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修养(共8篇)
1.心理学修养 篇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道德修养论比较
“理心之争”是宋代以来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道学问”,一个“尊德性”.在关于人之本性、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以及道德修养方法方面,既有殊异之处,又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作 者:高海霞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系,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327(2)分类号:B244 B248关键词: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道德修养论 比较
★ 爱国主义情怀
★ 爱国主义英语
★ 爱国主义故事
★ 爱国主义征文
★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
★ 爱国主义论文
★ 爱国主义古诗词
★ 爱国主义作文
★ 关于爱国主义心得
★ 大学生爱国主义情况调查报告
2.心理学修养 篇二
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树立美好的职业形象
(1) 对护理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具有是为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具有慎独精神。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 又是道德修养应达到的一种境界, 慎独行为则是护士道德的具体体现[1]。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护士往往是一个人独立进行, 尤其是中夜班护士, 因此要求护士不断净化自己的职业良心, 培养慎独精神, 一丝不苟的做好护理工作。
(3) 业务素质的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是赢得病人信任的法宝之一, 也是护理人员得以自信和进取的保障[2]。因此在工作中不应放松专业知识和操作的培训。
(4)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 对病人的观察也是最仔细最直接的, 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心中有数, 有条不紊, 具有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从细微处发现病情变化, 在医生到来前采取有效的措施, 为病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体现出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的价值。
(5) 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四心”, 即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四心是护士必备的职业素养。护士要真正将病人的生命安危, 确立病人至上的理念, 及时帮助病人解除疑虑,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这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2 心理素质的培养
2.1 领导方面的支持。
减轻工作压力, 提高待遇, 纠正社会偏见, 排除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设立维护护士权益及身心健康的管理结构, 为护士营造良好轻松的工作环境。
2.2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应努力做自己的情绪主人, 保持乐观、愉悦的心境, 用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情感感染同事和患者, 对患者的无理的行为, 要学会控制情绪, 避免护患的冲突。
2.3 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士不是医生的附属品。工作中护士要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同时也能树立起护士的自信心。
2.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搞好医护患之间关系是护士的各项心理素质的综合应用。好的护患关系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医护关系融洽, 在工作中配合默契, 得心应手。
2.5 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不仅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而且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因此护士要训练自己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能力, 避免因交往障碍及因与患者沟通技巧方面的不足而引发的纠纷。
2.6 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为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除要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外, 还应学习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有关知识, 扩大知识面, 开阔视野。
2.7 正确对待挫折, 增加自己的意志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防止或减少心理冲突, 当在正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受挫折时, 要学会调整由挫折引起焦虑情绪的方法, 力求达到良好的心理适应。
综上所述, 可见护理工作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努力提高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素养, 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易烜.谈社区护士在工作中的慎独修养[J].现代护理, 2006, 12 (10) :972.
3.声乐艺术中的“专一”心理修养 篇三
一、声乐艺术中 “专一” 的分配和转移
由于“专一”具有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就使注意的对象变得鲜明、清晰,从而保证歌唱者能对演唱的某一方面更完善、更细致的表现。 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专一”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专一”的分配和转移。在声乐学习中,“专一”的分配和转移的合理、科学的运用,能使各种发声技巧有效地搭配起来。 那么,在声乐学习中,“专一”的分配是指什么?“专一”的转移又是指什么? “专一”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比如歌唱家在视唱新作品时,眼睛视谱,嘴巴唱词,手指弹琴;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看观众,耳听伴奏,嘴唱歌词,甚至还要加上身段表演等等。当然,这些注意分配的多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经过专门的训练,已把获得的技巧与心得融化为潜意识和潜能而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功能。事实上,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至少已经由一二种活动已经达到熟练和自动化的程度,所以,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活动,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逐渐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才能同时完成多种活动。 “专一”的转移就是从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它是有目的的主动调动,当调动好以后,又能在另一种对象和活动上稳定下来,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调动注意。这并不是注意力分散,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目的,能否在各种情况下稳定下来。例如:当在演唱开始时,首先注意伴奏,然后依次注意歌曲中的开始起唱、歌词、表现、表演动作、声音共鸣、演唱效果等等,这些都是注意转移品质的良好体现。在声乐艺术中,标志着一个声乐从业人员的整体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这种心理品质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在许多情况下,转移会通过“预备口令”而能顺利转移。比如:独唱时,前奏就是总预备,前奏的最后一拍是预备,演唱者做到了正确的吸气、起唱即说明其运用了正确的注意转移,而歌曲的每一句都须做好换气的预备,如果演唱者每唱一句都能做到这一点,则说明其具备了良好的注意转移品质。上述这些都必须在平时的声乐学习中不断进行训练和巩固,才能逐渐达到专一的合理、灵活转移。 实践证明,在学习声乐的各环节中,只有做到专一的合理、科学的分配和转移,各种发声技巧才能有效的协作好,从而科学地发出美妙的声音。事实证明:只有做到了这样,才能在声乐演唱艺术活动中做到任何意外的干扰都不会影响到歌唱表演的完整性,从而使歌唱者能进入一种自然投入的演唱状态。
二、声乐学习中“专一”的培养
在声乐学习中,“专一”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使人的心理活动富于组织性、积极性、清晰性和深刻性,作为一种意识倾向特征,能使歌唱者避免各种外在干扰,从而集中注意力进行歌唱,并能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大大提高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成功演绎作品的机率。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声乐学习中的“专一”心理呢?
