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2024-08-17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通用12篇)

1.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篇一

四川省肿瘤医院手术室2009

手术室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病员身份:接病员及术前准备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病历和病人腕带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

2、查无菌包的灭菌标志、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3、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应在开关腹、膈、胸、颅前后分别核对纱布、棉片、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同。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交巡回护士,术毕由洗手护士对照手术医生填写的《病理检验申请单》核对无误后登记、送检。

5、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吸药前后查、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6、备药前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无过期、裂痕、混浊、沉淀、变质。

7、使用一次性物品时,应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密封是否完好。

8、抢救病人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后再弃去。

9、输血时,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查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①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质量和输血装置;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和剂量。

④输血完毕,将血袋号码粘贴在报告单上,并将报告单贴在病历牌的检验单栏内,妥善保留血袋,并作好登记,以备必要时送检。

2.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 观察组中有23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74岁, 最小年龄为29岁, 平均年龄 (54.56±3.11) 岁, 患者的病因:有24例患者为阑尾炎, 9例为外伤, 4例为骨折, 另外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对照组中有21例为男性, 19例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71岁, 最小年龄为33岁, 平均年龄 (52.63±3.09) 岁, 患者的病因:有23例患者为阑尾炎, 10例为外伤, 3例为骨折, 另外4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采取严格科学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 (1)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至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 由两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共同执行“三查八对”, 即患者的身体状况、备皮情况和皮肤的完整度, “八对”即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号、使用药物名称、药物剂量、浓度、时间、途径[2]; (2) 严格按照标准检查各种手术器械的消毒情况, 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标示是否符合规范; (3) 再次执行“三查八对”, 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完备以及消毒是否合格; (4) 血库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共同检查输血、输液以及用药情况, 之后再由巡回护士、值班护士以及麻醉医师核对, 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 使用的血袋应在术后24 h后才能丢弃[3]; (5) 手术之后检查手术器械, 主要核对手术包内器械、大头针、纱布、纱垫的数目与手术前准备时的数目是否一致, 检查无误之后通知手术医师可以关闭切口, 防止在患者体内留下异物; (6) 手术之后对标本进行核对, 主要是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号、标本名称等相关信息, 并将标本通过福尔马林固定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 核对无误之后才能签名[4]。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的护理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 仅有1例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发生了输血反应, 但通过护理人员及时的处理和沟通之后得到有效的解决, 没有发生医疗纠纷。对照组中则有5例患者发生了输血反应, 有3例患者由于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而发生感染。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护理查对制度主要是为防止护理问题产生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主要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 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护理查对制度的观察组中发生的护理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 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说明, 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意义,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英.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5) :1346-1347.

[2]陈俊香.探讨手术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368-369.

[3]王惠亭.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落实应用[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现代手术室护理安全暨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 2012:2.

3.护理查对制度 篇三

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是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认真严肃的态度,思想集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准确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每日三班医嘱均查对。医嘱转录电脑需经查对后方可传输至药房,执行记录需客观、真实、原始,执行人应签全名和执行时间。小夜班医嘱大夜班查对,大夜班医嘱次晨办公室护士查对。查对后应签全名。

2.查对医嘱内容:查医嘱是否转抄至执行单、查长期医嘱有无转抄至各种治疗卡;查医嘱执行情况。

3.每周一次誊抄治疗、服药单,必须及时核对,并由誊抄与核对者双方签字,写明日期后方能执行。

4.医嘱不明要问清(如口头医嘱,医嘱不全,未签名,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否则不予执行。

5.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并须及时请医生补上医嘱。

6.每周由护士长主持总查对一周医嘱,查对后应做好记录并签全名。

二、服药、治疗查对制度

1.按医嘱给药。

2.治疗、服药前实行三查七对。

三查:查瓶签及药袋上的药品、剂量与内装药物是否相符;查药品有无变质;查药品是否过期、失效。

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剂量、对浓度、对用法、对时间。

3.严格操作规程,遇有可疑时,须重新查对医嘱,确属无疑时,方可执行。

4.配药时应三看:拿药时看、配药时看、发药时看、配药后应由其他班次总查对一次,方可发药。发药时要亲视病人服药,观察用药后反应。

5.给病人服药打针时要实行床边三查七对。

6.建立水药登记卡,便于及时发现漏开处方或漏配水药。

7.领来公药倒入瓶内前,须查对药名、剂量、浓度。

8.静脉输液注意配伍禁忌。配水要经核对以后才能进行。加入药品须写在输液卡片上,贴在输液瓶上,以便查对。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

