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葡萄作文

2024-10-14

写葡萄作文(精选15篇)

1.写葡萄作文 篇一

水果多种多样,有黄色的鸭梨,红通通的苹果,有粉红色的桃子……但我最喜欢的就是绿色的葡萄了。

它的茎细而长,绿色的茎上面还有许多叉口。葡萄一串一串的挂在叉口上。葡萄挨挨挤挤的,好像珍珠一样。有的才长出一两颗小葡萄;有的长地好像宝石,晶莹透明;有的还却是最大的葡萄,好好像是小孩玩的弹珠,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葡萄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它们的皮上还有些薄薄的白纱。这些葡萄皮上还有许多“青春痘”,我心里开始嘀咕:“这葡萄都长了这么多“青春痘”,好不好吃呀呢!”这时,我听见家人说:“太好吃了,真是人间美味呀!”“太好吃了,再吃一个!”我开始犹豫:“吃还是不吃呢?”但我还是被它那晶莹透明的外表诱惑。我剥开外皮,开始吃,它那黏手的果汁的清香久久的在我的喉咙里回荡!我又拿了一颗,用手摸着它,觉得凉丝丝,光滑的外表又诱惑我……

看着吃着,我也觉得自己就是一颗葡萄,挂在枝上。一阵微风吹过,我就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颗,一串的葡萄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挂在那。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见闻,小鸟从天空掠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我才回过神来,我不是葡萄,我是在吃葡萄呢!

2.写葡萄作文 篇二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 并能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层次, 运用一些习作技巧, 这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 模仿应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借助名句名段仿写

写作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好作文往往和阅读课紧密相连。教学阅读课文, 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中挖掘一些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的东西。这当中, 改写课文关键句 (或者中心句) 是一种模仿句子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 针对文末那句: “的确,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自己想得少, 为他人想得多。”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试着模仿该句子,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学生依样画葫芦地写到: “的确,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自己想得少, 为家人想得多。”“的确, 吴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自己想得少, 为学生想得多。”等等。这样简单的仿写, 就是基础最差的学生也能模仿, 我们不难发现, 这句话一放到写人文章的结尾, 点题特别有力度。对此, 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 把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句进行改编, 变成自己作文中的好句子。同样地改写老舍《养花》的中心句“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需劳动, 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可以变成写《童年趣事》、《业余爱好》、《难忘往事》等主题文章的中心句。班上有位学生这样写他《童年趣事》的中心句: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苦有乐, 有成有败, 既需锻炼, 又长技能, 这就是打篮球的乐趣。”虽然只是改了几个字, 可用在他这篇习作中贴切自然。我给他的作文本上的这句话画了红红的波浪线, 在旁边写上评语: “巧妙模仿, 多像老舍先生的小徒弟呀。”虽然就是这么简单的依样画葫芦, 可是, 经他这么一写, 再加上我亲切的鼓励性的评语, 从此这位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增强了, 习作兴趣也随着提高了。

好的段落和篇章, 我也经常引导学生模仿着写。“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下面是有钱人家的高墙大院。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头戴一顶少爷帽, 身着一件华丽的少爷服, 站在院中, 手捧一本书, 边读边抬头仰望深思, 神情十分专注。这少年便是鲁迅。”这是一位学生模仿着鲁迅的《少年润土》写《少年鲁迅》的作文语段节选, 对老师来说, 可能有点东施效颦, 可对于小学生来讲却品尝到了初学写作的欢快。

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后, 我让学生去仿写。学生模仿《猫》, 写《狗》写《牛》等, 他们欢快地写狗啊牛啊的, 一下就思路开阔了, 都把狗、牛写得可爱了。于是我让学生去寻找动物变可爱的原因, 他们经过比较发现是因为写出了这些动物的独特性。我继续让孩子们仿《猫》去写《爸爸》、《同学》等写人记事文章, 他们把爸爸、同学也一样写得十分真实可爱。

二、仿照样式训练技法

写文章需要厚积薄发。凡是学画画、学写字、学打拳、学唱戏、学木匠等, 都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模仿过程, 熟悉一定的技法, 然后才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创作。到了一定时候, 熟能生巧, 写作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更是同样道理, 所以指导小学生写作文不妨从模仿开始, 多让孩子们进行仿写练习。

作文好比盖房子, 房子只用砖块筑上去, 不粉刷墙壁也不装修, 不好好进行室内设计一番, 是不好住的。作文写好了, 要对它进行修改, 也就像给房子装修一样。用几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方法给它装修一下, 然后写点人物对话的提示语, 写点心理活动、神态描写, 算是添几件家具吧。经过我们老师这么一点拨, 可以使学生明白好作文一定得给它润色包装一下。

我们知道, 没有一个建筑师一开始就能把房子装修得很好, 都是在跟师傅学习和自己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慢慢地提高技术的。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便成为了师傅的角色。刚开始习作, 我硬性规定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一篇作文当中必须有几处修辞, 比喻、拟人、引用不可少, 反问、夸张、排比要学着运用, 开头结尾须点题, 对话描写要换行, 提示语位置要有变化。一开始学生被筐筐束缚着, 用的修辞有时候是“强扭的瓜——不甜”, 然而,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运用灵活了, 可见这方法还比较见效的,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模有样, 一套一套, 他们从中找到了习作的自信和乐趣。在语文教研组活动的时候, 我介绍了这一方法, 有老师笑着问: “这不成古代的八股文训练了吗, 学生有没有乱装修的时候?”我说: “确实有的同学写的句子有些怪, 但孩子们只是在习作呀, 怪点没关系, 咱给他们指出来, 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写作热情。”

这“八股文”式的模仿虽然有点带机械性, 但对于还比较缺乏语言积累的孩子们来说, 倒是见效很快的一种方法。

有学生在《游洋背美丽乡村》中写到:走进美丽乡村洋背, 只觉得一阵微风拂面而来, 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那山上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好像一群群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往里走一会儿, 只见溪水清澈见底, 鱼儿在水中“安居乐业”。阳光照在水面上, 波光粼粼, 像映着满天星星。美丽洋背真像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啊!

