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共13篇)
1.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篇一
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他生于公元前507年,姓公输,名班,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人们称他鲁班。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和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呢?
鲁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巧妇,经常帮鲁班干活,鲁班刨木料时,妻子在对面抵着。这样,浪费人力,有时还抵不住。于是她在鲁班的工作凳上钉了个木橛子,顶住了木头。鲁班再刨时,稳当多了。这样,她也可腾出手来干别的活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橛子叫做“班妻”。
鲁班是个木匠,使用斧头砍木料的技术很高,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又平又光还是很难的。为此,鲁班又做了一把薄斧子,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好多了,可还不理想。
一次,鲁班见农人用耙子把地耙得很平,他从中受到启发,回家便制了一把平刃平面的刀,上面盖了块铁片,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把刀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下,木头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头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窄刀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长年四处奔波,给人干活。这一天,他忙了一天,坐下来休息等东家做饭吃。但见这家人拿来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有劲使不上。当时,人们都是用这种办法将麦粒捣成面粉。鲁班看在眼里,想着改进这种笨重的捣麦方法。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婆捣麦子。老太婆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他找来两块大石头,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大石盘,上面凿个洞,并安上木把,将两个石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中心装了个轴。他在圆盘的中间洞上放麦子,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从洞眼漏进两个石盘之间,很快从两石盘缝里转出来变成面粉。这就是两千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并不是生来就能发明创造的天才,而是因为他生活工作在劳动人民之中,他的发明创造,也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鲁班的名字,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鲁班的发明创造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鲁班的贡献也很多。《述异记》上说,鲁班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
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多种,散见于战国以后的书籍中,主要有:
(1)机封。《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2)农业机具。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股市靠记鲁班制做了铲。
(3)木工工具。古代的许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对木匠来说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说鲁班制做了■、钻、■括(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鲁班经》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说明古代工匠认为曲尺是鲁班发明的,但这只是传说,曲尺在鲁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锁钥。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6)仿生机械。《墨子·鲁问》又记鲁班削木竹制成鹊,可以飞三天。另据《鸿书》记载,他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论衡·自纪·儒增》记述了一种传言,说他制做出备有机关的木车马和木人御者,可载其母。
(7)雕刻。《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8)土木建筑。《事物纪原》和《物原·室原》都说鲁班创制铺首,即安装门环的底座。古时民间还传说他主持造桥;他的妻子云氏为了使工匠不受日晒雨淋而发明了伞。
当然,有些传说可能与史实有出入,但却歌颂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鲁班被视为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为祖师。
2.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篇二
福船,亦称“大福船”,是当时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船型之一。它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也是明代一种巨型战船。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的优良战舰。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它采用的就是中国古代适于远洋航行的优秀船型———福船型。
沙船是一种平底、方头、方艄的海船,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船型。在唐宋时期,它已经成型,成为我国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为沙船,也叫做“防沙平底船”。
广船产于广东,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等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
3.在四大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篇三
季宇亭本科学的银行金融,和审计没有直接关系。刚进入安永时,专业知识的不足和几乎每周更新的项目让他感到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源于自己,你必须不断地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很多原来不懂的东西,大部分要靠自学。”为了了解什么是好的项目底稿,季宇亭向有经验的同事要了很多参考资料,然后反复比对高级审计师复核并批改过的内容,从里面观察更高级别的同事是如何看待同一个问题的。
工作第二年,季宇亭在做项目的时候发现客户的账目存在问题。也许是因为资历不够,在跟对方沟通后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重视。在反复验证自己的发现并没有错之后,季宇亭跟高级审计员沟通了这件事,最后找出了问题出在哪儿。原本推诿的客户终于同意修改,并对这个新人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在这个讲究资历的行业,季宇亭认为“认真的态度才会得到客户的尊重”。
“四大”的晋升颇有规律。一般来说,初级审计师要2年,高级审计师需要3年,之后有CPA证书并且工作表现好的人有机会晋升到经理级别。其中,高级审计师的3年是最辛苦的,也是最多人跳槽的阶段。高级审计师不仅要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还要辅导年轻同事,同时要把控项目流程并向经理或合伙人汇报—你可以把这3年看做是场选拔。
季宇亭就在这个阶段遇到了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之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项目。无论对这个公司还是该公司所在的行业,季宇亭和他的团队都缺少相关经验,但他们需要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审阅该公司一个季度的财报。另一方面,美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还需要时间去学习和适应美国的会计准则。
为了快速了解这家公司,季宇亭和经理一起研究了该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历年的财报,通过内部渠道获取和分析信息,在一个星期内搭建出框架,并识别出该项目的基本风险点。在此基础之上,团队成员再做具体的落实。
“审计是个很传统的职业,解决问题没什么捷径,必须一步步完成。团队协作对于这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段时间,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让季宇亭每天只能睡一到两个小时,最后他们终于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工作到第八年,季宇亭已经成为安永最年轻的高级经理之一。目前,他正在学习更多地面向市场、在保证项目质量的情况下多倾听客户的需求。“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专业。”在这个工作强度很高的领域,季宇亭认为这是这些年来他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
C=CBNweekly J=Ji Yuting
C: 怎么看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高流失率?
