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中学生读书感想

2024-09-11

名人传中学生读书感想(8篇)

1.名人传中学生读书感想 篇一

暑假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去公园游览;可以拜访亲朋好友;除了做做暑假作业;还可以乘空闲时间看看课外读物这样不仅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充实我们的思想,还可以陶冶情操,给乏味的假期增添一份书香味今年暑假,我看了好几本书,其中《名人传》是我第二次看了,但这次我细细的品味了一番,心灵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一个名人创造出来的许多伟大奇迹,还会让我们真正领略到名人身上所包含的一种精神。《名人传》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书中一共讲了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分别是音乐家、雕刻家和作家。虽然他们职业不同、所处的时代也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真理和正义。这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音乐家贝多芬了。他虽然被命运捉弄最终失去听觉,但他并没用因此丧失追求音乐的动力。最终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是个表面狂傲的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作为一个音乐家最重要的就是拥有敏锐的听觉,当他知道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选择了离群居住。但当耳聋时的一次演出几乎毁了他的音乐生涯。那时他是多么的无助、多么的彷徨。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认可他,几乎到了绝境。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贝多芬没有放弃,没有气馁,他勇敢的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在与命运进行艰难的斗争。最终他是强者。贝多芬长得不英俊,但他的心灵是无比美好的。在他青年时不得不离开祖国,他选择了去音乐之都维也纳,在那里,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自己的祖国,他把这种思念化作音符,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他创作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热情》,歌剧《菲德里奥》等等。在贝多芬创作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在与命运作抗争,耳聋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有多少次想放弃对音乐的追求,最终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对音乐执着的热爱,成了一名受人爱戴的伟大音乐家。他的坚强意志在他的音乐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音乐永久的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你站在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的一个人才能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一身历经坎坷,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迎上去,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敢面对、乐观向上、不放弃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像贝多芬这样身残志不残的人还有很多,如霍金、爱迪生、海伦凯勒、张海迪。最令我们佩服的霍金,他虽然身患绝症,但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在身体十分差的状态下,毅然顽强地撰写了《时间简史》这本科学著作。并且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学员。称为只有像牛顿这样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取得这巨大的成就并没有使霍金骄傲自大,他毅然忘我的工作、淡泊名利。这位“宇宙之王”全身瘫痪时,人们都无比怜悯同情他,但霍金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很多,现在身体上病痛是阻止不了他对科学的探究的。他这种乐观向上、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的前行。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面对困难,如果因害怕而退缩,只会增加困难之强度,而无法克服。我们应该像贝多芬、霍金那样,首先不惧怕,不退缩,勇敢地去面对,想想我们所拥有的,感恩乐观地去迎战,这样成功还会离我们遥远吗?让我们多读好书,多呼吸英雄和伟人们的气息,以此来武装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吧。

2.学生名人传读书心得 篇二

人尽皆知,贝多芬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那是他为后世留下的享用不尽的精神粮食。可贝多芬忍受病痛谱写乐章,不受世俗鄙夷,不向权贵低头的故事就少有人知了。读了《名人传》中贝多芬的故事,我牢牢记住了贝多芬的这句话:“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住一匹奔腾向前的骏马。”这不正是贝多芬坚贞不屈奋斗不止的心声吗?是的,当你全力前进时,勇士是决不会因为一些烦俗的小事而放慢或停止脚步的。我们的学习不也这样吗?在你努力向上时,别人突然说了几句伤害你的话或受到其它打击时,明事理的人定不会跟他斤斤计较,而是以平静态度对待,勇敢坚持努力,以至达到取得成功。

再看《名人传》中的米开朗基罗,一个不配的雕塑家,他用自己的血泪创作了一件件伟大的杰作。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米开朗基罗英雄般的天才,有着艺术般的幻想,可是,从15到1527年间,生活的境遇让天才米开朗基罗疲惫不堪,艺术的幻想,不断地破灭,痛苦之后还是痛苦。”原来米开朗基罗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侄子,所以他把爱都倾注在侄子身上,但侄子却不知思图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着米开朗基罗,他彻底失望了。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创作了许多辉煌的作品,勇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尽管他已不在人世,但他的作品仍激励着我们奋斗不息。

