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课活动总结

2024-09-25

幼儿园优质课活动总结(精选7篇)

1.幼儿园优质课活动总结 篇一

2017年全县幼儿园优质课活动总结

本次全县幼儿园教师学科大面积优质课评比活动在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于2017年9月25日—29日举行。90人参赛,两个评比点,分别由威宁县民族幼儿园和海边街道中心幼儿园承办。共六个组,每组15人,因有1人弃权未参加比赛,抽签下来二组评比人数为14人,评比结果从优秀奖中直接减去1人。评委30人,每组5人,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

9月25日在民族幼儿园召开全体评委和参赛教师培训会。会上,教育局副局长徐腾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全体参赛教师和评委老师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1、提信心、明方向、强保教;

2、真推优、真学习、真教研;

3、讲规矩、守纪律、促发展。卯所长、马所长和李寿祥老师分别对此次活动作了全面、深入的培训。培训会的考勤为全勤。

正式赛课时间为三天,即9月26日、27日和28日,每天五节课。当天评课、打分、排名次和当面宣布名次。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位老师违规听课,该教师在她本人授课前听了本组的一节课,当天一发现,我立即通知到她本人,要求她马上换组交叉听课,对此,她也意识到了她的问题,并表示接受处罚。好在她所听的这节课的课题与她的参赛课题不是同一课题,没有给评比带来大的影响。但她的行为已属违规。最后,按文件要求,该教师的比赛等级由二等奖降为三等奖。在比赛过程中还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参赛教师让幼儿品尝食物。来自龙场镇中心幼儿园的所琳丽老师,抽到的课题为《水果多多》,为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水果,她在课前自己花钱买来四种水果(西瓜、苹果、香蕉、桔子),课上,她先让学生认识了这四种水果的形状、颜色,接着,她演示了如何来吃这几种水果:西瓜要用刀切开来吃;苹果要洗干净吃;香蕉和桔子要剥皮吃。随后,她把这四种水果的样品各自放一份在一次性小碗里,随机请了四个幼儿上去各品尝一份,然后让他们说出吃到的水果的味道。评课时,有参赛老师提出来说,不能让幼儿品尝食物,她们要求评委要酌情考虑这种情况,当时评委们意见不同,经电话请示了领导之后,将五位评委召集在一起讨论,因评比文件上没有提及此种情况,又介于品尝属于本课题需要,但因该教师所购买的食物在拿给幼儿品尝前并没有进行留样,对幼儿还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警示她和其他老师的安全意识,且经她本人同意,将该教师的比赛名次从第一名降为第二名。在第三天公布总名次之后,一位来自小海镇中心幼儿园的王会老师(获奖等级为二等第一名),她质疑评委并未对所琳丽老师的情况作出处理,要求评委一定要给她个说法,“是不是以后不用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随意拿东西给幼儿吃……”喋喋不休。我们的解释是,本次评比文件上并没有提及此种情况如何处理,而且根据评委的意见已经酌情考虑了名次问题,不再作改动。

总结暨学术讲座会议分别在两个承办园举行。30位评委老师全部通过测评进入学术讲座,1位评委放弃交流,29位评委和其他11位老师的学术讲座得分均在80分以上,学术讲座证书为40个。

本次比赛已圆满落下帷幕,但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为避免许多问题再次发生,我提出几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

1、文件还需进一步规范;

2、关键的问题在培训会上还得强调清楚(可要求参赛教师作好笔记);

3、如何抽签和登记都得纳入培训会内容,抽签时工作人员不能不够,监督一定要到位。有的抽了签拿着签条不作登记就走了,有的登记在了其他人的位置,有的甚至硬抓了两个阄,有的登记错误,把所在园登记为比赛地点,直接给核对信息带来了麻烦;

4、是否考虑评选优秀评委,本次活动中有的评委确实很优秀:有的表现在评课点评上,有的表现在听课记录上,有的表现在敢讲敢说上,有的表现在学术讲座上……

5、对于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小问题或不可预见的问题各组该如何统一标准进行处理。

教科所马关群

2017.9.30

2.幼儿园优质课活动总结 篇二

一、传统优质课活动的缺失

通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分析, 我们发现, 导致一线教师对评优课活动不满的原因不在于活动本身, 而在于组织不够严密, 致使活动在助推教师群体专业素质提升上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概括地讲, 活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缺失。

