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环境整治(11篇)
1.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篇一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保障我镇各中小学生、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根据省、市以及县关于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近期开展一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
一、整治目的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学校及周边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决彻底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各种问题,建立和完善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和办学环境,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二、整治重点
(一)开展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坚决依法清理整顿和取缔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非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严厉打击严重侵害学校利益或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依法取缔和收缴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非法出版物,加大对学校周边假冒伪劣和“三无”商品的打击力度,校门附近严禁摆摊设点、严禁占道经营、严禁随意张贴、悬挂各类标牌。
(二)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流氓团伙、盗窃团伙、黑恶势力,严厉打击侵占学校土地、办公楼、宿舍等财产和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非法行为。
(三)加大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证学生饮食安全。严密监控各种污染源,严防污染事件,清除学校周边的噪音污染。
(四)整顿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严厉打击学校周边摩托车、汽车乱停乱摆的现象。在学校出入道路口设立交通警示牌和有关标志,严厉打击“三无”车辆接送学生及接送学生车辆超载现象,确保师生安全。
(五)加大校园及周边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大防火、防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工作力度,严防群死群伤事件。
(六)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严防邪教组织向学校渗透,严厉打击校园内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行为。
(七)加大学校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力度,积极化解发生在学校内部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
三、整治时间 2013年6月上旬
四、整治范围
全镇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
五、参与部门 全镇于6月5日在镇综治办牵头下,由派出所、司法所、环卫办、建设办、文化站、食品卫生安办以及各村(居)委员会共同参加,进行集中整治。各成员单位根据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哪个部门主管就由哪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制订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内容、整治重点,确定整治方法步骤和措施,真抓实干,密切配合,抓出成效,为我镇校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篇二
一、对校园建筑规划与社区环境营造的认知
校园建筑的规划应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将学校的各种用地空间作科学完整的配置, 并透过时间的延伸和合理的管理经营, 使校园教学生活服务环境日臻完美。在规划的发展方向上, 校园正逐步走向开放, 这种开放的实质意义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 但精神面的意义是意味着学问之门永远敞开。当然, 这种开放的精神面临着校园规划应该如何应对管理及与周边社区环境和谐相处的课题。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 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在这里是指某一特定地域的居民所组成的共同体, 这些居民之间普遍具有共同的归属感和社会文化心理。他们从事各种活动, 彼此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社区环境营造是指每一个社区成员都能感受到社区的一切事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进而积极去了解、关心, 努力去改善、推动社区建设。社区环境营造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 是要创造一个宁静、舒适、健康、安全、自在与愉悦的生活环境。
二、校园建筑与社区环境关系存在的问题
学校存在于社区之中, 学校教育除了必须提升其内部教育品质, 获取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外, 也应进一步与社区合作, 改善与社区相邻的周边环境品质。校园建筑与社区环境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交通组织问题:比如学校大门出入口设置方位与连通道路的通行能力会影响周边交通。上学、放学等时刻会使临近道路交通负荷突然增加, 造成交通混乱和拥挤。又如学校停车位不足, 校区周边道路成为临时停车用地, 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出入。
