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共9篇)
1.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篇一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更是学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一、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课前要预习,上课有准备,课堂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勤于思考,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生活有序,早起床,不睡懒觉;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内务行动要快; 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到校、及时回家,天天洗脚,经常洗澡,常剪指甲,穿戴整洁;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闹;不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爱护公物、保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等等;这样学生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3、“安全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意识,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在马路上不打闹,不骑车带人,不闯红灯;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安全。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3、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4、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
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拓展自我生存空间。
三、活动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行政值日、政工处、各处室、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原则。
四、实施内容: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主要内容
(一)抓好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应当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
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强化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坚持做一些家务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劳动。要爱惜身体,积极锻炼身体,培养体育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入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2.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篇二
一、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学校中教师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 无形中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记在心上, 因此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这样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知识和才能等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才能, 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要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逐步学习到做人的道理。
在平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行动带给学生的影响,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不要使自身的榜样作用受到学生的任何质疑。
二、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我们不仅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在进行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而且要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面对国旗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少先队员要行队礼。要让学生明白和理解升国旗的重要意义, 增强其对升国旗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在自己的每一次升国旗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 而且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增强班级的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凝聚力, 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 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拼搏争先的精神, 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养成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不但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 还包括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 因此,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 好习惯使学生的一生受益匪浅, 坏习惯却往往带给人终生的痛苦。青少年时期, 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逐步成型的重要时期, 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 效果要比在其他年龄段显著很多。
因此, 教师要在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入手, 把养成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四、制定德育量化标准, 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突出, 而且还具有贪玩、情绪变化大等特点, 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德育量化标准, 对学生在学习、品行等不良习惯加以规范约束, 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由于学生的品质一般情况下都是对其进行定性评价的, 但是定性评价有自身的缺陷, 那就是差别不明显, 达不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德育量化考核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是在说理疏导的基础上, 运用量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全面的考核, 对学生的行为品质进行量化积分管理, 使学生的品质这种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 对每一位学生品质的了解有一种层次鲜明的感觉。
青少年学生时期正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人生阶段, 所以, 在青少年学生中实施德育量化考核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表现, 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 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的一项重要措施。
总之,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会使人终身受益。虽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不易, 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 充分发扬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的精神, 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育人方式方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让孩子互相学习——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3.刍议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三
根据每个学龄阶段,小学生的特点,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五角星,初步养成
低段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闹,今天你头出血,明天他手擦破皮。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里跑了。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有一次,我买来一包小红星,又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布置了一块“比比谁最棒”的荣誉角。课堂上,我把要求告诉给学生听: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但老师不知道,哪个小朋友是最棒的。不如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谁最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红星,你们想要吗?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只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红星。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可以布置任务和要求。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每次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们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分发小红星。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红星,只要有肯定之处,都可以得到,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小红星可以让学生自己贴到荣誉角上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小学生的行为都有明显提高,很多事情无需老师督促,学生之间便会相互指出,然后加以改正。