(一)要加强意志的锻炼,做到凡事要集中注意
所谓“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就是使注意成为自己所掌握的一个武器。为此,首先养成因时因地而注意的习惯,也就是说做什么,就要想什么,不去想以此无关的事情。为了能够学习和掌握高超的演唱技能,必须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和追求的目标,并在学习与实践中有目的的支配、调整自我的行为动作和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包括自己的认识活动和情绪状态,将歌唱器官原来并不随意的运动改变为随意运动,从而将更大的“专一”集中指向艺术表现方面,使演唱水平达到更高层次,最终实现自己的预定目的。在意志的锻炼过程中,为了追求和实现既定目的,声乐学习者还必须做到藐视困难和克服困难。当然,困难越大,需要意志行动的力量也就越要坚强。
(二)一定的地点注意一定的对象
注意的对象不宜太多太杂,要学会用耳朵倾听自己的歌唱。声乐学习者要与其他音乐艺术学习者一样,在发声和演唱过程中必须把耳朵自己作为自己最好的老师,时刻监听自己的歌唱效果,并随时调整。在学唱过程中还要注意要用饱满的感情的进行歌唱,使自己处于全身心表演的境界。
(三)要锻炼自己在不顺利条件下能够正常演唱的良好习惯
正在演唱时,对于剧场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如:灯泡爆裂、台下的尖叫、观众的吵闹等,演唱者要照常集中注意力,沉着冷静地保持演出状态。这就要求声乐学习者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学会控制自己、调整自己,把一切集中在艺术表现方面,忘掉除此之外的一切事物,达到忘我的境界。这需要演唱具备对艺术崇高的追求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这正是许多中外歌唱大师所共同具备的优良品质。所以,加强注意品质的培养,还要求声乐学习者应该多向前人学习,学习他们对声乐艺术专心致志、执着追求所表现出来的高度注意的优良品质和为艺术献身的崇高精神。另外,声音学习者还应该有意识多让自己在各种场合进行演唱,以锻炼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其实,“专一”的种类和品质表现在个人身上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声乐的学生中,有的注意转移能够做到灵活而容易,有的比较迟钝而显得困难;有的容易实现集中,有的则由于“专一”比较广泛而难以集中;有的能做到“专一”的持久、稳定,有的则难以稳定持久;有的内部注意发展较好,有的则难以做到内部“专一”。 “专一”的个别差异往往还表现在“专一”类型上。比如老师提出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清晰和自然、适度,而粗心的学生往往会去注意其他方面,如:声音位置的问题,而不会去注意当前由于要实现自然、准确地咬字、吐字而必须对发声器官的合理调整。并且,学生的“专一”品质还由于其他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不同、理想信念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另外,培养学生在歌唱时保持兴奋状态,对其在发声和演唱过程中做到“专一”的集中、声音的轻松自然都有极大的好处。 事实上,声乐学习中的发声、歌唱和舞台上的演唱都是一种复杂的、整体性的活动。所以,影响歌唱者的演唱水平的因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专一”这一心理素质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高水平的演唱者还应该具备其它许多的优良品质。从这一点来说,了解和培养“专一”这一心理素质,是不能孤立进行的,还应该与其它因素相结合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一”这一心理素质在实际演唱中,对歌唱者的演唱产生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从而真正为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而服务。因此,声乐学习者必须全面把握、整体学习,使其在整体素质上能够全面、协调地得以发展,最终真正掌握声乐的真谛,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目标——高水平的演唱。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4.修养及职业修养(写写帮推荐) 篇四
一、修养
1、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指的是对文化知识的接受和提高,并把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孔子认为,通过学习《诗经》,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增加许多关于鸟兽草木方面的知识。而且文化修养不单单是知识的高低多少,同时也表现在一个人的礼仪风度方面。
2、艺术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艺术修养,人们不仅能培养起高尚的创作或欣赏趣味,而且还能够从中体悟到不少自然、社会、人生的哲理。艺术修养不但能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能提高人的实际理事处世能力。
3、涵养与意志的修养
所谓“气质”,许多儒者都把它说成是与生俱来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后天习染所成。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所谓“气质”,与个人某些先天的生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形成的,它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讲的“习性”。儒家在修养论中提出了一个“变化气质”的问题。变化气质,即改变习性,也就是今天所提到的性格、涵养与意志等方面的修养和锻炼。
4、品德修养
对于“义利”问题,儒家总的倾向是重义而轻利、先义而后利;在“公私”问题上,儒家一贯强调大公无私、先公后私,提倡公而忘私,反对假公济私;在“苦乐”问题上,儒家历来不以物质生活的贫富论苦乐,而是以精神生活的充实与否论苦乐;至于“生死”问题,孔子说的“死生有命”(《论语.颜渊》),代表了儒家对待自然生死问题的基本态度。
二、修养的表现
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在很多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乐观上进、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诚实守信。
三、职业修养
职业具有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职业修养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等特性。
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修养可以从科学精神和认为素养两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第三节 职业修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一、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1、学习与“内省”
修养要则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准则。有什么样的决心,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作风。
所谓“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内省”、自律的结果。
2、“慎独”与修身
“慎独”强调了道德主体的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一个人要真正做到“慎独”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自我锻炼,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二、在职业活动中训练
1、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社会上的行业多种多样,行业职业道德也就多种多样。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在表达上往往使用本行业的行业术语,言简意明,便于本行业的从业人员接受和践行。
2、培养职业情感
情感是产生行为的动力。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好恶、羡慕或鄙夷的情绪和态度。任何一种职业的合理存在,都是以满足他人、社会的正当需要为基础的。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感受到各种职业被社会尊重与重视的程度,我们要通过职业活动,有意识地体验本职业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培养自己对职业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情感。
3、提高职业素质
在职业活动中,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职业道德意识、实践职业道德来全面提高个人修养。在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正确的职业观、敬业精神、服务思想、质量意识、职业责任感、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才能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社会实践中强化
1、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强化,是培养和提升职业修养的关键途径。
2、从本职工作做起。提高职业修养的水准,十分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要讲究职业形象、职业语言和职业行为。
第二章 科学精神及塑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科学精神的定义、内涵和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容,掌握科学精神的塑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科学精神内涵和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容。难点是科学精神的塑造。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科学精神概述
1、科学精神的研究由来已久
2、国外学者对科学精神的论述
3、我国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定义 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内涵
1、探索求知
2、求真务实
3、开拓创新
4、理性怀疑和批判 第三节 科学精神的塑造
1、弘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2、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3、增强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
4、提倡勇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第一节 科学精神概述
一、科学精神的研究由来已久
科学精神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16年我国著名学者任鸿隽发表的文章《科学精神论》。他认为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理”。
1917年,美国科学家、奥柏林大学教授M·M·梅加夫给中国留学生做了“科学与近代文明”的学术报告,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张力,一个是传统主义,维护社会稳定;另一种就是属于推动改变这个现实的比较激进的力量,就是科学精神。