空间环境问题:由于学校或周边地区人口过分集中, 建筑物密度过大等问题, 因此对物理环境造成影响, 产生了空气质量恶化、采光不良、卫生条件差和街面微气候变化等居住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校区大量机动车尾气影响社区空气质量, 噪声影响学生上课及社区安静等。
三、校园建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对于学校管理者, 其在建设和管理校园建筑物时一般以学校立场作为出发点, 常忽略校外环境, 如交通、师生停车、尾气、噪声等。对于规划设计者, 在规划校园建筑物时, 他们往往出于学校利益和执业压力, 很难基于专业的社会功能, 将公共环境利益, 如公共交通、公共卫生、景观等与学校周围社区环境列入考虑范畴。
时空因素:目前学校建筑有朝着高层化发展的趋势, 这一方面增加了校园的开放空间, 使学校建筑规划更具弹性, 但同时也对周边社区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局部地区的容积率过高, 使过多的活动进入该区域, 产生了诸如拥挤、嘈杂、混乱等环境品质问题。
建筑物因素:建筑物因素既包括校园建筑物本身对社区物理环境的影响, 又包括在日常使用时带来的诸如污染性设施的设置等问题。比如为了维护良好的学校环境及生活品质, 学校将噪声、废气等污染设施, 如厨房、地下室废气排放口、冷气冷却塔等设置于学校围墙外的社区前面, 对社区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沟通渠道因素:当前学校与社区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并没有随着二者的开发建设而同时建立起来, 当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被学校建筑物破坏时, 在向主管机构陈情、申诉无效后, 为了社区生活环境质量的保持与提高, 社区居民往往采取自救方式向学校抗争, 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规范和制度上的因素。比如学校内大体量建筑物及地点配置没有相应规范限制;一些有关社区环境发展的项目, 居民没有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四、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应首先建立在将民众参与纳入学校规划的基础上, 针对学校建筑物兴建、交通问题、机动车尾气及停车问题、噪声问题等, 透过民众参与, 使校方与社区居民意见达成共识。
(一) 学校应积极参与到社区总体营造中
学校位于社区中, 为社区的一份子, 由于学校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社区发展, 因此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学校与社区居民应首先建立相同的共识基础, 进而彼此了解和相互合作, 社区的总体营造由学校、社区居民与专业的社区规划师共同参与, 改善校园周围环境的工作方能发挥良好的功能。比如努力改善校园外部环境, 在交通上, 学校出入口设计留有足够宽度的回车空间作为社区、校园交通的缓冲节点;环境规划上, 校园与社区的邻接面做景观处理, 使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宜人特性, 以优美的植栽塑造学校周围的街道景观, 形成有利于学校特色的景观环境;在建筑物设置上, 校园建筑的高度和位置配置应同时考虑是否对社区环境造成破坏, 保持其与社区环境的协调性。
(二) 合理组织学校的对外开放规划
学校空间在考虑对周边社区开放时, 可采用区分层级的办法划分校园空间。如全面开放空间:学校的室外活动场地、球场、小游园或其它开放空间可以随时提供社区居民的休憩娱乐活动;局部开放空间:教学建筑可视情况开放部分空间, 以供社区大型活动使用, 同时可在楼梯部分加以管理, 避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特定场所开放空间:如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或多功能厅等, 利用交通空间规划, 使用者无须经过教学区域即可直接进入该类空间。
(三) 加强学校与社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学校与社区资源各有优势, 可通过沟通与整合, 使学校师生与社区居民共同使用所具有的开放公共文化教育场所, 包括运动场所、阅览室、报栏、文艺舞台等。同时, 在日常管理运作上, 学校可定期选派优秀教师为社区居民作专题文化辅导, 选送优秀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或代表社区参加市、区级比赛等。社区选派优秀居民代表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定期举办公益性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做文明守法好公民;为学校的社区居民家长提供定时接送、保洁等家政服务, 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等。学校与社区蕴含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以及关系等资源, 相互了解具备的可利用资源, 并善加运用, 可使学校与社区双方良性互动, 在资源共享中获得双赢。
摘要:随着教育和生活水准的提高, 人们的社区意识和对社区事务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 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校园环境做为社区环境的一部分, 学校的各种活动与建设同社区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受到居民的强烈关注。
关键词:学校建筑,社区意识,社区环境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善容主编.高等学校建筑与文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2]谭英著.社区感情、社区发展与邻里保护[J].国外城市规划, 1999.
3.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 篇三
笔者在北京一所中学进行课题调研时,惊奇地发现这所学校两个门口安装的居然都是“双重的校门”:在高大的铁栅栏大门里面1~2米处又增建了一道半人高的铁栅栏。很多人在初次看到这种校门时都颇为不解,并生出连串的疑问。在校门之内为什么又加上这么一层呢?