二、中年级学生,利用天天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此时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定了二十条“天天行为规范”,同时开展“给自己打分”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看一边,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做到。教室的门上贴着“给自己打分”表,每个同学每天放学时根据“天天行为规范”,给自己打分(违反一条行为扣5分,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另加10分)。每周班会课反馈,算出一周得分情况,进行表扬。打分表同时也是期末评三好生和各项积极的重要依据。这样,学生每天都有了行为准则,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便提高。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许多学生每天都能达到100分,而且经常超过100分。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他们便会主动上前拧紧;看到地面上有纸屑,他们能主动拾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了,他们会主动上前将他扶起。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的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三、高年级学生,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于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办呢?我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校的四项竞赛,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
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只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4.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四
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教育。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为了给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好习惯,汤池小学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开展“三别”、“五好”教育活动。“三别” 即告别粗鲁、告别陋习、告别坏事。“五好”即:学好习、读好书、说好话、炼好身体、做好人;开展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九个好”养成教育。“九个好”即把课上好、把话说好、把路走好、把操做好、把卫生做好、把课桌凳摆放好、把红领巾戴好、把餐用好、把课间活动做好。通过“九个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开展了“三无四带” 进校园活动。“三无” 即地面上无痰迹、纸屑,墙壁上无污痕、脚印,课桌上无乱写、无刻划。“四带”就是把礼仪带进学校、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社会。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措施 篇五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中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中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不很长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要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大体的养成纲领上,和自己对于小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我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教室走廊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红歌或誓词,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按时交上,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 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中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中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 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都要进行演讲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护旗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当前,我在班级内研究并实施开展的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活动——学生物品管理及刚刚开展的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中,我发现,学生的习惯养成主要靠外在驱使动力,也就是班主任老师的严格管理即他律,在教师的强化教育下,多数学生基本能做到,一旦老师管理不严格,学生习惯培养就会不彻底,半途而废。比如有时忘记要求课前准备怎么做或下课后不提醒,很多学生就把之前老师的要求抛在了脑后,不做任何物品整理,就下课上厕所或在教室里做其他事情了,课桌上书本作业横七竖八的摆在上面无人问津,就连自己坐得杌子歪歪斜斜挡在自己走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或别人绊倒,他都视而不见。这充分说明,初期的行为习惯培养要靠教师或班干部的严格要求、不断提醒督促下,学生才能基本做到。在养成的内容上,我们教师也应该列出一些项目,作为监督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准则:
一、学习上进行养成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保证学习上的良好秩序是任何学校都必须做到的,否则,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学阶段是学生有学习任务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也是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所必须的。我们从“学习用品摆放、上课、书写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落实学习上讲秩序。
二、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德”的意识的形成,是通过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修正其行为,从而不断地获得相关的体验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学阶段除了基本的学习活动外,其他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其实,除了学习活动,其他活动实质上是相关社会活动的主要缩影,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简单实质上意义重大的活动中扮演好角色,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让学生的人格核中积淀优秀的元素,这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真正打好基础。
三、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 “德性”在生活中体现,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展现。校园中的学生生活都是人一生中的生活细点,积累生活就是要从校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受用终身。我校从“用水、吃饭、上厕所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要求学生讲秩
四、让学生自觉地相互评价,使他律向自律转换 让要求在学生的行为中体现,并持之以恒,是我们的最终期望,也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评价、影响是使要求变成行为的十分重要的强化因素,正确的影响起正强化作用,否则,只能起负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就是要全体学生都认同要求,接受要求,趋同于要求,并首先在集体中按照要求去做。通过长期的集体教育影响,使学生达到独处时也能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从而实现他律向自律转换,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成长成材,最终承担起社会、家庭责任。
五、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六、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
七、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校园实践劳动。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6.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发言稿 篇六
大家上午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凡是习惯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大家知道,习惯形成性格,习惯也决着命运。好习惯形成一辈子受用;同时坏习惯形成了,那么也要一辈子受折磨,受牵累。因此,多年来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养成教育的问题,它是我们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我们校园内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例如:随地吐痰,楼前楼后乱丢垃圾,卫生习惯差,;违规违纪,损坏公物,我们学校刚刚配置好的羽毛球架排球架,有些同学摇来摇去,把排球网和羽毛球网都扯坏了。有的同学不热爱劳动;语言粗俗,脏话连篇,大声喧哗,不尊敬老师和同学,给同学乱起绰号。有的同学不爱护花草树木、践踏花池、老师在水池内种植的荷花才露尖尖角,就被掐断了。有的同学攀爬假山以及东边的墙壁、课下打架斗殴。还有的同学在学校操场南边的土地上乱挖,致使那里坑坑洼洼等。这些行为不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扰乱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正常的教学环境,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成长。所以,经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促使大家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学生;并以此活动为契机,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长期开展下去,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使大家逐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说到这儿,我想先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们明白现代社会在人才要求上最注重什么。
