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实验中学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汇报材料5则范文

2024-07-22

绵阳市实验中学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汇报材料5则范文(共3篇)

1.绵阳市实验中学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汇报材料5则范文 篇一

游仙区建华乡慧生小学创建足球特色少年宫汇报材料

创建足球特色学校 打造阳光和谐校园

————(足球)特色学校少年宫建设掠影

足球特色记忆点滴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建华小学立足工作实际,着眼于未来及学校办学总体规划,经过科学统筹,整体规划,确立了“依托足球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特色立校”战略方针,以足球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推进。2013年12月26日,建华乡慧生小学被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命名为“体育传统项目(小学足球)示范学校”。在足球项目的引领下,学校其他体育项目正蓬勃发展,体育教育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校田径队参加区运会连年夺魁,连续两年荣获“游仙区体育教育特色奖”。

◆2015年3月20日,《绵阳日报》郑记者走进建华乡慧生小学采访校园足球运动推动普及工作。

◆《四川日报》四川在线以《这所小学有点牛 人人都能踢足球》为题,报道了建华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情况。

◆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SCTV4)观•注栏目于2015年04月28日20:30—21:55以《一所小学的快乐足球》为题,报道了建华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情况。◆建华小学代表四川参加2015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获男子组第五名的好成绩。

◆周边学校足球少年队纷纷与建小足球小将切磋技艺:在2015游仙区“中野杯”校园足球比赛开赛之前,5月13日和15日,新桥小学、石板小学和观太小学等学校足球队由各学校足球教练的率领下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交流互动,切磋球艺活动。

◆2015年5月18日,由游仙区教体局主办,绵阳市万达学校万达学校承办的2015游仙区“中野杯”校园足球比赛开幕式在万达学校足球场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建华小学原校长张兴辉同志向区内各中小学校发出倡议,呼吁大家关心学生健康,支持校园足球。开幕式后,建华小学足球队和东道主绵阳市万达学校足球队进行了一场精彩表演赛。在此项赛事中,建华小学男女足球队经过多场比赛的激励角逐,分别荣获该项赛事冠亚军。

◆学校参加绵阳市组织的历届中小学足球比赛中:2007年获小学组亚军;2009年获小学组第五名;2010获“优秀组织奖”;2011年获小学组第六名;2012年获小学组第四名,并代表游仙区参加绵阳市五运会获青少组足球比赛,获得第四名;2013年学校男子足球队荣获小学男子组第六名,首次出征的女子足球队荣获小学女子组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在这些赛事中多次荣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4年7月26日至7月27日,建华乡慧生小学足球队受到2014年“恒大杯”四川省少年足球邀请赛组委会的邀请,积极组队参加此次 比赛勇夺该项赛事季军。

◆2014年08月19日至08月24日,建华乡慧生小学女子足球队征战2014年“体彩杯”绵阳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小学女子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4年9月28日,建华小学男子足球队和女子足球队双双荣获2014年“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绵阳赛区一等奖。

◆2015年7月10日,建华小学足球队荣获绵阳市“文轩教育杯”校园足球联赛亚军

„„

翻捡建小近几年足球特色教育的记忆,充分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也是我校创建足球特色少年宫对提升学校品牌最好的证明。

足球特色建设之旅

虽是点滴记忆,但是足球建设作为建小特色建设的项目,它的成功却非偶然。

因素一:树立有价值的理念,体现教育的本质和魅力。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但足球队却威震全川、享誉全国。其缘由之一在于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打造足球文化特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理念,并致力于把足球文化延伸到学校管理文化、课程 文化、教师文化及学生文化之中,实现“让足球助力师生健康一生”的美好愿景。加上学校周边的群众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运动氛围,很大一部分家长愿意孩子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所以,学校在上级的号召下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每年拿出近万元的专项资金,安排专职人员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并以此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校园足球氛围,“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人人一只球”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

因素二:创造条件,为足球特色提供基础。

2008年以前,学校足球场是一块土场地,由于学校经费紧缺,多年来未进行改造,场地一直是困扰校园足球开展的不利因素。但是孩子们在这片泥土操场上仍然踢得不亦乐乎。

在“5.12”特大地震后,我校与援建方(上海开启公司)沟通交流,对学校原运动场进行重新规划和彻底改造。修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200米环形标准4道次塑胶跑道,内设标准儿童足球运动场一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场地1个。从那以后,足球队的孩子将告别“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泥”的训练场,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蓝天下的绿茵场上飞奔。

