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2024-08-21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精选8篇)

1.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篇一

4.1政府宣传的覆盖面通过服务平台得到扩大

河北省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批准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项目,是落实、落小、落细国务院要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调整振兴国家重点产业规划的重要举措,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和专业化程度分工的协作,共性关键技术转移与应用的推动,构建社会、市场、专业水平的服务体系和形成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靠网络平台技术,政策信息网络间的互通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

4.2服务平台弥补了政府宣传服务空白

在线服务是以网络服务、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在线和税制改革对会计人的要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巩义市供电公司柳振江摘要:税制改革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税制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政府会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制改革会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会计工作人员产生影响。

4.3窗口服务平台打破了政策宣传的限制

网络平台是由全河北省服务资源的枢纽服务平台与若干个“窗口”服务平台组建,通过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手段,建立中小企业网络服务体系骨干架构。河北省网络服务平台是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枢纽,承担着资源统筹共享的核心作用。通过在线服务和呼叫服务系统、络运营管理系统网和共享数据资源中心三渠道,实现服务平台网络各联通窗口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支撑协同服务平台网络的运行。

综合窗口平台是建立在各设区市,依据区域中小企业需求,组织带动资源提供信息等直接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德国,蔡晶晶.基于助推理论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个研究框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05).

[2]杨婕.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网友世界,(18).

[3]陈建勋,凌媛媛.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7).

2.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篇二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提供的是无偿性服务, 和各种有偿性的商业服务平台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但是商业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功能性和开放性, 值得我们予以很好地借鉴。

1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功能性建设

功能性要求平台建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用户需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具体的服务功能源自于用户的需求, 如果不顾用户的需求而进行盲目建设, 这种建设是徒劳无用的。

实践中搭建成熟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按照内容分类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这三类。每一类服务平台的建设, 对功能性的要求有所不同, 服务的具体目的也不同。

1.1 信息平台建设的功能性

在我们的信息服务平台上如何凸显功能性, 让用户所关注是一个值得深刻研究的问题。信息作为知识类别的经济资源, 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不受时空的限制, 传播速度快, 除知识产权类别的信息外, 具有强烈的非排他性和共用性。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 用户被信息所淹没, 用户关注那些有差异性、有用性的信息, 而不是门户网站上所发布的千篇一律的信息。所以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上发布过多过滥的信息用户是不关注的。

谈到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性, 许多人想到的是信息发布的无偿性和信息量的广泛性。例如免费为企业宣传产品, 免费为企业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其实, 无偿性并不是我们进行信息平台建设关注的重点, 因为社会上的其他网络平台也具有信息使用的无偿性, 而且实力强大的门户网站平台提供的信息量比我们的要大的多。除了无偿性和广泛性我们更应当关注以下两个功能性问题。

首先, 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性应当体现在该平台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地方性, 方便地方的中小企业使用。

任何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本区域的特色, 任何一个地方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都是针对本地方的中小企业予以服务的, 服务是有地域范围的, 是以那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为服务重点的。例如, 在信息平台的政策法规发布模块中, 所发布的政策法规并不与其他网站的内容有所不同。在本地方如何具体落实各项产业政策和具体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是中小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 所以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对所发布的政策法规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实际和地方政府的具体要求予以的地方性解读上。

第二, 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性应当体现在对信息的分类整理和地方适用性上。信息是有价值的, 但是只有经过整理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在本地方都有价值, 都具有适用性。只有在本地方具有适用性的信息, 才是我们采集、分类编辑和推广的信息。例如所有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信息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我们仅仅采编在本地适用的生产加工信息, 从而做到信息发布明确的目的性。

1.2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功能性

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是科技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各行各业的专家库为广大企业服务。专家库建设应当注意一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专家库的功能从服务的时间顺序上应当包含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同等重要。第一方面是技术问题出现前主动的技术辅导答疑;第二方面是疑难技术问题出现后被动的解答和处置。在以往的实践中, 各地仅仅注重了专家库人才的建设, 注重了企业出现技术问题之后对企业疑难技术问题的解答和处置。其实第一方面的功能也尤为重要, 如果加强前瞻性、预防性的技术辅导与答疑, 可以避免企业日后走弯路, 预防诸多技术问题的出现, 避免成本的浪费, 从而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2) 专家库的功能从服务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科学服务功能和技术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在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服务, 却忽视了科学服务。在对企业的科学服务中, 不仅仅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的服务, 也包含着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等社会科学性质的服务。

1.3 金融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

提供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讲并不是政府的职能。但是资金瓶颈一直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障碍。整合各种分散的社会经济力量, 在金融服务中有所为是政府所要考虑的新问题。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的整合, 更需要新制度的构建。新制度的构建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政府从中协调。整合是金融服务平台特有的功能。协调、整合的目的就是实现过去普通情况下不可实现的双赢。金融服务平台的整合功能就是把一个个独立的、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虚拟化为一个高抗风险能力的整体, 产生协同效应。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 有时很难将他们的利益整合为一体。离散状态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高门槛、高利率的融资难题, 而金融机构因中小企业信贷的高风险不肯降低信贷条件和利率也有其本身利益的考虑。协调信贷双方的利益冲突, 整合借款方的信用能力, 帮助借款方提高信用能力, 化解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构建一种崭新的中小企业信贷模式, 就变得尤为重要。

