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诗句王维(共11篇)
1.终南山诗句王维 篇一
王维终南山赏析
王维终南山赏析,本诗写终南山的景色,以及写作者在终南山的境况,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作,值得读者深入品味。
导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隐居于此时所作。其原文如下: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翻译:
巍峨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
回头望去,白云又已在身后合成了茫茫一片。
我朝鞯那圉白呷ィ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终南山是这样雄阔,不同的是星域以中峰划线。
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去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
简析: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次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第三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字词解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传说天帝居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yú):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背景:
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赏析: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后世评价:
无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终南山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
2.终南山诗句王维 篇二
一、“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的艺术风格此两句诗出于陶渊明的《饮酒》组诗 (其五)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综观全诗,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 没有繁杂的修辞手法, 只有纯净质朴的白描和平淡简洁的语言, 却别有一种“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淡雅之风。这清新淡雅却又并不是未经任何锤炼的, 而是“如大匠运斤, 不见斧凿之痕” (苏轼《冷斋诗话》) , 是诗人鬼斧神工般不露痕迹的雕琢之后的质朴无华, 是浮华落尽之后的返璞归真, 所谓“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老子》四十一章) 是也。
其中,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两句, 人闲逸而自在, 山静穆而高远, 衬托出诗人平和超逸、热爱自然的心情, “悠然”二字可知诗人之所见所感, 并非刻意寻求, 而是不期而遇, 一种从容自得的超脱之感跃然纸上。低头采菊, 仰首见山, 一俯一仰间, 形成绝妙映衬, 可谓浑然天成, 不工而工。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赞赏:“采菊之次, 偶然见山, 初不用意, 而境与意会, 故可喜也。” (《书诸集改字》) [1]试想, 因低头采菊而沉醉不知归路的诗人偶一抬头, 视线正与远处的庐山相触, 霎时, 心动神会, 悠然忘情。一个“见”字, 妙趣天成, 鲜活深细地再现了诗人之讶然、释然、欣然、怡然等种种细微感触和心态波动, 直是心与境会, 神与物游, 一片化机, 妙不可言。平淡醇美的诗句中, 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犹如千年陈酒, 让人品出无限韵味。
二、冲淡平和、旷洁高远的意境和崇尚自然的思想
王国维评价陶渊明这两句诗是“无我之境”的典型:“苟吾人而能忘物与我之关系而观物, 则夫自然界之山明水媚、鸟飞花落, 固无往而非华胥之国、极乐之土也。”[2]充分体现了一种韵味无穷的冲淡平和之美, 创造了一种旷洁高远的无我之境:草庐东边的篱笆旁, 一丛丛菊花恣意绽放, “心远地自偏”的诗人挎着竹篮, 欣然独步田间, 信手撷菊, 陶醉在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中, 不知不觉走向了曲径通幽处, 待菊花盈满竹篮, 伸腰、擦汗之时, 偶一举首, 南山竟突然浮现在眼前……置身于这样一幅恬美明净的采菊图中, 在体悟宇宙生命的纯真与生机中, 物我两忘, 超脱一切俗事琐务, 令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心生向往。
陶诗的最大特点即在于“真”, 也就是自然。他的诗, 没有矫饰和虚伪, 始终都在自由自在的表达着率性自然的真我。朱熹评道:“渊明诗平淡, 出于自然”, [3]的确, 我们在诵读“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的时候, 能够感受到字字句句洋溢着率真旷达的情思和宁静超然的心绪, 如高山流泉般晶莹澄澈, 亦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凸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对田园生活的由衷热爱。幽静闲雅的篱边之菊, 暮霭中依稀浮现的山影, 既蕴含着诗人归顺自然之“真意”, 又表达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和隐居之乐, 这又恰与诗人随意适性的人生境界相一致, 折射出陶渊明式的舒展与洒脱。
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 开创田园诗之风气——“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 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 为中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钟嵘《诗品》中将其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诗亦如其人, 淡泊而有雅韵, 素朴而有深意, 外质内秀, 似俗而实雅, 往往直抒胸臆, 不假雕琢, 语言朴素, 却有如天籁, 呈现出一种自然简约的本色之美。