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类节目受众分析

2024-10-16

专题类节目受众分析(7篇)

1.专题类节目受众分析 篇一

中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受众分析 艺术与传媒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2012级15班 金明12084070 1 受众需求分析及选择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时代。故而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随着资本传媒热和传媒财经热的趋势发展了起来。虽然我国证券市场散户数量的增加速度惊人,全民理财时代开拓了收视份额,但其依然具有分众传播的性质和优势,受众天然明确化,准确定位了财经类媒体的受众群。分割受众群,了解受众需求,追求受众满意度便成了各媒体跑赢市场的关键目标。根据以往统计显示,经济类节目成人观众的收视兴趣高于青少年观众,男性观众的收视兴趣高于女性观众,城市观众的收视兴趣高于农村观众,收入较高的观众收视好于收入水平较低的观众,并且文化层次高的观众比例占绝对优势。[1]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将财经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从大众中分离了出来。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的种类划分,在此基础上将财经类电视节目的受众进行了细分,这便是分众传播的表现,意在抢占收视市场。在节目对自身定性准确定位的时候,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市场空间,选择并满足自己的目标收视群。[2]这就是将栏目定位在满足受众需要的不同层次上。

目前在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中,资讯综合类财经节目注重每日财经新闻和交易信息的报道,以硬性资讯的形式出现,让人们及时了解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以及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变动以规避各种投资风险,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起到财经环境守望的功能,这在财经层面满足了受众的安全需要。

谈话类财经节目形式活泼,观众在收看此类节目时能感受到主持人与嘉宾们的互动,并且有些节目能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参与其中,节目嘉宾在谈话中体现各方观点,发生意见碰撞,其多元化的视角让观众总能找到与自己意见一致的看法与主张,这类节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社交与归属的需要。

评论类财经节目通常定位高端、权威公正,有众多学术界知名专家的加盟和受访,将近期有价值的财经新闻进行有深度的评论和多元化观点的全面报道。此类节目整合各方资讯,对观众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全面而深刻的报道和评论,起到信息保姆的服务作用,观众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获得认同与尊重。

故事类财经节目用讲故事的手法使观众获得娱乐,受到启发。此类节目的受众群很大层面上不是商业精英,而多数是追求自我实现,盼望成为商业精英和仰慕商业精英的普通群众,这些受众通过故事类财经节目借鉴其经验,为自我实现埋下种子。受众市场分析及特点

资讯综合类财经节目、谈话类财经节目、评论类财经节目以及故事类财经节目各自通过栏目的准确定位细分了经济节目的受众群,在不同的播出时段针对不同特征的受众群进行较为准确地小众传播,以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2.1 四类主要财经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表 资讯综合类财经节目 播出时间

陕西卫视《今日证券》 7:34 广东卫视《股市前奏》 7:50 CCTV-2《证券时间》

上午版9:05——9:35,晚间版23:05——23:35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天下财经》 周一至周五08:45,12:30,18:25 内蒙古卫视《财富指南》 周一至周五12:30 第一财经《今日股市》 周一至周五18:00——18:30 天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财富 18》

每晚18:00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百姓财经》 周一至周五18:05——18:25 深圳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股市报道》

周一至周五18:50 天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财经视界》 每晚19:40——20:30 CCTV-2《经济信息联播》 每晚21:00——21:30 表1.主要资讯综合类财经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表 部分谈话类财经节目 播出时间

CCTV-2《对话》 周日22:00——23:00 第一财经《头脑风暴》 周日22:00——23:00 第一财经《亚洲经营者》 周一22:00——22:30 第一财经《会见财经界》 周二22:00——22:30 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 周三22:00——22:30 第一财经《经济学人》 周五22:00——22:30 第一财经《财富人生》 周六20:00——20:57 第一财经《波士堂》

周六21:00——21:57 天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时代智 商》

周日19:30——20:00 天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先行一 步》

周六17:30——18:25 深圳电视台财经频道《财富博客》 周一20:08——20:38 内蒙古卫视《财富非常道》 周一至周五22:30——23:00 凤凰卫视《财富人生》 周六7:00——7:30(中文台)21:35——22:02(资讯台)

表2.部分谈话类财经节目播出时间表 部分评论类财经节目 播出时间

CCTV-2《经济半小时》 每天21:30——22:00 CCTV-2《中国财经报道》 周一22:08 第一财经《经济观察》 周四22:00——22:30 内蒙古卫视《财富无限》 周一至周五18:00——18:30 凤凰卫视《财经正前方》 周日17:00——17:30 表3.部分评论类财经节目播出时间表 部分故事类财经节目 播出时间

CCTV-2《财富故事会》 周一至周五12:40——13:10 CCTV-7《财富经》 周一至周五22:02——22:32 中国教育电视台《白手起家》 周六16:30——16:55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财智人物》 周六21:59——22:29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天下华商》 周三20:56——21:26 浙江经济生活频道《风云浙商》 周日22:00——22:25 山东电视台《创富时代》 周日22:50——23:30 表4.部分故事类财经节目播出时间表

从以上各表可以得出结论,四类财经电视节目播出时段、播出频率、播出时长都有所不同。2.2 四类主要财经类电视节目受众市场分析

资讯综合类财经节目每天的开播时间大致集中于周一至周五每天清晨6:30——9:00、中午11:30——13:00、下午18:00——20:00,以及晚上23:00。节目时长大都在30分钟之内。分析可知,我国金融、商品以及资本市场的

