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2024-08-29

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通用10篇)

1.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篇一

一、活动要求:

1、欣赏故事,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通过谈话大胆的评价自我。

2、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玩具青蛙、故事

三、活动过程:

欣赏故事——讨论故事——喜欢我自己

(一)欣赏故事

1、提问:你们喜欢青蛙吗?喜欢他的什么地方?(幼儿回答)2、听听青蛙的故事:

(1)倾听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2)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的`?

(3)青蛙为什么会难过?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

(4)听故事后半段,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

(二)讨论故事

1、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小松鼠、山羊呢?

2、青蛙为什么不高兴?山羊对他说了什么?青蛙又变的怎样了?为什么?

3、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我喜欢我自己师:小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那你有没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幼儿相互间的评价,让他们说说同伴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进一步认识自我,激发自信。

你喜欢你自己吗?为什么?(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敢于说说自己的长处,帮助树立自信心。)

活动反思: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体的差异也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发现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处。教师的经验再丰富,设计活动也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当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教师眼里的,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应当多尊重幼儿个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儿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够去灌输,孩子也想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在同伴之间得到认可,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的体现。

2.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篇二

1.在主题环境创设中, 形式单一, 缺少与各种资源的有机联系。在主题环境中所呈现的往往都是幼儿在主题中的绘画作品, 形式较单一, 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社区或者家长资源, 让主题环境内容更丰富精彩。

2.在主题环境创设中, 教师占了主导地位, 幼儿只是作品的提供者。在整个主题环境创设中, 教师独自设计、规划, 并进行粘贴活动, 教师动手动脑, 幼儿只能作为旁观者、作品的提供者。

3.在主题环境创设中, 一味地追求美观, 而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创作。教师往往都是将优秀作品粘贴在主题环境中, 但是我们都知道往往优秀作品都是出自那几个幼儿, 这样一来, 所谓的“良好作品”永远也得不到展示, 这就形成了一刀切的体制。

4.在主题环境创设中, 教师未关注到主题环境后续问题。一个一个主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个结束了, 到了崭新的一学期, 新的主题又要开展了, 那么陈旧的主题环境就等待着被撕扯的命运, 这就忽视了主题环境的后续整理工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主题环境的教育意义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秉持“以幼儿为主”的基本原则, 做好主题环境创设工作, 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以我们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为例, 从形式、内容、色彩、展示及后续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修改来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形式——“幼儿为主, 教师为辅, 家长共同参与”

整个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中, 教师的作用是给幼儿提供平台, 让幼儿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即幼儿的作品。幼儿的作品应作为墙面布置的主要内容, 让幼儿对自己的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使环境幼儿化,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环境创设中除了幼儿与教师, 我觉得如果邀请了家长共同参与, 那么就更美妙了, 不仅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 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主题活动“神秘洞”, 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动物面具”, 让幼儿制作了不同的动物面具, 动物面具在幼儿稚嫩的小手下悄然而生、活灵活现。于是我们要求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带回家, 与家长共同再制作一副精美的面具, 幼儿的兴致很高, 放学的时候拿着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对爸爸妈妈说:“这是我做的面具, 好看吗?”“好看, 我们回去再做一个更好看的。”于是第二天, 陆陆续续有小朋友带来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面具, 看着精美中透露着几分稚气, 可以看出这是孩子与爸爸妈妈共同参与的成果。于是我将它们张贴在了主题墙上, 在张贴的时候, 还能听到小朋友说:“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 颜色是我涂的。”

在主题活动“惊奇一线”中, 我们结合教学活动“线的大集合”, 分发了表格“线的大集合”, 家长们奇思妙想, 运用不同的线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有的家长用针线缝了红旗上的五角星, 有的家长将线揉团, 制作了花卉, 还有的家长制作了线条画, 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作品, 却能看出家长的用心。小朋友会对妈妈说:“妈妈你的作品被贴在了墙上。”他们为会爸爸妈妈的巧手而骄傲。

二、内容——“突显主题结构内容”

主题是一个核心,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在开展, 因此主题墙面布置的内容应与主题相结合, 是主题教育的背景材料, 也是主题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

如主题活动“我爱祖国”, 我们围绕主题活动开枝散叶, 引导幼儿了解了祖国的名胜古迹, 欣赏了天安门图片, 了解了天安门的基本构造, 并绘画了美丽的天安门, 向幼儿介绍了祖国的国粹京剧, 并对京剧脸谱的色彩、线条进行了认识, 知道了对称画的画法, 另外我们还引导幼儿了解少数民族, 知道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及服饰特点, 引导幼儿绘画了自己所知道的民族, 国庆节是个举国同庆的节日, 小朋友们亦是如此, 所以我们还组织幼儿绘画了“快乐的国庆节”, 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自己经历的都呈现在了纸上, 张贴在墙面上, 小朋友会说:“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所以我画了一个大蛋糕, 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我们还带领幼儿认识了国旗国徽, 并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材料组织幼儿制作国旗, 小红旗在小朋友的小手中诞生了, 虽然五角星剪的有些歪歪扭扭, 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提升锻炼的机会, 萌发幼儿爱护国旗的意识。

总之, 在主题墙中我们应该呈现主题的基本结构, 即幼儿在活动中学了些什么, 掌握了些什么, 因此我觉得在内容上要遵循“凸显主题结构”原则。

三、色彩——“紧抓幼儿个性情趣”

色彩主要是为了加强造型的活泼感, 这也与幼儿好动、富于生气的特性相吻合, 鲜艳、明快的色彩最能表达幼儿的情感。孩子的世界是彩色的, 他们对色彩的喜好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提示, 因此对不同颜色的偏好, 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因此我在设计主题墙背景的时候通常会与幼儿共同讨论, 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颜色, 这样也就形成了彩色的世界。

如第一个主题我们采用了白色背景, 第二个主题我们用了绿色背景, 第三个主题我们用了粉色背景, 第四个主题我们用了紫色背景, 第五个主题我们用了黄色背景, 第六个主题我们用了蓝色背景。不同的主题运用了不同的背景颜色, 使得每个主题都是独特鲜明的, 小朋友们也能根据自己对颜色的喜好去关注不同的主题墙。我还组织幼儿开展了谈话活动“我喜欢的主题墙”, 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粉的这一块, 因为我喜欢粉色。”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蓝色的这一块, 因为我喜欢蓝色。”

总之, 在主题墙色彩选择上我觉得我们应该遵循幼儿的个性情趣, 选择幼儿喜欢的颜色来设计装饰。

四、展示——“呈现幼儿的个性创造”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 都有其独特的想法与思考, 我们不能限制或者局限幼儿的思维, 必须以孩子的个性创作为主线, 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发展潜能, 在展示中呈现幼儿的个性创造。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呈现在墙面上, 都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其中, 绘画好的小朋友的作品永远是被选择张贴的, 而绘画能力一般的小朋友作品永远也得不到主题墙上的展示, 这样一来, 墙面上张贴的永远是那几个能力较好的小朋友的作品, 因此我不会横向择优张贴作品, 而是纵向择优, 即在每个孩子自己整个主题活动作品中择优, 选择较好地张贴出来, 这样每位幼儿的个性创造都能得到很好地呈现。

例如主题活动“SOS小超人”, 有的小超人画的并不是很好, 但是只要小朋友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了, 这就是进步, 那么就需要展示出来。所以有老师看到了说:“这些作品都不是很好看哇, 你怎么都贴上去了。”我说:“没关系, 孩子开心就好。”在绘画安全标志中, 我是提供了范例让幼儿绘画, 有小朋友说:“老师, 我不会画。”我说:“没事,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安全标志。”所以看到这些安全标志, 也许你会看不懂, 觉得是乱涂乱画, 但是在孩子眼中却是自己创造设计的成果, 因此我也将它们张贴了上去。

总之, 我们应该尊重每位幼儿的个性创造, 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进步, 将其呈现出来。

五、后续——“把握住精彩画面”

当一个个主题接踵而至地结束了, 那么主题墙中的墙饰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了?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 都会直接撕扯下来扔进垃圾桶, 准备迎接新的主题, 那么这样, 我们辛苦收集、制作精美、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全都付之东流, 因此在主题墙后续延伸工作中, 我们也应该重视墙面中的精华部分。

例如在主题墙“拜访大树”中, 我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树叶贴画、跳舞的树叶娃娃小心地撕下来, 贴在我们专门的后续画册中, 并投放于阅读区, 让小朋友们自由翻阅, 他们看到了会说:“这是我们以前做过的树叶贴画, 这是银杏叶子, 这是竹叶, 做的小金鱼真漂亮。”例如在主题墙“惊奇一线”中, 我将幼儿制作的电线小人粘贴在画册中, 每每翻阅画册时, 小朋友会说:“我会做电线小人了, 我还要学他做动作。”

虽然主题已经结束了,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 却是一种记忆的回放。以画册的方式呈现主题墙的后续, 既是对主题活动开展的一次梳理, 又是对知识建构的一次巩固, 也是对幼儿情感能力的一次提升。

3.大班数学活动:我们最喜欢的玩具 篇三

1.了解自己和同伴最喜欢的玩具,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和统计结果。

2.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协商合作,在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纸和笔

2.玩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玩具图片,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玩具图片)

二、幼儿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师:看一看这些玩具图片当中,你最喜欢的一种玩具是什么?