原本这所学校只有那道高大的铁栅栏大门,但是后来学校发现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学校从早晨上课后到下午放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不允许学生外出,校外人员也不得入内。但是,学生和商贩仍能从栅栏缝隙里互递钱物进行交易。只要学生冲着马路对面的店铺喊上一声,店主就会把学生要的东西送到门口。由此,校园封闭管理的目标就打了折扣,校方于是在正式大门里面增建了这道半人高的铁栅栏“防火墙”,并规定学生不得跨越。
学校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呢?道理似乎很明白:保证学校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校方不想让学生“出事”,尤其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惹出麻烦。
这样一种教育行为和管理方法反映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学生可能受到的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的担心。实际上,不只是这所学校,在很多教育者的头脑里,都普遍地相信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有不利的影响,于是只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试图“阻断”或“杜绝”校内外的联系和互动。这所中学建起的“双重校门”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折射了我们对“复杂的”(潜台词是“纷繁杂乱的、甚至带着几分邪恶的”)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忧虑,更折射了我们的期待,那就是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在学校这方“净土”里健康成长,最好永远都不要掉进社会这个“大染缸”。
在校期间,是可以封闭管理,其他时间呢?学生并不总是呆在学校里(或家里)且有成人监管的。放学后,学校周边的胡同、街道、公园……到处都是穿校服的学生在活动。至于周末,他们的活动区域就更大了。显然不可能把孩子的活动只限制在某块“净土”上,他们总要走向社会,而且不是将来才这样,现在他们就要接触社会。因此,这种“双重校门”颇有些反讽的意味:再多的栅栏校门,也挡不住内外互动,阳光以及恶风依然会从缝隙透进来;同样,这种“双重校门”还会引发我们反思的价值: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就只有不良影响吗?我们能将社会的不良影响“拒于校门之外”吗?为什么认为学生毕业后才走向社会,而不是现在?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所谓“整治”
就像这种“双重校门”所潜在意指的,校园周边的环境存在问题,而且这几乎是各方的共识。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一直都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大伤脑筋,政府部门也一再颁布各种政策、法令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每次努力“整治”时都是有明显成效的。然而,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远非很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者所料及的,这些问题也并非采用“治理”或“整治”的思路所能完全解决的。
当社会亟待解决这个问题时,很多学者能提供的也只是这类“整治”论调,很少人对此认真地做调查研究。目前,大多数文章往往是学校里从事思想政治或者学校治安工作的人员有感于实际问题而发表的经验之论,他们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乱相”的描述大体一致,往往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上。这种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会让学校里的儿童青少年出现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犯罪问题,甚至沾染上黑社会习气。为此,这些文章建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能获得的往往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或生活经验而已,而仅有的几份研究报告却是关于校园周围噪声、区域规划之类的调查分析。
综观现有研究,大都很少使用明确的理论框架,也很少深入分析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深层影响,更谈不上对,个体与环境互动机制的分析。国家已经颁布了各种政策法规要求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然而,很少有研究者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调查结果。目前,之所以少有深入研究,可能在于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建构,特别是没有找到对现象能够加以良好概括的学术性概念,没有学术的话语,就无法进行学术的思考和探究。
作为社会微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这个通常的提法,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中心的,且是在周围某个范围内的区域。“治理”过程中关心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例如,学校周围的网吧、娱乐场所要搬走等。此外,还应看到,校园周边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环境。例如,街道、景物都有其文化含义,商铺、公园都折射着社会百态。无论是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应认真探讨成长于其中的青少年与这种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的社会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然而,在现有的社会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研究中却很少考察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直接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这种环境恰恰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微环境”的典型样例。
涉及到环境或背景对个体的影响,我们通常想到的就是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变量,而“社会”往往被视为宏大的背景,只作为我们讨论经验研究结果时的背景因素,弥散于很多研究报告的“讨论”部分,好像社会就是个体直接能面对的家庭、学校等系统之外的那个远远地存在着但很难清晰定义的远端因素,很少有研究者认识到社会也可以是我们清晰可感的、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系统一——社会微环境,更少有实证研究考察这种社会微环境及其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认真批判现有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微环境”理论,并认为校园周边环境就是一种社会微环境,它涉及个体能直接参与的校园周边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及其中能与之发生互动的他人。当学生放学走出校门后,就踏入了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中,街道、店铺、公园、广场等都构成了他们存在的环境,并为他们直接感知和体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想法。
社会微环境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我们关于个体发展或社会化环境的观念。例如,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论调背后隐藏的观念是,环境中恶的、消极的因素必须被排除,不仅校园,而且其周围都要是净土一块。然而,如果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社会微环境,视为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视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的窗口和舞台,那我们就不能简单使用“排除”或“整治”(即使整治,对象也不仅是校园周边,而是整个社会的治理),这种否定性思维来看待环境的影响,更应该以双向的、互动的、生态的、适应的观点来看待青少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结果。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校园封闭管理的举措或许只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简单化的做法,试图使青少年不接触社会,肯定会妨碍其健康的社会化。
总之,社会微环境理论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校园周边环境的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从而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基于明确的理论框架,我们以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完全中学为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下文结合其中有价值的发现,讨论如何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教育视野