正常活动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清晨6:30——9:00是上班前以及股市开盘前的一段时间,关注财经资讯的上班族可在上班前打开电视机收看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资讯,而决定本日的投资行为。中午11:30——13:00是中午休息时间,同时股票市场也会休市,很多财经类节目便可抓住这个时间点总结早盘的交易情况,向关注财经资讯的观众提供及时的交易信息和市场变动新闻。我国沪深股票市场下午休市是在每日下午15:00,但这个时段开播的综合资讯类节目少之又少,通常下午18:00——20:00为此类节目的播出高峰期,这是因为综合资讯类节目的受众多为上班族,股票休市后还要继续上班,而下午下班之后才有时间关注一整天的财经资讯,这段时间通常为18:00——20:00之间,受众的晚餐与看电视时间。因此我们可以为此类节目的受众做一个大致描述:在文化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高、城市男性观众比例较大的成年观众中,关注财经资讯的上班族,侧重于关注股票市场的资讯的中小投资者。

谈话类财经节目时长多数在60分钟,开播时间一般在晚饭后20:00——22:00之间,此时正所谓电视时段的黄金时间,此时也是电视剧、娱乐节目以及儿童节目等各种节目的热播时段。天津卫视和凤凰卫视等综合类的频道与电视台将谈话类财经节目安排在此时段,其机会成本较小,可以在广大受众群中捡到此时段的频道忠实受众、栏目的行为忠诚者,以及没有阻碍可以关注此类节目的受众。而走专业化路线的第一财经,便把每日的谈话类栏目安排在22:00开播,放弃了与黄金时段其他节目的分流受众群,每天同一时段的不同谈话类财经节目维护了其专业性和规模性,并且培养了具有很高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的观众。由于谈话嘉宾多为与财经活动密切相关的政府官员、来自企业的管理人员、研究财经问题的专家等,所以关注此类财经节目的观众主体,必定是在文化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高、城市男性观众比例较大的成年观众中,在工作单位中比较有话语权的高层,或是在企业中有着决策权的精英,以及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知识分子。

评论类财经电视节目时长通常为30分钟,一般安排在晚上播出,通常习惯同“通俗语言释经济”的方法解读经济事件,评论经济政策,因此其收视群体更加广泛地定位在在文化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高、城市男性观众比例较大的成年观众的范围内。例如CCTV-2的《经济半小时》,自2003年改版至今的核心受众群体为中产阶层,近5000万中小投资者(股民)及他们的家庭。[3] 故事类财经节目时效性弱,通常在午后和晚上播出,受众群最为广泛,节目时长一般安排在30分钟左右,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的观众群体比一般财经类节目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更为大众化。3 总结

目前在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中,资讯综合类财经节目以硬性资讯的形式出现,让人们及时了解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以及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变动以规避各种投资风险,在财经层面满足了受众的安全需要。谈话类财经节目形式活泼,观众在收看此类节目时能感受到主持人与嘉宾们的互动,其多元化的视角让观众总能找到与自己意见一致的看法与主张,满足了观众社交与归属的需要。评论类财经节目将近期有价值的财经新闻进行有深度的评论和多元化观点的全面报道,起到信息保姆的服务作用,观众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获得认同与尊重。故事类财经节目用讲故事的手法使观众获得娱乐,受到启发,受众通过故事类财经节目借鉴其经验,为自我实现埋下种子。

2.专题类节目受众分析 篇二

1 消息类电视节目的特征分析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主要形式, 消息类电视新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并加以简短的文字, 在题材和形式上会存在很大差异, 内容选择多以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消息类电视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 有自己的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

1.1 迅速及时

实效性是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 随着电视媒介和现代电子媒介的不断发展, 对新闻报道的时间越来越有较高的要求。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与一般新闻节目相比, 其在实效性方面有独特优势。这就表示, 消息类新闻一般选用的内容为刚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电视媒介与传统的纸媒和广播媒介相比, 在速度上占有明显优势, 于是便充分利用这一点优势, 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 新闻记者要赶往现场进行及时报道, 保证其实效性。

1.2 语言简短精炼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除了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事件外, 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对其进行组织和报道, 这也是纸媒等无法比拟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与报纸的深度报道和其他新闻访谈类节目存在很大的区别, 它不能像深度报道那样用深邃大篇幅的论述, 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影响。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 必须在报道中选用精练的语言, 从而达到传播消息的效果。

1.3 题材较多

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基础较为广泛, 这种声像结合的媒介传播方式, 受众不分年龄、文化程度、政治立场及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都能满足其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因此,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涉及的方面较多, 在题材的选择上特警人们的生活实际, 并不断对其报道面进行拓宽和延伸, 深入到群众和人们的生活之中, 选择普通大众较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报道的主要方面, 从普通生活中抓典型报道, 这样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

结合上述消息类新闻的特点, 该类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收视率上做出大的突破, 必须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以发挥, 并结合受众的需求, 做到报道新颖吸引人。尤其是题材的新颖, 报道角度多样和视角广阔等。

2 消息类电视节目编辑原则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要制作和编辑的过程中, 也要遵循一定的编辑原则,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要性原则

面对锋范复杂的社会各类消息, 媒介很难将所有的信息向受众传播, 很多信息并无新闻价值。折旧要求新闻报道中要进行筛选和甄别, 将最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编排报道。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上较为简短, 实效性强, 更需要对新闻内容作出合理选择。简单地说, 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中主要需要突出的是“新闻当事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普遍性和显著性。即从普通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出特殊的有新闻价值的元素进行报道。

目前, 我国很多电视台的消息类新闻价目在这一点上受传统新闻报道的影响, 会议新闻在整各消息类新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并且画面单一, 文字内容也呈现公式化报道的特点, 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多, 是很多观众失去观看兴趣。

