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2024-09-23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共12篇)

1.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篇一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展望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确定了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和内容,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和措施.

作 者:张明国 崔伟奇 蔡永海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29 刊 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N02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   学科   历史   展望  

2.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篇二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活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生物技术是一门实验学科,作为世界三大高新技术之一,其飞速发展使其日益渗透到各学科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随着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它已逐渐成为提升我国食品工业技术含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技术。因此,培养既掌握食品工程技术,又能将生物技术熟练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是食品工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然而,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并不是传统的学科,关于它的教学,我们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因此,调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教学现状对食品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渗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了解兄弟院校的教学情况,相互取长补短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的教学现状

为了充分调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的教学现状,并进一步为本学科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全国多所院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两个层面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2.1 本科教学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调查了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13所高等院校,统计发现,少数高校除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两门专业基础课外,没有设置相关的生物技术课程,如江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数高校设置了相关的生物技术课程,如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导论、食品酶学、发酵食品工艺学等,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作为限选课或必选课。

2.2 研究生教学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调查了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15所高等院校,经调查发现,与本科教育相比,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学生生物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尤为突出,它将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个专业设置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下,分设食品基因工程、食品蛋白质和酶工程、发酵工程、食品微生物学、果蔬生理与分子生物学、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6个研究方向,所设置的生物技术类课程主要有食品生物技术、高级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专业Seminar、分子生物学专题等学位课,以及基因工程专题、细胞工程进展、发酵工程专题、食品酶学、高级食品微生物学、发酵食品研究进展、高级葡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葡萄酒方向必选)、葡萄酒化学进展(葡萄酒方向必选)、果蔬采后生理研究进展(果蔬贮藏方向必选)、蛋白质化学、生化技术、活性酶蛋白凝胶电泳技术、食品微生物实验新技术等选修课。多数院校在食品科学专业设置了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如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等。多数高校的食品科学专业将食品酶学或食品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选择的是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方法与进展)作为必修课,其他专业或必修或选修,也都设置了食品酶学或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也有部分学校设置了其他生物技术课程,如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将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为学位课。

从学分要求上看,各高校对硕士研究生总学分的要求在30~35分,其中生物技术类课程的学分为4~12分,占总学分的12%~35%。

2.3 理论学习与实验学时的分配

在同一门生物技术类课程理论学习与实验课时的学时分配上,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在本科学习阶段,多数院校未设置实验内容,只有少数院校例外,如浙江大学和山东轻工业学院,两者都为本科生开设了食品生物技术选修课,共40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各院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只有理论课的学习,而没有设置实验环节,如山东农业大学,设置了食品酶学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两门生物技术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均为纯理论课,各40学时;天津科技大学的食品生物技术为纯理论课,共64学时。但多数院校设置了实验学时,如江南大学设置了4门相关课程,食品酶学学位课63学时,其中实验27学时;生化分离技术学位课44学时,无实验内容;食品生物技术选修课30学时,无实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选修课6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还有些院校设置了专门的生物技术实验课程,如中国海洋大学有专门的食品生物技术实验课程,34学时,暨南大学有高达72学时的食品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

2.4 实验内容的设计

各院校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差别很大。有些院校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不考虑与食品专业的直接相关性,如中国海洋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食品生物技术实验课,只涉及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两大实验内容。有的院校只涉及与食品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技术实验内容,如山东轻工业学院设置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酶工程与发酵工程核心技术作为主要的实验内容。也有些院校比较全面,如江南大学既涉及作为生物技术本身核心的基因工程实验内容,又涉及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酶工程内容。而暨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则最为全面,既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本身的核心实验内容,又涉及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如α-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测定等酶工程的内容,以及如腐乳毛坯的制备等发酵工程的实验内容。

3 结束语

通过对相关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3.1 总体对生物技术重视

近些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各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普遍重视生物技术的教学,无论在本科学习阶段还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都有除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两门专业基础课以外的生物技术相关课程,这与十几年前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3.2 各高校之间的严重不平衡性

各高校之间在生物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这包括所开设的课程、总学时数、实验学时数以及实验内容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3.3 本硕学习内容之间的难衔接性

各高校之间生物技术课程设置的严重不平衡性,使得本科与硕士阶段学习内容的衔接非常困难,尤其是对跨院校学习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对于生物技术课程的学习可能出现内容重复,也可能出现内容欠缺。