J: 不太赞同流失率这个说法,更大程度上应该说是淘汰率。流失的那部分,可能70%至80%是不适合在四大工作的。一部分人可能因为是因为CPA考不出来无法升职,或者经受不住压力;还有一部分,能力很强,他们把四大作为平台,为的是去那些自己更擅长的领域。
C: 有什么坚持了很久的爱好?
J: 从小就喜欢骑行,有一种贴地飞行的感觉,而且这是一项团队运动,在整个团队的配合下骑行的距离会比一个人骑要长得多。最近我参加了ROCN环崇明岛200公里骑行比赛,还获得了第三名。
C: 在工作忙碌的时期参加比赛,你是如何管理时间的?
J: 要主动管理时间。对于工作本身,首先要了解事情的实质、对方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分清任务的先后顺序、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日程规划。至于在工作忙碌的时期参加比赛,就是得腾挪时间块并且利用碎片时间,比如有时候周末实在不能出去骑行,就在室内训练。
4.人生有四大陷阱是什么 篇四
人生有四大陷阱是什么?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四字外,不是神仙亦命长,可见,这酒色财气,便是人生的四大陷阱。
俗话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四字外,不是神仙亦命长。可见,这酒色财气,便是人生的四大陷阱。
陷阱不是危害,陷阱需要掌握一个度,掌握好了,便是有益,把握不好,便是危害。
酒
自古以来,酒是一种文化,是文人雅客的嗜好,也是待客的必备之物。但酒也是穿肠的毒药,酒喝的多了,会给人带来健康上的问题。
酒是好东西,人在高兴时,喝酒可以助兴,人在悲伤时,喝酒可以解愁。酒也是坏东西,借酒浇愁愁更愁,酒精会麻痹人的思想,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令人后悔莫及的事。
酒本无过,少喝强身健体,还能增进友谊,多喝误事还影响健康。酒是陷阱,但酒并不是危害,只是人需要克制自己,可以不借,但要有节制。
色
色是刮骨的钢刀。世人皆色,因为有男女之分。但是,色也有度,超过那个度,那便是有害的色,不仅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
色,就像玫瑰一样,远闻是幽香的.,近触便是扎手。色有度,便万事大吉,色无度,便自取灭亡。记得,色字头上有把刀。
自古以来,美色便被认为是误国的根本,因为美色,才让人没有上进心。可是,美色并没有罪,而是人类的克制能力比较弱罢了,色不可没有,更不可贪。
财
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不能没钱,没钱就意味着连自己都无法养活。人,就要有点钱,有钱,就有生活。
钱同样也是灾祸的根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些人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不顾一些的想要得到钱,最后钱没得到,人也因此死亡。
钱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行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毕竟钱乃身外之物,没必要为了钱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了。努力赚钱可以,为钱不惜一切代价不可取。
气
人一生,有很多气。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有勇气,生活要有争气,为人要有豪气。有气,才称得上是人,有气,生活才更有味道。
但气大伤身不养财,人可以有气,但不要太有气,凡事要有度,该忍就要忍,该涨就要涨,把气运好,把气控制好。
5.创业成功的四大条件是什么 篇五
这是以钱赚钱,用钱滚钱的好方法之一。所以自主创业买股票也是一个不错的赚钱方法。金钱的价值关键在于它的使用方式。钱放在银行不会增值,只有投到市场上来才能成倍地增长。如果十年前我们把钱1万元投入到阿里巴巴、蒙牛、万科、腾讯,那么今天想想会是多少呢?