2.2 时空性原则

从受众角度来讲, 观众最感兴趣的新闻应该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时效性方面来说, 离新闻事件发生事件越近的小型其关注率也就越高。因此可以说, 新闻信息的价值与其信息含量、信息传输速度成正比例关系。消息类新闻在内容上并不能与深度报道等相比, 其内容承载量是有限的, 因此, 在编排上, 必须注意时间的把握, 从而提高关注率。

2.3 节奏感原则

节奏感是电视节目制作所追求的, 其主要包括外节奏和内节奏两方面内容。其中内节奏受到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其语速和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 新闻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 它讲求新闻语言的力度和速度, 还包括现场声的配合等。要对新闻的主题进行不断强化, 增加新闻的节奏感, 就需要消息类新闻报道中语言报道铿锵有力, 不拖沓, 现场感要强, 从而烘托报道的氛围;所谓的外节奏, 主要是在新闻内容的安排上, 要对重点新闻、非重点新闻进行区别对待, 并对政治类、经济类新闻, 长短新闻, 图像新闻与口播新闻等比例做好相应的调整, 使其合乎逻辑, 并考虑受众的接受习惯等。

在消息类新闻的编辑上, 内节奏一般比较容易做到, 但是外节奏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现较困难。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新闻长短的搭配和新闻“快”与“慢”之间的选择等, 把握好其节奏。

2.4 个性化原则

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价目的编辑上, 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目前,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和发展, 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很多新闻节目报道千篇一律, 重复的内容较多, 很多电视新闻甚至是将网站上的新闻或者其他电视节目中报道过的内容进行修改调整, 再次报道。这样不仅不能像受众传达及时有用的消息, 也降低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最终影响到整个电视节目的收视情况。个性化编辑要求新闻编辑在编排中在遵循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 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 思想要明确, 层次要分明, 分清新闻内容的主次, 这样就可以避免节目制作出来后杂乱无章没有逻辑;其次, 要做好新闻版块的构建, 电视节目编辑与报纸或其他文学期刊一样, 也需要构建一定的版块, 虽然在方法和编辑手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是具体的原则有很多类似之处。如将重要的新闻事件放在突出的位置, 按照事件重要程度或者事件顺序等一般原则进行编排。目前主要以时间顺序编辑为主。最后, 要具有创新思维。新闻节目的编排没有固定的模式, 编辑可以将其作为一件艺术品,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对其进行细致编排。

3 从受众角度做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措施

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的特点分析如下。

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 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及地域性等特点, 对其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 把握好大众心理, 能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编辑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参考。

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构成较为复杂, 其年龄构成、职位、政治面貌等跨度较大, 受众的心理等也比较复杂多变。很多受众将电视新闻节目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的便捷途径, 他们需要电视新闻节目为其提供更多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和消息, 并对节目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受众仅将电视节目作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 他们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或者是出于一种习惯、或者是作为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 他们对新闻节目的质量和信息的含量等并无太多要求, 但是对于趣味性较强的电视新闻节目, 更能吸引他们的观看兴趣。

根据受众的特点,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也要结合受众的特点, 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3.1 重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性

现场性赋予了新闻真实的生命。很多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报道中也不断注重现场新闻报道在整个报道中的比例, 发挥电视媒介的优势, 电视媒介在节目报道中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相结合, 这是广播、报纸等媒介无法比拟的。电视可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发生当时的现场的观看要求, 可以将现场的场面、事件的具体概况、声音、画面等结合, 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最后, 现场新闻记者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新闻事件加以解说、评价, 这种类似直播的方式, 让受众可以“目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此外, 这种报道方式中, 受众对将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整个事件过程中, 对新闻的实效性关注较小, 这也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介的功能。

3.2 注重新闻内容的本土化

新闻报道中, 内容为王。不管新闻形式如何变化, 在报道中还是要重视新闻内容。首先要保证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真实客观, 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内容时, 首先是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保证记者所采集的新闻真实可靠;其次, 要有针对性, 面对繁多的新闻信息, 编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选出新闻价值较大、受众兴趣较浓厚的新闻信息进行编排。

新闻报道的本土化也是媒介在常年发展中不断总结的又一传播规律。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电视台的辐射范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电视台覆盖范围较广, 收视人群较多, 受众基础较厚, 但是地市级电视台受其自身发展规模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 其影响范围较小。新闻报道节目要提高其收视率, 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节目, 这就需要重视新闻的本土化。所谓的新闻本土化, 针对央视来说, 就是在报道中对国内新闻和国外新闻的比例做好适当的调整, 以国内新闻报道为主, 将重点放在国内。对于地方电视台, 其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 主要以该地区与人们生活贴近度高的新闻事件报道为主, 主要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 贴近群众, 才能真正发挥电视的舆论导向作用, 同时也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具体的实践中, 有很多电视台一味地追求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在报道中没有注意好不同新闻的比例, 侧重于对国际社会方面的新闻的报道, 很多受众对此并无多大兴趣, 影响节目的收视情况。当然, 也有很多地方电视台等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 将新闻报道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还有一些地方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与节目编辑联系在一起, 关注本地区老百姓的生活, 同时也为地方人们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重视新闻的本土化, 并不是说在报道中排斥国际新闻或者非本地区的新闻信息, 只是强调不同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比例问题, 将主要精力向本土新闻倾斜。

3.3 报道中注意节目的互动性

传统意义的大众, 只是一味地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接收, 媒介也很少将受众纳入到新闻传播的环节之中。这也导致很多新闻节目报道中与实际脱节, 观众的观看兴趣并不大。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 在报道中也不断重视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电视新闻传播也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 对新闻报道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这一点在网络新闻的发展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很多网站新闻建立相应的民意社区或者网络互动平台, 受众在了解新闻信息的同时, 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加强媒介与受众的互动。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中, 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可以让受众与新闻记者或者主持人等进行交流, 表达自己的看法, 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还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形式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建立沟通的渠道, 这样也大大增加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亲和力, 提高了受众观看的兴趣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了解大众的心理需求, 并结合消息类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 重视新闻内容的创新, 并采用多种编辑手段, 了解受众所好, 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注意新闻节目形式的新颖, 并推动本土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

参考文献

[1]张淑梅.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初探[J].新闻传播, 2014, 5 (11) :175-176.

