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2024-06-16

全市政务服务中心(精选8篇)

1.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篇一

在全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珙县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徐 进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珙县召开全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现场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珙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体会和看法

我认为,珙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呈现五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高度重视。珙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县长等6名常委为副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正由于县委、县政府的这么重视,珙县的政务服务工作才取得了今天成绩,全市的现场会才会到这里来召开。

二是舍得投入。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50万元进行改造装修,把最好的地方给政务服务中心,把最好的人员放在政务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充分体现了机关作风的转变。

三是软硬并重。在硬件建设扩展升级的同时,不断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项目,凡是属于县级终审的,原则上实行“现场申请,现场审核、现场打证、现场发证”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进一道门、找一个人,成一件事”。

四是全面推进。在抓好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村、社延伸,真正体现了便民、为民、服务于民的思想。五是拓展延伸。市政务服务中心不仅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还将公共服务、惠民帮扶、公共资源交易纳入中心集中办理,特别是巡场镇将党员流动管理纳入中心办理,这在全省也是很有特色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特点,取得了四个成效:一是促进了政务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促进了政府行政行为的全面规范,三是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四是促进了珙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关于我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回顾和总结

上半年,全市各地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你追我赶,发展态势良好,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深入开展了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重点推进了行政审批标准化、办事制度标准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服务中心场地、设施标准化。进一步规范了市、区县保留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初步实现了市、区县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名称、数量的统一;深入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保留项目全部按照实施办法制定了标准化办事指南,制作了示范文本,并通过市、区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和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了公开;进一步完善了政务服务体系涉及服务内容的受理、办理程序,积极加强了政务服务热线“96196”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市、区县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设置了交通指示牌、公告牌、公示牌,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

(二)全面加强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确保按时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2010年2月,市审改办制定出台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为确保工作扎实推进,要求各区县向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定期上报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景照片,确保“照片说话”、不走过场,逗硬奖惩,定期对各区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度进行通报督促。目前,各区县正抓紧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尤其是珙县政府、翠屏区政府、筠连县政府、长宁县政府高度重视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并取得明显效果。

(三)推进完善了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从市级并联审批实际运行情况看,对核准项目,从业主向市发改委窗口申报之时起,即由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召集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并联审批要求,主动提前介入,提供审批服务。同时,坚持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月报、专报制,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审批服务工作。2010年上半年,全市共在并联审批系统办理并联审批项目348件,涉及金额143.7亿元,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四)稳步开展了行政审批科科长考核工作。市直部门行政审批科科长作风和效能考评工作,是市委、市政府2010年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审批服务效能的重要措施。考评工作开展以来,绝大部分部门高度重视,措施有力。不少部门进一步推进完善了“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大了窗口授权力度,提高了审批服务效能。市劳动保障局将企业职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5项审批下放到扩权试点县。市工商局将500万以下公司登记业务下放到区县。市环保局对环评审批进行了进一步提速。2010上半年,市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结率稳定在90%以上,按期办结率100%,项目即办件比例由年初的20%提升到26.56%,承诺件整体承诺提速由年初的58%大幅提升到76.19%。

总之,我们通过以政务服务中心的标准化为抓手,强力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初步形成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规范化和长效化。政务服务中心已成为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平台,成为政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三、以珙县现场会为契机,着力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政务服务水平、投资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参数。建设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创造优质、高效、开放的政务服务环境,仍然是全市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特别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横向比,同全省先进市州比,如攀枝花、德阳、绵阳等,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政务服务中心场地面积普遍比较小,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还没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功能还不完备,有的县政务服务中心场地面积还只有三四百平方米,比如宜宾县,百万人口的大县,政务服务中心仅仅有三百平方米,是全省最袖珍的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明显不符合省、市效能建设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部门之间、区县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我们必须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攀枝花现场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措施,细化方案,狠抓落实,确保全年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纳入目标考核,强力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是今年省委、省政府考核市州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将于今年9月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按照年初全市统一安排和部署,各区县政府务必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同志们,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时间紧,任务重,各区县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按照《市审改办关于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好最后的攻坚战。为了确保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考核,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式纳入对区县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效能考核、作风考核,严格进行考核考评。各区县要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设立村社服务代办点,确保政务服务向村社延伸,更加注重服务基层。既然建立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镇(街道)所在地的“七站八所”的对外服务事项,比如工商所等,就不要再游离于便民服务中心之外,都要纳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翠屏区尤其要做好工商所对外服务事项进驻各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的有关工作,切实方便基层群众办事。为确保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对完成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乡镇(街道)要实行以奖代补。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每个乡镇(街道)1万元的标准落实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以奖代补专项经费。各区县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后,市委、市政府按照实有乡镇(街道)数进行以奖代补。各区县要按照不低于市上标准的2倍落实本区县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以奖代补专项经费。

(二)追赶全省一流,全面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场地设施标准化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的保障。应当看到,我们同全省一流的差距,主要就是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上的差距。为此,从全市来讲,我们必须以学一流、赶一流、创一流的作风,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在适当的时候,还将继续扩大,有条件时,要实行整体搬迁,并适时推行人员着装标准化。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中,江安县、兴文县要加快推进场地建设,在场地外观、标示标牌、大厅风格、窗口设置等方面按照统一要求实施标准化。屏山县要结合移民迁建细化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方案;宜宾县要尽快确定政务服务中心搬迁方案,新址应当适应政务服务中心业务发展需要。二是要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除经政府批准外,保留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必须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按照实施办法制作办事指南和示范文本,在本级政府和政务服务中心的门户网站上予以公示。要梳理优化办事流程,定岗定责定时限,实现逐环节、逐岗位直接在网上生成问责。三是要加强办事制度标准化建设。要结合政务服务中心实际,细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制定实施办法。要根据“两集中、两到位”的新形势,不断完善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进驻部门及窗口管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实现内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四是要加强服务类型和模式标准化建设。要创新审批运行方式,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积极推行全程代办、延时办理、预约办理、绿色通道、服务上门下乡等特色服务。要加快电子政务大厅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的标准化,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网上咨询、查询、受理、预审、审批和结果公开。

