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

2024-09-22

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通用7篇)

1.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 篇一

湘潭市领导来虞唐村检查验收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情况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垃圾堆放场,果皮、塑料包装袋到处散落。苍蝇满天飞,臭不可闻。如今却是一栋三层的楼房,一二层开了一个规模还算大的超市,三层则是漂亮、宽敞、明亮的村部,虞唐村的新农村建设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成绩。”来到虞唐镇虞唐村检查验收湘潭市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情况的湘潭市相关部门领导看到虞唐村的巨大变化后,赞叹不已。

12月20日,湘潭市农村工作部和虞唐村新农村建设后盾单位湘潭市建设局、移民局、国税局、湘潭市技师学院以及虞唐村新农村建设支持单位九华工业园等单位的领导一行来到该村,听取了该村关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对虞唐村的村部建设、道路硬化、水利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以及商海三期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其以后各项工作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2008年,虞唐镇虞唐村成为湘潭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是湘潭市副市长杨亲耀挂点的示范村。虞唐村是虞唐镇的中心村,320国道贯穿全村,虞赤公路、虞洋公路连通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历来是虞唐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虞唐镇党政负责人和虞唐村支两委负责人均表示,今后还会加大对虞唐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仅要把它建设成为新农村的示范村,而且要把它建设成为湘乡乃至湘潭西南部的商贸中心城镇。

2.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 篇二

从上面来看, 该村的孩子在享受学校的教育资源方面还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可能就出现一些问题了。

在2010年7月7日, 本人带着自制的调查表在凉亭村有初中学生的家庭进行了逐一走访, 在此过程中受到了各位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走访的过程中顺便发放调查表。这次调查是成功的, 发出调查表51份, 回收51份, 并且在和家长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了农村中家庭教育一些现状, 从他们的交谈的热情和神态上中看出了他们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强烈关注。

一、调查结果

在本人的调查中, 重点调查了父母帮助孩子学习的情况。根据本人的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认为父母在学习上很有必要给予自己以帮助, 据他们反映, 进入初中后, 课程数量的增大, 课程深度的提高, 学习任务的加重, 让他们普遍感到很吃力。他们迫切的希望父母在学习上面给予指导, 在学习目标上给自己掌舵, 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一些知识搞不懂时, 觉得甚是着急。在学校还好, 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 一旦放假回家后, 他们就很希望父母能够给他们讲解讲解。

事实上百分之七十一的父母在学习目标上还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在学习方法上, 能给孩子帮助的就大大降低了, 从调查上来看, 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孩子表示父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当问到父母能否在一些知识点上予以讲解时, 这个结果更是创历史新低, 大多数家长是几乎不能够给孩子讲解的, 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孩子表示能够讲解。

当问到如果在家有知识不懂, 而你的父母又不能帮你会怎么做时, 绝大数孩子表示很无奈, 他们表示如果是假期比较短的话, 他们可以等到上学后问问老师或者同学, 如果假期比较长的话, 他们只好听之任之了。

二、产生的原因

1、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 这是主要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是由历史和特定的时期决定的, 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就我所了解, 在35~42岁的人群中, 大部分都是初中文化和小学文化, 高中文化的寥寥无几, 他们中最普遍的文化程度就是认识比较常见的汉字和一些感性的知识, 加上在农村, 什么计算机之类的东西对于他们就大多数人来说, 根本就没有接触过, 对于一些理性分析的知识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个来看, 出现上面的调查结果就很正常了。

2、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不够发达所引起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城市里, 有的家庭里父母的文化素质可能并不太高, 但是由于城市里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教育资源比较丰富, 很多文化父母不一定有, 家庭教育也有可能不到位, 然而他们可以享受城市里的良好文化资源, 。在农村里, 经济欠发达, 虽然学校的资源还是令人满意, 但是出了学校的大门, 各种文化资源跟不上, 所以在这一方面就很难满足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了。

3、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考虑有忽略的地方

本人也是生活在凉亭村。曾亲眼目睹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新农村开始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全部过程, 在此方面感触颇深。就本村而言, 该工程的重点是把力度放在了经济建设和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上。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可能就忽视了, 这就造成公共的教育辅助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当然这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是没有错的, 但是当新农村建设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的时候, 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不能不考虑了。

三、解决方法

俗话说:打好底子筑高楼。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底子, 是教育的基础,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然而在农村里, 家庭教育却面临严峻的问题。家长文化素质、思想意识的高低, 家庭的社会人际关系, 制约着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孩子一出生就会无可抗拒地接受家庭教育多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 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世界。毫不夸张的说,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 影响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凉亭村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既然凉亭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 我想在其他的村里面这个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甚至有过之而有不及。所以说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文化素质过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某一个特定的阶段, 必须要将这个问题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因为新农村的建设就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 从这方面来讲,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功解决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和谐程度的高低。

那么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1、从长远来看首先就得发展经济

前面也讲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第二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只有经济建设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经济建设才能创造出各种所需的物质, 只有经济建设保证良好的家庭教育, 只有经济建设才是解决途径的根本,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所需的资源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虽然在短时间内父母的文化素质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是如果农村的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的话, 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2、不能忽略家庭教育

当然, 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搞经济建设的过程同时, 也应该去充分整合资源, 把本村可以挖掘的人力资源好好的利用起来。从而弥补村子里的其他的教育资源不够发达的现状。那么一个村子里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呢?

(1) 大学生资源。在一个村子里面,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大学生。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 初中的一些知识他们还是有一个比较前面的了解。本人在这一方面的体会也是颇深的, 本人在暑假的过程中就曾辅导过一些初中生, 他们的一些知识看一眼就觉得轻车熟路。这些大学生相对于农村中的人群来说可以算是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了, 所以说这是一块潜力很大的资源。然而这些大学生在放大假的时候都想去找一份工作, 或想获得一些社会经验, 或想获得一些经济效益, 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在放大假的时候去外地打工。这对于他们所在的村子来说, 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流失。所以在新农村的规划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这两方面考虑进去。怎么规划呢?在放寒暑假过程中, 把这些大学生组织起来, 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报酬, 组成本村的一个服务团, 去为当地的初中生讲解他们所不懂的知识, 这样, 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就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了, 同时这也可以满足当地的大学生的某些需求了, 可谓是一举两得, 两全其美了。

(2) 当地的退休的老教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老教师在退休前就积累了渊博的知识, 在退休后难道要让他们把自己所积累的渊博知识都尘封起来?。另一方面, 这些老教师退休后的生活可能就有点单调了, 他们自己也想找点事情去点缀一下他们的退休后的生活。如何让退休人员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高低的重要因素。这样, 如果把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和老教师的生活的单调两方面“嫁接”起来, 是不是会生成一颗十分美好的果实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新农村建设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如果把本村的一些老教师也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文化活动中心, 把目标重点为孩子们讲解各种知识上, 老教师们为孩子讲解讲解知识, 孩子们陪陪老教师度过单调的生活, 为他们每一天的日子注入新的活力。这样一方面也弥补了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 解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退休老教师的生活, 让他们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这就是一颗美好的果实, 目前这种措施已在武汉的一个社区实行了, 效果十分明显。

(3) 网络资源。在城市里网络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 大部分家庭都是电脑用户, 但在农村里使用电脑的用户就低多了。从这方面来看, 农村的教育资源就少很多, 就像是一个人少了一条胳膊, 做事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事实事实上网络资源是上面所说的资源中最广泛的, 网络资源极为丰富, 传递方便、快捷, 通过网络, 我们可以查找和下载的教学资源信息, 并且它用起来很有针对性, 哪里不懂问哪里, 那么在新农村建设的特定时期。面对家庭电脑用户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在村支部活动室添置几台电脑, 并派专人进行管理, 如果有孩子需要用电脑, 先进行登记, 然后再进行使用, 这也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部分缺失的好途径。

四、结语

十二·五规划战鼓已经擂响, 将又是一个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五年。凉亭村, 这个大别山里的明珠也将绽放出应有的光芒, “夸父逐日”、“与天地竞”, 愿凉亭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在创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同时, 也能将家庭教育这样的问题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 让“学有所教”, 那么到下几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凉亭村将展现她更全新的一面。“晴空一鹤排云上”, 愿凉亭村, 这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将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去向国家级示范村进军。

摘要:当前, 正处于“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在政府的大力投资下, 在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 新农村建设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火如荼的进行, 农村的状况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新农村建设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存在一些被人所忽略的地方呢?是否有些缺失呢?为此, 本人特地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英山县石镇凉亭村就家庭教育方面做了一次调查。