像这样学生写作的片段, 都是孩子们在“八股文”式训练中“装修”出来的, 而这个技术不仅仅是个别优生能行, 全班学生基本上能学用, 用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说, 就是“这个长胡子的老办法还挺管用。”

三、模仿范文写出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要求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经历一个模仿范文的系统训练过程, 小学是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 重在激发和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表达意愿。

学生一时写不出真情实感, 主要是因为不会观察, 不善表达。写作文时, 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 多数情况是让学生凭空去想、去捏造, 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 于是就出现了虚假。如何让学生在模仿作文范文形式的同时, 不会发生情绪情感的复制而避免“假、大、空”这种现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 让他们感受人情冷暖。老师如果能写些下水作文, 与孩子们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那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我以我笔写我心, 教师写成人的世界, 学生写孩子的世界, 才能唤醒写作人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师写下水作文, 不要以孩子们的口吻去写, 而是应该站在成人的角度来写, 这样有利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和模仿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我在写下水作文《外婆》, 引导学生也写《外婆》、《奶奶》、《妈妈》等。不一样的故事, 一样的真情流露。下水作文《外婆》中写到:冬天, 外婆把鸡蛋放在火笼里煨, 我们姐妹几个围着火笼, 盯着鸡蛋, 只要一看见鸡蛋上冒出水珠, 就异口同声地大喊: “外婆, 鸡蛋出汗了!鸡蛋出汗了!”外婆迈着沉沉的脚步, 慢慢走过来, 从火笼里快速地取出鸡蛋, 放在围裙里擦两下, 说: “给小妹先吃吧, 她小一点。”到了晚上, 外婆先把火笼焐在被窝里, 暖好了被窝才叫我们上床睡觉。有一次, 外婆怕我们冻着, 上床了还把火笼放在被窝里, 我一不小心踢翻了火笼, 幸亏外婆及时抢险, 只把床单烧了几个小洞洞。这以后, 外婆还是坚持着用火笼给我们暖被窝, 不过总不忘叮嘱一句: “小心点, 别碰翻了。”

这是成年的我回忆少年时代的事情, 写得比较符合少年的情感体验, 也便于学生模仿。当然, 说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学生模仿的范文时, 一些学生优秀习作更是班级学生模仿写作的好范本。基础差的学生还可以模仿《同步作文》里的作文, 学着写作文。

3.用写假条的“功力”写作文 篇三

别看美国人常常强调“诚为上策”,可这些学生撒起谎来,一个胜过一个。看完《教书匠》里专门讨论学生请假条的一章,顿时不再对学生助手的谎言生气,反倒觉得妙趣横生,其情节如下:一天早晨,“教书匠”麦考特上课,学生迈克递过来一张请假条:

亲爱的麦考特先生:迈克的外婆,也就是我妈,今年80岁了。由于咖啡喝多了,從楼梯上掉了下来,所以我得把迈克留在家,照顾他外婆和他妹妹,我自己得去码头那里的咖啡店上班。迈克妈妈敬上。又及:他外婆没事。

这张请假条是迈克用左手写的。麦考特说,他收到的请假条很多都是学生自己写的,他要是一一追究,那简直一天24小时都闲不下来。当他把假条塞进抽屉,看到几十张各色各样的假条时,他突然如醍醐灌顶——那些学生,你让他写个200字的作文,他们都牢骚满腹,仿佛要杀了他,而写起请假条来却文思泉涌,有不少堪称典范佳作:

我家炉子着火了,顺着墙纸烧,消防队员来忙了一夜,我们一宿没睡……

我家厕所坏了,我儿子只好到同一条街我表妹上班处的酒吧上厕所,没想到那里的厕所也坏了,所以老师,您可以想象,我儿子今天去上学多艰难……

我儿子完成了您布置的作业,昨天乘坐地铁的时候,书包被地铁门夹住,车开走了,所以作业也没了……

他妹妹的狗把他的作业给吃了,但愿这该死的狗给噎死……

我们楼上有个男的昨晚在卫生间自杀了,水龙头没有关,我儿子的作业放在桌子上,被淹了……

我儿子做好了您布置的作业,而且在坐轮渡的时候还在检查,可是突然吹来一阵风,把他的作业本给吹跑了……

……

麦考特干脆把所有请假条拿出来,划掉姓名,然后发给全班。学生傻眼了,这是什么东西?麦考特说,是你们写的假条,请大家接着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麦考特接着又说,你们这么能给自己找借口,你也给别人找找借口:比如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你给他们写个条子,交给上帝;你给逃避兵役的人写个条子;你给犹太人写个条子;你给美国政客写个条子……

4.写葡萄作文 篇四

今天我就打算吃葡萄呢!于是我在家里找来了一串葡萄。这葡萄紫莹莹的像一颗紫红色的玛瑙一样,可漂亮了!葡萄也有许许多多好看迷人的色彩,比方说浅紫、深紫、绿色、黑色……而且葡萄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一不留心它就“跑走了”。过了一会,我实在受不了了,于是我扒开那紫色的“小外衣”,看到像水晶一样的果肉里面包着三颗绿色的籽,吃上一口,汁水在嘴里溅开。真舒服啊!真是甜美极了!再吃一口有点酸酸的,第三口就有点苦苦的。我又吃了好多,可惜个数有限。

我再偷偷告诉你们一些葡萄的小秘密哦:葡萄籽可以做一些面膜,果肉里富含维生素呢!吃了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哦。

5.写葡萄作文 篇五

弯弯曲曲一根藤,一串一串挂着铃。铃儿有绿也有紫,一个一个亮晶晶。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谜底是葡萄。我喜欢吃葡萄,颜色有红、有白、还有紫色的真是五颜六色,美丽及了。葡萄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有的像紫水晶、有像玛瑙、还有的像眼睛,真是玲珑多姿。葡萄的果皮颜色有青绿、透,味道软绵绵的,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维生素。我多么喜欢葡萄啊!