2、学专业
要想成为赢家,必须成为专家。专业成就梦想是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打工皇帝唐竣的年收入远远大于很多企业老板的总收入。姚明打球的广告收入远远大于很多俱乐部的总收入。刘德华唱歌就足可以成就他一生的致富梦想。科学家袁隆平的财富是无法用钱来衡量了。所以学好专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条很好的成功致富之路。
3、卖资源
世上没有废品,只是放错地方。如果让资源变成财富,那么这也是一条成功致富的好途径。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开发自然资源。中国农副产品有太多的价值至今没有被发现,补利用。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最终都是资源的再利用,再开发,我们是否找到资源的潜在价值。
4、搭平台
这也是成功致富的好方法之一。虽然你没有能力,但是你可以给有能力的人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表演,让他们展现,然后自己从中受益。平民皇帝刘邦既不能文,又不会武,却懂得用人。他搭建平台,让张良、韩信等人才表演,最后成就了他的帝王之梦。
【拓展阅读】
决定创业是一项重大决策,因为创业需要掌握多项技能,并且生活方式也会受到创业影响。然而,没有现成的标准化测试或强制认证来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者判断创业是否适合你。另外,MBA或其他学历证书也都不能用作为判断标准。
因此,你能做的只是利用一些自评工具,并遵守CarolRoth最新创立的“企业家公式”指导,该公式主要突出强调了创业必需的个人特质及技能。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一项更正式的创业者从业认证,就像律师、会计师必须要通过的从业认证一样。
在这之前,我建议创业者还尚未深入并容易退出前,针对自己的创业梦想,思考下Carol提出的十项创业现实评估:
1、严格评估自己的创业动机。感到工作枯燥,希望摆脱老板的折磨,或者渴望展示一项热门技术?这些都不是正当的创业理由。但如果你关注解决某一现实问题,相信自己能高人一筹,并且具备身兼数职的自信,那么你就有了正确的创业心态。
2、创业意味着要服务多位老板。创业后,你就不再受控于人。但或许你并不会拥有梦想的自由。创业者会受控于自己的客户、投资人、债权人,需要随时应付这几位“老板”。
3、评估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许多人梦想创业,是为了逃离烦人的同事和专横的老板。但创业却必须与更多人打交道,包括会计师、律师、客户及团队成员,因此创业者需要善于与人沟通,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4、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经营一家公司很像抚养孩子,这是一项不分昼夜的工作。公司发生任何事(包括收入亏损),你的家人或生活都会受到影响。请记住,创业者要对企业经营承担所有责任。
5、审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行业背景。员工和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创业者还需要熟悉行业内外的情况。创业前在类似公司的任职经历会有所帮助。
6、盘点自己的人脉网络。企业经营归根到底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谁。良好的人脉网络至关重要,他们会帮助创业者从投资人和贷款人那里获得优厚融资条件,并从供应商那里得到更好的价格、条款和条件,以及更专业的服务。
7、坦诚处理自己与资金的关系。不要幻想创业会改变自己与金钱的关系。创业需要资金,以及健全的财务管理。你是否会对企业的经营开支惊慌无措,或者需要费尽心机防止出现财务危机?
8、评价自己的个性类型。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稳定和掌控的人,或者更喜欢按部就班,那么创业的大起大落也许并不适合你。每家创业企业都会有起有落,随时伴有意外发生。
9、审查市场和自己的竞争力。树立公司品牌和寻求投资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任何竞争者,无论好坏,都会对公司的经营成功造成影响。
10、测试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潜力。成功的企业取决于经营自动化和管理授权程度。你能够教会员工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吗?如果公司的发展只是依靠创业者的头脑和技能,那么你也许有一份成功的工作,但却不拥有一家成功的企业。
6.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篇六
自读书识字时起,人皆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心怀两端而“骑墙”,黄丝对此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以至于在孔子眼里只有君子才能具备的品德,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几乎成了“小人骑墙”的代名词。然而近几年大兴国学之风,我为了参与一些争论,谈谈自己的体会,不得不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待俺看了《中庸》,不由得对此普遍的说法产生了一些怀疑。程子在《中庸章句》开头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大概就是中庸二字比较经典的解释了。但是,从这里俺怎么也难以找出“骑墙”的痕迹来。所谓“中”,那是很好理解的,关键是那个“庸”,“庸”字一破,则“中庸”不难解矣。骑墙,就是心持两端而不定的意思,而人家程子却说“不易之谓庸”,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根本道理上坚持不变才能叫做“庸”。按照他的解释,所谓中庸,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原则(道),不做丝毫妥协和变更——这哪里有一点点“首尾两端、骑墙观望”的意思啊?后人对“中庸”的误解,并非无中生有,考之《中庸章句》全文,孔子以及其后来的门徒的言论,大概就是误解的根源,比如孔子说: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这里提出了“过”和“不及”两个概念,是后来成语“过犹不及”的最早来源。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俺就“不如守中”了,守在中间,不偏不倚,不就是有点“骑墙”的嫌疑么?由此产生了我的第二个怀疑:《中庸》的许多内容多是后人乱加的。按照古人记载,今天所说的儒家的“五经”(古代是六经,后来《乐经》失传了),包括《礼记》,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而《中庸》原来就是《礼记》中的一章,到宋朝,统治者才将它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也就是说《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
7.古代谍战“四大发明” 篇七
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纪的菲利斯女士。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朝末年就出现了间谍,他的名字叫伊尹。
间谍出现这么早,搜集情报的间谍工具或方法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
最原始的窃听器:听瓮
窃听是间谍搜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现代间谍的必修课。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墨子·备穴》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说明。它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侦察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周边的动静。如果有需要,可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
为减少窃听的失误,常会培训盲人执行任务。盲人的听力往往超强,据说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听瓮在隧道攻城战中最有奇效。清末曾国荃率湘军攻打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时,城内太平军便于城墙下埋设听瓮,侦探城外湘军的动静,以致湘军一时无法得逞。但最后,天京还是让善挖地道的湘军攻破了,不过这不是听瓮出错,而是听瓮的人出了问题。
唐代出现了葫芦形状的枕头窃听器,休息时将其枕在头下,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在宋代还出现了多功能窃听器“矢服”。矢服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制作。将矢服掏空,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的人马声都能监听到。
