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日记:My daily life

2024-07-18

小学英语日记:My daily life(共9篇)

1.小学英语日记:My daily life 篇一

犹记得 “日记”二字每每从口中吐出时, 孩子们那一声“啊……”这是那么歇斯底里, 让我常感无奈。 我曾私下找了几个同学了解情况, 深谈之后发现在语、数、英、科四门功课的众多作业中, “写一篇日记”位居“最害怕作业”榜首。 其中一个学生 (比较优秀的学生) 这样说道:“老师, 作业只要我认真做、虚心地请教爸爸妈妈, 都是能完成的, 可是, 日记, 即使再认真, 我真的没什么东西可写? ”孩子的话提醒了我, “害怕写日记”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素材可写。

在生活中, 虽然有很多事能成为日记的素材, 但对学生来说, 并不是所有事都能够进入他的视野, 因为他们有自己观察的对象, 观察的范围, 所以有可能老师认为值得写的, 学生却没有发现, 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 教会学生寻找和发现生动活泼的素材。 本文仅以校内生活为平台, 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创作。

一、抓住课堂小插曲, 创造日记小话题

学生的生活, 学校占了大半时间;在学校中, 课堂成了师生共话的绝佳场合, 那何不让课堂成为日记素材的第一来源呢?

在复习单元时, 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是基础之本, 重中之重。 记得一次在回忆AABC式时, 前面的同学都回答得很是流利。“皑皑白雪”、“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等脱口而出。 轮到毛文新了, 他自信满满地站了起来说:“蒙蒙大雨。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细――”这是怎么了呢? 当我回味过来时, 不由地笑出了声。 突然, 我灵机一动, 止住全班的笑, 我立即对学生说:“本周的日记, 咱们就以‘蒙蒙大雨’来当主题。 ”学生兴奋地说:“好! ”

在课堂上, 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有个别学生难免会说一些有违你心的答案, 这时, 我们不要忙着批评和道歉, 而应该抓住这些小插曲, 让错误成为有趣的话题。 错误和失误都是一种美。 我相信, 抓住孩子原生态的回答, 创设了精彩的话题, 让学生写出了精彩的日记, 帮学生寻找到了日记的素材。 围绕这个话题去写, 不仅让学生把有趣的事情深深印刻在记忆里, 而且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记下了难忘的一刻。 我想, 如果每次都能及时抓住课堂上这些小插曲, 不断创造话题, 打开孩子的视野, 拓宽观察范围, 久而久之, 孩子们就会有一双观察敏锐的眼睛。

二、留心看生活趣事, 拓宽日记大源地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樊发稼说:“我手写我心, 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就像小鸟随心所欲地唱自己想唱的歌。 ”

学校生活中, 孩子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 人与人的交往会擦出更耀眼的火花。 在办公室休息时, 总有一两个女同学来打小报告:“老师, 小明故意打我! ”诸如此类的声音总是源源不断。 我们常常告诉孩子, 留心身边的一点点儿小事, 好好思考, 记录它。 那我何不以此“声源”化为写作“来源”呢?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 相比全班教育, 也许提供成功的案例更能被学生接受。 我留心课间, 发现几个女孩子与男孩子正在嬉戏。 于是趁机找来其中一个, 问:“你们玩什么那么开心啊? ”这孩子是班里较大胆的一个, 与我的关系比较亲近。 听完我的问题, 她立即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老师, 一下课……”听到这, 我了解了大概, 男生喜欢逗着女生玩, 而女生又不大愿意。 听完, 我说:“听你说的挺热闹的, 但老师也没理清主要缘由。 那这样, 你写一写, 然后让老师看个明白, 好为你做主啊。 好吗? ”一听我要为她们主持公道, 小女孩满口答应。 第二天, 我的桌上就多了一篇日记。

看了日记, 稍作修改后, 我就在当天的语文课中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此文。 至此之后的一段时间, 记录校园生活成了学生日记的主流。

“处处留心皆学问”。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用心思考就能寻觅到很多日记素材。 留心生活是学生日记创作的源地, 可以留心生活的一景一事一人, 看似容易但写好不容易。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日记创作的素材来源外, 更要引导如何写好日记, 切不可写成流水账。 只有细致地观察景、事、人的形态, 精心构想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日记, 才会有更广阔的创作天地。

三、与图文音像接轨, 开辟日记新渠道

现在孩子的生活都很枯燥, 有些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 获取知识以外, 再没有获取知识的来源, 对生活中的事情漠不关心。 既然他们的世界是空白、无趣, 那么就把他们带入我们的生活中, 把我们看到听到的事情说给他们听, 放给他们看。 我们通过平时的看报, 及时给学生积累有用的素材。 这个素材可以是有趣的、有益的等。 让学生了解素材, 思考素材, 从而写出精彩的日记。

一天, 我在学生做操时浏览了一份报纸, 其中一篇随感《消失的母校 》引发了我的感触。 此文记录了自己对母校的回忆与怀念, 令我想起了自己就读师范时的老院址也已经被拆迁了, 读来更显亲切。 恰逢元旦将至, “理想的校园”是本次元旦征文的主题, 那我何不提供我的素材呢? 于是一上课, 我就打开电脑, 播放了一段记录我母校的视频, 其中图文并茂, 并配有音乐。 视频结束, 我与学生分享了《消失的母校》, 谈了我的感受, 孩子们也颇有同感, 借此引出征文主题。 “你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 能与老师分享吗? ”

隔天, 几乎全班孩子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学校。

总之, 教师可以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发掘日记创作的素材, 教师只有前期一步一步扶到位了, 后期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寻觅日记创作的素材。 其实在校园内我们这样引导学生发现素材, 走出校门, 在家庭、社会上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创作日记。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才有所撰作”。 学生在自由日记时,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 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本领和技巧。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日记时一定要合理评价, 及时鼓励, 必定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对写日记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日记水平, 同时一定能使每个学生在日记的所“思”、所“感”中健康成长。

摘要:如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从校内走向校外, 从书本走向社会, 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作者认为, 日记教学正是承载这一重任之翼。日记就是学生能力的“操作间”。

2.怎样写英语日记 篇二

写英语日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切忌急躁冒进,注意日积月累

从写作的角度说,写英语日记是艰难的创作,因为它包罗万象,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词汇量的要求特别高。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在开始记日记时,不妨结合课文的题材,这样许多词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利用,也就有话可说。如“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是关于与人相处和友谊的话题。如果把这样的话题与自己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何愁无话可说。只要注意积累,你一定会发觉自己的英语日记越来越流畅,表达也越来越地道。

2. 第一行的内容与要求

(1)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明年、月、日与星期,且要写在正文的左上角,其顺序一般是“星期 + 月、日、年”,也有把星期放在后面的,如:“2011年7月2日,星期六” 可写为“ Saturday July 2, 2011或“July 2, 2011 Saturday”。天气情况应写在正文的右上角。

如果是游记,还要写明地点。这一部分中天气状况比较难写。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描写天气的词语:

晴 clear; 多云 cloudy; 阴 overcast;

小雨 sprinkle/light rain; 大雨 big/heavy rain;

毛毛雨 drow/drizzle; 阵雨 shower;

东风 east wind;西南风 southwester;

气温 temperature;

炎热 burning hot/scorching heat;

寒冷 frigid/icy cold;下雪 snow;

冰雹 hail;彩虹 rainbow等。

(2) 第一行中的缩写

英语日记中的第一行的月份与星期通常都是缩写的:

Sunday—Sun.;Monday—Mon.;

Tuesday—Tues.;Wednesday—Wed.;

Thursday—Thur. 或 Thurs.;

Friday—Fri.;Saturday—Sat.