关键词:凉亭村,家庭教育,父母,帮助,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3.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 篇三

管理体制长效化

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成立桐乡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级联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中共桐乡市委、桐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级联创”的实施意见》《桐乡市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4~2015年)》《桐乡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级联创”过程管理实施意见》;细化责任分解,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定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对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区分档次,每年给予工作运行经费;制定出台文化下派员制度,文化下派员管理考核办法,落实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经费投入刚性化

为了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发展,制订《关于推进人文名城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重点扶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工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从资金、税收、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予以扶持。同时根据《中共桐乡市委桐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级联创”的实施意见》,2014-2015年,每年安排创建资金1500万元,共3000万元,2015年已安排创建资金475万元,建立专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

文化设施全域化

加快覆盖城乡、惠及全市的“三级”文化阵地建设是我市示范区创建的重中之重。投资1.93亿元顺利完成总建筑面积达22777平方米的市文化中心工程建设工程,博物馆、文化馆、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漫画馆等六馆顺利入住并免费对外开放;启动图书馆新馆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建筑设计初稿和征迁工作即将进入旧有建筑拆除阶段;推进吴蓬艺术院项目建设工作,已完成区域内房屋征收工作和维修设计方案初稿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市12个镇、街道图书分馆的全覆盖;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2014年,高桥、乌镇新文化站相继投入运行,2015年河山、洲泉镇新文化站也将动工建设;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210家,实现了200平方米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建成文体小广场176个,实现了全市500平方米村级文体小广场全覆盖;建成巨石、桐昆、新凤鸣、恒基建设、铭龙控股、巨匠建设、嘉铭染整等多个大型企业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书屋,实现企业职工文化活动推广普及。

服务人才基层化

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推广文化员下派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公布文化下派员名单的通知》,以“新招一批、调剂一批、选拔一批”的方式不折不扣全面完成文化员下派工作,确保全市1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配备1名文化下派员,覆盖率100%;稳步推进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制度,采取以政府聘用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市191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名文化专职管理员,同时,把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的经费统一纳入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考核;实现每个镇(街道)文化站均配备3名以上的工作人员,村(社区)文艺队伍逐年递升,实现了村(社区)业余文艺团队3支以上的目标。

文化活动品牌化

一是深化“排舞之乡”。连续举办全国、省排舞师资培训班、省文化礼堂排舞师资培训班,参与培训近500多人;开展全市排舞基层辅导与教练员选聘活动,经过培训、考试,选出20名排舞三级教练员赴各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礼堂开展排舞教学、节目创编等工作;举办2014年全国全健排舞大赛、“美丽浙江 幸福乡村”浙江省文化礼堂乡村排舞大赛、桐乡市第二届排舞大赛等,实现全市每天参与排舞运动的群众达20多万人次。二是打造“戏剧之乡”。承办中国戏曲小梅花浙江赛区比赛、全国少儿戏曲大赛;创作经典戏剧作品获得央视“一鸣惊人”年度6强,越剧类居全国第一;联合中央电视台举办“文化进万家——‘过把瘾’桐乡行”越剧戏迷演唱大赛和明星·戏迷演唱会;连续举办乌镇戏剧节,搭建中外戏剧艺术家交流的平台,在千年历史的中国水乡古镇,创造了艺术与生活互动交融的文化盛典;成功申报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戏剧)。三是营造“书香社会”。设立由光明日报社、中华书局、桐乡市人民政府、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四方共同主办的“伯鸿书香奖”; 发起“伯鸿悦读沙龙”,惠及市民约1500余人;开办少儿精品栏目“贝贝总动员”启蒙孩童的阅读认知能力,开展活动50余场次,参与人数3400余人次;组织名人文化巡讲、优秀图片巡展进社区、送群众等活动,惠及人数达8000人次;开展“书香润校园”,在全市十所小学设立阅读角40个,共计投入图书6000余册,惠及学生9000余人次。

|作者单位:桐乡市文化局

4.尧治河新农村建设验收汇报 篇四

我们尧治河村地处保康、房县、神农架三县(区)交界处,平均海拔1700多米,面积33.4平方公里,164户、649人。“四月雪,八月霜”,是这里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过去我们村是全县有名的特困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我们凭着人定胜天的信念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炸石,修路开矿,改田建园,筑坝办电,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成为全县“首富村”,跻身全省500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思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到2008年底,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亿元,上交税费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

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描绘新农村建设蓝图。把科学规划放在新农村建设首位。为搞好规划,我们先后到南街、华西、大寨等地参观学习,请全国“三农”知名专家和清华大学、湖北大学教授、研究生亲临指导,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尧治河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了“把农村当作城镇建、山水当作园林建、庭院当作花园建”的基本思路。同时,我们坚持集体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对村庄建设规划图纸,广泛尊重群众的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突出产业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关键。我们依托丰富的水电和磷矿资源优势,走矿电结合之路,先后投入830万元,建成年产17万吨的三个矿粉厂和25万吨的配矿厂,实现了磷矿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电能的转化增值。兴建五座梯级电站,收购了县内五座电站,总装机达2.4万千瓦,年创产值3000万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收购了县内翁泉酒业公司等多家国有企业,并走出去发展,买断房县野人洞、野人谷景区50年经营权,投资6000多万元在房县建起了四星级大酒店。村级企业总数由原来7家猛增到22家,企业由原来单一的磷矿生产和水电扩展到磷化工、酒业、旅游和服务业。为做大做强,2007年我们对村属企业进行改制,将磷化工和水电两个优势企业联合成立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把所属企业组建成湖北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两个公司正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准备整体包装上市。

(三)改善基础条件,搭建新农村建设平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投资近1亿元对村内83公里道路进行扩宽、硬化,并安装安全防护栏。建大型水塔4座,使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建成了“宽带网、电话网、电视网”三网合一的通讯设施,使村民看上了100多个电视节目。投资200多万元兴建龙门广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同时,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矿开到哪里,水土治理到哪里,树就植到哪里。全村恢复植被700多亩,造林1400多亩,一个花园式的矿山、绿色矿山正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既使尧治河成为适宜人居的好地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尧治河参观、旅游。

(四)坚持统筹和谐,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尧治河村集体经济壮大了。为了让村民共享发展

成果,我们从解决群众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入手,从根本上消除不和谐因素。村里早在1996年就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设立“升学奖励基金”。目前,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楼房,高标准建起了村级卫生室,全面普及了初级卫生保健,免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立了集扶贫、福利和服务于一体的“三福”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让智力低下的“哑糊”自食其力,年人平收入1.2万元以上,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村里拿出100多万元,建起了襄樊市第一家村级福利院,配齐了生活设施,集中供养孤寡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我们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开展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村里的实际制定出了尧治河的“荣辱观”;在全村创新开展“五星党支部”、“五星企业”、“五星员工”、“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的新风尚。多年来,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赌博、无偷盗、无封建迷信、无群众上访的“六无”目标。

二、几点体会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尧治河的新农村建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解放思想。什么是解放思想?我们理解为“敢想”就是解放思想,“实干”就是解放思想。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贯穿了解放思想这根主线,从创造条件开矿办电,到走出山门开放开发,再到多业并举跨越发展,都是思想先行,想到了就干。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团结奋斗。团结是奋斗的基础。不管是在最初创业的艰难时期,还是在多业并举跨越

发展时期,干部群众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达到了“干部不怕吃亏、群众不怕吃苦”的高尚境界。

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如果说尧治河当初创业最缺的是资金,那么我们加快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人才。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收购资源和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收购人才,打造尧治河人才高地,使我们赢得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我们把发展集体经济放在重要位臵,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农业和企业发展,统筹集体和个人发展,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统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出台惠民政策,调整分配方式,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三、今后发展

今后,尧治河村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实施矿化强村、旅游活村、生态兴村、水电稳村四大战略,显著提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精心培育现代农业、现代企业、现代农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新农村建设始终。一是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蔬菜产业和劳务经济,促进农民人均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在农村