名师点评:小作者笔下的葡萄很诱人哦。这篇文章一开始采用了一个可爱的谜语,这谜语很形象,很好地展现了葡萄的特色,同时也很好地引出了文章的主要对象——葡萄。接下来小作者的写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葡萄的色彩以及形状上来,采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葡萄的魅力。不过总的篇幅不够长,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写葡萄的特色,希望小作者继续努力啊。加油。

6.写葡萄作文 篇六

葡萄没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像一颗颗绿宝石,晶莹剔透。秋天葡萄成熟后,有紫的、绿的、紫红色的……就像进入了宝石世界一样,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我拿了一颗葡萄看了看,葡萄圆圆的像个球,闻了闻,有一股酸酸的味道,我忍不吃尝了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

葡萄可以制成葡萄酒、葡萄干、葡萄点心……

7.如何写材料作文 篇七

材料作文, 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 (包括文字或其他的语言形式) , 要求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二、材料作文中“材料”的特点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叙述、引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 (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某一现象的漫画或文段……;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 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审题变为审材料。

三、什么是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领悟题旨, 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 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 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材料作文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 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 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 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其次, 必须“保持一致”。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 有感而发。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 抓关键句法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 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 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阅读下面的文字, 审题立意有个船夫在急流中驾驶小船, 船上坐着一位要渡河的哲学家, 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船夫, 你懂历史?”

船夫:“不懂。”

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没有。”

哲学家:“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这时一股巨浪扑来, 击翻了小船, 哲学家和船夫两人都落入水, 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不会。”

船夫:“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是马克思给他女儿讲过的一个阿拉伯寓言。这个寓言的隐喻义是什么呢?有人说, 这是比喻那些有了知识就盛气凌人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也有人说, 这是比喻那些表面上有知识而实际上没有知识的人最终没有好结果;还有人这样认为, 这个寓言比喻了生活中没有知识的人比有知识的人更吃香等等。

我们说, 这几种说法都不符合材料蕴含的寓意。因为哲学家并没有盛气凌人, 也不能武断地说他就是那种“表面上有知识而实际上没有知识的人”, 而“更吃香”的看法更是脱离了材料的实际, 据此类推, 那么, 一个不会游泳的读书人, 偶尔失足溺水, 就能得出“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仔细想一想:寓言中关于“生命”三段话, 实际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最后船夫讲的“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一句, 是关键语句, 它的隐喻义就是:你知识再多, 如果不能解决眼前溺水的问题, 又有什么用呢。明白了这一点, 就可用来比喻说明“任何科学, 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都是无用的科学”, 由此提出“理论必须结合实际”的命题, 就十分自然贴切了。可见, 明确关键语句的隐喻义, 有时可成为理解整段材料隐喻义的一把“钥匙”。

(二) 由此及彼, 大题化小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 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而, 我们要善于将身边的日常生活与书面上的大道理相互联系, 做到将大题化为小题, 由此联系到彼。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通过一些数据、比喻等方式显现出来的, 此时的我们就需要抓住现实生活当中的事情, 深刻地挖掘其中的含义, 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 (社会) 。

(三) 层层剥茧, 追问到底

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 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如果捡些石子回去, 到时候你就会又高兴又后悔的。”那人听了这话, 就捡些石子装进行囊。回家后打开一看, 那石子都变成金子, 他果然又高兴又后悔。

1. 石子为什么能变成金子?

淘尽狂沙始得金;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善纳良策, 把握机遇;行事长宜放眼量;坚信正确的选择。

2. 那人为什么要拾取石子?困难是强者的试金石;勇敢地拾取困难的石子;知难而进。

3. 怎样理解那个声音的劝说?发挥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作用。

4. 怎样看待他的“后悔”之情?失望与欲望成正比;知足常乐;身在宝山不识宝;未尽力而后悔;尽力而无悔。

5. 这则材料突出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

让我们的行囊装满生活有用的石子;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年要知勤学早;黄金时代多淘金;身处黄金境地多淘金。

6. 这则材料蕴含哲理有哪些?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看事物要看其本质;看似偶然, 实则必然;善于利用外在客观条件;看问题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

本次作文训练材料: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 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 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 都来了, 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 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

本次作文训练常见的审题立意失误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竞争、适者生存;做事必须讲究方法;环境对人的影响。

1.本次作文审题问题题目。

《强化自我, 走向成功》《简单识问题》《最后的遐想》《看问题抓本质》《从地基开始的长久利益》《竞争》《用独特的视角看人生》《根本在于根源》《不断进化追求极限》《逆水行舟》《意志力的力量》《从主观出发, 解决问题》《彻底与不彻底》。

2.本次作文审题扣题的题目。

8.纪俭:“葡萄王”缔造葡萄神话 篇八

纪俭,陕西户县人,农艺师,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户太系列葡萄发明人,被誉为“葡萄王”。