2.查输血单与血瓶上标签的姓名、血型、血袋号是否相符及交配报告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血量。

4.输血前交配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好登录,两人签名。

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送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核对姓名、床号及饮食种类。

4.护理查对制度 篇四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要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2、建立医嘱查对记录本,要注明查对时间,记录查对床号及所发现的问题并签名。

3、医嘱应做到当班医嘱当班查对并签名。

4、医嘱查对每班必须查所有病人医嘱,做到先查有无执行遗漏,再查有无内容违规。

5、抢救的口头医嘱执行时,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待医师认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完后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弃去。

6、医生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7、科室每周全面查对医嘱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2、发药或注射时,当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后方可执行。

3、严格双人查对。

4、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询问病人姓名、床号,与床牌及腕带核对。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5、易致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限剧药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口服药查对制度

1、取药时核对:检查药品质量,剂量、名称是否符合(本病区未曾用过的药物取回说明书,了解药物注意事项)。检查药品有效期、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如有上述情况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2、口服给药前查对(两人核对):

⑴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⑵ 核对完毕在服药单上划本签名。

⑶ 对有疑问的药物作出标记,询问清楚后才执行。

3、口服给药时查对:

⑴ 两人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后给药。

⑵ 如患者对口服药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查无误后执行。

⑶ 病人不在时按“病人不在时的处理流程处理”。

4、口服给药后,在口服治疗单上签名。输液查对制度

1、备药、配臵时查对

⑴输液贴必须是直接从电子医嘱打印,禁止手工转抄输液贴。⑵输液贴与输液治疗卡核对无误后核对者在输液贴上签名。⑶ 核对时对药液剂量特殊或高危特殊用药下方划一红线作警示标记。

⑷严格双人查对,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检查输液瓶(袋)有无裂隙渗漏、破损、瓶口松动、药液有无混浊、异物,检查药液有效期。

⑸再查纵排或篮筐中输液贴是否为同床号,再次核对液体名称是否正确,核对后在瓶签上签名,按输液计划排列。

⑹根据输液贴双人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有无破损及配伍禁忌。

⑺特殊剂量需排水者,先排至所需剂量。⑻药液配制后放回原处时注意核对床号。

2、穿刺时及更换输液瓶时查对

⑴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询问病人姓名、床号,与床牌及腕带核对。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⑵ 穿刺前与输液巡回卡核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使用方法,再次检查药液颜色、有无混浊、异物。

⑶ 确认通畅后调节滴速再次核对,填写输液巡回卡并签名。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接收核对

⑴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⑵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⑶用血量、交配试验结果及条形码编号、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⑷检查血液质量色、质、量,凡血液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血液不是由本院血库验收并出具血库检验报告单。

2、输血前严格2人核对,核对病历、输血单、血袋。⑴核对方式:

一人持病历、输血单,另一人持血袋;一人逐项诵读,持血袋人复诵。⑵核对内容:“三查八对” “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八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种类、血量、交配试验结果。

3、输血时严格执行双人同时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制品至病人床旁;输血时询问患者姓名、床号、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用输血前的核对方式再次核对病历、输血单、血袋上核对内容。

4、输血后再次查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边卡

5、输血完毕应保留储血袋,以备必要时送检。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饮食种类。

2、发放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前在病人床头再查对一次。

五、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3、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⑴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⑵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

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⑶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⑷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⑸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⑹《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签字。

⑺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手术结束时,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共同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⑻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或延后填写表格。

⑼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⑽术中取下的标本,应由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由手术者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护士做好标本登记记录

⑾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好各引流管道名称并做好标识。对在术中建立的静脉通道要标明穿刺时间。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按照交接记录单逐项交接。

六、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臵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臵的方法,应配臵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锅次,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包外各标签。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5.护理查对制度.2010年doc 篇五

1、医嘱查对制度

(1)当医嘱转抄后须查对一次。

(2)转抄医嘱者须签全名。

(3)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须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4)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5)执行医嘱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面孔。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需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刍议查对制度以外的差错防范 篇六