基础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今年要启动罗匡套、马面河和火石沟等三条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三面洼、雷打岩、滴水岩三处自来水。同时,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水平,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保,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村民走上通畅路,喝上放心水,过上像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三是在环境整治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我村环境卫生协会的只能作用,在全村深入开展“五清、五改、五通、五进”活动,搞好垃圾、粪堆、柴垛、路障、院落的清理;抓好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散放散养工作的落实;使全村农户通宽带网络、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手机信号;让现代理念进家、先进文化进家、致富信息进家、文明习惯进家、村规民约进家;在农户中广泛开展“五比”和“四不说”活动,发动村民比院落、比厨房、比厕所、比畜禽舍、比被褥干净和不说脏话、不说粗话、不说迷信的话、不说传谣的话,实现道路净、庭院净、村庄净的“三净”目标。四是小区规划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精心安排,稳步推进,合力建设,使两个居民小区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管理、高速度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五是在创新工作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投入上,进一步完善“以奖代投”和适当补贴机制,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在帮建上,推广实施激励政策,调动农民参与帮建的积极性;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实施村企共建的新途径。完成“两园两区两条路,三水五证百栋楼”项目

5.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 篇五

——河北邯郸市33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调查与思考

按:作为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试点城市,邯郸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站在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两年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邯郸经验”较好地回答了“以工补农”的载体如何培育?怎样打通“以城带乡”的对接渠道?如何既要农民“住得好”、又要防止“被上楼”?2010年12月29日,新华社以《“三难”挡路,新农村建设怎么办——河北邯郸市33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调查与思考》为题,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我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做法。本刊本期全文转发,以期在全市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再掀新农村建设新高潮。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近年来各地遇到一系列难题:“以工补农” 的载体如何培育?怎样打通“以城带乡”的对接渠道?如何既要农民“住得好”、又要防止“被上楼”?

作为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试点城市,河北邯郸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值得关注。这个市在“三个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农民土地权益和耕地不减少)基础上,以新型农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力促资金、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发展要素“回流”农村,使330个示范村取得“破茧化蝶”般的成效。

“邯郸经验”显示,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不能“替民做主”和拔苗助长。加快城乡一体化,既要政府推动、创新理念,更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发展规律。

如何“住得好”又不“被上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城乡发展规律

农民最主要的财富有两个,一是房子,二是承包地。但多年来,农民的房子盖了拆,拆了盖,十年一个轮回,挣点钱大都浪费到重复盖房上。

“有新房无新村。”在魏县王营村,村支书张守书形容农村住房建设是“周期性财富流失”。一辈辈建房一次次穷,根子在于缺乏新农村规划。

2009年,村支部引导村民算起六笔账:“重复建设浪费账”“新旧投资年限账”“节约土地增收账”“统一规划节省账”“物料进场节约账”“舒适宜居长远账”,一下子把群众的心算得透亮。结果仅用两年,村民就按新规划,建成新民居266户,已入住一半。

“就像城里人住房一样,新民居设计时限50年不落后,盖一次房,几辈人住,这是农民一笔巨大的财富积累。”张守书说。

“建设新农村,新民居是个切入点。”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说,市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村镇布局、新居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四规合一”,从根本上避免了前边建、后边拆。目前,全市330个新农村示范村新居建设红红火火。

在武安市磁山二街,村里按照节地、节能、节水的“三节”理念,建起农民新社区,节地400亩。新居外墙采用保温砂浆覆盖,使每年的采暖期缩短一个月。每户安装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供热水。家庭电表和气表采用磁卡充值结算,节能省钱。这个村真正实现了住房城镇化、管理社区化、生活现代化的转型。

记者在邯郸调研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城乡统筹的高效平台。它有“一石四鸟”的奇效:加快农民财富积累、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邯郸市长郭大建说,因为有了新民居“载体”,财政可以直接“反哺”到农村社区。2010年全市用于新民居的财政投入达2亿元,增长约40%。“一张蓝图管到底,到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之时,可节约农村土地60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但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关键不是政府给农民什么,而是农民需要什么。

近年来,一些地方不顾发展条件,在农村盲目推行居住楼房化、高层化,出现了农民“被上楼”现象,引起各方关注。一些农民自嘲“扛着锄头上五楼,阳台上面把猪养。”

“要把好事办好,必须走民主决策程序。”邯郸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魏吉平说,为避免出现“被上楼”,市里强调,建设新农村,农民是最大的主体,干部和企业不能“替民做主”,拆不拆,怎么建,坚持由农民或农村集体说了算。

从规划开始就给群众参与权和监督权。在魏县王营村,搞新居规划时,干部组织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大家在会上提出“五户联建、自由结组”的方式,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村民出资、自选户型,群众代表进行工程监理。结果单户220平方米的二层新居仅花8万多元,比各家单独自建房节省近5万元。

针对居住“楼房化”问题,邯郸市一些县曾入户调查发现,农民“上楼”主要有三个担心:一是担心从事农业生产不方便,二是担心生活成本提高后难以承受,三是担心土地权益被侵夺。

对此,邯郸市明确提出,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应与生产方式的转变相匹配。引导农民“上楼”,优先针对就业和收入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城郊村和富裕村。

对于广大传统农区,邯郸不强求新居“楼房化”。一些有条件“上楼”的村,也必须考虑两大需求:一是农民自主支配土地,既可选择流转,也可自己耕种;二是规划养殖小区,引导群众集中饲养。

在肥乡县三里堤村,村支书徐清伟说,村里以每平方米668元盖起一批新居楼,每户地热供暖,安装温泉洗浴,部分群众入住后,生活档次提升。“最初没要房的村民眼红了,催着村里再建新居。”

“以工补农”如何补?——培育多元市场载体,高效承接工业“反哺”

走进曲周县近郊白寨村,崭新的路灯和错落有致的新民居,让人恍如进了城。

“我们是村企共建,典型的工业反哺农业。”邯郸中道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孟堂说。因为返乡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王孟堂被群众和上级推举为白寨村党总支书记。

“以工补农”必须培育高效对接的载体。为此,王孟堂注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计划投资6.8亿元,租赁集体和村民土地,建设生态养殖、鸡蛋深加工和蔬菜大棚等现代农业项目,投产后可安排2000多农民就业。

记者参观了白寨村新建的“中法环保生态养猪基地”,这个项目被当地列为“一号富民工程”,集繁育、饲料、屠宰和沼气发电于一体,已培训首批30名农民上岗。项目建成后,可为新社区1500户居民家庭提供沼气。

“白寨模式”再造了以工补农的市场主体,通过整合企业资本、技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实现了发展要素向新农村的“净回流”。

按照新规划,今后十年内,白寨村将和周边的北油村等13个村合并,形成功能齐全的“万人中心村社区”,人口1.5万,配套学校、医院、超市等服务设施。中心村建成后,可节余宅基地2800多亩,部分用于复垦耕地,部分用于建设开发。如果说白寨村是“以工补农”发展现代农业;那么,永年县广府东街则通过“以工补农”做大农村旅游产业。

宋福如是河北硅谷化工公司董事长,他看重广府古城“太极圣地”的历史品牌,近年来筹资上亿元启动了古迹保护、仿古民居、太极广场等十大工程。其中,集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仿古村落已初具规模。

配合仿古新居建设,宋福如把村民搬迁节省的老宅基地,沿街开发了各类仿古商铺,大部分低价出让给村民经营。加上规划建设的其他工程,最终可安置2000多村民就业,预计年增收8000万元。

除了“直补”现代农业、农村生态旅游,邯郸一些县乡还通过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农村产业改造升级。

在磁县东光禄村,家家户户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品上百种,但由于收购、加工、水洗等过程分散无序,出现了污染环境、恶性竞争问题。2009年县里调研后,引进浙江景明循环产业集团,投资9亿多元进村建设塑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项目,推动产业升级。

磁县县委书记李德进说,“以工补农”是个新课题,怎么补更有效需要机制创新。否则“以工补农”很容易流于口号。

为搭建“以工补农”的多元载体,除了国家直补、政府配套、企业参与等模式外,邯郸市还进行了多种探索。

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组织创新。近年来,邯郸市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成安县琦丰蔬菜合作社引进工业化、标准化经营模式,近年来租赁和吸引农户入股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和养殖园区,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分级车间,亩收益达2万元,是传统种植模式的几倍。

记者发现,邯郸2000多家农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除了政府补贴、龙头带动外,得益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育。当地县乡农业部门普遍建立了承包地流转市场,全市已有40万亩土地出租给龙头公司、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邯郸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陈向阳说,推动城乡一体化,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农业受益于工业“反哺”,邯郸成为全国小麦、棉花、玉米等优势产业基地,实现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市里因此提出“吨粮市”目标。预计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

“以城带乡”如何带?——拆除城乡二元之墙,力促城市资源下乡

一壶清茶,几把折凳,待到三弦、二胡、锣鼓悉数到场,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便轮番上场,戏剧、快板、相声„„亲切的乡音,演绎着身边的人和事,搅活了“基层文化的死水”。