校园周边环境作为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环境,引起关注的通常是它的消极作用,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意义并未得到重视。然而,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反思这种环境的教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立场。
1纠正“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
如同前面分析指出的,我们对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青少年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和“简单化”倾向。例如,校园封闭式管理的做法就试图阻断这种关系,而非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上,从目标到工作方法都缺乏深入的依据。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在校外活动的地点,距离学校的平均距离超过5公里,只有约12%的青少年在距离学校500米以内的场所内参与活动,大多数人都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内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校园“周边”并非我们想象的是完全在校园附近,而是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由此,只是整治校园周围100或200米内的环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社会治理的意义或许更大,然而社会治理的成本和复杂程度都是无比巨大的。因此,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应该适当调整。
诚然,保持每个学校最近的区域内有良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整治”似乎不可废除。但是,在此基础上,应该重视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积极开展青少年与学校附近社区的互动,鼓励青少年了解和适应社会,而非简单通过“双重校门”或封闭管理对待青少年。
2校园周边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
首先,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多样性”的活动场所。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所参与的社会微环境既包括封闭性的场所(如运动场所、图书馆、书店、饭馆),也包括很多在空间边界和功能上并不是很确定的开放性场所(如街道商场、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这些场所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也提供了他们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其次,这些场所还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很多场所的功能学校里无法实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满足;而且很多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没有帮助和引导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放学后,在一块刚拆迁平整好的地方结伴踢足球——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当球踢,踢烂了再回家。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学校一放学就“净校”,无法使用学校的操场,而且学校里的足球不让带出来用。很显然,这种教育制度的安排并非总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的。校方的理念是,放学后学生的监护权就应该尽快转给家长,以免出了问题学校承担责任。可问题是,学生并非在放学后立即得到了家长的监护,而是进入了一个没有任何成人监护的校园周边环境里。在这个既非学校,也非家庭的地方,学生们只好自主、自立了。
3校园周边环境中的风险与缺憾
首先,恰恰因为缺乏监管和指导,学生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可能会遭遇到一些风险。例如,他们会去不该去的地方,做不该做的事情。
其次,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是缺乏设计的,也并不是专为青少年服务的,因此存在很多缺憾,并非总是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例如,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喜欢开展的兴趣活动与实际从事的活动“脱节”。虽然谈到兴趣爱好时青少年较多地认为自己喜欢那些旨在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性”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在社会微环境中参与较多的却是单纯的“放松性”活动。这主要因为环境条件所限,譬如想学电脑却没有。由此可见,校园周边环境是需要设计的,学生的活动也是需要指导的。
4校园周边环境是青少年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通常(70%以上的比例)是“结伴”一起在校园周边从事各种活动的。同伴以同班同学和同性朋友为主,当然也不乏(甚至亲密的)异性朋友、校外人员等。他们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有共同语言,同伴群体提供了调节情绪的避风港,是他们形成和表现青少年亚文化的必要条件。调查还表明,这些青少年大多是在周末和每天放学时参与活动,其他时间较少。在这些时段,在校园周边各种场所里,学生不再处于教师和父母的控制下,获得了“自在”的空间。可以说,校园周边的微观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和互动的舞台,是增长社会技能、获取交往经验的重要背景,它提供了家庭和学校所未能提供的真实社会经验。
5校园周边环境的价值凸显了现有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
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成人主导的社会里,这个社会里各种场所的安排基本都是为了成人的需要。例如,成人为了沟通交流的需要,可以到茶馆、酒吧等场所,而青少年则不适宜去,而学校同样是为教师所主导和控制。虽然青少年在学校度过很多时间,但那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几乎没有心灵成长的空间,更没有私密的空间,因为学校为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着。
就如程天君指出的,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一种“尊崇细节”的传统和流行做法,借由纪律和日常规范,权力在向无穷小的“小事”的浸透过程中获得了无限胀大的支点与机制,因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和“时刻警醒”的微观“权力物理学”。这种显微镜式与如影随形式的纪律规范机制在操持学校井然有序运转的同时,也把它塑造成一个窒闷的自我维系的权力规训空间:“自身而心”的权力规训目标,“以小见大”的权力规训机制,“亦得亦失”的权力规训效果。可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重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但是学校里根本没有这种空间和时间的保证。所有的时间都要学习,所有的空间都被监督和控制着。传统的学校制度安排和环境设计,只是保证了学校是适合课堂学习的场所,而不是个体心灵成长、人际沟通、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理想地方,校园周边环境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们的调查也表明,青少年“渴望”拥有这种自主空间。他们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放松心情和了解社会等,而且现有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充分满足这些诉求。因此,青少年要求学校和家庭增加他们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其成长需要。
6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就像要保护自然环境一样,我们也要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理论思考,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并非只是“整治”了事,它本质上不只是社会治安或环境治理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心理学问题和社会工作问题。第二,政府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时,可依靠的并非只是公安、城管等,更要吸纳教育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丁作者、青少年问题专家等参与。第三,学校应该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但并非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促进他们社会化,促进成长和发展。第四,学校的功能并非只是一个学习场所,不应该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监控”,而应该增设适宜的“社会化”场所,让学生有心灵成长的空间、人际交流和情绪表达的空间。第五,应该建立健康的同伴自主的群体组织,而非一切组织均由教师或辅导员等成人控制。第六,吸纳社会力量,帮助学生现在就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而不是关上校门,等他们毕业后才走向社会。