以上的比较分析,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1)由于本科学习阶段生物技术相关课程总体偏少,硕士阶段必须设置生物技术课程;(2)考虑到生源之间本科学习的差别,硕士阶段在生物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宜多开设选修课,并在实验课上加强选修内容的设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3)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出身的本科生,其生物学的根基很浅,而对其在生物技术的学习上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作为全部内容或主要内容,是否合适,其接受程度如何以及对其将来进行科研或开发的影响有多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了相关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研究生生物技术教学课程体系的有关资料,从课程设置、总学时数、实验学时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各高校对生物技术教学非常重视,但高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这使得本科与硕士学习内容之间的衔接存在困难,因此,硕士阶段在生物技术课程的设置上,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应多开设选修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整合策略

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正引领着小学教师与信息化技术接轨。在信息教学模式的带领下,教学手段将会越来越丰富,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传统的教学体系相比,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拥有更大的开放空间,对于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的讲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工

具,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式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地提出高效的教学方式,才会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氛围中学会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制约因素

1.教学设备匮乏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如果没有基础性的设备就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还没有实现信息化设备的普及,一些乡村小学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使有计算机教师,也未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化教学设备匮乏是普遍现象,这将会阻碍我国小学科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2.对整合的认识不够

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对整合教育的理念认识不够,在讲课时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而现如今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虽然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并不具有广泛运用性,所以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并不习惯于整合式的教学方法。在科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只是偶尔运用信息化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并没有充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课堂中。

3.整合能力差

整合能力差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师身上,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很多小学科学教师都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这些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接受能力较差,不能够及时地吸收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对于信息化设备的运用也不熟练,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往往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起来,这对于信息化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策略

1.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满足整合的硬件要求

小学科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很广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小学生多接触一些科学知识,对于外界有着更多的了解。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存在着设备匮乏和资金短缺的情况,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小学应该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助申请。小学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所以一些条件较差的小学可以向政府等有关部门申请教育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获得教育经费,进而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备。

2.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教育体系的引导者和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科学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让教师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去教学。不仅如此,科学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去进行一些实际的活动,组织观摩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整合课,让小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体系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3.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定期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素质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包括课件的制作,音频、视频、图像的处理等,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加强科学教师的专业性培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4.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建立丰富的资源信息库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根据书本进行讲课,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体系的作用。所以教师有必要将所设计的课件和搜集的教学素材等内容进行统一的归类和整理,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一些策略方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化的教学体系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和创新式的教学,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只有不断地采取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菊平,张立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4):132-139.

[2]李桂敏.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有效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7):198-199.

[3]王勇.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电子科学与技术 篇四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针对光电信息技术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光电信息处理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能在光电信息工程、微电子技术和通信与计算机等研究领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处理和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光电子和微电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光电成像探测、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图像处理等基本知识;

2.掌握光电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显示等基本知识及相关系统和器件的分析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应用能力;

3.掌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及相关系统和器件的分析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应用能力;

4.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适应学科交叉和光电子和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

5.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四、主干学科、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交叉学科:光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五、主要课程

光电技术方向:

电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理学、软件技术基础、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

微电子技术方向:

电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理学、软件技术基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电视原理、数字图像处理等。

六、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5.电子科学与技术简历 篇五

姓 名: 身份证: XXXX 照片

民 族: 汉 目前所在地: XXXX

年 龄: 26 岁 户口所在地: XXX

婚姻状况: 未婚 联系方式: XXXXX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应聘职位: 电子工程师、 生产管理、 电气工程师

工作年限: 5 职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全职 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以上 工作地: XXX XXX XXX

工作经历 8月-10月 XXX市毅力集团 电子工程师

月-11月 XXX富士康集团 助理工程师

2011月-12月XX市奥托泰电器制品厂 开发工程师

2012月-2006年5月XX市新兴实业有限公司开发部总工程师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Xxx工业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7月

所学专业一: 电子技术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

培训经历 1995年9月-7月 就读广西腾县高中

199月-年7月 xx工业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外语水平: 一般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6.电子科学与技术简历模板 篇六