2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开放性

从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以及各类电商的发展实践来看, 开放性是它们成功的共同原因。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不应当是封闭的, 它不是政府唱独角戏的小舞台, 而应当是中小企业挥洒经营智慧的大舞台, 只有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其中, 才能使舞台更精彩、更具有规模效益。中心企业服务平台的开放性应当有如下两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 该服务平台对所有参与的中小企业都是开放的、通用的, 任何企业都可利用它所提供的功能来解决相应的业务问题。每一个中小企业的需要都是特殊的, 但是通过通用性的平台, 他们主动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中, 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现实中这一层次的开放性主要是通过自助建站得以实现的。

第二, 互动性建设, 即该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之间商务交流的平台、互动的平台。

现代竞争理论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的高度, 而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供应链是指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互动可以使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从而形成更高的竞争优势。

平台建设的互动性是一个前沿性的问题, 以什么为轴心进行互动性建设是今后我们搞好服务平台化的重要工作。

服务地方经济,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我们应当在正确把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能和性质的基础上, 以服务的平台化为手段, 突出平台的功能性建设, 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突出平台建设的开放性, 吸引更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到平台建设中, 繁荣和活跃服务平台, 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应当借鉴商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 突出在平台建设中的开放性和功能性, 使服务平台化, 成为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大舞台。

关键词:产业平台,平台化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供应链

参考文献

[1]李必强, 郭岭.产业平台与平台化生产经营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5) .

3.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融资服务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工商、统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8月31日,厦门市中小微型企业总数约10.4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99.5%,其中:小微企业约7.47万户,占总企业数的72%。据不完全统计,中小微型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市就业总数的80%,全市65%的技术创新成果、50%的税收和40%的出口也是由中小微型企业完成。中小微型企业正在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大,规模偏小。据统计,厦门市现有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82.49%,500—1000万的占7.67%,1000万以上的占9.84%。总体表现为数量大,但规模偏小。二是行业集中度高,侧重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厦门中小企业的主体,约占整体的73.51%。另外,建筑业等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均在3%—5%。三是经营优势明显,转型升级加快。近年来,中小企业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等特点,同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上面均不占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融资难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在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瓶颈问题。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还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服务的相关机构。中小企业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市场开拓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所能获得的支持和帮助有限,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信息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获得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够及时,反映存在问题的渠道不畅,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中小企业始终处于相对弱势,一直存在资金、人才、研发、管理瓶颈等问题。特别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小、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等问题都大大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困难。据调查显示,厦门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

二、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一)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

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明确指出:“……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重要篇幅对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作进行规范,其第六章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第七条也明确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全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线。”

(二)平台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厦门中小在线网”(www.xmsme.gov.cn)是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的“中国创新驿站厦门基层站点”(国科火字〔2012〕164号),也是福建省经贸委、财政厅认定的“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厦门市经发局、财政局认定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和《厦门中小企业》杂志为载体,借助于网络平台,着力为中小企业解决政策信息不对称、获取专业服务不便捷、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为全市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务政策咨询、投融资、信息化、人员培训与招聘、技术对接、法律维权等“一站式”信息服务。目前,“厦门中小在线网”日均访问量达7万次以上,是厦门市规模最大、服务最全面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第一门户网站。

(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面向中介服务机构收取服务费用,同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模式。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服务频道加盟收入。联合金融、IT、管理、法律、财税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在平台上开设各类专业服务频道并向这这些专业服务机构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和服务费。二是“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即政府管理部门向服务平台定制和购买服务,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举办各类融资或项目对接会、公益培训等;三是中小企业增值服务收入。面向中小企业开发一定的增值服务项目并收取基本的成本费用(面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公益性的基础服务为主)。

(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及服务绩效endprint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为依托,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经过九年的不断发展,该平台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信息服务、人才招聘、融资、培训、信息化、法律六个板块共同支持的综合服务平台,以企业的人、财、市场等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为中小企业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1、公共信息服务板块

(1)政务信息查询与咨询

从信息维护层面,继续朝着中小微型企业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目标加快实现步伐,并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搭建“政务频道”,内容涉及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务、社会服务、行业动态、社会民生等,每天收集整理不低于400条的最新信息,编辑上网发布;二是积极配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做好每年一次“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等大型活动,以及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工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前期宣传发动、系统开发维护、栏目设计开发、网络报名支持、现场视频直播等,不断完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每月编印5000册《厦门中小企业》期刊(月刊),及时准确宣传和解读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最新政策,为政府与企业搭建沟通信息桥梁,对网络平台形成有利的补充;四是更新维护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库和政府资金频道信息,方便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相关的国家、省、市、区四级政策法规信息和财政资金信息。截止2013年底,共收录了信息5922条,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

