终考核,奖优罚劣,大大调动了乡村干部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五是资金投入到位。创建工作有许多硬件要做,乡政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建立了财政拨款、单位出资、社会捐资、吸引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筹资机制,所需经费和重大开支及时研究、及时审批、足额到位,在资金上确保了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是资料台帐整理到位。台帐资料不仅仅是为了迎接考核,更是促进单位规范化发展的需要,乡村两级都高度重视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做到任何时候都能拿得出。同时到了年底,对于一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都形成书面总结,及时上报县文明办。

三、思想教育成效明显,公民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而创建文明村镇要有文明的公民为底蕴,创建工作只有全乡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才有生命力。为此,我们多层面、多形式地开

展了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增强大家参与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坚持不懈抓教育。一是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本着“重点在党员、普及在群众、提高在干部”的原则,通过报告会、入村宣讲、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科学发观实践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乡人民的头脑。二是突出公民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会议、张贴标语、散发学习手册、传单,在公路明显地段和各村人口集中地方设置《公民守则》牌匾和有关社会公德方面的公益广告牌等形式,使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中小学生队伍中,我们以基础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注重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基本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同时乡团委还把国家文明委委托张保和编导的《中国好人颂》复制成光盘发放到每一个团支部,不仅组织团员青年观看还要求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学校的德育工作,初见成效。三是突出崇尚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成人技校、文化中心等学习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的教育,在全乡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通过深入开展揭批反邪教警示教育等活动,全乡至今没有公民习练法轮功或参与其它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破除陋习树新风。在全乡长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清洁家园”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抓好公民文明言行的规范活动,倡导文明习惯养成,大力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期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二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针对大别山地区,在清明节和元宵节期间有送灯、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我们组织专人进行专项治理,大力提倡栽植纪念树、推广防火灯、深埋不留坟头等,教育群众敢于向千年陈规陋习挑战。针对婚丧事大操大办的歪风,我们从1985年开始组织新婚青年在“五一”、“十一”到乡里举行集体婚礼,一直坚持至今,并在《中国青年报》和《河南日报》进行了专题报导。针对当前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的群众染上赌博等不良习气,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各村成立了以妇女组长为核心的“禁赌协会”,赌博现象销声匿迹。

第三,树立典型抓示范。在道德实践中我们注重总结培育推广有教育意义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和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汪埠村在苏州市务工的农民工,2007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改变了外地人对河南打工仔的看法。乡团委成立的青年志愿者队,以实际行动传播文明新风、倡导时代精神,在结对帮扶老、弱、病、残对象的同时。去年,为大造村一位患高位截痪的女学生组织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募集社会捐款近10万元,并护送她到北京治疗。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乡募集善款20多万元,之后全乡党员积极响应党委号召,上缴“特殊党费”累计3万多元。此外,还经常性地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优秀计生家庭”、“和谐家庭”等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四、文明花开别样红,优质服务留美名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本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型机关”这个目标,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强化教育,加强和完善机关制(来源:好范文 http:///)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各村各单位都制定并完善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工作规则》、《议事规则》、《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新机制,使机关上下形成了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乡党委、政府结合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职能转变及应群众所需,组建了“农村综合便民服务队”、“村级便民服务办公室”、“三资服务中心”,强力推行为民办事全程委托代理制,不断拓宽便民服务渠道,方便了群众,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特别是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做到知荣知耻、扬荣弃耻、兴荣抑耻,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与“吃拿卡要报”等官僚主义习气和衙门作风,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

三是改善办公条件,树立机关形象。投资900余万元,新建了财政所、工商所办公大楼、卫生院病房楼,以及乡一中教师宿舍楼,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各单位都配置了电脑和安装了远程教育网络设施,为广大干部职工查阅资料、了解现代信息、为民网上办事提供了有利条件。国税、地税、工商、计生等部门在全乡率先开设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工作人员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推行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大厅内配齐了便民设施,如休息椅、开水、毛巾、雨伞等,国税所、地税所分别被省文明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五、科教文卫稳步发展,社会事业逐步提高

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计划生育国策。进一步完善了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孕前管理和村级计生设施建设,落实“四项手术”、独生子女保险及有关优惠政策,完成一年三次孕检工作,孕检率达到100%,全年计生符合率100%,均居全县前列,目前正积极申报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

二是加大“两基”教育工作力度。乡党委、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不断加大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绿色证书培训、农技培训等形式对农民有计划地进行科普教育,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在乡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仅去年自筹资金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许冲、金岗山、油河、英窝、梅河五所小学教学楼,今年又争取到日本驻华使馆的无偿援助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为改善幼儿入园条件,聚集社会资金新建一个全县一流的幼儿园,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中学升学率90%、高中升学率74%。