(三)畅通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并联审批。以服务重大项目为要求,畅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坚持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并将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办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情况与其考核考评紧密挂钩。对重大招商活动中涉及我市的项目,继续实行审批服务进展月报制、专报制,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并实施。以建立健全并联审批为手段,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健全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市发改委、市经委要牵头进一步健全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积极拓展投资项目并联审批部门、项目范围,优化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流程,有效解决部门之间、项目之间互为前置和相互推诿的问题。市规建局要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借鉴先进市州经验,积极推进、启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二是推进企业市场准入并联审批。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并联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能,力争做到企业市场准入审批时间全省最快。市编委办、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要尽快依法理清食品安全监管审批职责,确保调整后的审批事项办理符合“两集中、两到位”要求。三是要积极拓展并联审批范围。按照省上统一部署,积极拓展并联审批范围,力争实现凡是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只要当事人申请,相关部门都可以开展并联审批。

(四)考评审批科长,深入推进 “两集中、两到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在攀枝花现场会讲话中指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在“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我们今年开始的对市直部门行政审批科科长作风和效能考评工作,在全省范围来看,是唯一的,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考评审批科长,各区县也要适时开展考评审批科长这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部门思想意识。督促各审批部门重视测评工作,及时认真研究解决本部门在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二是要通过考评,进一步促进 “两集中两到位”。督促各审批部门继续完善“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将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直接从事行政审批工作的人员整体调整集中到行政审批科,并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切实加大窗口授权力度。对“两集中、两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的部门,由市直部门行政审批科科长作风和效能测评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市效能办、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市政府督查目标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进行专项督察整改,确保工作落实。要根据民主测评结果,重点对民主测评得分较低的单位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其重视民主测评意见,切实改进、提升服务质量。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窗口激励机制。各审批部门应主动关心窗口工作人员,及时解决窗口工作人员在窗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窗口工作人员,在提拔任用时应优先进行考虑。各审批部门新提拔审批科科长,应必须具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经历。四是要进一步健全考评细则。攀枝花现场会议部署的有关工作任务要纳入对市直部门行政审批科科长的考核内容。2010年测评工作结束后,要根据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对现有考评细则进行修订完善。

——摘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在全市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珙县现场会上的讲话》(2010年7月27日)

2.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篇二

5.79万:从2006年开始, 截至2015年6月, 政府网站从1.2万增至5.79万。”

(数据摘自《“互联网+政务”报告 (2016) :移动政务的现状与未来》)

9月29日,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部署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 并列出目标任务和时间表。《意见》提出, “2017年底前, 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 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 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 让政府服务更聪明,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已经由应用普及进入服务模式探索阶段。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来, 刷新了我国政府服务的发展理念, 政务服务的模式、渠道、平台等发展骤然增速。“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务服务与互联网这一载体有机结合, 通过统一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和网上办理、开展网上咨询和网上监督、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创新服务、拓展服务渠道等方式, 构建起一整套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 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 让人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服务过程。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的所有服务事项建立统一标准, 统一事项编码, 规范事项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企业群众办事只要条件具备, 材料合规齐全, 就能在承诺的办理时限内办成事。

二是科学的服务流程与网上办理, 让人民获得绿色、协同、高效的一网通办服务。应上网的事项全部上网, 办事材料网上提交, 共享材料一次性提交, 电子签章、电子证照大范围使用等, 都将极大提高办事服务的无纸化水平,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绿色办理;统一身份认证、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交换等将推动实现办事申请的一口受理、多部门并行办理、跨区域办理, 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三是便捷有效的咨询监督, 让人民获得持续改进的服务质量。“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的在线留言、公众信箱、自建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交互、政务热线、人工坐席等多种咨询监督渠道, 将监督意见的受理时间从办公期间的8小时延长至24小时, 方便企业群众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交咨询监督意见。

四是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创新, 让人民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基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检索、智能问答等服务功能, 将帮助企业群众根据自身需求快速、准确定位“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的相关政务服务信息;基于群体用户网上行为分析的资源导航将更加科学友好, 基于个人身份特征和历史服务信息的定制服务、推送服务、提醒服务等能够让企业群众更好地感受到政务服务的主动性和精准性;在线预约、快递服务、在线支付等实现了政务服务向前后端延伸, 能够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人性化。

五是丰富多元的服务渠道, 让人民获得随时随地的接入便利。以网上办事大厅为核心, 构建集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渠道为一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能够在有效满足企业群众随时随地接入政务服务需求的同时, 扩大服务平台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从全球范围看, 一些世界著名城市都致力于推进电子政务。比如, 新加坡所有政府服务均可网上办理, 用户办事资料自动在政府部门间流转;香港推出“一站通网站”, 把过去分散在200多个政府部门网站的1200多类网上办事服务集中在一起, 方便市民办事。

“互联网+政务服务”关乎政务服务模式的转变, 关乎“放管服”改革的成效, 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要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理念, 让政务服务插上“互联网+”之翼, 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 努力简除烦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就一定能够最大程度地利企便民, 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8万平米, 承担着全市44个委办局、16个区县的740余项审批服务, 但偌大的办事大厅中, 看似只有“一个”服务窗口, 但其实北京政务服务中心现已开通248个窗口, 每个窗口均已实现“一口入、一口出”。

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智慧城市的“新地标”之一, 原因在于, 其是“五个一”工程的典型代表, 即“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一门式”收费和“一表式”呈现。也就是说, 市民和企业只需完成递交材料和领证两项标准动作, 就可在同一个窗口办理多达740种审批事项。

当然, 在大道至简的服务模式背后, 是大有文章的IT系统设计理念。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是建设在北京政务云平台之上。该云平台采用PPP模式建设, 由太极云、金山云共同组成。两朵“云”在业务上相互竞争, 政府各委办局可自由选择购买服务, 但技术上两朵“云”又互为备份, 增强了系统稳定性。

北京政务云平台底层采用华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上层构建了北京市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数据共享与业务交换平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承载着北京市行政审批、政务协同等7类政务服务业务, 全面提升了北京市政务服务能力。

目前, 通过北京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与业务交换平台的建设, 已实现了全市基础平台数据共享与业务对接。对接内容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政务信息资源空间服务平台、法人一证通平台、北京通、公务员门户、首都之窗、人口/法人库、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等。

以此为基础, 已有40余家市级单位的60余个系统, 在政务云平台上运行或测试, 而暂时不能入“云”的“个例”业务应用, 也将随着系统升级改造, 择机入“云”。

为了兼顾已经入“云”, 和暂不能入“云”的各类业务, 通过采用华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SDN等一系列前沿信息通信技术, 实现了北京政务云平台与各委办局专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为下一阶段全面数据共享进行了充足准备。