幼:我喜欢喜洋洋。

幼:我喜欢陀螺。

幼:我喜欢小汽车。

幼:我喜欢玩报纸球。

……

师:有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告诉吴老师啊,除了用说的方法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知道呢?

幼:画的方法。

师:噢,可以用画的方法记录下来让我看,那就请你们从托盘里拿出一张纸,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玩具画下来吧!

三、幼儿小组讨论记录方法,并尝试统计

师:把你们记录好的纸都放在一起,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是一样的?

幼: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师:喜欢同样的玩具有几个人呢?

幼:2个人。

师:请小朋友学会完整地回答问题。

幼:我们组喜欢喜洋洋的有4个人,喜欢陀螺的有2个人。

幼:我们组喜欢陀螺的有3个人,喜欢报纸球的有1个人,喜欢喜洋洋的有2个人。

师:那用什么方法记录可以让别人知道你们组每种玩具有几个人喜欢?请每个组小朋友小声的商量,商量好了,一组选一名小朋友记录。(教师巡视了解每组商量、记录情况)

四、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师:你们都记录好了吗?

幼:记录好了。

师:我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小朋友的记录,请第一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下。如果他说的不完整,这组的其他小朋友可以补充。

幼:我们组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师:这组小朋友很聪明,记录的时候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名字,这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喜欢的?但是有几个人喜欢呢?

幼:数数。

师:哦,数一下才能知道。下面请第二组小组长来介绍一下他们组是怎么记录的。

师:第二组的小朋友的记录,你们能看明白吗?

幼:我们组把大家喜欢同样的玩具都用一种形状来表示。

师:第二组小朋友是用形状来记录的,这个方法也很好。能一下看出每种玩具有几个人喜欢吗?

幼:不能。

师:哦,也要数一下才能知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记录的。

幼:我们组有3个人喜欢喜洋洋我们就写上数字3,有2个人喜欢小汽车我们就写上数字2,只有1个人喜欢陀螺就写数字1,没有人喜欢陀螺我们写上数字0。

师:这一组的记录纸上,你们能看出来他们组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吗?他们是怎么记录的?

幼:用写数字的方法记录的。

师:这三组哪一组记录的方法,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每种玩具有几个小朋友最喜欢?

幼:第三组,他们写上数字一看就很清楚。

五、集体记录统计,学习用表格记录

师:蔡老师想在你们班开一个玩具店,可她不知道每种玩具要准备多少个?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师:请大家把刚才用即时贴记录最喜欢的玩具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贴。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怎么做?

幼:可以画上线。

师:那这些线有什么作用?

幼:可以把每样东西分开,这样看的就清楚了。

师:好的,我在每种玩具下面画上线,把每种玩具分开,外面画上边框,这样一张表格就出来了。

师:蔡老师一看就知道每种玩具要买多少个了?那我们把这张记录表送给蔡老师,请她帮我们准备玩具吧!

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选择集体教学的材料。

活动前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近期关心的问题,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幼儿之间的共性问题,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与形式,以有效提高活动效果。

2.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

活动中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一些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记录,接着进行小组内的统计,再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分享各小组不同方式的统计单,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贴纸汇总的办法,和幼儿共同商量最后形成统计表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提高回应幼儿的质量,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当教师让幼儿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后,每组的幼儿在一起讨论商量,从记录的结果来看,幼儿想出了很多不同的记录方式,每组的方法都不一样。第一组幼儿记录时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名字,这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喜欢的;第二组幼儿是用形状来记录的;第三组幼儿是用数字来记录的。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了每种统计方法的好处,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主动接纳别人的经验,并鼓励幼儿运用。因此全面细致观察是顺利开展集体数学活动的基础,如果观察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会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作用。

3.明确“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

教师在组织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时要体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幼儿的新经验是在已有的经验重组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的作用是支持、推动幼儿的新经验发生碰撞,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所以,教师在交代活动要求和对活动进行小结时尤应体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在“我们最喜欢的玩具”形成统计表格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贴纸汇总的办法,和幼儿共同商量。

4.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篇四

一、主题进入

早上玩区域游戏时,欢欢正在收拾美工区的材料,他把皱纸、浆糊、剪刀一起往篓子里放,站在一旁的慧慧着急了,叫起来:“欢欢,你看你,做事马马虎虎的,……”欢欢听了,笑着说:“你会讲成语。”(前一阶段,班上一幼儿曾讲过,老师告诉他们叫成语)杨金凑了过来:“马马虎虎不是成语。”“是成语。”“不是。”几个幼儿争论起来,幼儿的争论,引来了老师:“你们有成语书吗?回家去查一查,明天来告诉大家。”第二天,十几名幼儿带来了各种有关成语的书籍、磁带,孩子们边看边听边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来,还提出了许多有关成语的问题,孩子们的举动引起了教师的关注,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为汉语留下了精粹的语言材料,并经常在口头和书面中出现,从而使说话和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为培养幼儿从小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语言能力,为入小学做准备,我们设计了《我喜欢的成语》主题系列活动。

二、主题网络

丰富词汇 增长知识与才智 言简意赅 动物类谈话 绘画 制作 表演作用数字类  我喜欢的成语成语 种 类同字表征活动寓意相同类 我制作的成语邮票凿壁借光 囊莹映雪 悬梁刺股向他们学习

三、关键经验

1、知道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瑰宝,能关注生活中使用的成语,激发喜爱成语的积极情感。

2、了解汉语成语的种类、作用,体验其精炼明快、言简意赅的特点。

3、愿意运用多种方式(讲、画、制作、表演)创造性地表现喜欢的成语。

4、能运用调查、查阅、交流等方法进行探索学习。

四、教师准备

教师要全面了解有关成语的历史、种类、特点等知识,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图书、磁带、碟片、调查表、图画,带来与同伴分享、交流,丰富感性认识。在教室的环境中要留出让幼儿对即将进行的主题进行表现与展示的空间,大量的操作材料一定要准备充分:竹筷、棋板、背心袋、彩纸、卡纸、调查表格、笔、剪刀、服装等。当幼儿提出要表演某一成语时,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协商、制作道具,如感到困难的,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

五、主要活动安排

晨间情趣活动 小记者:有关成语的调查 小博士:学成语: “掩耳盗铃” 小作家:有趣的成语 小演员:成语比赛: 盖高楼

集体情趣活动 谈话:我喜欢的成语 计算:我给成语分类 美工:制作提线木偶 社会:向他们学习

区域情趣活动 语言区:动物成语棋 计算区:成语接龙 美工区:我喜欢的成语 生活区:量体裁衣

游戏活动 小剧院:我会表演成语故事 乐乐邮局:我制作的成语邮票

家园情趣活动

1、将调查表带回家查阅资料,与幼儿共同填写。

2、有意识地与幼儿共同收集电视、广告、书中的成语。

3、当幼儿询问有关成语问题时,家长及时解答,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成语的关注。

4、家长向幼儿介绍相关成语的典故,和幼儿一起收看有关成语的动画片,木偶戏。

六、主要活动案例 成 语 小 问 号

1、为什么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的多呢?

2、成语是什么朝代有的?

3、为什么成语都有比喻呢?

4、为什么这些都叫成语,而不叫其他名字呢?

5、为什么成语字很少,却能代表一大段的意思呢?

6、为什么成语以前多,而现在却没有呢?

7、为什么成语四个字、八个字多,而一个字、三个字、五个字少呢?

8、为什么每一个成语都有不同的故事?

9、为什么成语能流传到现在?

10、为什么成语有故事,而唐诗却只是一句句话呢? 幼 儿 调 查 问 卷 内容 情况

你家有成语书吗?它们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你知道哪些成语?请写下来。

你在哪儿听过成语?

你喜欢成语吗?为什么?