总之,对于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教育部门更应该采取“教育的”而非“治理的”思想,关心的重点应该从“环境问题”转向“社会微环境下人的发展问题”,工作重点应该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转向“促进青少年在校园周边环境中健康的社会化”。研究者,特别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亦有责任担当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们理解学生,特别是青少年成长与校园周边乃至其他环境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洞见。
4.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计划 篇四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学生家长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读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校园周边环境“乱”的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根治。对此,我们通过调查,就如何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迅速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指示和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周边专项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为指导,结合学校“创建安全地区,建设平安学校”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大力整治影响学校安全秩序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整治,达到“案件事故少,内部秩序好,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家长满意,”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我校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周继任组长,各处室主任、副主任为组员
三、整治重点
(一)梳理排查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学校治安秩序的不利因素。
(二)大力净化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清理取缔一批违法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违法摊点。
(三)全面排查消除学校内部安全隐患和漏洞,健全安全责任管
理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以强化内部安全为核心,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整治
1、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组织网络。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校园内部安全工作。各班级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
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工作成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
2.严格落实门卫工作制度,加强门卫队伍建设。
3.加强学校内部人员教育和管理。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对教职工、聘用人员、临时工进行
审查,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纪律教育,凡不符合任职资格的要坚
决调离或辞退,防范和避免内部人员侵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4.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训练。学校要把安全常识教育纳入学校
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以
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针对广大师生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学习
和训练。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
全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
治
1.校园周边200M范围内确有违规无证摊点,学校是教育部门,不是职能部门,因此,学校只能向社区、工商、卫生监督等部门进行
呼吁,在内部制止学生不准去购买。
2.校园周边200米内无娱乐场、互联网、电子游戏厅。
3.校园周边虽无社会上打架斗殴现象,学校常派教师进行巡视
效果较好。
4.校园周边200米内无无证经营的饮食小摊。
5.校园周边无违规建筑。
(三)以排查为手段,及时化解涉及学校安全的矛盾纠纷
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
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学校对
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学校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
工作,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监管等部门共
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
境的巡查,发现社会盲流、恶少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
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
秩序,敢于与坏人作斗争,并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6、建立学校突发事件教师救护队,高度警觉,随时出动。
中心小学
5.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案 篇五
整治重点
整治校园及周边食品、餐饮问题。
牵头单位:xx乡卫生院。
1.加大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饭店、食品摊点的卫生检查力度,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2.对校园周边餐饮营业申请,要严格证照管理、前置手续审查等程序,对手续不全、非法经营者要依法关闭、取缔。
3.加大对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饮品等经营行为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变质食品流入校园。
4.取缔学校周边流动摊点。
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环境。
牵头单位:xx派出所
整治内容:
1.安车的检查、严查长安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行为。
2.学、放学期间,安排警力、组织专人在学校门口执勤,维护交通程序。
3.整治学校周边车辆乱停停放行为。
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牵头单位:xx派出所
参加单位:xx乡联防队
整治内容:
1.管控校园及周边整点人员,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2.、放学期间加大对校园周边(尤其是周边小巷、隐蔽处)社会闲杂人员的询问盘查力度,预防和减少涉校发案。
3.校园周边出租屋治安排查及管理。
整治校园安全隐患。
牵头单位:xx小学
整治内容:
1.学校日常管理和内部安保工作,定期开展校内安全隐患巡查,及时上报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
2.学校校警(门卫)、值班、值周情况检查力度,配齐配足
校警(门卫)、安保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出入校门制度。
3.校内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不购买伪劣文具、恐怖文具、赌博玩具、‘三无’食品。
整治村级公路安全隐患。
牵头单位:xx乡人民政府
参加单位:各村(居委会)
整治内容:
加强校园周边村级公路沿线,尤其是弯道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及时清理遮挡视线树枝、杂物。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村(居委会)、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将整治工作组织好、实施好、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6.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简报 篇六
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南昌市相关部门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环境。
红谷滩新区城管执法分局重点加强对南昌大学、南航前湖校区、红谷实验学校、红谷滩育新学校、南昌二中红谷滩校区、南师附小红谷滩分校等20余所大、中、小学校周边巡查力度和密度,对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出店经营、乱堆乱放第一时间进行查处。该分局加强了对学校周边经营户的宣传,告知相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公众的自律意识,并引导部分占道经营业主入室经营,确保学校周边道路畅通。他们还对各类补习、家教、家政服务公司等在校园周边散发宣传单行为进行了严格管理,对拒不改正人员,没收其宣传资料。针对学校周边占道经营行为的举报投诉,该分局执法人员将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新建区城管委组织人员、提前安排、周密部署,加强了新学期城区校园周边管理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该委城管大队加强各学校周边巡查、排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消除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他们错时管理,实行“早到、晚退”及“定人、定责、定岗”管理。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广大家长朋友,正确引导孩子拒绝垃圾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据统计,该委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劝离流动摊贩和违规设点招生220余起,清理校园周边垃圾广告350 余处,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