(2)中小企业数据库信息查询与咨询

建立厦门市最权威的中小企业数据库。数据库参照有关法规和国际惯例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财务信息等信息,不同信息分为A、B、C三个等级,方便不同人群的按规定条件进行查询,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入库企业利益、防止其商业秘密泄漏。截止2013年底,入库全市工商注册在册企业数(含分支机构)达123326户家(其中非分支机构107204户,分支机构16122户),实现全市99.9%以上企业入库的目标;依托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以及重点民营企业认定工作,完成超过40万条B类信息、1500多家中小企业的C类信息的收录整理工作。

2、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板块

厦门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平台(即厦门企业人才网)是联合全市18家大中专院校打造高校大学生求职、企业人才交流对接的网上免费服务平台。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585家中小企业通过厦门中小在线网提供1600多个岗位,2300余名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上网求职。

3、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板块

融资超市于2008年2月正式开通,通过金融产品发布、融资服务指导、在线融资咨询以及融资意向提交等方式,结合网下融资业务洽谈,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3年对“融资超市”进行改版升级,搭建厦门市中小微企业云金融服务平台——“投融汇”,引入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小贷公司、创投与风投机构、评信机构等服务机构依靠该系统开展一站式融资服务,改变原有平台只提供宣传展示和在线提交的局面,为中小企业深度投融资服务搭建专业化网络平台。自5月“投融汇”云金融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平台入驻银行支行机构达126家、投资机构21家,成功发放贷款4530万元。

4、中小企业公共培训服务板块

为满足企业多层次、个性化的培训学习需求,联合时代光华于2008年10月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站上建立了“厦门市中小企业网络商学院”,为厦门市企业提供21大类3000余门的网上培训课程。据统计,2013年已累计组织100多户中小企业开展集中培训1557场次,培训23134人次,完成4887个学时;累积举办26期“网络公开课”,累积培训2783人次,完成262学时。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原有的公益培训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的培训服务,开通“中小企业管理提升频道”。频道结合政府公益培训工程,与省内各高校、各培训机构、管理咨询协会、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同时,整合厦门市优秀企业管理咨询机构资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培训课程。截止2013年底,累积注册学员1207人,培训报名1832人次。

5、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板块

联合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小企业在线管理云服务平台——“e管通”,通过互联网(SaaS模式)为全市小微企业提供统一的免费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应用服务。该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镶嵌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11款企业管理软件,采用“政府打造,终身免费”的服务策略,打破了传统的付费购买管理软件的模式,企业用户可免费按需申请使用,无需安装、升级、维护。目前,该平台已拥有注册用户4133家,平均每日有400多用户上线使用,进一步推进了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更好使用在线管理系统,目前已经组织了20多场“e管通”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应用公益培训,帮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板块

依托厦门中小在线网联合律师事务所共同搭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展企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检索、法律风险防范、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有效及时获取法律服务的便捷途径。据初步统计,2013年以来,法律服务平台累计为全市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工商注册登记、劳动纠纷、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法律咨询,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提供服务达1000人次。

(五)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平台建设尚不完整,与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需求和广大中小企业获取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归纳起来,平台建设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不足:endprint

一是当前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全面,服务的深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整合社会服务机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与国家及其他省市系统尚未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数据共享机制。

三、平台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进一步完善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化解服务平台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既要善于借鉴国内外经验,也要结合厦门实际寻找对策。

(一)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

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紧跟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动态发展,以满足企业服务为目标,通过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自我发展。

(二)坚持创新市场主体运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模式

建立一个股权结构合理有效、法人治理科学严谨的市场主体,承担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平台建设;开发推出符合网络发展方向的服务平台及服务模式,不断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增值服务模式的开发,不断扩大平台服务面,并尽最大程度满足网络参与者的服务需求。

(三)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

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经营模式,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有效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为真正打开市场化运作的良好局面以及企业的持续增收创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度重视线下服务与线上交流的服务模式

加强中小企业线下服务力度,增强企业粘合度,保持平台持久生命力。重点深入中小企业调研、开展针对性的现场对接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网下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与网上交流同步、双向互动、共同促进。

四、结论

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的基础上对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通过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会员式密切型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宣传企业扶持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等渠道,来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必将引导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平台的建设也对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络起到地方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是各地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环节。

综上所述,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势在必行,而且具备可行性,值得政府部门予以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小企业促进法[Z].2002

[2]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0

[3]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S].2003

[4]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 中信出版社,2007

[5]吴晓君.国外发展中小的做法与我们的措施[J]. 航天工业管理,1999(3)

[6]焦方太.借鉴国外经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J]. 现代商业,2008(23)

[7]丁国炎主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陈志良. 福建企业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福建统计局.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7工业交通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0]毛涤生.厦门经济发展探索[M].华星出版社,2005