第一个故事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大专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还有三个人,有的是硕士、有的是博士,学历都比他高。当前面的几个人面试之后,福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福特还是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有一张纸便弯下腰捡了起来。当他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随手把它放进旁边的废纸篓里。然后才径直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董事长,您好!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的说:“董事长,前面几位都比我优秀,您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学历很高,却不懂礼貌;仪表堂堂,却乱丢垃圾;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却看不见小事。一个不懂礼貌且乱丢垃圾的人必定是不遵纪守法的人,这样的人做事是不会成功的。而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必定是遵纪守法的人,是将来必定能做大事的人。福特先生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通过福特的努力,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在全世界汽车行业占据领先地位,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第二个故事是:07年六月,中南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京)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毕业生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竞聘,却输给了成绩一贯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学,原因很简单,他在上楼时无意吐了一口痰,正好被企业一个负责人看到了。
第三个故事是:著名画家李燕的一位朋友来访时谈到,他带一个由
文化干部组成的赴欧考察团,没想到好几位团友一口老痰从意大利一直憋到了巴黎。因为飞机上不让随地吐痰,一下飞机,憋了一路的老痰直落到停机坪上。清完嗓子一抬头,旁边竟然立着一块中文牌子:请不要吐痰。显然,这牌子是专门给中国人立的。他说:“这多丢人啊!”这三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答案是:从很小的一个行为习惯上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素养,乃至一个民族的素质。从随手捡起一片废纸中,公司董事长看到了福特先生懂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也正是这样的好习惯改变了福特的人生命运;而从随地吐下的一口痰中,企业的负责人看到了那位中南大学毕业生的坏习惯,这坏习惯让他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机遇;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像人存放在自己身体内的“资本”,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可一旦养成了坏习惯,一辈子都将偿还不完它的债务。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播下良好的行为种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人生。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简单的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从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学习一下应该养成哪些习惯。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
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同学们,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最后祝同学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学习进步,成绩优异!
谢谢大家
燕庄小学政教处
7.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篇七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终身受用;坏习惯养成,终身吃亏。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师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一年级班主任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该如何去书写班中的每一张白纸呢?
一、注重指导,养成习惯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可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变成通俗易懂的儿歌。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教师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人坐正,静等老师把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坐姿端正声音响。”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除了用儿歌的形式,教师要利用每天晨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课间里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将学生日常在校的情况拍成照片,将错误的行为习惯和正确行为编辑成课件,在晨会课上让学生自己寻找差别,判断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绝对不允许做的。利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自己去寻找该做和不该做的行为,可能会让他们得到更深刻的领悟。另外,针对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进行单项强化。如排队不够整齐就是本班的不足之处。刚入学时,学生排队走路,由于自控能力差,总忍不住要说话,队伍就变得很嘈杂。尽管教师在一旁不断提醒,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教师改变方法,每当学生排队走路发出吵闹声时,就开始不说话了,并阻止队伍前行。学生见老师都一字不说了,都安静下来。当还有个别学生说话时,教师则将一个手指放在嘴巴前,只要一个“嘘———”的提醒,便立马安静下来。多次这样严格要求训练后,学生以后排队时队伍就整齐多了。
二、行为示范,以身作则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在他们的心目中班主任是最崇拜的老师。可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教师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打扫卫生。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时在家从不做家务,不会用扫帚、抹布,就需要教师一个一个地教,以身示范。为此,教师每天安排一组学生放学留下来做值日,一边教他们怎样劳动,一边和他们一起干,当他们表现出色时就及时表扬。经过一学期的坚持,学生们可以独立地做好值日生了。虽然可能地上还会有些纸屑,桌子排列的还是有点斜,或者忘记给垃圾桶套上垃圾袋,但是只要教师一句提醒,他们就能及时改正。每次大扫除,看着学生们干得热火朝天时,看着学生们把老师分配给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时,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帮别的同学一起完成劳动时,教师知道上学期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实践中,教师的身教的作用会远远超过言教的作用。如每一次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有垃圾,教师都走到学生的身边,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什么都不说。几次下来教师发现,当教师走到有垃圾的地方,学生们都能比教师快些时间弯腰把垃圾捡起来。春游的时候,学生们不仅能够做到把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还能把其他同学遗留下来的垃圾一起带走。
三、榜样作用,表扬鼓励
平时班级里通过“好习惯之星”活动,评选出行为习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给他们佩戴“好习惯勋章”。这个评选活动每周一次,让行为习惯好的学生都有机会带上勋章,同时也激励其他小朋友努力得到勋章。教师平时还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同学中去找榜样,去学习。如L字写得好,教师就把他写的作业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被同学们评为“小书法家”;Y平时喜欢看书,知识丰富,被同学们评为“小科学家”;M热爱劳动,能够辅助老师管好值日生工作,被同学们评为“劳动小标兵”等。这样,能让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去学。
四、不断强化,持之以恒
在持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将上述三个方面渗透到每一个训练中,做到三个结合:要求与指导相结合、兴趣与训练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也不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让自己的持之以恒,能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让自己的教育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能看到学生“花重锦官城”的盛景;教师要让今天的好习惯,能成就学生明天的大未来。
参考文献
[1]徐雄徽.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途径刍议[J].安徽教育,2015(04).