1.基层选拔缺失

强调基层选拔是优质课评比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 其根本目的在于调动教师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参与中实现共同提升。然而在现实的活动中, 参赛选手的确定往往不是通过“赛马”的方式来“竞”出, 而是用“相马”的方式来“相”出的:即由基层领导指定一位教师参赛, 从而使全员参与选拔的目的落了空。究其原因, 除个别基层领导对活动意义认识不到位外, 更重要的是, 在活动组织上有许多不够科学、不够严密的环节。如活动方案不能尽早地公布于众, 而是事到临头才告知基层。而选拔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这就使基层选拔只能走走过场, 然后由领导拍板确定。此外, 在活动方案中, 对基层选拔活动的程序没有明确的说明, 也没有严格的检查措施, 只有名额的分配, 这也是基层单位对选拔推荐环节简单操作的重要原因。

2.研讨交流缺失

虽然优质课评比活动具有鲜明的甄别、淘汰性质, 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理应遵循“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反思”等有效教研的基本规律。但现实活动中, 组织者往往采用“车轮战术”:参赛选手轮流上阵, 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使得观摩者一听再听, 昏昏欲睡;评委们打分再打分, 麻木应对;执教者只管讲课不能谈思路, 讲时全力以赴, 讲后只剩下忐忑的等待。整个评比现场讲、听、评 (分) , 无任何交集, 研讨交流根本谈不上, 从而导致所有参与者、尤其是作为一线教师代表的观摩者有想法、有感触, 却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 学习提升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总结推广缺失

实事求是地讲, 每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总是能总结梳理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教训。但现实的活动往往是具体课堂评比活动结束就意味着整个活动也结束了, 没有大家共同研讨之后的成果总结, 更别说形成文字材料了。这种戛然而止的活动使得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教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活动树标学标的目的也就落了空。

二、增加优质课评比活动的“研”味

针对以上问题, 我区教研室经过充分调研,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评优课模式, 从而使评优课的“研”味“浓”了起来。

1.提前预告, 让基层众教师参与进来

为使基层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选拔推荐工作, 我们规定每一次区优质课评比活动方案必须提前一学期完成并告知基层。也就是说, 要给基层一个学期的时间, 围绕确定的活动主题来进行评优课选拔的发动、组织工作。同时要求活动方案必须要有程序方法上的规定和检查督促的措施。具体讲, 我们主要是实行了多轮组织的方法和基层推荐选手公示一周的检查措施。即小学学段农村教师选拔分别以学校、街镇教办、联合体 (农村小学为解决规模小、教师数量少而组建的校本教研联盟) 和区教研室为主体进行四轮比赛;区直小学、中学选拔则以教研组、学校和区教研室为主体, 组织三轮比赛。此种形式能更好地发挥评优课活动的激励作用, 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优中选优、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基层上报推荐的参赛选手, 区教研室在教研网站上公示一周, 如果选手不是通过多轮组织程序确定的, 该选手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并对有关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减少的名额由教研员根据其他单位教师人数的多少和轮次成绩予以增补。

2.批次进行, 使现场参与者互动起来

针对优质课评比的现场活动严重缺乏互动研讨的现象, 我们在严格科学地确定选手总名额的前提下采用了批次进行的方式。即在同一活动主题下确定若干具体的执教课题, 同一课题的2~3名选手为同一批次, 每批次评比活动时间为半天。具体程序安排:先由选手依序上课, 然后由教研员组织一个小时左右的互动研讨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执教人简要说课、随机确定的若干观摩者议课和评委组长评课引领等。为确保互动研讨的效果, 我们还以教办和学校为单位, 将听课者分为若干小组, 并指定一名干部为组长, 负责小组成员听课议课的组织工作。对于小组的议课表现, 教研员除现场口头评价外, 还要根据教研组量化考核规定给予量化考核。批次进行的方式能让优质课评比活动的现场生动起来, 不仅执教者能讲能言、观摩者能听能议, 而且评委们的作用也得到了全面发挥, 从而使整个评比活动的研究氛围浓厚起来。