有关“成语”的调查

目的:

1、对幼儿掌握成语的原始状况进行摸底、了解。

2、对调查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评析:

从大多数幼儿的表格中,我们发现幼儿曾经听过成语,看过成语书,偶尔也用过成语,可是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成语”。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幼儿获取成语的途径还不少,但是家长缺乏对成语教育作用的应有认识,成语能丰富幼儿的知识,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水准,进而感受到成语的琅琅上口。此调查表格也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正在开展的活动,从而使家长能更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使用的成语。

晨间情趣活动:有趣的成语 目标:

1、通过生动简单的成语故事,初步了解成语。

2、有喜欢、学习成语的愿望。指导要点:

1、一边转动“大风车”,一边唱歌,引出活动栏目--“小作家”。

2、教师讲述《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3、引导幼儿讨论《守株待兔》故事的意义,引出成语。

4、䐑幼儿简单介绍有关“成语”的知识与特点,并请幼儿自由提问,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刚才,我们讲的那么多的意义,古人很聪明用四个字就把它概括了,叫守株待兔,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称它为“成语”。(成语是古代人使用流传下来的,它只有几个字却代表很多很深的意思,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

5、了解幼儿知道成语的情况,并请知道的幼儿说一说。观 察 记 录

时间 2001年4月16日

活动内容 晨间情趣活动:有趣的成语“守株待兔”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 全体 幼儿

幼儿行为表现 在讲完成语故事,请幼儿讨论时,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人太笨了,兔子不会总撞到树上;有的说:做事情不动脑筋;有的说:不劳动,就想得到东西;有的说:这个人肯定不懂科学,兔子动作快,眼睛好;有的说:他应该一边种一边等……

指导与评价 这是第一次给小朋友讲成语故事,因为成语所隐含的意义比较深刻,所以选择了较为浅显的成语《守株待兔》,没想到幼儿听后反应特别激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七嘴八舌地说一说,居然把这个成语所表现的意义都说了出来。看来让幼儿喜欢成语,学习成语是可行的,关键是内容的选择。计算区:成语接龙 目标:

1、能将学过的成语按首字与尾字读音相同进行接龙游戏。

2、能主动、积极地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材料:幼儿画的成语卡片若干,教师活动前进行有意识的筛选。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先说出自己手中卡片上的成语。

2、指导幼儿看清第一张卡片上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与自己手中卡片上的第一个字读音相同才可连接。

3、最后数数自己手中的卡片,卡片少的幼儿为获胜者。

观 察 记 录

时间 2001年4月16日 活动内容 计算区活动:成语接龙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 彭程、杨浩翔

幼儿行为表现 彭程摆下“闻鸡起舞”这张卡片。杨浩翔紧接着放了一张“五马分尸” 彭程说:“不对,不对。你是五,我是午。”杨浩翔说:“是的,就是的。它们都是WU。”彭程说:“我认识这两个字,它们不一样,不信问老师。” 指导与评价 彭程小朋友已能认识很多汉字,即使音同字不同,他也能辨认,所以发生了和同伴的争论。教师表扬他认识很多字,了不起,告诉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接龙游戏,只不过和我的要求不一样。比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音同,字也要相同。今天我们的游戏,只要读音相同就可以。经我这样点拨,杨浩翔拍拍脑袋说:“原来有这么多的WU 语言区:动物成语棋 目标:

1、能说出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丰富知识。

2、提高学习、运用成语的兴趣。材料:棋盘一副,棋子两枚 指导要点:

1、出示棋盘,引导幼儿说出棋盘上有什么?你知道哪些成语与动物有关?

(蛇:画蛇添足、杯弓蛇影;马:老马识途、指鹿为马)

2、向幼儿介绍活动规则:两位幼儿共同游戏,以“包、剪、锤”的方式确定谁先掷骰子,掷到几就走几步,遇到有动物的格子就说出与此动物有关的成语,说对了,就进一步,说错了,则后退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4、小结:请幼儿介绍活动中使用的与众不同的成语,或请小朋友介绍成语的含义,讲述成语故事。

观 察 记 录

时间 2001年4月17日

活动内容 语言区活动:动物成语棋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 钱梦雨、徐天智

幼儿行为表现 钱梦雨走到“老鼠“那儿,说:“鼠目寸光”接着徐天智走到“老鼠”那儿,也说了:“鼠目寸光”,钱梦雨叫起来:“不行,你再想一个,不要和我说得一样。”徐天智想了半天说:“对,我妈妈教我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钱梦雨扳着手指重复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数完后,叫起来:“这不是成语,有八个字。我们学的成语都是四个字。”徐天智着急地说:“是成语,我妈妈教我的。”两人吵起来。

指导与评价 到底“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不是成语呢?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对他们说:“这样吧,徐天智你说它是成语,钱梦雨你说它不是,我们一起来查查成语书,好吗?”他俩点头同意,拿来成语书,答案是肯䮚的,钱梦雨惊叫:“真是成语,张老师我能把它教给小朋友吗?”我点头同意。

社会:向他们学习目标:

1、能理解成语“凿壁借光”“囊莹映雪”“悬梁刺股”中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2、有向古人学习的愿望。准备:图片三幅,实物探头。过程:

1、欣赏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成语的内涵。(1)出示图片,讲故事。(2)提问:

A、匡衡家里很穷,他是怎么想办法读书的?他为什么能从一个穷孩子成为西汉的宰相?

B、车胤和孙康又是想了什么办法来读书的?最终他们怎样了? C、苏秦和孙敬又是怎样发奋读书,最后学有成就的?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勤奋学习的愿望。

(1)这三个成语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匡衡、车胤和孙康等都是什么样的人?

(2)人们为什么要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神秘非非”

[文档仅供参考

一、主题选定

去冬以来,一种极具流行的疾病“SARS”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悄传播开来,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这一群人小鬼大的孩子们似乎也感觉到了生活的异常,终于有一天,陈可小朋友问我:“焦老师,我们的玩具怎么都被泡起来了呀?”可可的问题就像一根导火索,引来了孩子们无数个问题:“老师,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怎么有好多都没来上幼儿园呢?”“老师,我们怎么每天早上来都要泡手呢?”“老师,我在路上看到好多人都戴着口罩,妈妈也非让我戴上不可···”这时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们自己所想,所要了解和知道的,而且和孩子们对这些问题,对生命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是很有价值的。于是,由孩子们自己生成的主题系列活动“神秘非非”就这样诞生了。

二、活动理念

在《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我们结合了本园科研课题《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思想,对生成性主题活动《神秘非非》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究。在活动中,把游戏地主题精神与主题相关的、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育因素相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的主题环境中与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游戏环境,提倡幼儿在游戏性的体验中建构知识经验,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目的。

三、活动结构图

神秘SARS--神秘非非

系列活动一:非非大王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神秘非非来了 ·与父母共同收集有关SARS的资料·师生共同布置SARS宣传栏·观看有关SARS的影像资料 ·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的 探索欲望·家园互动,创设与主题适应的环境 材料准备:·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一切有关SARS的报刊或影像资料·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蜡烛和空瓶及已有知识经验准备·通过父母的讲解和 媒体的宣传,让孩子们对SARS病毒建立初步的了解环境准备:·将各类宣传资料布置成一个小展厅,并将资料最后装文档仅供参考

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随时翻阅 资源利用:·社会媒体资源利用:通过媒体对SARS进行 广泛大力的宣传,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家庭资源利用: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图片、影像等有关资料,和孩子共同讨论有关SARS的话题·幼儿园资源利用:与幼儿园各部门工作人员(厨房、花房、门、房医务处)取得联系,以供幼儿参观了解家园合作:·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做好防非典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 良好的生活为生习惯环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环境,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更准确了解SARS·创设SARS宣传栏,宣传结束后装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观察:·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展示:·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SARS的了解

经验建构阶段 我与非非 ·绘画SRAS病毒·游戏:找非非·探究活动:会呼吸的肺·探究活动:我们身体里的秘密·谈话活动:它们并不可怕·探究活动:SARS我不怕你·调查活动:身边的人怎样预防SARS的 ·初步了解、认识SARS的主要病征及其防治方法·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事、物的兴趣

表征体验阶段 从我做起 ·情景表演:非非来了,从我做起·户外活动:多运动,防非典·生活活动: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儿歌:卫生拍手歌·集体活动:全园大扫除 ·了解必要的预防保健知,教幼儿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小小宣传员 ·向小班弟弟妹妹宣传有关防SARS的 信息·向家庭社区宣传有关防SARS的信息 ·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我不怕 ·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情景短剧:抢救疑似非典病人·生成活动:非非医院 ·培养幼儿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神秘SARS--神秘非非列