8.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规范教育
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我们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寻找提高全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的风险。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小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爱说假话骗人等等,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小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社会的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学校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雷锋展室、英雄纪念馆、军营,到社区、到敬老院参加公益劳动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标准。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我们应从自身出发,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发现地面有废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跟着做,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
四、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管理自己,乐于助人的意识,提升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是一定要放在教育工作首位的。
参考文献:
[1]王大伟.学校如何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
9.“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篇九
2012--2013学年上期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东马曲学校政教处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成为文明守纪、自立自强的人、自尊自爱、懂得感恩的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人、富于责任感、胸怀大志的人,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引导学生争做文明守纪、自立自强的人。
2、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引导学生做自尊自爱、懂得感恩的人。
3、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做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人。
4、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做富于责任感、胸怀大志的人。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东马曲学校一日常规”、“东马曲学校卫生管理条例”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培养
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初中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初一是初中的基础,应该从抓好文明礼仪教育做起,迈开“做人教育”坚实的第一步。
1、集体主义教育:
迎新会,征集班训、班徽、班歌,《手牵手,共建文明班集体》、《我以我校为荣》主题活动。
2、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系列一:《一草一木总关情,一言一行全是爱》主题活动 系列二:《一举一动展风采,千手共建文明家》主题活动 诚实守信习惯养成培养
初一学生步入了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萌芽时期。初二适时开展知恩、感恩、报恩教育,使学生能够知恩图报、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友爱他人,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活动内容:
9月感恩教师:办一期《祝福您,老师》黑板报;举行《老师,您放心》征文比赛。
10月感恩祖国:“我为国旗增光彩”公益活动
11月感恩父母:一节主题班会、一封家书、一件感动父母的小事
12月“感动瞬间”主题活动:“感动瞬间”图片、资料、摄影、电子作品展示;“感动瞬间”故事大赛。信守承诺习惯养成培养
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猎奇、叛逆、从众特点突出。这一阶段需要不断强化诚信教育,引领学生信守承诺、讲求信用,奠基做人的准则,提升做人的素养。
活动内容
1、班内收集诚信相关资料。(学期内)班内收集有关诚信的文章、书籍、名人故事、音像等进行展出。
2、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9月)
3、诚信格言宣传。(每月)
4、办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撰写诚信话题的文章。(10月)
成果展示与评价
展出诚信材料、文章、作品等,每月评选“最诚信的同学”,并对其事迹进行宣传表彰,弘扬诚信立人的道德风尚。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段,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做到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开展主题班会,落实“行”的要求。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结合“月主题”活动,根据德育处下发的学生每周目标问题,利用晨会、班会课提问学生进行考核。
3、在同一年级中开展主题班会交流,确保教育效果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日制度: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会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推荐阅读: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11-02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调查问卷08-25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开展小学生八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10-31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07-11
小学生养成好习惯600字作文09-15
小学生良好语文作业习惯的养成发言稿07-24
中小学行为规范10-03
中小学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特点及预防对策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