在安全问题方面, 北京政务云平台分别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虚拟化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6个方面进行了安全技术体系规划, 整体依照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 其也兼顾了不同用户的行业应用特点。

近年来, 上海市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模式, 从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和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推进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建设。系统建设方面, 2015年底二期系统投入运行, 接入全市面向法人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45个部门, 涵盖法人登记、资质和监管三大类信息。部门应用方面, 目前45个部门都通过系统实现对法人数据的实时查询和部门业务应用。

推进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建设。至2016年6月底, 上海共有约139万家法人单位持有有效“法人一证通”证书约177万张。部门应用方面, “法人一证通”应用于税务局网上报税系统、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网上认证系统等, 已向86万多家涉及网上报税业务的单位发放了数字证书, 约72万家单位更新成了一证通。

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系统建设方面, 市信用平台已通过一期验收, 完成数据归集、应用支撑、统计报表、信息筛选、批量查询和三清单填报等模块开发;二期建设列入今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行政领域应用方面,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市发改委、商务委、建管委、食药监等部门, 在专项资金安排、工程建设招投标、财政资源配置等领域查询并使用公共信用信息, 开展联合奖惩。

11月23日, 第六届 (2016)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在北京召开, 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荣获2016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称号。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大力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务服务改革, 力求打造审批事项最少, 办事效率最高, 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浙江省高度重视“四张清单一张网”的建设, 视其为新经济常态下推进简政放权, 增强经济活力, 深化政府改革, 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的战略布局, 浙江政务服务网则是其重要抓手。

“四张清单一张网”即: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浙江政务服务网。“四张清单”是政府的履职清单、施政清单、服务清单, 而“一张网”是它的实现载体。浙江政务服务网在上线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持续推进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 网站建设稳步深入。在浙江这个“互联网+”普及度最高的省份, 如果说, 阿里巴巴是“互联网+商务”的结晶, 那浙江政务服务网便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场全方位实践。

“网”住权力在线办事在线监督

从2013年年底开始, 浙江全面梳理省级部门行政权力, 历经清权、减权、制权3个环节, 最终保留4236项列入清单, 精简幅度超过六成。2014年, 浙江除了完成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还将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纷纷制定出来。2014年6月25日, 伴随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 浙江在全国率先公布省级行政部门“权力清单”, 涵盖42个省级部门的4236项具体行政权力, 任何人只要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 都可以查看包括权力实施主体、实施依据、行使层级等详细信息。

 “上网”不是目的。两年多来, 浙江政务服务网已上线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几乎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 在面向互联网提供办理指南、表格下载、投诉评价等服务的同时, 还要实现一站式运行, 其基本要求是“三统一”: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查询。

以统一认证为例, 过去各部门之间仅仅是浅层次的网络链接关系, 各业务系统都有独立的用户体系, 互不认账。如今只要是政务服务网的注册用户, 到任何部门办事都不必二次登录, 真正突破了孤岛型政府建设。

政务服务网的核心功能是记录权力运行轨迹、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基于行政权力清单, 浙江构建了全省一体化的行政权力事项库, 将每个事项的基本信息和详细流程录入数据库, 还就权力名称、事项类型、法定依据、裁量权等进行规范比对, 形成基本目录并逐项编号, 实行动态管理。

同时, 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运行系统也正在加紧建设。根据网上办理的便捷化程度, 网站设计团队还对服务事项进行了星级评定。比如, 像省财政厅、司法厅的相关事项, 实行“网上申报、信任在先、办结核验”。先在线将事办成了, 再让人到实体窗口核验取件。凡采用这一方式的, 标注四星级。五星级就要求全程在线, 基本实现办理“零登门”。这将大大有利于规范执法环节和步骤, 好比为权力事项编发了‘身份证’, 建立起‘跟踪卡’, 将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努力使行政权力纳入法治化轨道, 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四张清单”落地生根将该管的、该服务的做到位。

网罗数据“云”上共享全民知晓

2015年9月23日, 浙江政务服务网“数据开放”专题网站正式上线, “浙江有哪些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开工?有哪些医保定点的医院?共有多少幼儿园、中小学, 各自有多少在校师生……”这些原本藏在政府机关抽屉里的数据, 都将通过互联网开放, 供访问下载。数据包括身份户籍、社保、婚育、纳税等与浙江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攸关的基础信息, 企业、组织机构的登记、资质、信用信息, 及各政府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中积累的信息。

两年多来, 这些数据纷纷收集到省政府部署在浙江电信和华数集团的专用数据中心, “入住”阿里云。这项数据转移共享的巨大工程从2013年11月26日开始, 着眼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自身改革”, 一律不再保留原先的网上办事窗口, 切实打造全省政务服务“单一入口”, 切除“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弊端, 让老百姓像淘宝网购那样, 享有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至2014年6月25日, “云”上的浙江政府数据完成首次整合, 以“浙江政务服务网”的面貌问世, 它又被称为“政务淘宝网”, 是浙江省所有政府部门大汇聚的服务门户, 各级行政机关好比在淘宝网开店, 谁的服务好、效率高, 就容易比较。甚至在风格上也汲取了淘宝精髓——政府办不好事可给差评。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在政务网上同台亮相、同场比拼, 并且对行政审批进行星级标注, 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而随着平台功能的完善, 凡适合网上办的事, 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 全面做到在线运行 (下图:浙江政务服务网首页) 。

依托这张浙江政务服务网, 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四个集中”, 即:权力事项集中进驻, 网上服务集中提供, 政务信息集中公开, 数据资源集中共享。而一体化平台所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 将有力地破除长期以来的“信息孤岛”,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浙江省为了加大政务服务网的建设力度, 提高政务数据的整合质量, 强调今后凡新建的政府信息化项目, 只要不涉密的, 都应当在统一的政务云平台部署, 数据资源都要汇聚到浙江政务服务网, 否则不予立项。

