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作文素材积累

2024-06-20

宽容的作文素材积累(精选8篇)

1.宽容的作文素材积累 篇一

1、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之言不足虑也。”

2、宽容是艺术家的品格。李斯特的学生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3、六尺巷传奇――宽容化解嫌隙。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4、一个人不难宽容别人,可是很难想到宽容自己,我们不知道,不仅别人需要宽容,我们自己也需要宽容。我们常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父母这样教育我们,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将来也会这样要求孩子们。可是,在给别人以宽容的同时,我们自己真的不需要自己的宽容吗?我们通常以为:宽容自己,等于是在放纵自己。放纵别人没有关系,别人不是我们自己。放纵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谁听说过:我们要宽容自己?其实不宽容自己,我们很难宽容别人。今天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奔涌向前的时代,如果总是对自己非常苛刻,总是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那么毫无疑问一定会导致精疲力竭,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给自己一些宽容吧。

2.宽容的作文素材积累 篇二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

(一)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 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因此, 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 观察社会、体验生活、体味人生, 多角度多侧面地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学会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

(二) 从教材中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是一座作文素材库, 里面的文章可谓“无山不含玉, 无水不藏珠”, 其中的人、事、景、物可为我们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当然, 这里说的教材不仅仅指我们的语文教材, 我们还可从思想政治教材中去积累经典论据材料, 从物理化学教材中去感受科学家的魅力, 从历史、地理教材中去积淀人文知识, 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总之, 教材是写作素材的宝库, 从教材中积累素材当为妙招。

(三)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 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窄,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素材。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 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积累课外素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那就是经典的高考题和贴近高考的一些优美的语段训练材料, 这些训练材料大多文质兼美, 教育意义非常深刻。只要我们留意, 可从课外读物中积累到数量可观的写作素材。

(四) 从学生的相互交流中积累素材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阅读习惯和价值取向就会有异。让学生相互交流积累的写作素材, 资源共享, 素材共用, 这是笔者从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也拓宽了素材积累的渠道,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合作。

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但在写作中仅有素材“量”的积累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我们对积累的素材进行“理智”的分析, 合理的变通, 灵活的运用。

二.作文素材的运用

有了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就像有了砖不一定成楼, 有了米不一定成炊一样。因此, 要写好文章, 还应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素材。

(一) 素材的有机整合

要使素材充实, 应对占有的写作素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对占有的写作素材, 要精读细思, 目注神入, 多思考, 善揣摩, 分类整合。如按照主观与客观、原因与结果、主流与支流、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等方式来整合素材。或按素材反映的中心、蕴涵的哲理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角度进行整合,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变”。

(二) 素材的灵活运用

对写作素材有了必要的整合, 还应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 这样就可以做到“以少胜多”。如运用仿拟的手法, 改动语段中一个关键性的词语, 这个词语可能是几个分句中共有的一个词语, 这段话可用于另一个方面, 表达另一层意思, 阐述另一个话题。如:“友谊是雨季里的小伞, 撑起一片晴天;友谊是一阵温馨的风, 把潮湿的心吹暖;友谊是寒夜里的一盏灯, 燃着热情的火焰;友谊是一块洁白的手帕, 拭干你腮边伤心的泪痕。”这段话中的“友谊”一词可以根据情况换成“亲情”“关爱”“奉献”等词语。

灵活运用素材的另一种办法是学会变通素材。“任何事物或事理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去观察、去分析, 便会获得不同的发现。”说明素材包含的意义是多元的, 其功能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将事物或事理的某个角度、某个侧面跟特定的话题或主题建立联系, 使之构成证明与被证明、阐释与被阐释的关系。据此, 根据话题或主题的需要, 我们可以对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或事迹围绕写作的主旨进行迁移叙述并将其放大, 也可以选择素材的某一情节或者某个重要的生活片段加以叙述或分析, 还可以把素材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拓展。通过这些方式, 我们可以实现灵活运用素材的目的。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的指导, 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致力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而不懈探究的重要课题。“积累”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运用”则是要让学生机智地处理素材信息, 从而艺术地架构文章, 让自己的文章材料丰富, 以理服人, 用情感人。

3.漫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三

关键词 漫谈 作文 素材

一、向生活中的小事情要素材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本身就是时代的缩影,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挖掘,就能成为我们作文中的好素材。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