1941年,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更详细地论述了科学精神的内涵:“一是不盲从,不附合,以理智为依托。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闻是非,不计利害。二是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学者章道义和陶世龙认为,“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主要表现”,“科学精神还表现为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严密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弘扬科学精神”更加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搞好科普工作的若干建议》,提出要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提倡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1999年8月2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讲话时提到要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在给中国科技馆题词中就明确地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法”。
二、国外学者对科学精神的论述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个词在西方用的非常多,哲学、历史著作中也常见。国外的学者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虽然与我国学者所谈的科学精神的概念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有许多思想是相通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中以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于1942年提出的“四规范”说影响最为广泛。
“四规范”说即普适性-一视同仁;“共有性”-成果共享;无私利性-为科学而从事科学;有条理的怀疑-基于理性的质疑。默顿把这四条作为规范结构下的科学气质,即是说,科学在精神层面上,它构成科学家所共有的语言、知识、信念和价值观的载体,它决定着个体科学家成果的鉴定和评价,也决定着科学活动的规范特征,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被内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外化为社会的科学意识。它们不仅是维护科学共同体稳定秩序的基石,而且与社会精神文明和人的自我完善的理想是一致的或相通的,同时也为民主秩序提供了健全的发展机会,这是科学精神或科学价值的最深邃的人文意蕴。
三、我国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定义
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对科学精神进行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科学精神也并不能排斥人文精神和其他文化精髓。但学者们普遍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基于科学本质而产生的内在理念和精神气质。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李醒民教授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科学精神也恰恰体现在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气质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金吾伦研究员认为,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成就和科学探索中概括衍生出来的关于人在处世行事中所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追求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执著的探索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信息分析研究室主任武夷山教授认为,科学的内涵在变化和演化,因此,科学精神也在变化。
《科技导报》副主编蔡德诚教授认为,在认识一切客观存在时,对人对己能善于辩误识伪,勇于去伪存真,有执著的求真、求实、求事实的精神。
樊洪业研究员认为,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惠国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形式、价值取向、基本行为规范和传统的结合所体现的内涵。
罗长青认为,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内涵
一、探索求知
1、求知
科学认识活动的开始,首先是人们单纯的为了获取对周围世界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奥秘的真相,是为了求知而求知,是一种“爱智”的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功利目的,即不为任何其他利益而寻求智慧,这是求知的最高境界。
2、探索
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探索。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研究对象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
3、理性
理性精神把自然界视为人的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它让人坚信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可以凭借智慧和知识把握自然对象,甚至控制自然过程。理性精神是对理智的崇尚,是科学认识主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所体现出来的。
二、求真务实
1、求真
所谓求真,就是指作为科学认识的结果。科学知识所描述客观事实和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最终可观察可重复的事实验证,必须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可以说求真是科学的基础和生命。求真必须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理性的逻辑演绎方法,另一个是经验的实验归纳方法。这两个方法实际上是两个认识的过程:前一个是一般到特殊,后一个是特殊到一般。
2、求实
所谓求实,是指工作态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浮夸。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求实求真,是获得客观真实的知识,也就是追求真理。这里的求实求真,其内涵大致有3个方面:其一,任何结论要有客观的事实根据;其二,任何结论在内容上要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其三,任何结论要经得起客观实践的检验。
3、实证
自然界奥秘的大门不会向任何人敞开,它需要献身于它的人付出艰辛的智力劳作,忍受无尽的精神困扰甚至生活的清贫;需要从事于它的人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求真务实必须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即使是认识了自然规律,也还存在着在各种政治压力和外界干扰面前能否勇于捍卫科学真理,能否在具体的工作中尊重和服从规律、一丝不苟、从严求实的问题。
三、开拓创新
1、大胆创新
创新就是要标新立异,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会钻研,才可能创新。如果说求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
2、勇敢无畏
科学的突破和创新往往要受到旧思想的强烈反对,所以创新也包含着勇敢无畏精神。在科学研究中要敢于根据事实提出与以往不同的见解,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无一不是创造思维的结果。
四、理性怀疑和批判
1、理性怀疑
怀疑是批判精神的体现,它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如果对什么事情都轻信和盲从,如轻信所谓的“升天、圆满”等荒诞不经之说,就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
2、理性批判
所谓的批判,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分析和解剖,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造新的事物来改变现状,推动社会发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批判、不断发展的过程。
总的来说,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同时,科学精神内涵的4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随意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探索求知强调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是科学精神的基石;求真务实强调服从事实与真理,这是科学精神的重炮;开拓创新是鼓励探索与创新,这是科学精神的利剑;理性怀疑和批判则强调质疑与实验,这是科学精神的品质。第三节 科学精神的塑造
一、弘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1、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2、探索真理需要勇气和胆识
3、探索真理需要恒心和毅力
二、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1、科学成果源自求实
2、严谨求实是一种科学态度
3、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
(1)细心、周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2)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敢于坚持真理
(4)勇于纠正错误
三、增强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
1、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
2、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3、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四、提倡勇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1、批判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2、不唯书不唯上
3、正确对待学术民主和学术争论
第三章 人文素养及修炼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具备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隐性职业修养的内容。难点是如何提高自身职业修养。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文素养
1、人文素养的内涵