January—Jan.;February—Feb.;

March—Mar.;April—Apr.;

May—May.;June—Jun.;

July—Jul.;August—Aug.;

September—Sept.;October—Oct.;

November—Nov.;December—Dec.等。

3. 日记标题

在日期和天气的下一行可以写上日记小标题,也可以不写标题。

4. 日记的正文

正文是日记的主体。在书写正文时要做到:

?譹?訛要选择当天感受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件来描述,不要写成简单的流水账;

?譺?訛日记的内容多是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情,因此多用第一人称;

?譻?訛日记多是记述当天发生的事情,因此动词时态常使用过去时,但要灵活使用,如景物描写、议论某事、对话引语等要用一般现在时。

5. 日记中的人称

英语日记中由于频繁出现第一人称I,显得单一或重复。因此,要注意尽量少用第一人称I,并注意与第二、第三人称的排列顺序,一般用you, he and I 或he/she and I 的表达方式。

范文:

May20,2011Fri. Cloudy

Education Is the Lighting of a Fire

Mom and Da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aring and loving all the time. I feel I am very lucky to be your child. I love you and I really can understand your hope that one day I can stand out and distinguish myself in some way. I can also understand your various restrictions and regulations for me. But dear Mom and Dad, I am old enough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now. As you know, teamwork and cooperation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ontemporary world. How can I improve my social skills without any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How can I develop in an all-around way without variou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except piano and violin?Just as a saying goes,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I am in great need of friendship and participation of all sorts of activities. They are all good learning processes. Do you think so?

In addition, there is another thing on which I have different opinion. You require me to be No. 1in every subject except gym and drama and all my grades should be A. From these, I can see that you expect much on me and you hope I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Of course, everybody wishes for a high academic record. But does it equal success or does it mean I am an outstanding talent?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a student who has a high academic record but uncivilized behavior will be a successful person. Throughout history, we can find that not all great leaders or famous talents were good at all their subjects and courses when they were young. Some even didn’t have much education. After all,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Dear parents, all these above are by no means my excuses for being lazy. I will undoubtedly try my best all the time. I just want you to communicate more with me. I need more space and time to be more independent. I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me and trust me. Anyway, I love you forever.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二(13)班 朱旭)

点评:

1. 格式正确。

2. 主题明确。内容是写给家长的内心告白,是对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反驳,是对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的批判。

3. 立意新颖。从成长和成才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高分低能所产生的危害。

4. 语言真切,感情丰富。特别是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和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这些引经据典的妙语,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5. 标题和正文的结合颇有创意。

3.让“数学日记”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三

一、数学日记是联系生活和数学的纽带

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通过写数学日记,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 学好数学,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一篇篇的数学日记, 虽然有些还很稚嫩, 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

例如:1月6日天气:晴

今天和小姨去商场买衣服. A商场打六折, B商场买30送200. 当然是去B商场了, 300元的商品才花100, 相当于三折.

小姨看中了一件大衣1200元, 对我说:你算算能返多少钱. 我算了算:1200里有4个300, 4再乘以200, 等于800哇! 返800元呢. 那这件大衣才400元啊. 真便宜. 我们拿着返券继续逛. 小姨为我选中了一件羽绒服800元, 打六折, 可是售货员说如果用返券, 只能按原价. 于是花掉了800. 把券都花完了. 这时候, 小姨又问:这次你算算, 用券买这两件, 优惠了多少啊? 在小姨的指导下, 我算出来了. 1200÷ (1200+800) 等于0.6. 原来是打六折啊. 哎呀, 不算不知道 ! 难怪大人常说:从南京到北京, 买的不如卖的精. 小姨笑着说:你呀, 还是好好学习吧.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二、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 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例如:4月18日天气:阴

今天, 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数学课上老师一道例题讲了好几遍, 可我们在做练习时还是有好多同学做错了, 不是老师讲得不好, 而是有些同学没专心听, 竟然把老师给气哭了, 其中也包括我! 老师! 现在我真想对您说:对不起看到今天您生气的样子, 我感到很难过! 因为是我们把您惹生气了. 老师! 不知道您现在还生气吗? 以前我们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 是您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游戏, 让我们在每节课上都有欢声笑语, 使我们对数学改变了看法;又是您认真地帮助我们复习, 使我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次上您的课, 我都感到很愉快. 现在您生气了, 我很担心您不再给我们讲课了. 老师! 请您原谅我们吧! 我写这篇日记时心里一直很害怕, 害怕失去您这么好的老师……老师!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我保证在以后的日子里勤奋刻苦地学习, 争取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您辛勤的劳动和甜甜的微笑. 老师! 笑一笑吧! 再给我们讲个小笑话, 让我们一起快乐学习吧!

读过这篇日记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同学对老师无限的爱对数学课的喜爱, 对数学课喜爱的原因, 对自己的责备, 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知错就改的决心.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学生把发现的问题写在日记上, 和老师探究,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 4月30日天气:晴

今天中午, 我发现张浩抄吴子浩的数学作业, 我想了一会儿, 到底报告不报告老师呢? 如果报告了, 是为他好;如果不报告的话, 就害了他. 于是我就告诉了老师, 老师把他喊了出去, 他进来的时候一声也不响, 好像生我的气了. 这样的事, 到底该怎么办呢?

四、数学日记是激发探索创新的平台

课堂上进行反思的时候, 有点像挤牙膏似的, 老师提示一下, 学生就回答一点, 而且是这名学生一句, 那名学生一句, 回答得很不全面,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写数学日记时, 学生会静下心来, 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 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记录,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例如:“奇妙的倒数”

开学的第一天, 拿到新课本, 我好开心啊, 我翻动着, 无意间, 一个内容吸引了我, 心想:倒数是倒着的数吗? 我怀着好奇心, 翻动着书页, 终于, 我翻到了那一页. 我一看书, 书上与我说的一样. 书上还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噢! 原来是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那么45就是54的倒数. 不行, 我得验证一下:4/5×5/4=1, 7/7×7/7= 1, 1/0×0 = …不, 1/0与0不行, 因为分母是0无意义. 我突然又想, 小数有没有倒数呢?带分数呢?0有没有倒数呢? 学习了倒数有什么用呢? 没想到这小小的一课竟有这么多的知识. 看来这一课蛮重要的!