果农砍树,立志研究不裂、不落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秦岭北麓的户县、长安一带农民栽种的葡萄出现严重的裂果和落粒现象,鲜果供应期短,大量集中上市后,一斤葡萄仅卖8分钱,许多人忍痛砍掉了葡萄树,原来 1 万多亩的种植面积仅剩下2千多亩。时任户县葡萄研究所所长的纪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怎样让老乡不再砍葡萄树?那只有让葡萄不裂果、不落粒。

于是,他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承包了100多亩太平河荒滩地种植葡萄,创办起太河园艺场,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果农寻找另外的出路。为了搜集大量葡萄种植技术,他南下江浙,北上齐鲁,西奔新疆,东跑晋豫,恳拜专家教授,引进了国内外30多个葡萄优良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研究。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详细掌握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及葡萄在不同时期生长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可是葡萄裂果和落粒问题却一直都没有解决,于是他又把目光瞄向了野生葡萄,他发现野生葡萄一直到果子只剩下果皮的时候仍然不裂果、不落粒。受到启发的他跋山涉水收集野生葡萄品系,选择性地进行改良与嫁接繁育,很好的解决了葡萄裂果、落粒问题。

正当研究有所突破的时候,纪俭的爱人病倒了,经医院检查妻子被确诊为骨髓炎。按上世纪80年代的医疗水平,骨髓炎可以说是不治之症。为了把妻子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纪俭拿出了家里所有积蓄。由于突如其来的变故,葡萄研究资金方面也就捉襟见肘了,不能够买品种来研究那就研究理论,他就把办公室搬到了病房,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学习理论。

1989年4月,妻子病愈。同年7月纪俭的葡萄新品种问世,比国内其他的品种早熟了20天。当时一碗面只卖2毛钱,而他的葡萄批发价就卖到了2元一斤。

付出得到收获,葡萄一年结了五次果

1994年纪俭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耐挂耐贮运、一年可结三次果的葡萄新优品种“户太8号”。1996年“户太8号”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准予在适宜地区种植推广,为我国的葡萄优良品种增添了一枝新秀。一年后,他的研究成果竟然又一次上了一个新台阶,结五次果子的新品种横空出世。陕西科技局邀请全国专家到他的农场考察,在这次考察中纪俭才知道葡萄多次结果一直以来都是理论,并没有培育出来这样的品种,自己是第一个培育出多次结果葡萄的人,同年他申请了国家专利。

“一年能结五次果?不可理喻!”这是日本葡萄爱好会理事长、葡萄协会副会长泽登芳在1998年来纪俭农场考察前说的话,在登上飞前还打电话核查,可带着15人组成的考察团的他在看了纪俭的葡萄后不禁由衷的赞赏。2005年他先后两次到纪俭的农场考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来中国三十余次,走遍了中国,今年到户县两次,户太品种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好的葡萄品种,户太葡萄是葡萄改良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亚洲系品种的佼佼者,为我们树立、稳定亚洲系品种的世界地位及品牌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有可能成为世界品牌。”

回国后,泽登芳发表了多篇关于“户太”葡萄的研究论文,对于结多次果技术予以很高的评价。目前,“户太”品种已经在日本种植。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葡萄专家对“户太8号”葡萄的优良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法国园艺家品尝了“户太8号”后亲笔留言:“真正的葡萄在西安。”2007年7与28日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女士也来到户县葡萄示范园参观。

纪俭研制的“户太8号”品种以其优质、高产、抗病、一年可多次结果、丰产性好、鲜食加工兼用的特性而赢得了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目前该品种在全国推广已达30余万亩。鲜果以其优良的品质,醇香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鲜果销售供不应求。有关专家预测,“户太8号”以每年数十倍的速度迅速扩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他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前促后控”的科学培育技术,在一次果开花期和开花期之前,尽量促进新梢、新叶的生长,而开花期之后,则要适当限制新梢、新叶的过度疯长,达到果实品质好,产量高的目的,且能做到人为地控制多次果的生长和产量。这一培植法解决了葡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在营养转换期因气候等原因造成的激烈竞争和坐果率不高这一难题,是葡萄栽培上的一次创新,比国际传统的栽培技术省工省事,栽培简单,易管理,且能丰产质优,葡萄产量是国际平均产量的几倍。年亩产可达2500到3000公斤以上,且品质特别好,每年7月11月都有鲜果不断上市,鲜果供应期可达4个多月。记者了解到,就是在8月份的户县想买到地道的“户太8号”葡萄也不容易。

对于“户太8号”葡萄及其配套栽培技术,2001年陕西省农业厅在成果鉴定意见中指出: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把多次果葡萄生产化、商品化,是葡萄栽培史上的一大贡献;在葡萄多次结果和无核化栽培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又培育出“户太9号”,2000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户太10号”正在选育提纯中,从而形成“户太”系列葡萄新优品系。2003年吐鲁番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来到纪俭的研究所商讨引进户太葡萄种植事宜,这让纪俭感到意外,同时又十分高兴。“吐鲁番也要种植我的户太,让我有点不可思议。”纪俭说,原来吐鲁番的葡萄也裂果、落粒,且一年只能一熟。

挑战颠峰,制造中国冰葡萄酒

在完成了葡萄不裂果、落粒和早熟、多结果的课题后,纪俭再一次挑战起了冰葡萄酒这一行业颠峰课题。

据说冰葡萄酒来源于1974年调皮的冬季,德国Franconia地区突然遭遇一场早霜,秀色可餐的葡萄眼看即将毁于一旦,心痛得手忙脚乱的果农们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匆匆把半结冰的葡萄榨汁酿酒,结果居然酿出了一种风味独特于其它葡萄酒的酒品。欣喜之余,当地人就把这种酒叫做冰葡萄酒。冰葡萄酒虽源自德国,却以加拿大的冰葡萄酒最负盛名。冰葡萄酒是葡萄酒中的上上极品,由于其独特浓郁的甜香醇厚风味,加上繁复、严谨、漫长的酿造过程使其身价倍增,酿制冰葡萄酒的葡萄必须在零下8到13度的天气采摘,葡萄在这个温度可以获得最理想的糖度和风味。这时的葡萄产量极低,往往一整棵葡萄树也仅能生产一瓶冰酒,因而被誉为“液体黄金”。