听瓮得到不断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最难破解的密码:反切码
“阴符”可算是最早的军事密码。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不同,代表相应的情报。由于上面没有文字,即便敌人缴获,也无法破译。
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在三处,分别送出。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
其中的字验已与现代密码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汉字代替阿拉伯数字。据《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汉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密码本”。
到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原理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法进行编码,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
戚继光专门编了两首“诗歌”:“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至15;后一首诗歌的36个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至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至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根据东汉时期发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码的编码是“5-25-2”,5是声母“低”字,25是韵母“西”字,2是声调的二声。据此,“5-25-2”就可以读为“敌”字。戚继光还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的教材。
最实用的密写术:明矾水
因为中国自古多战事,时分时合,所以古代的情报研究工作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阴符、阴书,还是字验、反切码,眼睛都能看到,为此,古人又发明了“密写术”。
密写术是借助特殊墨水,达到写字看不出的目的。古人使用的特殊墨水并非什么高科技,而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明矾水写出的字晾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见,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迹就会顿现。
明矾水这一化学特性的发现,现在看来算是小儿科,但在中国古代,这一发现还是相当了不起。
《金史·宣宗本纪》记载,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蒙古大军围攻太原城,太原宣抚使乌古论礼便“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乌古论礼派间谍带着用明矾水写的密信,走秘密小道到京师告急求援。
而康熙年间的“矾书案”,则是由被废太子胤礽的明矾水密信引起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康熙亲征准噶尔。得到消息的胤礽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翻盘。他用重金买通了常为福晋看病的医生贺孟頫,让他带着明矾水密信出宫。没想到密信竟让辅国公阿布兰截获,胤礽恢复自己太子地位的计划失败。
最简单的“无人机”:纸鸢
间谍收集到情报后如何将情报传递出去?这需要技术。邮驿、烽火台都可以传递情报,但并不能满足所有间谍活动。
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传递情报。但鸽子要训养,一般间谍也用不了。于是,古人便用纸鸢作为传递情报的工具。
纸鸢就是风筝,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机。此前,古人曾设计出“木鹊”,能连续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纸鸢的发明距今已有2000多年,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造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传递情报的实例。
一经发明,纸鸢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
纸鸢可以飞得很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他们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
8.汉武帝在古代是什么人 篇八
汉武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调集30万兵力埋伏于马邑周边,欲一举歼灭匈奴主力。但如此大规模兵力集结,很难保密,匈奴单于得知汉武帝计划后,退兵出塞。这次未实现的伏击开启了汉匈之间近百年的战争。马邑之谋固然展示出汉武帝的强烈进取心,但他毕其功于一役的好大喜功也暴露无遗。早在前138年,汉武帝的急于求成就初露端倪,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就为“欲事灭胡”。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可分为三个时期:从马邑之谋到前1的漠北决战,汉军频繁出击匈奴;前118-1间的停战与政治和谈阶段,双方要么无战事,要么也是低烈度冲突;前1之后武帝再度大规模出击。
前129年的龙城之战,汉武帝派4万汉军分四路出征匈奴,然而其中三路或者无功而返,或者损兵折将,甚至全军覆没、主将被俘。龙城之战西汉军人一共死伤1.7万,只有卫青一路斩敌700,攻破匈奴人会盟祭天的龙城,汉武帝首战不利。
此后,在西汉对匈奴的进攻战中,逐渐形成一套“间接”攻敌的战略,由卫青和霍去病等优秀指挥官较好地贯彻执行。无论是卫青夺得并巩固河套地区的两次漠南之战,还是霍去病攻下河西走廊的两次河西之战,汉军一般有一路军队在非主攻方向发动佯攻,迷惑匈奴单于,令其难以支援,而主进攻方向也不是简单的硬碰硬正面攻击,多采用大范围迂回、长途奔袭、出乎意料的奇袭等发挥骑兵速度优势的战略战术。
汉武帝的客观评价2
漠南之战
然而往往几次胜战后,汉武帝就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企图用一场总决战彻底击败匈奴人。结果却往往是主力决战准备过程漫长、物资消耗大,保密不佳,匈奴也做好迎战准备,导致进攻的突然性丧失。
前123年的阴北之战,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率6位将军领10万骑兵,一路大军穿越阴山东段,直接攻击匈奴单于,并没有其他方向军队的策应和佯攻。是役,汉军杀敌1.9万,然而也损失了3000多精锐骑兵,更导致前将军赵信兵败投降匈奴。因此虽然获胜,战后卫青并未得到加封。
前1,汉武帝发动漠北决战,更是霍去病两次河西战役(前1)取得辉煌战果之后的头脑发热。汉武帝倾全国之力,调集的战马加上“私负从马”共24万匹,数十万步兵运输物资粮草、保障后勤,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统领5万骑兵,总兵力高达50万人。是役,匈奴损失9万多人员、大量战马和畜产。此战后,匈奴在漠南(大致范围是蒙古高原的戈壁荒漠以南)无法立足,向蒙古高原西北迁移。
汉武帝的客观评价3
漠北决战
但西汉为此战付出的军事代价有多大呢?汉军伤亡七八万,与匈奴相当,马匹损失十多万匹,这对于战马相对较少的西汉,代价过于高昂,导致汉武帝在后期发动的战役中,再也无法调集如此多的马匹。另外,卫青和霍去病的骑兵部队分别在蒙古大漠里行军一千和两千里,由于当时落后的交通和后勤制约,交战之前,汉军的马匹、物资和人员损耗就必定相当高。
漠北决战,汉武帝放弃了有效的间接攻敌战略,与匈奴主力正面决战。汉军的策应佯攻、迂回机动和偷袭等优势战术无从发挥,再加上补给的困难和损失,结果漠北之战虽然取胜,但却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实际上西汉和匈奴都元气大伤,此后七年双方几无战事。
漠北决战既是武帝对匈奴作战的顶点也是关键转折点,其惨重的军事和经济代价多半要由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负责。在征讨驱逐匈奴的伟业中,汉武帝所谓的“雄才大略”也止于漠北决战。
后期战略和选帅一无是处,匈奴实力恢复
经过十多年的相对和平与政治谈判阶段之后,汉匈冲突再度激烈。此时武帝宠幸李夫人、宠信李延年,后两者之兄李广利将军因此受武帝重用,但李广利军事才能平庸。前103年赵破奴两万骑兵被匈奴八万人围攻,全军覆没。此后西汉三次进攻匈奴都由李广利担任主将,结果一次无功而返,两次惨败。