活动二:非非医院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可爱的白衣天使 ·请家属中的医护工作者拍摄下医院里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观看一线医护人员救治非典病人工作情况的录像带 ·认识医护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培养幼儿对医护人员的敬仰之情 材料准备:·医生护士制服,包括手术面罩、手套、脚套、防护服、防护镜及帽子·医疗用品(听诊器、体温计、皮下注射器、血压计…)等小型安全复制品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有一定生文档仅供参考

病和看病的知识经验活动环境准备:·室内室外布置好各个医疗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注射室、挂号室、取药室、划价室)资源利用:·家庭资源利用:充分发挥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力量,特别请家中家属是医护工作者的家长朋友为孩子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幼儿园资源利用:请我园园医共同配合,指导孩子的活动家园合作:·共同收集有关活动区材料,使活动顺利进行得到保障环境创设:·创设相适应的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游戏。观察:·观察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将目标层层递进,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知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伟大,培养孩子们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

经验建构阶段 创建非非医院 ·请园医配合,向孩子们讲解有关SARS的防治知识·谈话活动:生病和看病的经验·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商量“非非医院”病区的 划分·谈话活动:病区所需要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小护士 ·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丰富幼儿对非典有关信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

表征体验阶段 表征游戏:非非医院 ·操作活动:我来建构非非医院·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一)·角色游戏: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操作活动:自制钱币,并为药品定价·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二)·操作活动:调整药价·游戏:非非医院

(三)(穿上自制的小医生小护士制服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乐趣·培养幼儿之间的协作精神,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四、活动部分

系列活动

(一)--“非非大王” [活动一] 认识“SARS”

孩子和父母亲共同收集有关SRAS资料,并和同伴间相互交流,共同了解SRAS就是非典型肺炎,它是一种不同于典型肺炎和一般感冒的可怕病症。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SARS病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在共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和爸爸、妈妈一起剪报,网上下载资料,共同拍摄照片,为家庭成员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较为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活动二] SRAS病征

(一)通过孩子之间的观察交流,加之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的辅助教学,使孩子们初步了解SARS病毒的病征。

·生成活动:(一大早,雷雷就兴高采烈地拿着两张SARS病毒放大图片举给我看,不一会,图片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力,于是,我随机将今天的活动做了调整,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这神秘的SARS病毒来。孩子们都说,病毒像太阳公公,有的觉得中间的部分像眼睛,还有的说像花。于是我立刻提议:让咱们把所想象的SARS病毒画下来。孩子们大胆作画,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有的画出了太阳似的病毒,有的则画出了大小不一花儿似的病毒。通过这次生成的活动,使孩子的兴趣得到了延续,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指着一张画得特别大的“病毒体”说:“这个好象是大王呀!”于是最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商量后决定将我们的活动“神秘SARS”改名为“神秘非非”。)

*(通过前一个环节绘画的认识,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病毒的特征,为了使孩子进一步认识和了解SARS的特性,接着我便组织孩子们玩“找非非”的游戏。将孩子们事先画好的大小病毒藏在教室的任一角落,有孩子能看见地方,也有看不见的地方(如柜子下,床下),通过这两次的活动,使孩子更加清楚了SARS病毒的特性,知道它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我们眼所不能及的。

活动是孩子自己自发生成的,但活动怎样即满足孩子的主体性,又能挖掘到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不切时机地引导和设计一定的游戏情景,真正的为教育服务。)

[活动三] SRAS病征及其传染途径

(二)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经验,说出其症状,但很多孩子对“肺部阴影”这个词的概念似乎不能理解。于是,我首先利用人体结构模型,让孩子清晰的看到了肺的特征,接着又进行了燃烧的蜡烛实验,使孩子真实地看到了,当瓶子里没有空气后,燃烧的蜡烛就会熄灭,而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如果它被病毒入侵后,人没有氧起就会死,同时还利用了正常人的肺部X光片进行辅助讲解,让孩子知道当肺部被病毒入侵时,就会出现阴影,拍X光片就能知道并能对病人进行及早隔离。

[活动四] 小插曲--它们并不可怕

·生成活动:早上喧喧小朋友的妈妈找到我们说:“喧喧昨晚没敢独自一个人睡,文档仅供参考

说是白天看到了人的什么肺,而且还有黑呼呼的东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听完妈妈说的,我们首先向他表示抱歉,并向她说明了原因。家长表示理解,并也提出了它的疑惑:“是不是对孩子讲得太深奥了呀?”

针对喧喧妈妈的反映,我又随机问了几个孩子,都说:是的,它(模型)很可怕,象鬼一样,还有那个黑呼呼的(X光片)也很吓人。看来,这种对孩子造成的恐惧心理已经远远大于孩子对非典的理解,何不把这种恐惧的理解与目前的状况相联系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呢?于是我马上告诉孩子:“这个模型是假的,一点都不可怕,因为他们可是构成我们人的一部分呀,你们看,胃宝宝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肺宝宝可以输送氧气……”。用这样一种拟人化的形式和孩子们讲起来,孩子们似乎轻松了很多,同时也对自己身体的内部构造产生了兴趣。这时,哲哲又问:“那黑黑的呢?”我笑着告诉孩子们:“那可是医生阿姨给肺宝宝照的像呀!”“那为什么是黑的呢?我们照的相片可是有颜色的呀?”我又解释道:“你们想,你们能看见你们的肺宝宝吗?”“不能”,“为什么呢?”“因为有身体遮住了?”“对呀,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小房子,小房子没有门,没有窗,那会怎么样呢?”“哦,会是黑的。”

*(虽然了解人体构造是大班年龄段才接触的,但如果教师能多在讲解的语言上下功夫,及时考虑到本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种尝试也并非不可。在这次活动中,信好我们能及时发现,及时的“补救”,及时消除了孩子恐惧心理和活动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活动中对家长的困惑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回应,要使家长真正了解活动的宗旨,活动的目的,活动真 正 的意义,使家长了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使其真正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活动五] 我们不怕你--SARS

孩子们克服了这些所谓的“很可怕东西”的恐惧心理后,我给了孩子们及时的肯定,同时我也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什么困难都不怕,可是,现在“非非”的到来,使很多人都很害怕,就像我们先前一样恐惧,怎么办呢?”“我告诉他们不怕非非,非非一点都不可怕,”“我们一起和它做斗争,”“

我们用消毒液杀死它……”

*(因为孩子们有了自己亲身的体验,所以能理解现在社会上人们对非典的恐惧文档仅供参考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了这种亲自的感受,孩子们都愿意积极的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非非”,于是通过了一系列的园内采访和平日的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各种防“非非”的有效方法,而且还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自己周围人工作的辛苦,由此,引出了,“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活动。)

[活动六] 情景表演

围绕“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主题,和孩子们进行了各种情景表演,在活动中孩子们表演的惟妙惟肖,是活动得到了升华。

[活动七] 情景短剧--抢救非典疑似病人吴老师

(活动进行已有一周之久了,在谈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非非”的兴趣似乎和我省人民对非典的恐惧心理一样,变得平淡了许多。)

活动开始,我很自然的带着孩子们进行着我们的讨论,这时,事先安排好的一出戏正即将上演了(请配班教师吴老师扮做一个有着非典症状的人)。活动顺利的进行着,这时,吴老师的几声咳嗽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营造真实的氛围,我突然停止了我的讲话,并向吴老师的方向看去,随着我的表情和语言的变化,使所有的孩子也都和我一样,朝她看去,可似乎并没引起孩子们的太大的关注。于是,吴老师实施了我们预先商量好的第二套方案,我依然进行着我的活动,这时,吴老师朝我的方向走来,说:“焦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上课了,可是我觉得我现在很不舒服,头还有点烫烫的(边说边伴有剧烈的咳嗽声),我去休息了。这时,坐在吴老师身边的徐靖抬头看着她,并小声的说:“是不是吴老师得非典了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随之,很多孩子都用很惊愕的表情看着吴老师。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对吴老师进行的一系列的抢救活动(带防护镜,塑料袋当手套和昨天一个小姑娘带来的一套医疗小玩具)。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发热门诊和医生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非常有价值的主题便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产生了。