[11]蒋正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洪芸.构建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4.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篇四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指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面向中小企业搭建的提供信息内容服务、交易及交易支持服务、物流服务、共有技术服务等各类功能性服务以及管理信息化服务(IT外包)的经济技术系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及发展方向之一。

从产业发展形态来看,构成每个产业集群的主体,除了个别龙头企业外,都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越来越重要。但在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在实施企业信息化时,往往会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企业担心信息化带来的风险、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企业信息化投资难以承受、软件产品和软件提供商的服务无法有效适应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等诸多方面。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困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困难和障碍。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得到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涉及信息内容服务、B2B交易、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化及运营支持服务、物流信息、共用技术服务、设计研发协作等七大类服务平台,在推动企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实现产业集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推动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的可靠载体和有效抓手,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和扶持广大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升级转型。大力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共性难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要路径。

一是加强专题性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市场准入、重大专项等一整套扶持措施。

二是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剖析成功的典型案例,积极总结经验和加快推广。

三是建立协调机制,融合各方面社会资源。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体系庞大,涉及面较广,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并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

四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任用、激励等配套政策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和培养实践型、复合型的两化融合人才。

5.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篇五

为了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倡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加强指导、有序推进、逐步完善”的要求,通过建设各级“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网”,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中介组织、企业与政府间的全方位、一站式互动与交流。为企业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实现信息资源整合,拓展服务领域,建成体系完善、运转协调、权威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工负责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统一规划目标、标准、制度,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落实。市、县(区)、乡镇三级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我市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已有设施、人员、软件及技术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各展所长,共同建设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站,实现网络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

(三)政府支持,市场运作

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争取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我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培育专业化的信息人才队伍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四)服务企业,发展经济

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建立健全本单位和企业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门户网站等公共媒体,定期发布与企业需求相关的信息,使信息能有效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

三、建设目标

到“十二五”末,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建成覆盖全市的,以咸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为核心,以县区信息服务网为辅助,以各类网下实体服务单位现有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大型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信用、咨询、宣传、市场开拓、法律维权以及综合事项等八方面的服务,构建咸阳市中小企业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2012年)重点加强县市两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机构,落实工作机构、办公设施和人员编制。建成“咸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及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分网”,实现市县两级网站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目前已有中小企业分网的县(区),网站要按照八项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拓展应用服务事项,丰富网站信息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网站服务水平。

第二阶段(2013年)重点加强乡镇及园区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及重点企业的信息网站建设。全市30%以上的乡镇,35个工业园区,50%以上的500万元以上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300万元以上企业逐步纳入数据库管理;逐步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专业信息服务机构。

第三阶段(2014年)逐步推广,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信息网建设,要逐步推广、覆盖到多数乡镇及500万元以上企业。力争全市60%的乡镇(办)及所有500万元以上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乡以上各级主管部门和500万元以上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联通,基本形成政府和企业互联互通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第四阶段(2015年)创新服务,完善提高。各类信息服务机构,要本着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进一步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市主站、各县乡分站与市内的主要电子商务网站、500万元以上企业网站建立链接。在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上突出特色,互为补充,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交流迅速的全市中小企业网络平台。逐步形成以市、县、乡及企业信息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信用、咨询、宣传、市场开拓、法律维权以及综合事项等八方面的服务。

五、主要任务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由市县两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市县两级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常设机构,固定办公场所,配置一定人员负责管理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规划筹建,财政局提供财力支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来源。

(二)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站

由市县乡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各级财政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信息办提供网站技术支持,建立“咸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总网”、各县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分网”及各乡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支网”,并逐步实现三级网站相互连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信用、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三)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

积极引导IT企业、行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同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形成社会性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引导现有大型IT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和行业中介、咨询、诊断、指导机构,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四)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

设立市县两级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扶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公益性和商业性服务有机结合。政府全额扶持的服务机构原则上实行无偿服务,其他服务机构按照企业自愿、规范行为、有偿服务、合理收费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

(五)开展“送信息到企业活动”

了解企业需求,建立联系渠道,及时为企业提供所需信息。同时对企业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掌握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查询、主页制作、网上商城等综合性信息服务。

(六)成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

借助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打造虚拟政府服务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覆盖的优质服务。

六、保障措施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目标任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把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措施责任,加强工作考核,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

(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要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出发,结合不同行业特点,组织制定本地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或实施意见,并将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纳入本地区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或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指导,抓好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力求实效,稳步推进。

(三)增加投入,突出重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确保各级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及企业,多方面参与、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每年要安排一定规模用于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财政无偿投入、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推动网络运营商、IT服务商加大研发和投入,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和信息服务体系长远建设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本地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参加上级机关、国家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学习、考察、培训、研修活动,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掌握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6.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篇六

(2011—2013年)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和市经济信息化委等七部门《关于促进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情况

1、服务平台架构初步建立。2010年,上海市成立了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截至2011年5月9日,本市各区县相继建立了区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公布了服务中小企业的热线电话,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两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为主导,以综合性服务机构为枢纽,以社会化专业服务平台及园区、商(协)会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架构。