[2]高艺玮.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3 (12) :131.

[3]赵敏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科技传播, 2012, 19 (7) :17, 21.

[4]刘振杰.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4 (13) :79-80.

[5]赵敏杰.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城市地理, 2014, 04 (17) :95-97.

[6]李立.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神州, 2014, 06 (22) :220.

[7]纪晓静.“视说新语”:电视说新闻节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专题类节目受众分析 篇三

竞争类节目的观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上来说,竞争类节目的观众相比其他节目的观众具有更强的参与感,这种参与感源自节目中散发出来的各种满足、认同、召唤、鼓动的气息,这些气息结合特定观众的心理状态和个性气质,可能催生一定强度的参与欲望,形成参与动机,也可能因此,观众成为了节目中的参与者。

观众收看电视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就是:一、获取社会信息;二、获得娱乐消遣。电视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媒体,它主要向受众提供的也是这两方面的内容:传播信息与提供娱乐。观众收看竞争类的电视文艺节目,其首要目的肯定是获得消遣和娱乐。竞争类电视文艺节目的热播也说明了其确实提供给观众这样的基本需求,那么,这类文艺节目在为观众提供娱乐消遣的方式上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它又是怎样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的呢?

(一)观看竞争给人以刺激的情绪体验

当一个人的行动干扰了另一个人的行动时,冲突就会发生。竞争就是几个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去争胜,其间的冲突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敌对性是必然存在的,毕竟竞争目标相对竞争者是稀有的,不争不可能得到,而争就必然发生冲突。竞争者之间的敌对感、对抗性,竞争的激烈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个竞争者都饱含着丰富的情绪体验,比如,竞争时的激奋情绪、胜利时的喜悦情绪、失败时的伤心情绪等等。而观众是如何感受到这些情绪并获得体验的呢?这是通过移情来实现的。移情的概念,是构造心理学的主要代表铁钦纳于190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不仅能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移情作为一种间接性情绪,是在刺激作用于他人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他人而非本人所处情景的一种移入式反应。首先观众要对他人情绪表达有所觉知,即通过对他人情绪的外显表情来感知他人所处的情绪,观众先看到了这个选手被淘汰而伤心哭泣的表情才会接着有后面的情绪。然后,观众要对他人所处情景进行理解,即个体能从当事者的角度来看待其所处的情景,设身处地考虑他人情绪表达的真正意义。

(二)观看竞争还会给人以悬念的诱惑

悬念诱惑而引发关注的效果,来源于观众一种好奇心的内在动机驱动。当一个人面对意外、新奇和不可预测的事情时,会产生好奇。在竞争类节目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过程和越来越难以捉摸甚至出乎意料的阶段性结果,都成为观众丰富感情快感的体验点,他们或惊喜或意外,或得意或失望,与此同时他们对竞争继续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关注和探索心理,这也是竞争类节目在竞争规则即赛制设置上所要考虑到的因素。

(三)观看竞争还可从娱乐中品味蕴含在冲突下的智慧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竞争出智慧。归结到竞争类电视节目,益智类竞争节目的智慧体现是最明显的,回答题目本身就是在传递知识,体现智慧,在增长观众的各方面知识的同时,也在激发观众的求知欲;而技能竞争类节目,特别是职业能力、生存能力竞争的节目,是通过竞争者闯关的表现,来考察竞争者各方面能力素质,而闯关的过程,也可以看到他们迸发的智慧。

二、竞争与娱乐:打造平民偶像

除了观战带给观众的娱乐体验,在这个需要明星和大量产生明星的时代,平民自娱成为了当下的审美娱乐主题。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平民自娱火暴的电视时代都有一个相同的印记:竞争元素。

(一)竞争制造的崇拜:让观众不喜欢都难

竞争类电视节目中,竞争者是节目的核心。没有他们,竞争不存在,节目也不会存在。观众喜欢看竞争类的节目,竞争者的表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喜欢一个人或事物,跟很多因素有关,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吸引因素除了个人特质(包括相貌、个性、能力)外,相似性、熟悉性、接近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竞争类电视娱乐节目,恰恰非常大方地向观众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吸引你喜欢上某个竞争者的因素,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选择余地,让观众不喜欢都难。

竞争类电视节目虽然不能左右某个竞争者的个人特性比如相貌、个性、能力等对观众的吸引,但是它能够为观众者提供大量的竞争者,数量的庞大也增加了不同的观众被不同的竞争者所吸引的几率。人际吸引因素的相似性:即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因素的存在,使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确认自己。而选择那些在某些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使我们的自我概念得以确认,同时,与自己相似的人一般也能给予自己更多的信心和支持感。

(二)竞争鼓动的诱惑:我也参加竞争吗

竞争节目对观众的诱惑远不只吸引观众去喜爱某个竞争者从而收看电视节目这么简单,它甚至鼓动了某些观众成为竞争者的欲望。

竞争类电视节目让观众不自觉地产生了对竞争者以及这个节目如此多的喜爱之情,随着电视观众对这个节目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再结合个人的性格和个性、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可能促使观众变成参与者。对竞争类电视节目观众来说,竞争促发的积极收视情绪会成为其收视行为甚至参与节目行为的积极诱因,比如喜爱某个竞争者,看重他的勇气或者才能;喜爱这个节目的竞争形式,看重它对个人潜能的激发等等,这些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都可以成为观众持续收看该节目甚至踊跃报名参与该节目的积极诱因。