今天文库文库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个人简历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湖北身材:172 cm 60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电子/邮电/通讯类:电子技术、半导体   市场销售/营销类 销售类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深圳 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实践经验:

2005.3-2005.9 加入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电子竞技协会,担任过外联部长;成功为协会争取到很多赞助。

2005.9 参加《英语周报》在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的促销活动,在负责周报的销售代理期间,努力团结员工,和睦处事,兢兢业业,由于业绩优秀获得公司员工好评。

2006年暑期 河南省许昌市许继集团,主要进行了有关电力继电保护方面各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的了解以及对微机型继电器各插件(CPU插件、逻辑插件、开入开出插件等)进行了逻辑特性、开入开出特性检测及BIOS的写入,并对目前最新型的干式变压器的有关技术及难点进行了调查。

2007.3-2007.10 担任海文考研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总代理,积极为本校学生联系到最优秀的教授,成功组织了数百人的大型考研讲座。通过此次活动的成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

2007年暑期 珈伟太阳能(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太阳能组件生产车间对太阳能电池片的测片、串片、铺装、层压、半成品测试、电性能/绝缘性能测试等程序进行实习,并跟随太阳能工程部对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进行了了解,对LED器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操作过车床,钻床,制作完成了太阳能路灯模型、太阳能充电器。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8-06-01所学专业一:电子科学与技术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08.7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修课程:

C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电子线路,半导体物理、红外检测技术,通信原理,半导体集成电路,EDA技术实用教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计算机能力:

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基本原理,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CAD等各种办公及专业软件的操作。详细个人自传自我评价:

7.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 篇七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们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认识经历了从狭义的高科技工具到集成信息器件和系统的性能的研究。电子技术除了在计算机网络、航空航天等领域有所突破之外, 在生活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它在通信、电子产品的研发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逐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的发展经历了从广播电视、遥感测控、计算机、机器人、英特网的发展历程。采用电子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已软件为核心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集成电路的发展, 由于其体积小、质量轻、功耗小、速度快、可靠性高的优势, 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2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

随着军事、国防信息化的要求的提高, 目前, 世界一些大国大力发展航天航空事业, 使得电子技术与信息学科学在航空军用电子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信息化作战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所以世界各国空军正依据军事变革和战略转型的需要, 加强电子信息感知能力、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 推进军事装备向信息化转变。

航空电子信息体统经历了独立式航空电子、联合式航空电子、综合式航空电子、高度综合化、模块化航空电子的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军用专用电子技术的开发, 从软硬件模块的设计, 通讯、导航、识别等传感器技术的更新, 来提高综合电子航空系统, 从而提高我国军事防备能力与作战水平。

3 电子技术在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

目前, 化石燃料仍是世界上主要的电力能源来源, 在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背景下, 预计在2060年, 电力电子技术将全面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上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生物发电等) 。这是克服能源危机的重要措施, 它们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也会得到缓解。目前, 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陆上风能和光伏发电资源主要分布区, 预计到2020年风电将达到100~150 GW、光伏发电达到20 GW规模, 大规模、分散性的可再生能源所固有的间歇性、不确定性等问题, 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电子技术, 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 来实现可预测、可控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度与控制, 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提。同时更为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打下坚强基础。

目前, 电力节能减排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随着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 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来解决变流器技术这一瓶颈, 通过应用可靠性高的电力电子装置来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目前人们的汽车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通过电子技术的大力研发, 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从而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4 电子信息科学在体育科研领域的发展

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信息资源的竞争中, 国家体育科研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宗体育运动整体水平。因此国家体育领域建设的信息化将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体现在信息传播上, 由于互联网能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信息输人网中进行互相交流传播, 其特有的远程文件传输FTP, 对于体育信息的收集传递尤为必需, 能够让从事体育科研的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世界各地的体育新闻以及有关科研资讯的收集, 极大地丰富了体育信息的资源, 空前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递速度, 为体育科研提供了创造和交流的平台。

其次, WWW和超级文本www简称万维网, 它除了交换电子文件外, 它还可以被用来进行文本的出版、图片、图像等信息的传输, 更可以通过Webbrowoer (网络浏览器) 在Internet网上四处观光游览。WWW通常建立各类服务主页, 主页内容也十分丰富。就体育范围而言, 有国际奥委会、夏季、冬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休育联合会等提供的不同赛季的赛事安排、竞赛成绩、体育新闻、体育评论等信息。也有体育广告和体育服装器材用品公司等提供的服务信息, 介绍新研制的运动服装、设备、器材等等。也提供新出版的体育期刊、报纸的体育栏目等信息。通常需要在WWW上浏览文件, 主页每一页都有一个统一的资源地址标识 (URL) , 以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检索。