五、数学日记是表达学生心声的芳草地

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 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在日记中可以写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 自己的心里话或自己内心的一些情感等这些面对面有时不好意思开口说的内容.

例如:9月19日星期一天气晴

老师! 我给您提个建议. 我是一个听力不太好的女孩, 在您讲课的时候, 您的声音总是那么温柔、那么轻. 我呢, 总是听不清, 为此我感到非常烦恼, 使我不想上课了, 作业的题也就错得多了, 成绩也慢慢下降了, 妈妈也骂我了! 老师! 我给您提的这个建议希望您能接受.

阅读了这名同学的日记后, 我马上采取措施, 把声音提高了, 并且把她的座位往前调了一下, 她也会心地笑了. 之后她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提上来了.

4.日记——小学作文教学的抓手 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日记既能积累生活经验,又能锻炼观察、分析的能力,还能锻炼文字表达的能力,锻炼耐性,培养集中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写作的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应注意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写日记是—种“练笔”活动,应该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让学生充分享受练笔的自由,不要在字数或内容上作硬性的规定。学生有了“说话”的自由,写作热情才能高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句两句也可以,写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要实事求是,对自己负责。”学生的写作空间自由了,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把他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东西尽可能地呈现出来。另外,还可以开展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得意之作,或者开辟习作园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览出来,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让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坚持写日记,要求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可以给学生讲名人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如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果戈里常年坚持写日记,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笔记本成了他“手头的百科辞典”。

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拓展日记的内容

从一、二年级开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写不出的汉字,可以写拼音)。刚开始起步时,可以让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如眼睛看到、鼻子闻到的、嘴里尝到的、亲手做过的、心里想到的等等,可以只写一句话、两句话。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面的扩大,可以引导学生扩展日记的内容,逐渐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写关于小动物的日记,农村大多数家庭都习惯饲养小动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和自己饲养的小动物朝夕相处,观察小动物对他们来说是美的享受,更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先从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外貌着手,先让他们写出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的外貌是什么样。同学们可能写不了多长,但是,要让他们把句子写通顺,然后就可以逐渐加深内容,让他们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再把这些习性也记录下来,与动物的外貌结合起来,如果语句通顺,就不失为一篇小小的作文。

三、经常检查批阅,及时给予指点

对于学生所写的日记,不应置之不理,任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要经常检查批阅,及时给予指点。日记的批阅不能像作文一样精批细改,应多鼓励,少批评,多批少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日记中片面的认识,不能横加指责或全盘否定,否则学生就不敢说真话、说实话。应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在自然中,可以说植物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在路边,在田野,甚至你的身边处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感受到植物带给你的欢乐,感到大自然的奥妙,神奇伟大。让孩子们细心观察,耐心记录是有一定收获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他们活动时的欢声笑语,使他们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写这方面的日记他们也觉得有意思。所以每次参加某项活动前,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写下本次活动日记,这样能促进他们有意识地捕捉碰到的一切事物,锻炼观察的自觉性,提高感受能力,增加知识,自然也能为作文提供写作的材料。

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进行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那么写作文也将不再是令人头疼的事,而会“下笔如有神”。

5.如何指导小学生写日记 篇五

对小学生来说,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他们童眼看世界、童笔写生活、童心悟真谛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坚持写日记,能为课堂作文提供新活多彩的素材,使习作方法灵活恰当,使习作语言更丰富亮丽,从中提高写作能力;坚持写日记,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写日记,还能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真可谓一举多得。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一、指导日记的内容

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学生所见所闻 、所思 、所感的人、事、景也丰富多彩,这就为学生观察、积累、选择日记素材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为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

写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教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写身边的人,周围的物,做过的事,也可以写自然的景,心中的情……可写的材料俯拾即是。当然要有选择的写,要写的简明扼要,不要把一天中的事件不问主次、不分详略地记下来,写成流水帐。所写的内容不一定是大事,但必须有意义。日记是生活的写照、内心的独白,内容与感情一定要真实。

二、指导日记的写法

日记,大致可分为观察日记、生活日记、活动日记等几大类。下面就这三种日记,谈谈我的指导方法。

1、指导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一种特殊的日记,他不记个人生活细节,而是对自然现象 、社会现象或日常生活进行有意识的细致观察后做的笔录。指导这类日记的步骤是:

(1)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重点。生活中可供观察的现象很多,一般分动态和静态两大类。静态的如高山、树木、花草、建筑物、人物外貌等,动态的如人或动物以及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社会生活,甚至亲身参加活动,在实践中观察。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日记可写的内容,而且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观察的热情及对丰富多彩生活的热爱。

(2)指导观察方法。生活中的美很多,如何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呢?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察的对象、角度、位置、时间、主题、方式等方面予以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与众不同的特征。如指导学生观察植物“马蹄莲”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它的叶、茎、花与别的植物是如何区别开来的。观察要有顺序,找准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如空间位置或时间变化的顺序,分清主次,有条理地观察。又如观察马蹄莲时,引导学生观察叶子刚出土及长大时在形状、大小上有何变化,观察含苞欲放和已经开放的花在颜色和形状上的变化,然后按照茎、叶、花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而且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想象是学生写好日记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羽翼才能使日记达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的理想境界。在观察事物时,引导学生边看边想,学会分析事物的内在意义,这样会产生实际感受,有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往日观察的印象,想象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如观察时,提示学生眼前的事物像什么,用什么比喻恰当等,来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观察中的联想和想象,能使日记的内容更加丰富。

(4)指导表达。通过观察,获得了许多写作材料,然后指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具体的描绘出来。一位同学在观察马蹄莲后写到:“马蹄莲的叶子刚钻出泥土时,叶紧卷着,如同锥子,长大后叶面伸展开,犹如芋头的叶子。更美的要属它的花了。它的花白白的,好似马蹄子一样,中间钻出长长的淡黄的花蕊,看上去洁白高雅。我想这就是马蹄莲得名的由来吧。”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事物,帮助他们从生活中捕捉日记素材,这样学生写日记就有话可说了。

2.指导学生写生活日记 生活日记,是把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在指导写这类日记时,我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记真事,抒真情,写实感。

日记是自己生活的实录,应当记真事,抒真情。学习上有了成绩和经验,记下来可以发扬光大;言行上有了缺点,记下来,可以自我反省,吸取教训。这样会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悟出人生的真谛,懂得做人的道理,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健康成长。

如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还给我买了生日礼物,我很高兴。我想,爸爸妈妈这样疼爱我、关心我,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努力学习,将来一定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短短几句话,道出了孩子的肺腑之言,一颗纯真的孝心跃然纸上。