三、竞争类节目的发展之思

竞争类电视文艺节目,顺应时代步伐与电视媒体融合,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价值。但是,竞争类节目也容易导致观众急功近利、不务正业、好逸恶劳的不良思想,造成社会风气的浮躁与社会责任感的淡薄。所以,竞争类电视节目需要在其发展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既要顺应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又要注意正确引导电视观众和节目参与者的思想走向,更要符合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使其在推动电视产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电视职场类节目分析 篇四

以招聘为内容的电视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其中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江苏卫视《职来职往》和广东卫视《天生我才》三档节目在观众中的影响力最大,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天津卫视《非你莫属》开播于2010年10月份,是最早的职场类节目之一,该节目节目请来的嘉宾团大都是名企CEO或业界名人,既有全国500强企业的高管,也有潘石屹、郭德纲、马艳丽等业界名人,风格十分明显,再加上亮丽的舞台效果、主持人经常能够引发颇具矛盾冲突的话题,一度创造出高收视率,但对现实中企业招聘效果的影响还需要具体评估。江苏卫视《职来职往》2010年12月份正式开播,主打面试达人牌,这18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高管担任面试达人,节目组对这些企业高管投入了巨大的宣传资源,在节目中也是反复出现公司、品牌、达人的经典台词等等,意在塑造面试官明星,包括个人品牌的互动营销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节目成为品牌云集最多、媒体广告主和个人获得巨大收益回报的平台。

广东卫视《天生我才》起步较晚,2011年6月开播。《天生我才》充分利用了广东作为中西文化交流重要津梁,体现出“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岭南文化特质,节目更注重电视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力,节目过程中讨论职场发展的实用话题,更受职场人士欢迎,观众普遍认为《天生我才》每周播出的40分钟“不亚于上了一堂职场培训课”。

这种北非(非你莫属)南天(天生我才)东双职(职来职往)的三足鼎立趋势,在广电总局“限娱令”发布后,已经逐渐形成新的收视热点,这种寓教于乐的节目形式也被广大电视观众接受。《非你莫属》与《职来职往》的区别比较以及分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持人:

要知道一个电视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极其专业的职业技能,更是需要有自己的主持风格以及强大的控场能力,《非你莫属》的主持人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张绍刚早年在央视二套主持《今日说法》,常年主持法制节目让他具备严谨、严肃、专业的主持特点,这些要素恰好是职场节目所需要的,再加上他成熟、儒雅的形象更加符合这类节目的定位和需要,但是让观众们欣喜的是,张绍刚在节目中更多是体现了他在表现属于自己符号以外的东西,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与求职者以及嘉宾们的幽默调侃,并且尺度把握地恰到好处,这也让原本严肃的求职节目多了分娱乐元素,而这也正是观众们想看到的,观众们不喜欢一始而终的风格,略微而不失本质的改变会让人觉得惊喜。《职来职往》的主持人李响以前是芒果台的知名主持人,他以前的节目大多与娱乐相关,这次主持职场类节目观众们显然感觉不痛不痒,因为在《职来职往》上李响既没有张绍刚的那种成熟儒雅也没有原 本属于自己的娱乐风格,这就造成扬短避长的困惑,好在李响的职业素养相当过硬,虽然自己的主持没有太多亮点,但是在控场能力以及随机应变上做得还是非常完美的,总的来说,张绍刚在这类节目的综合主持能力上要稍胜不少。嘉宾:

我个人觉得职场类节目之所以能成功,跟这些嘉宾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这些嘉宾大多是国内知名企业的CEO或者高管,他们在职场是职场达人,但是他们在镁光灯下更是电视达人,许多个性鲜明的嘉宾已经由职场明星变为电视明星了。

《非你莫属》以世纪佳缘婚恋网副总裁刘惠璞为代表,而《职来职往》则是 以北京天启一方广告公司媒体部总监马丁为代表,但是《非你莫属》和《职来职 往》最大的不同在于《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大多为各个公司的董事成员,而《职来职往》则为各个公司的高管甚至中层,所以对于在电视上的求职者来说,在《非你莫属》能面对各个公司最顶层的上司,那么接收到信息和内容会更广阔一些,这些顶层上司更多时候会从职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角度为求职者提供各种各样的解答和帮助,虽然是求职,虽然是面试,但是《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更显人性一些,如:解决网的许怀哲、聚美优品的陈鸥、人众人的杜葵„„这些嘉宾在节目既是老板也是老师,教会了求职者很多也教会了观众很多,相信这也是节目吸 引观众的地方吧。而《职来职往》的嘉宾大多为企业的中高层,所以他们所为求职者提供的东西更多是职场上的,而不是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并且在整个面试的氛围中,《职来职往》的嘉宾会给求职者压力大一些,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在观众看来也好也不好,因为观众会更把这整个过程看成是一场秀,既然是秀并且很职业的秀,那么职业和秀便都不可少了,压力大对于求职者来说会艰难一些,而观众大多都经历过求职者的心境,那么他们肯定会站在求职者这一边,希望嘉宾们给的压力不那么大,这样势必会产生对面试嘉宾的排斥感,一个好的节目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观众对节目里边的任何东西产生排斥感,哪怕一点点的排斥感都会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但是反过来,压力也正是职场面试的真实体现,既具有压力也需要具有缓冲的部分,拿捏准确才能把节目做得职业而不失娱乐,显然《非你莫属》的嘉宾们在这一点上更胜一筹。