2、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第二节 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1、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3、以振兴国家和民族为己任 第三节 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1、造福人类是发展科技事业的根本宗旨
2、社会责任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3、更好地回报社会
第四节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1、爱岗敬业的含义
2、奉献的层次和标准
3、爱岗敬业是奉献的基础
4、敬业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第五节 团结互助及合作意识
1、合作是现代科技工作的主要方式
2、团队合作是个人和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团队合作精神是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节 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1、人文素养概念
人文素养就是人的人文教养、修养。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过程,它应该包括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些方面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人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指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关联的知识,具体包括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等,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最基本的要求。
2、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
第一,“人本观念”,即“人本位”。
第二,“个人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
第三、“自由观念”,即“政府的唯一宗旨是保护个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人文素养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为人才至关重要
2、提高人文素养对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特殊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端正学风,严谨治学。
(3)加强道德修炼。第二节 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一、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1、科学工作者属于祖国
2、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是任何人都应当具备的高尚道德与良知,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伟大情怀。这种爱国情怀表现在对自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人民的一种无限深情的爱,表现在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立志成才,立志报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中国专业技术人员为国为民分忧,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怀。千千万万的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福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满怀爱国的情怀、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勇往直前。
三、以振兴国家和民族为己任
1、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2、有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坚持真理
3、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节 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造福人类是发展科技事业的根本宗旨
1、树立科学技术服务人类的意识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必须坚持科技发展、科技创新为人类发展服务、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正确观念和意识,使人民成为受益的主体。
2.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要促进当代人的发展,也要顾及后代人的发展。我们要利用科学技术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人类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造福人类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水平。
二、社会责任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1、社会责任感是人类劳动积极性的持久源泉
2、社会责任感是形成高尚品质、产生高尚行为的心理基础
3、责任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融合剂
三、更好地回报社会
1、回报社会是人的良心、道德的需要
2、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第四节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一、爱岗敬业的意义
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热爱、虔诚、专心致志、勤奋上进、忠于职守的思想境界。它具体表现为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勤勉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奉献的层次和标准
奉献是一种贡献精神,服务精神,劳动精神,是为了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而自觉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一种崇高精神,奉献也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忠诚、关爱、无私的高尚思想境界,也是道德与情操的具体体现和升华,但这个精神、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必须通过实践来体现,“没有行动的奉献”是不存在的,因此衡量奉献的第一个标准是看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1、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型。
2、克勤克俭、无私奉献型。
3、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型。
4、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型。
5、乐于助人、乐善好施型。
三、爱岗敬业是奉献的基础
1、乐业、敬业和精业是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2、奉献从尽职尽责开始
3、敬业精神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四、敬业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1、人生价值在在履行责任中实现的2、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3、敬业奉献精神体现在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中
第五节 团队互助及合作意识
一、合作是现代科技工作的主要方式
1、加强集体合作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直接协作共同合作进行科学研究成为科技工作的主要方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的课题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各种知识不断推陈出新,许多项目往往需要不同学科的大量人员参加才能得到解决。
2、自然界的发展要求科技工作者同心协力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整体。为了人和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仅靠科学的高度分化是不行的。正像在现代化战争中,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一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多学科“立体作战”,对自然界进行综合探索,才能使自然界和谐发展。
3、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需要团结合作
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从实验基地的建立、研究工具的使用、研究计划的实施、科研情报的交流到科技成果的应用,都需要许多人、许多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协作。
二、团队合作是个人和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协作趋势的加强,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当今的条件下,专业技术人员要想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去解决某个重大课题是很难的,离开团队的合作、关心和帮助,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困难的。
三、团队合作精神是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一个以祖国的科技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组成的科技团队必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为完成重大的科研项目而艰苦拼搏,这个团队以爱国主义为动力,以集体主义原则指导科学技术工作。集体主义原则集中表现了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和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心,以小我服从大我,集中体现了科学造福人类的宗旨。第四章 通用职业能力及培养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意识到个人和组织“职业化”的必要性,掌握提升通用职业能力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职业化的含义、工作中学习的策略、时间管理的方法、沟通的综合技术、团队建设的步骤、提升执行力的方法。难点是时间管理的方法、提升执行力的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学习力
1、学习及学习力
2、学习中的障碍
3、学习周期与学习力训练
4、做一名终身学习者 第二节 时间管理