3.中学生《名人传》读书感悟 篇三

读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心潮澎湃,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是永恒的伟人。

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他们没有超潜质,却具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使他们敢于与命运作斗争。

贝多芬出身贫寒,年幼辍学。虽一生坎坷不平,他却始终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地活着,被惟一的亲人辜负,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却仍然坚强活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如同与世隔绝;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向痛苦地活着,却留下了不朽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最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听众的平庸,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因此能成功,是正因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战胜了命运,他的精神令世人叹服。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目睹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一生颠沛流离。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立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他选取了隐忍,坚持创作,直到离开人世。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以前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沉湎于享乐,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透过照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是个真正的贵族,也是广大平民的朋友。正因他的超脱和博爱。

这样的名人事迹还有很多,每一件都让人震撼不已,我敬佩这些坚强勇敢的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坚信自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学生《名人传》读书感悟2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的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活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他就像与世隔绝……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却创作了不朽的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终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听众的平庸,战胜困难和障碍,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钱。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立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许多困难。他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岁。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照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作者告诉我们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只要你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你会改变命运。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之中,命运是自己掌握的。

中学生《名人传》读书感悟3

今天,通过《名人传》,我认识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贝多芬一生写下了十首交响曲,都非常的优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挥时才发现自己的耳朵聋了的。从此,他与世隔绝,完全进入自己的`音乐王国。

贝多芬告诉我们,热爱与坚持是成功的全部内涵。他曾说过:“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他发自内心对音乐有一种崇敬,他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把他的艺术奉献给“可怜的人类”,唤醒沉睡的心灵,给他们以斗争的勇气。所以,当贫穷和疾病困扰他时,他并没有退缩,反而从艺术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快乐。在他的音乐里,有田园的气息,有英雄的战歌,有欢乐的主题,更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

贝多芬给后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笔丰厚的音乐遗产,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从他身上我们懂得了,一个人也许身体会有缺陷,生活会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个自由、丰富的精神领地,那么你一定不会被打垮,因为一但精神领地被侵略,你整个人都会塌了,每日生活在悲伤之中,事事无成。所以,我们应该用热爱和乐观来做为人生大厦的基石,让欢乐成为生命的主题,让坚持化作的建材,来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4.鼓励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 篇四

2.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8.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仍然要学习。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9.读书使人生活充实,使人思维敏捷,使人计算精确。使人明智,使人巧慧;总之,可以使人更加的充满智慧。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1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12.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保持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修养。

13.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7.我一生的嗜好,除了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18.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19.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1.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2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4.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5.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26.读一书,增一智。

27.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

28.人是有情感的,是活的,书是无情感的,死的。一个活人去读死书,能够把书读活。死书去读活人,却可以把人读死。

29.人不能像动物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来完善自己。

3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31.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32.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3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34.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35.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36.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37.不管掌握哪种知识,对智慧都是有帮助的,它能把无价值的东西扔掉而把有价值的保存。

38.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3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0.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41.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

42.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43.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44.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4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6.困而知之。——徐悲鸿

47.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药能医病,书能治好愚蠢和无知。

48.不动笔墨不看书。——徐特立

49.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50.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朱熹

5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2.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5.学生名人传记读书报告片段摘录 篇五

张裴(爱迪生):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取得了这么卓越的成就,这与他的努力奋斗是离不开的。他所走过的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但他没有退缩。他走在这条艰难坎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发明过程中,更有无数的失败打击着他,新闻报道讽刺着他,但他还是目光坚定,一步一步地向着成功迈出脚步。赵同宁(周励):周励之所以比同在美国留学的人幸运,不仅是因为她那奋斗的一生总是在设法改变命运,也是由于生命中受到的一连串磨难所逐渐养成的一种倔强的性格。