由于在前期尤其是漠北战役中的战马损失过大,武帝后期进攻匈奴多是步骑协同,步兵利于防守,但速度和冲击力远不及骑兵,运动战中会拖累骑兵,而如果没有骑兵保护,步兵更独力难支。前99年的俊稽山之战,李陵长期训练的强悍步兵兼弓弩手部队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在有利地形掩护下,汉军5000人与匈奴8万骑兵苦斗十余日,仍然无法摆脱追击和围攻,最后李陵兵败被俘。同一时期,李广利3万骑兵攻击匈奴右贤王,汉军死伤十之六七。
汉武帝的客观评价4
汉代骑兵
前90年,汉武帝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匈奴。西汉14万大军分三路出击,其中李广利一路7万人。是役,李广利的主力战败,在转战一千余里的情况下,体力和斗志皆失。李广利得知妻儿因“巫蛊之祸”被抓,无心恋战,遂率大军投降匈奴。除了用人失察之外,汉武帝后期的战略更加僵化,除了被动防守,就是一味寻求与匈奴主力决战。虽然后期数次战役也有多路出击,但他对匈奴兵力部署并不了解,基本上是盲目分兵,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反观漠北之战后匈奴的战略,一方面主动政治谈判、争取时间恢复实力,另一方面在战争中加强对汉军的侦察,而且充分运用熟悉地形、地势之优势——汉军主力强盛时,匈奴隐遁军队避敌锋芒,令深入敌境的汉军找不到对手无功而返;汉军孤军深入时,匈奴则以优势兵力围歼,最典型的莫过于俊稽山之战。同时,匈奴也使用“间接”战略手段,利用西域诸国的反复无常,令西汉军力长期消耗于西域地区,从而减轻汉军对匈奴的正面压力。匈奴人也吸取以往畜产损失过大的教训,在交战之前将非战斗人员和牲畜转移至安全地带。
汉武帝的客观评价5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一、政治方面: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2、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3、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
二、经济方面:1、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2、打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思想文化方面:1、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学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9.古代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 篇九
窃听是间谍搜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现代间谍必学课程。中国人早就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
听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侦测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周边的动静。如果需要,可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
为了减少失误,常会培训盲人来执行任务。盲人的听力往往超强,据说方圆数十里内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听瓮在隧道攻城战中有奇效。清末曾国藩率湘军攻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时,城内太平军便于城墙下埋设听瓮,侦探城外湘军的动静,以致湘军一时无法得逞。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墨子·备穴》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后来,听瓮得到不断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唐代出现了葫芦形状的枕头窃听器,休息时将之枕在头下,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在宋代还出现了多功能窃听器“矢服”。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
此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就是这么来的。
最广泛使用的密写术:明矾水
中国自古多战事,时分时合,因而中国古代的情报研究工作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阴符、阴书,还是字验、反切码,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为了让人看不到,古人又发明了“密写术”。
密写术借助特殊墨水,达到写字看不出的目的。古人使用的这种特殊墨水,并非什么高科技,而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明矾水写出的字,晾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迹顿现。
明矾水这一化学特性的发现,现在看来算是小儿科,但在中国古代,还是相当了不起的。
《金史·宣宗本纪》记载,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蒙古大军围攻太原城,太原宣抚使乌古论礼便“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就是说:乌古论礼派间谍带着明矾水写的密信,从秘密小道到京师告急求援。
而康熙年间的“矾书案”,则是由被废除太子地位的太子胤礽的明矾水密信引起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康熙亲征准噶尔,得到消息的胤礽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翻盘。他用重金买通了常为老婆(福晋)看病的医生贺孟,让贺孟带着明矾水密信出宫。没想到密信竟让辅国公阿布兰截获,胤礽欲恢复皇太子地位的计划最终失败。
最早的军事密码:阴符
现代间谍已离不开密码,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密码最早的国家。
“阴符”,可算是最早的军事密码。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不同,代表相应的情报。上面没有文字,即便敌人缴获,也无法破译。
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成三份分别送出。在此基础上,古人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
其中的字验,已与现代密码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汉字代替阿拉伯数字。据《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密码本”。
到16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设计原理与现代密码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是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的,其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
戚继光专门编了两首“诗歌”:“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根据东汉时期发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码的编码是“5-25-2”,5是声母“低”字,25是韵母“西”字,2是声调的二声。据此,“5-25-2”就可以读为“敌”字。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的专门教材。
最简单的“无人机”:纸鸢
间谍能搞到情报是本事,将情报传递出去也是功夫。邮驿、烽火台都可以传递情报,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间谍活动。
为此,古人想了很多法子,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驯养,一般间谍也用不了。于是,古人用纸鸢作为传递情报的工具。
纸鸢就是风筝,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机。此前,古人曾设计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能连续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科技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纸鸢的发明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纸鸢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的。
纸鸢可以飞得很高,即便被敌方发现,对方也无计可施。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城,守将张遂就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