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 能创造出有独特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 为中国诗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中, 人们看到的是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厌倦和对恬静田园生活的热爱, 领略到的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生命的自适之乐、人与自然的完全和谐, 因而这两句诗已成为后人淡泊明志、隐居山林的象征, 开启了“诗意栖居”的人生理想, 构筑起一个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 与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一起, 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二) 形成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菊”、“东篱”“南山”等意象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 但“菊”作为文学意象却始于陶渊明。正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 使得陶渊明与菊花永远地联结在了一起:陶渊明因菊花而更显清高脱俗;菊花也因陶渊明而成为“花中隐士”, 成为中国文人所追求的高雅隐逸的象征, 以其清逸隽雅的形象与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象征着隐士情怀的“东篱菊”, 更是在文人墨客笔下不断散发出缕缕墨香, 使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绽放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咏菊诗词:白居易有《咏菊》, 元稹、李商隐、唐寅亦各有《菊花》诗, 而每首诗中的菊花似乎又都与“东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则更是将其发展到了极致:有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等共十二首。
“南山”意象也经由陶渊明的诗句而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鲜明的指向, 成为矗立在后世知识分子心中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其实, “南山”从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中就已开始, 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陶渊明承传了这一文化内涵, 借“南山”栖息舒展其宁静的心灵, 使其成为君子仁德的象征, 又将其与隐逸之志联系起来, 成为高情远致的意象。因了陶渊明的彰显, 回归“南山”也成为后世文人理想的归宿, 在诗文中频频出现:“君言不得意, 卧睡南山陲” (王维《送别》)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蔽庐”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杜牧《长安忘秋》)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杜甫《秋兴八首》) ……
总之, 陶渊明淡泊的诗文与高洁的人格, 始终为后世人们所景仰,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为代表的诗文为人们描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田园世界, 为中国传统隐逸风气的形成开了先河;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清高耿介、安贫乐道的心态, 回归本真、崇尚自然的志向, “诗意栖居”的人生理想, 也为中国士大夫构筑起一个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 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摘要: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 (其五) 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两句诗, 充分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艺术风格, 营造出冲淡平和、旷洁高远的意境, 反映了作者崇尚自然的思想和淡雅如菊的高洁品格;它开创一代风气之先, 也开启了“诗意栖居”的人生理想, 为后人构筑起一个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 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关键词:采菊,南山,悠然,平淡
参考文献
[1] (北宋) 苏轼著;张毅、孙艳君选注, 苏东坡小品 (M)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第50页
[2]王国维, 静庵文集 (红楼梦评论) (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3.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 篇三
作者: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解释
终南山靠近天都,山势连绵不尽,一直延伸到海边。回头望去,白云连成一片,走近终南山,山上的青青烟雾反而看不见了。在中峰,可以看到不同的分野,条条山谷间的阴晴都不一样。想要在一户人家投宿,隔着溪水问对面的樵夫。
注释
太乙:终南山。
海隅:海边。
霭:雾气。
变:变限。
殊:不同。
赏析
4.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篇四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初次接触这首诗是在初中,课文后面要求背诵。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只记得初次接触,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喜爱有加,常常一个人捧着书在林荫下诵读,对其中的意境、思想全然不知,只是单纯的喜欢。后来,多次与它不期而遇,渐渐明白原来这是名句,想当初我能对其一见倾心,我知道是一种缘分。
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时期,此时王维官场沉浮多年,过着隐居生活。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号称诗佛。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短短的一段,轻描淡写,这就是王维的一生,只是恐怕很多人倾尽一生,也不能解读王维。王维号称“诗佛”,是最贴切的描述。他的诗中总有深远的禅意,官场上又能做到急流而退,这样一个人,注定能够有一个妥善的.后半生。
后来经历太多,我总是在平静时刻怀想这位古人,与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产生共鸣,这样一位拿得起放得下之人,与他多年来岁月里经历息息相关。若不是经历太多,他又如何看淡人世繁华,恩怨是非?