学校为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推进足球特色建设步伐,先后投资数万元购置足球及训练设备。同时,市、区体育局每年为学校提供足球训练的器材、装备,对校园足球在我校的良好开展起到了积极 地推动作用。当地政府也对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因素三:远处着眼,细处着手,为足球特色谋划蓝图。

在文化重建伊始,我校就开始积极为足球教育谋划成长蓝图。我们首先确定了《打造足球文化特色,助力师生健康一生》的特色立项方案,从“足球文化特色建设理念”“足球文化特色建设定位”“足球文化特色建设六大支柱”等方面全面阐释了建小打造足球文化的构想。其次是以课程建设和队伍训练等作为项目实施和推进方式。经过调研与结合实际,学校制定了《绵阳市游仙区建华乡慧生小学足球课程标准》、《绵阳市游仙区建华乡慧生小学足球校本教材课程标准》,为校本教材的编写以及校本教材与学校教学整合提供科学的依据。在足球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在学科中渗透“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并将其中的思想教育、技术技能等内容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整合,如“足球比赛习作” “足球比赛漫画”“足球技巧表演”等活动课,让特色研究课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内涵,让师生从中获取足球知识,获得乐趣,以此丰富特色课程的内涵,改变传统的课程价值观。

如今,我校作为绵阳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我们把体育传统项目与学校体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主要做法有四点:一是从体育课中拿出一节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足球训练活动;二是高度重视学校足球队、足球队、篮球队和田径队的训练;三是建立了班级联赛制度;四是每学期制定体育训练、竞赛计划,做到训练时间、训练地点、训练人员、训练方式、训练目标、训练经费全面落实。为检验训练效果,提升参与兴趣,学校每学期组织年级组足球比赛,每年5月举行“萌芽杯”校级比赛,每学年还与周边学校举行多场次校际足球对抗赛,并积极组队参加各级足球比赛,通过各级赛事达到全员知晓,人人参与的局面。

因素四:场馆开放,功效产出,让健康的梦想成为现实。

我校作为绵阳市游仙区足球业余体育训练基地,为最优化发挥场馆功能,我们以其独具的优势,把场馆之于健康作为福利送给学校每一位师生,也让场馆成为社会体育爱好者健康成长的幸福基础,我们实行了场馆开放政策。做法是:学校统一制作公示牌放在校门口,上面详细写明了学校开放的时间、场地和负责人、社会指导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为方便各方来校健身的人员,我们简化了来校参加健身活动的手续。在开放时间里凡来我校开展健身活动的人员只需凭身份证在社区足球教练办公室办理会员卡,便可进校进行健身活动,体现出学校面向社区,服务社区。在开放的时间里,除了值班人员外,学校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到校值班,落实活动场地和活动内容,以及对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发现设备安全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保障了开放活动的正常开展。初步统计,我校足球场馆每年将接纳社区居民来校锻炼人数为达5000多人次。

不仅如此,学校还为各友邻单位赛事提供场地,使建小成为一个有浓厚氛围的足球文化中心,让我校的足球场馆在课余时间成为各单位职工业余锻炼的基地,很多领导和足球爱好者都积极参加,并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足球特色个性鲜明

如今,我校以足球特色项目建设为契点,在教育均衡发展中,以实际行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每一个走进建小的学生都能有一个幸福梦想的开始,让每一个走出建小的学生都有鲜明的建小文化印记,这其中,足球特色项目功不可没。经统计:我校每年均向高一级足球学校输送足球苗子达到10余名,现在已经有25人被国内足球俱乐部附属足校和区内初级中学选招和特招。

我校的足球特色少年宫建设之旅,以及在以“感恩文化”为主体的足球特色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建小人实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诚意,是在均衡教育发展浪潮中树立自己鲜明文化旗帜,凸显学校文化标识和风格的稳健行进。点滴做法,却能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是我们一开始就不曾停歇的梦,也是建小人一直追逐的梦!