当时田悦也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
10.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篇十
1763年,瓦特得知格拉斯哥大学有一台纽科门蒸汽机,但是正在伦敦修理,他请求学校取回了这台蒸汽机并亲自进行了修理。修理后这台蒸汽机勉强可以工作,但是效率很低。经过大量实验,瓦特发现效率低的原因是由于活塞每推动一次,气缸里的蒸汽都要先冷凝。
然后再加热进行下一次推动,从而使得蒸汽80%的热量都耗费在维持气缸的`温度上面。经过不断的改进,1776年,终于第一批新型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这批蒸汽机由于还只能提供往复直线运动而主要应用于抽水泵上。
11.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篇十一
但据相关报道,有记者专程赴郑和故乡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采访。当时,记者不仅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等,还对郑和的家世、伟绩等进行了了解,特别是找到了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做了采访工作。
从上述介绍,笔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和是12岁就净身入宫的,何以会拥有后代并子孙满堂呢?
笔者以前也曾就这个问题寻找了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后来,还是看到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的介绍,才彻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后来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伴抓到南京。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后来,郑和的长兄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后来也跟随郑和改姓郑。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
12.古代四大美女入名菜 篇十二
贵妃鸡 这是上海名厨独创的一道川菜肴。它是用肥嫩的母鸡作为主料,用葡萄酒作调料,成菜后酒香浓郁美味醉人,有“贵妃鸡”之意。在西安还有一种“贵妃鸡”。它以鸡脯肉、葱末、料酒、蘑菇等为馅的饺子,形似饱满的麦穗,皮薄馅嫩,鲜美不腻。
貂蝉豆腐 又名“泥鳅钻豆腐”。以泥鳅比喻奸滑的董卓,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烹煮的命运。好似王允献貂蝉,巧使美人计一样。此菜豆腐洁白,味道鲜美带辣,汤汁腻香。民间小吃中还有种“貂蝉汤圆”。传说王允请人在普通的汤圆中加了生姜和辣椒。董卓吃了这种洁白诱人、麻辣爽口、醇香宜人的汤圆后,头脑发胀,大汗淋漓,不觉自醉,被吕布乘隙杀了。
13.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篇十三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学习吴冲龙教授《科学方法论》的心得体会
姓名:吴昕
学号:
提交老师:吴冲龙
报告日期:
科学方法论和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思考
科学方法论和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思考——学习吴冲龙教授《科学方法论》的心得体会
一、前言生活在科学乊光普照人类的时代,我们享受着科学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也更加努力地探索科学乊路。什么是科学、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这一直是我和其他所有从小接受科学教育,幵致力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非常感兴趣、也时常感到困惑的问题。由赵鹏大、殷鸿福士、金正民、吴冲龙、唐辉明和殷坤龙等院士和教授所讲授的《科学方法论》正是这样一门答疑解惑、启发思维的课程。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将他们毕生在各自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也让我们这些正在科学道路上努力学习和艰辛探索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获得了开启科学乊门的钥匘。
二、科学和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方法?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这是我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必须首先面对的课题。科学的概念科学,这个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吴冲龙教授在课堂上为我们解释了它的来源和含义。科学,英文为,源于拉丁文,后来又演变为,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现今我们所使用的“科学”二字是“”的日文意译(福泽瑜吉)。年,康有为引迚幵使用“科
学”二字(栺物致知),使中国人正式认识了我们现在所研究的现代科学。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采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经过“五四”运动的倡导和推广“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世纪初,在宇宙论者威廉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思想后,人们开始认同科学为一种知识体系。这种理解是对于科学的一种静态理解。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Faircov)从动态的观点解释了科学的本质,他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只是,而是生
【1】产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吴冲龙教授在课堂上提到《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比较全面的定义: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幵使乊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即当时所得到的,综合构成世界的科学图景的科学知识的综合。”这个概念正是对前文提到对“科学”静态和动态观点的总结。英国科学家贝尔纳(,)在其巨著《历史上的科学》中指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包含个层次的含义,“科学”是()是一种廸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乊一;()与社【2】会有种种相互关系。尽管科学家和科学哲学的研究者们对于什么是科学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幵不妨碍我们逐渐廸立起一个关于“什么是科学”的总体概念,即包含了具体的科学知识、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多个层面概念的总和。
科学的分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研究在世纪乊后开始逐渐社会化,对科学本身的研究(“科学学”的主要内容乊一)也在不断的发展着。不同于、世纪的含义,当代科学研究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也包含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3】。吴冲龙教授在课程中提到,为了便于科学考察和研究,学者对科学迚行了分类。吴教授将科学的分类总结为四个方面:()功利分类:实用科学,基础科学。()对象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属性分类:物质科学、能量科学和信息科学。()实践分类: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陈兊晶在其著作中指出,科学分类问题研究的是科学乊间的关系,考察各门科学乊间的区别和联系,确定每门学科在科学总联系中的地位,揭示整个科学的内部结构,廸立相应的分类体系【4】。科学方法科学的分支学科乊间的区别和联系,不仅决定于研究对象,同时还决定于科学认识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把关于物质运动的基本觃律的认识用于不同的实践目的的研究。因此,必须迚一步考虑认识的方法手段和直接的实践目的,考虑科学认识的能动作用。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方法手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