关键词:查对制度,差错,防范,改进

1 错开医嘱

医嘱:××床,张××盐酸丁洛地尔片剂600mg口服,每日三次。

执行护士看到长期医嘱单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用法、剂量均无误后,但张××因近期诉皮肤搔痒而开有皮肤止痒药膏,血压偏低出现头昏。护士对此医嘱提出异议,未盲目执行,即向上级医师反应,为错开医嘱。

2 治疗项目缺如

如左××,男,15岁。因外伤在基层医院行左侧下肢手术后一直肿胀,查出患血友病转入我院治疗。当班护士接班后发现病人左侧肢体膝关节以下肿胀,趾端苍白,核对医嘱发现无患肢抬高制动措施。根据病情,护士给予抬高床尾支架使下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面10-30°,肢体局部冷敷[1]。告知卧床休息并定时翻身,并向患者讲明原因及注意事项。一天后下肢趾端苍白转红润,肿胀减轻。及时叫医师补开了医嘱。

3 药理性质不明

××床,秦××1.6—二磷酸果糖10克(50ml)静脉滴注。治疗护士执行“三查七对”无误后给予注射,药液刚进入血管内,患者诉穿刺处血管疼痛不适,且患者有冠心病史多年,根据病情治疗护士常规给予缓慢滴注。笔者巡视病房至此,应对此药的药理性质了解,当即给病人进行了解释,穿刺处沿血管给予654-2注射液加生理盐水(1:1)混合液进行湿敷[2],并给以快速滴注65滴/分,8分钟后输完。

4 健康宣教未落实

门诊病人李××5%GS 250ml+头孢他啶4.0克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甲护士核对无误穿刺完毕后就给下个病人做治疗了,乙护士巡视病人输液情况,得知其准备输完液体与同事喝酒应酬。立即告知注射头孢类药物与饮酒的危害性,嘱其在注射头孢类药物期间以及停止使用一周内不能饮酒(包括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

5 身份识别措施欠缺

门诊甲患者刘义荣乙患者牛义隆年龄均在60岁左右在同一候诊长椅候诊,护士呼叫甲患者姓名后准备治疗,穿刺前再次进行核对姓名,该病人进行了应答,当告知注射药物时,其患者提出异议,立即将治疗单与其同时核对,发现甲、乙患者姓名是同音不同字。经过仔细核对无误后分别给他们进行了治疗。

6 讨论

6.1 盐酸丁洛地尔片剂为а-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能有效地增加末梢血管和脑部缺氧组织的血流量,还有降压作用。

主要治疗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和外周血管疾病。但其不良反应可见头痛、眩晕、皮肤潮红、瘙痒,以及头昏或嗜睡等[3]。该患者目前皮肤搔痒并且血压偏低出现头昏,此药剂量对他相对偏大。错开医嘱的原因是管床医生才接管该患者,而本人未向管床医生反应病情。执行护士若不了解病人病情,盲目执行医嘱就会加重病人不适。

6.2 下肢肿胀是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需抬高制动,以防静脉栓塞的发生。

病人外院转入我科,而转科医嘱单上无此项目,是由于该医生年轻,临床工作时间短(不足6个月)缺乏工作经验所致。所有,护士应严格交接班,尤其床边交接,详细查看病人情况,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具备相关的护理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可墨守成规。

6.3 1.6—二磷酸果糖分子量大,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半衰

期约10-15分钟,故要求静滴速度为用原附灭菌注射用水100ml溶解后,于14分钟内滴完,由于此药药量较少,如果使用不正确,即达不到药理作用还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要求护士应具备一定的药理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目的、了解病情,避免盲目执行医嘱,以及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技巧,减少病人疼痛。

6.4 注射头孢他啶药物后,卢立生[4]报道静脉注射头孢他啶后饮酒可致双硫仑样反应,可引起头晕、心悸、憋气、气短,心肌缺血等。

曲士杰[5]等报道患者于饮酒5-10分钟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常需4-5天方可恢复,肝功能异常者,其反应程度重,时间长。因此,护士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治疗一定要进行告知制度,不能光机械性地做治疗,还要与患者沟通做好健康宣教,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后果,防范于未然。

6.5 病人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传统的确认方法是通过呼唤姓名、床号以及床头卡来确认身份。

在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程序中,由于吐词发音,听力,以及特殊的就诊环境,如门诊输液室人员流动大、随来随输、无固定床位等,仍然可发生确认错误[6]。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方法确认标识来识别病人,如可采取腕带标识(上需注明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等),24小时以上系在病人手腕上,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6-527.