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在09江苏《品味时尚》这一高考作文中,有同学写到“在下今日又出糗了,当我漫步在样园的林荫大道,独自一人孤独惘怅之时,忽有一身影从眼前掠过,抬头,一双特步板鞋,一条嘻哈运动裤,一件宽松T恤衫外加一头飘逸长发,不正是我同宿舍的好姐妹吗?于是我用光速飞奔到她身后,照准后脑勺就猛地把她的头摁了下去,结果,那人一脸惊愕,转过头来,我被霹雳到了:认错人了,真是糗大了……”用身边朋友亲人发型的变化,穿着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深刻挖掘出时尚的内涵,新颖而且很有深度,给人带来全新的感觉,一扫高考中作文必称屈原的现象。又比如在09湖南高考作文《踮起脚尖》中,有同学聪明写到“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选取生活场景来写,显得真切动人。

二、向社会中的大事件要素材

高三学生只要注意关心社会关心现实,自然就会有许多材料可用。近年高考作文亦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比如江西08高考作文是有关当年一大环保事件“洞庭湖鼠患”的,江西09年高考作文是有关“兽首拍卖事件”的。此外像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忙》, 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2006年全国卷II:关于“目前中国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话题作文,都与社会密切相关。

许多不关心社会的同学看到这样的作文就愁眉不展,更谈不上应用社会素材了。而有的同学却能巧用社会大事件,为自己的作文增色。比如上海高考作文《他们》,有同学巧妙的使用农民工二代这一重大社会现象作为素材,并巧加使用,获得高分。又如09年广东高考作文”谈谈你对常识的理解”,有同学利用“许多人懂得核原理却不知道白菜长多少钱一斤”这一社会现象,深入挖掘写出好文章。像这样应用社会重大事件和现象应该是一种趋势,使用这些素材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加深文章的内涵。

在社会大事件中我特别要求学生关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因为这些事迹新颖而且内涵丰富,便于操作。学生对这些社会话题的关注在提升他们奋进、诚信、勇敢等精神的同时,作为作文素材会自然流淌在他们的笔下。

三、向万能的网络要素材

当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谁快速有效的占有信息谁就是赢家。从网络媒体快捷有效地获取语言文字信息是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的主要途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对古代读书人的褒奖,是对当代高中生疲于应试压力,缺乏热情和素养的讽刺。学生作文素材提笔就是李白、杜甫、屈原,是走进狭隘古代文化经典胡同的表现。网络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因素,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许多重大的网络事件,本身就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我们加以利用,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素材的绝妙选择。

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曾鼓励学生使用网络现象作为素材。结果惊讶的发现,同学对这写网络现象有深刻的理解,写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用到了网络中的“打酱油”现象,“偷菜”现象,“犀利哥”事件……许多同学反映,用这些素材让他们觉得更有话说,运用起来更顺手,没有做作别扭的感觉。而鼓励学生使用网络现象做素材,必然会让他们更有兴趣去积累这些方面的材料,写出来的作文也必然是更新颖的。更何况,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只要稍加留意,我们的作文素材库里不就多了许多可用的东西么。而且,近几年高考作文对这种关心网络事件的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当我们能在作文中娴熟使用这些事件时,给阅卷老师带来的是何等的惊喜呢!

4.宽容的故事作文素材 篇四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跃止大方磊落的台阶。只有宽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人为的紧张。

5.高三语文关于宽容的素材作文 篇五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中稻浪翻滚,在阳光的抚摸下,棵棵稻穗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树上果实累累,在清风的吹拂中,个个果儿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好一幅优美的秋收图!然而,就在如此一个美丽的季节里,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

一天,奶奶板着脸,来到我家,严肃地说:“你们快到田里看看,那人太混账了!”见奶奶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和爸都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于是就随奶奶一起去田中看个究竟……

到了田中,只见爷爷一手握耙,另一手叉腰,正站在那儿向路人说这说那呢,他激动得像个红脸关公。我心中一惊:不好,连“老顽童”都生气了,此事一定非同小可!