此外, 随着我区学校网络配套建设进一步到位, 我们还打算在今后开通网络直播, 让在校的一线教师也能同步分享评比活动现场的成果。

3.及时跟进, 把活动的成果推广开来

为改变以往优质课评比活动戛然而止的现象, 我们实行了巡回送课制度。在每次评比现场活动结束一周后, 各学科教研员都要本着既方便一线教师, 又有利于推广成果的要求, 选择某几处学校为点, 将临近校的教师组织起来, 共同观摩优质课一等奖获得教师的课, 然后再互动交流各自的体会。活动结束后, 教研员要求每位参与者将启发、体会以论文的形式形成书面材料并上报, 经组织专门力量评定后, 除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外, 还将他们的作品编辑成册, 供区域内教师交流学习。

3.幼儿园优质课活动总结 篇三

案例一:A老师设计了一个大班思维游戏,以若干个问题挑战幼儿的思维能力。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和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地方做的同一件事是什么?”被A老师点名的前四名幼儿相继给出的答案是“上班”“上学”“想问题”和“坐椅子”。这些答案显然与A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不符,但A老师既不作解释说明,也不打算调整问题,而是继续请别的幼儿来回答,等着正确答案“横空出世”。当她终于等到一名幼儿答出“呼吸”时,她如释重负,立即给予肯定,直接转到下一个问题。

案例二:在大班的科学活动“沉与浮”中,B老师准备了不少材料,让幼儿操作并观察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在操作完之后的交流中,对于蚕豆在水中的状态,幼儿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还有的说先浮后沉。B老师没有理会这一分歧,只重新问了一遍:“蚕豆放进水里到底是沉的还是浮的?”当听到大多数幼儿都说是“沉的”时,她马上说:“对了,蚕豆放到水里是沉的,所以我们要作个沉的记号……”几名幼儿嘀咕着:“我真的看到蚕豆浮上来了!”可B老师显然不容他们纠结下去了,这一环节就这样匆匆而过。

案例三:在大班的语言活动中,C老师组织幼儿欣赏一首由12行诗句组成的儿童诗《蒲公英》。为了活动的出彩,C老师颇费了一番功夫,一会儿播放动画,一会儿呈现诗歌图谱,一会儿拿采集来的蒲公英表演,一会儿又伴着音乐欣赏诗歌,活动气氛热烈。接下来,C老师还亲自表演了一段诗朗诵。活动的最后环节,C老师要求幼儿看图谱背诵诗句,幼儿却都沉默了。慢慢地,老师的眼神已从期待变为乞求,寄希望于几个她心目中的“顶梁柱”能在关键时刻救场。终于有一个男孩愿意来试一下,尽管他的背诵错漏百出,但C老师并不计较,反而用夸张的语调把男孩夸得都有些不自在了。随后,又一个女孩主动请缨,她的背诵如行云流水,C老师情不自禁地夸道:“你背得实在太好了,早知道这样,老师应该第一个叫你呢!”

在前面几个案例中,幼儿似乎都不怎么配合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频频发生“意外”。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分析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幼儿为什么不配合?

先看案例一,前几个幼儿的回答虽然不符合教师的预想,但这恰恰反映了大部分幼儿的思维水平。要回答这样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对思维的严密性、发散性其实有很高的要求,这显然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后来我们了解到,A老师的这些思维游戏选自于一本幼儿思维训练的书,她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是因为觉得这些问题新颖、有趣、夺眼球,组织这样的活动容易出彩。可见,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并未考虑幼儿的经验、能力,那又如何能期待幼儿配合呢?

再来看案例二。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的蚕豆的沉浮现象让观摩者也感到很好奇,在活动结束后的研讨中,大家问B老师蚕豆放到水里的沉浮状态到底是怎样的,B老师说她自己做过实验,结果是沉的。于是,她又当场重新做了实验,结果却发现确实有蚕豆是浮起来的,也有先浮后沉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有些蚕豆被虫蛀空了,小洞里没灌进水时,它是浮的,灌进水后,它就沉下去了。可见,问题出在教师的预设上。教师的预设显然不够充分:一方面,她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实验,由此引发的材料选择的不当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她完全没有预见到这一结果,也不希望看到这个意外结果打乱她的计划,因而选择视而不见。然而,幼儿不会因此而“选择性失明”,也就自然不可能按教师的剧本演完这场戏。