节目环节设置:两档节目的环节设置大体相同,都是每晚若干个求职者进场求职,然后由嘉宾灭灯或留灯的方式决定是否聘用该求职者,而两个节目在环节的细节部分却稍有不同,《非你莫属》在其节目三个环节“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中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很多环节都串联在一起,这在编导人看来是有失职业素养的地方,但是好在观众对此倒并不在意。而《职来职往》在其环节部分做 得相对完美一些,他们的环节界限明显,每个环节完成该环节需要完成的内容,尤显得非常专业,并且《职来职往》会有“求职故事” 这样的视频环节,而这是《非你莫属》所没有的,我个人觉得添加这样的视频环节无论是对于面试嘉宾还是电视观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求职者来面试,整个过程只是该求职者所展现出来的一部分,而视频的这部分正好填补了求职者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以便于面试嘉宾的考察,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在现场求职过程中求职者本身会收敛自己身上的很多东西,很多有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被表现出来,那么通过视频真实记录下来以后以便于面试嘉宾根据其内容找到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既利于求职者的成长又利于招聘方的确认,再者,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大家相对场上求职者的问题也会将自己对号入座,相信这就是电视与观众一种无形的互动方式。而两档节目也同时设置了第三方的评委老师,《非你莫属》是由国际时尚礼仪专家周思敏、启铭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校代团队总监莫华璋、心理咨询师陶思璇轮流助阵,《职来职往》则是由国际EAPA资质心理学家雷明老师坐镇,两拨评委老师大多都是学习心理学出身的,所以对于求职者都会有现场的辅导和帮助,但是《职来职往》的雷明老师在求职者的求职过程中仅仅只是对于求职者的心态和状态进行分析,并没有准确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观看整个求职局势,所以略显主观一些,而《非你莫属》的老师们则尤为客观一些,他们会真正地站在客观的角度为 求职者以及招聘的面试嘉宾们分析各个人的心态和性格,并对他们提出意见,所以在这一点上《非你莫属》的第三方评审团表现得更为出色,而观众们也乐于看到更为客观的点评。

5.对于情感类访谈节目内容的分析 篇五

笔者:苏洁萍

《8090》节目依然延续了“VCR+现场访谈”的方式,而内在安排走的是以80/90后为主人公、以80/90后的视角讲述情感故事、直面情感困惑、分析情感走向、解决情感矛盾的一条逻辑路线。

《8090》节目在其节目内容的制作上主要是针对当下人们(青年人)现实生活的展示和关注,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想观众之所想,做观众之所关注,推社会之热点,贴近现实(现时),贴近生活,立足社会热点以及人们关注的焦点,展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做到真正的大众艺术,这也正是湖南卫视《8090》迅速引起关注的原因所在!

节目的内容包含很多,比如8090中的姐弟恋、师生恋、跨国恋、婆媳关系、第三者插足、毕业分不分手等社会的现实及情感的取舍等等话题,又以个案呈现的方式,将大家的讨论搬到了舞台上灯光下,生动而具体,真实而感人,引人共鸣。

仔细观看和分析《8090》的多期节目后不难发现,它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的特点,有创新的亮点,可圈可点,当也暴露出不成熟和难把握的缺点,让观众产生错觉。下面是笔者对其节目内容中凸显出来的具有鲜明意味和值得玩味的成分的一些分析总结。

一是人文关怀的成分。准纪录制作、原生态呈现、贴近人生展现80、90后青年人的生活,发挥电视的聚焦作用和人文关怀精神,为解决时代的情感问题助一臂之力。这应该是《8090》的初衷及高级目标。在当代,80、90后,尤其是80后正式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要群体,他们的情感问题必然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婆媳关系、爱情取舍、感情纠纷在这个平台上被重视、被理解、被关怀,通过大众的努力,无论当场能否解决,至少创建了这样一个探讨如何解决矛盾的思考窗口和传递了一种情感反思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教育呼吁的成分。有观众看完《老师,我可以爱你吗?》那一期节目后,反思和感慨“我建议当下社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特别是80后的从事教育行业的)都应该抽空去看一下,这绝对是一部很不错的教育片”。也有观众在看完《老师,你out了吗?》那一期节目后,发文章写到“我们需要钱,也需要理想。让我们真正高贵的不是钱,而是理想。”观众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是最真切的,“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别留下遗憾!”,类似于这样的观众的情感反馈信息便早已使得《8090》在无形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了。

6.专题类节目受众分析 篇六

20xx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调解的力量显得愈发强大。近段时间以来,以解决公众纠纷为目的的调解类节目收视不断创出新高,甚至成为了地方媒体的炙手可热的品牌栏目。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在分析调解类节目创设的社会背景、河南电视台《爱心调解》栏目设置与传播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电视调解类节目相应的对策。

一、调解类节目产生的社会背景

每一种栏目都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电视调解类节目也不例外。首先从调解对象上来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因为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促使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利益的驱使使得部分家庭当中私有财产的分配问题得不到解决,矛盾的产生和心理的纠结需要寻找一个情感宣泄和纠纷调解的平台。其次,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高,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社会观念体系还在调整期,社会出现了很多“出格的”道德观念,而这些道德观念都跟利益有关,对传统家庭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再次,从解决办法上来说,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而行政仲裁大多数解决的是公共事务;民间的、社会的调解就需要通过一种全新的调解手段--电视调解来解决。正因为此,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爱心调解》、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的《新老娘舅》和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等栏目渐渐映入受众的眼帘。