正当我猜测之际,爸已问清了原因——隔壁田的主人把两田之间的小径扒成了一半,且栽上了油菜。

我低头一看,呵,可不是吗?以前宽宽的田埂被挖得像狗啃一样,人走在上面宛如在走独木桥,稍有不慎就有跌落的危险!这事太气人了,我火冒三丈。

爸爸似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说:“就为这点事呀,儿子,把你爷爷奶奶送回家!”说完,他接过了爷爷手中的钉耙。我以为他要复平那条田埂,于是心中的怒气便减了一半!

可当我送完爷爷奶奶回来时,却惊讶地发现爸爸竟把整条田埂送给了人家。见我不解的样子,爸爸笑吟吟地念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哦,我明白了(六尺巷的来历),我不由得向爸爸投以赞许的目光!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爸爸的身上,我觉得爸爸今天特伟大,美丽……

第二天清晨,我与爸爸晨练时经过了那田地,但看到的是旧垄的再现!一切都明白了……

正当此时,隔壁田的主人来了,他见到我们先是一愣,继而显得无比的羞愧。爸爸快步走上前去,跟他握了握手,说:“早上好呀!”他这才像得到解放似的露出了笑容,他拍了拍我爸爸的肩膀,说:“今天的天气不错呀!”“是呀!”“哈哈哈哈哈……”

随着爽朗的笑声,因宽容,那种不愉快消失了……

宽容,使人心美得以体现;宽容,使人性美得以宣张;宽容,使人事变得很美,很美……

6.初中作文的素材积累 篇六

让学生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引导他们找到那一泓“活水”,让学生学会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情、一感变为作文中的素材,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去进行积累。

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积累

例如,在读沈复的《幼时记趣》时,当学生体会了作者“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乐趣后,可以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课堂上学生讲得很是热闹,课后让他们及时记在素材本里,可记下自己的,也可记下别人的,只要是有趣的就行。在教鲁迅的《社戏》,讲到孩子们想办法看戏和偷豆情节时,我们体会到了孩子之间的那种纯洁质朴的友谊后,就可引导他们去思考生活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可贵的情谊。这些真实的片段比好朋友在我考试考砸时鼓励我、考试时借我铅笔、下雨时借我伞要好得多。

二、坚持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

我们知道,喜欢看书的学生不一定作文好,作文好的学生肯定爱看书。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取决于:抱着怎样的`心态去看书,是否有目的性,是否有自主思维的参与。可将素材原文和自己对素材的感想都记录在素材本上,并按其适用的主题进行归类;或者在某一主题下寻找相应的三条素材,同样抄录在素材本上并写下自己的评价。

三、抓住活动契机进行有效积累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为了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材料,亲自带学生融入大自然:春天去双台河领略自然风光,秋天率学生到辛集市小河里摸鱼,冬天去郊外冰河上打雪仗。然后再确定“春到双台河”“摸鱼”“打雪仗”这样的作文题目。春天时可去走走学校旁边的田间小路,冬天时去扫扫街道上的积雪。每周举行一次语文活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只要我们肯花时间,这些活动的开展可谓一举多得。

四、紧扣时事新闻进行有效积累

7.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篇七

一.畅游广阔的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随地的留意人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捕捉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学生春游, 野炊, 游泳, 采集标本……使他们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体验大自然的绝妙情韵的同时, 丰富自己的情感, 提高自己的认识,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静物, 可以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由表及里;观察一处景观, 可按空间顺序观察;观察动态事物, 可分阶段描述。

2.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 才不至于千人一面, 万人一腔。

3.观察时, 还要调动全身各个器官, 不光用眼看, 用耳听, 还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比如你来到海边, 用眼睛去看海水, 看沙滩, 看海鸥, 看一切与海有关或无关的东西;用耳朵去听海涛, 海风, 海鸟的呼唤;用整个身心感受大海给你的那种凉爽, 清新和快意。还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如果只观察不记录, 那么有很多新鲜印象, 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 日后即使能回忆起来, 也是朦胧的。所以在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 要让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的状态, 气候的变化, 人物的音容笑貌, 社会的各种现象等, 无拘无束的写进日记里。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练就 一双锐利的眼, 一个灵活的脑, 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勤奋的手。