王维的诗,“诗如画卷,美不胜收”。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不体现这一点。这如一幅画,老人顺着溪水而上,到了溪水源头,静坐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如此,又有何求?放下,一切的执念,只是单纯的与山水为伴,不参与红尘纷扰,明心净性。
王维的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情与景融合在一起,不掺杂矫揉造作,景随身旁而取,情从心里流出。这样一个直率之人,总能结交到真诚的朋友,在离别时,又能直视缘聚缘散缘如水,珍惜而不伤感。
王维的诗,“诗渗禅意,流动空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恰如其分的将禅渗入诗中,读完之后仿佛一下子明白很多,看淡很多,万念俱空。很多心结,倾刻之间打开。
我读王维诗,最喜他诗中的禅意,于喧嚣中静心养性,人生中不如意的,纠葛不清的,总能放下。闲静时,喜欢提笔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人生中,爱恨也好,恩怨也罢,到头来尽散落时光中,于是乎,看淡了,也就懂得了与自然同乐。
此刻依稀记得,若曦在等待四爷时,提笔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若曦是明智的,她选择了自由,一直很渴望离开皇宫。从爱的韶华,到怨的暮年,她真正懂得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的诗总是在别人失落时雪中送炭,无论贫贱富贵,少年老者,只要你用心,就能得到,在唐时,这一阵风吹向后人,让迷离的人清醒。这盏唐时的灯,一直照亮你迷惘的前途。
王维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他有追求自己理想,为政治抱负奋斗过,他辉煌过。在政局混乱中又能做到退而守安,暮年退居田园,执笔写下自己的心事,随意却禅意深远。
王维他也是能收放自如的智者,能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不是朝夕间能修炼到如此心境,他也曾激流勇进,到了山穷水尽,他不在渴望柳暗花明,真正选择了安之若素。
这是一个让人感慨,倾慕之人,感慨的是自己的愚,倾慕的是他的智。是的,这是他的人生,辉煌的一生,让人感叹自己的卑微,却让人记挂了他一生,解读了一生。
5.描写和赞美终南山的诗句 篇五
(第一首)
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
徒自倚天生气色,尘中谁为举头看?
——作者:林宽 [唐]
(第二首)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作者:王维
(第三首)
昆仑东入海,名山有终南,
秦岭障南北,太乙生紫烟,
千载形胜地,华夏血脉连。
秦川北望,少陵樊川画阡陌,
柞水南闻,牛背营盘障屏山,
汤峪东蒸,烟霞绮丽,
褒斜西卫,群峪唱晚。
千峰染翠,翠惹微岚,
岚生幽谷,谷响玉川。
人文荟萃,造化齐天,
钟灵毓秀,终南名山。
秦岭中段,名冠“终南”,
地质现象丰富,历史悠久璀璨。
自然保存完整,旅游科考重点。
王顺雄矗东南,为“天下第一孝山”,
“中国第二敦煌”,位蓝天水陆名庵。
西周烽台举火,“骊山晚照”千年,
西安事变兵谏,“天下第一御泉”。
此处玉环长恨,该地玄宗情深。
太平峪瀑布千丈,冰晶顶风光无限,
紫荆花仲春怒放,“第二峰”石冰接天。
峰顶有石河石海冰臼,朱雀现瀑布断崖残峰。
南太白景区,第四季冰川,
冰蚀湖泊成“海”,顶天台名“拔仙”。
望六月太白积雪,看黑河水墨如潭。
断裂峡谷险峻,地貌特征万千。
南五台逶迤庙宇,民俗院秦风浓郁。
沿线景色各异,园区纵横相依……
最是翠华独特,山崩世人称奇。
山崩地貌,世界第三,
体量三亿,总面五里,
碎石无量,巨石九万。
万年地震,情状犹现。
过风洞,炎暑风冷,
钻冰洞,酷日触冰。
天池上,碧波连天,
高峰下,谷平成里。
十八盘,堰塞成坝,
峰顶处,烟岚云霓。
峰仞千米,唯有此山连根折,
群山林立,到此方为覆地波。
特殊地质,稀有属性,
科考奇观,世所罕见。
终南名山,人文久远。
起东部高峰,托关中平原。
蓝田猿人,终南山下酿文明,
商旅古道,周秦汉唐闻铃声。
宗教祖庭,蓝山翠玉,
楼观草堂,惘川茅庐。
韩愈吟哦,太白醉唱,
祖咏破题,乐天赋笔。
华章千古,丽采弥天,
辞赋无力,终南巍然。
地质之山,秦岭万载映日月,
文化之岳,终南千年翰墨染。
历史之岭,华夏自古河渭始,
宗教之峰,祖庭从来秦中多。
峰存迷人风光,园藏珍稀动物,
林隐濒危树种,岭生药王神草。
百川出山,千泉吐绿,
万木峥嵘,群壑响鹃。
风雨满山后,树杪成泉,
斜阳雨过处,苍鹰晚山。
登城南望,翠峰如屏,
春去秋来,层林尽染。
终南名山,人类遗产,
科学开发,生态发展。
护之惜之,吾辈职责,
代之不废,持之久远。
佑我子孙,福泽绵延。
(第四首)
地质奇观造此山,山崩刹那惊万年。
高天一夜平湖起,长水飘然响玉川。
遗迹从来轻地震,如今世界重终南。
万民瞩目翠华地,从此长安有后园。
(第五首)
屹立秦岭腹地,横亘关中之南;
绵延数百余里,主峰洞天之冠。
西起眉县,东至蓝田;
山势陡峭,道路蜿蜒。
《左传》赞“九州之险”,猿猱畏攀;
《史记》称“天下之阻”,守将高酣。
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世代王朝必据之山。
子午道直通巴蜀,魏文长雄略高谈;
武关道剑指楚豫,秦始皇巡幸驾銮;
雾障雨阻,杨贵妃香荔出川;
云横雪拥,韩退之良驹蹒跚。
蜀刘汉为屏障,成都偏安;
十六朝作门户,京城如磐。
大谷有五,绿屏参天;
小谷过百,秀姿联翩。
翠华山岩崩地貌,神州奇观;
南五台沟壑林带,天然植园;
骊山风光旖旎,千年温泉;
王顺花岗玉面,百善孝先;
太平月宫岩景,避暑幽潭;
朱雀冰蚀瀑布,断崖高悬;
蓝田猿人遗址,黑河原始云杉。
终岁披绿,处子秀颜;
四季挂饰,色彩斑斓;
南北水果荟萃,东西药材大全。
大熊猫竹林出没,金丝猴树枝攀援;
羚牛奔走林里,朱鹮鸣叫树间。
斑羚陡崖迎客,松鼠道边皮顽;
刺猬草丛蜷卧,雉鸡飞掠眼前。
流水淙淙,拨悦耳之弦;
鸟兽和鸣,享天然之欢。
道家发祥之地,始祖讲经之峦。
尹喜结庐观星望气,老聃披云骑牛入关;
文始真人执礼楼观上,道家始祖讲经五千言。
《道德经》根本经典,道学天下传;
楼观台道林张本,美誉世间宣。
汉武帝建祠于北,秦始皇筑庙于南;
魏晋增修殿宇,道派开创楼观;
李唐尊奉圣祖,楼阁雕画梁檐。
日新月异,时过境迁;
天灾人祸,香熄火湮。
历代毁坏,唯留断壁残垣;
今朝修葺,重见盛唐玉栏。
古有贤达处士,今有厌世女男;
了却尘扰,斩断尘缘;
隐身修道,静心悟禅。
名山成就名士,名士充实名山。
卢藏用拜相,捷径终南;
周彦伦封令,假道钟山。
今逢昌盛之世,百凤争冠;
纵有卢周之辈,有谁顾焉?
噫吁嚱!秦岭,华夏之脊梁也;
终南,秦岭之脏腑也。
成律一首,献芹以昭。
诗曰:
自古长安作帝城,九州之险亘关中。
云缭翠障蓬莱境,烟笼白屋世外情。
松鼠枝头缘客跃,朱鹮幽谷与泉鸣。
6.王维优美的诗句 篇六
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 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金句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6、《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金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王维思乡诗句 篇七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唐·王维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思念思乡诗句
[思念]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思念]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思念]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杜甫《日暮《
[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思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思念]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思念]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秋节]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慧霖《闰中秋玩月》