1、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本
2、时间管理的几个法则
3、时间管理训练 第三节 沟通能力
1、沟通
2、沟通的误区
3、沟通的技巧
4、提高沟通能力训练 第四节 团队合作能力
1、团队的定义
2、优秀团队的特点
3、建设卓越团队的四个步骤
4、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训练 第五节 问题解决能力
1、什么是问题解决能力
2、问题解决的过程
3、问题解决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节 执行力
1、执行力的重要性
2、执行力如何发挥作用
3、执行力低下的表现
4、提高执行力的对策
5、成为高执行力领导人的七个条件 第四章 通用职业能力及培养
一、职业化的含义
所谓职业化,就是你要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所需要的状态。当我们选择了方向职业化就是一个“执行战略”今天到处都充满了竞争,我们想得到顾客的满意、上司和同事的认可我们就得让自己“职业化”我们想超越竞争对手,整个组织就得做的职业化具体说:我们要有个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技能!
二、工作中学习的策略
(一)案例分析--04级学生开电子厂(详见“专家讲解”)
全球环境快速变动,竞争激烈;知识总量递增速度愈来愈快;知识的陈旧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处于一个必须持续学习的时代。今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策略是建立学习型团队;个人保持竞争力的方法就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具体策略:
1、关注与你职业目标以及工作有关的知识
2、坚持每天快速阅读一份报纸(了解时事资讯)
3、每年看上3本好书(较系统的学习,提升理论框架)
三、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把事情分类
1、先是确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高效行动
2、正确的事-跟目标有关的事,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就是正确的事或重要的事
3、把身边的事分成重要且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
4、不重要不紧迫四类,优先处理重要且紧迫的事,然后处理不重要但紧迫的事。
(二)处理事情的原则
1、Don t do it(丢掉不管)
2、Delegate it(可授权的)
3、Do it later(稍后再办)
4、Do it now(要自己办)
四、有效沟通的综合技术
(一)沟通的重要性
团队工作的不协调,员工未能按照你的要求行事......常常是因为沟通出现了问题。有效领导、指挥、协调、激励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二)沟通的过程
产生意念-选择表达方式-传送信息-接收信息-理解领悟-接受信息--产生行动。所以,沟通的目标在于“接受”,而非“接收”。重点在于“如何说”,而非“说什么”。
(三)如何表达
首先是由外而内的思维,然后才是组织适当的语言、运用适当的语调和身体语言。
■ 避免使用
■ 尽量使用
■ 我不能......■ 我试试看......■ 我不应该......■ 我如果那样就好了......■ 那不是我的错...■ 让我们看看该怎么解决...■ 你应该、你必须...■ 你这样会更好......■ 你肯定弄错了...■ 你可能有些误解,事情是这样的...■ 我不知道...■ 噢,我想一下......组织语言,开始时尽量制造共鸣,因为来自同一个故乡、同一学校、相似经历等有助彼此敞开心胸,有助彼此敞开心胸。共鸣区域一旦产生,彼此就会快速地变得亲密起来。
(四)如何倾听
静默,不做分心动作;即时回应,用点头等动作帮助自己参与进来;适时提问,弄清事实,检查自己的理解;及时总结,用语言重述要点,加以确认。
(五)沟通的综合技术
步骤一:你要达到什么目的 步骤二:你要明白对谁讲话
步骤三:你要选择适合的媒介(面对面/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书面)
步骤四:你得抓准时机
1、用心沟通:塑造阳光心态
心态影响我们平时的沟通习惯。
生命是过程不是结果,所以我们要每天努力面对“今天”,不为过去的事后悔,不为未来的事担忧,把握现在,才成就未来。
2、组织沟通的三个方向
1)与上司沟通
● 自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
● 有相反意见不当面顶撞
● 接受上司的批评,同样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
2)与领导保持良好关系的5个要领
● 执行其指示
● 不要带给领导难题
● 工作告一段落后要向其报告
● 除了提出问题,还要有建议
● 与上司保持距离,若即若离
3)与下属沟通
● 容忍下属的不足之处和错误
● 克服与下属沟通的障碍
● 避免不问原委、不听解释,马上训斥
4)水平沟通
● 本位主义的习惯,是造成水平沟通的障碍
● 情感关系对水平沟通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与80后沟通
对80后员工要更多地 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硬性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说真话,千万不要打官腔,调整传统过于含蓄的习惯性表达方式,选择直接沟通方式,多用集体讨论式沟通,决定前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见解。
五、团队合作
(一)对团队的理解
团队是一个思考性的群体,是一个自主行动的群体,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团队不是自发形成的,团队的思考性和自主行动性是团队领导培养出来的,授权对于建设团队的思考性和自主行动性很重要。
合作是团队最为重要的特征,所谓合作就是在会议室里面讲出真实的想法,走出会议室之后,全力配合执行。
(二)人生成长的三个阶段
●Dependence 依赖--围绕着“你”的观点
●Independence独立--围绕着“我”的观点
●Interdependence互赖--从“我们”的观点出发
个人的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它仅仅是先决条件,用心维系与同事的情谊是在公众中成功的基础。多数资源都是从合作性的人际关系中获取的。今天社会,管理者资源整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资源整合能力与你的社会资本密切相关,合作性的人际关系才是你的社会资本。
(三)建设卓越团队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精心选择团队成员
优秀的团队不一定都是由精英组成;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团队成员需要能力互补、性格互补。团队需要不同能力和不同性格的成员组合在一起。
●步骤二:培训团队成员的自主行动性、思考性与合作性
●步骤三:营造团队合作的文化氛围
营造团队文化的两个基础观念:
1)一个群体能否成为团队,关键看团队的领导如何来培育。
2)团队拒绝官僚文化,团队领导不是Leader,而是Coodinater。
营造团队文化的一些主要的价值观:
1)没有优秀的成员,只有优秀的团队
2)肯定每个人的价值,并让他负起责任
3)说到做到 不轻易地承诺(维护信赖)
4)使每一名成员的努力得到应有的报酬
5)制造生活层面的接触
●步骤四:建立必要的激励制度来保障
六、卓越执行(问题解决与执行力)
(一)案例导入:(详见“专家讲解”--阿里巴巴马云对于执行的看法)
●梦想和创意如果不落实在行动上,就只是一对废纸...。
●我宁可要一个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
●有了计划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执行。
●个人执行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确认问题存在(西门子手机销量不好)
●步骤二:诊断问题的实质(促销力度不够)
●步骤三: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加大促销力度)
●步骤四:检验方案效果
(效果仍然不好,重新诊断问题及其实质)
(三)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正确的思维方式、知识及其运用能力、逻辑分析与创造力。
(四)个人执行力不佳的五种表现:
●现象一:接到任务问太多,习惯于讨价还价(原因:内心拒绝,不想多做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得失)。
●现象二:做起事来,要求不高,能交差就行(原因:缺乏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现象三:不被叫到,从不主动发现问题并行动(原因:缺乏自动自发的工作意愿)。
●现象四:只想做大事,不愿把小事做好(原因:缺乏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现象五:不愿意积极的配合其他同事(原因: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五)影响组织执行力的六个因素:
●因素一:制度
一个不好的制度,可以把一个“做事的人”变成“随波逐流”, 所以制度要鼓励真正做事的人。制度尽可能地人性化,执行起来不会打折扣。
●因素二:文化
个人尊严得到体现的组织,员工的执行是发自内心的。倡导狼性文化的组织,内部团结、嗅觉敏锐、团队作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都很重要--信任和接受企业目标和价值观、愿意为企业利益和变革作贡献、渴望能够长久的留在企业、对领导信赖和追随、对工作的认可和投入。
●因素三:流程
流程设计有问题,绩效就会受到影响。流程繁琐,不但影响做事人的积极性,还影响了速度,速度有时比完美更重要
●因素四:目标(案例解说:海尔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四项关键因素:目标责任人参与设定目标、MBO不等于不关注“过程”、MBO强调责任,同时也要明确对于结果如何激励、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关键。
●因素五:监督
●因素六:领导的表率作用
第五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如何规划你个人的职业定位,认识职业发展的通道,学会对个人职业发展做出规划。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职业定位的含义和方法;舒解职业压力的方法。难点是职业定位的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树立职业理想
1、职业理想与职业定位
2、如何进行职业测评
3、职业生涯设计全方案 第二节 构建职业发展目标
1、三大步骤设计个人职场增值方案
2、把握人生坐标
3、兴趣类型与相对应的职业 第三节 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1、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路径
2、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3、采取适当策略实现职业目标
4、个人职业生涯开发
第五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案例解说:(详见“专家讲解”--哈佛的研究)
1970年哈佛毕业生,27%没有规划(没有想过未来),60%目标模糊(想过未来但没有明确目标),10%目标清晰,但短期(走一步,计划一步),3%目标清晰且长远。
25年后(1995年),27%生活不太如意,抱怨社会没给机会,60%生活工作安稳,但没有突出的成绩,10%成为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中产阶层,3%多数成为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二)案例分析:(王小薇简历)
个人简历
王小薇 女
本科学历 行政管理专业
1998 ~ 1999 太阳食品公司 行政助理
1999 ~ 2001 雨竹电子公司 营销助理
2001 ~ 2004 天益保健品公司 人力资源部助理
2004 ~ 2006 泰丰房地产公司 售楼部职员
这份简历有竞争力吗?