系列活动

(二)--“非非医院” [活动一] 区域分类

今天的活动,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讨怎样在我们班创设医院的各个区域。

首先孩子们一致认为小城堡处最适合做“挂号处”。童梓昕说:“因为那里有一个文档仅供参考

小窗户。”杜灵月说:“我们只有买了病历才能去看医生。”教师概括:“医生阿姨给我们诊断病情的地方叫„门诊‟。”陈可说:“如果发

烧咳嗽就要去„发热门诊‟。”在孩子们分组讨论后,大部分幼儿同意将教师预设的„隔离区‟作为„发热门诊‟。谭师棋说:“那个柜子上面有很多针、防护眼镜。” *(评析:因为孩子们和教师共同收集的材料暂放在哪儿,孩子们通过直接观察认为那里既有医疗材料有被隔开,所以很适合做„发热门诊‟。)

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怀疑是„非典病人‟怎么办呢?”陈逸翀马上答道:“需要马上隔离,要不然会被马上传染的。”这样顺利过度到“隔离区”的创设讨论。陈铭说:“我认为把寝室作为„隔离区‟最好,这样不会传染给其他看病的人。”陈可说:“不行,如果那样我们中午睡觉怎么办,我们不是会被传染的吗?”徐靖说:“„药房‟后面不是有个地方吗?那里可以作为„隔离区‟,我们不会到那里去的,就不会被传染。”刘泽为说:“如果下雨或者起风,病人不是很冷吗?他们的病就很难好了。”孩子们都点点头,林芳琪马上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放在哪儿,可以放在教室的后面。”孩子们听到后都摇头表示不同意,池卓哲说:“那我们上课不是很危险?这是孩子们都不知所措的看着我。

*(评析: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的生活学习融入进去,从提出问题到寻求解决的办法,再到生成新问题找出新办法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当孩子们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给予一定引导和启发。)

于是我给了他们一点点提示:“我认为„隔离区‟应该是四周围起来的,不让别人随便进入,并且进入„隔离区‟的走道叫„半污染区‟。” 陈逸翀马上站起来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我知道放在哪儿。”说着手指向孩子们先商量好的“发热门诊”处,他接着说:“两排柜子中间真好是„半污染区‟。”孩子门表示赞同,我马上问到:“那„发热门诊‟放在哪呢?”孩子通过讨论决定设在“药房”背后处。

接下来,我们又进入了“划价处”的讨论,李珏皓说:“可以放在小城堡的旁边。”徐靖马上反问说:“那不是„挂号处‟吗?”欧阳震说:“小城堡旁边太小,打算盘不方便。”郑翰麒说:“可以换一换。”“怎么换?”我问。“这里可以盖章、打算盘。”他指着小城堡说。“这边可以挂号。” 李珏皓马上反映过来,孩子们都看着我,我向他们点点头。张珩农说:“划价完了,我们要去药房取药和打针。”贺思睿说:文档仅供参考

“那„注射室‟和„药房‟靠在一起最好,这样取药打针都很方便。”陈可说:“那里是„发热门诊‟呀?还有拍„X光片‟的地方设在哪儿呢?”孩子们提议将教室后面作为“放射科”。

最后孩子们决定将“隔离区”旁边作为“发热门诊”,这样如果发现“疑似病人”可以直接送往“隔离区”。

*(评析: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在今天的讨论中孩子们辗转反复的思考,寻找最适合的位置。我进行了一下统计,“挂号处”更换了两次,“发热门诊处”更换了三次,“划价处”更换了一次。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探索环境的可能性时与小伙伴相互作用,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出现了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论。这样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会,所以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生成的源泉)。

[活动二] 谈话活动(丰富活动区材料)

谈谈你觉得非非医院里还差些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准备?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商量后觉得一些医疗用品可以从爸爸妈妈给买的玩具中带来,药品可以将自己平时所用过的药品的盒子带来废物利用,隔离区的防护手套可以用小积木的塑料袋来充当,鞋套家里也有,可以带来,就是防护服和眼罩孩子们便商量要我帮忙寻找。我提议眼罩可以用透明的扎实一点的东西自制,孩子们先考虑用透明袋做,可通过实验发现太软了,不行。便发现可以考虑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碗,最后决定便用其材料自制)。

[活动三] 操作活动(我来布置非非医院)

一大早,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将自己在家中准备好的材料带来给我看)在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按照区域的划分和种类分别摆放。在孩子们的精心布置下,一个真实的非非医院就正式落成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活动四] 自由游戏--“非非医院”

(一)孩子们按自己意愿分配好了角色(医生、护士和病人),自由、轻松地开始了第一遍游戏。

*(这次自由的活动,是一段愉快、有趣,而没有大人干扰的时间。但毕竟孩子的经验是有限,整个活动都是凭借着自己已有的经验摸索着游戏的,自然中间会有操作不正确或者错误的地方,而这时的我并没有选择介入,而是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适时地对活动进行指导。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不能准确驾驭,所有的行为都受到了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于是活动结束后,我便延伸开展了“生病的经验”和“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

[活动五] “生病的经验”

5.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篇五

在主题中,我们首先,我们从喜欢的家人和朋友、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地方、喜欢做的事等几个小分支,穿插跟幼儿实际生活有关的活动。

其次,在开展活动期间,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以唱歌的形式唱出自己的老师、唱出买菜的过程……使幼儿用愉快的心情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他们还感受了一把开运动会的乐趣,使幼儿充分感受了体育活动的乐趣。在绘画、美术的殿堂里,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朋友、喜欢的建筑物、美丽的焰火以及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用画笔在白纸上添上丰富多彩的图案,幼儿在这段时间内不但绘画的水平提高了,而且还在作品交流中自己的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很多,会把自己作画的想法、新的理念说给同伴听。语言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我们通过故事、儿歌、谈话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在语言的表达表现上、思维的活跃上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还把主题中有关的内容以区域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还充分发挥墙面与幼儿户动,把很多内容延伸到墙面上,使幼儿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不经意的与墙面户动……

在活动开展期间,家长朋友还特地为我们主题的开展提供了很多的材料、资料和素材等,比如,在上喜欢吃的食物的时候,家长为幼儿带来了各自喜欢吃的蔬菜……甚至有些家长还带幼儿去蔬菜市场,带幼儿熟悉了很多蔬菜的种类等,说起自己喜欢的人和朋友的时候,我们家长还主动提出要不要带一些照片等,可以使幼儿更直接的看到,效果会更好……

6.大班教案《我喜欢》 篇六

1、能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运动。

2、会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人物运动时的多种动态。

活动准备:

1、关注自己和同伴运动时的项目和姿态。

2、有过简笔画得经验。

3、纸、笔等。

活动过程:

1、引发简笔画的兴趣。

师:你们知道运动会?那你们喜欢运动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师: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运动会,因为运动对身体有好处,那么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在讲述自己喜欢的体验运动的时候,老师用简笔画的方式把孩子说出来的运动画出来。

老师要鼓励孩子用身体运动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造型。

二、欣赏简笔画

老师和幼儿分析简笔画是如何反映人的运动动态的,简笔画跟我们平时的绘画有什么不一样?给幼儿空间,让幼儿尽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绘画:我喜欢的运动

1、老师发纸,幼儿把自己喜欢的运动用简笔画的线条勾画出来。引导幼儿先想好作品。再进行绘画。

2、老师指导幼儿尽量多表现一些运动。

3、在展台上展示部分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鼓励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运动。

四、幼儿操作

1、阅读《幼儿画册》

7.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篇七

1.主题的产生。

随着春季的到来,在地下蛰伏了整个冬天的生命开始搏动。一场春雨后,幼儿园的草地上出现了一堆堆疙疙瘩瘩的小土丘,这引起了我班孩子的注意。“这是什么呀?”“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吗?”有个别胆大的孩子翻开了土堆,看见深红色的影子一闪,“快看,有个东西不见了!”“在哪?我也来试试!”“是蚯蚓!哦!他又钻进去了!”“蚯蚓在干什么?”“它咬人吗?”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探索的行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蚯蚓如此感兴趣时,不禁感慨:城市化生活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离自然,而开展“蚯蚓的故事”这一主题探究活动正是让孩子回归自然的大好时机。于是,一场关于探秘“蚯蚓”的主题活动拉开了序幕。

2.设计思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实验观察是指导小孩子求学的第一步。他认为人们对很多大自然中事物的认识和有趣现象的解释及其相关知识经验的获得都是通过精密的观察、反复的思考、亲身的尝试才得到答案的。譬如说:一张桌子,单凭直觉桌子就是桌子,只有一个形象,没有其他的意义了。但如果去精密观察这桌子,那它的大小、名称、制作材料与它的用途等就会有一连串的问题跟来。又如筷子在水中发生光折现象,金子在灯下会呈现白色等问题,如果不经过观察思考,不经过亲身的尝试就都不会有所发现了。所以指导小孩子求学的方法首要便是实验与观察。为了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享受自主学习,快乐探究的乐趣,整个主题的设计,我们就以观察、实验活动为基础,以创造、再现为形式,带领幼儿在蚯蚓王国里畅游探秘。