2、区域性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本市着力打造有特色的区域性平台,如:徐汇区2006年以来扶持了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虹口区建立了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了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杨浦区33个园区共同打造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积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09年担保贷款3.9亿元;闵行区建立了新能源环保专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了一批为光伏产业配套的小型科技企业;宝山区建设钢铁信息交易平台,支持中小企业近600家。

3、市场化服务平台逐渐兴起。本市逐步建立了一批技术创新、质量技术、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等市场化服务平台,尤其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了技术创新和质量技术服务平台58个,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11个、生物医药24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5个、先进重大装备9个、新材料5个、新能源汽车1个。

同时,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综合服务平台引领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服务水平,社会化专业服务平台需要提升品牌知名度。二是建设服务平台的意识不强,个别区县、部分企业对服务平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升。三是空间布局不平衡。有的区县有数十个服务平台,有的区县只有几个服务平台;有的园区服务平台较多,有的园区服务平台相对较少。四是功能强弱有差异。技术创新、质量技术、市场开拓服务平台较强,而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服务平台较弱;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服务平台较多,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平台较少。

二、主要原则

1、指导思想:2011-2013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本市在科技、金融、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已有服务平台优势,着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引导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构建支撑力强、辐射面广、资源集聚、布局合理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

2、建设原则

(1)政企结合。要鼓励各级政府及园区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公共性、公益性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不了解、不敢买、买不起服务的问题;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利用相关企业资源,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政府服务得抓手、相关平台得效益、中小企业得服务”的多赢局面。

(2)点面结合。要推动专业服务平台围绕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创业基地,加快布局设点,满足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检测、设备共享等需求;同时集聚社会资源,推选“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满足全市范围内中小企业在信息、融资、市场、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3)软硬结合。要支持服务平台的硬件建设,扩大服务场地,增添仪器设备和设施;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必要的资金保障,支持服务平台正常运行,增强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品牌,提高服务平台的“软实力”。

(4)增量与存量结合。要扩充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增量服务平台资源,支持社会资源新建服务平台,充实服务平台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同时,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质量技术、市场开拓等存量服务平台资源,推动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加强服务平台的集成服务,充分发挥已有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避免重复建设。

三、建设目标

在2011-2013年的三年期间,按照“一年布局建成、两年深化完善”的工作思路,通过委办联动、市区联手、社会各类服务机构联合,着力推进2类9种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示范平台100家,使各类服务平台数量达到300家,其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平台达到50%以上,努力成为全国高端服务平台的集聚区、创新服务平台的引领区。

1、综合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40家);

2、专业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30家),技术创新平台(100家),质量技术平台(40家),管理咨询平台(10家),创业辅导平台(20家),市场开拓平台(30家),人员培训平台(10家),融资服务平台(20家)。

四、建设方向

1、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区县、园区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和窗口服务平台,推进本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落实,形成企业诉求一门式受理的服务枢纽,规划和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各类服务对接,解决中小企业实际困难。

2、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及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广、渠道多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市场、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等各类信息服务,打造各类资讯服务平台;推进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的服务平台建设。

3、技术创新平台:着重提升研发设计平台服务能力,拓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网络,积极提升射频识别、芯片分析等38个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手机研发测试、工业软件测试等服务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方面形成共性开发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联合服务平台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4、质量技术平台:着重提升质量技术平台服务标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鼓励服务平台开展质量咨询活动,争取在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的检验检测服务方面形成突破;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平台进一步发展。

5、管理咨询平台:着重提升管理咨询平台服务质量,推动国内高水平的管理咨询公司建设服务平台;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中小企业购买咨询服务,努力形成本市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服务平台。

6、创业辅导平台:推动创业园区、创业基地、孵化器建设“创业苗圃”等服务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商务策划、项目诊断、财税申报等辅导服务;推动创业实训基地等服务平台进一步发展,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上海创业,将上海打造成“创业者乐园”。

7、市场开拓平台:着重提升市场开拓平台服务能级,形成现代物流、电子支付、电子商务、会展等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营销网络,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8、人员培训平台:支持相关企业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建设生产管理、技术交流、技能培训服务平台,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9、融资服务平台:鼓励浦东、杨浦等区县建设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引导张江等园区、创业基地、孵化器建立园区融资服务平台,加强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收集、融资知识培训、企业与各类投融资机构对接活动等;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开发具有区域特点的融资产品,满足本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五、建设内容

1、布局建成阶段(2011年)

(1)摸清情况,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梳理服务平台建设现状。组织区县、园区和商(协)会,摸清本市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筹备建立服务平台数据库,明确服务平台行业分类、建设状态, 发布《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名录》,向全市中小企业免费发放。二是建立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及平台协同机制。在“上海中小企业”网上,按区域、功能集中发布服务平台的服务资源、活动信息,加强服务平台的集成服务,便于中小企业查找服务资源,形成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门户网站。三是鼓励企业使用服务平台、申请平台服务。年内认定首批“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2)创新思路,完善功能布局。一是联通在中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建立的服务平台。二是建立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拟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集聚全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部、风投机构、股权基金、担保机构等资源,建立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形成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对称、信心不对称的问题。三是加强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着重建设技术查询、标准查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培训等服务平台。