1.公司所在行业完全不同,2.岗位技能和经验差别较大,所以叫做没有积累。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为未来积累行业经验或同类岗位的技能。
二、职业定位
(一)职业定位的含义
1、确定自己你是谁,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2、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擅长做什么工作。
你定位准确之后,就会善用自己的资源和机遇,集中精力地发展,而不是"多元化发展。
(二)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在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之间找到交集。
首先了解个人价值观、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然后在了解职业前景、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定位不是静态的,自己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调整定位。
(三)如何看待正在从事的工作
案例分析:马云对话淘宝网商务谈判经理的应聘者
对于现所从事的职业应如何认识
1、对于个人来讲,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2、对于职业人来讲,不仅有兴趣,还要有责任。
3、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是一个渐进和艰难的过程,很多时候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兴趣。现实工作中,你必须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是可以管理的。
三、职业发展通道
两条传统通道:技术职称晋升通道、管理岗位晋升通道。
沙因的组织内部发展通道:
第一种发展途径是: 职位垂直升降;第二种发展途径是: 向组织核心集团靠拢(一般也会伴随职位的迁升);第三种发展途径是: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转移。
四、职业压力纾解
(一)职业压力的来源
工作任务多且时间紧急、竞争对手太强、业绩下滑、周边同事都很拼、上司不是很欣赏自己、公司变革与重组之中、没有发展情景
(二)纾解职业压力之道
5.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1 篇五
今天上《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我在开头的导入“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中不用书本上的事例而改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如果在考试中你的好友要求你要配合他抄袭你的试卷,你怎么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再用这个情境,而且可以对如何用这个情境进行进一步的构思。这个情境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与课本上的事例相比这个情境与学生的联系更密切,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大的可能性面对这种情境,特别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而且这也是他们很难解决的问题。
其次,主要是我在课堂中给了与学生平时思考完全不同的一个思考角度。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思考的都是我要不要给配合他抄袭:配合他抄袭的话违背自己的意愿,更违反相关的规定和纪律;不配合他抄袭的话又与友情的相互帮助不符,到时友情不保。很多学生最后还是会选择配合他抄袭,在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发言中也明确说会配合好友的抄袭要求。从中可看出学生对友情的理解有多么肤浅。
我在学生发言完后引导学生首先理解什么友情:友情既包括相互帮助也包括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然后引导学生在要求配合抄袭时不要想着要不要配合,不配合是不是就不够“哥们”。而要反问对方“我们是不是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你为了你一点虚假的成绩就忍心让我违背纪律和相关规定来配合你吗?到时如果我被发现配合你抄袭,我损失有多大,相对来说你的抄袭所得又是多么小。如果你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你就让我去做犯纪律的事,你这是关心我爱护我吗?你还把我当好朋友吗?
然后我又从这个角度引导考试时有让他人配合抄袭想法的学生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前想一想,你如果提出了这个要求你是不是把他当作你的好朋友还是你的一个工具,你真的忍心提出这样的要求吗?
6.心理学修养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在道德冲突中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是什么。(2)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3)知道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能力目标
(1)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2)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在实践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党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重点难点】
1、重点: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2、难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活动启发法。【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强,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越来越大,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修养教育是必要的,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
导入:第九课学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国家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个人角度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这节课学习。
学生预习提纲: 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我们经常会遇到道德冲突和两难选择。进行探究活动。
(一)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探究活动:说句心里话 阅读:课本108页虚线框
镜头一:小张替考,小贺揭发。是小贺不忠还是小张不义?你如何评价这两个人?如果你是小贺,你会怎么做?
学生:是小张不义,替考属于严重作弊现象,违反考试纪律,败坏学风考风,也是不诚实守信的表现。小贺揭发考试作弊现象,是正义的,是对的;但作为小张的朋友,此举肯定会伤害两人的感情。
学生:如果我是小贺,我会事前劝说小张不去替考。如果他一意孤行,可以在考试前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他的家长和老师,制止这一情况的发生。
老师:这叫防患于未然,把苗头掐死在摇篮里。镜头二:拾金不昧还是索要好处费。
问题:常明是否可以索要好处费?失主是否应该支付好处费?
学生:只要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常明可以索要好处费。市场经济讲公平平等,你认为拾金不昧对拾到者来说公平吗?现代社会讲权利和义务要对等,拾到者只有送还的义务,而得不到一点权利,甚至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是否会打击拾到者拾金不昧的积极性?
这两年,随着“红飘带”精神在全国叫响,岛城(青岛)出租车行业的文明形象深入人心。的哥的姐们拾金不昧的事迹,经常得到媒体和群众的赞扬。可是在拾金不昧的同时,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到底该不该向失主索取报酬。对此,益青汽车出租公司检查处处长王焕武深有感触。
我们是营运性车辆,司机在送还物品时不能继续拉客,还要费油,虽然我们不提倡向乘客索要报酬,但是乘客是否能给我们承担一些正常的消耗呢? 展示:《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老师:我认为,常明拾到钱包无偿送还,是道德高尚的表现;常明拾到钱包送还时索要合理的好处费,并不能说明他没有道德。
展示图片。问题:如果失主登报悬赏,声明酬谢送还者,是否应该向送还者支付好处费? 学生:必须。
展示:《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老师: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思想道德的两难选择还有很多。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老师:(联系旧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过渡:那什么是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学生: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过渡:那么,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即通常说的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文化越低道德越高尚,文化越高思想越反动”,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展示:某看守所的管教员说,分析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犯罪原因,首先是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初中毕业的不足17%,大多数是小学毕业,还有近20%连小学都没毕业。而且他们中近40%是辍学或被学校开除、劝退人员,绝大部分初进看守所时不会写信,甚至连明信片都不会写。其次他们大都缺乏家庭温暖,被家庭遗弃的流浪儿占41%。
问题:材料说明部分青少年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导致违法犯罪的?为什么这个原因能导致犯罪?