二、主题目标

1.探索认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点,通过观察、饲养、资料收集等学习形式,丰富自己关于蚯蚓的认知经验。

2.了解蚯蚓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的意义,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积极参加主题中的各种探究、创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想法。

三、主题网络图

四、主题环境创设

(一)相关主题环境

1.主题墙组画“蚯蚓的地下宫殿”。

2.主题版块“蚯蚓小百科”。

3.“蚯蚓的用途调查表展示栏”;“蚯蚓吃什么”观察记录。

(二)区角渗透

1.语言区:投放绘本故事《蚯蚓的日记》,供幼儿自主阅读。

2.科学区:提供玻璃瓶及泥土,进行观察、饲养蚯蚓的活动。

3.美工区:投放制作蚯蚓玩具的材料,如可折叠收缩的吸管等。

4.表演区:投放自制的蚯蚓服装、头饰,编排表演剧《蚯蚓的一天》。

五、具体活动内容及方案

活动(一):科学“邀请蚯蚓来做客”

活动目标:

1.寻找、观察蚯蚓,对蚯蚓产生探究欲望,了解其独特的外形及运动特征。

2.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愿意与同伴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塑料小铲子,玻璃瓶、托盘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交待任务。

师:昨天,小朋友发现了幼儿园的草地上住着小蚯蚓,有的小朋友还知道蚯蚓是有益动物。今天,我们就去邀请几条小蚯蚓来班级做客,好吗?

2.寻找蚯蚓。

(1)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蚯蚓。

师:上次,你们怎么发现小蚯蚓的?(引导幼儿寻找蚯蚓活动形成的小土堆,顺着土堆挖挖看)

(2)提醒幼儿挖土时注意力度,避免伤到小蚯蚓。

师:小朋友挖土时要小心,不要伤到小蚯蚓,一旦发现小蚯蚓,就赶紧轻轻地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

3.观察、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

(1)将捉到的蚯蚓放在托盘上,观察蚯蚓的身体外形。

师:蚯蚓是什么颜色的?(暗红色、青褐色)

它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身体是一节节的,两头较尖,靠近身体一端还有一节较宽,是白色的)

蚯蚓有嘴巴吗?在哪?有眼睛吗?

(2)观察蚯蚓的运动。

师:蚯蚓是怎样爬行的?它有脚吗?

(3)鼓励胆大的孩子触摸蚯蚓的身体,发现刚毛的存在。

师:如果你愿意,可以仔细摸摸蚯蚓的身体,感觉到什么了吗?

(4)教师小结:蚯蚓是环节动物,有嘴巴,有肛门,但没有眼睛。运动起来会伸缩身体,依靠刚毛移动行进。

4.鼓励幼儿进行饲养蚯蚓的活动。

(1)猜想蚯蚓的食物。

师:小蚯蚓爱吃什么?(幼儿大胆猜测,如树叶、蔬菜、苹果皮、废纸、塑料袋等等)

师:我们请小蚯蚓到班级住几天,看看它喜欢吃什么,好吗?

(2)师生共同讨论设计“蚯蚓吃什么”观察记录表。

参考方案:将幼儿猜测的食物种类用表格列出,再分别投入不同的玻璃瓶中。每日,由专职幼儿观察瓶中食物的变化,做记录活动。

(3)鼓励幼儿每日进行饲养活动,并做好观察记录。

活动延伸:将每日的记录表格陈列在主题展板上,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梳理记录结果,找出蚯蚓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

活动(二):科学“蚯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测量蚯蚓身长,了解其在不同物体上爬行速度的变化及喜阴怕阳的生活习性。

2.认真进行实验观察,喜欢参与实验活动。

3.对蚯蚓可再生的神奇本领发生兴趣,愿意继续探究。

活动准备:

供幼儿实验用的工具及表格,如:尺子、玻璃板、马粪纸、干湿两种泥土、纸盒、手电筒、记录纸张及铅笔等。

活动过程:

1.小结蚯蚓饲养实验的结果,引出此次活动主题。

师:在上次饲养蚯蚓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蚯蚓爱吃腐烂的菜叶、果皮等东西。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这次我们再来找找看。

2.提出探究问题,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1)出示探究问题,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问题一:它到底有多长?

问题二: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

问题三: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

问题四: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它喜欢光吗?

(2)出示记录表格,讲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师: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来做几个实验吧。

实验一:提供量尺及记录纸张、笔。

实验二:提供玻璃板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湿软、干硬不同的泥土在纸盒中。

实验四:提供手电和装有泥土的纸盒。

(3)幼儿选择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分组实验操作。

(4)每组幼儿汇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

实验一:蚯蚓有不同的长度。

实验二: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但在纸上爬得快。

实验三: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实验四:蚯蚓没有眼睛,却可以感受到光,他不喜欢有光的地方。

3.拓展研究:蚯蚓受伤时会怎样?

师:你们知道蚯蚓受伤后会怎样吗?

(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上网查询相关知识内容,寻找相关答案;或者和幼儿一起做实验验证)

附相关资料:

蚯蚓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它的身体中有一种生物器官——再生器官,这种器官能使蚯蚓在被分解后再生,如果这个器官被破坏了,蚯蚓就不能够再生了。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分泌出一种黄色的带有黏性的物质把伤口包裹起来,所以蚯蚓又能再活下来。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结构较为简单的器官切掉后可以再长出,而结构较为复杂的器官切掉后就很难再长出,例如心脏、砂囊、生殖器官等重要器官被切掉后,蚯蚓就不能再存活了。蚯蚓的身体只要被阳光一晒,就会变得干燥,体壁容易碎裂,最后死掉,所以蚯蚓只能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土壤中。

活动(三):社会“蚯蚓本领大”

活动目标:

1.了解蚯蚓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的意义。

2.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蚯蚓作用的资料与图片。

2.故事《蚯蚓和蜜蜂》。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蚯蚓和蜜蜂》,引出蚯蚓的作用。

师:故事中的小蚯蚓,最后改正错误,帮助我们做什么了?

2.资料交流活动。

师:小朋友们回家都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了“蚯蚓有什么用”的资料。你们还知道蚯蚓有哪些用吗?

(幼儿讲述自己与父母查找的相关资料,教师帮助梳理归纳。如药用价值——治病制药;环保价值——软化土壤、分解腐烂垃圾;娱乐价值——钓鱼、美食等)

3.想象谈话活动:“假如没有蚯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没有蚯蚓的日子,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布置成“蚯蚓小百科”主题版块,激发幼儿关爱蚯蚓的情感。

附:故事《蚯蚓与密蜂》资料

《蚯蚓和蜜蜂》是严文井解放初期写的一篇优秀童话,发表于1950年。故事是说,在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是好朋友,模样长得差不多,后来由于蜜蜂勤奋工作,爱好劳动,有美好的理想,就慢慢地长出翅膀,变成会酿蜜的美丽的蜜蜂了。而蚯蚓不动脑筋,好吃懒做,身子和脑袋都变小了,变得更加丑陋了。但事实终于教训了它,使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毛病,所以就在地下辛勤地帮助植物松土,制造肥料,现在谁都称赞它勤快,说它变好了。这个童话把蚯蚓和蜜蜂人格化了,象征了我们生活中某些人的性格、特点,但并没有把它们完全写成了人类,而是处处扣紧了蚯蚓和蜜蜂各自的特征。人性和物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蜜蜂通过劳动学会了酿蜜造蜂房;蚯蚓改正错误后,它努力从事劳动,不断地打洞、翻土、制造肥料。作者通过蜜蜂和蚯蚓这两个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劳动中互相帮助、不怕困难及刻苦耐劳等优秀品质。这篇童话,获全国第一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曾被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建国30年儿童文学童话寓言选等多种童话选集,并被拍成美术片上映,深受小读者喜爱。

活动(四):讲述“假如我是一条小蚯蚓”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了解的蚯蚓生活习性,大胆进行想象讲述活动。

2.学会使用“假如……我会……”的句式进行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供幼儿讲述的蚯蚓生活场景图3幅,《蚯蚓日记》绘本。

活动过程:

1.出示场景图一:蚯蚓地下活动剖面图,有的蚯蚓正在隧道中爬行,有的在蜷着身体休息、有的正在互相打招呼,有的正吃烂叶子、烂果皮等等。

(1)带领幼儿观察图片。

师:这是哪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示范讲述使用“假如……我会……”的句型。

如:假如我是一条小蚯蚓,我会努力吃掉烂叶子,为大树爷爷提供更多的养分。

(3)幼儿根据图片上的内容尝试讲述。

2.出示场景图二:一条小蚯蚓被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切成两段。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体会小蚯蚓此时的心情和小朋友此时的心情。

(2)鼓励幼儿继续使用“假如我是一条小蚯蚓我会……”的句式,说说小蚯蚓对小朋友的对话。

3.出示场景图三:小蚯蚓面对塑料垃圾,露出无奈的痛苦表情。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片,感受小蚯蚓的无奈心情的原因。

(2)鼓励幼儿使用假如我是一条小蚯蚓,我会对人类说……的句式表达观点。

4.教师肯定幼儿的讲述表现,并作为奖励与幼儿一起进行《蚯蚓的日记》绘本阅读活动。

活动(五):美术“蚯蚓的地下宫殿”

活动目标:

1.能用剖面图的表现形式,大胆进行想象,表现蚯蚓的地下活动情况。

2.根据已有对蚯蚓的经验,画出蚯蚓的典型身体特征。

3.体会剖面图表现手法的特殊效果,喜爱这种表现形式。

活动准备:范例一幅、彩笔、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经验谈话:“蚯蚓的地下生活”。

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你知道蚯蚓会在地下做什么吗?