一花开放不是春 百花盛开春满园

自建校以来,建小人确立了“以感恩文化为主体,以足球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方针,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在强化足球为艺体主渠道的同时,让艺术教育实而有序,力求形成校本化的艺术特色。不仅按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学校除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外,还开设了篮球、排球、乒乓球、跳绳、毽球、田径、棋类、表演、合唱、书法、科普、电脑绘画、阅读等活动。而且普及了毽球和跳绳,达到人人参与,参与率高达100%。(1)、毽球飞舞 激情四射

毽球是一项结合毽子和足球的运动项目,同时共同具备网球,羽毛球,排球等部分的规则,又比传统的蹴鞠项目技术更加简洁,规则更加明确,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喜爱。

近年来,毽球社团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毽球活动的兴趣爱好,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毽球苗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毽球活动初见成效。学校毽球队参加2014年游仙区中小学毽球比赛获(小学组)第四名。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组织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指导和改进,把毽球这一运动推广到每位学生课外生活中去,发挥好这一运动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绳彩飞扬 魅力无限

跳绳运动不受场地限制,对器材要求不高,操作方便,非常切合我校实际。

跳绳运动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对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平衡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当,是耗时少、耗能大的无氧运动。

学校学生十分喜欢此项运动,通过跳绳跳出了健康;跳绳使学生找到自信;跳绳跳出了团结;跳绳让学生懂得了分享,促进了和谐;跳绳 跳出了特色。

(3)、活动丰富 张扬个性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艺体特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通过生动活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校、对社会的热爱。以艺载德、以艺促智,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健康校园文化生活。活动内容力求多样化,活动贴近校园生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暨“六一”庆祝活动不仅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成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类艺术大赛,以此触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达到学生人人会唱歌,生生能作画,个个有特长。

学校无小事 事事皆育人

建校以来,建小人确立了“以感恩文化为主体,以足球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方针。感恩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载体。乡村少年宫不仅成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学校实施人文教育、促进感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把握节日契机,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

(1)、为感恩亲人。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自制开心亲情卡”、“做一天家务”、“ 为亲人倒一杯水,泡一杯茶,盛一碗饭,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吟一首诗”、“ 帮亲人修修指甲、梳梳头发、洗一次脚和捶一捶背。”等活动。

(2)、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举行了一次亲子远足野炊活动。

(3)、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了主题为“放飞梦想,放飞希望”风筝比赛。

(4)、为了营造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树立环保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把握节日契机开展“爱护地球 保护家园”综合实践活动。

(5)、为激发学生的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孩子们在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感悟亲情。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举行栽种“亲情树、友谊花”活动,(6)、为弘扬传统美德,树立良好校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尊师重教”主题教育。

(7)、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 30 余名少先队志愿者参加“建华乡庆祝老年节暨志愿者服务活动”。

(8)、为继续深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爱 党、爱国、爱家乡,爱少先队组织的激情。进一步提高组织性、纪律性,提高道德修养、人文修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传承民族经典 激发爱国热情”主题教育。

„„

特色开放展风姿 素质教育显成果

建华乡村少年宫不仅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它活动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田径队在游仙区中小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中,2011、2012年获小学(乙组)亚军,2013、2014年获小学(乙组)冠军,2015年获小学(乙组)第四名;学校篮球队参加2014年游仙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获(小学组)第四名,2015年获小学女子组第二名,2015年“市小学、初中校园篮球联赛”总决赛获小学女子组第十二名;学校毽球队参加2014年游仙区中小学毽球比赛获(小学组)第四名; 学校棋类组参加2013年绵阳市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团体丙组第三名;学校科技组在参加2009年绵阳市中小学生风筝公开赛获(小学组)第二名,2012获软体类最佳工艺奖;在2015年绵阳市航空航海车辆模型锦标赛中,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学校电脑制作组在游仙区2012年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我校学生作品获区级特等奖3件,一等奖4件,其中安琪同学的作品《温馨的一家》被推荐到市上参评获优秀奖; 学校合唱队在“游仙区第二、三届中小学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

2015年11月10日

2.绵阳市实验中学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汇报材料5则范文 篇二

——民族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实施特色项目,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务川民族中学2014年被列为县级特色学校的创建单位,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此项工作,确立以‚和合教育‛为我校的办学特色。现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作如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 ‚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为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体现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成立组织机构

自县教育局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文件下发后,我校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办公室,由王榜乾副校长任办公室主任,蒋雄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着手研究创建工作。

三、大力宣传发动 1、2013年12月20日,组织中层干部以上负责人召开了研讨会,认真研究特色学校创建工作。2、2014年1月10日,召开全体教师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动员会‛,认真传达《务川县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让学校领导及我校全体教师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的重大意义及工作要求,宣读了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职责,对创建工作作部署安排。