最后, 对于专利的保护服务, 互联网能够给用户提供专利服务, 在国内, 对于体育专利, 可以通过系统的查找, 搜寻相关的体育专利信息。对国外体育专利经过专门的网址也可查到。目前, 我国对体育专利信息数据库实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 不断补充和扩展。

5 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

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 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信息科学技术的趋势, 它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科技兴国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1 纳米电子的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

纳米电子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纳米电子学的基础理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电子系统等主要技术方向。纳米电子的关键技术主要为纳米电子器件的设计、纳米的加工与制备、纳米电子的表征测量。

5.2 纳米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与信息技术前景

目前纳米电子技术在新型的电子元件领域的开发取得了重大成果, 特别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发现。碳纳米管在纳米电子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使, 由于它独特的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 对于实现速度快而功耗小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石墨烯的发现, 可用来制成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的石墨烯芯片, 有望成为下一代基于电子自旋的电子元件材料。纳米电机技术的进步使集成电路、纳米电子计算机、纳米电子机械系统的研究有了技术支撑。

6 结语

当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这一词在20世纪60到70年代出现的时候, 人们并没有将它看做一门科学而存在。但如今, 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日益提高。作为一门非常活跃的科学技术, 它对推动产业信息化、调整社会产业结构、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今越来越突出的环境和生存问题问题,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优势, 使它更好的造福于人类。S

摘要:近年来, 随着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 电子技术在我国计算机网络、航空、新能源开发利用、体育科研、纳米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本文将针对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动向、应用、发展前景做全面地介绍。

关键词:电子技术,信息科学,集成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阳, 毛智勇.机械工程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

[2]徐银泉, 等.双单片机SF型矢量控树系统[C]//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四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桂林:295-297.

8.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篇八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行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都已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目前,社会对于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数量日益增长,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务必要做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然而,现今各大院校在专业建设及其发展方面仍旧是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深入发展。因此,各院校应不断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增加师资方面投入力度,在实践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以下笔者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进行阐述。

一、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各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掌握扎实理论及系统知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人才市场需要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获取、贮存、传送、检测、控制以及加工信息的技术科学,它也是一门技术密集且发展十分迅速的工程应用技术科学。本专业作为一类理工学科,主要是培养出一方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控制知识、信息系统、信号处理以及各类试验测试技能,深入了解微电子技术、光学工程、微波通信技术、波普物理、无线电电子学以及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在电子工程、信息科学和一些相关领域进行科研活动、科技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构建多模式、层次化、多规格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的变化规律来看,社会需求对专业培养模式及规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务必要按照行业自身发展动态来不断调整专业规模与结构。当前我国IT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很多院校陆续设置了微电子、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因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种理科类专业,要和以上各工科专业形成互补关系,但绝不能出现雷同情况。此外,本专业需适当地控制招生人数,还要在本科阶段实行宽口径的通才人才培育模式。

在大学阶段设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3各层次的培养规格。通常情况下,本科教育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而研究生教育则以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作为目标。3各层次的人才培养需对应专业领域的不同层次社会需求。

此外,由于本专业属理科专业,因此需严格控制专科设置的学校。若是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为合理,在研究生层次毕业生便有较宽的选择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攻读不同理科类研究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设置该专业的各大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院校严重缺少师资力量,学术研究能力较差,对于这样的院校应严格控制该专业的发展规模。

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前世界发展速度最快且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便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纳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他们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这正是前沿科技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融合,未来势必会激发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类理工科专业,适应学科专业较宽,同时本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强化理论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因此,需根据创新体系,并按照一定原则培养出社会和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虽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理科专业,但我国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雷同于工科专业。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俨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获得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优势,也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热点。从战略角度来看,本专业体系应站在各学科融合的高度,在重视工程技术课程的同时,强化理科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选课。

四、坚持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理工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我们这里所说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物理实验、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自动控制等。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设计性”等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扩大设计性实验。此外,在重视知识教育以外,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也应使学生具备敢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势必会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快的技术更新。这对于搞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应紧抓机遇,迎接挑战,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成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徐国旺,闫旭东,谭保华,童亚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08).