最后来看案例三。在教师要求幼儿只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学习就理解并背诵这首长诗的情况下,活动出现冷场可谓意料之中。事后我们了解到,C老师之所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是从听课教师的感受出发来考虑的,一些所谓的“优课秘籍”曾提过,一般一个教学环节若超过几分钟,听课的人就会产生倦怠情绪,所以她频繁地转换,力求让活动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她还知道不少听课的人其实是很看重活动结果的,因此要求幼儿当场背诵。然而,她却没有考虑过她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

面对活动中的“意外”,案例中的教师都没有调整教学策略,而是按自己的预设进行下去。其实,教师若不去正视那些隐藏着的问题,那些问题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试想一下,在案例一的思维游戏中,一名幼儿给出了正确答案就代表这个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了吗?其他幼儿都明白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了吗?在案例二的沉浮实验中,虽然大多数幼儿和教师的结论达成了一致,但仍有幼儿不服地申明“蚕豆真的浮上来了”,教师是真的没听见吗?在案例三的语言活动中,虽然那个女孩不负重托地完成了教师的任务,但这就能说明所有幼儿已通过教师安排的丰富、紧凑的教学环节真正理解和记住诗歌的内容了吗?

这样看来,不是幼儿不配合教师,而是教师不配合幼儿——没能根据幼儿的思维水平、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这其实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于幼儿的“不配合”,教师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掩饰,幼儿的困惑没能得到解决,结果幼儿可能更不配合……经历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非但没有得到进步或发展,情感和态度反而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优质课展评活动的背后演绎的是那么多令人沮丧的故事,那么这样的评比意义何在?

第二,遇到幼儿不“配合”,教师应该怎么做?

其实,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与教师的预想不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即使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预料之中”。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现场观察、了解幼儿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如案例一的思维游戏,即便真要选择这样的问题来让幼儿思考,也可以更开放地对待幼儿给出的各种答案。可以先不判定对错,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讨论:“想一想,你同意哪个答案?为什么?还有别的答案吗?说说你们的理由!”“分组讨论,说出你的理由,然后和你旁边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交流,看看有没有办法说服他。”其实,想出一个答案并不难,但真要问为什么的时候,却需要他们深思熟虑,多角度地来思考问题;与有不同意见的同伴讨论,则更需要他们思考自己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站得住脚。这个过程中幼儿可能说服了对方,也可能被对方说服,他们的思考在讨论中得以深入。最后,如果有幼儿坚持自己的某个与“标准”不符的答案,只要他有充分的理由,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一来,一个问题确实会占用不少时间,但幼儿是真正投入地参与活动的,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又如案例二的沉浮实验,教师完全无视活动中的“节外生枝”,仍按预设的步骤进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当意识到幼儿有与教师的预设不一样的发现时,教师为什么不能与幼儿一起探究验证一下呢?若在现场看到了幼儿所说的“蚕豆上浮”的现象,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要很快判断出其中的原因应该不是难事,而且这恰恰是一个教育契机,能让幼儿通过对比、观察更深刻地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不单纯取决于其大小或轻重。反过来,若教师对幼儿的发现不加理会,无疑是对幼儿学习和探索兴趣的无情扼杀。

再如案例三的诗歌欣赏,如果教师能真正以幼儿为本,不贪图把各种花样塞进一个活动中,并急于追求“有形”的结果以取悦观摩者,而是给幼儿更多欣赏、体悟的时间,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学会背诵乃是“水到渠成”之事。这样,幼儿就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不少教师在参与优质课展评活动前会花大量时间考虑安排什么活动内容,如何让活动新奇独特、千变万化,以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实力,却唯独不去考虑幼儿的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为了追求展示效果的“完美”,甚至常常是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试教,反复“演习”,以至于活动中要提哪几个问题,请哪几个幼儿回答,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教师都一一铭记在心,滴水不漏地执行。这样的活动虽然看起来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但实际上幼儿并不能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其中。这样的活动不真实、非常态,丢弃了“以幼儿利益为先”的根本。我想,这在观摩者的眼中同样也不会是一次成功的活动。

4.幼儿园优质课比赛活动方案 篇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提高我园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我园的整体保教水平。

二、参赛对象:全园所有进班教师

三、参赛时间:20xx年10月15日起

四、比赛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为幼儿园科学领域,执教班级为教师自己所在班级。执教完成后将教案设计的祥案上交至教研室(字体格式:标题黑体小二、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间距)。