二、公众为何选择要上电视

时至今日,传统电视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卫视以及地面频道的收视群体依然有限,从电视与受众的关系来说,受众即为市场,因此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电视台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和收视率。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并且不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电视台就会积极邀请观众来上电视。另外,现在社会人们的窥私欲不断增强,看到不幸的故事自己才能满足。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他的着作《安娜・卡列尼娜》中这样写到:幸福的家庭全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普罗大众都有一个“审丑”心理,很多人认为这都是“审美疲劳”的产物,观众通过看到灾难性、矛盾性的事件来确认自己是正常的、幸福的。人的.心理在潜意识当中“确认自我、寻找自我”,而一部分观众渴望通过公共平台也就是电视媒体,利用大众传播来展示自己。公众选择要上电视的其中一个动力来源就是情感的宣泄。人作为一个传播的动物,在满足了自身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后,都会针对自己的需要出发,对他人乃至社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在某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矛盾。有了矛盾,人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把淤积在自己内心中的不解和不快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适合的人来倾诉。而传统电视媒体作为一个大众平台,有着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人们通过电视媒介,把自己心中的不解和不快说出来、博得大众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而每个人都有着被关注的欲望。

三、《爱心调解》的栏目设置、内容选择与传播效果

(一)《爱心调解》栏目的基本设置

《爱心调解》是近两年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倾力打造的“中原第一档公益调解栏目”,是一档奉献爱心、帮扶民生的节目。节目的首播时间是每晚的21U00~21U50,重播时间是次日的12U00~12U50,不管是首播还是重播都是比较黄金的时段。现场调解矛盾,当场摆平纠纷是《爱心调解》栏目的基本表现形式,每一期都有一位固定的“爱心调解员”贯穿整个节目的始终,或者认为,“爱心调解员”就是节目成功的亮点和关键因素。整期节目以一个客观的、真实的叙事方式来记录爱心调解员调解事情的整个过程,通过爱心调解员市井的、深入民间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调解方式,将事件发生的本真展现给观众,并传达一定的价值观。

(二)《爱心调解》栏目的内容选择

通过长期关注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爱心调解》栏目,发现其节目内容选择多为家庭内部的、邻里之间的矛盾,同时还有涉及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矛盾。而家庭成员内部的矛盾占到节目内容的一半左右,近一段时间以来,民生领域内和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都能够在《爱心调解》栏目中看到,比如具有典型性的几期节目:房屋漏水不承认,楼下遭殃苦难言;老人病危,子女无视;电信营业厅充值送大米,大米竟然变质等等这些节目内容都是贴近实际的,贴近生活的。可以说,与“三贴近”有关的节目内容都是《爱心调解》栏目的绝对主角。

(三)《爱心调解》栏目的传播效果

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承担“连接市县的纽带,展示河南的窗口”的平台功能,拥有覆盖全省市县的优势,目前在全省广大电视观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爱心调解》作为公共频道一档日播的自制栏目,目标受众定位清晰,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并且极力覆盖老中青三代观众,不仅在电视节目播出时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而且在网络上成为网友积极讨论的一个议题。用互联网进行电视传送,因其需要压缩的信息量比广播更大、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发展就缓慢一些[1]。不过在百度爱心调解吧里,可以看到大量网友的发帖和关注,这表明该节目已经把触角从传统媒体延伸到了网络。

7.专题类节目受众分析 篇七

《金牌调节》自2011年3月21日开播以来, 凭借其调节的艺术和魅力获得了极大成功, 各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通过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搜索, 可得《金牌调节》研究文献到目前为止共有63篇, 其中2011年12篇, 2012年24篇, 2013年12篇, 2014年11篇, 2015年4篇, 在2012年的研究数量达到了当前研究的顶峰。

为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研究, 主要选取了核心和C刊以及博硕论文为研究对象, 其中核心和C刊10篇[1,2,3,4,5,6,7,8,9,10], 博硕论文10篇[11,12,13,14,15,16,17,18,19,20], 共20篇。

从核心和C刊来看, 对《金牌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栏目主体的分析和学科领域的研究两个方面, 其中对栏目主体的分析包括节目形态与社会价值[1]、发展路径[2]、品牌塑造[3]、传播效应[4]、思想理念与价值追求[8]、文化追求与担当[9], 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包括叙事学视野下[5]、公共领域角度[7]、法学[6]、团体辅导的角度[10]。从以上可以看出, 当前对《金牌调解》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栏目本身进行研究, 缺乏多角度的思想, 而且缺乏从受众的角度研究。

从博硕论文来看, 对《金牌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容、传播和学科领域研究三个方面, 其中对内容的研究包括电视调节类节目研究[15]和选题研究[20], 对传播的研究包括说服传播研究[11]、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13]和社会功能探析[17], 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包括法学[12]、艺术学[14]、社会学[16]、语用学[18]和叙事学[19]。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虽然博硕论文在研究角度方面要相对宽阔些, 但是就《金牌调解》本身的研究不够深入, 特别是忽视了对受众研究这一块。

综合以上多方面的研究, 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在传播学领域受众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而以上研究鲜有从受众角度研究《金牌调解》的文献资料, 可见, 《金牌调解》受众方面的可研空间很大。本次调查研究主要从受众的角度研究受众对《金牌调解》这档节目的满意度情况, 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 一共有首播时间、播放时长等13个指标归为三大公因子进行因子分析, 最终制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受众对《金牌调节》满意度的总体评价模型。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江西卫视调解类节目《金牌调解》的受众为研究对象, 主要了解影响受众满意度的因素, 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 采用的是李克特 (Likert Scale) 5点尺度设计, 满意程度的选项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分别给予1分、2分、3分、4分、5分, 即满意度越高得分越低。本次调查的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目标受众及其行为特征 (1—11题) , 第二部分为受众满意度情况 (12—24题) , 第三部分为受众建议多选题 (25—29题) 。