[2]吴振森,李平舟,郭立新,车纯,张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教育体系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3]仲伟峰,何小溪,崔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C].2009.

9.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篇九

户口所在: 重庆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2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62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电子/电器/半导体/仪器仪表:技术员/助理,科研/实验室:,高级管理: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江苏,重庆

工作经历

景诚电脑科技陶院分店 起止年月:-08 ~ -03

公司性质: 其它 所属行业: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

担任职位: 职员

工作描述: 2008.7-2008.9 家教中心任教两个月

2008.8-2009.3 在校外和同班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电脑店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双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09-07

专 业 一: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 业 二: 工商管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9-07 景德镇陶瓷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毕业证书 工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粤语水平: 较差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在校期间比较喜欢关注电脑软硬件方面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protel 99SE、电子电路CAD等画图软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实习(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等)。

附:所学课程主要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分析、传感器原理及运用、压电铁电材料、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微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材料;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消费行为学。

详细个人自传

1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论文 篇十

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关键字:电子信息培养方向主要课程就业形势

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业在近几年内将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因此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是现在和将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从小的方面来看,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和手机短信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根据近几年人事部发布的热门专业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排在了第三位,将来必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就业前途一片光明。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大量高、新、精产品层出不穷,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电子 1

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子产品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所不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企业大量需求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会产品设计开发、会检测维修、懂营销、会管理,能在各条战线生产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大力培养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人才网调查,行业对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 5%,硕士 17%,本科 38%,专科 40%。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单片机、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PLC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等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相关的人才缺口更大。据中国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200 8年,上述人才仅我国每年需求量就在 20万左右。可见需求量之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电子线路、处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各种电子系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性和科研性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通信原理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十分看好。由于近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产业以及通信公司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国家和社会以及电子公司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尤其国内各大型电子企业(如:海尔、TCL、厦华等)急需大批的电子专业人才,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情况显示,电子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排在前列。《北京消息报》统计,今年北京需要电子专业人才量是十大行业中排第二位,而能提供的人才量却排在第十位。随着大西部的开发,中西部地区电子和通信产业也将发展起来,就业形势将越来越好。

但随着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有了一定下滑,为此两会做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主要涉及三大重点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及十大政策措施。核心目标是确保骨干产业的稳定增长,并突出了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和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对2008 年下降较快的产业给出特别指导。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面临转型和升级,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扶持相关行业和优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更快和更大发展。我们认为,该振兴规划对产业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后续能出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则效果将更明显。目前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已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的财税优惠将可以得到延续。相对而言,软件服务业和信息设备领域较有操作性,如国家投资拉动、对国产设备支持,工业信息化融合等。

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管专业前景不错,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断时间内难以恢复,出现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因此,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为自己找好发展方向,学好专业课,练好硬

功夫,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充满自信,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时刻关注专业动态,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学员:XX

11.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体系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表示着这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水平,我们国家把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做为步入21世纪以来发展战略当中的首要任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做为信息科学技术的领先学科,该专业以数学和物理学为依据和基础,对信息的来源,获得,传递,产生,储存显示和处理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来进行相关的电子耗材,元器件与集成电子系统等的研发和发展。该专业已被渗透到了多种领域当中比如,计算机,通讯,生命科学和医学,电子科学和机械等多个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实现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基础。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就业服务方向和社会及市场在未来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进行了预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光电子和微电子及物理电子行业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面较广,思维敏捷,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能够在这个行业领域当中从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与电子材料等有关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制造,还能够进行一些新方法,新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工作,总之培养出的是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专业的人才。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在一些生产单位或者是科技研发单位进行工作,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与科学方面的研发,设计,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

我国在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良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现今,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是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的争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这一点被所有国家都当做经济,政治及军事竞争中的重中之重。想要能够在现代化国家之林当中稳稳的立住脚跟,能够在国际方面拥有一定的地位,在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中常胜不败,就要不断的发展和加强我们国家自己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必须我们自己掌握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近些年来,通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不断的研究及努力,我们国家的电子信息技术等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就,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说我们还应该不断的加强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对高等院校当中的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等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这对我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及现代化水平,国民经济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也在随之