你觉得蚯蚓地底下的家会是什么样子?

2.出示范例,带领幼儿观察剖面图的特点。

(1)观察范例画面,感受剖面透视画的特点。

师:这里就是老师想象中小蚯蚓的家,你们看,这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注意发现地下的剖面透视现象)

小结:这种画法好像把地面竖着切开,让你清楚看见地下发生的故事。这种画法就叫剖面透视画法。

(2)观察画面中的蚯蚓活动。

师:小蚯蚓们在家里做什么呢?他们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身体外形特点。如分节的身体,环带的位置)

(3)引导想象

师:小蚯蚓在自己的家里还会干些什么?

3.交待绘画任务及要求。

师:今天,我们就用剖面透视画法来画一画小蚯蚓在家的活动。看看谁的小蚯蚓在家里生活得最有趣,最好玩。

4.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师生共同讲评,说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及理由。

活动(六):健康“松土能手”

活动目标:

1.复习各种“爬”的动作技能,重点练习模仿蚯蚓,只用身体进行匍匐爬的动作。

2.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会付出努力达成目标的快乐。

活动准备:场地事先铺好泡沫垫、沙包数量足够。

活动过程:

1.活动身体各环节。

健身操“身体动起来”。

2.爬的游戏练习。

(1)游戏一:什么爬。

教师随意发出某种小动物爬的指令,幼儿跟做。如:猴子爬(手脚着地爬);小狗爬(手脚着地屈膝爬)、乌龟爬(肚皮贴地,挥动四肢爬)

(2)游戏二:我可以这样爬。

师:除了可以像小动物一样的爬法,你还可以怎样爬?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同的爬法,并带领全班幼儿一起练习)

3.模仿蚯蚓“爬”。

(1)出示蚯蚓头饰,提出探索任务。

师:谁知道蚯蚓是怎样爬的?能学一学吗?

(2)请个别幼儿示范,并带领全班幼儿练习。

(重点指导幼儿不用手臂力量,而让身体前进的方法)

(3)游戏“松土能手”。

玩法:幼儿当蚯蚓,双手将沙包在背后握紧,用身体贴地模仿蚯蚓爬行的动作,将沙包运送到指定地点。游戏可采用竞赛式进行,幼儿可各自为阵,也可分组竞技。

4.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活动(七):综合表演活动“蚯蚓的一天”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合作设计剧本、制作表演服装、排练演出的活动,体验合作过程、产生合作的意识。

2.在表演中巩固自己对蚯蚓的认识,积极参加创作性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组——录音机、备选音乐;

道具服装组——剪刀胶布,废旧的布料、服装,一些制作表演道具的废旧物品和装饰物。

剧本表演组——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提出任务,鼓舞班级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

师:小朋友们,关于蚯蚓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我们学到了很多蚯蚓的知识。为了让大家能看见我们学习的成果,我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排练成一个音乐剧,表演给他们看,好不好?

2.带领幼儿进行讨论协商,分组完成任务。

剧本表演组——负责设计剧本,组织演员排练。

道具服装组——负责表演道具、服装的制作。

音乐组——负责根据剧本情节寻找合适的音乐配乐。

3.整体合作排练

4.组织幼儿演出,邀请父母或其他班级小朋友观看。

(注:此活动为综合活动,所需完成时间较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完成时间,可以是三天,也可以是一周。)

六、主题反思

相比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这次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示,那就是:做中学,做学习的主人!

有人曾形象地描述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为学习主体,设计了捕捉、饲养、观察、实验及创造性再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孩子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在“邀请蚯蚓来做客”的活动中,幼儿通过对蚯蚓的饲养,找到了蚯蚓最爱吃的食物。虽然做观察记录花费了较长的时间,但是幼儿对结果的记忆深刻。在想象画“蚯蚓的地下宫殿”活动中,他们会为小蚯蚓画出一间间装满果皮、树叶的食物储藏室。在“蚯蚓的秘密”活动里,幼儿通过自己的亲手实验操作及与蚯蚓的接触,从不同体长、运动能力、生活喜好方面获得了关于蚯蚓的全方位认识。而在创造再现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更是让人欣慰。他们不仅画出了生动有趣的蚯蚓地下生活图,还用自己的身体体验了一次小蚯蚓的“辛勤劳作”。特别是表演剧《蚯蚓的一天》的成功演出,更是凝聚了全班幼儿的智慧。主题虽然结束,但蚯蚓已深入幼儿心中。尽管活动中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有些实验的设计因未考虑到需要时间和科学严格的材料保证,造成实验有偏差等情况,需要我们今后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加以对待),但看到孩子们对蚯蚓由害怕、疏远到喜欢、亲近的变化,我们由衷的感到满足。

8.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篇八

1、知道感冒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必须预防感冒。

2、初步掌握预防感冒的方法,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准备:

录制有关感冒以及预防感冒等录像。

过程:

1、了解感冒的一般症状。

让幼儿谈谈感冒的感受,了解感冒的危害。

2、幼儿回忆以往经验,设想感冒原因,教师运用图示的方法,逐一记录。如:吹冷风 感冒 出汗后着凉 睡觉踢被子 不及时加衣服 被别人传染

3、幼儿自由谈论,并观看录像进行小结。

讨论:感冒了怎么办?

如:多喝水,注意休息,及时治疗,按时打针吃药。

小结。感冒以后要及时治疗,按时打针吃药,以免引发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疾病。多喝水,多休息,身体才会好的快。

4、幼儿讨论:怎样预防感冒,教师再一次运用图示逐一记录。如:

注意卫生

9.喜欢钟表的国王大班教案 篇九

1、在故事的情境中,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表述。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懂得时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有关故事的PPT、水彩笔和纸若干、挂钟一只、台钟一只、手表一只。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表

1、出示一个圆,问幼儿:像什么?(幼儿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2、如果把圆变成钟表还需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3、认识各种名称的钟表:台钟、落地钟等。

出示各种钟表的PPT: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各个地方的钟表。(引导幼儿逐一认识台钟、落地钟等,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激发对钟表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1、交代故事名称。

教师: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看,他是谁?(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国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教师利用PPT讲故事,幼儿欣赏。故事讲到“国王就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他的皇宫里”时,插问:人们没了钟表,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幼儿分析讨论,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 国王为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厨师还是没有送上早餐?

(2) 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的,唱不动美妙的歌曲了?

(3) 国王来到了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4) 集市上的人为什么会打架?

(5) 发生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解决呢?