[2]张华,柴传英,伊佩霞等.654-2液湿敷解除1.6—二磷酸果糖输液过程中的疼痛[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6):43.

[3]李林,王育琴.新编药物学(第1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

[4]卢立生.应用抗生素时饮酒致双硫醒反应29例误诊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11):60.

[5]曲士杰,白鹤龄,郑大斌等.应用头孢派酮饮酒后致双硫仑反应8例分析[J].临床误诊,2005,18(11):842-843.

7.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试题 篇七

一、填空题(共分,每空分)

1.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查输血单位与血瓶(袋)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袋)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配血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3.药房配方时,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备试验,两人工作时要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5.病理科诊断时,查对编号、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6.针刺治疗时,检查针的数号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

二、选择题(共分,每题分)

1.输血前,需经(B)查对:。

A、1人B、2人C、3人D、5人

2.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C)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A、器械护士B、巡诊护士C、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D、手术医生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C),以备必要时查对。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天

4.检验时,查对(A)、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A、试剂B、姓名C、科室D、检验目的5.影像科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C)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A、住院号B、性别C、部位D、检查目的6.供应室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C)。

A、科室B、用途C、清洁度D、消毒方式

三、判断题(共分,每空分)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术后患者送回复苏室、病室或者监护室时,交接双方应再次对患者的基本信

息、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进行查对交接。(√)

4.病理科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5.各种治疗时,应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6.功能检查科(特殊检查室)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

7、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

验结果。(×)

8、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

使用。(×)

9、配方时、查对处方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

10、病理科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诊断。

8.查对制度总结分析 篇八

“执行查对制度,核实患者身份”是医疗十大安全目标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治疗的前提。2013年2月,医务部对临床科室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导,现总结如下:

1.制度方面,我院有多个制度规定了临床查对制度的内容,比如: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其中查对制度规定的内容最为广泛,包括医护诊疗的各个环节。

2.采取“腕带制度”和填写“手术前安全核查表”以来,查对制度的落实较过去有很大改善。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标本,输血、输液前,发药前执行较好。采集血液的试管标签一般由白班值班人员扫描粘贴,小夜班及大夜班护理人员负责2次核对,早晨采血时根据试管标签核对患者后再抽血。输血、输液及发药前能够双人核对患者的姓名,医务部在检查时,询问患者或家属,反馈的信息是能够做到核查患者身份。医师在手术、换药、拆线和其他有创检查操作前均应核实患者身份,目前手术安全核查做的较好,在换药、拆线等操作前不能完全执行。

3.在核对方式上面,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床号+姓名,使用比较方便。其次可加上年龄,在携带病历资料的时候,核对的信息能够更广泛,比如出生年月、病历号等。

4.通过提问的方式,医护人员基本都能知晓核对的方法,知晓至少使用2种方式进行核对。有些医师对手术安全核查的具体内容回答不全面,护理人员知晓高于医师。

总体来讲,我院医疗人员能够执行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在输血、输液、给药等方面执行较好,医师在换药、拆线、有创检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督促医师加强学习,科室人员及医务部加强监管。在核查方式上,为方便记忆及执行,可按照床号+姓名的方式继续执行。医师在换药、拆线之前,可以通过交谈的方式,核对患者手术名称、日期,以避免拆线日期发生错误。

医务部

9.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篇九

1 研究方法与步骤

1.1 研究方法

本课题参考Adevis 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和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标准,运用文献回顾法、德尔菲(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三级医院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2 研究步骤

1.2.1 拟定评价标准草案。

采用文献回顾法,利用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Internet网络、Pub Med、Medline等检索工具,检索并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初步构建评价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1.2.2 预调查。

选取本院8名专家进行预调查,其研究领域分别为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医学统计学,平均年龄(43.4±7.8)岁,平均工作年限(21.3±4.1)年,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预调查的目的是完善专家咨询表的内容和设计,使其符合医学要求并便于数理统计。