【4】 经成为直接影响学科产生和分化的重要因素。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彔归幵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的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自从严栺意义上的科学延生以来,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其又分两种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演绎法:应用一般陈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导出特殊陈述或从一种陈述导出另一种陈述的方法。亚里士多德在其巨著《前分析篇》中阐述了三段论推理①,幵用三段论法详细讨论了演绎的过程【5】。从字面看来,演绎似乎不能得到新的东西,所以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遭到了以培根为代表一些学者的尖锐的批评。但如果改变观念,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新,则就为发现演绎法的重要性。从牛顿把天上的星体运动与地上的苹果落地相联系到如今的大统一理论,可见物质现象的背后的确很可能有统一的本质,这样就完全可能用很少的陈述推导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的正确陈述。从这意义上说,新不一定指在旧体系乊外的陈述,只要是另一种没见过的表述就是新,因为所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述都可以放在一个科学体系内。笛卡尔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赞同培①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三段论的学说。一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但是作为形式逻辑的结局而不是作为形式逻辑的开端来考虑,它通常受到三种批评:
(1)这一体系本身乊内的形式的缺点;(2)比起演绎论证的其他形式来,对于三段论式估价过高;(3)对于演绎法乊作为一种论证的形式估价过高。
根的观点,他看到了数学的演绎力量,幵通过努力最终廸立起真正实用的理性大厦,把古希腊注重理性思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经典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当代学者对科学方法有了更细致的划分的研究。李廸珊在其著作《科学方法纵横谈》中总结道,“科学方法”不能简单地等
【1】同于“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他指出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种类繁多,按照普遍性程度和内涵的高低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例如:地质学中通过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方法。第二层次是各门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实验法、科学抽象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技术预测和评估方法等。第三层次就是指前文所提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认识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矛盾分析法等,它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这三层次的方法幵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二层次方法来源于第一层次的方法,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经历无数次科学实践,从自然科学研究中概括和提炼得出的。而第三层次的方法则是对前两个层次方法的抽象概括,【1】幵冲哲学认识的角度对前两者迚行宍观把握,幵指导其运用。
三、从科学方法角度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再思考自李约瑟的传世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问世以来,有关于为什么具有最能够与西方中世纪科学成就相媲美的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未能孕育出近代科学,成为一个引发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总所周知,在我国的古代有着灿烂的科技文明。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发明了以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迚步,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四大发明从其本质来看,都是属于技术实践的范畴,而非理论理解的性质和范畴。首先来看指南针,它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古人称它为司南。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幵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中也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第二,火药。火药是由中国汉族人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虽然荒谬可笑,但它的实验方法却有可取乊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发明火药的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乊药,因此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第三,造纸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经过切断,沤煮、漂洗、舂捣、帘抁、干燥等步骤制成的纤维薄片,最后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迚了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因而被称为蔡侯纸。蔡侯纸对世界造纸业的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进影响,其基本工艺一直沿用至今。最后,我们来看印刷术。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年至年间用细质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
文章内容,将活字依顺序排好,放在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迚乊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它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理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迚入了一个新时代,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尽管我们的祖先对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等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娴熟,但古代中国人幵不知道其原理,也没有尝试找出其中的原理觃律,幵形成系统的理论。科学的核心是关于世界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以及世界如何运作的系统理论知识。科学是相对于技艺()的认知(),它具有思辨性,幵总是猜想新实体、新过程和新机制的存在,直至对可能存在的新世界的探索。【6】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郭守敬的天文观测仪器,张衡的地动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和孔明灯,都只能称为技术,而不能算是科学。它们的本质就是“手段、技巧,是主观思维和操作能力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技术系统。”,而不是具有系统化、觃范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的理论体系。因此,今天大多数中外学者都认为,在中国古代领先于西方只是在技术应用的领域,而科学研究则进落后于西方,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古代幵不存在科学。这一结论常常刺伤对古代灿烂文明深感自豪的中国人。然后,也同时另得我们反思——中国的技术从公元世纪到世纪中叶一直领先于西方,那么为什么领先的技术没有催生出近代科学,反而在世纪后开始停滞不前?【6】美国学者托比·胡弗在论著中提的这个问题,幵从中国的社会组织、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法律制度和教育考试体系等多方面讨论了导致中国科学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原因。美国学者德兊·布迪()认为,中国古代的行政官僚体系,科举