(3)联合区县,推进区域布局。一是依托区域资源推动服务平台布局。徐汇区着重建设法律服务、股权融资、专业检测等服务平台;长宁区着重建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平台;普陀区着重建设陆上货运中心、有色金属交易等服务平台;闸北区着重建设人力资源、对外贸易检测与认证、云计算产业等服务平台;虹口区着重建设银企对接、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检测等服务平台;杨浦区着重建设设计创意产业、银企对接等服务平台;黄浦区着重建设国际黄金珠宝设计、智慧外滩、金融、老字号发展等服务平台;静安区着重建设国际商务、时尚创意产业、老字号及自主品牌发展等服务平台。二是聚焦区域产业推动服务平台布局。浦东新区着重建设医药、软件、集成电路研发检测等服务平台;闵行区着重建设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传统轻工及现代服务业等服务平台;宝山区着重建设钢铁资讯等服务平台;嘉定区着重建设新能源汽车、汽配研发检测等服务平台;松江区着重建设电子边角料交易等服务平台;青浦区着重建设新材料、生物、软件研发检测等服务平台;金山区着重建设化工、机械、输配电等服务平台;奉贤区着重建设石化交易、质量检测、创业辅导等服务平台。

2、深化完善阶段(2012-2013年)(1)提升服务平台的服务内涵和服务能力

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建立服务标准,出台“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指南”,鼓励示范平台建立行业标准,引导服务平台做到“服务五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收费标准、服务时间)。二是降低服务门槛,促进政府资助的服务平台和服务资源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开展免费公益活动,提供免费基本服务。三是健全信用制度,开展“诚信服务活动”,推进服务平台注重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不断提高信用等级。

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服务平台专业化水平,鼓励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二是提高服务平台信息化水平,鼓励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服务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三是启动服务平台培训计划,分步骤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提升辐射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服务平台信息推送系统,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使用服务平台服务,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二是开展对接活动,加强服务平台与区县、园区、企业的交流,扩大服务半径,将园区服务平台、区级服务平台逐步提升为区级服务平台、市级服务平台。三是培育服务品牌,引导服务平台增强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制定品牌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形成服务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

完善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形成互相协同、政策完善、运转高效、监管到位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鼓励服务平台与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落实政府扶持政策,加强和完善服务平台管理。

完善服务平台绩效评估机制,形成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公信度高的示范平台群体。开展中小企业满意度调查,推动服务平台自我评估,加强项目验收和绩效考核,重点评估100家示范平台的服务成效。

完善服务平台推进机制,形成委办联动、市区联手、机构联合、园区参与的推进机制。加强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保局、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区县、园区的沟通,建设区域性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商(协)会、企业的作用,推进社会化专业服务平台建设。

六、保障措施

1、加大指导和宣传。要高度重视服务平台建设,把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统筹规划,抓紧布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尽快完善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培育和宣传示范平台。要结合产业特点和服务资源,推动和引导相关园区、商(协)会、企业建设服务平台。市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要把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列为区县服务中小企业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

2、加强运行管理。市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服务平台数据库,及时调查了解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和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要推动服务平台建立目标管理制,评估服务平台的服务绩效,对达到服务指南中服务标准的服务平台给予一定的支持。

3、加强工作交流。各区县要及时梳理服务平台建设动态,推动区域内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交流,并及时向分管领导反映情况。市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每半年统计区县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并向区县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及时反馈;每年总结全市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向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向区县政府反馈。

7.企业生产营运指挥平台建设研究 篇七

企业生产营运指挥平台是面向企业各层级领导与各管理职能部门、生产或销售业务执行部门进行统计报表的基础信息收集、数据质量控制与自动报表生成、统计、分析、展示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其主要建设任务与目标包括:

(1) 以企业进行数据汇总、统计与分析的统一口径对企业层面及所属企业的各类报表基础指标数据进行全面收集, 并存储在企业统一共享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 确保企业所需指标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并方便报表的自动合并汇总、统一分析与展示;

(2) 基于企业统一共享数据库或数据仓库, 面向企业各级领导可视化分析决策的需要提供统一的KPI指标汇总计算与报表展现;

(3) 支持从数据源系统自动导入数据与手工录入数据, 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尽量减少手工数据录入的工作量;

(4) 实现数据管控流程, 提高数据质量, 设置数据管控点, 提供手工或系统数据自审、审核、复核及修正功能, 并建立数据质量认责机制, 确保企业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5) 通过生产营运指挥平台记录的数据管控信息可以清晰地反映所属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便于信息化考核。