三、 幼儿表达、表现

1、通过介绍,让幼儿知道时间和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习惯。(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中午什么时候吃饭?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3、感受一分钟,帮助幼儿在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教师:你觉得一分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你认为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呢?(用手表帮助幼儿感受一分钟)

四、活动拓展

用一分钟为自己画一个手表或钟。

教学反思

活动第一环节我主要是帮助孩子对钟表的外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激发出他们表述的兴趣,我在提问上下功夫:“钟表上有些什么呀?有哪些数字呢?”当幼儿“1、2、3……数到12时,”我还在13、14地往下数,“孩子们马上反映出不对,不对,钟表上只有12个数字,,孩子的兴趣特别高涨,在他们的唧唧喳喳中,说出钟表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不同钟的名称。本节课我们在说说谈谈中,提升幼儿对钟的认识。而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充分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的积极性,通过PPT图片,很快有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钟表。

第二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来感受时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我这样对孩子说:“请你向同伴们介绍介绍你平时生活中什么时候都做些什么事!”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孩子们在做事时是不关注时间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使然。而如果我们教师、家长树立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就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帮助孩子来感受和认识时间,同时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通过计时让孩子们来感受一分钟。师生有效的互动在于教师对幼儿现场情况的观察和随机回应,我第一次先让孩子尝试用一分钟为自己设计一个钟表,当我问孩子“行不行”时,所有的孩子都回答“行”,可是当一分钟到了铃声响起时,不少孩子没完成任务,他们纷纷抱怨“一分钟太短了”。孩子的这份体验和感受,正好为我提供了对他们进行抓紧和珍惜每一分钟教育的契机。当孩子第二次用一分钟来完成任务时,他们对一分钟的概念从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做事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关注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巧妙提问,细心观察,智慧回应,这样才能使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师有意义地教,孩子有目的的学”,这些是我结束这次活动的最大感受。

故事

滴答滴答国有一位国王,这位国王一看到滴答滴答走的钟就高兴的哈哈大笑。一天国王忽然起了贪念,如果全国的钟都在我的房间里,那该有多好啊!

国王下令将全国的钟全都送到宫殿里去,宫殿里的钟也被拆了下来,全国所有的钟都到了国王的房间里,挂满了钟的房间,国王看着滴答滴答的钟,特别的兴奋,嗯,所有的钟都在我的房间里呢,只有我能看到钟,太棒了,哈哈哈哈。

第二天,国王早早的就来到了餐厅,可是国王怎么等也等不到早餐,他的肚子咕噜咕噜的直叫,国王生气的说:“怎么回事,都几点了,我的早餐呢?”厨师低下头说:“没有钟,我们不知道早餐的时间。”国王又来到了鸟笼前,他对小鸟说:“早啊,用你甜美的歌声为我唱歌吧。”可是小鸟看上去一副没有力气的样子,唱不了歌了。“怎么回事?”大臣无奈的说:“没有钟,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给鸟儿喂食。中午十二点,国王要出去巡视了,这天啊,他戴着有钟表装饰的皇冠,又披上了有钟表点缀的披风,高兴极了,他抬高了下巴,昂首挺胸来到了大街上,可是街上没有一个人欢迎他,国王走啊走,来到了集市,发现两个人正在打架,你们为什么打架呀?这个人说好11点给我送土豆的,可是到现在还没送过来,我没法做生意了。没有钟,我不知道时间,我有什么办法?国王继续往前走,他来到了广场上,刚才大街上没有人欢迎我,都是因为没有了钟?国王无法相信的询问大家。是的是的,国王陛下,没有钟我们什么事都干不了,没有钟我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出来巡视。

于是,国王把钟表都还给了大家,大家拿到钟表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哦,太棒了,我们再也不会因为不知道时间而吵架了,我们也不会因为耽误约会而闹矛盾了。国王除了这么做,他还在高塔上也搭建了一座钟,这样啊,人们只要想看时间的时候,看看高塔上的钟就知道了。

10.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 篇十

9月,是3周岁孩子入园的第一个月,为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入园关,我园历时三周,开展“我喜欢上幼儿园”主题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共包括31个集体、小组、个别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们从中选择的5个集体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们在一组

活动目标

1.愿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水果标记,知道相同标记的几个小朋友为一组,初步感知“组”的含义。

2.学说句型“我们是××组小朋友”,能够愉快地与同组的小朋友拥抱。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通过家庭普访,了解幼儿的性格、脾气。

2.苹果、橙子、香蕉、鸭梨、草莓、樱桃图片各一,相应水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组”初体验

1.教师将水果标记贴在桌子中央,请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水果坐到相应的桌子旁。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幼儿性格、脾气、喜好和男女性别等情况,教师对座位进行微调。

2.初步感知组,并学说句型。

师提问:你们桌子上面是什么水果标记?幼儿回答后帮助他在右手上贴上相应的水果贴纸。

师小结:围坐在一张桌子的小朋友组成了一个组,桌子中央是什么水果标记就叫做什么组。比如,这张桌子中央是苹果标记,这组就叫做苹果组。

幼儿练习说“我是××组小朋友”。

二、 游戏:我们在一组

1.教师请幼儿四散站到自己周围,宣布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小组的名称,该组的幼儿要快速回到自己小组的座位上,并练习说“我们是××组小朋友”。游戏成功的小组,贴有水果贴纸的手叠在一起鼓劲、庆祝。

2.幼儿游戏,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引导每个幼儿找到自己的小组。可以通过水果贴纸与桌上标记的匹配来帮助幼儿进行自查和他查。

3.再次游戏,帮助幼儿记住自己的小组和座位。

三、“小组”再体验

1.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组有几个小朋友。

2.认识同组的小朋友,了解他们的名字。

3.和同组的小朋友抱一抱、握握手,并练习说“我们是××组小朋友”。

4.引导幼儿以小组形式进入下一个生活环节。

师:接下来,请××组小朋友去小便、喝水。

活动二:升国旗啦

活动目标

1.参加升国旗仪式,认识主持“国旗下谈话”的园长妈妈。

2.愿意接受大班哥哥姐姐的拥抱。

活动准备

1.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掉队。

2.让大班幼儿事先明确任务:每人主动找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拥抱一下。

活动过程

一、参加升国旗仪式

1.幼儿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在本班教师的帮助下,排成一个班级方阵,准备参加升国旗仪式。

2.与主持“国旗下谈话”的园长妈妈问好、互动,认识园长妈妈。

3.园长妈妈主持升国旗仪式。

二、国旗下谈话

1. 园长妈妈代表幼儿园欢迎小班小朋友加入天都幼儿园大家庭。

2.请各班的哥哥姐姐主动找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拥抱一下,欢迎他们,并安慰哭泣的小弟弟或小妹妹。

3.大班的哥哥姐姐将小班的弟弟妹妹送回教室。

活动三:接下来做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安排,知道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图文并茂的小班“一日作息时间表”。

活动过程

一、谈一谈“我在幼儿园做些啥”

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在幼儿园会做些什么事情。

2.幼儿每介绍一种,教师就呈现相应图片,帮助幼儿归纳每天在幼儿园里做的事情。

二、 排一排“一日作息时间表”

1.请幼儿按照早晨来园到下午离园的时间顺序,将“一日作息时间表”排出来。

2.教师结合每个环节,讲解图片中的注意事项。

三、 说一说“接下来做什么”

教师说一个活动环节,请幼儿找一找、说一说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活动四:圆圆的月饼(亲子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是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品尝月饼,感受节日的快乐。

3.愿意与父母或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活动准备

动画片《月亮姑娘做衣裳》,关于中秋节的图片,月饼,绘本《月亮的味道》PPT,动画片《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1.播放动画片《月亮姑娘做衣裳》,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姑娘,教师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姑娘像什么”。

小结:月亮姑娘有时像弯弯的香蕉,有时像个圆圆的大饼,每天都发生着变化。

2.了解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国人会在这一天做很多事情来欢度这个节日。

图片一:合家团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所以我们要和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看月亮,一家人团团圆圆,最开心。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图片二:品尝月饼。团圆节当然要品尝团圆饼,人们把又香又甜的团圆饼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所以又叫月饼。

二、体验节日的快乐

1.呈现月饼,教师提问:你见过月饼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你想把你带来的月饼送给谁吃?

2.与家长、伙伴一同分享月饼,感受与家人、伙伴团聚的快乐。

3.欣赏绘本《月亮的味道》PPT,观看动画片《嫦娥奔月》。

活动五: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知道幼儿园里朋友多,进一步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活动准备

配套挂图和音乐磁带,幼儿早晨来园时间滚动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给幼儿初步的印象。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熟悉歌曲内容

1.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呀?里面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

2.初步熟悉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倾听,了解歌曲名称。

(1)师:有一群小朋友,他们把这首儿歌唱了出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我爱我的幼儿园》。

2.跟着钢琴,分句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幼儿分句学唱。

(2)教师完整演唱,请幼儿跟唱,并提示幼儿可以根据图片来记忆歌词。开始几遍教师演唱的时候声音可以响一点,等幼儿能唱了,教师声音适当变轻,起到提示的作用。

三、即兴表演,尝试演唱歌曲

1.邀请个别会唱的幼儿到前面来领唱,其他幼儿在座位上跟着唱,教师钢琴伴奏,鼓励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2.幼儿在教室内找位置站立演唱,唱到最后一句时,和身边的好朋友拥抱。

上一篇:终个人总结下一篇:乡村医生简单的2022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