7.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篇七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下发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加大对学校内部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管理和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创造有利我校创新发展和师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迅速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指示和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周边专项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为指导,结合学校“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大力整治影响学校安全秩序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整治,达到“案件事故少,内部秩序好,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家长满意”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使我校及周边治安防控措施明显加强,防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侵害师生财产安全的现象明显下降,消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断增强,达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和群众满意的目的。
三、组织领导
组
长:冯英双 副组长:娄燕海 组
员:各班教师
四、整治重点
1、依法严厉打击盗窃、敲诈勒索、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摧毁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实行警校共建。
2、坚决取缔和清理整顿学校及周边地区200米范围内的所有网吧、电子游戏厅以及非法经营的录相厅、违章建筑、无证及占道经营的摊点等。凡因噪音、灰尘、烟雾、气味等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业企业,坚决予以整改。
3、整顿学校门口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
4、对学校及周边外来人口进行清理,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
5、对学校内部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彻底消除学校内部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尤其是对教室、楼道、围墙、锅炉等重点部位要加强防范。经常检查学校安全保卫措施落实情况等,严防火灾、危房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通过落实防盗抢、防伤害、防交通事故等防范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
效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稳定。
7、继续推行学校内部保卫工作,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门卫室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严把进出关,杜绝学生未假而出和社会上“混子”乘虚而入,确保学校一方平安。
8、进一步完善警校共建机制和民警包保学校治安责任制,经常进行法制宣传。
9、根据学校实际和治安新形势,经常开展以清理网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点集中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新环境。
五、具体措施
(1)、集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宣传工作,大力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大力开展好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自护教育、犯罪预警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开展“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室”的主题教育,以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不要进入校外营业性网吧和不要浏览有害信息,向他们讲清长期进入这些地方对身体、学习带来的危害性,以增强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以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针对广大师生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学习和训练。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操行观,杜绝一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2)、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彻底铲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小流氓、小混混势力。同时,要注意化解影响校园内部的矛盾纠纷确保学校政治稳定。
(3)、配合有关部门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游戏机房、网吧,特别是对于师生及家长反映强烈的要进行严格清理整顿,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和非法经营者坚决要求予以取缔,对于符合规定的各种文化场所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4)、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在我校大门口的路段设置明显的交通警示标志(学校路段危险减速慢行、禁止鸣号)、减速带,对于无证经营和影响交通秩序的饮食、食品、生活日用品摊点等要进行彻底清理,防止引发交通事故和一些集体事件的发生。
(5)、集中力量对校园内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隐患,并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内一方平安。
8.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篇八
我局按照永综治委[]3号及永整组办发[2015]32号、36号等文件要求,认真安排部署,有序开展整治行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领导。入冬以来,我局坚持抓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班子不撤、人员不散,持续用力抓好高度重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局长欧阳雨亲自主持召开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会议,针对上级指出和巡查发现的问题,研究整治工作部署,制定了第三次统一行动方案和部分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划分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配备精干的协管员队伍,对学校周边协管员进行优化配置,根据协管员前期履职情况,决定对首批聘用的协管员全部进行解聘,重新招聘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协管员10名,安排到各学校周边进行日常秩序维护,确保治理工作按步骤有序推进。
二、明确责任。落实学校周边各机关单位的共建共管责任,实际工作中,我局为有效解决在编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聘请了部分协管员加强整治后的街道秩序维护管理。在强化工作效果的同时,又给我局造成了很大的财务负担,经局领导与县教育局及相关单位协商争取,使各学校及单位的街道共建共管责任确立起来。11月以来,我局陆续与州二民中、县一中、县中医院6个单位签订了《道路畅通及安全管理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我局各分管领导,辖区各执法中队按照既定工作职责,管好秩序,解决问题,各学校周边秩序得到了较好地治理。
三、加强整治。我局按照县综治办工作部署,针对乱扔垃圾、占道经营、乱停乱摆、噪音扰民等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5类不文明行为进行清理规范。集中人力主要在州二民中、县一中、县幼儿园等县城多所学校临街面进行市容执法。
一是疏通人行道秩序。以经营店面大门为限,对超店面摆放和悬挂的物品协助业主作出清理,对未经审批的占道摊点一律进行取缔。共规范占道摊点45个,取缔违规摊点6个,暂扣物品18件。严格限制流动摊点,对学校周边200米内的流动摊点进行清理,先由执法人员劝离,再安排协管员进行值守,对不听劝告的流动摊主一律扣押摊车,整治期间,共扣押流动摊车8个。