三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利用项目资金,新建一个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更新了电视接收、输出设备,配备了摄像机,将电视转播由原来的13个频道增加到现在的25个频道。投资2.5万元为各村配备3个广播,实现了“村村通广播”,利用这些宣传阵地自办了农村科技、法律法规、生活常识、身边事迹等节目,保证自办节目每天播出时间3小时以上。中心集镇动员社会力量兴办了舞厅、歌厅、茶楼、溜冰场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全乡已有18个村已建起了文化广场,如油河、大河冲等村建起了包括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健身苑点等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部分单位也建起了乒乓室、图书阅览室、健身苑点。每逢重大节日,并根据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组织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节目在全乡范围内巡回演出,达到了自娱自乐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年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篮球赛、棋牌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乡形成了一个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全民参与的热潮。

四是增强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列》,对全乡16家食堂、宾馆、酒店和8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办证,并经常性进行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特别是在预防甲流感过程中,由于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抓的严,预防措施得力,全乡没有出现一例疑似病例。

六、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为使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们以加强基层综治机制为重点,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针,夯实农村综治基础,全面开展“平安乡镇”的专项活动,实现了多年来全年无人访、信访,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

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按照开展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规划,制订实施计划,建立执法责任,签订责任书。同时针对我乡地处三省结合部,加之集镇规模扩张,流动人口量大,分别发放《外来人员法律手册》、《居民学法手册》3000多册,对4000多名外来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对空巢老人实施了政府救助。全乡中小学校都成立了业余法制学校,各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开展法制教育。在普法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是加大打击犯罪分子力度。坚持“严打”方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公共场所、暂住人口的管理,社会丑恶明显现象减少,降低了刑事案件的发生率。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教育、家访、安置工作制度,帮教、安置率均达100%。

三是“平安乡镇”创建卓有成效。在“平安乡镇”创建过程中,强力推行科技创安工程,全乡4500个农户安装了电子狗,17个村安装了“96110”平安互助网,27个单位安装了警报电铃。每个村都组建民调组织,在及时开展矛盾纠纷隐患调处化解的同时,各村还设立了治安警务室,重点区域增设治安报警点;在公共场所、主要路口设置监控和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组建村级治安巡逻队,实行24小时不间断轮班巡逻,进一步扩大治安防控面,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乡领导干部积极下基层倾听民意,并确定每月25日为乡领导接访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每月28日为“创安日”,深入开展了危化物品、矿业生产、道路交通等专项安全检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遏制火灾事故发生。牢固树立“宁愿经济发展慢一点,也不让环境破坏一点”的发展理念,加强环保目标责任的落实,辖区内空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均达到国家标准,野生动植物保护实现了预期目标。

七、乡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单靠一个村、一个单位、一条街道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只有充分发挥集镇的资源、人才和信息优势,利用乡村共建的有效形式,坚持以镇带村、乡村联动的方法,才能帮助农村改变村容村貌,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一是“六城联创”上台阶。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与“六城联创”工作结合起来,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先后开辟两条各1200米的商业街,拆迁重建一条1000米的老街,高标准建成了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和文化娱乐区,新建农贸市场一个、小商品市场一个、社会客车站一个,镇区达到了“四通一平”,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达到了撤乡建镇的标准。为了加大集镇管理力度,投资40多万元,对政府门前的“和美乐园”进行了改扩建,配置了10多种植物和花草,安装景观灯10组、镭射灯3只、一批健身器材和休息椅等,主街道行道树整齐美观。对主干道两边的人行道栽植了桂花树,打造了两条桂花街,新建街头绿化小品6处2000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4%。集镇街道硬化率达到100%,排水设施配套齐全,设立固定垃圾处理场一处。主街道建有无害化公厕2座,专人管理,清洁卫生。设有垃圾箱45个,果皮箱50个,垃圾及时清运。成立了5人的专人保洁队伍,制定了卫生制度,清扫保洁覆盖率达100%,各居户各单位实行了“门前五包”;户外广告栏、标志牌、门店装璜美观整洁;主街道畅通,无乱倒垃圾、乱排污水、违章建筑、乱设摊点等现象;集贸市场归口划市,经营场地整洁卫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脏、乱、散、差的面貌,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是“清洁家园”上水平。新年初,全乡开展了“以镇带村、以村促户,乡村组户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确定了以油河、大河冲、幸福、金岗山、石船五个村为示范村,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级联动、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结合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省道s216线和县乡循环路,对可视范围内,所有堆放的柴草垛、违章建筑、建筑材料、猪圈、厕所、破旧建筑物和废品收购站进行清理,把两条公路打造成生态路、文明路,同时向村组延伸,把全乡22个村划分为三个作业面,科级干部带队,村级组织创建“六有六无”、农户创建“三清”,分批推进。目前,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5%,水质符合饮用水主要卫生指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村庄环境、家庭卫生整洁,草堆、土堆、粪堆等按规定堆放;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卫生村庄达30%以上;今年争取到省建制镇卫生项目,获得68万元的垃圾处理机械,垃圾处理场设在汪埠村,目前已投入运营,这些措施促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连续两年被市六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红旗单位”,并于2008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在今年全市50个省级卫生乡镇复查验收中,排名第一。