学生:由于科学文化修养低。
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连法律常识都不懂,连是非善恶都分不清,怎能不犯罪呢?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文化修养对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过渡:刚才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现在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
展示: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天梯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
李桂林,男,42岁,陆建芬,女,41岁,他们都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二坪村小学就位于这座海拔2800多米的悬崖上。就在这所环境极度危险、恶劣的学校,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默默坚守了19年。
李桂林原本在山下的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教书。当时,他听说二坪村因山高路陡,条件异常艰苦,老师都不愿意去,那个村庄停学已经10余年了。1990年秋,李桂林来到这里,在二坪村招收了第一批学生。
当时李桂林夫妇每人每月仅有100元工资,生活极为清苦。至今那里还没有通电,他们晚上批改作业和备教案还要靠煤油灯。
除了清贫,还有就是危险。有一次,李桂林爬天梯时,藤条突然断了,身子滑向悬崖。幸好几米处有灌木支撑着他,才捡了条性命。看着满脸是血、伤痕累累的李桂林,妻子和他抱头痛哭。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老师:李桂林、陆建芬作为有文化、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扎根深山,默默奉献,体现了哪些高尚品德?这说明了什么?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对思想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
学生: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为人民服务等。学生:说明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示: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时,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的信心。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问题:材料反映了季羡林先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因为他始终坚持真理,坚持自己的良知,为人真诚,保持了高尚的思想道德,所以才能战胜艰难困苦,取得巨大成就。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反面的材料:
展示:材料一:大毒枭刘招华,初中毕业,自学了研究生课程化学专业,曾担任福安市人民法院法警工作。后辞职转入秘密生产“冰毒”,在宁夏窝点时平均每天生产一吨多“冰毒”,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经干警们的艰苦努力,终于在老家将他缉拿归案。
材料二: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家爵,因打牌与宿舍几位同学发生争执,残忍地把4位同学杀害。
问题: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丰富知识,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展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老师:所以我们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现在大家作为学生,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学习有很多好处,那么学习科学文化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总结二者关系,展示:
(1)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4)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探究:课本P109两句古代名言。展示:
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
(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探究:P110赞同还是反对? 学生:
老师: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提高不断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老师: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求)
学生:(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展示:共产主义会不会实现?我们先不要忙着否定。《仰望星空》
(2)要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板书设计】
(一)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两难选择及原因
2、解决途径
(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1、含义
2、关系
(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原因
7.心理学修养 篇七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启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课) 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来, 为高校公共必修课, 旨在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提升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 它涵盖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成才学等诸多领域内容。而如此繁杂的内容需要收纳于一门课程, 不得不牺牲掉很多案例和具体指导及建议, 使得课程教材虽有极高理论性和导向性, 但由于其生动性、可操作性较低, 使可读性及实用性下降, 所以学生的兴趣往往不是很浓厚。再者, “基础”课本身性质及承担的功能决定其具有较强价值和政治导向, 这往往易使学生想当然地以无所谓甚而排斥的态度对待。此外, 当代大学生所处心理年龄阶段决定其本就有较强的独立及被认同需求, 又受多种文化思潮、价值理念的影响, 常以彰显自我为要务, 因而当某种思想观念以权威的面貌出现时, 往往更容易遭到抵触……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基础”课教学的难度, 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如何才能增强“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进行了各种研究和实验。其中, 随着近几年心理咨询在学校开始被重视和规范化, 鉴于两者在目标、对象、内容和方法上的联系和交叉, 许多人开始思考两者能否进行很好的结合, 以使两者都能更好地实现其为人才服务的目标。这里面不乏理论研究甚至实践探讨[1], 但基本上都是从心理咨询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的角度进行考虑。不可否认的是, 心理咨询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对“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丰富和教学效果的增强确实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正如有些学者所言:“心理咨询
一、由心理咨询对来访者的看法得到启示:应进一步完善学生观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 心理咨询对来访者的看法越来越积极正向, 来访者不再被看作“受损的”或者“能力不足的”。比如近年来在中国广为流行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就认为: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 是最了解他们问题的专家, 咨询师只是“引发”来访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从而“引发”来访者的改变, 而不是“制造”改变[3]。心理咨询对来访者的正向视角启示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重新完善学生观, 不要总是从问题取向的角度看待教育对象, 认为学生是存在问题的, 是需要我们的劝导才能完善的, 然后以一种天然具备优越性并且质疑的态度去“教诲”他们。当然, 在“基础”课的教学中, 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但在教学中, 不应当始终以这样的视角去与学生互动, 而是要从发自内心的尊重、接纳、信任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感觉到:作为教师, 我们深深相信一点———他们自身有意愿、有能力成为一个可以按照社会需要他们承担的角色行动的个体。这种自我效能感的增强类似于皮格马利翁效应, 可以使他们在接受价值导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增强他们的参与性和责任感。
把我们的教育对象看成一个值得我们信任、尊重、有能力的个体, 也是符合大学生期待独立、获得认同的心理需求的, 这种满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对“基础”课的冷漠或抵触。
二、由心理咨询对关系的重视得到启示:应重新审视师生关系