四、根据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创建项目‚和合教育‛特色。

(一)‚和合教育‛提出的背景:

首先家长为了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经过调查70%以上的学生在双休日时间里,都要求学生补课。看不到社会的价值观导向也是不和合现象存在的主要根源。

其次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由于教育目标和途径以及方法受不同的观念的引导,在德、智、体、美、劳、心、群等几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和合的现象,家长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时间的的问题,指导方法的问题和工作压力的问题,更希望于学校教师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家长对高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给学校教育教师带来的无形压力,有时就转化为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教育的和谐离不开家校间的合力与合作。

第三是教师教育存在的不和合现象。大量教师从师范本科毕业,非师范类本科生也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来,老师的岗位继续教育特别是爱生爱岗的师德教育的缺乏,对中国古老伦理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实践的匮乏,也带来很多不和合的因素。人们法制观念的淡泊,给学校依法依规办学以德治校都带来严峻的问题,但培养下一代又是不可重复再造的过程,‚育人千秋‛是对每一名名教师提出来的职业规范,它是学校内部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和合教育‛特色形成的背景分析

人民大学张利文教授提出‚和合学‛理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基于张教授所提出的理论,和我校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发现民族中学十一年的办学历程秉承的办学理念‚团结、和谐、情感、反思‛、‚民中兴衰、我的责任‛意识和学生‚三会‛的培养目标,即:会思考、会表达、会操作,以及教师的建设目标‚三能‛:能爱、能研、能恒(简称:爱---状态、研---精神、恒---毅力)都是相一致的。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民族教育和学生学业知识都始终遵循着和谐合作的办学思想,努力创造着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多赢的教育局面,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起民族体育《篾鸡蛋》、民族舞蹈《陶盆打褂子》等与社区活动共同和谐合作、民族中学师生间的和谐合作共享多赢的教育的良好局面。

1、学校有自编的校本课程《走进务川》《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汇编》以及传统民族体育乡土教材《蔑鸡蛋》《高脚竞速》《押加》《板鞋》等,校园文学刊物《新芽》无处不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发展。

2、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在我校已经启动,民族体育教育已初见成效,体现民族教育与现代教育和谐发展。3、2006年,我校民族体育项目高脚竹竿舞参加了全国亿万中学生阳光体育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仡乡苗寨的民族风采和我校师生的才艺水平;2007

年,学校的篾鸡蛋队参加了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举荣获金奖,体现我校师生合作和谐的民族教育成果。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4、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性格、学识分布较均衡,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新能力、特别是用课程思想进行目标管理的专业发展意识较强,因此开展好融合教育研究

(三)‚和合教育‛理念:

‚和合教育‛的核心要义有两层:一层是‚和‛的取义有三个:一是尊重,二是和谐,三是协调。二层是‚合‛的取义有二个:一是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合口,适合之意。二是汇拢团聚,引申为:合作、分享、共赢的行为方式。‚和合‛是指多种元素、要素,在系统和动态过程中,有机组织、结构为新的事物或新的生命。‚和‛是目标、是标准,‚合‛是手段、是途径。‚和合‛教育是指以‚和合‛理念为指导,教育者以‚和‛为价值导向,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合‛为途径和方法,以‚和生、和立、和处、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

五、拟定方案,组织实施。

特色学校项目确立后,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分规划,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各部门组织实施。

(一)总目标:建成务川领先、遵义一流,具有鲜明‘和合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高品质、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二)主要思路与策略: 创建思路:

坚持‚和合创新、科学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和而不同,仁和智谐‛为校训,以‚民主开放,和处和爱‛为校风,以‚内涵创优,和生和达‛为教风,以‚勤思砺行,和学和立‛为学风,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建设。

创建目标与策略

1、和合管理:政通人和,合力合拍;

以‚团结 和谐 情感、反思‛为管理理念,实现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负责的精神、主动反思的习惯。即学校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的一切支持性环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的表率作用、服务意识和反思内省的人格特质是开展和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根本保障,学校把和合管理放在广泛开展和合之中。

具体的运行方法与机制是:

(1)和合学习,统一学习一本书,每学期一本,班子会上有一个小时的固定时间,结合书上的案例和工作实际交流学习心得感悟。

(2)和合主持,和合教育的行为方式是:合作、分享、共赢,班子会每次轮流主持,汇报上周工作和本周要点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工作思路清晰、研究内容和程序安排严谨有持续性带动作用的工作方法,主持人要加以表扬希望大家相互学习。