(2)内容集中,写事具体。

内容集中就是写人或事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写事具体就是写出看到事物的形状、姿态、声音、颜色或人物的音容笑貌、所作所为等,这样写出的日记才生动感人。

3.指导写活动日记

活动日记就是学生将在校或社会参加的活动记录下来。学生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等。这些活动,常常使学生充满喜怒哀乐。如果及时地引导学生记下来,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如一次“庆六.一”班会后,指导学生写日记,要求学生写出会场的布置,班会的程序,最精彩的节目及自己的感受,这样促使学生通过描写活动,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为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引导学生乐写、会写。学生刚接触日记时,便让学生写“自由日记”。也就是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权利,让学生在自由日记中张扬个性,自由发展。学生感到日记写好玩,乐写,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逐步给学生提供一些范例,教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结构形式去组织、描写材料。结合课文和课外阅读,教给他们一些如“前后照应”、“点明中心”、“总分结构”、“用句段过渡”等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使学生认识到日记不难,会写。

其次,依据学生爱玩、好奇和凭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在玩中学说话,在乐中学写文。如写写春游活动啦,写写拔河比赛、风筝比赛啦,写写游戏活动啦等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因而写起来也是兴趣盎然的。

再次,让学生从自己的日记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因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为此,教学中善于用肯定与激励的方法,组织展示和交流。常常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轮流读日记,并及时点评。不定期的进行日记展评,表扬写认真的学生,并把好的日记在板报上张贴展出,供大家鉴赏。使学生知道教师时刻在关心自己,并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兴趣和自信。

6.一位民国小学校长的工作日记 篇六

升迁之际, 刘百川的心情不只是激动。他有写日记的习惯, 就在几年前, 他还反复断言:“假使我做校长, 一定能胜任愉快。”但越思忖, 他越感责任重大, 而昔日的雄心壮志, 此时全部化成了自惭形秽, 正如他在日记中描述的那样:“到了今天, 我的勇气, 因为畏惧、忧虑、惶恐, 骤然减退, 几乎减到零度了。”

附小之困

刘校长的忧虑并非毫无依据, 他面对的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东海位于苏北, 地广民穷, 附小工作始终难有起色, 更尴尬的是, 他几乎没有经验———内功不足加上条件所限, 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初几天的走访印证了他的猜测, 日记的开篇几页, 多数是围绕着缺憾展开的, 比如设施方面的不足:

校工室内的光线太黑暗, 空气太潮湿, 对于校工的健康很有妨碍……

大会堂容积太小, 光线太暗, 不甚合宜……

儿童用图书馆在楼上, 儿童上下很不便利……

教师参考图书、教物及一些标本很多, 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帮助。唯细查多霉烂之处, 想已久不应用, 并未洗刷暴晒。

教室均系新式楼房, 容量均合度, 唯两面窗户均太近黑板, 每级学生太多, 有人桌位靠近黑板, 这都是造成近视眼的最大原因。教室设备太杂乱, 没有组织……

这些问题被逐个罗列起来, 共有17 条, 至于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是个别教师的品行难以胜任:“教社会的徐先生, 到了做笔记的时候, 便把教科书上的表解或问题一起写在黑板上, 叫他们 (学生) 依样画葫芦地抄下来, 有的字不认得, 有的句子看不懂, 他也不管。”

30 年代初, 正是民生多艰的时期。既然工资捉襟见肘, 又无升迁希望, 怠惰便在教员心中暗自萌生。

平心而论,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只要重视便可解决, 而最大的挑战, 恰恰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私塾依旧盛行, 这种逆流背后, 实际是对新式教育的不信任。虽然科举不存, 但在苏北, 其内容和方法却几十年因袭如故, 学校无法服务于社会, 甚至和公众产生隔阂:“家庭里对于学校第一件事不满意的, 便是在学校里学的没有什么大用处;尽管笔算考了一个甲等, 但是到了家里, 甚至不会算五斗米或半斤油的价钱;小字尽管把《灵飞经》写得很好, 但日常用的字常会写不出来;尽管会做记事文、议论文, 但是不能写一封很通顺的书信。这都是学校太注意形式的训练了。”相较之下, 私塾虽然简陋, 但传授的却是珠算、书信写作等实用技能, 毋庸置疑, 这与众多家长的意图不谋而合。

制度之变

刘百川的革新, 并非以横冲直撞开始。他不断记录着所见所想, 有时是三言两语的片段, 有时竟洋洋洒洒达数百言, 作为斟酌酝酿的成果, 校务纲要雏形已具, 它将作为原则, 提纲挈领地指引附小的活动。

校务进行, 最重要的原则有六:

(1) 发展儿童个性:一切教育设施都要以儿童为本位, 创造环境以满足儿童的生活, 并利导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发展。

(2) 适应社会需要:调查社会状况, 地方职业种类、家庭生活情形、毕业生出路等, 作为设施教育的标准。

(3) 注意经济效率:凡所设施均须注意教育效能的增进, 从学理方面谋求经济的法则。

(4) 应用科学方法:一切事业的进行, 均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考核结果;事前尤要有精确的计划和步骤。

(5) 形式、精神兼顾:一面谋形式的改善, 一面谋精神的充实, 务使表里一致, 以免畸形地发展。

(6) 注意分工合作:校务采取分章制度, 各事设有专责, 以免互相推诿或互相冲突的流弊, 如有须改进的地方, 先公开协议。

校务进行, 应特别努力下列几件事:

(1) 罗致优长的人才:根据为事择人的原则, 罗致有兴味经验的各项人才。

(2) 改良环境及设备:凡设备方面有不合宜的地方, 应次第加以改良, 一方面要求合于卫生, 一方面要适应儿童的需要。

(3) 要尽力提倡教师进修, 如组织研究各种研究会、读书会、参观团及出版刊物等, 都是提倡进修的好方法。

(4) 注意儿童的研究:儿童是教育的对象, 所以儿童的研究, 实为目前重要之工作。关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之程序, 学习心理方面的各项问题, 都要加以切实的研究, 作为改进教育的措施。”

即使是今天, 这份颇具科学色彩的文件也令人眼前一亮。

校务纲要大功告成之际, 刘百川的精力转向财务。预算制度清末被引入中国, 明面为各界所恪守, 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地方政府的预算几近虚设, 至于学校, 诚如日记中所言:“校长的钱袋, 便是会计处。”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利用管理疏漏损公肥私者亦不乏其人, 种种积弊陈陈相因, 形成了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例如一般小学, 纵然账面看似完备, 但经费早已积欠, 有的学校拖欠工资竟至一年。附小虽不至此, 但亦可称得上是勉力维持, 日记中有“薪工占百分之八十, 行政费和杂费各占百分之十, 另列百分之五的预备费”“凡是预算没有列入的款项, 不得动支”等词句。7 月底的日记提到, 修葺教具时, 竟是校长带领教师和工匠亲自上阵。这尴尬的一切, 正体现了民国教育蹒跚前行的事实。