二是保持交通畅通。加强摩托车停放管理,要求摩托车按惯例在人行道外边缘整齐停放,沿街停放车辆要求车主自行将车开走,对不听劝告的`作出锁车处理,依法开具处罚通知单进行相关处罚,共锁车处罚违规停车22起,教育车主33人次。我局加大打击三轮车、摩托车非法营运力度,5个执法中队同时出动进行抓车,重点出击学校周边的乱停乱摆、非法载客三轮车、摩的,暂扣非法载客三轮车摩的35台、乱停乱摆三轮车摩的26台。
三是整治各种噪音。重点对学校周边有音响的商户促销行为进行干涉,要求将音量控制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范围内。主动干涉叫停校场路县教育局至县农行车载水果摊点的叫卖喇叭。对休闲广场傍晚有音响的健身娱乐活动作出降低噪声处理,工作人员加强巡查,对出现的违规活动随起随纠,保障周边培英学校、实验小学安静的学习环境。共禁止经营性噪音21起,叫停有音响的校园周边文化娱乐活动7起。
9.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九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既要教书,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要育人,使学生从小懂得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做人的道理。那么,创建一所平安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同时,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针,扎实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中,学校得到了上级部门及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创建平安学校工作中取得了系列的佳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根据工作实际,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安全教育活动的文件及通知精神,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更新观念,求真务实。现将主要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1、我校切实加强了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及建设“平安校园”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安全工作防范意识,把安全工作置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首要位置抓紧、抓实、抓牢。成立了安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领导各班级展开工作。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健康、稳步、协调、快速发展,保证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2、统一了以建设“平安校园”,保障学校安全的关键在防范的认识。学校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学校根据工作实际,在落实原有规定的基础上,完善和充实有关制度,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学校。坚持分管领导抽查与各部门自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做到了边查边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做好记录,并由专人负责,及时处理。
3、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改进学校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也杜绝了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4、我校要求各位教师、班级认真学习学校各类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规定,每周对安全工作进行自检一次,并及时上报自查情况。学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对各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5、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周边网吧、对学生安全不利的场所进行排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现在学生上网现象较为普遍,为了不让学生沉迷于网吧里,我们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发现有问题,及时与家长和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将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杜绝;利用晨会和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力争避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二、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具体方案。
根据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计划,结合“安全教育月”,少先队制定活动方案,利用每周一升旗的时间和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手册》,观看《安全知识系列图片》展览,以及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伤亡事故、事件案例选析》等有关安全教育的材料,利用班会课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全常规知识》竞赛,对在竞赛中成绩优异者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表彰奖励。对多数班级进行下发组织奖,增加班级量化评比分。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及各班黑板报,开展“安全教育图片展览”和安全教育专栏或安全教育知识角活动,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既丰富多彩又扎实有效。
三、通过检查评比,督促学生安全行为 :
1、按照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各班级均成立安全检查小组,轮流值日,检查督促学生的日常安全行为,并把各班学生的安全情况,动态显示于本班安全栏目之中,为班级评优选先,找出依据,为督促学生的安全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领导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班级进行不定时检查、抽查,指导工作,对所发现的问题,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通报,同时做出评定。学校又与各部门签订了《创建“平安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和《创建“平安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使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3、学校对学生的在校及路途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检查指导,对从未出现安全问题的班级给予表扬,同时也对出现安全事故和隐患的班级及违反规定班级和个人的进行批评教育。
4、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安全行为。
四、通过各种活动,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安全自救能力:
1、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和座谈会,对学生在街道的安全行为进行汇报、交流反馈,矫正,提高学生安全行为。
2、组织“平安班级”的评比活动。围绕创建平安校园,学校规范管理,严格考评,将平安校园的具体目标分解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各班级都组织学习了有关制度文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安全、卫生知识,为平安校园的创建夯实了基础。
3、开展了由校长督办,少先队主持的根据安全教育为内容的“安全教育知识大赛”;结合安全教育内容开展了演讲比赛;学生观看“火灾自救现场演练”等系列安全教育片,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10.天城中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迎奥运、创全国文明城市、保安全、保稳定”为重点,全面落实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加强检查、督办和协调,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广大师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整治目标:
对校园周边摸排的问题整治率达99%以上。
四.主要工作:
1.大力加强与校门相邻的街道、公路的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各类交通设施建设,严禁“三无”车辆接送学生。加强学生上、下楼梯的秩序管理,预防并杜绝危害师生安全的隐患。
2.彻底清除校园周边的占道经营摊点,并加强巡查管理,杜绝小卖部的“三无产品”,强调不违章经营。
3.坚决落实校门口一条街的环境卫生工作,还学生一个安静、干净的学习生活环境。
4.切实加强学校的饮食卫生、防火、防盗安全等内部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杜绝火灾和食物中毒及恶性事故的发生。五.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九月份)
领导小组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对校园及周边安全整治行动进行全面部署。围绕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实施步骤,结合实际全面排查影响校园稳定和治安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种因素,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2.集中整治阶段:(十至十一月份)
