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复习学案

2024-09-02

电解质溶液复习学案(共3篇)

1.电解质溶液复习学案 篇一

中考一轮单元复习:《第九单元

溶液》(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探索“习题型复习课”的操作流程和作用

探索如何在复习课中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明确考点〗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含义;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2、知道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4、深刻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性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复习流程〗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晶体与酒精

B.硫酸钡与水

C.煤油与水

D.氢氧化铁与水

知识点:溶

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练1:油、盐、酱、醋是家庭中常用的调味品,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食醋

C.芝麻油

D.味精

思考:用汽油、洗涤剂、氢氧化钠都能清洗油渍,其原理是否相同?

加深印象: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各处性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不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

②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加深印象: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

②最常用的溶剂是:水(H2O)。

加深印象:①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例如:

②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注意事项:溶液本身不显电性,是因为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电量相等。

思考: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若Na+与OH-的个数比为6:2。则该溶液中另一种阴离子与Na+的个数比为()

A、2:1

B、1:1

C、1:2

D、1:3

加深印象: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可分为浓溶液与稀溶液

加深印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例如:

思考:①将5g氯化钠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是5%?

②将5g生石灰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是5%?

加深印象:物质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①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思考: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后,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极可能是()

A.苛性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活性炭

加深印象: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⑴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⑵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⑶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

_三个因素有关。

加深印象:一定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定量溶剂中

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判断:练2: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I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相互转化:

加深印象: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例3: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练3: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将含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对出现的情况,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有白色固体析出

②原饱和溶液的溶剂量减少

③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少

④饱和溶液总质量增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加深印象: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这说明在  ℃时,克食盐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形成饱和溶液。m质:m剂:m液=,约简结果是     ;

则在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在20℃时,72克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恰好达到饱和。

延伸:若将20℃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

g氯化钠晶体折出。

加深印象: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加深印象: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加深印象:固体溶解度与与饱和溶液C%的换算

例4:右下图为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⑵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⑶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⑷当80℃时,a与b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为。

练4: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物质属于

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

(2)

温度等于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

M点表示。

(4)

当温度

时,C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5)

使接近饱和的三种溶液都变得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

或,采用

可以使a、b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则对C就不行。

(6)

要使a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

方法,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

方法,(7)

相同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3℃降到20℃时,溶液中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大小比较为。

⑻把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2℃,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加深印象:气体溶解度

加深印象: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

⑴,氯化钠

克,水

克;⑵

;⑶   ;⑷

;⑸装瓶贴标签。

如果是稀释浓液体,只需用量筒量取,不必用天平称量,具体步骤为:⑴

;⑵

;⑶。

思考: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课堂练习〗

〖课后巩固〗

2.电解质溶液复习学案 篇二

在鲁科版教材中,离子反应的内容分散到必修一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在必修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学会简单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离子的检验,而难度较大的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则安排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符合知识的层进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概念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知识深广度的把握,不要随意提升难度,加重学生负担。本课时内容既衔接了第一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内容,又衔接了本章第一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我对课标的解读和认识,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认识到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体会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且锻炼了动手实验的能力,从现象中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从新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法、分析学法

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进行探讨,并在分析过程中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理论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那么如何将枯燥的化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指导其学习呢?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分组实验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为主线,结合引导分析教学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对于难点问题的处理则采用了思维建模的方法,将难点分散到各个环节中。而学生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自己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所得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四、过程分析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具体需要编制了课堂导学案,这四个具体任务是:

(1)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使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初步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分析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从反应实质中体会方法的使用。

(4)通过对比试验,学会简单离子的鉴别方法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

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一位护士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在给病人输液时发现一瓶氯化钠注射液和一瓶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脱落了,能否用一种简便的化学方法帮她将这两瓶溶液分开呢?

【学生活动】讨论寻找答案,可提示上节课电解质的内容。学生找到方法后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活动】在学生说出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后,可分析在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找到

反应的实质:Ag++cl—=Agcl↓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实现学化学用化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时,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利用氯化钠和葡萄糖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②引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③为离子检验埋下伏笔。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1溶液的形成学案 篇三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乙醇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拓展训练

【电解质溶液复习学案】推荐阅读:

铝电解电容器行业政策07-19

上一篇:公务员参加面试自我介绍模板下一篇:学会包粽子作文5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