八、抓班子带队伍,基层民主健全有效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如果不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群众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群众的其它利益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农村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稳定与和谐。要真正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就要有健全和完善的各项管理机制,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起到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生产发展、协调好各方面利益的作用。

一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以“五好”乡镇党委创建为目标,把加强自身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以“五好”村党支部创建为载体,深化“一好双强”,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步伐,累计投入150多万元,对1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新的村级场所建成后,集办公、教育和服务于一集,最大限度地为全村群众服务。

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2007年,坚持民主推荐、民主选举,并实现了党委推荐意图,22个村委会、66名村委委员全部依法产生,新一届村委会呈现出人员精简、交叉任职、结构合理的良好局面。同时,抓好培养后备人才,使一批想干事、又能干成事的后备人才正在脱颖而出。加大对后进村的整治转化力度,推行领导干部任“村长”,共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

三是加强民主管理。今年,乡村两级都加强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建起了公开长廊,并把村务公开与“4+2”工作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群众最关心的事项按时如实公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九、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做基础、做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乡上下呈现出“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可喜局面,为文明村镇创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是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止10月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2.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69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2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8.5%;工业总产值4763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25元,比2008年增长9.4%;全乡综合实力排位不断上升。

二是“三农”工作跨上新台阶。立足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做大做好“生态品牌”,全乡已形成以粮食、板栗、杉木、油茶、中药材、黑木耳等六大主导产业,尤其是板栗种植面积已有4万亩,年产量高达2800吨以上,赢得“板栗之乡”的美誉。畜牧业已形成以淮南黑毛猪、山羊、肉牛为主的主导产业,全乡已建成颇具规模的畜禽养殖场5个,养殖小区23处,专业户3000余户,淮南黑猪合作社成为我县一大特色产业。粮油产量年均增长8.3%;畜牧业发展较快,五号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防疫密度达到100%。持续大规模地开展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充分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新建了一大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茶产业开发工程,五年内将实现“无粮乡”。

三是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我市开展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批复后,乡党委、政府立即行动起来,从宣传发动入手,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从编制规划入手,在科学发展上奠定基础;从健全组织入手,在推动建设上提供保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试验区建设亮点纷呈,可圈可点,突出表现在: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全乡流转土地5074亩,流转率达到38%;山林流转面积达到7.5万亩,占山场总面积的一半,获租金340多万元。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紧紧围绕板栗、油茶、茶叶、食用菌、生猪、土地、山林、农机等产业,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家,入社4560户,占总全乡总户数的60%以上。激发了干部带头创业,全乡共有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创业23人,领办或创办项目18个。拓宽了农村资金投入途径,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开展小额信贷款业务、鼓励老板捐资捐建、成立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落实“一事一议”制度等途径,获取投资额1.3亿元,成功破解了试验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四是民营经济呈现新增长。全乡已有工业厂矿、民营企业156家,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62万元,初步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苏州远方管业有限公司、金达矿业有限公司、豫达栗品开发有限公司、达海生态开展有限公司、鸿发养殖场、刷把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这里落户生根、发展壮大,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3亿元,在全乡各村启动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力”、“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在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全乡20个村按照市制定的统一标准,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新建了20个村级卫生室。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用,既方便了群众,又改变了乡村面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六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今年全乡共有在谈在建项目18个,总投资1.85亿元,其中竣工项目6个,完成投资6430万元,大大增强了我乡的发展后劲。

七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积极做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截止目前,全乡累计为1323名低保人口、93名五保人口发放低保金269多万元。60岁以上的老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经启动。动员全乡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及时全额兑现粮食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等惠农资金。大力开展拥军优属的军民共建活动,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伤病残退伍军人进行了扶持救助,军属代耕费按时发放。