柳昱全(拿破仑):一个人若想得到某样东西,就必须凭借着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希望,而不是信奉宗教,认为上帝会显灵。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象拿破仑那样,有了错误从不讳言;有了困难绝不放弃;有了挫折从不逃避„„ 张念友(贝多芬):即使命运对他再如何不公,即使生活再怎么艰难,贝多芬依然没有绝望,依然没有放弃,他对生命有着无限的渴望,对音乐有着执着的信念„„

徐瑶瑶(卢梭):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卢梭的成功源于机遇,但是我却反对。上帝是很公平的,他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中都制造了机遇,把这些机遇放在不易被人发觉的地方。当机遇适时地出现时,有些人放弃了,到头来只得羡慕他人,大呼命运不公;有些人则选择了它,并将其好好“利用”,从而走向了光明的前方——成功。

仲启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为了坚持自己的的意见,相信自己的理论,甚至不惜与他最欣赏的学生、朋友决裂,正是这种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才使得他伟大的思想不至于被反对声淹没。

王永强(海伦•·凯勒):命运捉弄了她,使她难以象正常人那样生活与学习,去理解与感受,命运常常如此,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达成自己的愿望„„现实有时固然残酷,但人类拥有了坚毅的精神,便会以一颗不畏艰难的心去面对一切。

涂渝枫(姚明):姚明喜欢挑战,并且在这种挑战中迅速成长,面对挑战永不放弃苦苦支撑,才换得了今日的功成名就。

董欢欢(贝多芬):贝多芬的勇气造就了他的一生,痛楚与颓丧交替着他的人生,苦难是他的刑具,但这一切都打不垮他。他生活贫苦,精神上却不贫苦,从他身上传达出来的勇气和斗争的幸福足以感染、陶醉所有的人,他是那些在受苦、奋斗的人们最伟大和最好的朋友!

6.教师关于再谈学生读书感想 篇六

关于学生读书,我曾写过一些文章,大致的意思是,提倡学生要从关注情节转移到关注语言文字本身,也就是带着“学语文”的目的去读书,是带有半专业性质的阅读,而不仅仅是自由阅读。

请注意,我是说“不仅仅”,并不排斥自由阅读,千万不要以为我提倡学生读书,就都是功利目的,都是为了应试,就忽略了非功利阅读中的怡情养性、精神成长的意义。学生为什么要读书,道理很明确,前人之述备矣,我这里不再赘述。

但是,在与学生或家长的接触中,我发现,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1.纸质书并未过时

有人说,现在已经是数字时代了,谁还手捧笨重的纸质书在那一页一页地傻傻读,那不是落伍了?完全可以用一个电脑、iPad代替,轻松一点,一目十行,翻阅方便。我也经常听家长自豪地说,孩子爱读书的,只要给他一部手机,就会目不转睛,几乎到了“手不释机”的地步了。

腾讯科技讯2月6日消息称,据外电报道,在美利坚大学语言学教授内奥米·巴伦(Naomi Baron)主持的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更偏爱纸质图书,而不是电子图书。在这项研究中,巴伦调查了美国、日本、德国和斯洛伐克的300多名大学生的阅读偏好。当他让这些学生从纸质图书和电子阅读器两者中二选一时,92%的学生选择了前者,因为他们说阅读纸质图书更容易集中精神。“阅读电子图书存在两个问题。”他说,“一是容易分心,经常被其他的信息吸引;二是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头疼以及浑身不舒服。”