[中秋节]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中秋节]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节]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中秋节]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中秋节]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中秋节]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8.王维著名诗句 篇八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出处:《画》
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出处:《送别》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处:《鹿柴》
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出处:《观猎》
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处:《送别》
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出处:《观猎》
7、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出处:《青溪》
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出处:《送别》
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出处:《山中》
10、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出处:《观猎》
1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出处:《山中》
1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出处:《观猎》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处:《竹里馆》
14、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出处:《终南山》
1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处:《鸟鸣涧》
16、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出处:《终南山》
17、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出处:《辛夷坞》
1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处:《鸟鸣涧》
1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出处:《竹里馆》
20、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出处:《终南山》
2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处:《终南山》
22、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出处:《新晴野望》
2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处:《山居秋暝》
2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处:《汉江临泛》
25、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出处:《归嵩山作》
26、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出处:《过香积寺》
2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出处:《送康太守》
28、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出处:《送康太守》
29、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出处:《归嵩山作》
30、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出处:《杂诗三首》
3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出处:《汉江临泛》
32、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出处:《渭川田家》
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处:《使至塞上》
34、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出处:《山居即事》
35、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出处:《归嵩山作》
36、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出处:《过香积寺》
3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处:《山居秋暝》
38、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出处:《酬张少府》
39、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出处:《归嵩山作》
4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处:《山居秋暝》
4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处:《终南别业》
42、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出处:《终南别业》
43、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出处:《终南别业》
44、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出处:《过香积寺》
45、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出处:《渭川田家》
46、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出处:《终南别业》
4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处:《山居秋暝》
48、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出处:《新晴野望》
49、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出处:《渭川田家》
9.王维的朋友送别诗句 篇九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一王维 《终南别业》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一王维 《相思》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一一王维 《鸟鸣涧》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一王维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一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6、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山不见人。一一王维
7、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一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一王维 《使至塞上》
9、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一一王维 《秋夜独坐》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一王维 《山居秋暝》
11、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一王维
1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一一王维
1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一王维 《竹里馆》