飞速的发展,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工业和事业单位当中,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的増涨,市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在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中,比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就业率占到就业总人数的百分之40左右,依据类似的统计形式和我们国家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具体市场发展情况来分析,电子信息相关产业为我国提供的就业机会还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是从人才培养的总体方面来进行设计的,它是进行教学相关活动和设定教学内容的基础和根本依据,也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对教学改革的效果。制定教学计划应以21世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来进行确定,应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和加深,开拓专业范围口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素质教育,努力建立起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

1、首要从教学的内容入手,应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打好该专业的基础,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游刃有余,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该专业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所以,教学内容中应开设数学及物理方面的基础课程,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数学学科及物理学科的能力,能够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当中打好基础,能够提高对于微电子技术研发的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电子系统抽象层次的理解能力。

3、开拓该专业的专业口径。开拓专业口径已经成为的高等教育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对该专业基础学科的不断开拓,才能够实现专业口径的拓宽。

4、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逐渐的由信息模拟向着信息数字化和可编程技术方向所转变,导致了全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都发生的改变。另外,新型的电子系统比较繁杂,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消费类型的电子相关产品,不断的向着智能化和小型化发展,对生产的电子产品要具有高集成和高密度,低功耗的芯片化的特点,则新出现了复杂电路测试技术和电子自动化设计技术,所以应该与时俱进的设置在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与更新。

5、计算机和电子,通讯等各个学科的互相渗透程度日益的加深,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该专业与计算机,通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的融合。

6、努力开展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把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效的肉和起来,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实施方案的辩证,理论基础设计,器械材料选择,实践操作,指标参数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论文创作和市场调查这些工作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总体实践操作能力。

结束语:

想要建立起完美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课程体系改革做为时间持续较长的一项工作,所以要与时俱进的把新出现的一些科技成果,及时的加入到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当中,才能够为真正的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科技教育.2010.09

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篇十二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口径太过宽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学科, 在高校教学中仍然出现于建设阶段, 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学科时并没有进行细致的课程设置研究工作, 因此往往出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专业口径太过宽泛的不足。现阶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体现其专业特色, 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刻意忽略了对其专业性课程的深入培养, 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与同类电子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 最终在市场中无法获得专业优势。

1.2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 因此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较多不足。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已经成为了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部分高校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 因此往往安排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代课, 这对于专业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同时, 部分高校聘请的专业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研究生, 虽然其专业对口, 但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与工作经验, 因此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教学[2]。

1.3实践教学较为薄弱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较为重视实践教学的专业, 但在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 却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 最终造成其专业实践教学较为薄弱, 学生实践水平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很多高校在开设这一课程使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但却没能在课程建设中安排丰富、高质量的实践教学, 大部分的实践课程内容单一、验证性强, 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最终无法真正实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专业建设的建议

1、加强专业建设。

为了改进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设计中的专业口径太过宽泛问题, 高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其专业建设。首选, 高校需要对这门专业的教学内容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 划定其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特色课程, 并对其展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重点研究, 如计算机、电路与系统等专业内容;其次, 高校还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全面了解市场中对该类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 以此为依据展开教学内容的设置。

2、提升师资力量。

首先, 各高校必须重视对这一专业师资队伍的招聘与培养工作, 通过外部招聘以及内部培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其次, 教师也应该重视对自身水平的提升,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 不仅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同时还应提高其教学水平;同时, 高校还应重视对教学队伍结构的调整, 定期对团队进行考核, 最大可能的挖掘教师的潜能, 通过对教师队伍结构的改进与发展, 最终有效提高整个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3]。

3、强化实践教学。

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时, 高校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 建立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 与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实践提高了其实践能力, 同时高校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 高校也应该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竞赛、社团活动以及科技创新等,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企业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能够加强对这类人才的专业培养, 从而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本文首先探究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高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口径泰国宽泛、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以及实践教学较为薄弱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认为高校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师资力量以及强化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水平, 从而更好地促进这一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晴.浅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J].科技资讯, 2013, 36:184.

[2]刘振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J].电子制作, 2013, 15:153.

上一篇:有关梅花的经典诗词阅读下一篇: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