“网”聚人心便捷易用惠民效果初现

据悉, 一份快递自温州市行政审批中心运管窗口寄出, 不日便到了瓯海区一家运输企业负责人手中。这里面装的是运管部门为该企业换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这是浙江省开展“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试点的第一单业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时代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将类似于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政府行使权力的重心, 不再是为了管制, 而是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归根结底, 政府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惠民。打开政务服务的网页, 就能看到功能清晰的“2+4”入口。“2”即个人办事、法人办事两个主体板块;“4”即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数据开放四个专项板块, 从政府治理的不同维度展现内容。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共支付平台正在建设当中, 将逐步对全省政府性收入实现一站式缴纳。高速公路违章缴费是首个应用项目, 还将扩展到公务员招考、会计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最终目标是, 凡缴费事项, 只要在网上、在手机上轻轻一点, 就可以轻松搞定。

 上线两年多来, 浙江政务服务网已累积实名注册用户320万, 日均浏览人次300万以上, 累计受理“一站式”办件2900余万笔, 网上申报比例超过20%。系统覆盖省市县3000余个政府部门, 并延伸至1300余个乡镇 (开发区) , 覆盖的政府部门用户达到10万+, 掌上政府24小时在线!老百姓查询公积金、社保、摇号、挂号、挪车、补换驾照、申请房屋权属证明, 浙江企业跑审批、批项目, 打开浙江政务服务网或在手机上打开APP就能完成。

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充分发挥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与绩效管理网络系统的主体作用, 加快推进与国家部委、市级部门和区县间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开展与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系统协作, 实现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区县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开通网上申报功能, 不断提高行政许可及相关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审批比例, 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 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

加快建设网络化全覆盖政务服务体系。天津市明确要求, 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体系建设, 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考核。整合乡镇、街道行政服务资源, 将直接面向群众和企业的行政职权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 包括民政、商事、税务、卫生、人力社保、计划生育、农业和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事项, 组织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并建立健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接入全市统一的运行系统。同时, 将区县行政审批事项的咨询和受理环节向乡镇、街道延伸, 实现网络进社区、服务送到家。H

数读“互联网+政务服务”:

“13.5万张”:自2015年10月份公安部部署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试点以来, 以数据异地流转代替了群众来回奔波。截至今年7月, 累计跨省异地受理居民身份证13.5万张。

“6423.2万人”:车驾考改革实行网上自主报考、自学直考等举措全面落地,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 全国313个城市开通应用网上自主报考约考, 已有6423.2万人网上约考, 其中142个城市网上约考比例达到100%;全国16个城市开通了自学直考试点, 目前有5013人报名, 其中1544人已通过自学直考领取了驾驶证。

“40%以上”:海关“单一窗口”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货物、运输工具的申报项目分别减少了约30%和50%;通过减少企业重复录入数据、多次办理手续, 企业可节省通关成本达40%以上。

3.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篇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

推进,以政府网站、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网上评审、数字大厅、市民主页、移动政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电子政务应用,正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成为推动政务服务形式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从而强化了行政权力的透明运行,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与此同时,公众参与程度偏低、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公共服务功能相对薄弱、投资效益不显著等全球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各级各部门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是信息化新的发展形势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以廣西为代表的新一代政府职能单位,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自治区、市、县、乡镇、村五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有力地推进服务型和阳光型政府建设。

2012年8月31日,在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下,由《信息化建设》杂志社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协办的“2012年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研讨会暨《信息化建设》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近200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办公厅(室)和各信息化主管单位的负责同志、技术人员共聚一堂,就当前形势下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探讨。

会议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家曦主持会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信息化建设》杂志编委会主任徐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黄胜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徐愈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着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也深刻改变着电子政务发展的环境及条件,并使得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改变要求我们必须把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强调政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快服务向基层延伸,使电子政务惠及全民。下一步电子政务的发展,要关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普遍快速增长,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要大力支持电子政务创新,鼓励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应用和新的技术来实现公共服务领域的新突破。

徐司长总结了近年来工信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方针政策,集中抓好重点工作方面所取的成效,充分肯定了《信息化建设》杂志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杂志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信息化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二是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主动加强电子政务工作者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电子政务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政府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履行职责。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化,对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提升服务、适应变革,从而使粗放、低效向精细、服务、高效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紧紧围绕电子政务助力改善公共服务、创新政务服务、强化综合监管的主题,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有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案例,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街道社会管理系统,有提高村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阳光农廉网”,以及数字城市建设、网络在线问政、移动政民互动系统等等。虽然侧重各有不同,但都始终贯穿以信息化应用为主线,以行政方式方法创新为途径,以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给公众以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为重要理念。这些探索实践的结晶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对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出席会议的《信息化建设》编委们对杂志一年来的工作,以及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推动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要继续同心协力,更好地把《信息化建设》杂志打造成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宣传示范、创新发展的优秀平台。

会议同时发布了由《信息化建设》杂志主办的“全国政务服务类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案例”、“全国电子政务十大杰出IT品牌”、“全国电子政务十大创新IT品牌”推选活动的最终结果,并对其中的获奖单位案例进行了展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浙江省、山西省、青岛市、南京市、西安市、成都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邳州市、哈尔滨市松北区等地方政府及部门代表十佳案例入选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

广西自治区:信息化技术为“一服务两公开”保驾护航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系统建设、完善和规范体制机制、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等手段,着力推进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体系建设。据初步统计,全区共建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478个,包括自治区本级(1个)、地级市(14个)、县(市、区)(111个)以及部分乡镇和街道(352个)。2007年至今,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512万件,按时办结1508万件,按时办结率99.7%,办理提速率82.8%,群众满意率99.9%。同时,依托政务服务体系平台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路子。

江西省:集约化推进全省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在江西,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集中统一、整合共享、联合协同、安全高效”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了电子政务的四大平台——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省电子政务的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全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全省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监察平台。这四大技术平台为支撑江西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进了规范有序的发展。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江西省都按照“五统一”的建设原则来实施,即统一规划(省级做好省、市、县三级规划)、统一网络(使用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统一软件(全省开发部署一套系统软件)、统一监察(使用统一的数据和视频监察系统)、统一运维(各级信息中心负责运维)。其中截至2012年6月15日全省各地、各部门利用网上审批系统完成审批事项累计达300万余项,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一次性告知、一单式收费的“五个一” 服务模式。