(二) 样本确定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 整群抽样主要在学生、老师等群体发放。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网络问卷和实地问卷两种形式,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63份, 其中74份无效问卷, 最后样本由189份有效问卷组成, 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和72%。

(三) 研究分析

调查研究结束之后, 将调查结果输入SPSS 22.0数据库, 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进行研究。本次样本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Gorsuch的观点, 他指出因子分析样本量与变量数的比例应该在5:1以上, 而且越大越好。本次调查的样本量至少为65份, 实际样本量为189份, 样本变量已经超过了14倍, 所以非常符合要求。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学界普遍的方法是要求各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的测量一般通过专业知识和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型检验来了解, 根据统计学的一般标准, KMO值大于0.9的时候, 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本次调查数据的KMO值为0.886, 说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没有多大的差异, 因此本次调查数据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本次调查数据Bartlett球型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的0.05, 因此可以拒绝Bartlett球型检验的零假设, 各变量之间是有相关性的, 所以本次调查的数据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佳。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目标受众及其行为特征分析

本次目标受众调查中, 《金牌调解》的受众女性多于男性, 女性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2.4%。年龄方面, 主要集中在18—30岁和31—50岁这两个年龄段, 其中18—30岁占45.5%, 31—50岁占39.1%。从职业来看, 本次调查的集中人群分别是学生、教师和打工或上班族, 其中学生占21.7%, 教师占38.1%, 打工或上班族占24.9%。因为调查人群的特征, 所以本次调查受众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及以上, 分别占总人数的41.3%和36.5%。此次调查的受众居住地大多在江西省内, 占77.3%。

在对目标受众的行为特征分析中, 收看《金牌调解》的渠道大多是通过电视宣传, 占到72%, 而且使用的媒介也是电视居多, 占到83.1%。在收看频率方面, 大多数受众选择随意观看和一个月一次甚至更少, 分别占到32.35和21.2%。在收看时长方面, 大多数受众选择的是30分钟以上, 占到46.1%。而且收看《金牌调解》首播的受众占63%, 在首播时受众空闲的居多, 占46.4%。

(二) 因子提取

本次研究按照特征根Eigenvalue (特征值) 值大于1和累计解释总变异尽量不少于60%这两个条件提取公因子。如碎石图 (图1) 显示了因子的特征值, 前面3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 到3个特征值以后变化趋于平稳。因此, 说明提取3个公共因子可以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

(三) 因子旋转

在考察因子的可解释性的时候, 为得到最佳的解释方式, 有必要进行因子旋转 (见表1)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 经过旋转后, 各指标的因子载荷向更大或更小两个方向变化, 其意义就比较清晰, 可根据此表将变量分类。

(四) 因子分析及命名

根据表1测评指标的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 再结合专业知识将13个指标归为三大公因子, 并将各个公因子命名如下表 (表2) , 并对三个公因子进行信度检测。

F1栏目管理, 包括首播时间22点、播放时长40分钟、广告数量/时长三个变量, 解释了23.559%的变异。

F2栏目形式, 包括VCR背景交代、演播室现场调解、迷失单独调解、揭晓调解结果四个变量, 解释了22.977%的变异。

F3栏目内容, 包括故事取材、主持人章亭、调解员胡剑云、其他调解员和观察员、调解员和观察员发表的意见、调节过程六个变量, 解释了14.603的变异。

四大主成分解释了原有13项指标的变异量为61.139%, 丢失的信息较少。在李克特量表法中常见的信度检测的方法是Cronbachα系数, 它指的是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越高, 表明量表越稳定。学术界普遍认为的Cronbachα系数如果大于0.9的话, 说明信度是非常高的;Cronbachα系数有一个默认的标准, 当其大于0.8的时候, 信度情况仍然可以说非常好;如果其Cronbachα系数大于0.7的时候, 该数据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性;一般情况下认为0.5是个门槛, 超过0.5的相关系数都可以说是好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从表2可以看出三大主成分大类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0.609以上, 这充分说明本次调查的数据各因素内部的一致性信度指数较高。

(五) 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根据表2整理的三个公因子和各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各主因子的得分:

其中Fi为第i个公因子的得分, Xi1、Xi2……Xi13表示13个原始变量分别在3个公因子上的载荷, Y1、Y2......Y13表示各原始变量的标准得分 (均值) 。由此可以算出三个公因子的得分分别是:

得出三个公因子得分后, 再将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出受众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Z表示《金牌调解》受众满意度的综合得分, F1、F2、F3表示由公式1得出的三个公因子的得分。Z值越小, 表明受众满意度越高。由公式2得出的Z值为:

Z=2.280 (介于“满意2”与“一般3”之间, 更偏向于“满意2”)

四、结语

从以上研究可得,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受众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2.28分, 四舍五入的话为“满意”这个指标, 这说明本次调查的受众对《金牌调解》的认可度较高。通过问卷调查的第三部分可以统计出受众对《金牌调解》的一些建议:扬长, 通过故事的真实性和调解员、观察员调解矛盾的方式两方面打造品牌;避短, 多关注受众的感受, 从受众的角度来制作节目;引进, 有69.84%的受众希望增加“后期跟踪”这个板块, 以证实调解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电视调解类节目的日趋增多, 受众对调解类节目各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各档调解类节目如何脱颖而出, 对受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至关重要。在此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将影响受众满意度的13个因子运用SPS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三个公因子, 分别是栏目管理、栏目形式和栏目内容, 并对其进行信度分析, 随后构建了受众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如何提高受众满意度提出建议, 以促进《金牌调解》栏目总体质量的有效提高。

上一篇:守住底线守住精彩初三议论文下一篇:小学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