各位领导,以上九个方面是我乡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主要做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借此机会,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乡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得到了在座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在这里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全乡上下将以这次领导检查指导工作为契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在不断创新中,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创建载体,把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抓得更活跃、更有实效,通过我们的真抓实干,努力打造现代文明村镇的全新形象。

5.刘村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篇五

工作汇报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镇对优化环境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为实现全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证,先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1、优化服务环境,增强大局意识

为真正将优化环境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今年,我镇在宣传上加大了力度,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3月份,我镇组织机关职能部门开展大型政策咨询便民服务集中活动,在镇政府门口和闹市区发放宣传册子4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人次,对设计土地登记、中小学收费等相关问题进行逐一讲解。通过对优化环境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大大增强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优化环境的意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2、优化治安环境,净化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 的重要性,从多方面重视和支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加大了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打击力度。为严厉打击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切实扭转我镇经济发展环境不良的局面,刘村镇派出所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活力木非法融资进行了严厉打击,对打黑彩组织进行了打击,对非法传销活动进行了捣毁,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3、优化资金环境,确保“三务”公开

①对村级事务,如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建项目、集体资产处置、征地补偿款分配、承包合同变更、宅基地审批等,各行政村必须在每月末通过阳光农廉网和固定的“公开栏”及时公开。特别是各涉农部门对相关政策规定的涉农项目、新颁布的政策法规须在颁布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公布,新确定的涉农项目、资金分配须在确定后10日内予以网上公开。

②对涉及重点工程村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近年来,由于城市西扩,各项重点工程陆续在我镇辖区开工建设,我镇出台了《刘村镇人民政府关于各级重点工程建设征地中集体所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凡涉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村,集体所有固定资产一律造册登记,补偿款汇入镇政府财政专 2 户,经过“四议两公开”方可汇入经管站本村帐户进行发放,从而保障了村民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4、完善机关财务制度

严格财务审批程序、支出范围和权限,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先批后办制度,有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支出范围和权限,经常性支出由经手人、主管领导和镇长签字后才能报销,非经常性支出要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党委书记、镇长请示后方可支出。大额支出要经党委会研究同意才能支出。

5、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质量

各部门在涉企检查、收费、培训、处罚、考核、发证过程中向全镇人民作出“坚决拒收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坚决反对和严肃处理以权谋私行为;坚持严格教育、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和分管的工作人员;坚持依法依纪办事,带头遵纪守法”的承诺。

二、下一步工作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切实为群众搞好服务,确保我镇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

1、加强学习,增强创新意识

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力度,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开拓视野,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组织他们学习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政策、制度和规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2、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对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来制约、规范人的行为,确保工作作风优良,办事透明度强,工作效率高。

6.某村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 篇六

2011年6月

去年秋天以来,我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大旱之后必有大汛”。为扎实做好防范旱涝急转的各项工作,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区防指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汛前准备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分析今年防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估计气候异常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高度戒备、周密部署、科学调度;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与各办事处、村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属地管理”的防汛制度,全面落实安全度汛的各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召开专题会议,对防洪法、防汛条例进行了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防汛工作的认识。在各学校、各企业分别举行防汛演练,并在召开的全镇三夏生产暨防火防汛工作会议上,进行防汛动员、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防汛意识,消除麻痹松懈思想。

(三)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水利工程大检查

6月初,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从城建、安监、水利、林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镇内19处塘坝和一处 1

(二)型水库进行汛前安全检查,全面了解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状况。对8处塘坝提出了除险加固的要求,明确了整改意见,并明确责任人员限期整改。

(四)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洪队伍

着力加强了对重点工程人力防守,根据任务轻重,按军事制度建立了防汛常备队、抢险队和预备队并登记造册。对“三队”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使抢险队伍做到思想、组织、技术、工具物料、责任“五落实”,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适应抗大洪、抢大险的需要。目前,全镇已建立防汛抗洪常备队100人,抢险队500人,预备队800人。

(五)配足配齐各类防汛物资

提前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截至目前,全镇各级防汛组织已储备编织袋1万条,铁丝1.5吨,桩木30立方,块石100立方,沙石100立方。储存料物做到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随用随取。

(六)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水库、塘坝、河道防洪预案,所有在建工程也积极制定了工程度汛应急预案。城镇、工矿企业、学校也编制完成了防洪预案。通过各类预案的编修,进一步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特大洪水灾害的能力。