二.捕捉生活的瞬间

当写生对生活的闪光点视而不见时, 教师可帮助学生捕捉住生活的瞬间。如一次劳动课结束后, 我了解到学生在劳动课上做的是手工,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节课小制作都很漂亮, 老师也想学, 谁愿意教我?”同学们纷纷举手。我说:同学们都太热心了, 我一时不知道该跟谁学好了, 这样吧, 同学们把你的做法详细的写下来, 老师慢慢的看, 慢慢学着做好不好?”同学们兴趣盎然, 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 句子通顺。学生上体育课, 我喜欢透过窗口看他们欢蹦乱跳的身影。一次, 同学们在上完一节跳木马的体育课后, 兴致很高, 我趁机引导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是怎样讲跳马的要领的, 咱们班谁跳得最好, 他是怎样助跑, 怎样起跳, 怎样分腿, 怎样落地的?当你自己跳时你怎样跳的? 心情如何?”讨论后以《跳木马》为题写篇作文, 大部分学生写的生动具体。只要留心,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素材。

三.挖掘深化主题

沙子经过 磨砺才能 成为珍珠。我们老师教会学生对主题挖掘深化。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目为《喜事》的文章, 内容是写她家邻居结婚的场景的。她写的语句通顺, 内容具体, 彩车的装饰, 新娘, 新郎的装扮, 热闹的婚礼仪式都写的生动具体, 传神, 但最后的结尾去大煞风景:结婚的场面真热闹, 我多希望再看一看结婚啊!我问她想通过这件事表现什么, 是想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呢, 还是像批评铺张浪费, 讲排场的不良风气呢? 文章没有中心等于没有了灵魂。这篇文章稍加修改, 就成了篇很优秀的作文。总之, 我们只要善于发现, 深入到生活中去, 就能捕捉到写作的素材, 就能寻找到生活的珍珠。

摘要:生活中的每一件细微的事情, 都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好奇, 但是, 当学生提起笔来就觉得头脑空空, 无话可说。原因是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材料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 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老师就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细细寻找闪烁的“珍珠”, 使一件极其细微的事情, 一次真情实感的交流, 一缕生活浪花的冲击而触发的感情, 都变成学生写作的素材。

8.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 篇八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现在的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他们普遍感到没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不具体、不生动,吸引不了人。由此可见学生的“写作材料”太少了。写作文就好比建房子,必须准备好充足的原材料,好像“砖、瓦、钢筋、水泥、沙石”等等,不然就写不出好文章来。那这些材料从何而来呢?从学生日常的生活积累中来,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独特个性的作品。但学生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材料,这就要教师经常对他们进行有效地辅导。

(一)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问题不仅仅是缺少发现,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现,发现什么。于是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怎样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对此,我是这样辅导学生的:在车站,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人群拥挤的场面,观察送别的动人情景;在家乡,可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学校,可观察同学们之间融洽相处的情形。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兴趣。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因此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目的的明确性、对象的确定性、材料的鲜明性和方法的细致性。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为此我要求学生要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深化生活,从而积累到第一手材料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现在的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痛的占大部分,写出的文章不是那么几句话,就是东拼西凑、前言不接后语。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想得到这个结果,就必须多读书看报。因为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成长。因此只要我们平时多读书看报,同时把自己喜欢的,认为较有参考价值的,较优秀的文章、段落、句子剪下并按类别粘贴在专用的本子上,然后不定期的翻阅、欣赏,尽量把这些素材占为己有。除此之外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或段落,背诵名诗名篇,这样不仅能增知启智,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时间长了就能积少成多,知识面也随之扩大,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不会空洞无力。

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多年来,我都是围绕这一要点来进行作文教学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所教过的班级的整体写作水平都比较理想,语文教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全校之首、全县前茅,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其中谢颖明、李秀娟、钟婷嫦等同学原来作文基础不好,一听说写作文就喊冤,后来经过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他们的作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钟婷嫦同学写的《从“老古董”到“手提电话”》获得蕉岭县作文比赛一等奖、梅州市二等奖,谢颖明同学写的《家乡巨变》获得蕉岭县作文比赛一等奖,李秀娟同学写的《小村的变化》获蕉岭县作文比赛二等奖。所以只要学生用心观察,注意积累,老师适当指导,作文难教、难学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写好作文将会变成现实,而不再是遥遥不及的事。

上一篇:英文 旅游通知范文下一篇:安全监管推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