但刘百川的雄心壮志, 并未因此消磨殆尽。“我们要下另一个决心, 拥护我们的主张。”随着开学临近, 完善校务成为新的当务之急。虽然压力重重, 但令人惊异的是, 在日记中竟没有“疲惫”“劳累”, 取而代之的是“商量”“不妥”“有无问题”———即使是细枝末节, 刘百川也不免反复斟酌。对下列片段的截取和摘录, 或许能反映出这位先驱的用心良苦。

对教材的选用:“教材内容及形式:要适合普通社会的需要, 要适合时代的要求, 要适合儿童的心理, 要富有生趣, 要多美丽的插图, 纸张印刷要合于卫生, 版本大小要适宜。教材的排列及其组织:由旧至新, 由近至远, 由易至难, 由具体而抽象, 由创作而欣赏, 由心理而伦理。”

课程的安排:“用心精密与筋肉运动细密的功课, 时间宜短不宜长;学习困难的功课, 宜安排在上午;功课不须用心的可安排在下午;饭前饭后要避免体操和运动;用手与用脑的作业, 要相互调剂。”

教室的布置:“挂黑板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两点, 在墙上预先订好横木, 挂也不费事, 黑板的高度, 以儿童能自由书写为度, 假定黑板与地板之距离的标准如下:幼稚园及一年级, 24 寸;二、三、四年级, 26 寸;五、六年级, 30 寸。”

育人之道

显而易见, 这样的精心思量, 在教师基本面容呆滞、师生基本关系对立的传统学校里, 无疑是一个亮点;另一方面, 他显然察觉到了“工业化教育”的弊端, 即纯粹将知识强加给孩子们, 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作为校务工作的关键, 刘百川对“训育”很是在意。所谓“训育”, 即对学生品德的训练和培养。训育的制定和实行, 实际关系到附小的未来:受其熏陶的学生, 终将接受社会的评价, 而这正是对附小工作的最好检验。

因此, 该项工作从上任伊始便被列为重中之重。一个月的思忖过后, 年轻的校长终于开始着笔:“根据儿童生活教育的原理, 搜求须加以训练的事实……根据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生活, 提出有价值的习惯……分析人生习惯、态度、理想的种类, 汇集须训练的事实……长期地记载并统计儿童的行为和习惯, 将儿童已有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编为训练的条文。”

在他的日记中, 记录了非常详尽的训育标准, 从“不撒谎”一直延伸到“爱护国家”。根据学龄的不同, 它们又分为4 个阶段, 其中无处不透露出性格塑造上的深谋远虑:“别人问到什么事详细告诉他”“对工人平等看待”“辅助残疾和弱小的人”“遵守合法的裁制”“常做正常的娱乐”“做别人不敢做的好事”“爱护团体的名誉”……至于具体执行, 刘百川放弃了铺天盖地的口号和灌输, 用制度的力量取而代之, 最终, “国民素养”将被融进学校———对于整个附小, 这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指导儿童实践的时候, 可由儿童自己反省, 可由儿童互相报告和全面, 也可由教师讲解条文的意义和实践的方法, 让儿童去练习。考察儿童实践的结果, 适用下列的方法: (甲) 备具记载簿一册, 簿内开列训育标准之条文及儿童姓名; (乙) 发现有儿童违反训育标准时, 即于簿内再记一次, 连续发现数次, 即记载数次; (丙) 一学期终了, 发现最少者, 性行成绩最好; (丁) 依发现次数之多寡, 评定各人性行的成绩, 分优上中下劣五等, 各等级的人数可占全人数百分之若干。”

至此, 万事俱备, 但刘百川的心情更加不安, 招生即将展开, 在基础教育无法普及的大前提下, 诸如附小之类的“名校”, 对申请者择优选拔, 自然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东海附小在民国二十年只计划招80 名新生, 而前来应试的却有375 人, 供应和需求的缺口如此巨大, 以致“关系”难免暗中萌生, 有人在做, 便有人在看, 这一切如果处理不当, 必将招来非议、指责和攻击。

此刻的附小, 掌握着传授知识的权力, 而校长刘百川, 俨然成了数百名学童的命运主宰, 他相信通过制度, 积弊将被克服, 这一切的前提是秉承两个原则———合理和公正:“考试的方法, 要力求合理, 考一年级儿童, 便要演四则算术, 二年级儿童, 便要举行书面的常识测验。有时故意将题目出得深些, 使儿童做不出, 这都不是合理的考试。南京某著名小学考幼稚园儿童, 在黑板上画一只大象, 认得象的便取, 然在南京, 四五岁的小孩子, 能认识的着实不多。

一般学校里招考新生的方法, 不免被别人怀疑, 因为与学校先生有关系的儿童, 结果都录取了;与学校先生没有关系的儿童, 尽管成绩很好, 往往不录, 因此我们决定招生要请少数与本地没有关系的先生去办理, 题目绝对地保密, 成绩不妨公开地发表。这样便可免去社会上人的疑虑, 他们也不再请学校先生吃茶吃酒, 作无谓的请托了。”

故者之思

据刘百川在日记中所言, 虽然落榜者稍有怨言, 但录取的整体效果, 依旧是令人满意的, 而新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点:越是穷人的子弟, 成绩优秀者越往往有之。或许在这些志气昂扬的孩子身上, 隐约能看出他当年的影子, 而社会的前途,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 才显露出一丝进取和朝气蓬勃。开学之后, 附小一切进展顺利, 然而9 月6 日, 日记已出版的部分却戛然而止, 据刘百川的解释, 中断的原因仅仅是纸张用尽了。然而事实或许更加严峻, 不到两周之后, “九·一八事变”爆发, 这使“教育强国”成了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正如赵欲仁先生在《小学最低限度行政标准》中所言:“德有克虏伯, 能使本国军械甲于世界, 雄视全球;法有巴斯德, 能使酿酒造丝等业, 特别稳固, 国富顿增;美有爱迪生, 能使事物日异月新, 开辟无数利源。”而在民国教育者的眼中, 中国自己的克虏伯、巴斯德、爱迪生, 正是将通过逐渐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 选拔、培育和脱颖而出, 这些有用之才将构成一股力量, 将黑暗和腐朽一扫而空, 国难当头, 或许是赤子之心殷切, 刘百川和上级才急于将上述心得整理并付梓。

7.浅谈小学生数学日记的魅力 篇七

一、写数学日记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安排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反映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数学日记不必一节一写,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争论,给学生增添乐趣,或做一些数学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

例如我班有名学生在学完质数、合数那一节课后,在数学日记中写到:“游戏开始了,我心里紧张极了.当听到老师说到请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时,我没多想就站了起来,同学们中有了一些小议论,我马上想到老师曾说过,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时,后悔极了.我觉得我的脸在渐渐地发热,我暗暗下决心,下次不会再错了.”