磁县曲沟村老农王岚朱说:“每周有一次村级文化活动,每月在文化广场还有乡级活动,如今一年看的演出比过去十年还多。”

邯郸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永清说,近年来,邯郸盘活城市文化资源下乡对接,启动百万农民共建“欢乐乡村”活动,推出上万名乡土文化人才和一批民间文化团体,把文化工程“种”进农村社区。

“以城带乡”重在“带”,重在把城市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但一些地方打着“以城带乡”旗号,紧盯农民的宅基地等农村资源,其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农民,而是将农村建设用地“统筹”为城市用地指标。个别地方甚至“只要土地不要人”,这是 “土地的城镇化”,不是“农民的城镇化”,是“夺农”而非“补农”,值得警惕。

为防止这类问题,邯郸市提出,农民进入新型社区后,仍然保留“三件旧衣”(宅基地、林地和承包地)。同时,各地应创造条件再发放“五件新衣”,即将城市住房、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接入农村新型社区,缩小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保障鸿沟”。

涉县是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县委书记范保平说,2010年前11个月,县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资金达3.6亿元,占全县可支配财力的45%。

记者发现,这个县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水电路讯视”网络,县城公交向8个中心镇辐射,基本建成了“30分钟交通圈”,170个村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

武安市探索“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统筹管理机制,市财政每年按每村平均1万元的标准将专项经费拨付到乡镇,推行“村收集―乡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农村环境大为改善。

“新农村建设规划到哪里,部门支持就要跟进到哪里。”邯郸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陈向阳说。近年来,市里提出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着力构建一体化的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等,加快了“同城覆盖”进程。2009年以来,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达20亿元。2010年市财政用于农村医疗、养老和低保的支出达10亿元,同比增长30%。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邯郸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还集中在330个示范村,并非所有村庄都取得“破茧化蝶”般的成效。但记者也看到,这个市正以每年约100个村庄的速度推进,希望就在前方。

6.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交流材料 篇六

××*村的十年巨变

××*村有7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2650人,承包地面积2042亩,党总支下设纺织、木业、村务管理3个支部,党员42人。2005年,全村拥有民营工业企业62家,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上缴工商税收28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5000元。村党建活动室展牌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十一五”末,新增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年工商税收850元,年均增长30%;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20%。走访群众时,村民徐厚坤用“民间数字”算了一笔帐,他说仅木材加工一项,全村有运输车辆230多辆,每年要从邻近的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运进原木10万多方,价值7000万元,这批木材经××*村大大小小企业加工后再运出去,增值1500万元,村里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家庭有20多户,以前村上是“喝酒的多、赌博的多、玩鹌鹑的多”,现在是“楼房多、车辆多、企业多”。村会计站长徐大林说,××*村电力增容3年换了4次变压器,2005年上缴工业用电电费252万元,常年劳务用工1500人,65%来自附近村,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近800万元。

另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内外三沟,兴修水利设施,修铺水泥路面,开通有线电视,解决了群众困难。村风民风大变样,喝酒赌博的少了,打工当老板的多了,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信用村”。民主治村受到群众拥护,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办事讲程序,公开透明度高。党员成文秘杂烩网为发展生产的标兵,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作为××*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正在为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而努力。

10年前的××*村是什么状况呢?“正二月,赌博喝酒;三四月,春耕春种;五六月,××*收在望;七八月,一片汪洋;十腊月,伸手要粮。”群众中间流传的这么一段顺口溜,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7年,全村党员26人,1990年到1997年8年才发展了3名党员,党支部多年不开展活动。据村民反映,当时××*村仅有五六户农民从事原木经营,大多数农户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1350元,社会治安混乱,干群关系紧张,农田水利、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等多项中心工作在全镇都处于后进村之列。

42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生动实践

对××*村的十年之变,经过充分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突出变化。

一是带头人发挥作用突出,“后进村”变成了“新农村示范村”

村党总支书记徐思礼任职于1997年。当时××*村有几户木材加工经营户到村委会找他商量,说因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扩大再生产,看到的钱没法赚,想请他出面和镇信用社商量放一些贷款。到了镇信用社,信贷员说××*村有陈欠款七八万元,信用社有钱也不敢贷给。他就开始了思考:一方有钱不敢贷,一方用钱贷不来,问题的症结是××*村民以往缺失“信用”。于是他和信用社的领导商量,决定采取“五户联保”、支部把关的形式,联合信用社给群众发放贷款。群众发展生产需要资金,先联络5户群众担保,再向村支部提出申请,由村干部调查走访,看项目可行性,看资金需求量,看以往有无不诚信记录,然后信用社办理手续。运转几个月之后,贷款户尝到了“甜头”,徐思礼也看到了××*村的“富裕之光”。但很多群众不理解,担心赔了本还要付利息,仍然徘徊观望。他大喇叭喊,小喇叭说,请镇领导、信贷员讲课,开群众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木材经营户座谈会。50户村民通过党支部贷了信用款,发展木材加工业,效益可观,当年还款率达100%。2000年,××*村建成××*县第一个“信用村”。到2005年,全村从镇信用社贷款已达560万元,累计贷款达4500万元,镇信用社对群众的授信额度也由当初的5000元提高到5万元。信用贷款成为××*村群众发家致富的引擎。

群众有了致富门路之后,从2002开始,徐思礼又把眼光盯住了棉纺织行业,他亲自带人到苏南、河北省参观考察。项目决定上马时,自己没有宽裕的资金,就东借西凑,求亲戚拜朋友,勇担风险。2003年3月,他带头入股,6户农民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昊翔纺织厂,当年实现工商税收50万元。2005年再次以股份制形式投

资500万元,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他个人出资3000多元,带领村组干部去外地学习考察,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环流纺厂和多层板加工厂。

村委会主任徐玉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没有徐思礼也没有现在的××*村。

二是党员带头致富蔚然成风,“三怕”变成了“三想”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徐思礼说。

今年69岁的徐玉光在××*村任村干部28年,他说××*村的干部过去有“三怕”:怕镇政府安排工作打电话,怕邻居缺吃少喝上门找,怕群众闹纠纷要求处理。现在有“三想”:想外出考察学先进,想带头致富做榜样,想服务群众出把力。村“两委”8名成员的家庭主导产业如下:

党总支书记徐思礼,纺纱;村委会主任徐玉光,板皮加工;会计站长徐大林,板皮加工;党总支副书记徐厚民,农业种植;党支部副书记李秀军,汽车运输;支委徐思龙,农业种植;支委徐大森,板皮加工;村委会委员徐桂荣,板皮加工。

2005年,××*村发展4名党员,平均年龄36.2岁,其中3人是纺纱厂、多层板厂、杨木板皮厂的股东或老板,1人创办了民办幼儿园。2006年确定的5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人是企业股东或老板,另外两人分别是运输大户和热心群众公益事业的村民小组干部,平均年龄32.6岁,比目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低14.8岁。

××*村虽有木材加工的传统,但多是粗加工,村支部1997年决定筹建木材加工工业小区时,很多干部群众不理解,认为能鼓捣两个钱就不错了,投入多,风险大,没必要逞强。徐思礼在党员会上说:“群众不理解情有可原,但干部不能往后退半步。干部退半步,群众就可能退十步八步,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党总支又组织全体党员到邳州、邢台、苏南等地参观学习,洗脑换脑,党员徐厚民、宋允先、徐兰光等人率先投入资金50万元,一次性上马10台热压机、10台旋切机,一家办一个板皮加工厂,吸引40多户入股,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于粗加工的十几倍。群众看到板皮加工的良好前景,纷纷开办新厂或投资入股。目前入驻工业小区的5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75%的由党员干部领办。

最早创办的昊翔纺纱厂,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党员干部。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时,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群众中的经营大户逐步参与进来。

在××*村,先富的是党员干部,最富的是党员干部,领着大家富的还是党员干部。“诚信村”建设中,拿到第一批信用贷款的大多是党员干部,被评为首批“信用户”的也多是党员干部户。目前全村8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龄偏大的也都动员子女创办企业。普通党员徐广文今年65岁,当初3个儿子和媳妇都在邻居的板皮厂打工,他考虑自己是老党员,儿子给别人打工似乎自己就混同了普通群众,就多次做孩子的工作,又向村党总支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孩子们都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厂。