(七)加大河道清障力度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道清障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重点对岩马干渠、小北河和郭河河内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共清理河道1万余平方米,清理8公里范围内的树木5000余棵,拆除河道内违章建筑2处,清除各类垃圾500方,有效清除了河道内形成的违章建筑及各类附属物,为汛期防汛工作和正在进行的河道治理工扫清了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镇在汛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洪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防汛物资储备普遍不足,尤其是重点工程的防汛物资比较缺乏;防汛队伍培训演练强度不够,满足不了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个别单位和部门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防大汛、抗大洪的责任意识不强,还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等等。下一步,我镇将按照各位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硬的措施,全面加强今年防汛各项工作。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坚持防汛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制落实到单位、到部门、到个人,继续实行科级干部包水库库、包塘坝、包河段制度,把防汛工作当作近期全镇工作的重点;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及时消除各种隐患,防患于未然。

二是坚持原则,切实做好汛期各项跟踪检查。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原则,针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定期进行回访复查。在汛中、汛末积极开展各项检查,对发现的新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是严阵以待,狠抓防汛预警机制的建设。防汛期间,我们将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认真落实防汛组织机构、责任人、预案,完善预警预报机制,落实汛期监测、临灾预报、预警信号、人员紧急撤离方案等措施,切实做到早预防、早转移、少损失。

四是加大投入,按标准备足备齐防汛料物。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筹集防汛料物,在群众号料和企业代储的基础上,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备足备齐防汛物料,做到定点存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确保一有汛情,就能立即调得出,用得上。

五是加强培训,增强防汛队伍的实战性。在抢险队伍方面,要坚持专业抢险队伍和群众性抢险队伍相结合,加强对防汛抢险队伍特别是抢险突击队和防汛骨干的培训,积极开展防汛演练,努力提高实战能力。

六是严格值班制度,确保汛期信息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值班人员必须做到不脱岗、不离岗,认真做好雨情汛情的上传下达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不得贻误工作;所有防汛值班人员的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保证通讯畅通。

7.某村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 篇七

欢迎大家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凉州户镇地处玛纳斯河东岸,东距首府乌鲁木齐135公里,北距玛纳斯县城3公里,西与石河子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全镇占地面积10.75万亩,辖9个行政村,有可耕地4.7万亩,有汉、回、维、哈、壮等10个民族,6453人,人均占有耕地7亩。

自XX年10月我镇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荣誉称号以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党、政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融入全镇生产和生活的各项经济发展之中。长期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按照“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三产强镇、科教兴镇”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托优势,乘势而上,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先后获得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昌吉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州级党建工作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同时,我镇在各个行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优秀人才,先后有20多名干部和农民荣获区、州、县先进个人的表彰。XX年年全镇总产值由XX年的2.55亿元增加到XX年年的3.13亿元,年均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从XX年的165万元增加到XX年年的4783.6万元,年均增长95.2%。招商引资从2005年的180万元增加到XX年年的5230万元,年均增长96.2%。XX年年底我镇农民纯收入率先在全县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0008元。目前,凉州户镇农村经济快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一、着眼和谐抓发展,促进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我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物质支持和思想保证。

依托资源、地缘优势,凉州户镇积极引导农牧民顺利步入第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单一棉花种植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向酿酒葡萄、制种玉米、棉花、畜牧和小辣椒、特色林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全镇农作物98%实现了订单化种植。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围绕五大支柱产业组建了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系列服务,农民+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在畜牧产业上,依托西部牧业强势带动作用,把数量扩张、品质提升和加工增值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分散养殖,集中育肥,批量销售的良好格局。XX年年,全镇实现畜牧业产值5732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42.9%,比XX年4610万元增长24.3%。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我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年来,全镇共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19680万元,实际到位招商引资资金1529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不仅以铅合金冶炼、棉纺、织布等为特色的中小工业项目带动战略得以实施,而且以商服楼开发、餐饮、运输等为主体的三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全镇餐饮娱乐网点达41余家,大小客货运输车辆165余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已成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不断加大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镇先后引进新农村建设项目11个,其中已完成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等项目7个,已立项道路硬化等项目5个,已申报中低产田改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4个。三年来,全镇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947万元。在二三产业和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带动下,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目前,全镇长期劳务输出从XX年的524人次增加到XX年年的740人次,年均增加108人。劳动力转移实现创收42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588元,比XX年增加396元。同时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49户,外出创业农户达223人,已形成了纸制品生产、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小吃等为主的二三产业体系。全镇经济运行已顺利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依托规划抓落实,促进农牧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我镇在对总体规划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安排与协调,并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全镇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全镇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从“硬件、软件、活件”三个方面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在日常工作中,镇党委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与物质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农村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已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麻醉科病历书写与管理下一篇:竣工验收、备案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