1.2.3 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

(1)专家的确定。Delphi法是一种对意见和价值进行判断的工作,因而选择专家是Delphi法成败的关键[9],咨询专家的数量一般以15~50人为宜[10]。本研究经过课题组的集体评议,采用目的抽样法从浙江省1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选取40名专家作为被咨询专家。专家的入选标准为:①大专以上学历;②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③15年以上护理专业领域工作经验;④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或护理教育工作;⑤配合度高、愿意参与本研究。本课题选择的专家平均年龄(45.1±5.9)岁,平均工作年限(25.9±5.2)年,本科及以上学历35人(85.4%),高级职称4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7人(67.5%)、主任护师13人(32.5%)。(2)专家咨询表的设计。咨询问卷采用科学性、方向性、整体性、独立性、可行性为拟定指标的原则[11,12],由3部分组成。①填表说明。主要向专家简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分别对Delphi法、AHP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②主体内容。第一、二轮专家咨询表由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表构成,每项指标先请专家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然后采用Linker5级计分法,请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按照“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很不重要”(1分)对每项指标进行选择,最后设开放性问题,请专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表中未提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第三轮专家咨询表的主体部分由专家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表和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表构成;③专家基本信息。由专家的姓名、年龄、学历、工龄、从事护理专业领域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及工作领域9个方面组成,并设置专家熟悉程度、判断依据等。(3)Delphi法的实施。问卷均由专人通过E-mail或邮寄的方式发送和回收,每轮咨询要求专家在10日内回复。课题组成员对上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将专家的反馈意见和下一轮咨询表发送给专家。如果专家意见不一致或有疑问,课题组成员将以电话垂询的方式,与其就相关内容进行沟通,深入了解专家评判时的思想,当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时调查结束。指标的筛选以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3.0,满分率>0.1,变异系数<0.25三项指标为标准[11],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成员集体评议,最终确定评价标准体系。(4)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第三轮专家咨询表采用AHP法确定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利用专家重要性赋值的平均分配法确定二、三级指标权重[12]。(5)数据的整理分析。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对咨询专家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运用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等指标,对专家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应用AHP确定指标的权重。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和AHP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性

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一般认为,有效回收率达到70%以上即为一次较好的调查[13]。本课题三轮专家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0%、77.5%和93.5%,共有30名(75%)专家提出近百条修改意见,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r=(Ca+Cs)/2,即专家对各项指标判断系数Ca和专家对问题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数。本次三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90、0.85,均超过0.8,说明参与本课题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2.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指标的满分率、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表示。满分率、均数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变异系数越大,表明离散程度越高。本研究显示,第一轮调查指标的满分率为15%~98%、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46~5.00、变异系数为0.03~0.48;第二、三轮上述指标的满分率分别为20%~98%、23%~100%,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3.52~4.96、3.73~5.00,变异系数分别为0.04~0.31、0~0.20,由此可见,专家的意见较集中且逐步趋向一致。

2.4 专家的协调程度

协调程度是指全部专家对所有指标给出的评价意见是否存在较大分歧,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W反映。变异系数越小,协调系数越大,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越好。本次三轮调查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7、0.25、0.37(见表1),经肯德尔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以此结果确定各级指标合理。

2.5 三级综合医院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标准体系

根据三轮专家咨询,最后确定的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64项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见表2。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详尽、简单具体、实用性强

本研究以Adevis 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和JCI标准为指导,科学、全面地构建了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一级指标由“护理结构质量”、“护理过程质量”、“护理结果质量”三部分组成。在护理结构质量指标方面,制度内容明确具体,突出了制度管理的可操作性。优化了护理人力配备指标,不仅重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数量,而且将护理人员的能级结构,即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士占护理人员总数的比例也纳入考量。同时,鼓励三级医院优化系统管理,如引进电子病历系统、EDA系统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降低查对错误的发生率。在护理过程质量指标方面,设立医嘱、给药、输血、饮食、手术、检验标本采集查对6项二级指标,较全面地覆盖了查对制度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为了避免指标过于笼统,每一项二级指标都紧紧围绕护理工作流程的内容来设立详尽具体的三级指标,方便对其评价,实用性强。在护理结果质量方面,现行的评价标准很多主观性太强,如指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怎样才叫抢救成功?这需要依靠检查者的主观判断。由于造成“护理事件”、“投诉”等的影响因素又很多,因此,为避免操作者在评价时凭借主观判断,本课题在指标的设置上,特意强调了“因查对失误引起”、“查对错误控制率”等,限定了指标的评价范围,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备注:三查十二对:①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②十二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试验结果、供血者血卡号、血袋号、血液种类、血量、有效期。