“党组织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会越丢越锈;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钢,一定会越用越光。”村总支书记徐思礼这样形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

三是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强,“三要”变成了“三送”

“要粮要钱要人(计划生育)”的“三要”型干部,在前些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并非个案,××*村也一度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健说,××*村的党员干部是“三送”型的:送观念、送信息、送资金,说到底是“送服务”。

在村民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为争取镇信用社资金扶持,村党总支一边帮助协调资金,一边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党员和群众联手创建信用村。村民徐思德贷款5000元从事木材贩运,因意外事故干活的工人被砸伤,没有还贷能力,村干部出门协调其余四户联保人为保持信誉,暂时替他还上。村民徐运光贷款5000元搞生产,后来患病去世,儿子不知道父亲贷款的事,不想认这笔帐,后来经村支部和其它四户担保人共同做工作,他的儿子愉快地还清了贷款,后来又继续贷款搞生产,现在成了村上的富裕户,他经常逢人就说:“感谢当初党组织给我做工作,及时还清了贷款,否则不讲信用我就吃了大亏。”也有部分群众有时因为存货或积压原料,不能及时归还贷款,徐思礼了解情况后,总是尽量帮助协调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残疾军人丁庆华患病多年,子女多,生活比较困难,为了不让一家一户掉队,村党总支在实行经济帮扶、常年坚持送温暖的同时,注重提高其致富能力,帮助他协调5000元贷款,入股参与旋板皮加工,年终分红加上他爱人、孩子的打工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去年建起了两层小楼。

群众发展生产,交通不便,村“两委”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了长2000米、宽18米的××*中心大道;经营场地困难,协调部分农户,在青年路、中心路两侧规划出专门用地;用电紧张,村里投入5万多元,新增两台80千瓦变压器;资金不足,村支部多次协调镇信用社提高授信额度,基本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销售不畅,村支部组织人员三下浙江,五下苏州,疏通销售渠道。

几点启示

农村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建立保持先进性的成效机制,××*村的党员用实践做出了回答。××*村的十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关键取决于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之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乡镇党委要拓宽选人视野,提升选人标准,革新选人办法。一是大胆选用群众威信高、发展有办法、致富能力强的人。把那些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一步、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经济能人,看成是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大胆选用知识创新型人才。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三是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发展意识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派到村任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养后备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四是跨村任职。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

第二、党员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名党员只有先富起来,他在群众中才有威信。一名党员只有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保持先进性才会有根基。因此,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首先应当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典范。即能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辛勤劳动,成为小康道路上的排头兵;能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开拓市场,在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积极带头致富;以“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有致富技能、有发展眼光”的新形象,成为农民群众心中一面致富的旗帜。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要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农村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在传技术、送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较为实际,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更要求党员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如在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动积极协助做好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说服工作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总之,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了。

第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7.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 篇七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农业部于2005年底开展了21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今年上半年又组织了百村调研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了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从5月中旬开始,农业部会同地方政府为示范村(场)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示范村(场)规划编制工作已顺利完成。以下是具有代表 性的五个典型案例: —————————————————— ■城市郊区村:北京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锁定“有机农业+旅游”

北蒲洲营村的规划定位为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城郊生态型新农村,兼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该村规划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个村的范围内进行 总体布局的规划,实现最小范围的功能布局。按照北蒲洲营村生态有机蔬菜产业为主的发展目标,村域土地分为设施农业生产区、养殖区、休闲采摘区、居住区、基 本园田、基本粮田和其他区。

解读:北蒲洲营村重视发展环境友好型农村,充分整合农村资源,实现农村产业的有序规范发展,这也成为城市郊区农村示范规划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这 方面,上海市嘉定区毛桥村的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定位,将全村规划为以观光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区、生态工业区、生活区和观光农业区四大板 块。

—————————————————— ■农业产业村:江苏姜堰市河横村规划瞄准现代农业

河横村位于江苏省姜堰市北部,河横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建成了特种种植区、特种养殖区、绿色食品加工区、科研示范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其规划的重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示范建设,二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三 是绿色食品加工区建设,四是观光农业示范村建设。

解读:从河横村规划的特点看,农业产业化深度开发是最大的亮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方面,除了河横 村外,还有山

东寿光市三元朱村等。虽然目前多数农村还难以达到这种程度,但通过各自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将是实现现代农业目标的必由之路。

—————————————————— ■特色产业村:陕西礼泉县白村规划选择“一村一品”模式

礼泉县白村地处苹果产区,农业结构以果业、养殖业为主。该村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化是其规划的一大亮点。该村村域布局分为生产区、商业区、居住区和产业园区。该村推进“一村一品”的具体措施有:一是以果业发展为重点,树立品牌 意识,打造优质精品果品村。二是从今年开始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积极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三是延长果业产业链。四是发展运销服务 组织,扩大果品的销售能力。五是以果业为主开发乡村旅游业,重点开发以农业科技园、“农家乐”和民间传统艺术展示为主题的都市观光农业圈。

解读:从白村的规划看,以果业为主业的“一村一品”正在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并开始打造一条完 整的产业链条,向深加工业、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延伸,这符合村域经济的发展特征。但实施“一村一品”要特别注意产品趋同的问题,关键是要进行整体规划和指 导,科学引导“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 ■革命老区村: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规划提升红色旅游品牌

韶山村是毛泽东的故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地,地处韶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为此,该村规划以开发红色旅游为主业。该村发展红色旅 游的举措有:组建韶山村旅游服务开发总公司,总公司下设“红杜鹃旅行社”和“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公司”,重点开发“农家乐”餐饮业和观光农业旅游等项目,并 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

第1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品,打造“韶山村”品牌,进一步整合韶山村旅游资源,提高韶山村旅游的竞争力。解读:国家从2005年开始大力推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开发,韶山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包括贫困农村在内的很多老区山区村,要开发形式多样的“农 家乐”项目,可以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朝品牌化方向发展。—————————————————— ■贫困山区村: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茨营村规划推行“整村推进”

茨营村地处贫困山区,是典型的农业村,经济条件落后,能源建设较薄弱。该村规划以“整村推进”的理念,把重点放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整村推进”以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为中心的农村能源建设。配合沼气工程,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形成以户为单元的“畜-沼-菜(桑、烟、果等)”农业生态种养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美化村容村貌;设置垃圾收集点,建立村物业服务站;发展卫生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 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解读: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难点。从茨营村的规划看,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到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上,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科学规划、整村推进”和“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原则,改善基础设施,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发展蔬菜、养殖等产业,实现生态富民。

—————————————————— ■做好规划的衔接和监督管理工作

从上述典型案例看,新农村建设规划首先突出了产业规划,主要以富民为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 区,是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在借鉴这些案例时,各地还要做好各级各项规划的衔接工作,要做到下级规划 服从上级规划,短期规划服从长远规划,总体规划服从战略规划。此外,各地还要在规划的规范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 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考察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区总体发展思路是“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国内最发达农村的基本情况,增加对发达农村崛起之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进而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按照地委书记王忠林和行署专员宋希斌的指示精神,我区组织了由地委副书记刘文波带队、地县乡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29人组成的考察团,于4月6日至24日,对9个最发达的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和韩村河村、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进顺村、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和奉化市滕头村、上海市闵行区九星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进行了综合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示范村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9个村的考察,考察团成员一致感到:这些村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精神文明,都已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大大超过了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二十字标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典范。总括起来,这些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大。大部分村的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九个村的平均年产值达到45亿元,人均GDP达到40多万元人民币,即5万美元,比人均800美元的总体小康标准高出50多倍。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2005年销售收入甚至超过300亿元,计划到2010年达到500亿元。考察这样的经济总量时,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一是各村的发展实实在在,没什么水分,看不出有经济过热或泡沫的成分;二是强大的经济总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物质保障。

(二)产业发达。一路走过、看过,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集

第2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团公司,集团公司都有几十家控股或联系紧密的企业,产值高的达几百亿元,最少的也在几亿元。例如花园村花园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5家全资和控股公司、5家跨地区企业,涉及医药化工、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十多个行业,特别是集团公司下属的医药化工企业生产出的高科技产品维生素D3居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进顺村组建了江西鄱阳湖实业有限公司,形成以宾馆饭店服务业为主体,米粉出口、玻璃、文具、彩钢、制衣、环保、包装及物流等多门类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2005年实现总产值16.68亿元,利税6300万元。目前,重点示范村的企业已进入产业、产品结构全面升级阶段,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也正在被股份制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所取代。