(3)和合反思,每个月的工作结束后,从年级到行政后勤进行工作总结和反思,期末学校集结出版,供大家分享。

(4)和合团队,有三个:服务团队、学术团队、科研团队。

2、和合德育:和心合育,和谐发展

现在的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学校育人,德育为先,树立‚民中兴衰我的责任‛主人翁意识

首先提出了‚把校园还给学生,让校园洋溢诗情画意;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我的校园我当家‛的口号,以共青团队为阵地,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塑造‛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队组织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组织。

其次认真实施班主任工程,以班级为基地,以学生‚三会‛为培养目标,通过以‚三砺‛为内容的自我和立教育,培养和合型的人才。三会,就是会思考、会表达、会操作。会思考,是指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会表达,是指研究探讨、合作交流的表达能力;会操作,知行结合,能动手,能创新,能出成果的实践能力。三砺,即砺学、砺行、砺志,让学生自信自强自立。

3、和合课程:和合创生,挖掘开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各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民中的课程、课堂、评价三驾马车整体促进学校和合教育办学特色,采用整合的方法,使课程实施逐渐走向综合化。在开设高中各学科教材教学基础上挖掘开发以下课程资源。例

如:学科知识课程:① 《仡佬文化教材》② 《和合教育新编》③ 《心灵成长教室》④《我的青春我做主》等。

4、和合课堂:合作合享,和智和能

(1)师生的‚和合‛。首先要以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为前提。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交往、师生合作多种活动,师生共同经历学习过程,共同经历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之间的共鸣,实现教学相长。

(2)生生的‚和合‛。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师生与课堂教学要素间的‚和合‛。加强‚和合课堂教育‛理念培训,使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进程的调控者,知识构建、能力提升的帮助者。

5、和合制度:由和致合,因和而胜

教学制度既关系到学习主体‚学的规定‛,又关系到教学主体‚教的要求‛。教学制度设计和改革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和谐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围绕人才培养和合模式的开展,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如:建立完善的和合教学组织制度、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制度、建立完善和合教育的监控、评价制度、建立完善学生德育和合教育制度、建立完善学校和合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学分制、选修制、特色教学制、教师聘用制、教学资源配置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规范的教学秩序。

6、和合科研:形异神合,多元发展

教学与科研合作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知晓‛和‚能做‛目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与科研合作,我们在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和合‛机制。

(1)加强校内与校外学习环境的‚和合‛。对中学生进行科研培养,是社会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学生也必须在校内与校外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与锻炼。这两种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都要服从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学生实践内容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和合‛。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上级的科研项目与条件,引入‚第二课堂创新导师制‛、‚中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等,保证教学与科研‚和合‛机制的建立,实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校还成立了合作学习式项目小组,即结合某个实际项目或实验,把学生组织在若干小组之内,几个学科的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去完成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去代

替课堂讲授,而是相辅相成,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促进作用。

7、和合环境:和其和美,悦目怡情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1)完整规划修饰学校整体绿化、美化工程,在‚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更加精细化、优美化,并组织实施。

(2)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以‚民族‛二字为核心,打造民族特色景观,体现传统民族文化内涵。

8、和合师资:和睦同心,和衷共济

教师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进程的调控者,知识构建、能力提升的帮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视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生命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交往、师生合作多种活动,师生共同经历学习过程,共同经历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之间的共鸣,实现教学相长。

我校从四方面提高师资实践教学水平:一是‚走出去‛,每学期有计划地派老师到省内外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请进来‛,与其他学校联系,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外校领导、老师到学校上公开课、指导老师上课等形式进行。三是学校内部开展青蓝工程,学校派遣有经验的的老师与年轻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扶,使年轻老师快速成长。四是加强教师‚团结、和谐、情感、反思‛理念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树立‚和睦同心,和衷共济‛工作态度。树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

9、和合活动:和合创新,百花齐放

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株,如果说人生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活泼可爱的中学生好动、充满活力,学校为他们提高展示青春和活力的舞台,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1)开展绿色生命教育系列回归教育原点,开展毕业典礼弘扬传统美德。