浙江省:行政审批系统让食品药品监管高效有序

于2006年6月投入运行的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系统经两度升级改造,目前有15类87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了在线申报办理,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服务、执业药师管理等监管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该系统运行以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提速率保持在每年10%左右,办件数量从4422件/年上升到25636件/年,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時,行政审批工作一门受理、窗口运作、统一收费、承诺办结的运行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杜绝发生违规审批事项;系统内部用户达到了1925人,共办理协同审批事项87098件,实现了协调办公的有效推进。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例如,在系统的建设运维过程中,采用远程协作等多种手段全力做好使用指导、故障处理、系统完善的工作,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技术服务;在框架与功能设计时,邀请监管人员参与需求论证,尽可能减少系统不符合用户习惯的情况发生;在流程设计时,力求做到操作前结果可预知、操作时步步有反馈、操作后事务可撤销,让用户对每一次的点击,甚至下一步的操作都能了如指掌。同时为提高行政审批事项的效率,杜绝超时,在审批的各个环节均设置短信提醒督办等。

山西省:“阳光农廉网”切实提高村务管理水平

2010年,山西在全省推广“山西阳光农廉网”建设。“阳光农廉网”采用内、外网结合方式,内网实时监控、外网全面公开。设立15个综合栏目和5大内部管理系统,全面发挥公开平台、管理平台、监督平台、服务平台四个方面的综合功能。与11个市、116个涉农县(市、区)、1288个乡镇、22165个行政村互联互通,同时链接省级26个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通过四个方面的综合功能,把强农惠农政策和村务事项全部在网上公开,着力解决村务公开方式落后、内容缺漏、查询不便等问题,把农村集体“三资”和重要村务事项纳入网上管理,着力解决民主管理不规范、不全面、不科学等问题,畅通农民群众监督和诉求渠道,着力解决民主监督主体缺位、方式单一、力度不强等问题,在深化“三务”公开、强化“三资”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青岛市: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电子政务转型升级

自2008年以来,原由青岛市各部门建设的包括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电子监察、政府信息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应急、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医疗卫生、民政、旅游、财源增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务微博、新农村社区管理平台等近40个信息化项目,都全面整合到一个统一平台上,共享平台支撑的应用达到了80多个,分散建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在此基础上,青岛市发挥十几年来形成的电子政务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优势,计划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以集约化模式,低成本高层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的框架是,补充建设两个平台、两个中心,重点推进九个领域的示范应用,实施五项配套工程,简称“2295”工程。其中两个平台即城市感知基础网络平台和全域全息地理信息平台,两个中心即政务云与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运行监控展示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九项示范应用即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食安、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校园和智慧政府服务,五项配套工程即市民一卡通工程、企业一证通工程、车辆一卡通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信息化知识提升工程。以此推进电子政务的转型升级。

南京市:“智慧南京”推动政务服务创新

南京市以数据整合、资源集中、业务协同为主线,努力“把基础做实、以应用为先导,同时带动产业”,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南京的总体架构可概括为“一大平台、三大领域、六大体系”,即以智慧城市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满足政务、商务、事务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基础建设体系、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体系、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南京市“智慧南京”框架已基本显形:集身份识别、个人办理事务、享受公共服务、电子支付、医疗卫生信息等功能于一身的市民卡项目建设效果显著;集环保限行、车辆动态监测、套牌车管理、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的车辆智能卡工程进展顺利;政务数据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控,并建立了以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宏观经济数据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公用基础数据库;特别是作为城市中枢机关而全国首创的智慧南京中心初显成效,建立了综合运行和信息化成果展示两大平台,成为智慧南京各个运行环节和各类运行资源的整合中心及物理门户,全面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的监控、协调、指挥、展示。

西安市:基于“一张图”的数字西安平台应用

西安市与国家测绘局和陕西省测绘局共建共享的“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方数据优势、技术优势、共同协作和长期运营,达到构建地理空间框架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地理空间定位“一张图”、为委办局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建设目标。

目前,每个部门、每个应用都在基于这张底图上叠加,最终实现各部门的应用和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一张图”取得四大方面成果包括: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三维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在内的数据成果;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一些基础应用和各个部门的应用在内的软件成果;地理格网标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格式交换标准、政务框架数据规范、数据规范、专题数据规范等在内的标准规范与机制成果;环保应用、120急救指挥、公众网服务系统、三维子系统、地震应急指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消防应用系统、公安路灯贴牌等应用成果。

成都市: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的成都实践

成都市从2011年起,在全国率先推广建设了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了横联部门、纵贯村(社区)的网上政务公开服务系统,形成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3675个网站。特别是,成都市为此专题研究制定出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基层公开服务内容标准体系,分公开服务和经济生活两部分169类,涵盖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基层综合平台已覆盖了20个区(市)县的316个乡镇(街道)3338个村(社区),区(市)县覆盖率100%,乡镇(街道)覆盖率100%,村(社区)覆盖率99.1%。

该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层信息公开、统筹城乡重点改革专栏、互动信箱系统、村(社区)相册、实用信息发布系统、邻里互助系统、村级事务公民参与决策流程配置、基层治理民主投票及评议系统等。

该平台实现市级部门、区(市、县)、乡(镇、办)、村(社区)“四级一体”的管理维护体系,实现了各行政层级之间、已有目录资源体系与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移建设模式。通过该平台,成都市民不仅可以了解到本村(社区)公开事项,还可以获悉全市各级政府的公开信息;遇到问题,既可以向村(社区)工作人员咨询,也可以向乡(镇、办)、村(社区)或者区(市)县、市政府部门反映,甚至直接给区(市)县长和市长写信;在外务工人员、农民转移到城镇生活后,仍然可以监督原来所在村(社区)党务、村(居)务、财务情况以及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行使和建议表决权,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根据基层群众办事服务需求,开设办事服务专栏,为基层群众办事服务提供帮助。

上海市闵行区:基于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卫生系统以卫生部“35212”总体设计和“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为要求,以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原则,建成了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为核心、电子病历(EMR)为基础的闵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面推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成功的运作模式自有成功的经验,回顾闵行区近几年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 “革命”所走过的道路,上海市闵行区卫生系统认为,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卫生工作模式,而卫生改革成效评价不仅仅是过程,更重要的是结果。在现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无论是执政者,还是从业者,都必须坚信只有以信息技术支撑的卫生服务模式才能最终使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江苏省邳州市:打造全新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平台