冰葡萄在高纬度地区种植才能酿制冰葡萄酒,纪俭是把冰葡萄种植在中纬度的第一人,并创造了鲜食葡萄与冰葡萄酒同时生产的国际先例。经加拿大的专家鉴定,纪俭做的冰酒比加拿大冰酒白藜芦醇含量还要高,各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10月17日,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北京祥康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乡村冰酒俱乐部有限公司三方在北京举行了签字仪式,成立了北京尼亚加拉冰酒俱乐部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经营“户太”冰葡萄酒。

从选育葡萄新优品种、研究栽培技术,到进行葡萄的深加工,纪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奇迹。“葡萄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9.写葡萄的主题作文 篇九

吃过晚饭,来到金卓彬家。我站在葡萄架下,抬头望去,葡萄可真多呀!好像一串串玛瑙、一串串珍珠、一串串宝石挂在上面,真是琳琅满目。葡萄散发着诱人的果香,偶而还会有一颗、两颗成熟的掉 落下来。金卓彬妈妈搬来了梯子,金卓彬第一个爬了上去,摘下了一串大大的葡萄。第二个是平桢达,摘了一串又一串,就是不肯下来。最后他嚷嚷着:“葡萄灯、葡萄灯、、、、、”我们都看向他, 他手中的葡萄真的很像元霄节里的葡萄灯。接下来是李柯,还没等他伸手摘葡萄的时候,他的头却不小心被网包住了,逗得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终于轮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轻轻地摘下了 一串又大又熟的葡萄,又把葡萄小心翼翼地给了金卓彬妈妈,生怕熟透了的葡萄一个个地滚落下来。不一会,我们就摘了满满一篮。

金卓彬妈妈对我们说:“这个葡萄还能做葡萄酒。”于是,我和周芝怡就迫不急待地把葡萄拿到厨房间洗了起来。男生听到要洗葡萄,都跑着去玩了,而我和周芝怡却埋头苦干了起来。当我们把洗得干 干净净的葡萄拿到客厅时,男生们又都纷纷跑过来,您一颗、我一颗地吃起来。我拿起一颗葡萄,发现洗干净的葡萄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我轻轻咬下去,葡萄的肉嫩嫩的,甜里带酸, 很美味。鲍老师笑着问我们:“洗葡萄的时候,有没有偷吃呀?”我们异口同声:“没有。”惹得大人们又都笑了起来。

这时,金卓彬妈妈拿来了一个空罐子。她告诉我们,把葡萄倒进罐子里,用手捏碎,再放入冰糖,过四十天后拿出葡萄皮和葡萄籽,再盖上盖子过四十天,美味的葡萄酒就做成了。听着听着,我们都忍 不住动手做了起来,大家都想尝尝自己做的葡萄酒是什么滋味。

10.采葡萄的作文怎么写 篇十

我们是在清丰的孟村摘的葡萄。孟村有许多家葡萄采摘园。一家挨着一家,我们选了其中一家葡萄最甜的采摘园。

走进葡萄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干干净净的小土路,小路的两旁就是整齐的葡萄架了,这葡萄架跟我想象的截然不同。我见过的葡萄架都是爬的高高的,这里的葡萄架只比我高一点,我抬手就可以摘得到。远远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

开始采葡萄了,我们每人都手拿一把剪刀,我和墨阳姐姐一人采一行葡萄,大大的叶子遮住了葡萄,我发现紫红的葡萄都在下面,到了中午,太阳用强烈的光芒照着紫红的葡萄,葡萄格外耀眼,像是穿上一件闪闪发光的礼服,葡萄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紫红的,有青的。天气越来越热,我都摘得汗流浃背了。但是看到满满一篮子新鲜的葡萄,也不觉得累了,真是累并快乐着!咬一颗葡萄在嘴里,满嘴都是香甜可口的汁水。

11.当葡萄离开葡萄藤 篇十一

多年前,我在国内某葡萄酒企业担任市场总监,见证过一瓶瓶红酒的前世今生。

企业有自己的种植基地,采摘季节来临时,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中,深紫色的果实挂在葡萄藤上,颗颗饱满,惹人喜爱。 有一次,一名同行的分销商随口道:“真有点舍不得摘下呢!”边上一名果农却摇头,“它都长足了,不摘下来酿酒,继续挂在上面,能有啥好结果?”他的语气不悦,甚至带着些轻蔑。大家相视一笑,没再吭声。

后来,当我看到果农们摘下葡萄,将它们运到生产车间,葡萄经过压榨变成葡萄酒原浆时,我又想起了那名果农的话。葡萄终归是水果,水果的生命只有一季,唯有酿成酒,才会焕发出新的光彩。对葡萄感情最深的果农,才会在意葡萄的生命能否获得重启。

那时,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我已将企业的葡萄酒生意做进几大城市的卖场和酒店。不停地出差,繁忙地工作,几乎很少在家吃饭,年幼的女儿被我扔给老家的年迈父母……心怀歉疚是不用说的,也常常感到倦怠疲惫。但没办法,职业经理人的身价,与其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密切相关。

有一年,女儿生日前一天,她在电话里奶声奶气地问我会不会去看她。我说不会,因为我要工作。她失望地挂断电话,令我愧疚至极。第二天,我出席了一家大酒店的开幕酒会,餐台上摆满了我的酒,嘉宾们很喜欢这些酒的口味,谈兴极佳。心不在焉的我却很少开口。

“对不起,打扰一下,这问题只能向你请教了……”酒会中途,一名女子走到我面前。“我妈滴酒不沾,却喜欢收藏葡萄酒瓶塞。我考上大学,结婚、生子、升职,遇到大小喜事儿,我爸都会开瓶酒庆祝,我妈总会把软木塞偷偷留下来。她这样是不是有点奇怪?”