2 生产营运指挥平台总体架构和技术方案

企业生产营运指挥平台不是单一的应用系统, 而是一系列应用系统的组合与集成应用,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统一数据采集与管控系统 (原始指标数据采集、整合与质量控制) ;统一数据分析与监控系统 (统计分析报表生成与展示) ;数据标准化管理平台 (主数据等标准化数据的统一管理) ;后台支持基础组件 (统一共享数据库或数据仓库、ETL工具、工作流) ;前台界面整合组件 (信息门户) 。其中, 统一数据采集与管控是核心, 数据标准化管理是基础。生产营运指挥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生产营运指挥平台统一数据采集与管控系统覆盖了原始指标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的生命周期, 主要功能包括:手工数据录入、修改、修正;手工数据认责人对手工录入数据的自审;系统数据认责人对系统录入数据的自审;填报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完整数据的审核;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管理完整数据的复核;数据审核或复核后对发现问题数据的修正授权;当期与历史数据的查询等。

3 生产营运指挥平台与相关应用系统的关系

根据企业生产营运指挥平台总体架构, 其功能主要涉及指标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报表生成与统计图表展示, 但不涉及严格意义上的基于复杂预测分析模型的商务智能功能。因此, 其定位介于业务操作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之间, 是业务操作系统的补充、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

基于生产营运指挥平台的定位, 其与决策支持系统之间不存在功能重叠与重复建设的问题, 应该是“互为基础、相互补充”的关系;但与报表应用之间可能存在功能重叠, 需要考虑从短期到长期的演进策略。

(1) 与未来决策支持系统的关系。基于未来决策支持系统指标数据采集的粒度和深度, 生产营运指挥平台将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数据源长期存在, 并成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性支持平台。

(2) 与现有报表平台的关系。目前各业务部门使用的报表平台主要以满足各业务专业管理的报表需求为主。短期来看, 可将现有报表系统作为生产营运指挥平台的数据源, 简化生产营运指挥平台的取数逻辑, 但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与问责机制;长期来看, 生产营运指挥平台需要从各业务系统中直接取数, 这样会存在与报表系统的功能交叉, 但由于生产营运指挥平台中存储的数据比报表平台更全面, 因此生产营运指挥平台会逐步替代报表平台。

4 项目实施策略

生产营运指挥平台实施的内容包括数据标准化管理、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采集与管控系统、统一数据分析与监控系统、统一共享数据库或数据仓库、ETL设计开发、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流集成。按照生产营运指挥平台实施的内容, 实施策略要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组织有力, 强化执行;分批投资, 确保效益。其平台实施可规划分四个阶段:

(1) 蓝图设计与试点实施。完成对于企业KPI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报表体系的全面梳理以及面向报表生成所需基础数据的采集进行数据完备度与数据质量分析, 提供生产营运指挥平台开发的业务基础;同时, 选取部分业务作为试点实施内容, 实现业务的数据采集与管控、统计分析功能。

(2) 速赢实施。在试点实施阶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 优先实现需求迫切、数据基础较好的报表的实施, 重点面向企业层面的数据整合应用。

(3) 推广实施。扩大报表实施范围, 实现较为完整的企业报表体系实施, 兼顾企业层面与各所属企业的数据整合应用。

(4) 深化应用。在完善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 实现深层次的管理与集成应用, 并提升用户体验, 主要关注实现数据质量评价考核功能、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流集成、与数据标准化管理平台的集成、与统一信息门户的集成等。

参考文献

[1]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 (第3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

[2]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教程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0

8.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篇八

摘 要:随着我国服装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升温,定制服装已成为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私人服装定制市场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定制服装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阐述了我国服装企业开展网络定制服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市场现状;市场分析;实施方案

1 我国服装定制市场现状

服装定制,也称为高级服装定制。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测量人体的具体数据而单件制作的服装。近几年,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升温,服装高级定制逐渐被我国消费者所追捧,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服装产品滞销、高库存引起的“关店潮”的影响下,很多品牌服装也认识到,这种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于是相继推出了服装高级定制业务。

然而,由于我国服装高级定制服务还刚刚起步,同国外品牌相比,在设计制作和服务意识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比如:在人体测量方面,国内的定制服装一般只量取顾客的衣长、袖长、胸围等基础数据,而国外服装品牌在量体方面要复杂得多,他们不仅要量取顾客的静态尺寸,还要收集顾客的动作尺寸、行为习惯等数据,因此针对性更强,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在服装款式设计上,国内的定制服装一般只考虑顾客的年龄及穿着场合,为顾客提供已有的设计款式,很少根据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来设计款式。而国外定制服装,设计师不仅会询问年龄、职业、使用场合,还会问及喜欢的颜色、面料、图案等个性问题,并且会和顾客一起参考设计图片共同制定设计方案,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此外,国外的服装品牌还非常重视面、辅料供应和选择,他们会应消费者要求而专门定制纽扣和服饰品,而这些在国内服装定制中是很少做到的。