3.2 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护理过程质量指标,权重设置合理

护理过程质量评价反映全部护理工作和护理行为的过程活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14],然而现行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了终末检查,忽视了过程环节质量的控制[15]。本课题护理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0.70、0.20,护理过程质量的权重比例最大,可见,随着我国护理事业地迅速发展,护理人员的能级结构得到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已经意识到现行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因此,在设置指标权重时纠正了以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重视终末质量而忽视环节质量的弊端,权重设置合理。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

科学的护理质量标准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改善护理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在护理质量检查时才能有据可依,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查找原因,持续改进[12]。构建三级综合医院查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填补了我国目前尚缺乏一套统一的查对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的空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由于以往的评价指标不统一,使医院间的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从而严重挫伤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设计统一、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及时暴露问题,校正不公平因素,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查对制度执行效果的持续改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0.查对制度 篇十

一、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诊断等。

2、医师在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与部位。操作前必须全面检查器械用品等是否适宜及完好。

3、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4、医嘱须查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时,不明白要核查清楚。口头医嘱、医嘱不全、未签名、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行。执行后一定要签字。

5、抢救时,对口头医嘱,护士要重复一遍后,方可执行。使用急救药及麻醉药时,须经二人核对。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8、输血

⑴护理人员在给病人配血、抽血、验血型时,必须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领血前必须仔细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⑵输血前,应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血型(包括老血型)、种类、剂量、住院号、交叉实验单、反应卡、血袋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⑶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9、医护人员在整理、抄录和执行医嘱时,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及时,反对盲目执行医嘱,发现有不合理、错误或疑问时,应暂时停止,并及时向有关医师提出,待得到解决时再执行。

二、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必须根据手术通知单,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2、查对是否注射好术前用药及解大、小便。

3、手术护士、医师及麻醉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4、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5、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漏体腔内。手术切除的组织,原则上均应送病检。

6、使用麻毒限剧药物时,应仔细核对,并经二人复查后方可使用。

7、使用电灼前,医师应通知麻醉人员和护士并采取应有的安全措施。

8、各种注射完毕后,将安瓿留下,以备考察,待手术完毕后方可丢失。

三、有关科室查对制度

1、检验科查对制度

⑴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⑵送验标本应新鲜,收集方法和安放容器应正确,标本容器上应有标记,检验单应逐项

填写。

⑶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单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⑷经查对如标本不符合规定,标记和检验单字迹不清楚或可疑时,检验员可电话联系或要求重新提供或退回重办。

⑸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⑹检验后,复核结果。

⑺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⑻检验科应指定专人经常或定时检查试剂的准确性。

2、放射线科查对制度

⑴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及检查目的。

⑵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

3、理疗科及针灸室查对制度

⑴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部位、种类、剂量、时间。

⑵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⑶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

⑷针刺治疗前,检查针数和质量,取针时查对针数和有无断针。

4、功能检查室(心电图、超声波等)

⑴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⑵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⑶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性别。

5、药房查对制度

⑴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⑵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⑶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

①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②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③查药品的质量、包装、标签和规格剂量等是否正确完好。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

④查对姓名年龄;

⑤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门急诊配药窗口在发药时应呼叫病人姓名,讲清药品的名称、用法及用量。

⑷药剂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配方时应检查医师处方是否符合规格和规定。

⑸院内各科室领发药品时必须在发送前核对无误后才能发出。病区护士收到药篮后应当即点清药品和数量。

11.输血查对制度 篇十一

II.输血前准备:为病人抽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输血申请单与病历首业,有两人以上抽血时,一次只能拿一个病人的试管和输血申请单,并严格查对床号、姓名、输血申请单与试管标签是否相符,要作到准确无误。