“软木塞……是葡萄酒的守护神。”我条件反射般答道,随后从工艺的角度给她解释了一番。

“软木塞守护着葡萄酒,就像父母守护着孩子。我读懂了妈妈的心思,谢谢你。”她翩然离开,留下内心已掀起巨浪的我。

做出离开的决定并付诸行动,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照顾家庭,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刻,比所谓的事业更重要。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职场好比葡萄藤,辞职、充电、写作,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就像一颗葡萄离开了葡萄藤。

一枚水果的寿命能有多长?几乎在长熟的那一刻,等待它的就是消亡。葡萄却是一个例外,离开枝头的葡萄,经过榨汁、发酵、橡木桶陈酿,经过时间的流转,将以酒的形式打开生命中另一扇窗。

也许是亲眼目睹过一颗颗葡萄变成葡萄酒的过程,我在真正离开职场时没有丝毫犹豫。下意识里,我可能已做出了要变成一瓶美酒的心理准备。

酿酒需要时间。时间回到了我的手中,除了照顾家庭和写作,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年来,我在图书馆的年借阅量均超一百本。而在所有书籍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人物传记。阅读人物传记,可知每个人的生命都经历过一次或者多次重启,生命的河流曲曲弯弯,这些重启都像是偶然,唯有纵观其整个人生,才知偶然中的必然。

2013年初,《花样盛年》开办“酒经”栏目,我以自由撰稿人和葡萄酒曾经从业者的双重身份,成为了这个专栏的作者。在“酒经”专栏里,我写了很多人物,他们就像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各有特色。

杯酒人生,我写的是他们,也是写自己,写我们每个人。当葡萄离开葡萄藤,当一个人勇敢脱离固有的生活方式,或许就是生命中重启的时刻。

12.我与学生一道写作文 篇十二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 恕我直言, 我们的作文教学法, 多是在形而上的基础上作所谓的理论的俯瞰, 缺乏形而下的实际指导。换言之, 就是我们习惯在理论的层面上给学生套框框, 叫学生如何立意, 如何构思, 如何行文, 甚至教学生如何开头, 如何结尾。这样指点, 不能说没有一点收效, 但终究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下次遇到不同的作文题, 有的学生又是两眼一抹黑。于是老师又去指点, 他们的独立行文的能力始终提不高。有的学生甚至暗下嘀咕:老师呀, 你站着说话真是不嫌腰痛, 我掏心挖肺写出来的文字, 就怎么入不了你的法眼呢?有本事, 你来试试呀!

学生有此想法倒不奇怪, 我们曾经做过学生, 心里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老师的文章是什么模样, 若是老师写了一篇文章, 学生会特别感兴趣, 必想先睹为快。这不足为怪, 很符合青少年的心理, 孩子们还小, 好奇心强, 喜模仿就是他们的节目之一,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些学生特别模仿某些老师的动作、神态, 甚至模仿得惟妙惟肖, 可见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影响多么深。我们如果能从写作角度给他们提供示范, 那么对学生的影响该是多么大, 青少年大多有自己的偶像, 如果语文老师能成为他们的偶像, 你拥有这么多可爱的“粉丝”, 做老师的, 这应该是莫大的幸福。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如果你能高抬贵手, 亲自写下水作文, 你就会以你的视觉重新审视学生作文该如何立意, 如何搜检素材, 如何行文。这样指导学生就会更有效, 更富有操作性, 再加上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看到你的作文以后, 自会评头论足一番。有的甚至会产生与老师一比高下的念头, 这样不就达到了写作目的吗?可能有些老师脸上有点挂不住, 觉得这样受指点有损老师的尊严, 有失老师的威信。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 从来一篇文章不可能没有瑕疵, 字字珠玑的文章, 天下是少见的。有哪篇经典文章不是修改来的?有的甚至是在批评中成熟的。何况《礼记》中也说:“教学相长”嘛!我看, 长期这么做, 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会大有长进, 你的文章也会越写越漂亮, 我担心不这么做, 倒是我们许多老师可能成为了“言语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学生的习作水平提不高, 自己的教学成绩也上不去。到那时, 还谈什么尊严、威信。

当然,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自己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更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我们虽不要求学生对你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但至少要有让学生佩服的一两招。否则的话, 作语文老师是悲哀的。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我在此不赘述, 我只想说, 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俯下身亲自来体验一下写作的甘辛, 亲自体验作文题的难易, 这比任何说教都有说服力, 也更能提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虽然我们的教学任务繁重, 精力有限, 不可能每篇作文都亲自“下水”, 但学生写作遇到困惑的时候, 亲自示范, 是有必要的。

古语云“师傅不高, 徒弟累弯腰”, 要想“名师出高徒”, 老师的标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说, 教学生作文单靠讲什么顺叙、倒叙、插叙、比喻、夸张、衬托和对比、开头和结尾等等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要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语文老师就是学生身边最近的、最有效的资源。阅读老师, 学生还倍感亲切, 我们何乐而不为。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以上可说只是我的一孔之见, 当否, 当请方家指正。