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话都写到日记中.如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更可以通过教师反馈的评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以进一步肯定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让学生写日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沟通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

二、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的步骤

第一步,我们可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记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他们人人都可以胜任.

第二步,我们可以定格式和定主题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

第三步,逐步放开,不定格式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地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往往会和成人有所不同,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日记中写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发现,并得到反馈,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事物,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写出一篇好日记受到老师表扬后,他会有成功感,他会更加喜欢数学,从而用功去学习数学.如有名学生在学完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在数学日记中写到:我们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体积的概念,就给我们布置了一篇数学日记,让我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想来想去,最后我选择了求土豆的体积.妈妈给我拿了一个土豆,说:“土豆没有一点形状,怎么量体积呀?”我胸有成竹地回答:“没事儿,我知道咋办.”

我先找来了一个长方体的水槽,测量了一下它的长和宽,长是24 cm,宽是17 cm.接着我倒入水槽一些水,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 cm.下一步把洗净的一个土豆轻轻放入水槽,等水面平稳后,我又一次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5 cm.最后一步就是求土豆的体积了.

我列出了求土豆体积的公式:

24×17×(5.5-5)=24×17×0.5=204(cm3).

则土豆的体积是204 cm3.

当我列出公式时,妈妈也恍然大悟了.真没想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用途.这也使我想起来了曹冲称象的典故.那么大的一头大象怎么称它的重量呢?聪明的曹冲想到了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在船上记下刻度,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石块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就一点一点的往下沉,等船沉到刚才的刻度时,就停止装石块,然后测量石块的重量,而石块的重量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真的很聪明,是我学习的榜样.

学数学真有意思,亲自动手做数学实验真好,用数学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真好.我要坚持写数学日记.

8.民国乡村小学校长的工作日记 篇八

升迁之际,刘百川的心情不只是激动。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就在几年前,他还在反复断言:“假使我做校长,一定能胜任愉快。”但越思忖,他越感觉责任重大,而昔日的雄心壮志,此时全部化成了自惭形秽,正如在日记中描述的那样:“到了今天,我的勇气,因为畏惧、忧虑、惶恐,骤然地减退,几乎减到零度了。”

附小之困

刘校长的忧虑并非毫无依据,他揽下的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东海位于苏北,地广民穷,附小虽惨淡经营,但工作依旧难有起色,更尴尬的是,他几乎没有经验——内功不足加上条件所限,使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初几天的走访便印证了他的猜测,日记的开篇几页,多数是围绕着缺憾展开的,比如设施方面的不足,就几乎占满了7月6日的内容:

(一)校工室内的光线太黑暗,空气太潮湿,对于校工的健康很有妨碍……

(四)大会堂容积太小,光线太暗,不甚合宜……

(五)儿童用图书馆在楼上,儿童上下很不便利……

(十二)教师参考图书、教物及一起标本很多,这是教学上一大帮助。惟细查多霉烂之处,想已久不应用,并未洗刷暴晒。

(十三)教室均系新式楼房,容量均合度,惟二面窗户均太近黑板,每级学生太多,有人桌位靠近黑板,这都是造成近视眼的最大原因。教室设备嫌太杂乱,没有组织……

这些被逐个罗列起来,共有17条,至于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个别教师的品行难以胜任:“教社会的徐先生,到了做笔记的时候,便把教科书上的表解或问题,一起写在黑板上,叫他们(学生)依样画葫芦地抄下来,有的字不认得,有的句子看不懂,他也不管。”

30年代初,正是民生多艰的时期。既然工资捉襟见肘,又无升迁之希望,怠惰便在教员心中暗自萌生。与徐先生类似的情况,从友人辛祚义的信中,也可略见一斑:“我觉得现在一般小学教师,职业的兴趣太差,平常对于上课,处理成绩,都是敷衍了事,到课完的时候,便各走各的路,有谁去指导儿童活动?更有谁去努力研究教育……至于教师闲着做什么事呢?茶馆吃茶,酒店吃酒,到同事的家里去叉麻雀,常常有之,甚至叉了一夜的麻雀,明天请假睡觉,这是如何可叹的事!”

平心而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只要重视便可解决,而最大的挑战,恰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私塾依旧盛行,这种逆流背后,实际是对新式教育的不信任。虽然科举不存,但在苏北,其内容和方法,却几十年来因袭如故,学校无法服务于社会,甚至和公众产生隔阂:“家庭里对于学校第一件事不满意的,便是在学校里学的,没有什么大用处;尽管笔算考了一个甲等,但是到了家里,甚至不会算五斗米或半斤油的价钱;小字尽管把《灵飞经》写得很好,但日常用的字,常会写不出来;尽管会做记事文、议论文,但是不能写一封很通顺的书信。这都是学校太注意形式的训练了。”相较之下,私塾虽然简陋,但传授的却是珠算、书信写作等实用技能,毋庸置疑,这与众多家长的意图不谋而合。

制度之变

要想赢得支持,必先改变局面,而刘百川的革新,又并非以横冲直撞开始。他不断记录着所见所想,有时是三言两语的片段,有时竟洋洋洒洒达数百言,作为斟酌酝酿的成果,7月11日,校务纲要雏形已具,它将作为原则,提纲挈领地指引附小的活动,其中,“发展儿童个性、适应社会需要”,更是被列为首要的原则:

“校务进行……最重要的原则有六:

(1)发展儿童个性:一切教育设施,都要以儿童为本位,创造环境以满足儿童的生活,并利导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发展。

(2)适应社会需要:调查社会状况,地方职业种类、家庭生活情形、毕业生出路等,作为设施教育的标准。

(3)注意经济效率:凡所设施均须注意教育效能的增进,从学理方面谋求经济的法则。

(4)应用科学方法:一切事业的进行,均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考核结果;事前尤要有精确的计划和步骤。

(5)形式、精神兼顾:一面谋形式的改善,一面谋精神的充实。务使表里一致,以免畸形地发展。

(6)注意分工合作:校务采分章制度,各事设有专责,以免互相推诿或互相冲突的流弊。如有须改进的地方,先公开协议。

校务进行,应特别努力下列几件事:

(1)罗致优长的人才:根据为事择人的原则,罗致有兴味经验的各项人才。

(2)改良环境及设备:凡设备方面有不合宜的地方,应次第加以改良,一方面要求合于卫生,一方面要适应儿童的需要。

(3)要尽力提倡教师进修,如组织研究各种研究会、读书会、参观团及出版刊物等,都是提倡进修的好方法。

(4)注意儿童的研究: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儿童的研究,实为目前重要之工作。关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之程序,学习心理方面的各项问题,都要加以切实的研究,作为改进教育的措施。”

即使是今天,这份颇具科学色彩的文件也令人眼前一亮。刘百川将其归功于母校——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的培育,正是这所学校,在诸多领域开了地区之先河。《灌云县教育志》写道:“1914年秋(民国三年),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在灌云创建。校址在县城板浦陶公祠及崇庆院内……管理极严……教员皆聘请学界水平较高者充任”,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传授国文、算术等基础科目的同时,学校还教授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小学行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被传到了落后的东海县城。