(三)农民收入高。九个村的年人均收入平均数超过25000元人民币,即达到了3000美元,大大超过农民纯收入的小康标准。人均纯收入较少的村接近万元,大部分村的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到2万元之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华西村超过12万元,是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的40倍、城镇平均收入水平的13倍,收入最少的人家有50万元以上的存款、100万元以上的资产,该村是全国最早的彩电村、电话村、轿车村、别墅村。

(四)率先城市化。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这些村的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城市化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村的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到总产值的95%以上,村民大多在二、三产业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不到10%,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九星村、花园村和进顺村甚至完全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百分之百的农民都在二、三产业中工作。这些村子的城市化程度可以概括为: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生产生活分区开发,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公共事业服务到家。韩村河村用了一年的时间制定出新村建设整体规划,到2004年底累计投资5.3亿元,按照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区、教育区、娱乐区等不同功能划分出11个小区,建成了581栋别墅楼、21栋公寓式多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全村910户2700多人全部搬进新居,人均住房面积

达到68平方米。村里建成了东西9条路、南北14条街,路面全部硬化。还建成了市场、公园、广场、电信支局、邮政所、影剧院、卫生院、锅炉房等多项配套公共设施。华西村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村庄,其程度已经达到一般中等城市的水平。该村创造性地推出“一分五统”村庄兼并新模式,在近四年内把周边16个村并入华西,通过投资治理形成了今天的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0000多人,并将继续把城市化的波澜向周围扩散开去。进顺村用“土地置换”的方式在繁华市区为本村村民开发出住宅小区“进顺小康家园”,占地面积47067平方米,建筑面积78717平方米,建成住宅554套,大大超过本村419户的需求。小区楼房、户型设计合理、外观漂亮,小区内绿地道路错落、环境优美,同时设有娱乐、休闲、运动场地多处,达到了现代化住宅小区标准。在这个小区居住的村民大部分在城市内企业上班,已经完全城市化了。

(五)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重点示范村的共同特点。在政治文明方面,各村一贯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很好的解决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问题;坚持依法治村,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制定村规民约,按制度办事;全部实施村务公开制度,做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在精神文明方面,毫不放松地抓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美化环境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硬件建设上舍得投入,提高了村子的精神文化品位和村民的文明程度。滕头村拥有各类企业60家,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8.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5300元,进入全国十大名村行列。该村加大投入力度进行环境治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起了一个田园秀美、景色宜人的现代化村庄。近年,滕头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辟建将军林、全国第第3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一条柑橘观赏林、江南风情园、石刻窗花馆、音乐喷泉广场、盆景园等生态景致20多处,走上了一条以旅游养生态、以生态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村相继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首批文明村”等近50项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花园村被称为田园中的城镇,因为这里有高科技园区,有白墙蓝边的厂房,有错落别致的住宅别墅小区,有星级宾馆,有影剧院、歌舞厅,还有图书馆、科学趣味馆、儿童游艺场、动物园、游泳池、健身场地。花园村还被称为城镇中的花园,因为在这里条条道路平坦如砥,路旁都是整齐的香樟翠柏和一处处绿茵茵的草坪。新世纪广场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绿地、花草、音乐喷泉和半月形金色长廊让人流连忘返。这里还有休闲公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面对这样的村庄,费孝通老先生欣然命笔:花园村庄,农民乐园。

(六)共同富裕。通过考察,使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这些村庄没有穷人,没有为吃、穿、住发愁的人。这些村庄不但是率先致富的典型,而且更是共同富裕的典范,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设计在这些村庄率先变成了完美的现实。南街村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让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起来”作为准则来坚守,因此,该村也被外界称为“红色亿元村”。该村实行“工资+供给制,供给大于工资”的分配方式,每个人的工资仅占分配比例的30%,而供给部分却高达70%。村民虽然年人均工资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但享受着高达7000元左右的水、电、粮、油、入托、上学、医疗、住房、家用电器等十多项免费待遇。自1993年起,南街村开始兴建高标准的住宅楼,有三室一厅和二室一厅两种户型,新楼内从空调到高档家具、炊具、卫生设施一应俱全,对村民按需分配。孤寡老人住进了“集体公寓”,卫生院免费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由村里负责一切费用,真正做到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华西村的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按劳分配,但工资奖金中的80%要作为资本参股,村民拿到手的现金只有20%;二是按需分配,孩子从幼托到中学全部免费,考取大学的孩子另有奖励,老人每月都有六、七百元的退休养老金,所有村民的住房全部由村里分配,大病小病费用全部报销,村里还为每位村民每年提供3000元的村内餐厅就餐补贴,为每个家庭配置一至二辆轿车;三是资本分红,村民参股后享受5%红利分配。由于坚持集体股份占大头、村民户户是股东,从而确保村集体控制村办企业的命脉并有能力投资建设公共福利事业,人人都有财富积累,使得华西村成为农民共同致富的乐园。目前,华西村家家住别墅,面积小的人家有400多平方米,面积大的人家达到600多平方米:家家有存款,资产最少的人家有100多万元,最多的人家1000多万元;家家有小汽车,最少的人家有1辆,最多的人家有3辆。

二、重点示范村的基本经验

纵观重点示范村的发展道路,都是经过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毫不起眼的小村子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化村庄。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一个卓越超群的好带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条件。中国老百姓爱唱《东方红》,歌颂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是因为毛主席带领党和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给人民带来了新生活。我们所考察过的这些村的村民也亲切地称他们的带头人为菩萨、救星,是因为这些村的带头人为本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使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这些带头人在村内有极高的威信,成为了事实上的农民领袖。在这些带头人身上,集中体现了领袖人物的优秀品质。一是有不甘落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他们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会一心一意谋发展,并以坚强的毅力通过多年如一日的努力,不遗余力地要把愿望变成现实。二是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懂得“吃透两头”和“两头一致”,就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三是有超前的意识和过人的胆识。在“以粮为纲”的60年代,华西村吴仁宝就带领村民偷偷

第4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地办起了五金厂,他那时已经认识到单靠粮食生产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富必须办工厂。80年代初全国轰轰烈烈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吴仁宝顶住压力,带领华西村坚持走集体统一经营、大办工业之路,这也是冒着风险干的。四是能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带头人的初始文化程度大都只有小学三、四年级,但他们刻苦学习,大部分都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适应了工作的需要。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风雨、见足了世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让他们在党、村、企领导岗位上游刃有余。五是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格魅力和甘作奉献的精神。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20多年来累计拿出个人资产2亿多元,为村里兴建基础设施和福利事业,并带领村民把世代只能居住在11个黄土坡上的贫困村,建成了年人约纯收入1.6万元的全国模范村。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把“傻子”精神当作人生信条,每月工资只拿250元。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自70年代起,就给自己立下“三不”规矩,即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又把按规定应得的5000多万元奖金全部留给了村集体。韩村河村党支部成员在新村规划和建设中集体表示“只要有一户村民没搬进楼房,班子成员绝不住楼!”,带头人田雄最后一个搬进新楼,此事在韩村河村传为佳话。六是都长期工作在村主要领导岗位上。吴仁宝在华西村当了48年的书记,滕头村老书记傅嘉良在村主要领导岗位上干了37年,其他的村带头人担任村主要领导的时间平均在10年左右。是我们党的政策为这些农民领袖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他们长期在这个舞台上,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形成了一以贯之的长期行为。从全国所有发达的村庄看,无一不是靠一个好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时势造英雄。是改革开放的大潮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农民领袖,使他们在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的历史上树立起不可磨灭的丰碑。英雄造时势。也正是这些农民领袖勇立改革开放的潮头,带领农民演出了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的活剧,创造出了一个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奇迹。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是对新农村建设领军人物作用和人才难得的真实写照。

(二)建立发达的产业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只有伴随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才会有村镇建设的现代化,才会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依靠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这些示范村才率先走上了全面小康之路。归结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发展不动摇。把发展经济、致富村民作为第一要务,不管经历什么样的政治风云变幻,都始终坚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不动摇,一切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用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的话来说,就是“一犁耕到头”。二是都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发展道路。花园村地处山区,七山一水二分田。在起步发展阶段,选择了利用山上硬杂木做红木家具的路子,尽管是小作坊生产起步,却因为发挥了资源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为日后产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九星村地处上海市城乡结合部,具有离大城市近的地缘优势,该村抓住建设大上海的机遇,果断实施“以市兴村”战略,把村里仅有的4000亩地全部用来建设市场,依靠市场的繁荣来带动村经济的腾飞,十年造就了上海农村的一个奇迹,昂首登上了上海市316个特色亿元村之首的宝座。改革开放以前,韩村河村是远近出了名的穷村。改革开放后,韩村河人在一无资金、二无资源的情况下,把30多名木、瓦匠作为发展的优势资源,组建了建筑队,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集建筑、市政、水利、公路、园林古建、房地产开发和建材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韩建集团。目前集团拥有100多个项目经理部,职工5万人,年创产值30亿元。该村创业带头人、韩建集团董事长田雄深有感慨地说:“韩村河的优势是什么?没什么,只有几个瓦、木匠。没想到瓦、木匠也能成事,还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这是沾了改革开放的光。”三是坚持与时俱进,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华西村在上世纪