2、执教时间: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

五、评委组:姚新惠、邢继英、胡敏、吴新芬

六、评课要求

1、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现阶段幼儿年龄特点及需要。

2、准备充分:课堂教具、教学材料等是否准备充分,有一定的操作性。

3、教师表现:教师精神面貌、教态、语言表现。

4、课堂气氛:孩子积极性调动,是否对该活动保持一定的兴趣。

5、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孩子的接受度如何。

6、探索与创新:教学内容、形式、课堂组织方面是有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创新。

5.优质课活动总结 篇五

为了更好地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联校安排,陈集中心小学教务处在10 月份组织了教师课堂开放月活动。

本次活动学校教师全员参加,总共计划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学科组,26人次参加授课。本次听课月,学校要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同课异构”,人人写了授课教案,每节课都有评课记录表,学校教务处统一存档。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次听课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主要收获:

1、较直观、全面地了解了授课老师的授课水平、方法和态度等教学因素。为学校全面管理教师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同时也为以后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打下了基础。

2、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体会和经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部分参加听课的教师和授课教师在课后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教学活动中的有关问题开展了现场探讨,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3、对如何规范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开展本次听课活动,教务处和参加听课的老师都获得了一些教学活动的信息,这为以后更好地规范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4、听课教师对听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有些年老教师做到了跨学科听课,如刘延江、蒋民英、高庆英等老师;年轻教师也是每节课都不放过,恐怕错过学习的机会,如王倩、黄爱娟等老师。他们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学习态度很是值得学习。

5、授课教师的教学体现新教学理念: 简单地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提出的是一般能力要求,可归纳为“三层问题”,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意识”,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四类能力”,即“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层提出的是学科思维能力要求;第三层是人格、品德和素质的要求,表现为“兴趣”、“信心”、“精神”、“价值”和“世界观”。

6、体现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新”字,没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止步不前,而是解放了思想,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框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做到了大胆创新、独出心裁、别出新意,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7、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1)突出了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有的从教材内容上考虑,有的从教学方法上考虑,还有的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考虑。(2)突出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在学科学习中的位置。在课堂常规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活跃的程度,往往用教师提问次数的多少、学生回答问题所占时间的多少来评价,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合作学习”的作用,一节课中,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合作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线,将“合作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3)侧重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引入环节是教学的首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此次活动中授课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是以往所不能做到的。

二、存在的不足:

1、本次听课月活动中,仍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自己讲多了,学生活动少了;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暴露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不够,师生互动不够。

2、少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杂,形式单一,双边活动不够。

3、应进一步提高教师们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和运用能力。

4、注意教师个人素质的再提高,特别是语音音素的正确性和规范的书写、作图。

5、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参与课堂形势有待探讨,教学内容不敢大胆取舍,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仍十分突出。

6、听课活动没有完全按照计划要求开展。由于此段时间学校事情较多,少部分教师没有按照计划要求参加听课。同时教务处因为人手较少,在组织协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7、极个别教师为了某种原因上重课。

三、整改措施:

为了真正实现听课活动的目的,教务处将在充分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听课要求和目标,以便让授课、听课双方都能按较规范的活动标准;授课教师能按照要求授课(授课要求:教案准备、授课方法、时间安排及语言、姿态等。),听课老师能按照要求认真听课并参加评课。

四、今后的设想:

1、以后要更加规范“听课月活动”,更加规范认真地做好“动员”、“组织实施”、“总结”等环节,确保有实效。

2、应加强每周常规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常规讲课、听课、评课活动是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年级、各备课组要循环进行,坚持不懈,确保实效。

3、教研组应多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4、倡导和鼓励本组教师在教研组内或跨教研组多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6.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 篇六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最大的亮点在于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六节课给了大家以直观、感性的认识,让人觉得有把手可抓,几位授课老师的体会和其他几位老师的点评都紧贴实际,向大家对创新课的理解作了展示,特别是王校长、王主任和尹主任的点评,从理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可谓画龙点睛,让大家受益非浅,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几堂课,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堂的实施,都非常精心,体现了“1.5.5大课堂” 的课改模式,课堂上也出现了许多亮点,把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以及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回归主体更加明确,成为今后课堂教学应把握的原则,一堂课是否符合当前教育的需要,就要看能否体现这些原则,脱离了人本,就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一堂脱离了生活、忽略了主体的教学就是死的教学,不但起不到任何教育学生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深受毒害,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受益一生了??