校务纲要大功告成之际,刘百川的精力转向财务,这项工作的直接目的,便是为科学管理打下基础。动手之时,他骤然注意到,这又是一场同积习的较量。

预算制度清末引入中国,明面为各界所恪守,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地方政府的预算几近虚设,至于学校,诚如日记中所言:“校长的钱袋,便是会计处。”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利用管理疏漏损公肥私者亦不乏其人,种种积弊陈陈相因,形成了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例如一般小学,纵然账面看似完备,但经费早已积欠,有的学校,拖欠工资竟至一年。附小虽不至此,但亦可称得上是勉力维持,日记中有“薪工占百分之八十,行政费和杂费各占百分之十,另列百分之五的预备费”、“凡是预算没有列入的款项,不得动支”等词句,7月底的日记提到,修葺教具时,竟是校长带领教师和工匠亲自上阵。这尴尬的一切,正体现了民国教育蹒跚前行的事实。

但刘百川的雄心壮志,并未因此消磨殆尽。“我们要下另一个决心,拥护我们的主张。”随着开学临近,完善校务成为新的当务之急。虽然压力重重,但令人惊异的是,在日记中竟没有“疲惫”、“劳累”,取而代之的是“商量”、“不妥”、“有无问题”——即使是细枝末节,刘百川也不免反复斟酌。对下列片段的截取和摘录,或许能反映出这位先驱的用心良苦。

对教材的选用:“教材内容及形式:要是和普通社会的需要,要适合时代的要求,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和胜利,要活动而富有生趣,要多美丽的插图,纸张印刷要合于卫生,版本大小要适宜。教材的排列及其组织:由旧至新,由近至远,由易至难,由具体而抽象,由创作而欣赏,由心理而伦理。”

课程的安排:“用心精密与筋肉运动细密的功课,时间宜短不宜长;学习困难的功课,宜安排在上午;功课不须用心的可安排在下午;饭前饭后要避免体操和运动;用手与用脑的作业,要相互调剂。”

教室的布置:“一般学校里的黑板,总是挂得太高,儿童不能使用;挂得不稳,写字时候格格作响。我们这次挂黑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点,在墙上预先订好横木,挂也不费事,黑板的高度,以儿童能自由书写为度,假定黑板与地板之距离的标准如下:幼稚园及一年级,二十四寸;二、三、四年级,二十六寸;五、六年级,三十寸。”

育人之道

显而易见,这样的精心思量,在教师基本面容呆滞、师生基本关系对立的传统学校里,无疑是一个亮点;另一方面,他显然察觉到了“工业化教育”的弊端,即纯粹将知识强加给孩子们,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作为校务工作的关键,刘百川对“训育”很是在意。所谓“训育”,即对学生品德的训练和培养。训育的制定和实行,实际关系到附小的未来:受其熏陶的学生,终将接受社会的评价,而这正是对附小工作的最好检验。

因此,该项工作从上任伊始便被列为重中之重。一个月的思忖过后,年轻的校长终于开始着笔:“根据儿童生活教育的原理,搜求需加以训练的事实……根据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生活,提出有价值的习惯……分析人生习惯、态度、理想的种类,汇集须训练的事实……长期地记载并统计儿童的行为和习惯,将儿童已有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编为训练的条文。”

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非常详尽的训育标准,从“不撒谎”一直延伸到“爱护国家”。根据学龄的不同,它们又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无处不透露出性格塑造上的深谋远虑:“别人问到什么事详细告诉他”“对工人平等看待”“辅助残疾和弱小的人”“遵守合法的裁制”“常做正常的娱乐”“做别人不敢做的好事”“爱护团体的名誉”……至于具体执行,刘百川放弃了铺天盖地的口号和灌输,用制度的力量取而代之,最终,“国民素养”将被融进学校——对于整个附小,这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指导儿童实践的时候,可由儿童自己反省,可由儿童互相报告和全面,也可由教师讲解条文的意义和实践的方法,让儿童去练习。考察儿童实践的结果,适用下列的方法:(甲)备具记载簿一册,簿内开列训育标准之条文及儿童姓名;(乙)发现有儿童违反训育标准时,即于簿内再记一次,连续发现数次,即记载数次;(丙)一学期终了,发现最少者,性行成绩最好;(丁)依发现次数之多寡,评定各人性行的成绩,分优上中下劣五等,各等级的人数可占全人数百分之若干。”

至此,万事俱备,但刘百川的心情更加不安,招生即将展开,在基础教育无法普及的大前提下,诸如附小之类的“名校”,对申请者择优选拔,自然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东海附小在民国二十年只计划招八十余名新生,而前来应试的却有375人,供应和需求的缺口如此巨大,以至于“关系”难免暗中萌生,有人在做,便有人在看,这一切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召来非议、攻击和指责。

此刻的附小,掌握着传授知识的权力,而校长刘百川,俨然成了数百名学童的命运主宰,他相信通过制度,积弊将被克服,这一切的前提是秉承两个原则——合理和公正:

“考试的方法,要力求合理,考一年级儿童,便要演四则算术,二年级儿童,便要举行书面的常识测验。有时故意将题目出得深些,使儿童做不出,这都不是合理的考试。南京某著名小学考幼稚园儿童,在黑板上画一只大象,认得象的便取,然在南京,四五岁的小孩子,能认识的着实不多。

一般学校里招考新生的方法,不免被别人怀疑,因为与学校先生有关系的儿童,结果都录取了;与学校先生没有关系的儿童,尽管成绩很好,往往不录,因此我们决定招生要请少数与本地没有关系的先生去办理,题目绝对地秘密,成绩不妨公开地发表。这样便可免去社会上人的疑虑,他们也不再请学校先生吃茶吃酒,做无谓的请托了。”

故者之思

据刘百川在日记中所言,虽然落榜者稍有怨言,但录取的整体效果,依旧是令人满意的,而新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点:越是穷人的子弟,成绩优秀者越往往有之。或许在这些志气昂扬的孩子身上,隐约能看出他当年的影子,而社会的前途,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显露出一丝进取和朝气蓬勃。开学之后,附小一切进展顺利,然而9月6日,日记已出版的部分却戛然而止,据刘百川的解释,中断的原因仅仅是纸张用尽了。然而事实或许更加严峻,不到两周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使“教育强国”成了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正如赵欲仁先生在《小学最低限度行政标准》中所言:“德有克虏伯,能使本国军械甲于世界,雄视全球;法有巴斯德,能使酿酒造丝等业,特别稳固,国富顿增;美有爱迪生,能使事物日异月新,开辟无数利源。”而在民国教育者的眼中,中国自己的克虏伯、巴斯德、爱迪生,正是将通过逐渐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选拔、培育和脱颖而出,这些有用之才将构成一股力量,将黑暗和腐朽一扫而空,国难当头,或许是赤子之心殷切,刘百川和上级才急于将上述心得整理并付梓。