电子书与纸质书,各有优劣,需要辩证看待。在我看来,尚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纸质书更有利。且不说孩子是否真的用手机在看书,单是这样的阅读,就有不少问题。比如,成年人都看得真切的是,现在孩子个个都是小眼镜,我想一定跟电视、电脑、手机、以及灯光的过强刺激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是,自古以来就讲究读书的好习惯,比如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批注,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至少,目前的电子阅读还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作家梁晓声在谈到纸质阅读是否会消失时说:“我个人可以肯定的说,在50年内纸质书不会消失,地球上没有了书籍,这不可想象。”他认为:“读书还是应该读纸质书籍,而且,这绝不会反过来……一个人不太可能会用手机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长篇小说,当然我也不主张人读书一定是读那么大厚本。在手机上读一本50万字的或者读更多的书,会使阅读成为对人身心不好的事。手机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事情。”

因而,我认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电子阅读是“浅阅读”,而纸质书的阅读才有可能“深阅读”。当然,不想读书,无论是拥有电子书或纸质书,都是“假阅读”。

2.多读高品质的书

要读高品质的书,是我对学生说得最多的。有学者指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中国自古就有“知书达理”之说,从一些孩子的言行举止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阅读品质。

我经常给家长打个比方,路边摊点上的一些垃圾食品,常常会挑逗着孩子的味蕾,但是,长期吃垃圾食品对孩子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共识。读书犹如饮食,长期阅读低劣的作品,自然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品位,甚至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4月2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拟定一份多角度、全方面的问卷调查表,对“数字时代”人们的读书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数据显示,相比于传统出版物,移动互联网上发布作品门槛很低,各App终端读物质量整体偏低、内容鱼龙混杂。一些中小学校附近的书屋书摊发现,恐怖书籍都摆在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魔幻》、《梦幻精灵》、《X》、《魔幻词典》、《恐怖地带》等恐怖类书刊,都是书店中的热销书,很多书籍竟然打着“青少年高端杂志 恐怖·奇幻·玄异NO·1”、“阳光校园丛书”、“青春杂志”的招牌。在这些布满纯真卡通形象的书下面,却是“着魔的尸体在最后一秒钟复活”、“回魂夜”、“鬼网难逃”、“鬼手机”、“13号病床”、“恐怖三分之二”、“零点尖叫”、“枕边幽魂”等恐怖故事,书里的长发的厉鬼、白衣的鬼影、滴血的眼睛和牙齿……让人看得毛骨悚然。一些期刊还开设驱鬼栏目,煞有介事地介绍各种驱鬼降魔的怪招,甚至还有对各种鬼的详细介绍以及见鬼时的防范方法,更有“你与鬼擦肩的指数”测试,让人看了心跳过速。

这些书,有精神麻醉剂,看上去暂时释放了紧张心灵,其实是一种误导和戕害。青少年喜欢“恐怖文化”主要是猎奇心理,越是远离现实的东西越好奇。针对校园盛行“恐怖文化”的问题,教育专家认为,学生拿“恐怖”当娱乐,多数是因为生活过于平淡,才促使其产生猎奇心理,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爱好和兴趣。教育专家还呼吁,一些针对学生群体的报刊书籍,不应该以恐怖为卖点,应该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取胜,彰显社会责任心。

开卷未必有益。所以,我们提倡孩子多读书,但更提倡读好书。

坦率地说,我也在课堂上收到了不少学生偷看的书。我的处理办法一般是:如果读的健康有益的书,我会在课后还给他(她),并叮嘱不要在课堂上看;如果读的是玄怪、漫画、游戏,充斥着恐怖、鬼怪、血腥、暴力、杀人、死亡之类内容的,如“白宫闹鬼”、“鬼魂倾诉”、“少女借尸还魂”等,则不再发还。作为老师,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从教以来,我见过太多的学生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有学生因此而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常见于媒体。我不忍看着心智还不成熟,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学生误入歧途,走火入魔。

以前总有家长向我诉说,知道要让孩子读好书,但不知道如何选择。为此,近几年来,我以自己的能力,在学校图书馆购书过程中,精心挑选了20多本值得阅读的书,像《苏东坡传》、《把栏杆拍遍》等著作,基本做到了复本60本左右,定期阅读和交流,目的就是能让所有的学生在初一和初二阶段,能读一些好书。遗憾的是,有不少学生对这些书压根提不起兴趣,发下去的书,还是原封不动地交回,宁可偷偷去读那些快餐化的、庸俗化的、娱乐性的书。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更警醒我们这些成年人,要在孩子的阅读上多加关注和引导。

3.合适的时间读书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位印度人工程师写道:“我坐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锺,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据我了解,学生用在网络、手机上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时间。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孩子,一出学校门,马上就掏出隐藏了一天的手机啦!