尽管教育教学都非常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及师生关系的平等, 但由于教师相对而言具备相关知识储备的强势地位, 再加上长期形成的“师道尊严”思想一时难以完全消除, 因此, 很多时候,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尊重及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很难真正落到实处。但在心理咨询中, 这一点却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最基本的无条件接纳、尊重、平等、理解、共情和同理心及由此逐渐而来的良好关系是咨询的前提;甚至有人认为, 这不但是咨询的前提和得以发挥效用的保障, 良好的关系本身也是一种咨询手段。这就是说, 在心理咨询中, 这种关系是自始至终被真正注重和要求的。否则, 不但咨询不容易发生作用, 反而有可能面临中断的危险。虽然“基础”课教学中我们面临的来自学生的问题可能远不如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更具隐私性, 但两者无一例外的都是要促成工作对象的改变、成长和发展的;而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及由此而来的成长和发展, 其所倚赖的心理基础和遵从的规律都是一致的。不仅如此, “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更多涉及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 比其他专业类和公共类课程更容易出现不同的观点, 若教学中营造的氛围及建立的师生关系欠佳, 就更容易出现不满和排斥。但由于学校规章制度形成的压力, 当我们的学生并不认同我们的教学时, 也许不会像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一样以中断咨询的方式处理, 但他们会以神游太虚或自做自事或者逃课等方式消极对待。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教师的教学情绪会受到影响, 而且要想发挥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根本是一种奢望。心理咨询一般来讲是一对一服务的, 而“基础”课教学因为合班课的存在是一对很多, 这使得在教学中很难建立如心理咨询一样深入的师生关系, 但最起码, 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基本的尊重、理解、平等、民主和信任。在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之下, 学生才可能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态度暴露给教师。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基础”课的教学才能够有的放矢, 也才能够谈得上教师的启迪和引导, 谈得上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此外, 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中强调“无条件接纳”, 这与教学中“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基础”课教学中, 如果我们碰到了一个思想观念比较积极进步的学生, 当然要接受并促其更上一层楼;反之, 如果我们碰到了思想观念相对偏颇甚至与提倡的价值观念体系有冲突的学生, 岂不是更应当加以引导?但如果他感受到了来自于教育者的怀疑、轻视和强制, 这样的教育和引导一定不可能真正被学生接受, 从而引起学生的改变和成长。
三、由心理咨询“助人自助”得到启示:应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助人自助”被看作心理咨询的本质。在心理咨询中, 咨询师并非是万能的救世主, 而更多类似于来访者的一根“拐杖”:一切的改变和完善, 皆来源于来访者自身。咨询应使来访者明白自己对自身的一切负有责任, 并获得一种心理能量, 使来访者丢掉咨询师这根“拐杖”, 独立面对真实的生活情境。只有让来访者学会“自助”的咨询, 才能被看作成功的咨询。如果咨询师纵容来访者的不负责任与依赖, 那么甚至可以被看作对职业道德的违反。
在实际的“基础”课教学中, 我们也很认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并且很多的学校和一线教师都试图通过考核方式的改进、实践环节的加入等方法尽可能地提高课程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影响程度, 但不得不遗憾地说, 由于多种原因, 迄今为止, 这些尝试更多地还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基础”课教学还是更多地在于呈现结论和观点, 考核也偏向于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而言, 主要涉及学生社会生活和人生问题的方方面面, 但面对万花筒一样多变的人生境遇和更加宽容、自由、充满碰撞及变革的转型期中国社会, 如果没有独立的质疑、批判、分析、选择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而只是简单地“知道”和“掌握”一些理论, 那么显然不足以使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价值多元、瞬息万变的社会和生活时, 如我们所期待地成为一个“具备现代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为了更好地体现“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宗旨, 很多心理咨询流派都非常强调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来访者自己的“发现和领悟”, 而特别不建议由咨询师直接“告诉”来访者:到底发生了什么及怎么样。只有这样, 来访者才会真正认同咨询中的发现并有动力运用于真实情境的改善。当然, 这种在咨询师协助下的“发现和领悟”过程, 也让来访者学会了如何在其他困境中寻找到解决的资源和方法。一些心理咨询还会利用特殊技术 (比如想象训练、角色扮演等) 使来访者在咨询中的“习得”迁移到现实生活。当然, 目前我国“基础”课教学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我们无法像心理咨询一样如此细致、有效地照顾每一个学生, 但这方面的缺失, 就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助人自助”、“授人以渔”的理念真正内化,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考核的进行等过程中, 尽力重视和体现对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尽可能把我们的目光放在课外, 放在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课程教学的源头, 在学生的课外, 在学生的生活中;课程教学的结果, 也应着落在学生的课外和学生的生活中。
四、由心理咨询对价值中立的看法得到启示:应变“显性”为“隐性”
就心理咨询而言, 其来访者往往都是主动求助的, 即改变动机相对而言是比较强烈的。而“基础”课的教学对象则不然, 他们并非主动寻求改变, 并且他们也不是白纸一张, 而是已经具备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此时, 如果其原有观念系统和我们试图传递的思想理念不一致甚而有冲突的话, 改变起来就会更加困难。
心理咨询的实践已经发现, 即便有主动求助动机和强烈改变意愿的来访者也会为自己辩驳, 也不愿接受咨询师强加的干预。更何况是本就没有主动改变意愿并已有一套观念系统的普通大学生呢?此时, 如果教学以一种“你是落后的、需要帮助的, 而我才是先进的、正确的、权威的”面貌出现, 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不满、反感和排斥。当然, 即便如心理咨询这样旗帜鲜明宣扬价值中立的, 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价值干预而进行, 而只是尽可能地保持这种中立或者只是从对价值内容的干预转向对价值功能的干预而已。但“基础”课教学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法律意识等问题, 重视按社会规范个人行为, 侧重把个体放在社会关系上去考查和培养”[4], 所以, 其蕴涵的价值判断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 任何的改变都必须以当事人从认知上接受、情感上认同开始, 为了使教育对象减少反感和排斥, 并且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从而更好地实现“基础”课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中保持价值中立以减少来访者阻抗, 从心理咨询中看重价值的功能导向得到启示, 在“基础”课教学中, 把显性的价值倡导改为隐性的价值引导和启迪, 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利益和价值追求, 并使学生认清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的丰富、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法, 我们的“基础”课教学少一些咄咄逼人的命令感、无法挑战的权威感和不可协商的强制感, 采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使学生接受社会要求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当然, 心理咨询与“基础”课教学如何从理念和具体措施上更好地进行互补, 以使得双方能够汲取营养, 共同推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还需要更多的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分析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春莲.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10) :44-47.
[2]余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马建青.再论学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 1997, 11, (2) :47-51.
[4]周司丽.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深圳:华夏心理教育中心, 2010:10-11.
8.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修养 篇八
落座之后,大人对小朋友随意交代几句,便去挑选东西。可她们刚离开,两个小朋友便不安分起来,拿着玩具气锤隔着桌子过起招来。
直到两位女士端着盘子回来,制止了他们的吵闹,一桌人才终于坐下来吃起了东西。
十几分钟后,可能是吃得差不多了,也或许是压抑得太难受了,两个小家伙一人拿着一个面包,揪成小块,朝对方扔去。两位女士稍加呵斥了几句,见没什么效果,便也不再搭理,继续聊着。
后来愈演愈烈,攻击范围也越来越大,有一块甚至扔到了邻桌。
邻桌的一位中年男士站了起来,走到她们桌前说:“请对自家的孩子稍加管束,可以吗?”
其中一位女士立马杏目圆睁,嚷嚷道:“碍着你了吗?”
她的嚷嚷声引起了周围人的不满。
一位老人站了起来,冲着她们说:“这两位女同志,你们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打闹你们不管就罢了,可他们这样糟蹋粮食你们也不管?他们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
另一位女士立马还击:“浪费你家的粮食了吗?我交钱了不随我?多管闲事!”
不一会儿,服务员走了过来,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指着墙上的“请勿浪费粮食”几个字,表示要对她们进行罚款处理。
两位女士听了立马急了,一蹦老高:“拿出证据来!”
服务员微笑着指了指墙上的摄像头,说:“如果有异议,可以和我们去监控室调取录像。”
俩人听罢,黑着脸坐下來不再吭声。
没有天生就彬彬有礼的乖宝宝,更没有天生就胡作非为的熊孩子。
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你孩子的人格塑造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你的现在,很可能就是你孩子的未来。
如果说身材和长相是人的第一基因,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与修养就是人的第二基因。
如果你不能给自己孩子较好的外在条件,却可以教会他最优雅、得体的为人处事方式;如果你已经给了孩子一副好的皮囊,何不锦上添花,给他表里如一的素质与教养?
同样,如果说金钱和物质是父母给予子女的一种财富,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与教养就是父母赋予孩子的另一种财富,而且尤为重要。
无论你富可敌国,还是贫穷到一无所有,都不妨碍你对自身素质与修养的严格要求,因为这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所有东西里,成本最低却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 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