在日记的最末,刘百川说明这仅是上册,然而出于种种因素,计划中的续作最终没有问世。在接下来的两年,他全身心地投入校长的工作中,1935年被派往镇江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区,任实验区主任,在此期间参与组织了“中国教育研究社”。解放后,刘百川担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系主任,1971年去世前,他不顾病重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任重道远》,它的结尾“教学不已,阖棺乃止”后来成了刘百川的墓志。对这位先驱而言,生平的遗憾还有很多,但值得告慰的是,那些理想和信念,却并没有被时光埋没,《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这本貌不惊人的小册子去年又一次再版,这或许就是其价值的明证。

图:

“百川三十小影”。刘百川,原名刘于左,江苏滨海县人,幼时家境贫困,春荒竟至三餐不周,但仍一心向学,最后从普通的小学教师被提拔为校长,最终成为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朱智贤对他有这样的评价:“百川具毅力,富才干……其戮力事业之精神,尤为常人所不及……健谈能文,所至之处则谈笑风生,座中为之乐而忘倦。”

20世纪40年代,陕西临潼,一个专心听课的二年级小学生。她是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 手里拿着毛笔正在练习算术。

20世纪30年代,广西钦州,一群学童面对镜头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无论是传统时代还是现代,秩序性以及对行为和道德的规训,都是教育的重点。在这本民国时期的小学教科书《新编中华修身教科书》的第1册第2课中,就展现了这一教育观念的践行方式。道德的权威通过让学生排队进入课堂和起立问好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在这些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脑海中扎下根来。

民国时,某小学低年级的读书会。图/FOTOE

9.小学英语日记:My daily life 篇九

“循环日记”与一般意义的日记有相同的地方, 即都是日记, 在内容、长短等要求较宽松、灵活。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循环”这两个字, 既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人一个小组 (按习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恰当搭配) , 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 按天“值日”, 循环写作, 日记一般是写给自己看, 而“循环日记”不仅自己看, 还要给别人看。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引导学生开展“循环日记”活动是一个好的形式,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

一、绽放诗韵的花朵

开展“循环日记”活动,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几个适合学生写作的栏目, 设计“循环日记”栏目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让学生关注生活, 畅谈生活, 感悟生活。如“校园大风车”、“社会大看台”、“亲情直播间”、“幻想创意屋”、“开心动物园”、“奇妙大自然”、“成才麻辣烫”等都是曾帮助学生找到观察点和写作灵感的好栏目。

给“循环日记”本起个好名字, 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给“循环日记”本起名字要体现: (1) 合作。“循环日记”也称为小组合作日记, 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 所以, “循环日记”本的名字要体现群体性, 合作的意义。如“作文大本营”“作文快乐岛”等。 (2) 快乐。“循环日记”是孩子们快乐大本营, 日记在学生中传递, 情感也在学生中传递。他们在那里尽情快乐, 用快乐与笑声描绘生活, 放飞心灵, 绽放诗韵般的花朵。如:“童年笑声一串串”, “快乐大本营”等。 (3) 记忆。“循环日记”是儿童快乐成长的记录, 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储蓄所, 他们在那里储藏心灵, 储藏希望和畅想。如“成长的足迹”, “脚印与心灵”等这些好名字出自学生的笔端, 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激发了他们的诗意般的情感, 展现了他们快乐的心灵。

二、放飞心灵的牧场

学生写好“循环日记”, 关键是要有写的材料, 教师要开拓学生思路, 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材料。教师要通过抓信各种内容的日记作示例, 开拓学生思路, 启发学生懂得日记的题材十分广泛。一天中的学习、劳动、生活、活动等方面, 有意义、有趣味的各种事情, 都可以是写日记的材料。具体地说, 学校里, 社会上, 家庭里发生的一切, 受感动的, 要表扬的, 要批评的;各种人物:同学、老师、父母、亲属、邻居, 相识的和不相识的所做的某种事;自然现象:春、夏、秋、冬, 早晨、中午、晚上、星星、月亮、太阳、雨、雪、冰、风、霜、露、雾的景象和变幻;各类动植物:树木、花草、瓜果、蔬菜、庄稼和飞禽、走兽、昆虫、鱼类的生态情况, 读书的心得, 电视电影的观感, 往事的回忆以及理想、幻想、梦境……总之, 日记材料包罗万象。

收集日记的素材是写好日记的关键, “循环日记”在收集材料要做到即合作又分工, 在个别观察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汇聚到小组中来, 进行筛选、提练, 选出最受小组同学欢迎的材料进行合作写作, 如《不翼而飞的书》、《班级里的女高音》、《默写单词能手》、《淘气小弟学英语》、《猫咪搬家》、《差一点的重要性》、《长得太高真烦恼》、《亲子游戏》等富有生活趣味的素材让学生写得畅心, 看得开心, 读得欢心。

三、展示语文的风采

童年原本是多梦的季节,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 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 蓄积着创造的欲望, 扑棱着翻飞的诗情, 对学习, 对生活, 对理想, 对这个五彩的世界, 有着太多的梦幻般美好的期待, 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 在这里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 教人奇思, 让人妙想, 赞可夫曾说过:“所谓的真正教育, 就是指不仅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 而且他们的个性, 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长”。“循环日记”走出“课堂中心, 书本中心, 教师中心”的封闭性, 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 为课堂注入无限张力, 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良好的作文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发竞争心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循环日记”可以使每周每组一个话题, 或几周一个话题, 一题多作、循环写作, 人人都写, 它的特点是:前后连贯, 题目相同, 内容不同, 立意不同。如《水仙花》这一题目, 学生可以从水仙花的外形、颜色、香味来写, 也可以从水仙花的特质来写, 还可以从水仙花给人带来健康方面来写, 更能从水仙花如何种植与习性来写, 让学生通过“循环日记”全面认识水仙花, 提高他们欣赏和写作能力。写“循环日记”要说真话、吐真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循环日记”也可以分类:如观察日记、生活日记、学习日记等。尊重学生的选择, 彰显他们的个性, 充分展现他们的写作才华。让学生心灵放飞, 用童真、童趣诠释语文, 书写人生。

四、享受合作的快乐

在学生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 要求各小组要认真合作, 周一至周五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通过评赏活动逐渐学会了合作学习方式, 尊重别人的劳动, 学会欣赏别人。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对同伴习作进行修改, 共同欣赏佳作, 共同帮助困难的同学提高习作能力,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让习作后进生感到我能行, 树立起他们写作的信心, 让每一朵花儿都悄然绽放。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 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 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 合作的意识在增强, 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 在同学们鼓励性的评价中, 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 在老师欣赏的眼神中,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

上一篇:水利部门考试必考知识下一篇:车间安全生产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