规划一下读书时间很重要,如果你愿意读书的话。

比如,有孩子上课时也要偷偷读课外书,这就不值得提倡。毕竟,课堂还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场所。我以前曾对班上个别语文素养非常高的学生说,你可以不听语文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但,这只是针对“语文素养非常高”而且考试无忧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则不具备这个条件,那就要老老实实地学习,以打好基础为己任,甚至,还要能应付好各种各样的考试。

还有孩子夜里躲在被窝里读书,哪怕是读好书,也不值得提倡。读书,不能牺牲身体健康。我们说读书很重要,但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时代不同了,“文弱书生”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又比如,临近各种考试,就需要暂时停下阅读,来为眼前的考试做充分准备。这不是说阅读不重要,而是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主攻目标。有些人物比如像韩寒等,曾经是考试不及格后来也有比较好的发展,还有民国时代的罗家伦、吴晗数学考0分,钱锺书数学考15分,最终却能成为北大等高校教授,但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形式,不具有普遍意义,时代不同了,不能成为当下学生的“励志榜样”。虽然我们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但生活没有了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也就难以存在了。

看到有人转过一则微信: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我的想法是,平常学生每天读一点点,比如大部头的书,可以规划一下,每天读几分之一,重在日积月累,保持阅读习惯。双休日和寒暑假,可以有整块的时间用来读一些整本书。

一句话,想读书的人,总有时间读。20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作家梁晓声在接受采访时说:“年轻人没有时间读书,只是借口!”诚哉斯言!

7.小学生名人传读书笔记500字 篇七

当初我对贝多芬没有什么了解,但是我读了《贝多芬传》我对贝多芬有了个深刻的了解。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当时波恩是人口不满三万的小城。他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爸爸是一位男高音,整天不务正业,碌碌为无。他的妈妈是一位女仆,心地善良。贝多芬因为童年的折磨,在26岁的时候视力开始减弱,中年的时候耳聋。这是对一名音乐家的最大的困难,对于身体有残缺的贝多芬,他在音乐的道路上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危险的时候,他用乐观的态度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在这首音乐轰动世界的时候,他被人尊称为“乐圣”1820__年5月7日,贝多芬成功地指挥他在双耳失聪后创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当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作曲家却全然不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牵着他的手,使他面对观众时,他才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他终于以顽强的意志和信心战胜了命运,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仰。1820__年3月26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贝多芬孤独地离开了人世,终年57岁。贝多芬去世的消息,使维也纳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两万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贝多芬的历程告诉我们:人如果面对困难永不退后,那么他就一定回得到成功,在关键时候向前冲,人生就因此而精彩。

8.学生暑假个人读书心得与感想 篇八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平时总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每当梦醒的时候,总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爸妈有时也会被我问得不耐烦,于是,妈妈便给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刚接触这本书,我便被它深深吸引,一有空,我便抱着这本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

这本书帮我解决了平时生活中的困扰,我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平常我不知道的问题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怎么解答,但是这套内容丰富的书就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知道了天文学知识:让我了解到当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月亮就没有光了,这就形成了月有阴晴圆缺;还知道植物的奥秘;果蔬的营养等等……

这套书给出了我所有不知道的准确答案,让我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也让我经常去探索不知道的问题,让我了解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上一篇:餐饮服务员优秀实习报告下一篇:当今住宅装饰装修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