在自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及时整改。领导小组将积极联合司法、城管等单位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加大对周边各类摊点的整顿力度,坚持取缔校园 200米内的网吧。同时,紧密结合公安等部门开展的各类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3.建章立制,深化管理工作阶段:(十二至2013年一月份)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秩序整治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学校综合防范工作水平,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维护校园环境的稳定。
11.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篇十一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央、山西省有关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的指示精神,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目前,城区辖区范围内共有小学40所,中学25所,大中专院校技校12所,点多、线长、面广,因此,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我们从自身的职能出发,精心组织,抽调精干力量参与整治行动,切实解决校园周边存在的违规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把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之始都要召开了局班子会议、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会议和网吧经营业主安全工作专题会,制定专门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工作计划,布置当年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力争做到,从局“一把手”到每个班子成员,从主管领导到市场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人,从每个执法人员到广大网吧、文化娱乐场所经营业主,人人都了解了当前校园周边环境秩序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上级关于抓好此项工作的精神要求,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该项活动开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二、加强领导,深入推动此项工作扎实开展
第一,我们成立了“大同市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工作领导组”,由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任组长,以加强对全面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第二,制定大同市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秩序集中整治五年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内容、工作重点和措施,对此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第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大声势。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对全区的网吧、歌舞娱乐场所下发了安全集中整治活动通知,同时组织人员对每个文化娱乐场所送达集中整治通知书,并开展上门“宣讲”活动,使此项活动家喻户晓。
三、调查摸底、认真清理
在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我们首先对本辖区内学校及周边文化经营场所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摸底,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对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同时与各个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签定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细化量化了责任目标。
四、加强管理,狠抓监督
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我们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文化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音像制品经营场所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强检查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建立完善检查台帐,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重点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超时营业、歌舞娱乐场所在非国家法定假日期间接纳未成年人、营业性演出场所演出曲目和音像制品经营场所销售非法出版
物等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同时,凡是在学校周边不足200米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坚决予以取缔。其次,严格执行文化部颁布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处罚规定,坚持严管重罚,凡一次性接纳3名以上未成年人的,实行“一次性死亡”制度,一律吊销营业许可证,并处以最高限额罚款。第三,实行集中整治定期报告制度。要求要每天汇总一次检查情况,每周召开一次检查例会,每月局领导班子听取一次集中汇报,及时了解整治活动进展情况,并认真协调解决整治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第四,严格考核。我们将校园周边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全年文化目标管理序列,把其作为今年文化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进行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凡工作措施不力,影响活动开展的,将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相应组织措施。
五、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坚持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我们抽调区文化馆、区体校的精兵强将支持学校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开展了“学唱校园歌曲”、征集校歌、举办诗歌朗诵和校园艺术
节等一系列活动,向广大师生介绍经典校园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优秀音乐作品的赏析和乐理知识介绍。建设校园文化墙。以近年来各学校到校实践照片为主要内容,宣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二是在教学楼外墙增加以《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为内容的室外写真,让师生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悬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图文写真,宣扬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精品;组织去图书馆积极支持各中小学校班级建立“图书角”。通过各项活动将学生拉回到校园主流文化中来。
在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我们共出动执法人员3600余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3850家次。其中检查校园周边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380家次
通过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极大地规范了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场所经营秩序,有效遏制住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的各类违规违法经营活动,达到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目的。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推荐阅读: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案08-28
中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07-11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案1900字长文11-13
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7-29
聚宝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总结10-24
肇兴乡中心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06-30
校园周边整治相关内容10-07
校园周边环境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