(2)开展传统文化,让更多地活动走进生活,走进心灵,凸显教育应有的妥贴的人性期待。

(3)开展文体活动,每年的学校运动会等体育比赛和每年的元旦迎新

晚会活动。《我是当家人》,我校学生的值周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由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也得到了自我教育。

六、存在问题

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创建成效不够明显。主要原因:

1、学校师生对和合教育理解还不够透彻,和合教育思想文化还需进一步打造。

2、由于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师生‚民主和谐平等‛良好氛围还需进一步提高。

3、制度管理规范化还需逐步提高,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特色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4、部分教师教研、科研意识不强,学校教研、科研良好氛围还要进一步打造。

5、学校环境建设还不够完善,学校还未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校舍、‚和谐的图片‛和谐温馨的家园。

6、由于学校经费缺乏,特色学校创建资金投入不足。

各位领导: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校将在县局的领导下,不断总结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创建经验,加强管理,加快推进力度,提高办学品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迈进。

3.绵阳市实验中学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汇报材料5则范文 篇三

创建黄河文化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再次欢迎大家来到祝阿镇中心小学指导工作。

按照议程安排,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开展创建特色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学校特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我们学校申报的特色创建项目是“黄河文化”特色学校。

一.选题依据

我们把“黄河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黄河是中华民族及文化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许多知识值得----------------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我们去学习、研究、探索;

2、研究价值。研究黄河文化的价值,主要反映在3个“有利于”上。一是,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这主要表现在她既有利于对外的介绍,又有利于对内的传扬两个方面。因为黄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既丰富多采,又较完整和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也保存较好;二是,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在于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胜,同时,她还是民族苦难史的深刻教材;三是,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这主要表现在流域人民历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上。

3、地理优势。我校是一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校,地处黄河岸边,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作为生活在黄河边的一员,如果对灿烂的黄河文明知之甚少,对她的认识模糊不清,那就有愧于“母亲河”。

4、人文环境。“仁者入山,智者入水”。我们祝阿镇是黄河边的一颗明珠,人杰地灵,老县城驻地,百年历史,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黄河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课改要求。本着“让学生在思考、实践、创造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原则,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有代表性的特色校本课程。

此外,万里多娇江山的景色美与万年史诗的人文美的交辉、民族多采生活与中华统一文化的交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辉,他们之间彼此辉映,展示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之,黄河流域优良的自然条件,既蕴育了她较发达的经济,也蕴育了她较发达的文化,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展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创建目标

总目标: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陶冶学生;

2、浏览黄河的万里风光,认识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河深厚文化底蕴,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丰富学生;

3、研究与开发本地资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感染学生;

4、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

5、培养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

本着“循序渐进”和“有益、有趣”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目标序列,分学段设计,力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学段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段

一二年级:黄河诗歌、谚语,故事,传说,成语等等

通过学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情感体验,感受黄河文化的灿烂,感知黄河文明。

第二学段

三四年级:黄河地理知识,历史沿革,随着学生的社会性心理水平、认识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索中获得丰富知识;增强对自然热爱。

第三学段

五年级:可爱家乡、风土人情,保护黄河环境。

通过对家乡的情感体验,收集整理有关家乡的信息,培养创新意识和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情况

1、成立创建特色领导小组。

2、创设环境。围绕“黄河文化”这一主题,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展现黄河微缩景观、黄河文化长廊、黄河文化壁等设施,加强舆论宣传,从专题的角度,渲染黄河文化,创设良好氛围,为特色----------------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建设提供基础。

3、开发校本课程。紧扣“黄河文化”这一主题,编撰《黄河之水天上来》校本教材。

成立校本教材编撰小组,负责编撰教材。教材将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核心目标,体现目标、内容、形式上的综合性,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4.努力挖掘地方资源。老齐河有着灿烂的古老文明,从古到今涌现出一大批能人贤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就;在这块热土上,有着特有的地域文化、名人雅仕,如此等等。我们要去探寻、挖掘、整理,真正体现学校本地特色。

5、实施校本课程。

我们开设以《黄河之水天上来》为教材的校本课程,一——五年级每周在地方课程中设一课时。以各学段分目标为抓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织教学,通过进行教学实验,论证、检验这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研究教材对提高综合素养的作用。

6.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在教学中有机渗透“黄河文化”,以形成教育的合力。艺术教育中,设计、开展好围绕“黄河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其他学科兼顾,搞好竞赛活动,让“黄河文化”真正覆盖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弘扬孝道下一篇:学前教师应聘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