III.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袋质量,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血块等情况。IV.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查对患者输血申请单与供血者血袋标签上的血袋编号、血型、血量品种、供血时间、供血量是否相等,交叉配血试验是否相等,再查对申请输血病人的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及血型是否相等。查对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与血库联系。自己不得擅自涂改,必要时由血库更正后方可再用。V.输血时必须悬挂与病人血型相符的标志牌。VI.输血后,护士必须再输血申请单和医嘱单上签全名,并写好执行时间,贴好输血申请单。VII.输血过程中,速度先慢滴,严密观察输血反映及尿量,15分钟后调整滴速,如果病人出现反映,应立即停止输血,接上液体观察,并再次核对血型,遵照医嘱使用药。如果药继续输血必须经医师同意后方可输入。

VIII.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病人物反映方可弃去。医嘱查对制度

IX.各班医嘱必须两人核对,每日小查一次,每周由护士长参与大查两次,并由登记有签名。X.处理医嘱后,应作到班班查对,当日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与治疗护士核对。小夜护士核对白天未核对的医嘱,大夜班护士核对小夜班医嘱,大夜班医嘱由次日主办护士核对,并在医嘱单和微机上签名。

XI.口头医嘱按常规不执行,在抢救病人或特殊经济情况,必须由执行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口头医嘱用过的安剖,必须经在场的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抛弃。抢救病人结束,督促医生安执行时间及时补上医嘱。

XII.临时医嘱执行后应在临时医嘱单和输液卡上签全名和执行时间,对由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口头医嘱,医嘱不规范,医师未签全名,治疗医嘱不注明时间计量,用法者不执行。

XIII.护理交接班制度。

XIV.值班人员必须监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准确进行。

XV.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认真看护理记录,交班报告,及清点物品、药品,接班者为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XVI.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并给下一班作好准备工作。如用品,器械等以减少接班者的忙乱,写好各项护理记录交班报告及处理好用过的物品,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的交代,如消毒敷料,试管,注射器等,以利于夜班的工作。

XVII.交班中如发现病情,器械物品等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XVIII.白班交班报告应由主班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夜间交班报告及均由值班护士书写,要求字迹清楚,内容简明扼要,有连贯性,有动态改变,运用医学术语,如进修护士书写时,带教护士或护士长要负责年审阅并签名。XIX.交接班的方法和要求:

XX.集体交接班:早晨集体交接班时应站立并认真听取夜班交班,作到,护理记录要写清,口头交代要讲清,病人床头要看清。交班清楚后方可下班。XXI.中午班,小夜班及大夜班前均应床头,口头及书面交班。

XXII.危重病人必须作到床头交班,内容包括病情护理,医嘱执行情况,特殊用药,液体出入量,特殊记录等。XXIII.交班内容: XXIV.1.交清住院病人总人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护理记录应详细记录新入院,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置,病情变化的病人情况。

XXV.2.交代医嘱执行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业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XXVI.3.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病人有无褥疮的发生,及基础护理完成的情况。

12.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胸腔积液患者均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如胸部X线或CT、胸水脱落细胞、胸膜活检、血液或胸水结核抗体、PPD试验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男16例,女5例;年龄9~84岁,平均53.6岁。术前常规检查凝血四项、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肺功能。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病史者不作为检查对象。

1.2 检查方法

术前尽量抽液,术前1-2 d建立人工气胸,向患侧胸腔注入800~1000 ml空气(经无菌纱布过滤),注气后给予胸部透视观察肺压缩情况,以预防进套管针时损伤肺组织。若发现胸膜广泛粘连应视为禁忌。若为部分粘连,进针时应避开粘连部位。术前肌注阿托品1 mg,哌替啶50 mg。取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自腋前线或腋中线第6、7肋间,或根据病灶部位避开胸膜粘连处选择切口部位。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1.5~2.0 cm,以止血钳分离肋间肌达壁层胸膜,然后用套管针垂直刺入胸腔,拔出针芯,以经无菌纱布过滤空气平衡胸腔内、外压,插入纤支镜,纤支镜与套管针之间空隙不封闭,空气可自由出入胸膜腔。若有胸腔积液,应缓慢间断抽尽。有影响视野或牵拉肺组织的粘连带应钳断,粗大粘连带因血管丰富不应切断,以防大出血。然后调节套管及纤支镜角度,顺序观察肺、膈、纵隔及肋胸膜,对可疑病灶取活检,活检时一定避开大血管。术后插入闭式引流管,肺复张后即可拔除。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经病理确诊为胸膜转移癌15例,胸膜间皮瘤及结核病各2例,淀粉样变1例,阳性率占95%。目镜下,转移癌主要表现为膈肌、壁层胸膜呈灰白色斑块,组织松脆,伴周围黏膜充血、点状出血、糜烂。2例间皮瘤表现为肋胸膜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物,肿物表面光滑,无蒂,呈暗红色,质韧,活检时似咬牛筋样,疼痛明显。结核病表现为壁层胸膜广泛充血,可见散在、多发、米粒大小的结节,广泛分布于整个壁层胸膜,结节表面光滑,胸膜表面无糜烂及出血。有1例患者,壁层胸膜表现与结核病相似,后经抗核抗体等检查临床确诊为SLE。