考试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儒家及新儒家意识形态的绝对统治等等,都阻碍了适于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的创立,科学研究被放逐于中国社会的边缘,幵使中国
【6】近现代在社会和科技方面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四、青年科学工作应具备的素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领导人以全新的视角,高瞻进瞩,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的作用做出了及时、明确的理论概括。年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兊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年,邓小平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第一位的作用。年初,他在视察南方幵发表重要谈话时,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提出:“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乊地。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中国的科学研究自此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科学研究者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资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应怎样展开科学研究,幵将其与富国强帮的梦想联系起来,使中国真正成为科技大国,成为新时代的中国科研工作者肩负的重担。在学习和研究了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后,本人认为我们年轻的科学研究者必须具有以下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贯穿于科学活动过程中的内驱力和灵魂力,是人们在迚行科学活动中所具备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仸感和使命感的总和【1】。罗伯特·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是指约束科学家的带有
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觃范的综合体……那些由箴言和先例传达出来的且被赏罚所强化的觃范,被科学家不同程度地内化了,由此塑造了科学家的科学良心……也可称乊为科学家的‘超我’。” 【6】
我们所熟知的伽利略和布鲁诺,他们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一位遭到罗马教廷的监禁,而另一位则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正是由于具备了科学精神,科学家才会为了找寻真理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为了捍卫科学真理奉献自由和生命。我们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在新的时代里,应继承和发扬科学精神,不畏惧一切艰难险阻,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勇探索科学的真理。()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对于科学活动研究而言,其地位和意义至关重要。法国伟大的科学
【8】家和哲学家彭加勒()认为,科学创造“首先需要创造方法”。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科学方法的发现作用;(2)科学方法的论证作用;(3)科学方法的纠错作用。
伟大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中,坚信寻找元素的性质极其相似性与它们的原子量乊间的关系是最简洁和自然的方法。正是这种思想方法导致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更为可贵的是,门捷列夫在把元素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时,在元素化学性质渐变的自然迚程发生中断乊处,把元素的行列断开以留出空位。这样不仅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位置,还预测了几种待发现元素
【7】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无疑,门捷列夫的成功得益于正确的研究方法。而美国天文学家兊拉兊借助望进镜技术的发展,通过科学观察的方法,在1862年发现了法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提出的天狼星的伴星——天狼B星,使贝塞尔的科学假说得以证实。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生源说”战胜谢普的“自然发生说则
是科学方法纠错作用的生动例证。()总结成科学理论正如前文提到过,科学的核心是关于世界处于什么状态以及世界如何运作的系统理论知识。许多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不存在科学,正是基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角度的观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也断定“中国人在此(物理学)领域几乎没有系统化的思想”。我们能找到“中国的物理思想”,“但很难谈得上它是一门发达的物理学”。同样,在其他科学领域,譬如天文学和数学等,学者们也持有同样的见解。由中国古代的教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探索和研究中,将成果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对于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学习《科学方法论课程》,笔者系统地了解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方法和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幵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是迚行科研的必要前提,而将科研的成果归纳和演绎为科学的理论,是青年科学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老一辈学者的科学态度,和他们的言传身教,使笔者受益匪浅,也为笔者的今后的科研工作树立了标杆,指明了道路。
【1】
参考资料李廸珊,科学方法纵横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贝尔纳(英),历史上的科学
陈洪,科学的沉思和沉思的科学陈兊晶、吴大青,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专题资料乊四:科学分类问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奥尔德罗伊德(澳),知识的拱门,北京:商务印书馆,胡弗(美),近代科学为什诞生在西方: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大椿、万重英,发现与创新乊路,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三:孟姜女哭长城08-07
四大发明讲课稿10-23
四大穿刺考核08-04
中共四大09-14
姓氏: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的阅读答案10-31
四大产业情况介绍07-26
四大名著目录09-29
淘宝购物四大心得10-11
说课四大误区10-18
四大名著精彩片段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