2009年以来,邳州全市已建成包括行政权力库、网上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在内的“一库四平台”的权力网上运行机制,实现了行政机关全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2011年11月16日,邳州市被确定为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市)。以此为契机,邳州市整合、升级、改造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确定3032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实时为广大群众提供政务信息、业务办理、状态查询、咨询投诉、结果反馈等综合电子政务服务。高标准建设了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镇级政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形成了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在市级规范办理、镇级授权受理、村级实时查询的“三级运行”政务服务体系。

哈尔滨市松北区:让行政服务中心成为洒满阳光的窗口

4.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篇四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市局直属单位: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突出“两基”工作重点,突破“三项管理”难点,持续推进“两个构建、三大转变”的关键一年。围绕市局工作思路,切实做好信息工作,充分发挥政务信息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作用,是办公室人员、全体信息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也是全市国税干部的共同责任。为了更好地开展政务信息工作,大力宣传和谐泉州国税,保证信息工作进入全省前列,现就今年政务信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政务信息要把握三个趋势

当前,政务信息工作正在发生变革,有三个趋势值得引起全市信息工作者注意:一是政务信息的形态从单一形态向多元形态转变。以往单纯的动态型信息,正向动态型、经验型、问题型、交流型、决策型等多元形态发展;二是政务信息的写作要求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以往浅层次的信息资源,已不能适应科学决策的要求,需要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归纳、提炼、加工、挖掘,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三是政务信息的价值取向从“参考资料型”向“决策方案型”转变。反映常规工作的动态信息,能够反映工作,但不

2.对内:各级领导要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政务信息的作用,正确看待政务信息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打造全员参与的大信息工作格局。要进一步整合政务信息工作,并加强职权、人员、资金、设施的配备,落实信息员制度、约稿制度,强化对单位和个人的目标考核,加强业务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优化部门协作配合,按时完成约稿,并保证质量。业务科室要积极配合,协助办公室收集和核实有关数据,提供职责范围内的素材。

3.对外:要建立与统计、计委、外经外贸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向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变化趋势、政策执行情况对经济、对行业的重大影响,提高信息敏感性,及时挖掘采编一些带有全局性、倾向性、行业性的重要信息。

(三)分类突破。按照市局领导关于“抓早、抓实、抓出成效”的指示,市局今年要采取“分类突破”的办法,首先安排上半年4个月份重点突破四类分值高、采用率高的信息,即:从3月份至6月份,各单位至少采编报送业务交流类信息4篇、经济类信息10篇、时政类信息8篇、问题性信息6篇。实行“分类突破”的办法,是市局落实信息转型的具体举措,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信息员的“转向”意识。在此期间,市局将以该四类信息为采编重点进行优先录用,各单位报送时应在“专题报道”中选择相应的类型。在做好该四类信息的同时,各单位应兼顾动态性信息的采编,四

显有误、不能核实、没有说服力的数据最好不用。要加强信息的提炼和归纳,杜绝把安排、总结、汇报、统计分析原样照搬或粗制滥造、敷衍塞责的行为,严格控制信息篇幅,立意有高度,分析有深度,力求短小精炼,结构层次分明,突出重点,主题集中。重要信息科室负责人应亲自执笔或制定写作提纲,严格把关。

5.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欢迎词 篇五

中共桃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剑辉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参加全市信息中心主任联席会议的领导、专家齐聚桃江,共同研究、探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在此,我代表桃江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县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此次联席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政府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和信息化程度高低。桃江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桃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将以此次联席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坚持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融合,加快构筑数字桃江,努力提高全县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我县为搞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桃江县电子政务建设2009-2011三

年规划》,县信息中心具体组织和协调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桃江公众信息网于2008年6月18日正式上线运行,2010年被省政府评为优秀政府网站,目前网站日点击率保持在2万人次左右,其中党风廉政舆情在线、县长热线栏目成为公众信息网精品栏目。我县抓住网络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机遇,用较少的财政资金建成了桃江县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且已经具备全面投入运行的条件。按照省、市政府统一规划,目前,我县正积极、认真地筹建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2011年,我县计划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期刊发送、传阅,取消纸质期刊,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发送公文和会议通知。

虽然,我县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我们的工作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期盼,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相信此次座谈会在我县召开会很大程度地促进我县电子政务工作,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6.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篇六

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对接待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在渝东南渝东北片区接待工作座谈会上对全市接待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在规范上下功夫,体现专业水平。一要规范接待类别,严格按照接待规范来办事。二要规范接待流程,每个流程要求精确,确保整个接待按计划进行。三要规范接待节点,在每个接待节点方面都要做到细致、规范。四要规范接待档案,认真收集和整理重要领导的接待档案,总结每一次接待的经验。二是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体现节约水平。一要整合后勤保障资源。作为一个接待人员,必须清楚本区的宾馆、饭店、房间、楼层、餐厅、会场等方面情况。在接到接待任务后,能做到应用自如。二要整合景点参观资源。作为一个接待人员要对看景点、听解说、品文化这些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在接到参观任务后,保证在考察参观的时候流畅顺利。三要整合人力资源。一个重大的接待活动安排,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合作的机制,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积极为大型活动服务。三是在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提高服务水平。接待人员要围绕接待的主题和对象,在特色和创新上功夫。特色就是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饮食特色。创新,一是服务上创新。服务上

7.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篇七

一、通过智慧新余建设,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并联审批、社区数字化平台等项目,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在领导干部、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中生根开花。

一是以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为切入点, 让电子政务理念深入人心。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于2013年1月1日正式运行, 横向覆盖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两院、军分区等, 实现了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无纸化协同办公。接入单位546家, 用户8979人, 覆盖率达99%;累计收发文100.99万份, 举办综合会议713次, 发布部门信息1.48万条。通过平台运行, 新余市非涉密文件全部在网上流转, 公务处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办公经费每年节约2700多万元;更为重要的是, 领导不再签批纸制文件, 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方式和服务理念自上而下发生了巨大转变, 让电子政务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以并联审批系统建设为突破点, 让业务协同理念深入人心。我市于2014年, 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按照“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原则, 将行政审批从以往的“互为前置、串联审批”优化为“一门受理、并联审批”, 审批时限压缩为30个工作日, 时间缩减了78%。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办事项, 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再造, 实现跨地域、跨部门审批在后台的业务整合, 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充分发挥了信息共享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 让业务协同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以社区数字化平台建设为落脚点, 让信息惠民理念深入人心。我市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于2015年底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以“新余一网通”网站及手机APP为门户、以社区柜面为窗口, 将与群众最常涉及的132个办事和服务项下放到全市53个社区 (村) , 覆盖率达90%。通过网格化管理, 一改以前社区干部对社区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状况, 同时网格员可及时上报处置网格内的事件, 第一时间将服务送到群众手中。平台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为核心理念, 通过实行“多点受理, 综合接件, 一站办结, 全城通办”等措施, 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提交申请, 足不出社区 (村) 就能“一站办结”, 全城任意网点均能就近办理, 办件结果免费邮寄或网格员送上门, 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让信息惠民理念深入人心。