目前,我国服装定制市场规模比较小,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男式西服套装定制为主,包括团体定制和私人定制,这个市场从款式设计、尺寸采集到生产工艺流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成熟的运作体系,也被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但是,相比之下,服装市场份额最大女装市场,定制服务开展的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女装款式的多变性,往往需要设计师一对一的服务,对定制服务有更高的要求。还有一些定制产品,比如中式服装、旗袍、礼服类因为是特殊场合穿着,有着特定的消费群体,因此市场规模较小。

2 国内外网络服装定制市场分析

网络服装定制是将传统私人服装定制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服装定制方法。网络服装定制相对于传统私人定制来说,能够降低定制服装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原来价格高昂的高级服装定制服务能够被广大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近几年来,国外发达国家的很多服装企业已经通过网络服装定制服务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在欧美等国,品牌专卖店有专门的量体师来测量顾客的身体数据,并记录顾客在服装面料、颜色、款式、服饰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然后将顾客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企业技术部的数据中心,选择匹配度高的服装款式和样板,投入流水线生产,一般在一周左右即可完成生产,通过物流配送到顾客手中。这样的网络服装定制模式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既保持了大规模生产,又实现了针对顾客是 “—对一”服务,引领着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也有一些服装企业开始探索网络服装定制业务,比如:红领、报喜鸟、雅戈尔等服装品牌。这些服装企业的服装定制业务主要为团体职业装的定制,还不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装定制。这与企业的生产经验理念和生产模式有关。我国服装企业要想真正实现网络服装定制,还需要加强产品的研发,提高管理信息化,实现生产自动化,这既需要管理者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意识,还要有现代新技术的保证。

随着服装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完善,三维人体测量技术,三维和二维服装CAD互相转换,服装CAD/CAM联机运行技术已取得初步成功,这为我们建立实用型各种服装数据库,建立虚拟现实设计系统,进一步研发网络定制服务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 服装企业开展网络定制服务的实施方案

网络服装定制是一项系统化、信息化的大工程,企业不仅要转变经营理念,加强服务意识,还需要要将生产、管理的过程数据化、网络化,以形成大规模批量式工业化生产模式。这方面的工作要做的还很多,我认为服装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建立大容量的款式库和面料库

定制服装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重视个人体验,在服装款式和面料上要做到尽量的丰富,所以要建立大容量的服装款式库和服装面料库。款式库的建立要得益于企业多年生产经验的积累,服装样式越丰富,越多元化,可供顾客选择的范围越大。同时要对服装款式库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服装进行细化分类。根据服装设计风格、服装类别、领袖口袋等不同特征分门别类。这样顾客通过查找这些细分化的特征就可以选择到满意的款式。这些工作需要企业储备大量的服装款式图和样品相片等服装资料。服装面料库的建设需要服装企业与面料供应商共同完成,它包括面料、辅料以及服饰配饰等相关辅助材料。

3.2 精确量体,收集顾客身体数据

如何准确地获取顾客体型数据,如何进行体型识别,如何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甚至实现图形图像数据库的管理,这些都是实现网络服装定制的关键。人体数据的测量在服装定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的体型数据为用户“量体裁衣”。在这方面,国外的软件开发技术比较先进,如法国力克(Lectra)的3DscANNER系统,美国ETC]2的扫描器及软体机,能够在数秒内扫描整个人体,并在几分钟内做出仿真的三维人体模型,自动提取几百個人体测量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设计定制合体的服装。目前我国服装企业还没有配备这些先进的量体设备,只能在量体方法做到更加细致、准确,比如:我国服装品牌红领发明了“三点一线量体法”,用这套科学、标准的量体方式,即使没有量体经验的人也可以在5分钟之内采集到人体19个部位的22个数据,这大大地提高了量体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3 建立服装CAD资料库

服装CAD软件是服装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生产现代化、信息化的必备工具,目前在我国服装企业的应用已经普及化,服装CAD所具备海量的存储功能,能够存储大量顾客的样板资料。对于大规模的定制服装来说,通过服装CAD系统可以方便调取最适合顾客身体特征和个人喜好的服装样板,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服装CAD软件不仅能够科学、合理的完成各种复杂结构的制版,而且能够系统的将各种服装号型进行分类储存备用,并与款式数据库中款式相对应,建立对应的纸样数据库。服装CAD纸样数据库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定制服装企业多年的资料积累。

4 结语

服装网络定制服务是一项系统化的大工程,目前国内的服装网络定制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无论是品牌知名度、技术能力、工艺水平,都与国际大品牌有着一定(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差距。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服装行业要“转变发展模式,加强自主创新”。网络服装定制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突破方向,是我国服装行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对增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竞争力,推动我国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升级,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红艳.服装CAD技术在服装定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2011(5).

[2] 金艺.服装定制业的市场前景[J].艺海,2013(8).

[3] 翟黎莉,钱晓明,王瑞,隗合月.基于服装定制的女性人体美预测模型的建立[J].纺织学报,2015(1).

[4] 贾双.服装定制的产品设计系统研究[J].河南科技,2014(18).

上一篇:新闻写作的心得体会下一篇:让路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