第5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60年代靠人拉肩扛平整土地,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解决了温饱问题;70—80年代大办工业,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典型,率先实现了小康梦想;90年代以来发展企业集团,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注重产业升级,成为城市化的典型,成就了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宏基伟业。纵观重点示范村的发展历程,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还经历了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坚持发展决心不动摇,锐意创新,大胆改革,硬是走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成功之路。上世纪80年代初,窦店村未分田到户,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由于成为北京市郊区和平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基地建设试点,使得该村1982年就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全村5200亩地只需约100人的劳动力即可完成,连续多年粮食亩产过吨。尔后又利用剩余劳动力和集体积累办起了肉联厂、奶牛厂、鸡场、服装厂、建筑队和砖瓦厂等企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窦店因此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但自1993年之后的七年,由于未及时随市场变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再加上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更新步伐跟不上,使得窦店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现象,被称为“失去的7年”。2000年前后,窦店完成了新老班子交替,新班子对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的痼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产业、产品和企业重新进行了整合,提出了 “为牧而农”、以肉牛、奶牛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产业发展方略,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终于走出低谷,踏上了第二次产业振兴之路。2005年该村纯收入达到4158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历史的经验证明: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我们党在付出极其沉重的历史代价之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排除了一系列“左”的、“右”的干扰,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成就了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局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也是这样,也要排除诸如“刮风”、“跟风”、“一刀

切”等等干扰,最终才能取得成功。在这方面,华西村的实践很能说明问题。该村的老书记吴仁宝说:“我有个体会,华西要说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按中央的精神,根据华西的实际去办,走自己的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央号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刮“分田到户”风的时候,他根据华西村集体积累雄厚、有力量办大事的实际,正确理解中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政策,顶住压力,硬是把集体经营坚持了下来。90年代中央提倡“抓大放小”,他正确理解是针对全国普遍现象而言的,至于到了华西这个具体地方,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正如吴仁宝所说:“我们华西当时不是‘抓大放小’,小的企业好的,我们要扶大;大的企业如果不好的,甚至已经到了亏本边缘的,我们就放掉。我们有‘抓大扶小’、有‘抓小扶大’,也有‘放大抓小’。实际上,核心就是以效益为中心。”后来,中央号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倡公有制经济“转制”,华西村也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继续坚持集体经济占大头、农民共同富裕。用吴仁宝的话来说,“如果华西转了,很可能会出现亿万富翁、千万富翁,可能我吴仁宝也会是亿万富翁,但也可能会出现弱势农民,两手空空。所以,从不足的地方来讲,我们华西还没有亿万富翁;从好处来说,华西也没有两手空空,我们是共同富裕”。可以讲,如果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的思想路线,就没有华西村欣欣向荣、共同富裕的今天。总结这种“华西村现象”,还是吴仁宝自己说得好:“中央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搞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也不要搞一个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华西一直不在一个大模式当中,另外有一个模式就叫‘特色’,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四)坚持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实现共同富裕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追求的“大同世界”,是成千上万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而至今尚未实现的梦想。率先实

第6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现全面小康的这些重点示范村,全部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们的实践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展示了光辉的前景。探寻这些村子实现共同富裕的历程和原因,很容易发现,这些村子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了较为雄厚的集体积累,为日后兴办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此后的村办企业大发展中,无论是股份制,还是合作、联营制,他们都尽量做到集体经济占大头、占统治地位。集体经济统治地位的确立,可以统一调配村内土地、人力等资源,低成本地规划、建设工商企业和住宅等民用设施,不断提高经济实力。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又反过来不断为村民谋取更多的福利,不断增强凝聚力,通过工资收入占小头、福利分配和投资公益事业占大头的集体分配政策的调节,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两极分化”,保证了共同富裕这个党的最大政策的实现。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建设文明和谐村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些重点示范村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村既是经济最发达的村,同时又是最文明和谐的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达到了高效率发展、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理想境界。怎样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成果一起要,各村都有各自的高招。花园村通过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绿色环保、信息化、教育、企业文化、人才、安全、管理九大工程,不但做到了经济腾飞,而且还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南街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文化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强化了全体职工和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氛围。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发扬“二百五”的“傻子”精神,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人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党务、村政、企管、教育、民兵、治安、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均受到了党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村风正、民风好、党风廉,社会治安秩序井然,相继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全国优秀乡镇企业”等殊荣。华西村独树一帜,成立了专门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来抓精神文明建设,可谓中国第一、世界首创。该公司通过开办各种培训班,对村民进行文化、法律、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爱党爱国爱集体、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活动,90年代又编写了鼓励勤劳致富的《十富赞歌》和杜绝不良行为致穷的《十穷戒词》,以此来规范村民的思想行为。同步制定了各种奖励措施:一是检举赌博奖,检举一次得奖金1万元,但这项奖金从来没有人得到过;二是孝敬老人奖,对家中有80岁、90岁、100岁的老人分别给予直系亲属不同的奖金;三是学习文化奖,对学会普通话的人提升一级工资,学会英语的人提升两级工资。村上还成立了专业的文艺宣传队,经常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宣传华西几十年风雨历程,弘扬华西艰苦创业精神,以此激励华西的后人。滕头村制定了“滕头人形象8条标准”,广泛开展“文明村庄文明人”大讨论、开展了重温“老三篇”、知识竞赛、婆媳互夸、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和评选“好党员、好厂长(经理)、好职工、好村民”以及“双文明户”等活动,近20年里全村没有发生封建迷信、赌博、打架、偷盗、超计划生育等现象,成为远近闻名的“四无村”。

大兴安岭地区新农村建设考察团 2006年5月10日

农村经济的特点:

农村经济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小区域的优势资源上的,农村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把培育特色经济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是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主线。因此,一般不要求村级产业具有所有的产

第7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业,只要拥有部分与其优势相等的产业就可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整体发展与主导产业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所以选择正确的主导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农村经济既有一般经济区域所具有的某些共性,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l)自然资源有限且特点鲜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生产活动的基础。相对于国家、省、市来说,村的地貌、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较为单一,自然资源的数量及种类也比较有限,地域特色鲜明。所以在村级主导产业选择和农村经济开发时要注意发展当地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突出个性。但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又是它从属的大区、流域的一部分,对自己本区域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自身独立的村级单元内。例如,在流域开发的活动中要实现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从流域全局来考虑,而不能各自为政、我行我素。在农村资源开发中必须树立全局的观点。

(2)经济完全开放且不完整。农村由于受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不足的影响,难以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结构中存在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村级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市场需求的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与外界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诸多要素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相互交换,才能保证其再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是最具开放性的经济区域,其主导产业的确定,不仅应考虑自身的资源、需求情况,还应考虑其所在省市甚至于全国的经济资源、需求特点以及全国、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3)现代化产业和传统自然经济并存。刘易斯在其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论文中,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式。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的弱小的资本主义部门和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强大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基于这一特点,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扩张工业部门来吸收农业中的过剩劳动力,从而促进

工业的增长与发展,以便消除工农之间以及工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失衡。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两部门间的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农村经济中,二元经济结构表现得尤为明显,现代化产业和传统自然经济并存,并且在这两个领域中存在相当大的断层。同时,农村经济规模较小,内部市场狭窄,科技力量不足,受资源、市场、信息、资金、科技、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的约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从村级产业结构内部出发,首先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在种植业结构上,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生产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其次,调整农村工业结构。针对农村工业主要以一般加工为主,与城市工业结构雷同,与农业关联度低等问题,应调整其发展方向,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充当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再次,应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改变其发展过于缓慢的局面,其中,创新流通机制,实现农村的农产品及日常用品流通有序化、合理化,采用各种新兴的流通手段及营销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区域经济出发调整村级产业结构。具体做法是:对郊这一城乡结合地区的各村,应充分发挥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副生产基地,搞好菜蓝子工程,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的贸工农一体构,保证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对于丘陵和平川地区的各村,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建立业为主、其它各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立足于本村,面向国内外市场。对于山区的各村,可充分利用草、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以牧业、林业为主,同时发展粮食生产和其它各业的村产业结构体系,走农牧林综合发展的道路。