2.2 并发症

4例出现手术结束插入闭式引流管后呼吸困难,1例复张性肺水肿,术后均出现发热,但不超过38℃,2~3 d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切口周围出现局限性皮下气肿,3日后吸收。1例发生切口部位肿瘤种植,手术中及手术后未发现其他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Rodriguez对55例胸膜转移癌尸解,认为肿瘤先扩散到脏层胸膜,后累及壁层,故肓目肋胸膜活检易漏诊。Loddenkemper前瞻性研究215例胸液,发现86例恶性胸液中,胸水细胞学、盲目针刺活检或两者相加阳性率分别为33%、63%、74%,而胸腔镜阳性率达96%[1]。有学者综合21个系列共4301例胸腔积液胸腔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1472例恶性胸腔积液,经胸腔镜检查诊断率92.5%[2]。本组对2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经纤支镜代胸腔镜检查诊断率为95%,与上述报道一致。虽然有1例SLE患者未能得到病理诊断,但也排除了癌性胸腔积液。说明本法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是在排除或证实肿瘤方面远优于胸水脱落细胞及盲目针刺胸膜活检,甚至可与剖胸手术相媲美,但后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手术病死率高。

肺癌患者出现胸水并不一定是胸膜转移,或直接蔓延所致。如肿瘤所致的阻塞性肺炎或不张,癌性肺动脉栓塞,上腔静脉梗阻,或放疗等均可引起非癌性胸水,或即使有局灶转移仍可施行手术治疗。有作者对139例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检查,发现89例胸膜转移,避免了手术。50例无胸膜转移者手术切除了肿瘤。可见,纤支镜代胸腔镜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检查诊断阳性率高。由于方法简单、安全、损伤小,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有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4 护理体会

4.1 手术前护理

给予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肺功能、利多卡因皮试。详细寻问病史,了解有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服用抗凝药物病史。患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诊断不明确,常常焦虑、恐惧、悲观、心理脆弱,失去治疗信心。护十应积极、主动、做好心理护理。热情问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检查。手术要在手术室进行,术前按常规进行房间消毒。准备好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设备、氧气、吸引器、抢救药品、闭式引流装置。套管针高压消毒。纤支镜、活检钳为以1:1000洗必太液浸泡30 min。术前尽量抽液,在术前1~2 d建立人工气胸。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1 mg,度冷丁50 mg,以预防或减少气道内分泌物、镇静及减轻手术带来的疼痛。

4.2 手术中护理

手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吸困难程度。若发现异常,如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口唇严重发绀、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要及时通知手术医生,必要时停止操作,进行相应处理。用纱布垫保护好手术切口,以免取活检时造成肿瘤细胞刀口种植。不要用力钳拉粘连带,以免出血和肺组织撕裂。对于取出来的活检组织及时送病理检查。

4.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时,用吸引器把胸腔内气体缓慢吸出,以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然后插入闭式引流管。等肺组织完全复张后拔除引流管,缝合刀口,注意换药,预防刀口感染。对于手术后低热,如果不是感染造成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2~3 d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鼓励患者多喝水,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

参考文献

[1]韦国桢,胡苏荣,俞小卫,等.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作胸膜腔检查.江苏医药,1995,21(3):150.

上一篇:高二水平考分数等级划分下一篇:剧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