下面是我的示范作文, 题目是:著名学者于丹教授说“有什么样的眼光, 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自行立意, 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眼光与人生

上帝给予人类身上最不朽的器官便是眼睛。人们通过它了解世间万象, 观察世态人情。究其实, 地不分南北, 人不分种族, 此物大不会过于牛眼, 小不会细于蜂眼, 眼力再佳不会超过鹰眼, 视力不济 (只要不是瞎子) 也能看到自己的鼻端。但是它放出的光芒 (眼光) 却千差万别, 有的如炬, 有的似豆, 有的显现通红, 有的翻出青白, 有的充满爱心, 有的溢满仇恨, 有的善良, 有的阴冷, 有的透亮, 有的茫然, 有的热情洋溢, 有的冷若冰霜……眼睛无甚差别, 眼光却千奇百怪, 折射人的心态, 有什么样的眼光, 就会反映人的什么样的品格, 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风雨如磐的暗夜, 鲁迅先生孤身一人, 目光如炬, 在解读我们这个民族身上千年的痼疾。他用笔作手术刀, 灯光下, 无情的解剖我们这个民族业已千疮百孔的躯体。于是在我们引为自豪的五千年文化中, 先生看到了“吃人”的本质。虽然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然而先驱者的觉醒, 促使他要去唤醒那铁屋子即将被吃的熟睡的人们。他不惜粉身碎骨, 以飞蛾扑火的勇气, 向黑暗的社会作猛然一击。尽管这一击, 回声飘渺, 但在黑沉沉的天空, 能扯出几缕耀眼的光芒, 能给熟睡中的人们送去几许微弱的光亮, 这本是先生最大的心愿。然而先生的眼光太超前, 他周围的黑暗太强大了, 使他的生活常伴有孤独的悲哀, 在他的生活里, 没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有的只是道路固然曲折, 前途未必光明的沉重。先生曾告诉他的学生:“我的作品太黑暗了, 因为我常常觉得唯黑暗与虚无, 乃是实有。”人们熟睡得太久了, 对于先驱者的启蒙之光, 不太习惯, 甚至反感。因为那几缕光芒, 打搅了人们千年沉睡的酣梦, 那几缕光太耀眼, 刺痛了人们的眼睛, 于是就有人向他纷纷叫嚷, 因此先生的命运注定被许多人误解。这也难怪, 先知大多在本城邦是不受欢迎的, 不然的话, 苏格拉底怎么会被他挚爱的雅典人当作疯子处死呢?

鲁迅先生从精神上关注国民的生活, 但国人沉睡既久, 大多体会不到先生的关怀。众生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 荣辱得失。“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为了得到这些利益,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贪婪, 透出了阴冷, 网满了血丝, 挥之不去的是这些物质的诱惑。“叫我如何不想它, 这世间变得太快了。”有了这些, 于是生活中上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或闹的戏剧。“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的有之, “因嫌纱帽小, 致使锁枷杠”的有之, “金满箱, 银满箱, 转眼乞丐人皆谤”的有之,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的有之。红尘千丈繁华地, 众生如蚁般在这社会的搏击场中上演着千年不变的戏剧。“成则为王, 败则为寇”,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世事如烟, 到头来, 人们到底获得了什么?

人们重物质利益, 轻精神观照, 工业文明的进步, 让人们在物质的囹圄中难以自拔, 精神的家园荒废已久。有的人腰缠万贯, 有的人官位显赫, 有的人功成名就, 有的人甚至学富五车, 他们一辈子的奋斗, 赢得了人们的艳羡、尊重、仿效。他们自己也“欣欣然有得色”, 认为人生的意义莫过如此。可是, 他们有的人灵魂这本书却从来没有翻开过, 精神一辈子在荒原上流浪。这是“未经省察的人生, 没有价值” (苏格拉底) 。赫拉克利特对此深有感触, 他放弃了王位, 有一天他让自己的灵魂登上了奥林匹斯神山, 从那里俯视尘寰, 但见众生如畜般爬行, 他知道自己渺小的肉体也在其中, 于是他对自己说:“一切在地上爬行的东西, 都是被神的鞭子赶到牧场上去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听出了他对肉体的蔑视, 对灵魂无所归依的无奈。连圣哲尚且如此感慨, 那一辈子都没有和灵魂对过话的人, 是不是活得太卑琐了呢?一辈子只关心外在, 而忽略内心的人, 人生是不是有缺陷?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省察自己的内心”, 让自己的精神变得富足, 使自己的眼光充满爱意, 使自己的眼光变得透亮, 这时候我们才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到那时, 我们就不会奇怪德蕾莎一文不名, 为何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庄子穷愁潦倒, 为何还持竿垂钓濮水边;嵇康名满天下, 为何还在小镇上打铁;斯宾洛莎白天打磨镜片, 为何晚上还在写他的哲学著作。

13.三年级写葡萄的作文 篇十三

葡萄圆圆的像一颗光滑的珍珠。摸起来滑滑的,和摸玉一样。闻起来有一股甜香味。吃起来汁很甜口感又软,让你陶醉。

你们知道吗?葡萄还没有成熟时像一块绿宝石。渐渐地,它们变成了黑紫色。一阵风吹来,闻一闻,一股香味儿。

葡萄一共有8000多个品种,中国就有500~700个品种。其中著名的有:紫红浑圆的“龙眼”,它被誉为“北方明珠”;新疆的“无核白”,皮薄肉嫩,有“绿珍珠”的美称。红提也很美味,它是紫红色的,咬一口,脆脆的,不比苹果差,只是口感上稍稍软一些,那味儿甜中带香,令你难忘。