对于具有某种经济优势的各村,应扬长避短,发挥本村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所谓经济优势,主要是指本村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第8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生产力诸要素和社会关系各方面较之其他村优越的特殊有利条件。各 村在调整产业结构时,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通过优势行业的发展带动其它行业。真正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切忌强求一律,搞一个模式。

总之,通过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打破千篇一律的村产业结构的框框,才能使村级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产业结构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有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模式。农村产业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不同地区的情况、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阶段而定。这就是说,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形式和演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人口、资源禀赋、技术进步、传统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市场需求变化和外贸结构等,都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形成和演变方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

二是形成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标准。农村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和一成不变的具体标准,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包括贸易条件)和技术条件而定。但在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下,应有一些基本原则:一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三是兼顾生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四是兼顾整体与局部、长远与近期利益;五是以科技为先导,以优质为核心,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归宿。

------华西村:强化一产特色,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调高做强二产,特别重视技改投入和引智引才,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大做优三产,旅游、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所占比重大幅上升,总体上做到了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华西充分利用现有的钢铁、纺织工业基础,结合 华西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迅速发展了以棉花、煤炭、铁矿石、化工原料为主体的商贸物流业。今年6月,华西煤炭运销公司在原有张家港煤炭运输码头的 基础上,又在浙江乍浦租用了一个码头,专门用于煤炭仓储运输,不但满足了华西企业的煤炭需求,而且服务整个长三角地区。高标准大容量建设棉花仓储,与省供 销社共建江苏省棉花交易市场,目前仓储量20万吨,年周转量近100万吨,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三,成为国家储备棉基地。利用江阴长江岸线资源,发展化工 仓储,今年以来单月利润接近1000万元,年效益达到1.2亿元,人均利润100万元。

二是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业。“旅游唱好戏、农建保 好底、企业创好利、平安靠内需”,华西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调整的先行军,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增加旅游景点,优化旅游环境,华西旅游越叫越响。华西旅行 社已与国内外1600多家旅行社进行合作,吸引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华西参观、考察,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开辟特色农业游,设计科技 工业游、红色教育游,打造金塔、钟王、鼓王、天安门、幸福园等80多个具有华西特色的旅游景点,融“吃、住、游、娱、购”为一体,旅游业规模逐步壮大。去 年全村旅游经营额达到1.42亿元,今年1-9月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0%。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华西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快建设集“生态、观光、科技、绿色”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体系。根据“北有粮仓、南有钱庄、中 有天堂”的总体规划,华西把山北1万多亩土地集中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成为包括“水果、水稻、水产、蔬菜、花木、苗圃、禽畜”等 品种的优良培育、生产基地。现代农业既为华西提供了大量优质、高效的农副产品,又丰富了华西旅游的内涵。

第9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安乐庄村

————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北京市的新农村建设在这一进程中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北京不同于其他省市地区,北京的人文优势、科技优势、资金优势、政治优势等都决定了北京农业必然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都市农业建设包容于新农村建设中,又融于北京市现代化建设的整体;针对北京特定区域而言,新农村产业建设等同于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发展。1.3安乐庄村新农村产业构成情况

1.3.1主导产业(即第一产业)现有耕地106.2 hm2,设施农业占地52.8 hm2,粮田面积53.4 hm2;全村共有农业户235户,农业人口719人;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和经验,村内蔬菜种植面积大,被周边地区称为“菜园子”。全村有蔬菜大棚13.3 hm2,日光温室20 hm2,有7.1hm2日光温室生产区获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全村家家户户几乎都从事蔬菜种植,具有“家中有园,园中有菜”的特点。2006年开始发展民俗旅游,采摘、观光已具一定优势。2006年第一产业收入630万元,来自蔬菜收入占90%。

1.3.2第二、三产业安乐庄村现有企业4家,分别为永峰久诚木业有限公司、工房印刷厂、顺兴祥加油站、顺平高加油站。计有职工94人,年产值2 712万元。其中职工80%为本地劳动力,而非本村劳动力。2006年新建成的清馨满园农业观光园吸引就业40人,永峰久诚观光采摘园吸引就业10人、得甜观光采摘园吸引就业30人。发展观光农业总计带动就业80人,30%为本地农民。

安乐庄村产业构成中一产比重大,二三产业相对薄弱,农民从二三产业中实际增加收入少。由此发展提高一产、促进一产向三产融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以观光、采摘、旅游等为主的产业,进一步增加农业生活、生态功能的现代都市农业,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增加就业和可持续增收发展的问题,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更具生命力。

顺义区作为首都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走在北京市的前列。依托经济实力雄厚优势,顺义区新农村建设确立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设重点。

第一,以打造临空经济功能区为中心,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第二,以重点新城建设为引领,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三,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为重点,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

第四,以迎办奥运为契机,促进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形成;

第五,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提高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在全区共同努力下,顺义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推出了4种建设模式。第一,城市带动型。在顺义新城、首都机场扩建、现代制造业基地、奥运场馆和新规划范围内,顺义区近年来已经拆迁22个村,2008年以前还有34个村需要整体拆迁,将有近5万人完全融入城市,实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城区、生活在社区。第二,升级改造型。一般镇中心所在地的村庄及规划保留、位于镇中心之外、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农户富裕程度较高的村庄,通过整体拆迁、集中建设、就地上楼的方式,建设一批社区化新农村。第三,整理推进型。新城规划区及4个重点镇之外规划保留的村庄,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第四,环境整治型。对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相对落后的村,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推出和明确为顺义区新农村建 设深化奠定了基础。

顺义区新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应成为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发展了,其他发展才具物质和经济基础,从而有效带动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村容整洁和推进管理民主。所以顺义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农村产业建设是顺义区当前首位的工作和今后乃至长

第10页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全国示范村规划五大典型

期的重点。

3.2顺义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产业发展重点

顺义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产业发展怎样做才更具时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原则及前提。

首先,顺义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新农村产业发展要立足于现有产业资源升级、提高经济学讲做熟悉的产业最易见效,所以顺义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农村产业关键的措施是鼓励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同时也鼓励具备条件的村开展工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其次,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及产业培育要体现农业功能定位,使发展具备科学性农业功能已由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为主的“三生”功能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机遇已经成熟。过去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保障和国家安全保障需要,现在是提供生态保障、提供生活服务,“两个反哺”将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三,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产业发展要坚持趋利避害,利于发展制约的趋避即要求调整产业,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如土地制约,其弊是不利传统产业扩大;又是机遇,利于高新产业发展,既可以提高技术含量,又利于效益增长。

由此,顺义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产业建设应大力发展以下产业。

3.2.1设施农业产业包括顺义区农业中传统的蔬菜、水果、经济作物,新兴的特种养殖、花卉等。特别是顺义区已经被批准承办北京市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发展设施农业市场前景良好。

3.2.2出口创汇农业产业顺义区现有蔬菜出口生产667 hm2,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顺义区发展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无公害生产,使顺义的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等实现了优质、营养、安全,为顺义区农产品出口外销创造了条件,加以国外巨大的消费需求市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在顺义还有很大空间。

3.2.3加工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在20%以上,顺义区具备资金优势,发挥北京的技术优势与外埠资源优势可以实现很好的结合,可以探索实行两头在外、加工在内的加工农业产业新格局。

3.2.4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顺义现有土地资源优势,实现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的效益最大化。首先要树立大农业观,观光农业发展首先要发挥农业整体作用,既重视发展顺义农业整体绿化、美化、观景效果建设,实现顺义农业整体观光效果,又要加快各地区中、小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增加数量,保证质量,创出顺义区域品牌特色,以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科技优势、交通优势等形成顺义观光农业产业竞争力,利于抢占北京乃至全国的农业生态休闲市场,为农民增收、发展农业服务。

3.2.5技术服务型农业产业京郊农业发展具有科技优势、资金优势、人力优势,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可以开展对外技术服务、通过技术研发、技术输出实现利益增值。通过农业技术优势与现代传媒有机结合,开展农业服务。

第11页

上一篇:我区体育教师观摩第二届中小学体育优质课教学下一篇:职业中专班主任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