学校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在全校内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及新课改的创新课实践、研讨活动,把课程改革、当前教育新理念与本校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课程目标,让课堂回归人本,创建出有生命的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摈弃脱离实际的教学,创建生活课堂、开放课堂;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和创新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挖掘和培养并促其以展。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自主与创新的完美统一,才能塑造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自立、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

总之,我们学校要逐步深化课改,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各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让主体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课堂教学行为真正的有所创新。

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2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行为,我校开展了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准备和密切配合下,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并在全校的教学及教改上起到了推动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参与积极。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活动得了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他们认真听课,认真记听课笔记,在课后与上课教师积极交流心得体会,交换经验和看法,从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二、参赛教师准备精心,教学效果精彩纷呈。

此次活动刚一开始,参赛教师便热情高涨,每人都争取在本次活动中大显身手。每人都找材料、请参谋、问指导、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认真备课写教案,酝酿设计。所有参赛教师都能按照学校的“1.5.5大课堂”的课改模式要求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而且都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这次评比,课件制作,可以说,展示了我校教师近几年来多媒体应用中较高水平。走进每节评比的课堂,都会令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亮丽的画面、真实逼真的视频都会让你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参赛教师的精心准备下,都上得很成功,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和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大多数参赛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上优质课就逼着你钻研教材进行教改,这样对教材理解就深刻了,上优质课就逼着你设计最佳教学方法,这样教学能力就提高了。确实,开展优质课评比也是全体教师积极进取的一个推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对自己教学提高有帮助,另一方面,别人听自己的课进行交流,能有益于组织教学,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你永远没有发现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选手们各有千秋,各展风采,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3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我校于5月18日—5月21日组织开展了全校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活动展示了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为期4天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讲课教师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相关学科教师主动听课,整个评选活动顺利进行,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本次活动是以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课改理念。为使本次活动真正收到实效,每节课结束后评委和听课教师立即上交评分表,每节课下课后即出成绩,确保活动公开、公正、公平进行。

本次活动有15名教师参赛,其中语文教师8名,数学教师5名,英语教师1名,品德与生活教师1名,涉及301 人次参与听评课。

2.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正视学生的差异,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书感悟,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将情趣引入课堂,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组织有趣的活动,将学习赋于兴趣与情感之中,使之变得生动、有趣;有的将动手、动脑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做、拼、实验中形象生动地学习,拓宽学生的思维;有的很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把生活中的事物或影视中的故事录像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有的在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挖掘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全面体现育人的目的。

3.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和作法。以教材为基础收集课程资源。比如有的老师课前让学生收集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信息;当堂创设活动的场景;联系实际和学生熟悉的事物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把教学内容融入于情境之中,增强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恰当合理地使用了教材。

二、存在问题

本次优质课评选,展示了我校教师朝气蓬勃的精神风采,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研读教材不够透彻、理解把握教材不够准。纵观15节课,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深、理解把握不准。教学的关键处、难点的突破处都体现的不够。有些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比较肤浅,有的课刚进行到关键的地方就戛然而止,给教学造成了缺失和遗憾。

2.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实施后,通过学习与引导,教师的观念不断得以更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堂课下来,课堂环节齐备,活动热热闹闹,学生只感受到浮光掠影、纷繁杂乱的东西在眼前一闪而过,而未能留下真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点滴印象。在这几节课中,就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的课堂环节看似热闹,其实无效!形式是多样了,学生是活动了,可大脑没动起来。

三、反思与建议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常规教学。强调集体备课,强化精品意识,在备课方面,教师在全面深入备课的前提下,要写出详细的教案,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在上课方面,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练习设计要做到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梯度密度要合理。

2.合理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特别是教学研讨会、优质课评选观摩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老师的支持,校长、书记、教学校长全过程参与听评课,在参评老师和各位评委的共同努力下,评选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我们相信这次活动的开展,对提高二十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4

本期开展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各位评委老师的辛勤工作,历时四周已圆满结束,结果已经揭晓,孙士茹等10位老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校委会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校委会、教研组长会和评委工作会议,讨论并修订了《黎集一中新课堂教学评估方案》,打印下发了《黎集一中新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把握的几个环节》等相关材料,对主讲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适逢“全县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此教导处结合全县课改会议精神,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和洋思、杜郎口等课堂教学模式,李继红、王全刚等主讲教师学习移植了这些课堂教学模式,更为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注入了清新的空气。这次大型教研活动达到了学校提出的“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有很多亮点,值得学习借鉴,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反思和改进,现总结如下:

一、本次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绝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踊跃参加,敢于承担授课任务,主动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参加授课的主讲教师既有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同志,他们都能够把本次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展示自己和学习交流、充实提高的机会。这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的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次活动共有23人参加了授课,361人次参与了听课和评课活动,收到评课材料361份。

二、授课教师能够认真学习学校修订的《新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和《新课堂教学模式应把握的几个环节》等材料,精心准备,大胆尝试。有多位同志采用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还课堂于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转换得以体现。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尝试和推广,这也是后一段时期学校在教学教研方面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三、授课教师准备充分,基本功扎实,效果良好。参与授课的23位同志都能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广泛收集资料,深入挖掘教材,注重学法、教法研究。从课前导入,目标设置,课堂组织,倾听、点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手段丰富多彩,驾

驭课堂能力强。可以说,绝大多数课节都是精品,都能达到优质课的标准。

7.幼儿园优质课活动总结 篇七

●选课内容

本次参加比赛的共有23个省的48节课例。因为承办方绵阳南山中学提供了6个高品质的信息技术教室, 所以比赛分成了6个组别, 每组有8节课。因为本人喜欢坐定地方后不挪窝, 所以老老实实地在一个教室内听完了8节课。我的感想也仅仅局限于这8节课以及与其他参加活动教师的交流而已。我所听的8节课分别是 (1) 《Photoshop制作风格化边框》; (2)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3) 《网海拾珍——网络搜索技巧》; (4) 《用智能工具处理问题》; (5) 《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 (6)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7)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8) 《计数循环》 (第一课时) 。其实看参赛课例的题目, 就可以看出参赛选手所选择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容易开展学生活动的, 如网络搜索的就有两节课例;二是内容相对比较新和深入的, 如两节人工智能知识。毕竟是面对高中生, 追求技术的新颖与深入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课堂实际效果来说, 两种选题内容可能都有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偏难的内容可能不容易引发学生兴趣, 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而学生容易开展活动的内容, 却又由于内容与方法把握等方面的问题, 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率地传递知识。

●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达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是一节课的引领。关于教学目标, 主要是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表述不清楚。观看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案) 就可以发现, 很多教师难以用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表述清楚, 与真正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去甚远。二是课程开始没有向学生交代目标。在课堂开始, 向学生交代本节的目标, 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 但是8节课中, 很少有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此环节。

此外, 我们还看见, 为了达成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体系, 有的参赛教师甚至在课程最后画蛇添足地增加了一些活动, 美其名曰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但是由于与前面活动的脱节, 显得过于突兀。如此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师还是不要为好。

●情境导入与教学方法选择

优质课评课之前的评审会议上就强调情境导入的有效性和简捷性。而到了现场以后, 发现参赛教师在情境导入方面都表现得不错, 并不存在拖泥带水的现象, 可能也是因为面对的是高中生, 所以情境创设都显得比较简捷。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一般采用的仍然是讲练结合的方式, 也穿插着小组合作、主题探究等。还有一位教师采取了竞赛法, 由他来出题, 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答案。虽然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但是某种程度上, 这种竞赛性质类似考试的行为, 可能是学生最讨厌的方式, 而且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 未必就是正确的信息, 可能是错误的, 而且这种方式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懒惰心理, 遇事不先思考, 而是求助网络。所以, 选择教学方法需要多方面考虑, 综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功

一直以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受人诟病。观摩此次的8位参赛信息技术教师, 教学基本功基本上还是过得去的, 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气氛与课堂节奏。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信息技术教师的现场应变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力还不够。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自顾自地自进行讲授,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表现呆滞。我实在担心这类课堂的实际效果是怎么样的。还有的教师评价方法把握不好。这位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后, 给予了一个苹果的奖励。此举受到评委和观摩教师的批评。实际上, 这种评价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 是不恰当的。还有的教师, 面对学生对她提问的毫无反应, 只会说:“我发现, 我们班级的同学都挺害羞的。”这样的话前后说了四五遍, 可见她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毫无办法, 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她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上一篇:附小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汇报下一篇:北京申论模拟