“水晶明珠”是人们对葡萄的爱称。葡萄不仅有黑紫色的,还有绿色的。无论什么品种的葡萄,含糖量大约都有10%~30%,它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葡萄还有增进人体健康和治疗精神衰弱的功效。

现在市面上有“巨丰”这种葡萄。它软软的,汁是酸甜的,闻起来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它出自日本。我们中国的“玻璃脆”虽然很小,但吃起来脆脆的,非常爽口。

葡萄还有很多经济价值呢!它能鲜食,能晾晒葡萄干,能酿酒;它的皮可以提取工业原料酒石酸。它的籽可以榨油,提炼单宁。据核算:一万吨葡萄酒相当于六千吨做酒的粮食。

14.《狐狸和葡萄》扩写作文 篇十四

这是夏天里最炎热的一天。火辣辣的大太阳在天上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热呀!热呀!”小鱼即使在河水里也被晒得有气无力了,游都游不动;高粱被晒得弯下了腰,一向火红的裙子也垂了角;一向不怕热的荷花仙子,都拿起自己碧绿的小伞,才敢继续跳“扇子舞”。

这时,从不远处的森林里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全身姜黄,一双无神的`大眼睛迷茫地左右望着,双脚机械地走着,走两步摔一跤,走两步摔一跤,还时不时伸出舌头舔一舔早已干裂的嘴唇。它手上还拿着一个瓶子,从乌黑的眼圈里可以看出这只狐狸已经有好几天没睡好、没吃好了。汗流浃背的它早已没有了以往那神气活现、唯我独尊的样子。

狐狸拖着双腿不知走了多久,一股香甜的气味窜进了他的鼻子里,狐狸连忙顺着气味走去,看到了一个葡萄园。狐狸快步走了进去,只见晶莹剔透的紫葡萄挂在翠绿的架子上,它们微微地摇晃着身躯,好像在笑着说:“快来尝尝吧!”那些葡萄看上去美味又多汁!十分诱人!狐狸就像看到了救命源泉一样,快步走到了架子下。

狐狸看了看紫莹莹的葡萄,咽下了嘴边的口水,眼珠一转,计从心来。狐狸环顾了一下四周,认真地挑拣了一块又大又圆的石头,用力地朝葡萄扔去,葡萄掉下了一小串,狐狸用手接住,赶快把这人间美味送进了嘴巴里,这甜甜的香味一时让饿了好几天的狐狸好吃得哭出来,狐狸风卷云残般吃完了葡萄。还感觉唇齿留香,顿时,全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沸腾起来。

狐狸见架子边有一颗高耸入云的大树,便顺着树枝爬了上去,可当狐狸刚刚爬上去时,那树枝“嘣”地断了,狐狸被摔到了地上,疼到屁股差点开花了。

15.从课文中学写作文 篇十五

一、学拟题

题好一半文。现用的新教材常常要求写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需自己拟题。如何起一个好标题呢?我引导学生看课文的标题:有的揭示文章意旨, 有的提示文章内容, 有的给人美好的遐想, 有的用疑问设悬念, 有的巧用修辞手法, 不一而足, 我们可根据话题的特点巧起文题。经过提示, 不少学生起的题目很好。如, 在一次写感恩类的作文时, 一些文题很形象、传神, 如《难道妈妈不爱我了?》、《那一夜的泪》、《叫我如何报答你, 我的妈妈》、《拐角处的爱》等。

二、学选材

确定了作文的题目, 该用怎样的材料去表现它?这是多数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 也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材料的选取可以体现作者对生活关心体悟的程度, 可以判断他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亲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背影》一文在表现父子之情这一主题时所选的材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而是生活中极为普通但却最动情的瞬间, 真挚感人。教学本文时, 我有意识地跟作文指导结合起来, 因为平时学生容易忽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写这类作文时往往写雨天送伞呀 (其实他们模仿城市学生的作文了, 农村人忙于农活, 即便下雨哪有时间送伞) , 半夜送去医院等千篇一律的东西, 感情也很苍白。于是, 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拓展。我用动情的语调触动学生的心弦:在你成长的历程中, 父母一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影响和扶持, 你人生的每一个脚印, 都印记着父母的殷殷期望, 浸透着父母的深深情意。可以说, 父母对子女的感情, 是人世间最真诚、最无私、最高尚的感情,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问候, 都蕴含着深切的爱。然后, 请学生回首十几年来的成长足迹, 回想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不少学生触景生情, 在讲述事例时流下了热泪, 下笔时选的材料充实多了。如, 有个女生写父亲送她来学校, 返家时走到宿舍楼道的拐角处又折回来叮嘱这叮嘱那, 甚为感人。这篇《拐角处的爱》还被校刊选用呢!

三、学语言

我们的课文文质兼美, 语言各具特色:有的形象生动, 有的言简意赅, 有的句式整齐, 有的长短不一错落有致, 有的多用排比一气呵成, 有的反问连用催人奋进。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 在朗读中比较揣摩, 领悟遣词造句的特点, 体会用词的传神, 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一些好段好文, 注重品析体会熟读成诵, 模仿训练。如, 《背影》第六段父亲买橘子时连续动词的运用, 《安塞腰鼓》排比段的写法等。

四、学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很虚的东西, 不少学生碰到这个词就害怕。一些教师布置作文时也草草一句写什么作文了事, 还美其名曰:放手。其实, 适当的指导特别是以课文为基础的指导不仅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 又达到学教材、用教材的要求。初中阶段的课文贯穿了作文技法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如, 教学《驿路梨花》、《我的叔叔于勒》时教用设悬念的方法使故事吸引人, 教学《羚羊木雕》时教插叙手法的运用, 教学《七根火柴》时教以小见大的手法等。

五、学做人

上一篇:郑州市交通海事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狂人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