1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一一王维 《终南别业》
15、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一一王维 《画》
16、人情翻覆似波澜一一王维
17、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一一王维 《辋川集》
18、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一一王维 《辋川集文杏馆》
19、古墓成苍岭,幽宫像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一一王维
20、四愁诗其一 我所思者在石门 欲往从之泪海深 满城冷雨夜萧森 佳人赠我一片云 何以报之情意真 路远莫致空忧愤 愁煞红尘梦里人 四愁诗其二 我所思者在热河 欲往从之山水阔 故园思归归未得 佳人赠我一片月 何以报之词双阙 路远莫致枉自嗟 始信相逢前世约 四愁诗其三 我所思者在山庄 欲往从之北风长 寒衣犹自怨清霜 佳人曾会珠源寺 何以报之墙角花 路远莫致思未遐 处处随君处处家 四愁诗其四 我所思者在长安 欲往从之河汉宽 寻舟无奈月已圆 佳人几时得归还 何以报之平生念 路远莫致问姻缘 盼君梦中却难眠一一王维 《云山集》
21、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一王维 《少年行》
2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一王维 《汉江临眺》
23、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一一王维
24、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一一王维 《息夫人》
25、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一一王维 《王右丞集笺 送别》
26、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一一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以铭某个下午一一王维
2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一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9、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一一王维
30、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一一王维
31、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一一王维
3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一一王维《山中送别》
33、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一一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4、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一王维 《酬张少府》
3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一一王维
3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一王维 《山居秋暝》
37、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一王维
38、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一一王维 《饭覆釜山僧》
39、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一一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40、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一王维
4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一一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2、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一一王维
4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一一王维 《汉江临泛》
4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一王维
45、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一一王维
4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一王维 《使至塞上》
47、有如免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一一王维
48、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一一王维
49、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一一王维 《辋川六言》
50、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一一王维 《相思》
10.王维描写景物的诗句 篇十
都护在燕然江流萧王维描写
王维描写景物的诗句,由收集,希望有关于王维描写景物的诗句的文章王维描写景物的诗句能对您有所帮助!
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6、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1.王维桃源行诗句 篇十一
原文
桃源行
唐代: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为。
(4)一说“行尽青溪忽值人”。见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旋:不久。
(7)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8)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11)物外:世外。
(12)房栊:房屋的窗户。
(13)喧:叫声嘈杂。
(14)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5)引:领。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6)平明:天刚亮。闾巷:街巷。开:指开门。
(17)薄暮:傍晚。
(18)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去:离开。
(19)灵境:指仙境。
(20)尘心:普通人的感情。乡县:家乡。
(21)游衍:留连不去。
(22)自谓:自以为。不迷:不再迷路。
(23)峰壑:山峰峡谷。
(24)云林:云中山林。
(25)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诗人十九岁时候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于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诗人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的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的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诗人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诗人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终南山诗句王维】推荐阅读:
南山竹海之旅作文06-17
游南山公园作文09-21
南山公园的导游词09-19
烟台南山公园导游词10-02
《岁暮归南山》译文及赏析10-31
风景的作文:游溧阳南山竹海07-23
游玩南山康乐宫初中作文700字07-25
南山中学后勤标准化实施方案09-05
南山煤矿2012年通风队工作计划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