二、构筑基础数据平台,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融合共享

通过全市统筹规划, 统一建设三大基础设施、三大基础数据库和三大基础平台, 融合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 切实解决了集约化、碎片化和数据鸿沟问题。

一是以政务信息网、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平台三大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集约化建设问题。集中建设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市政务信息网, 构筑全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 实现了市、县 (区) 、乡镇 (街道办) 、行政村 (社区) 四级党政机关和市直各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接入单位达 115个, 电脑终端达4000台。 据估算, 仅市直各单位分建网络, 建设经费将高达9000万元, 每年上互联网费达240万元, 而集中建设总投资只花了600万元左右, 每年上互联网费14万元。集中建设了符合国家B级机房标准的政务网数据中心机房, 做到集中管理, 统一维护。各级党政机关上信息化应用系统, 不再另行建设机房;已建机房的, 逐步整合到统一的机房。集中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具有网络安全设备、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管理、监控、分析功能的安全管理平台, 各级党政机关不再单独采购安全产品。通过整合保垒主机和身份认证系统, 构建统一的共享安全保障平台, 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安全监管能力和安全运维能力。

二是以人口、法人和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 破解信息碎片化难题。建设了全市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基础库, 将分散在公安、教育、民政、房管、公积金等部门的自然人信息数据交换、汇总、清洗、核对、入库, 目前已经覆盖全市121万常住和流动人口, 数据量达1800余万条。建设了全市法人单位共享基础库, 将分散在工商、质监、编委办、民政等部门的法人、企业数据分析比对后集中入库, 将企业及法人信息组成数据链, 目前数据量达260余万条。建设了“数字新余”空间地理框架, 全市1:500影像图已经覆盖主城区70平方公里, 形成了包含农、林、水、住建、规划、房管、公安、城管等部门的, 覆盖全市域、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目前正在升级建设国家试点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 将空间地理数据向时间纬度延展。

三是以云计算、数据交换、大数据三大基础平台建设, 破解信息孤岛和数据鸿沟问题。在市政务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部署统一的云计算平台, 通过提供Iaa S层和Paa S层的服务, 实现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取用、弹性扩展, 为住建、交通、城管等几十个部门提供了系统环境支撑和数据存储。建设了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平台, 整合、打通了卫计、人社、房管等十余个现有职能部门业务系统, 形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 印发《新余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及第一批共享目录, 涉及全市32个部门、487类数据, 彻底打破部门、行业隔阂,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目前已将民政、公安、工商等二十余个部门的数据融合共享, 平台共计沉淀数据58大类、6300.2万条。

三、打造综合服务体系,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触手可及

通过将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信息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共享, 辅以全程网上监察和绩效考核, 真正实现了办事服务全覆盖、全流程, 出成效。

一是横向贯通政府门户网、政务服务网、社区数字化平台等系统, 让办事服务全覆盖。我市以“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出发点, 在保证市、县区、街道、社区各级办事大厅柜面“一窗”受理的同时, 进一步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网和数字化社区管理平台等综合性办事服务系统, 拓宽服务模式, 运用“互联网+”思维, 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惠民方式。无论是用手机APP、电脑还是办事大厅终端, 全市1810项审批及办事服务事项实现全覆盖, 在人口基础库统一身份认证的支撑下, 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 无障碍办理。

二是纵向贯通公安、人社、民政等专网, 让办事服务全流程。我市几年来持续召开专题推进会议, 解决办事服务系统“不好用”的问题, 多次向对口上级部门汇报请示, 取得了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 打破部门、行业隔阂, 将公安、人社、民政、卫计、房管等单位的业务数据和系统打通融合, 最大限度地整合涉及民生、分散在各条纵向“金”字号工程的办事业务, 解决户籍、社保、社会求助、计生等专网不通, 工作人员反复录入, 群众重复填报的问题, 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全流程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的互认共享, 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 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三是策应贯通电子监察、咨询投诉、绩效考核等监管系统, 让办事服务出效果。我市分别于2013、2014和2015年建成统一电子监察系统、咨询投诉平台和绩效考核系统, 对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的办理时间、办事流程进行全程监察, 市民和企业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投诉形成服务质量评价, 监察结果和服务质量汇总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一套“组合拳”, 让办事服务定时、定量、定指标, 避免“人情分”、“主观分”, 进一步各级各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让办事服务真正出效果。

四、打出“互联网+”组合拳,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效果显著提升

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优化流程, 探索改革创新, 开展政务服务, 让全市政务服务的效果全面提升, 群众真正享受到信息惠民红利。

一是依托“互联网+”进行政务服务, 成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自觉意识和基本技能。我市改革过去复杂低效的办公方式, 实行快捷高效的协同工作,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拓宽服务渠道, 让电子政务、业务协同和信息惠民深入人心, 为“一网式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互联网+”现在已经是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必备的工作手段, 手机移动办公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工作人员的新常态。

二是运用“互联网+”改造政务服务, 让办事流程和办事时限至简、至短。我市坚持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办事难、证明多、流程繁杂等难题为核心,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的便捷服务。我市已经基本达到80%的事项网上办, 15%的事项社区办, 最后5%的事项才需要到市、县区大厅去办。

三是借助“互联网+”探索政务服务, 让互联网思维与改革创新工作有机结合。我市勇于争当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依靠“互联网+”技术, 在全省率先印发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统筹建设全市信息化项目, 整合共享各部门信息资源;在全省率先打通公安、人社、民政的行业专网, 初步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网城市”, 率先建成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并联审批系统、社会信用平台和社区数字化平台, 达到了政务服务的广泛性、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

8.全市政务服务中心 篇八

关键词: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7

1 锡林郭勒盟政务服务中心简介

锡盟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1月11日,由原“锡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更名为“锡盟政务服务中心”。盟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于2012年5月24日开工建设,工程占地面积197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52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6层,其中,1—4层是公共服务大厅,由业务办理区、休闲等候区和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组成,前台共设267个座位,后场办公区可容纳286人。5层为行政办公区、会议联审区、行政监察监控中心组成,包括会议室、专家联审室、审图室、档案室、活动室等功能室。6层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评标封闭区、开标询标区和等候区组成,包括评标室、开标室、休息室、询标室、资格审查室、专家抽取室、答疑室、控制室、餐厅、厨房等功能室。共设地下、地下停车位440个。

中心于2014年5月份全面进驻,锡林浩特地区盟市两级所有行政执法主体和7个行政服务分厅(盟市农机监理、盟劳动保障、市公安办证、市国税、市地税、市房产、市劳动保障)以及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全部进驻盟政务服务中心。同时,盟、市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派驻中心。中心致力于打造集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监察三位一体的全区一流的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

2 政务服务中心机房的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了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处理机房业务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确保机房设备平稳、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证政务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正常运转,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又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所以,我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都应该且必须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机房的管理和维护。

3 政务服务中心机房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维护体系

为了构建高效安全的政务服务中心网络,本着“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的原则,保障政务服务中心机房正常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务服务中心机房管理和维护体系。

3.1 政务服务中心机房环境卫生管理。(1)机房内部卫生应每天清理,保持整洁,做到防尘、防水、防火、防静电;(2)按规定进入机房的人员,必须更换专用拖鞋或使用防静电鞋套;(3)调节适合电脑的温度、湿度,定时换风;(4)机房内严禁存放任何杂物,严禁吸烟。

3.2 政务服务中心人员日常管理。(1)严格机房工作人员的身份管理,参与机房运维的人员必须经过甄选。机房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分为业务培训、技术培训和安全保密培训,经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2)机房工作人员每天进行机房巡检工作,认真查看机房环境状况、设备运行状况、系统运行状况,并准确、完整地填写机房巡检记录表。(3)机房工作人员进行设备配置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网络及主机系统配置参数变更时,必须及时修改、变更文档,保持网络系统配置文档与实际参数对应一致,同时将原配置归档。(4)机房网络及主机系统的文档,由机房工作人员负责装订保存,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文档内容。随网络和主机设备附带的说明书、各种文字资料必须登记,由机房工作人员妥善保存,重要资料只限于在机房内查询。(5)外来人员进入政务服务中心机房,需遵守机房管理规定,一律填写《机房出入登记表》,未授权的人员严禁进入机房。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后要听从机房工作人员的安排,未经许可严禁操作内网机房设备。外来人员得到授权后方可对有关设备进行操作,操作过程应由机房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监督,操作后要填写操作记录。

3.3 对入驻中心窗口单位人员网络行为监控的管理。中心采用华为TSM终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身份识别、接入控制、终端安全加固、行为管理、网络防护、数据保护、桌面管理等技术,提升终端安全防御能力从而降低病毒、木马、间谍软件以及其他恶意软件感染入侵机会、降低企业信息泄密风险、确保入驻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合法使用网络资源、提升办公效率、保证遵从性。

4 政务服务中心硬件设备和软件维修管理

4.1 服务器硬件安全风险防范。(1)平时应及时备份数据。当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部门停止业务操作,然后联系设备厂家维修。维修恢复完成后,政务服务中心立即联系相关使用部门,告知损失数据的时间段,协助该部门将损失的数据重新录入和调整;(2)严禁在服务器运行期间更换配件或移动。

4.2 UPS不间断电源安全风险防范。(1)日常运行时,UPS负载应小于60%,能够提供6-8小时的后备供电能力。机房管理人员应每天检查UPS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当发生断电时,机房、业务系统正常运行;(2)当发生断电时,机房管理人员要及时去机房按顺序关闭服务器,如遇节假日断电,应由门卫通知办公室和机房管理人员回单位来关闭服务器及相关设备(办公室和机房管理人员的通讯设备应保持24小时畅通),避免因UPS长时间负载造成服务器损坏;(3)当再次来电时,机房管理人员应及时回机房依次打开服務器,并检查UPS是否在可充电状态,确保UPS电源在下次断电时能正常使用。

4.3 网络风险防范。(1)硬件防火墙故障:当硬件防火墙发生故障时,政务服务中心机房管理员要立即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属于硬件问题的,应立即联系供应商解决;(2)网络非法攻击:普通的攻击,应更改防火墙策略来解决。严重的攻击,应及时联系电信或报公安机关解决。

4.4 华为网管软件eSight平台的使用。(1)实现全网多厂商设备的统一管理;(2)全方位故障监控系统,实时了解网络故障,快速定位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5 政务服务中心机房值班管理

(1)政务服务中心机房必须实行7×24小时值守,值班人员必须保证值班电话和手机24小时畅通。(2)严格执行机房值班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岗,与交班人员按要求完成交接班工作,并在交接班记录表上签字。交班人员如例行工作未完成,接班人员有权要求交班人员完成应做工作。确因特殊情况未完成工作需说明原因,详细描述其未完成工作的具体事项,由接班人员继续完成。(3)值班期间不得擅自离岗,因特殊情况确需离岗必须履行请示程序,并在备班人员到岗完成交接班工作后方可离开。

6 政务服务中心机房消防安全管理

(1)不得在机房内堆放无关物品,严禁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机房。严禁在机房及其附近吸烟、焚烧任何物品,机房内不得动用明火。(2)定期检查机房内配备的灭火器状态,及时更换到期灭火器。严禁任何人随意更改消防系统配置参数、设备位置。确需更改的,必须履行请示程序,确保消防设备正常运行。(3)每日应对气体消防系统进行巡检,认真检查系统的工作状态;定期安排专业人员检验和测试气体消防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使用。(4)定期对机房供电线路及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火灾。机房工作人员应熟悉机房消防设施操作规则,了解消防设备操作原理、掌握消防应急处理步骤和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可以更快实现政府办公电子信息化进程,提升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更好更快更便捷的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靖文.计算机机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作者简介:刘阳(1988-),女,中级工程师,内蒙古党校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中心网络维护。

上一篇:泾河镇中心幼儿园师德教育主题月总结材料下一篇:二小美术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